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大明会典卷之五-大明会典
大明会典卷之五
【选官】 国初设贤良方正、聪明正直、孝弟力田、通经孝廉等科。或从耆民、及税户人材、与科贡之士并用。多出 亲擢。其后始定銓选之法。每岁有大选。有急选。有远方选。有岁贡就教选。间有拣选。有举人乞恩选。其授官。则有署职、试职、实授。有截替、改降、併省。有徵召、考选、荐起。有带俸、添註、遥授。事例甚详、具列於后 凡官员作缺。洪武二十六年定、内外官员考满、侍亲、致仕、丁忧、残疾、极刑、考功司勋来付。案呈本部、立案作缺。类写缺本、赴 内府銓注。如遇本科迁。调改降、及内外衙门开到為事提问等项官员、本部立案作缺。仍连送选部、移付司勋照勘明白、开附转续贴黄。考功附写行止。如事故不明、难以作缺者、本科自行照勘。回报明白者、一体作缺、开附贴黄行止 ○又令内外大小衙门缺官、逐日申部作缺。临选类缺赴科、填注銓选 ○永乐间、令按季造册送部 ○成化间定、在内缺官、照旧移报本部。在外、所司五日一申巡抚都御史、巡按御史、抚按两月一奏、以凭銓补 ○嘉靖九年 詔、内外文职添设太多、今后遇缺填补、不许无故添注 ○二十一年奏准、各衙门缺官、务要及时开报、毋致遗漏。 王府官有缺、长史司即行查奏、不许隐占、希图保陞 凡类选官员。洪武二十六年定、考功付到考满官、司勋付到起復官、及内外衙门送到降用、裁减、截替、别用官员、就凭来文、附簿立案 ○考满起復官、止凭来付、案呈本部、审实相同、比例无差、就便誊录选本引选 ○裁减、改降、截替、并為事释放、罢閒起取官员、随令备供歷任脚色、开写公私过名、赴堂题判。送司勋考功、查对贴黄纪录明白、类奏照例选用。如有公过差错、就行引问取招、移付考功纪录通问。如隐匿的决、及赃私等项过名、及改换出身、有害於事者、具奏送问 ○其应选官员人等、除僧、道、阴阳、医士、就除原籍。餘俱各照例避贯銓注。如无相应见缺、借除在京在外者、皆仍支合得俸给、通理月日 【借除係国初旧例、今不行】 凡京官试职实授。洪武二十六年定、在京初入仕者、试职。其实授试职官员、凡有陞除、即与实授。量才授职、比与前任品级降等者、亦实授。外任官员、果有才德荐举、陞除在京者、亦实授。若因朝覲给由等项到部、遇有员缺、就便对品改除者、实授。陞除者、试职。如遇 特旨陞降、及与实授者、不在此限 【今惟监察御史、中书捨人、试职】 ○在京已入流仓官、不须试职。未入流品官员、俱与实授 凡举人出身。洪武二十六年定、第一甲等一名、从六品、第二名、第三名、正七品、赐进士及第。第二甲从七品、赐进士出身。第三甲正八品、赐同进士出身 凡进士选除。洪武间定、第一甲第一名、除翰林院修撰。第二名、第三名、除编修。其餘分送各衙门办事、内外以次兼除凡庶吉士考选。洪武间、分置近侍衙门 ○永乐二年、令就 文渊阁进学。后止送翰林院、 命学士等官教习、学业成者、除翰林官。后定以二甲除编修、三甲除检讨、兼除科道部属等官 【先年或间科一选、或连科皆选、或数科不选、或合三科同选、其选取、或内阁自选、或礼部选送、或会吏部同选、或限年岁、或拘地方、或採誉望、或就於廷试卷中查取、或别出题考试、无定例】 ○天顺八年、 命於午门里、东阁前、内阁官会同吏礼二部、出题考选 ○弘治六年奏准、每科一选。不拘地方、不限年岁、待进士分拨办事之后、行令有志学古者、各录其平日所作古文十五篇以上。限一月以里、投送礼部、礼部阅试讫、编号分送翰林院考订、文理可取者、按号行取、吏部该司、仍将各人试卷、记号糊名、封送 内阁、照例考选。每科取选不过二十人、留不过三五人 ○嘉靖十一年、令 内阁会同吏礼二部覆试。监察御史监试、锦衣卫官校巡察 ○十四年、令礼部引进士赴 文华殿门外、 赐题考试。自后选庶吉士皆 赐题、仍於东阁前考试 凡给事中、御史。旧皆类选。后给事中、止於进士内、年三十以上者、考选奏补。其御史、以进士举人教官等项选除、又后以行人、博士、进士中书、及行取进士举人出身知县推官、吏部会同都察院考选、分送两京理刑、或试职满日、陞除实授 ○弘治十五年、令给事中以博士行人兼选 ○又令给事中照监察御史例、选歷练老成者除补 ○十七年、令国子监助教等官、由举人出身、曾经荐举者、兼取考选御史 ○十八年、令举人出身教官、歷俸六年以上、有才行出眾者、取选科道等官 ○嘉靖十年、令举人、岁贡、监生、有贤能者、一体考选给事中御史、并部属京职 ○二十七年题准、急缺科道官、将在京各部寺等官、考选改授 ○三十二年、令科道不许以部属改用 ○隆庆二年奏准、四川云贵两广地方行取推官知县、於考选后续到者、另行题请选用 ○四年题准、取歷俸将及三年中书行人、併已及三年博士助教等官、及各部员外郎主事、改选 ○万历二年、令各部员外郎、不准改授御史 ○五年、令行取推官知县等官、以四分為率、进士三分、举人岁贡一分、一体选除科道 凡户部官。洪武二十六年奏准、不得用浙江江西苏松人 凡中书捨人。於进士举人监生内选除。间有大臣子孙廕授、或令试职习字出身者、不在此例 凡 制敕誥敕两房中书官。旧例皆以举人、监生、儒士、相兼取用 ○嘉靖三十年题准、间於各衙门相应官员、及进士内选择。其主事、评事、改吏礼二部带衔。进士授中书捨人。餘仍原职。分委两房办事 ○四十四年、令於会试后告选举人内、考选三四员、授试中书捨人职衔、送 制敕房供事、许会试一次 凡 文华殿书办。例以善书监生儒士选补、食粮三年、司礼监题送吏部授职 ○弘治十年、议照纂修例、监生授试中书捨人、儒士授序班、仍旧办事凡 武英仁智殿书办。旧例於御用监食粮办事。十年给冠带、又五年授序班。仍旧办事 ○嘉靖元年议准、由礼部儒士选补者、三年给冠带、又三年授序班。由白衣办事者、六年给冠带、又三年授序班 凡行人。洪武二十七年、令於进士内除授 凡太常寺官。协律郎、司乐、以掌乐教师、执事乐舞生选补。 天地山川坛并 各陵祠祭署奉祀、祀丞、以乐舞生选补。神乐观提点、知观、於奉祀、祀丞内选补。俱从礼部选定、送部奏除。其曾经问罪者不许 ○正德十六年定、奉祀员缺、以本署或附近署内祀丞推补。祀丞缺、以乐舞生选补 凡钦天监官、不由常选。监正监副有缺、於本监官内。五官正、五官灵臺郎缺、於属官内。保章正以下缺、於天文生内。俱从礼部选定、送部奏补凡太医院官、不由常选。院使、院判、御医、多奉 旨陞用。御医有缺、听礼部於本院吏目内选补。吏目有缺、於医士内考补。俱咨吏部题授。各 王府良医、俱於医士内选用 凡阴阳医术。洪武二十六年定、行移太医院、钦天监考试、如果堪用、照例具奏引选。不堪用者、将原举官吏、依贡举非其人律、付考功纪录。本人放回 ○弘治十六年奏准、各府州县医学官生、提学官按时考校进退。遇有太医院医士医生、及本处医官员缺、於内保送选用。其阴阳学官生、考校除授、并准此行 凡礼部铸印局儒士。辨印三年满日、除授本局副使。如无缺、除各府检校。大使有缺、以副使陞补 凡鸿臚寺通事。办事三年、考中食粮。 【礼部径行】 又三年、考中、题给冠带。 【礼部咨吏部】 又三年、考中、授序班、仍旧办事 凡四夷馆译字生。习学三年、考中食粮。 【礼部径行】 又三年、考中、题给冠带。 【礼部咨吏部】 又三年、考中、授序班、仍旧办事 ○嘉靖元年、令三年考不中者、黜為民。六年不中者、给与冠带。九年不中、授应得职衔、俱回籍閒住。其有资稟年岁、尚堪教习者、听翰林院酌量、许其再试 凡五城兵马司官。隆庆四年议准、以科目出身有司、年壮有志行者、陞除兵马指挥。其迁转视京知县。听巡城御史考察 ○五年议准、兵马副指挥、吏目、以在外府卫首领、州县佐贰首领中、有才守者、陞补 ○万历二年题准、兵马指挥缺、或以副指挥有资望者陞补。或贡例监生考除。副指挥、吏目、仍以贡例监生考除 凡 亲王讲读官。旧用翰林院检讨二员。待詔二员。侍书二员。检讨、於进士内、侍书用中书捨人、於举人监生内、各选用。待詔、於教官内陞用 凡 王府。长史等官。永乐十一年、令曾经过犯者、不许选用 ○弘治十六年、令於通经人员内除补、不许奏保 ○嘉靖二十四年题准、长史有缺、於进士举贡内、慎择学行老成者陞除。教授等缺、於各府州县学训导内、推选陞补 ○二十五年题准、 王府官属。除工正、工副、仓库等官、照旧以吏员选除外。长史非科目出身、纪善至典宝等官、非监生、不许陞除、以重府僚之选 ○隆庆四年题准、 王府、长史、纪善照旧正途陞除外。其审理等官员缺、不拘举贡援例加纳各行、酌量陞除 凡 亲王妃父、原无官者、授兵马指挥职衔。 郡王妃父、授兵马副指挥职衔。俱不任事 凡文职本身、并族属有女為 王妃、或夫淑恭宜安人、男為仪宾、各见在、及有子孙者、不许陞除京职。如已故、及无子孙者、一体陞除 ○隆庆五年议准、文职係 王亲同祖亲支、妃与仪宾郡县主、未故者、照例应禁外。其不係同祖、与夫人以下之亲、一体陞除京职。其男為郡县乡君仪宾者、係将军以下之亲、照依夫人以下事例开豁、一体陞除凡教习駙马官。旧例於国子监博士助教等官、或在部听选、及附近教官内、推选一员、充伴读学录 ○嘉靖六年、会同礼部选助教一员、题授礼部仪制司主事、在府教习。后或各部主事、或中书舍人、或推官知县、或进士、皆得选授 凡教习勋臣子弟。宣德以前、公侯伯家置教书儒士一人 ○正统元年 詔、公侯伯、自保通经秀才、各除教官一员 ○景泰五年、令教书三年、考中者、给冠带。又三年、授职 ○弘治十三年、奏革保举。从吏部选除 凡教职。洪武十八年、以会试下第举人、俱授学正教諭 ○二十六年、以监生年三十以上、能文章者、授教諭等官。训导有缺、以举人、及考中监生、并通经儒士选用 ○永乐元年、令举人授者、皆署职。其所教生员、科贡及数者、方与实授 ○景泰元年、令岁贡生员、愿就教职者、从翰林院考中、除学正教諭训导 ○成化元年奏准、岁贡、及纳马纳粟、四十五岁出身者、止除训导。后惟岁贡考除、餘不准。进士、及内外见任官科目出身、愿就教职者、听 ○正德九年奏准、进士就教职者、其俸给、照原中甲第品级关支 ○嘉靖十年题准、听选监生、愿告卫学、及 郡王府教授者、与愿告远方监生、一同选补 ○又令岁贡生员、愿就教职、送翰林院考试、文学优长、居上等者、量授学正教諭。其餘仍除训导 ○十六年题准、仍通授训导 ○万历五年、令乞恩就教举人。廷试名次在前者、授学正教諭。在后者、授训导。如缺不敷、陆续候补、不许回籍 凡监生入选。分北监南监、正行杂行、每两月一次、考试选用。或有急缺、不拘时月 ○弘治十七年奏准、监生初除、不得授府同知 ○正德十六年 詔、生员纳银入监、大坏选法、今后再不许奏开 ○嘉靖元年奏准、纳粟、纳马等项监生。照弘治元年例、临选考试分作三等。上中二等与科贡一体选用。下者填注衙门职衔、冠带閒住 ○九年题准、凡取选。酌量人数多寡、年分久近。大约以百名為率、科贡六分、援例四分 ○十一年题准、举人监生上选、将及十年者、方许本布政司、给文赴部。有仍前朦朧、诈冒起送者、承行官吏、并本人、各治罪 ○十八年奏准、取选南北监杂歷监生、照依正歷监生、举贡官恩六分、援例四分。后遇各行壅滞者、一体斟酌疏通 凡拣选。成化二年题准、每朝覲年后、府佐州县正官员缺、将科贡监生、挨次未及者、拣选除补。或远方知县多缺、将地方相应科贡监生选补 ○弘治十三年奏准、每年二八月、除常选外、拣选一次 ○嘉靖七年、令州县正官有缺。将在部听选举人三年以上。岁贡六年以上。从公拣选文学可观、年力精壮者、除补 ○四十五年题准、今后拣选、但遇缺多、酌量奏请、间一举行。不必拘定二八月之例 ○万历十二年议准、纳粟监生、正歷限十五年以上、杂歷二十年以上、各原籍司府起送、於大察之后、照岁贡监生例拣选、量授府州县佐贰、府首领等官。拣退者、令回籍守候正选、不许再拣 凡选除边远地方。成化五年奏准、云贵广西三省、及广东雷廉高琼四府、四川马湖府、陕西山西行都司辽东都司各所辖、寧夏岷州二卫缺官。将在部听选、挨次未到监生、愿就远方者、考选除补 ○正德四年题准、云贵并各边省军卫有司首领、卫学、及 王府教授缺多、令愿告远方监生、考选除补 ○嘉靖七年奏准、吏员行取挨选未及、愿告云贵等远方巡检、长官司吏目、仓副使者、考验除授 ○二十一年题准、云贵两广、除府佐、及州县正官外。其州佐县佐、及司府卫所首领官、於愿告远方者选补 ○二十七年题准、远方员缺、就将正选急选、并推陞人员、原籍附近者、銓补。不许监生告选 ○三十年题准、考选远方、另立期限。旧限举贡三年以上、今限五年。援例六年以上、今限八年。非及期者、不准。其除授资格、举人不得除府同知。岁贡不得除知州。援例不得除通判推官。其餘量照正选递减。歷任后、除贤能异等、听抚按官奏荐陞用外。其餘必九年考满、方陞内地。遇有丁忧、起復仍补远方 ○三十一年题准、边方州县等官、专用北人。将山西、陕西、北直隶、山东、河南、举贡并援例监生、量照愿就远方减年例、许令赴部考选。举贡优等者、授以州县正官、或府佐贰。援例监生、授以州县佐贰。每年春季、举行一次 ○四十三年议准、听选监生未取到部者、先行兵部、会同戎政衙门、照武举例、比较弓马优劣、咨部验试、各照资格、銓补边方。考验不中者、令候常选 ○四十五年题准、远选边选、永為停止 凡选除本处地方。旧例监生吏员、係广西人、除州县正官外。不拘本地、皆许选补。教官係云南人、许选本省 ○正德七年奏准、广西除方面知府外。其餘大小职事、许本省别府州县人员、相兼选用 ○嘉靖七年奏准、四川边远地方东川等处、首领属官。许以本省别府人。相兼选用 ○八年题准、湖广永顺等宣慰司、施毛等宣抚司、南渭等安抚司、镇南等长官司、经歷吏目等官。以本省别府、与邻省人员、相兼銓补 ○隆庆五年题准、学官、仓官、驛递官、闸坝官。俱得选授本省隔府地方 凡官员丁忧起復。旧例除京官不考外。布按二司、盐运司、知府、皆考过復除。知州、知县、歷俸半年之上者、亦考过復除 凡告愿遥授。成化十一年题准、监生不愿出仕。听选者、授从七品、依亲坐监者、正八品有司职名 ○二十三年、令仍填注衙门、给与散官 ○正德九年奏准、依亲听选举人监生、不愿出仕者。许径告本管官司、勘申布政司直?府州、先给冠带。年终造册、并收原引缴部、奏授应得职衔、给与执照 ○嘉靖元年、令吏员冠带不愿仕者。照依资格、授职閒住。在原籍者、赴各司府告勘给授、类册缴部 ○二十年题准、听选人员、果係篤疾衰颓者、拣选题请、授以应得散官 ○二十三年题准、岁贡生员、年老不愿出仕者。许授学正教諭职衔致仕 ○隆庆二年议准、岁贡生员、已经 廷试、不愿出仕者。俱遥授训导职衔 ○万历九年题准、抚按衙门、凡遇举贡纳粟取及之时、逐一选择。但係老疾者、年终类奏、遥授一官凡告愿降选。嘉靖元年、令吏员上粮等项、正从八品、告愿从九品。司府仓大使杂职、告愿长官司吏目者、听 ○四十五年议准、监生吏员、加纳京职者。监生查上选年月、吏员查考中年月、本行下首、已经选过者、准其告降。若下首年分未选及者、不准 凡知印。洪武二十六年定、五府六部知印有缺、具奏于识字人材内取用 ○永乐十七年奏准、宗人府、五府、六部、都察院有缺、於役满承差内引奏选用。三年满日。考中、宗人府、五府、从八品用。六部、都察院、正九品用。不中、与不愿考者、俱杂职用。都司布政司知印、从九品用 凡承差。在外都布按三司役满到部、分拨各衙门办事、二年满日、除驛丞 【国初、承差考满于行人内用。起復者于知印内用。今不行】 凡入选禁例。弘治十三年奏准、文职官吏、监生、知印、承差人等、但係年老事故、或考察退任、并為事问革、例不入选者。若买求官吏、增减年岁、改洗文卷、隐匿过名、或诈作丁忧起復、以图选用。事发问罪、於吏部门首枷号一箇月。未曾除授者、发原籍、已经除授者、发口外、俱為民 ○万历九年议准、今后曾经考察论劾罢黜、及為事问革、年老事故、例不入选者。如隐匿起送、事发问罪、吏部门首枷号一箇月。已除授者、发边卫、未除授者、发附近、各充军终身。其起送官吏、知情受贿者、亦发附近充军 凡引选。先期将应选等官、考试已定、查审得实、具各官印子数进入。至日、早朝已毕、吏部官请 旨选官。 上退御便座、奏选官总数毕、引官叩头。 驾回、印綬监出职衔印子、用各姓名上。对数相同、司礼监官持本入奏。吏部官、出就闕左、候本经 御览发出、填榜、于午门东廊揭示毕、送吏科收贮 凡抄选。洪武二十六年定、 内府除授官员、令主事抄写处所、到部呈堂、具本覆奏附选。京官就令赴任、行移在京各衙门。外官关领札付。其布政司正佐官员、关领照会、俱定限到任。仍行取到任月日、候回报立案、送司勋附黄。如遇 特旨陞改降除官员、皆要具本覆奏附选、一体行移。其在外官员、赴任一千五百里之外者、移咨兵 部、应付脚力 【后惟云南、贵州、许应付】 凡官员赴任凭限。弘治十三年奏准、除领敕人员、并京官陞除外。其餘若延缓过半月之上、不辞朝出城者、参提问罪。若已辞出城、復入城潜住者、改降别用。违凭限半年之上、不到任者、虽有中途患帖、亦不准、问罪还职。违一年之上者、不许到任、起送吏部、革职為民 ○隆庆二年议准、今后推陞除补州县正官、照依朝覲回任事例赴任。违限一月之上、问罪。两月之上、送部别用。三月之上、罢职不叙。监司不举者同罪 ○四年议准、将两广及各省水程、通行裁革 ○万历元年题准、今后赴任官员、止照凭内朱限到任、不得再援水程旧例。有过违朱限者、照例查究 ○七年题准、今后两司方面、行太僕苑马卿、少卿、府运州县正官、违限一月以上、问罪。三月以上、送部别用。半年以上、罢职不叙。两京官员、及在外佐贰首领杂职等官、违限一月以上、问罪。半年以上、降级别用。八箇月以上、罢职不叙 ○十年议准、各边兵备、候代离任者、如凭限有违、抚按官将本官离任日期、具由送彼处抚按查豁 ○十二年、令衝要边方兵备官、虽係降调、还听候交代、不许擅离 【推陞】 旧制陞必满考。若员缺当补、不待考满者、曰推陞。类推上一人。单推上二人。三品以上九卿、及僉都祭酒、 廷推上二人。阁臣、吏兵二部尚书、会大九卿五品以上官、及科道、 廷推上二人、或再上三四人。皆请自 上裁 凡尚书、侍郎、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卿缺。皆令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三品以上官 廷推 ○嘉靖十年题准、兵部左右侍郎、必推曾按歷边陲、练达军务、或曾任兵备等官、有将略才望者、疏请 简用。遇有警报、即付以提督之任、不必另推 ○万历十三年、令以尚书改都察院者、仍带尚书职衔、朝班以官為序 凡总督陕西三边、宣大、都御史缺。会五府大九卿堂上官、及科道 廷推。蓟辽、两广总督缺、亦令大九卿堂上官、及科道 廷推、不会五府 ○万历五年题准、三边宣大总督、亦照蓟辽例、不会五府 凡巡抚都御史缺。旧例在内地者、会户部、在边方者、会兵部推举 ○嘉靖十四年、令照九卿例会推 ○万历十三年、令各处巡抚官、歷任年久、方许推陞、不得骤迁数易、以滋烦扰 凡两京国子监祭酒缺。旧例吏部题推 ○嘉靖十四年、令照巡抚都御史例会推 凡詹事府、翰林院、掌印官缺、俱从内阁推补。南京翰林院掌印官缺、吏部具奏、行翰林院、从 内阁推补 凡通政司缺通政参议、鸿臚寺缺寺丞等官、宣德三年、令於相应官内、选择音吐洪亮、便於言说者请用 ○近例、通政司左右参议有缺、吏部行各衙门科目出身官拣选。本部定拟、具揭送司礼监定日引赴 弘政门、公同司礼监官拣选 ○万历十三年题准、通政有缺、以资深通参补。如无其人、以相应卿寺方面补。由考选者、照旧奏事。不由考选者、不必强奏 ○又令通政司官、一体量材陞擢、毋得偏抑 凡吏部科道官。弘治十五年、令都给事中有缺、于左右给事中内、左右给事中有缺、于给事中内、具奏陞用 ○隆庆四年议准、除吏部员外郎、左右给事中以下、及年未甚深御史、应外补者、随时推用外。其郎中、都给事中、年深御史、察其才力政蹟、酌陞内外职任。不许仍前但挨资次、定為岁例陞转。其南京科道、及两京各部司属、资俸相应、政蹟卓异者、一体陞转京堂 ○六年议准、都左右给事中、得迁太常太僕少卿、尚宝卿等官。年深大差御史、得陞太僕少卿、大理寺丞、光禄寺少卿等官。南京给事中、御史、若资俸相等、亦得视在京陞转 ○万历二年、令吏部将科道官、量其才力资俸、内外一体陞转。不必拘一年两次、及多寡之数 凡部寺属官。天顺元年、令各部主事、及大理寺评事、歷俸未及两考、员外郎、寺副、未及一考、序陞郎中寺正等官者、俱令署职。满考后、奏请实授 ○又例、行人司司正司副、都察院都事、中书舍人、太常博士、各衙门司务、陞署郎中员外郎。及五府经歷、陞郎中。五府都察院都事、陞经歷。通政司知事、陞经歷。都察院检校、陞照磨者。俱九年考满实授 ○万历十一年题准、两京部寺、注选题差司属官员、不拘一年三年、但限满事完、即查其在差有无功过、应否照旧供职、分别具奏、不必待回部回寺。 命下之日、随咨本部、以便推陞。其在差未满者、员外郎亦得推郎中、主事亦得推员外郎、寺副亦得推寺正、不妨以陞职管差、俱候差满通考 凡官恩生授中书舍人。嘉靖九年题准、九年考满无过、止陞职衔、照旧办事。果有才识可用、操履无玷者、量陞品级相近衙门 凡官恩生授府部等官。隆庆二年题准、歷俸至六年以上者。访其才识堪任民牧、方得陞授知府。才识稍次、量陞各运司同知。如果官箴无玷、仍许洊陞至运使、及各行太僕寺苑马寺少卿等官 ○万历二年、令今后官生有行能卓异者、与科贡二途、俱照例一体擢用 凡太常寺鸿臚寺官。隆庆元年议准、太常寺别途出身者、官至少卿而止。鸿臚寺别途出身者、官至左少卿而止。三六九年考满、止许加俸、不许陞卿 ○又议准、太常少卿、俱於进士内选用。道流不得冒滥 ○万历六年、令鸿臚寺卿缺、仍於本寺少卿、年久练熟者推补。不必另选 凡 制敕誥敕两房办事中书官。隆庆元年题准、不得陞列九卿 凡两京国子监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官。 嘉靖十四年、令於教官内陞用 凡鸿臚寺随堂办事。於堂官额外、预选各衙门官、及本寺鸣赞、序班、堪任者、以原职随堂办事、三年称职、得推补寺丞。如不称、仍供原职 ○弘治八年题准、於大官署正序班等官内选用 ○正德以后、止於鸣赞序班内拣选 凡鸿臚寺鸣赞序班。嘉靖十四年题准、歷六年两考、贤能称职者、照例序迁知县县丞。果有礼节閒熟、才识过人、曾经保举者、遇该寺堂官员缺、亦与拣选 凡在外布政按察二司有缺。除右布政使转左、不用陪外。其餘例推二员、请 旨点用 ○嘉靖四年题准、查照旧例、僉事递陞副使按察使、参议递陞参政布政使、就於本省、及附近省分转迁。不必骤更数易、以致奔走废事 ○六年、以二司官资浅递陞、不无偏重。令今后参政副使缺。查参议僉事内、有资望稍深、地里相近者、酌量相兼陞补 ○万历十一年议准、布按二司官推陞、止各用本司职衔、不必互相兼摄。其边方兵备、若非一时无人可代、亦不必加衔占缺 凡两直隶提学御史缺。吏部会同礼部、都察院、推补。其各省提学副使僉事、吏部题补 ○万历二年、令今后各省提学官缺。吏部会同礼部、务选年力棈壮、学行著闻者、久任责成。若未经岁考科举事完、不许輒便陞转。其才力不称者、即调处罢黜 ○十一年、令各省直提学官、照旧全管考校。惟甘肃、宣大、辽东、仍属各巡按。广东琼州、仍属兵备兼管 ○十二年题准、各省直提学官陞迁、得选委各道署管、不必候代。署管官、遇起贡期近、及科举年分、得考校遴选、但不得帮补入学 凡边方司道等官。嘉靖三十一年题准、山陕布按二司、及宣大、辽东、北直隶、沿边兵备管粮守巡等官、并边方知府、艰劳倍於腹里、其有裨益边方者。三年以上、参政参议、径转布政参政。副使僉事、径转按察使副使。知府、径转参政。其任浅者、两司互转。知府陞副使、比之腹里、量减年资、仍留边方管事 凡苑僕二寺、及运司官。嘉靖三十年题准、行太僕寺苑马寺卿、及少卿、推选才望素著者、陞补牧事底绩、进秩加俸留任、待六年考满、不次擢用 ○隆庆二年议准、运同、运副、运判、不拘常调迁謫、俱于科目出身人员内选用、止听抚按?盐节制 ○五年题准、行太僕苑马卿运使员缺。必以廉谨有才望者推补。其阶格、卿视布政司参政、使视按察司副使、得一体陞转。如更优异、超等擢用 【今运副判、多不拘科目出身】 ○万历九年议准、陕西各寺卿少卿有缺。查访二司并知府等官、素有才望者、推补 ○十三年议准、辽东苑马寺卿、改為山东布按二司官职衔、掌管寺事、整飭兵备 凡 王府官。 ○嘉靖八年议准、任满九年、听该府具奏、查果才行可称、曾经抚按旌举者、与别衙门官一体叙用 ○万历二年题准、 王府奏荐堪陞长史者、不问曾否加陞服俸、与出身资格、俱止案候、必候抚按荐到、方许陞授 ○四年题准、行各抚按官、将 王府长史等官、查访贤否、并各员缺送部、查照年劳递陞 凡有司官。嘉靖五年奏准、知府、知州、知县、歷任六年、果政蹟卓异者、加陞职衔、照旧管事。九年考称、从加职上、不次陞擢。若加陞后、丁忧起復等项到部、径从加职除授 ○万历二年题准、今后守令、大约以两考為期。知府歷俸六年上下、乃得陞迁。政成之日、果歷三考、得陞布政按察使。不及九年者、陞参政副使 凡教官。嘉靖四十二年题准、州县正官缺。将岁贡出身教官、曾经荐举、及考语优者、陞补 ○四十四年议准、有贤能卓异。抚按官、同提学御史、保荐到部、与进士推官知县、一体优擢 ○万历十三年议准、淑女父、添注京学训导职衔、止许带俸、不得到任管事。如係廩生者、方得实授。有志应举、不愿就官者、听。愿回籍者、给文行该地方、给俸终身 凡科举岁贡荐举出身官。嘉靖九年 詔、许三途并用、但有真才实德者、不拘资格、一体超擢 ○万历五年、令大小官员陞迁、及行取选用、只视其职业修否、以為殿最、不得復以资格為限 凡官员久任。隆庆二年、令在京各官、与衙门政体相宜。在外各官、与地方人情相宜。虽资序当陞、照例加级、仍管原务。以后迁转、即从加级上扣算 ○又题准、两京太常太僕光禄等衙门堂上官、量才授任。即就本衙门积资待迁、不復轮转。其户刑工三部司属、无故不得轻调。若在职勤慎、公论已孚者、与吏礼兵三部、一体叙迁 ○又题准、南北督抚、果於地方相宜、就彼加职、从僉都、可递加至尚书宫保。布按二司、参议久者、即陞参政。僉事久者、即陞副使。一如先年之例 ○又议准、两京府尹、久任责成。候积有年劳、径陞户部侍郎职衔、仍□府事 凡大臣赴任。万历十二年议准、两京部院大臣、遇有陞调起用、吏部即于咨文内开载、行令上紧赴任。仍将交代起程月日、奏报查考。如有迁延、不即赴任者听吏部该科参奏 凡推陞内外官文凭。嘉靖二十年题准、南京者类发兵部车驾司、顺齎南京吏部。各省者、类发都察院、转行各该?按转发。仍各取到任日期、并原凭类缴注销 【保举】 保举之令。 歷朝各异。或令在京三四品以上官、或两京堂上五品以上官、或两京科道部属等官、或布按两司官、皆得杂举。或进士办事、或监生歷事、或吏员两考、或巖穴隐逸、皆与举例。今惟抚按行部、及部臣出差者、始得举其所属。而杂举之例、间以 特詔奉行 洪武十五年、令朝覲官、各举所知一人 ○永乐元年、令内外诸司文职官、於臣民中有沉滞下僚、隐居田里者。各举所知 ○正统十四年、令下僚有才能出眾者、听风宪官、及上司荐举擢用 ○景泰三年 詔、文官罢职。无赃犯、而才学可用者、并听在京四品以上、在外抚按方面、并府州县正官、荐举听用 ○成化二十三年 詔、天下有司官员、有才行超卓、许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及各抚按官、举保 ○弘治十一年 詔、两京科道部属等衙门官、堪任方面知府者。各部都察院堂上官、各举一二人 ○十六年、令各处抚按、及布按二司官、访察所属廉能干济者、明开堪任某官、具奏陞用 ○正德八年、令两京堂上官五品以上。及在外巡抚巡按、布按二司正官。各举贤能出眾、堪任守令之人、具奏选用 ○又奏准、在京在外、堪任知府者。许两京文职三品以上、各举所知。后照所举、旌劳连坐 ○嘉靖七年、令两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各举所知。仍从吏部议奏定夺 ○四十四年议准、通行各抚按、於所属中不论举贡进士、但有贤能、一体保举 ○隆庆元年、令各处抚按、将境内人才、逐一搜访、会本具奏。以后抚按復 命、及巡抚年终、各举行一次 ○又议准、两京九卿、并各科道、广询博访、有才略过人、忠诚任事者。或堪各边督抚。或堪各边兵备有司。或堪任清理屯盐。无分见任去任、各另疏荐。日后所举之人、果有成绩、并举主一体陞赏。如僨事殃民、即将举主重加罪罚 ○万历十二年、令部院考察正数官员、不许一概混举 【改调】 【【降调附】】 诸凡调官。有迴避者、有裁革者、有降调者、有调繁调简者。其类不一、各剂量注拟 凡内外官以亲属迴避。洪武元年令、凡父兄伯叔任两京堂上官、其弟男子姪有任科道官者、对品改调 【近不拘对品】 ○又令、内外管属衙门官吏、有係父子兄弟叔姪者、皆从卑迴避 ○万历五年题准、从卑迴避、以官职论。今后除巡按御史、从方面官迴避外。其餘内外官员、俱从官职卑者迴避 凡京官以 王亲外调。弘治十三年奏准、京官与 王府结亲者、俱改调外任。若 王府官。不拘军民职、但与 王同城居住者、俱改调 凡内外官以才能更调。嘉靖十七年、令内外文职官员、须久任责成、不许无故更调 ○二十七年题准、吏兵二部司官缺。许将各衙门官、素有才识者、奏请调补 万历五年、令各部属官。除吏部照例间行改调。其餘各守本职、贤能称职者、一体超擢叙迁。不必纷纷更调、以啟奔竞 凡京堂官调外任正三品者。例不补按察使、止补参政、支正三品俸 凡试御史以不称调用。隆庆二年题准、如考试不堪实授、照旧例改别衙门用 凡外官以繁简互调。如才堪治繁、见任偏僻。及堪治简、见任繁剧。地方抚按官奏请、酌量更调。或俱无可取、不堪更调者、起送赴部别用 凡外官以不及降调。正德八年、令抚按等官考察才力不及官员、各量才定拟堪閒散衙门、师儒职事、简僻州县、明白奏请更调 ○嘉靖二十六年题准、今后南北各边兵备守巡、正辖边境者、皆不得以才力不及官改调 ○三十一年题准、按察使係风宪正官、不许布政使降补、止降参政、仍支正三品俸。布按二司係方面官、不许行太僕苑马寺卿少卿降补。知府係牧民正官、不许运使降补。与少卿俱降运同。运使仍支正四品俸 ○万历十一年题准、降閒知县。如无从七品缺、正八品至从九品、俱得降用、仍支从七品俸 ○十二年题准、调閒府同知。对品并无閒散职衔、准降从五品、如运副、及盐课市舶各提举、俱得选用、仍支正五品俸 凡裁革、并考察被劾改调等官。不由司府起送者、行查。虽由司府起送、无黏连结者、取在京同乡官印结 凡各衙门官、遇有更革、及合迴避、任满、如本衙门无相应员缺、於相应衙门对品改调。有為事问结、送部收查发落、例该降调。及奉 特旨降调者。具奏除授 【开设裁併官员】 官员因事特建、则有开设。省去冗员、则有裁併。今载其略、详见官制及各衙门 凡内外开设、裁革、併减、一应衙门。洪武二十六年定、若係开设復设衙门、定拟衙门品级、合设官员数目、具奏、附写官制、照例除官设吏。若係裁革减併衙门、具奏、销除官制、见任官吏、取回别用。俱咨礼部铸销印信。仍立案连送付司勋贴黄、缺科作缺、司封行移设吏 【还职官员】 官员有戴罪、有问断、有违限提问者、例得还职其或有报缺差误重选、检举改正者、新官准起送改选 凡在京各衙门送到还职官员。洪武二十六年定、俱凭来文、随即附簿、查封缺册。如未作缺者立案类写手本、赴吏科给凭。已作缺、未除官者、立案给凭、就连送付缺科销缺、司勋续黄。如作缺已除官者、见送官员、若照 钦定事例、戴罪还职者、立案给凭赴任、仍将新官类奏取回、或就彼调用。若不係戴罪还职、先已除官代替者、不必发回、就令备供脚色过名查考、类选别用。但有过名纪录的决、并戴罪者、俱付考功纪录、司勋附黄。还役吏、送付司封、转发还役。人才生员人等、咨发原衙门、收管办事 ○正德间题准、辩復官员、遇有除去新官、不分年月久近、俱将旧官抄招起送。新官到任 凡法司问断还职官员。在京者、用手本送还职。在外者、给凭赴任。各 王府文职官员、法司问拟笞杖罪名、送来还职者、给凭赴任。徒流及私罪、具奏定夺。法司送来收查发落官员、查例定夺 凡 王府官员、过违凭限、应復职者。嘉靖二十八年题准、巡按御史参提问罪、就彼发落。不必起送赴部改选 【给假】 给假。旧止有省亲、祭祖、迁葬、后有治本生父母丧、送老亲、送幼子、及毕姻等项。具有程限如左凡给假。洪武间定、内外官吏给假省亲迁葬者、俱自行具奏、取自 上裁。如准、吏部覆奏。量地远近、附簿定限、行移应天府、 【今在京行顺天府】 给引照回。仍行体勘、至期各还职役、不在作缺之数。如违限日久不到者、就行提问。其考满吏给假、别无黏带、就行定限、除路程日期外。别与假一箇月在家、俱给引照回 ○隆庆五年议准、两京给假省亲送子迁葬官员、俱要该衙门掌印官勘实代奏、方准题覆放回 ○六年议准、如遇掌印官无人代奏者、径自奏请凡省亲祭祖。成化十一年、令京官离家十年者、方许省祭 ○二十三年、 詔、两京文职、有离家六年、欲给假省亲、查无违碍者、听 ○弘治间定、两京给假省祭官员、除往回水程外、许在家两箇月。违限一年以上者、住俸五箇月。一年半以上者、送问 ○嘉靖四十三年议准、给假省亲官、照迁葬例、作缺题放 凡迁葬。嘉靖三十四年议准、迁葬官员、照养病事例、作缺放回。待事毕、具文起送。如违三年之上、亦照养病例革职。 【养病例、见考功司老病条下】 ○四十三年题准、给假迁葬者、须三年考满之后、方许具奏 凡送亲。京官有老亲随任、奏送还乡者。量地方远近定限、俱作缺 凡治丧。嘉靖四十二年题准、内外官员、為人后、遇本生父母亡故、自愿回籍者。许给假治丧。在京照例具奏。在外呈详抚按、就任放回。定限二年餘、原籍起送改选。如过三年者、参究 凡送幼子。弘治间定、官吏监生妻故、送幼子还乡。行勘是实、官具奏、许在家两箇月。违限半年以上者送问。监生吏典、给引放回 凡毕姻。弘治间定、京官及进士奏乞毕姻。行同乡官员保勘明白、具奏定夺 凡外官九年考满到部者。宣德元年奏准、许给假省祭、陞除以后不许 凡听选监生、并考满起復裁减等项官员、守候日久者。景泰六年议准、许给假依限回部听用 ○成化五年、令监生给假。违限三年之上者、送问。未及三年、告有事故文凭、俱免究 凡办事官。天顺二年奏准、办事满者数多、不必候类奏。各衙门送到、查审明白、即送顺天府、给引照回省祭、以次取用 验封清吏司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华阳散人
黄维翰 纂辑
郭戈
(唐)孙过庭
清·陆西星
宋·李景元
汉·戴德
战国韩·韩非
清·韦光黻
(清)王士禛
明·杨致和
明·张介宾
汉·王符
阿阁主人
元·胡祇遹
宋·扬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