第一四○回降懿旨清帝卸政定优待权归民国


话说监国宣誓告庙,颁布十九信条,总算沥胆披肝,与民更始。无奈人心已去,天命难知,各省宣告独立,接踵而起。 偏偏袁世凯、岑春煊又都不肯就职,上表力辞。监国只得重降谕旨,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各军。以冯国璋总统第一军,段棋端统第二军,随召荫昌回京。奕劻、载泽、邹嘉来等,知道此番乱事不易收拾,都覰便在监国前,自请罢斥。监国允准之后,即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偏还称宿疾未瘳,请缓赴任。 这时光民军气焰,已经如火燎原,蔓延全国。清政府急得要死,连电催促,袁世凯才提出四条意见书:一,要国会成立之期,缩短一年;二,要确定责任内阁;三,处置此次附从革命之人,务取宽大;四,解除结社集会的禁令。还请预筹兵费若干。监国尽都允许,袁世凯才由彰德南下。行抵滠口,即拍电北京政府,请停止进兵,为永久和平计划,与民军开始谈判,如果谈判不成,当亲赴武昌,直接交涉。监国屡以急电召袁,叫他迅速来京,组织内阁,以冀挽回大局。袁世凯于是率兵两大队,威仪堂堂,登车就道。 到了北京,进谒隆裕皇太后及摄政王,仍以“菲才不克胜任”为辞,温旨不许,始入觐谢恩。动手组织新内阁,以梁敦彦为外务大臣,赵秉钧为民政大臣,严修为度支大臣,唐景祟为学务大臣,王士珍为陆军大臣,萨镇冰为海军大臣,沈家本为司法大臣,张謇为农工商大臣,杨士琦为邮传大臣,达寿为理藩大臣,并以胡维德等为副大臣。袁世凯就任之后,即通电各省道:“贵州既经宣布独立,将来对于中央政府,是否遵奉命令?” 此时除直隶、河南、东三省外,都各宜言独立,不受北京政府节制。不过武汉与南京,是以兵戎相见的,山东是由巡抚孙宝琦奏请独立的。其余都用平和手段,组织军政府,推举都督。现在袁世凯的电报打到,各省都一笑置之,并不答复。 袁世凯也缩手无策,举朝大惊。于是监国自请退位归藩,隆裕太后准如所请。特降懿旨道:据监国摄政王面奏,摄政以来,于兹三载。用人行政,多悖舆情。立宪徒托空言,弊窦依然层积。人心瓦解,国势土崩。 以一人措置失当之故,致全国生灵,碱罹惨祸,追悔无及!若复拥获大权,不思退避,则既失国民之信用,虽摄行国政,将来必难收效,政治无望改良。泣请辞退监国摄政王之位,不再干预政治等情。予深处宫闱,未亲大政。惟自武汉事起,各省回应,兵连祸结,友邦商业,亦受影响。急宜察内外之情形,定安国之至计。监国摄政王宽厚谨慎,虽有求治之意,然应变无术,以至受人蒙蔽,贻害民生,自当准如所请,免去摄政王之位。所以,监国摄政王印玺,即行销毁。仍以醇亲王爵号,退归邸第,不再预政。每年赏给俸银五万两,由皇室经费内开支。此后用人行政,均责成内阁总理大臣,负担责任,诏谕用皇帝御玺。臣工觐见,予率导皇帝行之。皇帝尚在冲龄,保护圣躬,应有专贵,着授世续、徐世昌为太保,尽心护卫。现在四方多难,国势阽危。诸王公等,谊关休戚,务宜体念时艰,确守家法,束身自爱,无越范围。诸大臣膺此重任,尤当力矢公忠,破除痼弊,共谋国利民福。凡我国民,须知朝廷不私君权,抚育黎庶,尚其严守秩序,各安生业,以免纷争割裂之危,而期和平大同之治!钦此。 监国退归藩府,民军势益飞扬。原来独立各省,初时还不相联属,这会子由上海军政府提倡,采用共和政体。共和政治之组织,主张由独立省分,各派代表,到上海开大会。一时十六省派出代表四十九人,有到武昌的,有到上海的,议定中国采统一制,立责任内阁,设政府于武昌。恰值清军总司令冯国璋攻克了汉阳,民军总司令徐绍桢攻克了南京。形势变迁,于是就把临时政府移到了南京来。 袁世凯闻报大惊,建议与民军正式议和,乃奏派唐绍仪为全权大臣,杨士琦、严修为参赞大臣,南下议和。唐全权接奉朝旨,即率同杨、严两参赞,及随员三十三人,从北京出发,乘火车到汉口,渡江晤黎元洪,交会意见。议了两天,民军政府主张以上海为议和地点,于是唐全权又乘轮船到上海来。 此时民军方面,公举伍廷芳博士为议和全权委员,英日俄德法美领事同为证人,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中,两全权会议了五次。伍全权主张清帝退位,重组共和政府,汉满共用太平。 唐全权因兹事体大,请示北京政府。不多几日,接到回电,说中国应作何种政体,已由内阁会议,拟用平和解决方法,召集国民会议议决施行。两全权会议了五次,磋商得才有头绪,忽然北京政界,多数反对。唐绍仪遂电达袁世凯,辞退全权大臣一职,于是议和的事,乃由袁世凯与伍廷芳用电报直接讨论,往返数十通,依然不得要领。 彼时革命党首领孙文,突自美国归来,民军气焰,腾高十丈。各省代表举出孙文为大总统,已在南京就任。民军方面,主张清帝不退位,即不复议和。议和谈判,几致决裂。那革命党中的暗杀团,又陆续来京,总理以下诸要人,多为刺客所狙击。情形这么危险,于是袁世凯一再奏请辞职,退居闲地。 宫廷大为惊惶,皇太后特派专使,到袁世凯邸第,传达温谕,并封他一等侯爵位。袁世凯膺兹荣命,上表固辞。偏偏京津两地,又有人组织共和促进会。政府倚赖的北军各将领,又联名奏请宣布共和政体。人心瓦解,国势土崩。仰瞻庙堂,不过见黯澹愁云,惨蔽天日而已。 于是隆裕太后特旨召集皇族,会议退让皇位之事。众王公都不置否,独恭亲王溥伟反对最力。散会之后,仍请独见。太后怒道:“国家没有事的时候,被他们闹得如此之糟!今日糟得这宗地步,他们又来闹了,我是不愿意见他们的。” 随命召见内阁,内阁诸臣进见,照例问了几句话。海军大臣谭学衡独奏道:“德宗景皇帝首创宪政,功德在民,其志未终,隐恨而没。现在太后赞成共和,上足继德宗遗志,直是流芳万世的事。 ”太后慨然道:“我也知道天下是公产,并非满洲私物。但满洲既已遗传二百余载,我只求德宗陵寝可以修造,皇室地位不至坠落,倒也无恨!至于皇帝虽小,将来大事自有我担责任。 ”遂命颁发谕旨道: 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回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人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又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退位谕旨颁布之后,袁世凯立即销假入朝,会议一切大事。 当日又降一旨道: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据岑春煊、袁树勋、陆征祥等,既统兵大员之段棋瑞等,电请速定共和国体,以免生灵涂炭等语。现在时局艰危,四民失业,朝廷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贻万民以祸害?惟是宗庙陵寝,关系重要,以及皇室之优礼,皇族之保全,八旗之生计,蒙古回藏之待遇,均应预为妥计。着授袁世凯以全权,研究一切办法,先行迅速与民军商酌条件,奏明请旨。钦此。 袁世凯署名。 袁世凯钦奉了谕旨,不敢怠慢,与民军伍代表往复电商,再三研究,议出优待皇室八条,待遇皇族四条,待遇满蒙回藏七条,上奏朝廷,请旨定夺。奉到上谕道: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以大局阽危,兆民困苦,特饬内阁与民军商酌优待皇室各条件,以期和平解决。兹据复奏,民军所开优礼条件,于宗室陵寝,永远奉祀,先皇陵制如旧妥修各节,均已一律担承。皇帝但卸政权,不废尊号,并议定优待皇室八条,待遇皇族四条,待遇满蒙回藏七条,览奏尚为周致。 特行宣示皇族既满蒙回藏人等,此后务当化除畛域,共保治安,重睹世界之升平,胥事共和之幸福。予实有厚望焉!钦此(甲)。 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今因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国体,中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如下:第一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第二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第三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第四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第六款,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第七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第八款,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各仍其旧(乙)。 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 一,清王公世爵概仍其旧; 二,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公权及私权,与国民同等;三,清皇族一体保护;四,清皇族免当兵之义务(丙)。 关于满蒙回藏各民族赞同共和,中华民国所有待遇如下:一,与汉人平等;二,保护其原有之私产;三,王公世爵,概仍其旧;四,王公中有生计过苦者,设法代筹生计;五,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饷,照常支放;六,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销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七,满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 以上条件,列于正式公文,由两方代表,照会各国驻京公使,转达各该政府。 又恐京内外臣民,有未谅朝廷苦衷的,重又降旨申明道: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养人者害人。现将新定国体,无非欲先弥大乱,期保乂安。若拂逆多数之民心,启无穷之战祸,则大局决裂,残杀相寻,势必演成种族之惨痛。将至九庙震惊,兆民荼毒,后祸何忍复言?两害相形,惟取其轻者。正朝廷审时观变,恫瘝宋吾民之苦衷。凡尔京外臣民,务当善体此意,为全局熟权利害,勿得挟虚矫之意气,逞偏激之空言,致国与民两受其害。着民政部步军统领姜桂题、冯国璋等,严密防范,恳切开导,俾皆晓然于朝廷应天顺人、大公无私之意。至国家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内列阁府部院,外建督抚司遭,所以康保群黎,非为一人一家而设。尔京外大小各官,慨念时艰,慎供职守。应即责成各长官,敦切诫劝,毋旷官守,用副夙昔爱抚庶民之至意! 钦此。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盖用御宝,内阁总理袁世凯署名,国务大臣署名。 从此清朝遂亡。自顺治入关,至宣统逊位,计凡二百六十八年。这位隆裕太后自从共和宣布后,寂居宫禁,少与外人相接。次年冬间,忽然患一膨胀病,医药罔效而殁。临终时叫侍者抱皇帝至,指之而言道:“太小,你们不要难为他。” 民国政府遵照优待条件,襄办大丧,上尊谥道孝定景皇后。《清史演义》终。 《清史演义》题词 丹徒左酉山 金匮前朝尚未修,鸿篇海内已传流。 编年一准温公体,杂说原非野乘俦。 笔挟霜严柱下握,版同地缩枕中收。 吾家曾作春秋传,愿附先生文选楼。 又太仓许瘦蝶 有清三百年来事,演出奇文仗陆郎。 一代见闻征信实,十朝人物费平章。 论功端合侔良史,结局还应慨逊王。 说尽兴亡资借镜,秋镫展卷感沧桑。 又集定庵句 当湖陈息游 俭腹高谈我用忧,岂其落笔定阳秋? 麟经断料炎刘始,秘笈何人领九流? 清史演义题辞 常熟戴喟庵 六飞杳霭知何处,天地烦冤草木愁。 遥望煤山凝戾气,回看盘水决洪流。 雄心枉自吞河带,尘海应难活壑舟。 浩竭南行动坤轴,可怜十日记扬州。 清社早如瓯欲裂,中兴事业问如何? 皖江儒雅工筹笔,衡岳英豪尽枕戈。 战垒千年磷火化,鼓鼙一夜寇氛多。 四方割据非天意,谁向军前走白骡? 萧风魅雨西巡日,地逼渔阳运欲终。 挟策重来王定国,出关痛哭愧和戎。 长江才涤龙猪水,故土频吹牛马风。 专阃有人太顸颟,鼠肝虫臂互争功。 极目龙幡齐失色,觚棱北望泪如麻。 苍茫城郭今犹是,跄济冠裳烈已赊。 独掩新编吊兴废,聊凭旧事纪繁华。 分明一部南朝史,争说江郎笔有花。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