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卷二十四


  臺南連橫雅堂撰藝文志臺灣三百年間,以文學鳴海上者,代不數睹。鄭氏之時,太僕寺卿沈光文始以詩鳴。一時避亂之士,眷懷故國,憑弔河山,抒寫唱酬,語多激楚,君子傷焉!連橫曰:吾聞延平郡王入臺之後,頗事吟詠。中遭兵燹,稿失不傳。其傳者北征之檄,報父之書,激昂悲壯,熱血滿腔,讀之猶為起舞,此則宇宙之文也。經立,清人來講,書移往來,曲稱其體;信乎幕府之多士也。在昔春秋之際,鄭為小國,聘問贈答,不失乎禮,齊、楚、秦、晉莫敢侵凌。孔子曰:「子產有辭,諸侯賴之」;此則文章之有益於國也。清人得臺,耆舊多物故。光文亦老矣,猶出而與韓又琦、趙行可、鄭廷桂等結詩社,所稱福臺新詠者也。其時臺灣初啟,文運勃興,而清廷取士,仍用八比,士習講章,家傳制藝,蔀塞聰明,汨沒天性,臺灣之文猶寥落也。連橫曰:我先民非不能以文鳴也。我先民之拓斯土也,手耒耜、腰刀銃,以與生番猛獸相爭逐,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用能宏大其族;艱難締造之功,亦良苦矣。我先民非不能以文鳴,且不忍以文鳴也。夫開創則尚武,守成則右文。昔周之興,陳師牧野,一戎衣而天下定。及成康繼統,棫樸作人,制禮作樂,為後王範。漢高以馬上得天下。陸生曰:「陛下以馬上得之,能以馬上治之乎」?故漢之文章亦卓越千古。臺灣當鄭氏之時,草昧初啟,萬眾方來。而我延平以故國淪亡之痛,一成一旅,志切中興。我先民之奔走疏附者,兢兢業業,共揮天戈,以挽虞淵之落日。我先民固不忍以文鳴,且無暇以文鳴也。

  夫以臺灣山川之奇秀、波濤之壯麗、飛潛動植之變化,可以拓眼界、擴襟懷、寫游蹤、供探討,固天然之詩境也。以故宦游之士,頗多撰作。若孫元衡之赤崁集,陳夢林之游臺詩,張湄之瀛壖百詠,皆可誦也。光緒十五、六年,灌陽唐景崧來巡是邦,道署舊有斐亭,景崧葺而新之,輒邀僚屬為文酒之會,臺人士之能詩者悉禮致之。揚風扢雅,作者雲興。既而景崧升布政使,就任臺北。臺北初建省會,游宦寓公,簪纓畢至。景崧又以時集之,潤色昇平,一時稱盛。

  臺灣固無史也。康熙三十三年,巡道高拱乾始纂府誌,略具規模。乾隆二十九年重修,其後靡有續者。各縣雖有方志,而久已遺佚,或語多粗漏,不足以備一方文獻。光緒十八年,臺北知府陳文騄、淡水知縣葉意深稟請纂修通志,巡撫邵友濂從之,設總局於臺北,以布政使唐景崧、巡道顧肇熙為監修,陳文騄為提調,通飭各屬,開局採訪,以紳士任之。二十一年,略成,續進總局。猝遭割臺之役,戎馬倥傯,稿多散失,其存者亦唯斷簡而已。

  初,海東書院藏書頗富,至是亦遭兵燹,而臺灣之文獻亡矣。今但列其書目與其作者,以供後人之考求焉。

  藝文表(一)

  臺灣府志十卷:康熙二十三年,巡道高拱乾輯。

  重修臺灣府志二十卷:乾隆六年,巡道劉良璧輯。

  續修臺灣府志二十五卷:乾隆十一年,巡道六十七輯。

  新修臺灣府志二十六卷:乾隆二十九年,巡道覺羅四明輯。

  臺灣縣志十卷:康熙六十年,知縣王禮輯。

  重修臺灣縣志八卷:乾隆十七年,知縣魯鼎梅輯。  新修臺灣縣志八卷:嘉慶十二年,知縣薛志亮輯。

  鳳山縣志十二卷:康熙五十八年,知縣李丕煜輯。

  重修鳳山縣志十二卷:乾隆二十九年,知縣王瑛曾輯。

  諸羅縣志十二卷:雍正二年,知縣周鍾瑄輯。  彰化縣志十二卷:道光十二年,知縣李廷璧輯。

  噶瑪蘭志略十四卷:道光十七年,通判柯培元輯。  噶瑪蘭廳志八卷:道光十九年,通判薩廉輯。

  淡水廳志八卷:同治九年,同知陳培桂輯。  澎湖廳志十五卷:光緒十九年,同安林豪輯。右方志十五種,凡二百卷。  藝文表(二)

  臺灣志稿□卷:臺灣王喜撰。

  淑齋詩文集四卷:臺灣陳鵬南撰。

  剛齋集二卷:臺灣張從政撰。

  通虛齋集二卷:臺灣王克捷撰。

  半石居詩草一卷:臺灣曾曰唯撰。

  草廬詩草二卷、東寧游草一卷:臺灣黃仁撰。  東寧自娛集一卷:臺灣陳斗南撰。

  半嵩集四卷:臺灣章甫撰。

  鶴山遺集六卷:臺灣陳思敬撰。  達五齋家誡四卷、海內義門集四卷、小滄桑外史二卷、風鶴餘錄二卷、歸田問俗記四卷:嘉義陳震曜撰。

  陶村詩集二卷:彰化陳肇興撰。  戴案紀略二卷、施案紀略一卷、讓臺記二卷:彰化吳德功撰。

  偷閒集一卷:淡水陳維英撰。

  石房樵唱一卷:淡水施鈺撰。

  淡水廳志稿四卷、北郭園集十卷:淡水鄭用錫撰。

  靜遠堂詩文抄三卷:淡水鄭用鑑撰。  潛園琴餘草二卷、潛園唱和集二卷:淡水林占梅撰。

  一肚皮集十八卷、三長贅筆十三卷、經餘雜錄十二卷、小草拾遺一卷:淡水吳子光撰。

  周易義類存編三卷、易義總論一卷、古今占法一卷、觀潮齋詩集一卷:淡水黃敬撰。

  周易管窺四卷:淡水楊克彰撰。  讀史劄記二十四卷、竹里館詩文集:淡水彭培桂撰。

  鳧湖居筆記四卷、傍榕小築詩文集四卷:淡水彭廷選撰。

  新竹採訪冊十二卷、十癖齋詩文集:新竹陳朝龍撰。

  竹梅吟社擊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