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職官典 第 二 十 三-通典
職官典 第 二 十 三
職官五尚書下吏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司封郎中、員外郎司勳郎中、員外郎考功郎中、員外郎戶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度支郎中、員外郎金部郎中、員外郎倉部郎中、員外郎禮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祠部郎中、員外郎膳部郎中、員外郎主客郎中、員外郎兵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職方郎中、員外郎駕部郎中、員外郎庫部郎中、員外郎刑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都官郎中、員外郎比部郎中、員外郎司門郎中、員外郎工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屯田郎中、員外郎虞部郎中、員外郎水部郎中、員外郎吏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司封郎中、員外郎司勳郎中、員外郎考功郎中、員外郎 周禮天官,太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理邦國。變冢言太者,進退異名也。百官總焉,則謂之冢宰;列職於王,則謂之太宰。宰,主也。建,立也。邦,理王所居之邦國。佐猶助也。周公居攝,而作六典之職,以佐王理邦國。漢成帝初,分尚書置四曹,蓋因事設員,以司其務,非擬於古制也。至光武,乃分為六曹。迄於魏晉,或五或六,亦隨宜施制,無有常典。自宋齊以來,多定為六曹,稍似周禮。至隋六部,其制益明。大唐武太后遂以吏部為天官,戶部為地官,禮部為春官,兵部為夏官,刑部為秋官,工部為冬官,以承周六官之制。若參詳古今,徵考職任,則天官太宰當為尚書令,非吏部之任。今吏部之始,宜出於夏官之司士云。又夏官之屬有司士下大夫二人,掌群臣之版,古書版為班,班書或為版。版,名籍也。歲登下其損益之數,謂用功過黜陟者。辨其年歲與其貴賤,年數多少,知其老少。周知邦國都家縣鄙之數,卿、大夫、士、庶子之數,以詔王理,告王所當進退。以德詔爵,有賢者之德,乃詔以爵。以功詔祿,理有功勳,後告以祿。以能詔事,以久奠食。能者事成乃食之。王制曰:「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奠音定。漢成帝初置尚書,有常侍曹,主公卿事。後漢改為吏曹,主選舉、祠祀,後又為選部。靈帝以梁鵠為選部尚書。魏改選部為吏部,主選事。陳群為尚書,延康元年,群始建九品官人之法,拜吏部尚書。又毛玠字孝先,為吏部尚書,無敢好衣美食者。魏武嘆曰:「孤之法不如毛尚書。」吳暨豔字子休,為選曹尚書,性峭厲,好清議。當時郎署混濁,多非其人,欲區別賢愚,彈射百寮,覈選三署,皆貶高就下,降減等數。其居位貪鄙、志節污卑者,皆以為軍吏,置營府以處之。故惋憤聲積,競言豔用私情,愛憎不由公理,豔坐自殺。晉與魏同。山濤為吏部尚書,用人皆先密啟,然後公奏,舉無失才,凡所題目,終始如其言。唯用陸亮,尋以賄敗。啟事曰:「臣欲以郤詵為溫令。」詔可。尋又啟曰:「訪聞詵喪母不時葬,遂於所居屋後假葬,有異同之議,請更選之。」詔曰:「君為管人倫之職,此輩應為清議,與不便當裁處之。」江霦字思玄,三為選官,始為吏部郎,遷侍中、吏部尚書、僕射。世說曰:「鍾會見王戎、裴楷總角,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後二十年,此二賢當為吏部尚書,冀爾時天下無復滯才。」」劉聰僭號,省吏部,置左右選曹。石勒時,又置左右執法郎,典定士族,副選舉之任。霦音彬。宋時吏部尚書領吏部、刪定、三公、比部四曹。孝武不欲威權在下,大明二年,分吏部尚書,置二人以輕其任,而省五兵,後還置一吏部尚書。順帝昇明元年,又置五兵尚書。晉宋以來,吏部尚書資位尤重。宋時,徵豫章太守蔡廓為吏部尚書。廓至,謂左丞傅隆曰:「選皆出我乎?」隆言之執政。徐羡之曰:「黃門以下,專以相委;過此則與眾參之。」廓聞之曰:「我不能為徐羡之署紙尾。」遂不就。選案黃紙,錄尚書與吏部尚書連名,故云「署紙尾」。又庾炳之為吏部尚書,通貨賄。吏部令史錢泰能琵琶,主客令史周伯齊善歌,詣炳之宅諮事,因留宿。尚書舊制,令史諮事,不得停外,雖有八座命亦不許。為所司奏,免官。梁陳亦然。梁蕭子顯為吏部尚書,性凝簡,負才氣,見九流賓客,不與交言,但舉扇一揮而已,衣冠竊恨之。又謝覽字景滌,朏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元结
宋·朱熹
元·柳贯
唐·怀素
(楚)伍子胥
寒齋
宋·吴开
清·江藩
清·李冠仙
(明)马文升
宋·黄昇
晋-干宝
汉·桓谭
春秋·卜子夏
宋·杜绾
明·方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