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痧症蒙发论-痧胀玉衡
痧症蒙发论
夫君子生于斯世,不屑为天下无所用之人,则必求为天下所必需之入,故君子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盖良相济世,良医济生,其所以行我心之不忍者,事有相符,而道有相类也。余于伤寒、痘疹、惊风、虐、痢与夫胎前产后等症,俱所潜心,姑不具赘,独是痧之一症,缓者,或可迟延;急者, 命恳顷刻。在病家必当诚心请救;在医者必当急为赴投,非着他症之可以迁延时日,姑且慢为调治也。迩来四方疫气时行,即今丑寅年间,痧因而发,乡村城市之中,俱见有此等 症。或为暗痧,或为闷痧,或为痧痛,或为落弓痧、噤口痧、扑鹅痧、角弓痧、盘肠痧,或又因伤寒、虐、痢与夫胎前产后等症,而痧兼发,甚至阂门被祸,邻里相传,不可重悼。余尝遇此等症,临危急救,难以屈指。其治之大略,有三法焉:如痧在肌肤者,刮之而愈;瘀在血肉者,放之而愈。 此二者皆其疾之浅焉者也,虽重亦轻。若夫痧之深而重者, 胀塞肠胃,壅阻经络,直攻乎少阴心君,非悬命于斯须,即将危于旦夕,扶之不起,呼之不应,即欲利之放之,而痧胀之极,已难于刮放矣。呜呼,病濒于死,谁不伤心,痧症 至此,信乎非药不能救醒,非药莫能回生。则刮放之外又必 用药以济之,然后三法兼备,救生而生全,庶乎斯人之得有 其命也。其如世有刮痧放痧之八,仅有刮放之能而巳,余俱非所长上。故痧有放之不出,刮之不起,便云凶,而且放痧 数次不愈,刮痧数次不痊,便听命于天而垂毙者,往往皆然。 若夫业医诸友,责在救人,推其心,岂非当世之所谓君子与。 然其间或有云诸书不载痧名,满洲因而谓非药可疗,不知载 籍之内,原有云绞肠痧者、有云干霍乱者、有云青筋者、有云白虎症者、有云中恶者,此背痧之见于诸书,但略而不详, 未有专家。然不见有云是宜绝药,诚彰明较著而可视也。况痧有为真头痛,朝发夕死,夕发旦死,穿于头痛之条;痧有为真心病,亦朝发夕死,夕发旦死,寄于真心痛之例。此二症者,虽属不治,若知其原于痧者而疗之,亦可挽回。况痧有为头面肿胀,一似大头瘟;痧有为咽喉锁闷,一似急喉风; 痧有为眩晕昏闷,少顷云姐,一似中风、中暑;痧有为暗哑 沉迷,身体重痛,一似惊魂落魄;此皆其势在危急,刮放不急者,非药将何以救之乎。而况痧有头痛、寒热,类于伤寒; 咳嗽烦闷,类于伤风;与夫因疟而兼痧,因痧而化疟;或又痢以疾发,痧缘痢生;而痧症百出,传变多端,更不特如此。而已也。诸如鼻红、吐红、泻血、便血,由痧而得者有之。更有大肿、大毒、流火、流痰,由而生者有之。或又有胎前、 产后、气郁、食郁、血郁、火郁,而痧之兼发者有之。或又有痧而手肿、足肿、手痛、足痛,连及遍身不能转侧者有之。 或又有痧而胸胁肚腹结成痧块,一似痞闷.一似结胸者有之。或又有痧而吐蛔、泻蛔、食结、积结、血结者有之。或又有痧而心痛、胁痛、腹痛、腰痛、盘肠、吊痛、遍身疼痛。几不 能生者有之。况痧尝有内症所伤,将濒于死者,男于犯此, 一似蓄血,而血分之治法不同;女子犯此,一似倒经,而气 分之治法亦异。盖痧之为病,种种不一,难以校学,予特指其入略.而明其最要者,须看脉之真假,认症之的确,然后投剂必当,用药无虚。若痧在肌肤,当刮即刮。痧在血肉,当放即放。痧在肠胃、经络与肝、肾。脾三阴,当药即药.若痧气肆行,不拘表里,传变皆周,当三法兼用。务在救人于将危,而回生于将死。余之治此等症,随处救人,确有专验。窃恐前人无论、难启后贤,因著为集,仍不敢秘,以公 诸世。庶几其有以行我心之不忍,而幸不为斯世无所用之八. 欤.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元·曾世荣
宋·张君房
(晋)张华撰
(宋)陳祥道
(宋)王禹偁
唐·施肩吾
清·李德洽
明·朱简
孙禄堂
明·冯从吾
陈治平、孙轩辕、陈文
清·陆西星
惠淇源
明·项穆
袁宏道
陈玄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