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管子(简)-未知
古籍列表页-吴江诗词网
管子(简)目录:
提要
牧民第一
形势第二
权修第三
立政第四
乘马第五
七法第六
版法第七
幼官第八
幼官图第九
五辅第十
宙合第十一
枢言第十二
八观第十三
法禁第十四
重令第十五
法法第十六
兵法第十七
大匡第十八
中匡第十九
小匡第二十
霸形第二十二
霸言第二十三
问第二十四
戒第二十六
地图第二十七
参患第二十八
制分第二十九
君臣上第三十
君臣下第三十一
小称第三十二
四称第三十三
侈靡第三十五
心术上第三十六
心术下第三十七
白心第三十八
水地第三十九
四时第四十
五行第四十一
势第四十二
正第四十三
九变第四十四
任法第四十五
明法第四十六
正世第四十七
治国第四十八
内业第四十九
封禅第五十
小问第五十一
七臣七主第五十二
禁藏第五十三
入国第五十四
九守第五十五
桓公问第五十六
度地第五十七
地员第五十八
弟子职第五十九
形势解第六十四
立政九败解第六十五
版法解第六十六
明法解第六十七
臣乘马第六十八
乘马数第六十九
事语第七十一
海王第七十二
国蓄第七十三
山国轨第七十四
山权数第七十五
山至数第七十六
地数第七十七
揆度第七十八
国准第七十九
轻重甲第八十
轻重乙第八十一
轻重丁第八十三
轻重戊第八十四
轻重己第八十五
小称第三十二
管子曰:“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是以我有过为,而民毋过命。民之观也察矣,不可遁逃以为不善。故我有善,则立誉我;我有过,则立毁我。
...更多
四称第三十三
桓公问于管子曰:“寡人幼弱惛愚,不通诸侯四邻之义,仲父不当尽语我昔者有道之君乎?吾亦鉴焉。”管子对曰:“夷吾之所能与所不能,尽在君所矣,君胡有辱令?”桓公又问曰:“仲父,寡人幼
...更多
侈靡第三十五
问曰:古之时与今之时同乎?曰:同。其人同乎,不同乎?曰;不同。可与?政其诛。俈尧之时,混吾之美在下。其道非独出入也。山不童而用赡,泽不弊而养足;耕以自养,以其余应良天子,故平。
...更多
心术上第三十六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羽翼;毋先物动,以观其则
...更多
心术下第三十七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冶。正形饰德,万物毕得,翼然自来,神莫知其极,昭知天下,通于四极。是故曰: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此之谓内德。是故意气定,然后反正。气者身之充也
...更多
白心第三十八
建当立有,以靖为宗,以时为宝,以政为仪,和则能久。非吾仪虽利不为,非吾当虽利不行,非吾道虽利不取。上之随天,其次随人。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随。故其言也不废,其事也不随。
...更多
水地第三十九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官、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
何以知其然也?曰: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
...更多
四时第四十
管子曰:令有时。无时则必视,顺天之所以来,五漫漫,六惛惛,孰知之哉?唯圣人知四时。不知四时,乃失国之基。不知五谷之故,国家乃路。故天曰信明,地曰信圣,四时曰正。其王信明圣,其臣
...更多
五行第四十一
一者本也,二者器也,三者充也,治者四也,教者五也,守者六也,立者七也,前者八也,终者九也,十者然后具五官于六府也,五声于六律也。
六月日至,是故人有六多,六多所以街天
...更多
势第四十二
战而惧水,此谓澹灭。小事不从,大事不吉。战而惧险,此谓迷中。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之道。
动静者比于死,动作者比于丑,动信者比于距,动诎者比于避。夫静与作,时以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余邵鱼
清·徐颂尧
宋·绍昙
(清)罗瘿公撰
隋·阇那崛多
明·徐纮
(明)戚继光
唐·智广
清·蒋国祚
明·周之千
杨无咎
淸·黄图珌
清·张宜明
明·罗清
唐·李华
唐·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