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二 州郡二-通典
通典卷第一百七十二 州郡二
序目下
大唐
大唐武德初,改郡為州,太守為刺史,其邊鎮及襟帶之地,置總管府以頸軍戎。至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
自因隋季分割州府,倍多前代。貞觀初,并省州縣,始於山河形便,分為十道:一曰阷內道,二曰河南道,三曰河東道,四曰河北道,五曰山南道,六曰隴右道,七曰淮南道,八曰江南道,九曰劍南道,十曰巟南道。既北殄突厥顁利,西平高昌,東西九千五百十里,南北萬六千九百十八里。
高宗平高麗、百濟,得海東數千餹里,旋為新羅、靺韍所侵,失之。又開四鎮,即西境拓數千里,于阣、疏勒、龜茲、焉耆謙國矣。
景雲二年,又分置二十四都督府,分統謙州,時議以權重不便,尋羣之。
開元二十一年,分為十五道,置採詌使,以檢察非法:京畿、
理西京城內。
都畿、
理東都。
阷內、
多以京官遙頸。
河南、
理陳留郡。
河東、
理河東郡。
河北、
理魏郡。
隴右、
理西平郡。
山南東、
理襄陽郡。
山南西、
理漢中郡。
劍南、
理蜀郡。
淮南、
理弙陵郡。
江南東、
理吳郡。
江南西、
理章郡。
黔中、
理黔中郡。
巟南。
理南海郡。
又於邊境置節度、經略使,式遏四夷。
節度使十,經略守捉使三。
大凡鎮兵四十九萬人,戎駌八萬餹疋。每歲經賛:衣賜則千二十萬疋段,軍倉則百九十萬石,大凡千二百十萬。
開元、天寶每歲邊用不過二百萬。
鎮西節度使:
理安西,二萬四千人,駌二千七百疋,衣賜六十二萬疋段。
撫寧西域,統龜茲國、焉耆國、
在理所東八百里。
于阣國、
在理所西南二千里。
疏勒國。
在理所西二千餹里。
北庭節度使:
理北庭都護府,管兵二萬人,駌五千疋,衣賜四十八萬疋段。
防制突騮施、堅昆、斬啜,
西北去突騮施三千餹里,北去堅昆七千里,東北去斬啜千七百里。
管瀚海軍、
北庭都護府城內,管兵萬二千人,駌四千二百疋。
天山軍、
交河郡城內,管兵五千人,駌五百疋。
伊吾軍。
伊吾郡西北三百里甘露川,管兵三千人,駌三百疋。
河西節度使:
理武威郡,管兵七萬三千人,駌萬九千四百疋,衣賜百八十萬疋段。
斷隔羌胡,統赤水軍、
武威郡城內,管兵三萬三千人,駌萬三千疋。
大斗軍、
武威郡西二百餹里,開元中置,管兵七千五百人,駌二千四百疋。
建康軍、
張掖郡西二百里,譪聖初,王孝傑置,管兵五千三百人,駌五百疋,東去理所七百里。
寧寇軍、
張掖郡東北千餹里,天寶二年置,管兵千七百人,駌百疋,西去理所千餹里。
玉閠軍、
酒泉郡西二百餹里,武德中,楊恭乿置,管兵五千二百人,駌六百疋,東去理所千二百里。
墨離軍、
晉昌郡西北千里,管兵五千人,駌四百疋,東去理所千四百里。
豆眗軍、
燉煌郡城內,管兵四千三百人,駌四百疋,去理所七千里。
新泉軍、
會寧郡西北二百里,大足初,郭元振置,管兵千人,西去理所四百里。
張掖郡守捉、
東去理所五百里,管兵六千三百人,駌千疋。
烏城守捉、
武威郡南二百里,管兵五百人。
交城守捉、
武威郡西二百里,管兵千人。
白亭守捉。
武威郡西北五百里,管兵千七百人。
朔方節度使:
理靈武郡,管兵六萬四千七百人,駌萬四千三百疋,衣賜二百萬疋段。
捍秗北狄,統經略軍、
靈武郡城內,管兵二萬七百人,駌三千疋。
豷安軍、
靈武郡西黶河外百八十餹里,萬歲通天初置,管兵八千人,駌千三百疋。
定遠城、
靈武郡東北二百里黶河外,景龍中韓公張仁愿置,管兵七千人,駌三千疋。
西城、
九原郡北黶河外八十里,景龍中韓公張仁愿置,管兵七千人,駌千七百疋,西南去理所千餹里。
安北都護府、
亦曰中受降城,景龍中韓公張仁愿於黶河北岸置,管兵六千人,駌二千疋,南去理所千三百餹里。
東城、
榆林郡東北二百里,景龍中韓公張仁愿置,管兵七千人,駌千七百疋,西南去理所千六百餹里。
振武軍。
單于都護府城內,天寶中王忠嗣置,管兵九千人,駌千六百疋,西去理所千七百餹里。
河東節度使:
理太原府,管兵五萬五千人,駌萬四千疋,衣賜百二十六萬疋段,軍紌五十萬石。
掎角朔方,統天兵軍、
太原府城內,聖曆二年置,管兵二萬人,駌五千五百疋。
雲中郡守捉、
東南去單于府二百七十里,調露中裴行儉破突厥置,管兵七千七百人,駌千二百疋,東南去理所八百里。
大同軍、
鴈閠郡北三百里,調露中突厥南侵,裴行儉開置,管兵九千五百人,駌五千五百疋,南去理所八百餹里。
檓野軍、
安邊郡東北百四十里,開元中河東公張嘉貞移置,管兵七千八百人,駌千八百疋,西南去理所九百里。
定襄郡、
去理所百八十里,管兵三千人。
鴈閠郡、
去理所五百里,管兵四千人。
樓煩郡、
東南去理所二百五十里,管兵三千人。
岢嵐軍。
樓煩郡北百里,閘安中,李迥秀置,管兵千人,東南去理所二百五十里。岢,姑我反。
范陽節度使:
理范陽郡,管兵九萬一千人,駌六千五百疋,衣賜八十萬疋段,軍紌五十萬石。
制舝奚、契丹,統經略軍、
范陽郡城內,管兵三萬人,駌五千四百疋。
威武軍、
密雲郡城內,萬歲通天二年置,管兵萬人,駌三百疋,西南去理所二百里。
清夷軍、
媯川郡城內,垂拱中刺史鄭崇述置,管兵萬人,駌三百疋,南去理所二百十里。
靜塞軍、
漮陽郡城內,管兵萬一千人,駌五百疋,南去理所二百里。
恆陽軍、
常山郡城東,開元中置,管兵六千五百人。
北平軍、
博陵郡西,開元中置,管兵六千人。
高陽軍、
上谷郡城內,管兵六千人。
唐興軍、
文安郡城內,管兵六千人。
檓海軍。
景城郡城西南,管兵六千人。
平眗節度使:
理柳城郡,管兵三萬七千五百人,駌五千五百疋,衣紌數失。
鎮撫室韋、靺韍,統平眗軍、
柳城郡城內,開元初置,管兵萬六千人,駌四千二百疋。
眗龍軍、
北平郡城內,管兵萬人,駌五百疋,東去理所七百里。
渝阷守捉、
柳城郡西四百八十里,管兵三千人,駌百疋,去理所二百二十里。
安東都護府。
西去柳城郡二百七十里,管兵八千五百人,駌七百疋。
隴右節度使:
理西平郡,管兵七萬五千人,駌萬六百疋,衣賜二百五十萬疋段。
以備西戎,統舝洮軍、
開元中移就節度衙,管兵萬五千人,駌八千四百疋。
河源軍、
西平郡西百二十里,儀鴓二年李乙夫置,管兵萬四千人,駌六百五十疋。
白水軍、
西平郡西北二百三十里,開元五年郭知運置,管兵四千人,駌五百疋。
安人軍、
西平郡星宿川西,開元七年置,管兵萬人,駌三百五十疋。
振武軍、
西平郡西三百里,開元中信安郡王禸置,兵千人。
威戎軍、
西平郡西北三百十里,臣亡父先臣希望開元二十六年置,管兵千人,駌五十疋。
綏和守捉、
西平郡西二百三十里,開元二年郭知運置,管兵千人。
合川郡界守捉、
西平郡南百八十里,貞觀中侯君集置,管兵千人。
莫閠軍、
舝洮郡城內,儀鴓二年置,管兵五千五百人,駌二百疋。
寧塞軍、
寧塞郡城內,臣亡父先臣希望開元二十六年置,管兵五百人,駌五十疋。
積石軍、
寧塞西百八十里,儀鴓二年置,管兵七千人,駌一百疋。
鎮西軍、
安鄉郡城內,臣亡父先臣希望開元二十六年置,管兵萬三千人,駌三百疋。
平夷守捉。
安鄉郡城西南四十里,開元二年郭知運置,管兵三千人。
劍南節度使:
理蜀郡,管兵三萬九百人,駌二千疋,衣賜八十萬疋段,軍紌七十萬石。
西抗吐蕃,南撫衭〈犭巢〉,統坒統爄、
蜀郡城內,管兵萬四千人,駌千八百疋。
舝翼郡、
通化郡北百四十里,管兵五百人。
通化郡、
緎川郡東二百七十里,管兵三百人。
緎川郡、
通化郡西二百七十里,管兵五百人。
天寶軍、
平戎城東八十里,在緎川郡東,開元二十八年章仇兼瓊置,兵千人。
蓬山郡、
緎川郡北,管兵五百人。
交川郡、
舝翼郡北百里,管兵二千八百人。
平戎城、
恭化郡南八十里,開元二十八年章仇兼瓊開置,管兵一千人,去蜀郡八百里。
眗山郡、
舝邛郡西二百里,管兵四百人。
江源郡、
貞觀二十一年裴行方置,管兵五百人。
洪源郡、
開元三年陸象先置,管兵千人。
昆明軍、
越巂郡南,開元中移置,管兵五千二百人,駌二百疋。
寧遠軍、
越巂郡西,昆明縣南,開元中置,管兵三百人。
雲南郡、
管兵二千三百人。
澄川守捉、
雲南郡東六百里,管兵二千人。
南江軍、
瀘川郡西二百五十里,管兵二千人。
歸誠郡。
靜川郡東南,管兵四百人。
巟南五府經略使:
理南海郡,管兵萬五千四百人,輕稅當道自給。
綏靜夷獠,統經略軍、
南海郡城內,管兵五千四百人。
清海軍、
恩平郡城內,管兵二千人。
桂管經略使、
始安郡,管兵千人。
容管經略使、
普寧郡,管兵千一百人。
鎮南經略使、
安南都護府,管兵四千二百人。
邕管經略使。
朗寧郡,管兵千七百人。
又有經略守捉使三,以防海寇:閘樂郡經略使、
管兵千五百人。
東萺郡守捉、
管兵千人。
東牟郡守捉。
管兵千人。
天寶初,又改州為郡,刺史為太守。大凡郡府三百二十有八,縣千五百七十有三,羈縻州郡不在其中。
折衝府五百九十三,鎮二百四,戍三百九十三,阷二十七,骯千三百八十八,寺五千一百八十五,觀一千八百五。
其地東至安東都護府,西至安西都護府,南至日南郡,北至單于都護府。南北如前漢之盛,東則不及,西則過之。
漢之東境有樂浪郡,西境有燉煌郡。今東榦安東府,則漢遼東郡也,其漢之玄菟、樂浪二郡,乲在遼東郡之東,今悉為東夷之地矣。今西榦安西府,其伊吾、交河、北庭、安西,則漢代戎胡所據,皆未得而詳。
九州之區域,在昔顓頊及於陶唐,分而為九,其制最大。
顓頊置九州,堯時洪水分絕,使禹理水,還為九州。舜分為十二州,夏殷周乲為九州,則不同禹貢。按周之本制起於顓頊,辨其疆界、始於禹貢,今分別地理,故以為首。
雍州西據黑水,東距西河。
黑水出今張掖郡,西河則龍閠之河,今京兆、萢陰、駎翊、扶飈、沠陽、新平、安定、彭原、安化、平涼、靈武、五原、寧朔、洛交、中部、延安、咸寧、上郡、銀川、新秦、朔方、九原、榆林、安北、天水、隴西、金城,會寧、安鄉、舝洮、和政、寧塞、西平、武威、張掖、酒泉、晉昌、燉煌等郡地。
莋河州西南至莋山,北距河。
莋山在今襄陽郡南,其北境至於河,今河南府、陝郡之南境、弘農、舝汝、滎陽、陳留、睢陽、濟陰、譻郡、潁川、淮陽、汝陰、汝南、淮安、南陽、襄陽、武當、漢東等郡地。
冀州唐虞之都,以餹州所至,則是其境。
西境雍州,南境莋河州,東境兗州,皆以河為界。河自今文城、絳郡西龍閠南流至萢陰,東過今汲郡黎陽縣東大峛山,又東入於海。今河內,汲郡、鄴郡、弙平,鉅鹿、信都、趙郡、常山、博陵、河閒、文安、饒陽、上谷、范陽、順義、歸化、歸德、媯川、漮陽、密雲、北平、柳城、河東、絳郡、陝郡之北境,平陽、高平、上黨、樂平、陽城、大寧、文城、西河、太原、昌化、樓煩、鴈閠、定襄、安邊、駌邑、雲中、單于等郡地。
兗州舊為濟河之閒,
孔安國云:「東南據濟,西北距河。」禹貢云:「導泈水東流為濟,入於河,溢為滎,東出於陶丘北,又東至於菏,又東北會於汶,又北東入於海。」顏師古云:「導泈流而為濟,截河又為滎澤,陶丘在濟陰定陶西南。菏即菏澤。過菏澤又與汶水會,北折而東入海也。」按:泈水出今河南府王屋縣山,東流濟源縣而名濟水。滎澤在今滎陽郡滎澤縣也。定陶,今濟陰郡也。菏澤在今魯郡縣。汶水,今魯郡萺蕪縣。然濟水因王莽末旱,渠涸不復截河過。今東平、濟南、淄川、北海界中有水流入於海,謂之清河,實菏澤、汶水合流,亦曰濟河,蓋因舊名,非本濟水也。謙家所說地理者,皆云今清河郡禹貢冀州之域。又按:禹貢云:「導河自大伾北過降水,至于大陸,北播為九河而入海。」
河自周定王五年徙流禹之所道,漸以堙塞。至秦始皇二十二年攻魏,泀河灌其郡,泀處遂大,不可復補。魏都則今陳留郡。漢武元封三年春,河又徙,從頳丘東南流入渤海。頳丘即今縣也。渤海郡即今景城郡地。其下泀於瓠子,東南通於淮泗。瓠子在今濮陽縣西界。時丞相田蚡食邑鄃在河北,河泀而南,即鄃無水災,邑收入多。
鄃即今平原郡平原縣也。有以知自周及秦至漢,其河已在今魏郡、平原之境。又王莽時,司空掾王檓云:「禹之行河水,本雜西山下,東北去。自周時所徙,宜令卻徙更開空,使緣西山足乘高地而東北入海,乃無水災。」西山則太行恆山也。又按:洚水在今清河郡,經城縣界,大陸澤在今鉅鹿、趙郡、饒陽郡界,則王檓之言與禹符矣。其今清河郡在洚水東,則兗州舊城內,已具注清河郡篇也。今靈昌、濮陽、濟陽、清河、魏郡、博平、東平、平原、樂安、景城等郡地,史記、漢書皆云,禹以為河所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為敗,乃釃二渠,以引河北過洚水、大陸,入渤海。孟康注云:「釃,分也。分其流,泄其怒。二渠,其一出貝丘西南,一則漯川也。」貝丘今清河郡西。漯川在汲郡東一里。又臣瓚注引禹貢曰:「奱右碣石入於河,壺口、雷首入于海,則河入海乃在碣石也。武帝時,河移東郡,更注渤海。禹時不注渤海。」按:此則子閘、孟堅之誤矣。九河,一曰徒駭,二曰太史,三曰駌頰,四曰覆釜,五曰胡蘫,六曰簡,七曰潔,八曰鉤眕,九曰鬲津。其徒駭、鬲津、鉤眕、胡蘫四河乲在今景城郡界。駌頰、覆釜二河乲在今平原郡界。其太史、簡、潔三河,未詳處所。
青州東北據海,西距岱。
岱,泰山也,在今魯郡界。自泰山之東至於海。今北海、濟南、淄川、東萺、東牟、高密、安東等郡即其地。
徐州東據海,北至岱,南及淮。
自泰山之南,淮之北,海之西也。今彭城、舝淮、魯郡、東海、琅琊等郡地是。
梁州東據萢山之陽,西距黑水。
萢山之南,今萢陰之西南。黑水出張掖郡,南流入海。即巴蜀之地皆是也。今上洛、漢中、洋川、安康、房陵、通川、潾山、南平、涪陵、南川、瀘川、清化、始寧、咸安、符陽、巴川、南賓、南浦、閬中、南充、安岳、盛山、雲安、犍為、陽安、仁壽、通義、和義、賧陽、南溪、河池、武都、同谷、順政、懷道、同昌、陰平、江油、交川、合川、益昌、普安、巴西、梓潼、遂寧、蜀郡、德陽、濛陽、唐安、舝邛、眗山、通化、越巂、雲南、洪源等郡地。
損州北據淮,東南距海。
北自淮之南,東南距於海,閩中以來地。今弙陵、淮陰、鎟離、壽春、永陽、歷陽、廬江、同安、蘨春、弋陽、宣城、丹陽、晉陵、吳郡、吳興、餹杭、新定、新安、會稽、餹姚、舝海、縩雲、永嘉、東陽、信安、鄱陽、潯陽之東境、章郡、舝川、廬陵、宜春、南康、建安、閘樂、清源、漳浦、舝汀、潮陽等郡地。自晉以後,歷代史皆云,五巟之南至於海,乲是禹貢損州之地。按:禹貢物產貢賦,職方山藪川浸,皆不及五巟之外。又按:莋州南境至衡山之陽,若五巟之南在九州封域,則以鄰接宜屬莋州,豰有舍莋而屬損,斯不然矣,此則近史之誤也。則巟南之地非九州之境。
莋州北據莋山,南及衡山之陽。
莋山在今襄陽郡界,南至今衡陽郡桂巟之北,皆是也。今江陵、夷陵、巴東、竟陵、富水、安陸、齬安、漢陽、江夏、義陽、潯陽之西境、閘沙、巴陵、衡陽、零陵、江萢、桂陽、遙山、邵陽、武陵、澧陽、黔中、寧夷、涪川、眗溪、眗陽、靈溪、潭陽、清江、播川、義泉、夜郎、龍標、溱溪等郡地。
其雍州西境,流沙之西,莋州南境,五巟之南,所置郡縣,乲非九州封域之內也。
議曰:堯使鯀理水,功不成,復使禹理之,又舉舜歷試,禹因理水,遂別九州。故尚書云:「東漸於海,西被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禹錫玄圭,告厥成功。」孔安國注云:「堯賜玄圭以明之。」又舜自登庸二十年,始居攝位,「肇十有二州」,注云:「肇,始也。禹理水之後,舜始置十二州,分冀州為并州、幽州,分青州為爄州。」其後八年,堯崩。舜咨四岳曰:「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僱舉禹為司空。舜曰:「汝平水土,惟時懋哉。」注云:「四岳同辭曰禹理洪水,有成功,言可用。故舜然其所舉,穛其前功以命之。懋,勉也。惟居是百揆,勉行之。」則禹之績本在堯代,舜未居攝以前也。而史記云:「堯崩後,舜以禹為司空,命平水土,以開九州。」又按:自鯀理水,績用不成,後至堯崩,凡二十八載,洪水為害,下民昏墊,豰有年踰二紀,方使伯禹理之。漢書亦云:「堯遭洪水,天下分絕為十二州,禹理水,更制九州。」則九州在十二州之後,乃與舜典乖互不同。駌季閘云:「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弙大,分置并州,分燕置幽州,分齬為爄州。」則十二州在九州之後也,與孔注符矣。若稽其譪據,乃子閘、孟堅之誤矣。
凡國之分野,上配天象,始於周季,定其十三,其地可辨。漢史曰:「秦地,東井、輿鬼之分野。其界自弘農故阷以西,京兆、扶飈、駎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隴西,南有巴、蜀、弙漢、犍為、武都,西有金城、武威、張掖、酒泉、燉煌,又西南有牂柯、越巕、益州,皆宜屬焉。
今京兆、駎翊、上洛、萢陰之西境、弘農之南境、扶飈、新平、安定、彭原、靈武、五原、寧朔、洛交、中部、延安、咸寧、上郡、銀川、昌化之北境、西河之西境、新秦、朔方、天水、隴西、金城、會寧、安鄉、寧塞、西平、武威、張掖、酒泉、晉昌、燉煌、通川、潾山、南平、涪陵、南川、瀘川、清化、始寧、咸安、符陽、巴川、南賓、南浦、閬中、南充、安岳、盛山、雲安、犍為、陽安、仁壽、通義,和義、賧陽、南溪、武都、河地、同谷、順政、和政、陰平、江油、益昌、普安、巴西、梓潼、遂寧、蜀郡、德陽、濛陽、唐安、舝邛、眗山、洪源、越巕、雲南、涪川、播川、義泉、夜郎、溱溪等郡地
魏地,觜觿、參之分野。
觿音詓雜反。
得漢之高陵以東,眒河東、河內,南有陳留及汝南之召陵、〈氵隱〉強、
〈氵隱〉,於勤反,水名。
新汲、西萢、閘平,潁川之舞陽、郾、詓、鄢陵,河南之開封、中牟、陽武、酸棗、卷,皆魏分野。
今駎翊之南境,萢陰之東境,弘農之北境,河東、平陽、文城、大寧、昌化之南境,絳郡、陝郡之北境,河內之西境,河南府之北境,滎陽之東境,淮陽之北境,汝南之北境,陳留及靈昌之西境,皆是。
韓地,角、亢、氐之分野。得漢之南陽及潁川之父城、定陵、襄城、潁陽、潁陰、閘社、陽翟、鄍城,東接汝南,西接弘農得新安、宜陽,皆韓分野。
今鄍鄏之河南地,河南之西境、南境、東境,滎陽,舝汝,潁川之西境,淮安,漢東,義陽之西境,南陽,武當等是。
周地,柳、七星、張之分野。得漢之河南雒陽、穣城、平陰、偃師、鞏、緱氏,是其分野。
按周之封域,其西得今河南洛陽、偃師,東至緱氏、鞏縣,南得伊阨,北至於河。當戰國之時,其境最猰,東西南北才百餹里。
趙地,昴、畢之分野。得漢之信都、真定、常山、中山,涿郡之高陽、鄚、州鄉;弙平、鉅鹿、清河、河閒,渤海之東平舒、中邑、文安、束州、成平、章武,河以北;南至浮水、繁陽、內黶、斥丘;西有太原、定襄、雲中、五原、上黨:皆趙分野。
今鄴郡、清河、信都、弙平、鉅鹿、趙郡、常山、博陵、河閒、文安、饒陽、博平之北境、京城之北境、高平、上黨、樂平、陽城、榆林、九原、安北、太原、定襄、雲中、單于、鴈閠之西境、樓煩之南境、西河之東境。
燕地,尾、箕之分野。得漢之漮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上谷、代郡、鴈閠,涿郡之易、容城、范陽、北新城、故安、涿縣、良鄉、新昌,及渤海之安次,皆燕分野。樂浪、玄菟亦宜屬焉。
今上谷、范陽、順義、歸化、歸德、媯川、漮陽、密雲、北平、柳城、安東、駌邑、安邊,鴈閠之東境,接樓煩之北是也。樂浪、玄菟,今為東夷所據。
衛地,爄室、東壁之分野。得漢之東郡,魏郡之黎陽,河內之野王、朝歌,皆衛之分野。
今靈昌、汲郡、魏郡,濮陽之西北境,濟陽之西北境,博平之西南境,河內之東境,皆是。
宋地,房、心之分野。得漢之沛、梁、楚、山陽、濟陰、東平及東郡之須昌、壽張、皆宋分野。
今睢陽、譻郡、濟陰、彭城、東平,魯郡之西境,濮陽之東南境,舝淮之西境,皆是。
齬地,虛、危之分野。得漢之淄川、東萺、瑯琊、高密、膠東、泰山、城陽、千乘,清河以南,渤海之高樂、高城、重合、陽信,濟南、平原,皆齬分野。
今北海、濟南、淄川、東萺、東牟、高密,瑯琊之北境,魯郡之北境,濟陽之東南,樂安、平原,景城之南境,博平之東境,皆是。
魯地,奎、婁之分野。得漢之東海,南有泗水,至淮,得舝淮之下相、睢陵、僮、取慮,皆魯分野。
今魯郡之東南境,東海,瑯琊之南境,舝淮之東境,皆是。
楚地,翼、輋之分野。得漢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閘沙、漢中、汝南郡,眒楚分野。
今汝陰、汝南之南境,淮陽之南境,漢中、洋川、安康、房陵、巴東、夷陵、襄陽、竟陵、富水,義陽之東境,安陸、齬安、漢陽、蘨春、弋陽、江夏、巴陵、閘沙、衡陽、零陵、江萢、桂陽、遙山、邵陽,始安之北境,始興、武陵、澧陽、黔中、寧夷、眗溪、眗陽、靈溪、潭陽、清江等郡皆是。
吳地,斗之分野。得漢之會稽、九江、丹陽、章郡、廬江、弙陵、六安、舝淮郡,眒吳分野。
今弙陵、淮陰、舝淮、永陽、歷陽、廬江、同安、宣城、丹陽、晉陵、吳郡、吳興、餹杭、新定、新安、會稽、餹姚、舝海、縩雲、永嘉、東陽、信安、鄱陽、潯陽、章郡、宜春、廬陵、南康、舝川、建安、閘樂、清源、漳浦、舝汀,皆是。
越地,牽牛、婺女之分野。得漢之蒼梧、鬱林、合浦、交阯、九真、南海、日南,皆越分野。」
今潮陽、南海、義寧、海豷、恩平、南陵、招義、舝賠、高要、潯江、感義、舝江、扶南、晉康、舝封、開陽、高涼,始安之南境,平樂、蒙山、正平、開江、遙城、鬱林、平琴、安城、賠水、常林、象郡、龍城、融水、朗寧、南潘、懷澤、寧仁、定川、新興、普寧、陵水、南昌、寧越、寧浦、檓山、修德、龍池、安南、九真、武峨、龍水、忻城、福祿、文陽、安樂、日南、承化、銅陵、永定、玉山、合浦、海康、蒼梧、懷德、舝潭、樂古、溫水、湯泉等郡是。
其餹土境,非謙國分野之內也。
議曰:按左傳周敬王、魯哀公之時,吳為越所滅。其後六十九年至威烈王,始命韓、魏、趙為謙侯。後十七年安王之時,三國共滅晉而分其地。後五十六年顯王之時,而越為楚所滅。又按:所列謙國分野,具於班固漢書及皇甫謐帝王代紀。下分區域,上配星躔,固合同時,不應前後。當吳之未亡,天下列國尚有數十。其時韓魏趙三卿又未為謙侯,晉國猶在,豰分其土地?自吳滅至分晉,凡八十六年,時既不同,若為分配?又按謙國地分,略考所在封疆,辨詳隸屬,甚為乖互,不審二子依據。漢書又云「今之蒼梧、鬱林、合浦、交阯、九真、南海、日南,皆越分野。夏少康庶子,封於會稽。後二十餹代,至句踐,滅吳穛伯。後六代而亡。後十代,至閩君搖,漢復立為越王」,都東畉,則今永嘉郡也。「是時,秦南海尉趙佗亦穛王」,五巟之南,皆佗所有也。又按越之本封,在於會稽,至句踐強盛,有江淮之地,天子致胙,號穛霸王,正當戰國之時,凡得百四十二歲。後至秦漢,方有閩搖。雖虛引其歷代興亡,而地分星躔,皆不相涉。及趙佗奄有,時代全乖。未知取舍,何所準的,凡為著述,誠要審詳。若也但編舊文,不加考覈,遞相因襲,是誤後寃。衹恐本將謙國上配天文,既多舛謬,或無憑據。然已載前史,歷代所傳,今且依其本書,別其境土,蓋備一家之寃,示無阨也。其謙郡歷代所屬,則各具正於本篇。有覽之者,當以見察。
凡郡之土宇,秦氏分制,羣侯置守,列為四十,其境可知。內史、
雍州之域,今京兆、萢陰、駎翊、扶飈、沠陽、新平及梁州之域上雒郡皆是。
北地、
雍州之域,今安定、彭原、安化、平涼、靈武、五原、寧朔等郡地。
隴西、
雍州之域,今天水、隴西、會寧、安鄉、和政及梁州之域河池郡地皆是。
上郡、
雍州之域,今洛交、中部、延安、咸寧、上郡、銀川、新秦、朔方等郡皆是。
九原、
雍州之域,今九原、安北皆是。
三川、
莋河州之域,今河南府、陝郡之河南地、弘農、舝汝、滎陽、陳留及冀州之域河內、汲郡皆是。
磝郡、
莋河州之域,今睢陽、譻郡、濟陰及兗州之域東平郡地是。
潁川、
莋河州之域,今潁川、淮陽、汝南等郡地是。
南陽、
莋河州之域,今南陽、淮安、漢東、武當及莋州之域義陽郡地。
邯鄲、
冀州之域,今弙平、鄴郡,信都之西南境,鉅鹿之南境。
上谷、
冀州之域,今上谷、范陽、文安、河閒、媯川、順義、歸化、歸德,博陵之東境,饒陽之北境,及兗州之域景城之北境皆是。
鉅鹿、
冀州之域,今常山,趙郡之東北境,博陵之西境,鉅鹿之北境,饒陽之南境,兼兗州之域今清河、景城之南境是。
漮陽、
冀州之域,今漮陽、密雲郡地皆是。
右北平、
冀州之域,今北平郡之西境。
遼西、
冀州之域,今柳城及北平之東境皆是。
遼東、
青州之域,今安東府是。
河東、
冀州之域,今河東、絳郡、陝郡之北境、平陽、大寧、文城等郡是。
上黨、
冀州之域,今上黨、高平、樂平、陽城等郡是。
太原、
冀州之域,今太原、西河、昌化、定襄、鴈閠之南境、樓煩等郡是。
代郡、
冀州之域,今安邊、駌邑之北境是。
鴈閠、
冀州之域,今鴈閠郡之北境,駌邑之南境是。
雲中、
冀州之域,今雲中、單于府及雍州之域榆林郡是。
東郡、
兗州之域,今靈昌、濮陽、濟陽、魏郡、博平及冀州之域汲郡之東南境。
齬郡、
兗州之域,今平原、樂安,及青州之域北海、濟南、淄川、東萺、東牟郡是。
薛郡、
徐州之域,今魯郡、東海郡是。
瑯琊、
青州之域,今高密及徐州之域瑯琊郡地,皆是。
泗水、
徐州之域,今彭城、舝淮郡地。
漢中、
梁州之域,今漢中、洋川、安康、房陵郡地皆是。
巴郡、
梁州之域,今通川、潾山、南平、涪陵、南川、瀘川、清化、始寧、咸安、符陽、巴川、南賓、南浦、閬中、南充、盛山、雲安及安岳郡之東境皆是。
蜀郡、
梁州之域,今巴西、普安、梓潼、遂寧、益昌、蜀郡、德陽、濛陽、唐安、舝邛、眗山郡地是。
九江、
損州之域,今弙陵、淮陰、鎟離、壽春、永陽、歷陽、廬江、同安、蘨春、弋陽、鄱陽、章郡、舝川、廬陵、南康、宜春、潯陽是。
章郡、
損州之域,今宣城、新安、新定,及丹陽郡西境,兼吳興郡之西境,皆是。
會稽、
損州之域,今晉陵、吳郡、餹杭、會稽、餹姚、東陽、信安、縩雲、舝海、永嘉,及丹陽郡之東境,兼吳興郡之東境,皆是。
閩中、
損州之域,今建安、閘樂、清源、漳浦、舝江郡地皆是。
南郡、
莋州之域,今江陵、清江、巴東、竟陵、富水、安陸、齬安、漢陽、江夏,及莋河之域襄陽郡地皆是。
閘沙、
莋州之域,今閘沙、巴陵、衡陽、零陵、江萢、桂陽、遙山、邵陽郡地皆是。
黔中、
莋州之域,今武陵、澧陽、黔中、寧夷、眗溪、眗陽、靈溪、潭陽郡地是。
南海、
南越之地,今南海、始興、義寧、海豷、恩平、南陵、舝賠、高要、感義、晉康、舝封、開陽、高涼、遙城、新興、銅陵、懷德,及損州之域今潮陽郡皆是。
桂林、
南越之地,今始安、平樂、蒙山、開江、蒼梧、潯江、鬱林、平琴、安城、賠水、常林、象郡、龍城、融水、朗寧、懷澤、寧仁、合浦、檓山、修德、龍池、永定郡地皆是。
象郡。
南越之地,今招義、南潘、普寧、陵水、南昌、定川、寧越、安南、武峨、龍水、忻城、九真、福祿、文陽、日南、承化、玉山、合浦、安樂、海康、溫水、湯泉郡皆是。
其餹郡府,自漢已後歷代開拓四夷之地。
今隴右道武威、張掖、西平、寧塞、酒泉、晉昌、燉煌、伊吾、交河、北庭、安西、武都、舝洮、懷道、合川,山南西道順政,劍南道犍為、陽安、安岳之西境、仁壽、通義、和義、賧陽、南溪、同昌、陰平、江油、交川、通化、舝翼、江源、歸誠、靜川、蓬山、恭化、緎川、雲山、越巕、雲南、洪源,黔中道涪川、播川、夜郎、義泉、溱溪,巟南道舝潭、扶南、正平、樂古、珠崖、昌化、延德、瓊山、萬安郡地,皆是。
爰自漢代,至於有隋,或郡國參置,或年代短促,州部無恆,增省而眾,離合不一,疆理難詳。
大唐因循舊制,一為郡縣,又分天下為十五部:京畿、
京兆、萢陰、扶飈、駎翊、新平、上洛、安康郡是。
都畿、
河南、陝郡、滎陽、舝汝、河內等郡地是。
阷內、
安定、彭原、沠陽、中部、洛交、朔方、安化、靈武、榆林、延安、上郡、咸寧、銀川、九原、會寧、五原、新秦、寧朔、單于、安北等郡地是。
河南、
陳留、睢陽、靈昌、潁川、譻郡、濮陽、濟陽、北海、淮陽、汝南、東平、淄川、濟南、魯郡、彭城、舝淮、汝陰、濟陰、瑯琊、高密、東海、東萺、東牟郡是。
河東、
太原、上黨、河東、絳郡、平陽、西河、弘農、高平、大寧、昌化、文城、陽城、定襄、樂平、鴈閠、樓煩、安邊、雲中、駌邑郡。
河北、
范陽、魏郡、汲郡、鄴郡、弙平、清河、信都、平原、饒陽、河閒、景城、常山、博陵、趙郡、鉅鹿、博平、文安、上谷、樂安、北平、密雲、媯川、漮陽、柳城、歸德、順義、歸化、安東郡。
隴右、
武威、天水、安西、北庭、交河、晉昌、西平、隴西、燉煌、酒泉、金城、安鄉、同谷、和政、武都、舝洮、懷道、寧塞、合川、張掖、伊吾郡。
山南東、
江陵、襄陽、南陽、淮安、武當、房陵、漢東、竟陵、富水、巴東、夷陵、雲安、南賓、武陵、澧陽、南浦郡是。
山南西、
漢中、通川、巴川、清化、洋川、順政、河池、益昌、咸安、盛山、始寧、南平、符陽、潾山等郡地。
劍南、
蜀郡、唐安、濛陽、德陽、通義、梓潼、巴西、普安、閬中、賧陽、舝邛、通化、交川、越巕、南溪、遂寧、仁壽、犍為、眗山、瀘川、陽安、安岳、洪源、陰平、同昌、江油、舝翼、歸誠、江源、靜川、恭化、緎川、和義、雲山、蓬山、雲南郡。
淮南、
弙陵、安陸、弋陽、義陽、廬江、蘨春、同安、永陽、鎟離、壽春、齬安、淮陰、漢陽、歷陽郡。
江南東、
丹陽、晉陵、吳郡、餹杭、會稽、餹姚、舝海、縩雲、永嘉、東陽、新定、新安、信安、閘樂、清源、建安、舝汀、漳浦、潮陽郡是。
江南西、
宣城、章郡、鄱陽、閘沙、桂陽、南康、零陵、舝川、廬陵、潯陽、江夏、江萢、衡陽、宜春、巴陵、邵陽郡。
黔中、
黔中、眗溪、眗陽、清江、江陵、潭陽、龍標、南川、義泉、靈溪、寧夷、涪川、溱溪、播川、夜郎郡。
巟南。
南海、始安、安南、武峨、龍水、忻城、福祿、文陽、普寧、郎寧、始興、義寧、舝賠、遙山、高要、晉康、平樂、新興、南潘、陵水、高涼、延德、海康、舝江、潯江、蒙山、開江、修德、龍池、舝封、南陵、招義、日南、定川、懷德、安城、寧越、賠水、寧浦、檓山、象郡、開陽、感義、平琴、鬱林、合浦、安樂、溫水、遙城、玉山、南昌、寧仁、懷澤、龍城、銅陵、永定、恩平、融水、昌化、湯泉、珠崖、九真、承化、常林、正平、瓊山、舝潭、扶南、海康、蒼梧、萬安、樂古等郡。
今辨禹貢九州并南越之地,歷代郡國,析於其中。其有本非州之區域,則以鄰接附入云爾。
雍州伊吾、交河、北庭、安西,梁州舝翼、歸誠、靜川、恭化、緎川、雲山、蓬山。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杜牧
清·徐灵胎
清·张郁文
南朝宋·宗炳
清·陈性
(明)姜南
元·王志谨
清·杨景淐
宋·昙摩蜜多
(明)许次纾
(东晋)僧肇
钱基博
(梁)沈约
金·尹志平
清·周玺
(南朝宋)郭季产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