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船政略

「易」曰:『舟楫之用,以利天下』。汪洋渤澥,尤非舟楫不为功。厦门海道四达,帆樯毕集;水师巡哨防守之所需,于战舰尤重。详载则例及制造琐屑、商渔贩洋大小各船例禁原委,当与海防、兵制互观,俾为政者得资考焉。志船政。

战船

商船

渔船

小船

洋船

番船

战船(附哨船)

额式

国初海寇未靖,岳州镇标兵所用战船,俱系民间赶缯、赶艍等船。康熙二十七年海疆既定,设立水师提标五营,始定营制。通省额设缯、艍兵船二百六十六只,水师提标额设七十只。中、左、右、前、后五营各分十四只,编列「海、国、万、年、清」五字为号,配弁兵炮械,出洋巡哨及防守各汛(自后屡次裁汰改拨,详「兵制」)。

乾隆六十年,总督长□以缯、艍等船笨重,出洋缉捕,驾驶不甚得力;奏请择其已届折造、大修及将届折造、大修者,仿照同安梭商船式,分别大小一、二、三等号通省改造八十只。嘉庆四年,复将未改各船一律改造同安梭式。

嘉庆五年,因粤省艇匪窜入闽界,仿照粤省米艇船添造战船三十只,编为「胜」字号;仍于内地各营裁汰额船三十只,以符定额。配入水师提标「胜」字号十只(自十一号至二十号)。

嘉庆十一年,总督玉德奏添水兵三千名,因战船低小不能仰攻,添造米艇四十只;后止造八只,编为「捷」字号(自一号至八号),分配内地各营。是年,巡抚温成惠奏添造大楼洋梭式船二十只,编为「集」字号十只、「成」字号十只;配入水师提标十只(「集」字五号至九号、「成」字五号至九号),海坛、金门二镇各二只。十六年,总督汪志伊裁汰各营中、小船三十七只,节省修造费用,以增「集」、「成」、「捷」、「胜」等字号各船例价。水师提标裁额船十只(详「兵制」)。

道光二年,总督庆保、巡抚叶世倬会奏:以米艇不便于闽洋,且战船照旧额二百六十六只多十五只,请裁汰以节縻费;其余二十三只,俟折造时一律改造一、二、三号同安梭式。道光四年,总督赵慎畛、巡抚孙尔准奏就二十三只内留堪资营用者八只(「胜」字号六只、「捷」字号二只),余悉裁汰(以上「会典」及档案)。

通省额设大小兵船二百四十二只(台湾额数在内;更改不载),水师提标五营额设大小兵船五十八只(归泉厂修造十九只),海坛镇左、右二营额设大小兵船十八只(归泉厂修造十一只),金门镇左、右二营额设大小兵船十八只(尽归泉厂修造)。

泉厂建置

战船初制:分派通省道厅修造,差各部贤能司官二人前往督理。康熙二十八年,闽省战船归道厅董修,营弁及各府、州、县按粮议派承修。三十九年,改属府,于将军、提镇附近地方监修。五十二年,令道、府与参、游公同监造。雍正三年,两江总督查弼纳题准设立总局于通达江湖、百货聚集之所,鸠工办料,较为省便;岁派道员督造,又派副将或参将一员监视。部价不敷银两,向来各州、县协贴者,仍应如旧。总督觉罗满保会题设立福、漳、台三厂;福厂委粮驿、兴泉二道轮年监修,许遴委同知、通判各一人,副将许遴委都司、守备各一人,分司其事(「会典」)。

雍正七年九月,总督高其倬题改闽省分设福、漳、台三厂:福厂,盐驿(「会典」作粮驿)、兴二泉道承修海坛等营船一百三十三只;漳厂,汀漳道承修水师提标等营船一百零一只;台厂,台湾道承修台协等营船九十八只。福州船匠不多,向调泉州府属船匠帮修;道远不便,分金门、海坛二镇战船五十三只另在泉州设厂,专委兴泉道承修。

乾隆元年六月,总督郝玉麟疏称:福建战船,福厂盐驿道承修七十六只、泉厂兴泉道承修五十三只、漳厂汀漳道承修九十九只、台厂台湾道承修九十六只。台厂远隔海洋,难以匀派;泉、漳二厂多寡不均,兴泉永道久经改驻厦门,亦为百货聚集之区,原有旧厂可以修整,应将水师提标中、右二营战船二十六只改归泉厂连额修船共七十九只(后因屡有裁改。现在额修船四十八只)。军工战船厂,前在厦门水仙宫右、至妈祖宫后止,泉州府承修时所设。后改归汀漳道,遂废;居民私盖屋寮。乾隆五年,复设于妈祖宫之东,南临海、北临港;东西四十丈、南北十五丈,盖造官厅三间、护房六间、厂屋四间、厨房一间,左右前后围以篱笆。泉厂遂移设厦门(档案)。

乾隆二十九年,大学士陈宏谋、托恩多奏定「洋行贸易章程」。厦门置造战船需费甚巨,各洋行自愿帮贴洋银七千圆,情属急公,非官为科敛者比;与各衙内规费并裁减五成,留四千圆以资津贴桅柁之用。年终造册报销;如有盈余,提解司库。

奉天金州营战船额设十号,分闽、浙两省承造;向派福、泉、漳三厂匀办,水师拨游、守等弁驾送奉天旅顺口交收。三年小修,五年大修;其修理木料,均由闽、浙采办解赴配用。统计十六年承造一次。乾隆九年,裁船四号。嘉庆四年,补造四号,闽、浙分造;福、泉二厂各一只(船系二号同安梭),并杉板例价不敷银两,道、府养廉匀摊;道六成、府四成。后裁(始于何年,档案无查)。

雍正九年,天津水师营战船,分江、浙、闽、粤四省承造。乾隆□□年,裁。嘉庆二十二年,复设天津水师绿营,补造大号同安梭四船、小号同安梭四船,闽省应造二船;福厂二号船一只、泉厂一号船一只,并杉板不敷银两,道、府养廉分扣(以上「会典」及档案)。

修造例限

康熙十三年,定限各省战船三年小修、五年大修。二十九年题准:各海汛战、哨船,新造后三年小修,小修后三年大修。大修后三年尚堪应用,仍令大修;或不堪修理,督、抚题明折造。内河战船,仍三年小修、五年大修;大修后亦如之。

康熙二十九年,议准各省战船至应修之年,以文到日为始,限一月领船、再限一月估价报部;覆准后以部文到日为始,大修限三月、小修限两月完竣,逾限者分别议处。

雍正十一年,报销限期:台湾限十月,福、泉、漳各厂限四月;均以工竣日起限。乾隆元年应修之船,限营弁一月内驾厂,承修之员验明收管。

雍正十年,议准福建大号赶缯船,身长九丈六尺、板厚三寸二分,身长八丈、板厚二寸九分;二号赶缯船,身长七丈四尺及七丈二尺、板厚二寸七分;双篷艍■〈舟古〉船,身长六丈、板厚二寸二分,每板一尺三钉。乾隆六十年、嘉庆五年,令照商船、民船之式,不得过于笨重,以节縻费。

康熙三十四年,以修理银数核减太过,恐临时船料单薄复行大修,以致贻误;议照地方工料价值估题报销。乾隆八年,议准福、泉、漳三厂小修正价每百两加津贴银一百三十两、大修加一百二十两、折造加一百十两。

康熙五十二年,覆准战船风篷桅索,除应修之年不给外,每岁给银一次更换。雍正十三年,改为三年中准其领银更换一次。旋准循照旧例,按年更换。又按年给银三百两,以为燂洗油艌之用,按季燂洗。其银均由营弁支领。

乾隆十四年,以海洋凭虚御风,全凭帆力;大篷旁加插花、桅顶上加头巾顶,一体动公制用,造册交厂修换。

乾隆六年,闽省所用桅木,仍令各道采办;泉厂令兴、泉、永三府、州协办。

道光元年,总督庆保因历年承办战船,江、浙等省屡次委员采买,伐木过多,出产缺乏;桅木一时难得,各厂停工待料,不能克期兴办。每逢巡哨,以致雇用商船。奏请宽免历任迟延各员处分,仍勒令派丁来闽造补,禁止雇用商船。

道光三年,署总督叶世倬奏定疏通章程:福、泉、漳三厂每月修船一只,遇闰加修一只;「集」、「成」字号大船一只,抵两只。署任半月以上者,修一只。在外洋遭风击碎应行补造之船,随到随造,不在数内(在内洋击碎,人力可使之处,由地方官查勘,归营员赔造)。每年以一十二船为率,遇闰增一;自道光二年正月为始。台湾远隔重洋,应听自行筹办;不与焉(以上「会典」及档案)。

哨船

水师提标五营,乾隆九年添设桨船十九只,编列「江、河、千、载、谧」字号,分配五营,在各汛内海港■〈氵义〉巡哨。中营五只,「江字」一号至五号;左营四只,「河」字一号至四号;右营二只,「千」字一号至二号;前营四只,「载」字一号至四号;后营四只,「谧」字一号至四号。其新建、折造、大修、小修,归营自行修理,赴藩库领价(船皆八桨、六桨)。

兴泉永道、厦防同知各捐造哨船二只,派水马快巡查内港。后皆八桨,捐廉自造,不在额内。巡道哨船二只,道光五年裁(以上档案)。

泉厂额修战船字号数目

海坛镇标右营,大小战船八只;海右「固」字一号、「胜」字十一号(俱二号同安梭、「固」字二号、三号(俱一号同安梭)、「固」字四号、五号、六号(俱三号同安梭)、「成」字二号(系大横洋同安梭)。

海坛镇标左营,战船三只:海左「胜」字六号、七号、八号(俱一号同安梭)。

金门镇标左营,大小战船九只:金左「金」字一号(系二号同安梭)、「金」字二号、三号、四号、五号、「捷」字二号(俱二号同安梭)、「金」字六号、七号(俱二号同安梭)、「集」字四号(系大横洋同安梭)。

金门镇标右营,大小战船九只:金右「汤」字一号、三号、四号、五号、六号(俱一号同安梭)、「汤」字二号、「捷」字四号(俱二号同安梭)、「汤」字七号(系三号同安梭)、「成」字三号(系大横洋同安梭)。

水师提标中营,大小战船九只:提中「海」字一号(系二号同安梭)、「海」字二号、三号、四号、五号(俱一号同安梭)、「海」字六号、七号(俱三号同安梭)、「集」字五号、「成」字五号(俱大横洋同安梭)。

水师提标右营,大小战船十只:提右「万」字一号、六号、七号、八号(俱三号同安梭)、「万」字二号、三号、四号(俱一号同安梭)、「万」字五号(系一号同安梭)、「集」字七号、「成」字七号(俱大横洋同安梭)。

以上共船四十八只(每船各带杉板船一只)。

修造战船银数

一号同安梭(梁头一丈九尺):新造正价、津贴银共一千零一十五两九钱五分;除扣平余二十两零三钱一分九厘外,应领银九百九十五两六钱三分一厘。折造正价、津贴银共七百四十六两七钱二分三厘;除扣旧料变价二成一百四十九两三钱四分四厘六毫、又扣平余十一两九钱四分七厘六毫外,应领银五百八十五两四钱三分零八毫。大修正价、津贴银共五百零八两一钱六分九厘;除扣旧料变价一成五十两零八钱一分六厘九毫、又扣平余九两一钱四分七厘五毫外,应领银四百四十八两二钱零四厘六毫。小修正价、津贴银共三百六十三两六钱五分三厘;除扣旧料变价一成银三十六两三钱六分五厘三毫、又扣平余六两五钱四分五厘七毫外,应领银三百二十两零七钱四分二厘。每次加巾顶、插花银四十八两。

二号同安梭(梁头一丈六尺五寸):新造正价、津贴银共七百九十九两四钱二分八厘;除扣平余十五两九钱八分八厘四毫外,应领银七百八十三两四钱三分九厘八毫。折造正价、津贴银共五百八十七两五钱八分;除扣旧料变价二成一百十七两六钱六分、又扣平余九两三钱九分八厘四毫外,应领银四百六十两五钱二分二厘。大修正价、津贴银共三百九十九两八钱六分七厘;除扣旧料变价一成三十九两九钱八分六厘七毫、又扣平余七两一钱九分七厘七毫外,应领银三百五十二两六钱八分九厘三毫。小修正价、津贴银共二百八十六两一钱五分;除扣旧料变价一成二十八两六钱一分五厘、又扣平余五两一钱五分七厘外,应领银二百五十二两三钱七分八厘。每次加巾顶、插花银四十三两。

三号同安梭(梁头一丈五尺):新造正价、津贴银共七百四十四两二钱五分二厘;除扣平余十四两八钱八分五厘四毫外,应领银七百二十九两三钱六分六厘六毫。折造正价、津贴银共五百四十七两二分四厘;除扣旧料变价二成一百九两四钱四厘八毫、又扣平余八两七钱五分二厘三毫外,应领银四百二十八两八钱六分六厘九毫。大修正价、津贴银共三百七十二两二钱六分九厘;除扣旧料变价一成三十七两二钱二分七厘、又扣平余六两七钱八厘四毫外,应领银三百二十八两三钱三分三厘四毫。小修正价、津贴银共二百六十六两四钱;除扣旧料变价一成二十六两六钱四分、又扣平余四两七钱九分五厘二毫外,应领银二百三十四两九钱二分四厘八毫。每次加巾顶、插花银三十九两。

「集」字号(梁头二丈六尺):新造正价、津贴银共五千九百二十三两七分六厘;除扣平余一百十八两四钱六分一厘五毫二丝外,应领银五千八百四两六钱四毫八丝。折造正价、津贴银共三千八百四十八两九钱七分九厘;除扣旧料变价二成七百六十九两七钱九分五厘、又扣平余六十一两五钱八分五厘六毫六丝四忽外,应领银三千十七两五钱九分九厘五毫三丝六忽。大修正价、津贴银共二千六百十九两三钱五分七厘;除扣旧料变价一成二百六十一两九钱三分五厘七毫、又扣平余四十七两一钱四分二厘六毫外,应领银二千三百十两二钱七分二厘八毫六丝四忽。小修正价、津贴银共一千八百七十四两四钱四分七厘;除扣旧料变价一成一百八十七两四钱四分四厘七毫、又扣平余三十三两七钱四分四丝六忽外,应领银一千六百五十三两二钱六分二厘二毫五丝四忽。

「成」字号(梁头二丈四尺):新造正价、津贴银共五千七十六两九钱二分四厘;除扣平余一百一两五钱二分八厘四毫八丝外,应领银四千九百七十五两三钱八分五厘五毫二丝。折造正价、津贴银共三千二百九十九两一钱二分五厘;除扣旧料变价二成六百五十九两八钱二分五厘、又扣平余五十二两七钱八分六厘外,应领银二千五百八十六两五钱一分四厘。大修正价、津贴银共二千二百四十五两一钱六分四厘;除扣旧料变价一成二百二十四两五钱一分六厘四毫、又扣平余四十两四钱一分一厘九毫五丝二忽外,应领银一千九百八十两二钱三分四厘六毫四丝八忽。小修正价、津贴银共一千六百六两六钱七分;除扣旧料变价一成一百六十两六钱六分七厘、又扣平余二十八两九钱一分八厘九毫八丝外,应领银一千四百十七两零三分零二丝(凡「集」、「成」二字巾顶、插花银在应领价内)。

以上俱照例扣算。尚有应扣如榻模各项等费不载。

船工需用木料名色

大吉木(长六、七丈,围四、五尺。锯开,做水底、航仔、■〈舟本〉抽等用)、中吉木(长五、六丈,围三、四尺。做水底板、■〈舟本〉板甲、篙、招、占柜杠等用)、浮溪木(长四、五丈,围至三尺六寸。做牛栏、头巾顶、插花、篙,长短配用)、高洋木(杉木之略小者。锯开,做■〈舟皮〉 枋配用)。

——以上皆杉木,福州产。

松杠(长五比至九比,围四尺至八尺。做拢骨、乌白航、扛豆、■〈舟本〉 抽、崁巾、篷车大小配用)、松板(做水底、各舱横堵、兽面、尾塞、扛豆、接头、尾航、前后炮架)。

——以上亦福州产。

柯梨木(做斗头车、尾楼车、帆剪桥扛、招床、橹床、目里格、车档、瓮格、崁巾、尾扶手、靠漏筒)、杂木(做椗挑车子、猴头、桅饼、无底升、■〈车加〉辘担、各述仔车宽)、苓木(做■〈舟本〉 面、曲手、翻身、扫帚各极)、松桐木(做铳干、板槽、赛板)、小杉木。

——以上皆漳州产。

樟木(做含檀、龙梁、大小鹿耳;船中最要之件)、赤皮木(做舵椗、舵牙、金楦、舵栗)。

——以上皆淡水产。

连栓木(做占柜、水柜、■〈木盛〉盖、杉板水底各舱堵■〈舟皮〉柱,长短配用)。

——福、漳皆产。

龙骨(用松木。在船底,自头至尾三节。一船之力,皆寄于此)、大桅(用松木。大小配用,夹以含檀、鹿耳)、头桅(用大吉木。在船头,亦夹以含檀)、大小风篷(织篾箬以为帆)、大小桅饼(用杂木。在桅尾内。以车帆)、大小无底升(用离木。在勒肚行船中)、桅座(用樟木。在舱底;竖头桅、大桅用)、斗盖(用樟木。在崁巾内;贮头桅用)、鹿耳(用樟木。夹头桅、大桅)、含檀(用樟木。桅力所寄。「满」、「汉」字号俱于此印烙)、舵牙(用赤皮木。在舵上;用以转动)、上金(用樟木。船后拜舵用)、下金(在船后水内;挂舵用)、椗(用赤皮木。用以泊船)、龙梁(在大桅前;夹大小椗索用)、车档(用赤皮木。以车篷)、夹车档(用杂木)、占柜(官舱顶盖)、水柜(用连栓木。以贮水)、头禁水(在兽面。防禁漏水入舱,故曰禁水)、尾禁水(在尾横外)、车挡(用柯梨木。扯篷、起舵用以绞棍)、夹车档(用杂木)、车耳(扯篷、起占用以缚索)、上下秤(用杉木。在篷上下)、扛豆(用松木。自官舱至龙梁以架舱板)、扛罩(名隔舱板;乃横木也。在大桅处,名曰含檀、又曰梁头;在各舱,名堵经)、屈手极(妈祖堂前两湾木。大船用)、头尾八字极、翻身极、扫帚极(俱用以镶船)、软箸(船尾中间镶木;用以夹舵)、笨枋(船顶板)、通梁(用连栓木。在笨盖下。夹缝处水能走出)、尾穿梁(用樟木。船尾柱)、下株梁(用樟木。在堵内)、大小橹(用柯梨木。挂在船两边)、橹椽(用松木。以架橹,又曰橹床)、招(用杉木。在船头)、托浪板(头尾皆有)、大转水(附大含檀)、水蛇(用松木。两边皆有,用以浮水)、桅猪(用以见下)、猴楦(用杂木。在堵内)、缭牛(系大篷脚■〈纟索〉)、番人耳(船头木)、含檀鞋(削成方本,镶含檀内)、木里鞋(镶桅坐内方木)、转水鞋(船梢上两边方木)、金楦(在下金内)。

正椗■〈纟索〉、副椗■〈纟索〉、三椗■〈纟索〉(缚在椗上,用以泊船)、四椗■〈纟索〉(在港内浅处用)、勒肚■〈纟索〉(缚在舵尾,自船底至船头。行船收紧,以保舵力)大篷藤■〈纟索〉、尾吊■〈纟索〉(缚在舵上、遇浅便于收放)、舵吊■〈纟索〉(缚在舵空)、拔椗■〈纟索〉(缚在车上,用以起椗)、各椗股■〈纟索〉(以缚椗齿)、大桅总■〈纟索〉、头桅总■〈纟索〉、大桅怕■〈纟索〉、头桅怕■〈纟索〉(以保桅)、大篷捍门■〈纟索〉(缚在帆头)、大篷缭■〈纟索〉、缭耳■〈纟索〉(在尾抽上)、梯■〈纟索〉(捆篷头,以便斗手上下)、捍门尾抽缭耳各缭■〈纟索〉、大桅律透■〈纟索〉(未竖桅之时,先透在桅尾;上帆时,律可车帆)、头桅律透■〈纟索〉、天平律透■〈纟索〉(巾顶、插花用)、拔斗■〈纟索〉(拔斗用)、扛■〈舟本〉■〈纟索〉(打水用)、大篷头篷抽缝■〈纟索〉(制帆时,夹在缝内,以保帆力)、秦■〈纟索〉(缚杉板用)、免耳■〈纟索〉(缚在椗后)、尾送尖股■〈纟索〉(旗竿用)。

头巾顶(以布数十幅为帆,张大篷顶上,若头巾。能使船身轻)、插花(亦以布帆在大篷两边。遇旁风,使船不欹侧)。

铁钉(每船或用一百担、五十担)、铁篐(以保桅)、藤、棕、麻(皆打绳■〈纟索〉)、张帆水藤(制帆用)、篾碇■〈纟索〉、草■〈纟索〉、桐油、石灰、草饼(以和油灰)、网纱(以嵌船缝)。

——以上各物,随船大小配用。

杉板船(一只。以便登岸。开洋,则安置大船上)、尾楼灯、金鼓、旗帜、铁锅(二口)、木桶(数十个。取水用)。

每船载杉板船一只,以便登岸。出入悉于舟侧,名水仙门。椗凡三:正椗、副椗、三椗(正椗一名将军碇。不轻下),入水数十丈;棕藤草三絙,约值数百金。寄碇先用铅锺试水深浅;绳六、七十丈,绳尽犹不至底,则不敢寄。铅锺之末,涂以牛油;黏起沙泥,柁工辄能辨至某处。有占风望向者,缘篷绳而上,登眺盘旋,了无怖畏;名曰亚班(亦曰斗手)。

海船按十二支命名:船头边板,曰鼠桥;后两边栏,曰牛栏;柁绳,曰虎尾;繁碇绳木,曰免耳;船底大木,曰龙骨;两边另钉湾杉木,曰水蛇;篷系绳板,曰马脸;船头横覆板,插两角,曰羊角;镶龙骨木,曰猴楦;抱桅篷绳,曰鸡冠;抱椗绳木,曰狗牙;拄桅脚杉木段,曰桅猪(「赤嵌笔谈」)。

贩洋商船桅用番木,购自外番。其木有八:一曰铁■〈木造〉、二曰蜂仔什番、三曰宜树、四曰甘柭、五曰郁木、六曰白犬、七曰卖色、八曰打马。番木最佳者,中有细孔;自本直通至颠,如竹然。厂中战舰以例价所限,桅用松木、舵椗用赤皮、含檀用樟木,余用杂木、杉木,定例也。近日闽山出木稀少,战舰亦间用番木,价倍于他木;皆营员与厂员捐价津贴制造。逢大、小修及折造时,可用者仍用,报部仍以松木。但番木时须以油搓擦,失油则木枯;久可数十年。

商船

商船,自厦门贩货往来内洋及南北通商者,有横洋船、贩艚船。横洋船者,由厦门对渡台湾鹿耳门,涉黑水洋。黑水南北流甚险,船则东西横渡,故谓之「横洋」;船身梁头二丈以上。往来贸易,配运台谷以充内地兵糈;台防同知稽查运配厦门,厦防同知稽查收仓转运。横洋船亦有自台湾载糖至天津贸易者,其船较大,谓之糖船;统谓之透北船。以其违例,加倍配谷。贩艚船,又分南艚、北艚:南艚者,贩货至漳州、南澳、广东各处贸易之船;北艚者,至温州、宁波、上海、天津、登莱、锦州贸易之船。船身略小,梁头一丈八、九尺至二丈余不等;不配台谷,统谓之贩艚船(道光十年,令贩艚船公雇船只,配运台谷。后裁)。

康熙四十二年,商贾船许用双桅。其梁头不得过一丈八尺,舵水人等不得过二十八名;其一丈六、七尺梁头者,不得过二十四名;一丈四、五尺梁头者,不得过十六名;一丈二、三尺梁头者,不得过十四名。出洋渔船,止许单桅。梁头不得过一丈、舵水人等不得过二十名并揽载客货。小船均于未造船时,具呈该州、县,取供严查确系殷实良民亲身出洋船户,取具澳甲、里族各长并邻右当堂画押保结,然后准其成造。造完,该州、县亲验烙号刊名,仍将船甲字号、名姓于船大小桅及船旁大书深刻,并将船户年貌、姓名、籍贯及作何生业开填照内,然后给照,以备汛口查验。其有梁头过限并多带人数诡名顶替,汛口文武官员盘查不实,商船降三级调用,渔船、小船降二级调用(「会典」则例)。

按「中枢政考」:『出洋贸易商船,许用双桅,梁头不得过一丈八尺。如所报梁头一丈八尺而连两■〈舟皮〉水沟统算果有三丈宽者,许用舵水八十人;梁头一丈六、七尺而连两■〈舟皮〉水沟统算果有二丈七、八尺者,许用舵水七十人;梁头一丈四、五尺而连两■〈舟皮〉水沟统算果有二丈五、六尺者,许用六十人。初造时,报明海关及地方官严查』(此条未详年月,载「中枢政考」。巡内洋,似指商船出贩外夷地者而言)?)。备考)。

又如有富民自造商船租与他人及寒薄无赖之人者,失察之州、县罚俸一年;明知不禁者,降二级调用。又隔县、别府、外省之人欲造船者,必于该本县呈明查实,该县取具印结申详督、抚转饬沿海造船之地方州、县成造;仍照例查验舵水、杠椇,刊烙号数、姓名。其违犯之罪名处分,皆照商、渔船一例遵行。如有不遵例报官、私自偷造者,失察之州、县汛口各官,降一级调用(以上吏部则例)。

康熙五十三年,准各省海洋商、渔船只分别书写字样。

雍正九年,以出洋船只往往乘机劫夺,令福建出洋等船大桅上截、自船头至梁头用绿色油漆,易于认识。凡领龙溪、海澄、漳浦、同安、马巷牌照,系厦门行保保结,出入均归厦口盘验稽查。舵工、水手或有事故不及赴县换照者,即由厦防厅添结帮梢(「会典」)。

按「中枢政考」:『自船头起至鹿耳梁头止并大桅上截一半,各省分油漆饰;船头两■〈舟皮〉刊刻某省某州县、某字某号字样。福建船用绿油漆饰红色钩字,浙江船用白油漆饰绿色钩字、广东船用红油漆饰青色钩字、江南船用青油漆饰白色钩字、其篷上大书州县船户姓名,每字俱径尺』。又省例:篷上书字,四边止许空一尺。故福建船,俗谓之「绿头船」;广东船,俗谓之「红头船」。

乾隆二年,议准过台商船舵水人等,令原籍州、县官将各该舵水年貌、乡贯填明照中;或因有事别雇,就地给单填注,取具船户、行保甘结,汛口各官验明放行。台地各官仿照内地设立十家牌,填注实在籍贯、人口确数,并作何生理;遇有事故,一例开除。每月出具「并无招揽游民」结状,报明所司察核。如其违碍,一经发觉,将出结船户人等照例治罪。不行实力稽查之地方各官,该督、抚查明参送到日,照失察偷渡例分别议处。福建商船渔期欲出海捕鱼者,呈明地方官取具连互结换领渔照,准其入海采捕:渔期毕,将渔照缴销、换给商照,汇报上司存查(「中枢政考」)。

乾隆三十七年,无论商、渔船照,一年一换;如有风信不顺,余限三月。如逾限不赴原籍换照,不准出洋,拿家属听比;如在他口,押令回籍,不许挂住他处。又船户届期换照及商换渔照,均须查明人船是否在籍?察验旧照相符无弊,方准换结。如有代呈请换者,严查人船着落拿究(工部则例)。又凡有大小已编之船,不准重复验烙(省例)。

按乾隆四十一年省例:闽省各属商船,每年于春、冬二■〈日卂〉鱼期产旺之时,定例原准呈请改换渔船给照,出洋采捕。渔船止准挂往本省沿海邻境,从不许越他省。惟春、冬二■〈日卂〉因本省出鱼稀少,准其配盐挂往浙省定、镇、象三县洋面;渔期一毕,押令回籍。盖当日渔船不准越省,故商改为渔,方准采捕。自此以后,渔可经商,夺商之利;又近日商船皆改渔所由本也。

乾隆四十九年,覆准福建泉州府晋江县属之蚶江口与台湾府彰化县属之鹿仔港设口开渡。其厦门商船,仍照旧编记栅档,出入挂验,不准越赴蚶江渡载。

乾隆五十五年,又覆准台湾府属淡水八里坌对渡五虎门设口开渡。往台湾商民,令行保具结,报福防同知就近给照,移知沿海小港如福宁府属之南镇等汛、兴化府属之涵头等汛、厦门之大担小担等汛、泉州府属之乌屿等汛,均可直达台湾;而淡水之八尺门、彰化县之海丰港、嘉义之虎尾溪、凤山之竹仔港,皆可容小船出入。责成沿海各属及守口员弁实力查禁,无照船只、私渡船户,照越渡缘边关塞律治罪;船只入官、文武官员分别参处。其有照商船因风漂泊收岸者,验明牌照放行。

按道光四年,又奏开彰化之五条港(即海丰港)、噶玛兰之乌石港。自此,五口通行。五百石之有照渔船,报称因风漂泊,皆得横洋往来;而厦口商船,日渐稀少矣。

嘉庆二年,新造、折造大小船只丈量梁头,自含檀与左边船旁内面连接之处起、丈至右边船旁内面接连之处,实在若干?据实开填照内,不得援关税折算之例影射(省例)。

按「闽政领要」:『商、渔船只梁头五尺以上,在关领牌;五尺以下,在县领照』。又省例:商、渔船只梁头七尺以上,归关;七尺以下,归县。又按闽海关则例:梁头七尺以外,折作五尺二寸。每增一尺,加二寸;以次折算至一丈八尺作八尺而止。是梁头七尺者,作五尺二寸;一丈八尺,作八尺。其二丈外者,均作八尺;以例不得过一丈八尺也。又按「中枢政考」:『如所报梁头一丈八尺者,连两■〈舟皮〉水沟果宽有三丈者,许用舵水八十人』。是梁头一丈八尺之船,纳关税只作八尺而宽实有三丈也。又省例云:梁头去两■〈舟皮〉水沟如一丈者,约有一丈四尺;亦约略之词。细按各例义,梁头之除水沟,每尺以六折扣除也。每尺递减二寸折算,乃关例;厅、县给照,仅宜以六折扣除两■〈舟皮〉水沟。故省例七尺以上归关,即关例五尺以上归关也。凡渔船梁头连两水沟在一丈以外者,总宜归关。

嘉庆九年,闽省商、渔船及通海各色小艇,照江南省之例,照根、旧照按月汇送注册,年终汇造总册详咨(工部则例)。又商、渔船只先请料单,详报兴造;竣日,再详验烙给照。或有别县造就驾回、或有顶买,例应通详。如遇朽坏及遭风被劫,亦即通报销案(省例)。沿海地方内商出洋及洋商入市,核计人口多寡、往返程期,每人每日准带食米一升五合。台湾商船准带食米六十石;违禁多带,分别究治(吏部则例)。

按「中枢政考」:『商、渔船只,各按海道远近、人数多寡,每人每日准带食米一升、余米一升』。省例:乾隆二十二年,闽省渔船自十二年议准带食米一升出洋者,余米一升。嗣因浙省米贵,每人每日余米之外,再预带六升;价平,仍循旧例。是商船准带米一升五合、渔船准带米一升;台湾商船准带食米六十石,是以二十人十日计算也。

嘉庆十一年,巡抚温承惠奏明:商船梁头以一丈八尺为率;已造之船既往不究,新造者不得过一丈八尺。如相卖买,查系未经奏定以前置造,应成买;将来折造时改正(时商人多私造大船资盗,从提督李壮烈议也。后又仍照旧例)。

南北通商之船,每船出海一名(即船主)、柁工一名、亚班一名、大缭一名、头椗一名、司杉船一名、总铺一名、水手二十余名或十余名。

按厦门商船对渡台湾鹿耳门向来千余号,配运兵谷、台厂木料、台营马匹、班兵台饷、往来官员人犯,海外用兵所需尤甚;然皆踊跃从事。近因台地物产渐昂,又因五口并行,并以鹿耳门沙线改易,往往商船失利,日渐稀少。至迩年渡台商船,仅四、五十余号矣。

商船半伤于道光十一年七月在浙江之普陀山飓风,沉船七十余号;计丧资百余万。鹿耳门沙线改易,南风不能泊,多失事;又人心不古,出海昧心,故意沉失,遂致不复重整。又窥避配运兵谷,皆改商为渔矣。

渔船

渔船有大、小二种单桅、双桅之别。初,渔船止准单桅,梁头七尺,归县征收渔税;不许越省采捕。后闽省渔船许用双桅,梁头至一丈而止。七尺以上,归关征税。大者曰白底艍,春、冬渔■〈日卂〉准赴浙江定海、镇海、象山三县洋面捕鱑、钓■〈鱼带〉;与商船一体取具里邻族澳甲保结,编号烙印,桅上、篷上大书县分、姓名,船旁深刻字号。其小者,在本省本港各洋面采捕;朝出暮归,不准在洋过宿。编十船为一甲,给与门牌悬挂;责令澳甲、房族取具连环保结:一船为匪,九船并坐。均不准邻县请照,亦不许将船私自租卖别县民人。出入,概由汛口挂验。

康熙四十六年,准闽省渔船与商船一体往来。欲出海洋者,将十船编为一甲,取具连环供结:一船有犯,余船尽坐。桅之双、单,并从其便。嗣后造船,责成船主取澳甲户族里长邻右保结:倘有作奸事发,与船户同罪。

康熙五十三年,覆准渔船出洋,不许装载米、酒;进口,亦不许装载货物。违者,严加治罪。其守口各官不行盘查者,照失察奸船出入海口例罚俸一年(俱「会典」)。沿海单桅捕鱼船只,免其纳税(户部则例)。沿海等省商、渔船取具澳甲、族邻保结,成造日由官验烙、书篷、给照;十船编为一甲,取具各船互结,商船于照内注明船主兼舵人年貌、籍贯。出洋时,汛口验照放行。渔船将甲字号于大小桅篷及船旁,大书深刻;照内止填船主年貌、姓名、籍贯、其舵水名数,由汛口官随时查注放行(户部则例。查兵部则例,加『渔船船主作何生业』一语)。

乾隆十二年,福建省■〈舟古〉仔头船桅高篷大,利于走风,未便任其置造,以致偷漏;永行禁止,以重海防(「会典」)。

乾隆五十五年,总督伍拉纳奏:厦门白底艍欲赴鹿仔港贸易者,令由厦门同知编号挂验放行,仍于船旁大书「厦门赴鹿仔港」字样,并令兴泉永道于牌照内加用关防验放(省例。按白底艍,渔船也;定例不准经商。此乃启渔船经商之渐,后仍禁止)。

嘉庆九年,浙藩详定:闽省渔船越浙捕鱼,止准收泊镇、象、定三县,查收船照,换给官单;一俟■〈日卂〉毕,缴单换照,驱逐回籍。嗣后务将在船舵水年貌、姓名、箕斗于照内填明,移关三县查办(省例)。渔船福建许用双桅,别省只许单桅(兵部则例)。

嘉庆十七年,奉督宪文行闽省:单桅、双桅渔船本省出鱼稀少,许往浙江舟山等处采捕;不许越赴江南省。违者治以越境之罪,船只变价入官(省例)。渔船私载货物接渡入口,汛口官不行查禁,罚俸一年(吏部则例)。渔船梁头七尺以上者归关征税,七尺以下者,归县——即渔税也(省例)。出海商、渔船只,自船头起、至鹿耳梁头止并大桅上截一半,各照省分油饰;船边两■〈舟皮〉,刊刻某省某州某县某字某号;其篷上大书州县船户姓名,每字大径尺,不许模糊缩小。如遇剥落,填写油饰。沿海汛口及出洋舟师,实力稽查。无讹者,即系民船;如无油饰、刊刻编号及字样涂改刻削情弊,即系匪船,拘留究讯(「中枢政考」)。商船出外洋者,准带头巾、插花所竖桅尖;内洋商、渔船,只概行禁止。如有私带出口者,该官罚俸一年(「中枢政考」)。福建渔船之桅,听其用双、单;各省渔船,止许单桅。其梁头均不过一丈,舵水不得过二十人(「中枢政考」。又广东渔船梁头不得过五尺,水手不得过五人,取鱼不得越本省)。

厦门渔船属鱼行保结,朝出暮归,在大担门南北采捕;风发,则鱼贯而回。往浙江采捕之渔船,在石浔、灌口一带收泊,先赴县城盐馆配盐为腌鱼之用,方准出口。

按「会典」:康熙初年定例,出洋海船无论商、渔,止许用单桅,梁头不得过一丈,水手不得过二十人;取鱼不得越本省境界。自后屡经奏改,渔船梁头限至一丈而止;由县给照,归关征税也。渔船向止大、小二种,后渐造为中号渔船,有曰艋艚、曰描■〈舟曾〉、曰虎艚、曰十三股艚、曰汉洋钓。甚者曰草鸟船,形如劈开鸭蛋式,多桨而能行,不畏风浪;潜赴粤省私载违禁鸦片土,在洋行劫。道光十二年,捕绝之。晋、惠、澄、诏各渔船捏报梁头四、五尺,其大至与商船贩艚等;偷渡台湾贸易,捏报遭风,避配官谷载货。由台南北贸易往来便捷,夺商船之利,致商船尽改为渔,亦船政之大弊也。总之,海滨之民以海为田,造船牟利;挂验出口采捕,违例偷渡,私载禁物、人口,弊窦丛生。甚者出洋采捕,有鱼则为渔、无鱼则为盗。其船不一,其式亦不一;皆由船照不清,口岸澳甲、书吏、兵役通同舞弄所致。

又查康熙二十三年,准福建、广东载五百石以下之船出海贸易,地方官登记人数、船头烙号,给发印票,汛口验票放行。查台湾未入版图之时,禁止不许片板下海;尔时海禁初开,尚未定商、渔之例也。计载五百石以下之船,梁头皆不过七、八尺;即今之白底艍渔船、渡船皆是也。渔船例不准经商,目下往来贸易,岂援此例乎(载「关政参考」)?至有底无盖单桅之渔船,今皆纳网罾渔课矣。渔船分双、单桅,今又分上、中、下三则给照。

小船

民间小船,俗称三板。或揽载客货、或农家运载粪草,皆有底无盖、单桅双橹,亦有一人双手持双桨者。厦门有石艚、溪甓、估仔等船,其式不一。

沿海一应采捕及内河各色小船,地方官取具澳甲、邻右甘结,一体烙印编号,给票查验。如有私造、私卖及偷越出口者,俱照违禁例治罪;甲邻不行呈报,连坐(刑部则例)。内港采捕小艇,亦照例取结编号、给照,责令澳甲稽查。其内河小船无照者,设牌船尾,注明船户籍贯、年貌,责令埠头查察。若渔缯网户及水次搭棚趁食之人,均归就近保甲管束(户部则例)。

乾隆四十六年,嗣后无论大小船只,凡有出入,概行挂验稽查。此外,有小艇船,单篙、只橹,一人驾驶,只在内港装载柴草、农料等物者,该县每年给与腰牌,不准出海,亦不挂验;止许朝出暮归,至迟不得过三日。逾期不到,即行拿究。仍遵定例,照商、渔船取结编烙,书刻字号、姓名。一出本港,即赴他口挂验,查系逾限未归之船,押回本口,毋任游荡(省例)。

乾隆五十年,沿海有底、无盖小船,凡有水港可以撑驾出海者,查明果系诚实良民,取具连环保结验烙、给照,方许采捕营生;即朝出暮归,亦必赴汛查验,不许私自偷越(省例)。

乾隆五十一年,覆准沿海揽载客货有底、无盖小船,应与渔船一体报官验烙、编号、给照。如有将曾经为匪之人不确切查明、率行验烙编号给照,以致复行为匪者,将地方官照渔船为匪例,降二级调用;如未经报明地方官、未验烙编号给照、私自揽载出口为匪者,将汛口官照盘查不实例,降二级调用,加级俱不准抵销(今改为知情者,加级纪录不准抵销)。若虽未为匪或不遵例验烙编号给照、听其揽载以及先未为匪给照、后在外为匪者,地方官均降一级调用,加级准其抵销(吏部则例)。

嘉庆九年,其各属小船向例不准出口者,如有混给商、渔照票,并扶同以大减小,率有给照出洋,致有影射偷越情事,分别参处(工部则例)。

按各处渡船往来厦门者,有载货、载客之例。梁头八、九尺者,在县领小艇照(漳州之石码、浦南五汛、南门、澳头、白石、玉洲、石尾、东尾,领龙溪县照;白水、海澄、海沧、港尾、南溪、溧水、浯屿,领海澄县照;泉州之灌口、鼎尾、乌屿、曾营、马銮、岛美、下店、后溪、林埭、高浦、高崎,领同安县照;刘五店、后浦、金沙港、烈屿,领马巷厅照)、在关领牌;载货输税,谓之饷船。亦有领小船照者,舵水不得过二人;其往来载客及随身行李者,率皆纳网罾渔课,每年不过三、五钱,名曰米票(亦曰版串),各县皆有之。

洋船(附洋行)

洋船,即商船之大者。船用三桅,桅用番木。其大者,可载万余石;小者,亦数千石。粤省澳门定例:准番船入口贸易。厦门,准内地之船往南洋贸易。其地为噶喇吧、三宝陇、实力、马辰、■〈土赤〉仔、暹罗、柔佛、六坤、宋居朥、丁家卢、宿雾、苏禄、柬浦、安南、吕宋诸国;其出洋货物,则漳之丝绸纱绢、永春窑之瓷器及各处所出雨伞、木屐、布疋、纸札等物。闽中所产茶、铁,在所严禁(余详「关政」、「番市」)。

康熙二十三年,工部侍郎金世鉴奏请闽省照山东等处现行之例,听百姓海上捕渔、贸易经商;议政大臣议准,俱令一体出洋贸易。后因台湾愚民私聚吕宋、噶喇吧地方盗米出洋、透漏消息、偷卖船料诸弊,康熙五十六年禁止南洋贸易。雍正五年,总督高其倬奏开南洋,议准允行,厦门始有贩洋之船(档案)。又奉准商民整发往夷贸易,设立洋行经理。其有外省洋船收泊进口,亦归洋行保结(档案)。

厦门未设口之先,各船驶进大担口,直抵海澄石码,行保在焉。进口由海澄查验。自伪郑荡平后,始设厦门正口。其文汛口,归汀漳道管理。雍正六年,同知张嗣昌禀归厦防厅查验(档案)。

出贩东洋、南洋之大船准带军器,每船炮不得过二位、鸟鎗不得过八杆、腰刀不得过十把、弓箭不得过十副、火药不得过三十觔。造时呈明地方官给与照票,赴官局制造;完日錾凿姓名于照内,填明轻重数目,以备海关汛员盘验。回棹日,逐一查点,将炮贮官库;俟开船之日,再行给还(「中枢政考」)。商民往贩外洋,或人回而船不回、大船出而小船回及出口人多、进口人口少者,该督、抚严加查察;果系番账不清,俟来年六、七月乘风驾回。及遇风飘往别省者,船户取其飘泊处所地方印给,赍回查验;覆溺者,若有余存漂回之人及同行邻船客商、水手讯供加结,均于回港册内声明报部,免参究(「中枢政考」)。

按厦门洋船出口,在腊尽春初,乘北风南下;明年秋初,乘南风回棹。风■〈日卂〉愆期不及回棹者,曰压冬;再俟来年南风时始可回厦,亦有漂收广东就地发卖者(采访)。通贩外国之船,每船船主一名;财副一名,司货物钱财;总捍一名,分理事件;火长一正、一副,掌船中更漏及驶船针路;亚班、舵工各一正、一副;大缭、二缭各一,管船中缭■〈纟索〉;一椗、二椗各一,司椗;一迁、二迁、三迁各一,司桅■〈纟索〉;杉板船一正、一副,司杉板及头缭;押工一名,修理船中器物;择库一名,清理船舱;香工一名,朝夕焚香楮祀神;总铺一名,司火食;水手数十名(赤嵌笔谈)。

洋船由厦门洋行保结出洋,海关征税,厦防同知、文武汛口查验放行;向例督、抚春贡燕菜七十觔,将军秋贡燕菜九十觔,由洋行承办。又岁购黑铅额耗四万三百二十一觔,解福州理事厅库及厦门水师中军交缴,亦由洋行承办。每百觔,藩库发给价银三两(档案)。又乾隆二十年,裁减洋规五成,以四千圆津贴泉厂修造军舰桅柁之用(详载前「战船」)。

嘉庆元年,厦防同知裘增寿禀请将洋行致送规礼,充为海洋缉捕经费银二万两。道光五年,厦防同知升宝以洋行倒罢,详请奏减,仅留银七千四百两。

道光元年,厦防同知麦祥详称:洋行和合成陈班观年老资竭,举蒋元亨自代,奉将军祥批驳,一时无人承充;议令商行金丰泰、金万成、金源丰、金恒远、金瑞安、金源泉、金长安、金丰胜、金元吉、金源益、金源瑞、金晋祥、金源发、金全益等大小十四家公司承办贡燕、黑铅等项,保倚洋船贩洋。一俟洋行募充有人,仍归洋行承办。总督颜批:令于十四行中举一总行经理。旋公议详请,以金源丰许大吉暂充总行。又奉将军和以「难免把持抑勒」批驳,不准有总行名目,归十四行公办。

道光三年,厦防同知升宝以厦门为放洋正口,有奸商私用洋驳载货,挂往广东之虎门、雷州、琼州、樟林等处,潜往安南各夷港贸易;回棹时,将贵重之货由陆运回、粗货仍用小船驳入厦口,致洋船失利日少,洋行倒罢。详请禁止。奉督、抚允行,移咨粤省及沿海与泉、漳各小口一例禁止(以上俱档案)。

按厦门贩洋船只,始于雍正五年、盛于乾隆初年。时有各省洋船载货入口,倚行贸易微税,并准吕宋等夷船入口交易;故货物聚集,关课充盈。至嘉庆元年,尚有洋行八家、大小商行三十余家、洋船商船千余号,以厦门为通洋正口也。向来南北商船由商行保结出口,后因蚶江、五虎门三口并开,奸商私用商船为洋驳(较洋船为小),载货挂往广东虎门等处,另换大船贩夷,或径自贩夷;回棹则以贵重之物由陆运回、粗物仍用洋驳载回,倚匿商行,关课仅纳日税而避洋税,以致洋船失利、洋行消乏,关课渐绌。至嘉庆十八年,仅存和合成洋行一家,呈请洋驳归洋行保结;经广郊金广和于嘉庆二十二年以「把持勒索」控,总督董批行查禁,奸商肆然无忌。道光元年,洋行全行倒罢,详请以商行金源丰等十四家公司承办洋行之事。维时本地以商船作洋船者尚有十余号,而各省洋船及吕宋夷船不至;自后洋船、洋驳亦渐稀少,私往诏安等处各小口整发,商行亦渐凋罢。迨至道光十二、三年,厦门商行仅存五、六家,关课亏缺;每岁饬令地方官招徕劝谕,始有洋驳一、二号贩夷。燕菜、黑铅来自外洋者,遂须购自广东;及应缴津贴各费,均不能如期呈纳,关课日绌,而商行之承办者不支矣。又按雍正六年,厦门正口始设;贩夷洋船准载土产茶叶、碗、伞等货,由海关汛口挂验出口,贩往各番地兑换燕菜、呢羽等物。嗣因海盗平靖,内地茶商均由海运茶至粤。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恐奸商串通黠夷,私相售卖;奏请禁止武夷、松罗之茶不准出洋,俱由内河过岭行走,其贩往江南、天津由海运者,不禁。二十三年,洋商蒋元亨等呈称:粤省奏禁海运,专指贩茶赴粤者而言,并非洋商一概禁止;恳请仍照旧章。经闽浙总督董覆奏,遂一并禁止出洋。而洋船贩夷止有碗、伞粗货,口务遂绌(档案)。

查近日安溪、惠安出北岭茶甚盛,以例禁不能出海;或云前两广总督奏禁者武夷、松罗,北岭土茶系新出,或可再行奏请也。然细核卷宗,为奸商通夷起见,恐亦未能邀准。姑载此说,以备后日。

番船

呷板船又称夹板船,以其船底用夹板也。或云:呷板屿在西、南洋之交文柔山下英机黎造船处,内地统呼夷船为呷板船。吕宋呷板船船式,头尾系方形。大者梁头约阔三、四丈,长十丈,高五丈余;舵水一百余人,装货二万余石。小者梁头约阔二、三丈,长八丈,高四丈余;舵水六、七十人,装货一万余担。船用番木制造,坚固不畏飓风。船、船底俱用铜板镶钉,底无龙骨,不畏礁线。舱分三层:第一层船主、货客、舵工栖止,第二层水手住宿,第三层装载货物。船内水柜、鼎灶等物,俱鉎铁铸成。船尾有番木舵一门,船头铁椗二根。船中番桅三枝,每枝长九丈、十丈不等;桅作三节,布帆三层,每节用活笋系绳索数十条,或起、或落甚利便。遇飓风用桅一节、微风用桅二节、无风用桅三节,以索抽帆,随手旋转;四面风皆可驾驶,巧捷无比。船舱第一层安放炮位十余门、鸟鎗三四十枝,器械甚精。其载货舱盖用铅镕贯其缝,不得启视。夷人色有黑白二种:白者为主、黑者为奴,闽人呼为番鬼。夷礼以下见上,必去其笠帽,光头湾腰为敬,两手以布套之为极敬;盖手白而多毛,不雅观故也。官吏上船,放鸟鎗迎接,如兵船鸣钲之类;甚或先放大炮。谕免乃止。或出洋酒、蜜果等物将敬(采访)。

乾隆四十六年六月,吕宋夷商万梨落及郎吗叮先后来厦,番梢六十余名,货物燕窝、苏木;各带番银一十四万余圆,在厦购买布疋、磁器、桂皮、石条各物。

四十七年二月,夷商郎安敦、牛黎美亚、番梢七十余名,遭风到厦,货物苏木、槟榔、乌木;在厦购买白纸、青白石器、石条、花砖、方砖各物。

四十八年九月,夷商郎万雷来厦,番梢五十余名,货物苏木、槟榔、呀兰米、海参、鹿脯;在厦购买布疋、磁器、雨伞、桂皮、纸墨、石条、石磨、药材、白羯仔。

五十一年九月,船户郎吧兰丝实哥巾礁唠遭风飘失杉板、桅车来厦修葺船只,因货物不对,旋即驶去。

嘉庆十二年五月,船户郎安未示智遭风到厦,旋即驶去。

十四年五月,船户郎棉一、番梢六十名,番银十四万圆,货物海参、虾米、槟榔、鹿筋、牛皮、玳瑁、红燕窝、呀囒米、火艾棉;在厦购买布疋、麻线、土茶、冰糖、药材、雨伞、各物。

道光三年六月,吕宋夷船遭风入厦,旋即驶去。

四年三月,有呷板夷船在洋游弋,载卖鸦片烟土,奸民勾通滋弊;通饬营汛一体巡防驱逐。自后七年三月、九年三月、八年五月、十年正月,皆寄椗外洋,随时驱逐(以上皆档案)。

红毛呷板船,较吕宋式样相同而加倍长大。船身阔可五、六丈,长十五、六丈、高约二十丈;可装货十万担。大炮十二门、小炮三百余门。嘉庆二十一年六月来厦泊大担口,以遭风讨水为词,越日乃去。其人白面方脸,目睛带红黄色,头留全发,色黄;衣西洋白布窄袖短褐,下服如中国套裤。两肩带金叶一片;译云夷官之别,以示富贵云。此乃红毛■〈口英〉咭唎国之船。是年驶至天津,奉旨沿海地方巡查驱逐,不许登岸滋事。

越南国船,与呷板船相似;桅三节、布帆四面可张,约载五千余担。道光十一年七月,越南国王遣使工部郎中陈文忠、礼部员外郎高有翼卫尉一员,配兵一百零四名,护送故员彰化县李振青眷口回闽(事详「番市志」),所载货物肉桂、砂仁、燕窝、沉香、象牙、犀角、黄腊、白锡、白糖、虾米、■〈鱼戾〉鱼各物。人皆束发;官则乌纱帽、圆领、角带,极为恭顺,亦通文墨。兵丁着红短服,柁水人等着黑短服,有领。总督孙尔准入奏,奉旨褒奖、赏赉有差;照例按日给予盐菜、饭食银两及修理船只银一百六十两。

道光十二年三月,英吉利夷船一只遭风到厦。船式与吕宋呷板船相似,船头有一木镌作和尚形,其色白;炮械整齐。通船七十余人,载货七、八千石。译讯据供:欲往日本贸易,亦愿就厦销货。船主名胡夏美,圆目高鼻,睛光带绿;能通汉语,人甚狡谲。见官吏,两手以布套之。船中役使之人,多黑色。文武会商堵逐,越三日乃去。嗣后乘风驶至福州、宁波、上海、山东等处游弋,特旨严行驱逐。

按吕宋夷船每次载番银十四、五万来厦贸易,所购布匹之外,如磁器、石条、方砖亦不甚贵重,非特有利于厦门,闽省通得其益。故乾隆四十七年,奏准外夷商船到闽,海关货物照粤海关则例征收。迨至道光三、四年间,有呷板船寄椗外洋,贩卖违禁之鸦片土,则为害无穷;以中土有用之钱银而易外洋蠹恶之毒物,较之前次之通市,一利、一害相去天壤。然此乃红毛之船,非吕宋之船也。迩来吕宋之船,久不至。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