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卷十一 殿中省-唐六典
卷十一 殿中省
殿中省
监一人 少监二人 丞二人 主事二人 令史四人 书令史十二人 亭长八人 掌固八人
尚食局
奉御二人 直长五人 书令史二人 书吏四人 食医八人 主食十六人 主膳七百人 掌固八人
尚药局
奉御二人 直长四人 书令史二人 书吏四人 侍御医四人 主药十二人 药童三十人 司医四人 医佐八人 按摩师四人 咒禁师四人 合口脂匠二人 掌固四人
尚衣局
奉御二人 直长四人 书令史三人 书吏四人 主衣十六人 掌固四人
尚舍局
奉御二人 直长六人 书令史三人 书吏七人 掌固十人 幕士八千人
尚乘局
奉御二人 直长十人 书令史六人 书吏十四人 奉乘十八人 习驭五百人 掌闲五千人 医七十人 掌固四人
尚辇局
奉御二人 直长四人 书令史二人 书吏四人 掌扇六十人 掌翰三十人 掌辇二人 主辇四十三人 奉举十五人 掌固六人
殿中省:监一人,从三品;
(魏氏初置殿中监,品第七,晋、宋因之。齐有内殿中监八人,外殿中监八人。梁初,位不登七班者别署蕴位、勋位,殿中外监为三品蕴位,内监为三品勋位。陈因之,然其官甚微。后魏殿中监从五品下。北齐门下省属官有殿中监四人,掌驾前奉引行事,东耕则进耒耜。隋改为殿内局,监二人,品正第六下。大业三年,分门下省尚食、尚药、御府、殿内等局,分太仆寺车府、骅骝等署,置殿内省,监正四品,少监从四品,丞从五品,各一人,掌诸供奉;又有奉车都尉十二人,掌进御舆马;统尚食、尚药、尚舍、尚衣、尚乘、尚辇等六局。皇朝因改曰殿中省。龙朔二年改为中御府,监为中御大监;咸亨元年复旧。)
少监二人,从四品上;
(隋炀帝置一人,从四品。皇朝加至二人,龙朔、咸亨随省改复。)
丞二人,从五品上;
(隋炀帝置一人,从五品。皇朝加至二人。龙朔二年改为中御大夫,咸亨元年复故。)
主事二人,从九品上。
(隋炀帝置,皇朝因之。)
殿中监掌乘舆服御之政令,总尚食、尚药、尚衣、尚乘、尚舍、尚辇六局之官属,
(旧属官又有天藏府,开元二十三年省。)
备其礼物,而供其职事;少监为之贰。凡听朝,则率其属执伞扇以列于左右。凡大祭祀,则进大珪、镇珪于谴门之外;既事,受而藏之。凡行幸,则侍奉于仗内;若游燕、田阅,则骖乘以从焉。
(今内别置闲厩使,其务多分殿中及太仆之事。至于舆辇、车马,则使掌其内,监知其外,游燕侍奉,皆不与焉。)
若元正、冬至大朝会,则跪而进爵。若和合御药,则监视而尝之。丞掌判监事,兼勾检稽失,省署抄目。主事掌印及知受事发辰。
尚食局:奉御二人,正五品下;
(《周礼》有膳夫、内饔。秦置六尚,有尚食之名,如淳以为主天子物曰"尚"。叹因之,后遂省并共职于太官、汤官。至北齐,门下省统六局,尚食局有典御二人,丞、监各四人;又有集书省,统三局,有中尚食局典御二人、监四人,品与尚食同。后周有内膳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凡进食必先尝之。至隋开皇初,门下省统尚食局,有典御二人、直长四人、食医四人;大业三年分属殿内,改典御为奉御,员二人,正五品。皇朝因之。龙朔二年改为奉膳大夫,咸亨元年复故。)
直长五人,正七品上;
(隋开皇初,置直长四人,从七品下,大业三年,加置六人,增品为正第七。皇朝因之,减置五人。)
食医八人,正九品下;
(《周礼》有食医中士二人。"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隋尚食局有食医四人,皇朝加至八人。后周置主食、主膳等,皇朝因之。)
主食十六人。
(后周内膳有主食十二人。)
尚食奉御掌供天子之常膳,随四时之禁,适五味之宜,
(春肝、夏心、秋肺、冬肾。季之月脾,皆时王不可食。五味:酸、咸、甘、苦、辛。)
当进食,必先尝。凡天下诸州进甘滋珍异,皆辨其名数,而谨其储供。直长为之贰。凡元正、冬至大朝会飨百官,与光禄视其品秩,分其等差而供焉。其赐王公已下及外方宾客亦如之。若诸陵月享,则于陵所视膳而献之。
(诸陵须上食,陵别殿中省主膳三十人分番上下,每季差官相监,于陵所造食供进。)
食医掌和齐所宜。主食掌率主膳以供其职。
尚药局:奉御二人,正五品下;
(自梁、陈、后魏已往,皆太医兼其职。北齐门下省统尚药局,有典塑二人、侍御师四人、尚药监四人,惣御药之事;又集书省统三局,有中尚药局典御二人、丞二人、中谒者仆射二人,惣知中宫医药之事。隋门下省统尚药局典御二人,正五品下;侍御医四人,正七品上;直长四人,正七品下;医师四十人。大业三年分属殿内,改为奉御,皇朝因之。龙朔二年改为奉医大夫,咸亨元年复旧。)
直长四人,正七品上;
(隋置四人,正七品下,炀帝加品为正七品,皇朝因之。)
侍御医四人,从六品上;
(北齐尚药局有侍御师四人,隋有侍御医四人,皇朝因之。)
主药十二人;药童三十人;
(汉有药丞,主药。后周有主药六人,隋有主药四人、药童二十四人。)
司医四人,正八品下;
(隋大业中置,皇朝因之。)
医佐八人,正九品下;
(隋大业中置,皇朝因之。)
按摩师四人;
(隋有按摩师一百二十人,皇朝减置。)
咒禁师四人;
(皇朝初置。)
合口脂匠二人。
(皇朝初置。)
尚药奉御掌合和御药及诊候之事;直长为之贰。凡药有上、中、下之三品。
(上药为君,养命以应天;中药为臣,养性以应人;下药为佐,疗病以应地,递相宣摄而为用。)
凡合药宜用一君、三臣、九佐,方家之大经也,必辩其五味。三性、七情,然后为和剂之节。五味谓酸、咸、甘、苦、辛,酸属肝,咸属肾,甘属脾,苦属心,辛属肺。三性谓寒、温、平。七情谓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其用又有四焉,曰汤、丸、酒、散,视其病之深浅所在而服之。诊脉辨寸、关、尺之三部,以调四时沉、浮、滑、涩之节,而知病之所在。在胸隔者,先食而后服药;在心腹者,先服药而后食。凡合和御药,与殿中监视其分、剂,药成,先尝而进焉。
(合药供御,门下、中书司别长官一人,并当上大将军卫别一人,与殿中监、尚药奉御等监视;药成,医佐以上先尝,然后封印;写本方,方后具注年、月、日,监药者扁署名,俱奏。饵药之日,尚药奉御先尝,次殿中监尝,次皇太子尝,然后进御。)
侍御医掌诊候调和。司医、医佐掌分疗众疾。主药、药童掌刮、削、捣、筛。按摩师、咒禁师所掌如太医之职。
尚衣局:奉御二人,从五品上;
(《周礼》有司服中士二人,"掌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与其用事"。战国有尚衣、尚冠之职。秦、汉少府属官有御府令、丞,掌供御服。后汉又掌宦者,典官作中衣服及补浣之事。魏因之。晋属光禄勋,东晋省。宋大明中,改尚方曰左、右御府,各置令、丞一人。后废帝初,省御府,置中署,隶右尚方;其后又置。至齐高祖省,文帝又置。初,宋氏用三品勋位,明帝改用二品,准南台御屯,掌金银、彩帛,凡诸造作,以供奉,及妃、主、六宫。梁、陈无御府,其职隶在尚方。后魏有掌服郎,从六品上。北齐门下省统主衣局都统、子统各二人。后周有司服上士二人、中士二人。隋门下省有御府局监二人,大业三年分属殿内省,其后又改为尚衣局。皇朝因之。龙朔二年改为奉冕大夫,咸亨元年复旧。)
直长四人,正七品下;
(隋改御府为尚衣局,始置直长,领主衣。皇朝因之。)
主衣十六人。
(隋置,皇朝因之。)
尚衣奉御掌供天子衣服,详其制度,辨其名数,而供其进御;直长为之贰。
凡天子之冕服十有三:一曰大裘冕,二曰衮冕,三曰惊冕,四曰毳冕,五曰絺冕,六曰玄冕,七曰通天冠,八曰武弁,九曰弁服,十曰黑介帻,十一曰白纱帽,十二曰平巾帻,十三曰翼善冠。
大裘冕,无旒,冕广八寸,长一尺六寸,
(玄表纁裹。以下广狭准此。)
金饰,玉簪导,以组为缨,色如其绶;裘以黑羔皮为之,玄领、褾、襟缘;朱裳,白纱中单,阜领,青褾、襈、裾;革带,玉钩碟,大带,
(素带朱裹,纰其外,上以朱,下以绿,纽约用组。)
韨;
(韨,蔽膝也。凡韨皆随裳色。)
鹿卢玉具剑,火珠镖首;白玉双佩;玄组双大绶,六彩:玄、黄、赤、白、缥、绿,纯玄质,长二丈四尺,五百首,广一尺;
(小双绶,长二尺六寸,色同大绶,而首半之,间施三玉环。)
朱韈,赤舄。祀天神地祇则服之。
衮冕,垂白珠十有二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驻矿充耳,玉簪导;玄衣、矿裳,十二章,
(八章在衣,日、月、星辰、龙、山、华虫、火、宗彝;其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衣缥、领为升龙,皆织成为之。)
龙、山以下,每章一行,重以为等,每行十二;白纱中单,黼领,青褾、撰、裾,韨;革带、大带、剑、玉佩、绶、韈与上同,舄加金饰。享庙、谒庙及庙遣上将、征还、饮至、践阼、加元服、纳后、若元日受朝及临轩册拜王公则服之。
惊冕,服七章,
(三章在衣:华虫、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
余同衮冕。有事远主则服之。
毳冕,服五章,
(三章在衣:宗彝、藻、粉米;二章在裳:黼、黻。)
余同鳖冕。祭海、岳则服之。
絺冕,服三章,
(一章在衣:粉米;二章在裳:黼、黻。)
余同毳冕。祭社稷、帝社则服之。
玄冕服,
(衣无章,裳刺黻一章。)
余同絺冕。蜡祭百神、朝日、夕月则服之。
通天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帻,发缨翠緌,玉若犀簪导;绛纱袍,白纱中单,朱领、撰,白裙襦,亦裙衫。绛纱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其革带、剑、珮、绶与上同;白袜,黑舄。若未加元服,则双童髻,空顶黑介帻,双玉导,加宝饰。诸祭还及冬至受朝、元会、冬会则服之。
武弁,金附蝉,平巾帻。
(余同前服。)
讲武、出征、四时蒐狩、大射、祃、类、宜社、赏祖、罚社、纂严则服之。
弁服,
(弁以鹿皮为之。)
十有二琪,
(琪以白玉珠为之。)
玉簪导,绛纱衣,素裳,革带,白玉双珮,鞶囊,小绶,白韈,乌皮履。朔日受朝则服之。
黑介帻,白纱单衣,白裙襦,革带,素韈,乌皮履。拜陵则服之。
白纱帽,
(亦乌纱。)
白裙襦,白韈,乌皮履。视朝听讼及燕见宾客则服之。
平巾帻,
(金宝饰。)
导簪、冠支皆以玉,紫褶,
(亦白褶。)
白挎,玉具装,真珠宝钿带,著鞾。乘马则服之。
翼善冠,其常服及白练裙襦通著之;若服挎褶,则与平巾帻通著。
(已上并古服,有事及见宾客则服之。自隋文帝制柘黄袍及巾、带以听朝,至今遂以为常。)
凡天子之大圭曰珽,长三尺;镇圭长尺有二寸。有事于郊庙、社稷,则出之于内;将享,至于中臆门,则奉镇圭于监而进。既事,复受而藏之。凡大朝会则设御案,朝毕而彻焉。
尚舍局:奉御二人,从五品上;
(《周礼》有掌舍,掌行所解止之处帷、幕、幄、帟之事。汉少府属官有守宫令、丞。掌宫殿陈设。魏殿中监掌帐设监护之事。晋、宋已下,其职并在殿中监。隋炀帝置殿内省、改殿内局为尚舍局,置奉御二人,正五品。皇朝因之。龙朔二年改为奉扆大夫,咸亨元年复旧。)
直长六人,正七品下;
(隋炀帝置八人,皇朝减二人。)
幕士八千人。
(皇朝置,掌供御及殿中杂张设之事。)
尚舍奉御掌殿庭张设,供其汤沐,而洁其洒扫;直长为之贰。凡大驾行幸,预设三部帐幕,有古帐、大帐、次帐、小次帐、小帐,凡五等。古帐八十连,
(高二丈,纵广二丈五尺,前有五梁,后有七梁。)
大帐六十连,
(高一丈五尺,纵广二丈,前有四梁。)
次帐四十连,
(高一丈三尺,纵广一丈五尺,前有三梁。三帐皆朱蜡骨,绯?绫,浮游覆之。)
小次帐三十连,
(高一丈一尺,纵广一丈二尺。)
小帐二十连。
(高八尺,纵广九尺。)
凡五等之帐各三,是为三部。
(帐皆乌毡为表,朱绫为覆,下有紫帏方座,金铜行床,垂以帘。其诸帐内外又设六柱、四柱。三柱,为垣墙之制,皆青拖为表,朱帛为裹。)
其外置排坡以为蔽捍焉。
(排城连版为之,每版皆画辟邪猛兽,表裹漆之。)
凡供汤沐,先视其洁清芳香,适其寒温而进焉。凡大祭祀,有事於郊坛,则先设行宫於坛之东南向,随地之宜。将祀三日,则设大次于外谴东门之外道北。南向而设御座。若有事於明堂及太庙,则设大次於东门,如郊坛之制。凡致斋,则设幄于正殿西序及室内,俱东向,张于楹下。凡元正、冬至大朝会,则设斧废于正殿。
(施榻席及薰炉。若朔望受朝,则施幄帐于正殿,帐裙顶带方阔一丈四尺。)
尚乘局:奉御二人,从五品上;
(自秦、汉已来,其职皆在太仆。北齐大仆骅骝署有奉乘十人,管十二闲马。隋炀帝取之,置尚乘局。皇朝因之,增置奉御四人:一人掌左六闲马;一人掌右六闲马;一人掌粟草、饲丁请受配给,及勾勘出入破用之事;一人掌鞍鞯辔勒,供马调度,及疗马医药料度之事。龙朔二年改为奉驾大夫,咸亨元年复故。开元二十三年减置二人。先是别置闲厩使,因隶焉,犹属殿中。)
直长十人,正七品下;
(隋炀帝置十四人,皇朝因之,开元二十三年减四人。)
奉乘十八人,正九品下;
(后魏有奉乘郎,从五品下。后周左、右厩各有奉乘二十人。隋炀帝置尚乘局,有奉乘十人。皇朝加置二十四人,每闲二人。开元二十三年减六人。)
习驭五百人;
(后周左、右厩各有驭夫一百二十人,皇朝加置习驭五百人,掌调习六闲之马。)
掌闲五千人;
(皇朝置,掌分饲养六闲之马。)
司库一人,正九品下;
(皇朝初置二人,掌六闲库物。开元二十三年减。)
司禀二人,正九品下;
(皇朝置之。)
典事五人;
(皇朝置,掌六闲粟草。)
兽医七十人。
(周礼有兽医下士,掌疗畜兽之疾病;又有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掌知马祖、先牧、马社、马步之神,养疾马,以药攻马疾也。北齐内厩局有马医二人。皇朝置兽医,掌疗左、右六闲之马。)
尚乘奉御掌内外闲厩之马,辨其粗良,而率其习驭;直长为之贰。六闲:一曰飞黄,二曰吉良,三曰龙媒,四曰陶赊,五曰駃騠,六曰天苑。左、右凡十有二闲,分为二厩:一曰祥麟,二曰凤苑,以系饲马。
(今仗内有飞龙、祥麟、凤苑、鸩鸾、吉良、六群等六厩,奔星、内驹等两闲;仗外有左飞、右飞、左万、右万等四闲,东南内、西南内等两厩。)
凡御马必敬而式之,非因调习,不得捶击;
(诸闲底上细马,若欲调习,唯得厩内乘骑,不得辄出。)
习其进御之制,而为出入之禁。
(陇右诸牧监使每年简细马五十匹进。其祥麟,凤苑厩所须杂给马,年别简粗壮敦马一百匹,与细马同进。仍令牧监使预简敦马一十匹别牧放,殿中须马,任取充。)
凡秣马给料,以时为差。
(春、冬日给蒿一围,粟一斗,盐二合;秋、夏日给青刍一围,粟减半。)
凡外牧进良马,印以"三花"、"飞"、"风"之字,而为志焉。
(细马、次马送尚乘局者,于尾侧依左、右闲印以"三花";其余杂马送尚乘者,以"风"字印印左髀,以"飞"字印印左髀。)
奉乘掌率习驭、掌闲、驾士及秣饲之法。凡驭马必视其齿历、劳逸而调习之。
(马四年而两齿,五年而四齿,六年而六齿成焉。七年而右一齿缺,八年而上下两边各一齿缺,九年而上下尽缺。十年而下两齿出,十一年而下四齿齨,十二年尽齨。十三年下两齿平,十四年下四齿平,十五年下尽平。十六年上两齿齨,十七年上四齿齨,十八年上尽齨。十九年上两齿平,二十年上四齿平。)
司库掌鞍辔乘具。司禀掌藁秸出纳。兽医掌疗马病。
(凡马病,灌而行之,观其病之所发。疗马病有五劳:一曰筋劳,二曰骨劳,三曰皮劳,四曰气劳,五曰血劳。久步则生筋劳,久立则生骨劳,久汗不乾则生皮劳,汗未差燥而饲饮之则生气势,驱驰无节则生血劳。有伤寒者,有伤热者,有疡者,咸据经方以疗焉。)
尚辇局:奉御二人,从五品上;
(周祀:"小司徒中大夫二人,掌六畜、车辇。"又:"巾车下大夫二人,掌王后之五辂,辇车组挽,有翣羽盖。"古谓人牵为辇,春秋宋万以乘车辇其母。秦始皇乃去其轮而舆之,汉代遂为人君之乘。后汉有乘舆六辇。魏、晋小出则乘之,及过江而亡。太元中,谢安率意而作,及破符坚得之,形制无差,大小如一,时人嗟其默识。宋武执慕容超,获金钲辇。古之辇舆,大率以六尺为度,齐武帝造大、小二辇,雕饰甚工,下桐辕轭,悉金花鍰兽。梁大辇中方八尺,左、右开四望,金鸾栖轭。隋有六辇,大礼皆乘之。秦、汉、魏、晋并太仆属官车府令掌之,东晋省太仆,遂隶尚书驾部。宋、齐、梁、陈车府、乘黄令·丞掌之,后魏、北齐则乘黄、车府令兼掌之,后周则司车辂主之,隋又乘黄、车府令兼掌之。炀帝置殿内省尚辇局奉御二人,正五品。皇朝因之,为从五品上。龙朔二年改为奉辇大夫,咸亨元年复旧。)
直长四人,正七品下;
(隋炀帝置,皇朝因之,又置掌扇、掌翰等员,掌执扇及执纸、笔、砚杂供奉之事。)
掌辇二人,正九品下;
(皇朝初置四人,开元二十三年减二人,又置主辇、奉轝等员。掌率主辇以供其事。)
主辇四十二人,
(皇朝置,凡七辇,辇六人。)
奉轝十五人。
(皇朝置之。)
尚辇奉御掌舆辇、伞扇之事,分其次叙,而辨其名数;直长为之贰。凡大朝会则陈于庭,大祭祀则陈于庙。
(辇有七:一曰大凤辇,二曰大芳辇,三曰仙游辇,四曰小轻辇,五曰芳亭辇,六曰大玉辇,七曰小玉辇。举有三:一曰五色轝,二曰常平轝,其用如七辇之仪;三曰腰轝,则常御焉。)
凡大朝会及祭祀,则出之于内;既事,复进而藏之。凡伞扇,大朝会则伞二、翰一,陈之于庭;
(孔雀扇一百五十有六,分居左、右。旧,翟尾扇,开元初,改为绣孔雀以省。)
若常听朝,皆去扇,左、右各留其三,以备常仪。
(崔豹《古今注》云:"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之象,故因作华盖也。"《通俗文》曰:"张帛避雨谓之伞盖。"《古今注》曰:"翟尾扇起于殷代,高宗有雊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周制以为王后、夫人之车服,舆辇有婴,即缉翟羽为扇婴,以障蔽翳风尘也。")
《唐六典》 唐·张九龄、李林甫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周·姜尚
清·张百熙
张拟
明·罗清
南朝梁·萧统
韩愈
明·王余佑
宋·赵子栎
唐·尸罗达摩
(清)梁廷楠
(民国)孟定恭
元·雷思齐
明·高儒
明·赵秉忠
元·刘秉忠
(清)周梦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