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卷之三十八


廩禄一 宗藩禄米 圣祖封藩、初拟 亲王五万石。既以官吏军士俸给弥广、因监唐宋之制、定為万石。后令米钞兼支、有中半者。有本多於折者。其则不同。今 天潢日蕃、而民赋有限势不能供。且冒滥滋多。姦弊百出。故嘉靖间、更定条例。万历十年、復颁要例。宗禄皆有限制。详列於后 禄米额数 亲王米一万石 郡王米二千石 镇国将军米一千石 辅国将军米八百石 奉国将军米六百石 镇国中尉米四百石 辅国中尉米三百石 奉国中尉米二百石 公主及駙马米二千石 郡主及仪宾米八百石 县主及仪宾米六百石 郡君及仪宾米四百石 县君及仪宾米三百石 乡君及仪宾米二百石 皇太子次嫡子、并庶子、既封 郡王之后。必俟出閤、每岁拨赐、与 亲王子已封 郡王者同。女俟及嫁、每岁拨赐、与 亲土女已嫁者同。 郡王嫡长子、袭封郡王者、其岁赐比初封郡王、减半支给 禄米本折 秦王、岁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嘉靖四十四年、奏辞本色一千石。岁支九千石。本色四千石。折色五千石 晋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奏辞一千石。岁支九千石 周王、岁支本色禄米二万石。袭封支一万二千石。弘治十六年、支一万石。隆庆二年、奏辞一千石。岁支九千石 楚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隆庆三年、奏辞一千石。岁支九千石 鲁王、岁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隆庆二年、奏辞折色二千石。岁支八千石。本色五千石。折色三千石 蜀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五年、奏辞一千石。岁支九千石 代王、岁支禄米六千石。米钞中半兼支 肃王、岁支禄米一千石。本色七百石。折色三百石。隆庆四年、本府辅国将军承袭 王爵、仍支辅国将军禄米、岁八百石。本色三分。折色七分 辽王、岁支禄米二千石 【国除】 庆王、岁支禄米一万石。本色七千五百石。折色二千五百石。嘉靖四十四年、奏辞一千石。岁支九千石。本色七千石。折色二千石 寧王、岁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 【国除】 岷王、岁支本色禄米一千五百石 韩王、岁支禄米三千石。本色二千石。折色一千石 瀋王、岁支禄米一万石。本色六千石。折色四千石。嘉靖四十四年、奏辞一千石。岁支九千石。本色五千五百石。折色三千五百石 唐王、岁支本色禄米五千石。嘉靖五年奏准、本色粟米三千石外、再给粳米一千石。其餘折色。共岁支六千石。本色四千石。折色二千石 伊王、岁支本色禄米二千石 【国除】 赵王、岁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弘治十六年、定拟本色八千石。折色二千石。隆庆三年、奏辞本色一千石。岁支九千石。本色七千石。折色二千石 郑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隆庆元年、加增四百石。岁支一万四百石 襄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荆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五年、奏辞五百石。岁支九千五百石 淮王、岁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 德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隆庆二年、奏辞一千石。岁支九千石 秀王、岁支禄米一万石 【国绝】 崇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奏辞五百石。岁支九千五百石 吉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奏辞一千石。岁支九千石 徽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国除】 岐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国绝】 益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奏辞二千石。岁支八千石 衡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奏辞二千石。岁支八千石 雍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国绝】 寿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国绝】 汝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国绝】 涇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国绝】 荣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奏辞一千石。岁支九千石 景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 【国绝】 靖江王、岁支本色禄米一千石。弘治十六年、改本折中半兼支 秦府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二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一千五百石。袭封、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 晋、周、楚、鲁、蜀、代、辽、瀋、唐、伊、赵、郑、襄、荆、德、崇、徽、一十七府郡王、初封、岁支禄米各二千石。袭封、各一千石。俱米钞中半兼支 肃、庆、寧、韩、淮、五府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一千石。米钞中半兼支。袭封同 吉、益、衡、荣、四府郡王、岁支禄米一千石。三分本色七分折钞 岷府郡王、初封、岁支禄米五百石。米钞中半兼支袭封同。以上各 邵王禄米、嘉靖四十四年定、不分初封袭封、俱岁支一千石。三分本色。七分折钞。惟岷府仍旧例各 王府、镇国、辅国、奉国、将军。镇国、辅国、奉国、中尉。米钞本折中半兼支。嘉靖四十四年定、将军改三分本色。七分折钞。中尉改四分本色。六分折钞各 王府郡县主君乡君及仪宾、本色四分。折钞六分。嘉靖四十四年、改定二分本色。八分折钞 凡支给。洪武六年定、凡 亲王每岁合得粮储、皆在十月终一次、尽数支拨。其本府文武官吏俸禄、及军士粮储、皆係按月支给。每月不过初五。其甲仗、按缺拨付所在有司、照依原定数目、不须每次奏闻。敢有破调稽迟者、斩 ○又令 亲王钱粮、就於王所封国内府分、照依所定则例、期限放支。毋得移文当该衙门。亦不得频奏。若 朝廷别有赏赐、不在已定则例之限 ○二十八年、令 晋、燕、楚、蜀、湘府、给禄米如数。 代、肃、庆、辽、各府、远在边。民少赋薄。岁且给五百石。 齐府一千石。嗣秦王幼、其应用米、有司月进 ○永乐二十二年、令 郑王、越王、襄王、荆王、梁王、淮王、滕王禄米、暂各给三千石。俟之国、别立常典。自后 亲王受封未之国、俱如此例 ○宣德八年奏准、 王府禄米折色、每石钞十五贯 ○正统二年、令由 郡王袭封 亲王者、郡王禄米住支。凡住支而过支者、於见支禄米内扣除 ○七年、令各 王府禄米折钞、俱依文武官例。每一石、折钞二十五贯 ○十二年奏准、各 王府禄米。将军、自赐名受封日為始。县主并仪宾、候出閤成婚日為始。皆於附近州县秋粮内定拨。钞於官库内支给 ○又令 王府禄米折钞、每石仍十五贯 ○景泰七年、令给 郡王将军等禄米、若出閤在前、受封在后、以封日為始。受封在前、出閤在后、以出閤日為始 ○成化元年题准、大同各 郡王禄米。因无监督官员。以致教授厨役人等、或先用大斗盘量、加倍折算。或各带家人出入、任意包撮。或不收本色勒要银两。或巧立名色、逼取财物。(巾夫)累边民。今后仍照旧例、改拨 代府广赡仓送纳。令长史等官、从公两平收受。听各府照数关支 ○二年奏准、 郡王禄米俱於 亲王府仓上纳。听令按季支用。镇国将军以下禄米、於有司官仓收贮。二次支给。其收粮之际、布按二司、各委府县正佐官、公同长史等官监督收受。如内使人等、仍前干预、需索刁蹬者、纠举究治 ○十七年奏准、 亲王原有额设官攒者、布按二司委官、督同长史司、并该仓官攒、两平收受。 郡王以下无官攒者、发附近有司官仓、另廒收贮。听各府差人关领。若原属本城大府收者、仍旧收支。自后不许奏讨本府自收。及违例折银、并分外生事、索要报数出串等用。及擅差人到州县催徵。其辅导官、守巡官、不行紏察。及州县官听从者。一体降调 ○弘治三年奏准、各 王府郡王将军仪宾禄米本色折色、俱依先定之数。不得奏讨折色、改支本色 ○又令 王府将军等、重出领收、冒支官粮者。革去所支禄米十分之二。自后将军仪宾有犯、悉照此例 ○十年、令各府收受禄米、务要选委有司、并长史司公正官一员督收。随地所產、不许勒要白米 ○十三奏准、 王府禄米若本府官员内使旗校管庄人等、干预拨置、折收银两、多收米麦、索要财物。及邀截纳户、用强兑支。并擅自差人、下府州县催徵骚扰者。旗校人等、杖罪以上、发边卫充军。官员内使监候奏请发落。若辅导官、及布按二司巡守官纵容不举。并府州县官、听从差来人役徵扰者。俱参问奏请降调 ○正德四年奏准、 郡王将军而下、改封世子、长子、世孙、长孙、听继王爵者。奉有 成命之后、其原给禄米、截日住支。册封之日、方与所应得者。永為例 ○又奏准、 宗室姦收乐女。及不良妇所生子女。并选配夫人等。及仪宾已受封者。爵职封号禄米、尽行革去。未受名封者、不许冒请 ○又题准、凡射利之徒、邀买 王府禄粮者。照举放私债例、问发充军。所借本利没官。仍将辅导官参治 ○十六年题准、行各 王府。禁约将军以下、务要恪守 祖训。不许骄奢妄费。将禄米减价转卖。驯致贫窘失所。如违、辅导等官啟 王参奏。量革禄米、以示惩戒。如射利之徒、收买禄票、加倍取利者。各该官司、亦就拏问重治 ○嘉靖元年奏准、 郡王以下禄米、有派支不通舟车州县者、每石徵银八钱放支折给五钱。扣留三钱贮库作正补欠 ○八年题准、湖广各 宗室禄米、俱照 楚府则例。 亲王、每石折银七钱六分三釐。 郡王、每石折银七钱。将军、中尉、郡主、夫人、仪宾、每石折银五钱 ○十一年题准、 王府缺欠禄米。行抚按官、通查三司府州县、问追过徒工粮价。并将充发仪从、不必滥发。收银在官、通融处补。如再不敷、於该司府、动支无碍官钱、赃罚纸米。并商税地租等项补给。遇灾蠲免。於成熟地方、量為拨补。或查存留之数輳支 ○十三年题准、 王府该支禄粮。俱以明文到日為始支给。不得指以请封日期、朦朧滥支。其先前冒滥者、就行改正、准作以后该支之数 ○又题准、郡县等主君病故、仪宾禄粮、务要遵奉先年题准一九二八则例。毋得妄行奏扰 ○十五年题准、河南 宗室日繁、除 亲王禄米照旧外。其 郡王以下本色禄米、每夏税一石、折银五钱五分秋粮一石、折银六钱五分。每岁徵完解司。每禄米一石、折银三钱五分。通融放支 ○十七年、令 公主禄米、俱在京支给 ○二十七年题准、河东运司、每年该解山西布政司正餘盐内、动支四万三千一百一十六两八钱。径解大同府收贮。补给 代府原额禄粮不足之数 ○又题准、各该巡抚、转行司府州县官。将各 王府应得禄粮、务要徵收完足。如遇灾伤、亦须设法措置无碍银两补完。不许拖欠。其先年拖欠者。或待丰收之年、或遇积有多餘银两、挨年带补 ○三十三年题准、庶人应给粮米减奉国中尉三分之一。连妻妾子女使女、岁给米七十石。除未出幼者、从父养育。及女嫁从夫自赡外。其已出幼成婚、应请口粮。查其父生子多寡。如生三子以上、不分长子眾子、各减半支给。止生一子二子、给与全分。传世以后、原係减半者、即照原减之数。原係全给者、仍查其父生子多寡。以為减半全给之等 ○四十四年题准、 宗室若既请继封爵。原始禄米、不当復支。如有请封而仍前冒支者、查参降革。庶人同妻、月共支米六石。本折中半兼支。庶女任令择配。不得復给米布婚葬之资 ○又题准、仪宾守制、照文官丁忧例、截日住支。服闋之日、查无违碍、方许申请开俸。若妻亡之日、即住支。不许虚冒 ○又定、凡擅婚所生之子、止许请名。其岁给口粮、照歷年原议、减庶人三分之一。给米五十石。仍本折中半兼支。冒妾所生、亦照擅婚事例支给。花生子女、不拘已未请封、尽行革去爵禄 ○又题准、镇国将军以下、及主君仪宾、例有冠服房屋坟价。俱皆停给。以备补禄粮不足之数 ○又奏定、 宗室年至十五、先令照例请封。且给禄米三分之一。习学五年、 亲王方与奏请出学。支本等全禄 ○又题准、凡遇放支禄粮、不许各 宗室擅自扰乱衙门。凌虐官司。违者、听委官就将应得禄粮扣除入官。一面啟 王参奏处治 ○万历七年议准、罪宗庶人、见在食粮七十二石者、照擅婚例、减為五十石。原係生二子以上减半者、止二十五石。俱本折中半兼支。以后子孙请名之后、年足十五以上者、方给口粮。不论人数多寡、俱岁止本色各十二石。年十五以下者、仍随父母养赡。其高墻閒宅、正犯已故、所遗家属、释放回府。原已赐名者、岁给本色米十二石。无名者、许其照例请名之后、亦给本色米十二石。各日后子孙名粮如之。如止遗母妻、无可倚赖者、岁给养赡米各六石。终身。其以前释放者、照例分别查给 ○又议准、冒滥妾媵之子、姑许请名。岁止给与本色米十二石。子孙如之。其见在食粮、岁给五十石、本折中半兼支者、姑准终身。日后子孙、俱如今例 ○又议准、仪宾於妻亡之后、俱住支常禄。郡县主君於仪宾身故之后、俱半给养赡。仪宾丁忧、常禄仍许支给 ○又议准、以后 宗室越关奏扰、已封者、降為庶人。送閒宅居住。给与口粮。未封未名、及花生传生等项、俱札顺天府递回该府收管。不送閒宅、致冒口粮 凡养赡。正统二年、令 亲王郡王薨、及将军等卒、禄米即住支。所遗男女、未封者、皆奏请量给养赡米。候册封住支。其无男女之妃、与夫人、或庶母、亦奏请量给米养赡。身终住支 ○又令 亲王郡王将军等、有坐罪降為庶人者。皆临期请 旨。令所在官司、量给食米布帛薪油什物之类、养赡用度。卒后、所遗妻女亦如之 ○成化十三年奏准、庶人所生男女、不分宗枝嫡亲、每人月给厨料等物准折、并本等口粮、共米麦二石五斗五升。再加四斗五升、准作布绢绵花。通前共米麦三石。亡故者住支。其嫡亲男女、年十六岁以上、男子止许一妻一妾。无妾者、与女子、俱许使女一人。各照前例关支。未出幼、止许支一半 ○弘治元年奏准、庶人使女、止许四口。每口月给米一石。岁给绢布各一疋 ○十三年奏定、凡 亲王薨、子幼、或无子者。其所遗母妃、及女、并宫人。岁给米二百石。袭封日停止。 郡王薨、母子妃女并宫人、岁给米一百石。母妃故、女受封、各减十石。镇国等将军故、母及夫人淑人及女并家眷、岁给米五十石。母夫人淑人故、女受封、各减十石。镇国等中尉故、母子恭人宜人安人女并家眷、岁给米三十石。母恭人宜人安人故、女受封、各减五石。自 郡王而下所给米。无子者、俱止养赡终身。子幼者、俱袭封日停止。其 郡王宫人、并将军中尉等家眷、本部十年一次、行各布政司查勘。有亡故者每一人、亦减五石。所减米、俱自查勘日為始。亡故尽则通行停给 ○正德九年奏准。镇国等将军病故、夫人淑人子女俱无、止遗妾媵家眷者。每岁给米三十石、养赡终身 ○嘉靖元年题准庶人曾经奏给口粮布绢者。如有亡故。该长史司俱照原议十石五石三石五斗等第、年终造册。送布政司扣除。於次年税粮内减派。如上半年全给、下半年亡故者、免其还官 ○六年议准、各 王府出嫁庶女、夫亡寡居。及年老无人侍养者。每月口给食米二石。亡故住支 ○十六年题准、 亲王郡王、有坐罪降為庶人者、皆临期请 旨。量给食米 ○三十一年议准、各 王府庶人一名、并一妻一妾、总月支米麦三石。使女只许一人、月支米五斗。岁给布绢各一疋。其所生男女、年十六以上者、男子一妻一妾。无妾者、与女子、俱许使女一人。照前关支。未出幼者、关支一石五斗。其婚配所生、给与庶人三分之二。花生者、减庶人之半 ○三十二年题准、庶人发去高墻、遗下妻妾。有子女者、随共养赡。不许另支口粮。如无子女者、止许月给米麦一石 ○万历二年奏准、各宗过期年远、查其抄结明白者、准与请名。照依宗庶事例、岁给养赡米五十石。本折中半兼支。其年岁未远者、照常准请名封 ○又题准、仪宾及郡县主君、或有不能偕老、先后短折者。例给养赡。食常禄三分之一。减半支给 ○七年、令 亲王无子旁枝袭继者。於本爵禄米内、岁拨二百石、给与该府宫眷养赡 ○十年议准、 亲王故绝。及世子世孙。长子。长孙、未袭病故而无子者。其各宫眷养赡、就於继袭 亲郡王本色禄米内拨给 亲王宫眷岁给米二百石。世子世孙宫眷、一百石。长子长孙宫眷、五十石。各终身 公侯駙马伯禄米 国初勋戚之臣、皆 赐官田、以代常禄。既令赐田还官、给之本色。永乐间、始令与文武百官米钞兼支。其本折多寡之数、皆请自 上裁、无定额。除承袭及嫡庶正支外。或由弟姪由旁枝袭者、例皆减禄。至於 恩泽特封、非典制者。例不载 魏国公、岁支禄米五千石。本色二千石。折色三千石 黔国公、禄米三千石。本色一千五百石。折色一千五百石 成国公、禄米四千二百石。本色一千四百石。折色二千八百石 英国公、禄米三千二百石。本色一千五百石。折色一千七百石 定国公、禄米二千五百石。本色一千五百石。折色一千石 武定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镇远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武安侯、禄米一千石。本色七百石。折色三百石 泰寧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永康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隆平侯、禄米一千石。本色七百石。折色二百石 寧阳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丰城侯、禄米五百石。本色二百石。折色三百石 西寧侯、禄米一千一百石 【递年於苏州府长洲县张文渊户内支给】 安远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阳武侯、禄米八百石。本色四百石。折色四百石 恭顺侯、禄米一千五百石。本色七百石。折色八百石 保定侯、禄米八百石。本色四百石。折色四百石 定西侯、禄米一千五百石。本色七百五十石。折色七百五十石 抚寧侯、禄米一千二百石。本色八百四十石。折色三百六十石 怀寧侯、禄米一千石。本色四百石。折色六百石 临淮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怀远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定远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灵璧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駙马都尉、禄米一千石。本色七百石。小麦三百石。每石折银四钱 成安伯、禄米一千石。本色四百石。折色六百石 兴安伯、禄米一千石。本色三百石。折色七百石 襄城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新寧伯、禄米一千石。本色七百石。折色三百石 应城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平江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成山伯、禄米一千石。本色四百石。折色六百石 安乡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遂安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忻城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武进伯、禄米八百石。本色四百石。折色四百石 广寧伯、禄米七百石。本色三百五十石。折色三百五十石 清平伯、禄米八百石。本色四百石。折色四百石 崇信伯、禄米一千石。本色四百石。折色六百石 彭城伯、禄米一千石。本色四百石。折色六百石 惠安伯、禄米一千一百石。本色五百五十石。折色五百五十石 【嘉靖元年、加本色三十石】 靖远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南寧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南和伯、禄米八百石。本色四百石。折色四百石 宣城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彰武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武平伯、禄米一千石。本色四百石。折色六百石 丰润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怀柔伯、禄米一千石。本色四百石。折色六百石 东寧伯、禄米八百石。本色三百五十石。折色四百五十石 寧晋伯、禄米八百石。本色四百石。折色四百石 伏羌伯、禄米一千石。本色四百石。折色六百石 武靖伯、禄米一千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五百石 诚意伯、禄米七百石。本色三百石。折色四百石 新建伯、禄米一千石。本色六百石。折色四百石 寧远伯、禄米八百石。本色五百石。折色三百石 各应袭优给、俱月支米十石。岁定米一百二十石。内西寧侯应袭、仍支原给张文渊户内一千一百石 凡支给。洪武初、皆给官田。令量其原定官粮私租之数、依主佃分数收租 ○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旧赐田还官。与駙马仪宾禄米、俱全支本色 ○永乐二年、令公侯駙马伯禄米、照文武官例、米钞兼支。五千石至三千五百石者、支米二千石。二千五百石者、支米一千五百石。二千石者、支米一千石。一千五百石、至一千一百石者、支米八百石。一千石者、支米七百石。九百石者、支米六百石。八百石者、支米五百石。四百石者、支米二百五十石。其餘折钞。二百石以下、全支米 ○二十二年、令公侯駙马伯禄米折钞、俱於南京支麦 ○洪熙元年、令公侯駙马伯折钞禄米、米麦兼支 ○宣德六年、令以承运库生绢、准折公侯伯禄米一半。每疋折米二石 ○正统三年、令仍旧米麦兼支 ○十一年、令公侯伯愿以南京该支三分本色、照在京军职折支绢者、听 ○十二年奏准、公侯伯禄米、有自愿分与族亲者、听。不愿与者、亲族不许争讼分夺 ○景泰元年、令公侯伯禄米、仍米钞兼支 ○六年、令以龙江盐仓盐、照文武官例、准支南京公侯駙马伯禄米 ○七年、令以太仓库折草银、准支公侯駙马伯折色钞。每银一两、准钞七百贯 ○成化十九年、令公侯伯禄米本色折色之数。子孙承袭之时、俱照旧例。该部奏请、取自 上裁 ○弘治元年、令公侯駙马伯本色禄米、仍折支银 ○五年奏准、公侯伯妄自比例、奏讨禄米者、科道官参奏拏问 ○十年、令两京公侯駙马伯本色禄米、自后每石折银七钱 ○嘉靖二年题准、公侯伯岁首全支禄米者。儻有事故、准作袭爵子孙次年应支之数。不许乞 恩免还 ○十三年题准、行南京户部。每年终、将公侯駙马伯该食禄米。分别见支未支。并罚俸住俸病故扣除。年月日期银两数目。造册送部稽考。若有情弊、听南京户部查参 ○十七年、令公侯駙马伯禄米、于户部关支。见任南京、并各处镇守者、照旧南京支给 ○凡公侯駙马伯奉 特恩加禄者、子孙袭爵之日住支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