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十二-大明会典
大明会典卷之二百十二
通政使司 洪武三年、初置察言司。设司令、掌受四方章奏寻革。十年、始置通政使司、正三品衙门。设通政使、左右通政、左右参议、经歷司经歷、知事。职专出纳 帝命。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章奏实封建言、陈情伸诉、及军情声息灾异等事。成化二年、增设誊黄右通政、列衔本司、不与司事。今革 士纳帝命 洪武十四年令、本司职专出纳。与内外诸司、俱无文移。有径行本司者、以违制论 ○二十六年定、凡有 帝命、必当详审覆奏允当、然后施行 通达下情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有四方陈情建言、伸诉冤枉民间疾苦善恶等事、知必随即奏闻。及告不公不法等事、事重者、於底簿内誊写所告缘由、齎状奏闻。仍将所奉 旨意、於上批写送该科给事中、转令该衙门抄行常事者、另置底簿、将文状编号、用使关防、明立前件、连人状送当该衙门整理。月终奏缴底簿送该科、督併承行该衙门回销 ○永乐四年、令本司奏事、虽小必闻 凡每日早朝、引奏天下臣民、及入递所奏事。或五事、七事。遇大寒大暑、减免奏数不一 开拆实封 凡天下臣民实封入递、或人齎到司。须於公厅眼同开拆、仔细检看。事干军情机密、调拨军马。及外国来降、进贡方物、急缺官员、提问军职有司官员、并请 旨定夺事务。即於底簿内誊写略节缘由。当将原来实封、 御前陈奏毕。就於奏本后批写 旨意送该科给事中收。转令该衙门抄出施行。其进缴税粮文册勘合通关、起解军囚等项。附簿明白、止送该科送、不必入奏 凡边方腹里、盗贼机密重情。正德六年奏准、各处抚按官、题奏到司、随即封进、不许迟留。副本亦要随本封实。咨呈等文免掛号。待事已施行方许开拆附卷。各该承行衙门、俱要慎密关防。如有漏泄、一体治罪 ○嘉靖十二年、令凡内外奏报军机、并兵部议处贼情。不拘斋戒日期、照常封进 凡题本奏本。嘉靖八年题准、照原定长短广狭格式、刊印颁降。令内外臣民遵守、不许违越。奏本字样、务与题本大略相似。毋得细小。违者、本司参驳治罪 凡在京大小衙门、但係奏本、不分公事私事。并在外守备等项内臣、陈情已事。巡抚都御史、巡按等项御史、总兵副参、及分守守备备倭等项武职、宣慰宣抚招讨等司、及府州县等衙门、一应钱粮军马刑名、乞 恩认罪缴 敕等项本册。俱赴本司投进。嘉靖八年题准、有径自封进者、本司参驳治罪 凡军民人等、奏告词讼。本司参详、除谋逆机密重情、无主人命、全家被人残害、侵欺係官钱粮、偽造宝钞、私铸铜钱、并干已事情外。中间看係革前、并不干已事、及审出添捏等项虚情、例不该奏告。就於本后、明白参出、抄送法司、该道再加详审、立案不行。嘉靖八年题准、有硃语太长、浮词太多、及一应违错不敬者、本司参驳治罪凡内外各衙门、一应公事、用题本。其虽係公事、而循例奏报奏贺、若乞 恩认罪、缴 敕谢 恩、并军民人等陈情建言伸诉等事、俱用奏本。嘉靖十八年定、 皇太子监国、用啟本。奏题皆曰啟。伏候 敕旨、曰 令旨 关防公文勘合 洪武二十六年定、本司置立出入文簿、令各房令典分掌。内外衙门、公文到司、必须辨验允当、随即於簿内编号、註写某衙门行某处為某事。公文、用日照之记。勘合、用验正之记。关防毕。令铺兵於文簿内书名画字递送。若行移不当、及违式差错洗补、互相推调等项。事重者、入奏区处。常事、照依 钦定事例、在外、贴送当该衙门如律、在京衙门、退回改正。将发过公文、并差错件数、月终类奏。文簿缴进。若各处公文、事干军情灾异机密重事。随即入奏。送该科给事中收。如呈稟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公文紧要者入奏。仍用 钦降勘合、用使本衙门印信、云写 旨意、贴送当该衙门、覆奏施行。若误递到有施行者、奏讫、亦贴送当该衙门。无施行者、亦入奏。送该科给事中收照 ○宣德四年令、在京诸司行移、在外三司军卫府州县催办事务、悉听本衙门自行分管办理。有輒差掌印正官、及坐名差官者、通政司纠举、处以重罪 月奏 凡本司发过五府六部都察院、及内外诸司衙门公文、并照驳各衙门差错公文实封等件。及行移勘合原告文状、拏人起数、给由人员。每月类奏。年终通行类数开奏 凡每月终、五府等衙门、出入公文等项数目、 面奏送科外。其给由起復官员、仍奏令吏部查理 杂行 凡天下府州县、奏到本年雨泽。本年终 面奏、类送户科 【万历六年革】 凡本司日逐收下奏本夹板。年终 面奏、令锦衣卫差人、运送司礼监交收 凡本司合用纸札、於刑部见收囚人纸札内关用。印色等项、原从顺天府买用。后奏准、於刑部支给官钱买用。今仍於顺天府关用 凡 命官会议大事。会问大狱。秋后审录重囚。及会推文职大臣、总兵官、本司官皆预 凡六科、中书舍人、行移各衙门。俱经本司转行 凡尚宝司、六科、中书舍人、官员俸粮。俱从本司带支。今自行关支 南京通政使司 凡南京军民人等、陈告状词。置立底簿、将状编号、用使关防、明立前件。连人状送各该衙门整理。弘治十三年奏准、南京词讼、干係地方者、许内外守备官员受理。其餘一应词讼、悉遵旧制、赴南京通政司、告送法司问理。其在外军卫有司、不係掌印官、不许受词讼 凡南京各衙门公文出入。俱赴本司掛号 凡每月朔望日、各衙门堂上官会议、本司掌印官预 凡每岁秋后、法司会各衙门官、审录重囚。本司掌印官预 凡南京六科、中书舍人、行移各衙门、俱从本司转行 凡南京尚宝司、六科、中书舍人、俸粮。俱於本司带支 中书舍人 国初、中书省设直省舍人。从八品。洪武九年、改中书舍人。正七品。后中书省革、更定為从七品。职专书写 誥敕册符铁券等事。共额设二十员。无正副、例推年深者一人掌印。其恩廕带俸、及 文华 武英东西二房。 内阁 誥敕 制敕二房分直者、无常员。 文华殿门东房、别设中书舍人分直、职专奉 旨书写书籍等项。 武英殿门西房、别设中书舍人分直、职专奉 旨写篆 册宝图书等项。 凡 亲王之国、 敕符事号。赴 内阁誊写。其底簿、付印綬监照收 凡 亲王、 郡王、并妃。初授封号、合授金册银册。俱从银作局造。册文写完、仍送本局鐫刻 凡 王府自 郡王以下、至奉国中尉、自 王夫人以下、至乡君及仪宾、合给 誥命。公侯駙马伯、内外文武官、及蕃王土官、合给 誥敕命。俱从该部奏准送写 凡公侯伯初授封爵、合给铁券。从工部造完、送写 誥文、并券阴则例毕。转送银作局鐫刻填金。仍领回、以右一面颁给。左一面、年终奏送古今通集库收贮 凡内外文武官、应给 誥敕。俱於翰林院领写。其新製武官 誥命。自有织定誥文。请誥、续誥、俱从兵部径自送黄填写 凡 誥敕轴。俱南京织染局织造。齎送工部、转送印綬监、会同掌印官、检选收贮。或不堪用、仍会同参奏 凡 王府誥轴。旧製、 王云龙、 王夫人云凤、轴嵌七宝。后 亲郡王俱用册。惟 亲郡王生母封夫人者、仍给 誥命如旧製。镇国将军、及夫人、用玊轴。辅国将军、及夫人、犀轴。奉国将军、及淑人、镇国中尉、及恭人、俱金轴。辅国中尉、及宜人、奉国中尉、及安人、俱角轴。郡主、及郡主仪宾、犀轴。县主、及县主仪宾、郡君、及郡君仪宾、俱金轴。县君、及县君仪宾、乡君、及乡君仪宾、俱角轴 大明会典 誥敕 六科 九卿 五军都督府 凡文武官 誥敕轴。旧製、官一品、云鹤锦、夫人、云鸞锦、俱玉轴。二品、狮子、夫人、鸂鶒、俱犀轴。三品、四品、瑞荷、淑人、恭人、芙蓉、俱金轴。五品、瑞草、宜人、四季花、俱角轴。六品、七品、安人、孺人、俱葵花、乌木轴。及八品九品官同。文用玉箸篆。武用柳叶篆。品级花样引首同。新製、武官誥轴、一品至七品、俱鎧甲葵花引首。抹金轴。仍用柳叶篆文。今兼用之 凡该用 誥敕轴。俱於 御前奏过。将原领印綬监勘合号纸、备细填写各该给 誥敕职名流品轴数、缴进该监比对、登记内号底簿。照数领用。其号纸、文官、并 王府、蕃王、土官与武职。旧製俱用智字号。武官、新製用仁字号 凡写 誥敕。成化二十三年、奉 旨、照奏准年月填写 凡写完 誥敕轴、类编勘合底簿。公侯伯、内外文武官、旧用二十八宿。后更定。公侯伯本身、并追封、用仁义礼智字。蕃王、及文官一品二品本身同。三品以下、用十二支字。追封、用文行忠信等字。武官新製。续誥用千字文。请誥仍用二十八宿。永乐以后、请誥用急就章。蛮夷土官、各从文武类编。每字编满一千道、仍从前续编。若 王府、并駙马都尉、俱不编号。其底簿。 王府、及仪宾、共一扇。駙马都尉、蕃王、土官、各一扇。公侯伯、共一扇。文官、一品二品各一扇。三品至五品共一扇。六品至九品共一扇。武官、请誥续誥各一扇。外官、品级虽与京官相同、俱列於后。用宝完备、收候每年终、於 御前奏过、送古今通集库收贮 凡编完誥敕轴。会同该部该司该科官、与尚宝司官、於 皇极门用宝讫。仍领回收贮。候该部请 旨颁给 凡吏部、兵部、奏过应该拘收追夺 誥敕。俱会掌印官收贮烧燬。仍於勘合底簿内、明白开註 凡颁 赐文武官扇。从司礼监办完送写 凡大祀 天地。分官二员、随 驾供事 凡 万寿圣节、正旦、冬至、及传 制传臚等项。分官四员、於 皇极殿侍班 凡 东宫千秋令节、并正旦、冬至、分官二员、於 文华殿侍班 凡册封 宗室。例充副使 凡会试。委官一员、与 制敕房官、收掌试卷 凡武举。正德十三年题准、委官一员、与兵部属官、收掌试卷 凡写武官 誥敕、并誊黄监生、旧用八十名。后定為四十名。俱从兵部送用。天顺八年、令会同兵部堂上官选取。成化十三年题准、以二十五名写誥、十五名转送通政司誊黄 凡行移各衙门。俱从通政司转行 凡各官俸、通政司关支。今自行关支。监生月粮、兵部关支 凡每日各官并监生酒饭。俱光禄寺供给 凡写 誥敕、合用纸札笔墨。具奏、於司礼监关支。其武官 誥敕、合用纸札笔墨。该兵部具奏。行顺天府买用 凡裱装用 宝勘合底簿等项、合用裱背等匠八名。工部每季差拨应用 南京中书舍人 后不设 六科南京六科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李翰
余光黄
(明)康万民撰
清·王清源
清·高秉
明·宋濂
佚名
宋·李焘
清·沈又彭
明·沖虛子
清·杜臻
杨玄操
清·樊增祥
清·芬余氏
晋·习凿齿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