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标题:夨zè
  注解:倾头也。人部曰:倾者,夨也。夨象头倾,因以为凡倾之偁。从大,象形。象头不直也。阻力切。十一部。凡夨之属皆从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夨部
  标题:□jié
  注解:头倾也。玉篇引苍颉云:仡仡也。从夨吉声,读若孑。古□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夨部
  标题:奊xié
  注解:头衺骫奊态也。头衺者,头不正。骫奊者,头不正之皃也。左传:齐有庆奊。卽庆绳,葢以头邪为名,以绳直为字,名字相应也。贾谊传:奊诟无节,叚奊为謑。从夨圭声。胡结切。古音在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夨部
  标题:吴wú
  注解:大言也。大言之上各本有姓也亦郡也一曰吴八字,乃妄人所增,今□正。检韵会本正如是。周颂丝衣、鲁颂、泮水皆曰不吴,传笺皆云吴,哗也。言部曰:哗者,讙也。然则大言卽谓哗也。孔冲远诗正义作不娱,史记孝武本纪作不虞,皆叚借字。大言者,吴字之本义也,引伸之为凡大之偁。方言曰:吴,大也。九章:齐吴榜以击汏。王注:齐举大棹。从夨口。大言非正理也,故从夨口。五乎切。五部。何承天改吴作□,音胡化反,其缪甚矣。□,古文如此。从口大。1676〖注〗□,亦古文吴。文四小徐本有□字,作文五,非是。□已见日部。□者,隶体也。然广韵亦□、□并见。重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夨部
  标题:夭yāo
  注解:屈也。从大,象形。象首夭屈之形也。隰有苌楚传曰:夭,少也。桃夭传曰:夭夭,桃之少壮也。凯风传曰:夭夭,盛皃也。月令注曰:少长曰夭。此皆谓物初长可观也,物初长者尚屈而未申,叚令不成遂,则终于夭而已矣。故左传、国语注曰:短折曰夭。国语注又曰:不终曰夭。又曰:夭,折也。孟康注五行志曰:用人不以次弟为夭。皆其引申之义也。论语: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上句谓其申,下句谓其屈。不屈不申之闲,其斯为圣人之容乎。于兆切。二部。按亦于乔切。古平上无异义,后人乃别之。凡夭之属皆从夭。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夭部
  标题:乔qiáo
  注解:高而曲也。尔雅释诂、诗伐木时迈传皆曰:乔,高也。释木曰:上句曰乔,句如羽乔。汉广传曰:乔,上竦也。按乔不专谓木,浅人以说木则作桥,如郑风山有桥松是也。以说山则作峤,释山锐而高峤是也。皆俗字耳。许云高而曲,卽尔雅之上句如羽。木有如是者,他物亦有如是者。从夭,从高省。会意。以其曲,故从夭。巨娇切。二部。依小徐本无诗曰南有乔木六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夭部
  标题:幸xìnɡ(上夭下逆中)
  注解:吉而免凶也。吉者,善也。凶者,恶也。得免于恶是为幸。从屰从夭。屰者,不顺也,不顺从夭死之事。会意。胡耿切。十一部。夭,死之事。左传所谓夭札,不终其天年者也。故死谓之不幸。依韵会本。死为不幸,则免死为幸。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夭部
  标题:奔bēn
  注解:□也。□者,趋也。释宫曰: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此析言之耳。浑言之则奔走趋不别也。引申之,凡赴急曰奔。凡出亡曰奔,其字古或叚贲,或叚本。毛诗予曰有本走,陆德明本如是。从夭卉声。大徐作贲省声,非。此十三部、十五部合音。博昆切。十三部。与□同意,俱从夭。此说从夭之意。□者屈其足,故从夭止。□之从夭意同也。凡行疾则屈脚疾。1679文四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夭部
  494
  标题:交jiāo
  注解:交胫也。交胫谓之交,引申之为凡交之偁。故爻下曰:交也。烄下曰:交木然也。□下曰:交灼木也。□下曰:木参交以枝炊□者也。衿下曰:交衽也。凡□者相合曰交,皆此义之引申叚借耳。楚茨传:东西曰交,邪行曰逪。□、逪字之叚借也。小雅:交交桑扈。笺云:交交犹佼佼,飞往来皃。而黄鸟、小宛传皆曰:交交,小皃。则与本义不同。葢方语有谓小交交者。从大,象交形。谓从大而象其交胫之形也。古爻切。二部。凡交之属皆从交。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交部
  标题:□(□)wéi
  注解:衺也。衣部衺下曰:□也。二篆为转注。经典叚回字为之。小旻:谋犹回遹。传曰:回,邪也。大明:厥德不回。传曰:回,违也。回皆□之叚借字,小旻言其转注,大明言其叚借,故传语不同。大明传违卽□字,□久不行,俗乃作违,经典多作回。口部曰:回,转也。乃回之本义。必有许书而后知回衺之本字作□,桓大之本字作□,僾唈之本字作夬。倘不能观其会通,则许书徒存而已矣。从交韦声。羽非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交部
  标题:绞jiǎo
  注解:缢也。纟部缢下曰:缢,绞也。二篆为转注。古曰绞曰缢者,谓□绳相交,非独谓经死。礼丧服绞带者,绳带也。□绳相交而紧谓之绞。论语:直而无礼则绞,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马融曰:绞,剌也。郑云:急也。剌,卢达切,乖剌也。与郑义无异,急则无不乖剌者也。皇侃、陆德明乃读为讥刺,七赐反,其缪甚矣。从交纟。会意。交纟者,□丝相切也。此篆不入纟部者,重交也。交亦声。古巧切。二部。文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交部
  标题:尢wānɡ
  注解:□也,各本少也字,遂不可读,今补。□者,蹇也。尢本曲胫之偁,引申之为曲脊之偁。故人部偻下曰:□也。曲胫人也。人字依九经字□补。□者多由曲胫,故言此为下象偏曲张本。从大,象偏曲之形。谓从大而象一胫偏曲之形也。乌光切。十部。凡尢之属皆从尢。□,篆文从□。篆文,各本作古文,今正。尢者,古文象形字。□者,小篆形声字。此亦古文二、篆文丄之例。必取古文为部首者,以其属皆从古文也。尪见左传,檀弓郑释为面乡天。或云短小曰尪,本从□声,省作尪。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尢部
  标题:尳hú
  注解:厀病也。从尢骨,骨亦声。户骨切。十五部。按此篆当是本在部末,与□为类。而尢□蹇也,乃正相属。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尢部
  标题:□bǒ
  注解:蹇也。足部曰:蹇者,□也。二篆为转注。□,俗作跛,或以沾入足部,致正俗复出,非也。今之经传有跛无□。王制、公羊、榖梁传皆作跛。从尢皮声。布火切。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尢部
  标题:□zuǒ
  注解:□,各本作□。今依宋本《说文》、宋刻集韵三十八个正。行不正也。从尢左声。则个切。十七部。类篇遭哥、子我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尢部
  标题:□yào
  注解:行不正也。从尢□声,读若耀。弋□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尢部
  标题:尴ɡān
  注解:尴尬,行不正也。各本夺尴尬二字,今依全书通例补。又补行字。集韵二十五沾、广韵二十六咸皆云:尴尬,行不正也。可证。今苏州俗语谓事乖剌者曰尴尬。从尢兼声。古咸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尢部
  标题:尬jiè
  注解:尴尬也。双声字。从尢介声。公八切。又古拜切。十五部。按今俗语去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尢部
  标题:尥liào
  注解:行胫相交也。行而胫相交,则行不便利。高注淮南、郭注方言、王注素问皆曰了戾,谓缠绕不适。集韵五爻曰:尥,牛行足外出也。是其意也。今俗语有此。从尢勺声。力吊切。二部。此下旧有牛行脚相交为尥,小徐本无,乃读者笺记语耳。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尢部
  标题:□dī
  注解:□不能行,为人所引曰□□。叠韵字也。真假不分提□义相近。从尢从爪,覆手曰爪。是声。都兮切。十六部。玉篇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尢部
  标题:□xié
  注解:□□也。从尢从爪,巂声。户圭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尢部
  标题:□yū
  注解:股□也。□之言纡也。纡者,诎也。从尢亏声。乙于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尢部
  标题:□léi
  注解:厀中病也。从尢羸。郞果切。十七部。广韵去声。文十二 重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尢部
  495
  标题:壶hú
  注解:昆吾圜器也。缶部曰:古者昆吾作匋。壷者,昆吾始为之。聘礼注曰:壷,酒尊也。公羊传注曰:壷,礼器。腹方口圆曰壷,反之曰方壷,有爵饰。又丧大记狄人出壷,大小戴记投壸,皆壷之属也。象形。谓亚*。从大,象其葢也。奄下曰:葢也,大有余也。户姑切。五部。凡壷之属皆从壷。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壶部
  标题:□yūn
  注解:□□也。从凶从壶。壶不得渫也。虞翻以否之闭塞释絪缊,赵岐亦以闭塞释志壹、气壹。于云切。十三部。《易》曰:“天地□□。”□辞传文,今周易作絪缊,他书作烟煴、氤氲。蔡邕注典引曰:烟烟煴煴,阴阳和一相扶皃也。张载注鲁灵光殿赋曰:烟煴,天地之蒸气也。思□赋旧注曰:烟煴,和皃。许据易孟氏作□,乃其本字,他皆俗字也。许释之曰不得渫也者,谓元气浑然,吉凶未分,故其字从吉凶在壶中会意。合二字为双声叠韵,实合二字为一字。文言传曰: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则吉凶卽鬼神也。□辞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构精皆释致一之义。其转语为抑郁。文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壶部
  标题:壹yī
  注解:嫥□也。嫥,各本作专,今正。嫥下云:壹也。与此为转注。从壶吉,吉亦声。于悉切。十二部。俗作壹。凡□之属皆从□。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壹部
  标题:懿yì
  注解:嫥久而美也。嫥者,壹也。释诂、诗烝民传皆曰:懿,美也。周书谥法曰:柔克为懿,温柔圣善曰懿。许益之以专久者,为其字从壹也。专壹而后可久,可久而后美。小尔雅及楚辞注:懿,深也。诗七月传曰:懿,深筐也。深卽专壹之意也。从□,从恣省声。从恣省声四字,葢或浅人所改窜,当作从心从欠,壹亦声。从心从欠,所谓持其志,无暴其气,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也。壹亦声者,国语卫武公作懿戒以自儆,韦注懿读曰抑,大雅之抑诗也。大雅:懿厥哲妇。笺云:有所痛伤之声也。金縢:对曰信懿。马云:犹噫也。小雅:抑此皇父。笺云:抑之言噫。古懿抑同用,懿抑壹三字同音,可证。古音读如一。十二部。今乙冀切。1684文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壹部
  标题:□niè(上大下)
  注解:所□惊人也。从大从□*。各本作从□。五经文字曰:《说文》从大从□*。□*音干。今依汉石经作幸。又曰:□者,《说文》。执者,经典相承。凡报之类同是。则张氏所据《说文》与今本迥异如是。今隶用石经体,且改《说文》此部皆作幸,非也。今皆正。干者,犯也。其人有大干犯而触罪,故其义曰所以惊人,其形从大干会意。一曰大声也。此别一义。凡□之属皆从□。一曰读若瓠。五字未详。疑当作一曰读若执,在读若籋之下。一曰俗语□盗不止为□,又一义。按玉篇此义不系《说文》,广韵引《说文》亦无此语。十字恐后人所沾。大徐本叠□字。读若籋。尼辄切。七部。〖注〗□*字作丷下丅,或作□下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部
  标题:睪yì
  注解:司视也。司者,今之伺字。广韵作伺。从目,各本作从横目。今依广韵昔韵。众、蜀、蠲篆下皆但言从目。从□。会意字。□者,罪也。羊益切。古音在五部。今隶作睪。凡从睪之字同。今吏将目捕辠人也。今,各本讹令,今正。此以汉制明之故曰今。汉之吏人□带眼目捕罪人,如虞诩令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线缝贼裾,有出市里者,吏辄禽之。是也。辠各本作罪,今依广韵。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部
  标题:执zhí
  注解:捕辠人也。辠,各本作罪,今依广韵。手部曰:捕者,取也。引申之为凡持守之偁。从丮□,会意。□亦声。之入切。七部。今隶作执。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部
  标题:圉yǔ
  注解:囹圉,所□拘辠人。□为罪人,囗为拘之,故其字作圉。他书作囹圄者,同音相叚也。圄者,守之也,其义别。《说文》宋本作囹圄者,非是。月令:仲春命有司省囹圄,孟秋命有司缮囹圄。注曰:囹圄所以禁守系者,若今别狱矣。蔡邕云:囹,牢也。圄,止也。所以止出入,皆罪人所舍也。崇精问曰:狱,周曰圜土,殷曰羑里,夏曰均台。囹圄何代之狱。焦氏荅曰:月令秦书,则秦狱名也。汉曰若卢,魏曰司空是也。按蔡说囹圄皆罪人所舍,云皆则不必一地。是以囗部曰囹,狱也。不连圉言。此言囹圉,错见以明之。从囗□。会意。鱼举切。五部。今隶作圉。一曰圉,垂也。义见左传、尔雅、毛传。一曰圉人,掌马者。义见左传、周礼注、礼记注。按小徐本无此十二字,当是古本如此。边垂者,可守之地。养马者,守视之事。疑皆圄字引申之义,各书叚圉为之耳。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部
  标题:盩zhōu
  注解:引击也。引而击之也。从□攴见血也。会意。张流切。三部。今隶作盩。扶风有盩庢县。说者曰:山曲曰盩,水曲曰庢。按卽周旋、折旋字之叚借也。在今陕西西安府盩庢县东三十里,地名终南鎭。元和郡县志终南县城卽汉盩庢故城也。庢,俗作厔,非。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部
  标题:报bào
  注解:当辠人也。司马彪百官志曰:廷尉掌平狱,奏当所应。凡郡国谳疑罪,皆处当以报。史记张释之列传曰: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又曰:廷尉当。是也。又路温舒上书曰:奏当之成。司马贞引崔浩云:当谓处其罪也。按当者,汉人语。报,亦汉人语。汉书张汤传曰:讯鞫论报。苏林注苏建传曰:报,论也。断狱为报,是则处分其罪以上闻曰奏当,亦曰报也。引申为报白,为报复。又叚为赴疾之赴。见少仪、丧服小记。今俗云急报是也。从□从□。会意。博号切。古音在三部。今隶作报。□,服辠也。□见又部,音服,治也。小徐作□,音展,误甚。此说从□之意。以今字今言通之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部
  标题:□jū
  注解:竆治辠人也。治,各本作理,唐人所改也。今依篇、韵正。辠,各本作罪,今依广韵正。文王世子注曰:读书论法曰鞠。正义云:读书,读囚人之所犯罪状之书。用法,谓以法律平断其罪。周礼小司寇:读书用法。先郑云:如今读鞫巳乃论之。汉书功臣侯表:坐鞠狱不实。如淳云:鞠者,以其辞决罪也。张汤传:讯鞫论报。张晏云:鞫,一吏为读状论其报行也。□法志:遣廷史与郡鞫狱。如淳云:以囚辞决狱为鞫,谓疑狱也。按鞫者,俗□字,讹作鞠。古言鞫,今言供,语之转也。今法具犯人口供于前,具勘语拟罪于后,卽周之读书用法、汉之以辞决罪也。鞫与竆一语之转,故以竆治罪人释鞫。引申为凡竆之偁。谷风、南山小弁传曰:竆也。公刘传曰:究也。节南山传曰:盈也。究、盈亦竆之意。蓼莪传曰:养也。养与竆相反而成,如乱可训治,徂可训存,苦可训快。若采芑传曰:鞫,告也。此则谓鞫卽告之叚借字。文王世子:告于甸人。亦是叚告为鞫也。从□人言,会意。□人言者,犯罪人之言也。竹声。居六切。三部。按此字隶作鞫,经典从之。俗多改为鞠,大误。□,或省言。文七 重一此部八篆俗写皆改□为□。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部
  497
  标题:奢shē
  注解:张也。张者,施弓弦也。引申为凡充□之偁。侈下曰:一曰奢也。从大者声。式车切。古音在五部。凡奢之属皆从奢。奓,籒文。按籒会意,篆形声。西京赋:有冯虚公子者,心奓体泰。薛注:言公子生于贵戚,心志奓溢,体安骄泰也。未尝云奓卽侈字。李善引声类云:奓,侈字也。疑李登始为此说,初非许意。平子文章用籒文奢也。广韵读陟加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奢部
  标题:奲duǒ
  注解:富奲奲皃。当作奲奲富皃。按此字单声而入十七部,丁可切,正如鼍、驒亦单声也。篇、韵昌者一切殆非是。与朶同音,故小徐云谓重而垂也。毛诗桑扈、□二传皆曰:□,多也。释诂同。国语:富都□竖。韦注:□,美也。□,不知其本字,以许书折衷之,则奲为本字,□为叚借字耳。俗用亸字,训垂下皃,亦疑奲之变也。从奢单声。丁可切。十四、十七部合音也。文二 重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奢部
  标题:亢ɡānɡ
  注解:人颈也。史、汉张耳列传:乃仰绝亢而死。韦昭曰:亢,咽也。苏林云:肮,颈大脉也。俗所谓胡脉。□敬传:搤其亢。张晏曰:亢,喉咙也。按释鸟曰:亢,鸟咙。此以人颈之偁为鸟颈之偁也。亢之引申为高也,举也,当也。从大省,上人。象颈脉形。下冂。苏说与此合。古郞切。十部。按亦胡郞切,亦下浪切。俗作肮,作吭。凡亢之属皆从亢。颃,亢或从页。此字见于经者,邶风曰:燕燕于飞,颉之颃之。毛传曰:飞而上曰颉,飞而下曰颃。解者不得其说。玉裁谓:当作飞而下曰颉,飞而上曰颃。转写互讹久矣。颉与页同音,页古文□飞而下如□首然,故曰颉之。古本当作页之。颃卽亢字。亢之引申为高也,故曰颃之。古本当作亢之。于音寻义,断无飞而下曰颃者。若杨雄甘泉赋:柴虒参差,鱼颉而鸟胻。李善曰:颉胻,犹颉颃也。归古曰:颉胻,上下也。皆以毛诗颉颃为训。鱼潜渊,鸟戾天,亦可证颉下颃上矣。俗本汉书胻讹从目,作□,集韵入诸唐韵,谓卽燕燕之颃字。俗字之不可问有如此者。杨雄解嘲:邹衍以颉亢而取世资。汉书作亢,文□作颃,正亢、颃同字之证。页部曰:颉者,直项也。亢者,人颈。然则颉亢正谓直项。淮南修务训:王公大人有严志颉颃之行者,无不憛悇痒心而悦其色矣。此正用直项之训。解嘲之颉亢,亦正谓邹衍强项傲物而世犹归资之也。亢用字之本义。东方朔画赞云: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颉颃以傲世。亦取直项之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亢部
  标题:□ɡǎnɡ
  注解:直项莽□皃。当作莽□直项皃。或曰淮南书有严志颉颃之行,颃卽□字也。页部曰:颉,直项。从亢从夋。会意。夋,倨也。说从夋之意。语见夂部。亢亦声。刚朗切,又胡朗切。十部。按大徐篆左亢右夋。今依小徐、玉篇、广韵左夋右亢。文二 重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亢部
  标题:夲tāo
  注解:进趣也。□者,疾也。从大十。会意。大十者,者字依广韵补。犹兼十人也。说从大十之意。言其进之疾,如兼十人之能也。凡夲之属皆从夲。读若滔。土刀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夲部
  标题:□hū
  注解:疾也。上林赋:藰莅卉歙,又卉然兴道而迁义。郭璞曰:卉犹勃也。西京赋:奋隼归凫,沸卉〈□并〉訇。薛综曰:奋,迅声也。卉皆□之叚借。从夲卉声。呼骨切。十五部。□从此。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夲部
  标题:曓bào
  注解:疾有所□也。□当作趋。引申为凡疾之偁。从日出夲廾之。会意。廾者,竦手也。薄报切。二部。按此与□二篆形义皆殊,而今隶不别。此篆主谓疾,故为夲之属。□主谓日晞,故为日之属。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夲部
  标题:□yǔn
  注解:进也。□部旞下曰:导车所载全羽以为允。允,进也。许意谓卽□之省也。从夲从屮,屮者,进之意也。允声。余准切。十三部。《易》曰:“□□大吉。”□初六爻辞。郑曰:□,上也。荀爽云:谓一体相随,允然俱□。九家易曰:谓初失正,乃与二阳允然合志俱□。允然者,□之皃,不训信。葢古本作□□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夲部
  标题:奏zòu
  注解:奏,此复举字之未□者。进也。六月传曰:奏,为也。其引申之义也。从夲从廾,竦手也。进之意。从屮。则侯切。四部。屮,上进之义。说□、奏皆从屮之意。□,古文。□,亦古文。〖注〗□、□,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夲部
  标题:皋ɡāo
  注解:气皋白之进也。当作皋气白之进也。皋者,复举字之未□者也。皋谓气白之进,故其字从白夲。气白之进者,谓进之见于白气滃然者也。皋与□同音,□训大白。日部暤训晧旰。晧旰者,白皃也。暤晧字俗写多从白。页部颢训白皃。皋有训泽者,小雅鹤鸣传曰:皋,泽也。泽与皋析言则二,统言则一。如左传鸠薮泽、牧隰皋并举,析言也。鹤鸣传则皋卽泽,泽薮之地,极望数百,沆瀁晶溔,皆白气也,故曰皋。又引申为凡进之偁,则如礼祝曰皋是也。或叚皋为櫜,如伏注左传皋比,卽乐记之建櫜。或叚为高,如明堂位皋门注云皋之言高也。从白夲。会意。古劳切。古音在三部。《礼》:谓礼经也。祝曰皋,士丧礼:复者一人□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复三。注曰:皋,长声也。礼运亦云:皋某复。按声长必缓,故左传鲁人之皋注云:缓也。召旻皋皋。释训曰:刺素食也。毛曰:顽不知道也。皆缓之意也。登謌曰奏。謌,或歌字也。登歌,堂上歌也。礼经或言歌,或言乐,或言奏,实皆奏也。故皋奏皆从夲。祝也,登歌也,皆有进意。说皋奏二篆从夲之意。《周礼》曰:“诏来□皋舞。”乐归职文,今周礼作来瞽。先郑云:□或作瞽,皋当为告。后郑云:皋之言号。大祝职云:来瞽令皋舞。后郑曰:皋读为卒嗥呼之嗥。来嗥者皆谓呼之入。汉书:高祖告归之田。服□曰:告音如暤。东观汉记田邑传作号归。葢古告、皋、嗥号四字音义皆同。文六 重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夲部
  标题:夰ɡǎo
  注解:放也。放者,逐也。从大八。八,分也。各本从大而八分也,今正。夰者,大分之意也。古老切。二部。凡夰之属皆从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夰部
  标题:□jù
  注解:举目惊□然也。广韵引埤苍:目惊□□然。杂记下曰:免丧之外,行于道路,见似目瞿,闻名心瞿。二瞿当作□。诗齐风:狂夫瞿瞿。传曰:无守之皃。唐风:良士瞿瞿。传曰:瞿瞿然顾礼义也。亦当作□□。从夰从□,会意。□,左右视也。□亦声。九遇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夰部
  标题:奡ào
  注解:嫚也。嫚者,侮□也。傲者,倨也。奡与傲音义皆同。引伸为排奡,多力皃。从□从夰,傲者昂头,故从首。夰亦声。古到切。二部。《虞书》曰:“若丹朱奡。”皋陶谟文。朱当作絑。读若傲。《论语》:“奡汤舟。”宪问篇文。依宋本及集韵、类篇作汤。今作荡,非。汤卽阵字,荡阵音汤。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夰部
  标题:昦hào
  注解:春为昦天,元气昦昦也。春为昦天,释天文。元气昦昦者,释昦字之义。黍离毛传曰:苍天,以体言之。元气广大则偁昊天,仁覆闵下则偁旻天,自上降鉴则偁上天,据远视之苍苍然则偁苍天。李巡、孙炎、郭璞本尔雅及刘熙释名皆作春苍夏昊,许君五经异义、郑君驳异义所据尔雅及欧阳尚书皆作春昊夏苍。郑君云:春气博施,故以广大言之。许君尚书尧典羲和以昊天总勅四时,故知昊天不独春也。许君作异羲时,是毛传,非尔雅欧阳尚书。郑君驳之,而许造《说文》于昊下、旻下皆用尔雅,参合毛传,略同郑说。《说文》解字为定说也。从日夰,会意。夰亦声。胡老切。古音葢在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夰部
  标题:臩ɡuǎnɡ
  注解:惊走也。一曰往来皃。皃,大徐作也,非。从夰臦声。各本无声字,今补。俱往切。十部。《周书》曰:“伯臩。”孔壁多得十六篇古文尚书有囧命。书序曰:穆王命伯囧为太仆正,作囧命。周本纪曰:穆王闵文武之道缺,乃命伯臩申诫大仆之政,作臩命。葢臩、囧古通用也。许此引周书或系书序,或系逸书十六篇文,皆未可知。古文臦,古文囧字。七字当作古文以为囧字六字,转写讹舛也。臣铉等曰:臦,居况切。臦犹乖也,臦亦声。言古囧字,未详。文五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夰部
  498
  标题:大dà
  注解:籒文大,改古文。谓古文作大,籒文乃改作大也。本是一字,而凡字偏旁或从古,或从籒不一,许为字书乃不得不析为二部。犹人、儿本一字,必析为二部也。顾野王玉篇乃用隶法合二部为一部,遂使古籒之分不可考矣。亦象人形。亦者,亦古文也。大象人形,此亦象人形。其字同,则其音同也。而大徐云:大,徒葢切。大,他达切。分别殊误,古去入不分,凡今去声之字,古皆入声。大读入声者,今惟有会稽大末县,独存古语耳。实则凡大皆可入,非古文去、籒文入之谓。凡大之属皆从大。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大部
  标题:奕yì
  注解:大也。大雅:奕奕梁山。传曰:奕奕,大也。诗周颂笺云:亦,大也。叚亦为奕。从大亦声。羊益切。古音在五部。《诗》曰:“奕奕梁山。”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大部
  标题:奘zànɡ
  注解:驵大也。马部驵下曰:壮马也。士部壮下曰:大也。奘与壮音同,与驵羲同。释言曰:奘,驵也。此许所本也。孙樊本作将且也。从大壮,壮亦声。徂朗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大部
  标题:□ɡǎo
  注解:大白也。各本白下有泽字,其误不知始于何时。兽名白泽,故非经典卽有此物,孰别其大小乎。全书之例,于形得羲之字不可胜计。□以白大会意,则训之曰大白也,犹下文大在一上则为立耳。浅人□增,玉篇、广韵仍之,说石□文者又引为证。古来郢书燕说类多如此。从大白。不入白部者,重大也。古老切。二部。凡皢皎皦皛皋缟晧杲训白之字皆同音部。但□字广韵又昌石切,集韵又昌石、施只二切,皆训白泽,未详其由。古文□为泽字。此说古文叚借也。叚借多取诸同音,亦有不必同音者,如用□为泽,用丂为亏,用屮为艹之类。又按泽当作皋,古泽睪皋三字相乱。皋者,气□白之进也。皋□羲相近,音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大部
  标题:奚xī
  注解:大腹也。豕部豯下曰;豚生三月,腹豯豯皃。古奚豯通用。周礼职方氏豯养,杜子春读豯为奚,许艹部作奚养。从大,□省声。胡鸡切。十六部。□,籒文系。见十二篇系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大部
  标题:耎ruǎn
  注解:稍歬大也。稍者,出物有渐也。稍前大者,前较大于后也。从大而声,读若畏偄。谓若偄也。而沇切。十四部。古凡耎声字皆在十四部,需声字皆在四部,后人多乱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大部
  标题:□yàn
  注解:大皃。从大□声。□读若书卷之卷,见四篇。或曰拳勇字。拳当作卷。手部卷,气势也。引国语有卷勇。或说□卽卷勇字,许偁之也。隼下云一曰鷻字,是其例。读若傿。铉本上有一曰二字,衍。乙献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大部
  标题:□bì
  注解:壮大也。从三大三目。会意。二目为□,□,各本作□,误,今正。三目为□,益大也。说会意之恉。张衡、左思赋皆用奰□字,而讹作赑屃,俗书之不正如此。□见尸部,卧息也。许器反。一曰迫也。别一羲。读若《易》虙羲氏。今易□辞作包犠氏,孟氏、京氏作伏戏,许作虙羲,郑大十注、应氏风俗通同。虙,古音读如密,奰古音同。今音平秘切。《诗》曰:“不醉而怒谓之□。”大雅荡曰:内奰于中国。毛传曰:不醉而怒谓之奰。于壮义、迫义皆近。不言诗传曰者,犹书曰仁覆闵下则偁旻天,不言书传。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易曰井者法也,不言易说也。文八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大部
  499
  标题:夫fū
  注解:丈夫也。从大一,从一大则为天,从大一则为夫,于此见人与天同也。天之一,冒大上,为会意。夫之一,毌大首,为象形,亦为会意。一□象兂。兂,首笄也,俗作簪。依御览宜补“冠而后簪,人二十而冠,成人也”十二字。此说以一象簪之意。甫无切。五部。周制八寸为尺,尺部曰: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咫。周尺也。十尺为丈。十部曰:丈,十尺也。从又持十。人长八尺,见考工记。故曰丈夫。此说人偁丈夫之恉。凡夫之属皆从夫。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夫部
  标题:规ɡuī
  注解:规巨,有灋度也。各本无规巨二字,今补于此,说规矩二字之义,故工部巨下但云规巨也。此许全书之通例也。囟部□下曰:□□,人□也。故肉部□下曰:□□也。正同此。圜出于方,方出于矩。古规矩二字不分用,犹威仪二字不分用也。凡规巨、威仪有分用者皆互文见意,非圜不必矩,方不必规也。灋者,□也。度者,灋制也。规矩者,有灋度之谓也。萑部曰:规蒦,商也。一曰蒦,度也。凡有所图度匡正皆曰规。左传:规求无度。陶渊明文:欣然规往。左传曰:大夫规诲。诗序曰:沔水,规宣王也。从夫见。会意。丈夫所见也。公父文伯之母曰:女智莫如妇,男智莫如夫。字统曰:丈夫识用,必合规矩。故规从夫。居随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夫部
  标题:□bàn
  注解:并行也。从二夫。会意。辇字从此。读若伴侣之伴。伴侣,许无此义。侣字许无,当作旅。薄旱切。十四部。文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夫部
  500
  标题:立lì
  注解:侸也。侸,各本作住,今正。人部曰:侸者,立也。与此为互训。浅人易为住手,亦许书之所无。从大在一之上。在,各本作立,今正。铉曰:大,人也。一,地也。会意。力入切。七部。凡立之属皆从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lì
  注解:临也。临者,监也。经典□字或作莅,注家皆曰临也。道德经释文云:古无莅字,《说文》作□。按莅行而□废矣。凡有正字而为叚借字所敚者类此。从立隶声。力至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duì
  注解:磊□,叠韵字。今俗语犹有之。重聚也。从立□声。丁罪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端duān
  注解:直也。用为发端、端绪字者叚借也。从立端声。多官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竱zhuǎn
  注解:等也。等者,齐□也,故凡齐皆曰等。齐语:竱本肈末。韦注:竱,等也。肈,正也。谓先等其本,以正其末。按孟子曰: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揣葢竱之叚借字。端声、专声同部。赵注云揣量,似失之。木部椯下曰:一曰度也。孟子正当从木作椯。韵书谓偁量曰故敪。丁兼、丁括切,卽竱语之转也。从立专声。旨沇切。十四部。按字苑音剸。李舟切韵音端。《春秋传》曰:宋本如是。今本传作国语。“竱本肇末。”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竦sǒnɡ
  注解:敬也。敬者,肃也。商颂传曰:竦,惧也。此谓叚竦为愯也。愯者,惧也。□下曰:竦手。谓手容之恭上其手也。周南毛传曰:乔,上竦也。从立从束。会意。息拱切。九部。束,自□束也。古书多言□束。韩非引周书曰:□之束之。□俗作伸。□之使舒,束之使促,常相因互用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竫jìnɡ
  注解:亭安也。亭者,民所安定也,故安定曰亭安。其字俗作停,作渟。亭与竫叠韵。凡安静字宜作竫。静其叚借字也。静者,审也。从立争声。疾郢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靖jìnɡ
  注解:立竫也。谓立容安竫也。安而后能虑,故释诂、毛传皆曰靖,谋也。从立靑声。疾郢切。十一部。一曰细皃。古文尚书□□善谝言,伏生今文作諓諓善竫言,见公羊传。王逸注楚辞引作諓諓靖言。葢竫靖,戋諓古通用。靖言,谓小人巧言。戈部引周书戋戋巧言,亦谓秦誓也。山海经大荒东经曰: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小人国名靖。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竢sì
  注解:待也。彳部曰:待,竢也。是为转注。经传多假俟为之,俟行而竢癈矣。俟,大也。从立矣声。床史切。一部。□,或从巳。巳声、矣声同在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竘qǔ
  注解:健也。淮南人闲训:室始成,竘然善也。高注:竘,高壮皃。此与健之训合。一曰匠也。方言曰:竘,治也。吴越饰皃为竘,或谓之巧。广雅:竘,治也。又曰:竘,巧也。此与匠之训合。从立句声,读若龋。丘羽切。按高诱音口。郭璞同。许意读若糗。广韵麌厚韵兼收。古音在四部。《周书》有竘匠。葢谓周书七十一篇也。竘匠之文俟考。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竵huā
  注解:不正也。从立□声。火鼃切。古音在十六部。俗字作歪。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竭jié
  注解:负举也。凡手不能举者,负而举之。礼运:五行之动,迭相竭也。注:竭犹负戴也。豕部曰:竭其尾。李尤翰林论云:木氏海赋:壮则壮矣,然首尾负竭,状若文章,亦将由未成而然也。从立曷声。渠列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xū
  注解:立而待也。依韵会补立而二字。今字多作需,作须,而□废矣。雨部曰:需,□也。遇雨不进止□也。引易云上于天,需。需与□音义皆同。樊迟名须。须者,□之叚借。□字仅见汉书翟方进传。从立须声。相俞切。古音在四部。□,或从刍。须声、刍声同在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luò
  注解:痿也。痿者痹也。从立□声。力卧切。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竣jùn
  注解:居也。各本作偓竣也,说者谓卽偓佺,今正。尸部曰:居,蹲也。足部曰:居,蹲也。郭注山海经、徐广史记音义皆曰:踆,古蹲字。许书之竣,葢与蹲音义皆同也。居讹倨,倨讹偓。竣乃复举字,倒于下,遂为偓竣矣。古书之讹舛可正者类如此,固在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也。广韵曰:倨也。此居讹倨之证。从立夋声。七伦切。十三部。《国语》曰:“有司巳事而竣。”今齐语作已于事。韦注:竣,退伏也。按毛诗云:不皇启凥。故巳于事而后卽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fú
  注解:见鬼鬽皃。从立从录。录,籒文鬽。见鬼部。读若虙羲氏之虙。鬽声在十五部,必声在十二部,音相近也。当读如密。今音房六切,非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què
  注解:惊皃。与獡音义同。獡见方言。从立□声。七雀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bà
  注解:短人立□皃。□,短皃。□之字或作罢。周礼典同注:陂读为人短罢之罢。司弓矢庳矢注:郑司农读为人罢短之罢。或作矲。方言曰:啙矲,短也。桂林之中谓短矲。郭注言矲雉也。按矲,皮买反,雉,苦买反。今本方言雉讹作□。典同释文雉讹作矮。依集韵、类篇、宋余仁仲周礼所载释文、明叶林宗所写释文正之。雉从矢,佳声非雉字也。从立卑声。傍下切。按当薄蟹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竲cénɡ
  注解:北地高楼无屋者。北地郡也。高楼上不为覆曰竲。礼运曰:夏则居曾巢。郑曰:暑则聚薪柴居其上也。此竲之始也。礼运本又作竲。从立曾声。士耕切。按当依广韵作滕疾陵二切。六部。文十九 重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立部
  标题:并bìnɡ
  注解:并也。人部并下曰:并也。二篆为转注。郑注礼经古文并,今文多作并,是二字音义皆同之故也。古书亦多用为傍字者,傍,附也。从二立。蒲迥切。十一部。凡并之属皆从并。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并部
  标题:□tì
  注解:废也,各本夺也字,不可读,今补。废者,却屋也。却屋言空屋,人所不居,故暜废同义。一偏下也。此又为一义。相并而一边庳下,则其势必至同下,所谓陵夷也。凡陵夷必有渐而然,故曰履霜坚仌至。从并白声。他计切。古音□。十二部。暜,或从曰。□,或从兟从曰。从兟犹从并也。兟见八篇。文二 重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并部

  标题:囟xìn
  注解:头会,匘葢也。首之会合处,头□之覆葢。□应引葢下有頟空二字。頟空,谓頟腔也。内则注曰:夹囟曰角。象形。内则正义引此云:□,其字象小儿脑不合也。按人部儿下亦云:从儿,上象小儿头脑未合也。九经字□曰:《说文》作□,隶变作囟,鬣脑等字从之,细思等字亦从之。考梦英书偏傍石刻作□,宋刻书本皆作□。今人楷字讹囟,又改篆体作囟,所谓象小儿脑不合者,不可见矣。息进切。十二部。凡□之属皆从□。□,或从肉宰。葢俗字。□,古文□字。内则正义所引《《说文》》疑在此字之下。〖注〗□。顖、□,古文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囟部
  标题:巤liè
  注解:毛巤也。象发在□上。谓□也。□下曰:巛象发。发谓之鬊。鬊卽巛也。及毛发巤巤之形也。谓?□毛发巤巤之形也。良涉切。八部。玉裁按:巤与鬛葢正俗字,巛卽发,不当复从髟矣。髟部鬛之为增窜无疑。此与籒文子字同意。意字旧夺,今补。子部曰:□,古文子,从巛,□发也。□者倒古文子。然则此籒字当作古。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囟部
  标题:□pí
  注解:□□,各本夺此二字,今订补。□应引许□□,人□也。按肉部□下曰:□□也。正以□□之解已见囟部。全书之大例如此。人□也。急就篇作膍,□字叚借之用,如诗节南山、采菽毛传皆曰膍厚也,笺云:□辅也,方言□懑也,□废也,□明也皆是。从□,□,取气通也。人□可以通气,如□门之通气然。从比声。房脂切。十五部。文三 重二〖注〗□、□,脐。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囟部
  501
  标题:思sī
  注解:□也。□也,各本作容也,或以伏生尚书思心曰容说之,今正。皃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心曰容,谓五者之德。非可以恭释皃,以从释言,以明聪释视听也。谷部曰:□者,深通川也,引□畎浍歫川。引申之,凡深通皆曰□。思与□双声,此亦门扪也,戸护也,发拔也之例。谓之思者,以其能深通也。至若尚书大传次五事曰思心,思心之不容,是谓不圣。刘向、董仲舒、班固皆以宽释容,与古文尚书作五曰思,思曰睿为异本。详予所述尚书□异。从心从□。各本作□声,今依韵会订。韵会曰:自□至心如丝相贯不绝也。然则会意非形声,细以□为声,固非之咍部字也。息兹切。一部。凡思之属皆从思。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思部
  标题:虑lǜ
  注解:谋思也。心部曰:念,常思也。惟,凡思也。怀,念思也。想,觊思也。□,同思之和也。同一思而分别如此。言部曰:虑难曰谋,与此为转注。囗部曰:图者,画也,计难也。然则□、虑、图三篆义同。左传曰虑无他,书曰无虑,皆谓计划之纤悉必周,有不周者非虑也。从思虍声。良据切。五部。1709文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思部
  标题:心xīn
  注解:人心,土臧也。也字补。在身之中。象形。息林切。七部。博士说□为火臧。土臧者,古文尚书说。臧者,今文家说。详肉部肺下。凡心之属皆从心。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息xī
  注解:喘也。口部曰:喘,疾息也。喘为息之疾者,析言之。此云息者喘也,浑言之。人之气急曰喘,舒曰息,引伸为休息之偁,又引伸为生长之偁。引伸之义行而鼻息之义废矣。诗曰:使我不能息兮。传曰:忧不能息也。黍离传曰:噎,忧不能息也。此息之本义也。其它诗息字皆引伸之义也。许书齂,卧息也。呬,息也。□,卧息也。□,咽中息不利也。□,飮食屰气不得息也。覞部□,见雨而比息也。皆本义也。从心自。自者,鼻也。心气必从鼻出,故从心自。如心思上凝于□,故从心□,皆会意也。相卽切。一部。各本此下有自亦声三字,自声在十五部,非其声类,此与思下云□声,皆不知韵理者所为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情qínɡ
  注解:人之侌气有欲者。董仲舒曰:情者,人之欲也。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礼记曰: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不学而能。左传曰: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孝经援神契曰:性生于阳以理执,情生于阴以系念。从心靑声。疾盈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性xìnɡ
  注解:人之昜气性。善者也。论语曰:性相近也。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董仲舒曰:性者,生之质也。质朴之谓性。从心生声。息正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志zhì
  注解:意也。从心□,□亦声。按此篆小徐本无,大徐以意下曰志也补此为十九文之一。原作从心之声,今又增二字,依大徐次于此。志所以不录者,周礼保章氏注云:志,古文识。葢古文有志无识,小篆乃有识字。保章注曰:志,古文识。识,记也。哀公问注曰:志读为识。识,知也。今之识字,志韵与职韵分二解,而古不分二音,则二解义亦相通。古文作志,则志者,记也,知也。惠定宇曰:论语贤者识其大者,蔡邕石经作志。多见而识之,白虎通作志。左传曰:以志吾过。又曰且曰志之。又曰岁聘以志业。又曰吾志其目也。尚书曰若射之有志。士丧礼志矢注云志犹拟也。今人分志向一字,识记一字,知识一字,古只有一字一音。又旗帜亦卽用识字,则亦可用志字。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志之所之不能无言,故识从言。哀公问注云志读为识者,汉时志识已殊字也。许心部无志者,葢以其卽古文识而识下失载也。职吏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意yì
  注解:志也。志卽识,心所识也。意之训为测度,为记。训测者,如论语毋意毋必,不逆诈,不亿不信,亿则屡中,其字俗作亿。训记者,如今人云记忆是也,其字俗作忆。大学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谓实其心之所识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郑云谦读为慊,慊之言厌也。按厌当为猒。猒者,足也。从心音。会意。于记切。一部。古音入声。于力切。察言而知意也。说从音之意。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恉zhǐ
  注解:意也。今字或作旨,或作指,皆非本字也。许序曰:晓学者达神恉。从心旨声。职雉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悳dé
  注解: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此当依小徐通论作内得于己,外得于人。内得于己,谓身心所自得也。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为之,德者,□也。古字或叚得为之。从直心。洪范三德:一曰正直。直亦声。多则切。一部。□,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应yīnɡ
  注解:当也。当,田相值也。引伸为凡相对之偁。凡言语应对之字卽用此。大徐言部增譍字,非也。诺下,雠下,唉下,对下譍字皆当改正。从心□声。于陵切。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愼shèn
  注解:谨也。言部曰:谨者,愼也。二篆为转注。未有不诚而能谨者,故其字从眞。小雅:愼尔优游,予愼无罪。传皆曰:诚也。详八篇眞下。从心眞声。时刃切。十二部。昚,古文。尞字从此。释文序录偁昚徽五典,是陆氏所据尧典作昚,自卫包改作愼,开宝中乃于尚书音义中□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忠zhōnɡ
  注解:敬也。敬者,肃也。未有尽心而不敬者。此与愼训谨古同义。尽心曰忠。各本无此四字,今依孝经疏补。孝经疏,唐元行冲所为,唐本有此。从心中声。陟弓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悫què
  注解:谨也。广韵曰:谨也,善也,愿也,诚也。据韵会、大司寇注:愿,殻愼也。用叚借字。殻者,□之俗字。从心□声。苦角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miǎo
  注解:美也。从心□声。莫角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快kuài
  注解:喜也。引申之义为疾速。俗字作駃。从心夬声。苦夬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恺kǎi
  注解:乐也。蓼萧传曰:岂,乐也。岂同恺。从心岂声。苦亥切。古音在十五部。按岂部有此篆,解曰康也,疑此重出,乃后人增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qiè
  注解:快也。汉文帝纪曰:未有□志。从心匧声。苦叶切。八部。今作惬。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念niàn
  注解:常思也。方言曰:念,思也。又曰:念,常思也。许云:怀,念思也。左传引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从心今声。奴店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怤fū
  注解:思也。从心付声。甫无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宪xiàn
  注解:敏也。敏者,疾也。谥法:博闻多能为宪。引申之义为法也。又中庸引诗宪宪令德,以宪宪为显显。又大雅:天之方难,无然宪宪。传曰:宪宪犹欣欣也。皆叚借也。从心目,心目并用,敏之意也。害省声。许建切。十四部。按害在十五部。此合音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憕chénɡ
  注解:平也。从心登声。直陵切。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戁nǎn
  注解:敬也。敬者,肃也。商颂:不戁不竦。传曰:戁,恐。竦,惧也。敬则必恐惧,故传说其引申之义。若小雅我恐熯矣传曰熯,敬也。此谓诗叚熯为戁。从心难声。女版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忻xīn
  注解:闿也。闿者,开也。言闿不言开者,闿与忻言近,如昕读若□之类也。忻谓心之开发,与欠部欣谓笑喜也异义。广韵合为一字。今义非古义也。从心斤声。许斤切。十三部。《司马法》曰:“善者,忻民之善,闭民之恶。”今司马法佚此语。谓开其善心,闭其恶心,是为冣善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zhònɡ
  注解:迟也。迟重之字当作此。今皆叚重字为之,今字也。从心重声。直陇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恽yùn
  注解:重厚也。厚当作□,恽厚字当如此。今皆作浑厚,非是。浑者,混流声也,今俗云水浑。从心军声。于粉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惇dūn
  注解:厚也。厚当作□。凡□厚字当作此。今多作敦厚,叚借,非本字。敦者,怒也,诋也。一曰谁何也。雒诰:□大成裕。从心□声。都昆切。十三部。〖注〗敦字从□从攵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忼kànɡ
  注解:忼慨也。各本夺忼字,今补。忼慨,壮士不得志于心也。各本移入慨篆下,又夺于心二字,今依玉篇及文□注补正。从心亢声。苦浪切,又口朗切。十部。俗作慷。战国策:羽声慷慨。一本作忼慨。葢因忼有异体,而一复一夺也。一曰《易》“忼龙有悔”。按一曰易三字,乃易曰二字之误,浅人所改也。忼之夲义为忼慨,而周易干上九忼龙则叚忼为亢。亢之引申之义为高,子夏传曰:亢,极也。广雅曰:亢,高也。是今易作亢为正字。许所据孟氏易作忼,叚借字也。凡许所引经说叚借,如无有作□,堲谗说,曰圛皆是。浅人以忼龙与忼慨义殊,乃妄改为一曰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慨kǎi
  注解:忼慨也。依全书通例正。忼慨双声也。他书亦叚忾为之,作忼忾。从心旣声。苦溉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kǔn
  注解:□愊,至诚也。依玉篇、广韵后书章帝纪订。□愊亦双声字也。从心囷声。囷,一本作困,篆作悃,非也。古囷声在眞文韵,音变遂入□韵。非囷声在眞文,困声在□,各有畛域也。苦本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愊bì
  注解:□愊也。各本作诚志也,今依全书通例订。从心畐声。芳逼切。一部。玉篇普力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愿yuàn
  注解:谨也。咎繇谟曰:愿而恭。从心厡声。鱼怨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慧huì
  注解:儇也。人部曰:儇,慧也。二篆为转注。慧古多叚惠为之。从心彗声。胡桂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憭liǎo
  注解:慧也。方言:愈或谓之慧,或谓之憭。郭云:慧憭皆意精明。按广韵曰:了者,慧也。葢今字叚了为憭,故郭注方言已云慧了,他书皆云了了。若论字之本义,则了为尦也。尦者,行胫相交也。从心尞声。力小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恔xiáo
  注解:憭也。叠韵互训。按方言:恔,快也。东齐海岱之闲曰恔。孟子:于人独无恔乎。赵注:恔,快也。快卽憭义之引申。凡明憭者必快于心也。从心交声。吉了切。又下交切。二部。按此字广韵去声云□出孟子,集韵、类篇则平声引《《说文》》作□,上声引作恔。疑古本分二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瘱yì
  注解:静也。静当作竫,亭安也。此篆或作□,见后汉书,传写误为嬺。洞箫赋曰:清静厌瘱。神女赋曰:澹清静其愔瘱。李善引韩诗曰:瘱,悦也。引苍颉篇曰:瘱,密也。引曹大家列女传注曰:瘱,深邃也。从心□声。□部□,夹声。苦叶切。而瘱于计切者,合音也。或曰古音读如邑。〖注〗□字原从女从□作。□、嫕并同瘱。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悊zhé
  注解:敬也。口部哲下曰:知也。悊与哲义殊。口部云:哲或从心作悊。葢浅人妄增之,因古书圣哲字或从心而合之也。从心□声。陟列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悰cónɡ
  注解:乐也。此哀乐字也。□诗:戚戚苦无悰。从心宗声。藏宗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tián
  注解:安也。庄子曰:以恬养知,以知养恬。从心□声。各本篆作恬,解作甛省声,今正。谷部□下曰:舌皃,从谷省,象形,他念切。按许书木部□及此□字本从□声,转写从舌,乃改为甛省声矣。徒兼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恢huī
  注解:大也。从心灰声。苦回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恭ɡōnɡ
  注解:肃也。肃者,持事振敬也。尚书曰:恭作肃。此以肃释恭者,析言则分别,浑言则互明也。论语每恭敬析言,如居处恭,执事敬,貌思恭,事思敬皆是。从心共声。俱容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憼jǐnɡ
  注解:敬也。敬之在心者也。从心敬,敬亦声。居影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恕shù
  注解:仁也。孔子曰: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孟子曰: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是则为二不外于恕。析言之则有别,浑言之则不别也。仁者,亲也。从心如声。商署切。五部。□,古文省。从女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怡yí
  注解:龢也。各本作和,今正。龢者,调也。玉篇曰:怡者,悦也,乐也。古多叚台字。禹贡:祗台德先。郑注云:敬和。从心台声。与之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慈cí
  注解:□也。□,各本作爱,今正。下文曰:□,惠也。叀部曰:惠,仁也。人部曰:仁,亲也。从心兹声。兹从艹。疾之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忯qí
  注解:□也。□,各本作□,今正。释训曰:忯忯,□也。按忯忯字不见于诗书。从心氏声。巨支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yǐ
  注解:忯□,叠韵字。不□事也。□,各本作忧,今正。从心虒声,读若移。移尔切。十六部。玉篇余氏、余支二切。广韵亦兼此二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恮quān
  注解:谨也。广韵也作皃。从心全声。此缘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恩ēn
  注解:惠也。从心因,因亦声。依韵会订。乌痕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慸dì
  注解:高也。集韵曰:岧嵽,山形。音义同。一曰极也。别一义。一曰困劣也。又一义。乐记:则无怗懘之音。注云:怗懘,弊败不和之皃。懘卽慸之讹,俗用殢字。广韵曰:极困也。亦即慸之俗。从心带声。特计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慭yìn
  注解:肎也。各本作问也,玉篇作闲也,左传音义引字林闲也。闲者,肎之误。问者,闲之误。十月正义引慭,肯从心也。当是引慭,肎也。从心,猌声,误以也字倒于从心之下,不成文理耳。今依肎字。小尔雅曰:慭,愿也。晋语:伯宗妻曰:慭庇州犁焉。韦注曰:慭,愿也。愿与肯义略同。用部曰:宁,所愿也。丂部曰:宁,愿词也。皆与慭双声。谨敬也。李善注思□赋引字林此训。玉篇引《《说文》》无此。韵会谨作愼。从心猌声。鱼觐切。十二部。一曰说也。说、悦古今字。一曰且也。且,各本作甘,今依玉篇订。十月之交郑笺云:慭者心不欲自强之词。左传:不慭遗一老。杜注云:慭,且也。五行志应劭注曰:慭,且辞也。小尔雅曰:慭,强也,且也。《春秋传》曰:“昊天不慭。”左氏传哀十六年文。鲁哀诔孔子曰: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许檃栝其辞,亦东方昌矣之类。又曰:“两军之士皆未慭。”文十二年传,杜注:慭,缺也。释文:慭,鱼觐反,又鱼辖反。是则慭与□双声叚借,卽方言所谓伤也。而郭注方言云:诗曰不慭遗一老。亦恨伤之言也,似于文理不协。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懬kuànɡ
  注解:阔也。广大也。各本作广也,大也。今依诗泮水释文订。鲁颂泮水曰:憬彼淮夷。释文云:憬,《《说文》》作懬。按许阔也,一曰广大也。此懬之本义。毛云:远行也。卽其引伸之义也。由其广大,故必远行。然则毛诗自作懬,今作憬者,或以三家诗改之也。元帝纪:众僚久懬,未得其人。假懬为旷字。从心广,广亦声。苦谤切。十部。一曰宽也。依锴本四字在此。《诗》曰:“懬彼淮夷。”各本无此六字,今依诗释文补。葢许所据毛诗如此。憬下所偁葢三家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悈jiè
  注解:饰也。饬,各本作饰。古书饰饬多互讹,不可胜正。力部曰:饬,致坚也。悈与戒义同,警也。释言曰:悈,褊急也。许言部諽字下曰:饬也,读若悈。葢悈音纪力反,与苟、戒、棘、亟音义皆同。而方言曰:悈、革,老也。此又因揫敛之义而引伸之也。从心戒声。居薤切。古音在一部。《司马灋》曰:“有虞氏悈于中国。”中国,国中也。今司马法天子之义篇作有虞氏戒于国中。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yǐn
  注解:谨也。从心□声。于靳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庆qìnɡ
  注解:行贺人也。贺下曰:以礼相奉庆也。是二篆为转注也。贺从贝,故云以以礼相奉庆。从夂,故云行贺人。从心夂。谓心所喜而行也。从鹿省。此三字今补。丘竟切。古音在十部。读如羌。音转读如卿。吉礼□鹿皮为摰,士冠礼、聘礼:俪皮。郑注:两鹿皮也。鹿部曰:礼丽皮纳聘。葢鹿皮也。故从鹿省。此说从鹿省之意。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愃xuǎn
  注解:宽闲心□皃。闲,各本作娴,今正。娴者,习也,非其义。郭注方言曰:今江东呼快为愃。相缘反。从心宣声。况晚切。十四部。《诗》曰:“赫兮愃兮。”卫风淇奥文。毛诗作咺,传云:威仪容止宣着也。韩诗作宣,显也。许作愃而义亦异。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愻xùn
  注解:顺也。训顺之字作愻。古书用字如此。凡愻顺字从心,凡逊遁字从辵。今人逊专行而愻废矣。学记:不陵节而施之谓逊。刘向书作愻,此未经改窜之字也。论语:孙以出之,恶不孙以为勇者。皆愻之叚借。从心孙声。稣困切。十三部。《唐书》曰:谓尧典也。说详禾部。“五品不愻。”许所据古文如此。愻者,顺也。故尚书大传作五品不训,五帝本纪作五品不驯。训与驯皆顺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sè
  注解:实也。邶风:其心塞渊。毛传:塞,瘗也。崔集注本作实也。今以许书绳之,作实为是矣。诗秉心塞渊、王猷允塞皆同。郑笺云:塞,充实也。今文尚书:文塞晏晏。郑注考灵耀云:道德纯备谓之塞。道德纯僃,充实之意也。咎繇谟:刚而塞。夏本纪作刚而实。按□部曰:□,窒也。穴部曰:窒,□也。□,□也。□废而俗多用塞。塞,隔也。非其义也。至若燕燕,定之方中,尧典、咎繇谟诸塞字又皆当作□。卽曰叚借,亦当叚□,而不当叚□也。从心□声。各本作塞省声,今正。□,窒也。龤声中有会意。先则切。一部。《虞书》曰:“刚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恂xún
  注解:信心也。毛诗叚洵字为之,如洵美且都,洵吁且乐。郑笺皆云:洵,信也。释诂曰:询,信也。注引方言宋卫曰询。皆叚询为恂也。至若论语恂恂如也,王肃注温恭皃。汉肃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史记作悛悛如鄙人。此皆逡巡字之叚借,而非正字也。从心旬声。相论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忱chén
  注解:诚也。诚者,信也。诗大朙曰:天难忱斯。毛曰:忱,信也。言部谌下曰:诚,谛也。引诗天难谌斯。古忱与谌义近通用。从心冘声。氏任切。七部。《诗》曰:“天命匪忱。”大雅荡曰:天生烝民,其命匪谌。毛曰:谌,诚也。许作忱,是亦可征二字互用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惟wéi
  注解:凡思也。方言曰:惟,思也。又曰:惟,凡思也。虑,谋思也。愿,欲思也。念,常思也。许本之曰:惟,凡思也。念,常思也。怀,念思也。想,冀思也。思部虑,谋思也。凡许书分部远隔,而文理参五可以合观者视此。凡思,谓浮泛之思。生民:载谋载惟。笺云:诹谋其日,思念其礼。按经传多用为发语之词,毛诗皆作维,论语皆作唯,古文尚书皆作惟,今文尚书皆作维。古文尚书作惟者,唐石经之类可证也。今文尚书作维者,汉石经残字可证也。俗本匡谬正俗乃互易之,大误。又鲁诗作惟,与毛诗作维不同,亦见汉石经残字。从心隹声。以追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怀huái
  注解:念思也。念思者,不忘之思也。释诂、方言皆曰:怀,思也。诗卷耳、野有死□、常棣传同。若终风传曰:怀,伤也。释诂曰:至也。匪风、皇矣传曰:归也。皇皇者华、板传皆曰:和也。皆引申之义,可以意会者也。古文又多叚怀为褱者。从心褱声。户乖切。古音在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惀lún
  注解:欲知之皃。广韵混韵注曰:心思求晓事。从心仑声。卢昆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想xiǎnɡ
  注解:觊思也。觊,各本作冀,今正。欠部曰:□,□也。见部曰:觊,□□也。觊思者,觊望之思也。周礼视祲:十曰想。从心相声。息两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suì
  注解:深也。深当作□。许书深为水名,□为□浅字。穴部□下曰:深也。言□深古今字,以今字释古字也。□与邃音义皆同。从穴者,为室之深。从心者,为意思之深。从心□声。徐醉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慉xù
  注解:起也。邶风谷风传曰:慉,兴也。起与兴义同。今本传作养者,非也。小雅蓼莪笺云:畜,起也。此谓拊我畜我之畜,乃慉之叚借。从心畜声。许六切。三部。《诗》曰:“能不我慉。”许所据如此,与能不我知、能不我甲句法同也。能读为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yì
  注解:满也。方言曰:臆,满也。广雅曰:臆,满也。汉蒋君碑:余悲冯亿。皆□之叚借字也。从心□声。于力切。一部。一曰十万曰□。诗楚茨传:万万曰亿。丰年传:数万至万曰亿。郑笺云:十万曰亿。注王制云:亿,今十万。韦昭注郑语、楚语曰:贾、唐说皆以万万为亿,今数也。后郑十万为亿,古数也。其详在《说文》解字读。经传皆作亿无作□者,叚借字也。悥,籒文省。上从言省。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悹ɡuàn
  注解:□也。□,各本作忧,今正。广韵卄四缓引诗悹悹无所依,今大雅板传作管管。又篇、韵皆云:悹悹,忧无告也。今诗板、释训皆作灌灌。按忧无告之训正字作欢,见下文,不当作悹。从心官声。古玩切。十四部。〖注〗忧,□。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憀liáo
  注解:憀然也。三字句。憀然犹了然也。类篇曰:力求切,赖也,且也。按□者,僇之叚借字。方言:俚,□也。汉书:其画无俚之至耳。战国策:民无所□。凡□赖可作憀赖。从心翏声。洛萧切。古音在三部。力求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愙kè
  注解:敬也。释诂、商颂毛传皆曰:恪,敬也。从心客声。当作从心客,客亦声。苦各切。五部。今字作恪。《春秋传》曰:“□陈僃三愙。”左传襄卄五年文。按不引商颂而引此者,以证从心客会意也。五经异义:公羊说:存二王之后,所以通夫三统之义。礼戴说:天子存二代之后,犹尊贤也。古春秋左氏说:周家封夏殷二王之后以为上公,封黄帝尧舜之后谓之三恪。许愼谨案云:治鲁诗丞相韦□成,治易施犫等说引外传曰:三王之乐可得观乎。知王者所封三代而已,不与左氏说同。郑驳之去:所存二王之后者,命使郊天,以天子之礼祭其始祖受命之王,自行其正朔服色。恪者,敬也。敬其先圣而封其后,与诸侯无别殊异,何得比夏殷之后。按许不偁公羊说、戴说,而偁古左氏,亦不与异义同,葢异义先成,《说文》晚定,用左氏说与郑同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愯sǒnɡ
  注解:惧也。与竦音义略相近。从心,双省声。息拱切。九部。《春秋传》曰:“驷氏愯。”昭公十九年左传文,今本作耸,后人所易也。又昭六年左传:耸之以行。汉书□法志引作□。晋灼曰:古悚字。按汉书双不省。又魏都赋:吴蜀二客愯焉相顾。张载注:愯,惧也。引左传驷氏愯。张用《说文》也。俗本讹为□。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惧jù
  注解:恐也。恐下曰:惧也。是为转注。从心瞿声。其遇切。五部。愳,古文。□者,左右视也。形声兼会意。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怙hù
  注解:恃也。韩诗云:怙,赖也。从心古声。侯古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恃shì
  注解:赖也。韩诗云:恃,负也。从心寺声。时止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慒cónɡ
  注解:虑也。见释言。从心曹声。藏宗切,今音也。广韵又似由切,古音也。宜三部。尔雅音义曰:字书作悰。然《说文》悰慒并出。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悟wù
  注解:觉也。见部觉下曰:悟也,是为转注。按古书多用寤为之。从心吾声。五故切。五部。□,古文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怃wǔ
  注解:□也。□,各本作□,今正。韩郑曰怃。方言:亟怜怃□爱也。宋卫邠陶之闲曰怃,或曰□。又曰:韩郑曰怃。释诂曰:怃,抚也。一曰不动。别一义。论语:夫子怃然。孟子:夷子怃然。三苍曰:怃然,失意皃也。赵岐曰:怃然犹怅然也。皆于此义近。从心无声。文甫切。五部。郭璞:茫甫反。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ài
  注解:惠也。叀部曰:惠,仁也。仁者,亲也。从心兂声。八篇:飮食屰气不得息曰□,古文作旡。此用古文为声,许君惠□字作此。□为行皃。乃自□行而□废,转写许书者遂尽改□为□,全非许怃□二篆相聮之意。乌代切。十五部。□,古文。旣者□声,卽兂声也。□者,古文□。唐人乃用为伊余来墍,民之攸墍之墍。其貤缪有如此者。诗之墍乃呬之叚借,息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xǔ
  注解:知也。此与言部谞音义皆同。从心胥声。私吕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慰wèi
  注解:安也。方言:慰,凥也。江淮靑徐之闲曰慰。从心□声。于胃切。十五部。一曰恚怒也。别一义。恚,恨也。小雅:以慰我心。毛曰:慰,怨也。韩诗作以愠我心。愠,恚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cuì
  注解:谨也。从心□声,读若毳。此芮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chóu
  注解:□箸也。按箸必是讹字,不可解。疑当作足部之□。□□犹今人所用踌躇也,皆裵回不决之皃,故从心。从心筹*声。按筹*当依竹部作筹**,云省声。直由切。三部。〖注〗□箸,踌躇。筹*字作?下□。筹**字作?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怞chóu
  注解:朖也。未闻,疑是恨也之误。桧传云:悼,动也。鼓锺传云:妯,动也。菀柳传云:蹈,动也。三字音义略同。从心由声。直又切。三部。《诗》曰:“忧心且怞。”小雅□锺文。今毛诗作妯,毛云动也,郑云悼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wǔ
  注解:□,怃也。□乃复字未删者。怃各本作抚,今正。方言:□,怜也。上文怃,□也。□与怜同义。从心某声,读若侮。亡甫切。古音在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忞mín
  注解:自勉强也。各本少自勉二字,韵会有之,与篇、韵合。大雅:亹亹文王。毛传曰:亹亹,勉也。亹卽衅之俗。衅从分声。衅衅卽忞忞之叚借也。从心文声。武巾切。十三部。《周书》曰:“在受德忞。”立政文。今尚书作□。释诂:□,强也。许所据古文不同。读若旻。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慔mù
  注解:勉也。勉者,强也。释训曰:懋懋、慔慔,勉也。从心□声。莫故切。五部。按尔雅音义云:亦作慕。今《说文》慔□分列,或恐出后人改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愐miǎn
  注解:勉也。释诂曰:蠠□,勔勉也。方言曰:钊,薄,勉也。南楚之外曰薄努,自关而东周郑之闲曰勔钊。按毛诗黾勉亦作僶俛,韩诗作密勿,尔雅作蠠□。蠠本或作□,□卽蜜,然则韩诗正作蜜勿,转写误作密耳。尔雅释文云:勔本作僶,又作黾。是则《说文》之愐为正字,而作勔,作蠠,作□,作蜜,作密,作黾,作僶皆其别字也。今则不知有愐字,而愐字废矣。从心面声。弥珍切。古音在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忕
  注解:习也。从心大声。此篆各本作□,解云曳声,今正。诗四月正义、荡释文皆引《说文》忕,习也。是唐初本有忕篆,而□应书卷十三云:忕又作□。引字林□,习也。仓颉篇:□,明也。然则《说文》作忕,字林变作□,实一字,浅人用字林改《说文》耳。犬部狃下曰:犬性忕也。可证许书故有忕篆。狃忕之见于经传不可枚举。陆德明时世反,又市制反,又时设反。字林作□,则翼世反。十五部。○又按□葢本作怈,唐人避讳,于偏□世字多改为□。集韵、类篇皆□怈为重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懋mào
  注解:勉也。古多叚茂字为之。从心楙声。莫候切。三部。《虞书》曰:虞当作唐。见禾部。“时惟懋哉。”尧典文。今作惟时,未知孰是。□,或省。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慕mù
  注解:习也。习其事者,必中心好之。从心□声。莫故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悛quān
  注解:止也。方言:悛,改也。自山而东或曰悛,或曰怿。从心夋声。此缘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tuì
  注解:肆也。广雅曰:□也,忘也。从心隶声。他骨切。十五部。广韵又他内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yǔ
  注解:趣步□也。趣,疾走也。趣步□,谓疾而舒也。马部□下曰:马行徐而疾。义正相类。汉书:长倩懙懙。苏林曰:懙懙,行步安舒也。论语:与与如也。马注曰:与与,威仪中适之皃。与与卽□之叚借。欠部曰:欤,安气也。从心与声。余吕切。五部。广韵又平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慆tāo
  注解:说也。说今之悦字。尚书大传:师乃慆。注曰:慆,喜也。可证许说。悉蟀传曰:慆,过也。东山传曰:慆慆,言久也。皆引申之也。古欤滔互叚借。从心舀声。土刀切。古音在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恹yān
  注解:安也。小戎传曰:厌厌,安静也。湛露传曰:厌厌,安也。释文及魏都赋注引韩诗愔愔,和悦之皃。按愔见左传祈招之诗。葢愔卽恹之或体,厌乃恹之叚借。载芟:有厌其杰,厌厌其苗。亦恹之叚借。广韵:□,苗美也。用载芟传也。从心厌声。于盐切。按古音读如音。在七部。《诗》曰:“恹恹夜□。”湛露文。按此则许所据从心。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憺dàn
  注解:安也。子虚赋曰:憺乎自持。按人部曰:倓,安也。音义皆同。从心詹声。徒敢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怕bó
  注解:无伪也。伪,各本作为,今按许以为训母猴,伪训作也。是许书作为字皆当作伪也。今本人部伪下曰诈也,浅人所改耳。子虚赋曰:怕乎无为。憺怕俗用澹泊为之,叚借也。澹作淡,尤俗。从心白声。李善蒲各切。五部。徐铉曰匹白切,又葩亚切。按匹白者,今音之转。葩亚者,用雅字为俗字之俗音也。今人所云怕惧者,乃迫之语转。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恤xù
  注解:□也。□,各本作忧,今正。释诂及小雅杕杜、祈父传曰:恤,忧也。按卪部曰:恤,□也。比部引周书无毖于恤,今尚书作恤。恤欤恤音义皆同。又疑古只有恤,恤其或体。收也。当依玉篇作救也。从心血声。辛聿切。十二部。〖注〗忧,□。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忓ɡān
  注解:极也。极者,屋之高处。干者,犯也。忓者,以下犯上之意。从心干声。古寒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欢ɡuàn
  注解:喜□也。欢□叠韵。□者,意有所欲也。欠部曰:欢者,喜乐也。欢欤欢音义皆略同。从心雚声。古玩切。十四部。广韵曰:欢同欢。呼官切。《尔雅》曰:“欢欢愮愮,忧无告也。”释训文。欢欢卽大雅之老夫灌灌。传曰:灌灌犹款款也。欢本训喜款,而□者款款然之诚,亦欤喜乐之款款同其诚切。许说其本义,尔雅说其引申之义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yú
  注解:欢也。欢读如欢,冡上欢篆而云也。从心禺声。噳俱切。古音在四部。此与愚各字,犹慕与慔各字也。琅邪朱虚见地理志。故城在今山东靑州府临朐县东六十里。有□亭。按汉时县道国邑千五百八十七,乡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其名皆着于籍。故许氏得偁乡亭之名,班氏但举县道国邑之名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惄nì
  注解:饥饿也。饿当作意。释言曰:惄,饥也。李巡云:惄,宿不食之饥也。周南传曰:惄,饥意也。为许所本。从心叔声。奴历切。古音在三部。一曰□也。□,各本作忧,今正。释诂及小弁传曰:惄,思也。舍人云:惄,志而不得之思也。方言曰:惄,湿,忧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闲,凡志而不得,欲而不获,高而有坠,得而中亡谓之湿。或谓之惄。按思与□义略同也。《诗》曰:“惄如輖饥。”輖,各本作朝,误。今依李仁甫本订。毛传曰:輖,朝也。谓輖卽朝之叚借字也。周南汝坟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jǐ
  注解:劳也。此与人部□音义皆同,本一字耳。详彼注。从心却声。其虐切。古音在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憸xiān
  注解:憸诐也。憸葢险之字误。诐同颇。古文以彼为颇也。憸利于上,佞人也。立政曰:国则□有立政,用憸人。马融曰:憸利佞人也。从心佥声。息廉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愒qì
  注解:息也。此休息之息。上文息篆训喘息,其本义。凡训休息者,引申之义也。释诂及甘棠传皆曰:憩,息也。憩者,愒之俗体。民劳传又曰:愒,息也。非有二字也。又释言曰愒,贪也。此愒字乃□之叚借,如左传玩岁而愒日,许引作忨岁而□日。公羊传不及时而葬曰愒。愒,急也。亦卽□字也。从心曷声。去例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hū
  注解:精戆也。未闻。玉篇、广韵云:寝熟也。从心毳声。千短切。篇、韵呼骨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xiān
  注解:疾利口也。疾,恶也。谓疾恶利口之人也。般庚:相时□民,犹胥顾于箴言。谓惟憎恶利口之人尚能相与稍顾清议。女部姗训诽也。汉书姗笑,与□义略同。从心从册。小徐作册声,误。按当读如删。大徐息廉切,非也。篇、韵皆同,其误久矣。《诗》曰:“相时□民。”诗无此语。尚书般庚上曰:相时憸民。集韵引《说文》作商书相时□民,岂丁度等所见不误与。玉篇、广韵、集韵、类篇皆不言憸□为一字。立政□言憸人。释文曰:憸本又作□。是则当为一字矣。而□从册,葢从删省声,如珊姗字之比。汉石经尚书残碑此字作□,□卽散。疑古文般庚作□,今文般庚作散,异字同音。□训疾利口与憸训诐邪,异字异音异义,不知者乃掍而一之。般庚或作憸民,立政或作□人,皆浅者所为耳,无容同字而许异训也。凡释文云本又作之下往往出古字。序内所云兼采《说文》、字诂以示同异者。此云本又作□,正用《说文》,仍袭旧说。未宷定般庚有□而立政无□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急jí
  注解:褊也。褊者,衣小也。故凡窄陿谓之褊。释言曰:褊,急也。从心及声。居立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biǎn
  注解:□也。□各本作忧,今正。从心辡声。方沔切。十二部。一曰□也。此义少见。左传曰:邾庄公弁急而好絜。弁葢辩之叚借字。杜云:弁,躁疾也。玉藻:弁行剡剡起屦。释文、正义皆曰:弁,急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jí
  注解:□性也。各本作疾也,今依韵会正。释言曰:悈,褊,急也。释文:悈本或作极,又作亟,同。纪力反。按极正□之误。□与急双声同义。□字不见于经,有叚亟为之者,如诗经始勿亟笺云亟,急也是也。有叚戒为之者,如盐□论引六月我是用戒,谢灵运□征赋作用棘是也。有叚悈为之者,如释言悈,急也是也。有叚棘为之者,如素冠传、六月出车文王有声笺皆曰棘,急也是也。有叚革为之者。如礼器非革其犹,檀弓夫子之病革矣注皆曰急也是也。传、笺、注以叚借法释经。从心亟声。举形声关会意也。己力切。一部。一曰谨重皃。此义之相反而相成者也。急则易遟。列子:□□夌谇。注:□,吃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懁juàn
  注解:□也。獧下曰:一曰急也。此与义音同。论语狷,孟子作獧,其实当作懁。齐风:子之还兮。传曰:还,便捷之皃。走部曰:□,疾也。其义皆近。从心瞏声,读若绢。古县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xìnɡ
  注解:恨也。□卽孟子悻字也。孟子: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赵以恚怒释之,又引论语悻悻然小人哉。今论语作硁硁。从心巠声。胡顶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xián
  注解:□也。按人性急也。从心弦,性缓者佩弦以自急。弦亦声。胡田切。十二部。河南密县见地理志。故城在今河南开封府密县东七十里。有□亭。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慓piào
  注解:疾也。广雅:急也。弓人曰:于挺臂中有柎焉,故剽。注云:剽,疾也。此谓剽卽慓之叚借也。从心票声。□沼切。二部。亦平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愞
  注解:驽弱也。也上本有者,今删。驽当作奴,许书无驽字。葢只云奴马。从心耎声。乃乱切。十四部。此篆各本作懦,从心需声,人朱切,乃浅人所改,今正。愞与人部偄音义皆同,弱也,本乃乱切,音转为乃过切。广韵狝韵愞而兖切,换韵愞奴乱切,过韵愞乃卧切。玉篇心部愞乃乱、乃过二切,皆训弱也。此自古相传不误之字也。因形近或讹为懦,再讹为儒,其始尚分愞懦为二字二音。故玉藻注云:舒愞者,所畏在前也。释文云:愞乃乱反,又奴卧反,怯愞也。又作懦,人于反,弱也。皇云学士:是其分别井然,而转写愞讹为懦,故五经文字曰懦人于反,又乃乱反,见礼记注。于是有懦无愞,而以愞之反语入于懦下。广韵虞韵懦字下人朱切,又乃乱切,其误正同。又考僖二年左传愞字、榖梁传愞字,释文转写皆讹作懦。凡经传愞字皆讹作懦,不可胜正。愞通作耎,亦或借蝡。汉书西南夷传□耎,后书章帝八王传西羌传□愞,史记律书□蝡,方言注愞□,今无不作懦者,葢需耎二声古分别画然。需声在古音四部,人于切。耎声在古音十四部,乃乱切。而自张参以来,改耎为需,不能諟正,《说文》心部之愞、手部之□皆经浅人任意窜改,以合里俗。世有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必以愚言为然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恁rèn
  注解:下赍也。未闻。按后汉书班固典引曰:亦宜勤恁旅力。李贤注引《说文》恁,念也。当用以订正。广雅曰:恁,思也。广韵、玉篇亦曰:念也。恁念为叠韵。广雅又云:恁,弱也。则与诗荏染同音通用耳。从心任声。如甚切。七部。李善如深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tè
  注解:失常也。从心代声。他得切。一部。此字不古,说见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怚jù
  注解:骄也。此与女部□骄也音义同。□下今本作娇,乃骄之俗字耳。从心且声。子去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悒yì
  注解:不安也。大戴礼曰:君子终身守此悒悒。卢注:忧念也。苍颉篇曰:悒悒,不畼之皃也。其字古通作邑,俗作唈。尔雅云:僾,邑也。谓忧而不得息也。从心邑声。邑者,人所聚也。故凡郁积之义从之。于汲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悆yù
  注解:忘也。此义未闻,恐有讹字。嘾也。嘾者,含深也。含深者,欲之甚也。淮南修务训高注云:憛悇,贪欲也。贾谊新书劝学篇:孰能无悇憛养心,而顚一视之。匈奴篇:一国闻之者,见之者垂羡而相告人,悇憛其所自。按嘾憛,悆悇皆古今字。悇憛犹憛悇也。若广雅云:悇憛,怀忧也。此则其引申之义。凡求得未有不患失者。从心余声。羊如切。五部。《周书》曰:“有疾不悆。”金縢文。今本作弗豫,许所据者壁中古文。今本则孔安国以今文字易之也。悆,喜也。喜者,乐也。此引书而释之。必释之者,以书义与字本义别也。凡引曰圛,而释之曰圛□云半有半无。引布重□席,而释之曰织蒻席。引如虎如貔,而释之曰貔猛兽。引朕堲谗说殄行,而释之曰堲疾恶也。皆此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忒tè
  注解:□也。从心弋声。他得切。一部。按人部代,□也。弋声。□与音义同。尸鸠传曰:忒,疑也。瞻卬传曰:忒,差也。皆一义之区别也。左部曰;□者,忒也。参□,不相值也。不相值卽更改之意。凡人有过失改常谓之□。本无□字。各本有□篆,注云:失常也。从心,代声。代亦弋声,则音义皆同。此葢浅人妄增,如贝部貣外沾贷,虫部□改为蟘皆其类。□篆宜□。广韵无□为是也。忒之引申为已甚。俗语用之,或曰大,他佐切。或曰太,或曰忒。俗语曰忒杀。忒之叚借或作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憪xián
  注解:愉也。广韵曰:憪,心静。然则今人所用闲静字当作此字。许云愉者,卽下文愉愉如也之愉,谓憺怕之乐也。从心闲声。户闲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愉yú
  注解:薄也。薄本训林薄、□薄,而叚为浅泊字。泊水部作洦。凡言厚薄皆□泊之叚借字。此薄也当作薄乐也,转写夺乐字。谓浅薄之乐也。引申之,凡薄皆云愉。唐风:他人是愉。传曰:愉,乐也。礼记曰: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此愉之本义也。毛不言薄者,重乐不重薄也。鹿鸣:视民不恌。传曰:恌,愉也。许书人部作佻,愉也。周礼:以俗教安,则民不愉。郑注:愉谓朝不谋夕。此引申之义也。浅人分别之,别制偷字,从人,训为偷薄,训为苟且,训为偷盗,绝非古字,许书所无。然自山有枢郑笺云愉读曰偷。偷,取也。则不可谓其字不古矣。从心俞声。羊朱切。古音在四部。《论语》曰:“私觌愉愉如也。”乡党篇文。觌者,儥之俗字。愉愉,聘礼作俞俞。论语郑注云:愉愉,容色和也。正薄乐之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懱miè
  注解:轻易也。易当作□。人部曰:□,轻也。懱者,轻易人蔑视之也。剥之初六曰:蔑贞凶。马云:蔑,无也。郑云:轻慢。郑谓蔑卽懱之叚借字也。从心蔑声。莫结切。十五部。《商书》曰:“□相陵懱。”今商书无此文。陵读如在上位不陵下之陵。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愚yú
  注解:戆也。愚者,智之反也。从心禺。会意。愚亦声。麌俱切。古音在四部。禺,母猴属,母字旧夺,今补。许书夒下、为下、玃下皆曰母猴,卽沐猴、弥猴一语之转。而甶部禺下曰:母猴属。此卽用彼语。浅人删母,非也。兽之愚者。已上八字说从禺之意。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戆zhuànɡ
  注解:愚也。与上篆互训。从心□声。陟绛切。古音在八部。按师古张陈王周传注曰:旧音下绀反,今音读竹巷反。此音有古今之证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cǎi
  注解:奸也。篇、韵皆云:恨也。从心采声。仓宰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憃chōnɡ
  注解:愚也。见哀公问,表记。从心舂声。丑江切。古音在九部。徐仙民昌容反。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懝ài
  注解:騃也。騃本训马行□,引申为疑立之状,又引申之,则方言曰:痴,騃也。懝騃卽方言之痴騃。疒部曰:痴,不慧也。从心疑,会意。疑亦声。五漑切。一部。一曰惶也。惶者,恐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忮zhì
  注解:□也。很者,不听从也。雄雉、瞻卬传皆曰:忮,害也。害卽很义之引申也。或叚伎为之。伎之本义为与。许人部伎下引诗□人伎忒,言叚借也。从心支声。之义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悍hàn
  注解:勇也。从心旱声。侯旰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态tài
  注解:意态也。各本作意也,少一字,今补。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犹□者意内而言外,有是意因有是言也。意者,识也。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能亦声。一部。□,或从人。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怪ɡuài
  注解:异也。从心圣声。古坏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dànɡ
  注解:放也。从心象声。徒朗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慢màn
  注解:憜也。从心曼声。谋晏切。十四部。一曰慢,不畏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怠dài
  注解:慢也。从心台声。徒亥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懈xiè
  注解:怠也。古多叚解为之。从心解声。古隘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憜duò
  注解:不敬也。今书皆作惰。韦□成传:供事靡憜。师古曰:憜,古惰字。从心,□省声。□者,篆文隓字,见□部。按肉部有隋字,则此当云隋声也。徒果切。十七部。《春秋传》曰:“执玉憜。”僖公十一年左传曰:天王使召武公,内史过赐晋侯命,受玉惰,许受作执。按国语作晋侯执玉卑。葢或二书相涉之故。惰,憜或省□。今俗皆如此作。媠,古文。汉书韦□成传:无媠尔仪。张敞传:被轻媠之名。若方言媠,美也。南楚之外曰媠。则方俗殊语耳。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怂sǒnɡ
  注解:惊也。从心从声,读若悚。悚当作竦。许书有愯无悚。息拱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怫fú
  注解:□也。□,各本作郁,误。□者,芳艹筑以煑之。引申为凡抑□之偁。瓠子歌曰:鱼弗郁兮柏冬日。弗者,怫之借字。从心弗声。符弗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xiè
  注解:忽也。从心介声。呼介切。十五部。《孟子》曰:“孝子之心,不若是□。”万章篇文。今本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注云:恝,无愁之皃。张古黜切。丁音畍。按□恝古今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忽hū
  注解:忘也。古多叚□为之。□俗作曶。从心勿声。呼骨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忘wànɡ
  注解:不识也。识者,意也。今所谓知识,所谓记忆也。从心亡声。依韵会本。武方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慲mán
  注解:忘也。慲兜也。疑当作慲兜,忘也。慲兜葢古语,忘之皃也,犹今人曰胡涂,不省事。从心□声。母官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恣zì
  注解:纵也。纵者,缓也。一曰舍也。从心次声。资四切。古音在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惕tì
  注解:敬也。从心易声。他历切。十六部。悐,或从狄。狄声也。汉书王商传如此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憧chōnɡ
  注解:意不定也。咸九四曰:憧憧往来。刘表章句曰:憧憧,意未定也。说与许同。从心童声。尺容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悝kuī
  注解:啁也。口部曰:啁,嘐也。啁卽今之嘲字,悝卽今之诙字,谓诙谐啁调也。今则诙嘲行而悝啁废矣。东京赋曰:悝缪公于公室。李注:悝犹嘲也。从心里声。苦回切。古音在一部。《春秋传》有孔悝。卫孔圉之子也。见左传哀公十五年。许偁此者葢悝字汉人少用也。一曰病也。释诂曰:悝,忧也。又曰:□,病也。葢忧与病相因,悝□同字耳。诗:悠悠我里。传曰:里,病也。是则叚借里为悝。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憰jué
  注解:权诈也。此与言部谲音义皆同。葢彼以言,此以心。从心矞声。古穴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ɡuànɡ
  注解:误也。广韵曰:□,惑也。又曰:误人也。从心□声。居况切。十部。〖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怳huǎnɡ
  注解:狂之皃。广韵曰:□怳。从心兄声。各本作况省声,乃不知古音者所改。今正。许往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恑ɡuǐ
  注解:变也。今此义多用诡,非也。诡训责。从心危声。过委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xié
  注解:有二心也。古多叚借□为之。从心巂声。戸圭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悸jì
  注解:心动也。卫风:垂带悸兮。传曰:垂其绅带,悸悸然有节度也。此未知以悸为何字之叚借。凡若此类思而未得者,可姑置之,但心知其必是叚借斯可矣。从心季声。其季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憿jiāo
  注解:□也。□者,吉而免凶也。引申之曰□幸,亦曰憿幸,俗作侥幸、儌幸、徼幸皆非也。凡传言徼福者,皆当作憿福为正。从心敫声。古尧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懖kuò
  注解:歫善自用之意也。歫字各本无,依尚书音义所引补。许书无拒。歫卽今拒字。从心銽声。古□切。十五部。《商书》曰:“今汝懖懖。”般庚上篇文,马云:拒善自用之意。许同之。郑云:难告之意。义略同,其字皆作懖,未尝作聒也。卫包因郑云懖读如聒耳之聒,竟改经文作聒聒。开成石经从之。学者取以改孔氏正义,陆氏释文。至宋人乃有训聒聒为譊譊多言者。□,古文从耳。葢壁中文如是。孔安国易从耳为从心。葢由伏生尚书如是。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忨wán
  注解:贪也。贪者,欲物也。忨与玩翫义皆略同。从心元声。五换切。十四部。《春秋传》曰:“忨岁而□日。”按左传昭元年曰:翫岁而愒日。习部引之。国语作忨日而□岁,韦曰:忨,偷也。□,遟也。此所偁疑用外传文。然杜注翫愒皆贪也。释文曰:翫字又作忨。则许所据左传如是。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惏lán
  注解:河内之北谓贪曰惏。内字衍。小徐作河之北,卽河内也。惏与女部婪音义同。贾注左传曰:惏,嗜也。方言曰:惏,残也。陈楚曰惏。从心林声。卢含切。古音在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懜mènɡ
  注解:不朙也。从心梦声。夕部梦,不朙也。此举形声包会意。武亘切。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愆qiān
  注解:过也。过者,度也。凡人有所失,则如或梗之有不可径过处,故谓之过。从心衍声。去□切。十四部。□,或从寒省。□,籒文。从言□声。过在多言,故从言。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慊xián
  注解:疑也。疑者,惑也,故下文受之以惑。今字多作嫌。按女部嫌者,不平于心也。一曰疑也。不平于心为嫌之正义,则嫌疑字作慊为正。今则嫌行而慊废。且用慊为歉,非是。又或用慊为□,尤非是。大学:此之谓自谦。注曰:谦读为慊。慊之言猒也。凡云之言者,皆就字之本音本义而传之。猒足,非慊之本义也。至若郑本周易为其慊于阳,故偁龙焉。郑注云:慊读为羣公溓之溓。古书篆作立心与水相近,读者失之,故作慊。溓,杂也。阴谓此上六也,阳谓今消息用事干也。上六为蛇,得干气杂似龙。此郑注则易慊为溓,皆不用字之本义也。从心兼声。戸兼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惑huò
  注解:乱也。乱者,治也。疑则当治之。古多叚或为惑。从心或声。胡国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怋mín
  注解:怓也。从心民声。呼昆切。按古音当在十二部。读若民。如今音则与惛无别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怓náo
  注解:乱也。大雅民劳毛传曰:惽怓,大乱也。惽当作怋。从心奴声。女交切。古音在五部。《诗》曰:“□谨怋怓。”怋各本作惽,今正。民劳释文曰:惽,《说文》作怋。旧本如是,今本作《说文》作昬,误也。怋怓为连绵字。《说文》古本当是怋篆下云怋怓,乱也。怓篆下云怋怓也。而引诗在怋篆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惷chǔn
  注解:乱也。从心萅声。尺允切。十三部。《春秋传》曰:“王室日惷惷焉。”昭二十四年左传文。今本作王室实蠢蠢焉。杜注:动扰皃。一曰□也。别一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惛hūn
  注解:不憭也。憭,慧也。从心昏声。呼昆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忥xì
  注解:痴皃。痴,不慧也。故忥与惛为伍。从心气声。许旣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wèi
  注解:□言不慧也。哀二十四年左传曰:是躛言也。释文曰:字林作□。云梦言意不慧也。按左传作躛,是叚借字。从心卫声。于岁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愦kuì
  注解:乱也。大雅召旻:溃溃回遹。传曰:溃溃,乱也。按溃溃者,愦愦之叚借也。后人皆用愦愦。从心贵声。胡对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忌jì
  注解:憎恶也。从心己声。渠记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忿fèn
  注解:悁也。忿与愤义不同。愤以气盈为义,忿以狷急为义。从心分声。敷粉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悁yuān
  注解:忿也。悁之言獧也。獧,急也。泽陂曰:中心悁悁。传曰:悁悁犹悒悒也。从心肙声。于缘切。十四部。一曰□也。□各本作忧,今正。□,愁也。□,籒文。剈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lí
  注解:□也。从心黎声。郞尸切。十五部。一曰怠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恚huì
  注解:怒也。怒各本作怨,今依大雅绵正义正。下文曰:怒者,恚也。二篆互训。从心圭声。于避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恚huì
  注解:怒也。怒各本作怨,今依大雅绵正义正。下文曰:怒者,恚也。二篆互训。从心圭声。于避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怨yuàn
  注解:恚也。从心夗声。于愿切。十四部。□,古文。按此篆体葢有误。集韵、类篇云:古作□。又班马字类、韵会皆引史记封禅书百姓〈死下心〉其法。字作〈死下心〉。今史记无有如此者,葢古字日卽于亡矣。〖注〗□、□、□、□,古文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怒nù
  注解:恚也。从心奴声。乃故切。五部。按古无努字。只用怒。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憝duì
  注解:怨也。从心□声。徒对切。古音在十三部。《周书》曰:“凡民□不□。”康诰文。今作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不畏死,□弗憝。孟子引作凡民□不譈。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愠yùn
  注解:怨也。怨各本作怒。大雅绵传曰:愠,恚也。正义云:《说文》愠,怨也。恚,怒也。有怨者必怒之,故以愠为恚。然则唐初本作怨甚明。车舝:以慰我心。韩诗作以愠我心。愠,恚也。与毛绵传合。毛闲关传曰:慰,怨也。葢毛诗亦作愠,后人讹为慰耳。从心□声。于问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恶è
  注解:过也。人有过曰恶,有过而人憎之亦曰恶。本无去入之别,后人强分之。从心亚声。乌各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憎zēnɡ
  注解:恶也。从心曾声。作滕切。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pèi
  注解:□怒也。小雅白华:念子懆懆,视我迈迈。毛传曰:迈迈,不悦也。释文云:韩诗及《说文》皆作□□。韩诗云:意不悦好也。许云:很怒也。今《说文》作恨,似宜依很。迈者,□之叚借。非有韩、许则毛诗不可通矣。许宗毛而不废三家诗。从心巿声。蒲昧切。十五部。《诗》曰:“视我□。”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yì
  注解:怒也。从心刀,各本作刀声,今□正。从心刀,谓心中含怒如怀刃也。李阳冰云:当从刈省声。非是。本部固有□篆矣。读若顡。鱼旣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xié
  注解:怨□也。广雅:□,恨也。本此。从心□声,读若膎。戸佳切。十六部。按□,各本误作彖,篆体误作□,今改正。彖声在十四部。□读若弛,在十六部。蠡□皆□声,故同在十六部也。今俗作蠡□。此豕部下所谓今世字,误以彖为□也。口部喙篆疑亦本从□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恨hèn
  注解:怨也。从心□声。胡艮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怼duì
  注解:怨也。今与憝音义皆同,谓为一字。许不尒者,敦声古在十三部。从心对声。大泪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悔huǐ
  注解:悔□也。按悔乃复举字之未□者,韵会无,当从之。悔者,自恨之意。从心每声。荒内切。古音在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chì
  注解:小怒也。从心壴声。充世切。按广韵□在十三祭,引《说文》小怒也,尺制切。□在四十四有,四十九宥,小怒也。芳否、敷救二切。集韵则祭韵有□,有韵□□二同,匹九切。类篇从之,而无□字。葢□□三字同。以《说文》咅或作□及《说文》侸字广韵作□求之,定为一字异体。古音壴尌树竖皆读近受,□断不读充世切也。咅者,相与语唾而不受也,天口切,与小怒义亦相近。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怏yànɡ
  注解:不服怼也。按当作不服也,怼也。夺一也字,遂不可解矣。集韵作不服对也,尢非。怏葢倔强之意。方言曰:鞅,侼,怼也。集韵于阳韵曰:怏然自大之意。考王逸少兰亭序曰:怏然自足。自来石刻如是。本非快字,而学者尟知之。或叚鞅为之,方言是也。周亚夫传曰:此鞅鞅非少主臣。从心央声。于亮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懑mèn
  注解:烦也。烦者,热头痛也。引申之,凡心闷皆为烦。问□曰:悲哀志懑气盛。古亦叚满为之。从心满。满亦声。广韵莫旱切。十四部。大徐莫困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愤fèn
  注解:懑也。从心贲声。房吻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闷mèn
  注解:懑也。从心门声。莫困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惆chóu
  注解:失意也。荀卿子:惆然不嗛。陆机叹逝赋:心惆焉而自伤。广雅曰:惆,痛也。从心周声。敕鸠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怅chànɡ
  注解:望□也。望其还而不至为恨也。从心长声。丑亮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忾xì
  注解:大息皃。大各本作太,皃各本作也,皆误,今正。古无太息连文者,浅人为之也。口部叹下曰:大息也。大息者,呼吸之大者也。呼,外息也。吸,内息也。曹风下泉:忾我寤叹。叹或作叹者,误。笺云:忾,叹息之意。许云大息者谓叹,云皃者谓忾也。祭义曰:入戸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是也。若哀公问则忾乎天下矣注云:忾,至也。此叚忾为讫。从心气声。许旣切。陆引《说文》火旣反。十五部。《诗》曰:“忾我寤叹。”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懆cǎo
  注解:愁不安也。当依韵会本作懆懆,愁也。懆训愁,惨训毒,音义皆殊,而写者多乱之。白华作懆。见于许书。月出、正月、抑皆作懆,人韵,且毛传曰:懆懆,忧不乐也。懆懆,犹戚戚也。正为许说所本。而陆氏三者皆云七感反。其愦乱有如此者。从心喿声。七早切。二部。《诗》曰:“念子懆懆。”小雅白华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怆chuànɡ
  注解:伤也。怆训伤,犹创训伤也。祭义曰:必有凄怆之心。从心仓声。初亮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怛dá
  注解:憯也。匪风:中心怛兮。传曰:怛,伤也。甫田劳心怛怛,传曰:怛怛犹忉忉也。按上章传曰:忉忉,忧劳也。此因其义相同,故曰犹。从心旦声。得案切,又当割切,在十四、十五部。□,怛或从心在旦下。《诗》曰:“信誓□□。”卫风氓传文,按诗曰:信誓旦旦。传曰:信誓□□然。谓旦即□之叚借字。笺云:言其□恻款诚是也。许偁诗传而云诗曰者,此诗曰不醉而怒谓之奰,虞书曰仁覆闵下则偁旻天之例也。□□下当有然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憯cǎn
  注解:痛也。从心朁声。七感切。古音在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惨cǎn
  注解:毒也。毒,害也。从心参声。七感切。古音在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凄qī
  注解:痛也。从心妻声。七稽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恫tōnɡ
  注解:痛也。大雅思齐传曰:恫,痛也。康诰:恫□乃身。从心同声。他红切。九部。一曰呻吟也。呻吟见口部。匡谬正俗曰:太原俗呼痛而呻吟为通唤,周书痌瘝是其意。江南谓呻唤,关中谓呻恫。按前说可包后说,此等恐皆后人入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悲bēi
  注解:痛也。按憯者,痛之深者也。恫者,痛之专者也。悲者,痛之上腾者也。各从其声而得之。从心非声。府眉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恻cè
  注解:痛也。从心则声。初力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惜xī
  注解:痛也。从心□声。思积切。古音在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愍mǐn
  注解:痛也。与闵义殊。从心敃声。眉殒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殷yīn
  注解:痛也。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传曰:隐,痛也。此谓隐卽殷之叚借,痛忧犹重忧也。桑柔:忧心殷殷。释训:殷殷,忧也。谓忧之切者也。凡经传隐训痛者,皆柏舟诗之例。从心殷声。于巾切。古音在十三部。樊光于谨反。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yī
  注解:痛声也。闲传:斩衰之哭,若往而不反。齐衰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注曰:一举声而三折也。偯声余从容。孝经:哭不偯。郑注云:气竭而息声不委曲。按音义皆云《说文》作□。然则许云痛声者,委曲自见其痛于声,非痛之至者也。从心依声。于岂切。十五部。《孝经》曰:“哭不□。”此许所学孔氏古文也。作偯者俗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jiǎn
  注解:□,在也。各本作□存也三字,今正。释训曰:存存、□,在也。许本之。今尔雅作存存□萌萌,在也。郭云:未见所出,音武庚反。可谓疏于□覆矣。释文曰:施亡朋反,字或作蕄。广韵引尔雅存存、蕄蕄,在也。音武登切。玉篇艹部引尔雅存存、蕄蕄,在也。音莫耕切。又曰□同蕄。或作萌。玉裁按:蕄与□相似,而竹艹不同。又后人音切与读□大异。葢蕄者,□之讹,竹误而为艹也。□者,蕄之讹,门误而为明也,又误而去心作萌。而郭反以武庚。玉篇从之。又误而以萌为萠。而陈博士施干反以莫登,广韵本之。此展转貤缪之故。叚令景纯解读许书,何难正其形,说其音义也。论语:简在帝心。卽□字之叚借。从心,□省声,读若□。古限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慅sāo
  注解:动也。月出:劳心慅兮。常武:徐方绎骚。传曰:骚,动也。此谓骚卽慅之叚借字也。二字义相近,骚行而慅废矣。从心蚤声。稣遭切。古音在三部。一曰起也。别一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感ɡǎn
  注解:动人心也。许书有感无憾。左传、汉书憾多作感。葢憾浅于怨怒,才有动于心而已。从心咸声。古禫切。古音在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忧yòu
  注解:心动也。各本作不动也,今正。玉篇曰:心动也。广韵曰:动也。与页部之□义近。从心尤声,读若佑。于救切。古音在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qiú
  注解:怨□也。各本作怨仇也,今正。广韵亦作怨□,谓怨恶之也。□与咎音同义别,古书多叚咎字为之,咎行而□废矣。从心咎声。此与人部倃皆谓归咎于彼,举形声包会意也。其久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愪yún
  注解:□皃。以下□字卄二见,倂上文四见。各本皆作忧,浅人用俗行字改之也。许造此书,依形立解,断非此形彼义、牛头马脯,以自为矛盾者。□者,愁也。忧者,和行也。如今本,则此卄余篆将训为和行乎。他书可用叚借,许自为书不可用叚借。从心员声。王分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怮yōu
  注解:□皃。从心幼声。于虬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忦jiá
  注解:□也。从心介声。此与上介下心之字义别。五介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恙yànɡ
  注解:□也。古相问曰不恙,曰无恙,皆谓无忧也。从心□声。余亮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惴zhuì
  注解:□惧也。释训、毛传皆曰:惴惴,惧也。许意惧不足以尽之。故增□字。从心端声。之瑞切。古音在十四部。《诗》曰:“惴惴其栗。”诗者,秦风黄鸟文。栗当作栗,转写之误也。古战栗、坚栗皆作栗,战栗及礼经栗阶皆取栗骇之意。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憌qiónɡ
  注解:□也。从心钧声。常伦切。十二部。广韵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怲bǐnɡ
  注解:□也。释训曰:怲怲,忧也。毛传曰:怲怲,忧盛满也。怲怲与彭彭音义同,故云忧盛满。从心丙声。兵永切。古音在十部。读如旁。《诗》曰:“忧心怲怲。”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惔tán
  注解:□也。从心炎声。此以形声赅会意。徒甘切。八部。《诗》曰:“忧心如炎。”节南山:忧心如惔。许所据作忧心如炎,引之以朙会意也。此寷、□引易之例,今更正。炎者,火光上也。忧心如之,故其字作惔。云汉:如惔如焚。亦如炎之误。毛传曰:惔,燎之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惙chuò
  注解:□也。释诂、毛传同。从心叕声。陟劣切。十五部。《诗》曰:“忧心惙惙。”召南草虫文。一曰意不定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慯shānɡ
  注解:□也。周南卷耳传曰:伤,思也。此伤卽慯之叚借,思与忧义相近也。方言伤,广雅作慯。从心,殇省声。各本作殇省声,今正。式亮切。十部。按旧音式羊切,见广韵。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愁chóu
  注解:□也。或借为揫字,乡飮酒义曰秋之为言揫也是。从心秌声。士尤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愵nì
  注解:□皃。毛诗:惄如辀饥。韩诗作愵如。方言:愵,忧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闲或惄。葢古惄愵通用。从心弱声。读与惄同。奴历切。古音在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惂kǎn
  注解:□困也。从心臽声。苦感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悠yōu
  注解:忧也。释训曰:悠悠,洋洋,思也。小雅:悠悠我里。传曰:悠悠,忧也。按此传乃悠之本义。渭阳:悠悠我思。无传,葢同释训。若黍离悠悠苍天传曰:悠悠,远意。此谓悠同攸,攸同修。古多叚攸为修,长也,远也。从心攸声。以周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悴cuì
  注解:□也。方言:悴,伤也。伤卽慯字。从心卒声。读与《易》萃卦同。秦醉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慁hùn
  注解:□也。昭六年左传曰:主不慁宾。杜云:慁,患也。从心圂声。胡困切。十三部。一曰□也。礼记儒行:不慁君王。陆贾传:无久慁公为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lí
  注解:楚颍之闲谓□曰□。从心□声。力至切。按古音在一部。玉篇、广韵皆力之切。至韵本无此字,至集韵乃并见之至二韵。大徐力至二字,乃力之之误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xū
  注解:□也。卷耳:云何吁矣。传曰:吁,□也。此谓吁卽□之叚借也。于部曰:吁,惊词也。本义不训忧。何人斯曰:云何其盱。都人士曰:云何□矣。□亦□之叚借。毛无传,疑卷耳本亦作盱也。盱,张目也。释诂:盱,忧也。盱本或作□。从心亏声,读若吁。况于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忡chōnɡ
  注解:□也。近也当作皃。释训曰:忡忡,忧也。毛传曰:忡忡犹冲冲也。从心中声。敕中切。九部。《诗》曰:“忧心忡忡。”召南草虫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悄qiǎo
  注解:□也。按也当作皃。释训曰:悄悄,忧也。毛传曰:悄悄,忧皃。从心肖声。亲小切。二部。《诗》曰:“忧心悄悄。”邶柏舟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慽qī
  注解:□也。小明曰:政事愈戚。传曰:戚,迫也。又曰:自诒伊戚。传曰:戚,忧也。按下传谓戚卽慽之叚借字也。戚者,戉也。从心戚声。仓历切。古音在三部。或书作戚。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yōu
  注解:愁也。上文云愁,□也。此云□,愁也。二篆互训。不知何时浅人尽易许书□字。许于夂部曰:忧,和行也。从夂,□声。非和行则不得从夂矣。又引诗布政忧忧。于此知许所据诗惟此作忧,其它训愁者皆作□。自叚忧代□,则不得不叚优代忧。而商颂乃作布政优优。优者,饶也。一曰倡也。从心页。锴本下衍声字,非。□心形于颜面,故从页。此九字铉本无之,锴本有,韵会引同。今汪启淑所刻锴本□篆夺去,惮篆已下又夺一叶,少惮至惢三十三篆。惟姑苏顾氏、黄氏所藏旧抄不少。此会意,如息从心自,由心达于鼻。思从心□。由心彻于囟也。于求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患huàn
  注解:□也。从心上贯吅,吅亦声。此八字乃浅人所改窜,古本当作从心毌声四字。毌贯古今字。古形横直无一定,如目字偏旁皆作皿。患字上从毌,或横之作申,而又析为二中之形。葢恐类于□也。春秋繁露曰:心止于一中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中不一者也。董氏所说固非字之本形矣。古毌多作串,广韵曰:串,穿也。亲串卽亲毌。贯,习也。大雅:串夷载路。传曰:串,习也。葢其字本作毌,为惯掼字之叚借也。广韵又谓炙肉之器为丳,初限切。亦毌字之变体也。患胡丱切。十四部。旧多读平声。□,古文从关省。以关省为声也。关从□声,□从卝声。卝者,从《说文》卵字。□,亦古文患。〖注〗□,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恇kuānɡ
  注解:□也。犬部曰:□,多畏也。杜林作怯。素问:尺虚者行步恇然。王注:恇然不足。乐记:众不匡惧。此叚匡为恇也。从心匩,匩亦声。去王切。十部。按匡亦二字衍。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qiè
  注解:思皃。从心夹声。苦叶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慑shè
  注解:失气也。失气言则曰詟。从心聂声。之涉切。八部。一曰心服也。心字依□应书补。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惮dàn
  注解:忌难也。憎恶而难之也。诗亦叚为瘅字,大东哀我惮人是也。从心单声。徒案切。十四部。一曰难也。当作难之也。难读去声。今本夺之字。凡畏难曰惮,以难相□吓亦曰惮。昭十三年左传曰:惮之以威。周礼:暴内陵外则坛之。坛书或为惮。大郑读从惮之以威之惮。西京赋曰:惊蛧蜽蛟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悼dào
  注解:惧也。陈楚谓惧曰悼。方言:□,怃,矜,悼,怜,哀也。齐鲁之闲曰矜,陈楚之闲曰悼,赵魏燕代之闲曰□,自楚之北郊曰怃,秦晋之闲或曰怀矜,或曰悼。按言甚明了。许易哀为惧,未详。方言又曰:悼,伤也。秦谓之悼。皆不训惧。桧风:中心是悼。传曰:悼,动也。于惧义相合。小雅:上帝甚蹈。传曰:蹈,动也。谓蹈卽悼之叚借也,故郑申之云蹈读曰悼。从心卓声。徒到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恐kǒnɡ
  注解:惧也。从心□声。丘陇切。九部。□,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慑zhé
  注解:惧也。从心习声,读若迭。之涉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怵chù
  注解:恐也。孟子云怵惕。从心术声。丑律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惕tì
  注解:敬也。从心易声。他历切。十六部。悐,或从狄。狄声也。汉书王商传如此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ɡǒnɡ
  注解:战栗也。栗旧作栗,今正。大学曰:恂栗也。战国策曰:战战栗栗,日愼一日。方言:蛩□,战栗也。荆吴曰蛩□。蛩□又恐也。注:巩,恭两音。从心共声。此与上共下心之恭字义别。戸工切。又工恐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hài
  注解:苦也。通俗文:思愁曰□。广雅:□,痛也。从心亥声。胡槩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惶huánɡ
  注解:□也。从心皇声。胡光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悑bù
  注解:惶也。从心甫声。普故切。五部。怖,悑或从布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慹zhí
  注解:悑也。庄子齐物论:哀乐虑叹变慹。司马彪云:慹,不动皃。桂馥曰:不当作心。从心□声。之入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qì
  注解:□也。此与□篆转注。从心毄声。苦计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bèi
  注解:□也。通俗文:疲极曰□。从心□声。蒲拜切。十五部。今周易、公羊传皆作□。□,□或从□。〖注〗惫。蒲拜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惎jì
  注解:毒也。左传用此字,有用其本义者,如定四年:惎闲王室。哀元年:惎浇能戒之。注云:惎,毒也。此用其本义也。宣十二年:晋人惎之脱扃。注云:惎,教也。此叚惎为誋也。誋,诫也。从心其声。渠记切。一部。《周书》曰:“来就惎惎。”今尚书无此文,葢卽秦誓未就予忌也。惎忌音同义相近。其余乖异,不敢肊说。葢必有误夺。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耻chǐ
  注解:辱也。辰部曰:辱,耻也。二篆为转注。从心耳声。敕里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tiǎn
  注解:靑徐谓惭曰□。方言:□,恧,惭也。荆扬靑徐之闲曰□。若梁益秦晋之闲言心内惭矣。山之东西自愧曰恧。从心典声。他典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tiǎn
  注解:辱也。小雅小宛曰:无忝尔所生。传云:忝,辱也。从心天声。他典切。按从天为声,则古音必在十二部。葢或□之或体耳。自字林读他念切,而失其本音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惭cán
  注解:媿也。女部曰:媿,惭也。二篆为转注。从心斩声。昨甘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恧nǜ
  注解:惭也。从心而声。女六切。古音在一部。音转入三部。屋韵。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怍zuò
  注解:惭也。从心乍声。依小徐本。在各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怜lián
  注解:哀也。从心□声。落贤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lián
  注解:泣下也。无声出涕曰泣。从心连声。从心者,哀出于心也。从连者,不可止也。连亦声。力延切。十四部。《易》曰:“泣涕□如。”屯上六爻辞。泣涕,易作泣血。雨无正传曰:无声曰泣血。檀弓注曰:泣无声如血出。而九家虞翻注易乃云:血流出目。未知孰是。□如易作涟如。涟者,澜之或字。葢许所据为长。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忍rěn
  注解:能也。能者,熊属。能兽坚中,故贤者偁能,而强壮偁能杰。凡敢于行曰能,今俗所谓能干也。敢于止亦曰能,今俗所谓能耐也。能、耐本一字,俗殊其音。忍之义亦兼行止。敢于杀人谓之忍,俗所谓忍害也。敢于不杀人亦谓之忍,俗所谓忍耐也。共为能一也。仁义本无二事,先王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政中皆必兼斯二者。从心刃声。而轸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mǐ
  注解:厉也。葢淬厉之意。一曰止也。左传弭兵之弭,周礼弥灾兵之弥,郊特牲有由辟焉之辟,皆当作此字。从心弭声,读若沔。弥兖切。按弭在弓部。亦作□。古音在十六部。□亦当在十六部。□亦当在十六部。读若沔者,音之转耳。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yì
  注解:惩也。古多用乂、艾为之而□废矣。从心乂声。鱼肺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惩chénɡ
  注解:□也。二篆为转注。古亦叚征为惩。从心征声。直陵切。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憬jǐnɡ
  注解:觉寤也。从心景声。俱永切。《诗》曰:“憬彼淮夷。”鲁颂文。按上文云:悟,觉也。憬当与悟为邻。且毛诗作懬,故训远行皃。憬葢出三家诗,浅人取以改毛,许书葢本无此篆,或益之于此。文二百六十三 重二十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心部
  标题:惢suǒ
  注解:心疑也。魏都赋曰:神惢形茹。从三心。今俗谓疑为多心。会意。今花蘂字当作此,蘂橤皆俗字也。凡惢之属皆从惢。读若《易》“旅琐琐”。旅初六爻辞。惢读如此琐也。按古音在十六部。今才规、才累二切是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惢部
  标题:繠ruǐ
  注解:□也。□各本作□,误,今正。左传曰:佩玉繠兮,余无所系之。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注云:繠然,服饰僃也。按繠然,垂意。左氏繠系睨为韵,古音在十六部也。从惢纟。各本下有声字,今□。此会意字。纟者,所以系而垂之也。不入纟部者,重惢也。惢亦声。如垒切。古音在十六部。文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卷□惢部
  516

  标题:水shuǐ
  注解:准也。准古音追上声。此以叠韵为训,如户护尾微之例。释名曰: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故匠人建国必水地。北方之行。月令曰:大史谒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火,外阳内阴。水,外阴内阳。中画象其阳。云微阳者,阳在内也,微犹隐也。水之文与三卦略同。式轨切。十五部。凡水之属皆从水。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汃bīn
  注解:西极之水也。从水八声。府巾切。十二部。尔雅曰:西至于汃国,谓之四极。释地曰:东至于大远,西至于邠国,南至于濮铅,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释文:邠本或作豳。说文作汃,同。彼贫反。案汃之作豳,声之误也。作邠则更俗矣。而可证唐以前早有以邠代豳者。许意西极汃国必以汃水得名。言水必先汃,与邑部言地先鄯善,皆自西而东,如禹贡之先弱水,黑水也。许不以溺水先于河者,水莫尊于河与江也。南都赋:砏汃輣轧。李善汃,音八。引埤苍汃,大声也。此假借别为一义。其音亦可读如邠。砏汃叠韵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河hé
  注解:河水。各本水上无河字。由尽□篆下复举隶字,因幷不可□者而□之也。许君原本当作河水也三字。河者,篆文也。河水也者其义也。此以义释形之例。毛传云:洽,水也。渭,水也。此释经之例。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敦,锴作炖,铉作焞,皆误,今正。唐朝乃作炖煌,见元和郡县志。前此皆作敦。郦氏书引应劭地理风俗记曰:敦,大也。煌,盛也。地理志、郡国志皆有敦煌郡,县六,首敦煌。许但云敦煌,谓郡也。明之沙州卫。今甘肃之安西州敦煌县、玉门县皆汉郡地也。史记大宛传曰:于寘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此四字当作为积石河)注中国。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又曰:张骞死后,汉使竆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汉书西域传曰: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东则接汉,阸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其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关千三百余里(千字依水经注)。广衺三四(此字依小司马增)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地理志曰:金城郡河关县积石山在西南羌中。河水行塞外,东北入塞内,至勃海郡章武入海,过郡十六,行九千四百里。按于阗今之和阗也。班云积石山者,卽禹贡之道河积石。今甘肃西宁府西南境之大积石也。许云出敦煌塞外者,卽班志云河水行塞外也。云昆仑山者,卽马班所云出葱岭于寘,天子案古图书名其山曰昆仑也。云发原注海者,释水文。卽志所云东北入塞内至章武入海也。史汉所云古图书者,谓禹本纪山海经皆云河出昆仑也。马班皆不信禹本纪山海经之言,而许云出昆仑山者,许从汉武帝所詺也。塞外之山至高大者皆可谓之昆仑,故武帝取以詺葱岭于阗山,而不取荒诞之说。尔雅释水曰: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河出昆仑虚,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黄。尔雅但言出昆仑虚,而绝无禹本纪、山海经荒诞之言,故许取为说。从水可声。乎哥切。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泑yōu
  注解:泑泽。泽上补一字。在昆仑虚下。宋本河泑下皆昆仑。赵钞本:仑,作仑,非。虚字各本无。今依太平御览所引补。昆仑虚见尔雅、山海经、水经。丠部曰: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山海经西山经曰:不周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源浑浑泡泡。西山经之泑泽,郭景纯、郦善长皆云卽史汉之盐泽。一名蒲昌海者也。云河水所潜,卽史汉书所谓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也。泑泽歫于阗山汉武詺之昆仑者不甚远,故曰在昆仑虚下。从水幼声。读与□同。□同呦。于纠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涷dōnɡ
  注解:冻水。水上补涷字。以下皆同。出发鸠山,入河。北山经曰:又二百里曰发鸠之山,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水经注浊漳篇曰:漳水,又东,涷水注之。涷水西出发鸠山,东径余吾县故城南。又东径屯留县故城北。又东流,注于漳。故许愼曰:水出发鸠山,入关。从水东声也。案郦注作入关,不可通。说文云入于河,亦与水道不合。又但云出发鸠山,不言发鸠所在郡县。葢许所据山海经作涷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故许仍旧立文。如下文涻出北嚣山,入邙泽。亦全用北山经语。涷作漳,正如今北山经作涔,许作涻,及木部引樜出发鸠山今作柘之比。泑涷字皆出山海经,故类举之耳。若依水经注,则涷入浊漳,浊漳径入海,不入河。发鸠山,淮南子注、水经、山海经注皆云:在上党长子县西。今山西潞安府长子县县西五十里有发鸠山。从水东声。德红切。九部。按方言泷涿谓之沾渍。泷涿亦曰泷涷。又尔雅,楚辞有涷雨。王云:暴雨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涪fú
  注解:涪水。以下同。出广汉刚邑道徼外,南入汉。地理志曰:广汉郡刚氐道。郡国志曰:广汉属国都尉。领阴平道、甸氐道、刚氐道、刚氐,此作刚邑,葢误。百官公卿表曰: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大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然则志偁甸氐道、刚氐道、湔氐道皆以其有氐而道之。志于刚氐道下曰:涪水出徼外。南至垫江,入汉,过郡二,行千六十九里。过郡二者,广汉、巴郡也。垫江属巴郡。按刚氐道徼外,葢在今四川龙安府松潘□境内地,旧松潘卫也。卫东有小分水岭,涪水出焉,东南流,经龙安府之平武县、江油县、彰明县、又经绵州,又经漳川府之三台县、射洪县、遂宁县,至重庆府之合州城南。嘉陵江合渠江自东北来会,合流至重庆府府城北入大江。合州,汉之垫江县也。嘉陵江卽西汉水也。许云南入汉,谓入嘉陵江也。水经云:涪水出广魏涪县西北,南至小广魏,与梓潼水合。梓潼水出其县北畍,西南入于涪,又西南至小广魏南入于垫江。云出涪县与志异者,水经举稍近言也。垫江县名而云入于垫江者,以地名名水也。益州之水见于史者涪水谓之内水,今之涪江也。雒水合绵水谓之中水,今在泸州州城北入大江,水道提纲谓之沱江者是也。外水今之大江也。从水咅声。缚牟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潼tónɡ
  注解:潼水。出广汉梓潼北畍,南入褺江。褺,各本作垫,今正。广汉郡梓潼,前后二志同。前志曰:梓潼五妇山,驰水所出,南入涪,行五百五十里。应劭注云:潼水所出,南入垫江。水经曰:梓潼水出其县北畍,西南入于涪,又西南至小广魏南,入于垫江。按驰水、潼水、梓潼水异名同实。五妇山卽今四川保宁府剑州州西北五十里之五子山。今剑州及绵州之梓潼县,葢汉梓潼地。潼水出五子山之西大山。东南流,经今梓潼县,又经潼川府之盐亭县,又至射洪县东南之独坐山,入涪江。今谓之潼江、射江、弥江。许云南入褺江。卽谓今射洪东南入涪江。涪江下流至重庆府之合州,合嘉陵江也。汉志垫江,应劭音徒浃反。孟康音重叠之叠。许书衣部云褺,重衣也。巴郡有褺江县,此县为嘉陵江、渠江、涪江会合之地。水如衣之重复,故曰褺江,其字音叠,浅人乃讹作昏垫之垫。观应、孟之音,则知汉书字固从衣也。云入褺江者,其县其水通名也。今四川忠州之垫江县,则汉巴郡临江县地,与汉褺江相歫甚远。○又按涪下曰:南入汉者,言至褺江而入西汉水也。潼下曰南入褺江者,言入西汉水在褺江境也。错见互相足。○又按地理志、水经之羌水下,合白水,又合西汉水,卽今四川保宁府昭化县城北合嘉陵江之白水也。羌水亦谓之垫江者,葢昔人以其委名其源。魏书吐谷浑阿豺登其国西强山,观垫江源。今洮州卫西南三百四十里西嵹山。羌水所出。从水童声。徒红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江jiānɡ
  注解: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蜀郡湔氐道,二志同。前志曰:湔氐道,禹贡崏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东南至江都入海,过郡九,行七千二百六十里。今本九作七,行七千作行二千,今依徐锴所引正。过郡九者,蜀郡、犍为、巴郡、南郡、长沙、江夏、庐江、丹阳、广陵国也。湔氐徼外崏山,卽禹贡岷山,封禅书谓之渎山,李膺益州记谓之羊膊岭,今四川龙安府松潘□卽松潘卫卫北二百三十里大分水岭是也。流经茂州、成都府、眉州、嘉定府、叙州府、泸州、重庆府、忠州、夔州府、湖广之宜昌府、荆州府、岳州府、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江西之九江府、江南之安庆府、池州府、太平府、江宁府、鎭江府、常州府诸境,至北岸通州,南岸苏州府昭文县境入海。此禹贡汉志所谓北江入海也。从水工声。古双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沱tuó
  注解:江别流也。召南曰:江有沱。释水曰:水自江出为沱。毛传曰:沱,江之别者。按今说文衍流字,宜□。沱为江之别,如勃澥为海之别,立文正同。禹贡某氏注云:沱,江别名。江别名,谓江之别出者之名也。别皆彼列切。出□山东。别为沱。禹贡曰:岷册道江,东别为沱。按荆州、梁州皆有沱。地理志蜀郡郫下曰:禹贡江沱在西,东入江。汶江下曰:江沱在西南,东入江,皆谓梁州沱也。于南郡枝江曰:江沱在西,东入江。谓荆州沱也。道江之东别为沱,自当谓梁州者。郑注尚书不信地理志所说,以今水道言之。水道提纲曰:江至灌县曰都江,分为二派。其南流者,正派也。其东流经郫县、新□、成都、新都、金堂,南经□州、资阳、资县、富顺,至泸州复入江者,沱江也。沱江会北来绵雒诸水而南入江曰中水。是首受江,尾入江,与汉志合。然此郫之沱耳,汶江之沱尚当在其上流,未审今何水。从水它声。徒何切。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浙zhè
  注解:江水东至会稽山阴为浙江。会稽郡山阴二志同。今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是其地。今俗皆谓钱唐江为浙江,不知钱唐江,地理志、水经皆谓之渐江。江至会稽山阴,古曰浙江。说文浙渐二篆分举划然。后人乃以浙名冒渐,葢由二水相合,如吴越春秋越王至浙江之上,史记楚威王□取故吴地至浙江,始皇至钱唐临浙江皆谓是也。今则江故道不可考矣。歙金氏榜礼笺曰:班志南江,在会稽吴县南,东入海,杨州川。北江,在毗陵北,东入海,杨州川。中江,出丹阳芜湖西南,东至阳羡入海,杨州川。毗陵之北江卽今大江。其芜湖之中江,吴县之南江径流湮废。据班志丹阳石城下云:分江水,首受江。东至余姚入海,过郡二,行千二百里。说文江水至会稽山阴为浙江。阚骃十三州志曰:江水至会稽与浙江合。晋灼亦云:水经江水又东至石城县,分为二。其一东北流,过毗陵县北为北江。其一又东至会稽余姚县东,入于海。郦注沔水篇曰:江水自石城东出为南江。又东径宣城之临城县南,又东径安吴县,又东径宁国县南,又东径故鄣县南、安吉县北,又东北为长渎。历湖口。又历乌程县。南通余杭县,则与浙江合。又东径余姚县故城南,又东注于海,所谓地理志江水自石城东出径吴国南为南江者也。榜谓分江水合三江言之为南江,犹岷江合言之为北江。班氏备列南江、中江、北江,以应职方杨州其川三江。其于石城着南江源委,犹于湔氐道着北江源委。故志于中江言出芜湖西南东至阳羡入海。至南江、北江但云东入海。以入海之地已互见于石城,湔氐道也。是分江水为南江,卽志文考之益明。郦注能说南江,而不能说中江耳。从水□声。旨□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é
  注解:□水。出蜀汶江徼外,东南入江。蜀郡汶江,见前志。后志云:蜀郡汶江道。前志蜀郡靑衣下云:大渡水东南至南安入渽。汶江下云:渽水出徼外,南至南安东入江,过郡三,行三千四十里。水经曰:大江又东南过犍为武阳县。靑衣水、沫水从西南来合而注之。又曰:靑衣水,出靑衣县西蒙山,东与沫水合,至犍为南安县入江。沫水出广柔徼外,东南过旄牛县北,又东至越巂灵道县,出蒙山南,东北与靑衣水合,东入于江。注曰:江水又东南径南安县西。县治靑衣水会,衿带二水矣。县南有峨眉山,有蒙水,卽大渡水也。水发蒙溪,东南与渽水合。渽水出徼外,径汶江道南,至南安入大渡水。大渡水,又东入江。按经曰武阳,注曰南安,二县壤接。犍为南安者,今四川嘉定府治附郭县曰乐山是也。蜀郡汶江县者,今四川茂州治是其地。凡言徼外者,皆谓去其郡县境不甚远。如广汉刚氐道徼外,蜀湔氐徼外皆是。徼者,张揖曰塞也。以木□水为蛮夷畍也。汉志靑衣县下有大渡水而无靑衣水。葢今之靑衣水,班所谓大渡水也。今之大渡河,班所谓渽水也。凡水以互受而名乱,举如是矣。且地理志不言沫水,但言大渡水入渽,渽水至南安入江。水经、华阳国志、张揖注汉书皆曰:沫水与靑衣水合入江。然则诸家云沫水与靑衣水合者,卽班志之大渡水与渽水合也。以今水道言。今之靑衣江出雅州府芦山县东伏牛山西麓,东南流,经荣经县东,雅州府城北,名山县南,洪雅县南,夹江县西,至嘉定府西境与阳江合者。诸家之靑衣水,班志之大渡水也。今之大渡河出小金川司、大金川司,至上下鱼通,合打箭炉泸河,经晒经关合越巂河,经峩眉县西南大峩山前,又经三峩山麓,至嘉定府西南境。靑衣江自西北来会者,诸家所云沫水,班固所云渽水也。大渡河自北而西而西南而东而东北,曲行千五百里。班云过郡三者,蜀郡、越巂、犍为也。云行三千四十里,三千或是二千之误。凡唐宋史云大渡河者,皆谓地理志之渽水,卽司马相如传之沫水。从水□声。各本篆作涐,解作我声,音五何切,字之误也,今更正。按作涐,则与汉志不合,遂有欲改志作涐者。考汉志师古注曰:渽音哉。葢沿音义旧文。玉篇:涪潼渽江沱湔浙沫温灊滇淹沮涂沅□十五字联属,皆崏江之类,与说文正合。而涐字则厕于部末孙强、陈彭年杂收字中。此与木部栀字可正桅字之误正同。水经注云:吕忱曰:渽水出蜀。许愼以为□水也。从水,□声。分别许、吕古今异体。俗改□为涐,非是。广韵十六咍曰:渽,水名。出蜀。此用字林。集韵十六咍、类篇水部皆云:渽,或作□。此许字之佚见于古籍者。祖才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湔jiān
  注解:湔水。出蜀郡绵虒玉垒山,东南入江。郡字衍。前志曰:蜀郡县虒。后志曰:蜀郡县虒道。有蛮夷曰道,前志省文耳。前志曰:绵虒玉垒山,湔水所出。东南至江阳入江,过郡三,行千八百九十里。又曰:广汉郡绵竹县紫岩山,绵水所出。东至新都北入雒。广汉郡雒县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字误)入湔。过郡三者,蜀郡、广汉、犍为也。湔水、绵水、雒水三水互受通偁。水经云:又东过江阳县南。雒水从三危山东过广魏雒县南,东南注之。是卽汉志之湔水兼绵雒至江阳入江者也。三危山,葢卽汉志之玉垒山。水经以雒为湔也。江阳,今四川泸州。绵虒玉垒山当在松潘卫境内。蜀都赋曰:廓灵关以为门,包玉垒而为宇。刘逵注:玉垒,山名,湔水出焉。在成都西北。岷山畍在后,故曰宇。灵关在前,故曰门也。今水道,绵水由绵竹县至汉州合雒水。雒水由什邡县至汉州合绵水。其下流经□州、资阳县、资县、内江县、富顺县,至泸州城与大江会。于汉志、水经皆无不合,特其名或异耳。此史所谓中水也。其上游据郦氏云湔水入江,有湔堋、湔堰、湔□诸偁。故今谓中水为沱江,但秦李冰所造,非禹故道,汉志亦不谓湔为沱。从水□声。子仙切。十二部。一曰湔,半□也。各本作手□之,今依水经注引字林手作半,依集韵、玉篇之作也,此别一义。半澣者,澣衣不全濯之,仅濯其垢处曰湔。今俗语犹如此。此相沿古语,如云湔裙是也。广韵:湔,洗也。一曰水名,此用说文而互易其先后耳。字林葢全袭说文语。而郦书于湔水出绵虒玉垒山下引吕忱云:一曰半浣水也,下注江。此妄增水字,谓半浣为湔水别名。亦其涉猎者博,不无抵梧。濯者,□也。湔者,半□也。说文属辞之法。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沫mò
  注解:沫水。出蜀西徼外,东南入江。蜀谓蜀郡也。不言何县者,未审也。沬水卽□水。两列之,葢许有未审。从水末声。莫割切。十五部。按□下云一曰沫也。沫谓水泡。江赋说水鸟云:拊拂瀑沫。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温wēn
  注解:温水。出楗为符。南入黔水。楗依王氏宋本从木。□释曰:汉碑犍为皆作楗为。是也。符,各本作涪,误,今正。地理志犍为郡符下云:温水,南至鄨,入黚水。黚水,亦南至鄨,入江。按黚黔音同。黔水卽黚水。水经于江水曰:又东过枳县西。延江水从牂柯郡北流西屈注之。枳县,今重庆府涪州治也。枳与涪陵县壤接。今涪州城东北有黔江,南自贵州合诸水入焉。亦曰乌江,亦曰涪江,亦曰涪陵江。此水自西而东而北,源流二千三百里。详见水道提纲。会贵州大定、贵阳、遵义、平越、石阡、思南六府及湖广施南半府、四川酉阳、黔江、彭水、南川、涪州诸水,实巨川也。水经注延江篇曰:温水,一曰煗水。出犍为符县,而南入黚水。黚水亦出符县南,与温水会。俱南入鄨水。江水篇曰:华阳记曰:枳县在江州巴郡东四百里,治涪陵水会,皆乌江之源委也。汉志今本疑有夺字,以水经注正之。疑当云温水至鄨入黚水,黚水亦出符至鄨,北入江。鄨非入江之地,今云至鄨入江,非例也。水经之延江水,于江水条曰枳县西注江,于延江条曰至沅陵县入于沅。郦氏有一水枝分之说。但许不言黔水所入。班但言黚水入江,不言何处入江。古人略之,葢其愼也。水道提纲综缉冣详,而核之古籍猝难互证。犍为符县,今四川泸州合江县其地也。从水□声。乌□切。十三部。今以为温煗字。许意当用□为温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灊qián
  注解:灊水。出巴郡宕渠,西南入江。巴郡宕渠,二志同。今顺庆府渠县县东北七十里有宕渠城是也。前志宕渠下曰:灊水西南入江。不曹水出东北南入灊。水经于江水曰:又东北至巴郡江州县东。强水、涪水、汉水、白水、宕渠水五水合南流注之。郦云:宕渠水卽潜水渝水矣。水经又曰:潜水出巴郡宕渠县。又南入于江。按许云西南入江,则此水必合嘉陵江至合州入江。未详今之何水。郑注禹贡梁州曰:汉别为潜,其穴本小,水积成泽,流与汉合。蜀都赋:演以潜沫。刘逵云:禹贡梁州沲潜旣道,有水从汉中沔阳县南流,至梓潼汉寿县入穴中,通冈山下,西南潜出,今名伏水。旧说云禹贡潜水也。刘澄之,郦道元说与逵略同。或以今保宁府广元县之由七盘关经神宣驿又经龙洞口至朝天驿北穿穴而出入嘉陵之水证之。此水甚小,殆非是,况所由非宕渠也。班、许皆不释禹贡,以灊水系诸宕渠县,云西 南入江。许云出宕渠,班则不云出宕渠。然则灊是入西汉以入江之水。今不能定为何水耳。从水鬵声。昨盐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沮jū
  注解:沮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江。汉中郡房陵,二志同。左传之麇国。成大心败麇师于防渚,阚骃曰:防卽房陵也。今湖北郧阳府房县是其地。左传定四年:吴人败楚及郢,楚子出涉雎。哀六年:昭王曰:江汉雎漳,楚之望也。前志房陵下曰:东山,沮水所出。东至郢入江。应劭南郡临沮注曰:沮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江。水经曰:沮水,出汉中房陵县东山。东南过临沮县畍。又东南过枝江县。东南入于江。今此水出房县西南二百里之景山。经当阳县合南漳水,至荆州府城西南周寅店入江。顾景范曰:其字正作沮。左传作雎。皆七余反。后讹为柤,读曰租,字与音俱变矣。今襄阳沮水左右地皆曰沮中,亦谓之柤中。襄阳记:柤中在上黄畍。吴志赤乌四年诸葛瑾取柤中。魏志正始四年诸葛瑾攻沮中,正是一事。从水且声。子余切。五部。按经典释文、汉书注皆曰七余反。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滇diān
  注解:益州池也。二志皆云益州郡滇池县。前志滇池县下:滇池泽在西北。南中志曰:有泽水周回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今云南云南府附郭昆明县府城南之滇池是也。城西南八十里为海口大河,卽滇池导流之处也。下流至武定府注于金沙江。金沙江在四川叙州府入江。从水眞声。都年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涂tú
  注解:涂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绳。绳,各本讹作渑,今正。牧前志作收,后志作牧。华阳国志:竟作□。李奇曰:靡音麻。收靡卽□麻。常璩曰:□麻县山出好□麻。收□牧三字皆同纽。□释益州太守碑牧靡字三见。□书亦作牧矣。益州郡牧靡,二志同。前志曰:南山腊,涂水所出。西北至越巂入绳,过郡二,行千二十里。水经注若水篇曰:若水,又东,涂水注之。水出建宁郡之收靡县南山。县山并卽草以立名。山在县东乌句山南五百里,山生收靡,可以解毒。涂水导源腊谷。西北流至越巂入若水。按涂水出腊谷,故汉志谓之腊。涂水,汉志、说文皆云入绳。而水经注云入若水者,善长云若水,又径越巂大莋县入绳。绳水出徼外,南径旄牛道,至大莋与若水合。自下亦通谓之绳水矣。诸书录记羣水,或言入若,又言注绳,正是异水沿注,通为一津,随纳通称也。水道提纲曰:金沙江卽古绳水。鸦龙江一名打冲河,卽古若水。金沙江出番地,至云南姚安府大姚县境合鸦龙江,至四川叙州府治宜宾县西南境入于江。金沙自牦石山发源,至云南丽江府境已四千二百余里,自丽江至四川叙州府又二千五百余里,源远流长。所受大水□十,小水无□。其为大江上源无疑也。玉裁谓多以金沙为大江正源,然非禹贡崏山道江之旨。禹贡于河源江源皆举其近者,圣人不尚远略之意。牧靡今何县,涂水今何水,未审。从水余声。同都切。五部。按古道涂,涂墍字皆作涂。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沅yuán
  注解:沅水。出牂柯故且兰,东北入江。牂柯郡故且兰,二志同。且音苴。子闾反。前志故且兰下曰:沅水,东南至益阳入江,过郡二,行二千五百三十里。按益阳属长沙国。汉志东南,以地望准之,当从说文作东北。过郡二,当作三。谓牂柯、武陵、长沙国也。水经曰:沅水,出牂柯故且兰县,为旁沟水。又东至镡成县为沅水。东过无阳县,又东北过临沅县南,又东至长沙下隽县西北入于江。水道提纲曰:沅水数源。一曰鎭阳江。出贵州平越府东北之黄平州南金凤山。一曰淸水江。其源有二,北曰平越府西北之猪梁江,南曰都匀府西南之马尾河。古称沅水出故且兰,必指猪梁江及猪梁所纳之卡龙河也。淸水江与鎭阳江合于黔阳县,西经常德府治武陵县西南而入洞庭湖,源流实二千三百余里,古称辰酉叙无渐五溪皆入焉。从水元声。愚袁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淹yān
  注解:淹水。出越巂徼外,东入若水。越巂郡属益州,二志同。巂音先蘂反。今四川语言读如西上声。佩觽谓字作巂与巂不同者,谬说也,同字异音耳。不言何县徼外者,未审也。水经曰:淹水,出越巂遂久县徼外。东南至靑蛉县,又东过姑复县南,东入于若水。然则淹水亦合金沙江以入江者也。越巂郡,今四川宁远府是其地。从水奄声。英廉切。八部。广韵淹下曰:渍也,滞也,久留也,败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溺ruò
  注解:溺水。自张掖□丹西,至酒泉合黎,余波入于流沙。禹贡曰:弱水旣西。又曰:道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张掖郡□丹,二志同。前志□丹下曰:桑钦以为道弱水自此,古至酒泉合黎。又张掖郡居延下曰: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水经曰:合离山在酒泉会水县东北。流沙地在张掖居延县东北。今甘肃旧山丹卫卽□丹废县。旧甘州卫西北千二百里有故居延城,故居延城东北有居延海。卫西北四十里有合黎山。卫西有弱水。胡氏渭禹贡锥指曰:溺水正流入居延海,其余波则入流沙。流沙非居延也。从水弱声。而灼切。二部。按今人用为□□字,溺行而□废矣。又用为人小便之□字。而水名则皆作弱。桑钦所说。汉书儒林传:孔氏古文尚书,安国授都尉朝,朝授胶东庸生,庸生授淸河湖常少子,常授虢徐敖,敖授王璜及平陵涂恽子眞,子眞授河南桑钦君长。地理志偁桑钦说五。水部引桑钦说三。桑,经典释文作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洮táo
  注解:洮水。出陇西临洮,东北入河。陇西郡临洮,二志同。前志临洮下曰:洮水出西羌中,北至枹罕,东入西。枹罕属金城郡。东入西,西字误,当依水经注作东入河。水经曰:河水又东入塞,过敦煌酒泉张掖郡南,又东过陇西河关县北,洮水从东南来流注之。郦注引段国沙州记曰:洮水与垫江水俱出嵹台山,山南卽垫江源,山东卽洮水源。按嵹台山卽西顷山也。垫江卽入西汉水之白水也。今甘肃兰州府狄道州州西南二百二十里有临洮城,汉县也。今洮河出洮州卫西南边外之西倾山东麓,东北流经狄道州南,至兰州府西境入河,曰洮口,行八百余里。从水兆声。土刀切。二部。按洮为地名、水名极多。又为洮颒。又为洮汱、洮米。皆用此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泾jīnɡ
  注解:泾水。出安定泾阳幵头山,东南入渭。禹贡雍州曰:泾属渭汭。周礼职方氏曰:雍州,其川泾。前志曰:安定郡泾阳,幵头山在西,禺贡泾水所出。东南至阳陵入渭,过郡三,行千六十里。雍州川,阳陵属左冯翊。过郡三者,安定、扶风、冯翊也。今甘肃平凉府附郭平凉县府西南有故泾阳城,汉县也。幵头山亦作筓头山,始皇纪作鸡头山,在今平凉府西南四十里。今泾水出山之泾谷,经泾州,又经陜西邠州长武县,至西安府高陵县西南二十里入渭,曰泾口。大致东南流也。泾浊渭淸,故诗曰泾以渭浊。泾水溉田之利,自秦汉郑国白公而后,迄于唐宋元明,皆修复白渠。雝州之川也。周礼职方氏文。班氏述地理志曰: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以缀禹贡、周官、春秋。故每言禹贡某山、禹贡某水、某州川、某州浸,许意略同。从水巠声。古灵切。十一部。按尔雅直波为俓,释名作直波曰泾,云泾、径也。言如道径也。庄子:泾流之大。司马彪云:泾,通也。大雅:凫鹥在泾。郑笺曰:泾,水中也。与下章沙训水旁为反对,谓水中流径直孤往之波也。今苏州嘉兴沟渎曰某泾、某泾,亦谓其可径通。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渭wèi
  注解:渭水。出陇西首阳渭首亭南谷,东南入河。陇西郡首阳,二志同。首阳县,今甘肃兰州府渭源县当是其地。禹贡曰:道渭自鸟鼠同穴,入于河。前志首阳下曰:禹贡鸟鼠同穴山在西南,渭水所出。东至船司空入河,过郡四,行千八百七十里,雍州寖。过郡四者,天水、扶风、京兆、冯翊也。水经曰: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注曰:渭水出陇西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东北流径首阳县西与别源合。别源出鸟鼠山渭水谷,禹贡所谓渭出鸟鼠者也。按郦注葢本说文,较说文多首阳山三字,疑今说文夺去。郦依说文,故以首阳山南谷与鸟鼠山为二。以今地志言之,皆在渭源县西,相歫甚近。今渭水出此,经巩昌府及宁远县,伏羌县、秦安县、秦州、淸水县、宝鸡县、岐山县、扶风县、武功县、盩庢县、鄠县、咸阳县、西安府、临潼县、高陵县、渭南县、朝邑县,至华阴县北,入于河,古所谓渭汭。左传闵二年:虢公败犬戎于渭队。服虔曰:队谓汭也。杜预本作渭汭。从水胃声。云贵切。十五部。洞箫赋注引埤苍沸渭,不安皃。杜林说《夏书》。五字句□为出鸟鼠山。后汉书杜林传曰:林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虽遭艰困,握持不离,出以示卫宏、徐巡等,宏、巡益重之,于是古文遂行。此云杜林说夏书,谓林说古文尚书禹贡也。云□为出鸟鼠山者,冡上省文。谓杜云渭水出陇西首阳县之鸟鼠山。鸟鼠山与首阳山南谷同县而异地,故别为异说也。雝州濅。职方氏文。郑曰: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漾yànɡ
  注解:漾水。出陇西豲道,东至武都为汉。豲,各本作柏,字之误也,今依水经注所引说文正。前志豲道属天水。后志属汉阳,汉阳卽天水也。豲道不属陇西,当作氐道,乃与汉志合。水经注漾水篇曰:许愼、吕忱、阚骃并言漾水出陇西豲道,东至武都为汉水,不言氐道。然豲道在冀之西北,又隔诸川,无水南入,疑出豲道之为谬矣。按禹贡曰:嶓冢道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前志陇西郡氐道下曰:禹贡养水所出,至武都为汉。武都郡武都下曰:东汉水受氐道水,一名沔。过江夏谓之夏水。二条相属为辞。陇西郡西下又曰:禹贡嶓冢山,西汉所出。南入广汉白水,东南至江州入江,郑注尚书道漾引地理志:漾水出陇西氐道,至武都为汉,至江夏谓之夏水。注梁州沱潜云潜葢西汉,出嶓冢,东南至巴郡江州入江,行二千七百六十里。又云汉别为潜,其穴本小,水积成泽,流与汉合。大禹自导汉疏通卽为西汉水也。班、郑皆谓东汉西汉同出嶓冢。西汉者,别于汉而曰西汉。东流者,本无东偁。班志武都下云东汉者,浅人增字。郑注云潜葢西汉,今尚书正义倒为汉西。皆非也。班、郑所云今水道不合,故异说纷然。金氏榜礼笺曰:后儒言汉水源者,咸求之于嶓冢。榜以汉志考之。嶓冢导瀁,惟据禹贡汉水言耳。周职方荆州汉水,则不导源于嶓冢。故志于武都沮下曰:沮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南至沙羡南入江,过郡五,行四千里。荆州川。说文、水经、后汉郡国志皆云然。葢瀁水辍流,不与汉相属,由来久矣。志言禹贡瀁水出陇西氐道县,至武都为东汉水,一名沔。过江夏谓之夏水。入江。此明禹贡汉水故道,若魏郡邺东故大河,馆陶屯氏河之类。班氏自谓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以缀禹贡、周官、春秋,下及战国、秦汉者如是。非谓汉代径流之道。东汉水仍上受氐道水也。水经说西汉水曰:瀁水,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东南至江州县,东南入于江。瀁水旣辍东流,势必西入。徒以氐道无可考见,后世莫能定其孰为瀁水,而与东汉水不相属,得水经校之益明。后儒考汉志不详于汉源,求嶓冢不得,因旁汉水之山强名之为嶓冢,亦近诬矣。汉志:禹贡嶓冢山,在陇西西县。西汉水所出,南入广汉白水,东南至江州入江。不见于氐道。然于氐道言禹贡瀁水所出,东至武都为汉。正释经嶓冢导瀁,东流为汉。明氐道亦得有嶓冢山。是山峯岫延长。西、氐道皆其盘回之地。准之地望,氐道当在西县东。志已于西县着嶓冢山,氐道例不重出。水经言瀁水出陇西氐道嶓冢山,郭景纯山海经注亦言:嶓冢在武都氐道县南,可与汉志互明。西汉水,郑书注以为禹贡梁州之潜,以上受汉别,故得西汉水之称。后乃倂其上流出嶓冢者名之为西汉水矣。玉裁谓金氏之言,可为异说折衷。许云出陇西氐道至武都为汉水,许非用班志而与志同,皆释尚书禹时汉源也。不言嶓冢山者,言氐道而嶓冢在其中,与志同也。武都者,汉武都郡之武都县。今甘肃巩昌府成县西北百里有仇池城。城东南有汉武都故城。从水羕声。余亮切。十部。按韩诗江之漾矣,以为羕之假借。瀁,古文从养。漾者,小篆。瀁者,壁中古文如是。今尚书作漾者,汉人以篆文改古文也。汉书作养者,今文尚书用假借字也。史记作瀁,葢亦本作养而或加之水旁,因合乎古文。淮南书作洋。高诱曰:洋,或作养。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汉hàn
  注解:漾也。尚书某氏传曰:泉始出山为漾。按漾言其微,汉言其盛也。萧何曰:语曰天汉,其名甚美。东为沧浪水。禹贡文。水经曰:沔水又东过郧县南,又东北流,又屈东南,过武当县东北。注曰:县西北四十里水中有洲,名沧浪洲。庾仲雍汉水记谓之千龄洲,非也。是世俗语讹,音与字变矣。地记曰:水出荆山,东南流为沧浪之水。余按禹贡言又东为沧浪之水。不言过而言为者,明非他水决入也。葢汉、沔水自下有沧浪通称尔。缠络鄢郢,地连纪鄀,咸楚都矣。渔父歌之,不违水地。玉裁按郑注尚书沧浪之水,言今谓夏水来同,故世变名焉,本未尝谓他水决入。若地记云出荆山,是他水决入矣。从水,难省声。按□、难、暵字从□声,则□下亦云□声是矣。难省声葢浅人所改,不知文殷元寒合韵之理也。呼旰切。十四部。□,古文汉如此。按古文从或,从大。或者,今之国字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浪lànɡ
  注解:沧浪水也。按据此解可证前后某篆下皆当云某水也,浅人□之,存一水字,非是。南入江。禹贡曰: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许以漾浪沔三篆全偁道漾,经文记禹时汉水故道也。其下流为沧浪水入江,与今水道同。其源出陇西氐道嶓冢山至武都者,今不可考。从水良声。来宕切。十部。按当平声。今但为波浪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沔miǎn
  注解: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东南入江。武都沮县,二志同。今陜西汉中府略阳县是其地,有沮水出焉。前志沮县下曰:沮水出东狼谷。后志沮县下曰:沔水出东狼谷。水经曰: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郦注曰:沔水一名沮水。引阚骃云以其初出沮洳然,故曰沮水。是则前志之沮水,水经、说文之沔水。皆云出沮县东狼谷,实一水也。前志曰:南至沙羡南入江,过郡五,行四千里。过郡五者,武都、汉中、南阳、南郡、江夏也。水经亦历叙沔水所过之县,而曰又南至江夏沙羡县南入于江。许说沔与汉志、水经同。此汉时汉水之道与禹贡时其源不同,其委则一。常璩云:始源曰沔。玉裁谓汉言其盛,沮与沔皆言其微。沔者,发源缅然之谓。尚书、周官、春秋传曰汉。汉时曰沮水,曰沔水。是为古今异名。水经且谓西汉水曰汉水,谓禹贡汉水曰沔水。许亦云涪水入汉,不云入西汉。云沔水入江。云淯水入沔。则许汉沔分偁同水经。班云:沮水,荆州川。职方:荆州之川江汉。然则班谓沮卽东汉亦明矣。且志虽有西汉、东汉之目,而曰东汉水一名沔。凡汉中下云旬水入沔,淮水入沔,筑水入沔。弘农下云淯水入沔,洱水入沔,甲水入沔。右扶风下云褒水入沔。广汉下云白水入汉,涪水入汉。分别画然。亦谓东汉为沔,西汉为汉。今汉水出陜西宁羌州,经沔县、褒城县、汉中府、城固县、洋县、西乡县、石泉县、汉阴县、紫阳县、兴安州、洵阳县、白河县、湖广旧上津县、竹山县、郧西县、郧阳府、均州、光化县、谷城县、襄阳府、宜城县、安陆府、荆门州、潜丘县、天门县、沔阳州、汉川县,至汉阳府城东北,合于大江。今曰汉口,古曰夏口,曰沔口。左传谓之夏汭。宁羌州歫今略阳县二百二十里。析言之沮沔各为一水,浑言之则或统呼沮,或统呼沔也。从水丏声。弥兖切。十二部。小雅:沔彼流水。毛传:沔,水流满也。按许云沵,水满也。诗之沔,为沵之假借。或曰入夏水。水经注夏水篇云:江津豫章口东有中夏口,是夏水之首,江之汜也。屈原赋所谓夏首。按今湖北荆州府附郭江陵县府东南二十五里有夏水口是也。水经:夏水,东至江夏云杜县入于沔。注云:当其决入之所谓之堵口。按堵口,当在今湖北汉阳府沔阳州境内。沔水与夏水合。至汉阳府入江,或曰沔口,或曰夏口。然则入夏水卽入江也。刘澄之永初山川记云:夏水是江流沔,非沔入夏。今按二水相合,互受通偁。谓沔入夏,亦无不可。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湟huánɡ
  注解:湟水。出金城临羌塞外,东入河。金城郡临羌,二志同。旧西宁卫西二百八十里有故临羌城。前志临羌下曰: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僊海、盐池。北则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允吾下曰:逆水,出参街谷。东至枝阳入湟。浩亹下曰:浩亹水,出西塞外。东至允吾入湟。按水经河水,又东过金城允吾县北。注言湟水,浩亹水,逆水源流皆甚详。水道提纲曰:靑海在今西宁府边西五百余里,古名西海,卽鲜水也。今为厄鲁特等二十三旗地。靑海东卽湟水,古所谓湟中地。此卽大通河,古所谓浩亹水,东南会湟水入黄河也。湟水卽洛都水,源出今西宁府西北边外,至今兰州西境入黄河。按允吾音铅牙,今甘肃兰州府府西北三百里有故铅吾城是也。浩亹音合门。僊海卽西海。古音西读如仙。从水皇声。乎光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汧qiān
  注解:汧水。出右扶风汧县西北。入渭。右扶风汧,二志同。前志汧下曰:吴山在西。古文□为汧山。雍州山。又曰:汧水出西北入渭。后志汧下曰:有吴岳山,本名汧。汧水出。按前志不云汧水出汧山,后志乃云尔。汧故城当卽今陜西凤翔府陇州州治东南汧源废县。括地志曰:故汧城在陇州南三里。汧山在今陇州西北。禹贡之岍,周礼之岳山也。汧阳河,卽古汧水出焉。东南流经汧阳县,至宝鸡县县东三十里合于渭。班、许皆于西北句绝,此水自西北而东南也。从水幵声。苦坚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涝láo
  注解:涝水。出右扶风鄠,北入渭。右扶风鄠,见邑部。上林赋曰: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余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潘岳关中记曰:泾、渭、灞、浐、酆、镐、潦、潏,所谓八川。李善曰:潦卽涝水也。水经曰:渭水,又东过槐里县南,又东,涝水从南来注之。今陜西西安府鄠县县西三里,涝水出南山涝谷,北流经故萯阳宫,西入长安县畍,入渭。故曰北入渭。水道提纲曰:渭水东经鄠县北境,咸阳县城东南。又东北有丰水自西来,合诸水北流注之。诸水者,涝水、滈水、潏水。从水劳声。鲁刀切。二部。史、汉、文□皆作潦,惟封禅书正作涝。按今用为旱涝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漆qī
  注解:漆水。出右扶风杜陵岐山,东入渭。二志皆杜陵属京兆尹,杜阳属右扶风。此杜陵当作杜阳。杜阳,今陜西凤翔府麟游县是其地。周公刘居豳,今陜西邠州是其地,汉之漆、栒邑二县也。太王迁□,今凤翔府岐山、扶风二县是其地,汉之杜阳南、美阳北也。大雅曰:民之初生,自土漆沮。传曰:漆,漆水。沮,沮水也。又曰:周原,漆沮之闲也。周颂潜传又曰:漆沮,岐州之二水也。据毛说则漆沮二水,实在岐周之地。小雅吉日传但云漆沮之水,麀鹿所生。其解必同大雅、周颂。许云漆水出杜阳,正岐周地也。此漆沮在泾西。禹贡道渭又东过漆沮,则在泾东,与岐周无涉。玉裁谓水经曰:漆水出扶风杜阳县俞山,东北入于渭。正与说文合,惟岐作俞耳。郦氏引开山图曰:岐山在杜阳北,长安西。有渠谓之漆渠。郦又云:漆水出杜阳县之漆溪,谓之漆渠。漆渠合岐水,与横水合。东注雍水,又合杜水。南注于渭。郭朴山海经注云:今漆水出岐山。皆与水经合。而前志右扶风漆县下云:漆水在县西。以地望准之,葢此漆水出豳地。汉漆县以水为名。西南流至周□地南,汉杜阳美阳境而入渭。实出今之邠州,西南流,至麟游、扶风闲入渭也。大雅云:率西水浒。笺云:循漆沮水侧。传又云:周原,漆沮之闲也。是此水源委自豳至□,汉人皆审知形势,今则茫昧难详矣。阚骃十三州志云:漆水出漆县西北,至岐山东北入渭。正与毛诗传、笺合。许及水经云出杜阳岐山者,容举其近源言之。邑部云:□在右扶风美阳中水乡。此以岐山系杜阳者,岐山在杜阳之南,美阳之北。周原在岐山之阳。故诗諩曰周原者,岐山阳,地属杜阳。郡国志注所引如是。从水桼声。四字依水经注所引在此。小徐本从某某声,往往闲在两义之中,不同大徐。皆小徐为古本也。亲吉切。十二部。一曰漆,城池也。小徐本如是,与水经注所引合。大徐本作一曰入洛,葢浅人读郦注沮水篇者改之。洛水,雍州之浸。下文出归德北夷畍中者,卽泾东之漆沮水也。泾西之漆不得入洛,中隔泾水矣。一曰者,别一义。城隍有水曰池。城池谓之漆,葢古有是名。郦兼引此句,犹其兼引一曰湔,半澣之谬。补注补漆注。漆水。出右扶风杜阳作陵者,误。岐山东入渭。休宁汪氏龙曰:山海经。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地理志:右扶风漆县。漆水在县西。水经:漆水出右扶风杜阳俞山。东北人于渭。十三州地理志:漆水出漆县西北,至岐山。东入渭。戴先生言:漆水北流注于泾,此泾西之漆水,注泾以入渭者也。此与绵诗之漆无涉。十三州地理志:有水出杜阳县岐山北漆溪,谓之漆渠。西南流注岐水。水经注:杜水出杜阳山,东南流,合漆水,水出杜阳之漆溪,谓之漆渠。南流合岐水。至美阳县注于雍水。隋书地理志:扶风普润县有漆水。此泾西之漆。合杜,岐雍以入渭者也。是卽县诗之漆。诗首章谓太王始居杜漆沮之地。非谓公刘。此漆,非说文出右扶风杜阳岐山东人渭之漆也。一曰入洛。汪氏龙曰:四字二徐皆有。不当□。此泾东之漆。与上文泾西二漆水截然为三。水经注:郑渠在太上皇陵东南。浊水入焉(书正义作濯水。)俗谓之漆水。又谓之漆沮。其水东流。注于洛水。此说文所谓入洛也。一曰漆,城池。〖注〗□,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浐chǎn
  注解:浐水。出京兆蓝田谷,入霸。霸,宋本汲古阁初印皆同。霸灞古今正俗字。许书无灞。史、汉皆作霸水。京兆尹蓝田,二志同。故城在今陜西西安府蓝田县县治西十一里。前志京兆尹南陵下曰:文帝七年置,沂水出蓝田谷,北至霸陵入霸水。霸水亦出蓝田谷,北入渭。师古曰:沂音先历反。按此乃大谬。沂者,浐字之误。水经注引志可证。张揖注上林赋亦曰:霸出蓝田西北而入渭。浐亦出蓝田谷,北至霸陵入霸。水经曰:渭水,又东过长安县北,又东过霸陵县北,霸水从县西北流注之。注云:霸者,水上地名也。古曰滋水。秦穆公霸世,更名滋水为霸水,以显霸功。水出蓝田县蓝田谷,径蓝田县东,又左合浐水。又北,长水注之。又北,会两川。又北,左纳漕渠。又东,径新丰县,右会故渠。故渠卽经所谓东过霸陵县,霸水从县西北流注之者也。今无水。又北径秦虎圈东。又北入于渭水。张守节曰:雍州蓝田县浐水,卽荆溪,狗枷之下流也。按郦注说长水出杜县白鹿原,西北流谓之荆溪。又西北,左合狗枷川,注于霸。俗谓之浐水,非也。史记霸、浐、长水□得比大川之礼,此可证张氏之误矣。水道提纲曰:灞水上源,卽蓝水也。出蓝田县蓝关之西南山秦岭,经西安府境东而北,有浐水西南自太乙山、东南之西王谷岭及秦岭三源合而北流,又东北流来会,旣合浐水,东北至高陵县南境入渭,曰灞口。从水产声。所□切。十四部。按史、汉作产。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洛luò
  注解:洛水。出左冯翊归德北夷畍中,东南入渭。左冯翊三字,当作北地二字。前志:北地郡归德下,洛水出北蛮夷中,入河。入河者,入渭以入河也。此揔举其源委也。左冯翊褱德下曰:洛水东南入渭。此言其入渭之处也。许之例,举源地,不举委地。然则当云出北地归德无疑矣。今甘肃庆阳府安化合水二县,汉归德地也。今陜西同州府朝邑县有怀德城,汉县也。括地志云:洛水源出庆州洛源县白于山。方舆纪要曰:洛水出庆阳府合水县北二十里白于山。东北流经废洛源县。又经保安县、安塞县、甘泉县、鄜州,又南经洛川县南,中部县东,而沮水入焉。沮水自中部县子午岭东南流而入于洛水,卽说文□水,出北地直路西,东入洛也。自是洛水亦兼沮水之称。又南流经宜君县,过耀州,合漆水,历三原县、富平县、白水县,又东南流经澄城县、同州府,至朝邑县南入渭水。水道提纲云:旧合渭入河。自明时改流,径入河,不南入渭。今洛口南去渭口三十里。按水经注本有雍州洛水篇,今亡之矣。禹贡道渭节谓之漆沮。职方雍州其浸渭洛。小雅瞻彼洛矣传曰:洛,宗周之浸也。左传、国语皆云三川震。韦、杜以泾渭洛为三川。从水各声。卢各切。五部。按雍州洛水、豫州雒水,其字分别,自古不紊。周礼职方:豫州,其川荧雒。雍州,其浸渭洛。(正义本不误)逸周书职方解,地理志引职方正同。雒不见于诗。瞻彼洛矣传曰:洛,宗周浸水也。此职方氏文也。洛不见于左传,传凡雒字皆作雒。如僖七年伊雒之戎,宣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是也。淮南墬形训曰:洛出猎山。据高注谓雍州水也。雒出熊耳。据高注谓豫州水也。汉地理志弘农上雒下云:禹贡雒水,出冢领山,东北至巩入河。豫州川。卢氏下云:伊水,出熊耳山,东北入雒。黾池下云:谷水,出谷阳谷,东北至谷城入雒。新安下云:禹贡□水,在东南入雒。河南谷成下云:禹贡廛水,出朁亭北,东南入雒。此谓豫州水也。左冯翊褱德下云。洛水,东南入渭。北地归德下云。洛水,出北蛮夷中。入河。直路下云。沮水,出东西入洛。此谓雍州水也。已上皆经数千年尚未误者。而许书水部下不举豫州水,尤为二字分别之证。后人书豫水作洛,其误起于魏。裴松之引魏略曰:黄初元年,诏以汉火行也。火忌水,故洛去水而加隹。魏于行次为土。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故除隹加水,变雒为洛。此丕改雒为洛,而又妄言汉变洛为雒。以揜己纷更之咎,且自诡于复古,自魏至今皆受其欺。周礼、春秋在汉以前,谁改之乎。尚书有豫水,无雍水。而蔡邕石经残碑多士作雒。郑注周礼引召诰作雒。是今文、古文尚书皆不作洛,郑、蔡□不擅改经文也。自魏人书雒为洛,而人辄改魏以前书籍,故或致数行之内雒洛错出,卽如地理志引禹贡旣改为洛矣。则上雒下曰禹贡雒水。不且前无所承乎。若郊祀志汧洛从水,后文宣帝以四时祀江海雒水,成王郊于雒邑,字皆从隹,又当时二字确然分别之证也。〖注〗洜,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淯yù
  注解:淯水。出弘农卢氏山,东南入沔。弘农郡卢氏,二志同。今河南河南府卢氏县是其地。前志卢氏下曰:有育水。南至顺阳入沔。顺阳者,南阳之博山也。中山经曰:攻离之山,淯水出焉,南流注于汉(依文□注)。水经曰:淯水,出弘农卢氏县攻离山。东南过南阳西、鄂县西北。又东过宛县南。又屈南过淯阳县东。又南过新野县西。又南过邓县东南,入于沔。今河南南阳府府城东三里俗名白河者是。由南阳达于新野,府境诸水悉会焉。又南至湖广光化县。又东经故邓城东南而入汉水。水道提纲云:汉水经襄阳府城北、樊城南,有白河唐河,东北自河南新野合南阳府诸县及邓州水南流。又合西来之淸河,东来枣阳之滚河来会。齐氏所谓白河,卽淯水也。南阳之水淯冣大。水经注云:合鲁阳关水、洱水、梅溪水、朝水、棘水、浊水、湍水、比水、白水入汉。南都赋曰:淯水荡其□,推淮引湍,三方是通。知淯冣大。齐氏召南以赵河当之,非也。许谓西汉为汉,谓东汉为沔,故涪下曰入汉,淯下曰入沔。汉志、水经之例亦同。从水育声。余六切。三部。按汉志作育。或曰出郦山西。前志南阳郦下曰:育水出西北,南入汉。汉当作沔。葢出郦山者与出卢氏山者,异源而同流。故班、许皆兼述之也。郦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府内乡县县东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汝rǔ
  注解:汝水。出弘农卢氏还归山,东入淮。弘农卢氏见上。前志汝南郡定陵下曰:高陵山,汝水出东南,至新蔡入淮,过郡四,行千三百四十里。水经曰:汝水,出河南梁县勉乡天息山。郦云:地理志曰出高陵山,卽猛山也。亦言出南阳鲁阳县之大盂山。又言出弘农卢氏县还归山。博物志曰:汝出燕泉山。并异名也。余以永平中除鲁阳太守,旣在遘见,不容不述。今汝水出鲁阳县之大盂山蒙柏谷西,卽卢氏畍也。其水东北流,径太和城西、城北。又东届尧山西岭下,水流两分,一东径尧山南为滍水,一东北出为汝水。东流至原鹿县,入于淮,所谓汝口。据郦说得诸亲见,大盂山之西卽卢氏畍。此许云出卢氏还归山所由也。凡言水源者,或数源并合而偏举其一,或远源罕见而劣举其近,是以每多乖异。前志云出定陵,入淮于新蔡。皆在汝南郡。而云过郡四,班固知不始于高陵山矣。过郡四者,葢南阳、河南、颍川、汝南也。方舆纪要曰:今汝水出汝州鲁山县西南七十里大盂山,东北流,出县北,经伊阳县、汝州南。又东南经宝丰县、郏县南,入南阳府裕州畍,经叶县北。又东入许州之襄城郾城县南,而入汝宁府西平县境,东南流经上蔡县西、汝阳县北。又东经新蔡县西、息县北,至江南颍州南而注于淮。葢非复汉以前故道矣。水道提纲曰:汝水旧从舞阳县北而南入西平畍。自元末于涡河堨□其流,使东归颍,于是西平云庄诸石二山之水明时亦塞。今水道与古全异,卽名称亦随时不同。所谓灈瀙澺汶溱滇亦难确□指证,但据时俗所见,叙次源流耳。从水女声。人渚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潩yì
  注解:潩水。出河南密县大隗山,南入颍。河南郡密,二志同。今河南开封府密县县东南三十里有故密城。大騩山卽其茨山,在今河南开封府新郑县县西南四十里。葢山与密接畍。前志密下曰:有大騩山,潩水所出,南至临颍入颍。水经曰:潩水,出河南密县大騩山,东南入于颍。今潩水自新郑大騩山南流,经许州长葛县流入许州北二里,又南经许州临颍县而合于颍,一名鲁固河,又名淸流河是也。从水异声。与职切。一部。郦曰:时人谓之敕水,非也。敕潩音相类,故字从声变尔。按师古曰:潩又音昌力反。李吉甫曰:潩水,俗名勑水。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汾fén
  注解:汾水。出大原晋阳山,西南入河。太原郡晋阳,二志同。今山西太原府太原县县治东北有太原旧城。城中旧有三城。一曰大明城。古晋阳城也。左传有六名,曰大夏,曰大原,曰大卤,曰夏墟,曰晋阳,曰鄂,其实一也。周礼河内曰冀州,其浸汾、潞。左传曰:新田有汾浍以流其恶,又曰宣汾洮。前志曰:大原郡晋阳,晋水所出,东入汾。汾阳,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阴入河。水经曰:汾水,出大原汾阳县北管涔山,至汾阴县北,西注于河。按许云出晋阳山与志水经不合者,志水经举其远源,许举其近源也。汾出管涔山,东南过晋阳县东,晋水从县南东流注之。许意谓晋水卽汾水之源。所谓晋阳山者,葢卽县瓮山,在今太原县西南十里,晋水所出也。杜注左传曰:汾水出太原。与许合。今汾水出静乐县管涔山,经阳曲县,至太原县城东,晋水入焉。又经淸源东南、徐沟县北。又经交城县、文水县、平遥县、汾阳县、孝义县、介休县、灵石县、霍州、赵城县、洪洞县、临汾县、襄陵县、太平县、曲沃县,至绛州城南,浍水入焉。又经稷山县、河津县,至荣河县北境入河,在龙门之南五十里,曰汾口。于古水道无大异。从水分声。符分切。十三部。按大雅汾王之甥,毛曰:汾,大也。此谓汾卽坟之假借也。或曰出汾阳北山,汉志、水经说见上。郑注、周礼亦曰汾出汾阳。冀州浸。周礼职方氏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浍ɡuì
  注解:浍水。出河东彘靃山,西南入汾。河东彘三字,铉夺。锴,本误作河西二字,今正。前志:河东郡彘。后志曰:永安,故彘。前志彘下曰:霍大山,在东,冀州山。今山西霍州州东南霍山,禹贡之大岳也。水经曰:浍水,出河东绛县东浍交东高山,西至王泽,注于汾水。不言出霍山者,水经举其近源,许举其远源也。水道提纲曰:浍河,源出翼城县东南山,西流经中卫鎭。又西稍北至城南,又西经曲沃县南,又西至绛州城南入汾。方舆纪要:翼城县有浍高山,有浍水入曲沃县畍,至绛州南入汾。从水会声。古外切。十五部。按今文尚书以畎浍为□巜,见谷部。巜下又曰水流浍浍也。浍浍卽活活。〖注〗巜、□、□,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沾zhān
  注解:沾水。出上党壶关,东入淇。上党壸关,二志同。今山西潞安府附郭长治县府治,卽汉壸关地。前志壸关下曰:有羊肠坂,沾水东至朝歌入淇。水经注淇水篇曰:淇水出沮洳山,冲激横山。又东北,沾水注之。水出壸关县东沾台下,东流注淇水。今山西潞安府壸关县东南有沾水是。一曰沾,益也。沾、添,古今字。俗制添为沾益字,而沾之本义废矣。添从忝声,忝从天声,古音当在眞先部也。楚辞大招:不沾薄只。王曰:沾,多汁也。薄,无味也。其味不浓不薄,适甘美也。汉曹全碑惠沾渥。白石神君碑澍雨沾洽。魏受禅表玄泽云行,冈不沾渥。皆卽今之添字。窃疑小雅旣沾旣足,古本当作沾。旣瀀旣渥,言厚也。旣沾旣足,言多也。从水占声。他兼切。二义同。七部。檀弓假为觇字。史记陈丞相世家、滑稽列传假为沾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潞lù
  注解:冀州浸也。周礼职方氏曰:冀州,其浸汾,潞。郑云:潞出归德。此谓潞卽洛耳。按班、许皆云洛出归德北夷畍中。汉归德在今甘肃庆阳府境,洛水在今陜西同州府境入河,非冀州地也。且雍州旣曰其浸洛矣,安得又为冀浸。郑注于雍州云洛出怀德,冀州云潞出归德,葢由株守地理志,而未思志归德下言其源,怀德下言其委,一水两言,不当改洛为潞,以属冀州。自雍入冀,古无此水以当之。许但云冀州浸,不言何出何入,不欲强为之说。葢此浸自周初迄汉,湮□不彰,古今变迁,大类如斯。如大河故渎,泲水枯绝,沔水不出嶓冢,皆无可疑者。班、许皆不言潞之源流,此可以正郑注矣。阚骃曰:潞县有潞水,为冀州浸,卽漳水也。善长亦谓无他大川为浸。惟漳水耳。此非许意也。周礼川漳、浸潞并言,则非一物。上党有潞县。上党郡潞县,二志同。今山西潞安府潞城县县东北四十里有故潞城,汉县葢治此。春秋宣十五年: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前志曰:潞县,故潞子国也。按潞国以水得名。从水路声。洛故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漳zhānɡ
  注解:水名。从水章声。韵会所据锴本如此。诸良切。十部。水名二字,古本当作漳水也三字。浊漳,出上党长子鹿谷山,东入淸漳。上党郡长子,二志同。本晋邑。见左传、国语。今山西潞安府长子县县西南有故长子城是也。前志长子下曰:鹿谷山,浊漳水所出,东至邺,入淸漳。水经曰: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郦曰:漳水,出鹿谷山,与发鸠连麓而在南。淮南子谓之发苞山。故异名互见也。按今浊漳水出山西长子县西五十里之发鸠山,经潞安府、潞城县、襄垣县、黎城县,入河南林县畍,合于淸漳。禹贡所谓衡漳也。淸漳,出沾山大要谷,北入河。上党郡沾,二志同。师古曰:沾音他兼反。今山西平定州乐平县县西南三十里有沾县故城。前志沾下曰:大黾谷,淸漳水所出,东北至阜成入大河,(大衍)过郡五,行千六百八十里。冀州川。过郡五者,上党、魏郡、淸河、信都、勃海也。水经曰:淸漳水出上党沾县西北少山大要谷,至武安县黍窖邑,入于浊漳。按志言浊漳入淸漳,淸漳入河。经言淸漳入浊漳,浊漳会虖沱入海。乖异者,当缘作水经时与作志时异也。许云入河,与志合。王氏应麟曰:漳水旧入河。周定王五年,河徙而南。故漳水不入河而自达于海。王氏特臆度之词。依班、许则汉时未尝不入河也。今淸漳出乐平县西南二十里之少山,经和顺县、辽州、河南涉县,至林县交漳口合浊漳。旣合之后,入直□畍。移徙分合,自昔不常。今则一派至山东临淸州入运河,一派在直□新河县入北泊,会滹沱,至天津入海。详见水道提纲。南漳,出南郡临沮。南郡临沮,二志同。今湖北襄阳府南漳县县西南六十里有临沮故城是也。左传曰:江汉雎漳,楚之望也。雎卽出汉中房陵之沮水,见上文。前志临沮下曰:禹贡南条,荆山在东北,漳水所出,东至江陵入阳水。阳水入沔,行六百里。按志不言沮者,以漳该沮也。其云阳水,葢谓沮水也。水经曰:漳水出临沮县东荆山,东南至枝江县北乌扶邑,入于江。郦氏曰:今漳水于当阳县之东南百里余而右会沮水也。按今漳水源自郧阳府房县景山,至保康县境会沮水。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淇qí
  注解:淇水。出河内□北山,东入河。韵会引作东至黎阳入河,此用汉书增三字也。说文之例,举所出之郡县,不举入河入江之郡县。所出之地不变者多,下流古今多变,故略之也。河内郡□,二志同。□音□。今河南卫辉府辉县治,古□城也。前志□下曰:北山,淇水所出,东至黎阳入河。北山,今辉县西北苏门山,其别阜曰□山是也。诗曰:毖彼泉水,亦流于淇。又曰: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泉谓淇之源也。今淇水自彰德府林县流入卫辉府淇县境,入卫河而入海,与古入河者迥异。或曰出隆虑西山。隆虑,汉讳殇帝改曰林虑。此不改者,书成于和帝永元十二年已前也。前志:河内郡隆虑。后志作林虑地。虑音闾。今河南彰德府林县是其地。西山者,今林县西北二十五里隆虑山是也。水经曰:淇水出河内隆虑县西大号山,东北入于海。山海经注亦曰今淇水出汲郡隆虑县大号山,东过河内县南为白沟。从水其声。渠之切。一部。山海经作濝。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dànɡ
  注解:荡水。出河内荡阴,东入黄泽。河内郡□阴,二志同。□音汤,古音也。后人省艹。古有羑里城,西伯所拘也。今河南彰德府汤阴县西南有故□阴城。前志□阴下曰:□水,东至内黄入黄泽。今本夺入黄二字。水经曰:□水,出河内□阴县西山东,东北至内黄县,入于黄泽。注云:□水合羑水,长沙沟,径内黄城南,东注白沟。按内黄黄泽在今直□内黄县。水道提纲曰:卫河经汤阴县东畍。汤河出汤阴县西山中,东流经县城北,东入卫河。则与古水道大异。从水□声。徒朗切。十部。按古音吐郞切。假借为浩□字,古音亦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沇yǎn
  注解:沇水。出河东垣东王屋山,谓垣县东之王屋山。水经云垣县东王屋山是也。东为洓。各本作河东东垣,误倒一字,今依水经正。周礼职方氏注、山海经注皆云东垣,衍字耳。汉志眞定县故东垣非此地。若晋史、宋志、后魏志、隋志之东垣,则今河南府之新安县也。河东郡垣,二志同。今山西绛州垣曲县,河南怀庆府济源县是其地。垣曲县县西北二十里有垣县城是也。前志垣下曰:禹贡王屋山在东北,沇水所出。东南至武德入河,轶出荧阳北地中。又东至琅槐入海,过郡九,行千八百四十里。过郡九者,河东、河内、陈留、梁国、济阴、泰山、济南、齐郡、千乗也。水经曰: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东至温县西北为济水,南当巩县北。南入于河。王屋山今在济源县西八十里,沇水所出。北山经曰:王屋之山,□水出焉。郭云:□沇声相近。卽沇水也。尚书某氏传曰:泉源为沇,流去为济。按泉出沮洳曰沇,引伸为沇州。口部曰:九州岛之渥地也,故以沇名焉。从水允声。以转切。十四部。沿,古文沇如此。各本篆作沿,误,今正。臣铉等曰:口部已有,此重出。按口部小篆有□。然则铉时不从水旁也。口部□下曰:山闲淊泥地,从口,从水败皃。葢□字在古文则为沇水、沇州。在小篆则训山闲淊泥地。如娈字在籒文则训顺。在小篆则训慕。皆同形而古今异义也。古文作□,小篆作沇,□变作兖,此同义而古今异形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泲jǐ
  注解:沇也。东入于海。按沇泲二篆之解,文体与漾汉浪三篆同,皆用禹贡文也。禹贡曰:道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泆为荧,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渮。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今泲水不特入河以后经文所谓不可致详。考郡国志曰:河东垣有王屋山,兖水出。河内温,济水所出。王莽时大旱,遂枯绝。水经注曰:济水故渎在温,当王莽之世,川渎枯竭。其后水流径通,津渠势改,寻梁脉水,不与昔同。是在西汉已后所谓东流为济入于河者,已非禹迹之旧矣。许云东入于海。此谓禹时故道,独行达海,故谓之渎。今之大淸河、小淸河非无泲水在其闲,而混淆莫辨。汉水之源,今与经绝殊。泲水之流,轶出地中而为巨川,今又与经绝殊也。从水□声。子礼切。十五部。按四渎之泲字如此作。而尚书、周礼、春秋三传、尔雅、史记、风俗通、释名皆作济。毛诗邶风有泲字,而传云地名,则非水也。惟地理志引禹贡、职方作泲。而泰山郡下云:甾水入泲。禹贡汶水入泲。齐郡下云:如水入泲。河南郡下云:狼汤渠首受泲。东郡临邑下云:有泲庙。然以济南、济阴名郡。志及汉碑皆作济。则知汉人皆用济,班志、许书仅存古字耳。风俗通说四渎曰:济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郦氏讥其误,亦可证洓字之久不行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洈wéi
  注解:洈水。出南郡高城洈山,东入繇。城,前志作成。水经注作城。南郡高成下曰:洈山,洈水所出,东入繇。繇水南至华容入江,过郡二,行五百里。水经江水篇曰:又东南当华容县南,沵水入焉。又东南油水从西南来注之。油水篇曰:油水出武陵县西畍,东过其县北。又东北入于江。油水卽说文下文之油水,非汉志之繇水也。汉志洈入繇,繇入江。此在江北,而南入。南郡高城、华容在江北也。油水入江在江南,而北入。孱陵在江南也。然则繇、油同音而绝不相涉。郦注油水篇乃云孱陵县白石山,油水所出,东径其县西与洈水合。洈出高城县洈山,东径其县下,东至孱陵县入油水。殊为袭志语而谬误。葢江北之洈水、繇水不可考,乃以江南之油水当之也。山海经曰:宜诸之山,洈水出焉。南流注于漳。从水危声。过委切。十五部。师古音危。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溠zhā
  注解:溠水。在汉南。职方氏曰:豫州,其浸波、溠。注云:春秋传曰:楚子除道梁溠营军临随。则溠宜属荆州,在此非也。按传文见庄四年。职方荆州浸颍,湛。豫州浸波,溠。许书于湛曰豫浸,于溠曰荆浸,葢正经文之误,与郑说溠正同也。杜预曰:溠水在义阳厥县西,东南入郧水。释例曰:厥县西有漈水,源出县北,从县西,东南至随县,入郧水。水经注曰:溠水,出随县西北黄山,南径□西县西。又东南,□水入焉。又东南径随县故城西。又南流,注于涢。涢入夏水。方舆纪要曰:今溠水出德安府随州西北二百里之栲栳山,东南流,至州北百十里,有鲁城河流合焉,至安贡鎭入涢。水道提纲曰:汉水至汉川县涢口塘北,有溠涢诸水,北自随州南流,会德安府云梦应城数县水来注之,源流长五百余里。玉裁谓职方谓为一州之浸,正指涢溠合流长五百余里而言也。从水□声。侧驾切。古音在五部。荆州浸也。《春秋传》曰:“修涂梁溠。”见上。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洭kuānɡ
  注解:洭水。出桂阳县卢聚,南出洭浦关为桂水。县字依韵会补。此水出桂阳郡桂阳县,郡县同名,故曰桂阳县,如邑部鄏下云河南县之例。南出二字,各本作山字,今依水经正。桂阳郡桂阳,二志同。今广东广州府连州州治,卽汉县地也。前志桂阳下曰:洭水南至四会入郁,过郡二,行九百里。二郡,桂阳、南海也。水经曰:洭水,出桂阳县卢聚,东南过含洭县南,出洭浦关为桂水。按前志南海中宿县有洭浦关。郦注亦云尒。今志文关作官。桂阳下洭作汇。皆讹字也。今洭水出连山县,东南流,经连州、英德县、淸远县、合浈水,经三水县至广州府城西。入西江以入海。班所谓入郁,今广东之北江也。其出洭浦关,在今淸远县。郦氏曰:桂水者,洭之别名也。从水匩声。去王切。十部。按洭水亦曰湟水。史记:出桂阳,下汇水。汇者,洭之误。汉书作下湟水,是也。郦氏引山海经湟水。今山海经云:潢水出桂阳西北山,东南注肄水,入敦浦西。潢者,湟之声误。敦者,郭之字误。水经注引作郭浦。郭浦卽洭浦也,音相近。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溱zhēn
  注解:溱水。出桂阳临武,入洭。洭,各本作汇,今正。桂阳郡临武,二志同。今湖南桂阳州临武县县东五十里临武故城是也。前志临武下曰:秦水东南至浈阳入洭,行七百里。水经曰:溱水,出桂阳临武县南,绕城西北屈,东流,东至曲江县安聂邑,东屈,西南流,过浈阳县,出洭浦关与桂水合,东入于海。志之秦水,卽溱水也。经之出洭浦关与桂水合,桂水卽洭水。许云洭水出洭浦关为桂水是也。班、许皆云溱入洭。郦注则云洭入溱。郦葢本山海经。经曰:肄水出临武(武作晋误)西南,而东南注海,入番禺西。湟水出桂阳西北山,东南注肄水,入郭浦西。郦曰:肄水,葢溱水之别名也。今人谓浈水出南雄保昌县西南,经始兴县、曲江县、英德县,而翁江洭水入之。此正汉志、水经、说文之溱水,乃误谓之浈耳。溱水从东北来,洭水自西右注之,浈水自东左注之。浈水者,今之翁江也。班、许皆洭为纲。溱入洭。洭入郁,注海。许云浈入溱。班及水经不言浈者,水差小也。方舆纪要曰:旧志云溱水出湖广临武县西南,经曲江县,西北流,合武水,经英德县畍。正古之溱水。水经注及元和郡县志又谓之始兴大江。从水秦声。侧诜切。十一部。按经曲郑国溱洧字皆如此作。郑风溱与人韵,则不当作潧也。地理志郑水作溱,粤水作秦。又方舆纪要载旧志云:溱与寻同音。故水经注观峡,亦名秦峡也。据此可证溱水读如秦国。前志秦为古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浈zhēn
  注解:浈水。出南海龙川,西入溱。南海郡龙川,二志同。今广东惠州府龙川县是其地。应劭注汉书曰:浈水出南海龙川,西入秦。水经溱水注曰:溱水出峡,左则浈水注之。水出南海龙川县,西径浈阳县南,右注溱水。故应劭曰:浈水西入秦。按此正今之翁江也。出韶州府翁源县,西南流,至英德县城东南,合溱水。今俗谓之合浈水。齐氏召南曰:此水源流三百余里,受巨溪甚多。汉书所谓下浈水。从水贞声。陟盈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深shēn
  注解:深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桂阳郡南平,零陵郡营道,二志同。今湖南桂阳州蓝山县县东五里有南平城。水经曰:深水出桂阳卢聚,西北过零陵营道县、营浦县、泉陵县,至燕室,邪入于湘。郦云:桂阳县本□桂阳郡,后割属始兴县,有卢溪。卢聚山在南平县之南,九疑山之东。玉裁谓卢聚山在南平之南。经举其远源,许举其近源。洭出卢聚,南流入海。深出卢聚,西北流入湘,以入江。是分驰不同也。湘水篇经、注皆不言深水。葢吕忱言深水导源卢溪,西入营水,乱流营波,同注湘津,故湘水篇言营不言深耳。今深营二水源委未闻。汉营道、营浦县皆氏于水。以字林订说文,则当作入营,不必有道字。泉陵县卽今湖南永州府零陵县。今潇水合诸水于此入湘,深水、营水在其中也。从水□声。式针切。七部。按此无深浅一训者,许意深浅字当作□,详□下。〖注〗□,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汨mì
  注解:长沙汨罗渊也,长沙下葢夺罗字。许例郡县兼书。前志长沙国罗。后志长沙郡罗。应劭曰:楚文王徙罗子自枝江居此。今湖南长沙府湘阴县县东北六十里有罗县城是也。岳州府平江县县南三十里亦有罗城,云古罗子国也。水经注湘水篇曰:湘水,又北,汨水注之。汨水,出豫章艾县桓山,西南径吴昌县北。又西径罗县北,谓之罗水。又西径玉笥山。又西为屈潭,卽汨罗渊也,屈原怀沙自沈于此。又西径汨罗戍南,西南注于湘。春秋之罗汭,世谓之汨罗口。按今湘阴县北七十里汨罗江是也。从水,冥省声。莫狄切。古音十一部,与十六部合韵。屈平所沈水。小徐本如此。〖注〗淿,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mì
  注解:□水。出豫章艾县,凡县字皆后人所增,古本必无也。西入湘。豫章郡艾,二志同。左传吴公子庆忌所居。今江西宁都州州西百里有艾城是也。水经湘水篇曰:又北过罗县西,□水从东来流注之。□水又别为篇曰:□水,出豫章艾县,西过长沙罗县西。又西至磊石山入于湘水。按水经言□不言汨,诸书多言汨不言□。依广韵卄三钖,汨□漞三形同。春秋莒君密州,左传密作买,亦是买声近密之证。考之于今,则由江西宁都州径湖南平江县至湘阴县入湘者,但有汨水,别无□水,则□汨之为古今字憭然。郦氏云:汨出艾县,径罗县。皆与经言□同。惟云□水入湘曰东町口,汨水入湘曰汨罗口。汨罗口在□口之北,磊石山又在罗口之北。经言□水至磊石山入湘,非是□尚在罗口南注湘耳。此言甚辨。依水道提纲,汨水出平江县,西北至归义驿。又西分为二支。一支西流,稍北于山麓西入湘。一支北流数十里,西北入湘曰屈潭,亦曰汨罗口。正郦之东町、汨罗二口,非有二水也。郦葢未溯上游,不辨异文同物。许书葢本同水经,有□无汨,而后人妄增汨字,故其文不类许书。屈原所沈例所不载。且许旣有溟字,云冥声,岂得冥省声又为一字乎。从水□声。莫蟹切。今莫狄切。作汨。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湘xiānɡ
  注解:湘水。出零陵县阳海山,北入江。县字今补。凡郡县同名,则言县以该之也。零陵郡零陵,二志同。前志零陵下曰:阳海山,湘水所出。北至酃入江,过郡二,行二千五百三十里。过郡二者,零陵、长沙也。又有离水,东南至广信入郁,(下衍林字,非。)行九百八十里。水经曰: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东北流过下隽县西。又北至巴丘山,入于江。郦曰:阳海山卽阳朔山。山在始安县北,县故零陵之南部也。湘漓同源,南为漓水,北则湘川。今广西桂林府兴安县南九十里,俗谓之海阳山,卽阳海山也。湘水出焉。北流经全州入湖南畍,经东安县、零陵县、祁阳县、常宁县、衡阳县、衡山县、湘潭县、善化县,至乔口,资水来会。又经湘阴县。至磊石山分为二派。又合入洞庭湖曰湘口。汉志云至酃入江,未详。按离水字本不从水旁,后人益之耳。许书所无。从水相声。息良切。十部。按诗召南于以湘之,假借为鬺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油yóu
  注解:油水。出武陵孱陵西,东南入江。武陵郡孱陵,二志同。今湖北荆州府公安县县西二十五里有孱陵故城是也。水经曰:油水,出武陵孱陵县西畍,东过其县北,又东北入于江。注云:径公安县,西北流,注于大江。然则许云东南入江,南当作北明矣。江水篇经云:江水,又东南,当华容县,涌水入焉。又东南,油水从西南来注之。注云:右合油口油水。东有景口。景口东有沦口。沦水南与景水合。又东通澧水及诸陂湖。按今荆州府虎渡口北,江之南岸有支津。南通公安诸湖水,古油水必在其闲。江表传曰:刘备为荆州牧,立营油口。五代梁开平四年,马殷遣将侵荆南,军于油口。今公安县北,旧有油口巡司,是其水今虽湮□,非无可考也。从水由声。以周切。三部。按经史曰油然作云,曰云之油油,曰禾黍油油,曰油油以退。玉藻注曰:油油,悦敬皃。俗用为油膏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潭tán
  注解:潭水。出武陵镡成玉山,东入郁林。林字剩,当□。俗人不知郁为水名。汉志洭水入郁,离水入郁,亦皆沾林矣。王,集韵引作玉。韵会引作五,汉志作玉,未审当何从。武陵郡镡成,二志同。前志镡成下曰:玉山,潭水所出。东至阿林入郁,过郡二,行七百二十里。过郡二者,武陵、郁林也。今广西浔州府阿林废县、汉县也。郁林郡广郁下曰:郁水首受夜郞豚水,东至番禺郡四会入海,过郡四,行四千三十里。过郡四者,牂柯、苍梧、郁林、南海也。潭水卽今福禄江。源出苗地,东南至今贵州黎平府西为古州江。东至永从县南,合彩江为福禄江。入广西畍,至桺城县为桺江。又东南经象州,至浔州府城北曰浔江。此为广西之右江,亦曰北江。合广西左江,亦曰南江,卽所谓入郁也。唐始置浔州,以北浔江为名。浔江卽古潭水。古二字同音,因改其字耳。今人上流为桺江,下流为浔江,汉人统曰潭。下流亦曰澑,潭与澑实一水也。按郁水,今岭外之盘江,由云南、贵州、广西,至广东为西江,入海者也。淮南书曰:始皇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守镡成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寨,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埜之畍,一军结余干之水。皆谓今之岭也。汉镡成县故城,在唐之朗溪县,今之湖南沅州府黔阳县。王山葢在岭,故潭水流岭外东入郁也。岭北之水多入沅。从水□声。徒含切。应劭音淫。七部。按今义训为深,取从覃之意也。或训水侧,与浔同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澑liù
  注解:澑水。出郁林郡。不言县者,有未审也。郁林郡在今广西。前志有中留县。师古曰:留,力救反。水名。葢中留、潭中皆以水得名也。后志及宋书州郡志作中澑,字从水。疑前志亦当从水。 元和郡县志曰:贞观八年改南昆州为桺州,因桺江为名。桺州卽今桺州府。桺江出苗地,至今贵州古州永从县生苗畍中,东南入广西,至桺城县曰桺江,至象州会于盘江。桺江卽古澑水,后世讹其字耳。从水留声。力救切。三部。按今俗训为水急流。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潓huì
  注解:潓水。出庐江,入淮。出疑当作在。汉庐江郡,今安徽庐州府南至安庆府之境是其地。潓水未详。从水惠声。胡计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灌ɡuàn
  注解:灌水。出庐江雩娄,北入淮。庐江郡雩娄,二志同。前志雩娄下曰:决水,北至蓼入淮。灌水,亦北至蓼入决。过郡二,行五百一十里。过郡二者,庐江、六安国也。水经注:决水自安丰县故城西北径蓼县故城东。又西北,灌水注之。水导源庐江金兰县西北东陵乡大苏山,东北径蓼县故城西而注决水。决水又北入于淮。按前志庐江郡下云:金兰西北有东陵乡,淮水出。依郦注,则金兰者县名。而志无此县。志云淮水出,乃灌水出之误。葢出金兰东陵乡径雩娄至蓼入决也。郦云:灌水俗谓之浍水。又云:决水北入于淮。俗谓之浍口。葢灌浍声相伦,习俗害眞尒。郦时已与古名全违,今则更难详矣。方舆纪要曰:雩娄,今安徽颍州府霍丘县西南八十里有雩娄故城。左传襄卄六年:楚人侵吴及雩娄。昭五年:薳启疆待命于雩娄。是其地也。蓼县城在霍丘县西北。决水卽今史河。灌水今自河南固始县东流,经霍丘县西。合史水入淮是也。从水雚声。古玩切。十四部。按今字以为灌注、灌漑之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渐jiàn
  注解:渐水。出丹阳黟南蛮中,东入海。丹阳郡黟,二志同。今安徽徽州府黟县是其地。云渐水出黟南之蛮夷中,则今钱塘江之北源南源皆见矣。前志黟下曰:渐江水出南蛮夷中,东入海。水经曰:渐江水,出三天子都,北过余杭,东入于海。按班、许、水经皆曰渐江水,郦氏注则曰浙江,葢水经以后无称渐江者。其前则山海经、吴越、春秋、史记皆曰浙江。山海经有出于汉人者。汉人之书地理志、说文为谨严。据许立文,曰江至会稽山阴为浙江,谓崏江也。曰渐江水出丹阳黟南蛮中,谓今钱唐江也。分别画然。葢浙江者,崏江之委。渐江者,钱唐江源流之緫称。二水古于山阴相合,故可统名之曰浙江。后世水道绝不相通,而钱唐江犹冒浙江之名,失其本号耳。水道提纲曰:浙水有南北二源。北曰徽港,卽新安江,出歙县、黟县、绩溪、休宁诸山。南源有二。一曰衢港,卽信安江,出开化、江山二县山。一曰婺港,卽东阳江,出东阳县山。南北二港在严州府治建德县合流,而北经桐庐县、富阳县,至萧山县西南,合浦阳江,经杭州府城东南,至龛赭二山之闲入海。班、许云黟南蛮中,今之北源南源皆包举矣。从水斩声。慈冄切。八部。按走部有□字,训进也。今则皆用渐字而□废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泠línɡ
  注解:泠水。出丹阳宛陵,西北入江。丹阳郡宛陵,二志同。今安徽宁国府附郭宣城县,汉故县也。前志宛陵下曰:淸水,西北至芜湖入江。按许之泠水,卽班之淸水。应劭零陵泠道下注引说文此条,则应氏未知淸、泠异名同实也。泠水卽今宣城县西六十里之靑弋江。元和郡县志:靑弋水在宣州西九十里。水道提纲曰:江水又东北为芜湖县西北之鲁港口。鲁明江南汇旌德、太平、石埭、泾县诸水,东北流,经宣城西北境曰靑弋江,折而西北流,经芜湖城南而西北注之,是为鲁港口。此水三源,东南源出旌德南,南源出太平南,西南源出石埭西北。从水令声。郞丁切。十一部。按凡淸泠,用此字。凡乐工泠人左传用此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pài
  注解:□水。在丹阳。未闻。从水箄声。匹卦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溧lì
  注解:溧水。出丹阳溧阳县。县字俗所沾。丹阳郡溧阳,二志同。据旧志,汉县葢在今江苏江宁府高淳县南十五里之固城。前志溧阳下应劭曰:溧水所出南湖也。方舆纪要曰:今溧水在今溧阳县北四十里,卽永阳江也。祥符图经:溧水承丹阳湖,东入长荡湖。丹阳湖卽应劭之南湖也。张□曰:溧水卽水阳江之上源,大江之水南会于此。江上有渚曰濑渚,又谓之陵水。范雎说秦昭王,子胥出昭关至陵水是也。自濑渚东流为濑溪,乡民误曰烂溪。入长荡湖,又分流东行,为吴王漕,葢五代时杨行密漕运所经也。自东坝筑,而丹阳湖之水不复入于溧水,永阳江之源流亦滋晦矣。水利考:永阳江一名颖阳江,古名中江。按中江者,前志丹阳郡芜湖下云中江出西南,东至阳羡入海。杨州川。谓禹贡、职方三江之一也。今芜湖河东接太平府南之黄池河。又东接溧水县之固城。丹阳、石臼诸湖未筑东坝以前,诸湖汇长荡湖而入太湖,而入于海,此正古中江之道。今则坝西诸水俱西流入江,与古绝异。又按禹贡三江旣入,惟北江径入海。中江则合太湖以入海。南江则合渐江为浙江以入海,旣合之后,则谓太湖为江,谓渐江为江。故班志直云入海。不云入太湖,可勿疑也。从水□声。力质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瀷yì
  注解:瀷水。出河南密县,东入颍。从水翼声。与职切。一部。按此潩字之异体,后人收入,如□汨之实一字也。淮南书曰:泽受瀷而无源。许愼云:瀷,凑漏之流也。见文□注。但造说文不收瀷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潕wǔ
  注解:潕水。出南阳舞阴,东入颍。南阳郡舞阴,二志同。今河南南阳府泌阳县县北十里有舞阴故城。水经曰:潕水,出潕阴县西北扶予山,东过其县南。又东过西平县北。又东过郾县南。又东过定颍县北,东入于汝。郦云:潕水过潕阴县北,不出其南。又去郾县远,不得过。今水道提纲叙汝水,不言潕水源流。惟方舆纪要引旧志云:潕水,出泌阳县北。自平地涌出,如飞舞然。东北流达舞阳县东南为三里河。又东入于汝。未知今水道然否。水经入汝,许云入颍,乖异俟考。从水□声。文甫切。五部。按水名作潕,县以水得名,而舞阴、舞阳字作舞。当依汉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滶áo
  注解:滶水。出南阳鲁阳,入父城。南阳郡鲁阳,二志同。今河南汝州鲁山县有鲁阳故城是。父城,大徐作城父,误。颍川郡父城,二志同。今河南汝州郏县西四十里有父城故城是也。城父县,前志属沛郡,后志属汝南郡。今安徽颍州府亳州东南七十里有城父故城是也。左传昭十九年:楚大城城父,大子建居之。哀十六年:大子建自城父奔宋。服注及吕览愼行篇高注、阚驷十三州志、史记楚世家正义皆说此事作城父。杜注及郦氏汝水篇注、裴骃注五子胥传、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此事皆作父城。未审当何从。而此条滶入父城,与水经注所引合,则□非城父也。汝水篇注曰:汝水又径郏县故城南,滶水注之。水出鲁阳县之将孤山,至父城,与出鲁阳北山之桓水会。乱流东北至郏入汝。按今汝水由嵩县天息山东经伊阳县、汝州、宝丰县、郏县、襄城县,而沙河来会,尚与古水道不殊。滶水入汝,亦必同古水道也。从水□声。五劳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瀙qìn
  注解:瀙水。出南阳舞阴中阳山,入颍。舞阴,二徐皆作舞阳,今正。前志舞阴下曰:中阴山,瀙水所出,东至蔡入汝。水经曰:瀙水,出潕阴县东上畍山,东过吴房县南。又东过灈阳县南。又东过上蔡县南,东入于汝。郦云:山海经谓之视水。郭注:视当为瀙。出葴山。许愼云:出中阳山。皆山之殊目也。按志云中阴,许云中阳,乖异。虽郦注引作阳,然中阴二字正葴之反语,与中山经云出葴山者合,疑作阴是也。方舆纪要曰:瀙水自唐县东北流,达舞阳县南。又东南经泌阳县东北。又东经泌阳之象河关,入汝宁府遂平县境。未知今水道然否也。齐氏召南曰:汝水旧从舞阳县北而南入西平畍。自元末于涡河堨□其流,使东归颍。于是西平云庄,诸石二山之水,明时亦塞。今水道与古全异,卽名称亦随时不同。所谓灈瀙澺汶溱滇亦难确□指证,但据时俗所见叙次源流耳。玉裁案:顾氏祖禹所胪举尚或据旧志为说,不如齐氏据现在者言也。从水亲声。七吝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淮huái
  注解:淮水。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东南入海。南阳郡平氏,二志同。今河南南阳府桐柏县县西北四十里有故平氏城。前志平氏下曰:禹贡桐柏大复山在东南,淮水所出,至淮陵入海,过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里。水经曰: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东北过桐柏山,东过江夏、庐江、九江、下邳诸郡,至广陵淮浦县入于海。按桐柏大复,以四字为山名,汉志、说文、风俗通、郦注皆云桐柏大复山。应劭注地理志云:复阳县在桐柏大复山之阳是也。后世地志析为二山,乃非是。禹贡祇云桐柏,省言之也。古经史所举之山皆举其全势,后人乃以一支一节当之,若水经所谓胎簪,亦卽桐柏耳。作水经者别为二,亦非也。今淮水出河南桐柏县桐柏山,东流经罗山县、眞阳县、息县、固始县、光州,又入江南畍,经颍州府、霍邱县、颍上县、寿州、怀远县、凤阳府、临淮县、五河县、盱眙县、泗州,至淸河县合于河,经山阳县、阜宁县、安东县,至云梯关入于海。古水道河于冀州入海,不与淮同入海。淮之古水道今未有异。淮自平氏至入海,大致东北行,东多北少。许云东南,南字误。从水隹声。户乖切。十五部。按禹贡潍水,汉书作维水。其作淮者,误。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滍zhì
  注解:滍水。出南阳鲁阳尧山,东北入汝。南阳鲁阳,见上。前志鲁阳下曰:鲁山,滍水所出。东北至定陵入女。水经曰: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东北过颍川定陵县西北,东入于汝。今沙河源出鲁山县西境之尧山,东经宝丰县、叶县、舞阳县,汝水西北自襄城来会,俗曰沙河,卽古滍水也。左传:僖三十三年,楚人与晋师夹泜水而军。杜云:泜水出鲁阳县,东经襄城、定陵入汝。杜谓泜卽滍也。又襄十八年:楚伐郑,涉于鱼齿之下。杜、郦皆谓所涉卽滍水也。从水蚩声。直几反。按直几当作直里。古音在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澧lǐ
  注解:澧水。出南阳雉衡山,东入汝。南阳郡雉,二志同。雉音弋尔反。今河南南阳府治南阳县府北八十里有故雉城,汉县也。前志雉下曰:衡山,澧水所出。东至郾入汝。郾,颜本讹作□,云音屋,非也。水经曰:汝水,又东南径郾县故城北。又东得醴水口。醴水,出南阳雉县衡山,卽山海经中山经之衡山。马融广成颂曰:面据衡阴,在雉县畍。故世谓之雉衡山。东南流径叶县故城北,又东注叶陂,又东径郾县故城南,左入汝。按马融传注引中山经又东三十里曰雉山,澧水出焉。又东五十里曰宣山。又东四十五里曰衡山。然则分之为雉衡二山,合之则单□衡山。李贤曰:衡山在今邓州向城县北。杜佑曰:北重山在向城县北,卽是三鸦之第一。又北分岭山岭北,卽三鸦之第二鸦也。其第三鸦入临汝郡鲁山县畍。杜之三鸦,葢卽古衡山也。今澧水未详。从水豊声。卢启切。十五部。此条衡山,非南岳。澧水,非入洞庭之澧水。入洞庭之水,水经别为篇。其字本作醴。禹贡江又东至于醴,卫包始改为澧。郑注醴为陵,云今长沙有醴陵县。马融、王肃醴为水名。夏本纪、地理志皆作醴。尚书正义、史记索隐引楚词濯余佩兮醴浦,正作醴。水经注出雉衡山者,从酉。出武陵者,从水。正是互讹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涢yún
  注解:涢水。出南阳蔡阳,东入夏水。南阳郡蔡阳,二志同。故城当在今湖北德安府随州境内。夏水见上文沔字下。水经曰:涢水,出蔡阳县,东南过随县西。又南过江夏安陆县西。又东南入于夏。郦云:涢水,出县东南大洪山。山在随郡之西南,竟陵之东北。盘基所跨,广员百余里。今涢水出大洪山之阴,东南经随州应山县、安陆县、云梦县、应城县,至汉川县涢口塘入汉,源流长五百里。入汉,卽古之入夏水也。今汉夏不分。从水员声。王分切。十三部。按水径德安府治,卽古郧国也。郧葢以水得名。水经注曰:随水至安陆县故城西入于涢。故郧城也。左传定四年:吴败楚于柏举,及于淸发。葢涢水兼淸水之目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淠pèi
  注解:淠水。出汝南弋阳垂山,东入淮。汝南郡弋阳,二志同。今河南光州州东北有故弋阳城。水经淮水篇曰:淮水,东过期思县北。又东北淠水注之,水出弋阳南垂山,西北流,历阴山关西北出山。又东北流径新城戍东。又东北得诏虞水口。又东北注淮,俗曰白鹭水。按今之白露河也。出光州南三十里之南岳山,北流。又东入固始县界,合春河注于淮。春河卽水经注之诏虞水也。水经注曰:沘水,字或作淠。但说文有淠无沘,前志有沘无淠,不得混为一水。从水畀声。匹备切,又匹制切。十五部。按大雅传曰:淠,舟行貌。笺云:淠淠然泾水中之舟。又小雅传曰:淠淠,众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yì
  注解:□水。出汝南上蔡黑闾涧,入汝。汝南上蔡县,二志同。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县西南十里故蔡城是。水经注汝水篇曰:汝水,又东南径新蔡县故城南。又东南左会澺水,水上承汝水,别流于奇雒城北为黄陂,东流于上蔡冈东为蔡塘。又东径平舆县故城南为澺水。又东南左迤为葛陂。又东出为鲖水,俗谓之三丈陂。陂东注为富水。澺水正流自葛陂东南径新蔡县故城东而东南流,注于汝。方舆纪要曰:澺水在汝宁府东四十里,俗名洪河,源出西平县。水道提纲曰:南汝水至新蔡县之东南,有洪河自西北来会。洪河出舞阳县东南之笔尖山,经西平县、上蔡县、汝阳县,至新蔡县南入汝,大致东南流也。按于古水道不改。从水□声。篆文各本作澺。此云意声。集韵、类篇皆云说文作□。□作澺。是宋时古本如此。今据正。于力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xì
  注解:□水。出汝南新郪,入颍。汝南郡新郪。见前志。后志曰:汝南郡,宋公国,周名郪丘,汉改为新郪。章帝建初四年,徙宋公于此。今安徽颍州府治阜阳县东八里有新郪城。水经注颍水篇曰:细水,上承阳都阪陂水,枝分东南出为细水。东径新阳县故城北。又东南径宋县故城北。县卽所谓郪丘者也。又南径细阳县。又东南径细阳县故城南。引地理志细水出细阳县东南入颍。按□水不得其详。从水囟声。稣计切。古音当在十二部。前志及郦作细。□细古今字,皆从囟声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灈qú
  注解:灈水。出汝南吴房,入瀙。汝南郡吴房,二志同。孟康曰:本房子国,楚灵王迁房于楚,吴王阖闾弟夫槩奔楚,封于此,为棠溪氏。以封吴,故曰吴房。今吴房城棠溪亭是。按昭十三年杜注:房灭于楚,后平王迁之于荆山。今河南汝宁府遂平县治,故吴房城也。水经曰:灈水,出汝南吴房县西北奥山。东过其县北入于汝。郦云:灈水东径灈阳故城西,东流入瀙水,径其县南。又东入于汝。今遂平县县西七十里奥来山,盖水经之奥山也。方舆纪要曰:灈水在遂平县南,东北流入汝。水道提纲曰:灈水今难确□指证。从水瞿声。其俱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颍yǐnɡ
  注解:颍水。出颍川阳城干山,东入淮。各本作干山。韵会引作耿山。晋书音义引作阳城少室阳干山,则兼用水经、汉志改说文也。尔雅音义引字林作阳城干山,与今说文合。颍川以水名郡,字当从水。而汉碑郡名多从禾,葢汉时相习如此写,如女阳、女阴、舞阳、舞阴以水名县,而不作汝潕字也。恐汉志、说文古本郡名亦当从禾耳。颍川郡阳城,二志同。今河南河南府登封县县东南四十里有阳城废县。前志阳城下曰:阳干山,颍水所出。东至下蔡入淮,过郡三,行千五百里。荆州浸。过郡三者,颍川、淮阳、沛郡也。水经曰: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东南至愼县东南入于淮。水道提纲曰:今颍水源出登封县北蒿山西南之少室山,东南经密县、禹州分为二派。一经新郑县至临颍县,一经襄城县,至临颍县,二支复合,经商水县,合汝水。又合荥阳水,至陈州府南,分为二派。一为濄河,一为沙河。濄河至江南太和县与沙河合,又经颍上县与淮水合,曰颍口。皆东南流也。水经曰:至愼县入淮。愼县故城在今颍上县。从水顷声。余顷切。十一部。豫州浸。职方氏曰:荆州其浸颍,湛。豫州其浸波,溠。许颍下湛下皆曰豫州浸,而溠下曰荆州浸。此非笔误,盖案地形互易之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洧wěi
  注解:洧水。出颍川阳城山,东南入颍。前志阳城下曰:阳城山,洧水所出。东南至长平入颍,过郡三,行五百里。过郡三者,颍川、南阳、汝南也。按据志则阳城县有阳城山。许不复言阳城,如河南县、弘农县之例。水经曰:洧水,出河南密县西南马领山,东南至习城西折入于颍。郦曰:亦言出阳城山。葢马领之统目焉。习城西折入颍,卽地理志至长平县入颍者也。方舆纪要曰:今洧水出登封县阳城山,经密县至禹州新郑县,合溱水为双泊河。又经长葛县、洧川县、鄢陵县、扶沟县,至西华县入颍。大致东南流也。一统志曰:洧水本至西华入颍,宋时导之自扶沟入蔡。左传襄十一年济隧,九年阴坂。廿六年涉于乐氏。说者云皆谓洧津也。从水有声。荣美切。古音在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濦yīn
  注解:濦水。出颍川阳城少室山,东入颍。水经曰:□水,出□强县南泽中,东入颍。郦云:□水,出颍川阳城县少室山,东流注于颍而乱流,东南径临颍县西北。又东径□阳城北。又东径□强县故城南。汝水于奇雒城西别东派,时人谓之大□水。左合小□水,东径西华县故城南,至女阳县故城北,东注于颍。按前志汝南郡□强,以□水得名。今大溵水在郾城县南,至商水县东二十里合颍水。小溵水在临颍县西南,东流合于颍水。从水□声。于谨切。十三部。亦音殷。其字一变为□,再变为溵。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濄ɡuō
  注解:濄水。受淮阳扶沟浪汤渠,东入淮。汤,韵会作荡。前志作狼汤。师古上音浪,下音徒浪反。水经注作蒗□渠。集韵作蒗荡渠。皆音同字异耳。淮阳国扶沟,见前志。淮阳国,孝明帝更名陈国。而扶沟改属陈留置。扶乐县,属陈国。今河南开封府扶沟县,汉县地也。前志扶沟下曰:涡水首受狼汤渠。东至沛郡向入淮,过郡三,行千里。水经曰:淮水,又东过当涂县北,濄水从西北来注之。又曰:阴沟水,出河南阳武县蒗□渠,东南至沛为濄水。又东南至下邳淮陵县入于淮。郦云:淮水于荆山北。濄水东南注之。注言下邳淮陵入淮,误矣。按淮水篇郦注曰:淮水径当涂县故城北。又东北。又北,沙水注之,经所谓蒗□渠也。于荆山北,濄水东南注之。据郦所云,是渠水、濄水以次入淮也。今涡水在安徽凤阳府怀远县入淮,其上流详见水道提纲等书,非汉志、说文、水经旧迹矣。从水过声。古禾切。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泄yì
  注解:泄水。受九江博安洵波,北入氐。前志九江郡博乡。此云博安,与水经合。洵波当作芍陂。氐当作比。水经曰:泄水,出博安县,北过芍陂西与沘水合,西北入于淮。注云:博安县,地理志之博乡县也。泄水自县上承沘水于麻步川,西北出歴濡溪,谓之濡水。自濡溪径安丰县,北流注于淠,亦谓之濡须口。按淠卽沘字,见沘水篇注。洵波无考,疑作芍陂。水经云过芍陂,则非受也。疑当作水受九江博安洵为句。洵卽濄水出者。下四字当作过芍陂北入比六字。然无左证,又与郦云上承沘者不合,亦所谓闻疑载疑而已。从水世声。余制切。五部。毛诗大雅传曰:泄泄犹沓沓也。此谓假泄为詍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汳biàn
  注解:汳水。受陈留浚仪阴沟,至□为雝水,东入于泗。雝当作获,字之误也。陈留郡浚仪,二志同。晋地道记云:卫之仪邑。苏林曰:故大梁城,梁惠王始都此。今河南开封府祥符县县城西北浚仪废县是也。蒙,二志皆属梁国。春秋左传宋有□门、□泽。今河南归德府洽商邱县府东北四十里有□城是也。前志河南郡荧阳下曰:下水,在西南梁国。□下曰:获水,首受甾获渠,东北至彭城入泗。水经曰:汳水,出阴沟于浚仪县北。又东至梁郡□县为获水,余波南入雎阳城中。获水,出汳水于梁郡□县北。又东过萧县南,雎水北流注之。又东至彭城县北,东入于泗。按水经至□为获水,许书当同,不当云为雝水也。下文灉篆下云:河灉水也。用尔雅河出为灉语。然则自河出卽为灉,非自河出为汳,旣而为灉也。且许言汳受阴沟,则非受河矣。曰阴沟,曰浪汤渠,曰汳水、获水,许能言其分合,今当河流絫徙之后,不可得而言。方舆纪要曰:汳水,或谓卽禹贡之雝水,春秋之邲水,秦汉之鸿沟。上与河泲通,下与泗淮通。隋以前自归德府至萧县、砀山县闲入泗。隋以后则自归德至泗州两城闲入淮。宋时东南之漕,大都由汴以达畿邑,故汴河之经理为详。自后则湮废矣。禹贡锥指曰:元至元中,河徙出阳武县南,夺濄入淮,而新乡之流遂絶。及泰定元年,改从汴渠,至徐州城东北,合泗以入淮,卽今河所行是也。然则今之大河,开封而下徐州而上皆故汴也。从水反声。皮变切。十四部。汉志作卞。后汉书作汴。按卞者,弁之□变也。变汳为汴,未知起于何代。恐是魏晋都雒阳,恶其从反而改之。旧音切芳万,今则并其音改之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潧zhēn
  注解:潧水。出郑国。郑国谓周之郑国,卽汉之新郑也。郑语曰:前华后河,右洛左济,主芣騩而食溱洧。水经曰:潧水,出郑县西北平地。郦云:出郐城西北鸡络坞下,东南流,左合□水。又南,左会承云山水。又东南,径郐城西,谓之桺泉水。又南,注于洧,世亦谓之为郐水也。今溱水在河南开封府密县,东北流经新郑县西北,南流合洧水为双泊河,而洧盛溱涸矣。从水曾声。侧诜切。十二部。按曾声则在六部。而经传皆作溱,秦声。郑风骞裳涉溱,与岂无他人为韵。学者疑之。玉裁谓说文、水经皆云潧水在郑,溱水出桂阳。葢二字古分别如是,后来因郑风异部合韵,遂形声俱变之耳。《诗》曰:“潧与洧,方汍汍兮。”汍音丸药之丸,各本作涣涣,今正。此郑风文也。今毛诗作涣涣,春水盛也。释文曰:韩诗作洹洹,音丸。说文作泛,音父弓反。按作泛父弓反,音义俱非,葢汍汍之误。汍汍与洹洹同。汉志又作灌灌,亦当读汍汍。皆水盛沄旋之貌。引此诗者为潧字之证,知今经传皆非古本。广韵曰:诗作溱洧,误。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凌línɡ
  注解:凌水。在临淮。前志临淮郡。后志为下邳国。前志泗水国浚。应劭曰:浚水所出,入淮南。后志凌属广陵郡。水经注淮水篇:淮水,左径泗水国南。凌水,出凌县,东流,径其县故城东。而东南流,注于淮,是曰凌口。今江苏徐州府宿迁县县东南五十里有凌城。凌水未详。从水夌声。力膺切。六部。广韵曰:凌,歴也。今字今义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濮pú
  注解:濮水。出东郡濮阳,南入巨野。东郡濮阳,二志同。前志濮阳下曰:卫成公自楚丘徙此,故帝丘,颛顼虚。杜预曰:帝丘,昆吾氏因之,故曰昆吾之虚。今直□大名府开州西南濮阳故城是也。巨野,二志属山阳郡。前志巨□下曰:大□泽在北,兖州薮。卽西狩获麟之所,尔雅十薮之一。今山东曹州府巨野县,汉旧县也。自随以后,济流枯竭,大野渐微,元末为河所决,河徙后遂涸为平陆。濮水者,殷纣时师延作靡靡之乐,已而自沈之水也。前志陈留郡封丘下曰:濮渠水首受泲,东北至都关入羊里水。水经注济水篇言濮渠故渎,自济东北流为高梁陂。又东径匡城北。又东北径酸枣县故城南。又东径蒲城北。又东径韦城南。又东径长垣县故城北。又东分为二渎,北濮出焉。濮渠又东径须城北。又东径濮阳故城南。又东径离狐县故城南。又东径葭密县故城北。又东北径鹿城南。又东与句渎合,与济同入巨野。按郦所云,卽许所说文故道也。今濮河自河南封邱县流径长垣县北,东明县南。又东经开州东南,合洪河入山东濮州界,俗讹为普河。方舆纪要曰:今济绝河迁。濮水源流不可复考矣。从水仆声。博木切。三部。牧誓、左传之濮人、百濮,则在江汉之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泺luò
  注解:齐鲁闲水也。春秋桓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三经三传皆同。杜曰:泺水在济南歴城县,西北入济。水经注济水篇曰:济水,又径卢县故城北。又径什城北。又东北,右会玉水。又东北,泺水入焉。水出歴城县故城西南。春秋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是也。俗谓之娥英水。合大明湖,歴水北流注于济。齐乘曰:小淸河之在歴城者,卽古泺水。按今山东济南府歴城县小淸河源出县西,东经章邱、邹平、长山、新城,入靑州府高苑县,至博与县合时水入海。而章邱以下淤塞,泺水东北入大淸河。从水乐声。卢谷切。古音在二部。经典释文引说文匹沃反,此盖音隐文也。玄应曰:凡陂池,山东名为泺。匹博切。邺东有鸬□泺是也。幽州呼为淀,音殿。按泺泊古今字,如梁山泊是也。《春秋传》曰:“公会齐侯于泺。”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漷kuò
  注解:漷水。在鲁。春秋经襄十九年,取邾田,自漷水。公羊传曰:其言自漷水何,以漷为竟也。何言乎以漷为竟,漷移也。何云:鲁本与邾娄以漷为竟。漷移入邾娄畍,鲁随而有之。诸侯土地本有度数,不得随水。随水有之,当坐取邑。水经注泗水篇曰:漷水,出东海合乡县,西南流入邾。又径鲁国邹山东南而西南流,左传所谓峄山,诗所谓保有凫峄者也。又西南径蕃县故城南。又西径薛县故城北,夏车正奚仲之国也。又西至湖陆县入于泗。按合乡、蕃、薛故城皆在今山东滕县。不云在鲁邾娄之闲,径云水在鲁者,邾娄鲁附庸,非敌,故立文如是。一统志曰:漷水源出滕县东北百里述山,西流会诸泉水,径县南。又西会南梁河,入运河,旧名南沙河。西南流入泗,不与南梁会。自漕河东徙,遏其南流,乃北出赵沟,会南梁以入运河也。从水□声。苦郭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净chénɡ
  注解:鲁北城门池也。公羊传闵二年:桓公使高子将南阳之甲,立僖公而城鲁。或曰:自鹿门至于争门者是也。或曰:自争门至于吏门者是也。鲁人至今以为美谈,曰:犹望高子也。鹿门者,鲁南城之东门。争门者,鲁北城之门。天子十二门,通十二子。诸侯大国当是九门,俟考。净者,北城门之池。其门曰争门,则其池曰净,从争旁水也。广韵曰:埩,七耕切。鲁城北门池也。说文作净,盖古书有作埩门者矣,城北误倒。从水争声。士耕切。十一部。又才性切。按今俗用瀞字,释为无垢薉,切以才性。今字非古字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湿tà
  注解:湿水,出东郡东武阳,入海。东郡东武阳,二志同。今山东曹州府朝城县县东南有东武阳城是也。前志东武阳下曰:禹治漯水,东北至千乘入海,过郡三,行千二十里。过郡三者,东郡、平原、千乘也。水经曰:河水,又东北过高唐县东。注云:河水于县漯水注之。漯水上承河水于东武阳县东南,而北径武阳新城东。又径东武阳故城南。又北径阳平县故城东。又北绝莘道城之西北。又东北径乐平县故城东。又北径□城县故城西。又东北径淸河县故城北。又东北径文乡城东南。又东北径博平县故城南。又东北径瑗县故城西。又东北径高唐县故城东。又东北径湿阴县故城北。又东北径着县故城南。又东北径崔氏城北。又东径邹平县故城北。又东北径建信县故城北。又东北径千乘县二城闲。又东北为马常坈,乱河枝流而入于海。按此班、许所说故道也。河渠书: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汉书音义曰:二渠,其一出贝丘西南,南折者也。其一则漯川。出贝丘者,王莽时遂空,唯用漯耳。玉裁谓湿水故渎,今不可详。从水□声。它合切。七部。按日部□读若唫,此湿所以在七部也。汉隶以湿为燥湿字,乃以漯为泲湿字。累者,俗絫字,在十六部,于音殊远隔也。桑钦云:出平原高唐。平原郡高唐,二志同。今山东济南府禹城县西南有高唐故城。左传襄十九年、廿五年、昭十年、哀十年之高唐也。前志高唐下曰:桑钦言漯水所出。郦注河水篇云:按竹书、穆天子传两言湿水。寻其沿歴径趣,不得近出高唐也。桑氏所言葢津流所出,次于是闲也。玉裁按:桑举其源之近者耳。今禹城县湿水已不可详。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泡pāo
  注解:泡水,出山阳平乐,东北入泗。山阳郡平乐,见前志。志云侯国。泡水,东北至沛入泗。水经注泗水篇曰:黄沟,又东径平乐县。又东,右合泡水,卽丰水之上源也。水上承大荠陂,东径贳城北。又东径已氏县故城南。又东径卭城县故城南。又东径单父县故城南。又东径平乐县,右合泡水。自下丰、泡并得通称。故地理志曰:平乐,泡水所出。又东径丰县故城南。又东径沛县故城南,于城南东注泗。地理志曰:泡水自平乐东北至沛入泗者也。按今泡河自今山东单县流径江苏丰县北。又东径沛县畍,循城东南,至泗亭驿而合于泗。从水包声。匹交切。按今俗曰包河。古音在三部。又流貌也。或曰浮沤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菏ɡē
  注解:菏水。在山阳湖陵南。各本水上衍泽字,陵下夺南字,今依尚书音义正。前志山阳湖陵下曰:禹贡荷水在南。济阴郡下曰:万贡荷泽在定陶东。水经曰:荷水,在山阳湖陆县南。荷泽在济阴定陶县东。是豫州渮泽、徐州渮水,画然二事。依水经及注,渮水虽源于渮泽,而与渮泽迥别。释文于徐州引说文,水出山阳湖陵南,非渮泽也。今本说文浅人增泽,大误矣。山阳郡湖陵,见前志。王莽改曰湖陆,光武仍曰湖陆,至章帝复湖陆之号。今山东兖州府鱼台县东南六十里有湖陵故城,与江南沛县接畍。前志湖陵下曰:禹贡浮于淮泗,通于荷。荷水在南。不但言荷水在南而必举此禹贡文者,明此荷水非豫州及道沇水之荷泽也。水经曰:济水,又东至乘氏县西,分为二。其一东南流者,过乘氏县南。又东过昌邑县北。又东过金乡县南。又东过东缗县北。又东过方与县北,为荷水。又东过湖陆县南,东入于泗水。郦氏云:尚书曰浮于淮泗,达于荷是也。按此经注所说故道,今多湮塞不可详。《禹贡》:“浮于淮泗,达于菏。”不称道渮泽沇水又东至于渮者,彼为渮泽,此为渮水,与班意同也。不言夏书言禹贡者,正袭班语也。尚书古文疏证曰:自淮而泗,自泗而渮,然后由渮入泲,以达于河,徐之贡道也。上文沇州浮于济漯,达于河。次靑州便浮于汶,达于济。不复言达于河。次徐州浮于淮泗,达于渮。不复言达于济。至扬州则浮于江海,达于淮泗。且不复言达于渮。不复言者,蒙上文也,圣经之书法也。从水苛声。古俄切。十七部。按当左形右声,篆体取结构乃似上艹下河耳。五经文字云:渮见夏书。古本亦作荷。玉裁谓古尚书、史记、汉书、水经注皆作荷,或是假借,或是字误,不可定。而应劭曰尚书荷水,一名湖。韦注汉曰荷胡阿反。是则湖陵以荷水得名。荷与湖,语之转。至若今史记、汉书,俗本尚书作浮于淮泗,达于河,皆误字也。郡国志注讹作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泗sì
  注解:泗水,受泲水,东入淮。地理志济阴乘氏下曰:泗水东南至雎陵入淮,过郡六,行千一百一十里。又鲁国卞县下曰:泗水,出县北,(三字依水经注补)西南至方与入泲,过郡三,行五百里。靑州川。出乘氏者,其远源。出卞者,其近源。过郡三当作过郡二者,鲁山、阳也。水经曰:泗水,出鲁卞县北山,西南过鲁县北。又西过瑕丘县,东屈,从县东南流,漷水从东来注之。又南过平阳县西。又南过高平县西,洸水从西北来流注之。又南过方与县东,渮水从西来注之。又屈,东南过湖陆县南,涓涓水从东北来流注之。又东过沛县东。又东南过彭城县东北。又东南过吕县南。又东南过下邳县西。又东南入于淮。此举卞县以下所经二郡也。卞县,今山东兖州府泗水县县东五十里卞故城是也。许不言水所出,但云受泲水,则又举其源之至近者也。水经言济水又东过湖陆县南,东入于泗水。前志泗水至方与入泲。一谓济入泗。一谓泗入泲。郦氏泗水篇注云:泗济合流。故地记或言济入泗,泗亦言入济,互受通称。故地理志有南梁水入济之文。玉裁谓、许言泗受济水,则与班殊,与水经合也。今泗水出县东陪尾山,西流径曲阜北八里。又西南流,径滋阳县东五里,转南流,与曲阜县之沂水合,入金口闸。又南流,径邹县西南五十里。又南至济宁州天井闸,入运河。禹贡锥指曰:泗水自泗水县歴曲阜、滋阳、济宁、邹县、鱼台、滕县、沛县、徐州、邳州、宿迁、桃源,至淸河县入淮,此禹迹也。今其故道自徐州以南悉为黄河所占。一统志引志云:金口之堰修,而泗水尽入于漕。从水四声。息利切。十五部。按毛诗传曰: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洹huán
  注解:洹水,在齐鲁闲。齐当依水经注所引说文、字林作晋。左传成七年,声伯梦涉洹。杜曰:洹水出汲郡林虑县,东北至魏郡长乐县入淸水。水经曰:洹水,出上党泫氏县,东过隆虑县北。又东北出山,过邺县南。又东过内黄县北,东入于白沟。林虑县卽隆虑县。今河南彰德府林县是其地也。今洹水自山西长子县流入,经林县东北流,经安阳县北,又东流经内黄县西北入卫河。水道提纲曰:卫河又东北经彰德府治安阳县东南畍,有洹河自西北来会,其南岸卽内黄县西境也。水经之白沟,今卫河在内黄者皆卽淇水。许当云在晋卫之闲。云在晋鲁闲者,鲁卫相近,以鲁声伯梦涉而云也。从水□声。羽元切。十四部。玉篇曰:汍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灉yōnɡ
  注解:河灉水也。也字依水经注补。水经曰:瓠子河,出东郡濮阳县北河。郦云:尚书雝沮会同。尔雅曰:水自河出为灉。许愼曰雝者,河雝水也。是郦意以瓠子河为尚书之雝也。按自河出为灉,济为濋,汶为灛,洛为波,汉为潜,淮为浒,江为沱,濄为洵,颍为沙,汝为濆,见于释水。其见于说文者,则沱也,潜也,灉也,洵也。河之别为灉,如江之别为沱。沱非一沱,则灉亦非一灉。凡首受河之水皆可名之矣。在宋。说者以汳水当之。从水雝声。于容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澶chán
  注解:澶渊水也。也字今补。在宋。春秋经襄二十年:盟于澶渊。三十年:会于澶渊,宋灾故。杜曰:澶渊在顿丘县南,今名□污。此卫地,又近戚田。按顿丘,今直隶大名府淸丰县县西南二十五里顿丘故城是也。澶渊卽□水,在河南彰德府内黄县县东二十六里。史记廉颇拔魏□阳,汉置县,属魏郡。应劭曰:在□水之阳也。张晏曰:其畍为□渊。按□与澶□韵,污与渊双声。□阳故城在今内黄县东北二十七里。实卫地而云在宋者,葢以春秋书宋灾故而云然,未为宷也。○又按澶渊,高氏士奇春秋地名考为详。从水亶声。市连切。十四部。吴都赋注曰:澶恬,安流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洙shū
  注解:洙水,出泰山葢临乐山,北入泗。泰山郡葢,二志同。今山东沂州府沂水县县西北七十里有葢城是也。前志葢下曰:临乐于山,洙水所出,西北至葢入池水。水经曰:洙水,出泰山葢县临乐山,西南至卞县入于泗。按此条水经与志迥殊。志云临乐于山者,谓勃海郡临乐县之于山也。泝其源而言。故下文云至葢,非谓洙出葢也。而经、注皆□于字,谓临乐为葢县山名,其亦误矣。池,注引作泗,云或作池,葢字误。夫经、注皆云泗水出卞县,不云出葢县。又皆云洙水至卞入泗,不云至葢入泗。然则卽改池为泗,亦于水道不合。安知班时无池水。抑或不知何字之误,而竟作泗字也。杜预释例云:出鲁国东北,西南入沇水,下合泗,乃作沇字,俟考。葢洙水在班时已非古道,故其书法不同他水。至桑、郦时更昧于临乐之源,乃诬班为出葢。观春秋庄九年浚洙,知其易湮也。许亦云出泰山葢临乐山,北入泗,恐非许氏原文,浅人用水经改窜之。今洙水在曲阜县北四里,上不得其源,下流不入泗而入沂,又迥非郦氏之旧,葢以湮没而以是冒之耳。从水朱声。市朱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沭shù
  注解:沭水。出靑州浸。出下有夺文。集韵、类篇径□浸字,非是,当补琅邪东莞南入泗七字。周礼:靑州,其浸沂、沭。注云:沭出东莞。前志琅邪郡东莞。术水南至下邳入泗,过郡三,行七百一十里。靑州浸。东莞,今山东沂州府沂水县治西北东莞故城是也。水经曰:沭水,出琅邪东莞县西北大弁山,东南过其县东,又东南过莒县东,又南过阳都县东,入于沂。郦曰:旧渎入泗,非入沂也。今沭水出沂水县北临朐县南之沂山,东南流径莒州东。又西南流径兰山县东。又南径郯城县东。又西南流,入江南沭阳县畍,分为二派。下流入海,迥非旧道矣。从水术声。食聿切。十五部。前志作术,云靑州浸。其所据职方当如是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沂yí
  注解:沂水。出东海费东,西入泗。东海郡费,见前志。春秋鲁季氏邑。今山东沂州府费县县西北二十里费故城是也。职方氏曰:靑州,其山鎭曰沂山。其浸沂、沭。郑曰:沂山,沂水所出也,在葢。前志泰山郡葢下曰:沂水出。水经曰:沂水,出泰山葢县艾山。许云出东海费东。说乖异者,葢沂山卽东泰山。是山盘回数县。今沂水出沂水县之雕厓山,卽沂山西峯也。又西北接大弁山,卽沭水所出也。前志曰:沂水南至下邳入泗。水经曰:沂水,出泰山葢县艾山,南过琅邪临沂县东。又南过开阳县东。又东过襄贲县东,屈从县南,西流。又屈南过郯县西。又南过良成县西。又南过下邳县西南,入于泗。许云西入泗,疑当作南入。然郦善长所据已作西矣。今沂水出雕厓山,东南流径沂水县西。又南流径兰山县东。又南流径郯城县西。又南流入江南邳州畍。从水斤声。鱼衣切。古音在十三部。按汉人多以为圻堮之圻。一曰沂水,出泰山葢。此卽班、郑、水经之说也。许分为二说,则不谓雕厓山卽沂山矣。如渭下之谓渭首亭与鸟鼠山为二说。靑州浸。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洋xiánɡ
  注解:□水。出齐临朐高山,东北入巨定。齐郡临朐,后志作齐国临朐。今山东靑州府临朐县其地也。前志临朐下曰:石膏山,洋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巨定。水经注巨洋水篇曰:巨洋水,又径临朐县故城东。又东北径委粟山。又东北,洋水注之,水西出石膏山西北石涧口,东南径逢山祠西。又东南歴逢山下,卽石膏山也。巨洋水,又东北径剧县故城西。又东北径益县故城东。又东北积而为潭,枝津出焉,谓之百尺沟,西北流注于巨淀。又东北径寿光县故城西。又东北注于海。按班、许曰洋水,卽水经及注之巨洋水也。班、许以出临朐石膏山者为正源耳。许云高山,卽石膏山也。前志齐郡有广饶、巨定二县。马车渎水首受巨定。然则巨定本水名,因以为县名。定淀古今字。魏都赋张注曰淀者,如渊而浅是也。广饶、巨定故城皆在今山东靑州府乐安县境。今乐安县东北四十里淸水泊,卽古巨定湖。巨洋水今曰弥河,源出今临朐县南沂山西麓,北流径临朐县东。又北歴益都县。又东北流径寿光东。又东北会黑冢泊,入于海。今南阳水亦名长沙水,源出益都县西南石膏山,东北至城西,折而东,绕城北,又东流入弥河。从水□声。似羊切。十部。按毛诗卫风传曰:洋洋,盛大也。鲁颂传曰:洋洋,众多也。读与章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浊zhuó
  注解:浊水。出齐郡。上文不言郡。此字葢浅人增之。厉妫山,东北入巨定。厉当作广,妫当作为,皆字之误。齐郡广,见前志。后志作齐国广。今山东靑州府益都县县西南四里有广县故城是也。前志广下曰:为山,浊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巨定。水经注曰:淄水,又东北径广饶县故城南。又东北马车渎水注之,水首受巨淀。淀卽浊水所注也。吕忱曰:浊水,一名溷水。出广县为山,一名冶岭山。东北流径广固城西,城在广县西北四里。又东北流径尧山东。又东北流径东阳城北,合阳水,卽长沙水也。又北径臧氏台西。又北径益城西。又北流注巨淀。今北阳水源出益都县西南九回山,卽古为山,东北流径城北。又东北径寿光县四十里。又北入淸水泊,卽古浊水也。从水蜀声。直角切。三部。按浊者,淸之反也。诗曰:泾以渭浊。又曰:载淸载浊。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漑ɡài
  注解:漑水。出东海桑渎覆甑山,东北入海。东当作北,渎当作犊,皆字之误也。北海郡桑犊,见前志。今山东莱州府潍县有桑犊故城,水经注之桑犊亭也。前志桑犊下云:覆甑山,漑水所出。东北至都昌入海。今潍县东南四十里漑源山,卽覆甑山也,水经注亦谓之塔山。寰宇记曰:天宝六载勅改为漑源山。今漑水自漑源山北流至昌邑县境入海,卽东虞河也,亦曰东丹河。从水旣声。古代切。古音在十五部。按多借为濯摡字。一曰灌注也。此依韵会本。注下曰灌也。□下曰漑灌也。洞箫赋:回江流川而漑其山。李注引说文漑犹灌也,与今本异。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潍wéi
  注解:潍水。出琅邪箕屋山,东入海。琅邪郡箕,见前志。故城当在今山东沂州府莒州境。前志箕下云:禹贡维水,北至都昌入海,过郡三,行五百二十里,兖州□也。水经曰:潍水,出琅邪箕县潍山,东北过东武县西。又北过平昌县东。又北过高密县西。又北过淳于县东。又东北过都昌县东。又东北入于海。按屋山在今莒州西北九十里。水经注曰:潍山屋山及淮南子云出覆舟山,实一山也。今潍水出莒州西东北箕屋山,东南流入靑州府诸城县畍,径莱州府高密县畍。又北径安邱县东。又北流,入莱州府昌邑县畍。又东北入海,曰淮河口,与古水道合。汉都昌城在今昌邑县西。徐州浸。徐当作兖。职方氏:河东曰兖州其浸卢维。郑云。卢维当为雷雍。班志则云维,兖州浸,不改字也。许云兖州浸亦同。《夏书》曰:“潍湽其道。”许水部无湽字。此湽葢俗加水旁耳。周礼作葘。汉志作,古字也。潍甾其道。禹贡靑州文。从水维声。以追切。十五部。按地理志述禹贡作维,今版本作惟,误。琅邪箕下云:禹贡维水蒙上文言也。其灵门下、横下、折泉下皆作淮,则转写之误。葢班从今文尚书作维,许从古文尚书作潍。左传襄十八年作维,音义曰:本又作潍。今山东土语与淮同音,故竟作淮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浯wú
  注解:浯水。出琅邪灵门壶山,东北入潍。琅邪郡灵门,见前志。今山东沂州府莒州州北百二十里有灵门城。前志灵门下曰:壶山,浯水所出。东北入淮。淮当作维,字之误也。水经注曰:潍水,又北径平昌县故城东。又北浯水注之。水出浯山,世谓之巨平山。许愼言水出灵门山。世谓之浯汶矣。其水东北径姑幕县故城东。又东北径平昌县故城北。又东北流,注于潍水。今浯水自莒州流入诸城县畍,东北流,径安丘县东南入潍水。从水吾声。五乎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汶wèn
  注解:汶水。出琅邪朱虚东泰山,东入潍。琅邪郡朱虚,见前志。后志属北海国。今山东靑州府临朐县东六十里有朱虚故城。前志朱虚下云: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维。水经曰:汶水,出朱虚县泰山,北过其县东。又北过淳于县西。又东北入于潍,谓之东汶水,以别于禹贡汶水也。按东泰山卽封禅书黄帝封东泰山,今沂山是也。今东汶河源出临朐县南沂山东北谷,东流近穆陵关,折东北流数十里,折东流百五十里,至安邱县西南境,折东北流经县城西北。又东流数十里与潍水会。从水文声。亡运切。十三部。按二汶水在齐。汉人崏山崏江字作汶山汶江,以古音同读如文之故,谓之假借可也。考工记:貉踰汶则死。淮南子同。郑云:汶水在鲁北。郦注以入汶水篇。考工记多齐语,则谓入泲之汶无疑也。殷敬顺□为异说,殊非是。桑钦说:汶水出泰山莱芜,西南入泲。此谓禹贡汶水也。上文渭水、□水、沂水皆举别说,皆谓一水而说源有不同也。此则画然二水,源流皆异。泰山郡莱芜,二志同。前志莱芜下曰:原山,禹贡汶水出。西南入泲。桑钦所言。水经于济水曰:又东北过寿张县西畍安民亭南,汶水从东北来注之。于汶水曰:又西南过寿张县北。又西南至安民亭入于济。按旧泲水合汶于安民亭,今东平州西南十瑞安山鎭卽古亭也。今汶水出今山东泰安府莱芜县东北七十里之原山,亦名马耳山。西南流经县城西北。又经泰安府南境。又经宁阳县北境,至汶上县北之戴村坝。又经汶上西南境之南旺,分流南北。南流者四分以接徐沛,北流者六分以接临淸。自明永乐中宋礼开会通河以及国朝运河皆全资汶水,而入泲之故道湮矣。前志朱虚下但云汶水,莱芜下则云禹贡汶水。然则出朱虚入潍者,非禹贡汶水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治chí
  注解:治水。出东莱曲城阳丘山,南入海。城当作成,字之误也。东莱郡曲成,二志同。今山东莱州府掖县东北六十里有曲成故城。前志曲成下曰:阳丘山,治水所出。南至沂入海。按沂字疑误。一本作至临沂,尤误。当作计斤二字。今掖县东南三十里有阳邱山,亦名马鞍山。今治水名小沽河,自掖县马鞍山南流至平度州东南,与出登州府黄县之大沽河合流,径卽墨,至胶州之麻湾口入海。一统志曰:左传昭二十年:姑尤以西。杜注:姑水、尤水皆在城阳郡,东南入海,齐乘。姑卽大沽河,尤卽小沽河。玉裁谓:尤古音读如贻,与治同在第一部。齐乘之言可信也。从水台声。直之切。一部。按今字训理,葢由借治为理。〖注〗乿,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寖jìn
  注解:濅水。出魏郡武安,东北入呼沱水。魏郡武安,二志同。今河南彰德府武安县县西南五十里有武安城。前志武安下曰:□水东北至信都国东昌入虖池河,过郡五,行六百一十里。从水□声。子鸩切。七部。按沈浸、浸淫之字多用此。□作浸。□,籒文□。见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湡yú
  注解:湡水。出赵国襄国之西山,东北入濅。赵国襄国,二志同。今直隶顺德府郉台县西南有襄国故城。商祖乙迁于郉,周时郉国皆在此。前志襄国下曰:西山,渠水所出。东北至广平国任县入□。按渠水当是湡水之讹。一统志曰:沣河源出郉台县东南,东流径南和县西南。又东北径任县东,至隆平县入胡卢河,卽百泉水也。方舆纪要曰:百泉水,葢卽沣河之上源。引志云百泉水,一名湡水,又名鸳鸯水,隋志以为□水也。鸳鸯水在南和县西,见魏都赋注。从水禺声。噳俱切。古音在四部。颜师古音藕。又音牛吼反。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sī
  注解:□水,出赵国襄国,东入湡。前志襄国下云:又有蓼水、冯水。皆东至广平国朝平入湡。按冯水当是□水之讹,字之误也。广平国南和下云:列葭水东入□。葢湡□二水今不可别矣。□入湡,湡入浸,浸入虖沱。虖沱移徙不常,故道今不可考。水经注虖沱篇佚。从水虒声。息移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渚zhǔ
  注解:渚水。在常山中丘逢山,东入湡。常山郡中丘,见前志。中丘下云:逢山长谷,诸水所出。东至张邑入浊。按诸当作渚,浊当作湡,皆字之误也。张邑卽广平国之张也。中丘、渚水俟考。从水者声。章与切。五部。《尔雅》曰:“小州曰渚。”释水文:州、洲,古今字。召南传曰:渚,小洲也。水岐成渚。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洨xiáo
  注解:洨水。出常山石邑井陉,东南入于泜。于,衍字也。常山郡石邑,见前志。井陉,谓石邑之井陉山也。今直隶正定府获鹿县县西南有石邑城,战国时赵邑也。前志石邑下曰:井陉山在西,洨水所出。东南至廮陶入泜。井陉县下应劭注曰:井陉山在南。然则井陉县在石邑之西。井陉山在石邑西南,井陉县南也。井陉山之东南则石邑地也。今洨河出获鹿县南,东流径栾城县西。又南入赵州畍。旧志云:下流至宁晋县,注于胡卢河,上源四泉交合,故谓之洨也。从水交声。下交切。二部。师古曰:音效,又音爻。□国有洨县。沛国洨,见后志。前志作沛郡洨凡言有者,皆别于上文之义。应劭云:洨县,洨水所出,南入淮,是别一洨水也。师古曰:音肴。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济jǐ
  注解:□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常山郡房子,见前志。后志云:常山国房子。今直隶正定府赞皇县是其地。前志房子下曰:赞皇山,石济水所出。东至廮陶入泜。后志曰:赞皇山在县西南六十里,济水所出。按此水名与四渎之泲字各不同,而经传皆作济。风俗通遂误以常山房子之水列入四渎,而云庙在东郡临邑县,岂知班志临邑下云有泲庙,字固作泲乎。今本前志石济水,石字疑衍。以说文、风俗通、后志正之,皆不当有石字。一统志曰:旧志云槐水出黄沙岭,流经赞皇县西北十里,入元氏县畍,合泜水。又东南历高邑、柏乡、达宁、晋县,入胡卢河,卽古大陆泽。玉裁谓槐水卽古济水也。赞皇山在今赞皇县西南。从水齐声。子礼切。十五部。今字以为济渡字。〖注〗□、泲,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泜chí
  注解:泜水。在常山。前志常山郡元氏下曰:沮水首受中丘西山穷泉谷,至堂阳入黄河。按沮当作泜。北山经注云:今泜水出中丘县西穷泉谷,东注于堂阳县,入于漳水。以郭正班,知沮为字之误。风俗通云:济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沮。此亦泜讹作沮也。由书氐作互,遂讹且耳。班志入黄河亦当依郭作浊漳。考水经注浊漳过堂阳县,而河水不径堂阳。元和志曰:泜水在赞皇县西南二十五里,卽韩信斩陈余处。今泜水在元氏县,源出封龙山,东南流经县西南六十里纸屯村,入槐河。泜与济互受通称。从水氐声。直尼切。十五部。按苏林音祗,晋灼音邸,师古音脂。又丁计反,兼用二音也。司马贞曰:今俗呼此水音如邸。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濡rú
  注解:濡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涞。涞,各本作漆涑二字,今正。戴先生曰:易水篇注云:许愼曰:濡水入涞。涞卽巨马之异名,与巨马河注巨马河卽涞水也正合。今水经注涞讹深,说文涞讹漆涑二字,皆字之误耳。涿郡故安,二志同。今直隶易州州东南有故安故城是。战国时燕与赵易土,燕以武阳与赵,卽此也。前志故安下曰:阎乡,易水所出。东至范阳入濡。并州寖。濡水亦至范阳入涞。今本汉志脱濡字。师古谬为之注,非也。水经注易水篇曰:易水,径范阳县故城南。又东与濡水合。水出故安县西北穷独山南谷,东流与源泉水合。又东南流径樊于期馆西、荆轲馆北。又东径武阳城西北。又东径紫池堡。又东得白杨水口。又东合檀水。又东南流于容城县西北、大利亭东南合易水,而注巨马水也。故地理志曰:易水至范阳入濡。又曰:濡水合渠。许愼曰:濡水合涞。涞渠二号,卽巨马之异名。按郦引濡水入渠,卽濡水亦至范阳入涞之句也。今本作涞,郦本作渠,今胜郦本。郦有濡字,则又郦本胜今。凡书之当参伍以求其是者如此。濡水今在易州北,卽北易水也。东南入保定府定兴县界为沙河。一曰东南流入容城县境。从水需声。人朱切。五部。按左传昭七年,盟于濡上。释文云:说文女于反,是音隐旧说。此水□不作乃官反也。师古注汉书于故安下云濡乃官反。殊误。渔阳郡白檀下,濡水出北蛮夷中,辽西郡肥如下,玄水东入濡水,濡水南入海阳。此则郦注濡水篇所谓濡难声相近,今谓之滦河者音乃官反是矣。其字葢本作渜,讹而为濡。○今字以濡为沾濡,经典皆然。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灅lěi
  注解:灅水。出右北平俊靡,东南入庚。俊,各本作浚,今依二志作俊。右北平俊靡,二志同。今直隶顺天府遵化州州西北有俊靡故城是。前志右北平无终下曰:浭水,西至雍奴入海。俊靡下曰:灅水,南至无终,东入庚。浭与庚,一字也。水经注鲍丘水篇曰:鲍丘水,北径雍奴县东。又东庚水注之,水出名右北平徐无县北塞中,而南流得黑牛谷水。又西南流,灅水注之,水出右北平俊靡县,东南流与温泉水合。又东南径石门峡。又东南流,谓之北黄水。又屈而南为南黄水。又西南径无终山,蓝水注之。又西南入于庚水,庚水又南径北平城西,而南入鲍丘水,鲍丘水又东,巨梁水注之。鲍丘水至雍奴县北屈,东入海。歙程氏瑶田通艺录曰:今灅水自遵化州西北四十五里鲇鱼石关外入口,东经温泉。郦所谓与温泉水合也。又东迤南十五里曰水门口。郦所谓石门峡也。又西南入棃河。棃河卽庚水也。庚水旣得灅水,又稍西而淋河南入之。淋河,郦所谓蓝水也。鲍丘水今之潮河也。潮河合泃水、庚水东流,有还乡河西南入之。郦所谓巨梁水也。流俗多误,以古正之如此。灅棃一声之转,灅水俗呼棃河。因使所入之庚水冒称棃河,而巨梁河冒称庚水。从水垒声。力轨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沽ɡū
  注解:沽水,出渔阳塞外,东入海。渔阳下当有县字。说见邑部。渔阳郡渔阳,二志同。今直隶顺天府密云县县西南三十里渔阳故城是也。前志渔阳下曰:沽水出塞外,东南至泉州入海,行七百五十里。水经曰:沽河从塞外来,南过渔阳狐奴县北,西南与湿余水合为潞河。又东南至雍奴县西为笥沟。又东南至泉州县与淸河合,东入于海。淸河者,派河尾也。按凡曰出某县塞外,某县徼外,某县某方蛮夷中者,皆言其来之远,不可得其地名,故系之某县也。此云渔阳塞外,则非出渔阳矣。今直隶之白河,卽沽河也。白河远出宣化府独石口之独石水,合赤城水、龙门水东南流,径密云县西,与潮河合。潮河,古鲍丘水也。旣得潮河,西南径怀柔县东南,南经顺义县东,至通州城北东南三面,俗称古潞水。又南径旧漷县西。又径香河县西南。又东南径武淸县东。又东南入天津县畍,合诸大川由直沽入海,与郦注所述不甚异。程氏瑶田曰:俗谓沽水及郦注之独固门渔水蠃山皆在今之蓟州者,缪甚。玉裁谓方舆纪要谓汉渔阳在今蓟州,亦大缪。从水古声。古胡切。五部。今字以为沽买字。伐木郑笺曰:酤,买也。字从酉。〖注〗夃,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沛pèi
  注解:沛水。出辽东番汗塞外,西南入海。番音盘。汗音寒辽东郡番汗,二志同。今奉天府辽阳州,汉辽东郡治也。番汗未闻。前志番汗下曰:沛水出塞外,西南入海。沛水亦未闻。从水巿声。普葢切。十五部。今字为顚沛,跋之假借也。大雅荡传曰沛,拔也是也。拔当作跋。又本部渿下云沛之也,卽孟子沛然莫之能御意。葢勃然之假借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浿pèi
  注解:浿水。出乐浪镂方,东入海。乐浪音洛郞。乐浪郡镂方,二志同。镂方未闻。前志乐浪郡浿水县下曰:浿水西至增地入海。水经曰:浿水出乐浪镂方,东南过临浿县,东入于海。郦按汉志是,说文及水经非也。郦云其水西流,径故乐浪朝鲜县,卽乐浪郡治,而西北流。故地理志曰:浿水西至增地县入海。浿水今朝鲜国之大通江,在平壤城北。平壤城卽古王险城,汉之朝鲜县也。隋书曰:平壤城南临浿水。从水贝声。普拜切。十五部。一曰出浿水县。此卽前志说也。浿水县未闻。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瀤huái
  注解:北方水也。北山经曰:狱法之山,瀤津之水出焉。从水褱声。户乖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lěi
  注解:□水。出鴈门阴馆絫头山,东入海。沈约宋书曰:阴馆,前汉作观,后汉、晋作馆。按今前书不作观,葢浅人改也。鴈门郡阴馆,二志同。今山西代州州北四十里阴馆城是,在句注陉北。絫头山在今朔州代州之闲。前志阴馆下曰:絫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入海,过郡六,行千一百里。水经曰:□水,出鴈门阴馆县,东北过代郡桑干县南。又东过涿鹿县北。又东过出山,过广阳蓟县北。又东至渔阳雍奴县西入笥沟。按治水、□水异名同实。武五子传作台水,台卽治也。前志代郡且如下:于延水出塞外,东至广宁入治。(今本无广)平舒下:祁夷水北至桑干入治。小颜本治皆讹沽。姑故二音,其缪甚矣。郦云:地理志于延水东至广宁入治,非是。谓于延径广宁故城南,又径茹县故城北,又径鸣鸡山西,又径且居县故城南,乃后注于□水。不当云在广宁入治也。新挍水经注改治作沽,不免误会。今直隶永定河卽桑干河,卽古□水也。源出山西朔州马邑县洪涛山,会灰河,经马邑县、山阴县、应州、大同府、浑源州、阳高县、天鎭县、广灵县、蔚州,入直隶畍,经西宁县、怀安县、保安州、怀来县、昌平州、宛平县、良乡县、固安县、永淸县、霸州、天津府,至大沽,北入于海。从水累声。力追切。十五部。按此篆疑当是从水絫声。其山曰絫头山,故其水曰〈氵絫〉水。今字絫作累,又与累相乱。水经注作湿水者〈氵絫〉作漯乃又讹湿也。〈氵絫〉余水亦讹作湿余。又或讹作温余。一曰治水也。各本作或曰,今依集韵、类篇作一曰,谓□水一名治水,见汉志。郦氏亦云一曰治水。师古曰:治,弋之反。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jū
  注解:□水。出北地直路西,东入洛。北地郡直路,见前志。今未闻。前志直路下曰:沮水出东,西入洛。水经曰:沮水,出北地直路县,东过冯翊祋祤县北,东入于洛。按前志当云出西,东入,今本误倒。洛者,上文出北地归德北夷界中东南入渭之水也。郦注谓沮水下流合铜官,注郑渠,而东入洛。自郑渠湮废,沮水故道难考矣。今沮水出陜西鄜州中部县西北子午山,东流经骆驼冈翟道山南,俗曰沮水,有子午河自西来会。又东有慈乌河西南来会,东南流经县城南。又东稍北三十余里入洛河。葢非班、许、水经所谓也。禹贡道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尚书某氏传云:漆沮,一水名。亦曰洛水。水经:渭水又东过华阴县北。注云:洛水入焉。阚骃以为漆沮之水也。是则洛水之下流,古称漆沮。炳焉可信。尚书传云:漆沮,一水名。亦曰洛水。正义申之曰:孔以为洛水一名漆沮,文理甚明。言一水名者,正恐人疑为二水也。今版本皆作二水名。然则亦曰洛水者,谓漆乎,谓沮乎。不可通矣。若周颂传云漆沮,岐周之二水也。此言泾西之漆沮为二水,以别于泾东之漆沮为一水。雅颂皆举泾西之二水,禹贡举泾东之一水,各不同也。郦曰:浊水入沮至白渠,俗谓之漆水,又谓之为漆沮水。此洛水所以得名漆沮与。从水虘声。侧加切。古音在五部。子余切。与出汉中房陵之沮各字。汉书、水经不别。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泒ɡū
  注解:泒水。起鴈门葰人戍夫山,东北入海。葰人县,后志无。前志属太原郡。此属鴈门者,二郡境相接,容有改属也。葰如淳音琐。师古音山寡反。史记周勃、樊哙二传作靃人,左传襄十年之霍人也。今山西代州繁峙县县南有葰人故城。戍夫山,卽泰戏之山也。北山经曰:泰戏之山,虖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水。郭云:今虖沱水出鴈门卤城县南武夫山。李吉甫曰:泰戏山,一名武夫山,在繁峙县东南,虖沱水出焉。通典:虖沱水出繁峙县东南泒阜山。明统志谓之小泒山、大泒山。然则戍夫卽武夫,卽泰戏也。泒水卽虖沱之源也。从水瓜声。古胡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滱kòu
  注解:滱水。起北地灵丘,东入河。北地当作代郡。前志曰:代郡灵丘。今山西大同府灵邱县东有灵丘故城。灵丘下曰:滱水东至文安入大河,过郡五,行九百四十里。水经曰:滱水,出代郡灵丘县高氏山,东南过广昌县南。又东南过中山上曲阳县北,恒水从西来注之。又东过唐县南。又东过安憙县南。又东过安国县北。又东过博陵县南。又东北注于易。今直隶唐河,卽古滱水也。出大同府浑源州南。今翠屏山,卽古高氏山。东南流入灵邱县。又东南流入直隶易州广昌县界,由倒马关流入,径完县西北、唐县西南界。又东南过定州,入庆都县南界。又径祁州南。会沙滋二水。又东北径博野,蠡二县南。又东北径高阳县东。又北径安州东,入白洋淀。一统志曰:据水经注,葢滱水故道本由今淸苑县东南与濡博诸水合流注易,后徙而东,不入县境。按前志入大河,有误。大河之名亦非志所有。从水寇声。苦候切。四部。滱水卽沤夷水,沤当作呕。幷州川也。职方氏:幷州,其川虖池,呕夷。郑曰:呕夷,祁夷与。出平舒。按前志平舒下云:祁夷水北至桑干入治。(治卽□,今本作沽,误。)今出大同府广灵县之壶流河也,与灵丘之滱河划然二事。班云滱河幷州川,是亦谓滱卽呕夷,为许所本。古寇声、区声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涞lái
  注解:涞水。起北地广昌,东入河。北地当作代郡。代郡广昌,见前志。后志属中山国。今直隶易州广昌县县北有广昌故城。职方氏曰:幷州,其浸涞、易。郑云:涞出广昌。前志广昌下曰:涞水东南至容城入河,过郡三,行五百里。幷州浸。水经曰:巨马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巨马河卽涞水也,东过逎县北。又东南过容城县北。又东过勃海东平舒县东,入于海。郦云:巨马水于东平舒北,南入于滹沱,而同归于海也。今涞水一名巨马河,源出广昌县南东,流转南,径易州涞水县东。又南入保定府定兴县畍,至县南为白沟河。又东南径容城县东北。又东径新城县南。又东南径雄县西。又东入保定县界。非郦注旧迹也。从水来声。洛哀切。一部。幷州浸。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泥ní
  注解:泥水。出北地郁郅北蛮中。北地郡郁郅,见前志。今甘肃庆阳府安化县治,卽郁郅故城也。前志郁郅下曰:泥水,出北蛮夷中。泥阳下应注曰:泥水,出郁郅北蛮中。一统志曰:东河在安化县东,卽白马水也。元和志:延庆县西临白马州。寰字记:白马水,出北塞夷中。引水经注云洛川志径尉李城东北,合马岭水,号白马水。明统志:东河来自沙漠,至安化城北,合怀安及灵沟水南流,至合水县为马莲河。东河及下流马莲河皆卽古泥水也。按马莲,卽马岭之转语。从水尼声。奴低切。十五部。按今字皆用为涂泥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湳nǎn
  注解:西河美稷保东北水。宋本及集韵、类篇皆同。一本无北字。西河郡美稷,见前志。今蒙古鄂尔多斯左翼中旗东南有汉美稷故城,在故胜州之西南也。檀弓注曰:保县邑小城。保堡古今字。水经注河水篇曰:河水,又南,树颓水注之。河水,又左,得湳水口,水出西河郡美稷县,东南流。又东南流入长城东,咸水入之。又东南浑波水注之。又东径西河富昌县故城南。又东流入于河。按汉富昌城在鄂尔多斯在翼前旗界。湳水,未审今鄂尔多斯何水也。从水南声。乃感切。古音在七部。郦曰:羌人因湳水为姓。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漹yān
  注解:漹水。出西河中阳北沙,南入河。北沙、水经注引作之西。西河郡中阳,二志同。戴先生曰:水经:河水,南过西河圁阳县东。又南过离石县西。又南过中阳县西。又南过土军县西。据地望考之,中阳西濵河,当在今汾州府宁乡县境,赵世家秦取我西都及中阳是也。道元乃云中阳故城在东,东翼汾水,不濵于河也。元和志于孝义县下云:魏移西河郡中阳于今理。此条可证明水经之中阳其所本之书,道元偶失检。道元汾水篇注所言邬泽北起大陵,南接邬,正今平遥之西,孝义之东,介休之北,最为洿下。汾川转徙不常之地。说文之漹水乃入河,非入汾。汉中阳西滨黄河,说文亦一证。道元就漹字与邬字牵合,谓漹水卽邬泽,谬矣。玉裁按:漹水今未得其证。从水焉声。乙干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涶tuō
  注解:河津也。在西河西。河津名涶,犹浢津、孟津也。在西河西,谓在西河郡之西。今未详其地。从水□声。土禾切。十七部。按口部以为□重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yú
  注解:□水也。未详。从水旟声。以诸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洵xún
  注解:濄水出也。各本误作过水中也,今正。释水曰:水自濄出为洵。大水溢出别为小水之名也。水经注引字林曰:洵,濄水也。经有假借洵为均者,如洵直且侯是也。有假为恂者,如洵美且都,洵吁且乐是也。有假为夐者,如于嗟洵兮,卽韩诗之于嗟夐兮是也。有假有为泫者,国语无洵涕是也。从水旬声。相伦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涻shè
  注解:涻水。水名。出北嚣山,入卬泽。卬,俗本作邙,误。今依旧抄系传本。北山经曰:钩吾之山,又北三百里曰北嚣之山,涔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卬泽。许所据涔作涻,如柘作樜,□作劦,皆与今本不同也。其地未详。从水舍声。始夜切。古音在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niàn
  注解:□水也。集韵、类篇引说文有出上党三字。又沴□与淟涊同。沴□,湿相箸也。亦垢浊也。从水刃声。乃 见切。古音在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淔chì
  注解:淔水也。集韵、类篇曰:出颍川。从水直声。耻力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淁qiè
  注解:淁水也。从水妾声。七接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涺jū
  注解:涺水也。从水居声。九鱼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jì
  注解:□水也。从水臮声。其冀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沋yóu
  注解:沋水也。广韵曰:在高密。按葢卽左传尤水,上文之治水也。从水尤声。羽求切。古音在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洇yīn
  注解:洇水也。从水因声。此字玉篇及小徐皆作涃,困声。广韵洇涃并收。集韵、类篇引说文互异。而今存宋本皆作洇,因声,于眞切。毛斧季改为困声,苦顿切,非是。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淉ɡuǒ
  注解:淉水也。从水果声。古火切。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溑suǒ
  注解:溑水也。从水□声,读若琐。稣果切。在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浝mánɡ
  注解:浝水也。从水尨声。莫江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nǒu
  注解:□水也。从水乳声。乃后切。四部。或以为酒醴维醹之醹。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汷zhōnɡ
  注解:汷水也。广韵、集韵皆曰在襄阳。从水□声。□,古文终。职戎切。九部。古文终,见仌部。〖注〗夂,古文终。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洦pò
  注解:浅水也。颜氏家训曰:游赵州,见栢人城北有一小水,土人亦不知名。后读城西门徐整碑云:洦流东指。案说文此字古泊字也。泊,浅水貌。此水无名,直以浅貌目之,或当卽以洦为名乎。玉裁按颜书今本讹误,为正之,可读如此。说文作洦,隶作泊,亦古今字也。犬部狛字下云:读若浅泊。浅水易停,故泊又为停泊。浅作薄,故泊亦为厚薄字。又以为憺怕字。今韵以泊入铎,以洦入陌,由不知古音耳。但上下文皆水名,此字次第不应在此,葢转写者以从百从千类之。从水百声。匹白切。按当作旁各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汘qiān
  注解:汘水也。从水千声。仓先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洍sì
  注解:洍水也。从水□声。详里切。一部。《诗》曰:“江有洍。”此葢三家诗。下文引江有汜,则毛诗也。云汜水别复入水也,而证以江有汜,此言转注也。云洍水名,而证以江有洍,此言假借也。引书作□,□席皆此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澥xiè
  注解:郣澥,海之别也。宋本作郣。今本及集韵、类篇皆作勃。别下宋本、叶本、赵本、五音韵谱、类篇、集韵皆无名字,毛斧季妄增之,然文□注已误多矣。毛诗传曰:沱,江之别者也。海之别犹江之别。勃澥属于海,而非大海。犹沱属于江,而非大江也。说文或言属,或言别。言属而别在其中,言别而属在其中。此与稗下云禾别正同。周礼注:州党族闾比者,乡之属别。则属别并言也。汉书子虚赋音义曰:勃澥,海别枝也。齐都赋注曰:海旁曰勃,断水曰澥。潜丘札记曰:今海自山东登州成山折而西,径宁海州、福山、蓬莱、招远县。又西径莱州、掖县、昌邑、潍县。又西径靑州、寿光、乐安、诸城县北界,折而西北,径济南、利津、沾化、海丰县。又北径直隶、河闲、盐山、沧北、静海县东界。又北至天津卫。折而东径顺天、宝坻、丰润县,又东径永平、滦州、乐亭、卢龙、昌黎县。又东出山海关、径辽东、宁远、广宁卫南界,折而南,径海、葢、复、金四卫西界。又折而东,径金州南界,有旅顺口,南与登州海口相对,皆谓之勃海。太史公多言勃海。河渠书谓永平府之勃海也。封禅书谓登、莱两府之勃海也。苏秦列传指天津卫之海言。朝鲜列传指海之在辽东者言。勃海之水大矣,非专谓近勃海郡者也。玉裁按:此于大海为别枝。从水解声。胡买切。十六部。一说澥即澥谷也。集韵、类篇皆作一曰澥谷也五字,此别一义也。律歴志曰: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孟康曰:解,脱也。谷,竹沟也。取竹之脱无沟节者也。一说昆仑之北谷名也。按汉书解谷,说文作澥,广韵作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海hǎi
  注解:天池也。见庄子消摇游。□纳百川者。尔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此引伸之义也。凡地大物博者,皆得谓之海。从水每声。呼改切。一部。按海篆当与澥相属,各本误厕漠篆后,今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漠mò
  注解:北方流沙也。汉书亦假幕为漠。一曰淸也。毛诗传曰:莫莫言淸静。从水□声。慕各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溥pǔ
  注解:大也。见释诂。从水尃声。滂古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ǎn
  注解:水大至也。水大,广韵作大水。从水闇声。乙感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洪hónɡ
  注解:洚水也。尧典、咎繇谟皆言洪水。释诂曰:洪,大也。引伸之义也。孟子以洪释洚,许以洚释洪,是曰转注。大壑曰谼,字亦作洪。从水共声。戸工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洚jiànɡ
  注解:水不遵道。孟子滕文公篇。书曰:洚水警予。洚水者,洪水也。告子篇: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水不遵道,正谓逆行。惟其逆行,是以绝大。洚洪二字义实相因。一曰下也。此别一义。洚与夅降音义同。从水夅声。戸工切。又下江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衍yǎn
  注解:水朝宗于海皃也。铉无皃字,非。海□之来,旁推曲畅。两厓渚涘之闲不辨牛马,故曰衍。引伸为凡有余之义,假羡字为之。从水行。洐字水在旁。衍字水在中。在中者,盛也,会意。以浅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cháo
  注解:水朝宗于海也。禹贡:荆州,江汉朝宗于海。郑以周礼春见曰朝,夏见曰宗释之。古说则谓潮也。论衡书虚篇辨子胥驱水为涛事曰:天地之性,上古有之。经江汉朝宗于海,唐虚之前也。又曰: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小大、满损不齐同。虚翻注易习坎有孚曰:水行往来,朝宗于海,不失其时,如月行天。注行险而不失其信曰:水性有常,消息与月相应。皆与许说合。朝宗于海者,谓彼此相迎受。洚水之时,江汉不顺轨,不与海通,海□不上。至禹治之,江汉始与海通。于杨州曰:三江旣入,谓江汉之入海也。于荆州曰:江汉朝宗于海。谓海□上达,直至荆州也。江汉之水下赴,海□上迎,呼吸相通,恩礼相受。二州之文相为表里。古说如是。朝宗于海,谓海水来朝见尊礼也。从水,朝省。会意。隶不省。直遥切。二部。按说文无涛篆,葢涛卽□之异体。涛古当音稠。□者,□声,卽舟声。文□注引仓颉篇涛,大波也。葢□者古文,涛者秦字。枚乘七发观涛卽为观□。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濥yǐn
  注解:水脉行地中濥濥也。濥濥动貌。寅下曰:正月阳气动,泉欲上出,髌寅于下也。淮南天文训曰:指寅则万物螾。注:螾,动生貌。皆其义也。江赋曰:潜演之所汨淈。蜀都赋曰:濥以潜沫。刘注:水潜行曰濥。此二水伏流,故曰濥。按今文□作演,误。从水夤声。弋刃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滔tāo
  注解:水漫漫大皃。尧典:浩浩滔天。按漫漫当作曼曼。许书无漫字。从水舀声。土刀切。古音在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涓juān
  注解:小流也。凡言涓涓者,皆谓细小之流。从水肙声。古悬切。十四部。《尔雅》曰:“汝为涓。”见释水。亦大水溢出别为小水之名也,郭本作濆,葢非。濆,水厓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混hùn
  注解:丰流也。盛满之流也。孟子曰:源泉混混。古音读如衮,俗字作滚。山海经曰:其源浑浑泡泡。郭云:水濆涌也。衮咆二音。浑浑者,假借浑为混也。今俗读戸衮、胡困二切。训为水浊,训为杂乱,此用混为溷也。说文混、溷义别。从水昆声。胡本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潒dànɡ
  注解:水潒瀁也。瀁者,古文为漾水字,隶为潒瀁字,是亦古今字也。潒、瀁,叠韵字。摇动之流也。今字作荡漾。从水象声,读若荡。徒朗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漦chí
  注解:顺流也。顺下之流也。释言曰:漦,盝也。盝同漉酒之漉。国语、史记龙漦。韦昭曰:漦,龙所吐沫。按龙沫必徐徐漉下,故亦谓之漦。一曰水名。未详。从水□声。俟甾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汭ruì
  注解:水相入皃。皃,各本作也,今依玉篇、广韵正。上下文皆水皃,则皃字是也。水相入皃者,汭之本义也。周礼职方之汭,卽汉志右扶风汧县之芮,水名也。大雅之汭,亦作芮。毛云:水厓也。郑云:汭之言内也。尚书妫汭、渭汭,某氏释为水北。雒汭,某氏释为雒入河处。左传汉汭、渭汭、雒汭、滑汭,杜氏或云水内也,或云水之隈曲曰汭,大意与大雅郑笺相近。郑笺之言云者,谓汭卽内也。凡云某之言某,皆在转注假借闲。从水内,与枘同意。内亦声。而锐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潚sù
  注解:深淸也。谓深而淸也。中山经曰:澧沅之风交潚湘之浦。水经注湘水篇曰:二□出入潚湘之浦。潚者,水淸深也。湘中记云:湘川淸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矢,五色鲜明。是纳潚湘之名矣。据善长说,则潚湘者犹云淸湘。其字读如肃,亦读如萧。自景纯注中山经云潚水今所在未详,始别潚湘为二水。俗又改潚为潇,其谬日甚矣。诗郑风:风雨潚潚。毛云:暴疾也。羽猎赋:风廉云师,吸嚊潚率。二京赋:飞□潚箾。思玄赋:迅猋潚其媵我。义皆与毛传同。水之淸者多驶。方言云:淸,急也。是则说文、毛传二义相因。从水肃声。子叔切。按子字疑误。广韵息逐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演yǎn
  注解:长流也。演之言引也,故为长远之流。周语注曰:水土气通为演。引伸之义也。一曰水名。未详。从水寅声。以浅切。古音在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涣huàn
  注解:□流也。各本作流散,今正。分散之流也。毛诗曰:涣涣,春水盛也。周易曰:风行水上涣。又曰: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从水奂声。呼贯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泌bì
  注解:侠流也。侠者,甹也。三辅谓轻财者为甹。侠流者,轻快之流,如侠士然。魏都赋李注引駃流,非善本。陈风:泌之洋洋。毛曰:泌,泉水也。上林赋曰:偪侧泌瀄。司马彪曰:泌瀄,相楔也。邶风:毖彼泉水。毛曰:泉水始出,毖然流也。毖卽泌之假借字。从水必声。兵媚切。古音必,在十二部。郭朴音笔。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活ɡuō
  注解:流声也。卫风:北流□□。毛传曰:□□,流也。按传当作流貌。其音戸括切。引伸为凡不死之称。邶风:不我活兮。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是也。许书当亦本作流貌,浅人妄改窜之耳。从水□声。古活切。按古当作戸,戸,活当作括。卫风音义曰如字,是也。十五部。□,□或从□。此字当是旣改貌为声,读古活切。乃制此字,非许书本有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湝jiē
  注解:水流湝湝也。小雅:淮水湝湝。毛曰:湝湝,犹上文汤汤也。广雅曰:湝湝,流也。从水皆声。古谐切。十五部。一曰湝,水寒也。此依宋本。《诗》曰:“风雨湝湝。”今郑风只有风雨凄凄。邶风传曰:凄,寒风也。许引诗证寒义,所据与今本异,或是兼采三家。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泫xuàn
  注解:湝流也。湝当作潜,字之误也。檀弓曰:孔子泫然流涕。鲁语:无洵涕。韦曰:无声涕出为洵涕。按洵者,泫之假借字也。文□诗曰:花上露犹泫。从水玄声。胡畎切。古音在十二部。上党有泫氏县。上党郡泫氏,二志同。音工悬反。今山西泽州府高平县治卽汉泫氏故县。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淲biāo
  注解:水流貌。小雅:滮池北流。毛曰:滮,流貌。从水,彪省声。隶不省。皮彪切。三部。《诗》曰:“淲池北流。”池,宋本作沱,非是。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淢yù
  注解:疾流也。急疾之流也。江赋:测淢浕涢。是其义也。毛诗:筑城伊淢。假借淢为洫也。从水或声。于逼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浏liú
  注解:流淸貌。郑风曰:潧与洧,浏其淸矣。毛曰:浏,深貌。谓深而淸也。释名曰:绿浏也。荆泉之水,于上视之,浏然绿色。此似之也。从水刘声。力久切。三部。《诗》曰:“□其淸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濊huò
  注解:碍流也。有碍之流也。卫风:施罛濊濊。毛曰:罛,鱼罟。濊濊,施之水中。按施罟而水仍流,故曰碍流。碍流者,言碍而不碍也。韩诗云流貌,与毛许一也。濊又训多水貌。司马相如传。湛恩汪濊。从水岁声。各本篆作濊,云薉声,今正。呼括切。十五部。按释文不云说文作□。证一。玉篇浏濊二字相连,与说文同。濊下云呼括切,水声。又于卫、于外二切,多水貌。不云有二字。证二。广韵十三未,濊,水声。□上同。证三。类篇:濊又呼括切,碍流也。引诗施罟濊濊。证四。是知妄人改碍流之字为□,而别补濊篆于部末,云水多貌,呼会切。不知部末至澒萍等篆已竟,水多非其次也,今□正。《诗》云:“施罟濊濊。”罟当作罛。濊濊,今本作□□,大缪。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滂pānɡ
  注解:沛也。小雅曰:俾滂沱矣。从水旁声。普郞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汪wānɡ
  注解:深广也。谓深而又广也。后汉书: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江赋:澄澹汪洸。晋语曰:汪是土也。韦云:汪,大貌。从水□声。俗作汪。乌光切。十部。一曰汪,池也。左传: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杜云:汪,池也。通俗文曰:停水曰汪。按今俗语谓小水聚曰汪。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漻liáo
  注解:淸深也。谓淸而深也。南都赋曰:漻泪淢汨。按李善引韩诗内传:漻,淸貌也。葢郑风毛作浏,韩作漻,许谓二字义别。今文□注内字讹外。从水翏声。洛萧切。古音在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泚cǐ
  注解:淸也。此本义也。今诗新台有泚,毛曰:泚,鲜明貌。此假泚为玼也。从水此声。千礼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况kuànɡ
  注解:寒水也。未得其证。毛诗常棣、桑柔、召妟皆曰:兄,滋也。矢部矤下曰:兄词也。古矧兄、比兄皆用兄字,后乃用况字。后又改作况,作况。从水兄声。许访切。十部。〖注〗□,古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冲chōnɡ
  注解:涌繇也。繇、摇,古今字。涌,上涌也。摇,旁摇也。小雅曰:攸革冲冲。毛云:冲冲,垂饰貌。此涌 摇之义。豳风传曰:冲冲,□冰之意,义亦相近。召南传曰:忡忡,犹冲冲也。忡与冲声义皆略同也。凡用冲虚字者,皆盅之假借。老子:道盅而用之。今本作冲是也。尚书冲人,亦空虚无所知之意。从水中声,读若动。直弓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泛fàn
  注解:浮皃。皃当作也。邶风:泛彼栢舟。毛曰:泛,流貌。广雅曰:泛泛,泛泛,浮也。从水凡声。孚梵切。按古音在七部,如风字亦凡声也。上林赋泛淫为叠韵,音转为扶弓反。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沄yún
  注解:转流也。回转之流,沄沄然也。释言曰:沄,沆也。郭云:水流漭沆。从水云声,读若混。按冲读若动,沄读若混者,古音动混不同今音也。王分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浩hào
  注解:浇也。按浇当作沆,字之误也。浇者,□也。□非浩义。沄浩沆同义,而又双声,故三篆相联。从水吿声。胡老切。古音在三部。《虞书》曰:虞当作唐。“洪水浩浩。”尧典洪水与浩浩不相属为句,檃栝举之耳。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沆hànɡ
  注解:莽沆,大水也。西京赋:沧池漭沆。薛云:漭沆犹洸潒,亦宽大也。南都赋:漭沆洋溢。吴都赋、海赋皆云沆瀁。羽猎赋云沆茫。义皆同。从水亢声。胡朗切。十部。一曰大泽貌。风俗通山泽篇曰:传曰沆者,莽也。言其平望莽莽,无涯际也。沆泽之无水,斥卤之类也。今俗语亦曰沆。水经注巨马河篇曰:巨焉水,又东径督亢泽,荆轲转之督亢地图也。引风俗通沆莽也云云。是则沆通作亢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泬jué
  注解:水从孔穴疾出也。从水穴。释水曰:氿泉穴出。按此会意字。其韩诗之回泬,楚辞之泬寥皆假借也。穴亦声。呼穴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濞pì
  注解:水暴至声。上林赋:滂濞沆漑。司马彪曰:滂濞,水声也。洞萧赋:澎濞慷慨,一何壮士。高唐赋:濞汹汹其无声。按滂濞双声。澎与滂同。从水鼻声。匹备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灂zhuó
  注解:水之小声也。古书多瀺灂连文。瀺,士湛反。灂,士卓反。双声字。高唐赋:巨石溺溺之瀺灂。注引埤苍瀺灂,水流声貌。上林赋:瀺灂霣队。司马贞引说文水之水声也。李善引字林瀺灂,小水声也。疑说文本有二篆。上云水之小声也。从水毚声。下云瀺灂也。从水爵声。全书之例如此。单用灂字者,江赋漰湱泶灂,谓大波相激之声。从水爵声。士角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潝xī
  注解:水流疾声。上林赋:汩□漂疾。□,郭音许立反。然则卽潝字也。小雅:潝潝訿訿。释训云:莫供职也。从水翕声。许及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滕ténɡ
  注解:水超踊也。踊依韵会本从足。超、踊皆跳也。跳,跃也。小雅:百川沸腾。毛曰:沸,出。腾,乘也。腾者,滕之假借。玉篇引百川沸滕。周易滕口说。引伸之义。从水□声。徒登切。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潏jué
  注解:涌出也。上林赋:潏潏淈淈。李善皆引说文证之。应劭、晋灼注上林赋云:潏,涌出声也。江赋:潏湟淴泱。南都赋:□滑瀎憰,潜□洞出。一曰水中坻,人所为,为潏。释水曰:小沚曰坻。人所为为潏。一曰潏,水名,在京兆杜陵。京兆尹杜陵,二志同。故城在今陜西西安府咸宁县东南。潘岳关中记曰:泾渭霸浐丰镐涝潏。上林所谓八川分流也。师古上林赋注曰:地理志鄠县有潏水,北过上林苑入渭,而今之鄠县则无此水。许愼云:潏水在京兆杜陵。此卽今所谓沈水。从皇子陂北流。经昆明池入渭者也。葢为字或从水旁穴,与沈字相似,俗人因名沈水乎。按水经注渭水,又东北径渭城南,有沈水自南注之,亦谓是水谓潏水也。故吕忱曰潏水出杜陵县,亦曰高都水,王氏五侯坏决高都是也。是则当郦时已名沈水。小颜推求其故,殆因潏之声误为泬,泬之字误为沈,由俗人不识泬字,遂名之沈水。沿讹积习,往往如此。小颜之说善矣。而戴先生挍水经注乃□改沈水为泬水,则又无以证古今之异名同实。且使小颜之前固泬水,则小颜何不显证之而作疑辞乎。一统志:今潏水在西安府长安县南,源出南山,自咸宁县界流入,又西北入渭水。○按郦注沈水,沈葢沇字之误。李善注上林赋曰:潏水出杜陵。今名沇水。自南山黄子陂西北流经至昆明池入渭。司马贞注上林语全同。亦作今名沇水。(单行索隐如此)沇从允声,余准切。潏矞声,食聿切。二字相为双声叠韵。唐初呼沇水,字异而音实同耳。小颜与李善同时,其注汉书葢亦本作今所谓沇水,转写作沈字,由俗书沈字似沇也。惟小颜不知潏沇同声,而指为泬字之误,是为无稽之谈。集韵:沇庾准切,水名。谓潏水也。若沇水东流为泲,则读以转切矣。从水矞声。古穴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洸ɡuānɡ
  注解:水涌光也。江赋曰:澄澹汪洸。又曰:流映扬焆。谓涌而有光也。邶风曰:有洸有溃。毛曰:洸洸,武也。溃溃,怒也。大雅:武夫洸洸。毛曰:洸洸,武貌。此引伸假借之义。从水光,光亦声。古黄切。十部。《诗》曰:“有洸有溃。”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波bō
  注解:水涌流也。左传:其波及晋国者。庄子:夫孰能不波。皆引伸之义也。又假借为陂字,见汉书。从水皮声。博禾切。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澐yún
  注解:江水大波谓之澐。专谓江水也。玉裁昔署理四川南溪县,考故碑,大江在县,有扬澐滩。从水云声。王分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澜lán
  注解:大波为澜。魏风:河水淸且涟猗。释水引作灡,云大波为灡。毛传云:风行水成文曰涟。按传下文云:沦,小风水成文。则澜为大可知,与尔雅无二义也。凡澜漫当作此澜字。从水阑声。洛千切。十四部。涟,澜或从连。古阑连同音,故澜涟同字。后人乃别为异字义异音。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沦lún
  注解:小波为沦。魏风:河水淸且沦猗。释水曰:小波为沦。毛传曰:小风水成文,转如轮也。韩诗曰:从流而风曰沦。释名曰:沦,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从水仑声。力迍切。十三部。《诗》曰:“河水淸且沦猗。”猗,各本作漪,今正。毛诗涟猗、直猗、沦猗,猗与兮同。汉石经鲁诗残碑作兮可证。后人妄加水作漪,吴都赋乃有刷荡漪澜,濯明月于涟漪之句,其缪甚矣。一曰□也。微子篇:今殷其沦丧。某氏曰:沦,□也。按释言:沦,率也。小雅:沦胥以铺。此以沦为率之假借也。古率读如律,于沦双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漂piāo
  注解:浮也。谓浮于水也。郑风:风其漂女。毛曰:漂犹吹也。按上章言吹,因吹而浮,故曰犹吹。凡言犹之例视此。漂潎,水中击絮也。庄子曰洴澼。从水□声。匹消切。又匹妙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浮fú
  注解:泛也。各本泛作泛,今正。木华海赋:浮天无岸。李注引说文浮,泛也。按上文云泛,浮也。是泛浮二字互训,与泛滥二字互训义别。泛浮二篆当类厕,今本多非许之旧。从水孚声。缚牟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滥làn
  注解:泛也。谓广延也。商颂、左传皆云:赏不僭,□不滥。鲁语:滥于泗渊。皆其引伸之义。从水监声。卢□切。八部。一曰濡上及下也。此因滥与淋声近。淋训以水□,则滥训略同。《诗》曰:“□沸滥泉。”觱,小徐作滭。此诗、小雅、大雅皆有之。今作槛泉者,字之假借也。毛曰:觱沸,泉出貌。槛泉,泉正出也。滥泉由小以成大,故偁以证泛义。一曰淸也。此又别一义,与滥葢相反而相成也者。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泛fàn
  注解:滥也。玄应引此下有谓普博也四字。楚辞卜居: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王逸云:泛泛,普爱众也。若水中之凫,羣戏游也。论语:泛爱众。此假泛为泛。从水□声。孚梵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泓hónɡ
  注解:下深貌。下深谓其上似浅陿,其下深广也。杨子:其中宏深,其外肃括。月令:其器闳。郑云:闳谓中宽,象土含物。泓之义略同。从水弘声。乌宏切。古音在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湋wéi
  注解:回也。以叠韵为训。从水韦声。羽非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测cè
  注解:深所至也。深所至谓之测,度其深所至亦谓之测。犹不浅曰深,度深亦曰深也。今则引伸之义行而本义隐矣。吕览:昏乎其深而不测。高云:测,□也。此本义也。考工记:桼欲测。郑云:测犹淸也。此引伸之义也。从水则声。初侧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湍tuān
  注解:疾濑也。濑,水流沙上也。疾濑,濑之急者也。赵注孟子曰:湍者,圜也。谓湍湍萦水也。赵语为下文决东决西张本。从水端声。他端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淙cónɡ
  注解:水声也。水声淙淙然。从水宗声。藏宗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激jī
  注解:水碍衺疾波也。当依众经音义作水流碍邪急曰激也。水流不碍则不衺行,不衺行则不疾急。孟子:激而行之,可使在山。贾子曰: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从水敫声。吉歴切。古音在二部。一曰半遮也。此亦有碍之意。与徼、邀音义略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洞dònɡ
  注解:疾流也。此与辵部迵、马部駧音义同。引伸为洞达,为洞壑。从水同声。徒弄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fān
  注解:大波也。从水旛声。孚袁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汹xiōnɡ
  注解:汹汹涌也。各本无汹汹字,今依高唐赋注补。相如赋曰:汹涌滂□。左思赋曰:濞焉汹汹。杨雄赋曰:汹汹旭旭,天动地岋。从水匈声。许拱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涌yǒnɡ
  注解:滕也。滕,水超踊也。二篆宜相连,今本葢非古也。从水甬声。余陇切。九部。一曰涌水,在楚国。左传庄十八年:阎敖游涌而逸,楚子杀之。杜曰:涌水在南郡华容县。华容,今湖北荆州府监利县地。涌水在今江陵县东南,自监利县流入夏水支流也。水经曰:江水,又东南当华容县南,涌水入焉。郦云:水自夏水南通于江,谓之涌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湁chì
  注解:湁湒,□也。上林赋:潏潏淈淈,湁潗鼎沸。索隐引周成杂字曰:湁潗,水沸之貌也。潗与湒同,湒又训雨下,故不类厕于此。□沸古今字。鼎沸者,言水之流如爨鼎沸也。按此葢引上林成语,如人部引徼□受屈。今本夺鼎字。从水拾声。丑入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涳kōnɡ
  注解:直流也。从水空声。哭工切。又苦江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汋zhuó
  注解:激水声也。从水勺声。巿若切。古音在二部。释名:汋,泽也。有润泽也。自脐以下曰水腹。水汋所聚也。胞主以虚承汋也。葢皆借为液字。又楚词汋约,卽庄子淖约。井一有水,一无水,谓之瀱汋。见释水。刘氏释名说其义曰:罽,竭也。汋,有水声汋汋也。然则瀱谓一无水,汋谓一有水。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瀱jì
  注解:井一有水,一无水,谓之瀱汋。从水罽声。居例切。十五部。按释水文已见上文,此但云瀱汋也已足,不当复举。考释名作罽,不从水。说文当同之,瀱篆乃浅人所增耳。尔雅作瀱,亦非古本。罽训竭,于音得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浑hún
  注解:溷流声也。溷作混者误。溷,乱也。郦善长谓二水合流为浑涛。今人谓水浊为浑。从水军声。戸昆切。十三部。一曰洿下也。洿下曰:一曰窊下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洌liè
  注解:水淸也。案许书有洌冽二篆。毛诗有冽无洌。冽彼下泉传云:冽,寒也。有冽氿泉传云:冽,寒意。二之日凓冽传云:凓冽,寒气也。皆不从水。东京赋:玄泉洌淸。薛曰:洌,淸澄皃。从水□声。良薛切。十五部。《易》曰:“井□,寒泉,食。”井九五爻辞。王云:絜也。崔憬云:淸且絜也。皆与许合。经云洌寒,故崔云旣寒且絜。〖注〗冽。□。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淑shū
  注解:淸湛也。湛,□也。湛、沈古今字,今俗云深沈是也。释诂曰:淑,善也。此引伸之义。从水叔声。殊六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溶yǒnɡ
  注解:水盛也。甘泉赋:溶方皇于西淸。善曰:溶盛皃也。按今人谓水盛曰溶溶。从水容声。余陇切。又音容。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澄chénɡ
  注解:淸也。澄之言持也。持之而后淸。方言曰:澄,淸也。澄、澄古今字。礼运:澄酒在下。字作澄。郑云:澄酒与周礼沈齐字虽异,葢同物也。周易:君子以征忿。征者,澄之假借字。蜀才作登。郑云:征犹淸也。必云犹者,正谓澄不训淸。澄之斯淸,故王弼训止也。从水,征省声。直陵切。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淸qīnɡ
  注解:朖也。澄水之皃。朖者,明也。澄而后明,故云澄水之皃。引伸之,凡洁曰淸。凡人洁之亦曰淸,同瀞。从水靑声。七情切。十一部。〖注〗□,古文淸。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湜shí
  注解:水淸见底也。各本作底见,依诗释文正。邶风曰:泾以渭浊,湜湜其止。毛云:泾渭相入而淸浊异。按毛本作止,郑乃作沚。毛意泾以入渭而形己浊,且以己形渭之湜湜然淸澄,喻君子以新昏而不洁己,且以己而益见新昏之可安。止者,水之澄定也。郑易止为沚,云小渚曰沚。湜湜,持正皃。喻君子得新昏,故谓己恶。己之持正守初,如沚然不动摇。是其训湜字,比傅是字之解为之,非水淸见底之谓矣。从水是声。常职切。古音在十六部。《诗》曰:“湜湜其止。”古今各本及玉篇,集韵,类篇皆作止。毛诗旧文也。传于蒹葭云:小渚曰沚。于此无文,可以证矣。郑笺当有止读为沚之文,浅人删之,而并改经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潣mǐn
  注解:水流浼浼皃。浼浼当作潣潣,浅人所改也。一说潣、浼古今字,故以浼浼释潣潣。河水浼浼。见邶风。浼之本义训污。邶风之浼浼,卽潣潣之假借。免声古读如门,与潣音近。毛传曰:浼浼,平地也。卽潣潣之义也。从水闵声。眉殒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渗shèn
  注解:下漉也。司马相如封禅文:滋液渗漉。杨雄河东赋:泽渗漓而下降。今俗云渗屚。从水参声。所禁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涠wéi
  注解:不流浊也。谓薉浊不流去也。左传曰:有汾浍以流其恶。从水围声。羽非切。十五部。此于声见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溷hùn
  注解:乱也。离骚:世溷浊而不分兮。王曰:溷,乱也。浊,贪也。一曰水浊皃。此别一义。今人不分。从水圂声。胡困切。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淈ɡǔ
  注解:浊也。今人汩乱字当作此。按洪范汩陈其五行,某氏曰:汩,乱也。书序汩作。汩,治也。屈赋汩鸿,谓治洪水。治乱正一义。卽释诂之淈,治也。某氏注尔雅引诗淈此羣丑,其勿反。从水屈声。古忽切。十五部。一曰滒泥。多汁成泥。一曰水出皃。上林赋:潏潏淈淈。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xuán
  注解:回泉也。杜诗:撇漩捎濆无险阻。漩,夔州土人读去声,谓峡中回流大者,其深不测,舟遇之则旋转而入,江赋所谓盘涡谷转也。濆,土人读如瀵。谓峡中回流渐平,则突涌如山,江赋所谓渨□濆瀑也。斯二者必撇之捎之而行,不可正犯。杜用峡中语言入诗。从水,旋省声。似沿切。十四部。按广韵又辞恋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漼cuǐ
  注解:深也。小雅:有漼者渊。毛传曰:漼,深皃。从水崔声。七罪切。十五部。《诗》曰:“有漼者渊。”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渊yuān
  注解:回水也。颜回字子渊。从水,象形。下文释象形。左右,谓??。岸也。中谓??。象水皃。乌悬切。十二部。□,渊或省水。囦,古文从囗水。囗其外而水其中。江赋瀇滉囦泫,用囦字。〖注〗□,古文渊。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沵mǐ
  注解:水满也。依诗释文补水字。邶风曰:河水弥弥。毛云:弥弥,盛皃。玉篇曰:□亦弥字。按卢氏文弨曰:汉地理志:邶诗云河水□□,字从芈姓为声,谓新台也。俗讹为洋洋。师古谓邶无此句。从水尔声。奴礼切。古音在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澹dàn
  注解:澹澹水繇皃也。东京赋注、高唐赋注引皆有澹澹字。皃字亦依东京赋注补。高唐赋曰:水澹澹而盘纡。东京赋曰:渌水澹澹。俗借为淡泊字。繇当作摇。从水詹声。徒敢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浔xún
  注解:旁深也。今人用此字,取义于旁而已。从水寻声。徐林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泙pínɡ
  注解:谷也。广韵曰:水名。玉篇曰:谷名。从水平声。符兵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泏zhú
  注解:水皃。广韵曰:水出皃。文子曰:原流泏泏,冲而不盈。从水出声,读若窋。竹律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瀳jiàn
  注解:水至也。至疑当作巟。巟,大也。广韵曰:水荒曰洊。洊者,瀳之异文。周易曰:水洊至,习坎,洊雷震。释言:荐,再也。荐同洊。从水荐声,读若尊。今音在甸切。古音十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zhí
  注解:土得水沮也。魏风、毛传云:沮洳,其渐洳者。众经音义引仓颉篇云:沮者,渐也。许君沮字下未举此义。今俗谓水稍稍侵物入其内曰潪□,当作此字。从水□声,读若□。竹只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满mǎn
  注解:盈溢也。从水□声。莫旱切。十四部。〖注〗□,古文满。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滑huá
  注解:利也。古多借为汩乱之汩。从水骨声。戸八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濇sè
  注解:不滑也。止部曰:歰,不滑也。然则二字双声同义。七发:邪气袭逆,中若结轖。此假轖为濇也。从水啬声。色立切。按当依职韵所力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泽zé
  注解:光润也。又水艹交厝曰泽。又借为释字。从水□声。丈伯切。古音在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淫yín
  注解:浸淫随理也。浸淫者,以渐而入也。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曰: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浸淫衍溢。史记作浸浔。从水□声。余箴切。七部。一曰久雨曰淫。月令曰:淫雨蚤降。左传曰:天作淫雨。郑曰:淫,霖也。雨三日以上为霖。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瀸jiān
  注解:渍也。公羊传庄十七年:齐人瀸于遂。瀸者何。瀸,积也。众杀戍者也。积本又作渍。何曰:积死非一之辞。按传文及说文皆当作积为长。许云渍,沤也。瀸篆不与渍篆联,可以知许说矣。从水韱声。子廉切。七部。《尔雅》曰:“泉一见一不为瀸。”释水文。此与上文别一义。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泆yì
  注解:水所荡泆也。荡泆者,动荡奔突而出。禹贡:道沇水入于河,泆为荧。本作泆。周礼疏、师古汉书注所引不误。且史记,水经注皆作泆。惟汉地理志作轶。轶,车相出也。正与泆义同。左传: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又曰:迭我殽地。迭卽泆轶之假借也。凡言淫泆者,皆谓太过。其引伸之义也。卫包改禹贡之泆为溢,浅人以满释之,固可叹矣。从水失声。夷质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溃kuì
  注解:漏也。漏当作屚。屋穿水下也。左传:凡民逃其上曰溃。此引伸之义。小雅、大雅毛传皆曰:溃,遂也。此皆谓假溃为遂。从水□声。胡对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沴lì
  注解:水不利也。河东赋:秦神下詟,跖魂负沴。服□曰:沴,河岸之坻也。晋灼申之曰:沴,渚也。按坻,碍水。令水不行,故谓之沴。从水□声。郞计切。按□声本音当在十二部,郑训沴为殄是也。今音郞计者,依如淳音拂戾之戾也。《五行传》曰:“若其沴作。”其当作六,字之误也。五行传,谓伏生洪范五行传也。若六沴作。见洪范五行传文。郑曰:沴,殄也。服□曰:沴,害也。司马彪引五行传说曰:气之相伤谓之沴。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浅qiǎn
  注解:不深也。许于深下但云水名,不云不浅,而测下浅下□下可以补足其义,是亦一例。按不深曰浅,不广亦曰浅,故考工记曰:以博为帴。帴者,浅之假借。又马、郑古文尚书夤浅纳日。马云:浅,灭也。马意读为戬灭之戬,谓伺日入也。从水戋声。七衍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洔zhǐ
  注解:水暂益且止,未减也。此义未见,葢与待偫歭字义相近。尔雅释水亦借为沚字。从水寺声。直里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渻shěnɡ
  注解:少减也。今减省之字当作渻,古今字也。女部又曰:□者,减也。□渻音义皆同。左传有渻灶,人姓名也。一曰水门。此义未见。玉篇云一曰水门名。广韵、集韵则云一曰水名。从水省声。息井切。十一部。又,水出丘前谓之渻丘。尔雅释丘文也。释名作址丘。址,基址也。按址丘疑本作杫丘。古□杫字同,故渻丘亦为□丘。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淖nào
  注解:泥也。左传曰: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杜注同。仓颉篇云:深泥也。字林云:濡甚曰淖。按泥淖以土与水合和为之,故淖引伸之义训和。仪礼:嘉荐暜淖。注曰:暜淖,黍稷也。暜,大。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也。刘瓛述张禹之义曰:仲者,中也。尼者,和也。言孔子有中和之德,故曰仲尼。葢汉人尼与泥通用,故汉碑仲尼字或作泥。又按许泥为水名,不箸涂泥之解,于此补见,是与深同例也。魏晋以后,泥淖字作埿。从水卓声。奴敎切。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濢zuǐ
  注解:小湿也。小葢下之误。篇、韵皆云下湿,从古本也。从水翠声。遵诔切。十五部。按篇、韵皆云且遂切,下湿也。遵诔切,汁渍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溽rù
  注解:溽暑,湿暑也。溽暑二字依李善注悼亡诗补。月令:季夏,土润溽暑。郑曰:润溽,谓涂湿也。润溽双声字。记言土涂湿而暑上烝也。涂读如雨雪载涂之涂。许以湿暑释记溽暑,后人妄删,非是。大雅云汉传曰:薀薀而暑,隆隆而雷,虫虫而□。此暑□之别。暑言下湿,□言上燥也。谓之溽者,浓也,厚也。儒行注曰:恣滋味为溽。月令:溽,本或作辱。从水辱声。而蜀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涅niè
  注解:黑土在水中者也。者字依论语释文补。论语孔注:涅,可以□皁者。按水部曰:淀者,滓垽也。滓者,淀也。土部曰:垽者,淀也。黑部曰:□谓之垽。垽,滓也。皆与涅义近。从水土日声。奴结切。十二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滋zī
  注解:益也。艹部兹下曰:艹木多益也。此字从水兹,为水益也。凡经传增益之义多用此字。亦有用兹者,如常棣、召旻传云:兄,兹也。桑柔传云:兄,兹也。只是一义。从水兹声。各本篆文作滋*,解作兹声,误也,今正。说详四篇下兹篆下。子之切。一部。一曰滋水,出牛□山白陉谷,东入呼沱。此谓水名也。地理志:常山郡南行唐牛饮山白陆谷,滋水所出。东至新巿,入虖池水,南行唐故城在今直隶正定府行唐县县治北。新巿故城在今正定府治西北四十里。一统志曰:滋河源出山西五台县畍,东南流径正定府灵寿县北,行唐县南。又东歴正定藳城二县北,无极县南。又东北人定州深泽县畍。古与滹沱合流,今折而东北,与滱沙二水合。不入滹沱矣。〖注〗□,古文。滋*字从水从兹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hū
  注解:靑黑皃。皃字依广韵订。从水曶声。各本篆文作□,解作曶声。此以隶体改篆也。篇、韵皆曰:淐今作□。今据正。其音当依广韵荒内切。十五部。大徐呼骨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浥yì
  注解:湿也。召南毛传曰:厌浥,湿意也。从水邑声。于及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沙shā
  注解:水□石也。诗正义作水中散石,非是。水经注引与今本同。凡古人所引古书有是有非,不容偏信。大雅传云:沙水旁也,许云:水散石。与毛不异。石散碎谓之沙,引伸之,凡生涩皆为沙,如内则鸟沙鸣是。从水少。会意。水少沙见。释其会意之恉。所加切。十七部。古音娑。从石作砂者,俗字也。古丹沙只用此。楚东有沙水。此别一义也。水经注渠水篇曰:渠水,又东南流径开封县,雎涣二水出焉。右则新沟注之,卽沙水木也。音蔡。许愼正作沙音,言楚东有沙水,谓此水也。□,谭长说:沙或从尐。少尐二字皆见小部。尐者,少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濑lài
  注解:水流沙上也。九歌:石濑兮浅浅。伍子胥书有下濑船,汉有下濑将军。应劭汉书注曰:濑水流沙上也。臣瓒曰:濑,湍也。吴越谓之濑,中国谓之碛。按濑之言□也。水在沙上,渧□而下渗也。埤仓云:渧□,漉也。从水赖声。洛带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濆fén
  注解:水厓也。诗大雅:铺敦淮濆。传曰:濆,厓也。周南:遵彼汝坟。传曰:坟,大防也。画然分别。周礼大司徒职。丘陵坟衍原隰。注曰:水涯曰坟。而常武笺亦释濆为大防,是郑谓古经假借通用也。许则谨守毛传。从水贲声。符分切。十三部。《诗》曰:“敦彼淮濆。”敦彼当是铺敦之误。笺释为陈屯。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涘sì
  注解:水厓也。尔雅释丘、王风秦风传皆曰:涘,厓也。从水矣声。床史切。一部。《周书》曰:“王出涘。”周颂思文笺曰: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于舟,出涘以燎。正义引大誓云:惟四月太子发上祭于毕,下至于孟津之上,太子发升舟,中流,白鱼入于王舟,王跪取,出涘以燎之。按今文尚书、古文尚书皆有大誓,非枚颐本之大誓也。许引大誓者三,此与手部,攴部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汻hǔ
  注解:水厓也。大雅:率西水浒。传曰:浒,水厓也。释丘曰:岸上,浒。从水午声。呼古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氿ɡuǐ
  注解:水厓枯土也。按今尔雅水醮曰厬,仄出泉曰氿。许书仄出泉曰厬,水厓枯土曰氿。与今尔雅正互易。依毛诗有洌氿泉,似今尔雅不误也。从水九声。居洧切。古音在三部。《尔雅》曰:“水醮曰氿。”释水文。今本作厬。音义云:字又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漘chún
  注解:水厓也。魏风传:漘,厓也。尔雅曰:厓,夷上洒下漘。按夷上谓上平也。洒下谓侧水边者斗峭。从水唇声。常伦切。十三部。《诗》曰:“寘河之漘。”集韵,类篇皆河上有诸。韵会同。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浦pǔ
  注解:水濒也。濒下曰水厓,人所宾附也。大雅:率彼淮浦。传曰:浦,厓也。从水甫声。滂古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沚zhǐ
  注解:小渚曰沚。召南传曰:沚,渚也。此浑言之。秦风传、尔雅释水曰:小渚曰沚。此析言之也。从水止声。诸巿切。一部。《诗》曰:“于沼于沚。”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沸fèi
  注解:毕沸,滥泉也。毕一本从水作滭。上林赋滭弗,苏林曰:滭音毕。则古非无滭字也。泉下小徐有也。按也当作皃。诗小雅、大雅皆有□沸槛泉之语,传云:□沸,泉出皃。槛泉正出,释水曰: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司马彪注上林赋曰:滭弗,盛皃也。按毕沸叠韵字。毛诗□槛皆假借字。今俗以沸为□字。从水弗声。分勿切。十五部。上林赋滭弗,一本作浡。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潨cónɡ
  注解:小水入大水曰潨。大雅传曰:潀,水会也。按许说申毛。若郑笺云潀,水外之高者也。有瘗埋之象。则谓潀与崇同。恐非诗意。从水众声。此形声包会意。徂红切。九部。《诗》曰:“凫鹥在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派pài
  注解:别水也。吴都赋:百川派别。刘逵注引字说曰:水别流为派。从水□,□亦声。匹卖切。十六部。按众经音义两引说文□,水之衺流别也以释派。韵会曰:派本作□。从反永。引锴云今人又增水作派。据此,则说文本有□无派。今锴、铉本水部派字当删。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汜sì
  注解:水别复入水也。上水字衍文。召南传曰:决复入水也。谓旣决而复入之水也。自其水出而不复入者,释水自河出为灉已下是也。决而复入者,汜是也。释名曰:汜,已也。如出有所为毕已而复入也。按古以无已释已。如祀之解曰祭无已是也。故汜之字从已。从水巳声。详里切。一部。《诗》曰:“江有汜。”一曰汜,竆渎也。此别一义。释丘曰:竆渎,汜。郭云:水无所通者。汉书:张良闲从容步游下邳汜上。服□读为□,音颐。楚人谓桥曰□。此汉人易字之例也。应劭曰:汜水之上。此不易字。谓竆渎无水之上也。下文直堕其履汜下,良下取履,其为无水之渎了然。史记本亦作汜。小司马云:姚察见史记有作土旁者。云有,则知史记不皆作土旁也。义本易憭。诸家说皆不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湀ɡuǐ
  注解:湀辟,流水处也。流,铉作深,非。释水曰:湀辟流川。从水癸声。求□切。十五部。字林音圭。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荥xínɡ
  注解:荥泞,绝小水也。荥篆本在泞篆下,今移正。荥泞二字各本无,今依全书通例补。李善注七命引说文泞,绝小水也。奴泠切。可以证今本之误,但尚夺荥字耳。甘泉赋:梁弱水之濎濙。服□曰:昆仑之东有弱水,渡之若濎濙耳。善曰:汀濙,小水也。引字林濙,绝小水也。按甘泉赋之濎濙,七命之汀泞皆谓小水也。濙泞义同。濙卽许之荥字,一为荧省,一不省也。若荧泽、荧阳古皆作荧,不作荥。唐碑、宋椠尚多不误。近今乃皆作荥。潜丘札记乃云:说文绝小水之绝,为尔雅正绝流曰乱之绝,与禹贡泲入河泆荥相发明。其荒谬有如此者。中断曰绝。绝者,竆也。引伸为极至之用。绝小水者,极小水也。此六书不可以本义灭其引伸之义者也。许书陉者,山绝坎也。此中绝之绝,绝小水非其伦也。然则荧泽字从火之义若何。曰:泲之显伏不测,如火之荧荧不定也。从水,荧省声。戸扃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泞nìnɡ
  注解:荥泞也。从水寜声。乃定切。十一部。按濴泞叠韵。此当依七命注奴泠切。后人谓淖为泥泞,读乃定切,义与音皆非古矣。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洼wā
  注解:深池也。史、汉皆云得神马渥洼水中。庄子齐物论云似洼者。从水圭声。一佳切。又于瓜切。按古音在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漥yǐnɡ
  注解:淸水也。未详。从水窐声。一颖切。又屋瓜切。按古音在十六部。一曰窊也。穴部曰:窊,污衺下地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潢huánɡ
  注解:积水池也。左传:潢污行潦之水。服□曰:畜小水谓之潢,水不流谓之污。行潦,道路之水。从水黄声。乎光切。十部。广韵引释名曰:潢,染书也。乎旷切。唐有妆潢匠。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沼zhǎo
  注解:池也。召南传曰:沼,池也。张揖广雅同。按众经音义两引作小池也。从水召声。之少切。二部。按沼之言招也。招外水猪之。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一卷□水部
  标题:池chí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