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卷第二十五-元和郡县图志
卷第二十五
◎江南道一▲浙西观察使润州,丹阳。上。开元户九万一千六百三十五。乡一百。元和户五万五千四百。乡八十。
垦田六千七百二十七顷。今为浙西观察使理所。
管州六:润州,常州,苏州,杭州,湖州,睦州。县三十七。都管户三十一万三千七百七十二。
垦田五万七千九百三十二顷。
本春秋吴之朱方邑,始皇改为丹徒。汉初为荆国,刘贾所封。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孙权自吴理丹徒,号曰“京城”,今州是也。十六年迁都建业,以此为京口镇。按州理或名京城,就者以为荆王刘贾当都之,或曰孙权居之,故名京城。
今按“荆”字既不同,又孙权未称尊号已名为“京”,则两说皆非也。按京者,人力所为,绝高丘也。亦有非人力所为者。人力所为者,若公孙瓒所筑易京是也;非人力所为者,荥阳京索是也。今地名徐陵,即此京非人力所为也。京上郡城,城前浦口,即是京口。吴志曰“汉献帝兴平二年,长沙桓王孙策创业江东,使将军孙保领兵屯京地”,是也。吴志又云“魏将藏霸以轻般五百,敢死万人袭徐陵,攻烧城堑”,即吴时或称京城,或称徐陵,或称丹徒,其实一也。晋永嘉乱后,幽、冀、青、并、兖五州流人过江者,多侨居此处,吴、晋以后,皆为重镇。晋咸和中,郗鉴自广陵镇於此,为侨徐州理所。平二年,徐州刺史北镇下邳,京口常有留局,后徐州寄理建业,又为南兖州,后又为南徐州。隋开皇九年,贺若弼自广陵来袭,陷之,遂灭陈,废南徐州,改为延陵镇。十五年罢镇,置润州,城东有润浦口,因以为名。隋氏丧乱,杜伏威窃据其地,武德三年伏威归化。六年辅公┙叛,复据其地。七年平公┙,依前置州。其城吴初筑也,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州境:东西三百八里。南北一百九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六百七十里。西北至东都一千八百一十里。东南至常州一百七十里。北渡江至扬州七十里。正南微西至宣州四百里。
贡、赋:开元贡:杂药,纹绫。赋:丝,,布。
管县六:丹徒,丹阳,金坛,延陵,上元,句容。
丹徒县,望。郭下。本朱方地,后名谷阳,春秋鲁襄二十八齐庆封奔吴,吴与之朱方,聚族而居之,富于其旧。后楚灵王使屈申围庆封于朱方,克之,尽灭其族,即此地。初,秦以其地有王气,始皇遣赭衣徒三千人凿破长陇,故名丹徒。
北固山,在县北一里。下临长江,其势险固,因以为名。蔡谟、谢安作镇,并于山上作府库,储军实。宋高祖云:“作镇作固,诚有其绪,然北望海口,实为壮观,以理而推,固宜为顾。”江今阔一十八里,春秋朔望有奔涛,魏文帝东征孙氏,临江叹曰:“固天所以限南北也。”
蒜山,在县西九里。山临江绝壁,晋安帝时,海贼孙恩至丹徒,战卒十万,率众登山,鼓噪动地,引阵南出,欲向京城。时宋代帝众无一旅,率所领横击,大破之。山多泽蒜,因以为名。
氐父山,在县西北十里。晋破苻坚,获氐贼,置此山下,因以为名。今土欲亦谓之金山。
兽窟山,一名招隐山,在县西南九里。即隐士戴之年居也。
东浦,亦谓之润浦,在县东二里,北流入江。隋置润州,取此浦为名也。
永兴亭陵,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宋武帝追尊曰孝皇帝,讳翅,初仕郡,为功曹。
丹阳县,望。西北至州六十四里。本旧云阳县地,秦时望气者云有王气,故凿之以败其阳县。刘繇城,在县西南二百四十步。汉末,繇为扬州刺史,扬州旧理寿春,已为袁术所据,故繇来建城,号令江南,众数万人。后孙策东略,繇奔豫章。
亭垒,在县东四十七里。本苏峻将管商攻略晋陵,郗道徽以此地东据要路,北当武进,故遣督护李闳筑此拒之。今置埭。
练湖,在县北一百二十步,周回四十里。晋时陈敏为乱,据有江东,务修耕绩,令弟谐退马林溪以溉云阳,亦谓之练塘,溉田数百顷。
新丰湖,在县东北三十里。晋元帝大兴四年,晋陵内史张所立。旧晋陵地广人稀,且少陂渠,田多恶秽,创湖成溉灌之利。初以劳役免官,后追纪其功,超为大司农。
南齐宣帝休安陵,在县北二十八里。高帝父也,追尊为宣皇帝。
高帝道成泰安陵,在县口三十二里。
武帝赜景安陵,在县东二十二里。
景帝道生永安陵,在县东北二十六里。明帝父也,追尊为景皇帝。
明帝鸾兴安陵,在县东北二十四里。
梁文帝顺之建陵,在县口二十五里。武帝父也,追尊为文皇帝。
武帝衍修陵,在县东三十一里。贞观十一年,诏令百步禁樵采。
简文帝纲凌庄陵,在县东二十七里。
金坛县,紧,西北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汉曲阿县地,隋于此置金山府。隋末乱离,乡人自立为金山县,武德八年废。垂拱二年又置县,以婺州有金山,改名金坛。
延陵县,紧。东至州一百里。晋太康二年分曲阿之延陵乡置延陵县,盖因季子以立名也。又汉地理志,季子所居在今毗陵,本名延陵,至汉始改,然今县北见有其祠,或当时采地所及,其地亦曰运陵。
茅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三茅得道之所,事具仙经,不录。
古神亭,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初,孙策与太史慈遇于神亭,即此地也。吴志曰:“太史慈渡江到曲阿,见刘繇,会孙策至,繇使慈觇轻重,独与一骑卒遇于神亭。策丛骑十二,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策刺兹马,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来赴,遂各解散。后策获慈,解缚捉手曰:‘宁识神亭时邪?是时卿得我,如何?’慈曰:‘未可量也。’策乃大笑。”
上元县,紧。东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金陵地,秦始皇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都邑之气。”故始皇东游以厌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
及孙权之称号,自谓当之。孙盛以为始皇逮于孙氏四百三十七载,考其历数,犹为未及。晋之渡江,乃五百二十六年,遂定都焉。隋开皇九年平陈,于石头城置蒋州,以江亭县属焉。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化,改江亭为归化县。九年,必为白下县,属润州。贞观九年,又改白下为江宁。至德二年,於县置江宁郡,乾元元年改为州,并置浙西节度使。上元二年废州,仍改江宁为上元县。
锺山,在县东北十八里。按舆地志,古金陵山也,邑县之名,皆由此而立。
吴大帝时,蒋子文发神异于此,封之为蒋侯,改山曰蒋山。宋复名锺山。梁武帝于西麓置爱敬寺,江表上已常游于此,为众山之杰。
覆舟山,在县东北一十里,锺山西足地形如覆舟,故名,宋元嘉中改名玄武山,以为乐游苑。初,桓玄作乱,使卞范之屯覆舟山西,粟余二万。宋高祖率义师食毕,弃其余粮,躬先士卒以击之,范之等一时土崩。
牛头山,在县南四十里。山有二峰,东西相对,名为“双阙”。晋氏初过江,无阙,王道指山凿两峰,即此,名天阙山。
方山,在县东南七十里。秦凿金陵以断其势,方石山危,居为切。是所断之处也。
三方。在县西南五十里。晋王伐吴,宿于牛渚,部分明日前至三山,即此也。
四望,在县西北八里。晋温峤伐苏峻于四望山,筑垒以逼贼是也。
蔡洲,在县西十二里江中。晋卢循作乱,战士十余万,舟舰数百里,运旗而下。宋高祖登石头以望循军,初循引向新亭,公顾左右失色。既而回泊蔡洲,公曰:“此成擒耳。”俄而循大败而走。
淮水,源出县南华山,在丹阳、湖孰两县界,西北流经秣陵、建康二县之入于江。初,五敦扌乱,王道忧将覆族,使郭璞筮之,曰:“淮水绝,王氏灭。”
即此淮也。
玄武湖,在县北十里。周回二十五里。
娄糊,县东南五里。吴张昭所创,溉田数十顷,周回七里。昭封娄侯,故谓之娄湖。宋时为苑。
晋故台城,在县东北五里。成帝时,苏峻作乱,焚烧宫室都尽,温峤以下咸议迁都,惟王道固争不许。咸和六年,使王彬营造,七年帝迁于新宫,即此城也。
扬州故理,在县东百步。后汉末又现寿春。刘繇为扬州刺史,始移理曲阿。
吴长沙桓王孙策定江东,置扬州于建业,其州廨王敦及王道所创也,后会稽王道子于东府城领丹阳郡故城,在县东南五里,■■■■■■■■■■(缺)
石头城,在县西四里。即楚之金陵城也,吴改为石头城,建安十六年,吴大帝修筑,以贮财宝军器,有戍,吴都赋云“戎车盈于石城”,是也。诸葛亮云“锺山龙盘,石城虎踞”,言其形之险固也。
秣陵故县,在县东南四里。本金陵地也,秦改为秣陵。
湖孰故县,在县东南七十里。
越城,在县南六里。本东瓯越王所筑也。吴王濞败,先趋此城,后保丹徒。
郭璞行于途中,赠白衣人褶,亦此城也。
建康故城,在县南三里。建安中改秣陵为建业,晋复为秣陵,孝武帝又分秣陵水北为建业,避愍帝讳,改名建康。
东府城,在县东七里。其地西则简文帝为会稽王里邸第,东则丞相会稽王道子府。谢安薨,道子代领扬州,仍前府,故称为东府,而谓扬州廨为西州。谢惠连祭冥漠君文,即因修此府之城墙所为也。
辅公┙城,在县东七里。其地本齐文惠太子苑地也,公┙扌乱,筑以为城。
其年,公┙平,城遂毁废。
贺若弼垒,在县北二十里。隋平陈,弼过江,于蒋山龙尾筑垒。
韩擒虎垒,在县西四里。隋平陈树碑,其文,薛道衡之词。武德七年,赵郡王孝恭平辅公┙,树碑纪功,与此碑相对,李白药之词。
吴大帝蒋陵,在县北二十二里。
晋元帝睿建平陵、明帝绍武平陵、成帝衍兴平陵,并在县北六里杂笼山。
康帝岳崇平陵,在县东北二十里蒋山西南。
哀帝不安平陵,在县闪六里杂笼山南。
简文帝昱高平陵、孝武帝昌明隆平陵、安帝德宗休平陵、恭帝德文冲平陵,并在县东北二十里蒋山西南。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文帝义隆长宁陵,并在县东北二十二里蒋山东南。
孝武帝骏景宁陵,在县西南四十里岩山。
明帝高宁陵,在县北十九里幕府山东南。
陈武帝霸先万安陵,在县东三十八里方山西北。贞观十一年,诏百步内禁樵采。
文帝永宁陵,在县东北四十里蒋山东北。
宣帝顼显宁陵,在县南四十里牛头山西北。
梁昭明太子安陵,在县东北五十四里查硎山。
晋王道墓,在县西北十四里幕府山西。
谢安墓,在县东南十里石子冈北。
句容县,紧。东北至州二百里。汉旧县也,晋元帝兴于江左,为畿内第二品县。县有茅山,本名名曲,以山形似“己”字,故名句曲;有所容,故号句容。
赤山湖,在县南三十五里。
茅山,在县东南六十里。
竹里山,在县北六十里。王涂所经,涂甚倾险,行者号为翻车岘。山间有长涧,高下深阻,旧说云似洛阳金谷。宋武帝初起,自京口至江乘,破桓玄将吴甫之于竹里,移檄京师,即此处也。
铜冶山,在县燕六十五里。出铜铅,历代采铸。
常州,晋陵。紧。开元户九万六千四百七十五。乡一百八十七。元和户五万四千七百六十七。
禹贡扬州之地。春秋时属吴,延陵季之子之采邑。汉改曰毗陵,晋东海王越谪于毗陵。元帝以避讳,改为晋陵郡,宋、齐因之。隋开皇九年平陈,废郡,于常熟县置常州,因县为名。后割常熟县人苏州,移常州理于晋陵县。隋乱了陷于寇境,武德七年平,仍旧置常州。
州境:东西二百十二里。南北二百九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八百四十五里。西北至东都一千九百八十里。东南至苏州一百九十里。西南至古宣州五百里。正南微西至湖州私路三百里。西北至润州一百七十里。
贡、赋:开元贡:细,红紫二色绵布,纸六十张。赋:布。
管县五:晋陵,武进,江阴,无锡,义兴。
晋陵县,望。郭下。本春秋时延陵,汉之毗陵也,后与郡俱改为晋陵。季札所居也,墓在本县北七十里申浦之西。
武进县,望。郭下。吴大帝改丹徒为武进,晋武帝复改武进曰丹徒,别置武进县于丹阳县东五十里。梁武帝改武进为兰陵,入晋陵。垂执二年,又析晋陵西界立武进县于州理。
江阴县,紧。东南至州五十里。本汉毗陵县之溉阳乡,晋太康二年置溉阳县,梁敬帝置江阴县、郡。隋开皇九年罢郡,县属常州。
无锡县,望。西北至州九十六里。汉旧县也。东三十九里有梅里山,吴太伯葬处。
义兴县,紧。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阳羡县,故城在荆溪南。晋惠帝时,妖贼石冰寇乱扬土,县人周便义讨冰,割吴兴之阳羡并长城县之北乡为义兴郡,以表功。隋开皇九年平陈,废郡为义兴县。
荆溪,是周处斩蛟处。
苏州,吴郡。紧。开元户六万八千九十三。乡一百一十八。元和户十万八百八。
禹贡扬州之地。周时为吴国。太伯初置城,在今吴县西北五十里,至阖闾迁都于此。后为越所并,楚灭越而封黄歇于吴。秦置会稽郡二十六县于吴。项羽初起,杀会稽太守殷通,即此也。汉亦为会稽郡。后汉顺帝永建四年,阳羡令周喜、山阴令殷重上书,求分为二郡,遂割浙江以东为会稽,浙江以西为吴郡。孙氏创业,亦肇迹于此。历晋至陈不改,常为吴郡,与吴兴、丹阳号为“三吴”。隋开皇九年平陈,改为苏州,因姑苏山为名。山在州西四十里,其上阖闾起台。外郭城,云是伍胥所筑,周回四十七里。
州境:东西四百四十一里。南北四百九十八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三十里。西北至东都二千一百七十里。南至杭州三百七十里。正南微西至湖州二百一十里。东北至海三百三十里。西北至常州一百九十里。
贡、赋:开元贡:白石脂,蛇床子。赋:,布。元和贡:丝葛十匹,白石脂三十斤,蛇庆子三升。
管县七:吴,长洲,嘉兴,海盐,常熟,昆山,华亭。
吴县,望。郭下。本吴国,阖闾所都,奏置县。
太湖,在县西南五十里。禹贡谓之震泽,周礼谓之具区。湖中有山,名洞庭山。
虎丘山,在县西北八里。吴越春秋云阖闾葬于此,秦皇凿其珍异,莫知所在,孙权穿之,亦无所得。其凿处,今成深涧。
松江,在县南五十里,经昆山入海。左传云“越伐吴,军于笠泽”,即此江。
长洲县,望。郭下。本万岁通天元年析吴县置,取长洲苑为名。苑在县西南七十里。
嘉兴县,望。北至州一百四十七里。本春秋时长水县,秦为由拳县,汉因之。
吴时有嘉禾生,改名禾兴县,后以孙皓父名,改为嘉兴县也。
海盐县,上。西北至州一百二十七里。本秦县,汉因之。其后县城陷为柘湖,移于武原乡。后又陷为当湖,移置山旁。隋开皇九年废县,北属杭州,武德七年地入嘉兴。开元五年,刺史张廷又奏置。
常熟县,紧。南至州一百里。本汉吴县地,梁大同六年置常熟县,武德七年移理海盐虞城昆山县,紧。西至州八十里。本秦、汉娄县,其城吴子寿梦所筑。梁分置信义县,又分信义置昆山县,因县有昆山,故取名焉。
华亭县,上。西至州二百七里。天宝十年,吴郡太守赵居贞奏割昆山、嘉兴、海盐三县置。
华亭谷,在县西三十五里。陆逊、陆抗宅在其侧,逊封华亭侯。陆机云“华亭鹤唳”,此地是也。
杭州,於杭。上。开元户八万四千二百五十二。乡一百八十八。元和户五万一千二百七十六。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为吴、越二国之境。其地本名钱塘,史记云“秦始皇东游,至钱塘,临浙江”,是也。汉属会稽,吴志注云:“西部都尉理所。”陈祯明中置钱塘郡,隋平陈,废郡为州。
州境:东西五进五十四里。南北八十九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四百里。西北至东都二千五百四十里。西南至睦州三百一十五里。东南取浙江至越州一百三十里。西至歙州四百七十里。西北至宣州四百九十六里。东北至浙江入海处约一百里。北至苏州三百七十里。
贡、赋:开元贡:黄藤纸,橘,黄连,绯绫,纹纱。赋:布。元和贡:白编绫十二匹。
管县八:钱塘,於杭,临安,富阳,于潜,盐宫,新城,唐山。
钱塘县,紧。郭下。本汉旧县也。钱塘记云:“昔州境逼近海,县理灵隐山下,今余址犹存。郡议曹华信乃立塘以防海水,募有能致土石者即与钱。及塘成,县境蒙利,乃迁理此地,于是改为钱塘”。按华兴汉时为郡议曹,据史记,“始皇至钱塘,临浙江”,秦时已有此名,疑所说为谬。隋平陈以后,县频迁置,贞观四年定于今所。
灵隐山,在州西北十七里。
界石山,在州西南四十九里。
浙江,在县南一十二里。庄子云浙河,即谓浙江,盖取其曲折为名。江源自歙州界东北流经界石山,又东北经州理北,又东北流入于海。江涛每日昼再上,常以月十日、二十五日最小,月三日、十八日极大,小则水渐涨不过数尺,大则涛涌高至数丈。每年八月十八日,数百里士女,共观舟人渔子溯涛触浪,谓之弄潮。
於杭县,紧。东南至州七十里。本吴地。吴兴记云:“秦始皇三十七年,将上会稽,涂出此地,因立为县,舍舟航于此,仍以为名。”
由拳山,晋隐士郭文举所居。傍有由拳村,出好藤纸。
临安县,紧。东南至州一百二十八里。本吴大帝分於杭县立临水县,晋改为临安。隋乱,废置无准,垂拱四年巡抚使狄仁杰复奏置。
富阳县,紧。东北至州七十三里。本汉富春县,属会稽郡,晋孝武帝太元中,避郑太后讳,改“春”为“阳”。吴孙坚父子即此县人。县有王洲,出橘,为江东之最,今见进供。
湖γ山,在县西南五十里。甚幽邃,重叠险远,每时有扰攘,人皆逃避于此山。
於潜县,紧。东至州二百里。本汉旧县也,县西有山,因以为名。旧“”
字无“水”,至隋加“水”焉。武德七年置潜州,领於潜、临水二县。八年废州,县属杭州。
天目山,在县理北六十里。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
盐官县,上。西南至州一百三十里。本汉海盐县,有盐官。吴志云“孙权为将军,陆逊始仕幕府,出为屯田都尉”,即此地也。武德七年省入钱塘县,贞观四年复置。
海水,在县南七里。
临平湖,在县西五十五里。溉田三百余顷。
新城县,上。东北至州一百三十二里。本汉富春县地,永淳元年分富春西境置。
唐山县,中。东至州二百四十八里。汉於潜县地,万岁通天元年置武隆县,神龙元年改为唐山县。
湖州,吴兴。上。开元户六万一千一百三十三。乡一百二十二。元和户四万三千四百六十七。
禹贡扬州之域。防风氏之国。秦始皇徒越人于此。吴归命侯置吴兴郡,梁绍泰初改吴兴郡为震州,盖取震泽为名。陈初罢震州,复为吴兴郡。隋平陈,废吴兴郡,仁寿二年于此置湖州。
州境:东西三百八里。南北二百一十三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二百四十里。西北至东都二千二百四十里。东北至苏州二百一十里。正西微北至宣州三百七十里。东北至常州私路三百里。东至杭州私路一百九十里。
贡、赋:开元贡:丝布。赋:糙粳米,,布。元和贡:布三十三端。
管县五:乌程,长城,安吉,武康,德清。
乌程县,望。郭下。本奏旧县,越绝云:“始皇至会稽,徙于越之人于乌程。”
吴兴记云:吴景帝封孙皓为乌程侯,及皓即位,改葬父和于此,遂立为吴兴郡。
溪水,一名大溪水,一名苕溪水,西南自长城、安吉两县东北流,至州南与余不溪水、溪水合,又流入于太湖,在州北三十五里。
吴兴塘,太守沉攸之所建,灌田二千余顷。
长城县,紧。东南至州七十里,本汉乌程县地,晋武帝太康三年分其地置长城县,昔阖闾使弟夫居此,筑城狭而长,因以为名。
顾山,在县西北四十二里。贞元以后,每岁以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
若溪水,酿酒甚浓,俗称“若下酒。”
安吉县,上。东北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汉故鄣县地,汉灵帝中平二年,张角作乱,荆、扬尤甚,唯此郡守险阻固,汉朝嘉之,故分立为县。
武康县,上。东北至州一百五里。本汉乌程余不乡之地,汉末童谣云“天子当兴于东南三余之”,故吴大帝改会稽之余暨为永兴,而分余不乡置永安县,属吴兴。晋平吴,改为武康。
封山,在县东南十八里。即家语云“封之山,防风氏之国”也。
德清县,上。北至州一百五里。天授二年析武康乡置武原县,景云二年改为临溪县,以临余不溪也,天宝元年又改为德清县。
睦州,新安。上。开元户五万五千五百一十六。元和户九千五十四。
禹贡扬州之域。春秋时迭入吴、越。秦属丹阳郡,为歙县。后汉建安十三年,吴大帝遣中郎将贺齐讨歙县山贼,平定,分歙为始亲、新定、黎阳、休阳四县,与歙、黟凡六县,立新都郡,理始亲县。晋武帝太康元年,改新都为新安郡,新定县为遂安县。隋平陈,废新安郡,析新安县置睦州,后又改为送安郡。隋氏丧乱,陷于寇贼,武德四年讨平汪华,改为州,取“俗阜人和,内外辑睦”为义。
万岁通天二年,又自新安东移一百六十五里,理建德,即今州理是。
州境:东西四百二十里。南北三百十一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七百一十五里。西北至东都二千八百五十五里。西北至衢州二百八十一里。西北至歙州三百七十里。东南至婺州一百六十里。
贡、赋:开元贡:交梭,石。赋:丝,,布。元和贡:交梭二匹,竹簟。
管县六:建德,桐庐,遂安,清溪,分水,寿昌。
建德县,上。郭下。本汉富春县地,吴黄武四年分置建德县,隋大业末改为镇,武德四年复改为建德县。
浙江,在州南一十里。又有东阳江,东南自婺州界来,至州南注浙江。
七里濑,在县东北一十里。
桐庐县,紧。西南至州一百五里。本汉富春县之桐溪乡,黄武四年分置桐庐县,以居桐溪地,因名。
浙江,在县南一百四十步。
桐庐江,源出杭州於潜县界天目山,南流至县东一里入浙江。
严子陵钓台,在县西三十里,浙江北岸也。
遂安县,上。东北至州一百九十里,本汉歙县地,吴大帝使贺齐平,黟、歙,於县之南乡,安定里置新定县,晋武帝太康元年改为遂安。
白石山,在县西七十里。其山出白石英,贡,因以为名。
清溪县,上。东至州一百六十五里。黄武元年,分歙县东乡置始新县,晋改为雉山,以县南有雉山,因名之。隋开皇九年并为亲安县,仁寿中复为雉山。开元二年改为还淳,今改为清溪。
新安江,自歙州黟县界流入县,东流入浙江。
分水县,上。东北至州一百八十五里。本桐庐之西境,武德四年置,七年省。
如意元年改置武盛县,神龙元年复改为分水。
寿昌县,中。东北至州一百一十里。本汉富春县地,吴分立新昌,晋太康元年改为寿昌。皇朝因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郑光祖
明·查志隆
清·吴世昌
清·汪朴斋
清·杭世骏
明·顾起纶
(明)公安袁中道小修
淸·袁于令
(宋)李昉
宋·史弥坚
明·吕坤
明·何乔远
后汉·支娄迦谶
(宋)钱塘陈思
唐·李冲昭
清·周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