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伤寒论-汉·张仲景
古籍列表页-吴江诗词网
伤寒论目录:
伤寒论
伤寒论序
伤寒卒病论集
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
卷第一 平脉法第二
卷第二 伤寒例第三
卷第二 辨痉湿暍脉证第四
卷第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卷第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卷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卷第五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
卷第五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卷第六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卷第六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卷第六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卷第七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卷第七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第十四
卷第七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卷第七 辨可发汗脉证并治第十六
卷第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卷第八 辨不可吐第十八
卷第八 辨可吐第十九
卷第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卷第九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卷第十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卷第八 辨不可吐第十八
合四证,已具太阳篇中。
...更多
卷第八 辨可吐第十九
大法,春宜吐。
凡用吐汤,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迟,寸口脉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则止。
宿食
...更多
卷第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硬。
动气在右,不可下,下之则
...更多
卷第九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大法,秋宜下。
凡服下药,用汤胜丸,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迟而滑者,内实也。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更多
卷第十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证,前三阴三阳篇中,悉具载之。此以下诸方,于随卷本证下虽已有,缘止以加减言之,未甚明白,似于览者检阅未便,今复校勘,备列于后: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
...更多
上一页
1
2
3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王德晖
清·马建忠
秦·佚名
(唐)房玄龄 等
冯梦龙
明·周怡
明·金堡
(清)王夫之
(清)孫詒讓
明·周之千
唐·魏征
五代·施肩吾
(清)邹福保
宋·宝昙
三国·杜恕
明·赵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