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公宇


中书断事官厅题名记

中书参议府题名记

中书省左司题名记

中书左司小瀛洲记

中书左司省掾题名记

后记

中书省医厅壁题名记

中书检校厅壁记

中书省架阁库题名记

又记

中书省六政条要题名记

中书省吏部考功堂记

中书省户部题名记

中书省礼部合化题名记

中书省兵部题名记

中书省刑部题名记

续记

刑部主事厅题名记

中书省工部题名记

中书省照算题名记

中书省。太祖皇帝辛未年十月,于燕置行省,大业实肇于此。至太宗皇帝己丑秋七月,驾幸西京,改从官为中书省,以吾图撒里里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我太祖始立中书省,至世祖皇帝混一区宇,遂于中统元年夏四月戊戌朔,立中书省于上都。中统二年九月以□都火宅为中书省。中统五年诏:开平府阙庭所在,加号上都。始于燕京修营宫室,分立省部,四方会同,乞正名。准奏,称大都路。其府号大兴府。燕署,中书令衔,置幕位。至元四年二月己丑,始于燕京东北隅,辨方位,设邦建都,以为天下本。四月甲子,筑内皇城。位置公定方隅,始于新都凤池坊北立中书省。其地高爽,古木层荫,与公府相为樾荫,规模宏敞壮丽。奠安以新都之位,置居都堂于紫薇垣。至元二十四年闰二月,立尚书省,以宣政院使桑柯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丞相,叶李为尚书右丞相。时五云坊东为尚书省。自至元七年至至元九年,并尚书省入中书省。至元二十七年,尚书省事入中书省,桑柯移中书省。于今尚书省为中书省,乃有北省南省之分。后于至顺二年七月十九日,中书省奏,奉旨:翰林国史院里有的文书,依旧北省安置,翰林国史官人就那里聚会。繇是北省既为翰林院,尚书省为中书都堂省固矣。殆与太保刘秉忠所建都堂意自远矣。其于方位制度、视北省有间,然而朝廷公府,更张因革不一,故不可不详。盖欲使后之稽者,知创始之初意。今复以南、北二省公宇并列于后,乃作朝堂公宇志。

中书省在大内前东五云坊内。

外仪门近丽正门东城下,有都省二字牌扁。

中仪门中通五云坊、万宝坊,东西大街,兵卫戟仗。

内仪门三门,中、左、右。

省堂大正厅五间。东西耳房,宽广高明,锦梁画栋,若屏障墙。耳房画山水林泉,粲然壮丽。由厅后入穿廊,又名直舍。

穿廊五间。舍之左右,咸植花果杂木。

正堂五间。东西耳房。春冬东耳房,夏秋西耳房,于内署省事。太子位居中。居正中,有阑楯绕护。堂后有花木交荫石看山。次从屋,又有小亭。

断事官厅三间。

参议府厅三间。

西右司厅三间。

东左司厅三间。

左右提控掾史幕司学相厅前,三间,向北一间□也。

左右属司幕司三间。

东检校厅正厅三间。

西架阁库正厅三间。东西司房六间。

○中书断事官厅题名记

皇元初基,龙翔德隆仁厚,治尚忠质。太宗英文皇帝,奄甸中土,肇立宪度,乃置斯断事官。官以断事,名不沿往者,尚忠质也。时居官首者,领政犹卿辅然。世祖皇帝统一海寓,定鼎于燕。省部院台、百□庶府、焕若列星。中统、至元间,尝以丞相领之。至八年始给三品银印,曰中书省断事官。爰有常秩,以迄于今,宣命四员。其在宗藩戚畹膺王爵者,各得奏任二员或一员,世袭为之,通数十员,衣紫横金,身章惟一。世祖神宗于股肱心膂之臣,同仁一体,凡厥有政,俾堂之西与中书参议府相为对之。连中为都堂。而断事官,沾翼事当诣,乃望视六部之列外垣者,校为亲密,都堂判送之。凡大狱之当折,要囚之当录,必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宗正府、刑部,参伍听之,号称五府。而中书所任者,断事官也。断事官之官任重矣。官联之首,为尤重焉。一日圜聚而佥议曰:自忽都鲁那演以来星数十终,由此登相位,历通显者相望也。而公署无刻石记名,此后将何征?乃具石而来请,曰:愿记也。夫君子于位,慎所立名氏,有记则树立,得人而称之。迩有劝,远有闻,匪徒识岁月也。若诸公之夙夜思政,图光于前,垂于后,岂不韪欤!故询其官秩之本始,仰长德意之隆,俯述职任之重,而序陈之,来者得以览观焉。至正十五年,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国子祭酒王思诚记。

○中书参议府题名记

中统元年,置中书府,设参议二员。至元七年,尚书省立,罢参议,设给事中。十三年复设。十八年增为四员。迨至正十九年,百年于兹,始求诸故记,自贾居贞而下,得二百四十人。或久或近,或去而复至。迨我皇元起兵北方,统一宇内,号令所至,雷动风行。铺张文物之盛,综理政务之繁,惟求所以祖宗用人弗贰故也。诗曰: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又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盖治其天下国家,委任尊重,参断大议,久则稍以吏事责之,动拘文法而不克展其素蕴。然而至今当慎是选是职者,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于是雍容庙廊,扬历华要,糜廪禄而承厚恩,流声实于无穷,复何议焉?若乃循默以容身,贪墨以肥己,奸诡以阿时,书名于此,得无指而谓之哉!呜呼!吾知悲矣。中奉大夫参议中书省事临川危素记。

○中书省左司题名记

左右司始自隋世,司各置郎一人。寻有六部郎一人,而各置承务郎,以代理左右司事。唐贞观初,复置左右司,又为左右承务郎中,曰大夫。既而复,故曰郎中,从五品上,员外郎从六品上。其事任甚重,二十四曹呼为都公,犹近代号都司也。皇元中统二年,中书省既立,乃置提领左右司,提领郎中、员外郎各二员,都事四员。三年,落提领,置左右司,郎中增为五员,都事增为二员。至元元年,员外郎增为四员、都事省为四员。三年,郎中、员外、都事各以二员为额。七年,罢左右,置给事中二员,中书舍人二员,员外郎二员,检正二员,都事一员。盖用前代三省属官制。给事中本省下省属,舍人中书省属,左右司尚书省属也。当时流官所告身,各有训词。词虽甚简,犹采前代两制法。翰林学士掌内制,舍人掌外制也。八年,复为左右司,置郎中三员,员外郎、都事各二员。十五年,左右司分立。左司领左部事,郎中二员,员外郎,都事如旧。十八年,郎中、员外节各增一员,都事增二员。十九年,左右复合为一司。廿年,洊分立左司,置郎中二员,员外郎四员,都事二员。厥后时有增损。大德元年,置郎中三员,员外郎四员,都事四员。今置郎中二员,余如大德初。其间岁月虽久,题名石未刻也。至正十二年壬辰夏四月,左司郎中汝中栢子真、崔敬伯恭,员外郎伯颜帖木儿复礼、张让谦甫,都事完者帖木儿秉中、王时本中、尚絅彦文、李敏中好古,咸极一时之选。暇日考诸故府,得中统建官以来沿革损益。创自今始,凡是官者,记其名氏爵里,及到任受代、选除日月,将刻石寘幕府,谒予题其端。我闻在昔有言,都事学为宰相者也。盖为宰相,扬搉天下机务,莫如都事,余忝馆阁三十年,当时与余同官而为都司者,予见其进坐庙堂,共秉大政者多矣,宰相岂非可学而至乎?虽然,欲学宰相之器业,必先学其度量。度量非宽不可,器业非厚不能。宽则知大体,厚则胜重任,此古今良相之资也。其它百尔所长,皆有司之事,非学宰相者所先务也。官署题名壁记,其初不过列名于石,记岁月。近世作者,往往寓劝相之道焉,余故亦进是说云。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长沙欧阳玄记。

○中书左司小瀛洲记【在学堂之门右,即提控之专司也】

古之词臣内相,咸曰登瀛。瀛者,海中神山。巨鳌戴之以首,人间莫得觊觎,而及者鲜。可攀龙鳞,附凤翼,朝通明,谒上帝。天威咫尺,呼吸肤寸之云而为天下霖,其叵测也如是。中书东曹掾长幕次于左司之北,别为一所,座隅鼎峙,几案相接,机务之繁,提纲挈领,靡不在是。或堂议有所未安,据引经义以折衷之;或符契部属,必署卷末而施行之;或承檄辟掾,品藻才行而进抑之;或勾检簿书,出内稽违而督责之。复设铜章,以别诡异之蔽,慎乃出令之所宜也。夫庙堂栋梁柱石之大,微榱桷之集,虽公输之巧,不能施以成功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毛。九重之台,起于累土。莫不升高自卑,始微至着也。由此途而擢翰林,历台阁,秉钧轴,表在人耳目者,不可枚举。政事之余,左图右书,羽扇纶巾,与一二知己讨论经旨,倡和诗文;户牖岑寂,松声森欝,较之奔驰尘土,伺候门庭,颇若相隔僊凡也。扁曰小瀛洲,宣文博士为之大书,以镂于梓。学僊虚诞,固不可取,诗人之物象比兴,不以文害辞,其孰曰不可哉!予遂记之,以告来者。镇阳史君识。

○中书左司省掾题名记

国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政。分其属为六部,置左右司以统之。掾初设三十一人,后增至六十人。隶左司者三十九人,提控掾二人,勾销一人,贴黄一人,知除六人,礼八人,征收总房二人,应办二人,杂房十有一人,银钞户差四人,会总一人,惟奏事一人,则二司兼焉。其初无题名,后至元五年,右司始刻石记之。至正元年,左司提控霍嗣祖、杨允俨将纪其名如右司,属予叙其端。

夫掾持文墨,论议以接于上下者也。非有簪绂之华,爵位之荣也。然宰相佐天子诏天下,进退出内,生杀予夺,缉熙庶政,以成治功者,必自掾始,责亦重矣。故令以枢密御史掾及他从一品史才行挺出者为之,流官有令闻者亦选焉。呜呼!自立省以来,膺是职者几何人?以贤能而为公卿勋业,着当世者几何人?使其姓名具载,则有以见某公某相尝居职者矣。其泯泯无足称者,则人将曰:某亦得与世列乎!于戏!此题名之所以不可已也。至正元年闰五月初吉,朝请大夫同修国史国子祭酒李好文记。

○后记

至正元年,中书左司内刻石,记省掾姓名。越九年,石既盈而复刻之,距今一纪而复盈,于是提控掾史君仲良、聂君文郁,更砻石以图纪载。临川危素适在政府,则为之记曰:考之周官天官冢宰,置史十有二人。史之职掌官,专以赞治,说者曰:六官之事众矣!心志所不能存,言语所不能及,则载而述之。必有书史掌其官之宜,于话无不载焉,故曰赞治。史无所用于治,掌官出以赞之。而国朝立中书省且百年,以其舆图之大,机务至繁,掾之在左司者,请增其四十人。今存者犹三十人,往往简拔才俊以充其任。制,简拔于一品,诸司或辟于七品职官,因其地望清峻,不数年位至公卿,人莫不欲为之。然得之殊以为艰。知其难进,则凡所以洁己而奉法,从宰相佐天子以出令使,其泽被乎生民,功施于社稷,所谓赞治王道,庶几在是。毋使后之览者指擿而议焉可也。至正二十年六月庚子,通奉大夫中书参政危素记。

○中书省医厅壁题名记

省医之设尚矣。察五气之运,审六脉之和,制为金石、草木、鱼虫、丸散之药,以驱百病。自丞相执政,而下至士庶羣吏,咸赖焉。其职任亦要矣。故食其禄,积劳至九、十月而授以流官七品,非通古今一德,行精于其业而勤其事者,莫能与兹选。苟在选者,皆良医也。然无着位于省中。至正十七年,庐陵宋君心德请于上官,得检校所之西堂食局之南,建屋一间,榜而揭之,于是省医有着位,自宋君始。乃与同辈杨文贵、刘浩、鄢元、陈正善、傅敏谋,请识岁月于后,并书前人名氏,以待后之来者。

按国初岁远,卜太傅,征诸掌故。至元二十年,省医三人,二十四年,减一人。元贞元年,增至四人。大德元年,复减一人。至正二年,减二人而增其禄与俸,月受米二石,中统钞一百廿贯。今如之。十二年,增至五人,十六年,复增一人,今六人云。其受官,至元二十二年,田子真一考除架阁库管勾。李世荣秩满调德州同知,行省医。有入为兵部主事者,江淮张德义。为武刚县尹者,湖广孟吉。凡前人止书名氏。据所征来者以次书之,仍书其字若郡于名之下,去则书其官,以见有终之义。不克终者不书。凡医省入官皆堂除,不拘月日,不属吏部,亦异数也。每岁冬、夏给药直与药而谨,治之有常数。分省上都,则一人从。夫中书重地也,省医要职也,着位常数也,居重地守要职,而无常数缺典也。自有省以来,殆将百年,医之立身行道者不少,则无一人及此。顾宋君何,抑亦有时乎?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安其身而后动,圣人之治天下也,使万物各得其所,其道一而已。勤则举,动则息,岂独省医哉!是岁八月之望,应奉翰林文字承事郎同知制诰兼国史编修官新安程文记。

○中书检校厅壁记

中书省检校官者,至元二十八年,尚书省以户、工二部营缮出纳之繁,奏设是官,以核其程书。官二员,吏四人,其署在省之东偏。三十年,奏增四员,吏六人,分督省、左右司、六部及架阁仓库文字之稽滞乖违者,而纠正之。其官吏从东西曹阅公牍还,就署决事。后中书省仍治宫城之北舍,因其旧而检校官署阙焉。徙寓直所至之部。至顺二年中徙治官城东南之省,检校官奉政大夫前进士孙敏志道、奉直大夫杨益有直、中宪大夫王国器鼎臣、朝列大夫杨惟恭伯温,以旧署之南为堂三楹,以居其官,傍列吏舍、庖、厩,外为门以列之。是年冬庀工,明年五月成。四君子既视事其间,而相言曰:是官之设三十有余年矣,而厅事适成,于吾四人为僚友,曰:可无识乎?且昔之居是官者,视诸掌故,益将百人,去而坐丞相御史府之政事。风节历历可征,其可无识以待后之来者乎?四君子皆予与游,故来请为之记。

夫宰相,上承天子,以出令于天下,其属多矣。官有其事,职有其分,不得相越也。于文史无不得察视者,唯检校官为然,其非宰相,寄乎耳目之明,有托于心膂之密,而望高职清,又有若宾客之优游者焉。盖他官莫之及也。是以每难其选,而常得人焉。凡为是官者,来升斯堂,而览斯文,尚思其任之重,其有远大之期也乎?

○中书省架阁库题名记

中书省署之西偏为库,曰架阁。凡天下之图书、版籍,计金谷钱帛出纳之文牍,尊闳庋藏,以待夫考征之用者,咸在焉。其官管勾二人,吏书写十人,分厘其事务。次者十五人,分周藏史汉掌故遗制云。至正十九年,西域阿鲁温沙良甫、济南杨诚子真,选居是官,克修乃职,寅恭胥协,乃议易名其视事之堂曰阅公。取昔人貌阅户口之义。而子真大书揭诸颜。予闻太史氏纪萧相国何,能取胜国律令图书,以故知其地形阨塞、户口多寡、强弱处与民之疾苦,用辅成汉业。孝宣厉精核实,命察计簿,欺■〈目曼〉者按之,使真伪毋相殽,号称中兴。盖路程品式,固为政不可缺如此。今国家舆图广而事务殷,端坐一堂之间而考知四海之故,惟公则诚,私则伪;惟公故明,私则闇。诚以立己,明以检奸。不瘝乎官,不病于民人,二君克修乃职,以报其上也久矣。后之嗣居是官者,其尚勿替于兹,因其请,书以记其沿革在。其人题名记。庚子年三月,国子博士承德郎张以宁。

○又记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大孝皇帝建元中统初,立中书省以统百司,本庶政教、典礼、兵刑,事之为成,与天下郡县之版籍,当藏弃征信者,设管勾架阁库官俾典之。至元中立尚书省以厘中书之务,则为尚书省管勾架阁。若后罢尚书,归中书,复为中书省管勾架阁。初秩七品,其员增减不常。今四人,吏一十四人有常。选贤能之才,明礼习章程,廉敏有干局者居之。由是位通显,为时名卿大夫者有焉。稽之周官,民数登于天府,犹为旧章,兼是任,何重如之?国家损益立法,枢机圆密,品式备具,一是考卒敬厥职者,宜朝夕尽心力至也。至正十有三年夏,中书主管领掾高昌忽都鲁惟敬,中书掾济宁为好义用中以选居是官。同寅克勤,综理有条,官常具举。爰始立石公署,题名氏,纪迁次岁月,而虚下方,以俟来者,思职以致远大者。夫异时所立,于兹有考矣。是年岁在癸巳秋七月,承事郎国子监丞毛元庆记。

○中书省六政条要题名记【在架阁库内】

书契之兴邈矣。圣人综理天下,以成画一之治,而不迷于久远,其征诸此者常多,有王者作,莫之能废也。不徒不能管,又加谨焉。周以太宰统六官,掌建邦六典,以佐王治于国,府史之征,亦有常数,盖其谨如此。皇元稽古建官,而与时损益。曰省,曰部者,其名悉仍乎近代以告。夫居简驭烦之道,则犹周人之遗意也。然地广务殷,视古有加焉。凡中书以天子之命立经制,陈教筞而下于四方,与四方之事,有司不敢专而上于中书者,简牍所充栋厦庋阁之间,揭以岁月,错陈杂袭,以待羣吏之覆视。更干干复以为奸,典守者,矧又慢其出纳之令乎!卷帙纷纭,间有亡轶,时加比次,寻复如故。至正七年三月又十五日,中书有大政便殿,遂以其事闻。请置局编辑,而不以有司从事。董政之大臣,笔札之下吏,皆取决于上,而制皆曰可。编辑之法,匪独以岁之远近,因以汇其因革。所因者又缮录其大旨,别为一书,备观览焉。五月二十二日开局,明年十二月某日讫事。得卷五十二万一千九百七十有八宗,籍卷册合八万五千五百四十三帙,所用之条,三万有奇。书成,名曰六条政类者,亦上旨也。省掾王鼎新、郭睿终始有劳,谋刊石以记其成,且以署在官者之爵氏于左方,属旸述其梗槩。

呜呼!国家立业区区,固有天命。而人事存乎其间,乂安之余,狃为玩愒。今天子夙夜励精,思正百度,以嗣中统、至元之绪。任事之臣,承命怀恐,惧无以称塞万一。上负隆寄,故于休戚之系于生民者,行之无虚日。以其余力及此,其意槩可覩矣。列圣重光,典章大备,虽其教化之精意,征伐礼乐之微权,与夫神谟睿算,非外庭所得与闻,有不能尽见言语文字之间。若乃宗庙朝廷之彛制,土田山泽之委输,庠序之教,耕稼之法,百工之程章,五刑之条令,庶官之品秩,或以泊于稽兆民之耗,登察九州岛之废置者,莫不布在方册。所以持邦纪而定国,是以为亿万斯年之世守也。是可与州县之簿书同归,故而设为有司之事乎?且旸闻昔孔子能言二代之礼,而喟夫文不足征。孟轲氏能闻其略,于班爵禄之制者,以诸侯恶而去其籍也。文籍之有关于王政如是,其可忽诸?矧汉文传,相称其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卒能佐孝宣中兴之业。而蔚为西京之名臣者,盖不无仿也。是举也簿书云乎哉!董正者,平章政事定住左丞吕公也。浚仪归旸记。

○中书省吏部考功堂记

吏部考功堂者,行止局也。行止之有籍者,古之仕版也。创于大德之初元,申举于至顺之三年。初命文资尚书侍郎董其事,郎中、员外郎、主事,督令史书佐缮写而杂稽之。继命主事一人,不厘他务,专掌而迭理。一季则更一当次者焉。省部诸司,除吏竣事,则登载之,中外官沿牒报政则覆考之。约谘问之烦,杜往复之弊,周虑于平时,责信于预定。故凡资序之扬历,功过之殿最,或以姓氏,或以地望,或以致身之涂,类聚而羣分,纲撮而目■〈月户〉者,旧为四千六百七十有四,今所增秩七百六十有八。研磨有方,封职有令。用则启牍,而观之了然,烛龟卜也。帙之末,有署常莅事者姓名,有奸欺则按诘之。元统二年夏,京兆李廷佐、滦阳宋存礼为主事也。克扬厥职,即部之东偏行止局中作厅事,颜曰考功。门屏邃严,窥窬既绝,窗几虚静,暗昧不生。执事扎于是者,心目动朗,观瞻肃然,盖从政之一助也欤!他日具石,请辞以为记。

夫自三代而下,考课之条,年劳之格,其事也远矣。论者谓考课难精,年劳易见。思昔圣人不恃一己之聪明,举天下之物,轻重长短,一听命于度量权衡者,岂有他哉?以是为众人可守之法也。虽然,守法固易,用法为难。课最无真伪之淆,年劳无贤愚之滞,则在乎善用法者之能执常以驭变也。余因其请,既述其绩,兼着其法,具语以其道焉,庶乎其贻方来也。时则有尚书资政大夫唆南班、中宪大夫段辅、侍郎奉政大夫不花赤、郎中奉政大夫忽里台焦恭默、员外郎承德郎斡澟、朝请大夫刘嗣祖,皆盛选云。是年十一月初吉,翰林直学士中宪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欧阳玄记。

○中书省户部题名记

皇元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今百年文治日盛,大小官署题名记皆备,而户部未暇作焉。至正五年岁次乙酉,赛因不花买讷、李伯述为尚书,迭理威实、王恪为侍郎,木八刺沙、霍仲贤为郎中,伯不花、王德谦、完颜秉文为员外郎,刘安仁、邵元振、亦速福脱大赤、郭继祖、佛保为司计,捏古栢官吉儿藏察罕、王可稹、呼延进、王惠、时庆、李伯恭等为主事,协赞事功,克振乃职。于是架阁旧牍,考索前政姓名、爵里、到罢月日可征者,悉书而刻之石,属余记之。

夫户部,古之地官。自商周六卿以来,典司邦计,凡天下万物、籍帐、府库、仓廪、宝货、钱粟、布帛,委输出纳,登耗饶乏之数咸隶焉。其任重矣!在易卦之彖曰: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故理财之道,兴利莫若节用,裕国先益民。仕于斯者,以是为经国之计焉。则国用以足,民生以蕃,而教化兴,行仁义之効着矣。部署尚书三员,正三品。侍郎二员,正四品。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三员,从六品。司计六员,正七品。主事八员,从七品。其属掾,译知印二,通事一,译史八,回回令史六,令史六十一,奏差三十二,蒙古书写典吏二十二云。

甲子年云。国家以中统五年建中书省,下统六部,户居一焉。民物贡赋之数,宝货仓廪之实,会其要,考其成,皆于是乎。在仕者姓名、始末有纪。至正五年初,登诸石,而翰林承旨欧阳公记之。于今十年而碑以盈告。又自兵兴,增设职员,视旧为多。今尚书、侍郎合郎中、员外、主事相与谋,更伐石,树其次,而以文属曾坚。坚于欧阳公门生也,岂敢望执笔以次公后!然辞不获,则为文,言曰:国家土宇之广,财贿之富,前古所稀有也。则户部之繁且剧,视往代之任者,其尤难也,亦明矣。且八十年之间,任户部者,其才畧之优劣,奉职之勤怠,考诸前碑,盖可见也。由是而迁居中书、谏台、枢府者,亦皆历历可数。继今以往,使疆宇谧一,复中统、至元之盛,而仕于斯者,人人以财自勉焉,功名事业,视当日元臣大老,相与辉耀,岂非生民之至幸欤!而坚也并得以其文附于翰林先生之次,其尤幸者矣!至正十五年闰月吉日,承事郎国子助教曾坚记。

○中书省礼部合化题名记

凡职事官,悉有司也。惟六官隶丞相府,分领庶务,颁降文书。春官礼典,古秩宗之职,或谓南省,或谓仪曹,其视五官,非独有司之事焉。天子祠郊庙,则赞相。中书论制度,则与议,朝觐会同之班簿,声名文物之品节,咨辨位之名数,稽载籍之推本,莫不于是详定焉。褒崇旌异,劝善成俗,报德尚贤,尊右儒学之义,咸敦大而涵煦之,优柔而裕养之,生而不杀之道存焉。与夫饔膳醴斋之荐于上,饩牵牲牢之馈于下,以仁睦亲,以德体物,分吏以上四方之职贡,专官以比四方之宾兴,嘉谷灵兽,献祯奏祥,皆祔以达彬彬乎。华要之地,而大夫士之高选矣。天历己巳,皇帝御极之明年,饧百官修职,礼部奉命惟谨,乃相告戒,不敢怠于事。登公堂而更相命曰:传所谓礼乐合天地之化者,岂不谓兹类耶?请用合化为礼部公堂之名。记堂之始,遂公署官名之员联属之次于左方云。令甲尚书三员,侍郎二员,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主事二员,令史十九人,通事一人,国子译史二人,西域译史二人,知印二人,奏差十二人。官并列其姓名、序迁之由。令史以下,国制以其名,俾后之人有征焉。

○中书省兵部题名记

皇元肇造,经国理民,志遵古制。中统建元,始以右三部为一,左三部为一。至元之禩,合兵刑又为一。官数尝有增减,而职无少异焉。七年,立尚书省,分置六部,设官叙职,庶事毕举,于戏盛哉!

按成周六典,大司马掌九法,以佐王平邦国,以九伐之法正邦国,斯夏官之责任也。今之兵曹虽不古,若其职所专,则邮置驿传递,屯田经正,畜牧征取,通朝廷之政令,定州郡之废置,此其大概尔。故其任也重,其责也深。擢是官者,恪遵成宪,以尽经邦之职,不其韪欤!逮至正四年,侍郎王由义谓予曰:爰自立都八十年,堂未有扁,题名缺记,汝盍命之。予不敏,乃摭周礼平诸侯正天下之语,名其堂曰平正,署官之名额,稽前政岁久而不可考,即以今之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及幕宾主事、历官次叙,勒诸坚珉,并知其同寅协恭,禆赞雍熙之治,不其少补焉。吁!唐虞建官惟百,成周六卿分职,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是记之作,非徒炫耀于耳目,实有以警其忠诈回直可畏哉。是年六月十日,正议大夫兵部尚书廉惠山海涯记。文林郎兵部侍郎兀颜思温书。

○中书省刑部题名记

中书六部,置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从唐制也。其品秩亦如之。惟主事今超进五等,所掌四法十二律,皆仍其旧,而其条置颇损益焉。尚书则周秋官大司寇之卿,侍郎则小司寇之中大夫,郎中则士师之下大夫,员外郎则卿士之上士。士师、卿士。皆大司寇之属。

夫古者之制刑,所以生人,非以杀人。故刑一人,则千万人惧。惧则知改过;赏一人,则千万人悦,悦则知劝善。民知改过而劝善,则犯法者少。刑罚清,而民化服。化服则陶之以礼、乐、诗、书。民知礼、乐、诗、书,则风可移,俗可易,极治可臻也。故曰刑期于无刑。刑一无罪,则千万人怨,怨则恶日长;赏一无功,则千万人怒,怒则善日怠。民长恶而怠于善,则犯法者众,盗贼多,狱讼繁,而民不服。民不服,则不可得而治矣。是故刑赏者,治国之柄。礼乐者,治民之本。出于礼乐,则入于刑。有天下国家者,必求习礼,而明刑者置之刑官,然后刑可平,而治可兴也。斯民也,三代之民也。以三代之民,而五帝三王之治不复见者,秦法乱之也。秦废礼乐而以法吏为师,虽治如汉之文景、唐之太宗,人犹有所憾。况天下上计曰:某有罪当罚,罚则无不信而听焉。天下上计曰:某有功当赏,赏则无不疑而格焉。夫如是,天下孰与为治哉!国家之元气日削而不知贤否,易位乱相禅而不悟,此前代已然之明验也。

惟我朝自世祖皇帝,执信赏必罚之柄,激昂天下,莫不悦服,故天下大治。后如成宗之守成,武宗之明断,仁宗之仁恕,取任刑官多得其人,皆可为治世之法也。上有圣天子明赏罚之道,知守成之体,有明断之资,及仁恕之德,好贤而纳谏,敷礼、乐而躭诗、书,合是数者,又佐之以贤相,赞之以忠良,有举必行,如臂使指,虽欲唐虞斯世,期于无刑可也。此千载一时,患不为耳。居刑官者,可不知所称塞哉!于公自称治狱多阴德者,非纵之也,能无冤耳。诚能深识圣人立刑之本,惩后世罔民之弊,谨视听之明,垂哀矜之心,严公私之限,详过故之辨,绝财货之门,公赏罚之中,信赏而必罚。敬哉,敬哉,毋失其时!重惟国家旧有题名,不可不断,所以寓劝惩之道也。至正二年十二月,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同知经筵事揭傒斯记。

○续记

至正二年,刑部题名,翰林侍讲学士揭文安公为之记。后十三年书名已满,复谋砻石。尚书、侍郎、郎中合谋,属素记之。揭公之文,论设官之沿革,制刑之源本,祖宗之成法,今上之圣明,谆谆然详且尽矣,奚使余渎告之也。惟我国家立法制刑,必当其罪,反复审录,恐致衔冤,重而绞,轻而笞,权量校计,细入蓬芒,弗敢出其私情。苟为之变,变则失其中。非深文则纵出,深文则不仁,纵出则不义,岂命官之意哉!

素尝读易,至噬嗑之象曰:君子明罚勑法。至于礼则曰:君子折狱至刑。二卦皆取象于雷电。释者曰:雷电者,天之威令。而电有曲光,虽遐远之境,无不达焉。幽暗之处,无不烛焉。然而非至明且断者,不足以当其任。古之明刑而弼教者,宜莫如汉之于廷尉。守死善道,用法平允。唐之侍郎,非吾师乎?宋之欧阳崇公,非吾师乎?书名于此,诚能取法圣贤于千百世之上,则四海之民,无烦苛之苦,亦有无穷之闻焉。顾不韪欤。尚书、侍郎、郎中来求为记者,题名于下方,故此不着。至正十五年八月,工部侍郎危素记。

○刑部主事厅题名记

刑部之名始于隋,主事之名始于汉。汉察茂才高第者为主事。国家自分设六部以来,刑部置主事三员。天下刑名功过之事,主事与尚书等官集议而可否之。旧题名附于部官。至正四年,茀林哈刺元素、辽西王时本中、博平皇甫玠子锡,同以科第致身,擢为是官。于是,本部斯文纪载之典,备举于一时,乃谋伐石,作主事题名,谒予记之。

吾闻法家者流,以刑罚辅礼制。名家者流,以名分别等威。名一也。生而名之,亲所命也。仕而名之,君所命也。一言一行,一事一物,皆必有名。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矣。题名之设,非特正名、分等威而已也。否臧劝惩之道存于斯。近名而为善,固非所尚也。畏危而不为不善,君子有赖焉耳矣。是题名有益于法也。为法家者,其名莫善于矜恕而平允,莫不善于惨刻颇僻。语云: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甫刑云:告而详刑。是年十月,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欧阳玄记。

○中书省工部题名记

国有六职,工居其一。审曲面势,全五材而辨民器者,次于王公士大夫,其事亦重矣哉。故今工部,而古之司空职也。然自设官以来,题名记未作。至正六年丙戌冬,子阿塔赤蔡守益为尚书,诺海李思齐为侍郎,阿鲁郑衍为郎中,杭州不花白守中为员外郎,乃阅故府,历考前政,列其氏族姓名、到罢日月,而并记之。谒予为记。余唯工部治百工,请以工喻今。夫匠作宫室,彝鼎必存其名,以着其事之善。事善而名存,匠氏且然,况居六卿之列者乎?题名记作矣。继自今有职掌于斯者,尚敬其事哉,则美矣,可永存也。至正六年,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欧阳玄记。同上官衔张起严书。嘉议大夫中书工部李思齐题额。

○中书省照算题名记

昔我世祖皇帝,稽古建官,立中书省,总领万机,置六部以分理庶政。而户部掌建邦国土地之图,与夫占籍人民之数,均其政令禁戒,以教道民。仍以法,或颁郡邑制赋,任贡征敛天下之财,以供国用。按周官大司徒之职也,而凡天下贡赋之入,则有曰田赋户调、曰榷酤、曰关市之征、曰山泽之征、曰市舶之征。茶盐度量之出入。则有曰上供、曰赐予、曰吏禄、曰祠祀、曰邦交、曰缮治、曰军食、曰养孤寡。岁终,则令官府上计致事中书。简侍郎、郎中、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掌知出内之数,以校邦国是否。凡省、宣慰司,若路、府之赋调出入,乃检核公牍有无奸欺。如式法,则从其请否理焉。此照算局之所以置也。其廨在省署东偏,壖垣凡几十易矣。其人则漫不可考。至正六年。适当恪与主事晋宁王可慎、【缺】 川王惠在是,议立石以刻姓名于上,俾夫迄今以往,继继书之。于戏!苟刻名于兹者,毋使世之人指其名议焉,是恪有望于诸公者也。至正六年朔,正议大夫户部侍郎文安王恪撰。

北省始刱认公宇,宇在凤池坊北,钟楼之西。

中书省至元四年,世祖皇帝筑新城,命太保刘秉忠辨方位,得省基,在今凤池坊之北。以城制地,分纪于紫微垣之次。

枢密院在武曲星之次。

御史台在左右执法天门上。

太庙在震位,即青宫。

天师宫在艮位鬼户上。其内外城制与宫室、公府,并系圣裁,与刘秉忠率按地理经纬,以王气为主。故能匡辅帝业,恢图丕基,乃不易之成规,衍无疆之运祚。自后阅历既久,而有更张改制,则乖戾矣。盖地理,山有形势,水有源泉。山则为根本,水则为血脉。自古建邦立国,先取地理之形势,生王脉络,以成大业,关系非轻,此不易之论。自后朝廷妄用建言,不究利害,往往如是。若五华山开金口。决城濠,泄海水,大修造,动地脉,伤元气而事功不立。比及大议始出,则无补于事功矣。至顺二年七月十九日,奉旨为翰林国史院,盖为三朝御容在内,岁时以家国礼致祭。而翰林院除修纂、应奉外,至于修理一事又付之有司。今公宇日废,孰肯为己任言于弼谐者乎?知治体者当何如哉!

外仪门六部在内西会同馆。

中仪门高门垣墙整峻。

内仪门东西有官曹马厩,门三,分左右廊幕。

拥道与站台接,宽广,上有题名记。

箔水即曝。

正厅五大间,东西耳房。

穿廊五间,左右花果、松栢、夜合花、合欢花树。

正堂五间。

左右司、参议府、库、堂食局、省属幕照磨。

管勾左右北二省大略已见于此。至于分野沿革,备细见于城制内,不重述。

南省、北省,金朝时乃二税赋宰相之庄,有曰南相庄、北相庄。我朝为二省,乃知地气之王而不歇者如此。

枢密院在东华门过御河之东,保大坊南之大御西,莅军政。

外仪门门之内俱是诸卫。

诸卫中卫前卫后卫钦察卫唐兀卫右卫阿速贵赤司武卫左卫右卫崇仁卫西域卫左卫阿速宣忠扈卫左卫率府临清万户府海口侍卫右翊蒙右侍卫陆镇卫忠翊侍卫右卫率府金陵州万户府右翊侍卫东路蒙古侍卫哈刺汉元帅府宁夏万户府辽阳万户府忠武卫哈哈里元帅府肇州万户府左右翼屯田万户府。

中仪门

内仪门中、左、右。

正厅五间、穿廊五间,正堂五间,东西耳房。院官于内署事,春冬在东耳房,夏秋在西耳房。内太子位居中,以朱漆阑楯四围护之。堂后二亭。

参议府厅事、左右司相孟两廊幕府,一如中书省制。

左右司经历司,承发架阁都事,照磨、管勾。

客省使厅令史宣使房廊。

断事官厅经历知事厅事。

架阁库、官厨局、中卫营。儒学太常博士临川危素撰碑。

中卫营儒学教授庐陵彭君衡书其学之营造颠末以授素曰:昔世祖皇帝分置侍从亲军于畿甸,为诸卫所,以藩屏王室,张皇国威。中卫营在漷州东南,距京师百五十里。混一以来,兵革偃息,每岁銮舆行幸上京,则分其大半,以备扈从,余则留屯于营力田,以供储■〈彳侍〉。久之,生养蕃息居聚,视上郡等。元贞三年,都指挥使昭勇大将军珊竹威翼公、镇国上将军王武穆公,首倡诸卫,度地十五亩有奇,于公署之西建大成殿,以祠先圣,配享从祀,其如令式。中书奏授张凤翼为教授,拨田千亩,以为师生廪饩。岁月滋久,梁栋倾圮。至正五年,卫上其事枢府,枢府是之,乃给粟米,命昭勇大将军副指挥使林公亦怜真重修葺焉。然宫墙学舍犹有未备,衡庀职学宫。适宣武将军佥司事康里公观音奴承诏,分司训农治罢,未暇务。衡以兴学为请,公慨然举行,室宇大完,增弟子员,愿纪刻石之功德,以传永久。呜呼!行师用兵之法,岂独贵乎武!夫悍卒尚勇以制胜,抑教之有其道,感之尽其诚,使其知尊君亲上之义,然后可用也。是故古之谋元帅必曰说礼、乐而敦诗、书。孙权谓吕蒙、蒋钦宜学问以自开益,况于虎臣献馘在彼泮宫,学校兵政宁有二道哉!或者指教事为缓而不急,诚不足以论天下事矣。康里公为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右丞、贵赤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中卫指挥使前国公明安之曾孙,银青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铁哥泰之孙。其出镇也多所兴建,修明肃之楼,营演武之亭,缮治城闉,奸暴平息,其善政皆可述者。乃若屯储充羡,是以被上尊币帛之赐,其致力于学校尤为知本。素既叙次之,而系以诗。其辞曰:

瞻彼漷矣,其水沄沄。翼我王国,爰作中军。

俎豆先师,元真伊始。礼乐诗书,式修人纪。

坐作击刺,战阵用之。忠君孝亲,终古弗亏。

肃肃贤侯,威翼武穆。乃树黉宫,化民成俗。

侁侁来学,武弁峩峩。干城腹心,是曰人和。

岁月推迁,栋桡石泐。孰为继营,着乃嘉绩。

嘉绩伊何,庙学载新。鼓钟琴瑟,衎我圣神。

于赫圣神,示民轨则。经训昭章,惠尔无斁。

惟时徐豫,弄兵潢池。敌忾孔武,振锡天威。

居者务农,田有禾黍,仓廪既盈,食厥士女。

以养以教,观政之成,琢山代石,永播颂声。

儒林郎太常博士临川危素撰。翰林学士资善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太子谕德魏郡李好文篆额。【(引自徐氏铸学斋抄本析津志)】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