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又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又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又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又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又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
【陋巷】简陋的巷子。《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说,狭小简陋的居室。刘宝楠正义:“颜子陋巷,即《儒行》所云‘一亩之宫,环堵之室’。解者以为街巷之巷,非也。”清唐孙华《连雨》诗:“贫突断炊烟,陋巷少行跡。”郁达夫《雁荡山的秋月》:“此行若果,那么我们的志愿也毕,可以永远老死在蓬窗陋巷之中了。”2.借指贫寒。晋潘岳《杨仲武诔》:“虽舅氏隆盛,而孤贫守约,心安陋巷,体服菲薄,余甚奇之。”宋欧阳修《送秘书丞宋君归太学序》:“陋巷之士,甘藜藿而修仁义,毁誉不干其守,飢
【之】〔古文〕《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
【瓢箪】语出《论语·雍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因以“瓢簞”喻安贫乐道。三国魏曹植《大司马曹休诔》:“好彼蓬枢,甘此瓢簞。”晋陶潜《祭从弟敬远文》:“冬无緼褐,夏渴瓢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