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赓宵雅咏呦呦释义


【再】《唐韻》《集韻》《韻會》作代切,音載。《說文》一舉而二也。从冓省。《徐曰》一言舉二也。《玉篇》兩也。《廣韻》重也,仍也。《書·禹謨》朕言不再。《禮·儒行》過言不再。《註》知過則改,故不再也。《左傳·僖五年》一之謂甚,其可再乎。又子例切,音祭。《楚辭·九章》背法度而心治兮,辟與此其無異。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

【赓】《廣韻》古行切《集韻》《韻會》居行切《正韻》古衡切,音庚。《書·益稷》乃賡載歌。《傳》賡,續也。又《集韻》居孟切,庚去聲。義同。又《說文》古文續字。註詳糸部十五畫。zdic.net漢典

【宵】〔古文〕《唐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音消。《說文》夜也。从宀。宀,下冥也。肖聲。《書·堯典》宵中星虛,以殷仲秋。《註》陽氣消也。《詩·召南》肅肅宵征。《周禮·秋官·司寤氏》禁宵行者。《註》宵,定昏也。又《莊子註》不由明坦之路曰宵。又小也。《禮·學記》宵雅肄三。《註》宵之言小也,習小雅之三。又宵行,蟲名,如蠶,夜行,喉下有光如螢。《詩·豳風》熠耀宵行。又與綃通。《儀禮·士昏禮》姆纚筓宵衣。《鄭註》宵,讀如素衣朱綃之綃。

【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爲命切,音泳。《說文》本作詠,歌也。《前漢·東方朔傳》彈琴其中,以咏先王之風。《禮·文王世子》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遂發咏焉。《註》發咏,謂以樂納之。又《集韻》或作永。《詩·魏風》誰之永號。《釋文》作咏。○按《玉篇》《廣韻》諸書本作咏。《字彙》作咏,从二水,附六畫,非,今攺正。咏字右从二水作,不从永。(詠)《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爲命切,音泳。《說文》歌也。《玉篇》長言也。《增韻》詠歌謳吟也。《書·益稷》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傳》以合詠歌之聲也。《爾雅序》敘詩人

【呦呦】象声词。鹿鸣声。《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毛传:“鹿得蓱呦呦然鸣而相呼。”三国魏曹丕《短歌行》:“呦呦游鹿,衔草鸣麑。”端木蕻良《浑河的急流》:“四处没有一丝的阴影儿,草原上呦呦的听着鹿鸣。”2.象声词。亦指小动物的叫声。清东轩主人《述异记·狐祟》:“狐呦呦有声。”3.象声词。哭泣声或口中发出的低微声音。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塚上哭呦呦。”宋曾巩《一鹗》诗:“窟穴呦呦哭九子,帐前活送双青猱。”《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太子广拜素曰:‘帝呼不应,喉中呦呦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