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卷,凡一万二千册,向贮乾清宫。其副本,在皇史,后因恭藏《圣祖仁皇帝实录》,乃移贮翰林院。李穆堂侍郎始借观,而副本阙二千四百二十二卷,拟奏请发宫中正本钞补之,未果。嘉庆丁巳,乾清宫灾,正本尾。其存储翰林院者,庋敬一亭,无人过问。咸丰庚申之变,书渐亡失。光绪元年重修翰林院,庋置此书不及五千册矣。明年丙子,缪小珊入词馆,询之清秘堂,云尚存三千余册,求借观不可得。丙戌,志文贞锐官侍读,入清秘堂办事,小珊始得借钞人间稀有之本。癸巳,小珊重入京师,询之馆人,则仅六百余册矣。庚子巨劫,翰林院牙门阑入使馆,藏书星散,《大典》仅存三百余册。宣统元年,学部请以归图书馆。《艺风堂文集》言之最详。

  按:全谢山入词馆,与穆堂共借《永乐大典》读之,《大典》共二万二千七百七十七卷,见《鲒亭集》,卷数小异。

  ○笠泽丛书

  余家藏《笠泽丛书》,为后至元五年十一世孙{直心}原刊于书院,不分卷,以甲乙丙丁为次,后一卷补遗,书法类赵松雪,纸墨精良,有“辅国公如嵩印”、“怡情书室图书”、“素心人怡情书室珍藏书画图章”、“信郡王恬斋素心人珍藏”、“信邸珍藏”诸小印。据邵位西先生书目云:“此书有宋蜀刻本,十二行,行二十一字,又明李如桢校刊本,碧筠草堂仿元刊本,嘉庆间许连仿元刊本七卷。”又云:“钱遵王云,宋刊本只上下二卷,又补遗一卷;元刊乃分四卷。”余家所藏至元刊本,正分为四卷,与《读书敏求记》合。惟邵目云,书院本有三山王益祥跋,而此本无之。

  ○司马温公年谱

  《司马温公年谱》,近所见者,桂林陈文恭公刻本。己酉三月,在长沙从刘笏云借阅所藏明刊《温公年谱》六卷,嘉靖壬辰涑水马峦编辑,温公十八世孙露校刻。马峦序,阙前半首。露跋云:“公曾孙吏部侍郎扈跸南迁,子孙因家浙之绍兴山阴。露王父按察使相巴陵尹初,皆起家进士,坚有还夏之志,赍志而殁。露父解元晰,来夏奉祀,云云。”是温公后人固尝居浙,复乃复归夏邑也。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仁和邵位西先生博极群书,尝就所见诸家藏书记,录于《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册端,蝇头细书,上下皆遍。咸丰间为瑞安项几山傅霖借钞。辛酉先生殉节,书存项氏。同治己巳,先生之子子俊顺年在江宁,介孙中颂言于项氏,得索归;别写副本流传都下,祥符周季贶星诒、吴县王芾卿颂蔚、武进董绶金康、山阴胡右阶念修,皆有┢钞之本。光绪癸卯,先生之孙伯纟章游吴门,见胡氏钞本,乃更贻书中颂商定体例,缮校付刊。壬子之春,蛰居海上,从伯纟借观,复为校勘新钞之本,匝月而后卒业。茫茫浩劫,古籍将湮,抱此遗编,如游宛委,萧寒寂寞中亦假以送日耳。

  ○王荆公诗注

  宋李壁撰《王荆公诗注》五十卷,有刘辰翁评点者,乾隆辛酉海盐张宗松清绮斋校刻本最精。邵位西先生藏元刊本,即张氏所仿刻者,中缺第三十、第五十卷末页,劫后为钱塘丁氏所得,复以归邵。余与伯纟同寓沪北,得见此本,前有位西先生长跋,详述是书流传端绪。适清绮后人张菊生,得元大德辛丑刊本,前有詹太和撰《荆公年谱》及刘归孙序、王常题识,皆乾隆重刻本所无,全帙完好,古香可挹,书中有季沧苇印记,后辗转归丰润张氏者。菊生先后得乾隆刻本至五六册,今复得此,诚奇缘也。位西先生跋一通附录于后。

  谨按:乾隆间《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元板类云:《王荆文公诗》,二函二十册,宋王安石撰,李壁注,刘辰翁批点。壁字季章,号雁湖,登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谥文懿,事具《宋史》本传。辰翁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人,少举进士,宋末不仕。书五十卷,前有刘归孙序,即辰翁之子也。又詹太和所著《王荆文公年谱》目录后有墨记“仆顷问诗于须溪先生,及半山,则恨李注本极少,于是先生出示善本,并得其评点。兹不敢私,命刻之梓,期与四方学者共之。门人王常谨题。”常字士吉,安成人。盖大德辛丑所刻,而归孙序之。太和字甄老,桐庐人。每册首有白文“谦牧堂藏书记”,未有朱文“谦牧堂书画记”,俱横长印。

  又按:乾隆六年辛酉武原张宗松重刊《王荆文公诗》,序云:“十年前购得华山马氏所藏元刻本,间取通行《临川集》勘之,篇目既多寡不同,题字亦增损互异,乃叹是书之善,不独援据该洽,可号王氏功臣也。史称季章嗜学如饥渴,今《雁湖集》不存,他著录亦尽逸,惟是书见称艺林,而流传绝少,因重锓以广其传。”又曰:“李氏之注王诗,犹施氏之注苏诗,任氏之注黄、陈二家诗也。山谷、后山诗注,尚有前明雕板;东坡诗注,则宋漫堂先生获宋椠不全本,补缀刊行,今遂家有其书矣。独是书绝无仅有,近代藏书家若绛云,若传是,俱不列其目;华山马氏至晚始得之,故《道古楼书目》亦未之载。ぅ斋没后,复随云烟飘荡,流转数姓,归予插架。”又曰:“是书首尾完好,惟卷端失去魏鹤山序一篇,第三十卷、第五十卷失去两末页。”又曰:“须溪评点杂乱注中,观者目眩,今芟去,使李注孤行,更觉心目开朗。”又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张载华识云:“先兄青在,每以失去鹤山序为恨,访求不得。宗人芑堂,好古士也,客冬于武林鲍氏知不足斋,录以贻余,爰属延一侄补刻卷端。”又张燕昌识云:“乾隆乙未冬十一月二十三日,余于杭城好友鲍以文知不足斋灯下,得观李雁湖注《王荆文公诗》宋椠不全本一卷至三、卷十五至十八、卷二十三至二十六、卷二十七至二十九、卷四十至四十七,凡十七卷。目分上中下,每卷尾有庚寅增注,前后有‘晋府书画之印’及‘李氏德圭’诸印。吾宗青在先生曾得马氏藏本付梓,以不得魏序为恨,今鲍氏宋本有之,亟录以俟补入,并详所见卷帙,冀好古者广其传焉。”今按张青在刻本所自出,即此本也。第三十卷、五十卷尾缺页正同。而书中间有夹签,乃删剃须溪评点而设。所云得之华山马氏,此书印记乃吾乡沈椒园先生所藏,岂流转数姓,而马氏晚始得之,不复加图印欤?道光己酉,余得之琉璃厂文华堂书肆。先有张君重刻本,重乡先辈椒园先生故物,且须溪评点亦自有意致,乃以八金易置案头。顷读《天禄琳琅后目》,知内府尚有完全元椠本,前有詹太和《王荆文公年谱》。张青在重刻序例,恨荆公独无年谱,姑取《宋史》本传刻附卷首,不知原书自附年谱也。又有刘归孙序,及王常题识,刻书年月。张君但据陈直斋解题,恨不得魏鹤山序文,不知魏序作于嘉定七年,季章门人李西美醇儒初刻是书之时,宋本有之,元本未必重载也。谦牧堂乃大学士揆叙家印记。揆叙乃明珠之子,刻《通志堂经解》之成德,其兄也。咸丰元年六月二十日辰记。

  ○黄道周夫妇所书孝经卷册

  漳浦黄忠端公书《孝经》卷、册各一,忠端夫人蔡氏所书《孝经》卷一,汉阳叶氏所藏。忠端自跋,一为辛巳秋,一为辛巳八月,皆请室中笔墨也。

  按:“忠端公《孝经》别本自跋云:“向在西库写此经一百二十本,其七本有补《豳风》,余八十本俱依石台原本,又三十三本以‘聿修厥德’移于‘天子’之首。西库无佳笔,俱用秃笔书之。“云云。叶氏所藏,殆即其时所书?

  蔡夫人善临池,代公作行草几夺真。《孝经》卷题“崇祯甲申秋望日偶录”,盖临忠端书。叶氏又云:“夫人书《孝经》别一卷,末题‘明忠烈文明伯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妻蔡氏玉卿书于石养山中之斋室’,凡二十九字,不著年月。忠烈谥,隆武以赠此卷当是丙戌后作。

  忠端尝进《孝经大传》其序云:“臣绎《孝经》微义有五,著义十二。是十七者,以治天下,选士不与焉,而士出其中。”盖深痛于杨嗣昌、陈新皆夺情而起,无父无君之言满天下,乃退述是经,以补讲筵之缺。崇祯庚辰,被逮白云库下,诸狱卒不敢有望于公,惟日奉纸札丐书。时公拷掠备至,血肉淋漓,日据败几书《孝经》以当役钱而已。忠端《孝经》定本,善化贺耦庚先生尝刊于黔中。余家有是本,幼童入塾,即以是本课之。

  ○黄道周疏

  忠端屡上疏,言:“自古迄今,决无数米量薪可成远大之猷,吹毛数睫可奏三五之治者。”又云:“自古外患未弭,则大臣一心以忧外患;小人未退,则大臣一心以忧小人。今独以遗君父,而大臣自处于催科比较之末。行事而事失,则曰事不可为;用人而人失,则曰人不足用。”此数语,自来亡国之臣皆蹈此辙,可胜叹哉!

  ○倪元璐手稿

  倪文正公元璐手稿四册。前二册皆疏稿,大抵为户部尚书时事,论兵饷、漕粮、开采、钞币、盐务、车户,凡九首,格式与本朝奏折略同。书牍三通、诗文一百十首,中多涂乙。旧藏绍兴陈氏留古斋,今为日本长尾甲雨山所得,余从张菊生转假读之。忠贞遗墨留天地间二百七十年,乃为东人所获,惜哉!

  按《四库书目》:《倪文正集》十七卷,续编三卷,奏疏十二卷,讲编四卷,诗集四卷。文渊阁著录其诗,又收入《乾坤正气集》。别有《鸿宝应本》十七卷,今有传本。又公门人唐九经尝梓公遗诗,未见。

  ○甲申传信录

  《甲申传信录》钞本四册,当湖犀农钱<只>撰,凡十卷,每卷以四字标目:“卷一曰“睿谟留憾”,卷二曰“疆场裹革”,卷三曰“大行骖乘”,卷四曰“跖余脔”,卷五曰“槐国衣冠”,卷六曰“赤眉寇略”,卷七曰“董狐剩”,卷八曰“桑郭余铃”,。卷九曰“戾园疑迹”,卷十曰“使臣碧血”。自叙云:“一时人士所纪述者,有《国变录》、《甲申纪闻》、《国难纪闻》、《见闻纪略》、《国难睹记》、《变难确传》、《燕都日记》、《陈济生再生录》、《孤臣纪哭》、《陈方策揭》,凡十余家。”今诸书传本不恒见,盖遗佚者多矣。

  ○鲁春秋

  《鲁春秋》,不著撰人姓名,记鲁王监国时事。其《监国纪》有云:“弘光元年乙酉夏五月,南京不守,江南及浙西郡咸望风下,杭诸绅奉皇太后命,敦请潞王翊Α监国。甫三日,因原任都督陈洪范籍士马钱粮北款,钱塘知县顾咸建不从弃去,诸生沈乘建守城之策,百姓昵王慈,立杀乘。原任兵部主事王道、行人司行人陆培不应召自杀。”云云。按:王、陆二公死节,见于纪载綦详,独沈乘被杀,知之者鲜。《杭州府志·忠义》亦不载其人。乘字孚中,仁和诸生。武林且款,乘独大言谁主降议可斩,请留方、郑二总兵合守,空武林门外民廛宿师。猝死,论者追惜之。《鲁春秋》只传钞本,特表而出之,以补志传之缺。

  ○罪惟录

  刘翰怡京卿得海宁查伊璜所著《罪惟录》,凡一百册,分纪、志、传三门。其书崇祯曰“毅宗烈皇帝纪”,弘光曰“安宗简皇帝纪”,后列鲁监国、唐王、桂王则书曰“附”。志其目二十七:曰天文、曰五行、曰冠服、曰艺文、曰舆图、曰礼、曰乐、曰土地、曰贡赋、曰屯田、曰河渠、曰班爵、曰陵志、曰科举、曰直阁、曰铨部、曰典牧、曰茶法、曰锦衣、曰学校、曰职官、曰外戚、曰将帅、曰盐、曰数、曰封爵、曰属夷。传凡三十五:曰皇祖祢列传、曰皇后传、曰太子传、曰诸王列传、曰翼运王国列传、曰翼运外臣传、曰启运诸臣传、曰抗运诸臣传、曰理学诸臣传、曰经济诸臣传、曰荒节诸臣传、曰致命诸臣传、曰谏议诸臣传、曰讽谕诸臣传、曰清介诸臣传、曰乘时诸臣传、曰循谨诸臣传、曰文史诸臣传、曰武略诸臣传、曰播匿诸臣传、曰隐逸传、曰侠烈传、曰独行传、曰庸误诸臣传、曰方外、曰艺术、曰回误、曰闺懿、曰宦寺、曰奸壬诸臣传、曰叛逆、曰西蕃、曰蛮苗、曰胜国列传、曰外国。别有列朝帝纪逸篇、列朝逸传,则纪传删余也。纪前序一首,为全书之叙;志前序一首,则专论志列者。二序草书学晋人,艺风定为伊璜自书。伊璜于庄氏史案牵连罹祸,而不知其闭户著书,乃有此巨帙,为弘光作纪,大书庙谥。雍、乾间书禁至严,此书幸存,二百余年沉埋秘籍复出人间,奇已!书中于本朝未入关前,则书曰“东师”;入关以后,书曰“北师”,并无“胡”、“虏”字样。每卷首眉间,有“大清顺治三年编”、“大清顺治四年编”等字,疑为后来人所增,亦不知何所据也?

  按:伊璜原著,本名《明书》,为百二十卷,后改名《罪惟录》。其自叙署名左尹,字曰非人,有“他时复原名之日,即此书亦复旧明之日”语。伊璜名继佑,以应试时吏误书作佐,遂名继佐,入粤后乃隐名曰左尹云。

  ○爝火录

  《爝火录》三十二卷,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撰。记甲申以后福、潞、唐、桂、鲁诸王事,起顺治元年三月十九日庄烈帝殉社稷,至康熙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鲁王薨于金门止,凡十有九年。后有附记一卷,则康熙二年至二十九年台湾郑氏始末、三藩叛后之事。有乾隆十三年六月自序。名爝火者,深慨夫三王臣庶以明末余窃,不自照烛,妄思西升东坠,遂取灭亡,为可哀也。卷首有论略一卷,持论极有识。又有纪元续表一卷。引用群书一百十七种,又采各省通志及诸家文集、年谱三十七种。其书用编年体,排日纪事。前数卷纪李自成破燕京及南都立国事,最繁重;后数卷纪永明王事,稍简略。书中多载奏疏、文檄、书牍,为他书所未见者。今亦为刘氏嘉业堂所藏。引用书目附录于左:

  《御览资治通鉴明纪纲目三编》

  《明史》

  《通鉴纪事本末》

  《三藩纪事本末》

  《绥寇纪略》

  《大事纪》

  《甲乙事案》

  《先拨志始》

  《明末五小史》

  《明季遗闻》

  《南北略》

  《殷顽录》

  《酌中志》

  《求野录》

  《也是集》

  《明朝怪异杂记》

  《核真略》

  《所知录》

  《东明闻见录》

  《足征录》

  《甲乙史》

  《甲乙汇略》

  《樵史》

  《国变录》

  《忠逆定案》

  《国难录》

  《公道单》

  《明纪辑略》

  《启运录》

  《明名臣贤行录》

  《崇祯遗录》

  《崇祯宫词》

  《流寇始末》

  《甲申忠义传》

  《寇志》

  《知寇子》

  《三朝要典》

  《平寇传》

  《志忠传》

  《忠义传》

  《续表忠记》

  《忠贞轶记》

  《侦侠记》

  《蜀难纪略》

  《乱蜀始末》

  《两广纪略》

  《两粤新书》

  《粤游记》

  《岭南诗纪》

  《仿指南录》

  《闽游月记》

  《维扬殉节略》

  《城惨屠录》

  《江阴城守记事》

  《江阴守城死事诸人传》

  《江上遗闻》

  《海角遗编》

  《海滨私记》

  《海甸遗闻》

  《虞山妖乱志》

  《过墟志感》

  《闽幕纪略》

  《闽中杂记》

  《画壁遗稿》

  《安龙逸史》

  《滇考》

  《滇黔耳闻》

  《孙可望据云贵始末》

  《征西机略》

  《征行纪略》

  《北游纪略》

  《南归草》

  《北墅绪言》

  《北墅手述》

  《政余笔谈》

  《鸡窗剩言》

  《柳轩丛话》

  《思庵闲笔》

  《三垣笔记》

  《啸虹笔记》

  《坚瓠集》

  《翦寇录》

  《诛巢新编》

  《万花金谷》

  《谈往》

  《议撮》

  《愚公考略》

  《复社纪略》

  《太白剑》

  《怀秋集》

  《遣愁集》

  《快心传》

  《桂园夜话》

  《蛮司合志》

  《忆记》

  《旷园杂志》

  《一席纪闻》

  《录异》

  《板桥杂志》

  《肃松录》

  《后鉴录》

  《冥报录》

  《成仁录》

  《辍耕录》

  《野史》

  《义史》

  《杞史》

  《绥史》

  《寄园寄所寄》

  《觚剩》

  《岳半主人偶编》

  《大有奇书》

  《西皋外集》

  《盛京赋》

  《拾烬余闻》

  《殉节录》。使下疑脱数字,或当曰使北事也。

  参考诸书:

  《畿辅志》

  《江南通志》

  《山东通志》

  《山西通志》

  《河南通志》

  《四川通志》

  《湖广通志》

  《江西通志》

  《浙江通志》

  《福建通志》

  《广东通志》

  《广西通志》

  《云南通志》

  《贵州通志》

  《常州府志》

  《苏州府志》

  《无锡县志》。

  取裁诸书:

  《李忠毅公年谱》

  《华凤超年谱》

  《张玉笥死难事略》

  《堵文襄公传》

  《洪承畴行状》

  《吴梅村集》

  《陈孝威壶山集》

  《侯朝宗集》

  《魏叔子集》

  《钱牧斋集》

  《汪琬尧峰文集》

  《钱陆灿集》

  《瞿起田集》

  《金道隐集》

  《戴名世集》

  《邵长蘅集》

  《朱彝尊集》

  《李翰业集》

  《沈归愚文钞》

  《陆钅夷庄集》”

  ○流寇长编

  《流寇长编》二十卷,吴江戴笠耘野、昆山吴殳修龄同辑。纪明季流贼始末,起崇祯元年戊辰,终康熙三年甲辰。前十七卷,以一年为一卷,排比月日,纪载綦详。卷十八下,增“甲申剩事”四字,其叙闯、献事,兼载弘光、隆武、永历三王事,至桂王为吴三桂戕害而止。末有流寇长编始终录一卷、补遗一卷。前有自叙二首,痛言思宗好察,好佞,好小人,好速效,好自大,好自用;廷臣善私,善结党,善逢迎,善蒙蔽,善守资格,善因循,善大言虚气,煤山之祸众力所成,闯贼独受其名耳。其后论列国事败坏所由,凡四十八事。于天、崇两朝朝政之窳,兵机之失,言之痛切。是书仅钞本,为礼邸旧藏,有“宗室之悫公家世藏”、“礼邸珍贶”、“檀尊藏本”、“礼府藏书”四印。伯羲祭酒藏书之一,近为张菊生所得,藏涵芬楼,余借观记其大略如此。

  阅《流寇长编》卷十七,纪甲申三月甲辰日一事,云:“京官凡有公事,必长班传单,以一纸列衔姓,单到写‘知’字。兵部魏提塘,杭州人,是日遇一所识长班亟行,叩其故。于袖出所传单,乃中官及文武大臣公约开门迎贼,皆有‘知’字。首名中官则曹化淳,大臣则张缙彦。此事万斯同面问魏提塘所说。”按:京师用长班传送知单,三百年来尚沿此习,特此事绝奇,思宗孤立之势已成,至中官、宰相倡率开门迎贼,可为痛哭者矣!

  ○敦煌石室影照本

  上虞罗叔蕴振玉喜藏书,耽玩古籍,考订宋、元版本尤精确。辛亥京师变乱,避地日本西京,乃以所得敦煌石室影照本,影印十八种,皆中土久佚之珍秘,石室遗书之精华。盖原卷既归欧洲,东方学者无从窥见,叔蕴节缩衣食为之传布,俾千年秘笈复显于世,弥可宝贵。叔蕴于每书后皆有考订,精博无伦。士鉴购得之。兹列其目如左:

  《东山学舍精印鸣沙石室佚书总目》

  《隶古定尚书》

  《糜信春秋谷梁传解释》

  《论语郑氏注》

  《六朝写本晋纪》

  《春秋后国语》

  《阃外春秋》

  《水部式》

  《沙州图经》

  《诸道山河地名要略》

  《十道志》

  《张延绶别传》

  《太公家教》

  《阴阳书》

  《星占》

  《修文殿御览》

  《唐人选唐诗》

  右十八种,用玻璃版上等宣纸精印,大小悉照原卷尺寸,与原迹丝毫不爽,诚奇观也。前十七种均为原卷旧题;惟唐诗一种残缺,无标题,叔蕴以所写皆唐人诗,又确为唐人写,乃以《唐人选唐诗》名之云尔。

  ○宋椠刘梦得集

  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多藏宋、元板本旧籍,中有宋椠《刘梦得集》三十卷,外集十卷,为东山建仁寺旧藏,相传千光国师入宋时赍归,后归福井。阳湖董授经康,收藏考订与叔蕴相伯仲,壬子之春,相将东渡,侨居西京,崇兰馆藏书遂得遍览。刘集首尾完善,乃假归,以珂罗板影摹,佳纸精印。集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中缝有刻工姓名,书体遒丽,纯仿《开成石经》,真海内奇宝也。授经自跋谓:“际此流离转徙,牵于结癖,投掷巨赀,以印此书,殊不自量,然获此百部行世,不啻贻传百部真本。举凡旧钞明刻,讹谬相绳,艺林向奉为珍秘者,可概供覆瓿。”于中山是编功非浅鲜。读是跋,为是书幸,又为董君慨矣。

  ○西湖老人繁胜录

  《永乐大典》卷七千六百三杭字部,有《西湖老人繁胜录》一卷,向无传本。甲寅冬,缪筱山得于京师,后归菊生,刊入涵芬楼丛书。惜鱼豕满目,余粗为校正之。其书杂记临安故事,自岁节朝贺、孟夏诣景灵宫、佛生日、端午节、六月六日崔府君生辰、暑月纳凉、孟秋行幸、中秋观潮、冬孟驾诣景灵宫、宁宗圣节、一阳节、预赏元宵,以及春教秋教殿司诸军水教,次第铺叙。上自朝仪,下至市易、僧尼、瓦子、勾栏、戏剧,凡器用、饮馔之属,纤悉毕具,亦《武林旧事》之亚也。

  ○永宪录

  《永宪录》六卷,江都萧撰。卷首纪祖宗创造制度,卷一纪康熙六十一年事,卷二纪雍正元年事,卷三纪雍正二年事,卷四纪雍正三年事,卷五纪雍正四年事,卷六纪雍正五年至六年二月以前事。钞本每叶中缝有“吟栀仙馆”四字,惟一卷书“周氏小郎馆”,盖两家合钞本也。此钞本先大父旧藏,同治七年自太原南归,行河洛间时,积潦数百里,车行至艰,载书之车屡覆,往往堕泥淖中,夏抵杭州,发箧则书为水厄,多朽腐不可收拾,此本文字亦大半残缺,其可辨识者十之六七耳。余尝摘录其自叙文,曰:

  恭惟圣祖仁皇帝,聪明□□□□文武,享国六十有一年,深仁厚泽,沦浃万方。我世宗宪皇帝继□□统,峻德丰功,殊恩异惠,不崇朝而遍海宇,重熙累洽,□□□□。小臣伏处草茅,生逢圣世,每思歌咏□□。皇史实录,所未得见。岁壬寅□□□恭载□□□授受之时,适阅邸钞,因略记大端。既伏读登极诏,引孔子三年无改之义,且有永遵成宪不敢更张之旨。故复搜集甲辰及戊申二月以前事,备谅阴后三年,而实见我世宗宪皇帝宁人敷治,事事必推本于先帝;成模大烈,善则归君之美。孝思所至,蟠际上下,日月合璧,五星连珠,而天昭其瑞,河清五省,谷秀九歧,而地启其祥;百岁骈登,三男并育,而人臻其庆。千古未有之事,萃于千古未见之时。且草野遗贤,尽搜罗而在列;积赋浮租,悉蠲除以更始。明良喜起,物阜民安,何其至哉!若夫放流诛殛,圣代岂废兵刑,彼天潢觊觎之萌,由十年储位之虚,愚氓浮议,□□□一二奸顽造作无稽,以污人圣德惑众,闻究之雾□□□世宗宪皇帝之光明正大,昭然亿万臣民之心目,亦诸人之自绝于天耳。□□因时变易,罔非监于先世旧章,今上皇帝复加裁酌,必曰奕祖攸行,此圣祖仁皇帝所以垂法万世也。集既成,其中残失良多,以俟多闻者续之。或曰:“不慎,其以僭妄取戾欤?”小臣曰:然然否否。生太平之世,饮和食德,皆当不忘累朝之盛美,况丁未秋,有一切诏旨许官吏纪载刊刻共晓之令,遂窃取以有斯编,奉扬诏意,名为永宪云。其凡例附后。乾隆十七年岁在壬申,嘉平上浣,江都草泽臣萧拜手恭纪。

  按是书世鲜传本,缪艺风前辈得残本一卷,刻入丛书,欲得余家残本补之。时客海上,未暇归检藏籍,后数年而艺风殁矣。钞本缺字太多,今掇拾记此,以存概略云。

  ○杭州古志

  杭州古志,北宋图经无考,至南宋而有临安三志。

  乾道志十五卷,惟寿松堂孙氏藏宋椠残本三卷,采入《四库全书》,其后凡三刻:仁和丁氏《武林掌故丛编》本、仁和孙氏影宋本、会稽章氏四川刻本。

  淳志,存者仅六卷,见阮文达《四库未收书目》,胡书农学士从《永乐大典》录出,厘为十六卷,于寺观独详,见学士《崇雅堂诗集》自注。丁氏《武林掌故丛编》本八卷,题曰《淳临安志辑逸》,盖原稿经乱又佚其半矣。

  咸淳志百卷传钞本,得九十六卷,则钱塘汪氏振绮堂影宋刻本也。

  ○松月堂目下旧见

  顺德李仲约侍郎藏《松月堂目下旧见》六册,钞本,不著编辑人。侍郎据书中“康熙三十五年二月三十日随上亲征”及“先考皇八子”云云,定为廉亲王允祀之子。允祀,于雍正四年命圈禁高墙,改名阿其那者也。书中纪载,首国初创业主帅,次天聪年主帅,次顺治年主帅以及议政大臣、参赞大臣、随征明大臣,次康熙年议政大臣、参赞大臣,雍正年议政大臣、参赞大臣、军机大臣。乾隆年议政大臣、参赞大臣、军机大臣,次宗人府,次领侍卫内大臣,次散秩内大臣,次内阁,次翰林院,皆详著爵秩姓名,及任事年月。议政、参赞以下,并详其升、授、署、调、降、革、薨、卒,汉人或注其籍贯。天潢贵胄能秉笔纪述,至为难能,而其书不传,可叹也!

  《目下旧见》首叶载诗一首,云:“可喟当年一念差,因何流落帝王家,我本西方一衲子,黄袍换却紫袈裟。”盖世祖之作。旧时传世祖弃臣民,实遁迹为僧,疑为齐东野人语。吴梅村清凉山赞佛诗,相传咏世祖端敬皇后董鄂氏事,有指《目下旧见》所载诗为证者。细绎词意,疑是世祖未升遐之前所作语,若禅悟,不可臆断也。

  ○绣谷亭熏习录

  吴尺凫《绣谷亭熏习录》稿本,旧藏瞿氏清吟阁。庚辛劫后,丁松生得集部稿本二册,起楚辞,终明人别集,凡二百一十余种,惟缺总集。《清吟阁书目》亦为丁氏所得。据书目,《绣谷亭熏习录》八册,此当是原书第六、七册。近岁丁氏书散出,湘潭袁伯夔得之。仁和家印臣昌绶又得经部《易》类一册,乃与集部并为校刊。《易》类凡一百五种,原册内有附记一纸,备载子目:《易》一百二十九、《书》三十、《诗》三十一、《春秋》五十九、《周礼》十三、《仪礼》十、《礼记》二十三、《三礼》六、《乐》八,是《易》类尚缺二十余种,似为未成之稿。同里先正遗书放纷,断璧残,弥可珍惜。印臣好右〔古〕勤学,尤有足多者。

  ○订讹类编

  湘潭叶奂彬吏部藏杭堇浦先生《订讹类编》六卷,其目曰义讹、事讹、字讹、句讹、书讹、人讹、天文讹、地理讹、岁时讹、世代讹、鬼神讹、礼制讹、称名讹、服食讹、动物讹、植物讹、杂物讹,凡十七类。自序言:“丙寅春,海宁门人范鸣远鹤年邀予作观海之游,因寄其听涛楼者几半载,爰出是编与老友俞正之楷共相订质,暇时遂次而编辑之。”按:是书无刊本,旧藏汉阳叶氏平安馆,奂彬将梓行之,长沙变乱之余,此事遂废。

  ○句余土音

  全谢山《句余土音》三卷,嘉庆间广州有刻本。癸丑,吴兴刘承贞一得钞本八册,分为三十二卷,鄞人陈铭海星涯注。铭海,诸生,性嗜书,手钞乡先辈诗文集盈箧,卒年七十七,著《鸥雨山庄诗草》,见光绪《鄞县志·艺文》七。注文极繁富,不免博而不精之弊。卷一至卷二十八,皆甬上故事及咏四明土物;卷二十九,为拟薤露词,凡七十五首;卷三十至三十二,为甬上杂歌,皆为明季忠义而作,江东风节,照灼千古。甬上一隅,遗闻轶事可传者如此之众,以今古,当何如耶?

  ○郝莲所选清人诗

  杭州驻防旗人郝莲,字青门,号饭山,自号石甑山樵,著《说饼斋吟草》。丁氏《杭郡诗三辑》采其诗,误作钱塘人。近乌程刘翰怡得其所选国朝人诗凡五十六册,盖从朱氏结一庐散出者,与华阳王雪岑所藏二十册,纸墨一色,皆精钞本,搜采极博。余从两家借观,综其所采诸书凡三十八种,皆总集也,编次体例尚未尽善。窥其选录之旨,实主阐幽。卷首以亭林为之冠,明季遗老甄录最夥,或系小传,遗闻轶事往往而在。起国初,讫乾嘉间。详于山泽而略于台阁,以诗存人,用意良厚。每卷尾间,自记校读岁月,始于庚寅,讫于乙未,用力可谓勤矣。翰怡欲为剑龙之合,余谋诸雪岑,慨然诺之,亦文字中一重公案也。

  余记此后两月,复得三六桥都护所刊《柳营诗传》云:“青门善画耽吟,终身不娶,蓄书数万卷,著《西湖竹枝词》、《说饼斋集》,嘉庆初浙江布政南昌刘钅式为刊诗一卷。”

  郝氏诗选中有朱彬儒、龚蓝田、张元麒三人诗,皆杭人,为《诗辑》、《续辑》、《三辑》所未经搜及者,亟录存之。

  朱彬儒字钱湖,钱塘人。《冬日同郝青门俞蕈香游龙门岭》:“探奇须绝顶,双屐蹑层云;木落山逾瘦,涧深泉不闻。偶逢樵牧侣,暂与鹿糜群;目极苍茫际,前峰正夕曛。”《仲春作》:“鸣榔惊晓梦,新水溢方塘;日暖花如醉,春晴草亦香。湘帘笼翡翠,芳砌睡鸳鸯;无事研书坐,莺啼昼渐长。”

  龚蓝田字是璋,号半聋,钱塘布衣,精篆刻。《送别吴子亻亚思归里》:“寒风欺瘦骨,怅望白云留;纵有千尊酒,难销万斛愁。覆巢危已甚,结隐念应休;料得高堂在,相怜戒远游。”《送刘子小山》:“千山连抱水环围,听唱骊歌送客归;惆怅别情谁得似,江南江北雁分飞。”

  张元麒字孔书,号朴庵,钱塘人,喜吟咏,善饮酒。忆三十年前朝夕过从,嗣出,各为饥驱,而朴庵两遭回禄,四丧其妻,年五十甫得子,居室又遭煨烬,于是席卷一空,潜居江口,旋闻病殁。余与蕈香往访,尽日不得其居址,盖其耿介之性耻于干人,寄居外家,邻里不知其姓。其后屡询居人,言其外家亦已迁移,不识又在何处,不特其诗稿不可得,即其子亦不可知。兹于旧箧中得其寄怀诗一首录后。《秋日寄怀诸友》:“忆自论交久,怜予见日疏;岂因鸿雁少,不寄一行书。别后秋将晚,相思月落余;问君重九日,把酒意何如?”

  右三人皆穷巷癯儒,姓名不出里,郝氏以故旧之交,录其数什,幸而获存,不可听其湮没也。

  又《续辑》卷三十二,有陶ひ,钱塘人,字两峰;郝选作磐,钱塘布衣,字净蘅,有《两峰草堂诗钞》。《三辑》卷十九,有陆蘅,字文水,钱塘人;郝选作钱塘举人,有《螺峰草堂集》。

  ○明诗纪事

  陈松山给事田辑《明诗纪事》百余卷,所收明人别集五百余种、总集二百余种。国变后,贫不能出都,乃以此七百余种之书全售于日本人。先是,张菊生闻陈书至沪,将筹二千金购之,未及议值,而先为东人所得。惜哉!

  ○南宋宝四年登科录

  庄芝阶舍人家藏《宝四年登科录》,榜首为文信国,而陆秀夫、谢枋得并列二甲。天水将亡,而是科人才独盛,黄芗泉先生尝为长歌咏之。按录中凡六百一人,其最著者:二甲第三人罗掎,庐陵人,饶双峰高弟;四甲第四十一人柴随亨,与其兄弟隐于榉林九祭之间,人称柴氏四隐;四甲第八十一人陆梦发,官太府寺丞,有《乌衣集》;四甲一百五人黄震;四甲第一百十七人舒岳祥,学者称阆风先生;五甲第三十八人薛,有《云泉集》;五甲第一百二十一人胡三省;五甲第一百七十人陈著,有《本堂集》。是科覆考检点试卷官为王应麟。录首载六月一日准敕依格赐进士期集钱一千二百贯文、小录钱五百贯文;七月一日准省札,为期集所支用不敷,再给降题名小录钱一千七百贯文,并见诗注。劫火以后,此录不知尚在人间否?

  ○武林览胜记

  堇浦先生著《武林览胜记》四十二卷,无刻本,友石山房高氏藏钞本,题“仁和杭世骏大宗辑,东里卢文召召弓校”。其目为水利、堤塘、桥梁、园亭、寺观、祠宇、古迹、名贤、方外、物产、冢墓、碑碣、卷帙、书画、艺文、志余、外纪,体例与《西湖志》相近。志余、外纪各卷,采摭尤备。旧为何春船元伟藏,又有“何梦华元锡”印。春船录《两浙经籍志》一则于卷前,云:“赐书堂孙氏尝以此书进呈,外间稿本流传绝少。”

  ○寒夜丛谈

  《寒夜丛谈》三卷,仁和沈梅村赤然撰。曩录入《杭州艺文志》,未见刊本,比得新阳赵氏光绪乙酉刊本。第一卷谈理,取前哲之美言寓言有关于持身接物者,盖刺取诸史诸子精言而发明之,体类连珠,而不作骈俪语。二卷谈礼,自叙谓迩来吾乡丧葬婚嫁诸礼多不合于《礼》,因举古礼而以今俗类举之,以示砭俗之义。三卷谈琐,多述官直隶时所闻见,颇关掌故。末附论作文、作诗及学书,凡数则,盖为其子弟辈道也。先辈随笔纂录,皆不虚设如此。

  ○吴农祥遗稿

  吴星叟征君农祥,撰著宏富,见于乾隆《杭州府志·艺文》者凡三百四十二卷,而世间传本绝鲜。相传征君遗稿藏萧山王小谷太史家。丁氏八千卷楼藏征君手稿二十九册,其后丁氏书归江南图书馆,此本乃复出于金陵市上,孙康侯峻得之。余又见杨见心家有《流铅集》十六卷,一章藻功序,方文如选定,征君子裕僧弥校字,嘉庆丁卯泰州宫节溪增祜藏。跋云:“游京师时,王征君平圃所赠,平圃则得诸浙人云。”

  ○杜集袖珍版

  仪征郑枫人官杭州知府日,尝刊《杜集》,曰玉句草堂本。其自叙谓:“《杜集》椠本不下数十百家,笺释注解,言人人殊,乃取旧本之善者刊为袖珍版。劳人仆仆舟舆,便行箧也。笺注概从删削,以少陵一生,不为钩章棘句,以意逆志。论世知人,聚讼纷如,盖无取焉。”余旧藏此本,行役万里,必以自随。枫人有《玉句草堂诗集》,未见。杨芷睛《雪桥诗话》中载其一诗,又有词三卷,为其婿竹友所刻。

  ○张问陶日记

  张船山日记二册,自题为《己庚杂记二卷》,首叶五行云:“此乾隆己酉、庚戌冬春之际,从栈道北上纪程之书也。仆戊申春北上,己酉夏西还,己庚之际又北上,辛亥夏又西还,游云栈四,此其一也。惜前后三次皆无日记,聊存此以为谈助。嘉庆丁巳正月元夜,重订于京师。”末一叶自序云:“武陵渔父入桃花源,及归,处处志之,盖桃源人自忘情,而渔父固有情人也。余北马南船,足迹半天下,然烟云过眼,情随事迁,每于灯窗默坐之余,偶一追念旧游,往往昏如隔世,以今视昔,感慨深矣。近自己酉闰夏以来,订散记一编,一身之动静喜怒,逐日记之。家居从略,出游则琐屑必书。日积月增,滥如市侩间酒肉帐簿。东坡诗云:‘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余亦恐岁月易迁,浮迹难定,聊借此以留之而已。遂州张问陶,梦名麟青,书于凤县客舍,时乾隆五十四年,除夕前一日灯下造。”册中所记,纤悉必详,每杂以诙谐之词。排日有诗,以咏史事者为最胜。其梦名麟青,他书所未见也。旧为姚伯昂所藏。伯昂,船山门下士。道光乙酉得于厂肆,今在张绍原元普家。

  ○云南备征志与滇系

  山阴王乐山某,在阮文达滇督幕府,与修《云南通志》,与文达持议不合,辞去,著《云南备征志》若干卷,以示师荔扉。荔扉同时著《滇系》一书,亦与《通志》有异同也。《滇系》既刊行,乐山所著世鲜知之。前乎乐山者,有倪某在鄂文端幕府,著《滇云历年传》,滇中有刊本。倪氏后人流寓昆明,版尚存,而印本绝少。乐山《备征志》,叶柏皋提学滇中,尝以稿本寄上海商务馆印行之,惜尚缺五卷,无可搜寻矣。倪君佚其名字,性兀傲,居文端幕,每晨起即收拾卧具,中┑白金百,以备资斧,至夕始启之,日以为常,盖示偶不合即补被去也,时人目为“倪怪”云。

  ○烟海纪闻

  《烟海纪闻》钞本八巨册,不著撰人姓名,自署曰闲园散人,纪道光间禁烟事。首录黄鸿胪折子;次廷臣会议折及谕旨;次林文忠拟议章程折二、片奏二,附戒烟药方;次林文忠为钦差大臣谕各国夷人文一道。此后记载,不分门类,略次年月,凡上谕十六道,浙抚、闽督、浙提督、江督、广督、直督前后奏折十八、奏片三,四省督抚会奏折一,钦差伊里布奏折一,杨提督奏折一,广督抚咨浙抚藩、咨钦差伊咨文各一,漳州知府、乍浦同知禀各一,裕抚致周督书一,林文忠家书一,粤人致闽人书一。又英国人呈皇帝文、照会闽提督文、伪示文、致定海地方官书各一,又白夷供词一,又杂采粤东日报、各州县探报,全粤义士公檄、三元里义民告白、小说目录、感事诗、日记、书札、谣文之属。最后则夷人照会及要求款目、奏定和约折子。而以廷臣议复收税事宜折子终焉。揣其词意,似是粤东人所为。虽编次漫无条理,而于此案本末大略已具,亦足资后来考镜矣。

  ○朝鲜诗录

  先工部兄手钞《朝鲜诗录》,凡四册,盖从洪洞董研秋检讨文涣借钞。第一册自契逊、郑梦周以下至女道士许景樊各诗,皆全录《明诗综》。自王徽以下至高丽妓德介氏止,凡十家,似是入国朝后诗人。其后又录郑梦周诗,几盈二册,繁简失当。又自柳得恭至李丰翼二十九家中,如申锡愚有与冯鲁川、王霞举、黄翔云倡和之作,朴寿有赠沈仲复、董研樵(即研秋)之作,赵云周、徐衡淳、申辙术、宗源奎、赵徽林均有和仲复、研樵、霞举、翔云之作,徐相雨有怀倪豹岑、方小东、李芋仙之作,俞致崇有同许海秋、黄翔云、王顾斋、董研樵谒顾亭林祠之作,则皆同治初来游京师者。二百年来,朝鲜诗人奚止此数,董君采辑未博。以其为先兄遗墨,且首尾精整,无一率笔,乃装治而谨F4之。

  ○石经仪礼考文不许兑入浙江

  阮文达《石经仪礼考文》书面有一木记,曰“濂溪周氏书屋刊,在苏扬发兑,奉宪谕不许兑入浙江。”此语殊不可解。

  ○再记西湖老人繁胜录

  《永乐大典》卷七千六百三杭字部,有《西湖老人繁胜录》。缪艺风前辈得于京师,以贻张菊生,刊入涵芬楼秘笈。是录纪南渡临安繁盛之状,自来未见著录。钞本不精,讹兑攵满纸,菊生属为校勘。客舍无书,仅为校正讹字,疑者缺之。西湖老人不详其姓名,录称宁宗圣节,又言庆元间油钱云云,似作追溯语,当是理、度两朝时人。所纪起岁节圣驾登殿奏贺,讫于守岁饮酒、雪夜散絮胎纸被、饭贴子诸事,皆按岁时月日次第记事。其大者,若郊坛祠祀、禁中大宴、春秋教场、登门放赦;其细者,市易、僧尼、戏剧、瓦子、勾阑,凡器用饮馔之属,纤悉毕具,间以市井俚语,如操土风。凡有标题,不复提行。远不逮《梦粱录》、《武林旧事》体例之善,大抵信笔记述,与吴自牧、周密有意著作者殊科。然如所言金国奉使贺生辰一节,及京都有四百四十行及四山四海诸名目,多出于二书之外。当日行都富庶,朝野酣嬉之象,殆可于言外见之。涵芬楼刊成后,原本不知何缘复出?孙康侯于沪上书摊得之,自秣陵寄示,乃重识其缘起如此。

  ○陈仅著述

  鄞人陈仅,字余山,又号渔珊,道光间官陕西,历延长、紫阳、安康诸县,有惠政。所著《济荒必备》一卷、《捕蝗汇编》四卷、《南山保甲书》一卷、《竹林答问》一卷、《读选意签》一卷、《文莫书屋詹詹言》二卷、《继雅堂诗集》二十卷。其《王深宁先生年谱》一卷,订钱竹汀王谱之讹,尤四明文献所系也。

  ○胡

  仁和胡,字心耘,官太常寺博士,侨居吴下。好收宋元旧本书,手自校勘,有得即记。与吴叶廷调生友善。咸丰庚申冬避乱沪渎,辛酉四月殁于旅舍,年四十,藏书散亡。所著《石林燕语集辨》、《懒真子录集证》二书,皆未刊。余辑《杭州艺文志》,录其目以存其人,盖里中无复有知其人者矣。调生《吹网录》卷五,附载其所记校勘语十二条,则乱后追忆,病中以属调生者;卷六,载心耘辑字文绍奕事实六条,尤吉光之片羽矣。

  ○丁景鸿诗

  吾郡丁药园礼部澎,与仲弟景鸿弋云、季弟潆素涵,并有诗名,时号盐桥三丁。先高祖暨先大父两辑《杭郡诗》,药园、素涵诗皆入选,求弋云诗不得一字,先大父尝以为恨。后四十余年,丁丈松生踵前例为三辑,得弋云诗数首。劫火之余,获此零玑碎玉,殆所谓旷世相感者欤!又前辑求周介石禹吉诗,亦不可得,仅于药园传后附载名字,丁丈又得之,拾遗之力可谓勤矣。

  ○柳枝词

  青浦王兰泉先生主讲敷文书院,尝以《西湖柳枝词》课士。时阮文达公为巡抚,谓自铁崖没后五百余年无继声者,而钝翁《姑苏柳枝词》和者亦鲜,因遍征吴越士大夫同作者凡数百人,文达序而行之。今此诗刊本不可复得矣,《湖海诗传》仅载山阴吴杰、分水章柱、归安邵保和三家。

  ○式敬编

  杨静岩景仁,嘉庆乙丑进士,官刑部,著《式敬编》,皆当官为政之要举。前代善行,分类记述。中有恤囚一门,道光间张仲甫舍人刺取刊行,兰渚侍郎署“司狱法戒”四字,以贻各省府州县司狱、吏目、典史各官,用意良厚。今废按察使,改设法官,新法待狱囚主宽仁,然未若此书所述宽严得中无流失也。

  ○章学诚事略及遗书本末

  桐城萧敬孚穆,记章实斋先生事略及遗书本末。乡邦文献,后生小子罕知之者,今全录之。

  实斋先生姓章氏,世居浙江会稽之道墟。其祖父以上,尝客游北方,遂入大兴籍。父镳,曾登乾隆元年丙辰恩科顺天举人,官湖北应城县知县。先生幼读书而资极鲁钝,其父颇以不能世其家为虑。顾先生资虽鲁,而好深湛之思,隆冬盛夏,读书恒至午夜不倦,每有所得,辄笔之于书。年十六,其父官湖北某县时,彼地有柯先生善教学,其父延入官斋督之学。先生自经柯先生指授,学乃大进,尤好读乙部之书,常有论说。年四十,应乾隆四十二年丁酉顺天乡试,乃改归会稽原籍,中式举人。戊戌成进士,归班铨选,后官国子监典籍,又改知县,不到省,主讲直隶莲池书院及永平府、河南归德府各处书院。中间又应安徽之和州,直隶之永清,湖北之天门、石首,安徽之亳州各州县聘修志书。至乾隆五十六七年,两湖总督镇洋毕秋帆制军创修《湖北通志》,特请先生为总纂,又延一时英俊数人为分纂。先生乃别出心裁,发凡起例,推陈出新,为同事诸人所骇。先生于诸分纂中,除其老友桐城胡雒征士虔外,一概以奴隶视之。诸分纂积不能平,因先生为制军所重,无敢谁何,一时不敢不唯唯听命。逾年,高宗纯皇帝特命毕公入觐,别委他人署湖督,而先生势孤。毕公回任尚遥遥无期,一时分纂诸人,各于当道谗言蜂起,且指摘先生所笔于例不合,签条百出。而诸当道均于修志事不甚了了,乃以诸人批驳各条令先生一一复答。先生乃为驳议一册以复之,且力诋分纂诸人一无所知,妄肆讥评。知势不能为,乃作书以谢毕公,即以己所总纂各类席卷而去。又以年已六旬,精力渐衰,遂不复应当代名公之聘。

  尝一访旧交左良宇、胡雒于桐城,居数月,纵观龙眠之山水,顾而乐之,将有终焉之志,遂回绍兴,卜居于塔山之下。牙签万卷,明窗净几,乃取笥中逐年所著,分册命钞胥缮为清本,凡三四十巨册。特造萧山王晚闻太史宗炎家,托为细加编订。王公应命,精心钩稽,逾年乃就,时在嘉庆六年辛酉。书成而先生归道山,享年六十有四,王太史乃将所订本仍归先生长子华绂。

  数年后,华绂力不能刊,乃求华亭姚春木征君椿,只就《文史通义》一种,选刻内外篇五六册,刊本行世。最后,章氏子孙于全编力不能守,乃归之乡人沈霞西。沈氏家有四万金藏书。至咸同之间,沈氏家亦渐落,乃将四万金之书悉售之于扬州书贾,而章氏之书又为绍兴水澄巷某书坊得之。又数年,先生族人章小雅以重资向某书坊购出,遂挟此书回道墟。中途遇大风波,舟覆,小雅力抱此书跃水而出,此书遂一逃于水厄也。

  至光绪甲午年,小雅病殁,书又归诸乃兄寿康,穆均得时时假阅之。王太史将书分三十卷,前为《文史通义》内外篇,凡十二册;中为《文集》内外篇,凡十册;末为《湖北通志稿》,凡八册。《文史通义》系论修史各条,与唐人刘知几分道扬镳。刘氏所论为史法,先生所论为史意;刘氏乃论官局纂修,先生所论为一家著述。体大思精,远过刘氏。《文集》多当代名人碑传及熙朝掌故,文笔与《文史通义》不同,即以古文而论,亦不愧为一代作者,竹、西溟诸公所不及也。《湖北通志》虽未成书,而所纂各类及其序例,均出前人意表,实在阮文达、谢蕴山二公《两广志》之上。先生之书,大旨如是。光绪戊戌,章寿康以贫故,托穆将此书作押于归安,吴申甫出三百金得之。未几,吴氏书坊失火,吴君狂奔,将此书自火出之,乃归周莱仙,此书又一逃于火厄也。

  周莱仙封翁平日素服膺章氏之学,将募人照王太史所编分卷缮写,欲为付梓。乃钞甫完工,周君物故。其乡人言,周氏子孙欲力要穆代赎,日再三催之。穆念此书两遭水火之厄,非章先生默自呵护,不得两全,拟筹资且将此书代赎,募资付梓,不欲此书自我而亡焉。沈子培先生命书原委,穆旧有记载及所为章先生别传两文,钞入文集,未及携出,乃将两文大意节录一篇,以应先生之命云。

  癸卯九月二十四日,桐城萧穆草于南昌府署西室之寄舫。

  ○道听录手稿

  焦里堂《道听录》手稿凡二十巨册,中似分类,盖读书随手纪述者,老辈勤学精力过人有如此。其中所记,多国初雍乾间人文集中语。然如全谢山集,当里堂时人间尚无刊本,故据以为异闻,今则人人知读《鲒亭》矣。

  ○中书典故

  仁和王正功字莪山,又号拙余,著《中书典故》八卷。书分六门:曰官制、曰职掌、曰仪式、曰恩遇、曰建置、曰题名,末卷为杂录。前有杭堇浦序,后有乾隆五十七年钱塘赵辑宁素门跋。又乾隆三十年自叙一首,言官内阁二十年,由中书舍人升典籍,出为襄阳同知,告归,乃成是书。首叶有字数行,言刻板字不必大,每叶几行,行几字云云,盖将付梓而未成者。乾隆《杭州府志·艺文》列此书目,今乃得睹钞本。《杭郡诗三辑》有王正功诗二首,仅书钱塘人,无小传,并不知其仕履。得此帙,可以补丁氏之缺矣。素门为次闲先生之琛父,《杭郡诗续辑》作赵{典},或以避宁字故改名耳。

  ○西域考古录

  海宁俞浩撰《西域考古录》十八卷:一兰州府,二西宁府,三凉州府,四甘州府,五肃州直隶州,六安西直隶州,七镇西府,八迪化直隶州,九伊犁惠远城,十塔尔巴哈台,十一喀喇阿尔,十二库车,十三乌什、阿克苏,十四叶尔羌、和阗,十五喀什噶尔,十六西藏,十七《蒙古源流》书后,十八记鱼通各土司、俄罗斯考略。有东昌知府海盐朱锦琮序,称其“遍采缃素,实事求是。边塞之险要,疆域之沿革,今昔之形势,攻守之难易,缕析条分,了如指掌。其时,钦定《新疆识略》尚未进呈颁行,四香以其见闻编纂成帙,粗具梗概,图说皆略,要亦大辂之椎轮矣。”浩字湛持,号四香,尝游山左,客先大父幕中。《花宜馆诗》中有“穷愁一意著奇书”之句,为四香作也。

  ○小墨林诗钞杂著

  项莲生孝廉鸿祚,善填词,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四卷行于世。许迈孙丈重刊;谭复堂撰传,谓其诗不多作。今崔磐石方伯得其《小墨林诗钞》、《小墨林杂著》手稿凡四册。诗曰《焦尾琴》,以其家不戒于火,诗稿尽尾,追忆得之者;曰《枯兰集》,则以丧其姬人,多幽忆怨断之音。《杂著》为骈散文及箴铭之属。卷端有许文恪、劳季言小印。劫火所遗,惜无好事为之刊行也。

  ○儒门法语

  《儒门法语》,长洲彭南匀先生集先贤语录以训士者,萧山汤文端公重刻之,道光己酉徐梅桥制府泽醇又刻于蜀。咸丰初元,先大父寄示先君子,册首书云:“辛亥九月自成都寄彦伟收。读书之暇,取而览之,便知终日扰扰,有多少可愧处;随处检点琢磨,即是圣贤教人改过工夫,于身心自有益处。修余老人识。”庆坻珍F4此册,时时展诵。文端跋语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是所望于躬行实践之儒,读之弥懔懔焉。

  ○酒志

  先曾王父夔州府君,博极群书,仕不废学,尝撰《酒志》二十八卷,为目十二:曰原始、辨性、述义、备注、详品、稽典、列事、纪言、考器、征令、录异、识余,征引书目多至千数百种。稿本存道福堂书楼。比寇乱,群书散亡。同治初,余归自晋阳,检拾残编,仅得卷十三稽典五、卷十四列事一、卷十五列事二,凡一册,至可痛惜。爰装治成帙,俾后人永宝之。册面字为公遗墨,卷中黏签增补者凡数十事,盖稿成后续增者。

  ○鲁宗山著述

  啸梧司马宗山,姓鲁氏,博学强识,与邓笏臣、俞小甫、边竺潭、吴晋壬合刻所为词为《侯鲭词》,其诗曰《窥生铁斋集》,又《希晦堂杂著》若干卷。

  ○柳营诗传

  杭州驻防三多,字六桥,撰《柳营诗传》四卷,盖裒集杭州满洲驻防营中诸老辈之诗。自巴泰以下至玉昌。凡三十人,又闺秀二人,末附为诗余者三人。篇什虽不甚多,而百数十年间满营文物之盛,约略可见。其书刊于光绪庚寅、辛卯间。二十年后遂有黍离之叹,是书之存,不可谓非幸矣。前有俞曲园师序。六桥自言采录各家专集;其无专集者,采诸廷岩《武林城西古迹考》。岩姓巴尔达氏,廪贡生,工画能诗,著《苍雪斋诗》、《湖山胜迹补遗》、《武林城西古迹考》八卷,今乱后不知其书犹存否?又盛恺庭丈元,尝著《杭防小志》,亦未刊行,乱离之后其家子姓雕落,此书遂不可问。

  ○灌记

  灌县彭洵,字古香,为陕西知县,有循志,归田后撰《灌记》四卷。卷一舆地记,言“古绳桥俗名索桥,宋名评事桥。国初,桥已久废,惟设义渡以济。嘉庆八年,邑知县吴君仿旧制重建,始更名安澜云。”谨案:先曾大父官灌县知县,实成此桥。《小罗浮山馆集》有诗纪其事,先大父《花宜馆诗钞》中亦有诗。道光间东轩吟社尝以命题,胡书农学士诸公诗,见《清尊集》。

  ○铁华山馆诗稿

  家筠轩先生《铁华山馆诗稿》八卷,分《水石吟》、《覃怀纪行诗》、《江皋集》、《初衣集》、《初衣续集》,诗多忧时感事之作。其《初衣集》自识有云:“偶有所触,辄增感怆,划然而啸,不自知涕泗之何从也。”《初衣续集》自识云:“剑南诗‘心游万里关河外,身卧一窗风雨中’,语极恻楚,‘平生所学为何事?后世有人知此心’,则颇激昂自负。年来拈管,谢恻楚而喜作激昂语,亦岂知激昂之无非恻楚哉!”盖先生官户部郎,直军机处,咸丰庚申之变,先生随恭邸留京,抗阻和议,请杀巴夏里,时不能用,为同列所挤,辞枢廷差,以道员候选授江西盐道。告归,创铁华吟社,首尾凡九年,年八十一而卒。其诗如《读宋史》六首、《江城怀古》四首,皆隐痛于宗社蒙耻,外侮日深,如闻雍门之琴、渐离之筑矣。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