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第2部分-凤山县采访册
第2部分
一在半屏里新岐凤,下则园一所,年收园税大租银七十余元,旧系荒业,乾隆五十四年该处庄民到学认完。
又兴隆里硫磺陂一口,年收陂税银二百五十五元,旧系民间公陂,乾隆二十五年堤坏,教谕陈明观出资修筑,遂归本学掌管。
以上五处,年共收租粟七百十六石九斗四升,完粮若干,无从查考。
书院(附试院、奎楼)
凤仪书院,在县署东数武,屋三十七间(正中厅事三间、左右官厅房各二间、两廊学舍十二间、讲堂三间、头门五间、义仓九间、圣迹库一间),嘉庆十九年候选训导岁贡生张廷钦建。光绪十七年举人卢尔德祥重修。院田(已见「碑碣」部)岁收租粟一千八百五十二石八斗五升八合七勺(内大租粟七百七十四石五斗一升八合七勺,小租粟七百四十九石,膏火粟三百二十九石三斗四升),大租糖六百十五斤八两,租银一千二百四十三元五角零五尖(内旧圳水租银六百元,膏火租银三百二十九元五角零五尖,义学田租银一百二十元,大租银一百一十元,园底租银七十二元,渡船租银十二元),全年应完钱粮六百元,师生束修、膏火九百六十元(内山长束修二百四十元,如在院加福食银六十元,送关聘二十元,监院一百元,义学一百二十元,董事一百二十元,诸生膏火二百四十元,度岁银六十元),花红、试费、饭食、卷银、装送字灰、禋祀、油香、辛金、杂费一千一百四十四元(内每月官师两课年凡十二课,计奖赏花红三百六十元,岁、科童试礼房大单归书院给领,应贴试费一百二十三元,发单日各里诸生到院保结识认,有竟住书院者,监院修脯无多,酌贴应酬饭食银八元,月课买卷六元,装送圣迹入海,是日众绅齐到,与祭者数百人,恭送出城,董事预备酒肴数十席以应客,计縻银一百二十元,祭祀五次八十元,神福十二次十八元,祭旧城节孝祠十六元,张廷钦、郑朝清建院置业诸同人不没其功,议贴两家禋祀六十元,贴圣庙油香三十六元,本书院油香、器具、茶炭及联辉社祭费六十元,院书辛金三十六元,院丁、租丁九十六元,收租管事四人一百零六元,开课辨酒席六元,赏山长跟班十元、执帖二元、门斗一元)。同治十二年知县李煐详请年拨新圳赢余水租银六百元,充作宾兴经费,勒碑定案(见「碑碣」部),限五、六、七三个月分期缴清,存郊行生息,三年共凑一千八百元,由书院监董带省给发。如遇恩科,则发半费,而以其半留俟正科(光绪元年恭逢恩科,是年止发九百元,皆闽人分讫,而粤人不与焉。缘此圳既为闽人开筑之圳,而水租又属闽人缴完之租,与粤人毫无关涉,即在粤人,亦莫敢有萌意外之想者。嗣因训导叶滋东重建圣庙,董事蔡垂芳议建考棚两处,筹题粤捐二千元,始议以十成之一俾粤抽分,即自光绪二年丙子科为始,历给至辛卯,共被领去八百七十元,而粤捐至此尚短交七百余元,以故各闽人愤激不平,即于去年恩科及本年正科,公同向董事议将此项暂行扣给,盖欲俟该捐项照数缴清,然后宾兴亦照数发给也)。光绪十四年举人卢尔德祥等佥请将此款每年酌提一百元,以作会试盘费(此款粤亦无分,可见粤籍举人尚有廉耻,犹胜于粤生之必加一抽分也),永为定例。
凤冈书院,在长治里前窝庄,县西北五十八里,屋二十四间,道光十年副贡生刘伊仲建。先后续置平等沙田园二百零九甲四分六厘六毫零八忽九丝,完粮一百十八两四钱五分四厘。
朝阳书院,在港东潮外庄街北,县东三十里,屋十八间,光绪六年训导李政纯、岁贡陈奎、廪生蔡瀛登等募建。
屏东书院,在港西里阿侯街东,县东二十里,屋三十六间,嘉庆二十年岁贡生郭萃、林梦扬等建,光绪六年郑赞禄重修,膏火租六百余石。
雪峰书院,在港西里阿里港街北,县东北四十里,屋七间,光绪三年职员蓝登辉、董事张简荣、张简德等建。
试院,在凤仪书院东偏,屋三十六间(头门五间、大堂一座、大堂前闽童廊号十间、座位四百号,大堂后穿心亭一座、亭左粤童廊号六间、坐位二百四十号、亭后阅卷厅事一间、左右官房各三间、厨房一间、厅事后为奎楼、楼左房屋五间),光绪元年增贡生蔡垂芳董建。
奎楼,在试院后,上、中、下三层,光绪九年生员丁星辉董建,尚未完竣,十八年破飓风吹倒,基址犹存。
义学(附番社义学)
义学,在永安街县署西南数武,学舍五间,同治十二年邑侯李煐建,又详请拨充公爷陂底民间隐匿秧田二十三甲一分二厘三毫三丝,归凤仪书院掌管,作义学田,年贌佃首银一百二十元,为延师修脯及修理等费。
一在凤仪书院曹公祠内,光绪十三年邑侯吴元韬设起,又详请拨充北畔圳不入甲赢余水租银九十元,为延师修脯及修理等费。
一在港西里阿侯街,县东二十里,系民间公充斗粮银六十元,作为修脯。
一在港东里水底寮庄,县东南六十里,修脯未详。
又三处俱在港东里东港街,县东南三十里,皆系民间公置,斗粮银一百九十元、租谷四十六石,充作三学修脯。
番社义学
一在港西里杜君英庄,县东北三十二里,修脯百二十元。
一在港西里嘉猎埔庄,县东北五十里,修脯未详。
一在港东里北势寮庄,县东南六十一里,修脯未详。
一在港东里枋寮庄,县东南六十里,修脯未详。
一在港东里粪箕湖社,县东四十六里,修脯未详。
一在港东里赤山庄,县东四十五里,修脯未详。
右番社义学,系光绪元年台湾道宪夏献纶设起,闻当时尚不止此,今已裁去大半。
社学
大竹里社学二十六处:邑城内十六处、三块厝三处、大林尾二处、林竹竿庄一处、前镇庄一处、前金庄一处、戏狮甲庄一处、盐埕庄一处。
兴隆里社学十一处:旧治城内二处、左营庄三处、廍后庄一处、陂仔头街一处、内围庄一处、山顶庄一处、覆鼎金庄一处、桃仔园一处。
赤山里社学六处:寓潮埔庄一处、赤山庄一处、滥埔庄一处、仙草埔庄一处、鸟松脚一处、梦鲤庄一处。
小竹里社学十六处:九曲塘庄一处、大树脚一处、小坪顶一处、公馆仔庄一处、前庄社一处、下考潭一处、旗竿脚庄一处、潮州寮一处、湾仔内一处、顶林仔边三处、潭头庄一处、港仔埔一处、柚仔脚庄一处、中线庄一处。
凤山里社学七处:大林浦庄二处、中州仔一处、海汕庄一处、中坑门庄一处、烧灰园一处、大人宫一处。
观音里社学二十五处:楠梓坑街七处、三奶坛六处、篱仔内一处、蛇仔形庄一处、仁武庄一处、顶考潭一处、保舍甲庄一处、滚水庄一处、援剿中一处、姑婆寮庄一处、
大庄社一处、洲仔庄一处、竹脚厝庄一处、溪埔庄一处。
半屏里社学八处:湾中港庄一处、后劲庄四处、右冲庄三处。
仁寿里社学二十九处:阿公店街五处、后协庄三处、梓官庄四处、弥陀港庄二处、顶漯底一处、蚝仔寮二处、大舍甲庄一处、赤嵌庄二处、石螺潭一处、同安厝庄一处、仕隆庄四处、九甲园一处、五里林庄一处、桥仔头一处。
维新里社学五处:北领旗庄一处、大社庄一处、蔡文庄一处、半路竹庄一处、竹仔港一处。
嘉祥里社学十二处:大邱围庄一处、水蛙潭一处、田寮庄一处、内东皋猎一处、南安老一处、冈山营一处、竖支亭庄一处、那拔林一处、五甲尾一处、石燕潭庄一处、阿嗹庄一处、中路庄一处。
文贤里社学五处:大海埔庄一处、太爷庄一处、公馆庄一处、围仔内庄二处。
长治里社学五处:大湖街内二处、湖内庄一处、后乡庄一处、竹沪庄内一处。
港东里社学四十一处:过溪仔庄一处、嵌顶街一处、陂内庄一处、九块厝庄一处、油车庄一处、力力社一处、粪箕湖庄一处、仑仔庄一处、庄头庄一处、下林仔边三处、竹仔脚一处、田墘厝二处、嘉早庄内一处、新庄仔一处、五魁楼一处、潮州庄街四处、刘厝庄二处、林后庄一处、八老爷庄一处、四块厝一处、东港街九处、大北旗尾一处、水底寮三处、北势寮一处。
港西里社学四十三处:阿里港街五处、搭楼庄一处、耆老庄一处、隆恩后庄一处、中仑庄一处、鸭母寮一处、九块厝庄一处、砖仔地一处、阿侯街七处、六块厝庄一处、海丰庄三处、归来庄一处、番仔寮庄一处、社皮庄三处、公馆庄一处、新隘寮庄一处、盐埔庄一处、新围庄一处、万丹街内三处、广安庄一处、下蚶庄一处、新庄仔庄一处、水泉庄一处、瓦窑庄一处、仙公庙庄一处、新园街一处、五房洲一处、后大厝庄一处。
附:港东、西二里番社学八处:大饷营社一处、向潭社一处、放索社一处、蜜婆山社一处、沟仔墘一处、漏陂庄一处、旧隘寮社一处、旧寮社一处。
右全邑义学七处、番社义学六处、民社学二百三十八处、番社学八处,综计凡二百五十九处,其余番话、番俗、物产、民风、岁时、气候、官秩、丛谈、海防、船政等件,已详旧志,无余赘言。兵事,惟土寇略举一二,其它如边防、凶番及灾祥之旱涝、暴风、山崩、川竭、地震等项俱一切无案可查,不得不概从其阙。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廪生卢尔德嘉谨白。
风、山崩、川竭、地震等项,俱一切无案可查,不得不概从其阙。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廪生卢尔德嘉谨白。
祠庙
玉皇宫(额「灵霄殿」,俗呼为天公庙),在登瀛街,大小九间,创建莫考。咸丰三年董事林港河等重修。
先农庙,在东门外春牛埔,县东南半里许,屋一间,创建莫考。今已倾圯,其旁社稷坛在焉。
一在林竹竿庄(大竹),县西七里,屋五间(额「德兴殿」),道光八年林覃全等董建。
一在旧治东门外(兴隆),县西北十五里,屋六间,道光五年职员陈天奎修,今废。
一在篱仔内庄(观音),县北十九里,屋八间(额「青云宫」),嘉庆十二年洪廷锦董建。
一在援剿右庄(观音),县北三十三里,屋八间,道光二十二年陈上老等董建。
一在仕隆庄(仁寿),县西北二十八里,上有奎楼,共五间(额「帝仙宫」),咸丰八年岁贡生许秉绶董建,庙租六石。
一在仑仔顶庄(嘉祥),县东北六十里,屋五间,同治十二年徐克、李概等董建。
一在仙公庙庄(港西),县东二十里,屋八间(额「仙隆宫」),乾隆四十五年监生高肇辉建,同治十年郑维新重修。
一在加走庄(港东),县东四十里,屋二间,光绪元年徐宽裕修。
一在新厝庄(港东),县东四十二里,屋一间,光绪四年陈跷轰董建。
关帝庙,在五块厝庄北(大竹),县西五里,屋十六间,创建莫考。咸丰九年副将曾元福修,光绪十七年举人卢尔德祥重修。庙租二十石,现存癸已年新捐银三百元,尚未置业。
一在■〈鱼逮〉港埔庄(大竹),县西十里,屋五间(额「古寺亭」),咸丰八年总理孙裕董建。
一在旧治东门内(兴隆),县西十五里,屋四间,雍正五年知县萧震建,乾隆二十八年知县王瑛曾修,同治八年中军刘全重修。庙租二十二元。
一在赤山庄(赤山),县西北二里,屋六间(额「文衡殿」),光绪九年阮兴隆董修。庙租二十八石,银七十二元。
一在中冲崎庄(观音),县北二十七里,屋四间,同治二年黄通义董建。
一在大庄(嘉祥),县北四十五里,屋四间,光绪元年陈僚董修。
一在挖仔庄(嘉祥),县北四十六里,屋八间,道光二十六年洪泉光董建,光绪元年洪沁董修。庙租八石。
一在阿侯街(港西),县东二十里,屋六间,乾隆四十五年董事郭萃、王廷魁等募建。
天后宫(额「双慈亭」,后祀观音,故名。俗呼大庙),在县署南数武,屋十八间,乾隆十八年陈光明董建,嘉庆二十三年南路营参府黄修。道光八年职员卢朝宗重修,光绪十三年通裕号等统修。庙租七十石。
一在登瀛街(额「湄洲宫」,俗呼为兴化妈祖庙),屋七间,道光二年黄汉楼修。
一在内北门街,屋二十二间,道光十八年林艳山董建,咸丰四年漳镇公标重修。
一在参将署旁(额「四圣庙」,兼祁关帝、火德星君、马明尊王,故名),屋六间,乾隆五十九年李绍曾建,道光二十九年稿房陈志行修。
一在火药库内,屋六间,同治五年参将田如松建,光绪十六年南淡信官(?)周士得、郭清远、王得凯修。
一在旗后码头(大竹),县西南十五里,屋六间,光绪十三年洋商张怡记等号重修。
一在旧治龟山顶(兴隆),县西十五里,屋二间(额「龟峰岩」),康熙二十二年奉文建。年久倾圯,乾隆二十七年知县王瑛曾重建。
一在旧治北门外(兴隆),县西北十五里,屋二间(额「慈德宫」),同治十二年曾协顺董修。
一在楠梓坑街(观音),县北二十里,屋十间(额「楠和宫」),咸丰五年生员郭对扬修。
一在角宿庄七里山麓(观音),县北三十里,屋六间(额「龙角寺」),乾隆三十八年贡生柯步生建。
一在桥仔头街(仁寿),县北三十里,屋一间(额「凤桥宫」),乾隆六十年陈嘉谟董建。
一在毕宿庄(仁寿),县西北三十二里,屋三间,同治八年董事许天文等募建。
一在阿公店街(仁寿),县北四十里,屋八间(额「寿天宫」),嘉庆三年黄协记、吴隆兴募建,道光四年黄洽泉董修。租糖一千斤。
一在弥陀港庄(仁寿),县西北四十里,屋八间,同治十年林长募建。
一在五甲尾庄(嘉祥),县北四十五里,屋五间,光绪三年董事黄朝清等捐修。
一在半路竹庄(维新),县西北五十五里,屋三间,道光二年董事程感募建。
一在内能雅寮庄西(凤山),县南十一里,屋一间,乾隆二十二年黄钦募建。
一在东港街(港东),县东南三十里,屋八间(额「朝隆宫」),同治十三年许漳泉号董修。
一在下林仔边街(港东),县东南四十里,屋八间,同治五年黄长记董建。
一在放索庄(港东),县东南四十一里,屋三间,咸丰二年董事苏习募缘建造。
一在新埔庄(港东),县东南四十二里,屋三间,光绪三年董事陈窑募缘重修。
一在枋寮街(港东),县东南六十里,屋二间(额「德兴宫」),道光十一年林光辉董建。
一在阿侯街(港西),县东二十里,屋十四间(额「慈凤宫」),道光五年郭先桂董修,乾隆四十一年郑麟鼎建。
一在万丹街(港西),县东二十里,屋十间(额「万惠宫」),嘉庆二十五年李增选募建,光绪十六年李文学董修。庙租四十八石。
一在新园街(港西),县东二十里,屋九间(额「新惠宫」),道光二十二年简鳌山董建。庙租十元。
一在内埔庄街(港西),县东四十里,屋五间,嘉庆八年锺麟江倡建,道光二十九年举人锺桂龄重修。庙租三十六石。
一在阿里港街(港西),县东北四十里,屋十间(额「双慈宫」),乾隆四十七年庄乡生董建。
一在盐埔庄(港西),县东北四十里,屋三间(额「灵慈宫」),光绪十二年吕雷董建。
一在打铁店庄(港西),县东北四十一里,屋四间(额「慈隆宫」),光绪九年庄耆卢寿董建。
一在大道关庄(港西),县东北四十三里,屋二间,光绪十年锺委董建。
观音寺(额「龙山寺」),在大东门内,屋十二间,乾隆三十年居民建,嘉庆十二年陈可寄董修,道光十五年张源裕重修,同治十年隆益号再修。庙租十九石。清溪林成功助田十六甲,六庄盐州捐渡头一所,年纳银十六元。
一在双慈亭后殿,屋二间(余见「天后宫」条下)。
一在城隍庙后殿,屋三间(余见「城隍庙」条下)。
一在关帝庙后殿,屋三间(余见「关帝庙」条下)。
一在旧城内龟山麓(兴隆),县西十五里,屋九间(额「兴隆寺」),康熙五十八年知县李丕煜建。寺后有石磴,屈曲数层,通天后宫,陟其巅,烟海晴波、平沙落雁,皆在目前,可供远眺。乾隆五十八年,南路营游击丁茂、凤山县儒学吴策勋、凤山县巡政厅饶烛修,光绪十一年生员蓝丰年募缘重修。庙租一百六十石。
一在旧治西门外(兴隆),县西十五里,屋一间(额「泗洲寺」),创建莫考。今废。寺前有潭一口,为放生池。
一在观音山麓(观音),县北二十三里,屋八间(额「翠屏岩」),光绪二年恩贡生苏怀珠募修。
一在大冈山腰(嘉祥),县北五十七里,屋十间(额「超峰寺」),乾隆二十八年知府蒋允焄建,光绪六年李建成募修。
一在兰坡岭顶(观音),县东北四十里,屋六间,同治十二年职员蓝登辉建。
一在大湖街(长治),县北六十里,屋二间,嘉庆五年林同兴建。
一在海埔庄(文贤),县西北六十六里,屋三间(额「海山宫」),光绪六年刘池募建。
一在打鼓山麓(兴隆),县西十二里,屋三间(额「元兴寺」),乾隆八年住僧经元募建,光绪十七年发火烧毁。
一在海汕庄(凤山),县南十八里,屋二间(额「朝凤寺」),光绪十六年洪溥募修。
一在咸水港(凤山),县南十七里,屋四间(额「清水寺」),同治八年廪生林际时募建。
一在草衙庄(凤山),县南十里,屋八间(额「朝阳寺」),道光元年生员陈世芳募建,光绪七年王洪祥重修。
一在凤山麓(小竹),县东西十八里,屋十四间(额「清水岩寺」),道光十四年总理简立募建,光绪十四年总理黄合春号董修。庙租二十五石、糖一千四百斤。
一在万丹街(港西),县东二十里,屋六间(额「万泉寺」),乾隆三十九年李振利募建,嘉庆二十五年李增选捐修,同治八年李吉利重修,光绪十一年王恒顺再修。
一在两鱼山东北(港西),县东二十里,屋十一间(额「赤山岩」),同治三年黄正春董修。庙租二十五石。
一在两鱼山西南(港西),县东二十里,屋一间(额「高冈亭」),光绪六年陈宗维募建。
一在小琉球屿大寮澳山顶,县东南六十里,乾隆五十九年居民募建。
真武庙(祀元天上帝,亦名北极大帝),在新甲庄(大竹),县西南四里,屋两间,光绪五年陈弄董修。
一在左营庄(兴隆),县西北十六里,屋六间,光绪九年林源和董修。庙租十四石。
一在廍后庄(兴隆),县西北十六里,屋六间,嘉庆五年许卓募建,同治十三年卓隆美董修。
一在大社庄(观音),县北二十里,屋六间,嘉庆十四年林佐募建,光绪十七年林振义董修。
一在援剿中庄(观音),县北三十四里,屋八间,道光二十六年生员林纯一募建。
一在前锋庄(仁寿),县西北四十里,屋八间,嘉庆十四年李承业募建。庙租一百三十元。
一在田厝庄(嘉祥),县北四十七里,屋四间,道光六年萧廷献募建,同治三年陈六嘉董修。庙租十二石。
一在涂库庄(嘉祥),县北五十里,屋八间,乾隆元年孙邱郑募建,光绪二年居民重修。庙租十六石。
一在北领旗庄(维新),县西北五十二里,屋二间(额「北极殿」),嘉庆元年杨神募建。
一在三镇庄(维新),县西北五十三里,屋二间(额「北极殿」),光绪四年杨铨募建。
一在万丹街(港西),即万泉寺前殿(前祀真武,后祀观音,前后各三间,连左右护室共十三间,实只一□而已),县东二十里,庙租十三石(余见「观音寺」条下)。
一在下甲庄(长治),县西北五十四里,屋二间,道光十七年董事黄水募建。
一在竹沪庄(长治),县西北五十五里,屋四间,光绪十年董事蔡罗重修。
一在中庄(小竹),县东五里,屋五间,乾隆三十三年武生蔡国治募建。
一在九曲塘庄(小竹),县东十里,屋八间,同治七年陈宽募建。庙租四十二石,又曹公两圳应缴油香银百四十二元。
一在崁顶街(港东),县东三十里,屋十六间,乾隆三十九年庄江募建,道光十三年胡国柱重修。庙租十七石八斗。
一在崎仔头庄(港东),县东南四十二里,屋二间,道光二十八年林三宝募建。
一在大埔庄(港西),县东二十里,屋一间,光绪十九年陈连德等重修。
一在阿侯街(港西),县东二十里,屋一间,光绪十七年林庆记号重修。
保生大帝庙(祀宋吴真人,或称之为大道公),在■〈鱼逮〉港庄(大竹),县西九里,屋八间,光绪六年总理卢恭募建。
一在打鼓山麓(兴隆),县西十六里,屋八间,光绪三年黄抱修。
一在旧城内(兴隆),县西十五里,屋三间(额「慈济宫」),道光二十八年陈琼募修。庙租三十石。
一在桃仔园庄(兴隆),县西北十八里,屋五间,光绪十七年黄见募修。
一在后颈庄(半屏),县西北十八里,屋四间,嘉庆二十一年董事杨儒募修。
一在外埔庄(观音),县北二十一里,屋一间(额「保寿宫」),光绪元年吴春盛董修。
一在大道公厝庄(观音),县北二十五里,屋六间(额「保兴宫」),嘉庆十八年居民建,光绪九年吴阿崁修。
一在大社庄(维新),县西北五十五里,屋十七间(额「泽深宫」),嘉庆十四年苏串募建,光绪十九年苏景清董修。
一在大湖街(长治),县西北六十里,屋五间(额「长寿宫」),乾隆四十年叶泰兴建。
一在湖内庄(长治),县西北六十里,屋二间(额「普济宫」),嘉庆二年王天培募建。
一在围仔庄(文贤),县西北六十七里,屋八间(额「慈济宫」),康熙二十年李天赐建,雍正三年叶惠修,嘉庆十六年林必捷重修,光绪十八年郑武再修。
一在田中央庄(凤山),县东南三里,屋十二间(额「真君宫」),乾隆二年林晋国修。庙租二十石。
一在后庄(小竹),县东六里,屋五间(额「保兴宫」),咸丰元年戴国英修。
一在考潭庄(小竹),县东南八里,屋八间(额「保福宫」),道光二十一年武生简敬心募建,光绪四年简逢春董修。
一在顶林仔边街(小竹),县东南二十里,屋二间(额「兴济宫」),乾隆十四年叶文宾募建,光绪十三年武举朱春田董修。租糖四百斤。
一在中林庄(凤山),县东南十九里,屋二间(额「凤集宫」),光绪二年萧返募修。庙租二十三石八斗五升。
一在海埔庄(港东),县东南四十三里,屋四间,道光二十七年王利募建。
一在北势寮庄(港东),县东南六十里,屋二间(额「保安宫」),乾隆五十年杨光兴董建。
一在阿侯街(港西),县东二十里,屋八间,光绪十五年曾吉星董修。
开漳圣王庙(祀陈圣王),在竹巷庄(大竹),县西里许,屋二十三间,嘉庆六年张元音募建,光绪七年商民通裕号董修。庙租一百五十石,租糖五千斤。
一在旧城内(兴隆),县西十五里,屋六间,创建莫考。今已倾圯。
广泽尊王庙(祀郭圣王),在大树脚庄(小竹),县东北二十里,屋八间(额「凤安宫」),同治元年张九、梁营募建。
三山国王庙(祀清化威德报国王、助政明肃宁国王、惠威宏应丰国王),在三角通街,屋六间(额「广宁庙」),乾隆二十年韩江募建,同治十二年洪大吉董修,后殿为昌黎祠。
一在盐埕庄(大竹),县西十二里,屋五间,乾隆五十九年萧晋期募建,光绪八年谢道董修。
一在旧治南郊(兴隆),县西十五里,屋八间(额「广济宫」,并祀池王),乾隆五十四年吕锺募建。庙租四十六元。
一在右冲庄(半屏),县西北二十里,屋五间,光绪元年武生杨应龙董修。
一在大庄(观音),县北二十一里,屋七间,咸丰七年苏排董修。
一在新庄(仁寿),县西北二十八里,屋三间,咸丰二年黄清募建。庙租十六石。
一在九甲围庄(仁寿),县西北二十八里,屋四间,同治十三年郑尚募建。庙租四十石。
一在六班长庄(仁寿),县西北三十里,屋三间,道光十年郑兴、刘仁募建。
一在潭底庄(嘉祥),县北四十六里,屋六间,道光二十年陈笔募建,光绪二年蔡果董修。
一在那拔林庄(嘉祥),县北五十里,屋四间,光绪元年林耀西董修。
一在潮州庄街(港东),县东三十里,屋九间,嘉庆元年张国俊募建,同治去年周同顺董修。庙租二十石。又一座亦在潮州庄街,屋二间,道光元年陈阿漏募建。庙租二十八元。
一在四块厝(港东),县东三十五里,屋五间,乾隆五十九年陈春来募建,光绪十四年陈阿喜董修。庙租十九石。
一在加走庄(港东),县东四十里,屋二间,同治十二年张嘉礼募建。
一在新置庄(港东),县东四十里,屋一间,咸丰九年陈丰传建。
一在荖藤林庄(港东),县东四十一里,屋二间,道光十年李孟凉募建。
一在下林仔边街(港东),县东四十里,屋二间,同治五年黄长记募建。
一在海丰庄(港西),县东二十三里,屋八间,同治四年岁贡生郑元奎募建。
一在九块厝庄(港西),县东北三十里,屋十一间,乾隆四十三年陈庆祥募建。
一在大埔庄(港西),县东北五十五里,屋六间,同治四年刘月磷募建。
王爷庙(内祀朱王),在篱仔内庄(大竹),县西南七里,屋五间(额「龙阁寺」),光绪七年武生陈德音董修。庙租八石,又陂税银十六元。
一在林竹竿庄(大竹),县西七里,屋一间(额「代天府」,内祀李王),咸丰七年李光流募建。
一在漯仔底庄(兴隆),县西十二里,屋四间(内祀池王),光绪十六年隆益号修。
一在内围庄(兴隆),县西十四里,屋八间(内祀池王),乾隆五十四年吴世芳募建,光绪十二年陈华董修。庙租二十元。
一在滥埔庄(赤山),县东北八里,屋三间(内祀池王),光绪六年沈芸募建。
一在楠梓坑街(观音),县北二十里,屋一间(内祀朱王),光绪元年郭对北董修。
一在中埔庄(观音),县北二十里,屋五间(内祀池王),嘉庆五年王允、王雄募建。
一在田寮庄(观音),县北二十八里,屋六间(额「代天巡狩」,祀温王),光绪十年黄屋董修。庙租三石。
一在下漯底庄(仁寿),县西北三十四里,屋五间(内祀池王),同治二年庄民建。
一在顶漯底庄(仁寿),县西北三十五里,屋三间(内祀李王),光绪十一年生员孙待聘董建。
一在螺潭庄(仁寿),县西北三十六里,屋六间(内祀池王)光绪九年廖鸿飞董修。
一在后协庄(仁寿),县西北四十里,屋一间(内祀池王),嘉庆十四年张厚董建。庙租十石。
一在弥陀港庄(仁寿),县西北四十里,屋一间(内祀池王),光绪元年张邦和、林年三董修。
一在知高寮庄(仁寿),县西北四十三里,屋三间(内祀郭王),光绪六年林生董修。
一在港口仑庄(仁寿),县西北四十五里,屋一间(内祀雷王),嘉庆十八年林掽董建。
一在仙草寮庄(嘉祥),县北四十五里,屋四间(祀温、吴、朱、李、池五王),光绪五年李赛募建。
一在大乌山腰(嘉祥),县北五十里,屋三间(额「昆山寺」,内祀池王),光绪十年李赛募建。
一在三爷陂庄(维新),县西北五十里,屋三间(额「武安宫」),光绪十七年杨红募建。
一在乌树林庄(维新),县西北五十五里,屋三间(额「保宁宫」,内祀池王),光绪六年苏瑞居募建。
一在围仔内庄(维新),县四北五十五里,屋二间(额「东安宫」),同治三年叶石募建。
一在蔡文庄(维新),县西北五十五里,屋四间(额「声灵宫」),嘉庆九年蔡连登募建。
一在新园庄(长治),县西北五十六里,屋八间(额「福善宫」,内祀池王),乾隆二十九年张志凝建,四十九年谢君泽修,嘉庆十七年谢出坎继修,道光三年杨总芳续修,咸丰十年黄余庆重修,同治三年黄应清再修。
一在大湖街(长治),县西北六十里,屋二间(额「碧湖宫」,祀朱、李、池三王),嘉庆三年林昆义募建。
一在拔仔林庄(文贤),县西北六十三里,屋八间(额「福寿宫」,内祀池王),同治二年郑合募建。
一在大人宫庄(凤山),县东南十二里,屋八间(额「凤仪宫」,祀温、朱、池三王),乾隆十二年吴和尚建,光绪九年吴觉修。庙租三十六石。
一在大林蒲庄(凤山),县东南二十里,屋五间(额「凤林宫」,内祀温王),咸丰三年吴超然董修。庙租九十八石二斗七升六合。又一座亦在大林蒲庄,屋八间(额「凤岫宫」,内祀池王),光绪十七年陈知董修。
一在东港街(港东),县东南三十里,屋九间(额「东隆宫」,内祀温王),光绪十三年陈顺源号募建,十七年洪朝辉董修。
一在加走庄(港东),县东南四十里,屋二间(内祀李王),乾隆五十四年戴包募建。庙租一百石。
一在港西庄(港西),县东二十三里,屋一间(内祀朱王),光绪六年方酣募建。
一在崎仔头庄(港西),县东北三十八里,屋一间,道光十五年居民建。
一在过港庄(港西),县东北四十一里,屋二间,道光十八年居民建。
文昌祠,在楠梓坑街(观音),县北二十里,屋二间,嘉庆六年岁贡黄昌选募建,道光二十七年郭汾盛董修。
城隍庙,在凤仪书院西偏,屋二十八间,嘉庆五年建,咸丰九年岁贡生吴春华修。
一在旧治北郊(兴隆),县西十五里,屋十五间,康熙五十七年知县李丕煜建,乾隆五十八年凤山县儒学吴策动修,咸丰六年职员陈大奎重修。庙租十五元。
一在梓官庄(仁寿),县西北三十六里,屋八间,光绪五年王泉、何富董修。
龙王庙,在县署东偏,与城隍庙比邻,屋三间,道光二十三年知县魏彦仪建。
东岳庙(祀仁圣大帝,俗呼六将庙),在参将衙右,与四圣庙(见「天后宫」条下)比邻,屋七间,同治四年中军赵品建。
韩文公祠,在三角通街三山国王庙后殿,屋二间(额「昌黎祠」余见「三山国王庙」条下)。
一在内埔庄街(港西),与天后宫比邻,县东四十里,屋六间,道光七年武生李孟树倡建,咸丰十二年举人余春锦募修,光绪十七年例贡生李向清重修。
祖师庙(额「同安庙」,祀清水祖师、保生大帝、天后、张舍人),在中和街,屋四间,同治十二年举人王希维修。
一在前金庄(大竹),县西十里,屋六间(额「万兴宫」),光绪六年张浚修。
一在下五块厝庄(半屏),县西北十五里,屋一间,道光二十四年曾士镜募建。
一在仁武庄(观音),县北十五里,屋四间,光绪十年刘梧桐修。
一在涂库庄(观音),县北二十二里,屋三间,道光九年庄万建。
一在保舍甲庄(观音),县北二十三里,屋五间,道光六年张同募建。
一在竹仔港庄(维新),县西北五十里,屋六间(额「文兴宫」),嘉庆十年陈士忠等募建。
一在二桥庄(凤山),县东南十二里,屋三间(额「龙凤宫」),光绪十四年黄响董修。
一在阿侯街(港西),县东二十里,屋二间,嘉庆二十二年陈廷春募建。
太子庙(额「广济宫」),在戏狮甲庄(大竹),县西南八里,屋八间,乾隆二十五年董大章募建,光绪十五年陈贤重修。
一在三块厝街(大竹),县西十里,屋八间(额「三凤亭」),同治九年同知衔张鉴道重修。
一在左营庄(兴隆),县西北十六里,屋二间,光绪九年林源和董修。
一在竹仔门庄(观音),县北十七里,屋三间(额「大福宫」),同治六年生员钱英才募建。
一在竹沪庄(长治),县西北五十五里,屋五间,光绪十三年庄当董修。
一在新隘寮庄(隘西),县东北四十里,屋三间(额「保安宫」),光绪十三年职员陈国馨募建。
元帅庙,在滚水庄(观音),县北三十里,屋八间(内祀唐张睢阳),道光三十年杨燕翼募修。
一在右冲庄(半屏),县西北二十里,屋十间(祀张睢阳),道光二十七年徐临董修。
一在阿嗹庄(嘉祥),县北五十五里,屋八间(额「清和宫」,祀辛元帅),乾隆五十八年陈江募建,道光九年陈允董修,光绪三年廪生陈月三、武生陈月璧重修。
一在石燕潭(嘉祥),县北六十里,屋三间(额「安和宫」,祀李元帅),光绪十八年沈纯潜、叶邦董修。
广应庙(俗呼王公庙,祀晋谢东山),在王公庙庄(小竹),县东南二十里,屋十间,咸丰三年廖安修,光绪九年黄荣记重修。
凤腾宫(祀武德尊侯圣王公火神),在莿葱脚庄(凤山),县东南十里,屋八间,光绪七年梁钳募建。
吕仙祠(祀吕纯阳),在旗后山腰(大竹),县西南十五里,屋六间,光绪十八年总镇衔万国标修。
临水夫人庙,在旗后山腰(大竹),县西南十五里,屋十间(额「顺懿宫」),光绪五年林轸董建(按此庙神为陈姓,讳靖姑,福州下渡陈昌女,年二十有四,成神于古田县之临水洞。宋淳佑间,封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庙额「顺懿」,历朝皆有封号。国朝咸丰间,闽人林天龄奏请加封顺天圣母)。
注生娘庙,在仕隆庄(仁寿),县西北二十八里,屋三间,嘉庆元年生员林邦英募建。
大将庙(祀陈大将军,即陈元),在赤山里,县北八里,屋二间,同治八年中军赵品修(按旧志「武功」列传载:陈元,侯官人,台湾镇标左营千总。台贼朱一贵倡乱时,元同本标右营游击周应龙率兵御贼于南路冈山。元奋勇掩击,贼稍却,官军进屯赤山。越日,贼悉众来,四面围攻,官军深入,不清地利。元力战,数次中创,被获,逼降,不屈死。事闻,予恤,赐祭一次,荫一子以千总用,厥后居民即其地建庙祀之)。
宁靖王庙,在竹沪庄(长治),县西北五十五里,屋五间,创建莫考(按旧志云:王忠义炳蔚,竹沪是垦田地,乡人立庙祀之)。光绪十七年庄当募修。庙租四十石。
大将庙(祀康将军,事迹未详),在七老爷庄(大竹),县西南三里,屋五间,雍正十三年李元、蔡南建,同治十一年叶庚修。
一在万丹街(港西),县东二十里,屋一间(祀陈将军,乾隆五十一年庄大田之乱,将军曾引兵御贼,阵亡于此),乾隆六十年吴善心募建。
大士爷庙,在港仔墘庄(凤山),县南十里,屋三间,乾隆六十年贡生李国珍募建。
火神庙,在旧治东门内(兴隆),县西十五里,屋二间,道光二十九年岁贡生陈琨董修。
伽蓝爷庙,在旧治西部(兴隆),县西十五里,屋一间,道光二十九年副贡生刘维仲董修。
福德祠,在县署头门内左侧,屋三间,同治六年知县凌树荃重修。
一在中和街,屋四间,嘉庆十四年居民建,同治五年重修。
一在县城小东门外过沟仔街(大竹),屋一间(额「东福祠」),创建莫考。
一在德乃嘉庄(大竹),县东里许,屋一间(额「报安祠」),咸丰十一年岁贡生吴春华建。
一在冈山仔庄(大竹),县西南六里,屋一间,咸丰五年庄公漏董建。庙租三元。
一在旧治东郊(兴隆),县西十五里,屋二间(额「东瀛社」),道光二十九年陈琨募建。
一在旧治南郊(兴隆),县西十五里,屋一间,道光二十九年居民建。
一在旧治北郊(兴隆),县西北十五里,屋二间(额「镇福社」),光绪九年余令募建。
一在崎脚庄(兴隆),县西十四里,屋二间,光绪十四年方带建。
一在后劲庄(半屏),县西北十八里,屋一间,咸丰六年生员林启泰董修。
一在顶咸田庄(仁寿),县北三十里,屋一间,光绪十五年杨漏董修。
一在阿公店街(仁寿),县北四十里,屋二间,光绪二十年黄应年董修。
一在程乡庄(仁寿),县北四十里,屋一间,光绪十五年张典建。
一在顶林仔边街(小竹),县东南二十里,屋五间,乾隆十四年叶文宾建,光绪九年陈芽修,光绪三十年黄合春重修。租糖八百斤。
一在东港街(港东),县东南三十里,屋二间(额「福安宫」),光绪十八年邱拱辰董修。
一在万丹街(港西),县东二十里,屋三间,乾隆六年李殿建,同治十年李九朝修。
一在阿侯街(港西),县东二十里,屋一间,光绪十六年黄顺发董修。
一在西瓜园庄(港西),县东北四十五里,屋一间,光绪十八年洪源、黄寅董建。
曹公祠,在凤仪书院头门内左畔,屋四间(祀前邑侯曹公讳谨,字怀朴,河南人,丁卯解元),咸丰十年阖邑土民建。
敕建淮军昭忠祠,在武洛塘山麓(大竹),县北半里许,屋十二间,光绪二年提督军门唐定奎建,副将赵元成督造。
昭忠祠(旧名斌忠祠,俗呼义民祠),在西门内,屋五间,道光二十七年建,光绪十七年邑候李淦重修。
义祠,在六根庄外(港东),县东南五十里,屋二间,光绪十一年李光募建。
节孝祠,在旧治城内(兴隆),县西十五里,屋二间,光绪三年凤山县儒学黄而康、叶滋东重修。
烈女祠,在阿侯街(港西),县东二十里,屋三间,光绪十一年生员江元徽、陈鸣阳董建。
潮军义勇祠,在旧治天后宫左畔(兴隆),县西十五里,屋十间,光绪四年福建补用道方勋建。又筹生息银六百两,存交郑、谢两姓,为逐年祭祀、修理之费。
戊部
职官
知县
下淡水县丞
下淡水巡检
典史
儒学教谕
南路营参将
下淡水都司
南路营守备
知县
杨芳声(直隶万全左卫人,岁贡),康熙二十三年任,秩满,升户部江南司主事(有传)。
闵达(江西南昌人,己酉举人),康熙二十九年任,秩满,升行人司行人。
朱绣(陕西凤翔人,己丑进士),康熙三十四年任,以忧去。
刘国辅(奉天正红旗人,岁贡),康熙三十八年任,秩满,升湖广知府。
宋永清(奉天正红旗人,原籍山东莱阳,监生),康熙四十三年任,秩满,升延庆府知府(有传)。
时惟豫(奉天镶蓝旗人,贡生),康熙五十一年任,秩满,升厦门海防同知。
李丕煜(直隶泺州人,岁贡),康熙五十六年任。
靳树畹(奉天镶黄旗人,己酉副榜),康熙六十一年任,卒于官。
杨毓健(字力人,湖广长阳人),康熙六十一年任,雍正元年卸(有传)。
萧震(湖广潜江人,丙戌进士),雍正元年任。
熊琴(四川安县人,戊子举人),雍正四年任。
钱洙(浙江嘉善人,荫生),雍正七年任,寻升本府知府(有传)。
林鹏飞(广东潮阳人,庚戌进士),雍正十三年任。
方邦基(浙江仁和人,庚戌进士),雍正十三年任,秩满,以忧去,继升本府知府(有传)。
程芳(江南休寗人,贡生),乾隆三年任。
邹秉垣(江南无锡人,癸丑进士),乾隆六年十月任。
吕锺琇(广东饶平人,丙午举人),乾隆九年十一月任,大计卓异,进京引见,十二年十月回任。
赵轼临(浙江萧山人,监生),乾隆十一年七月署。
鲁光鼎(浙江会稽人,监生,本县丞),乾隆十二年七月署,十月离任,十三年闰七月再署。
王如璋(江西庐陵人,本府经历),乾隆十三年六月署。
陈志泰(江南甘泉人,举人),乾隆十四年任(有传)。
吴开福(江南全椒人,台湾县丞),乾隆十六年六月署。
吴土元(河南光州人,举人),乾隆十七年三月任。
嵇璇(江苏长州人,诸罗县丞),乾隆十九年五月署。
丁居信(江南仪征人,庶吉士散馆),乾隆二十年九月任。
秦其煟(广西桂林人),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任。
张天德(贵州贵筑人,拔贡,诸罗县丞),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署。
王瑛曾(字玉裁,江苏无锡人,举人),乾隆二十五年八月任,荐举。二十八年编纂凤山县志。
谭垣(字收亭,号桂峤,江西龙南人,戊辰进士),乾隆二十九年五月任,三十三年四月卸(有传)。
汤大奎(见「忠节流芳」碑,籍贯莫考),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倡乱,庄大田应之,陷旧治,公在任,率子守城,殉节。
吴兆麟(江南无锡人,见「忠节流芳」碑),嘉庆五年任。
顾朝栋(籍贯莫考),嘉庆十七年任,十九年卸。
吴性诚(字朴,籍贯莫考),嘉庆十九年摄理,二十二年卸。
陈蒸(见凤仪书院碑,籍贯莫考),嘉庆二十二年署。
庞周(江南江寗人),嘉庆二十二年署。
杜绍祁(赐进士出身),道光三年任,籍贯莫考。
徐必观(江西南昌府奉新县人,由副贡生中式嘉庆壬戌进士,即用知县),道光七年三月初二日署理,闰五月二十七日实任,十年九月十五日交卸。又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任,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卸。
托克通阿(正蓝旗满洲都统宗室,色和洪额佐领下人,由监生中式嘉庆丙子举人),道光十年九月十五日署任,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卸。
丁文焘(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由监生报捐县丞),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代理,十五年四月初一日卸。
易金杓(江苏扬州府仪征县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加分发),道光十五年四月初一日代理,八月初一日卸。
魏瀛(湖南衡阳人,由拔贡考觉罗教习,丁卯举人),道光十五年八月初一日任,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卸。
曹谨(宇怀朴,河南怀庆府河内县人,嘉庆丁卯解元,丁丑会试大挑一等以知县用),道光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任,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奉文准补,二十一年七月初一日卸(有传)。
白鹤庆(河南怀庆人,监生捐县丞加分发),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初一日代理,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卸。
仝卜年(山西解州平陆人,嘉庆辛未进士),道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摄理,三月初三日卸。
魏彦仪(江苏阳湖人,内阁供事,入国史馆,以府经历用),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初三日任,二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卸。
玉庚(正蓝旗汉军荫生,道光五年补授翰林院笔帖式,充功臣馆校对官,校对昭忠列传书成,议叙知县),道光二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代理,二十六年闰五月初六日交卸。
蒋律武(江西铅山人,由翰林院供事咨送实禄馆,书成,议叙从九,双月选用),道光二十六年闰五月初六日署理,二十七年二月初九日卸。
郭兆荣(陕西商州人,道光元年恩科举人,十五年会试大桃知县),二十七年二月初九日署,九月初六日卸。
丁曰健(顺天宛平人,原籍安徽,乙未恩科举人,庚子拣选知县),道光二十七年九月初六日任,二十八年十月初六日交卸。
高鸿飞(江苏高邮州人,拔贡,辛丑进士,改庶吉士,以知县用),道光二十八年十月初六署,三十年三月初二日卸。
郭兆荣(籍贯见上),道光三十年二月初二日任,咸丰元年三月十五日卸。
唐均(浙江嘉兴秀水人,由附生遵捐翰事例,以布司照磨用),咸丰元年三月十五日署,二年正月二十六日卸。
王廷干(山东安邱人,庚子进士),咸丰二年正月二十六日署,三年四月二十八日会匪林恭等作乱,城陷死之。
郑元杰(浙江山阴人,道光二十二年在闽捐输助饷,保县丞),咸丰三年六月初七日署,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卸。
张启煊(浙江平阳人,由监生报捐主事职衔,道光二十二年投效军营,捐贡助饷,保以通判分发试用),咸丰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署,五年十月初一日卸。
罗宪章(云南楚雄府白盐井人,道光甲辰进士),咸丰五年十月初一日摄理,九年三月十五日交卸。又于十年三月二十四日回任,同治元年八月初一日卸。又于同治二年八月初一日回任,十一月初一日卸。
马庆钊(四川成都人,由监生捐纳从九品分发),咸丰九年三月十五日署理,十年三月二十四日交卸。
张传敬(贵州贵筑人,原籍安徽桐城县人,由内阁供事恭修玉牒告成,议叙从九品分发),同治元年八月初一日署理,二年八月初一日卸。
王衢(甘肃泾州人,道光十年游幕新疆,投效喀叶噶尔军营,辨理善后通商文案出力,蒙改以吏员保举选,授建安县房村巡检),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一日兼署,三年十月初五日交卸。
凌树荃(安徽定远人,道光己酉顺天举人,咸丰八年投效军营,光复天长出力,保以知县即选),同治三年十月初五日署理,六年二月初三日卸。又六年八月十三日回署,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卸。
吴本杰(湖北锺祥人,由附贡生报捐知县,指分福建),同治六年二月初三日署任,八月十三日交卸。
韩庆麟(顺天宛平人,咸丰乙卯副贡,就职直隶州州判,咸丰十年报捐府经历),同治七年十二月十七日署任,八年七月十五日交卸。
严成仪(湖南龙阳人,同治乙丑进士,引见以知县用),同治八年七月十五日任,九年八月二十五日卸。
区宅裕(广东南海人,道光己亥举人,乙丑会试后以知县用),同治九年八月十五日署,十年二月二十七日卸。
孙继祖(浙江绍兴会稽人,由实录馆供事议叙从九品选用),同治十年二月二十七日署任,十一年八月二十九日交卸。又于十三年七月十二日回署,光绪三年正月二十四日卸。
饶书升(安徽旌德人,咸丰九年由监生报捐县丞),同治十一年八月二十九日署任,十一月十一日交卸。
李煐(江苏元和人,字卓如,由监生于闽省援剿案内请奖,以县主簿选用,同治元年于浙江捐米案内请奖,以通判选用),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署理,十三年四月初一日卸。
游熙(湖北江夏人,原籍四川华阳县,由监生报捐府经历选用),同治十三年四月初一日代理,六月初四日卸。
傅以礼(顺天大兴人,原籍浙江会稽县,由监生报捐同知),同治十三年六月初四日署任,七月十二日交卸。
陈祚(云南昆明人,咸丰乙卯举人),道光三年正月二十四日代理,八月十三日交卸。
邓厚成(江西新建人,同治壬戌恩科补行戊午正科举人),光绪三年八月十三日署,四年八月十八日卸。
邓嘉绳(江苏江寗人,由附贡捐训导,改中书科中书衔,咸丰十一年在军营出力,保以知县即选),光绪四年八月十八日任,五年闰三月十一日交卸。
饶世缨(江西广昌人,丁丑进士),光绪五年闰三月十一日代理,六年十月二十一日交卸。
钱稼秋(浙江山阴人,由附贡中同治壬戌恩科举人,捐内阁中书),光绪六年十月二十一日署七年腊月初三日卸。
武颂扬(甘肃秦州人,庚辰进士),光绪七年十二月初三日署,九年七月十六日交卸。
唐宝鉴(直隶静海人,辛亥恩科举人,报捐内阁中书),光绪九年七月十六日署,十年八月十五日卸。
黄家鼎(浙江鄞县人,由监生报捐同知,双月选用),光绪十年八月十五日代理,十一年四月初八日卸。
冯誉驺(广东高要人,由附贡捐詹事府主簿),光绪十一年四月初八日署,二十七日卸。
李嘉棠(广东嘉庆人,由监生报捐通判,指分福建试用),光绪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代理,九月二十三日卸。
张星锷(四川峨眉人,辛未翰林院庶吉士,加捐同知衔),光绪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任,十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卸。
饶书升(籍贯见上),光绪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代理,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交卸。
吴元韬(广东香山人,由监生捐通判,指分加捐提举衔),光绪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代理,十四年六月十一日卸。
高光斗(湖北黄冈人,由监生投效军营,历保以知县补用),光绪十四年六月十一日代理,十一月初九日交卸。
张兆芝(湖南东安人,由附贡捐府经历,同治三年克复潮州、安吉各城案内保以知县留浙补用),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调署,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交卸。
高晋翰(山东海阳人,由监生捐从九分发广东试用),光绪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调署,十六年闰二月十三日卸。
李麟图(顺天宛平人,原籍江苏武进,由监生捐通判加提举衔分发),光绪十六年闰二月十三署,十月十一日卸。
李淦(安徽黟县人,由附生投效,历保以知县补用),光绪十六年十月十一日调署,二十年三月二十五日卸。
俞秉焜(顺天大兴人,原籍浙江德清县,由监生中式顺天举人引见,以知县用,原任彰化县,以釆访出力,保加五品衔),光绪二十年三月二十五日上任。
下淡水县丞
叶维荣(河南商邱人,监生),雍正十年任。
刘长善(陕西华州人,生员),乾隆元年任。
李国桐(广东揭阳人,贡生),乾隆四年任。
涂坤(江西靖安人,监生),乾隆七年十二月任。
鲁光鼎(浙江会稽人,监生),乾隆十一年三月任。
吴开福(江南全椒人,监生),乾隆十三年二月任。
裴镶(湖广武陵人,副榜),乾隆十四年六月任。
王如璋(江西人,本府经历),乾隆十六年四月任。
徐夔(浙江仁和人,内阁供事),乾隆十七年九月署。
郝敬修(山东高密人,监生),乾隆十七年十月署。
冯鸿业(山西代州人,监生),乾隆十八年正月任。
徐霖(浙江钱塘人,礼部儒士,本县典史),乾隆十九年闰四月升署。
沈钰(浙江仁和人,宗人府供事),乾隆二十年十二月任,二十一年正月兼摄下淡水巡检篆。
颜崇仁(广西永纯人,监生),乾隆二十一年七月任。
顾南金(江南华亭人,监生),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任。
朱颜(江南金匮人,鹿港巡检),乾隆二十七年九月署。
杜炳星(浙江青田人,乙卯拔贡),乾隆二十八年三月任。
张炘(陕西三原人,由吏目调赴军营,嘉庆五年辨理军需文案议叙从九品选用),道光九年六月二十五日任,十年八月十九日卸。
刘荫棠(见凤仪书院木碑,籍贯无考),嘉庆年间任(尚在张炘以前)。
秦师韩(河南郊县人,由监生捐纳县丞分发),道光十年八月十九日署,十一年六月初四日卸。
黄汝惠(顺天大兴人,由兵部则例馆供事议叙从九品,加捐分发),道光十一年六月初四日任,七月十九日卸。
牛明注(安徽寿州人,由监生捐纳府经历),道光十二年七月十九日署,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卸。
李清桂(山东诸城人,由监生报捐从九),道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署,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卸。
周晋昭(湖南长沙人,由已满吏遵酌常例报捐从九分发),道光十四年十二月十五署,十五年二月初三日卸。
吴湛恩(安徽桐城人,由附贡生捐纳县丞分发),道光十五年二月初三日署,十六年正月初十日卸。
沈长棻(浙江海寗州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即用,分发福建),道光十六年正月初十日任,二十日卸。
吴湛恩(籍贯见上),道光十六年正月二十日回署,五月十三日卸。
沈长棻(籍贯见上),道光十六年正月十三日回任,十七年三月十三日卸。
刘锡绶(湖北汉阳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加捐分发),道光十七年三月十三日署,四月二十六日卸。
锺桂(江西南昌人,由内阁供事议叙签掣未入流),道光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署,十八年四月初一日卸。
崔寅(安徽桐城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分发),道光十八年四月初一日署,二十年六月二十一日卸。
边锡龄(直隶任邱人,寄籍天津静海县,由监生报捐从九),道光二十年六月二十一日署,二十一年四月初五日卸。
王志清(顺天大兴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分发),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日署,十二月十七日出缺。
庞裕昆(江南江寗人,由监生捐纳布政使理问衔,道光十二年嘉城逆匪滋事,带勇出力,保以府经历留闽补用),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署,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卸。
谢得琛(广东平远人,由监生捐纳从九分发),道光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署,二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故。
陶荣(江苏吴县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分发),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署,二十五年五月初十日故。
陈兆琮(浙江慈溪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分发),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十八日任,二十六年闰五月十五日交卸。
王荣相(浙江钱塘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分发),道光二十六年闰五月十五日任,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故。
赵德璜(江西南丰人,由监生捐纳从九,投效福建),道光二十七年五月十二日署,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卸。
高桂馨(浙江庐陵人,由监生捐纳未入流分发),道光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署,二十九年闰四月十五日卸。
马克惇(顺天大兴人,原籍陕西,由优生拣选鸿胪寺序班官,遵例就职县丞),道光二十九年闰四月十五日任,咸丰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卸。
王廷干(山东安邱人,庚子进士),咸丰二年正月二十六日署县,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兼摄,三月十九日交卸。
赵启光(顺天大兴人,原籍浙江,由刑部律例馆议叙未入流,加捐分发),咸丰三年三月十九日署,七月初五日卸。
范鼎亨(山西洪洞人,由俊秀捐输兵饷,保以县丞留闽补用),咸丰三年七月初五日署,四年八月初十日卸。
熊明(江苏江寗人,原籍江西,由监生报捐县丞分发),咸丰四年八月初十日署,十月初九日卸。
张恒德(甘肃武威人,由叶尔羌开垦和尔罕地亩内出力,保举即选未入流),咸丰四年十月初九日任,五年十一月初十日卸。
徐本义(浙江会稽人,咸丰元年台嘉洪纪滋事案,遵例捐输,保以从九用),五年十一月初十日署任,六年二月十九日交卸。
陆坦(顺天大兴人,原籍浙江,由监生捐纳双月府经历),咸丰六年二月十九日署,七年闰五月初六日卸。
陈澧(浙江山阴人,由捐职从九,遵酌增常例,加捐分发),咸丰七年五月初六日署,八年十一月初四日卸。
管侗(山东高密人,由监生报捐从九选用),咸丰八年十一月初四日署,九年五月初九日卸。
赵德璜(籍贯见上),咸丰九年五月初九日回任,同治二年十月出缺。
吴鎕(江苏阳湖人,由义首,咸丰三年逆匪滋事案内募勇助饷出力,保以从九选用),同治二年十月二十七日署,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卸。
王淮(河南光州人,由监生报捐县丞,加捐分发),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署,四年三月十七日卸。
陈灏(甘肃定安人,由已满吏员掣定未入流,咸丰七年叶尔羌军务出力案内保以府经历升用),同治四年三月十七日任,九年三月二十一日卸。
饶书升(安徽旌德人,由监生报捐县丞),同治九年三月二十一日代理,十一月初一日卸,十一年八月署县。
陈灏(籍贯见上),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一日回任,十一年八月初八日卸。
王懋功(浙江丽水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分发),同治十一年八月初八日署,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卸。
赵增(浙江山阴人,由监生报捐县丞指分),同治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署,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交卸。
林逢年(广东南雄州人,由附贡生,同治六年捐纳县丞分发),同治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署,十月初三日卸。
李烛龙(安徽太平人,由监生报捐县丞指分),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三日署,光绪三年四月十三日卸。
刘荃(湖北襄阳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分发),光绪三年四月十三日署,四年五月初一日卸。
贝锦雷(浙江镇海人,由军功报捐监生,加捐县丞分发),光绪四年五月初一日署,十月十五日卸。
杨锡霖(江西新城人,由附生兼袭云骑尉,同治九年报捐县丞),光绪四年十月十五日署,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卸。
郑英铭(广东清远人,由附贡生报捐县丞,指分福建试用),光绪五年十一月十五日署,七年三月初三日卸。
徐耀光(广东丰顺人,由附监生报捐县丞,指分福建试用),光绪七年三月初三日署,八年八月二十九日卸。
罗树勋(湖北锺祥人,由监生报捐巡检,指分福建试用),光绪八年八月二十九日署,九年二月二十四日卸。
李慕荆(浙江临海人,由附贡生报捐从九,指分福建,加捐指项府狱,分缺先前补用),光绪九年二月二十四日署,七月二十二日交卸。
高士俊(湖北黄冈人,由文童办理团练,赏给八品功牌,投营出力,先后保举六品衔补用知县,准补下淡水县丞),光绪九年七月二十二日任,十年八月三十日交卸。
黄瀚文(广东镇平人,由监生报捐从九,指分福建试用),光绪十年八月三十日署,十一年十月十五日交卸。
吴炳勋(广东英德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加捐福建试用,随营差遣出力,保举县主簿,仍留补用),光绪十一年十月十五日代理,十三年三月初七日卸。又于本月二十四日回署,至七月十四日以丁忧卸事。
程荣森(安徽怀寗人,由监生报捐从九,指分福建补用,后拿获股首林晚等解办,保准县丞),光绪十三年三月初七日任,二十四日卸。
林志贤(四川华阳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指分福建试用),光绪十三年七月十四日署,十五年正月十二日卸。
黄瀚文(籍贯见上),光绪十五年正月十二日回署,十一月初二日卸。
杨泗滨(江苏阳湖人,由监生报捐府经历,指分福建),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初二日署,十六年四月初六日卸。
符兆绅(江西宜黄人,由俊秀报捐从九,指分福建),光绪十六年四月初六日署,十七年五月二十九日病故。
故守正(浙江山阴人,由监生报捐巡检,指分福建),光绪十七年六月初八日署,七月二十日卸。
许桐(安徽芜湖人,由监生报捐县丞,指分福建),光绪十七年七月二十日署,十九年三月十八日卸。
吴光源(江苏娄县人,由监生报捐从九,指分福建),光绪十九年三月十八日署,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日病故
许桐(籍贯见上),光绪二十年五月初四日回署,七月初八日交卸。
吴毓仁(广西临桂人,由监生报捐县丞,指分福建),光绪二十年七月初八日署。
下淡水巡检
袁玫(直隶右卫人,吏员),康熙二十三年任,病卒。
谢寗(浙江会稽人),康熙二十五年任,病卒。
楼鸿基(浙江义乌人,吏员),康熙二十七年任,病卒。
高崇游(江南山阳人,吏员),康熙三十三年任,病卒。
沈翔升(直隶右卫人,吏员),康熙三十三年任,以老去。
孙朝聘(直隶香河人,吏员),康熙三十八年任,病卒。
郭培桂(直隶金乡人,吏员),康熙三十九年任,病卒。
徐志弼(山东登州人,吏员),康熙四十一年任,病卒。
赵文秀(直隶保定人,吏员)康熙四十二年任,病卒。
冯吉(直隶大名人,吏员),康熙四十六年任,以忧去。
赵文凯(直隶安肃人,吏员),康熙五十年任,秩满,升河南府照磨。
王国兴(顺天大兴人,吏员),康熙五十五年任,六十年台变被议。
魏如玉(直隶玉田人,吏员),康熙六十年任,升江西南安府照磨。
钱中选(直隶顺义人,吏员),雍正四年任,六年以病告休。
戴兴(山东长清人,吏员,)雍正七年任,卒于官。
秦辉(浙江会稽人,书吏),雍正八年任。
桑元杰(浙江余姚人,吏员),雍正十一年任,升山东高唐州吏目。
张尔信(贵州石阡人,捐纳),乾隆三年任。
李宗芳(广东嘉应州人,吏员),乾隆六年任。
朱鼎(顺天大兴人,典史),乾隆九年十一月任。
鲍一元(顺天大兴人,供事),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任。
吴开福(江南全椒人,下淡水县丞),乾隆十四年二月摄。
刘淑(江南甘泉人,供事),乾隆十六年五月任,
吴克成(浙江山阴人,律例馆供事),乾隆十九年十月任。
朱国相(浙江嘉兴人,吏员),乾隆二十三年六月任。
韩佐唐(湖广湘潭人,监生),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署。
陈天伦(顺天大兴人,捐纳),乾隆二十五年五月任,二十六年七月摄本县典吏事。
冀骐(顺天大兴人,吏员),乾隆二十八年任。
王腾芳(见凤仪书院木碑,籍贯无考),嘉庆年间任。
陈杲(顺天大兴人,原籍浙江会稽县,由内阁供事,咨送方略馆议叙,签掣未入流),道光十年十一月十八日兼署,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卸。又道光十三年九月初三日回任,十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卸。
沈长棻(浙江海寗州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即用,分发福建),道光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任,十三年九月初三日卸,十六年正月初十日任下淡水县丞。
周晋昭(湖南长沙人,由已满吏遵酌增常例,报捐从九),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十七日署,十二月十五日卸事。
崔寅(安徽桐城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分发),道光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兼署,十八年四月初一日交卸。
屠本(江苏武进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加捐过班分发),道光十八年四月初一日兼署,十二月初六日卸。
胡钧(顺天宛平人,原籍江苏,由监生报捐未入流),道光十八年十二月初六日署,十九年九月十二日卸。
屠本(籍贯见上),道光十九年九月十一日回任,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交卸。
方宗源(顺天宛平人,原籍安徽桐城,由监生捐县丞),道光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摄,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卸。
李清桂(山东诸城人,由监生报捐从九,本邑县丞),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署,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卸。
方宗源(籍贯见上),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回任,八月二十五日交卸。
孟洧川(顺天宛平人,原籍浙江,由户部吏员年满签掣未入流,加捐分发),道光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兼署,二十三年八月初八日交卸。
陶荣(江苏吴县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分发),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初八日兼暑,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卸。
陈兆琮(浙江慈溪人,由监生报捐从九),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署,二十五年五月十四日卸,升县丞。
方晋德(安徽桐城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十四日兼署,二十六年十二月初九日交卸。
高品城(江西庐陵人,由监生捐纳从九即用),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初九日兼署,二十七年七月初三日卸。
张传敬(贵州贵筑人,原籍安徽桐城县,由内阁供事恭修玉牒告成,议叙从九分发),道光二十七年七月初三日兼署,二十八年四月十八日卸。又同治元年八月初一日升署本邑知县。
王衢(甘肃泾州人,道光十年游幕新疆,投效喀叶噶尔军营,办理善后通商文案出力,蒙改以吏员保举,选授建安县房村巡检),道光二十八年四月十八日任,咸丰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卸,同治二年升任本县。
陈兆琮(籍贯见上),咸丰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兼署,七年六月六日卸。
范鼎亨(山西洪洞人,由俊秀捐输兵饷,保以县丞留闽补用),咸丰七年六月初六日署,十月初二日交卸。
康森龄(顺天涿州人,由考取詹事府供事咨送方略馆当差,议叙从九即用),咸丰七年十月初二日任,八年九月十九日卸。
范鼎亨(籍贯见上),咸丰八年九月十九日署,九年四月初二日卸。
费镛(浙江仁和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分发),咸丰九年四月初二日署,十年八月二十二日卸。
王熙(浙江山阴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分发),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日署,同治元年闰八月十六日卸。
王淮(河南光州人,由监生捐纳县丞指分),同治元年闰八月十六日署,三年十二月十四日卸。
朱鸿(湖北通山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分发),同治三年十二月十四日署,四年八月初一日卸。
王朝泰(顺天宛平人,原籍浙江山阴县,由都察县台规馆供事,书成,议叙未入流),同治四年八月初一日署,五年四月十五日卸。
沈廷瑞(浙江慈溪人,由监生报捐府照磨分发),同治五年四月十五日署,七年六月二十六日卸。
陈汝枬(浙江慈溪人,咸丰元年台逆滋事捐输军需,议叙未入流),同治七年六月二十六日署,八年三月初六日卸。
万嵩祝(湖北黄冈人,由监生捐从九),同治八年三月初六日署,十二月二十五日卸(以上三十一任,俱驻兴隆。)
胡震(顺天宛平人,咸丰九年办理团防出力,保以从九用),同治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任,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卸(以下二十二任,俱改驻枋寮)。
王懋功(浙江丽水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分发),同治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署,十三年七月十八日卸。
周有基(广东南海人,由监生报捐从九指分),同治十三年七月十八日署,光绪元年七月初五日卸。
林桂芬(广东番禺人,由监生投效军营剿辨广西艇匪并克复梧州府城出力,保举以从九用),光绪元年七月初五日署,二年五月二十日卸。
容彭龄(广东东莞人,由监生报捐从九用),光绪二年五月二十日署,四年三月十九日卸。
罗廷勋(广东英德人,由监生报捐巡检),光绪四年三月十九日署,六月二十六日卸。
梁燕(广东嘉应州人,由监生报捐从九,指分福建试用),光绪四年六月二十六日署,九月二十五日病故。
陈炳(浙江慈溪人,由监生遵筹饷例,报捐指项巡检,指分福建试用),光绪四年十月二十日署,是年十二月十六日交卸。
容彭龄(籍贯见上),光绪四年十二月十六日署,五年十一月二十日交卸。
吴显廷(广东英德人,由监生投营剿服番社出力案内,奏奖以从九选用),光绪五年十一月二十日署,六年七月二十六日卸。
范鹤汀(广东英德人,由监生报捐从九,指分福建),光绪六年七月二十六日署,七年六月初一日卸。
陈戟材(浙江平湖人,由监生报捐巡检,指分福建),光绪七年六月初一日任,八年三月十四日卸。
吴炳勋(广东英德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加指分福建),光绪八年三月十四日署,九年二月十六日交卸。
陈戟材(籍贯见上),光绪九年二月十六日回任,十年二月初一日卸。
黄瀚文(广东镇平人,由监生报捐从九,指分福建试用),光绪十年二月初一日代理,八月初一日卸,升县丞。
陈戟材(籍贯见上),光绪十年八月初一日回任,十一年三月十四日卸。
冯廷桂(广东英德人,由俊秀报捐监生,加捐县丞指分),光绪十一年三月十四日署,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卸。
林锡圭(广东大埔人,由监生报捐府经历,分发福建试用),光绪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署,十三年三月初三日卸。
俞荣光(浙江仁和人,田监生报捐巡检,指分福建),光绪十三年三月初三日任,十四年四月十八日卒于官。
范嘉安(浙江镇海人,由监生报捐从九,指分福建试用),光绪十四年五月十五日代理,十月十九日卸。
汪垲(浙江钱塘人,由监生报捐指项巡检,分发福建),光绪十四年十月十九日署,十六年闰二月二十一日卸。
唐步云,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一任,十七年六月二十日卸。
沃晋(浙江平湖人,由监生报捐从九,指分福建),光绪十七年六月二十日任。
典史
王辂(直隶北山人,吏员),康熙二十三年任,秩满,升湖广汉中府照磨。
刘麟趾(山东济寗人,吏员),康熙二十九年任,秩满,升湖广潜江县主簿。
戚嘉灿(直隶通州人,吏员),康熙三十三年任。
鲁论(直隶房山人,吏员),康熙三十七年任,秩满,升江西赣州府照磨。
章寿昌(直隶涿州人,吏员),康熙四十二年任,秩满,升刑部司狱。
阎瓒(山西寗乡人,吏员),康熙四十五年任,卒于官。
叶廷献(直隶大城人,吏员),康熙四十五年任。
侯天福(河南密县人),康熙五十二年任。
周起渭(直隶通州人,吏员),康熙五十六年任。
叶绍文(顺天大兴人,吏员),康熙六十一年任,罢职去。
张九鼐(直隶三河人,捐纳),雍正元年任。
冯五美(顺天籍,浙江山阴人,吏员),雍正七年任,秩满,升晋江县雒阳司巡检。
张玉生(山东齐东人,吏员),雍正十年任,秩满,升本省同安县灌口司巡检。
沈大荣(直隶安肃人,吏员),乾隆元年任,秩满,升广东嘉应州丰顺司巡检。
柴续祖(山西闻喜人,吏员),乾隆五年任。
孙之震(浙江仁和人,捐纳),乾隆八年七月任。
刘镇远(四川华阳人,捐纳),乾隆十一年九月任。
章朝基(浙江会稽人,捐纳),乾隆十三年七月任。
徐霖(浙江钱塘人,礼部儒士),乾隆十五年四月任,十九年闰四月升署下淡水县丞。
王万生(湖南善化人,吏员),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任。
伍又陶(浙江山阴人,礼部儒士),乾隆二十二年六月任,二十三年升署下淡水巡检。
蔡逢恩(浙江仁和人,监生),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任。
韩珙(陕西灵州人,捐纳),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任。
茹药山(浙江会稽人,吏员),乾隆二十八年任。
史谦(见「忠节流芳」碑、籍贯莫考),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倡乱,庄大田应之,攻陷旧治,公在任,守城殉节。
谈坤(见「忠节流芳」碑,籍贯莫考)。嘉庆五年在任。
陈杲(顺天大兴人,原籍浙江会稽县,嘉庆七年考取内阁供事,充补方略馆,议叙签掣未入流),十一月初十日任,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交卸。
崔寅(安徽桐城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分发),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署,十八年四月初一日卸。
屠本(江苏武进人,由监生捐纳未入流签发),道光十八年四月初一日署,二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卸。
孟洧川(顺天宛平人,原籍浙江,由户部吏员年满签掣未入流加捐分发),道光二十年十月二十四日调任,十二月二十二日卸,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升署下淡水巡检司。
方宗源(顺天宛平人,原籍安徽桐城县,由监生捐县丞),道光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署,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卸。
孟洧川(籍贯见上),道光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回任,二十三年八月初八日卸。
陶荣(江苏吴县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初八日署,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交卸。
陈兆琮(浙江慈溪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分发),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署,二十五年五月十四日卸。
方晋德(安徽桐城人,由监生报捐未入流),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十四日任,二十六年十二月初九日卸,兼署巡检。
高品城(江西庐陵人,由监生捐从九),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初九日任,二十八年六月初十卸,兼署本邑巡检。
张树春(浙江乌程人,由附监生捐未入流加分发),道光二十八年六月初十日署,咸丰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卸。
陈兆琮(籍贯见上),咸丰三年六月二十九日代理,十一月调郡,二十四日卸。
范鼎亨(山西洪洞人,由俊秀捐输兵饷,保以县丞留闽补用),咸丰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兼署,七年五月二十一日卸,六月初六日升署本邑巡检。
闫凤阁(陕西榆林人,由已满吏员捐修城垣军台等工出力,保准以未入流遇缺即选),咸丰七年五月二十一日任,十年十月初七日卸。又于同治元年闰八月初十日回任,二年八月十一日出缺。
吴鎕(江苏阳湖人,由义首,咸丰三年逆匪滋事案内募勇助饷出力,保以从九选用),咸丰七年十月初七日署,同治元年闰八月初十日交卸。
董荣纶(浙江余杭人,由廪贡生报捐训导,咸丰八年加捐府经历分发),同治二年八月十九日署,四年十月调郡,初九日卸。
吴春熙(浙江钱塘人,由监生捐县丞指分),同治四年十月初九日署,十二月十四日卸。
任荣光(浙江萧山人,由刑部律例馆供事议叙未入流,加捐府经历候选),同治四年十一月十四日任,光绪三年八月二十六日交卸。
章鍌(浙江会稽人,由监生捐巡检分发),光绪三年八月二十六日署,四年三月初七日卸。
梁燕(广东嘉应州人,由监生捐从九分发),光绪四年三月初七日署,七月初一日卸。
罗廷勋(广东英德人,由监生捐巡检分发),光绪四年七月初一日署,五年闰三月初九日卸。
王滋圃(湖北枝江人,由监生捐从九,指分福建补用),光绪五年闰三月初九日署,八月初六日卸。
朱振麒(浙江海寗人,由附生捐监生未入流,加捐指项典史),光绪五年八月初六日任,十年二月二十五日卸。
丁惠霖(广东丰顺人,由监生捐从九,指分福建试用),光绪十年二月二十五日署,十一年六月十七日交卸。
罗树勋(湖南锺祥人,由监生捐巡检,指分福建试用),光绪十一年六月十七日署,十三年闰四月初四日卸。
陆瑞铭(广东英德人,由监生捐选用从九,加捐指分福建),光绪十三年闰四月初四日署,十五年六月初十日卸。
吴继良(安徽泾县人,由监生捐从九,指分福建),光绪十五年六月初十日任,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病故。
潘作桢,光绪十七年三月初二日署,四月初三日卸。
屠宝泰(浙江会稽人,由监生捐典史),光绪十七年四月初三日署,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卸。
梁调昌(广东三水人,由监生捐巡检,指分福建),光绪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任。
儒学教谕
黄赐英(晋江人,癸卯举人),康熙二十六年任,秩满,升直隶乐平县知县(有传)。
黄式度(晋江人,庚申举人),康熙三十年任,秩满,升山西临县知县。
丁必捷(平和人,岁贡),康熙三十五年任,以忧去。
郑占春(福清人,岁贡),康熙三十七年任,秩满,升山东栖霞县知县。
吴周桢(晋江人,岁贡),康熙四十二年任,秩满,升京卫武学教授。
施士岳(晋江人,岁贡),康熙四十七年任,秩满,升四川遂寗县知县。
郭涛(福清人,岁贡),康熙五十一年任,秩满,升四川永年县知县。
富鹏业(晋江人,乙酉举人),康熙五十六年任。
朱竟成(永安人,戊子副榜),康熙六十年任,升直隶成安县知县。
林正泰(侯官人,戊子举人),雍正四年任,五年卒。
郭际谋(晋江人,辛卯举人),雍正七年任,秩满,升山西大镇县知县。
张应渭(闽县人,庚子举人),雍正十年任,秩满,升山西武乡县知县。
徐文炳(建阳人,恩贡),雍正十三年任,秩满,升河南渑池县知县。
周元(长乐人,拔贡),乾隆三年任。
何奕奇(福清人,辛卯举人),乾隆六年任。
庄元(龙溪人,壬子举人),乾隆十年三月任。
官韩琦(安溪人,辛酉举人),乾隆十二年二月任。
朱澐(南平人,本学训导),乾隆十三年十二月署。
张有泌(晋江人,壬子举人),乾隆十四年五月任。
范苹(长汀人,辛酉举人),乾隆十八年五月任,摄本学训导事。
李锺问(安溪人,丙辰举人),乾隆二十一年五月任。
南路营参将
田朝弼(陕西米脂人,行伍),康熙二十三年任。
杨懋绂(江南宝应籍,奉天义州人,将材),康熙二十五年任。
熊成秀(山东历城人,行伍),康熙二十九年任,三十年革职。
吴三锡(浙江绍兴人,将材),康熙三十一年任。
赵文璧(浙江人,癸丑武探花),康熙三十五年任。
林云汉(直隶通州人,戊辰武榜眼),康熙四十年任,升副将。
何肇彩(同安人,行伍),康熙四十四年任。
魏平(漳州人,功加),康熙四十九年任,五十三年升广西浔州副将。
马建邦(陕西宁夏人,行伍),康熙五十四年任,五十八年升北直独石路参将。
苗景龙(陕西人),康熙五十八年任,六十年朱逆倡乱被害。
陈伦炯(同安人,侍卫),康熙六十年任(有传)。
李郡(陕西人,复姓王,行伍),雍正二年任(有传)。
林子龙(福建人,行伍),雍正四年八月任,五年十月卸事。
祁进忠(晋江人,行伍),雍正六年八月任,本年升台协副将。
黄有才(福建人,行伍),雍正七年正月任,八年十月升浙江瑞安副将。
侯元勋(山西大同人,武进士),雍正九年六月任。
李科(湖广人,行伍),雍正十一年九月任,十三年十一月卒于官。
雷泽远(湖广人,行伍,武举),乾隆元年八月任,升北路副将。
董文宗(浙江人,行伍),乾隆五年二月任。
郝琮(山东济南人,行伍),乾隆七年任,十年升广东督标右营参将。
陈廷桂(直隶天津人,武举),乾隆十年四月任。
李现详(陕西宁朔人,荫生),乾隆十二年九月任。
李文成(陕西兰州人,行伍),乾隆十五年十一月任。
高志唐(山东昌邑人,癸卯武进士),乾隆十八年六月任。
八哈那(满洲正白旗人,世袭佐领),乾隆二十年四月任。
温达勇(广东人,武进士,侍卫),右营游击署参将(有传)。
李云标(直隶滦州人,乙丑武进士),乾隆二十三年七月任。
索浑(满洲镶白旗人,世袭佐领),乾隆二十六年四月任。
瑚图里(籍贯莫考),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逆匪庄大田攻陷县城,里与守备陈朝魁先后逃入郡治。
徐廷荣(见凤仪书院木碑,道光三年勒名,籍贯任卸莫考)。
灵德(见平朔门额,道光十八年勒名,籍贯任卸俱莫考)。
余跃龙(见平朔门额,道光十八年勒石,籍贯任卸俱莫考)。
曾元福(泉州晋江人,任卸未详),咸丰三年逆匪林恭作乱戕县官时,福巡哨外城,奔救无及,乃扼守火药库。
文麟(镶黄旗汉军功正佐领下人,由印务笔帖式升补督标左营参将),同治六年四月二十日调补,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卸。又同治十年十月初十日回任,十三年四月初九日卸。
刘远泰(湖南湘阴人,由军功历保参将留闽补用),同治九年三月二十六日署,十二月十四日卸。
浣以升(湖南长沙人,由军功历保留浙尽先副将),同治九年十二月十四日署,十年十月初十日卸。
李学祥(湖南长沙人,由军功补授泉州城守参将),同治十三年四月初九日署,五月二十八日卸。
毛惠德(湖南湘乡人,由军功历保总兵衔留闽补用副将),同治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署,光绪元年九月十三日卸。
陈海佑(广东清远人,由军功补授福宁桐山营游击),光绪元年九月十三日署,二年七月十一日卸,旋晋引补实,于四年四月十二回任,七年十一月初二日请假。又于八年九月二十日回任,十二年九月初二日故。
刘远泰(籍贯见上),光绪二年七月十一日奉委回署,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卸。
沈国先(安徽石埭人,由军功历保游击留闽补用),光绪三年八月二十九日署,四年二月十二日卸。
洪渭涛(浙江慈溪人,由军功历保留闽尽先副将),光绪四年二月十二日署,四月十二日卸。
刘必达(江西万安人,由军功历保参将衔留闽补用游击),光绪七年十一月初二日署,八年九月二十日卸。又于十二年十一月初二日回署,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卸。
陈宗凯(泉州同安人,由世职升授水师提标右营游击),光绪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署,十四年六月十九日卸。
周士得(贵州清平人,由行伍升授嘉义营参将),光绪十四年六月十九日调署,十六年六月初九日卸。
张世香(湖南祁阳人,由军功准保闽浙补用副将),光绪十六年六月初九日委署,十七年十二月初九日卸。
林亮(广东揭阳人,由军功授台镇中营游击,题升参将),光绪十七年十二月初九日任,十九年正月十七日故。
叶永辉(浙江山阴人,由军功历保留闽尽先补用副将),光绪十九年正月二十七日署,二十年六月二十六日卸。
刘有富(湖南湘阴人,由军功升补南路营参将,加总兵衔),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六日任。
下淡水都司
林君卿(福建人,行伍),雍正十二年任。
欧平(兴化人,行伍),雍正十二年任。
李馧(山西大同人,甲辰武进士),乾隆二年任。
翁邦祥(广东朝阳人,庚戌武进士),乾隆五年任。
张盛(江南常州人,行伍),乾隆八年任,九年五月升兴化右营游击。
陈邦伟(漳州人,行伍),乾隆十年四月任。
刘启凤(湖南武陵人,行伍),乾隆十九年四月任。
章奏功(浙江兰溪人,武举),乾隆二十二年四月任。
叶元聪(广东兴寗人,行伍),乾隆二十五年三月任。
邓文鼎(湖北竹山人,行伍),乾隆二十七年二月任。
毕万选(陕西咸寗人,丁已武进士),乾隆二十八年任。
陈高山(见双慈亭碑,道光八年勒名,籍贯任卸俱未详)。
汤得升(见城隍庙碑,咸丰九年勒名,籍贯任卸俱未详)。
韩锦标(见城隍庙碑,咸丰九年勒名,籍贯任卸俱未详)。
罗胜标(湖南桂阳人,由军功历保留闽尽先补用守备),同治七年九月十二日委署,八年八月初一日交卸。
赵成美(湖南湘潭人,由军功历保尽先补用副将),同治八年八月初一日委署,九年正月二十六日卸。
邱连升(广东饶平人,由军功历保留闽尽先补用都司),同治九年正月二十六日委署,十二月十八日交卸。
沈国先(安徽石埭人,由军功历保留闽尽先补用都司),同治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委署,十一年七月十一日卸。
苏桂森(广东东苑人,由行伍,历升台澎右营都司),同治十一年七月十一日委署,八月十三日卸。
赵一雄(建寗建安人,由行伍,保升留闽尽先补用守备),同治十二年八月十三日署,十二年二月十六日卸。
张鉴(直隶天津人,由武侍卫,选补福建延平左营都司),同治十二年二月十六日委署,八月初八日交卸。
陈起龙(广东徐闻人,由行伍,历保留闽补用守备),同治十二年八月初八日委署,十三年二月十六日交卸。
丁汝霖(贵州定番人,由军功,升授下淡水营都司),同治十三年二月十六日任,光绪元年八月初五日卸。
陈捷升(泉州同安人,由军功,历保留闽尽先补用都司),光绪元年八月初五日委署,三年七月十一日交卸。
陈起龙(籍贯见上),光绪三年七月十一日回署,六年三月十八日交卸。
陈安高(泉州晋江人,由世职云骑尉保升留闽尽先都司),光绪六年三月十八日署,十月十七日卸。
叶世嵩(广东连平人,由军功,历保留闽尽先补用都司),光绪六年十月十七日委署,九年二月初二日交卸。
彭绍基(贵州镇远人,由军功,升补下淡水营都司),光绪九年二月初二日任,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卸。
吴玉佩(广东英德人,由武生,历保留闽尽先补用守备),光绪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委署,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卸。
彭绍基(籍贯见上),光绪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回任,十五年十一月初八日卒于官。
郭清远(贵州镇远人,由军功,升补台镇中营守备),光绪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委署,十六年五月初三日病故。
王得凯(贵州黄平人,由军功,升补南路营守备),光绪十六年五月初十日代理,七月二十七日卸。
陈学曾(邵武光泽人,由世职云骑尉保升留闽尽先补用都用),于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署,十七年八月十六日卸。
赵菊初(广东新会人,由武举,升补下淡水营都司),光绪十七年八月十六日任,二十年六月初十日卒于官。
王得凯(籍贯见上),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六日奉文署任。
南路营守备
许祥(浙江诸暨人,行伍),康熙二十三年任。
陈斌(莆田人,行伍),康熙二十五年任,二十九年升河南南汝左营游击。
张光星(山西夏县人,己未武进士),康熙二十九年任。
戴坤(山东人,行伍),康熙三十四年任。
张龙贵(山西襄垣人,行伍),康熙三十六年任。
谢时晟(江南昆山人,癸丑武进士),康熙四十年任。
陈平(泉州人,行伍),康熙四十四年任。
高必华(福州人,行伍),康熙四十五年任。
李应源(江南华亭人,甲戌武进士),康熙四十九年任,五十四年升湖广夷陵镇标左营游击。
秦简瑞(广东广州人,行伍),康熙五十四年任。
马定国(陕西人),康熙六十年台变殉难(有传)。
戴日升(福建人,行伍)。
柯连英(福建人,行伍),雍正六年任。
张玉(山西人,行伍,有传)。
黄耀华(广东人,行伍)。
张禄(直隶人,行伍)。
欧平(福建人,行伍)。
范衍(福建人,行伍),乾隆五年任。
林勋(福寗人,行伍),乾隆七年四月任。
张渊(泉州人,行伍),乾隆十年三月任。
吴俊(漳浦人,行伍),乾隆十一年四月任。
李吉(浙江钱塘人,行伍),乾隆十四年十一月任。
齐得禄(直隶河间人,行伍),乾隆十八年四月任。
董登朝(山西大同人,行伍),干坠二十一年四月任。
潘锦昶(浙江仁和人,壬子武举),乾隆二十四年正月任。
丁玉(闽县人,行伍)乾隆二十七年十月任。
陈朝魁(籍贯莫考),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逆匪庄大田攻陷县城,魁与参将瑚图里先后逃入郡治。
春生(福州驻防正红旗满州在京锡太佐领下人,由马甲报捐守备),同治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奉委署理,八年八月二十日卸。
马瑞图(福州闽县人,由行伍,拔补漳州城守营千总),同治八年八月二十日委署,十年三月二十五日卸。
姚良兴(福州连江人,行伍,拔补本营千总),同治十年三月二十五日委署,九月初九日卸。
陈波(福州长乐人,由军功开复候补守备),同治十年九月初九日委署,十一年二月十三日卸。
徐承基(福州闽县人,世职候补守备),同治十一年二月十三日委署,五月二十四日卸。
高福标(汀州长汀人,由行伍,历拔下淡水营千总),同治十一年五月二十四日奉委代理,八月初七日卸。
郑麟桂(福州侯官人,由行伍,准保补用守备),同治十一年八月初日委署,十三年二月初一日卸。
蒋瑞田(福州闽县人,由行伍,历保补用守备),同治十三年二月初一日委署,光绪元年四月初四日卸。
赵菊初(广东新会人,由武举,历保补用守备),光绪元年四月初四日委署,八月二十六日卸。
罗胜标(湖南桂阳人,由军功,历保留闽补用守备),光绪元年八月二十六日委署,二年四月二十八日交卸。
黄玉超(汀州上杭人,系世职云骑尉),光绪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委署,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卸。
林其中(福州闽县人,由行伍,历保补用守备),光绪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委署,五年七月二十日卸。
苏得兴(福州闽县人,世职云骑尉),光绪五年七月二十日委署,十月二十日卸。
刘桂芳(贵州铜仁人,由军功,历保补用守备),光绪五年十月二十日委署,七年闰七月初三日卸。
傅学健(邵武府邵武县人,由世职云骑尉),光绪七年闰七月初三日委署,八年八月初六日交卸。
苏得兴(籍贯见上),光绪八年八月初六日回署,九年十月初二日交卸。
吴玉佩(广东英德人,由武生,历保留闽补用守备),光绪九年十月初一日委署,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交卸。
王得凯(贵州黄平人,军功保都司衔尽先补授守备),光绪十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任,十六年五月初十日卸。
李捷胜(泉州晋江人,由行伍,历拔本营千总),光绪十六年五月初十日代理,七月二十七日交卸。
王得凯(籍贯见上),光绪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回任,二十年六月二十六日交卸。
林上高(漳州漳浦人,系世职云骑尉),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六日奉委署任。
己部
科目
进士
举人
恩贡
拔贡
副贡
岁贡
优贡
武进士
武举人
进士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胡珊榜):庄文进(闽籍廪生、丙子举人)。
道光九年己丑(刘有庆榜):黄骧云(原籍嘉应,己卯举人)。
同治十年辛未(李联珠榜):张维垣(粤籍,丁卯举人,癸酉任浙江遂昌知县,是年调同考试官,丙子再调同考试官)。
光绪九年癸未(宁本瑜榜):江昶荣(原籍镇平,庚午举人)。
光绪十八年壬辰(刘可毅榜):萧逢源(原籍南安,己丑举人)。
举人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萧宏梁榜):苏莪(县学附生,原籍泉州)。
二十九年庚午(潘金卣榜:邑星灿(县学附生,闽籍)。
三十二年癸酉(郑基生榜):王璋(府学附生,闽籍,有传)。
三十五年丙子(余正健榜):王际慧(闽籍,县学附生,龙溪教谕)。
雍正七年己酉(陆祖新榜):陈文苑(闽籍,癸卯拔贡)。
十年壬子(叶有词榜):廖殿魁(闽籍,己酉拔贡)。
乾隆元年丙辰(蔡云从榜):恩科李树滋(闽籍,县学廪生)。
六年辛酉(邱鹏飞榜):李如松(闽籍,县学廪生)。
十二年丁卯(黄元吉榜):陈名标(闽籍,府学附生)。
十五年庚午(蓝彩琳榜):卓肇昌(庚申拔贡,原籍南安,二十八年分修县志,有传)、林大鹏(闽籍,府学廪生)。
十七年壬申(蔡廷芳榜):恩科唐谦(闽籍,县学廪生)。
十八年癸酉(骆天衢榜):谢其仁(闽籍,县学廪生)。
二十一年丙子(杨凤腾榜):庄文进(闽籍,县学廪生,丙戌进士)。
三十年乙酉(王国鉴榜):张道成(县学,闽籍)。
嘉庆十三年戊辰(姚大椿榜):恩科黄名标(县学,原籍安溪)。
十八年癸酉(周滨海榜):钦赐陈亨昌(县学,原籍海澄)。
二十四年己卯(魏本唐榜):黄骧云(原名龙光,府学,粤籍,乙丑进士)。
道光八年戊子(郭礼图榜)谢天申(府学,粤籍)。
十一年辛卯(张际青榜):曾伟中(府学,粤籍)。
十二年壬辰(吴景禧榜):恩科锺桂龄(府学,粤籍,仙游儒学)。
十五年乙未(曾庆嵩榜):钦赐张振南(县学,原籍漳浦,辛卯副榜,有传)、恩科吴铭忠(府学,粤籍)。
十七年丁酉(刘志博榜):杨缉光(府学,粤籍)。
十九年己亥(叶修昌榜):陈学光(府学,粤籍)。
二十三年癸卯(曾照榜):利鹏程(府学,粤籍)。
二十四年甲辰(叶耕心榜):恩科锺洪浩(府学,粤籍)。
二十六年丙午(黄维岳榜):黄廷佑(府学,粤籍,黄骧云子)。
二十九年己酉(卢纫芳榜):陈云史(府学,粤籍)。
咸丰元年辛亥(孟曾榖榜):恩科徐焕梯(府学,粤籍)。
二年壬子(陈翔墀榜):张维桢(府学,粤籍)。
五年乙卯(刘懿璜榜):黄延祚(府学,粤籍,黄骧云子)。
九年己未(周庆丰榜):余春锦(府学,粤籍)。
同治元年壬戌(王彬榜):钦赐吴寿祺(县学,闽籍)。
六年丁卯(王赞元榜):张维垣(府学,粤籍,张维桢弟,辛未进士)。
九年庚午(赵启植榜):江昶荣(原名上蓉,府学附生,祖籍镇平,癸未进士)。
光绪元年乙亥(何咸德榜):恩科邱鹏云(府学廪生,原籍镇平)。
五年己卯(傅朝旭榜):刘仁海(府学附生,原籍镇平)。
十一年乙酉(童其凌榜):陈日翔(县学附生,原籍同安)。
十四年戊子(郑怀陔榜):卢尔德祥(县学廪生,原籍南靖高士门乡)。
十五年己丑(陈懋鼎榜):恩科萧逢源(县学廪生,原籍南安,壬辰进士)、李向荣(府学廪生,原籍镇平)。
十七年辛卯(陈君耀榜):张大江(府学附生,原籍惠安,现住晋江)。林金城(府学附生,原籍嘉应)。
二十年甲午(伊象昴榜):欧道行(县学廪生,原籍□□)。
恩贡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是年恩、拔、岁并举行):郑允豪(县学,闽籍)。
五十二年癸己:郑应球(县学,闽籍,有传)。
雍正元年癸卯(是年恩、拔、岁并举行):詹捷(县学,闽籍)。
十三年乙卯:张好瑛(县学,闽籍)。
乾隆十五年庚午:卢尔德昌(县学,闽籍)。
十六年辛未:童作楫(县学,闽籍)。
二十六年辛已:林鹏举(县学,闽籍)。
四十五年庚子:郑克捷(县学,乙酉岁贡,郑南金子,原籍南安)。
六十年乙卯:李登元(县学,原籍同安)。
嘉庆五年庚申:黄化治(县学,原籍南安)。
十三年戊辰:张振东(府学,闽籍)、杜嵩(县学,闽籍)。
二十三年戊寅:张振文(府学,闽籍)、王花香(县学,闽籍)。
道光元年辛已:郑朝清(县学,原籍海澄)。
二十年庚子:卢朝宗(县学,原籍同安)。
咸丰元年辛亥:刘重辉(府学,粤籍)、叶呈芳(县学,原籍同安)。
三年癸丑:萧文凤(县学,原籍陆丰)。
九年己未;王锡三(县学,原籍南安)。
十年庚申:苏怀珠(县学,原籍南靖)。
同治元年壬戌:陈中心(县学,原籍龙溪,岁贡陈联璧子)。
十二年癸酉:黄安贞(县学,原籍莆田)。
光绪元年乙亥:李精金(县学,原籍同安)。
五年己卯:吴廷褒(县学,原籍晋江,岁贡吴春华子)、张汉枢(府学,粤籍)。
七年辛巳:黄运周(县学,原籍漳浦)、宋及锋(府学,粤籍)。
十六年乙丑:林耀荣(县学,原籍□□)、刘秉渊(府学,粤籍,刘鳌之子)。
十六年庚寅:陈月三(府学,原籍龙溪)、刘鳌(府学,粤籍)、周熙清(县学,原籍惠安)。
拔贡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施世榜(县学,闽籍,寿寗教谕,升兵马副指挥,有传)。
雍正元年癸卯:陈文苑(县学,闽籍,附生,己酉中式举人)。
七年己酉:廖殿魁(县学,闽籍,廪生,壬子中式,有传)。
十二年甲寅:陈壬选(县学,附生,闽籍,开化县丞,署龙游县知县)。
乾隆五年庚申:卓肇昌(县学,廪生,闽籍,庚午中式,二十八年分修志,有传)。
十一年丙寅:施士膺(府学,闽籍)、吴超宗(县学,原籍南靖)。
十七年壬申:俞成霖(县学,闽籍)。
五十三年戊申:吴春贵(县学,闽籍)。
嘉庆五年庚申:张克忠(县学,闽籍)。
十七年壬申:黄缵(县学,闽籍)。
道光十六年丙申:吴锡珠(县学,原籍漳浦,辛未岁贡生,吴清时子)。
二十八年戊申:余见龙(县学,原籍南安)。
咸丰十年庚申:萧文兰(县学,廪生,原籍陆丰)。
同治十一年壬申:江兴徽(县学,附生,原籍海澄,有传)。
光绪十年甲申:张大河(县学,附生,原籍惠安)。
副贡
康熙五十年辛卯(许斗榜):许宗岱(县学,闽籍,代州州判)。
乾隆十八年癸酉(骆天衢榜):陈思敬(县学,闽籍)。
道光八年戊子(郭礼图榜):刘伊仲(县学,原籍同安)。
十一年辛卯(张际青榜):张振南(县学,附生,原籍漳浦,乙未举人,有传)。
岁贡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曾联标(县学,闽籍)。
三十年辛未:黄巍(县学,闽籍,三十四年分修郡志)。
三十二年癸酉:何则鸣(县学,闽籍)。
三十三年甲戌:庄一煝(府学,闽籍,延平训导)。
三十四年乙亥:柳梦和(府学,闽籍,任龙岩训导,升沙县教谕)、蔡邦彦(县学,闽籍,宁洋训导)。
三十六年丁丑:郑光基(府学,闽籍)、梁六善(县学,闽籍,闽县训导)。
三十八年己卯:张祚(县学,闽籍,南平训导)。
四十年辛巳:王蕙冈(县学,闽籍)。
四十二年癸未:陈腾祥(县学,闽籍)、叶朝宏(县学,闽籍)。
四十四年乙酉:李为泽(县学,闽籍)。
四十六年丁亥:郑其炳(县学,闽籍)。
四十七年戊子:林萃冈(府学,闽籍,兴化训导)。
四十八年己丑:陈宗达(县学,闽籍)。
四十九年庚寅:蔡光座(府学,闽籍,长汀训导)。
五十年辛卯:张应时(府学,闽籍,沙县训导)、吕世昂(县学,闽籍)。
五十二年癸巳:蔡振声(府学,闽籍,长乐训导)、吴台成(县学,闽籍)。
五十四年乙未:郑其灼(县学,闽籍,长泰训导)。
五十五年丙申:董大章(府学,闽籍)。
五十六年丁酉:杨文定(府县,闽籍)、蔡骏声(县学,闽籍)。
六十年辛丑:李钦文(县学,闽籍,南靖训导,五十八年分修台、凤、诸三县志)。
雍正元年癸卯:张开铣(县学,闽籍)。
三年乙巳:陈鹏飞(府学,闽籍)、许士丽(府学,闽籍)。
五年丁未:林起鹏(县学,闽籍)。
七年己酉:洪际春(县学,闽籍)。
九年辛亥:王凤池(县学,闽籍)。
十年壬子:张士箱(府学,闽籍,漳州训导,康熙五十九年分修台湾县志)。
十一年癸丑:施士燝(县学,闽籍,兴化训导)。
十三年乙卯:陈璇(县学,闽籍)。
乾隆二年丁巳:李树乔(县学,闽籍)。
四年己未:陈云龙(府学,闽籍)、杨清时(县学,闽籍,政和训导)。
六年辛酉:林皋(县学,闽籍)。
七年壬戌:林名世(府学,闽籍)。
八年癸亥:吴际元(县学,闽籍)。
十年乙丑:金捷科(县学,闽籍)。
十二年丁卯:陈云从(县学,闽籍)。
十四年己巳:杨廷英(府学,闽籍)、黄际春(县学,闽籍)。
十六年辛未:萧有文(县学,闽籍)。
十八年癸酉:谢元音(县学,闽籍)。
二十年乙亥:杨鸣凤(县学,闽籍)。
二十二年丁丑:许学周(县学,闽籍)。
二十四年已卯:钱镈(县学,闽籍)。
二十六年辛巳:周连璧(县学,闽籍)。
二十八年癸未:畲国榆(县学,闽籍)。
三十年乙酉:廖邦启(府学,原籍长泰)、郑南金(县学,原籍南安)。
三十二年丁亥:苏飞凤(县学,闽籍)。
三十四年己丑:林振芳(县学,原籍晋江)。
三十六年辛卯:林春璋(县学,闽籍)。
三十八年癸巳:蔡青峰(县学,原籍晋江)。
四十年乙未:赖宜和(县学,闽籍)。
四十二年丁酉:陈梦莲(县学,闽籍)。
四十四年己亥:林望高(县学,闽籍)。
四十六年辛丑:邓经芳(县学,闽籍)。
四十八年癸卯:苏文诚(县学,闽籍)。
五十年乙已:杨登科(县学,闽籍)。
五十二年丁未:余志仁(县学,闽籍)。
五十四年己酉:王振文(县学,原籍南安)。
五十六年辛亥:柯廷锺(县学,闽籍)。
五十八年癸丑:黄昌盛(县学,原籍南安)。
六十年乙卯:蔡启治(县学,闽籍)。
嘉庆二年丁巳:叶必成(县学,闽籍)。
四年己未:许名扬(县学,原籍长泰)。
六年辛酉:张克达(县学,闽籍)、陈邦政(府学,闽籍)。
八年癸亥:郭廷材(县学,闽籍)、杨应时(府学,闽籍)。
十年乙丑:王锡隆(县学,原籍南安)、陈秀(府学,闽籍)。
十二年丁卯:吴志泽(府学,闽籍)、张维新(县学,闽籍)。
十四年己已:郑国泰(府学,闽籍)、谢廷芳(县学,闽籍)。
十六年辛未:陈寅昌(府学,闽籍)、吴清时(县学,原籍漳浦)。
十八年癸酉:李廷耀(府学,闽籍)、林辉璜(县学,闽籍)。
十九年甲戌:郑光基(府学,粤籍)。
二十年乙亥:王文澜(府学,闽籍)、张廷钦(县学,闽籍)。
二十一年丙子:庄文治(府学,闽籍)。
二十二年丁丑:刘其昌(府学,闽籍)。
张维韩(府学,粤籍)、杜嵩年(县学,闽籍)。
二十四年己卯:林慎徽(府学,闽籍)、韩必昌(府学,粤籍)、林振(县学,闽籍)。
道光元年辛己:蔡有泛(县学,闽籍)、黄大猷(府学,闽籍)。
三年癸未:杨时辉(县学,闽籍)、苏玉璋(府学,闽籍)。
五年乙酉:陈联璧(县学,原籍龙溪)。
十三年癸巳:吴于前(县学,原籍晋江)。
十五年乙未:黄双璧(县学,原籍南安,乾隆五十八年岁贡黄昌盛子)。
十七年丁酉:郑兰(县学,原籍龙溪)。
十九年己亥:许秉绶(县学,原籍长泰)。
二十一年辛丑:陈琨(县学,原籍饶平)。
二十三年癸卯:郑元宗(县学,原籍□□)。
二十五年乙巳:王日新(县学,原籍同安)。
二十七年丁未:周应嘉(县学,原籍晋江)。
二十九年己酉:蓝文佑(县学,原籍漳浦)。
咸丰元年辛亥:田花生(县学,闽籍)。
三年癸丑:许鸣泰(县学,闽籍)。
五年乙卯:余作哲(县学,原籍南安)。
七年丁巳:蔡禧(府县,原籍泉州晋江)、郑元奎(县学,闽籍)。
九年己未:吴春华(县学,原籍晋江)。
十年庚申:周当和(府学,原籍南安)。
十一年辛酉:林建中(县学,闽籍)。
同治二年癸亥:柯魁梧(县学,闽籍)。
四年乙丑:陈隆昌(县学,闽籍)。
六年丁卯:陈奎(县学,原籍饶平)。
八年己巳:林谦恭(县学,原籍同安)。
十年辛未:曾光锦(府学,原籍镇平)、苏瑞麟(县学,原籍南靖,恩贡苏怀珠子)。
十二年癸酉:李政纯(县学,原籍同安,有传)、刘鹏奋(府学,粤籍)。
光绪元年乙亥:陈善继(县学,原籍海澄,举人陈亨昌子)。
三年丁丑:谢天心(县学,原籍南安)、林伯璋(府学,粤籍)。
四年戊寅:邱国桢(府学,粤籍)。
五年己卯:苏玉昌(县学,原籍同安)。
七年辛巳:王抡元(县学,原籍同安)。
八年壬午:吴文灏(府学,粤籍)。
九年癸未:林际时(县学,原籍晋江)。
十一年乙酉:吴凤鸣(县学,原籍晋江)。
十二年丙戌:刘秉均(府学,粤籍,恩贡生刘鳌子)。
十三年丁亥:王廷佐(县学,原籍安溪)。
十五年己丑:杨化年(县学,闽籍,岁贡杨时辉子)。
十六年庚寅:曾应祥(府学,粤籍)。
十七年辛卯:苏玉辉(县学,原籍同安)。
十九年癸巳:曾翰元(府学,粤籍)。
优贡
嘉庆十五年庚午:陈震曜(县学,闽籍,惠安训导)。
武进士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柯参天(县学,闽籍,乙酉武举)。
乾隆四年己未:蔡庄鹰(府学,闽籍,丙辰武举本科,侍卫,五年请假省亲,卒于姑苏旅邸)。
武举人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台湾武举开科始此):林逢秋(县学,闽籍)。
三十五年丙子:许仪凤(县学,闽籍)。
四十一年壬午:陈进元(府学,闽籍)、吴有声(县学,闽籍)、曾国翰(县学,闽籍)。
四十四年乙酉:施世黻(府学,闽籍)、柯参天(县学,闽籍,己丑进士)、张化龙(县学,闽籍)。
四十七年戊子:蔡一聪(县学,闽籍)、蔡朝凤(县学,闽籍)、翁士俊(县学,闽籍)、谢希元(县学,闽籍)。
五十年辛卯:林培(府学,闽籍)、颜士骏(县学,闽籍)。
五十六年丁酉:赵奇遇(县学,闽籍)、李行可(县学,闽籍)。
雍正元年癸卯:恩科李朝龙(县学,闽籍,由文生中式)。
十年壬子:郑和泰(县学,闽籍)。
十三年乙卯:苏惟豫(县学,闽籍,由文生中式)。
乾隆元年丙辰:恩科蔡庄鹰(府学,闽籍,己未进士,侍卫)。
三年戊午:许日文(县学,闽籍)。
十五年庚午:陈廷魁(府学,闽籍)。
十八年癸酉:陈廷光(县学,闽籍)。
二十一年丙子:唐锟(县学,闽籍)。
二十四年己卯:林继成(县学,闽籍)。
二十七年壬午:黄达三(县学,闽籍)。
三十年乙酉:张从龙(县学,闽籍)。
三十三年戊子:李瑶(县学,闽籍)。
三十五年庚寅:恩科苏廷瑞(县学,原籍同安)。
三十六年辛卯:高升(县学,闽籍)、曾国材(县学,闽籍)、吴履光(县学,原籍南靖)、张简魁(县学,原籍南靖)。
三十九年甲午:柯文珍(县学,闽籍)。
四十二年丁酉:李化育(县学,闽籍)。
四十四年己亥:恩科张元璋(县学,闽籍)。
四十五年庚子:陈庚光(县学,原籍南安)。
四十八年癸卯:吴世英(县学,闽籍)、许廷耀(县学,原籍南安,乾隆五十二年六庄义首,有传)。
五十四年己酉:蔡耀仁(亚元,县学,闽籍,因随军剿平蔡逆,奏赏即用都司留京,十三年福鼎训导蔡兆禧子)。
嘉庆三年戊午:张元英(县学,闽籍)。
九年甲子:詹振拔(县学,原籍安溪)。
十二年丁卯:黄启东(县学,原籍南安)。
十五年庚午:黄圣淮(县学,原籍南靖)。
二十一年丙子:刘瑞麟(县学,原籍平和,己卯赴兵部试,特选六品千总职留京,甲申奉宪获贼,咨升正六品)。
二十三年戊寅:恩科麦朝清(县学,原籍漳浦)。
二十四年己卯:林得时(县学,原籍龙溪)、黄朝凤(县学,原籍平和)。
道光二年壬午:张简腾(县学,原籍南靖)。
十一年辛卯:恩科阮朝魁(县学,闽籍)。
十二年壬辰:正科杨邦瑞(县学,闽籍)。
咸丰元年辛亥:恩科尤拔元(县学,闽籍)。
九年己未:林玉经(县学,原籍安溪)。
同治元年壬戌(补行辛酉正科):林瑞璋(亚元,县学,原籍龙溪)、黄焕猷(县学,原籍南安)、张成材(县学,原籍漳浦)。
四年乙丑(补行甲子正科):苏玉英(县学,原籍同安)、戴维清(县学,原籍南靖)。
光绪元年乙亥:朱春田(县学,原籍同安)。
庚部
列传
宦迹
武功
乡先正
寓贤
孝子
义民
寿考
宦迹
杨芳声,奉天万全左卫人,由岁贡,康熙二十二年知县事。时,初置县,诸规制皆其所擘画,而清田赋、革重徭,以宣朝廷德意,民尤赖之。秩满,内擢户部江南司主事(旧志)。
黄赐英,晋江人,康熙癸卯举人,二十六年任本县教谕。时,县初置,文风未盛,英任其职,以培育人才为己责,日进诸生,勤训课,捐赀置嘉祥里学田二十甲、赤山庄学田二十甲,以供文庙香灯及诸生月课诸费。士蒙其德,设牌位于学宫祀之(旧志)。
宋永清,原籍山东莱阳人,由汉军正红旗监生。康熙四十三年知县事,为政期年,新学宫、建衙署、创义塾,百废具举,听断平允,尤雅意文教。初,硫磺水官田地瘠租重,民率逋逃,永清详请薄其赋,另募耕种,充为文庙香灯。东关上则田数百甲,岁苦旱,永清发仓榖一千石贷民,就莲池潭筑堤一千三百余丈,以资灌溉。又,龙目井廍移充义塾膏火,延师教授;至月课奖赏,复捐己赀助之。暇则进师生讲论文艺。邑文教振兴,自清始。素工诗,庭署余闲,辄吟咏不辍。着有「溪翁诗草」。秩满,擢直隶延庆府知府(旧志)。
钱洙,浙江嘉善人,由荫生。雍正十一年知县事,赋性雅谈,苞苴悉绝。凡有听断,平心和气,务得其情。治盗贼,始慰谕薄惩,冀其自新,怙恶则严治之。有积匪洪宝,素雄悍,里役畏之,莫敢捕。洙设法缉获,廉得淫凶状,立杖毙之,民服其断,镌碑以志。任三年,待士以礼,驭众以宽,盗闻风屏息,夜门不闭。累升至本府知府,以勤劳卒于官(旧志)。
方邦基,字乐只,浙江仁和人,雍正庚戌进士。十三年知县事,为人温厚祥和,谨身节己,雅淡无欲,凡听断两造,理曲者开诚谕之,薄示惩艾,民欣服受之。时,岁歉,米价贵,邦基发粟平粜,酌户口,定榖数,亲自散给。至孤贫老稚,尤怜恤之。秩满,以忧去。人思之,设牌位于学宫,以志不忘。寻任本府同知,擢本府知府,尤多善政,载「府志」(旧志)。
陈志泰,江南甘泉人,康熙丁酉举人。乾隆十四年由泰宁调知县事,为人廉静耿介,言笑不苟,案牍只字必出己手,绳家人以法,治奸吏蠹役如鹰鹯之逐鸟雀,积弊悉除。讼狱两造,具即听断,民无积滞拘挛之苦。任三年,民无一词、一事枉于情势者。以积劳成疾去,士民思之(旧志)。
杨毓健,字力人,湖广长阳人。康熙六十一年秋,由郡司马调知县事。时,朱逆甫平,哀鸿遍野,健下车首询疾苦,贷仓榖,省徭役,修莲潭水利,躬亲劝稼,持酒饼以劳农。力不足者,给种予之。其在署也,设纸皁、立铜锣,以来椽胥;修楼橹、崇祀典,皆出宦橐。间复勤于听断,几无留牍。公余之暇,诏士子以文行,修义塾,倡示来学,请广本籍取额,以厚风俗,皆淬厉为之,绝不以庖代有所宽假。在任一年,孜孜以惜士爱民为念。秩满还郡,士民为之镌石以志,事载「碑碣」部(新辑)。
谭垣,字牧亭,号桂峤,江西龙南人,戊辰进士。乾隆二十九年夏五月,由政和调知县事。县境东倚傀儡山,故盗薮也。宵小出入,闾阎恒有戒心。垣甫下车,搜缉靡遗,悉置之法。自是,阴阳和、风雨节、年榖顺成,俗敦礼让,迄全郡迤南至琅峤二百余里之内,桑麻蔽野,弦歌相闻,熙熙然也。而垣之求治,犹日昃不遑食,或夜则达曙忘寝,必使案无停牍,刑协于中而后止。在任三年,以次辟讲学书院,修厅事前后堂,改建天后宫,悉捐廉俸倡之。他若农田水利、险隘关塞之尤急于国计民生者,莫不厘然毕举。丁亥四月,秩满当迁,士民爱戴,不忍舍,相率走郡城,吁大宪,乞闻于朝。宪以格于例,不得已,慰劳而遣之。士民既不获请,退而伐石纪绩,以示不忘。事载「碑碣」部(新辑)。
曹谨,字怀朴,河南河内人,丁卯解元。道光十七年春知县事。邑故多旱田,谨下车即巡田野,寻察水源至九曲塘淡水溪边,喟然叹曰:是造物者留以待人力之经营也。于是,集绅耆,召圬匠,兴工凿筑。公余之暇,徒步往观,指授方略,杂以笑言,欢若家人妇子。以故趋事者益众。戊戌,功竣,凡掘圳四万三百六十丈有奇,计可灌田三万一千五百亩有奇。盖由淡水溪决堤引水,于九曲塘之坳垒石为门,以时蓄泄。当其启放之时,水由小竹里而观音里、凤山里,又由凤山里而旁溢于赤山里、大竹里,环县城,达署内,中建水心亭,水之消长,一望而知。在任五年,缮城郭,修衙署,勤听断;士涉讼庭,面斥不恕。去之日,祖饯者至数千人。咸丰十年,民思旧德,构祠三楹于书院东偏,每遇诞期,辄召梨园设酒醴以遥祝之(新辑)。
武功
马定国,陕西人,康熙六十年任南路营守备。时,贼朱一贵煽乱,率众攻南路,县故无城,难守御,定国列兵龟山麓,亲冒矢石,与贼对垒大战,贼势益张,定国知力不支,急回马索火焚火药库。曰:毋资敌。贼追及,定国曰:我朝廷命官,岂可遭擒取辱?遂拔佩刀自刎死。乡人悯其忠,守其尸三日。贼闻之曰:马守备,忠臣也。以礼殓之。置家属于静室中,民馈粮米不绝。事闻,予恤,赐祭葬,荫一子以卫千总用(旧志)。
陈元,侯官人,台湾镇标左营千总。台贼朱一贵倡乱时,元同本标右营游击周应龙,率兵御贼于南路冈山。元奋勇掩击,贼稍却,官军进屯赤山。越日,贼悉众来,四面围攻,官军深入,不谙地利,元力战数次,中创被获,逼降不屈死。事闻,予恤,赐祭一次,荫一子以千总用(旧志)。
林富,长汀人,南路营把总。台匪朱一贵等窃发时,奉委为游击。周应龙前队引路,官军至赤山,与贼战,贼势稍却,富乘胜深入,贼绕阵后,合围攻之,力不敌,劗刺而死。事闻,予恤赐祭,荫一子以千总用(旧志)。
王奇生,镇标右营领旗,素骁勇,台变时,奉委领兵与贼战于赤山。官军败,奇生负其勇,突围冲击,贼左右夹攻,杀之。事闻,予恤典,从祀忠义祠。时有削职把总江先达同战死(旧志)。
王郡,字建侯,干州人,初冒李姓入伍,康熙六十年以千总从蓝廷珍攻复台湾有功。雍正二年,任南路营参将。时,寇乱之后,郡悉心拊循,训练有法,累迁台镇总兵官。七年,讨平本县山猪毛番。九年,彰化大甲西番林武力聚众作乱,本县流棍吴福生亦乘间为变,郡时已授水师提督,乃先遣游击李荣引兵应援,继侦知福生与商大概等攻陂头甚急,遂决策率兵夜发,与参将侯元勋、守备张玉等三路夹攻,败其前锋。贼复集,自辰至未,战数合,贼大溃,各奔窜潜匿。生擒萧日等八人,枭于营门。越日,大搜贼巢,吴福生、商大概、乌目使等三十余魁悉就擒,南路遂平。而新镇吕瑞麟剿大甲西番,为所围,征兵府中,总督郝玉麟复檄郡讨之。郡师至鹿仔港,遣参将李荫越等各扼隘口,绝其去路,遂渡大甲溪追杀,直抵生番悠吾界。屡有杀获,贼遁南日内山,峭壁峻绝,谍知樵径仅一线,督师攀援而登,炮声震山谷,贼负创走,捣其巢穴,焚其积聚。于是,各社望风皆降,缚献渠凶林武力等,北路亦平。十余年来镇台者,郡之功为优云(旧志)。
陈伦炯,号资齐,同安人,侍卫。雍正元年,任南路营参将。时,寇乱初平,新筑县城,伦炯亲板干,督工役,毫无苟且。时加慰藉,民忘其劳。其驭兵勤练镇定,宽严并用,复工书翰歌诗,暇则进绅士谈论诗书,翩翩然有儒将风流焉。寻升副将。去之日,百姓送者遮道,不忍舍之(旧志)。
张玉,山西人,由行伍,任南路营守备。雍正十年,台匪吴福生为乱,剽掠塘汛,玉守凤弹,兵单汛弱,贼悉众来攻,玉令军士夜悬火绳,密布树间(凤弹营盘多栽刺竹),贼疑惧不敢进。连攻数次,不得下。寻总兵官王郡率师抵凤弹,檄玉出战。玉奋勇迎敌,不介马而驰,深入其阻,贼绕阵后掩击之,玉无退路,被围不得脱,连伤数刀而死。事闻,予恤,荫一子以千总用。时有外委徐学圣、郑光宏,皆阵亡(旧志)。
温达勇,广东人,武进士,镇标右营游击,署南路营参将。尝以盗贼恣行,皆卒伍懈弛故,且兵食朝廷口粮,宜效用。日设令牌数面,令汛兵轮流接递,巡哨各乡村道路行旅寇盗。城市之内,夜拨兵分街巷巡守,有盗贼行窃,惟守兵是问。又常微行查访,守者无敢稍懈。署篆一年,盗风屏绝,夜门不闭。未几,以疾卒。士民拜奠,络绎不绝。榇归,百姓父老焚香拜送遍于街衢,欷歔感泣,深于爱戴云(旧志)。
乡先正
王璋,字昂伯,本县籍,补郡学弟子员,登康熙癸酉乡荐,授滇宜良令,清慎爱民,民深戴之。以丁内艰去,百姓遮道数千吁留于开府,璋间道微行归。服阕,补湖广房县令,贤声益着,内转主事,擢监察御史。卒于官。璋博学多闻,康熙三十四年分修郡志(旧志)。
林黄彩,字符质,安平镇人,幼娴韬略。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作乱,制府满保驻厦门,彩以布衣走兴化,具陈平台策。制府令随大军征讨,事平,授把总,寻升守备,累升至厦门游击。雍正十年,随总兵官王郡征北路大甲西番,以军功擢参将,迁澄海副将,署碣石镇总兵官,寻卒(旧志)。
施世榜,字文标,县拔贡生。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作乱,陷郡治,总督满保委世榜参军事,随征效力。事平后,提督施世骠复委同参将王万化等,绥抚南路。世榜自备行粮,募壮丁,往琅峤,计获贼伙刘国台、颜廷、张赛、李法、蔡成祖等二十余名,解赴军门。复同游击林秀等,入阿侯林搜捕逸匪,招集难民二千余人,安抚复业。以军功题授都司,转文职,任寿宁教谕,署漳州教授,内升兵马司副指挥。生平乐善好施,族党贫者多所周恤。尝建敬圣楼于郡治南门外,拾字纸。子九人,长士安,贡生,捐银二百两修县庙学,置田千亩充海东书院膏火。次士憬,兴化训导,力行善事。又次士龄,宁海州知州,捐粟二百石,并充海东书院膏火。又次士膺,拔贡生,捐社粟一千石。皆世榜义方之训云(旧志)。
黄国英,字逊卿,县贡生,居台邑,淡水都司曾荣子也。少倜傥,好施予,有求辄应,戚属贫乏者月给银米赡之。诸罗盐水港淤塞,英有龙沟潭庄田,截其半,更捐千金,别浚一港,以济舟楫,仍增置营房,请台镇拨兵防守,民便之。以州同即用,卒于漳(旧志)。
郑应球,字桐君,县恩贡生,性耿介,尚气节。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作乱,陷南路,贼党郭国祯募使画策,应球义不可,强迫之,球绐之曰:明早往见。侦募者归,即挈妻子夜遁。募者不获,怒焚其庐,尽为灰烬。乱平后,巡抚张伯行荐举孝廉方正。球性雅淡,辞不赴,掌县书院教席十余年,寿几八十终(旧志)。
卓梦釆,字狷夫,县庠生,性孝友,方正自持,精医济人。康熙六十年,朱寇陷县,贼党募致之。釆曰:不善不入,昔有明训。辞不赴,强胁再三,虑不免,挈家遁鼓山深处,居匝月,吟咏自娱。散家赀给族戚里邻口粮,戒曰:宁饿死,毋从贼。其乡皆化为良民。知县陈志泰高其行谊,赠「儒林芳标」额。子肇昌,领乡荐,孙列胶庠。寿八十终(旧志)。
陈正春,字汝中,县贡生,少孤,事母至孝,家淡,好施行善事,倾囊不惜。族戚里邻急难,极力周恤,贫乏死丧,代为殡殓,至借贷为之,名动乡闾。督学使严瑞龙釆行优,赠「孝友端方」额。寿七十余终,子孙并列胶庠(旧志)。
廖殿魁,邑拔萃生。雍正壬子,举于乡。每作文,未尝起草,得题后,拈毫布置,不知者以为得意疾书也,就而视之,则画一鹿于纸。鹿成,即信笔誊真,无不惟妙惟肖。如鹿昂头,必从高处落想;鹿俯首,必从低处诂题。至于临水照形,则对面烘托也。回顾斜睨,则反面、旁面生情也。他若安步徐行,则翥凤翔鸾,自然合度。奔驰疾走,则生龙活虎,不可捉摸。峙立沙边,文必从容而镇静。偃卧草际,文必清丽而芊绵。故习见者,但观其鹿之神情,即可定其文之品概。然以年湮代远,卒莫能详其行谊。惟画鹿成文一事,世竞传为美谈云(新辑)。
卓肇昌,字思克,县庠生,梦釆子也。由拔贡生,登乾隆庚午贤书。少颖异,能承庭训。长益岐嶷,好为古文辞,下笔数千言,思汨汨如泉涌。论世知人,具有特识。一时老师宿儒,咸器重之。着有「栖碧堂全集」,藏于家。乾隆二十八年,分修凤山县志。年五十四卒(新辑)。
李政纯,字少白,号雪轩,邑之港东里潮州庄人。年三十九,以明经贡于廷。性孝友,非义不苟取,里闾有方正之目。有母年六十余,好听古人事迹,纯每于授徒之暇,辄造问安,侍立其旁,为之谈古今成败、人物臧否,妙绪纷披,滔滔不竭,母辄为解颐。母病,必亲奉汤药,衣不解带,病愈乃已。有弟政邦,亦邑庠生,患目盲,癖嗜烟霞,纯与之同财,终其身未尝有间言。坐拥皋比,釆芹食饩者百余人。平居朴实无华,笃于友谊,与人有成约,虽风雨必践其言。其平生行事多此类。光绪二年,以总办团练,保举训导,未仕而卒。年四十有七(新辑)。
江兴徽,字绍远,邑之港西里阿猴街人,少有文名,而尤笃于孝行。父廷淇,为邑明经:生二子,徽其次也。母早世,继母陈氏,甫生幼子而父逝。徽兄弟事之,无异所生,继母亦安之。未几,幼子殇,继母悲伤不已,徽兄弟百计劝慰。时,外家舅氏以继母乏亲生儿,欲夺其志,托故迎归,数月不返。徽诣舅家,向母涕泣长跪不起。母问其故。曰:母归,则父虽亡,见母如见父也。不归,则不肖不能事母,他日何以对吾父于泉下。且弟虽不禄,而兄与不肖犹存。先人遗业尚足自给,何虑焉?母感其意诚,即日命驾同归。自后入邑庠,登拔萃科,先意承志,常恐无以得其欢心。娶于蓝氏,以不听母命,出之。年三十而卒。无子,以兄子为嗣,赖继母为之抚养,以至成人。今其儿亦循循孝友,颇能读父书。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新辑)?
寓贤
前明宁靖王,名术桂,字天球,别号一元子,太祖九世孙辽王后,长阳郡王次支也。始授辅国将军,崇祯壬午,流寇破荆州,术桂偕惠王暨藩封宗室避湖中。甲申京城陷,庄烈帝殉社稷,福王嗣立于建业,术桂与长阳王入朝,晋镇国将军,会同长阳守浙之宁海县。乙酉夏,浙西郡邑尽归国朝,长阳率眷属至闽中,术桂尚留宁海,而郑遵谦从绍兴迎鲁王监国。时传长阳入闽,存亡莫测,监国封术桂为长阳王。郑芝龙据闽,又尊唐王为帝,建号隆武;术桂奉表称贺,隆武亦如监国所封。后闻其兄尚存,已袭辽王,术桂具疏请以长阳之号让兄次子承之,隆武不允,改封宁靖,仍依监国,督方国安军。丙戌五月,大兵渡钱塘,术桂乃涉曹娥江,奔避宁海,觅海艇出石浦,监国亦由海门来会,同至舟山。十一月,郑彩率舟师北来,因芝龙与隆武不洽,知越州不守、监国出奔,故遣迎之。术桂与监国乘舟南下,岁秒抵厦门,而芝龙已先归命北行矣。是时,郑鸿逵迎淮王于军中,请宁靖监其师。合芝龙子成功兵,攻围泉州,经月不下。鸿逵乃载淮王与宁靖同至南澳,值粤东故将李成栋奉桂王之子称帝肇庆,改元永历,宁靖因入揭阳。永历令居鸿逵师中,月就所在地方支膳银五十两。戊子春,命督鸿逵、成功师。唐寅冬,粤事又溃。辛卯春,宁靖仍与鸿逵旋闽,取金门。及成功取台湾,宁靖辄东渡,就竹沪垦田数十甲,以赡朝晡。既而元妃罗氏卒,遂葬焉。戊午,闻靖海将军施琅调集本军褛船进讨,郑氏诸臣燕雀处堂,晏如也。宁靖独蒿目忧之。常言台湾有变,我再无他往,当以身殉。癸亥六月,大师克澎湖,二十六日郑兵败回,宁靖谓姬媵曰:我之死期已至,汝辈听自便。佥云:王既能全节,妾等岂甘失身?王生俱生、王死俱死,请先赐尺帛,死随王所。宁靖曰:善。姬袁氏、王氏(或云蔡,误也)、媵妾秀姑、梅姐、荷姐,俱冠笄被服,同缢于堂。宁靖乃大书曰:自壬午流贼陷荆州,携家南下,甲申避乱闽海,总为几茎头发,保全遗体,远潜外国。今四十余年,已六十有六岁。时逢大难,全发冠裳而死,不负高皇、不负父母,生事毕矣,无愧无怍。次日,梭役升主人柩至,宁靖视之,无他言,但曰未时。即加翼善冠,服四团龙袍,束玉带,佩印绶,将宁靖王麟钮印送交郑克塽,拜辞天地祖宗。耆士老幼俱入拜,宁靖答拜。又书绝命词曰:「艰辛避海外,总为几根发。于今事毕矣,不复釆薇蕨」。书罢,结帛于梁,自经。且曰:「我去矣」。遂绝。众扶之下,颜色如生。越十日,藁葬于县治长治里竹沪,与元妃合焉,不封不树,妾媵五棺,埋于台湾魁斗山,去其墓三十里。时称为五烈墓。宁靖无嗣,继益王裔宗位之子名俨鉁为后。时年七岁,安置河南开封府杞县(旧志)。
李茂春,字正青,漳之龙溪人,登明末乡荐,富著述。风神秀整,跣足岸帻,旁若无人。居于台之永康里,题其茅亭曰「梦蝶处」,日诵佛经自娱,人称李菩萨云。卒葬新昌里(旧志)。(按新昌里时属凤山,雍正十二年改隶台湾,即今安平县)。
张振南,字伯禧,漳州漳浦县人。父义忱,年十三,能文,而屡踬于童子试。会族人械斗,遂渡台,贳居于邑之旧治。乾隆丁酉,回漳完娶,逾年生振南。甫周岁,父仍来台,娶庶母吴氏,生异母弟三。未几,吴氏卒,父复娶谢氏,再生两儿。时振南在漳,赖母商氏养育成童,俾从师读。年十六,犹未识父面,母始命来台寻父。及南至旧治,适逢其父于途,向之咨询,父细诘家世,南具以实对。父戏云,此吾老友,与余为邻,当导而往见。南信以为真,随之归,馆于家,数日,略无音耗,迭向父敦促,父叱之曰:痴儿到此犹不悟耶?南如梦初觉,跪而泣曰:儿奉母命千里寻亲,今既得父,不可不迎母完聚。父诺之,而不果行。南日夜忧思,莫知为计,至忘寝食,因而得病。庶母谢氏察其形容憔悴,知为念母故,力勤父遣介往迎。比母至,而父已没。南哭泣尽哀,在家守制,日承欢两母,暇则教督诸弟。次弟、三弟俱先后成名,南年至五十,始获一衿。辛卯乡试,恩赐副贡。乙未,复蒙恩赐举人。年七十一,无疾而终。生平有鲁男之操,每逢妇女于途,辄道避之。人以此笑其迂。而见义勇为,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固亦近世之不多觏者(新辑)。
孝子
粤民冯满子,寄居港西怀忠里,世业农,目未识诗书,然性孝能廉,里人异之。一日,忧母氏邱老且弱,不健餐,往药圃市参三钱,割股肉和煮以献其母。母食之,果获康强,年八十有四而终。所居距冈山九十里,与人同往拜佛,为母祷长龄。行山僻中,渴甚,众争窃园间蔗以食,冯独否。或与之,即依其值出钱,挂园上。其生平行事多此类。论曰:农民目未知书,尚能孝而廉;何况读书明理之人,不识廉孝两字,能无愧乎?夫刲股事亲,非一念之真诚,断不能为此。取蔗依值,其制行不欺天日,虽伊尹、伯夷,犹将揖而进之,敢以凡民目之耶?世之缺奉养、贪货财者,视冯氏子何如哉!(新辑)
义民
李直三、侯观德、艾凤礼、邱若瞻、涂廷尚、邱克用、朱元位、刘庚辅、陈展裕、锺沐华、锺沐纯、梁元章、赖以槐、侯欲达、涂定思、锺贵和、古兰伯、刘怀道、涂文煊、邱永月、黄思礼、刘魁才、林英泰、锺国虬、林文彦、赖君奏、涂华煊、何廷等,籍贯俱广东(按义民,率粤之镇平、平远、嘉应州、大埔等州县人,渡台后寓县下淡水港东、西二里,列屋聚廛,别成村落。两里设里正、副共四人,应公差,通音译,稽奸匪;来往内地,俱由县给义民照)。康熙六十年,台贼朱一贵作乱,直三等密谋起义,不从贼。先于四月二十二日,遣艾凤礼、涂华煊等赴府请兵。五月初一日,府治失陷,各义民随于五月初十日纠集十二大庄、六十四小庄,共一万二千余名,于万丹庄竖立「大清」旗号,推侯观德指画军务,分七营,驻列淡水溪,连营固守。又以八社仓廒贮粟一十六万余石,遣刘怀道、赖君奏、何廷等率领乡壮番民固守,相拒月余,群贼不敢一人南渡。六月十八日已时,贼目刘育率贼万余人,从西港口潜渡新园。刘庚辅、陈展裕、锺贵和等统众与贼合战两次,复纠同侯欲达、梁元章、古兰伯等,与贼战于小赤山,抵晚复战一次,各有损伤。十九日,贼犯万丹,刘庚辅、陈展裕、侯欲达、古兰伯率众拒之,且战且守,诱贼至滥庄,锺沐纯等统众绕出贼后,攻其北;刘庚辅、梁元章、古兰伯、刘怀道等统众攻其南;陈展裕、侯欲达、涂定恩等统众攻其东;三面合攻,大败贼众,追至淡水溪,邱若赡、艾凤礼等拦河堵杀,贼众无船可渡,溺死及杀死者数千余人,贼目刘育亦被杀。义民为首之涂文煊及乡壮人等,死伤者一百一十二人。夺得大枪四位、砂炮四位、伪札、伪印、旗号、军器无算,贼众逃遁,搜得贼首朱一贵伪谕,始知大师已入郡。直三等逐率众来会,制府满保将为首起义诸民,现拔李直三、侯观德、邱永月、刘庚辅、陈展裕、锺沐华、锺沐纯为千总,赏银九百五十两、米三百石、彩段一百疋,旌其里曰「怀忠里」,谕建亭曰「忠义亭」,优恩蠲免差徭(立碑县门,永为定例)。奉旨从优议叙,给台地守士义民扎付一百一十五张,引兵杀贼义民扎付三十六张,擒贼义民札付二十三张。(旧志)
侯心富等,籍贯亦广东。雍正十年,南路奸匪吴福生等乘机纠众作乱,心富等纠同港东、西二里义民万余人,分驻防守八社仓廒。上淡水则锺南魁、陈治豪、陈石扬、锺泰英等统众二千余人守之,万丹街、放索社、茄藤社则林宣拔、何绍季、张日纯、曾启越等统众四千余人守之,下淡水龙肚岖则李炳凤、涂廷琛、李绍珀等统众二千余人守之。冷水阮、搭楼社则林有仁、郑元雯等统众八百余人守之。又分刘伯成、锺琼祥、林石德等千余人防御笃嘉、武洛、罗汉门等处,邱永浩、黄登伯、谢必凤、邱廷伟等千余人防御巴六焦、阿侯社等处,林永清、叶春林等三千余人防御三叉河、乌树港、力力社、新园汛等处。时,贼攻陂头甚急,心富等挑选九百余人渡河应援,值水师提督王郡与贼接战,义民赶赴军前,戮力前驱,贼众奔溃,南路遂平。时,北路凶番亦未靖,郡复调赴军前,充向导官,事平,予以优叙,均照部册有名外委例,各加一等,授为千总,给与扎付。其功加姓名具列如左:
侯心富、陈好贤、陈石豪、赖家璋、涂定琛、锺南魁、何田如、林有仁、刘鼎高、盘运珠、张士辉、韩任贤、谢日树、谢有亲、曾永习、何绍季、陈士拔、陈元硕、古熙珍、杨日习、林以柏、陈仲兴、陈石利、陈石峰、冯若纪、陈连发、赖君添、郑元雯、利如沧、王启能、沈培玉、李鼎才、邱永浩、陈朝接、黄登伯、李焕挺、黄达传、锺琼祥、陈石扬、盘运柱、赖家珍、张振相、赖有岱、宋来恩、锺统明、谢芳晋、邱信山、锺佾芳、梁伯伟、涂定秀、涂柏清、涂定伟、林清周、邱以奇、锺孔珍、林丰山、林桂山、黄荣光、李会斌、刘孔怀、林桂荣、韩蕴祥、张文凤、刘佩麟、林有赞、刘启斌、刘武麟、黄会云、李淑元、张鼎祥、陈世拱、涂定惠、陈元煌、陈廷云、陈文端、李成乔、刘伯仁、张捷秀、刘伯成、张捷成、黄其直、吴以廉、谢必凤、梁绍选、吴舒生、涂定宣、徐恭良、刘启荣、徐德运、侯连新、曾浩生、侯心魁、朱士奇、徐如德、张用文、温日操、汤洪海、陈石斗、陈南祥、邓彦友、彭朝旺、王安运、汤洪康、徐相■〈是彡〉、马呈梅、吴捷俊、吴子凤、赖秀璋、叶福生、黄金相、寥芳琳、徐正东、古赞臣、寥文英、李朝礼、姚生春、古芳兴、徐日焜、杨伯献、蓝溢海、汤简英、赖成礼、刘仕伯、黄兆运、谢如杨、范光儒、梁可先、侯贞士、邱欲观、寥存忠、林硕荣、侯心喜、叶运成、薛昌贵、邱子璋、侯集文、涂庆瑞、宋来育、刘运清、宋美伯、侯履英、侯日瑞。以上一百四十二名,乾隆五年给札。
李瑞伯、谢登钦、李炳凤、锺泰英、李瑞侯、张日纯、陈鼎生、林宣拔、锺国治、李应相、曾瑞干、赖坤及,赖梓松、锺南达、李绍珀、傅昌文、张必贵、林永清、陈石榜、锺程及、李盛祥、陈以奇、林硕德、锺干生、李喧祥、林旦景、锺麟新、李云凤、林郁彦、林祚任、陈宜进、林仲英、锺凤英、张瑞聪、陈宜兰、林教玉、傅成登、锺名及、李允魁、锺元美、邱瑞崇、萧良桂、李俊伸、邱万春、张其麟、锺启仁、谢国纪、锺雍芳、林作栋、邱允旦、林作祚、李瑞玉、谢元焜、林日远、锺起鹏、吴忠松、刘永仁、陈联太、张利振、锺章英、邱若赞、李春发、陈润奇、李双荣、林奕孟、吴以祉、谢元逢、李成斌、陈登元、陈梅柏、邱朝拔、李云汉、黄作栋、邱正儒、李绍显、林永钦、谢芦柏、刘习鹏、锺干英、谢立仁、张鼎山、林荣山、陈登崇、林琇青、陈锡礼、黄光彩、陈尚华、赖相及、锺梦贤、陈石千、冯允烈、张昭成、涂琼生、陈尚康、林阿泰、陈立伯、赖子相、陈开千、萧鼎秀、邱立攀、刘云耀、陈河清、刘云耀、陈庆简、廖元新、陈庆昭、李昭玉、张日龙、赖仁及、李任秀、邱舒达、李集学、涂定麟、张日集、刘荣禧、陈显琳、萧能成、陈庆礼、赖进及、李瑞光、林洪山、张翰英、黄成彩、陈土梅、李德荣、刘训宜、李松挺、林有信、畲任先、曾九安、李道恒、曾九瑛、张逢秀、吴以万、张志仁、赖科及、锺昌允、黄辉云、曾启越、徐石云、刘行恕、张邦崇、涂遥生、陈华生、谢国耀、陈来琳、谢乔参、林青、谢作凤、刘英立、郑云雯、曾发亮、邱廷伟、张必柱、李绍贤、李朝重、徐和生、刘勷存、陈永滨、陈润麟、畲魁能、陈士珀、陈石瑗、陈显荣、赖文及、谢运鹏、吴元三、杨辅臣、李作松、谢成祚、谢成琳、陈润魁、涂文明、李绍皋、王廷宠、涂梅生、赵性和、张礼乐、宋万来、冯维万、李云捷、廖景华、张瑞阑、黄贤琮、黄华云、刘钦臣、马怀珍、陈梅琳、陈庆朝、李联大、吴以增、锺启宏、江士灏、吴明杨、陈秀琳、涂哲生、郑肯良、陈元云、锺声扬、李俊千、吴申伯、曾俊麟、锺日友、谢展文、谢惟元、陈生及、谢元华、锺南榖、叶春林、陈庆仅、张乔语、谢先达。以上二百十二名,乾隆六年给札。
许廷耀,邑之港西里广安庄人,登癸卯武闱。乾隆五十一年,彰化奸民林爽文作乱,南路逆匪庄大田应之。十二月十三日,攻陷县城,知县汤大奎、典史史谨死之。五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海坛镇总兵郝壮猷奉水师提督黄仕简命,带兵收复凤山,驻扎东门外。三月初六日,贼目庄锡舍领贼众三千,首犯郝镇营盘。郝敛兵入城,屯龟山顶。初八日黎明,庄大田率众攻城,官兵发枪炮御之,佯退,日午,贼埋锅造饭,郝引兵出,逐之,贼复起合围,郝急收兵入城。贼以所得官兵衣帽着之,随入,须臾,南门火起,郝单骑从西门逃出,官兵继遁,县城再陷。贼长驱扰郡,相持半载。九月二十七日,许廷耀风闻贼围郡城,急出家资招募仑仔顶、盐洲、中洲仔、菅林内、北势头、砖仔窑六庄义民勇三千余人,立「大清」旗号,赴郡堵剿,贼大败,深恨之,回攻六庄家属,于十月初一日举事。众义民闻知,乘夜抽兵回救。比至菅林内,东方已白,众义民一夜无眠,又闻家属已被屠戮净尽,饥寒交迫,无心恋战,途至砖仔窑淡水溪边,遇贼截杀,全军十覆其九。事平,知县史公为之汇案请旌,又蒙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嘉勇侯福公入告,奉旨从优议叙,复御书「旌义」两大字,表其功。乾隆五十三年各给札付,今御书犹存,该庄民挨次流交,每逢十月初二日辄设香案,高悬坛上而朝拜之。是日,梨园数十台、酒肴数百席,土人以为义民普(?)云。
附录札付
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徐,为遵旨会议具奏事,照得赏给台湾翎顶职衔义民,除钦奉谕旨分别实缺补用外,其应给顶戴及从前给过顶戴人等,并准部议详细核明颁给印扎,以杜顶冒,仍造具花名清册,送部存案等因,于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七日,奉旨:依议,钦此。钦遵在案。查义民庄凑,委系在事出力,业经奖给金顶戴,除造册汇咨外,合行给扎。为此,扎给该义民收执,以杜顶冒。须至扎者。
世袭三代曾祖浴、祖新、父贤,本身身中、面微、紫须,年六十二岁,系泉州府南安县人。右扎付庄凑收执。
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初一日给,第一百九十五号。
附录
道光十二年,粤匪李受等假义民名目,攻毁闽庄,被闽绅林长青等呈控,蒙制宪程批:查粤庄匪徒因逆犯许成伪示内有「灭粤」字样,辄敢借口教众冒充义民,不问奸良,肆行焚抢,情堪悯恻,本部堂已密饬拿正犯数名。现复会商陆路提督马,带兵前往督饬该道、府实力搜拿,务期有犯必获,痛加惩办,以快人心。至据为首之李受、曾伟中、赖连淑等均先后获到,发府审办,并委员驰赴确查被焚抢房屋、破难户口,给银抚恤,俾得乘时耕作。尔等即速回本庄听候委员查办,各自约束子弟,各安本分,务乃生业,不得效尤粤庄迁怒报复,自贻伊戚。各宜凛遵。
又
咸丰三年,闽、粤公呈,蒙邑侯郑批:逆匪戕官陷邑,该粤人如果志切同仇,自宜首援陂城,次擒逆贼,禀解惩办,庶几不愧义举,乃竟怀挟私嫌,擅攻闽庄,焚抢掳杀,不分良莠,村社悉成焦土,财物被掠一空,难民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因而被水冲毙、逃难死亡者,不可胜计。居心残忍,莫此为甚!嗣因本县会营督带兵勇顺途剿办逆匪,克复陂城,并以闽庄难民因粤堆未撤,不敢归庄,当蒙道、府宪谕饬撤堆,并经本县会营节次出示,谕令遵照各安生业,毋许擅出滋事,不啻三令五申。该总理等利令智昏,置若罔闻,甚至纠集匪徒,复出攻抢,连杀毙命。现据闽庄纷纷呈控,殆无虚日。此次该粤人因向嘉早等庄索取前次诈赃不遂,互相斗杀,本县已有所闻。该总理等犹敢饰词混禀,希图抵塞,似此抗违宪谕,荼毒良民,实属目无法纪,俟即会营带队亲临查拿究办。该总理所设各堆,克日尽行撤退,如再玩抗滋端,定请大兵剿捕,并惟该总理等是问。懔之,勉之。
又
咸丰三年六月二十五日,汤得升禀臬道宪徐公云:为禀请察夺事,窃卑职奉宪台饬委统带大队弁兵,协同安平水师中营,前往凤属数次与贼打仗,连擒股首五六十名、匪伙七十余名,经准曾参将会同郑署县分别陵迟斩决,恭请王命正法,其余大股首林恭等十余名,拟另行解县勘办。但四处虽因克复平静,奈粤人尚四处伏杀闽人。卑职于此本月二十二、三两日,会同陈署押司国忠、祝护都司延龄分头弹压,谕令撤退粤营。该粤人不惟屡次不遵,尚且逆言欲俟红顶大宪到地,方肯罢息。卑职等见其所行,情同叛恶,即督同兵勇极力向前押退,该粤人胆敢擅将穿山龙九节连环(此即粤庄大炮,名说见「兵事」下部「请追粤炮议」)施放。卑职等一时未敢轻举,暂将队伍撤回陂城。肃禀,伏乞宪台察夺。
以上三则,系道光十二年及咸丰三年两次粤庄义民攻掠闽庄之案。缘此次釆访,每询及粤庄义民,无不切齿痛骂,谓其名为义民,而实则甚于贼。由是观之,粤庄义民殊无足纪;无怪其莫肯为之查报也。
寿考
孙屋,嘉祥里五甲尾庄人,现年(甲午)九十七岁,体尚健,子二人,孙五人,曾孙七人,四代相见,今方未艾。
施玖,嘉祥里南安老庄人,壬辰年终,寿九十六岁,妻林氏尚存,现年(甲午)九十三岁,子二人,孙七人,曾孙三人。
李士育,港西里水泉庄人,现年(甲午)九十五岁,妻陈氏,寿考齐眉,子三人,孙六人,曾孙七人。
杨课,嘉祥里山富寿庄人,现年(甲午)九十岁,子二人,孙六人,曾孙六人。
苏港水,维新里大社庄人,现年(甲午)八十九岁,子二人,孙四人,曾孙六人。
林光传,嘉祥里大崎头庄人,现年(甲午)八十七岁,子二人,孙七人,曾孙九人。
潘才,嘉祥里四块厝庄人,现年(甲午)八十五岁,妻林氏,八十二岁,寿考齐眉,子四人,孙十一人,曾孙四人。
辛部
列女
黄烈妇传
烈妇黄弃娘,旧治安平镇黄堂壮女,年十九,适伪宾客司傅为霖次子璇。为霖以反间谋泄,父子俱置极刑,眷属谪配。氏兄铨,为氏营救,得免。方璇之被系也,氏犹冀其生,及父子遇害,遂决意身殉。其兄多方慰之,氏泣曰:今日之事,子为父死,妻为夫亡,于理甚顺,妹复何憾!遂自缢死。今从祀节烈祠。(旧志)
阮烈妇传
烈妇阮荫娘,本县人,年十六,适王寻,居安平镇,未有所出。寻伯兄有遗腹子,嫂已别适,氏抚之如己出。未几,寻殁,寻仲兄来哭殡毕,氏请以所抚侄为夫立后。仲许之,遂阖户自经。仲嫂救苏,且慰之曰:叔死,不可复生,姒何自苦乃尔?氏曰:夫死誓不独生,倘得藁葬夫侧,俾遂同归,愿足矣。仲悯其志,使人防之密。氏醉以酒,即严妆整服,从容就缳。事在康熙二十二年五月。雍正五年祀节烈祠。(旧志)
郑烈妇传
烈妇郑月娘,县中洲庄人,年十九,归儒士王曾儒。逾年,儒卒,翁以贫故,欲速葬。月娘乞稍停,愿死同穴。翁骇然,嘱邻媪劝之。月娘曰:夫病剧时,吾以死许之,义不可移,投缳而死。绅士竞挽以诗,知县宋永清嘉其节,亲祭氏坟,匾其庐曰「百年今日」,盖宋挽诗有「百年今日乾坤老」句也。时合葬旧治依仁里内园路西。(旧志)
黄节孝妇传
节孝妇黄氏,凤山庄人,本县学生员李时灿妻,年二十二,灿卒,子俊臣,甫四岁。家贫守节,孝事老姑,常于海滨拾蛙蛤以佐甘旨。乡人怜而恤之。年七十卒,子孙皆成名。乾隆十四年,题旌,祀节孝祠。(旧志)
王节烈妇传
节烈妇王掞娘,竹桥庄人,年十七,归夫黄研,逾年,研卒,无嗣。或劝别适,氏曰:妇人从一而终,夫亡无子,惟有一死无愧九原而已。服三年丧,将大祥,告其姑与母曰:我生不辰,不能终媳妇之职,报鞠育之恩,忍死至今,为夫服耳;今事毕矣。于大祥日,哭泣尽哀,夜起梳洗,投缳而绝。缙绅挽诗盈帙。(旧志)
吴烈妇传
烈妇吴洁娘,县竹桥八,年十八,归夫黄尚志。尚志疾剧,语氏曰:予病不起,未有子嗣,难以守节,死后汝宜自计。氏泣曰:夫之不幸,乃妾之不幸,若果不起,誓不独生。寻尚志卒,家方治殓,氏更素服潜出村外半里许,投水死。(旧志)
黄孝烈妇传
孝烈妇黄明娘,本县人,年十九,归夫金仁。越三年,仁卒,无嗣,舅姑老且病,氏奉养备至,久而不懈。寻舅姑相继亡,氏亦病笃,人欲为延医,氏却之曰:吾不从夫死者,为舅姑也。今舅姑往矣,吾何以生!不药卒。闻者哀之。(旧志)
董节孝妇传
节孝妇董氏,县兴隆庄人,儒士李凤妻,年二十,凤卒,遗腹生男,守节四十年,事舅姑尽孝,抚遗孤,俾成立。知县邹承垣赠匾「节孝可风」。(旧志)
成孝妇传
孝妇成桂娘,县兴隆庄人,儒士黄忠妻,家贫甚,事舅姑以孝闻。时,姑病笃,忠外出,氏医药无计,刲股肉以进。姑卒不起,送终尽礼。里邻知其事,咸服其孝。(旧志)
曾节孝妇传
节孝妇曾好娘,县兴隆庄人,儒士卢从妻。从卒,遗孤三岁,家贫困,氏勤女红,抚养之,俾成立。事舅姑,菽水尽欢。后子奇游郡庠。邻里称其节孝。(旧志)
李节孝妇传
节孝妇李快娘,县竹桥人,儒士黄奖妻,夫卒,氏年二十三,矢志柏舟,事舅姑菽水尽欢。里邻称羡。家淡泊,抚孤成列、成均立,督孙曹中、梦兰等联游泮水。人以为节孝之报。现年八十。(旧志)
黄节孝妇传
节孝妇黄喜娘,县兴隆庄人,儒士曾亨观妻。初籍内地,夫渡台殁,氏年二十四,家无担石,勤纺绩,以奉老姑,严训督,以课幼子。念夫外殁,携子东渡,省夫坟,择仁而处,遂籍于凤。其苦节完贞,里邻称羡。子成立,现年八旬余。(旧志)
杨节孝妇传
节孝妇杨茂娘,县兴隆庄人,儒士谢乞老妻,年二十,夫故,未有男嗣,氏不欲生。因念老姑在堂,转烈为节,茹苦尝辛,以供菽水。立嗣抚养,以绍夫后。姑殁,送终尽礼,乡里钦其节孝。现年五十余,子孙成立。(旧志)
贞孝烈妇苏门张云娘传
贞孝烈妇苏门张云娘者,港西里滥仔庄民张诒诸第四女也。嘉庆戊辰八月十六日生,襁褓中笑啼喜怒不类群儿,稍长,秀外慧中,潇洒出尘,周旋膝下,能当父母意。闻儿辈读书,自恨身为女子,不得与读。尝云:女子以无才为德,不宜有所表见。是以韬四光匿迹,日在家人姊妹间,而初不见其奇也。父母家颇饶,以儿女成行,艰于鞠育,遂许配本里龟屯庄苏扁之长子玖郎为幼妇,择吉过门。滥存、龟屯,庄既比邻,父母翁姑又素相契密,往来无间,然犹未成婚也。道光壬午,玖郎殇,时云娘年仅十有五,哭之恸。父母翁姑咸劝慰之。云娘故孝顺,恐伤翁姑父母心,因勉强节哀。然自此不言归寗矣。父母或强之返,延刻即还,不留一宿。父母虑其年少,孀守为难,语涉再配事。云娘指誓天日,以明之死靡他。且言儿本来独居,自然无苦。父母知其志不可夺,听之。翁姑察其无去志,愈加钟爱。越六年,翁姑惑于俗论,议以云娘再配其次子某。婚有日矣,云娘知不可谏,不动声色,若为从令也者。裁制完备,诸事妥帖,先期三日,云娘阴换新服,且将新郎之衣籍其木主之下,而莫之知也。乃向其姑托言连日劳顿,倦甚思睡,勿令搅扰,遂闭门而入,上床垂帐。顷之,呼唤不应,推门入视,则抱玖郎木主于怀,端坐而逝。时,道光八年戊子夏四月初八日也。距生于嘉庆戊辰,享年荩二十有一云。论曰:语有之,慷慨捐生易,从容就义难。兼而有者,其惟云娘乎?以彼天生性质,使易为须眉丈夫,得称其志气,其震地惊天之事业,当不胜屈指。乃身为女子,至以无才为德,不宜有所表见。殆如仙佛现身,俯视人间名教事,一行云流水之自然,而无所矜心作意于其间乎?及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严霜冷雪之操,出以霁月光风之度,存万古之纲常,固千秋之气节,树乾坤之柱础,建闽阃之干城,斯何如行谊哉!而一没于妇人女子之自晦,一掩于庸众习俗之愚顽,遂使卅载之潜德,将微一旦,而幽光始发,知天下古今女中夷惠,其湮没于荒陬僻壤间者,何可胜道?能不悲哉(咸丰七年恩贡生萧文凤撰)!光绪五年生员陈鸣阳、江元徽以其事禀请前邑侯饶公,准予崇祀烈女祠,并于本邑儒学冯公任内禀报赴部汇案请旌,蒙奏准在案。(生员陈鸣阳报)
节孝妇蔡门王器娘事实(廪生卢尔德嘉汇载)
节孝妇蔡门王器娘,邑仁寿街王泰山女也。年十六,适庆安街儒士蔡本妙为妻。翁玉儒,姑陈氏,继姑吴氏,先后承顺二十一年,勤劳不倦。夫卒时,妇年方二十有二,屏去妆饰,翁姑在堂,家颇小康。嘉庆壬申,姑卒。道光丙戌,翁卒。庚寅,继姑亦卒。十九年间,连遭大丧,妇哀毁如礼。伯二人、叔三人,帮妇襄葬事,家因中落。服既阕,伯叔议分家产,感妇一片苦心,愿于格外多让房产三百余金,妇赖此勉强维持,兼习女红佐家用。有子二女一,婚嫁讫,得孙四人、孙女一人、曾孙七人(长名国英,光绪癸未年入邑庠)、曾孙女三人,一堂之间,四代相见。光绪八年,妇年八十有八,以疾终。计守节六十七年,尚未旌表。(恩贡生林耀荣报)
节孝妇李门吴修娘事实
节孝妇李门吴修娘,凤山里大桥头庄农民吴条女也。年十五,适同里内旷地庄李考祥为妻,亦业农,家无担石储,且父老母盲,幼弟四人,嗷嗷待哺,妇竭力助夫佐瓮飧,上事舅姑,下抚诸叔,灯火纺绩之勤,历七年如一日焉。道光庚寅,祥卒,妇年二十有二,仅遗一女,而诸叔已有六人,长者祗堪荷锄驱犊,余皆幼小无知。其苦况有令人闻而酸鼻者。妇旦夕拮据,幸延残喘,老翁盲姑俱无恙,日课诸叔,拾遗菜、收滞穗,一家十口赖以举火。乡里翕然称孝妇焉。平居端庄静默,不苟言笑,虽姻娅罕有见其面者。及翁姑没,妇哀毁如丧所生。时,诸叔俱能成立,四叔地光、六叔凤池,年至六十余,犹歔欷语当日事,戒其诸子曰:吾无尔伯母,焉有今日?汝曹谨志之勿忘。妇无子,四叔、五叔各以一男为之嗣。光绪癸巳,妇年八十有五,无疾而终,计守节六十四年。现附祀安邑节孝祠,尚未旌表。(廪生陈张书报)
节孝妇郑门吴酥娘事实
节孝妇郑门吴酥娘,凤山里大林蒲庄生员吴春波次女也。年十八,适同里大桥头庄儒士郑瑞哲为妻。事姑张氏,以孝闻。姑没,哀痛尽礼。家颇饶,妇独维家计,俾夫专儒业。咸丰乙卯,夫卒,妇年二十有三,遗两孤。长昌辉,仅二岁;次昌益,仅一岁。妇日号泣,矢志不渝。越三阅月,而生遗腹男昌俞。时族中有诸无赖者,欺其年少、子孤,百计窘之。妇屹不为动。至力不能支,始诣官自陈,情节剀切,官为之动容,尽拘诸无赖者痛惩之。事始解。妇精于记忆,租榖出入,钱粮多寡,无敢欺者。用是,家益嬴余,自奉极啬,而祭祀必丰,且能推有余以恤母家及乡里之贫乏者。盖慷慨乐施,其性然也。光绪己卯,昌俞入泮。庚辰,昌辉亦身列胶庠。人皆谓节孝之报云。丙戌,妇年五十有四,以疾终,计守节三十二年。丁亥,岁贡生吴凤鸣等以其事请旌,旋蒙奏准在案。(生员郭联书报)
吴节妇名确娘事实
吴节妇,名确娘,凤山里大林蒲庄生员吴春波第三女、节孝妇郑门吴酥娘胞妹也。母郑氏,生妇于道光十八年正月初二日,至咸丰庚申,妇年二十有三,适观音里楠梓坑街监生郭长显次子拱赛为妻。逾年,夫故,妇年仅二十有四,怀有五月娠,家仅中资。妇知书、能会计,出入租谷,皆井井有条。越五阅月而生男,心窃自慰。家有公田百余亩,岁收租谷二、三百石,角(?)悉踞之,妇略不与较。但躬自节俭,鞠养孤儿,幸不至困乏,有余则以瞻其父母家。如是者三十余年,始终罔懈。光绪己丑,其子联书已入邑庠,盖得力于熊丸之教也。甲午,妇年五十有七,以疾终,计宁师三十四年。妇在日,岁贡生吴凤鸣等曾于丁亥年以其事禀报唐道宪汇案请旌,经蒙奏准在案。(恩贡生周熙清报)
曾节妇名黎娘事实(媳妇许氏、吴氏另传于后)
曾节妇,名黎娘,邑西郊新庄仔农民曾池次女也。年十八,适城内豆菜寮职员简鸿升为继室。嫡子三,长寿耀,次忠义,三光清,均已成立。惟一女尚幼,赖妇抚之。妇又生一子、一女。同治戊辰,夫卒,妇年二十有二。除去花粉,甘心孀守,视前女如己女。未几,嫡子亦先复相继沦亡。时,妇有胞姊劝其别嫁,妇念儿孤女幼,誓死靡他。自此加意苦守,专心抚养,勤俭治家,竟与长妇许氏、次妇吴氏,并以节操闻。光绪庚寅,妇年四十有四,以疾终,计守节二十三年,尚未旌表。癸巳,其孙日新已入邑庠。(生员蔡国英报)
节孝妇简门许氏事实(姑曾氏见上篇)
节孝妇简门许氏,邑城内北门街许东海长女也。母林氏,生妇于道光戊戌。越咸丰壬子,妇年十五,适豆菜寮职员简鸿升长子寿耀为妻,善事翁姑,睦娣姒,且能助夫,勤俭成家。咸丰丙辰,夫故,妇年仅十有九,膝下无儿,日涕泣,向其翁乞为夫立嗣。翁从其志,为螟一子,妇躬自抚养,以至成人。迨光绪辛巳,妇年四十有四,以疾终,计守节二十六年。戊子,廪生赵德观等以其事报县请旌,旋蒙奏准在案。(廪生张简德报)
节孝妇简门吴香娘事实(姑曾氏见上篇)
节孝妇简门吴香娘,邑西门街吴聪女也。母陈氏,生妇于道光癸卯。越咸丰己未,妇年十七,适本城内豆菜寮职员简鸿升次子忠义为妻,夫癖好洋烟,翁遇之严,妇善言婉劝,夫感悟,为之改行。同治己巳,夫故,妇年二十有七,仅遗二女、一男,呱呱以泣,妇躬亲抚养,节腹奉舅姑,有余则以馈其父母。其孝行根于天性如此。先是,夫弟光清于乙丑年先逝,其娣不能终守柏舟,欲图改节,妇百计劝挽,至愿以所生之子为其叔嗣,竟不能留。娣既去,妇与姒许氏各以孀守支门户,和好无间言。光绪辛卯,妇年四十有九,以疾终,计守节二十三年,尚未旌表。癸巳科试,其子日新已入邑庠。(生员吴士俊报)
节孝妇黄门林面娘事实
节孝妇黄门林面娘,观音里楠梓坑街林凤泰次女,廪生林德华胞姊也。母郭氏,生妇于道光庚寅。越丁未,妇年十八,适同里篱仔内庄武生黄廷藻长子光致为妻。事姑陈氏,以孝闻。姑亦钟爱之。咸丰辛亥,夫没,妇年二十有二,遗三岁孤女,号恸欲绝,既念姑老,叔尚未婚,无人奉养,遂不忍死。夫姊怜之,因以一男为之嗣。未几,叔亦相继亡,妇矢志养姑,十余年毋稍懈。姑卧病床褥,妇日夜奉侍汤药,不离侧。及姑卒,擗踊哭泣,如丧所生。营坟奠祭,皆独力为之。家仅中资,妇量入为出,颇不支绌。同治癸酉,其嗣男再传不幸又卒。时,媳林氏已生孙五岁矣。妇与媳各以立节相勖。光绪丁亥,妇年五十有八,廪生杨化年等以其事请旌,今孙已成立,妇尚存。(生员郭联书报)
节孝妇黄门郑静娘事实
节孝妇黄门郑静娘,赤山里崎仔脚庄儒士郑学礼女也。年十七,适观音里楠梓坑街生员黄书高为妻。翁能觉,精越人术。姑林氏,庶姑亦林氏,妇承顺以礼,能得翁姑欢。越六、七年,不宜子,因劝夫置侧室,夫以贫辞。光绪庚辰,夫没,妇年二十有九,号恸几不欲生,自制哀辞,述夫遗行甚悉。尽鬻其簪珥华服,自此不复归寗。家有薄田数亩,岁收租榖二十余石,粗粝自甘,膝下无儿,仅螟一女孩为伴。闭门谢绝外客,长斋奉佛,如是者十余年。光绪癸巳,妇年四十有二,以疾终,计守节十有四年,尚未旌表。(生员许钓璜报)
张烈妇事实
张烈妇讳月居,字宝诸,祖籍泉州惠安县,花翎同知衔、敕赠文林郎、内阁中书讳鉴道长女,凤山光绪乙酉拔贡名大河胞妹,辛卯举人名大江胞姊也。年二十一,归泉州庠生何式吉为妻。越五年,式吉病故,烈妇恸几绝,屡思殉节,雉经三次,均为婢媪解放。继念未有所出,暂遏死念,请姑妐立族侄二为后。葬夫有日,从俗斋荐,为文哭奠,躬酹灵前,一恸垂绝,扶归房苏,托故伪寝,潜服金薄而没。时,光绪戊子二月六日也。里甲鸣官,文武各司搢绅士庶瞻拜于堂者,以千计。得旨旌表节烈,崇祀贞烈节孝祠,郡守李旌以「慷慨完贞」扁额,郡守邱旌以「义烈可风」扁额,晋江邑令张赠以诗,都人士编征题咏,其祭夫文刊入螺阳文献。子亦朓、亦胜俱幼读。(廪生卢尔德嘉报)
曾节妇事实
曾节妇,厦门陈莲瑞妻也。十七岁适陈,生二子,其次殇。至二十六岁,夫谢世。有姑年六十七,曾氏摒挡丧事毕,家徒壁立,慨然以妇道兼子道,日夜纺织,备极勤劳,奉养老姑,甘旨无缺,氏与其子仅啜粗粝。时值发逆寇漳州,氏以鹭岛迫近妖氛,其势甚蹙,恐覆宗祀。于是,扶姑携子求族中人之欲东渡者,挈之来台,贳居于凤之旗后,力操女红,养姑抚子。后其姑以天年终,无力归葬,遂瘗于打鼓山麓。其子渐长,为商家司会计,得尽菽水之欢,遂安业而家焉。有客自内地来,述其往事,闻者嘉之。现年(甲午)六十有一,虽属流寓,例得附焉。(廪生王汉秋报)
节孝妇郭门孙段娘事实(姑杨氏,另见)
节孝妇孙段娘,观音里三奶坛庄廪生孙邦时次女也。年十六,适同里楠梓坑街监生郭祥腾长子拱星为妻。姑杨氏,卧病数年,妇奉侍汤药维谨。夫素有颠疾,发辄数月,妇尽心调护,至忘寝食,亦略无怨悔。同治丙寅夫卒,妇年三十岁,有子一、女二,抚养婚嫁诸事,皆独任之。待夫族和睦无间言。现年(甲午)五十有七,得孙二人、孙女一人,未奉旌表。(廪生孙鸿飞报)
节孝妇张门陈月娘事实
节孝妇陈月娘,大竹里林竹竿庄农民陈杰老长女也。母张氏,生妇于嘉庆甲戌,至道光癸巳,妇年二十,适城内中和街张谦为妻。姑病痿痹,举动需人,妇日夕扶持,无稍懈。越五年,姑卒。又四年,夫亦卒。时妇年二十有八,仅遗三岁孤儿,薄田数亩,入不供出。不得已,为人纺织澣衣,得其值以佐之。乃有族人某者,性奇贪,托言旧债未还,日迫索不已,妇至借贷以偿。族人亦无所施其巧,遂安之。同治戊辰,妇年五十有五,以疾终,计守节二十八年,未奉旌表。光绪辛巳,其孙书声已入邑庠。(廪生欧道行报)
畲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畲蕊娘,仁寿里阿公店街商民畲财长女也。年二十四,适半屏里右冲庄陈乌为继室。事后姑王氏,以孝闻。咸丰辛亥夫卒,妇年二十有九,遗两岁孤及二女,一家五口,仅足自给。妇竭力维持,仰事俯畜,各称厥职。如是者二十七年,及姑卒,葬祭如礼,时子已成立。光绪丙戌,妇年六十有四,以疾终,计守节三十六年,未奉旌表。(生员郭联书报)
吴烈妇事实
吴烈妇讳春荣,港东里海坪庄农民吴寮次女也。母曾氏,生妇于道光乙巳。越同治丁卯,妇年二十有三,适同里东港街武生沈廷荣为妻。翁五湖,姑许氏,妇承顺以礼,有叔三人,亦赖妇抚养。同治庚午六月夫卒,妇年二十有六,遗孤尚未周岁,妇哭之恸,时有殉亡志。翁姑防之密,父母虑其有引,决意迎归,劝慰之。妇曰:吾从夫而死,义也。父母毋恋我。因预言死期,至期,果从容服洋烟而逝。颜色如生,笑容可掬。时庚午七月二十日也。子名保成,今已成立。未奉旌表。(生员吴兆汉报)
许贞孝妇事实
贞孝妇许菊娘,港西里万丹街农民许德长女也。母陈氏,生妇于道光壬寅年,九岁,适港东里下林仔边街黄登侯次子大成为幼妇。性敏慧,能得翁姑欢。家中大小和睦无间言。咸丰丙辰,翁姑方议成婚,而大成遽卒。时,妇年仅十有五岁,号恸几绝,既念翁姑年老乏人侍奉,且未为夫立嗣,遂不忍死。伯大顺,悯妇孀守,爰以一男为之嗣。男名茂生,时诞育仅七月耳。妇自是苦志抚孤,不遂世俗往来,即归寗母家亦为仅事,乡里贤之。同治壬申,翁没。光绪壬辰,姑没。妇均哀毁尽礼,家仅中资,出入一听伯经理,妇绝不与闻。现年(甲午)五十有三,子已成立,得孙四人,未奉旌表。(生员黄天潢报)
蔡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蔡菊娘,港东里庄头社农民蔡棕女也。母梁氏,生妇于道光乙巳。越同治丙寅,妇年二十,适同里下林仔边街儒士黄通平为妻。事翁姑,能先意承志。辛未夫卒,妇年仅二十有五,遗三岁孤儿名大海,怀有六月身,矢志孀守。越四月而生遗腹男,名淡,妇一意抚养两孤,家颇饶,无内顾忧。钱榖出入,一听翁姑及伯叔掌理。生平不尚华饰,自寡后亦绝少归寗。现年(甲午)五十岁,长子殇,其次子已成立矣。妇今尚存,未奉旌表。(生员陈超伦报)
黄节妇事实(其媳余氏另传于后)
节妇黄劝金,观音里楠梓坑街商民黄超女也。母吴氏,生妇于嘉庆丁丑,幼端庄,言笑不苟。越道光丙申,妇年二十,适同里南势埔庄杜艺为妻。事姑孝,居处严肃,内外无间言,戚族钦阃范焉。道光甲辰秋,艺病,妇朝夕服事,恒终夜不寝。时有两儿,长者祗四岁,次者仅周岁耳。艺自知不起,谆谆嘱以守节、抚孤二事。妇诺之。九月夫卒,妇矢志殉亡,哀毁绝粒,所亲劝之曰:死易,立孤难,若果死,不惟藐孤无所倚赖,且页亡人临终丁寗之托。妇以为然。因勉强议葬事,含痛抚孤。时年盖二十有八也。家产零落,饘粥或时不充,妇略不少挫。父母哀其苦守,时常馈遗。如是者三十余年,卒能教子成立,娶媳生孙。光绪丁丑,妇年六十有一,以疾终,计守节三十四年,未奉旌表。(廪生孙鸿飞报)
余节孝妇事实(姑黄氏见上篇)
节孝妇余守娘,观音里楠梓坑街商民余心匏长女也。年十六,适同里南势埔庄杜艺长子光元为妻,性端重,寡言笑,孜孜以纺绩为事,治家勤俭,事姑尤谨,井臼、澣濯、扫除之役,皆独力为之。姑喜元夫妇能承欢,又兄弟怡怡,自是可以娱老矣。同治己巳,元病卒,妇年二十有七,仅遗九岁孤儿。姑哭曰:吾年二十八,哭夫守子,今年五十三,哭子守孙,命也何如。妇亦哭曰:今孤孙已九岁,有渠叔父可托,妇可从夫地下矣。姑含笑劝曰:昔吾寡守,朝不谋夕,犹矢志抚孤,今家虽不丰,布衣疏食亦足自给,况吾年老身弱,须留养我。妇诺之。于是,誓死靡他,苦心抚养。而姑为伤悼过情,致痨症,妇晨夕奉事,未尝顷刻离。光绪丁丑春二月,姑卒,妇朝夕哀奠尽礼,家中大小诸务,赀产出入,悉听叔经理,儿就外傅。越年,叔以营商缺本,至无立锥地,始令妇自行炊爨,茹荼集蓼,毫无怨言。时,有堂叔生员杜赞元,见其孤无力读书,慨然许给月费,命之就学于生员孙鸿诗。孙亦不计修脯,尽心教导。妇因与媳姚氏,畜牧纺绩,供奉祭祀。戊子夏,妇病甚,召其子谓之曰:昔吾不从尔父死者,以姑老、尔幼,代尔父尽子职耳。今有妇可理中馈,吾无身后忧,尔读书宜勤,敬守先训,无替家声。孙先生与堂叔之义,尤宜念之。吾与尔父含笑九泉矣。言讫而逝。时年四十有六,计守节二十年,未奉旌表。(廪生孙鸿飞报)
陈节孝妇事实
陈节孝妇透娘,邑中和街陈宽女也。母张氏,生妇于嘉庆癸酉,越道光庚寅,妇年十有八,适大庙口街周最清为妻。事姑维谨,家贫甚,饘粥常不充,妇业屦绩麻,佐夫供甘旨,而自食粗粝。辛丑夫故,妇年二十有九,遗孤仅十一岁,哀痛几不欲生,所亲或劝之,因拮据襄葬事,暇则教督孤儿,俾克成立。越六、七年,其子幸能操业养母,妇始为之一慰。婚娶讫,得孩五人。生平克勤克俭,不与世俗竞浮华。至光绪戊寅卒,年六十有六,计守节三十八年,未奉旌表。辛卯科试,次孙仁声已入邑庠。(生员谢鸣岐报)
贞孝女蔡岭娘事实
贞孝女蔡岭娘,邑登瀛街生员蔡启凤长女,增生垂芳胞姊也。生于道光丙午,幼聪慧,能承色笑,父母钟爱之。父尝谓母曰:此女禀性温纯,非寻常之女也。父素以训蒙为业,授以书,辄不忘。因令偕弟读,由是通孝经及内则、女学诸书。父或不在,则代督童课,罔不井井有条。母曾氏,素患眼疾,久遂失明,举动需人,女侍膳、侍寝,未尝顷刻离。同治丁卯,父没,女年二十有二,哀痛异常。时,弟尚未授室,而女之事母加谨,每遇严冬,一饭之顷,必数易其餐。盖年老齿败,饮食迟缓,不敢以冻寒之羹养母也。迨弟妇于归,时女已二十八龄,犹虑新来之妇未谙姑性,跬步之间,仍不敢须臾离。光绪壬午,弟又病没,仅存老母及寡弟妇、幼侄诸人,斯时益难为情。盖至是而女年已三十有七矣。爰与弟妇矢志奉母,共抚遗孤,而母以痛子之没,卧病床褥,赖女与妇侍奉汤药,卒得以享其余年,至七十岁而终,计女周旋孝养三十八年,始终未敢一拂母意也。现年(甲午)已四十有九岁,未奉旌表,明年即合例矣。(生员蔡辉煌报)
吴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吴猜娘,观音里顶考潭庄吴天助女也。生于嘉庆己卯,越道光丙申,妇年十八,适本城内登瀛街周超德为妻。奉事翁姑,必诚必备,调羹进膳,罔弗身亲。夫业儒,雪案鸡窗,时相劝勉,琴瑟之好,相敬如宾。戊申,夫卒。时,妇年已三十,仅遗两孤,遂柏舟自矢,与继姑杨氏共持家政。自奉甘于淡薄,遇祭祀祖先必致丰洁。夜间纺绩,必令二子诵读其旁,躬自督责,亲见次子成名(次子于光绪丁丑入邑庠),于光绪乙酉年终,享寿六十有七,计守节三十八年。次子名青藜,由附生,于全台清赋案内保准选用县丞,又于清庄联甲案内奖给六品军功。光绪已丑,刘抚宪汇案奏请旌表在案。(生员谢鸣岐报)
张节妇事实
张节妇,名系娘,安邑文贤里车路墘庄农民张和尚长女也。生于道光甲申,越癸卯,妇年二十,适凤邑长治里大湖街商民叶文采为妻。性端重,不苟言笑,勤俭助夫成家,戚族馈遗皆从厚,乡里贤之。咸丰辛亥,夫故,妇年二十有八,寡守两孤一女,家仅中赀,妇量入为出,粗足自给。婚嫁讫,得孙三人。至光绪癸未卒,年六十,计守节三十三年,未奉旌表。(生员林辉山报)
林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林安娘,观音里吊鸡林庄农民林荣女也。母洪氏,生妇于道光丁酉,越咸丰癸丑,妇年十七,适仁寿里阿公店街商民刘西河为妻。翁廷珠,姑蔡氏,继姑林氏,妇均能得其欢心。翁姑亦钟爱之。庚申夏,西河病革,谆谆以守节立嗣为嘱。妇诺之。六月,夫果死。时,妇年方二十有四,仅遗一女,惨戚异常,日向翁姑泣求为夫立后。其叔悯之,爰以两男为之嗣。妇自是寡守两孤,不复归寗,但终日以女红为事,外人罕有见其面者。光绪丙子,妇年四十岁,以疾终,计守节十七年,未奉旌表。(生员王宗洪报)
洪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洪笑娘,仁寿里阿公店街人,父母逸其名,妇生于道光丙戌,越癸卯,年十八,适本街商民王陪为妻。翁名恋,姑黄氏;家法极严,子妇四人,有不率教者,罚令膝立,诃责备至,子妇必自称知悔乃巳。妇恪遵其教,毫不敢违。先意承志,略无怨言。诸娣姒俱被感化,一家之内,雍穆如也。己酉,夫卒,妇年二十有四,仅遗两女,皆幼小无知。或劝之他适,妇云:烈女不事二夫。伯知其有志苦守,爰以一男为之嗣。男名经,妇躬自抚养,及长,为之授室,岁余方生孙丕谟。忽其媳余氏产后暴亡,妇哀痛抚孙,艰苦备尝。迨孙甫成童,而其子又逝。时,孤孙怙恃俱亡,祖孙二人形影相吊,而妇志终不少挫,卒能含辛茹苦,以教、以育,俾至成人。复百计拮据为娶孙妇,厥功伟矣。光绪壬辰,妇年六十有七,以疾终,计守节四十四年,未奉旌表。(生员刘茂森报)
高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高格娘,嘉祥里前锋庄民陈知妻也。生于道光己亥,越咸丰戊午,妇年二十,归陈。事姑以孝闻。妯娌三人,而姑独爱妇,以善承其志也。同治乙丑,夫卒,妇年二十有七,遗孤方六岁,竟矢志养姑抚子。有富家闻其贤,欲娶之,妇以死自誓,乃免。现年(甲午)五十有六,未奉旌表。(生员高有年报)
朱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朱惜娘,嘉祥里菜堂庄民朱仲女也。母黄氏,生妇道光辛卯,越丙午,妇年十六,适同里田寮庄民李霏为妻。咸丰辛亥,霏病卒,妇年方二十有一,甘心孀守,事翁略、姑苏氏,以孝闻。先后承顺二十八年,始终罔懈。伯荣修、叔荣德、荣魁(武生)怜妇守节,不忍分爨。有子二,长曰时,次曰朝贤(武生),女一,男女孙各四,生平勤苦抚孤,动止以礼。现年(甲午)六十有六,气力犹健,未奉旌表。(贡生苏玉辉报)
简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简来娘,邑城内柑宅简孝女也。生于乾隆壬子,越嘉庆丙寅,妇年十五,适同里(大竹)林竹竿庄李忠厚为妻。壬申,夫卒,妇年仅二十有一,遗三岁孤儿,薄产不足自给,妇以纺绩佐家费。上奉老姑,下抚幼子,族人有利其嫁者,始则百端劝诱,继则操挺挞逐,妇惟百折不回,自行己志。族人亦无如之何也。道光壬辰,妇年四十有一,以疾终,计守节二十一年,未奉旌表。(廪生陈张书报)
杨节妇事实
节妇杨迎娘,大竹里五甲庄杨掽女也。母林氏,生妇于嘉庆戊辰,越道光辛卯,妇年二十有四,适本城内下横街丁云溪为妻。丁酉夫卒,妇年三十岁,遗一孤,仅六龄,悲戚并挚,日夜勤劬。族中妯娌窃揶揄之,或讽以琵琶别抱,日噪聒不休。妇矢志自明,屹不为动。父母见其为娣姒欺凌,知为族人之利其嫁也,亦劝之曰:人生几何?儿胡自苦若是。妇曰:夫义不可忘,安忍背之?卒完其节。向之欺侮者,后亦渐悔而相安焉。咸丰己未,妇年五十有二,以疾终,计守节二十三年,未奉旌表。(生员吴士俊报)
郭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郭聘娘,仁寿里后红庄郭太平长女也。母黄氏,生妇于道光壬辰,越己酉,妇年十有八岁,适同里港口仑庄杨邦为妻。翁芝,姑锺氏,妇承顺以礼,均能得其欢心,翁姑亦钟爱之。咸丰庚申,夫故,妇年二十有九,遗孤春元,时方十龄。妇矢志代夫尽子职,至是晨昏益加谨焉。儿就外傅,恒勉以奋志读书,以慰乃祖。子亦纯谨,能遵母训,竟于光绪乙亥得入邑庠。妇闻之,转喜为悲,盖自伤儿子成名而翁姑不及见也。
辛己,妇年五十岁,以疾终,计守节二十二年,未奉旌表。(廪生黄焕西报)
吴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吴修娘,赤山里崎仔脚庄农民吴佛第三女也。母郑氏,生妇于道光丁亥,越癸卯,妇年十七,适寓潮埔庄赵卯为妻。事姑以孝闻。丁未,夫卒,妇年二十有一,遗两孤尚在携抱,而姑又老病龙钟,妇矢志养姑。有族人涎其家产,潜以符箓餍蛊之。室中时见怪异,妇略不为动,蛊渐不灵。族人无所施其巧,觊觎之念遂绝。越一年,姑卒,又数年,次子亦卒,仅有长子一人,朝夕教训,至于成立,已娶媳生孙数年矣。未几,而长子又卒,妇志终不少挫,与媳张氏同守孙儿,现年(甲午)六十八岁,未奉旌表。(廪生欧道行报)
林贞烈妇事实
贞烈妇林研娘,港东里东港街商民林六长女也。母谢氏,生妇于同治己巳,越光绪丙戌,妇年十有八,许字本街商民王连长男穆为妻。丁亥,穆病卒,研娘在父家闻变,哭泣尽哀,请奔丧,弗许。因立志愿以身殉,家中人百端劝解,终不能挽。父母欲夺其志,竟将姻事再许他家,研娘知之,朝夕啼哭,饥饿七日而死。时,年盖十有九也。远近闻之,莫不钦其烈,而哀其遇云。未奉旌表。(生员洪占春报)
詹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詹景娘,观音里滚水坪庄儒士詹勤长女也。母陈氏,生妇于道光丙戌,越丁未,妇年二十二,适同里乌树林庄农民林赏为妻。翁魁,姑锺氏,妇晨昏奉事,各称厥职。庚戌,夫故,年二十有五,遗孤方二岁,而家又不丰,时翁姑在堂,依伯叔共食,差足自给。及翁姑没,伯叔议析家产,妇仅分得薄田三、四亩,岁收租榖十石。不足,则仰十指以佐之。卒能教子成立。尝述平生之事,戒其媳曰:妇为内助,当以勤俭为先,吾生平克俭、克勤,故得行其所志也。今妇尚存,现年(甲午)六十有九,未奉旌表。(生员蔡辉煌报)
高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高娇娘,港西里新园街商民高光养女也。母李氏,生妇于道光戊戌,越咸丰丁巳,妇年二十,适港东里新港东庄罗锡州为妻。事翁蛲、姑薛氏,以孝闻。同治癸亥,夫卒,妇年二十有六,遗孤方五岁,家徒壁立,妇以纺纱得值,上奉舅姑、下抚孤子,过数年,有富豪某,窥妇色尚未衰,屡遣媒来议,姑惑其言,将诺之。妇坚持不可,事乃寝。光绪甲午,妇年五十有七,以疾终,计守节三十二年,未奉旌表。(生员洪占春报)
陈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陈氏,港东里林后庄陈阿楼女也。母王氏,生妇于道光辛巳,越戊戌,妇年十八,适港西里甘棠门庄生员李逢时之子坤为妻。事姑林氏,以孝闻。壬寅,夫卒,妇年二十有二,遗孤方三岁,遂立志奉养老姑。家仅中资,父母哀其守节,时周恤之。生平足不履外庭,虽族中伯叔亦罕见其面,居然有大家风范焉。光绪庚寅,妇年七十岁,以疾终,计守节四十九年,未奉旌表。(生员林玉花报)
朱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朱氏,港西里仙公庙庄商民朱迈女也。母许氏,生妇于道光庚子,越咸丰己未,妇年二十,适同里港西庄农民方戆为妻。性柔顺,能奉翁姑,与夫同甘苦。同治丁卯,夫卒,妇年二十有八。时,翁姑俱亡,遗孤方六岁,或怜其少艾,劝之再醮,妇辄出矢语。家有薄园十余亩,入不供出,妇以畜牧佐瓮飧,鞠养孤儿。儿名东陵,今已成立生孙,妇现年(甲午)五十有五,未奉旌表。(生员林培英报)
陈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陈荣娘,港西里万丹街商民陈添女也。母李氏,生妇于嘉庆庚午,越道光丁亥,妇年十八,适本街监生林宜必之子永郎为妻。事翁姑甚谨。己丑,夫卒,妇年方二十,膝下无儿,矢志孀守。翁姑怜之,为螟一男,名春华,家颇饶,无内顾忧,慨然以妇道兼子道。如是者三十余年,翁姑乃逝。同治乙丑,其子巳入武庠。妇现年(甲午)八十有五,未奉旌表。(生员李恩覃报)
杨节孝妇事实(媳孙氏,另见)
节孝妇杨在娘,观音里滚水庄武生杨心正次女也。生于嘉庆己卯,越道光丙申,妇年十八,适同里楠梓坑街监生郭祥腾为妻。翁廷飞,姑董氏,妇承顺无违,均能得其欢心。癸卯,夫没,妇年二十有五,仅遗五岁孤女,誓死靡他。翁姑怜之,为螟两男。厥后,姑患发背疮,脓血淋漓,婢仆不敢近,妇亲奉汤药,敷贴熏洗诸事皆独任之。如是者数月,略无倦容。乡里啧啧称之。同治壬戌,妇年四十四,以疾终,计守节二十年。丙寅,其子对花已入邑庠,未几,连食廪饩。丁亥,廪生周熙清等以其事禀请刘抚宪汇奏旌表在案。(生员林启泰报)
丁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丁缎娘,邑城内草店尾街人,父母逸其名,生于乾隆癸丑,越嘉庆庚午,妇年十八,适登瀛街儒士周君珍为妻。性贞静,不履外庭,能奉翁姑、和妯娌,一家皆爱敬之。丙子,夫卒,妇年方二十有四,遗六岁孤儿,家故不丰,妇励志苦守。其伯悯之,再以一男承其嗣。妇自是抚养两孤,承欢二老,卒能训子成立,娶媳生孙。同治壬申,妇年八十岁,以疾终,计守节五十七年,未奉旌表。(廪生欧道行报)
郑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郑淑娘,大竹里五甲庄农民郑狮女也。母吴氏,生妇于嘉庆壬申,越道光戊子,妇年十七,适凤山里草衙庄张宽厚为妻。张亦业农,家仅中资,得妇为内助,善事翁姑,甘旨无缺,暇则纺绩为业,人咸服其端静焉。甲午,夫卒,妇年二十有三,遗孤方六岁。时,翁姑年老,妇绝无去志,甘心终养,抚儿成立,婚娶后,得孙三人。里党贤之。同治甲子,妇年五十有三,以疾终,计守节三十一年,未奉旌表。(生员周扬理报)
洪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洪紫娘,大竹里邑城内庆安街生员洪大钧女也。生于道光丙申,越咸丰癸丑,妇年十八,适同里一甲庄附贡生畲辉悦子番薯为妻。嫡姑杨氏;庶姑林氏,夫其出也。翁与杨俱钟爱妇。惟林氏暴戾非常,稍不遂意,鞭挞交下,妇怡颜悦色,以承顺之,卒能得其欢心。丁巳,夫没,妇年方二十有二,遗孤仅周岁,妇矢志抚之,林氏不能容,日诟谇百端,妇雪涕哀求,复赖嫡姑杨氏为之婉劝,始相安焉。时,有上舍生某者,家豪富,慕妇色艳,屡遣媒来,妇坚执不可,谋遂寝。同治壬申,其子化参已入邑庠。光绪壬辰,妇年五十有七,以疾终,计守节三十六年,未奉旌表。(生员周扬理报)
黄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黄珠娘,观音里篱仔内庄儒士黄汉女也。母陈氏,生妇于道光乙酉,越戊戌,妇年十四,适同里援剿中庄林老赛为妻。林亦寒士,妇处之宴如也。有姑周氏,喜其能承欢,极钟爱之。庚戌,夫亡,妇年二十有六。遗孤邦光,时方两岁,二女亦幼少无知。茹苦含辛,绝无怨悔。一日归寗母家,母见其衣衫褴褛,劝之他适,妇漫应之。比归,周氏闻知,深以为虑。妇曰:姑毋忧,母虽有言,万金不能移儿志也。于是,勤绩纺,奉晨昏,抚养孤儿,卒能事姑以终余年。乡人咸敬服之。光绪乙亥,邦光已入邑庠,妇年(甲午)七十有一,得孙四人、孙女两人、曾孙一人,未奉旌表。(生员梁建忠报)
王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王敬娘,仁寿里阿公店街人,父光主,母吕氏,生妇于道光癸未,越庚子,妇年十八,适本街黄雁淑为妻。事翁国献、姑余氏,以孝闻。丙午,夫卒,时妇年二十有四,遗孤光汉,尚在携抱;而翁又病,足三年不下床,浣濯扶持之役,皆独任之。及翁卒,姑媳孀居,家愈啬。姑复老病缠绵,医药之费,悉赖妇纺绩以佐之。光绪甲申,姑卒,妇以哀痛过甚,月余而终,年六十有二,计守节三十九年。子光汉,为邑庠生,孙焕西,亦食廪饩,曾于庚辰年取具邻右印结请准旌表在案。(生员梁建忠报)
叶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叶银娘,兴化莆田下墩社叶十六女也。年二十,适同邑柳桥境儒士陈国处为妻。事姑徐氏,以孝闻。翁加来,营商外出,侨寓于凤之仁寿里后红庄,又娶庶姑林氏。道光癸卯,国处东渡省父,遂留台读书,兼应童子试。戊申,客死于台。时,妇年二十有七,遗孤尚幼,一闻凶信,晕绝者数次,念欲殉亡,则姑老、子幼,因而忍死,卒奉其姑以终天年。后其子渐长,略知小营生,于是,母子得以相依。同治辛未,翁遣人搬取来台,遂家于凤,与庶姑林氏甚相得。人咸称其孝云。光绪庚寅,妇年六十有九,以疾终,计守节四十三年,未奉旌表。(廪生黄焕西报)
简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简水娘,小竹里下考潭庄农民简清女也。母杨氏,生妇于道光壬寅,越咸丰丁已,妇年十六,适本庄武生黄朝瑞为妻。事翁姑以孝闻。同治庚午,夫卒,妇年二十有九,膝下无儿,遂螟一男,年甫五岁,爱养无异己出,自食粗粝,而以甘旨奉翁姑。未几,翁亦卒,姑年愈老,每食非鲜鱼不饱,妇必托乡人入城代购,率以为常。盖二十余年如一日焉。生平动止以礼,内外无间言。现年(甲午)五十有三。未奉旌表。(生员周扬宗报)
张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张纺娘,凤山里草衙庄农民张帕长女也。母余氏,生妇于道光甲午,越咸丰辛亥,妇年十八,适大竹里冈山仔庄儒士庄长怀为妻。善事翁姑,戚族艳称之。癸丑,怀卒,妇年二十,悲惨刻挚,几不欲生。时有夫弟武生庄杨昆,见其志诚,因以次子妈圆为之嗣。子方七岁,妇抚养臻至,卒为娶媳承祧。光绪丙子,妇年四十有三,以疾终,计守节二十四年,未奉旌表。(生员郑应祥报)
李烈妇事实
烈妇李氏,署枋寮巡检梁燕妻也。燕原籍广东嘉应州,由监生报捐从九;光绪二年六月,署福州五虎巡检,九月卸篆,旋奉委解军装来台。时,南路统领观察方公爱其才,留营差遣,历办保甲团防暨坐探等差。于光绪四年三月,奉台湾道宪夏公檄,委凤山县典史。于六月间,调署枋寮巡司,兼办招抚局事件,积劳成疾,竟于九月二十五日卒于官。年三十有七。其子兆蒸,年甫十九,随侍在任,目击惨情,一恸而亡。妇痛夫、哭子,誓不独生,绝粒七日而殒,年三十有五。时,十月朔日也。里内绅耆禀报邓邑侯存案。(生员陈道南报)
林烈妇事实
烈妇林氏,凤山学教谕叶梦苓妻也。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冬,彰化逆匪林爽文倡乱,南路贼党庄大田应之,连陷县城。其时,邑侯汤大奎率其子某暨典史史谦守城殉节,梦苓偕本学训导陈龙池招集义民,驻陂头堵剿,不克,被害。林氏闻变,自刎以殉。一家死者凡十三人,仅遗幼男一、幼女三,赖双慈亭住持僧戒香罄素积忏资买棺以殓,并衣食所遗幼男(事见「扁额」部慈济扁条下)。(廪生卢尔德嘉报)
张节妇事实
节妇张品娘,邑城内双慈亭后人,父母逸其名,生于嘉庆壬申,越道光丁亥,妇年十六,赘夫陈坚。坚原籍漳州漳浦县人,以营商来台,贳居于凤。张翁见其诚实,遂赘焉。妇性严毅,非礼不可犯,帏房之内,相敬如宾。后十年,夫病,卧床褥者几两载,妇日夜扶持侍汤药,毋稍懈。戊戌,夫卒,妇年二十有七,遗两孤,长则生,方七岁,次翼生,方五岁。家贫甚,饘粥常不充。有伯悯其苦守,恒周恤之。过数年,两儿渐长,略知小营生。妇日磨米浆制食品,俾挑卖之。暇则为人赁舂以资家用。一日,妇方磨米四升,有媒媪来,强与攀谈,渐及姻事,妇作色而起。媪愠曰:老妇作一生蹇修,未尝被人无礼,今娘子执拗如此,将长作老孟光耶?妇闻之,声色俱厉,欲撮其鬓毛。媒惧,遁去。后长男年十九殇,次男年已十七,渐能操业养母,心始大慰。光绪甲申,妇年七十有三,以疾终,计守节四十七年,未奉旌表。(廪生卢尔德嘉报)
潘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潘松娘,大竹里戏狮甲庄人,父母逸其名,生于嘉庆己卯,越道光癸卯,适同里城内登瀛街黄驷马长男登彩为妻。姑早世,事翁以孝闻。有叔四人,亦赖妇抚养。戊申,夫卒,妇年三十岁。念翁衰老,不忍去。日纺绩、赁舂,以供甘旨。如是者二十余年,诸叔皆成立。四叔安贞,癸酉恩贡生也;悯妇无子,爰以长男承其嗣。同治十二年妇卒,年五十有五,计守节二十六年,未奉旌表。(廪生卢尔德嘉报)
刘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刘砚娘,观音里仁武庄武生刘呈标次女也。母林氏,生妇于道光丙申,越咸丰庚申,妇年二十有五,适大竹里城内登瀛街黄驷马五男安乐为妻。事翁以孝闻。姒潘氏(即上潘节孝妇),冢妇也,妇亦敬畏之,凡事必禀命焉。同治癸亥,夫卒,妇年二十有八,遗孤仅周岁。家贫甚,妇矢志不渝。伯安贞(恩贡),故以舌耕为业。是年,适无馆地,妇见其支绌,遂挈子就养外家。父母喜其有志苦守,留之十余年,供给无缺,兼出修脯,俾儿读书。光绪丁丑,儿年已十六,伯始迎妇与儿归家完聚。比长,复为授室。不幸,其儿亡于己丑年。家愈零落,幸犹子庆星(即安贞子)事之如母,现年(甲午)五十有九,尚未旌表。(廪生卢尔德嘉报)
王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王叶娘,赤山里仙草埔庄恩贡生王锡三长女也。生于道光癸未,越己亥,妇年十七,适观音里楠梓坑街生员郭对邦为妻。性极孝,能奉翁姑,且知礼。每日晨起盥栉已,必诣舅姑所问今日安否。退,然后治膳和羹以进。及夜,拂簟褥、整衾裯,请翁姑安息,乃敢归寝,循循乎大家风范焉。乙已夫没,妇年方二十有三,遗孤尚幼,遂矢志终养高堂。同治乙丑,妇卒,年四十有三,守节计二十一年;已请旌表。(廪生卢尔德嘉报)
陈节孝妇事实(媳林面娘,另见)
节孝妇陈秀娘,观音里楠梓坑街陈瓜女也。母詹氏,生妇于嘉庆丁卯,越道光丙戌,妇年二十,适同里篱仔内庄武生黄廷藻为妻。事翁捷林(例贡)、姑吴氏以孝闻。且能勤俭助夫成家。丙申,夫卒,妇年三十岁,遗两孤,长光政、次光宇,遂矢志不移,上奉老亲,下抚幼子,历十余年无惰容。咸丰辛亥,长儿卒,未几,次儿亦卒,仅遗寡媳林氏及三岁女孙。媳亦孝顺,有妇风。用是,差足自慰。同治癸亥,妇卒年五十有七,计守节二十八年,已请旌表。(廪生孙肇侯报)
许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许缎娘,闽民许玉昆女也。父早逝,年十五,适粤民曾子嵩为妻。吃苦茹辛,事舅姑孝。二十八岁,夫亡,三子尚幼。缎娘永矢无他,以勤俭自持,生平不受亲邻饮食。寿逾八旬,目见子成家业、孙曾昌盛,至今族党钦懿范焉。未奉旌表。(粤籍廪生曾应祥报)
朱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朱氏,大竹里■〈鱼逮〉港庄民朱庶女也。生于嘉庆癸酉,越道光己丑,妇年十七,适同里旗后街民人李光喜为妻。事姑以孝闻。壬寅冬,光喜身故时,妇年三十岁,遗孤名广,尚幼,家滨海,故以结网为业。妇矢志不他,仰十指以育其子,且令从师读,勤劬备至,乡人咸敬服之。光绪丙戌,妇卒,年七十有四,计守节四十五年,已请旌表。(廪生王汉秋报)
陈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陈氏,港东里万峦庄粤民锺秀清妻也。原籍广东镇平人处士陈松柏之女。生于嘉庆丙辰,越甲戌,妇年十九,归锺。期年生子楷元,未弥月,锺即来凤,业耕种。己卯,复回原籍,与妇聚首,仅三阅月,旋复来凤,娶妾蔡氏,年久不归。妇在家纺绩养姑,姑老且病,妇侍汤药,夜则焚香吁天,求以身代,或念佛持斋,惟不入寺观。及姑卒,哀毁如礼,明年,夫又逝于台,妇闻讣,大恸,誓不欲生。族中妯娌以「夫死从子」之义劝之,乃免。时,道光甲申,妇年盖二十有九也,自是,抚孤读书,食贫作苦,毫无怨言。辛卯冬,携儿东渡,欲负夫骸骨归葬。适土寇陈辨作乱,不通往来,遂家于凤,竭力耕田,仍命儿从师肄业。久之,应童子试,屡拔前茅,不售。既而娶媳生孙,犹念念不忘故里。祗以家贫无资,因而中止。光绪庚辰,妇卒,年八十有五,计守节五十七年,已奉旌表。孙名宴春,授尽先把总。(贡生刘秉均报)
林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林雍娘,长治里湖内庄林大罗女也。生于嘉庆己卯,越道光戊戌,妇年二十,适维新里大社庄苏大山为妻。事翁姑以孝闻。丙午,夫卒,妇年二十有八,遗孤尚幼,亲老家贫,甘心终养,抚儿子成立。光绪丁亥,妇尚存,年六十有九。是年,已奉旌表。
萧节妇事实
节妇萧省娘,港东里油车庄陈品妻也。生于道光丁未,越同治丙寅,妇年二十,归陈。光绪乙亥,夫卒。时,妇年二十有九,甘心孀守,抚孤子成立。至壬辰年,终。年四十有六,计守节十八年,未奉旌表。(生员叶兆华报)
刘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刘忍娘,港西里万丹街李修益妻也。生于道光戊子,越丁未,妇年二十,归李。善事翁姑,婉容愉色,和睦妯娌,诟谇不闻。咸丰丁巳,夫殁,妇年三十岁,誓完节操,玉洁冰清,鞠育遗孤,身心交瘁。光绪丁亥,妇年六十岁,子一,已请旌表。辛卯,妇卒,年六十四,计守节三十五年。(恩贡生李精金报)
陈贞孝女事实
贞孝女陈宝梅娘,大竹里邑城内和安街职员陈壁辉长女,生员陈步墀胞姊也。母曾氏,生女于道光壬辰,越丁未,女年十六。时因二亲年老多病,胞弟方五岁,诸妹皆幼小无知,女誓愿终身不字,在家奉养。同治己巳,父卒,癸酉,母卒。女均哀毁逾常,执丧三年,未尝见齿。终日织纴组紃,辛勤不怨,每勖弟读书以酬父志。光绪乙亥,其弟得入邑庠,女始笑曰:吾愿毕矣。遂长斋奉佛,至丙子八月十八日,无疾而终,年四十有五,计守贞三十年,已奉旌表。(生员周仁声报)
林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林爽娘,兴隆里旧城北门外儒士余伍妻也。生于嘉庆戊寅,越道光丁酉,妇年二十,归伍。侍奉翁姑,孝心纯笃。乙巳,夫卒,妇年二十有八,矢志不移,茹苦含辛,没齿无怨。光绪丁亥,妇年已七十,尚存。是年,已奉旌表。癸巳,妇卒,年七十有六,计守节四十九年。(生员曾英才报)
赵节孝妇事实
节孝妇赵逭娘,港西里万丹街蔡御章妻也。生于道光戊戌,越咸丰丁巳,妇年二十,归章。奉养翁姑,宗族称孝,举止严谨,性情温和。同治癸亥,夫卒,妇年二十有六,遗孤尚幼,家赤贫,纺织度活,人咸称其贞正焉。光绪丁亥,妇年五十,已奉旌表。己丑,妇卒,年五十二,计守节二十七年。(恩贡生李精金报)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崔令钦撰
宋·杨至质
歐陽競無
清·陈忱
唐·魏征
清·陈文达
(明)秀水沈德符景倩
清·徐沁
元·朱丹溪
宋·江少虞
明·祁承业
明·万邦宁
(宋)吴门史正志
清·文晟
清·张廷玉 等
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