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卷七十四-读史方舆纪要
卷七十四
◎四川九
◇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东至乌蒙府四百九十里,西至常郎堡生吐蕃界五十里,南至云南武定府七百八十里,北至黎州所界五百里。自司治至布政司一千四百八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八千五百里,至京师一万一千五百里。
《禹贡》梁州之域,后为西南夷所据。汉初邛都国地。元鼎六年,置越?郡?,音髓。治邛都县。后汉因之。晋仍曰越?郡治会无县。宋仍旧仍治邛都。齐为越?獠郡獠一作犭巢。后周置西宁州天和五年,郑洛平,越?置,寻曰严州。隋开皇六年,复为西宁州。十八年,又改为?州。大业初,曰越?郡。唐武德初,复曰?州治越?县。三年,置总管府,寻改为中都督府,督羁縻一十六州。天宝初,亦曰越?郡。乾元初,复为?州《唐纪》:至德初,没于南诏,寻入于吐蕃。贞元四年收复。太和六年,?州徙治台登县。咸通三年,为蒙诏所据,改为建昌府以乌、白二蛮实之。宋时羁属于大理《元史》:南诏衰,建昌诸蛮争强不相下,分地为四,推段兴为长,其裔浸强,遂并诸酋,自为府主,大理不能制。元宪宗时降附。元得其地,置建昌路,又立罗罗斯宣慰司以统之至元十二年置,隶四川行省,寻隶云南。明洪武中,罢宣慰司,置建昌卫,隶四川都司,又改建昌路为府,隶四川布政司。府寻废,而改建昌卫为军民指挥使司。二十七年,置行都司是年,克元将月鲁帖木儿贾哈剌,因设行都司于建昌,领卫六。今亦置都司,各卫所隶焉。
司连接滇蜀,隔阂番戎,为边陲形胜之地。汉武开西南夷,欲通身毒道,北方闭氐、﹂,南方闭?、昆明。盖自?以西南,道阻险,群蛮纠结,易于抵拒也。其后诸葛武侯定南中,道出越?,蛮皆顺命。宋元嘉二十七年,吐谷浑王慕利延为魏所逼,上表求入保越?胡氏曰:此即唐时吐蕃与云南窥蜀之路。盖自汉武开昆明之后,后人遂通此路,许之,不至。《梁史》:大同三年,武陵王纪都督益州,先是蜀乱,建宁、越?之地,累朝不能有,及纪开越?,通建宁,于是贡献踵至。唐武德七年,以韦仁寿为简较南宁州都督,寄治越?时仁寿兼领?州。贞观二十二年,?州都督刘伯英请讨松外诸蛮,以通西洱、天竺之道,敕将军梁建方发巴蜀诸州兵击败之,诸蛮部皆来归附,遂通西洱河,招降其部帅,此即汉所欲通道也《新唐书》:西洱河蛮道,由郎州走三千里,由?州千五百里。韦皋尝言,?州为西南往来通道,捍蔽数州。贞元四年,收复?州,屡破吐番。太和中,李德裕复经营于此,以扼南诏。《志》云:司山川清秀,土田膏腴,盖西南之雄镇也。
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附郭。汉越?郡邛都县地。晋以后因之。后周置越?县,西宁州治焉。刘?句曰:隋分邛都所置也。大业初,为越?郡治。唐亦为?州治。太和五年,州徙治台登,县属焉。咸通以后,没于蛮。明洪武二十五年置卫,领千户所四,长官司三,寻置行都司治焉,编户四里。今亦置建昌卫,有中、前所。
建昌前卫指挥使司附郭。洪武二十七年增置,编户五里。新《志》云:万历三年,并入建昌卫。
○越?废县即司治。后周置县,以汉郡为名。自隋以后,皆因之。唐末,没于南诏。南诏改置建昌郡,领建安、永宁二州。元至元十六年,分建昌为二州,在城曰建安,东郭曰永宁,俱属建昌路。明初因之,寻废。《城邑考》:今司城,洪武中筑,?石为固,有四门,周四里有奇。
泸沽废县司北百二十里。汉台登县,属越?郡。晋因之。大宁初,李雄将李骧等寇台登,将军司马玖战死,越?遂降于成。咸和二年,朱提太守杨术与成将罗恒战于台登,术败死。永和以后,复属于晋。宋仍曰台登县。后周置白沙郡治焉。隋郡废,县属?州。唐武德初,属登州。贞观初,改属?州。贞元四年,韦皋大破吐蕃于台登北谷,克?州。五年,韦皋复遣将曹有道等出台登谷,大破吐蕃青海、蜡城二节度。十三年,吐蕃寇?州,刺史曹高仕大破之于台登城下。太和六年,李德裕徙?州治台登,以夺蛮险。其后陷于蒙诏,以乌蛮酋守此,后渐强,自号落兰部,或称罗落,以其先为罗落蛮也。元至元初内附,寻叛。九年平之,设千户。十三年,升万户。十五年,改为泸沽县,属礼州。明初因之,县寻废。《志》云:洪武二十四年,景川侯曹震开河道,谓路之险者,莫甚于泸沽县,于是架阁凿崖,更辟新道。即此也。今有泸沽巡司。
废中县司东四百里。《元志》:县治在住头回甸,越?之东境也。所居乌蛮,自别为沙麻部,以酋长所立处为中州。至元十年,内附,仍为中州。二十二年,降为县,隶建昌路。明初因之,后废。又北舍废县,在司东三百里。《志》云:元置,属建昌路。今《元志》不载。或曰,元末所增置也。明初,改为碧舍县,旋废。
遂久废县在司西南。汉县,属越?郡。后汉因之。元初五年,越?以卷夷大牛种、封离等反,杀遂久令。盖境内属夷也。晋改属云南郡,后废。章怀太子贤曰:废县在今靡州界。靡州,唐西徼羁縻州也。武德七年,置西豫州。贞观三年,改靡州,后废。○可泉废县,在司西北。汉邛都县地,后周置可泉县,并置宣化郡治焉。隋初郡废,县属?州。唐初因之。天宝元年,更名西泸县。刘?句曰:县盖萧梁时置,隋移治姜磨戍,唐武德初,移于今治,后废于南诏。
宝安废州在司东,本越?县地。元至元十五年,置宝安州,属建昌路。二十六年,省入建安州。○废里州,在司东三百里。《元志》云:蒙诏时,落兰部小酋阿都之裔居此,因名阿都部,后附于元。至元十年,隶乌蒙路。十八年,设千户。二十三年,升为军民总管府。二十六年,降为州,隶建昌路。明初因之,后废。又废阔州,在司东南四百里,蛮名密纳甸,乌蒙所居,其裔有名科者,因为部号,后讹为阔。元至元初降附。九年,设千户。二十六年,升为州,隶建昌路。明初因之,后废。
废泸州司西南二十五里。唐为?州沙野城之地,蛮名沙城睑,相传即诸葛武侯擒孟获处。误也。北近泸水,亦名热水甸。蛮酋于甸增筑一城,谓之洟笼,属建昌府。元至元十五年,改为泸州。明初因之,后废。今曰泸州堡。○武侯城,在司南三十里泸水东。相传诸葛武侯所筑,所谓五月渡泸处也。又有孟获城,在司东二里,俗传孟获所筑。又司东南二十里有善住城。《志》亦以为武侯征南时筑,皆传讹也。
废隆州在司南,与会川卫接界。蒙氏改会川为会同、逻立、五睑,此为边府睑,后睑主杨大兰者,于睑北垲上立城,名曰大隆城。元至元十四年,改设千户。十七年,升为隆州,属建昌路。明初废。《志》云:废隆州在会川卫北二十里。误也。又废姜州,在司东南,亦近会川境,本名龙纳城,罗落蛮世居此,其后乌蛮之裔阿罗者,攻夺其城,名曰绛部,以其祖名阿坛绛也,元时内附,隶?畔部。至元九年,隶会川路,寻属建昌路。十五年,改置姜州。姜,蛮名也。二十七年,复属?畔部,后又属建昌。明初因之,寻废。《志》云:废姜州在会川卫东百八十里。
新安城在司南界。唐开元中所置城也,后废。咸通五年,南诏寇?州,戍将颜庆请筑新安、遏戎二城,从之,旋为南诏所陷。《唐会要》:咸通六年,西川节度牛丛于蛮界筑新安城,以遏戎寇。又有保塞城,在司西南,亦唐所置。咸通五年,西川奏保塞城使杜守连不从南诏,帅众诣黎州降,即此。《新唐书》:?州有宁远军,有新安、三阜、沙野、苏祁、保塞、罗山、西泸、蛇勇、遏戎九城,皆戍守要地。
○泸山司南十五里。以山之西近泸水而名。又南十里有马鞍山,两峰并耸,状如马鞍。《志》云:司西四里有吕金坂山,以昔有土酋吕金居此山之坂也。又西十里有天王山。○青山,在司北三十里,上有松林,四时苍翠。又北有鹦鹉山,近台登县界。《九州要记》:台登县有鹦鹉山、奴诺水。
螺髻山司东南四十里。山高竦,状如螺髻。又鹿角山,在司东百十里,山峰尖削,状如鹿角。元至顺初,罗罗斯酋撒加伯等合诸蛮军攻建昌,守将跃里帖木儿等追战于木托山下,败之。或以为即鹿角山之讹也。又凉山,在司东百三十里,群峰嵯峨,四时多寒。○落腰山,在司治南二百六十里,东西高而中凹,蛮人因呼为落腰也。
○泸水司南十里。源出番界,流入境,又南流入金沙江,至废黎溪州而接马湖江。或谓之若水。《史记》:黄帝子昌意降居若水。盖在此。《通鉴注》:自?州西南行八百余里,渡泸水。《元史》云:泸水深广而多瘴,鲜有行者,冬夏常热,其源可?鸡豚。今司西十里有泸川桥,亦曰泸水桥。唐贞元五年,韦皋招东蛮内属,绝吐蕃盟。东蛮断泸水桥攻吐蕃,皋亦遣精卒与蛮共破吐蕃于台登东北谷,是也。详见前大川泸水。
孙水在司北,一名长河。源出西番界,南流径宁番卫,东流入境,会于泸水。《汉志》注:台登县有孙水,南至会无入若,行七百五十里。若水,即泸水也。
怀远河司城南大通门外,源出东北山麓,经城南合于泸水。今城南三里有怀远桥。又宁远河在城北宁远门外,源出青山西南,合于泸水。
海子司东十五里,其水澄澈,浩阔如海,多产嘉鱼。又热水池,在司北七十里,四时常热,流入溪河,合泸水,接金沙江。○深市井,在司南三十里,自山顶流下,如白练然。
○泸沽关司东北百里。有泸沽峡,为险?厄之道。又有泸沽巡司,或曰即故台登县治也。又老君关,在泸沽关南,有栈道,至为险峻。又司东北百二十里有太平关。○甸沙关,在司东南三百七十五里,建昌、会川分界处,北接威龙州,南近米易所,东连普雄、法果诸夷。《志》云:关在会川卫北百六十里。
?山堡司南十里泸水上。又理经堡,在司北十里。《志》云:自礼州行四十里,历安宁、北哨、青山、理经四堡。又十里而至建昌卫。○金川堡,在司东南二百十五里。《志》云:自司北禄马驿东南行,历巴西、鹿角、凹脑、者者、黄泥、什结诸铺,至阿用驿。自阿用至白水驿百里,金川堡当适中之地。由白水三十里,至可郎铺,系威龙州地,夷猓出入之乡。又二十里有公母石,以两石相随而名。又五里即甸沙关矣。
纸房堡司西四十里。《舆程记》:盐井卫之沙平驿,在泸河西,东十五里为纸房堡,又东十里为泸州堡。是也。《志》云:建昌卫所属有纸房、泸州等堡。又高山、沙平、德力、黄泥诸堡,皆接盐井卫界。其前卫所属,则有青山、松林、平蛮、镇夷等堡,皆分拨卫军戍守。
龙溪镇司东四十里,有龙溪巡司。又司东南三百里有白水巡司。司南三百八十里有麻剌巡司,司北废泸沽县又有泸沽巡司。《志》云:司南百四十里旧有打冲河巡司。又泸川递运所,在司南。○泸川驿,在司西五里,马驿也。又溪龙马驿,在司北八十里,其前有溪龙桥。
泸沽驿司北百八十里,马驿也。元至顺初,云南诸王秃坚等作乱,罗罗斯土官撒加伯合乌蒙蛮兵攻建昌,蜀军败撒加伯于泸沽驿,即此。又北八十里曰禄马驿,东去马湖府七百里,北至邛部长官司二十里,往来通道也。又阿用马驿,在司南二百里。又南百里为白水马驿,白水巡司亦置于此。《志》云:司东四百里有龙溪索桥,东出乌蒙之道。
守御礼州后千户所都司北六十里。汉置苏示县,属越?郡。后汉因之。晋废。宋曰苏祁县,仍属越?郡,后废。后周复置苏祗县,并置亮善郡治焉。隋开皇初郡废,县属?州。唐曰苏祁,仍属?州。后为吐蕃乌白蛮所窃据,号曰笼么城。元至元九年,设千户。十五年,改为礼州,属建昌路。明初,改为守御礼州后千户所,属建昌卫,编户一里。今亦置礼州守御所。
守御礼州中中千户所都司北六十里。亦汉苏示县地,与后千户所同置,编户一里。今亦置礼州中所。
○苏祁废县今所治,即汉苏示县也。示,读曰祗。刘?句曰:后周开越?,于汉故城复置苏祗县。唐因之。《新唐书》:自台登城南九十里至苏祁县,又南八十里至?州,又经沙野二百六十里至羌浪驿,又经杨蓬岭百余里至俄准添馆。杨蓬岭北?州境,其南南诏境也。又经箐口、会川四百三十里至河子镇城,又三十里渡泸水,又五百四十里至姚州,又南九十里至外?荡馆,又百里至亻去龙驿,与戎州往羊苴咩城路合。贞元十四年,内侍刘希昂使南诏出清溪关,由台登。苏祁,南行之道也。
○泸河在所西南,流入建昌卫界。
○安宁堡所南四十里。南至建昌卫二十里。旧为戍守处。
守御打冲河中前千户所都司西百四十里。唐为?州沙野城地,后没于蛮。元为泸州地。明初拨官军守御,后置所,属建昌卫,编户二里。
○邛都废县在所西北。汉县,为越?郡治。后汉因之。建武十九年,越?太守邛?王任贵谋叛汉,刘尚分兵先据邛都,掩贵诛之。是也。晋亦为邛都县,属越?郡。宋仍为郡治。齐时越?降为獠郡,县废。后周复置邛都县,属西宁州。隋属?州。唐初因之。上元二年,移治于会川镇。《志》云:隋分邛都,置越?县为郡治。唐又改邛都为越?县,而以隋所置越?县并入焉。亦似误。
○打冲河在司治西,蛮名黑惠江,又名纳夷江。源出吐蕃,流径盐井卫界,又南流径此,水势奔急,洪涛汹涌,因名打冲。下流至会川卫合金沙江,亦曰大冲河。明初讨建昌叛帅月鲁帖木儿,破之于打冲河,贼兵溃,溺者甚众。
○水寨关在所东北。明初月鲁帖木儿叛,诏蓝玉等讨之,四川都指挥使瞿能率兵破双狼寨,进破托落等寨,又破水寨关及上?寨,进至大冲河三里所,叛兵溃溺者半。○天星寨,在所南。瞿能破贼众于大冲河,还克天星、卧漂诸寨。是也。又有截路寨,在所西南。时官军入德昌,又分兵入普济州,别将李华追托落寨余孽,进至水西,破其截路等寨。今皆废。
守御德昌千户所都司南百四十里。汉邛都县地。唐为越?地。后没于南诏,名吾越甸。苴龙蛮居此,曰纟延部。元至元十二年,立千户。十三年,改为德州,属德平路。二十三年,改隶德昌路。明初因之。洪武二十五年,改置今所,属建昌卫,编户一里。今亦置德昌守御所。
○废德州《志》云:在泸水西十五里。盖在所西境。
昌州长官司都司南二百里。汉邛都县地,唐越?县地,后没于南诏。乌蛮阿屈之裔居此,号曰屈部。元至元九年降附。十二年改屈部为昌州,属定昌路。二十三年,以定昌路并入德昌路,治昌州之葛鲁城。明洪武十八年,蛮酋卢尼姑归附,改路为德昌府。二十五年,府废,改昌州为长官司,仍以卢氏世守其地,隶建昌卫,编户二里。
威龙长官司都司东南四百十里。蛮名巴毕部。旧领小部三,曰沙涡普宗、曰乌鸡泥祖、曰娲诺龙菖蒲,皆犭卢鲁蛮种也。元至元十五年,合三部置威龙州,属德昌路。明洪武十八年,其酋吉撒加归附,仍为威龙州。二十五年,改为长官司,命吉氏世守其地,属建昌卫,编户一里。
普济长官司都司西南二百四十里。蛮名?于甸,犭卢鲁蛮居之,后属屈部。元至元十五年,置普济州,定昌路治焉。二十三年,废定昌路,改属德昌路。明洪武十五年,蛮酋白氏归附,仍为普济州。二十五年,改为长官司,以白氏世守其地,属建昌卫,编户一里。
宁番卫军民指挥使司都司城北百九十里。东至乌蒙府界四百六十里,西至盐井卫界百三十里,北至越?卫九十里。
汉越?郡地。晋、宋因之。隋唐时,皆为?州地,南诏隶建昌府。元末,置苏州《志》云:取汉苏示县为名,隶建昌路。今《元志》不载。明初因之。洪武二十二年,改置苏州卫。二十七年,改宁番卫编户三里,属行都司,领千户所一。今亦置宁番卫。
卫迫临边隘,控扼吐蕃《志》云:今环卫而居,皆西番种也,故曰宁番,唇齿建昌,藩屏川蜀,亦西南之襟要也。
○宁番城今卫治。洪武中,置苏州卫于此,编栅为城。二十五年,改筑土城。永乐初,复?以石,环城为濠。有门四,城周八里有奇。
○南山卫南五里。山势屹然南向,旧产白铜。《汉志》:邛都南山出铜,即此山矣。又卫南四十里有白土山。
○长河在卫东,即孙水也。自西番界流入境,南合于泸水。《史记》:司马相如定西南夷,桥孙水以通邛都。《汉志》注:孙水入若,若水入绳,绳水出徼外,东至?道入江。盖谓泸水为若水,金沙江为绳水也。《志》云:长河一名白沙江。
温泉卫东百四十里,或谓之温水。其水四时常温,可以疗疾,居民引流,以资灌溉。
○沙陀关卫东百七十里。其并列者曰罗罗关。又九盘关,在卫东百八十里,南接白石、泸沽峡、老君等关,皆称险绝。一夫荷锸,千骑辟易。旁有桐槽、铁厂诸蛮,习奸盗,尤为行旅之患。一云,九盘关,在卫西南五十里。○乌角关,在卫南五十里,又卫北二十里有北山关,皆为戍守处。
泸沽关在卫南,与建昌卫接界。《志》云:宁番卫所属有泸沽关、铁厂堡、北山堡、太平关、冕山堡、巡哨堡、李子坪堡、双桥堡、白石堡、三桥关,皆分拨卫军戍守。
定番堡在卫西。万历十五年置。《土夷考》:宁番东南东北诸蛮颇驯扰,惟西去月落、三渡水、妙竹等一十九寨,恃其险隘,常引水外生番入寇,自堡设而稍敛迹云。
苏州驿卫治东。卫北又有龙溪马驿,接越?卫界。又太平桥,在卫东百二十里,或云桥在孙水上,往来通道也。
守御冕山桥千户所卫东一百二十五里。明初,为宁番卫之冕山堡。正统七年,改置千户所,仍属宁番卫,编户一里。今亦设冕山营。
○冕山所东三里。山高耸而方正,如冠冕然。
○泸沽河在所西。源出越?卫小相公岭,引流而南经所境,又东南流,至会川卫南合金沙江。或曰,泸沽河即孙水也。冕山桥,旧在其上,即汉孙水道桥之址云。○东河,在所东三里,亦出小相公岭,南流会于泸沽河。
○冕山关所北五里泸沽河滨,即孙水之浒也。《志》云:冕山所诸关堡,与建昌卫境内诸关堡,皆犬牙相错。建昌之泸沽驿,去冕山所止六里,与桐槽站同处,驿属建昌,而供帐骑乘,则宁番职也。去桐槽八里为太平关,关在孙水上,有渡军守之。十里为盐井哨,路通东山铁厂,军民杂聚冶铸之所。又云建昌之泸沽关,即泸沽峡,两山壁立,峡深百余丈,阔不盈寻,孙水流其中,淙淙有声,人行东山岭上,俯视魂摇,南北长五里,中有观音岩、老君关,栈道危峻,设泸沽巡简司于泸河东。去巡司五里为镇夷堡,过此历五十里,为平蛮、松林、深沟、龙溪、平哨诸处。又十里则建昌卫之礼州城矣。
越?卫军民指挥使司都司城东北二百八十里。东至马湖府界三百里,西至盐井卫百九十里,北至黎州所二百六十里。
汉越?郡地。晋宋因之。后周置邛部郡。隋废郡,属?州。唐因之。南诏为邛部川,属建昌府。元中统五年,立邛部川安抚招讨司隶成都元帅府。至元十年,改属罗罗斯宣慰司。至元二十一年,改为邛部州,隶建昌路。明初因之。洪武二十二年,改为邛部军民州。二十七年,废州置卫编户三里有半,隶行都司,领长官司一、千户所一。今亦置越?卫。
卫东望岷峨,西连吐蕃,控黎雅之咽喉,当南蛮之冲要,邛?有事,卫其必争之所也。
○废阑县在卫治东。汉县,属越?郡。阑同?,或作阐,误也。后汉仍属越?郡。晋省。宋复置?县,属沉黎郡。萧齐以后废。后周置邛部县,并置邛部郡治焉。隋开皇初,郡废,县属?州。唐因之。后没于南诏,谓之邛部川。《元志》:邛部川,在宋时岁贡名马土物,封其酋为邛部王,治乌弄城。初,么些蛮居之,后乌蛮仲由蒙之裔夺其地。元时内附,寻置邛部州。是也。今卫城,明洪武中筑。永乐初,?石为固,有四门,周四里有奇。
卑水废城在卫东南,近马湖江。汉置县,属越?郡。孟康曰:卑读曰斑。晋以后因之。萧齐时废。《志》云:卫东有平乐城,晋永嘉以后,宁州刺史王逊表置平乐郡及平乐县治于此。建兴三年,平乐太守董霸以逊为治严猛,惮之,叛降于成,即此。郡旋废。后周于邛部县兼置平乐郡。隋开皇初废。○奴诺城,在卫北十七里。《寰宇记》:诸葛武侯征蛮所筑憩军之所,以奴诺川为名。《志》云:今卫北二十五里有旧城堡,亦武侯所筑。
○孤山卫西五里。又卫南二十里亦有孤山,高出众山之表。《志》云:卫南十五里有金马山。○阿露山,在卫西五十里,即大雪山也,东南与小相公岭相接。
小相公岭卫南五十里。山势高耸,石磴崎岖,自麓至顶十五里,武侯所开也。《志》云:岭四时有雪,往来骑者徒步下山,易履再穿,险峻不可名状。又石岩洞,在卫北三十里,中可容数十人。
○大渡河在卫北,与黎州所接境,东流入嘉定州界,水势浩大,烟瘴极盛,与金沙江相似。详见大川大渡河。
鱼洞河卫北二十里。源出吐蕃,合罗罗河入大渡河,中产大鱼,因名。○罗罗河,在卫南二十三里。有三源,皆出吐蕃界,合为一,东流入境,又东北合鱼洞河而入大渡河。又温泉,在卫东二十里,亦曰温水,引流可以溉田。
○清溪关在卫北大渡河之南。唐太和中,李德裕徙关于中城,或曰城在卫东北也。《新唐书》:自清溪关南经大定城,百十里至达仕城,西南经菁口,百二十里至永安城,城当滇、﹂要冲。又南经水口,西南达木瓜岭,二百二十里至台登城。是也。今详见前重险清溪关。
晒经关卫东北三百里有晒经山,山岭高峻,置关其上,关旁有广石,相传唐僧三藏晒经处也。又东北七里有李子坪。又东五里为火烧营。又五里为镇蛮堡,亦名大树堡,在两山峡口,北临大渡河,与河北羊脑山相望,为大小冲番往来之所。又东十里曰临河堡,在大渡河南岸,河北有羊肆崖、汉水口与此相对,堡之上通大小冲山及海脑坝、?夷村,堡之下通鬼皮罗、黑麻溪、片马敞诸蛮,山径峻绝。通望山在其处。《寰宇记》:黎州通望军在大渡河南三十里。唐至德元年置,在通望山下,山自河南与众山相连,入?州界。一云,晒经关在卫北百八十里。
海棠关卫北百四十五里。《志》云:南去关十里为镇西泽,又十五里为清水堡,东通戴罗、白石、乾沟,西抵竹麻、洗马姑等番,有兵戍守。又二十里为{??}叶堡,在峡内平地,于此饰厨传,以礼使臣。又十五里至梅子堡,路通蜡梅、得那补、虾蟆窝等蛮,焚劫无虚日。又二十里为利济驿,又十五里至青冈关。
青冈关卫东北四十里。《志》云:关北通?儿姑,南通广洪、鱼洞诸寨,越?之门户也。又南十五里为通济堡,在?水西岸。又南即越?卫,卫在?水西,广平之地,群山环绕,西通羊圈托乌雪山,东通普雄、大小赤口、马湖诸蛮。又刺伯关,在卫西北二十五里,亦昔时戍守处。
小相公岭关卫南五十里。《志》云:相岭关,在小相岭绝顶。又南十里为靖边堡,在小相岭南,通宁番卫界三渡水外生番,东通桐槽、那?、沈喳等蛮,过此有新添、九盘、白石、登相四堡,共四十五里。又十里为双桥堡。又十里为犭巢猡关,旧犭巢猡窟穴也。过关五里为湾村。又八里有巡哨堡,地稍宽平。又十里则宁番卫之冕山关矣。
镇雄堡在卫西南,路通普雄两河口等处。又十五里为通相堡,一名小哨。又十五里为长老坪,在小相岭北,西通羊圈托乌,东通普雄黑骨头诸蛮。又十里即相岭关也。
白马堡卫东北二百九十里。又东十里即晒经关也。堡为?猡、铁口诸番市易处,十里至河南驿。又八里至八里堡,路通八拍桥、普马等寨。又西十里即平夷堡也,在高山峡内,路通笋坑、红水、黑麻等寨。又十二里至古隘堡,路通那历、洗马姑、乃易集、户水、八拍等寨,其南隘广不盈丈,两岸壁立千仞,峡内水流淙淙,或云,此即韦皋所置清溪关也。李德裕所置琉璃、仗义二城,俱在此处。又西二十里至平坝堡,?轩于此设食焉。有古隘口,路通泥水、二十户等寨,与暖歹诸蛮相邻。又十里至镇远堡,东连暖歹、椒园、燕子窝诸蛮,西通洗马姑、赤利、草必落等寨。又十里为镇夷堡,在高山稍平处。又十五里即镇西所。《志》云:越?卫所属为青冈堡、?叶堡、木瓜堡、镇远堡、平坝堡、苦菜堡、平夷堡、八里堡、河南堡、晒经关堡、白马堡、镇蛮堡、李子坪堡、临河堡、炒米关堡、小哨堡、长老坪堡、?水堡、新添堡、黄泥堡、九盘堡,皆分拨卫兵戍守。
龙泉驿卫南十五里。其地有龙泉山,下为龙泉驿。又十五里有炒米关,在高山峡内。《志》以为关即韦皋所筑要冲城。城下有龙泉水。又五里即镇雄堡。《舆程记》:邛部州龙泉驿东北六十五里,为利济驿。又北八十里为镇西驿。又东北百二十里为河南驿。自河南驿至黎州百四十里,由龙泉驿而南,凡百二十里而抵建昌之泸沽驿。○梅子岭桥,在卫南五十里,路出宁番往来通道也。
邛部长官司在卫治东。隋唐时,皆为邛部县地。元为邛部州地。明为越?卫地。先是,有土酋岭真伯者,以地来归。永乐初,因分设长官司,以岭氏世守其职,属越?卫,编户一里。
○平夷堡在司东,接嘉定州峨眉县界,邛部属夷也。万历十五年,时岭氏微弱,部族黑骨、普雄等酋为乱,邮传不通。大兵诛讨,斩馘千数。其东近峨眉者数百家,相率归附,因置平夷、归化二堡。其?猡、铁口、普雄三村,于邛部属夷中,尤为桀骜云。
镇西千户所卫北百五十里。本越?卫地。嘉靖中,析置。《志》云:宁越守备驻此。其城背高阜,南临深坎,西通竹麻哨、阿迷罗等寨,东通暖歹、瓜罗、米颇柯、罗回诸夷,屹然一要害。属越?卫,编户一里。
○新驿在所东,近嘉定州峨眉县界。隆庆中,越?指挥程昱议,将镇西千户所起,至猡犭回地方旧路,开辟直抵峨眉县,至四川城,避出大渡河与相公岭之险,盖自所至省城中间,水则大渡河,每年春秋二季瘴发,行人断绝,虽有紧急,声息莫通,行者又有风涛之害;山则大相公岭,高五六十里,四时多雪,昼日晦冥,非遇哨期群百数十人,则不敢过,哨期一月三次,行者未免迟滞,其顶盘百折层叠之险,多不可名。亦有湍流,人常病涉。过此则南站两旁,皆西番巢穴,中通一线之路,虽有关堡防备,番夷出没无常,未免遭其劫掠。洪武十七年,景川侯曹震言,四川至建昌驿道,有大渡河之险。问诸父老,自眉州峨眉至建昌古有驿道,平易可行,岁久蔽塞,今已开通,以温江至建昌各驿马,移置峨眉新驿为便。今开新驿,即震所请也。且较旧路近二三百里,日日可行,原有旧迹,修葺似易云。
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都司城西北三百里。东至宁番卫界百三十里,西至云南丽江府界五百里,西北至云南永宁府界三百里。
汉越?郡地。晋、宋因之。萧齐以后,没于蛮獠。后周属严州。隋属?州。南诏置香城郡。宋时,蛮名贺头甸,属大理国。元初,为落阑部。至元十四年,立盐井管民千户。十七年,改为闰盐州。二十七年,立柏兴府隶罗罗斯宣慰司。明初因之,寻改为柏兴州。洪武二十五年,改为柏兴千户所。二十七年,改置盐井卫编户二十四里,属行都司,领千户所一、长官司一。今亦置盐井卫。
卫迫临边陲,通道滇蜀,地饶给,多盐利,西陲之屏翰,而建昌之根底也。
○定?废县在卫治南。汉县,属越?郡,郡都尉治焉。文颖曰:古?夷所居也。《华阳国志》云:摩沙夷所居。后汉仍属越?郡。晋因之。刘宋亦为定?县。萧齐以后废。后周置定?镇。隋因之。唐武德二年,改置昆明县,仍属?州。天宝末,没于吐蕃。贞元中,收复,后又没于南诏,置香城郡。大理时,曰贺头甸。后附于元,寻置闰盐州,以州西?鹿蛮部为普乐州,俱隶德平路。至元二十七年,并普乐、闰盐二州为闰盐县,以境内有盐井也,置柏兴府治焉。明洪武中,蓝玉讨建昌叛帅月鲁帖木儿,遁入柏兴府,玉破平之。《城邑考》:今卫城,洪武中筑。二十九年,?以石。有门四,周四里。
昆明城在卫西南。本汉定?县地,以南接昆明夷而名。颜师古曰:昆明,在?州西南。汉武求身毒道,南方闭?昆明。元封六年,复欲通大夏,遣使十余辈,皆闭昆明,乃命将郭昌击之,斩首数十万。后复遣使,竟不得通。后周为定?镇地。唐置昆明县,盖以汉昆明地而名。天宝中,置昆明军。后吐蕃亦置城于此。贞元十一年,南诏攻吐蕃昆明城,取之,寻复没于吐蕃。十五年,吐蕃谋袭南诏,屯于昆明,又遣兵屯西贡川。十七年,韦皋遣军攻昆明城,不下。胡氏曰:昆明,在西爨西北,有盐池之利。似误。又盐城,亦在卫西南。《志》云:昆明县有盐有铁,筑城以卫之,因名。唐开元十七年,?州都督张审素破西南蛮,拔昆明及盐城。其相近者又有诺济城,亦唐所置戍守处也。天宝末,没于吐蕃。贞元十五年,吐蕃分兵自诺济城攻?州。十七年,韦皋使?州将陈孝阳等,及么些蛮、东蛮三部落主苴那时等,攻吐蕃昆明、诺济城,是也。后没于南诏。
废金县在卫北。汉定?县地。唐为昆明县地。后没于南诏,蛮名利窦揭勒。元至元十五年,置金州,后降为县,属柏兴府,以县境斛?和山出金而名。明初因之,寻废。○宁远城,杜佑曰:在越?郡西,昆明县南。唐开元中,置宁远军,属剑南节度。
○柏林山卫南十里。多松柏,翠色参天,柏兴府之名以此。○斛?和山,在卫西三十里,产金。又卫西北七十里有铁石山,山有?石,烧之成铁,为剑戟甚刚利。又白耳山,在卫西二百里,山下有白耳村。
○打冲河卫东北百八十里。自吐蕃界流经打冲河,中左所,南流经此,下流至会川卫境,合金沙江。《志》云:打冲河两山壁立,水势汹涌,狼牙相拒,舟楫不通。有索桥横亘四十二丈,边陲之天险也。自旧泸州一带驼运入卫,必由索桥之险,往往患粮运难通。又有土蛮,时相仇杀,卫境军民转徙逃散,不能免矣。
双桥河卫西五里。源出卫东三十里之凉山,绕流径此,又东北流入打冲河。又越溪河,在卫东百里,亦出凉山,会打冲河而入金沙江。又卫北五里有龙潭水,从地涌出,方圆四丈,极清洁,四时不竭。
琵琶川在卫南。唐贞元七年,韦皋遣兵至琵琶川,讨勿邓酋长苴梦冲,大破之,遂通云南之路。时勿邓潜通吐蕃,扇诱群蛮,隔绝云南也,继又以东蛮风琶鬼主贰于吐蕃,召斩之于琵琶川,东蛮慑服。一云,川在越?卫北,误。
盐井在卫治东,有黑白二井。《汉志》:定?出盐,元因以闰盐名县。今黑盐井盐课司置于此。又有盐井递运所,在卫东百里。
○双桥关卫东八十里,亦曰双桥堡。又东十里为杭州堡。又五里为平川驿。又五里为绍兴堡。又十里为禄马堡。又十里为梅子堡,通禄马、禄曹诸寨。又东二十里即打冲河也。○土功堡,在双桥西十里。又西十里为马蝗堡。又十里为新添堡。又十里为鸳鸯堡。又十里为凉山堡。又十里为高山堡。又十里为箐口堡。又十里则卫治也。《志》云:卫西二百八十里,旧有古得关,为戍守处。
德力堡卫东二百十里,与建昌卫接境。西去打冲河十余里,通禄马、禄曹诸蛮。又东十里曰沙坪堡,通麻科、七村、牙矿诸蛮。又二十里亦曰高山堡,通马者、马罗诸蛮。《志》云:盐井卫所属,有箐口、双桥、凉山、鸳鸯、新添、马蝗、土功、杭州、绍兴、六马、镇南、定远、镇西、新化、明远、济平、康宁等堡,皆分拨卫军戍守。
盐井驿在卫治东。又东百里为平川驿,平川递运所亦置于此。又东六十里为河口驿,有河口递运所。《志》云:驿西去打冲河三里,以在打冲河口而名。又东六十里为沙河驿。又有沙平递运所,在卫东三百二十二里。《舆程记》:自沙平驿至建昌卫不过五十里。是也。
打冲河守御中左千户所卫东北百六十里,元建昌路泸州地也。洪武中,置一所,今分为五,俱属建昌卫。《土夷考》:左所土千户剌氏世其职。洪武二十五年,征月鲁帖木儿贾哈剌,土人剌他效顺,其子剌马非复入贡,授中左副千户。永乐十一年,升为正,以别于四所,地与丽江、永宁二府接。丽江土官木氏每来侵之,土地人民几失其半。又有右所土千户八氏,中所土千户剌氏,前所土千户阿氏,后所土千户卜氏,皆以明初土人归附授官。今悉为丽江所蚕食云。
○打冲河所治东。自番境流入,又南入盐井卫界。《志》云:中左所在河西,中前所在河东。盖滨河为守御也。
马剌长官司卫南五百里。本定?县地。元属柏兴府。永乐初,分盐井卫,置今司,仍属盐井卫。《土夷考》:马剌,一名瓦剌,土官阿氏以明初归附,世其职。其地接攘云南北胜州,称宽饶庶富,人亦驯扰。今编户一里。
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都司东南五百里。东至东川府界二百五十里,南至云南武定府界四百五十里,西南至云南姚安府界四百里。
汉越?郡地。晋、宋因之。萧齐以后废。隋属?州。唐因之。南诏置会川都督府,又号清宁郡。大理时,仍曰会川府。元至元十四年,置会川路治武安州,隶罗罗斯宣慰司。明洪武中,复曰会川府,隶四川布政司,寻降为守御千户所,隶建昌卫。二十七年,改置会川卫编户十八里,属行都司,领千户所一。今仍之。
卫西控泸水,南环金沙,据两川之间,为冲要之地。云南扰动,北窥川蜀,卫其必争之所也。
○会无废县卫治西。汉置县,属越?郡。后汉因之。晋为越?郡治。宋仍属越?郡,后废。唐置会川镇,以川原并会而名。上元二年,移邛都县于会川镇,城内自是改名曰会川县。天宝中,没于南诏。贞元四年,吐蕃发云南兵寇西川,屯于泸北,既而疑云南附唐,遣兵屯会川,以塞云南趣蜀之路,云南怒引还。其后没于南诏,置会川府治焉。《城邑考》:今卫城,明洪武末,筑土城。永乐初,?以石。有四门,城周八里。
三绛废县在卫东南。汉县,属越?郡。后汉因之。一作三缝,误也。《华阳国志》:三缝县,一名小会无,读曰三播。通道宁州,渡泸得青蛉县,有长谷路出其中。是也。晋时县废。青蛉,见云南姚安府。○姑复废县,在卫南,亦汉县,属越?郡。王莽时,越?姑复夷人大牟叛,杀掠吏人,莽遣平蛮将军马茂击之,不克。后汉永平初,姑复夷复叛,益州兵讨平之。晋亦曰姑复县,改属云南郡。沈约《志》:云南有东西二古复县,即汉姑复县地。萧齐因之。梁末废。《水经注》:若水自会无经三绛县西,又径姑复县北。是也。
和集废县在卫西。《新唐书》:贞观八年置,属?州。又西有昌明废县,本松外蛮地。唐贞观二十二年,开置牢州及松外、寻声、林开三县。永徽三年州废,三县皆省入昌明。天宝中,没于蛮。
会同城在卫北,唐所置会同军也。天宝九载,鲜于仲通讨南诏,大军自南溪入,别军自会同入。至德初,阁罗凤陷越?会同军,据清溪关。胡氏曰:军在会川县,当泸津关之要路。南溪,见叙州府。○黄土城,《一统志》云:在卫城西,建置未详。
永昌废州卫西五里。《元志》云:故归依城即唐会川县治也。南诏初置会川都督府,寻曰会同府,又分置五睑以掌其地。元至元十四年,改置管民千户。十七年,升为永昌州,属会川路。明初因之,寻废。○武安废州,在卫南十里,蛮名龙泥城,即南诏清宁郡治也。宋时为大理高凌所据。元至元十四年,立管民千户。十七年,置武安州,会川路治焉。明初因之,寻废。
会理废州卫东南二百里。汉三绛县地。蛮名昔陀。乌蛮阿坛绛之裔罗于则居此,亦曰绛部。其后强盛,改号蒙歪。元初隶?畔万户。至元四年,属落兰部。十三年,改隶会川路。十五年,置会理州。二十七年,还属?畔部,寻复故。明初废。○黎溪废州,在卫西南百五十里,蛮名黎筭,讹曰黎溪。南诏时,阁罗凤徙白蛮守此。大理时,罗罗蛮据其地。元至元九年,改置黎溪州,属会川路。明初因之,后废。正统初,黎溪蛮失的等啸聚金沙江,云南帅沐节击平之。又麻龙废州,在卫南,地名棹罗能。乌蛮之裔居此,曰麻龙城。元至元十二年,并其地入会川。十四年,立管民千户,隶会川路。十七年,升为麻龙州。二十七年,割属?畔部,寻复故。明初废。《志》云:卫东南百里有通安废州,亦元置。今《元志》不载。
○葛砧山卫东南八里。上产石青,有四色。又土日山,在卫东南三十里,上产石碌,有三色。又密勒山,在卫东二百里,产银矿。宣德五年,置银场,遣官开采,以云南官兵充矿夫,寻罢。
玉虚沙山卫西北四十里,山高竦,多白沙。又斜山,在卫西境,唐永徽六年,?州道行军总管曹继叔破胡丛、显养、车鲁等蛮于斜山,拔十余城。胡氏曰:胡丛剑山招讨所,领五部落之一也。
○金沙江卫西南二百五十里。源出吐蕃,径云南丽江、鹤庆、姚安、武定之境,至卫界,又东合泸水,至废黎溪州,为马湖江。其江昔有岚瘴,隆冬人过,虽袒裼皆流汗,惟雨中及夜渡无害,夹岸皆石,江中沙土黄色,因名。详见云南大川金沙江。
泸水卫西百五十里。自建昌南流而入金沙江,旧多瘴气,四五月间尤甚。又水流峻急,多?石,土人以牛皮为船,方涉津?。杜佑曰:武侯南征,五月渡泸,盖在此处。《新唐书》云:由会川渡泸水,经裒州、维州三百五十里,至姚州。姚州,今云南姚安府也。详见前大川泸水。
泸沽河卫南八十里。自冕山所径建昌卫东境,下流至此入金沙江。《水经注》:会无县有骏马河,水出县东高山,山有天马径,厥迹存焉。民家马牧山下,或产骏驹。汉安帝永初六年,诏越?郡置长利、高望、始昌三苑,皆马苑矣。
西贡川在卫西徼外。唐贞元十五年,吐蕃谋袭南诏,遣兵屯西贡川,即此。《志》云:西贡川为吐蕃要地,尝置西贡川节度于此。
玄泉在卫城东,泉色稍黑,灌溉山田,民获其利。又胜功井,在卫西北五里,自石窦中出,四时不涸。
○泸津关卫东南三十里。唐时为南蛮要路,今废。又永昌关,在卫西三十里。又西三十里有大龙关。《志》云:卫南六十里有迷郎关,一名迷水镇,旧有滇池,今堙。
甸沙关卫北百六十里,与建昌卫分界处也。一作河沙关。关之东南二十里为么些塘,旧么些夷之垒也。又南十里为虎头关,又十里为虎头铺,俱威龙夷之区。又十里为周官嘴。又十里为大龙驿。又十里为寒婆营。此二十余里间,有路通麻龙、仲村、卷卜、法果诸夷,不时为患。
松坪关卫南二百八十里,近云南境,北去金沙江可三十里。《土夷考》:卫西南三十里为箐山口,又八十里为火烧腰驿,去驿五里为五里坡。又十五里为密即关,路通红卜苴夷寨,五十里为七墩堡,路通黎溪州夷寨。黎溪驿北有荷花池,盛夏香来,可以避瘴,驿东去七墩堡十五里。又八十里为塔甲渡巡司,又四十里为松坪关。○石{浦女}堡,在卫东南十里。又四十里为虎街堡。又四十里为姜州堡,即元所置姜州也,会盐守备驻于此。
会川驿在卫治北。又北六十里为大龙驿,又北八十里为把松驿,又北七十里至建昌卫之白水驿。○腰驿,在卫南七十里。又南七十里为黎溪驿。《志》云:卫东南二百里有塔甲渡巡司。
守御迷易千户所卫西北八十里。元会川路地。明洪武十五年,置今所,隶建昌卫。二十七年,改今属。《土夷考》:初,云南景东府?夷头目阿骇徙其属住种于此。洪武十六年,归附,授以世袭副千户。今土官贤氏居城外,专理巡捕,管束八百户?夷而已。
附考:
董卜韩胡宣慰司在成都府境西北,直威州保县之西。《志》云:西北生蕃有孟、董二姓十八寨,名董卜韩胡。唐时,哥邻君董卧庭求内附,处其众于维、霸等州,居小铁围山,去保县可七八日程,东抵杂谷、八棱碉,模坡河在东,如卜河在北,或谓即古之孙水也。南经雅州,以牛皮为船,既渡,则曝于岸上,侯乾复用。永乐八年,归附,授宣慰使司。贡道有三:一由杂谷、八棱碉,出保县;一由清溪口,出崇庆州;一由灵关,出雅州,近与杂谷不睦,故直由雅安。历代朝贡不绝。
杂谷安抚司在威州保县西二百里。《志》曰:出保县南岸行一日,又北渡沱江,至杂谷安抚司可八十里。又十里有故城,相传即无忧城也。其地有上碉下碉,前临沱水,后倚高山,东接三姐,西接孟董,南抵达思,北抵东布。又东至八棱碉,与鞑虏密迩。岁终发番兵万余,备粮械入碉防守,至次年除夕更班,保边宁谧,以杂谷为保障也。永乐中,建安抚司使世其职。又有达思蛮长官司,在杂谷西五十里,亦永乐初置。其附近有金川寺禅师及草坪、大市、龙山以西诸寨。又威州南路有打喇儿寨及只台诸番寨,皆属杂谷安抚司。○杂道长官司,在黎州所西百五十里,领附近属夷,以时贡献。
西番乌斯藏都指挥使司在天全六番司西七百里。本吐番种。蒙古主蒙哥取其地,于陕西河州置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又于四川徼外置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宣抚司。元主忽必烈时,复郡县其地,设官分职,以吐蕃僧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帝师领之,嗣者数世,弟子号司空、司徒、国公,佩金玉印章者,前后相望。以其地连天竺,有大西天、小西天之名。其贡道由董卜韩胡、长河西、朵甘思之境,自雅州入于中华。明洪武六年,诏吐蕃各族酋长举故有官职者,至京授职。遂置五衙门,建官赐印,俾因俗为治,以摄帝师喃咖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元国公,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为都指挥、同知宣慰、元帅、招讨等官。自是番僧有封灌顶国师及赞善王、阐教王、护教王、阐化王、正觉大乘法王、如来大宝法王者,俱赐印章诰命,比岁或间岁赴京朝贡。今计为都指挥使司者二:曰乌思藏,曰朵甘卫;为指挥使司者一:曰陇答卫;为宣慰使司者三:曰朵甘,曰董卜韩胡,曰长河西、鱼通、宁远;为招讨司者六:曰朵甘思,曰朵甘笼答,曰朵甘丹,曰朵甘仓溏,曰朵甘川,曰磨儿勘;为万户府者四:曰沙儿可,曰乃竹,曰罗思端,曰列思麻;为千户所者十七:曰朵甘思,曰剌宗,曰孛里加,曰长河西,曰多八参孙,曰加八,曰兆日,曰纳竹,曰伦答,曰果由,曰沙里可哈思的,曰孛里加思东,曰撒里土儿干,曰参卜郎,曰剌错牙,曰泄里坝,曰阔侧鲁孙。是为三十三种番夷也。余详陕西徼外西番朵甘卫。
罗罗斯土指挥使司在建昌行都司城东一里。《土夷考》:元至正间,置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其酋长散居大渡河西。至顺元年,罗罗斯土官撒加伯及阿柄土官阿剌、里州土官阿答,以兵撤毁栈道,欲据大渡河寇建昌,寻击平之。明洪武四年,罗罗斯宣慰使安普卜之孙配率众归附,授以土指挥使,带衔建昌卫,不给符印,置院于城东郭外里许,使居之。所属有四十八马站,部落为?人、猓猡、白夷、西番、么些、犭各犭鹿、鞑靼、回子、渔人,约九种,而猓猡最狰狞。诸种散居山谷间,北至大渡,南及金沙,东抵乌蒙,西迄盐井,延袤殆千余里,昌州、威龙、普济三长官司隶之。西夷大酋,此为称首。万历中,配六世孙忠死,无嗣,族党争乱,所辖禄马、阿用、白水、泸沽四驿,有凉山、拖郎、桐槽、热水等夷,皆以强弱为向背,于是仇杀无虚日,久之乃定。
白狗国在成都府威州西南白狗岭北。西羌别名也,亦曰白苟。刘宋景平二年,西秦乞伏炽磐遣将吉毗等南伐白苟、车孚、崔提、旁为四国,皆降之。胡氏曰:白苟,生羌也,其地与唐东会州接。车孚等国,其地应相近。后讹为白狗。《隋书》:附国有白兰、白狗等种,风俗略同党项,或属吐谷浑,或附附国。唐武德六年,白兰、白狗羌并遣使入贡。后开元贞元中,白狗羌并入朝贡。旁有东女国者,亦羌别种也。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西属三波诃,北距于阗,东南接雅州界。隔罗如蛮及白狼夷,有八十余城,王所居曰康延川,岩?四缭,中有弱水南流,亦用牛皮为船以渡。隋大业中,蜀王秀遣使招之不至。唐武德中至天宝初,朝贡不绝。其后复以男子为王。贞元九年,其王汤立悉与哥邻国王董卧庭、白狗国王罗陀忽、逋租国王弟邓吉知、南水国王侄薛尚悉曩、弱水国王董辟和、悉董国王汤悉赞、清远国王苏唐磨、咄霸国王董藐蓬,各诣西川乞内附,韦皋处其众于维、霸、保等州。哥邻等国皆散居西山,所谓西山八国也。弱水,本唐初女国之弱水部落,最弱小。悉董国,在弱水西,亦谓之弱水西悉董王。旧皆分隶边郡。中原多故,皆为吐蕃所役属。至是相率献款,悉来朝见。于是西山、松州生羌部落,相继内附。自后节度西川者,多兼西山八国使之称。
附国在威州西北。旧《志》云:在蜀郡西北二千余里,其东部曰嘉良夷。隋大业五年,附国王遣其弟子宜林率嘉良夷朝贡。嘉良有水阔六七十丈,附国水阔一百丈,并南流,以皮为船而济。南有薄缘夷,风俗亦同。又西即东女国也。又白兰羌,与附国相近,亦西羌别名也,吐蕃谓之丁零,有胜兵万人。唐武德六年,遣使入朝。《新唐书》云:武德七年,以白兰羌地为维、恭三州。似误。今见陕西徼外西番境内白兰山。又狗冉川,亦在威州徼外,旧为西羌别种。唐开元二十九年,与白狗国共来朝贡。○?木国,在茂州西境。后汉永平中,益州刺史朱辅威怀远夷,自汶山以西,历代未奉正朔者,白狼、?木等百余国皆举种称臣奉贡。后诸国皆为西羌所并。
旄牛夷在黎州所西北。《蜀纪》:周赧王三十年,秦灭蜀置守,蜀守张若因取?及其江南地。《史记》:自越?以东北君长,?都最大。秦时尝为郡县,汉兴而罢。武帝平西南夷,置沉黎郡。天汉四年,更置两部都尉,一居旄牛,主徼外夷。后汉永平中,益州刺史朱辅宣示汉德,自汶山以西,白狼、?木及楼薄等百余国皆朝贡,悉旄牛徼外夷也。永初元年,蜀郡三襄种夷与徼外?衍种反,叛攻蚕陵。延光二年,旄牛夷叛攻零关。延熹三年,三襄夷复寇蚕陵。盖自诸葛武侯南征之后,而旄牛诸夷亦寝息云。蚕陵,今叠溪所也。
木瓜夷在嘉定州峨眉县西南五百五十里。木瓜有二:有小木瓜,旁通西赤口,去暖歹只二日。过木瓜桥头,稍前十里为大木瓜,即今三枝降夷处所,一枝凶瓜,一枝匪瓜,一枝卜特瓜。过大木瓜五十里为利济山,极高峻,与大凉山相接。又五十里至大赤口,口外则马湖之地矣。卜特之先,分自大赤口,凡十二枝,腻乃卜特其最著者。世居西河,属马湖土官安氏钤辖。自安氏灭,诸瓜叛入邛部归岭氏。其地自西河、大小赤口、凉山、雪山等处,周围盘据,西连建越,北接嘉峨,南通马湖,蹊径四藏而八达焉。嘉靖末,诸瓜畜牧蕃盛,心怀内扰,邛部长官岭柏不能驭,及死,腻乃虐柏等叛,出凉山,会同西河匪瓜白禄,出砂坪,于是嘉峨、犍为一带邻边居民不能安枕。建昌及上下川南三道,督邛部发兵至栖鸡坪截杀之,王师未集,贼潜从冷溪而渡,直捣栖鸡,官军大衄,贼锋益炽。乃议大征,分建越、马湖、中镇三路而进,直捣巢穴。瓜惶骇请降,于是岁入贡于峨眉,恢复侵占田地,自七盘子至米麻岭共四千八百六十四亩云。砂坪见黎州所。余见前峨眉县。
白罗罗夷在叙州府珙县南境,与镇雄府接界,相传广西流夷也。有寨数十,众数千。其属又有羿子部。夷所居皆崖壁深险,林箐丛密。景泰至成化中,屡犯戎、珙、长宁诸县,又时与都掌大坝夷相仇杀云。
乌蛮在建昌行都司境。《唐·南蛮传》:乌蛮分七部,有邛部六姓,而勿邓、丰琶、两林三部,谓之东蛮,各有大鬼主为之长。天宝中归附,后属吐蕃。贞元三年复归款。韦皋帅西川,使西林王苴那时讠?伺云南,又屡结东蛮共攻吐蕃。苴那时等皆以功授王爵。《唐纪》:贞元四年,云南王异牟寻欲内附,先遣东蛮鬼主骠旁、苴梦冲、苴乌星入见,唐封骠旁为和义王、苴梦冲为怀化王、苴乌星为顺政王。未几,吐蕃复发云南兵寇西川,云南寻引去,吐蕃怒,乃分兵攻两林骠旁及东蛮,进寇清溪关。《志》云:两林在勿邓南七十里,地虽狭,而诸部推为长,号大鬼主。勿邓在邛部之旁,丰琶在建昌城山上,亦谓之风琶上南。《志》云:今会川卫即风琶蛮地也。咸通五年,西川奏两林鬼主邀南诏蛮,败之。盖自韦皋镇西川时,招怀东蛮三部,三部尝助皋破吐蕃,及唐将吏遇之无状,东蛮遂附南诏。咸通十一年,南诏入寇,三部皆为之尽力,自是遂绝于唐。胡氏曰:东蛮跨地二千里,苴那时,勿邓鬼主也。又六姓蛮者,曰蒙、曰夷、曰讹、曰狼、曰勿邓、曰白也,皆在新安城旁。其别部曰浪稽部、卑笼部、董舂乌部。咸通五年,东蛮浪稽助南诏屠?州,卑笼部怒南诏杀其父兄,导忠武戍兵灭浪稽,时六姓皆怀两端,惟卑笼尽心事唐,与诸蛮为仇。七年,西川节度刘潼遣将将兵助卑笼讨六姓蛮,焚其部落。时董舂乌部亦附唐。十年,南诏入寇,击董舂乌部,破之,遂寇?州。五代以降,乌蛮族类分析,大抵附属于大理。元至元中伐两林,破会川,即其地也。今境内诸土酋皆其苗裔。新安城,见上建昌卫。
松外蛮在建昌行都司西南。《唐·南蛮传》云:在?州昆明县徼外。贞观二十二年,平松外蛮。先是?州都督刘伯英请讨松外蛮,以通西洱、天竺之道,于是遣将梁建方发巴蜀诸州兵讨破之,遂遣使诣西洱河,招降其酋帅。胡氏曰:松外诸蛮依阻山谷,亦属古南中地。盖以在松州之外而得名。或曰:今东川府界有绛云弄山,与云南禄劝州接界,一名松外龙山,即故松外蛮之地。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王有光
汉·公孙宏
葛胜仲
魏·王弼
宋·李清照
清·王朝
(明)欧大任
宋·施谔
(清)王士禛
唐·释道宣
李商隐
隋·阇那崛多
清·麦仲华
明·髙拱
隋·萧吉
清·林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