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金匱


  〔〈開元占經.三〉〕

  唐帝克有苗,問人曰:「吾聞有苗時天雨血沾衣,有此妖乎?」人曰:「非妖也。有苗誅諫者,尊無功,退有能,遇人如讎,故亡耳。」

  〔〈開元占經.六〉〕

  三苗時有日鬥。

  〔《太平御覽》四〕

  三苗之時,三月不見日。

  〔《藝文類聚》三,《太平御覽》二十七又七十二,〈路史.後紀十四〉〕

  夏桀之時,有岑山之水,桀當以十月發民鑿山穿陵通於河,民諫曰:「孟冬鑿山穿陵,是泄天氣發地之藏。天子失道,後必有敗。」桀殺之。(案《路史》引作「桀以為妖言殺之。」)期年,岑山一旦崩為大澤,水深九尺,山覆於谷,上反居下。(案《路史》引有「水深」以下十二字,又有 老諫而役之一句。)湯率諸侯伐之。

  〔《藝文類聚》三,《太平御覽》二十一又八百三十二,《事類賦》注四〕

  紂常以六月獵於西土,發民逐禽。民諫曰:「今六月,天務覆施,地務長養。今盛夏發民逐禽,而元元命懸於野。君殘一日之苗,而民百日不食。天子失道,後必無福。」紂以妖言而誅之。後數月,天暴風雨,發屋折木。

  〔《太平御覽》六百四十二〕

  文王問太公曰:「天下失道,忠諫者死。予子伯邑考為王僕御,無故烹之;囚予於羑里以其羹歠予。」

  〔《太平御覽》三百三十六〕

  兵器可以守國,耒耜是其弓弩,鋤杷是其矛戟,簦笠是其兜鍪,鐮斧是其攻具。

  〔《太平御覽》三百三十九〕

  武王曰:「五帝之時,無守戰之具,國存者何?」太公曰:「守戰之具,皆在民間。耒耜者是其弓弩也,鋤爬者是其矛戟也,簦笠者是其兜鍪也,鐮斧者是其攻戰之具也,雞狗者是其鉦鼓也。」

  〔《北堂書鈔》八十七,《藝文類聚》八十八,《太平御覽》五百三十二,《事類賦》注二十五〕

  武王問太公曰:「天下精神甚眾,(案《藝文類聚》、《事類賦》注引「精神」作「神來」,《北堂書鈔》引「眾」作「 」(簡體)。〕恐後復有試予者也。何以待之?」師尚父曰:「請樹槐於王門內,王路之右起西社築垣牆,(案《北堂書鈔》引作「策垣壇」。)祭以酒脯,食以犧牲,尊之曰社。」客有非常,先與之語,乃命太公祝社曰:客有益者入,無益者距(之)。(案《北堂書鈔》引作「如社曰如山客敕,享有益者。拒字疑有偽,《藝文類聚》引與《太平御覽》同。)歲告以水旱,與其風雨,澤流悉行,除民所苦也。

  〔〈後漢書.光武紀〉注,《意林》一,《藝文類聚》二十,〈文選.張茂先.女史箴〉注,《太平御覽》四百三十,又四百五十九,又五百九十三。〕

  武王問師尚父曰:「五帝之戒,可得聞乎?」師尚父曰(案《意林》引作「太公曰」。):「黃帝云:予在民上,搖搖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緘其口,慎言語也。堯居民上,振振如臨深淵。(案《後漢書》注引作「黃帝居人上,惴惴若臨深淵。」)舜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禹居民上,慄慄如不滿日。(案《意林》引作「如恐不滿」。)湯居民上,翼翼懼不敢息。吾聞道自微而生,禍自微而成,慎終與始,完如金城。敬勝怠則吉,義勝欲則昌。日慎一日,壽終無殃。」

  〔《太平御覽》五百九十〕

  武王曰:「吾隨師尚父之言,因為慎。書銘隨身自誡,其冠銘寵以著首,將身不正,遺為德咎。書履曰:行必慮正,無懷僥倖。書劍曰:當以服兵,而行道德;行則福,廢則覆。(案《太平御覽》四百三引作「德行則福,德廢則覆。」,《北堂書鈔》一百二十二引與此同。)書鏡曰:以鏡自照,則知吉凶。書車曰:自致者急,載人者緩;取欲無度,自致而反。」

  〔〈後漢書.崔駰傳〉注〕

  武王曰:「吾欲造起居之誡,隨之以身。几之書曰:安無忘危,有無忘亡,孰惟二者必後無凶。杖之書曰:輔人無苟,扶人無咎。」

  〔《太平御覽》一百八十三〕

  門之書曰:敬遇賓客,貴賤無二。

  〔《太平御覽》一百八十四〕

  戶之書曰:出畏之,人懼之也。

  〔《太平御覽》一百八十八〕

  牖之書曰:窺望審,且念所得,可思所忘。

  〔《太平御覽》一百八十四〕

  鑰之書曰:昏慎守,深察訛也。

  〔《初學記》二十一,《藝文類聚》五十八,《太平御覽》六百五,《事類賦》注十五〕

  研之書曰:石墨相著,(案《事類賦》注引下有「而黑」二字。)邪心讒言無得汙白。

  〔《意林》一〕

  書鋒:忍之須叟,乃全汝軀。

  〔《意林》一〕

  書刀:刀利皚皚,無為汝開。

  〔《意林》一〕

  書井:源泉滑滑(汩汩),連旱則絕;取事有常,賦斂有節。

  〔《北堂書鈔》一百二十五,案文有脫偽〕

  弩之戟為翼,弩之書見奔。遠行在才者,與任武者也。

  〔《太平御覽》六百三十三,案《北堂書鈔》三十引「賞一人,千萬喜」六字。)

  賞一人而千人喜者,賞之;賞二人而萬人喜者,賞之;賞三人而三軍勸者,賞之。

  〔《太平御覽》六百四十七〕

  殺一人而千人恐者,殺之;殺二人而萬人動者,殺之;殺三人而軍振者,殺之。

  〔〈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注〕

  屈一人之下,伸萬人之上。武王曰:請著金版。

  〔《意林》〕

  武王問太公曰:「殷已亡其三人,今可伐乎?」太公曰:「臣聞之:知天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先謀後事者昌,先事後謀者亡。且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非時而生,是為妄成,故夏條可結,冬冰可釋。時難得而易失也。

  〔〈後漢書.袁紹傳〉注,〈文選.陳孔璋.為袁紹檄豫州〉注〕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今海內陸沈於殷久矣,何乃急於元元哉?

  〔《北堂書鈔〉一百四十四、一百五十二,《初學記》二,《藝文類聚》二,〈文選.雪賦〉注,《開元占經》一百十三,《太平御覽》十二、八百五十九、八百八十二,《太平廣記》二百九十一,《事類賦》注三〕

  武王伐紂,都洛邑。(案〈文選.雪賦〉注引下有「未成」二字。)海內神相謂曰:「今周王聖人,得民心乎!當防之,隨四時而風雨。(案《北堂書鈔》引「海內」以下二十四字,疑有脫偽。)」陰寒雨雪十餘日,深丈餘。甲子平旦,有五丈夫乘車馬,從兩騎止門外,欲謁武王。武王將不出見,太公曰:「不可。雪深丈餘,而車騎無跡,恐是聖人。」王使太師尚父謝五丈夫曰:「賓幸臨之,失不先問,方修法服。」太師尚父乃使人持一器粥,開門而進五車兩騎,曰:「王在內,未有出意。(案《太平御覽》十二引作「先王大夫在內,方對天子未有出」)」時天寒,故進熱粥以御寒,未知長幼從何起?兩騎曰:「先進南海君,次東海君,次西海君,次北海君,次河伯、雨師、風伯。」粥畢,使者具以告尚父,尚父謂武王曰:「客可見矣。五車兩騎,四海之神與河伯、雨師耳。」王曰:「不知有名乎?」曰:「南海之神曰祝融,東海之神曰勾芒,北海之神曰玄冥,西海之神曰蓐收。河伯名為馮夷,(案〈史記.封禪書〉〈正義〉引作「馮修」,〈文選.思玄賦〉舊注引作「河伯姓馮名修」。)雨師名詠,風伯名姨。請使謁者各以其名召之。」武王乃於殿上,謁者於殿下,門外引祝融進,五神皆驚,相視而歎!祝融拜武王曰:「天陰乃遠來。」何以告之?皆曰:「天伐殷立周,謹來受命,願敕風伯、雨師,各使奉其職。」

  〔《太平御覽》十一〕

  武王師到牧野,陣未畢而暴風疾雨,雷電幽冥,前後不見,太公曰:「善。雷電者,是吾軍動應天也。」

  〔《太平寰宇記》二十五〕

  武王伐紂至鳳凰陂,[革蔑]系解。

  〔《藝文類聚》五十九,〈文選.吳季重.荅東阿王書〉注典引注,《太平御覽》一百三十九又三百四十九又七百三十九,《事類賦》注十三〕

  武王伐殷,丁侯不朝。尚父乃畫丁侯,三旬射之。丁侯病大劇,使人卜之,祟在周;恐懼,乃遣使者請之於武王,願舉國為臣虜,武王許之。太師尚父乃以甲乙日拔其頭箭,丙丁日拔目箭,戊巳日拔腹箭,庚辛日拔股箭,壬癸日拔足箭,謂使曰:「歸矣。吾已告諸神,言丁侯前畔義,今已遣人來降,勿復過之。比使者歸,子之君所息念矣。」使者辭歸,至,丁侯病乃愈。四夷聞之,皆懼,各以其職來貢,越裳氏獻白雉,重譯而至。

  〔《意林》一,《太平御覽》三百六十六〕

  武王平殷,還問太公曰:「今民吏未安,賢者未定,如何?」太公曰:「無故無新,如天如地。得殷之財,與殷之民共之,則商得其賈,農得其田也。一木視則不明,一耳聽則不聰,一足步則不行,選賢自代,上下各得其所。」

  〔《北堂書鈔》四十九〕

  宰相不富國安主,調陰陽,和群臣,樂萬民,非吾宰相也。

  〔〈文選.劉子駿.移書讓太常博士〉注〕

  夫人可以樂成,難以慮始。

  〔〈文選.司馬長卿.上書諫獵〉注,〈阮元瑜.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注〕

  明者見兆於未萌,智者避危於未形。

  〔《初學記》七〕

  春三月,斗星為天關。戰:背天關、向天梁,敵不可當。

  〔《初學記》七〕

  冬月,奎星為天關。

  〔《太平御覽》三百九十。案《御覽》引注云《皇覽》云:「出《太公金匱》。」,〈路史.後紀〉五云:世謂太公作金人、《太公金匱》,公對武王之言,明黃帝所作。〕

  金人銘曰:周太廟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我古之慎言人也,戒之焉。毋多言,毋多事。多言多敗,多事多害。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