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管子(简)-未知
古籍列表页-吴江诗词网
管子(简)目录:
提要
牧民第一
形势第二
权修第三
立政第四
乘马第五
七法第六
版法第七
幼官第八
幼官图第九
五辅第十
宙合第十一
枢言第十二
八观第十三
法禁第十四
重令第十五
法法第十六
兵法第十七
大匡第十八
中匡第十九
小匡第二十
霸形第二十二
霸言第二十三
问第二十四
戒第二十六
地图第二十七
参患第二十八
制分第二十九
君臣上第三十
君臣下第三十一
小称第三十二
四称第三十三
侈靡第三十五
心术上第三十六
心术下第三十七
白心第三十八
水地第三十九
四时第四十
五行第四十一
势第四十二
正第四十三
九变第四十四
任法第四十五
明法第四十六
正世第四十七
治国第四十八
内业第四十九
封禅第五十
小问第五十一
七臣七主第五十二
禁藏第五十三
入国第五十四
九守第五十五
桓公问第五十六
度地第五十七
地员第五十八
弟子职第五十九
形势解第六十四
立政九败解第六十五
版法解第六十六
明法解第六十七
臣乘马第六十八
乘马数第六十九
事语第七十一
海王第七十二
国蓄第七十三
山国轨第七十四
山权数第七十五
山至数第七十六
地数第七十七
揆度第七十八
国准第七十九
轻重甲第八十
轻重乙第八十一
轻重丁第八十三
轻重戊第八十四
轻重己第八十五
小匡第二十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
...更多
霸形第二十二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贰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
...更多
霸言第二十三
霸王之形;象天则地,化人易代,创制天下,等列诸侯,宾属四海,时匡天下;大国小之,曲国正之,强国弱之,重国轻之;乱国并之,暴工残之:僇其罪,卑其列,维其民,然后王之。夫丰国之谓霸
...更多
问第二十四
凡立朝廷,问有本纪。爵授有德,则大臣兴义;禄予有功,则士轻死节。上帅士以人之所戴,则上下和;授事以能,则人上功。审刑当罪,则人不易讼;无乱社稷宗庙,则人有所宗。毋遗老忘亲,则大
...更多
戒第二十六
桓公将东游,问于管仲曰:“我游犹轴转斛,南至琅邪。司马曰,亦先王之游已。何谓也?”管仲对曰:“先王之游也,春出,原农事之不本者,谓之游。秋出,补人之不足者,谓之夕。夫师行而粮食
...更多
地图第二十七
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错者
...更多
参患第二十八
凡人主者,猛毅则伐,懦弱则杀。猛毅者何也?轻诛杀人之谓猛毅。懦弱者何也?重诛杀人之谓懦弱。此皆有失彼此。凡轻诛者杀不辜,而重诛者失有罪。故上杀不辜,则道正者不安;上失有罪,则行
...更多
制分第二十九
凡兵之所以先争,圣人贤士,不为爱尊爵;道术知能,不为爱官职;巧伎勇力,不为爱重禄;聪耳明目,不为爱金财。故伯夷、叔齐非于死之日而后有名也,其前行多修矣;武王非于甲子之朝而后胜也
...更多
君臣上第三十
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为人臣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君道不明,则受令者疑;权度不一,则修义者惑。民有疑惑贰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则百姓之与间,犹揭表而令之止也。是故
...更多
君臣下第三十一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妃匹之合,兽处群居,以力相征。于是智者诈愚,强者凌弱,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故智者假众力以禁强虐,而暴人止。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而民师之。是故道术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许地山
金·王处一
清·贺裳
元·姬志真
清·钱秀昌
黄南丁
汉·孔安国
太公金匱
(明) 孙允中
东晋·佛陀跋陀罗
袁昂
清·周二学
(清)孙星衍
元和观我斋主人
(梁)蕭子顯
明·田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