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明伦汇编官常典中书部-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官常典中书部
中书部汇考
汉
汉设中书谒者属于少府
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
给共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令丞中书谒者成帝建
始四年更名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初置尚书员
五人有四丞
按后汉书百官志尚书令一人千石本注曰承秦所
置
注
荀绰晋百官表注曰唐虞官也诗云仲山甫王
之喉舌盖谓此人
武帝用宦者更为中书谒者令成帝用士人复故掌
凡选署及奏下尚书曹文书众事
魏
魏始置中书监及令
按晋书职官志中书监及令案汉武帝游宴后庭始
使宦者典事尚书谓之中书谒者置令仆射成帝改
中书谒者令曰中谒者令罢仆射汉东京省中谒者
令而有中官谒者令非其职也魏武帝为魏王置秘
书令典尚书奏事文帝黄初初改为中书置监令以
秘书左丞刘放为中书监右丞孙资为中书令监令
盖自此始也
晋
晋承魏置中书监及令丞始设中书侍郎及舍人
按晋书职官志中书监及令案汉武帝游宴后庭始
使宦者典事尚书谓之中书谒者置令仆射成帝改
中书谒者令曰中谒者令罢仆射汉东京省中谒者
令而有中官谒者令非其职也魏武帝为魏王置秘
书令典尚书奏事文帝黄初初改为中书置监令以
秘书左丞刘放为中书监右丞孙资为中书令监令
盖自此始也及晋因之并置一人
中书侍郎魏黄初初中书既置监令又置通事郎次
黄门郎黄门郎已署事过通事乃署名已署奏以入
为帝省读书可及晋改曰中书侍郎员四人中书侍
郎盖自此始也及江左初改中书侍郎曰通事郎寻
复为中书侍郎
中书舍人案晋初初置舍人通事各十人江左令舍
人通事谓之通事舍人掌呈奏案后省而以中书侍
郎一人直西省又掌诏命
宋
宋置中书令统舍人侍郎通事舍人之属
按宋书百官志中书令一人中书舍人一人中书侍
郎四人中书通事舍人四人汉武帝游后廷始使宦
者典尚书事谓之中书谒者置令仆射元帝时令弘
恭仆射石显秉势用事权倾内外成帝改中书谒者
令曰中谒者令罢谒者汉东京省中谒者令而有中
官谒者令非其职也魏武帝为王置秘书令典尚书
奏事又其任也文帝黄初初改为中书令又置监及
通事郎次黄门郎黄门郎已署事过通事乃奉以入
为帝省读书可晋改曰中书侍郎员四人晋江左初
改中书侍郎曰通事郎寻复为中书侍郎晋初置舍
人一人通事一人江左初合舍人通事谓之通事舍
人掌呈奏案章后省通事中书差侍郎一人直西省
又掌诏命宋初又置通事舍人而侍郎之任轻矣舍
人直合内隶中书其下有主事本用武官宋改用文
吏
南齐
南齐仍置中书监令侍郎舍人
按南齐书百官志中书监一人令一人侍郎四人通
事舍人无员中书省职置主书令史正书以下
梁
梁仍设中书监令统侍郎舍人等员
按隋书百官志中书省置监令各一人掌出内帝命
侍郎四人功高者一人主省内事又有通事舍人主
事令史等员及置令史以承其事通事舍人旧入直
合内梁用人殊重简以才能不限资地多以他官兼
领其后除通事直日中书舍人 天监七年徐勉为
吏部尚书定为十八班以班多者为贵中书监为十
五班中书令为十三班中书舍人为四班又中书正
令史为三品勋位
陈
陈设中书省总机要置舍人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
二百人
按隋书百官志国之政事并由中书省有中书舍人
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二百人书吏不足并取助书
分掌二十一局事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总国内
机要而尚书唯听受而已被委此官多擅威势中书
监秩中二千石品第二中书令秩中二千石品第三
中书侍郎秩千石品第四中书通事舍人依减秩例
六百石品第八
北魏
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置中书通事四人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真君五年正月
侍中中书监宜都王穆寿司徒东郡公崔浩侍中广
平公张黎辅政置通事四人
孝文帝太和 年诏议官制定中书监令及郎官
舍人阶品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自太祖至高祖
初其内外百官屡有减置或事出当时不为常目旧
令亡失无所依据太和中高祖诏群寮议定百官着
于令中书监从第一品中中书令第二品中中书侍
郎第四品上中书议郎第五品中中书舍人从第六
品上
太和二十三年复次中书监令以下阶品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太和二十三年
高祖复次职令及帝崩世宗初班行之以为永制中
书监从第二品中书令第三品中书侍郎从第四品
上阶中书舍人第六品
北齐
北齐中书省管司王言置监令侍郎并领舍人省中
书舍人主事之属
按隋书百官志后齐制官中书省管司王言及司进
御之音乐监令各一人侍郎四人并司伶官西凉部
直长伶官西凉四部伶官龟兹四部伶官清商部直
长伶官清商四部又领舍人省中书舍人主书各十
人
注
舍人省掌署□行下宣旨劳问
中书监为从第二品中书令为第三品中书侍郎为
从第四品上阶中书舍人为从第六品上阶中书省
医师为从第九品
北周
北周依周官置内史中大夫以掌王言而小史上士
则属春官
按杜佑通典周官内史掌王之八柄爵禄废置生杀
与夺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后周置内史中
大夫二人掌王言亦其任也 又后周有小史上士
二人属春官
隋
隋设内史省置监令统侍郎舍人等员
按隋书百官志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
多依前代之法置内史省内史省置监令各一人寻
废监置令二人侍郎四人舍人八人通事舍人十六
人主书十人录事四人 内史令为正三品内史侍
郎为正四品内史舍人为正六品上阶通事舍人为
从六品上阶主书为从八品上阶内史录事为正九
品上阶
文帝开皇三年加舍人为从五品又增置通事舍人
员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开皇三年四月
诏内史舍人加为从五品增置通事舍人十二员通
旧为二十四员
开皇十四年内史省置主事令史员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十四年诸省各
置主事令史员
炀帝大业三年内史省加置起居舍人员而以通事
舍人为谒者台职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炀帝即位多所
改革三年定令品自第一至于第九唯置正从而除
上下阶内史省减侍郎员为二人减内史舍人员为
四人加置起居舍人员二人从六品次舍人下改通
事舍人员为谒者台职减主书员置四人加为正八
品
大业十二年改内史为内书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云云
唐
唐制中书省置舍人掌侍进奏参议表章及诏旨制
□玺书册命起草诸事而起居则掌记注通事则掌
通奏
按唐书百官志中书省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进
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既
下则署行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失
四曰忘误制□既行有误则奏改之大朝会诸方起
居则受其表状大捷祥瑞百寮表贺亦如之册命大
臣则使持节读册命将帅有功及大宾客则劳问与
给事中及御史三司鞫冤滞百司奏议考课皆预裁
焉以久次者一人为阁老判本省杂事又一人知制
诰颛进画给食于政事堂其余分署制□以六员分
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枢密迁授不
预姚崇为紫微令奏大事舍人为商量状与本状皆
下紫微令判二状之是否然后乃奏开元初以它官
掌诏□册命谓之兼知制诰肃宗即位又以它官知
中书舍人事兵兴急于权便政去台阁决遣颛出宰
相自是舍人不复押六曹之奏会昌末宰相李德裕
建议台阁常务州县奏请复以舍人平处可否先是
知制诰率用前行正郎宣宗时选尚书郎为之主书
四人从七品上主事四人从八品下
注
有令史二十三人书令史五十人能书四人蕃
书译语十人乘驿二十人传制十人亭长十八人
掌固二十四人装制□匠一人修补制□匠五十
人掌函掌案各二十人
起居舍人二人从六品上掌修记言之史录制诰德
音如记事之制季终以授国史
注
有楷书手四人典吏二人
通事舍人十六人从六品上掌朝见引纳殿庭通奏
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则导其进退而赞其拜起出
入之节蛮夷纳贡皆受而进之军出则受命劳遣既
行则每月存问将士之家视其疾苦凯还则郊迓
注
有令史十人典谒十人亭长十八人掌固二十
四人武德四年废谒者台改通事谒者曰通事舍
人
元宗开元元年十一月庚寅改中书省为紫微省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开元五年九月壬寅复紫微省为中书省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辽
辽设中书舍人院隶中书省
按辽史百官志南面朝官 辽有北面朝官矣既得
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
诸卫东宫之官
中书省初名政事省太祖置官天禄四年建政事省
兴宗重熙十三年改中书省
中书舍人院中书舍人室昉景宗保宁间为政事舍
人道宗咸雍三年见中书舍人马铉
宋
宋设中书舍人掌制诰而起居舍人则掌记注
按宋史职官志中书省舍人四人旧六人掌行命令
为制词分治六房随房当制事有失当及除授非其
人则论奏封还词头国初为所迁官实不任职复置
知制诰及直舍人院主行词命与学士对掌内外制
凡有除拜中书吏赴院纳词头其大除拜亦有宰相
召舍人面授词头者若大诰命中书并敕进入从中
而下余则发敕官受而出之及修官制遂以实正名
而判后省之事分案五曰上案掌册礼及朝会所行
事曰下案掌受付文书曰制诰案掌书录制词及试
吏校其功过曰谏官案掌受诸司关报文书曰记注
掌案录记注其杂务则随所分案掌之元丰六年诏
中书省置点检房令舍人通领元佑元年诏舍人各
签诸房文字其命词则轮日分草九月诏时暂阙官
依门下尚书省例送本省官兼权绍圣四年蹇序辰
请自今命词以元行遣文书同检送两制舍人从之
建炎后同他官兼摄者则称权舍人资浅者为直舍
人院
起居舍人一人掌同门下省起居郎侍立修注官元
丰前以起居郎舍人寄录而更命他官领其事谓之
同修起居注官制行以郎舍人为职任淳熙十五年
罗点自户部员外郎为起居舍人避其祖讳乃以为
太常少卿兼侍立修注官其后两史或阙而用资浅
者则降旨以某人权侍立修注官
元
元中书省不置舍人以左右司分掌六房之科
按元史百官志中书省左司郎中二员正五品员外
郎二员正六品都事二员正七品中统元年置左右
司至元十五年分置两司左司所掌吏礼房之科有
九一曰南史二曰北史三曰贴黄四曰保举五曰礼
六曰时政记七曰封赠八曰牌印九曰好事知除房
之科有五一曰次品二曰常选三曰台院选四曰见
阙选五曰别里哥选户杂房之科有七一曰定俸二
曰衣装三曰羊马四曰置计五曰田土六曰太府监
七曰会总粮房之科有六一曰海运二曰攒运三曰
边远四曰赈济五曰事故六曰军匠银钞房之科有
二一曰钞法二曰课程应办房之科有二一曰饮膳
二曰草料令史二人蒙古书写一十人回回书写一
人汉人书写七人典吏十五人
右司郎中二员正五品员外郎二员正六品都事二
员正七品中统元年置左右司至元十五年分置两
司右司所掌兵房之科有五一曰边关二曰站赤三
曰铺递四曰屯田五曰牧地刑房之科有六一曰法
令二曰弭盗三曰功赏四曰禁治五曰枉勘六曰斗
讼工房之科有六一曰横造军器二曰常课段匹三
曰岁赐四曰营造五曰应办六曰河道
令史二人蒙古书写三人回回书写一人汉人书写
一人典吏五人
蒙古必阇赤二十二人左司十六人右司六人
汉人省掾六十人左司三十九人右司二十一人
回回省掾十四人左司九人右司五人
世祖至元九年并尚书省入中书省罢中书舍人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九年春正月甲子并尚书省
入中书省平章尚书省事阿合马同平章尚书省事
张易并中书平章政事参知尚书省事张惠为中书
左丞参知尚书省事李尧咨麦朮丁并参知中书政
事罢给事中中书舍人检正等官仍设左右司省六
部为四改称中书冬十一月己卯并中书省左右司
为一
明
明制初设中书直省舍人后省革仍设舍人专掌书
写诰□册符铁券及书籍图篆等事
按明会典中书舍人国初中书省设直省舍人从八
品洪武九年改中书舍人正七品后中书省革更定
为从七品职专书写诰□册符铁券等事共额设二
十员无正副例推年深者一人掌印其恩荫带俸及
文华武英殿东西二房内阁诰□制□二房分直者
无常员文华殿门东房别设中书舍人分直职专奉
旨书写书籍等项武英殿西门房别设中书舍人分
直职专奉旨写篆册宝图书等项 凡亲王之国□
符事号赴内阁誊写其底簿付印绶监照收凡亲王
郡王并妃初授封号合授金册银册俱从银作局造
册文写完仍送本局镌刻凡王府自郡王以下至奉
国中尉自王夫人以下至乡君及仪宾合给诰命公
侯驸马伯内外文武官及藩王土官合给诰□命俱
从该部奏准送写凡公侯伯初授封爵合给铁券从
工部造完送写诰文并券阴则例毕转送银作局镌
刻填金仍领回以右一面颁给左一面年终奏送古
今通集库收贮凡内外文武官应给诰□俱于翰林
院领写其新制武官诰命自有织定诰文请诰续诰
俱从兵部径自送黄填写凡诰□轴俱南京织染局
织造赍送工部转送印绶监会同掌印官检选收贮
或不堪用仍会同参奏凡王府诰轴旧制王云龙王
夫人云凤轴嵌七宝后亲郡王俱用册惟亲郡王生
母封夫人者仍给诰命如旧制镇国将军及夫人用
玉轴辅国将军及夫人犀轴奉国将军及淑人镇国
中尉及恭人俱金轴辅国中尉及宜人奉国中尉及
安人俱角轴郡主及郡主仪宾犀轴县主及县主仪
宾郡君及郡君仪宾俱金轴县君及县君仪宾乡君
及乡君仪宾俱角轴凡文武官诰□轴旧制官一品
云鹤锦夫人云鸾锦俱玉轴二品狮子夫人鸂俱
犀轴三品四品瑞荷淑人恭人芙蓉俱金轴五品瑞
草宜人四季花俱角轴六品七品安人孺人俱葵花
乌木轴及八品九品官同文用玉箸篆武用柳叶篆
品级花样引首同新制武官诰轴一品至七品俱铠
甲葵花引首金轴仍用柳叶篆文今兼用之凡该
用诰□轴俱于御前奏过将原领印绶监勘合号纸
备细填写各该给诰□职名流品轴数缴进该监比
对登记内号底簿照数领用其号纸文官并王府蕃
王土官与武职旧制俱用智字号武宫新制用仁字
号凡写诰□成化二十三年奉旨照奏准年月填写
凡写完诰□轴类编勘合底簿公侯伯内外文武官
旧用二十八宿后更定公侯伯本身并追封用仁义
礼智字蕃王及文官一品二品本身同三品以下用
十二支字追封用文行忠信等字武官新制续诰用
千字文请诰仍用二十八宿永乐以后请诰用急就
章蛮夷土官各从文武类编每字编满一千道仍从
前续编若王府并驸马都尉俱不编号其底簿王府
及仪宾共一扇驸马都尉蕃王土官各一扇公侯伯
共一扇文官一品二品各一扇三品至五品共一扇
六品至九品共一扇武官请诰续诰各一扇外官品
级虽与京官相同俱列于后用宝完备收候每年终
于御前奏过送古今通集库收贮凡编完诰□轴会
同该部该司该科官与尚宝司官于皇极门用宝讫
仍领回收贮候该部请旨颁给凡吏部兵部奏过应
该拘收追夺诰□俱会掌印官收贮烧毁仍于勘合
底簿内明白开注凡颁赐文武官扇从司礼监办完
送写凡大祀天地分官二员随驾供事凡万寿圣节
正旦冬至及传制传胪等项分官四员于皇极殿侍
班凡册封宗室例充副使凡会试委官一员与制□
房官收掌试卷凡武举正德十三年题准委官一员
与兵部属官收掌试卷凡写武官诰□并誊黄监生
旧用八十名后定为四十名俱从兵部送用天顺八
年令会同兵部堂上官选取成化十三年题准以二
十五名写诰十五名转送通政司誊黄凡行移各衙
门俱从通政司转行凡各官俸通政司关支今自行
关支监生月粮兵部关支凡每日各官并监生酒饭
俱光禄寺供给凡写诰□合用纸札笔墨具奏于司
礼监关支其武官诰□合用纸札笔墨该兵部具奏
行顺天府买用凡裱装用宝勘合底簿等项合用裱
褙等匠八名工部每季差拨应用南京中书舍人后
不设
按春明梦余录诰□房中书永乐初选翰林院文学
之臣六七人直文渊阁参典机务诰册制诰皆属之
而誊副缮正则中书分直更入事竣辄出宣德间三
杨始置厨馔于阁之东偏而选能书者处于阁之西
小房谓之西制□房诸学士则居阁之东五楹专管
□诰具稿定正于阁臣乃付中书缮进谓之东诰□
房而带知制诰衔则唯阁臣与诸学士而已中书等
官不敢僭也时诸学士每早与阁臣会食乃退正统
九年陈循入阁后学士唯刘铉一人过自逊避退朝
止于东阁不复会食视诰□以后学士皆因之至后
诰□悉委于中书而中书称为内阁书办
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定选除中书舍人例
按明会典凡中书舍人洪武二十六年定于进士举
人监生内选除间有大臣子孙荫授或令识习字出
身者不在此例
孝宗弘治十年授文华殿书办监生试中书舍人
按明会典凡文华殿书办例以善书监生儒士选补
食粮三年司礼监题送吏部授职弘治十年议照纂
修例监生授试中书舍人儒士授序班仍旧办事
世宗嘉靖三十年再定选择中书舍人例
按明会典凡制□诰□两房中书官旧例皆以举人
监生儒士相兼取用嘉靖三十年题准间于各衙门
相应官员及进士内选择其主事评事改吏礼二部
带衔进士授中书舍人余仍原职分委两房办事
嘉靖四十四年令以告选举人考授中书
按明会典四十四年令于会试后告选举人内考三
四员授试中书舍人职衔送制□房供事许会试一
次
神宗万历元年定两殿中书考满官阶
按春明梦余录万历元年定两殿中书九年考满官
阶升至正五品止如再有年劳止得加升服俸
皇清
大清会典内阁首领官满典籍二员汉军典籍二员
汉典籍二员已上初制各设三员康熙九年定
各设二员俱以中书舍人掌理
属官满侍读十一员内满文五员汉文六员蒙
古侍读二员汉军侍读二员
满中书舍人七十五员内满文撰文二十员办
事二十员满汉撰文十七员办事十八员蒙古
中书舍人十九员内撰文九员办事十员汉军
中书舍人十三员内撰文五员办事八员汉中
书舍人三十六员内撰文六员办事三十员
中书科满中书舍人一员汉中书舍人八员满
笔帖式十六员内满文十三员满汉文三员
顺治初置中书科设汉中书舍人十二员推资
俸深者一员掌理科事九年增设满记事官一
员同掌科事十五年裁汉中书舍人四员十八
年令满官掌印康熙六年仍推汉中书舍人资
俸深者一员同掌科事九年改满记事官为中
书舍人职专缮写
册宝诰□等事其恩荫中书舍人无常员笔帖式
十六员
凡授封亲王世子及亲王妃世子妃公主金
册郡王郡王妃镀金银
册其
册文及
宝文由翰林院撰定移送本科书写汉字
宝文移取礼部儒士篆写其
宝印由礼部铸造其
册由工部制造制造库工匠至本科镌刻镌毕呈
内阁覆阅传礼部仪制司官员当堂给发
凡授封贝勒贝子及贝勒贝子夫人郡主县主
郡君纸
册赭金黄套面银签镇国公以下奉恩将军以上
镇国公夫人以下奉恩将军恭人及乡君以上
龙边
诰命锦面玉轴牙签黄带公侯伯以下世袭
诰命锦面犀轴其文俱由翰林院撰定移送本科
书写书毕移送内阁请用
宝转给该部
凡外藩蒙古亲王郡王俱用纸
册贝勒贝子公等或用
册文或用
诰命照内阁翰林院发稿书写
凡文武有功人员应世袭罔替者例用世袭
诰命应准袭一次至几次者例用世袭
□书遇承袭之人将原颁
诰命□书添写于后其文由内阁发出书毕送内
阁请用
宝转给该部
凡原颁给世袭
诰命□书填写已满者另换新
诰□送内阁请用
宝并旧
诰□发该部转给
凡文武官遇
封典一品玉轴鹤及狮锦面二品犀轴赤尾虎锦
面三品四品贴金轴瑞荷锦面五品角轴瑞草
锦面六品以下俱角轴葵花锦面由吏兵二部
题请内阁发出文稿本科书毕送内阁请用
宝转给该部
凡书写
诰□俱照题准年月填写
凡纸
册龙边世袭
诰命□书及
诰□笔墨等项并纸匠八名俱移文工部取用银
朱纸札等项移文户部取用
凡吏兵二部题准文武官员应给
封典者俱于本科挂号稽察
凡各省乡试充副主考官顺天文武乡试充同
考官俱送礼兵二部题请
钦点
凡文会试本科官一员同内阁中书收掌试卷
凡武会试本科官一员同兵部司官收掌试卷
世祖章皇帝顺治九年
大清会典顺治元年以翰林官分隶内三院称内翰
林国史院内翰林秘书院内翰林弘文院九年
设典籍
顺治十六年
大清会典顺治十五年改内三院为内阁十六年设
典籍撰文办事中书
中书部名臣列传
宋
程俱
按宋史本传俱字致道衢州开化人以外祖尚书左
丞邓润甫恩补苏州吴江主簿监舒州太湖茶场坐
上书论事罢归起知泗州临淮县累迁将作监丞近
臣以撰述荐迁著作佐郎宣和二年进颂赐上舍出
身除礼部郎以病告老不俟报而归建炎中为太常
少卿知秀州会车驾临幸赐对俱言陛下德日新政
日举赏罚施置仰当天意俯合人心则赵氏安而社
稷固不然则宗社危而天下乱其间盖不容发高宗
嘉纳之金兵南渡据临安遣兵破崇德海盐驰檄谕
降俱率官属弃城保华亭留兵马都监守城朝廷命
俱部金帛赴行在既至以病乞归绍兴初始置秘书
省召俱为少监奏修日历秘书长贰得预修纂自俱
始时庶事草创百司文书例从省记俱摭三馆旧闻
比次为书名曰麟台故事上之擢中书舍人兼侍讲
俱论国家之患在于论事者不敢尽情当事者不敢
任责言有用否事有成败理固不齐今言不合则见
诽于当时事不谐则追咎于始议故虽有智如陈平
不敢请金以行间勇如相如不敢全璧以抗秦通财
如刘晏不敢言理财以赡军食使人人不敢当事不
敢尽谋则艰危之时谁与图回而恢复乎武功大夫
苏易转横行俱论祖宗之法文臣自将作监主簿至
尚书左仆射武臣自三班奉职至节度使此以次迁
转之官也武臣自合门副使至内客省使为横行不
系磨勘迁转之列其除授皆颁特旨故元丰之制以
承务郎至特进为寄禄官易监主簿至仆射之名武
臣独不以寄禄官易之者盖有深意也政和间改武
臣官称为郎大夫遂并横行易之为转官等级盖当
时有司不习典故以开侥幸之门自改使为大夫以
来常调之官下至皂隶转为横行者不可胜数且文
臣所谓庶官者转不得过中大夫而武臣乃得过皇
城使此何理也夫官职轻重在朝廷朝廷爱重官职
不妄与人则官职重反是则轻轻则得者不以为恩
未得者常怀觖望此安危治乱所关也徐俯为谏议
大夫俱缴还以为俯虽才俊气豪所历尚浅以前任
省郎遽除谏议自元丰更制以来未之有也昔唐元
稹为荆南判司忽命从中出召为省郎使知制诰遂
喧朝听时谓监军崔潭峻之所引也近闻外传俯与
中官唱和有鱼须之句号为警策臣恐外人以此为
疑仰累圣德陛下诚知俯姑以所应得者命之不报
后二日言者论俱前弃秀州城罢为提举江州太平
观久之除徽猷阁待制俱晚患风庳秦桧荐俱领史
事除提举万寿观实录院修撰使免朝参俱力辞不
至卒年六十七俱在掖垣令下有不安于心者必覆
言之不少畏避其为文典雅闳奥为世所称
吕本中
按宋史本传本中字居仁元佑宰相公着之曾孙好
问之子幼而敏悟公着奇爱之公着薨宣仁太后及
哲宗临奠诸童立庭下宣仁独进本中摩其头曰
孝于亲忠于君儿勉焉祖希哲师程颐本中闻见习
熟少长从杨时游酢尹焞游三家或有疑异未尝苟
同以公着遗表恩授承务郎绍圣间党事起公着追
贬本中坐焉元符中主济阴簿秦州士曹掾辟大名
府帅司干官宣和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靖康改元
迁职方员外郎以父嫌奉祠丁父忧服除召为祠部
员外郎以疾告去再直秘阁主管崇道观绍兴六年
召赴行在特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
人内侍李琮失料历上以潜邸旧人不用保任特给
之本中言若以异恩别给非所谓宫中府中当为一
体者上见缴还甚悦令宰臣谕之曰自今有所见第
言之监阶州草场苗互以赃败有诏从黥本中奏近
岁官吏犯赃多至黥籍然四方之远或有枉滥何由
尽知异时察其非辜虽欲抆拭其可得乎若祖宗以
来此刑尝用则绍圣权臣当国之时士大夫无遗类
久矣愿酌处常罚毋令奸臣得以籍口于后世从之
七年上幸建康本中奏曰当今之计必先为恢复事
业求人才恤民隐讲明法度详审刑政开直言之路
俾人人得以尽情然后练兵谋帅增师上流固守淮
甸使江南先有不可动之势伺彼有衅一举可克若
徒有恢复之志而无其策邦本未强恐生他患今江
南两浙科须日繁闾里告病倘有水旱乏绝奸宄窃
发未审朝廷何以待之近者臣庶劝兴师问罪者不
可胜数观其辞固甚顺考其实不可行大抵献言之
人与朝廷利害绝不相侔言不酬事不济则脱身而
去朝廷施设失当谁任其咎鸷鸟将击必匿其形今
朝廷于进取未有秋毫之实所下诏命已传贼境使
之得以为备非策也又奏江左形势如九江鄂渚荆
南诸路当宿重兵临以重臣吴时谓西陵建平国之
藩表愿精择守帅以待缓急则江南自守之计备矣
内侍郑谌落致仕得兵官本中言陛下进临江浒将
以有为今贤士大夫未能显用岩穴幽隐未能招致
乃起谌以统兵之任何邪命遂寝引疾乞祠直龙图
阁知台州不就主管太平观召为太常少卿八年二
月迁中书舍人三月兼侍讲六月兼权直学士院金
使通和有司议行人之供本中言使人之来正当示
以俭约客馆刍粟若务充悦适启戎心且成败大计
初不在此在吾治政得失兵财强弱愿诏有司令无
乏可也初本中与秦桧同为郎相得甚欢桧既相私
有引用本中封还除目桧勉其书行卒不从赵鼎素
主元佑之学谓本中公着后又范冲所荐故深相知
会哲宗实录成鼎迁仆射本中草制有曰合晋楚之
成不若尊王而贱霸散牛李之党未如明是以去非
桧大怒言于上曰本中受鼎风旨伺和议不成为脱
身之计风御史萧振劾罢之提举太平观学者称为
东莱先生赐谥文清有诗二十卷得黄庭坚陈师道
句法春秋解一十卷童蒙训三卷师友渊源录五卷
行于世
中书部艺文一
拜中书郎谢表 梁江淹
荣郁两临恩儆交镜悄然魂乃惧乃逝臣闻汝颍
之金或扬采于四豪江淮之珠已驰光于七贵皆声
不妄美第岂虚立未有伎□湘舆蒙送目之赏工谢
彩轮窃归风之价臣幼乏篆刻长暌图史智罕□官
志阕从政方遽求振风长忧凌雨不悟遭社鸣之属
际河清之会元云素霞必驾蓬莱白毳骍鳞咸蒙解
遂仕通物任官登郎掾此实耀灵之私照而微臣之
厚幸也仰惟皇衢大融气品呈观西倾栈山东鳀航
海故奇士端威异人罄折皆相望北阙待诏南宫而
臣学无利博文有忮害乃彯裾顿屣伏黄扉之右曳
缨转笏居青璅之前访德于姑射闻道于崆峒伊臣
之愿过为信矣昔望都才丽爵乏上班长岑闻靡身
终下秩愚臣方古悠然已泰内独徘徊眇不识届
谢中书舍人表 宋苏轼
臣轼言伏奉制命授臣试中书舍人仍改赐章服者
右史记言已尘高选西垣视草复玷近班皆儒者之
至荣岂平生之敢望窃以词命之职古今所难非独
取之以文盖将试之以事至于机务亦或与闻虽四
户擅权非当时之公议而五花判事亦前代之美谈
及夫三字之除乃是一切之政但谓内朝之法从安
知宰相之属官既任止于训词故权移于胥吏恬不
知怪习为故常先皇帝道冠百王法垂万世建六官
而修故事辟三省以待异人典章一新名实皆正遂
申明于四禁俾分领于六曹远则追直阁之司近则
通正之任虽未闻政而闻事盖须有德而有言如
臣之愚无一而可草创润色既非郑国之材除书德
音又乏唐人之誉忽当此选莫测其由此盖伏遇皇
帝陛下将圣与仁能哲而惠虽在三年不言之际已
有十日并照之光而臣日侍迩英亲闻访道仰天威
之甚近知圣鉴之难逃谓臣尝受先朝之知实无左
右之助弃瑕往昔责效将来臣敢不益励素心无忘
旧学上体周公烦悉之诰助成汉家深厚之文苟无
旷官其敢言报
中书部艺文二
诗
赠徐干 魏刘公干
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所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
思子沈心曲长叹不能言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
步出北寺门遥见西苑园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
轻叶随风转飞鸟何翩翩
直中书省 齐谢朓
紫殿肃阴阴彤庭赫弘敞风动万年枝日华承露掌
玲珑结绮钱深沈□朱网红叶当阶翻苍苔依砌上
兹言翔凤池鸣佩多清响信美非吾室中园思偃仰
朋情以□陶春物方骀荡安得凌风翰聊恣山泉赏
赴中书 卞伯玉
大方信苞容优渥遂不已跃鳞龙凤池挥翰紫宸里
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
唐上官仪
奕奕九成台窈窕绝尘埃苍苍万年树玲珑下冥雾
池色摇晚空岩光敛余煦清切丹禁静浩荡文河注
留连穷胜托风期暌善谑东望安仁省西临子云阁
长啸披烟霞高步寻兰若金狄掩通门雕鞍归骑喧
燕姝对明月荆艳促芳樽别有青山路策杖访王孙
直中书省 韦承庆
清切凤凰池扶疏鸡树枝唯应集鸾鹭何为宿羁雌
大造乾坤辟深恩雨露垂昆蚑皆含养驽骀亦驱驰
木偶翻为用芝泥忽滥窥九思空自勉五字本无施
徒喜逢千载何阶答二仪萤光向日尽蚊力负山疲
禁宇庭除阔闲宵钟箭移暗花临户发残月下帘欹
白发随年改丹心为主披命将时共泰言与行俱危
寄谢巢由客尧年正在斯
春夜寓直凤阁怀群公 魏知古
拜门传漏晚寓直索居时昔重安仁赋今称伯玉诗
鸳池满不溢鸡树久逾滋夙夜怀山甫清风咏所思
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曲尽其妙戏赠
王维
名儒待诏满公车才子为郎典石渠莲华法藏心悬
悟贝叶经文手自书楚
集作
梵非
词共许胜扬马梵字何
人辩鲁鱼故旧相望在三事愿君莫厌承明庐
奉酬李舍人秋日寓直见寄 张南史
秋日金华直遥知玉佩清九重门更肃五色诏初成
槐落宫中影鸿高芳远声
一作
苑外
翻从魏阙下江海寄
幽情
初秋月夜中书宿直因呈杨阁老
权德舆
欹枕直庐暇风蝉迎早秋沉沉玉堂夕皎皎金波流
对掌喜新命分曹谐旧游相思玩华彩因感庾公楼
南宫夜直宿见李给事题其日所下制□知奏
直在东省因以诗寄 令楚
番直同遥夜严扃限几重青编书白雀(
其曰□鄜州奏白雀宜付
史馆)
黄纸降苍龙北极丝纶句东垣翰墨踪尚垂元露
点犹湿紫泥封炫眼凝仙烛驰心袅禁钟定应形梦
寐暂似接音容玉树春枝动金□腊酿醲在朝君最
旧休澣许过从
初除主客郎中知制诰与王十一李七元八(
一作
九)
三舍人中书同宿语
一
作话
旧感怀
白居易
闲宵静语喜还悲聚散穷通不自知已分云泥行异
路忽惊鸡鹤宿同枝紫垣曹署荣华地白发郎官老
丑时莫怪不知君气味此中来较十年迟
和谢舍人雪夜寓直 皇甫曾
禁省夜沉沉春风雪满林沧洲归客梦青琐近臣心
挥翰宣鸣玉承恩在赐金建章
集作
章台
寒漏
集
作鴈
起更
助掖垣深
奉寄中书王舍人 前人
腰金载笔谒承明至道安禅得此生西掖几年纶綍
贵东山遥夜薜萝情风传刻漏星河曙月上梧桐雨
露清圣主好文谁为荐闭门空赋子虚成
上裴舍人度 王建
小松□对凤池开履迹衣重
集
作香
逼上台天意皆从
彩毫出宸心尽向紫烟来非时玉案呈宣旨每日金
阶赐对
集作
谢赐
回仙侣何因记名姓县丞头白走尘埃
休澣日谒西掖所知因成长句 温庭筠
赤墀高阁自从容玉女□扉报曙钟日丽九华青琐
闼雨晴双阙翠微峰毫端蕙露滋仙草琴上熏风入
禁松荀令凤池春婉娩好将余润变鱼龙
中书部纪事
三国吴志嗣主亮传注吴历曰亮数出中书视孙权
旧事问左右侍臣先帝数有特制今大将军问事但
令我书可耶
晋书王洽传洽加中书令固让表疏十上穆帝诏曰
敬和清裁贵令昔为中书郎吾时尚小数呼见意甚
亲之今所以用为令既机任需才且欲时时相见共
讲文章待以友臣之义而累表固让甚违本怀其催
洽令拜苦让遂不受
徐邈传孝武帝始览典籍招延儒学之士邈既东州
儒素太傅谢安举以应选年四十四始补中书舍人
在西省侍帝虽不口传章句然开释文义标明指趣
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迁散骑常侍犹处西省前
后十年每被顾问辄有献替多所匡益甚见宠待帝
宴集酣乐之后好为手诏诗章以赐侍臣或文词率
尔所言秽杂邈每应时收敛还省刊削皆使可观经
帝重览然后出之是时侍臣被诏者或宣扬之故时
议以此多邈
王传代王献之为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献
之为大令为小令
册府元龟梁裴子野掌中书诏诰高祖普通七年王
师北伐□子野为谕魏文受诏立成高祖以其事体
大召尚书仆射徐勉太子詹事周舍鸿胪卿刘之遴
中书侍郎朱异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叹服高祖目
子野而言曰其文甚壮俄又□为书谕魏相元叉其
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催
令开斋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奏之高祖深
嘉焉自是凡诸符檄皆令草创子野为文典而速不
尚华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时或有诋
诃者及末皆翕然重之或问其为文速者子野答云
人皆成于手我独成于心虽有见否之异其于刊改
一也俄迁中书侍郎
后魏徐纥字武伯少好学有明理颇以文词见称灵
太后临朝纥为中书舍人总摄中书门下之事军国
诰命莫不繇之时有急速令数吏执笔或行或卧人
别占之造次俱成不失事理虽无雅裁亦可通情时
黄门侍郎太原王遵业琅邪王诵□称文学亦不免
为纥秉笔承其指授文笔驳论数十卷多有遗落时
或有存于世
高恭之字道穆为中书舍人元颢逼虎牢道穆劝庄
帝北渡循河东下征大将军元天穆于荥阳别征
朱玉赴河内以犄角之臣窃以为万全之计不过于
此帝曰高舍人语是其夜到河内郡北未有城守可
依帝命道穆秉烛作诏书数十纸布告远近于是四
方知乘舆所在
北齐书崔瞻传天保初兼并省吏部郎中寻丁忧起
为司徒属杨愔欲引瞻为中书侍郎时卢思道直中
书省因问思道曰我此日多务都不见崔瞻文藻卿
与其亲通理当相悉思道答曰崔瞻文词之美实有
可称但举世重其风流所以才华见没愔云此言有
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愔又曰昔裴瓒晋世为中书
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崔生
堂堂之□亦当无愧裴子
荀士逊传士逊世祖时转中书舍人状貌甚丑以文
辞见用曾有事须奏值世祖在后庭因右左转通者
不得士逊姓名乃云丑舍人世祖曰必士逊也看封
题果是内人莫不忻笑
裴让之传让之字士礼历文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
舍人后兼散骑常侍聘梁文襄常入朝让之导引容
仪蕴藉文襄目之曰士礼佳舍人
册府元龟北齐李愔为中书郎文宣在宴席口□以
魏收为中书监命愔于树下造诏愔以收一代盛才
难于率尔久而未讫比成帝已醉醒遂不重言愔仍
不奏事竟寝
隋薛道衡为内史侍郎每至构文必隐空斋蹋壁而
卧闻户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
唐书齐澣传澣除汾州刺史开元初姚崇复相用为
给事中中书舍人论驳及诰诏皆援准古谊朝廷大
政必咨之时号解事舍人
苏颋传颋拜中书舍人时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
同在禁苑朝廷荣之元宗平内难书诏填委独颋在
太极后合口所占授功状百绪轻重无所差书史白
曰丐公徐之不然手腕脱矣中书令李峤曰舍人思
若涌泉吾所不及迁太常少卿仍知制诰遭父丧起
为工部侍郎辞不拜终制乃就职帝问宰相有自工
部侍郎得中书侍郎乎对曰陛下任贤惟所命何资
之计乃诏以颋为中书侍郎帝劳曰方美官缺每欲
用卿然宰相议遂无及者朕为卿恨陆象先殁紫微
侍郎未尝补朕思其人无易卿者颋顿首谢明日加
知制诰给政事食给食自颋始时李乂对掌书命帝
曰前世李峤苏味道文擅当时号苏李今朕得颋及
乂何愧前人哉
权德舆传德舆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当是时帝亲揽
庶政重除拜凡命诸朝皆手制中下始德舆知制诰
而徐岱给事中高郢为舍人居数岁岱卒郢知礼部
德舆独直两省数旬一还舍乃上书言左右掖垣承
天子诰命奉行详覆各有攸司旧制分曹十员以相
防检大抵事有所壅则吏得为非四方闻者或以朝
廷为乏士要重之司不宜久废帝曰非不知卿之劳
但择如卿者未得其人耳
王仲舒传仲舒为苏州刺史穆宗立每言仲舒之文
可思最宜为诰有古风诏为中书舍人既至视同列
率新进少年居不乐曰岂可复治笔砚于其间哉吾
久弃外周知俗病利得治之不自愧宰相闻之除江
西观察使
册府元龟贾会开元初为中书舍人与苏晋同掌制
诰皆以词学见知时人称为苏贾
许景先开元中为中书舍人与齐澣王丘韩休张九
龄掌知制诰以文翰见称中书令张说常称曰许舍
人之文虽无峻峰激流斩绝之势然属辞美得中和
之气亦一时之秀也
唐国史补高郢为中书舍人九年家无制草或问曰
前辈皆有制集公独焚之何也答曰王言不可存于
私室
韩皋自中书舍人除御史中丞西省故事阁老改官
则词头送以次入是时吕渭草敕皋忧恐问曰改何
官渭不敢告皋却之曰与公一时左降渭急乃告之
皋又欲诉于宰相渭执之夺其笏恟恟至午后三
刻乃止
册府元龟崔郾为翰林侍讲学士转中书舍人入思
政殿谢恩郾奏曰陛下用臣为侍讲半岁有余未尝
问臣经义今蒙转改实□尸素有媿厚恩穆宗曰俟
朕机务稍闲即当请益学士高钺曰陛下意虽乐善
既未延接儒生天下之人宁知重道帝深引咎赐之
以锦彩焉
东观奏记以楚州刺史裴坦为知制诰坦罢任赴阙
宰臣令狐绹擢用宰臣裴休以坦非才不称是选建
议拒之力不胜坦命既行政事堂谒谢丞相故事谢
毕便与本院上事四辅送之施榻压角而坐坦巡谒
执政至休听多输感谢休曰此乃省台缪选非休力
也力命肩舁使出不与之坐两门吏云自有中书未
有此事人多为坦羞之至坦主贡举擢体之子弘上
第时人云欲盖而彰此之谓也
五代史卢导传导字熙化范阳人唐明宗时召拜右
谏议大夫迁中书舍人潞王从珂自凤翔以兵犯京
师愍帝出奔于卫州宰相冯道李愚集百官于天宫
寺将出迎潞王于郊京师大恐都人藏窜百官久而
不集惟导与舍人张昭先至冯道请导草笺劝进导
曰潞王入朝郊迎可也若劝进之事岂可轻议哉道
曰劝进其可已乎导曰今天子蒙尘于外遽以大位
劝人若潞王守节不回以忠义见责其将何辞以对
且上与潞王皆太后子也不如率百官诣宫门取太
后进止语未及终有报曰潞王至矣京师巡检使安
从进催百官班迎百官纷然而去潞王止于正阳门
外道又促导草笺导对如初李愚曰吾辈罪人卢舍
人言是也导终不草笺
南唐近事张洎计偕之岁为润帅燕王冀所荐首谒
韩熙载韩一见待之如故谓曰子好一中书舍人顷
之韩主文洎擢第不十年果主纶闱之任
宋史钱公辅传公辅进知制诰英宗即位陈治平十
议大要言采民政分吏课择守宰置二府官属又作
帝问一篇上之王畴为翰林学士未久擢副枢密公
辅谓畴素望浅不草制帝以初政用大臣而公辅格
诏谪为滁州团练使
王安石传安石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时有诏舍人
院无得申请除改文字安石争之曰审如是则舍人
不得复行其职而一听大臣所为自非大臣欲倾侧
而为私则立法不当如此今大臣之弱者不敢为陛
下守法而强者则挟上旨以造令谏官御史无敢逆
其意者臣实惧焉语皆侵执政由是益与之忤以母
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赴
苏颂传颂知制诰大臣荐秀州判官李定召见擢太
子中允除监察御史里行宋敏求知制诰封还词头
复下颂当制颂奏祖宗朝天下初定故不起孤远而
登显要者真宗以来虽有幽人异行亦不至超越资
品今定不由铨考擢授朝列不缘御史荐置宪台虽
朝廷急于用才度越常格然隳紊法制所益者小所
损者大未敢具草次至李大临亦封还神宗曰去年
诏台官有阙委御史台奏举不拘官职高下颂与大
临对曰从前台官于太常博士以上中行员外郎以
下举充后为难得资叙相当故朝廷特开此制止是
不限博士郎官非谓选人亦许奏举若不拘官职高
下并选人在其间则是秀州判官亦可为里行不必
更改中允也今定改京官已是优恩更处之宪台先
朝以来未有此比幸门一启则士途奔竞之人希望
不次之擢朝廷名器有限焉得人人满其意哉执奏
不已于是并落知制诰归工部郎中班天下谓颂及
敏求大临为三舍人
祖无择传无择知制诰后知郑杭二州初词臣作诰
命许受润笔物王安石与无择同知制诰安石辞一
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
用为公费安石闻而恶之熙宁初安石得政乃讽监
司求无择罪知明州苗振以贪闻御史王子韶使两
浙廉其状事连无择子韶小人也请遣内侍自京师
逮赴秀州狱苏颂言无择列侍从不当与故吏对曲
直御史张戬亦救之皆不听及狱成无贪状但得其
贷官钱接部民坐及乘船过制而已遂谪忠正军节
度副使
杨畋传畋知制诰李珣自防御使迁观察刘永年自
团练使迁防御畋当草制封还词头因言祖宗故事
郭进戍西山董遵诲姚内斌守环庆与强寇对垒各
十余年未尝转官移镇重名器也今珣等无尺寸功
特以外戚故除之恐非祖宗意不报诏他舍人草制
而范镇言朝廷如以畋言为是当罢珣等所迁官倘
以为非乞复令畋命词不允
彭汝砺传汝砺字器资元佑二年为起居舍人时相
问新旧之政对曰政无彼此一于是而已今所更大
者取士及差役法行之而士民皆怨未见其可逾年
进中书舍人赐金紫词命雅正有古人风其论诗体
四韵事尤力大臣有持平者颇相左右一时进取者
疾之欲尽去其类未有以发会知汉阳事吴处厚得
蔡确安州诗上之傅会解释以为怨谤谏官交章请
治之又造为危言以激怒宣仁后欲置之法汝砺谓
此罗织之渐也数以白执政不能救遂上疏论列不
听方居家待罪得确谪命除目草词曰我不出谁任
其责者即入省封还除目辨论愈切谏官指汝砺为
朋党宣仁后曰汝砺岂党确者亦为朝廷论事尔及
确贬新州又须汝砺草词遂落职知徐州初汝砺在
台时论吕嘉问事与确异趣徙外十年确为有力后
治嘉问他狱以不阿执政坐夺二官至是又为确得
罪人以此益贤之
叶涛传涛字致远处州龙泉人进士乙科为国子直
讲虞蕃讼起涛坐受诸生茶纸免官涛王氏婿也即
往从安石于金陵学为文词哲宗立上章自理得太
学正迁博士绍圣初为秘书省正字编修神宗史进
校书郎曾布荐为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司马光吕
公着王岩叟追贬吕大防刘挚苏辙梁焘范纯仁责
官皆涛为制词文极丑诋安石焘降学士涛封还命
书云涛在元佑时常诋文彦博弃熙河全先帝万世
之功不宜加罪蔡京劾为党罢知光州又以诉理有
过为范镗所论连三黜曾布引为给事中居数月而
病以龙图阁待制提举崇禧观卒
霍端友传端友字仁仲常州武进人徽宗即位策进
士第一授宣义郎不阅月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
佐郎起居郎中书舍人服金紫故事唯服黑角带帝
顾见之曰给事舍人等尔而服饰相绝如是始命犀
带佩鱼
洪迈传迈迁起居郎拜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
仍参史事父忠宣兄适遵皆历此三职迈又踵之迈
奏三省事无巨细必先经中书书黄宰执书押当制
舍人书行然后过门下给事中书读如给舍有所建
明则封黄具奏以听上旨惟枢密院既得旨即书黄
过门下例不送中书谓之密白则封驳之职似有所
偏况今日宰相兼枢密因而厘正不为有嫌望诏枢
密院凡已被制□并关左右省依三省书黄以示重
出命之意报可
蔡肇传肇字天启润州丹阳人拜中书舍人前此试
三题率以宰相上马为之候肇援笔立就不加润饰
商英读之击节纔逾月以草御史辛义责词不称罢
为显谟阁待制知明州
吴敏传敏字元中真州人大观二年辟雍私试首选
蔡京喜其文欲妻以女敏辞因擢浙东学事司干官
为秘书省校书郎京荐之充馆职中书侍郎刘正夫
以敏未尝过省不可京乃请御笔特召上殿除右司
郎官御笔自此始违者以大不恭论繇是权幸争请
御笔而缴驳之任废矣
王安中传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调瀛
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
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
才他日特出制诏二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
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
刘珙传珙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
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御史杜莘老劾宦者张去
为忤旨左迁珙不草制莘老得不去从幸建康兼直
学士院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
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
录黄仍论其不可上怒谓宰相曰刘珙父为浚所知
此特为浚地耳命再下宰相召珙谕旨且曰再缴则
累张公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
存中命乃寝真除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王汉之传汉之弟涣之拜吏部员外郎迁左司员外
郎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趋省之日词头三十三下
笔即就
林光朝传光朝除中书舍人是时吏部郎谢廓然由
曾觌荐赐出身除殿中侍御史命从中出光朝愕曰
是轻台谏羞科目也立封还词头天子度光朝决不
奉诏改授工部侍郎不拜遂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婺
州光朝老儒素有士望在后省未有建明或疑之及
闻缴驳廓然士论始服
牟子才传子才直舍人院李伯玉降官已逾年舍人
院不敢行词子才曰故事文书行不过百刻即为书
行以为叙复地帝曰謪词皆褒语可更之子才不奉
诏丞相又道帝意子才曰腕可断词不可改丞相欲
改则自改之乃已淮东制置使贾似道以海州之捷
子才草奖谕诏第述军容之盛不言其功且语多戒
敕似道不乐
龙川别志刘从愿妻遂国夫人者王蒙正女也宝元
中出入内庭以此获罪夺封罢朝谒久之复得入张
公安道为谏官虽以数论列皆留中书富郑公时知
制诰制下复遂国封郑公缴还词头封命遂寝唐制
惟给事中得封还诏书中书舍人缴词头盖自郑公
始
却扫编皇佑初胡文恭公宿为知制诰封还杨怀敏
复除内侍副都知词头不草翊日上谓宰相曰前代
有此故事否文潞公对曰唐给事中袁高不草卢杞
制书近年富弼亦曾封还词头上意乃解而改命舍
人草制已而谏台亦论其非其命遂寝
南游纪旧南丰先生病中介甫日造卧内因邸报蔡
京召试介甫云他如何做得知制诰一屠沽耳又云
徐修注告词是子固行当时便当论缴时南丰已病
革颔之而已
东轩笔录曾鲁公识度精审达练治体当其在中书
方天下奏报纷纭虽日月旷久未常有废忘之者其
为文章尤长于四六虽造次柬牍亦属对精切曾布
为三司使论市易事被黜鲁公有柬别之略曰塞翁
失马今未足悲楚相断蛇后必为福曾赴饶州道过
金陵为荆公诵之亦叹爱不已
辍□录张公可与者济南人律身廉正持法公平苟
可以纳忠于国虽斧钺有所不避为中书郎中日先
帝时一大奸以元恶受显戮后二子夤缘入侍幸沐
天眷特各授行省平章陛辞叩首言曰先臣在九原
弗获沾一命之荣当不瞑目臣敢昧死请上命左右
传旨中书独公不奉诏越数日上召丞相面谕之丞
相退谓公曰圣意宠遇之深当复奈何公曰朝廷果
欲举行赠典必须雪其非罪若然是先帝不合诛之
以先帝为何如主哉则上之于先帝反不若大奸之
有后矣不孝孰大焉丞相备公言以闻上为动容而
止公以病在告都堂有人诉宗室谋逆奏送刑部问
状逮鞫有证验而死于狱宗室之妻见上泣曰臣妾
夫某无罪枉死上但知送部而不谓其已死圣怒命
御史台鞫问丞相惧谋之公即扶疾至省取牍补署
花押众皆愕然丞相曰恐掾史所行有误欲照略耳
非此谓也公曰自丞相以下皆当听问某何独求免
邪既而缄牍令该掾抱诣台台官首问曰张郎中曾
书卷否曰然台官议曰张郎中所行未尝差错况此
一事中书得旨施行执法者复何罪因覆奏曰臣等
取省案根勘宗室某之死不枉上颔之事遂寝
莘野纂闻李应祯先生当宪庙时以中书舍人供奉
内门有诏命缮写佛经祯辞以不可其奏略曰臣闻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未闻有所谓佛经者也宪考
可其奏遂寝至今谏草犹存余尝从陈氏得观之
中书部杂录
归田录王元之在翰林尝草夏州李继迁制继迁送
润笔物数倍于常然用启头书送拒而不纳盖惜事
体也近时舍人院草制有送润笔物稍后时者必遣
院子诣门催索而当送者往往不送相承既久今索
者送者皆恬然不以为怪也
挥麈后录官制未改时知制诰今之中书舍人但演
词而已不闻缴驳也康定二年富文忠为知制诰先
是昭陵聘后蜀中有王氏女姿色冠世入京备选章
献一见以为妖艳太甚恐不利于少主乃以嫁其侄
从德而择郭后位中宫上终不乐之王氏之父蒙正
由刘氏□党屡典名藩未几从德卒至是中批王氏
封遂国大夫许入禁中文忠适当草制封还抗章甚
力遂并寝其旨外制缴词头盖自此始崇观奸佞用
事贿赂关节干祈恩泽多以御笔行下朱书其旁云
稽留时刻者以大不恭论流三千里三省无所干预
大启幸门为宦途之捷径宣和五年有黄冠丁希元
者得幸为侍晨道录自云晋公之孙忽降御笔丁谓
辅相真宗逮仁宗即位有定策之功未经褒赠可特
赠少保官其后五人时卢襄赞元为吏部尚书袖其
牍请对启于上云使谓过可湔洗则累朝叙恤矣独
至今乎但罪恶显然一旦褒录岂不骇四方之听于
是命格不下自是御笔遂有执奏不行者矣二者皆
甚盛之举也
东坡志林元佑元年余为中书舍人时执政患本省
事多漏泄欲于舍人厅后作露篱禁同省往来余白
诸公应须简要清通何必栽篱插棘诸公笑而止明
年竟作之暇日读乐天集有云西省北院新构小亭
种竹开□东通骑省与李常侍□下饮酒作诗乃知
唐时得西掖作□以通东省而今本省不得往来可
叹也
石林燕语职事官差除皆除目先下惟中书舍人宰
相得旨朝廷遣直省官召诣都堂面传旨召试被命
者致辞丞相谢之直省官径引入中书省前期侍郎
厅设幕次几案于中就坐少顷本省吏房主首持丞
相封题目来即就试中书具食罢侍郎致茶果是日
宰相住省俟纳试卷始上马翌日进呈除命方下盖
召试之制也有思迟不即就者往往过期或为留内
门然已不称职矣嘉佑间有试而不除改天章阁待
制者
馆职初除故事皆行启□谢内外从官以上从官惟
中书舍人初除亦行启□谢内外盖惟此两职试而
后除与直拜命者异故其礼亦殊近年中书舍人行
启但及见任执政而不及外馆职虽在内从官亦有
不及者矣
却扫编元丰官制侍从官给事中以上乃服金带中
书舍人以下皂带佩鱼与庶官等大观间始诏中书
舍人谏议大夫待制皆许服红□犀带佩鱼建炎间
复置权六曹侍郎亦如之
韩献肃公再相其弟黄门公在翰苑当制其后曾丞
相子宣拜相时其弟子开为翰林学士当制初子开
除吏部郎中时子固掌外制诰词乃子固为之近岁
中书舍人当制而兄弟有除授者多引嫌俾以次官
行
刘冯事始魏置通事郎掌诰命晋置中书通事舍人
北齐改为中书舍人隋号内史舍人唐初因之龙朔
中改为西台舍人光宅中改为凤阁舍人开元中改
为紫微舍人复为中书舍人
退朝录舍人院每知制诰上事必设紫褥于庭面北
拜厅阁长立褥之东北隅谓之压角宗衮作掖垣丛
志而不解其事按唐旧书亦无闻焉惟裴廷裕正陵
遗事云舍人上事知印宰相当压角则其礼相传自
唐也予为舍人日邵兴宗入院不疑为阁长压角时
议美之
枕谭唐人以中书舍人为小凤盖以中书省为有凤
池也又谓仪部之长曰大仪员外曰中仪主事曰小
仪见郑谷集宋人犹袭之张天觉自小凤拜右揆是
也
春明梦余录中书所书告身皆佐史体无佳笔隆庆
中司马王崇古以泥金书轴请宝为言者所纠然唐
制皆名手书如颜鲁公自书告身朱巨川一人而颜
鲁公徐季海俱为之书巨川赖此以传至宋即当直
者书字兼真行幸得欧苏便奉为宝张文忠璁言
成化以前诰□之体犹为近古其于本身不过百余
字祖父母父母并妻不过六十字言之者无费词受
之者无愧色近来藻情饰伪张百成千以万乘之尊
下誉匹夫匹妇之贱殊非正体宜加厘正诏自今诰
□务实不许竞饰浮词致体制夫立词失体固
当申饬而书法板俗迄无言者
丘浚曰唐武德二年改内史舍人为中书舍人臣按
此中书舍人设官之始然是官也故隶于中书省故
以中书舍人为名我朝罢中书省尚仍其旧名名虽
同而实则异也盖前代之中书与翰林学士分掌内
外制诰以为两制盖属文之官也我朝之中书舍人
则专以书写为职耳书者六艺之一汉人谓之小学
以试学童为吏者也夫人能之无庸设官之始自今
日盖以王言所系之重前代乃属笔于吏胥殊无慎
重之意祖宗以此设官盖有深意必得夫素通儒术
深明六书之义心正笔端如柳公权所云者居之庶
不污王言耳苟粗识偏旁而学术无素者尚不足以
当此况又粗率侧媚而流品非清者哉
石氏外集曰中书舍人以进士起家为此者有官而
无署其俗谓中书科者乃因与六科联署而借言之
实文移奏疏不入此字也其职业惟用宝之时同符
卿供事盖尚是政府之遗体其他引班等职则以补
科臣不足亦以联署而及之耳绝无缮写之职其以
选入制□房者旧时进士亦为之今止以待举人之
高选其职为草武臣诰命赠恤诰□谕祭文此外制
也亦不与缮写其余两房史馆文华殿则以缮写为
职而武英殿办事及旧有仁智殿办事则且及于画
即古之书画学又不特缮写也至于赀入两殿者则
借以带衔实无职掌他衔皆可办事盖在办事不在
中书也以中书多讹而为两殿中书耳而两殿资深
者亦有较理书籍之名书不在殿何以得较此欲文
其名而失其实也
识余录云中书周令温州人尝言成化间授职彼时
中书与阁下如同僚投刺俱平交盖宣德以前本一
堂相处今之西房即文渊阁也阁臣居中中书居东
西两房各办其事已撤内库十间以西五间居阁下
谓之文渊阁以东五间藏书籍而东房中书亦迁居
之故今以阁下称中堂而东西非房矣犹称西房者
沿旧名也凡阁下到任尚之两房答揖若六部之与
各司无是体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歐陽修 等
清·惜华楼主
清·许容
(清)吴庆坻
清·柳华阴
未知
清·王符曾
元·刘秉忠
唐·智升
汉·佚名
宋·周羽
台湾杂记
宋·赵子栎
清·董谷士
(唐)韩愈撰;(宋)魏仲举编
(明)林有年 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