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一-資治通鑑 胡三省注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一
晉紀二
〔起強圉作噩(丁酉),盡著雍閹茂(戊戌),凡二年。〕
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下
天福二年(丁酉、九三七)
1春,正月,乙卯,日有食之。
〔考異曰:實錄:「正月甲寅朔,乙卯日食。」十國紀紀:「蜀乙卯朔日食。」蓋晉人避三朝日食而改曆耳。〕
2詔以前北面招收指揮使安重榮
〔此在晉陽圍城中所授安重榮軍職言也,故曰前。重,直龍翻。〕
為成德節度使,
〔時祕瓊自為成德留後,以安重榮代之。〕
以祕瓊為齊州防禦使。
〔祕,姓也,漢、魏之間有南安祕宜。〕
遣引進使王景崇諭瓊以利害。重榮與契丹將趙思溫偕如鎮州,瓊不敢拒命。
〔畏契丹也。〕
丙辰,重榮奏已視事。
〔為安重榮以成德反張本。〕
景崇,邢州人也。
3契丹以幽州為南京。
〔歐史曰:以幽州為燕京。參考趙思溫為留守事,則南京為是。〕
4李崧、呂琦逃匿於伊闕民間。帝以始鎮河東,崧有力焉,德之;
〔李崧議以帝鎮河東,事見二百七十八卷唐明宗長興三年。〕
亦不責琦。
〔李崧、呂琦建和契丹以制河東之議,見上卷上年三月。〕
乙丑,以琦為祕書監;丙寅,以崧為兵部侍郎、判戶部。
5初,天雄節度使兼中書令范延光微時,有術士張生語之云:
〔語,牛倨翻。〕
「必為將相。」延光既貴,信重之。延光嘗夢蛇自臍入腹,以問張生,張生曰:「蛇者龍也,帝王之兆。」延光由是有非望之志。唐潞王素與延光善,及趙德鈞敗,延光自遼州引兵還魏州,
〔趙德鈞敗見上卷上年閏十一月。范延光屯遼州見上年十月;其還魏州亦必在閏十一月。〕
雖奉表請降,
〔降,戶江翻。〕
內不自安,以書潛結祕瓊,欲與之為亂;瓊受其書不報,延光恨之。瓊將之齊,過魏境,延光欲滅口,且利其貨,遣兵邀之於夏津,殺之。
〔為范延光以魏反,復以貨為楊光遠所殺張本。夏津,古鄃縣,唐天寶元年更名夏津,屬貝州;宋以夏津屬北京,在京東北二百五十里。夏,戶雅翻。〕
丁卯,延光奏稱夏津捕盜兵誤殺瓊;帝不問。
6戊寅,以李崧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充樞密使,桑維翰兼樞密使。時晉新得天下,藩鎮多未服從;或雖服從,反仄不安。兵火之餘,府庫殫竭,民間困窮,而契丹徵求無厭。
〔厭,於鹽翻。〕
維翰勸帝推誠棄怨以撫藩鎮,卑辭厚禮以奉契丹,訓卒繕兵以脩武備,務農桑以實倉廩,通商賈以豐貨賜。數年之間,中國稍安。
〔史言桑維翰有益於石晉草創之初者如此。賈,音古。〕
7吳太子璉納齊王知誥女為妃。
〔璉,力展翻。〕
知誥始建太廟、社稷,改金陵為江寧府,
〔先是,吳以昇州為金陵府,今復更名。〕
牙城曰宮城,廳堂曰殿;以左右司馬宋齊丘、徐玠為左右丞相,馬步判官周宗、內樞判官黟人周延玉為內樞使。
〔黟,漢縣,唐屬歙州。九域志:在州西一百五十三里。黟,顏師古音伊,劉昫音硻。〕
自餘百官皆如吳朝之制。
〔朝,直遙翻。〕
置騎兵八軍,步兵九軍。
8二月,吳主以盧文進為宣武節度使,
〔宣武軍汴州,時屬晉,吳以盧文進遙領耳。〕
兼侍中。
9戊子,吳主使宜陽王璪如西都,
〔吳以金陵為西都見上卷上年。璪,子皓翻。〕
冊命齊王;王受冊,赦境內。冊王妃曰王后。
10吳越王元瓘之弟順化節度使、同平章事元簔獲罪於元瓘,廢為庶人。
〔錢元簔得罪之始見二百七十八卷唐明宗長興四年。簔,音向。〕
11契丹主自上黨過雲州,大同節度使沙彥珣出迎,契丹主留之,不使還鎮。節度判官吳巒在城中,謂其眾曰:「吾屬禮義之俗,安可臣於夷狄乎!」眾推巒領州事,閉城不受契丹之命,契丹攻之,不克。應州馬軍都指揮使金城郭崇威亦取臣契丹,挺身南歸。
〔漢之金城,唐蘭州五泉縣是也。唐之金城,漢為枝陽縣地,涼置廣武郡,隋廢郡為廣武縣,唐乾元二年更曰金城,屬蘭州。按此非蘭州之金城,乃應州之金城縣也。唐明宗生於代北之金鳳城,及即位,以其地置金城縣,仍置應州,治焉。郭崇威蓋以土人為本鎮都將。又匈奴須知云:應州東至幽州八百五十里;金城縣東北至朔州八百里。如須知所云,應州與金城縣似為兩處,南北風馬牛不相及,未能審其是,又當從涉其地者問之。挺,拔也。〕
契丹主過新州,命威塞節度使翟璋斂犒軍錢十萬緡。初,契丹主阿保機強盛,室韋、奚、霽皆役屬焉。
〔翟,直格翻,又徒歷翻,姓也。犒,苦到翻。霽,似入 翻。〕
奚王去諸苦契丹貪虐,帥其眾西徙媯州,
〔帥,讀曰率。〕
依劉仁恭父子,號西奚。
〔東奚居琵琶川;西奚徙媯州,依北山而居。〕
去諸卒,子掃剌立。
〔剌,來達翻;下拽剌同。〕
唐莊宗滅劉守光,賜掃剌姓李名紹威。紹威娶契丹逐不魯之姊。逐不魯獲罪於契丹,奔紹威,紹威納之;契丹怒,攻之,不克。紹威卒,子拽剌立。
〔拽,戶結翻。〕
及契丹主德光自上黨北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拽剌迎降,
〔降,戶江翻。〕
時逐不魯亦卒,契丹主曰:「汝誠無罪,掃剌、逐不魯負我。」皆命發其骨,磑而颺之。
〔磑,五對翻,也,今人謂之磨。颺,余章翻。〕
諸奚畏契丹之虐,多逃叛。契丹主勞翟璋曰:「當為汝除代,令汝南歸。」
〔勞,力到翻。為,于偽翻。〕
己亥,璋表乞徵詣闕。既而契丹遣璋將兵討叛奚、攻雲州,有功,留不遣璋,璋鬱鬱而卒。
張礪自契丹逃歸,為追騎所獲,契丹主責之曰:「何故捨我去﹖」對曰:「臣華人,飲食衣服皆不與此同,生不如死,願早就戮。」契丹主顧通事高彥英曰:「吾常戒汝善遇此人,
〔契丹置通事以主中國人,以知華俗、通華言者為之。宋白曰:契丹主腹心能華言者目曰通事,謂其洞達庶務。〕
何務使之失所而亡去﹖若失之,安可復得邪!」
〔復,扶又翻。〕
笞彥英而謝礪。礪事契丹主甚忠直,遇事輒言,無所隱避,契丹主甚重之。
〔史言契丹主知重儒者。〕
12初,吳越王鏐少子元軈
〔少,詩照翻。軈,思聿翻。考異曰:晉高祖實錄、十國紀年作「元球」,今從吳越備史、九國志。〕
數有軍功,
〔數,所角翻。〕
鏐賜之兵仗。及吳越王元瓘立,元軈為土客馬步軍都指揮使
【章:十二行本「使」下有「靜江節度使」五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兼中書令,恃恩驕橫,
〔橫,戶孟翻。〕
增置兵仗至數千,國人多附之。元瓘忌之,使人諷元軈請輸兵仗,出判溫州,元軈不從。銅官廟吏告元軈遣親信禱神,求主吳越江山;又為蠟丸從水竇出入,與兄元簔謀議。
〔蠟丸者,蠟彈書也,作書以蠟丸其外。〕
三月,戊午,元瓘遣使者召元軈宴宮中,既至,左右稱元軈有刃墜於懷袖,即格殺之;并殺元簔。
〔元簔被幽見二百七十八卷唐明宗長興四年。〕
元瓘欲按諸將吏與元簔、元軈交通者,其子仁俊諫曰:「昔光武克王郎,曹公破袁紹,皆焚其書疏以安反側,
〔光武事見三十九卷漢更始二年。曹公事見六十四卷獻帝建安五年。〕
今宜效之。」元瓘從之。
13或得唐潞王膂及髀骨獻之,庚申,詔以王禮葬於徽陵南。
〔唐閔帝之葬從徽陵,封纔數尺,見者悲之。潞王葬於徽陵南,見者莫之悲也,豈非人心之公是非邪!〕
14帝遣使詣蜀告即位,且敘姻好;
〔蜀主孟知祥與帝皆後唐之主伲,蜀主娶晉王克用姪女,帝娶明宗女,與蜀後主兄弟行也,故敘姻好。好,呼到翻。〕
蜀主復書,用敵國禮。
15范延光聚卒繕兵,悉召巡內刺史集魏州,
〔天雄軍巡內有貝、博、衛、澶,相五州刺史。〕
將作亂。會帝謀徙都大梁,桑維翰曰:「大梁北控燕、趙,南通江、淮,水陸都會,資用富饒。今延光反形已露,大梁距魏不過十驛,
〔唐制,三十里一驛。十驛,三百里。〕
彼若有變,大軍尋至,所謂疾雷不及掩耳也。」丙寅,下詔,託以洛陽漕運有闕,東巡汴州。
16吳徐知誥立子景通為王太子;固辭不受。追尊考忠武王溫曰太祖武王,妣明德太妃李氏曰王太:后。壬申,更名誥。
〔更,工衡翻。徐知誥去名上「知」字,單名「誥」,示不與徐氏兄弟同也。〕
17庚辰,帝發洛陽,留前朔方節度使張從賓為東都巡檢使。
18漢主以疾愈,大赦。
19交州將皎公羨殺安南節度使楊廷藝而代之。
〔長興二年楊廷藝得交州,見唐明宗紀。皎,姓也。〕
20夏,四月,丙戌,帝至汴州;丁亥,大赦。
21吳越王元瓘復建國,如同光故事。
〔元瓘之初立,罷建國,事見二百七十八卷唐明宗長興三年。〕
丙申,赦境內,立其子弘僔為世子。
〔僔,子損翻。〕
以曹仲達、沈崧、皮光業為丞相,鎮海節度判官林鼎掌教令。
22丁酉,加宣武節度使楊光遠兼侍中。
23閩主作紫微宮,飾以水晶,土木之盛倍於寶皇宮。
〔唐明宗長興二年閩主璘作寶皇宮。〕
又遣使散詣諸州,伺人隱慝。
〔慝,吐得翻。〕
24五月,吳徐誥用宋齊丘策,欲結契丹以取中國,遣使以美女、珍玩泛海脩好,
〔好,呼到翻。〕
契丹主亦遣使報之。
25丙辰,敕權署汴州牙城曰大寧宮。
〔時御史臺奏:「汴州在梁有京都之號,及唐莊宗廢為宣武軍,至明宗行幸時,掌事者脩葺衙城,遂掛梁時宮殿門牌額,當時識者或竊非之。一昨車駕省方,暫居梁苑,衙城內齋閤牌額一如明宗行幸之時,無都號而有殿名,恐非典據。竊尋秦、漢以來,鑾輿所至,多立宮名。隋於揚州立江都宮,太原立汾陽宮,岐州立仁壽宮,唐於太原立晉陽宮,同州立長春宮,岐州立九成宮,宮中殿閤,皆題署牌額,以準皇居。請依故事,於汴州衙城門權掛一宮門牌額,則其餘齋閤並可取便為名。」敕:「行闕宜以大寧宮為名。」〕
26壬申,進范延光爵臨清郡王,以安其意。
27追尊四代考妣為帝后。
〔按五代會要:高祖璟諡靖祖孝安皇帝,妣秦氏諡元皇后;曾祖郴諡肅祖孝簡皇帝,妣安氏諡恭皇后;祖昱諡睿祖孝平皇帝,妣米氏諡獻皇后;考紹雍諡獻祖孝元皇帝,妣何氏諡懿皇后。若以前史謂皇考名臬捩雞推之,則四世之名,意皆有司所撰者也。〕
己卯,詔太社所藏唐室罪人首聽親舊收葬。初,武衛上將軍婁繼英嘗事梁均王,為內諸司使,至是,請其首而葬之。
〔唐藏梁均王首於太社見二百七十二卷莊宗同光元年。史為婁繼英請而不克葬張本。〕
28六月,吳諸道副都統徐景遷卒。
29范延光素以軍府之政委元隨左都押牙孫銳,銳恃恩專橫,
〔橫,戶孟翻。〕
符奏有不如意者,對延光手裂之。會延光病經旬,銳密召澶州刺史馮暉,與之合謀逼延光反;
〔澶,時連翻。〕
延光亦思張生之言,
〔張生之言見上正月。〕
遂從之。
甲午,六宅使張言奉使魏州還,言延光反狀;義成節度使符彥饒奏延光遣兵渡河,焚草市;
〔時天下兵爭,凡民居在城外,率居草屋以成市里,以其價廉功省,猝遇兵火不至甚傷財以害其生也。此草市在滑州城外。〕
詔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昭信節度使白奉進將千五百騎屯白馬津以備之。
〔白馬津在滑州白馬縣。〕
奉進,雲州人也。丁酉,以東都巡檢使張從賓為魏府西南面都部署。戊戌,遣侍衛都軍使楊光遠
〔侍衛都軍使,即侍衛諸軍都指揮使。〕
將步騎一萬屯滑州。己亥,遣護聖都指揮使杜重威將兵屯衛州。
〔五代會要曰:天福六年改成德兩軍為護聖左右軍。據此,則此時已有護聖軍矣。〕
重威,朔州人也,尚帝妹樂平長公主。
〔長,知兩翻。〕
范延光以馮暉為都部署,孫銳為兵馬都監,將步騎二萬循河西抵黎陽口。
〔黎陽在魏州西南,故循河西上而後至。〕
辛丑,楊光遠奏引兵踰胡梁渡。
〔此即史思明所濟胡良渡也,在滑州北岸澶州界。薛史:天福六年,詔以胡梁渡月城為大通軍,浮橋為大通橋。〕
30以翰林學士、禮部侍郎和凝為端明殿學士。凝署其門不通賓客。前耀州團練推官襄邑張誼
〔襄邑縣屬宋州。九域志:在大梁東南一百七十里。〕
至書于凝,以為「切近之職為天子耳目,宜知四方利病,奈何拒絕賓客!雖安身為使,如負國何!」凝奇之,薦於桑維翰,未幾,除左拾遺。
〔幾,居豈翻。〕
誼上言:「北狄有援立之功,宜外敦信好,
〔好,呼到翻。〕
內謹邊備,不可自逸,以啟戎心。」帝深然之。
31契丹攻雲州,半歲不能下。吳巒遣使間道奉表求救,帝為之致書契丹主請之,
〔間,胡莧翻。陘北諸州皆歸契丹,故間道南來。為,于偽翻。〕
契丹主乃命翟璋解圍去。帝召巒歸,以為武寧節度副使。
32丁未,以侍衛使楊光遠為魏府四面都部署,
〔侍衛使即侍衛都軍使,史從省文也。〕
張從賓為副部署兼諸軍都虞候,昭義節度使高行周將本軍屯相州,為魏府西面都部署。
〔相州在魏州之西,使高行周自潞州將兵屯相州,以臨范延光。〕
軍士郭威舊隸劉知遠,當從楊光遠北征,
〔自大梁而征魏州為北征。薛史周紀:郭威初事李繼韜;繼韜誅,配從馬直。晉祖領副侍衛;召置麾下,因而得事漢祖。〕
白知遠乞留。人問其故,威曰:「楊公有姦許之才,無英雄之氣,得我何用﹖能用我者其劉公乎!」
〔為郭威為劉知遠佐命張本。〕
33詔張從賓發河南兵數千人擊范延光。
〔河南兵,河南府兵也。張從賓時為洛陽巡檢使,故使發之。〕
延光使人誘從賓,
〔誘,音酉。〕
從賓遂與之同反,殺皇子河陽節度使重信,
〔重,直龍翻;下重乂同。〕
使上將軍張繼祚知河陽留後。繼祚,全義之子也。
〔張全義自唐末尹河南,歷唐、梁。〕
從賓又引兵入洛陽,殺皇子權東都留守重乂,以東都副留守、都巡檢使張延播知河南府事,從軍。
【章:十二行本「軍」作「賓」;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張從賓雖以張延播知河南府事,不使之在府治事,而使之從軍。〕取內庫錢帛以賞部兵;留守判官李遐不與,兵眾殺之。從賓引兵扼汜水關,
〔汜水關以縣名關,即虎牢關也。詳見辯誤。〕
將逼汴州。詔奉國都指揮使侯益帥禁兵五千會杜重威討張從賓;
〔帥,讀曰率。〕
又詔宣徽使劉處讓自黎陽分兵討之。時羽檄縱橫,從官在大梁者無不恟懼,
〔羽檄縱橫,言軍書紛委也。從官家屬皆留東都,而從駕在汴,根本已拔,故恟懼也。縱,子容翻。從,才用翻。恟,許拱翻。〕
獨桑維翰從容指晝軍事,
〔從,千容翻。〕
神色自若,接對賓客,不改常度,眾心差安。
〔史言桑維翰能以整暇鎮物。〕
槀方士言於閩主,云有白龍夜見螺峰;
〔見,賢遍翻。螺,盧戈翻。〕
閩主作白龍寺。時百役繁興,用度不足,閩主謂吏部侍郎、判三司候官蔡守蒙曰:
〔後漢置東 候官縣,隋廢入閩縣,唐復置候官縣,屬福州。九域志:治州郭下。〕
「聞有司除官皆受賂,有諸﹖」對曰:「浮議無足信也。」閩主曰:「朕知之久矣,今以委卿,擇賢而授,不肖及罔冒者勿拒,
〔罔冒,謂欺罔偽冒而求官者。以事理之所無而欺上,謂之罔;假他人之所有以飾偽,謂之冒。〕
第令納賂,籍而獻之。」守蒙素廉,以為不可;閩主怒,守蒙懼而從之。自是除官但以貨多少為差。
〔為蔡守蒙以賣官受誅張本。〕
閩主又以空名堂牒使醫工陳究賣官於外,
〔堂牒,即今人所謂省劄。空名者,未書所授人名,既賣之得錢而後書填。空,若貢翻。〕
專務聚斂,無有盈厭。
〔斂,力贍翻。厭,於鹽翻,又如字。〕
又詔民有隱年者杖背,隱口者死,逃亡者族。果菜雞豚,皆重征之。
35秋,七月,張從賓攻汜水,殺巡檢使宋廷浩。帝戎服,嚴輕騎,將奔晉陽以避之。桑維翰叩頭苦諫曰:「賊鋒雖盛,勢不能久,請少待之,不可輕動。」帝乃止。
〔史言桑維翰有膽略,晉朝倚以為社稷之固。少,詩沼翻。〕
36范延光遣使以蠟丸招誘失職者,右武衛上將軍婁繼英、右衛大將軍尹暉在大梁,溫韜之子延濬、延沼、延袞居許州,皆應之。
〔尹暉舉軍降潞王以得節鎮,今居環衛,則為散 官。溫韜自唐明宗時受誅,其諸子廢棄;而婁繼英子婦溫延沼女也,繼英亦居冗散,故皆應延光。〕
延光令延濬兄弟取許州,聚徒已及千人。繼英、暉事泄,皆出 走。壬子,敕以延光姦謀,誣汙忠良,自今獲延光諜人,賞獲者,殺諜人,
〔汙,烏故翻。諜,達協翻。〕
禁
【章:十二行本「禁」作「焚」;張校同。】
蠟 書,勿以聞。
〔不欲知所招誘主名,所以安反側也。〕
暉將奔吳,為人所殺。繼英奔許州,依溫氏。忠武節度使萇從簡盛為之備,延濬等不得發,欲殺繼英以自明,延沼止之,遂同奔張從賓。繼英知其謀,勸從賓執三溫,皆斬之。
37白奉進在滑州,
〔是年六月遺白奉進屯白馬。白馬,滑州治所也。〕
軍士有夜掠者,捕之,獲五人,其三隸奉進,其二隸符彥饒,奉進皆斬之;彥饒以其不先白己,甚怒。明日,奉進從數騎詣彥饒謝,彥饒曰:「軍中各有部分,
〔分,扶問翻。〕
奈何取滑州軍士并斬之,殊無客主之義乎!」
〔符彥饒自以鎮滑州為主,白奉進屯滑州為客。〕
奉進曰:「軍士犯法,何有彼我!僕已引咎謝公,而公怒不解,豈欲與延光同反邪!」拂衣而起,彥饒不留;帳下甲士大譟,擒奉進,殺之。從騎走出,大呼於外,諸軍爭擐甲操兵,諠譟不可禁止。
〔從,才用翻。呼,火故翻。擐,音宦。操,七刀翻。〕
奉國左廂都指揮使馬萬惶惑不知所為, 帥步兵欲從亂,遇右廂都指揮使盧順密帥部兵出營,
〔帥,讀曰率。〕
厲聲謂萬曰:「符公擅殺白公,必與魏城通謀。此去行纔二百里,
〔魏城,謂魏州城也。時范 延光據魏州反。九域志:滑州南至大梁二百里。時帝在大梁。〕
吾輩及軍士家屬皆在大梁,汝何不思報國,乃欲助亂,自求族滅乎!今日當共擒符公,送天子,立大 功。軍士從命者賞,違命者誅,勿復疑也!」
〔復,扶又翻。〕
萬所部兵尚有呼躍者,
〔呼,火故翻。〕
順密殺數人,眾莫敢動。萬不得已從之, 與奉國都虞候方太等共攻牙城,執彥饒,令太部送大梁。甲寅,敕斬彥饒於班荊館,
〔左傳,楚伍舉與聲子相善,伍舉出奔,聲子遇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杜預註 曰:班,布也;布荊坐地共議。以「班荊」名館,取諸此也。此館必在汴州郊外。〕
其兄弟皆不問。
〔按符存審諸子皆有材氣,而彥卿又為一時名將。彥饒不能馭下,倉成亂,中弟初不通謀,罪不相及,古法也。〕
楊光遠自白皋引兵趣滑州,
〔趣,七喻翻。〕
士卒聞滑州亂,欲推光遠為主。光遠曰:「天子豈汝輩販弄之物!晉陽之降出於窮迫,
〔謂在晉安寨殺張敬達而降也,事見上卷上年。降,戶江翻。〕
今若改圖,真反賊也。」其下乃不敢言。時魏、孟、滑三鎮繼叛,
〔魏,范延光。孟,張從賓。滑,符彥饒。〕
人情大震,帝問計於劉知遠,對:「帝者之興自有天命。陛下昔在晉陽,糧不支五日,俄成大業。今天下已定,內有勁兵,北結強虜,
〔強虜,謂契丹。〕
鼠輩何能為乎!願陛下撫將相以恩,臣請戢士卒以威;
〔戢,則立翻。〕
恩威兼著,京邑自安,本根深固,則枝葉不傷矣。」知遠乃嚴設科禁,
〔科,條也。〕
宿衛諸軍無敢犯者。有軍士盜紙錢一揺,
〔揺,逢玉翻,釋云帊也。〕
主者擒之,
〔主者,紙錢之主也。〕
左右請釋之,知遠曰:「吾誅其情,不計其直。」竟殺之。
〔唐法,治盜計贓定罪。劉知遠嚴刑以威眾,欲鎮服其心以折亂萌,非可常行於平世也。〕
由是眾皆畏服。
乙卯,以楊光遠為魏府行營都招討使、兼知行府事,以昭義節度使高行周為河南尹、東京留守,
〔「京」,當作「都」。〕
以杜重威為昭義節度使、充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以侯益為河陽節度使。
〔侯益與杜重同討張從賓,就命鎮河陽。〕
帝以滑州奏事皆馬萬為首,擢萬為義成節度使。
〔就以滑帥賞馬萬。晉、漢之間,有白再榮因亂而帥成德,馬萬之類也。〕
丙辰,以盧順密為果州團練使,
〔果州時屬蜀,命盧順密遙領團練使。〕
方獻為趙州刺史;既而知皆順密之功也,更以順密為昭義留後。
〔更,工衡翻。時杜重威領昭義節以討張從賓,故以盧順密為留後。〕
馮暉、孫銳引兵至六明鎮,
〔六明鎮在胡梁渡北。〕
光遠引之渡河,半渡而擊之,暉、銳眾大敗,多溺死,斬首三千級,暉、銳走還魏。
杜重威、侯益引兵至汜水,遇張從賓眾萬餘人,與戰,俘斬殆盡,遂克汜水。從賓走,乘馬渡河,溺死;
〔溺,奴狄翻。〕
獲其黨張延播、繼祚、婁繼英,送大梁,斬之,滅其族。
〔符彥饒、張從賓等皆死,馮暉、孫銳又敗,范延光之勢孤且衂矣。〕
史館脩撰李濤上言,張全義有再造洛邑之功,
〔事見二百五十七卷唐僖宗光啟三年。〕
乞免其族,乃止誅繼祚妻子。濤,回之族曾孫也。
〔李回,唐武宗會昌中為相。〕
39楊光遠奏知博州張暉舉城降。
〔博州,范延光巡屬也。〕
40安州威和指揮使王暉
〔五代會要:唐有威和、拱宸內直軍,晉天福六年改為興順左、右軍。〕
聞范延光作亂,殺安遠節度使周緕,
〔緕,古回翻。〕
自領軍府,欲俟延光勝則附之,敗則渡江奔吳。帝遣右領軍上將軍李金全將千騎如安州巡檢,許赦王暉為唐州刺史。
41范延光知事不濟,歸罪於孫銳而族之,
〔孫銳勸范延光反見上六年。〕
遣使奉表待罪。戊寅,楊光遠以聞,帝不許。
42吳同平章事王令謀如金陵勸徐誥受禪,誥讓不受。
43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恐王暉奔吳,遣行軍司馬張朏將兵會復州兵於要路邀之。
〔朏,敷尾翻。邀其自復州而奔吳鄂州之路也。〕
暉大掠安州,將奔吳,部將胡進殺之。八月,癸巳,以狀聞。李金全至安州,將士之預於亂者數百人,金全說諭,悉遣詣闕;
〔說,式芮翻。〕
既而聞指揮使武彥和等數十人挾賄甚多,伏兵于野,執而斬之。彥和且死,呼曰:
〔呼,火故翻。〕
「王暉首惡,天子猶殺之;我輩脅從,何罪乎!」帝雖知金全之情,掩而不問。
44吳歷陽公濛知吳將亡,甲子,
【章:十二行本「子」作「午」;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
殺守衛軍使王宏;宏子勒兵攻濛,濛射殺之。
〔濛被囚見二百七十九卷唐潞王清泰元年。射,而亦翻。〕
以德勝節度使周本吳之勳舊,引二騎詣廬州,欲依之。
〔九域志:和州西至廬州五百三十里。〕
本聞濛至,將見之,其子弘祚固諫,本怒曰:「我家郎君來,何為不使我見!」弘祚合扉不聽本出,
〔門闢則兩扉開,門闔則兩扉合。〕
使人執濛于外,送江都。徐誥遣使稱詔殺濛于采石,
〔迎而殺之,不使得至江都。〕
追廢為悖逆庶人,絕屬籍。
〔絕楊氏屬籍。悖,蒲內翻,又蒲沒翻。〕
侍衛軍使郭悰殺濛妻子於和州,誥歸罪於悰,貶池州。
〔悰,徂宗翻。〕
45乙巳,赦張從賓、符彥饒、王暉之黨,未伏誅者皆不問。
梁、唐以來,士民奉使及俘掠在契丹者,悉遣使贖還其家。
46吳司徒、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內樞使、忠武節度使王令謀
〔忠武軍許州,時屬晉,吳以王令謀遙領節鎮耳。〕
老病無齒,或勸之致仕,令謀曰:「齊王大事未畢,吾何敢自安!」疾亟,
〔亟,紀力翻。〕
力勸徐誥受禪。是月,吳主下詔,禪位于齊。李德誠復詣金陵帥百官勸進,宋齊丘不署表。
〔宋齊丘以受禪之議不自己發,而為周宗等所先,遂堅持異議,欲以為名。復,扶又翻。帥,讀曰率。〕
九月,癸丑,令謀卒。
〔王領謀所見誠不可與王琨同日語也。〕
47甲寅,以李金全為安遠節度使。
〔為李金全外叛張本。〕
48婁繼英未及葬梁均王而誅死,
〔婁繼英求葬梁均王,見上五月。〕
詔梁故臣右衛上將軍安崇阮與王故妃郭氏葬之。
49丙寅,吳主命江夏王璘奉璽綬于齊。
〔楊行密據有江、淮,傳渥、隆演,至溥而亡。璘,離珍翻。璽,斯氏翻。綬,音受。〕
冬,十月,甲申,齊王誥即皇帝位于金陵,大赦,改元昇元,國號唐。
〔徐誥自以本李氏之子,既舉大號,欲纂唐緒,故改國號為唐。為復李姓張本。〕
追尊太祖武王日武皇帝。
〔猶不敢忘徐溫而追尊之。其後立李氏宗廟,遂以徐溫為義祖。〕
乙酉,遣右丞相玠,
〔玠,徐玠也。〕
奉冊詣吳主,稱受禪老臣誥謹拜稽首上皇帝尊號曰高尚思玄弘古讓皇,宮室、乘輿,服御皆如故,宗廟、正朔、徽章、服色悉從吳制。
〔乘,繩證翻。〕
丁亥,立徐知證為江王,徐知諤為饒王。
〔知證、知諤皆徐溫之子,於誥為弟。〕
以吳太子璉領平盧節度使、兼中書令,封弘農公。
唐主宴群臣於天泉閣,
〔天泉閣,蓋因晉、宋時之天泉池故地起閣,因以為名。〕
李德誠曰:「陛下應天順人,惟宋齊丘不樂。」
〔樂,音洛。〕
因出齊丘止德誠勸進書,
〔考異曰:十國紀年云貴宗信書,令宗信諷止德誠勸進,而不云宗信何人。 今但云止德誠勸進書。〕
唐主執書不視,曰:「子嵩三十年舊交,必不相負。」齊丘頓首謝。
〔子嵩,宋齊丘字也。通鑑,梁太祖乾化二年書齊丘謁知誥,署昇州推 官,至是年二十六年;今曰三十年舊交,蓋乾化二年署推官,而謁知誥又在乾化二年之前也。〕
己丑,唐主表讓皇改東都宮殿名,皆取於仙經。
〔唐都金陵,以江都為東都。〕
讓皇常服羽衣,習辟穀術。辛卯,吳宗室建安王珙等十二人皆降爵為公,而加官增邑。
〔降王為公,所以示易姓;加言增邑,所以慰其心。珙,居勇翻。〕
丙申,以吳同平章事張延翰及門下侍郎張居詠、中書侍郎李建勳並同平章事。讓皇以唐主上表,致書辭之;唐主表謝而不改。
丁酉,加宋齊丘大司徒。齊丘雖為左丞相,不預政事,心慍懟,
〔慍,於運翻。懟,直類翻。〕
聞制詞云「布衣之交」,抗聲曰:「臣為布衣時,陛下為刺史;
〔唐主為昇州刺史,見二百六十六卷梁太祖乾化二年。〕
今日為天子,可以不用老臣矣。」還家請罪,唐主手詔謝之,亦不改命。久之,齊丘不知所出,乃更上書請遷讓皇於他州,及斥遠吳太子璉,絕其婚;唐主不從。
〔遠,于願翻。宋齊丘之心迹至是畢露。吾觀唐主之心,豈特疏之而已,蓋惡而欲遠之不能也。〕
乙巳,立王居宋氏為皇居。戊申,以諸道都統判元帥府事景通為諸道副元帥、判六軍諸衛、太尉、尚書令、吳王。
51十一月,乙卯,唐吳王景通更名璟。
〔更,工衡翻。璟俱永翻。〕
唐主賜楊璉妃號永興公主;妃聞人呼公主則流涕而辭。
〔漢之孝平后、周之天元后與夫吳楊璉之妃,蓋異世而同轍也。宋白曰:永興縣本漢鄂縣地,陳置永興縣,唐屬鄂州。〕
戊午,唐主立其子景遂為吉王,景達為壽陽公;以景遂為侍中、東都留守、江都尹,帥留司百官赴東都。
〔南唐倣盛唐兩都之制建東、西都,置留臺百司於江都。帥,讀曰率。〕
52戊辰,詔加吳越王元瓘天下兵馬副元帥,進封吳越國王。
〔考異曰:實錄:「天福二年十一月,加元瓘副元帥、國王,程遜等為加恩使。四年十月丙午,以程遜沒于海,廢朝,贈官。」程遜傳云:「天福三年秋使吳越,使回溺死。」元瓘傳云:「天福三年封吳越國王。」蓋二年冬制下,遜等以三年至杭州,不知溺死在何年,而晉朝以四年十月始聞之也。吳越備史:「天福二年四月敕遣程遜等受王副元帥、國王。甲午,王即位,用建國之儀,如同光故事。是歲程遜還京,溺于海。」按元瓘初之,稱鏐遺命,止用藩鎮禮,明年明宗封吳王,應順初閔帝封吳越王,故以天福三年即王位,而備史以為授元帥、國王然後即位,誤矣。〕
53安遠節度使李金全以親吏胡漢筠為中門使,軍府事一以委之。漢筠貪猾殘忍,聚斂無厭。
〔斂,力贍翻。厭,於鹽翻。〕
帝聞之,以廉吏賈仁沼代之,
〔考異曰:薛史,「仁沼」作「仁紹」,今從實錄。〕
且召漢筠,欲授以他職,庶保全功臣。漢筠大懼,始勸金全全以異謀。乙亥,金全表漢筠病,未任行。
〔任,音壬。〕
金全故人龐令圖屢諫曰:「仁沼忠義之士,以代漢筠所益多矣。」漢筠夜遣壯士踰垣滅令圖之族,又毒仁沼,舌爛而卒。漢筠與推官張緯相結,以諂惑金全,金全愛之彌篤。
〔李金全叛奔南唐之計自是定矣。〕
十二月,戊申,蜀大赦,改明年元曰明德。
54诏加马希范江南诸道都统,制置武平、静江等军事。
55是歲,契丹改元會同,國號大遼,公卿庶官皆倣中國,參用中國人,以趙延壽為樞密使,尋兼政事令。
〔為遼人用趙延壽以圖晉張本。〕
三年(戊戌、九三八)
1春,正月,己酉,日有食之。
2唐德勝節度使兼中書令西平恭烈王周本以不能存吳,愧恨而卒。
〔周本雖不能存吳,然其過李德誠遠矣。〕
3丙寅,唐以侍中吉王景遂參判尚書都省。
4蜀主以武信節度使、同平章事張業為左僕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樞密使,武泰節度使王處回兼武信節度使、同平章事。
〔黔,邊於諸蠻;遂,蜀之內地也。以此為進律。〕
5二月,庚辰,左散騎常侍張允上駮赦論,
〔駮,北角翻。〕
以為:「帝王遇天災多肆赦,謂之脩德。昔有二人坐獄遇赦,則曲者幸免,直者銜冤,冤氣升聞,
〔聞,音問。〕
乃所以致災,非所以弭災也。」詔褒之。帝樂聞讜言,
〔樂,音洛。讜,音黨。〕
詔百官各上封事,命吏部尚書梁文矩等十人置議定院以考之,無取者留中,可者行之。數月,應詔者無十人,乙未,復降御札趣之。
〔復,扶又翻。趣,讀曰促。〕
6三月,丁丑,敕禁民作銅器。初,唐世天下鑄錢有三十六冶,
〔此謂後唐之世也。若盛唐之世,天下銅冶九十有餘所。〕
丧乱以来,
〔丧,息浪翻。〕
皆廢絕,錢日益耗,民多銷錢為銅器,故禁之。
7中書舍人李詳上疏,以為「十年以來,赦令屢降,諸道職掌皆許推恩,而藩方薦論動踰數百,乃至藏典、書吏、優伶、奴僕,
〔藏典,主帑藏之吏。藏,徂浪翻。〕
初命則至銀青階,被服皆紫袍象笏,
〔被,皮義翻。〕
名器僭濫,貴賊不分。請自今諸道主兵將校之外,節度州聽奏朱記大將以上十人,
〔節度州者,節度使所治之州。朱記大將者,不給銅印,給木朱記以為印信。〕
他州止聽奏都押牙、都虞候、孔目官,自餘但委本道量遷職名而已。」
〔量,音良。〕
從之。
8夏,四月,甲申,唐宋齊丘自陳丞相不應不豫政事,唐主答以省署未備。
9吳讓皇固辭舊宮,
〔以既讓位於唐,不敢居江都宮。〕
屢請徙居;李德誠等亦亟以為言。
〔亟,去吏翻。〕
五月,戊午,唐主改潤州牙城為丹楊宮,以李建勳為迎奉讓皇使。
10楊光遠自恃擁重兵,
〔時范延光未平,晉之重兵皆在楊光遠之手。〕
頗干預朝政,屢有抗奏,帝常屈意從之。
〔為楊光遠請易置執政張本。〕
庚申,以其子承祚為左威衛將軍,尚帝女長安公主,次子承信亦拜美官,寵冠當時。
〔冠,古玩翻。為楊光遠叛亂張本。〕
11壬戌,唐主以左宣威副統軍王輿為鎮海留後,客省使公孫圭為監軍使,親吏馬思讓為丹楊宮使,徙讓皇居丹楊宮。
〔選用王輿等以防衛故吳主。〕
宋齊丘復自陳為左右所間,
〔復,扶又翻。間,古莧翻。〕
唐音大怒;齊丘歸第,白衣待罪。或曰:「齊丘舊臣,不宜以小過棄之。」唐主曰:「齊丘有才,不識大體。」乃命吳王璟持手詔召之。
六月,壬午,或獻毒酒方於唐主,唐主曰:「犯吾法者自有常刑,安用此為!」
〔史言唐主斯言得君人之體。〕
群臣爭請改府寺州縣名有吳及陽者,
〔以吳者楊氏國號,而陽字與楊字同音也。〕
留守判官楊嗣請更姓羊,
〔留守判官,東都留守判官也。〕
徐玠曰:「陛下自應天順人,事非逆取,
〔逆取,本之漢陸賈逆取順守之言。〕
而諂邪之人專事改更,咸非急務,不可從也。」唐主然也。
12河南留守高行周奏脩洛陽宮。丙戌,左諫議大夫薛融諫曰:「今宮室雖經焚毀,猶侈於帝堯之茅茨;
〔唐堯土階三尺,茅茨不翦。〕
所費雖寡,猶多於漢文之露臺。
〔露臺事見漢文帝紀。〕
況魏城未下,
〔謂范延光尚據魏州,楊光遠攻之未下也。〕
公私困窘,
〔窘,渠隕翻。〕
誠非陛下脩宮館之日;俟海內平寧,營之未晚。」上納其言,仍賜詔褒之。
13乙丑,金部郎中張鑄奏:「竊見鄉村浮戶,
〔浮戶,謂未有土著定籍者;言其蓬轉萍流,不常厥居,若浮泛於水上然。〕
非不勤稼穡,非不樂安居,
〔樂,音洛。〕
但以種木未盈十年,墾田未及三頃,似成生業,已為縣司收供傜役,責之重賦,威以嚴刑,故不免捐功捨業,更思他適。牧自今民墾田及五頃以上,三年外乃聽縣司傜役。」從之。
14秋,七月,中書奏:「朝代雖殊,
〔朝,直遙翻。〕
條制無異。請委官取明宗及清泰時敕,詳定可久行者編次之。」己酉,詔左諫議大夫薛融等詳定。
15辛酉,敕作受合寶,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為文。
〔以受命寶為潞王所焚故也。時中書門下奏:「准敕製皇帝受命寶,今按貞觀十六年太宗文皇帝刻之玄璽,白玉為螭首,其文曰:『皇帝受命,有德者昌。』」敕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為文。按唐六典:受命寶,天子脩封禪,禮神衹則用之。〕
16帝
【章:十二行本「帝」上有「八月」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上尊號於契丹主及太后,戊寅,以馮道為太后冊禮使,
〔考異曰:周世宗實錄馮道傳云:「虜遣使加徽號於晉祖,晉亦獻徽號於虜。始命兵部尚書王權銜其命,權辭以老病。晉祖謂道曰:『此行非卿不可。』道無難色。」按晉高祖實錄:「天福三年八月戊寅,道為契丹太后冊禮使。十月戊寅,北朝命使上帝徽號。戊子,王權以不受北使,停任。」周世宗實錄誤也。〕
左僕射劉煦為契丹主冊禮使,
〔「煦」,本作「昫」。〕
備鹵簿、儀仗、車輅,詣契丹行禮;契丹主大悅。帝事契丹甚謹,奉表稱臣,謂契丹主為「父皇帝」;每契丹使至,帝於別殿拜受詔敕。歲輸金帛三十萬之外,
〔三十萬乃講和元約歲輸之數。〕
吉凶慶弔,歲時贈遺,玩好珍異,相繼於道。
〔遺,唯季翻。好,呼至翻。〕
乃至應天太后、元帥太子、偉王、南、北二王、韓延徽、韓延壽等諸大臣皆有賂;
【章:十二行本「賂」下有「遺」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小不如意,輒來責讓,帝常卑辭謝之。
〔應天太后即契丹主母述律氏,應天之號蓋帝所上也。〕
晉使者至契丹,契丹驕倨,多不遜語。使者還,以聞,
〔還,從宣翻。〕
朝野咸以為恥,而帝事之曾無倦意,以是終帝之世與契丹無隙。然所輸金帛不過數縣租賦,往往託以民困,不能滿數。其後契丹主屢止帝上表稱臣,但令為書稱「兒皇帝」,如家人禮。
初,契丹既得幽州,命曰南京,
〔天福元年契丹始得幽州。〕
以唐降將趙思溫為留守。思溫子延照在晉,帝以為祁州刺史。
〔唐昭宗景福三年,義武節度使王處存奏以定州無極、深澤二縣置祁州。〕
思溫密令延照言虜情終變,請以幽州內附;帝不許。
〔趙延照後遂入契丹,為契丹用。〕
17契丹遣使詣唐,宋齊丘勸唐主厚賄之,俟至淮北,潛遣人殺之,欲以間晉。
〔間,古莧翻。宋齊兵之意,以謂殺契丹使於晉境,則契丹主必謂晉人殺之而誚讓晉,此所以間之也。〕
18壬午,楊光遠奏前澶州刺史馮暉自廣晉城中出戰,因來降,
〔馮暉白澶州入廣晉與范延光同反,見上年六月。〕
言范延光艮盡窮困;己丑,以暉為義成節度使。
〔厚賞馮暉,欲以攜范延光之黨。〕
楊光遠攻廣晉,歲餘不下,
〔楊光遠自去年六月攻范延光,七月破馮暉等,始進兵攻廣晉;今歲餘矣,而猶不下。唐莊宗即位,改魏州為興唐府;帝革命,改為廣晉。〕
帝以師老民疲,遣內職朱憲入城諭范延光,
〔內職,蓋宦者也。〕
許移大藩,曰:「若降而殺汝,白日在上,吾無以享國。」延光謂節度副使李式曰:「主上重信,云不死則不死矣。」乃撤守備,然猶遷延未決。宣徽南院使劉處讓復入諭之,
〔處,昌呂翻;下同。復,扶又翻。〕
延光意乃決。九月,乙巳朔,楊光遠送延光二子守圖、守英詣大梁。己酉,延光遣牙將扶表待罪。壬子,詔書至廣晉,延光帥其眾素服於牙門,使者宣詔釋之。
〔帥,讀曰率。〕
朱憲,汴州人也。
19契丹遣使如洛陽取趙延壽妻唐燕國長公主以歸。
〔趙延壽妻,唐明宗女也。延壽入契丹,其妻留洛,今延壽在北用事,故來取之。長,知兩翻。〕
20壬戌,唐太府卿趙可封請唐主復姓李,立唐宗廟。
21庚午,
【嚴:「庚午」改「己巳」。】
楊光遠表乞入朝;命劉處讓權知天雄軍府事。
〔楊光遠之討范延光也,制令兼知天雄軍行府事,延光既降而光遠請入朝。時劉處讓奉詔入魏諭降延光,因使之權知軍府。〕
己巳,
【嚴:「己巳」改「庚午」。】
制以范延光為天平節度使,仍賜鐵券,
〔賜鐵券者,恕者死而明之以信誓。〕
應廣晉城中將吏軍民今日以前罪皆翻不問;
〔今曰謂制書到魏州之日也。〕
其張從賓、符彥饒餘黨及自官軍逃叛入城,亦翻之。延光腹心將佐李式、孫漢威、薛霸皆除防禦、團練使、刺史,牙兵皆升為待衛親軍。
初,河陽行軍司馬李彥珣,邢州人也,父母在鄉里,未嘗供饋。後與張從賓同反,從賓敗,奔廣晉,
〔去年六月張從賓反,踰月而敗。〕
范延光以為步軍都監,使登城拒守。楊光遠訪獲其母,置城下以招之,彥珣引弓射殺其母。
〔射,而亦翻。〕
延光既降,帝以彥珣為坊州刺史。近臣言彥珣殺母,殺母惡逆不可赦;
〔律有十惡,殺父母者惡逆,恩赦之所不原。〕
帝曰:「赦令已行,不可改也。」乃遣之官。
臣光曰:治國家者固不可無信。
〔治,直之翻。〕
然彥珣之惡,三靈所不容,
〔三靈,謂天神、地衹、人鬼。〕
晉高祖赦其叛君之愆,治其殺母之罪,何損於信哉!
22辛未,以楊光遠為天雄節度使。
23冬,十月,戊寅,契丹遣使奉寶冊,加帝尊號曰英武明義皇帝。
24帝以大梁舟車所會,使於漕運,丙辰,建東京於汴州,
〔自此歷漢、周至宋,皆都于汴。梁建東都於汴州,以汴州為開封府。開平三年,割滑州之酸棗、長垣,鄭州之中牟、陽武,宋州之襄邑,曹州之戴邑,許州之扶漢、__陵,陳州之太康九縣,並隸開封府。唐同光二年詔以陽武、匡城、扶漢、考城四縣屬汴州,餘還故屬。匡城即長垣。天成元年扶溝復隸許州。至是,詔汴州宜升東京,仍升開封,浚儀兩縣為赤縣,其餘為畿縣。應舊置開封府所管屬縣並依舊割屬收管,亦升為畿縣。〕
復以汴州為開封府,以東都為西京,以西都為晉昌軍節度。
〔唐以長安為西都,以洛陽為東都。梁始都汴,以汴州為東京,洛陽為西京,而以長安為節鎮。後唐滅梁,復唐兩都之舊,而以汴州為節鎮。晉今復於汴州建東京開封府,以洛陽之東都為西京,以長安之西都為晉昌軍〕
25帝遣兵部尚書王權使契丹謝號,權自以累世將相,恥之,
〔王權,唐左僕射起之曾孫,父蕘官至右司郎中。起之先世播,相唐文宗。薛史:王起官至左僕射、山南西道節度使,冊贈太尉。〕
謂人曰:「吾老矣,安能向窮廬屈膝!」乃辭以老疾。帝怒,戊子,權坐停官。
26初,郭崇韜既死,
〔郭崇韜死見二百七十四卷唐明宗天成元年。〕
宰相罕有兼樞密使者。帝即位,桑維翰、李崧兼之,宣徽使劉處讓及宦官皆不悅。楊光遠圍廣晉,處讓數以軍事銜命往來,光遠奏請多踰分,
〔數,所角翻。分,扶問翻。〕
帝尚依違,維翰獨以法裁折之。
〔依違者,謂若依若違,無可否一定之說。折,之舌翻。〕
光遠對處讓有不平語,虎讓曰:「是皆執政之意。」光遠由是怨執政。范延光降,光遠密表論執政過失;
〔光遠既平范延光,挾功邀上,以斥執政。〕
帝知其故而不得已,加維翰兵部尚書,崧工部尚書,皆罷其樞密使;
〔考異曰:竇貞固晉少帝實錄及薛史劉處讓傳云:「楊光遠入朝,遂於禍祖前面言執政之失;乃罷維翰等樞密使,以處讓為之。」楊光遠傳云:「范延光降,光遠面奏維翰擅權;高祖以光遠方有功於國,乃出維翰令安陽,光陽為西京留守。」今按晉高祖實錄,天福三年十月壬辰,維翰、崧罷樞密使。庚子,光遠始入朝,對於便殿;十一月戊申,光遠為西京留守。天福四年閏七月壬申,維翰出為相州節度使。蓋處讓、光遠傳之誤。晉少帝實錄及薛史桑維翰傳敘光遠鎮洛陽後疏維翰出相州,是也。〕
以處讓為樞密使。
27太常奏:"今建东京,而宗庙、社稷皆在西京,请迁置大梁。"敕旨:"且仍旧。"
28戊戌,大赦。
29楊延藝故將吳權自愛州舉兵攻皎公羨於交州,
〔「延藝」當作「廷藝」。皎公羨殺楊廷藝見本卷上年。劉昫:愛州東至小黃江口四百六十里入交州界。〕
羨遣使以賂求救於漢;
〔以下文考之,「羨」上當有「公」字。〕
【章:乙十一行本正有「公」字。】
漢主欲乘其亂而取之,以其子萬王弘操為靜海節度使,徙封交王,
〔言將以交州為弘操封略。〕
將兵救公羨,漢主自將屯于海門,為之聲 援。漢主問策於崇文使蕭益,益曰:「今霖雨積旬,海道險遠,吳權桀黠,未可輕也。大軍當持重,多用鄉導,然後可進。」
〔黠,下八翻。鄉,讀曰嚮。〕
不聽, 命弘操帥戰艦自白藤江趣交州。
〔白藤江當在峰州界,自此進至花步,抵峰州。帥,讀曰率。趣,七喻翻。〕
權已殺公羨,據交州,引兵逆戰,先於海口多植大杙, 銳其首,冒之以鐵,
〔杙,興職翻,轌也。〕
遣輕舟乘潮挑戰而偽遁,
【章:十二行本「遁」下有「弘操逐之」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挑,徒了翻。〕須臾潮落,漢艦皆礙鐵杙不得返,
〔艦,戶黯翻。〕
漢兵大敗,士卒覆溺者太半;弘操死,漢主慟哭,收餘眾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先是,著作佐郎侯融勸漢主弭兵息民,至是以兵不振,追咎融,剖棺暴其尸。益,倣之孫也。
〔先,翻薦翻。蕭倣相唐懿宗。〕
30楚順賢夫人彭氏卒。彭夫人貌陋而治家有法,
〔治,直之翻。〕
楚王希範憚之;既卒,希範始縱聲色,為長夜之飲,內外無別。
〔別,彼列翻。〕
有商人妻美,希範殺其夫而奪之,妻誓不辱,自經死。
〔史以婦人能守節,書其事而失其姓氏,而馬希範之淫暴不可揜矣。〕
31河決鄆州。
〔鄆,音運。〕
32十一月,范延光自鄆州入朝。
〔范延光降,自魏徙鄆,今自鄆州入朝。〕
33丙午,以閩主昶為閩國王,
〔書閩主者,表其已竊大號;書以為國王者,晉命也。〕
以左散騎常侍盧損為冊禮使,賜昶赭袍。
〔赭袍,天子所服,賜之是許之竊號也。〕
戊申,以威武節度使王繼恭為臨海郡王。閩主聞之,遣進奏官林恩白執政,以既襲帝號,辭冊命及使者。閩諫議大夫黃諷以閩主淫暴,與妻子辭記入諫,閩主欲杖之,諷曰:「臣若迷國不忠,死亦無怨;直諫被杖,臣不受也。」閩主怒,黜為民。
34帝患天雄節度使楊光遠跋扈難制,桑維翰請分天雄之眾,加光遠太尉、西京留守兼河陽節度使。光遠由是怨望,密以賂自訴於契丹,養部曲千餘人,常蓄異志。
〔楊光遠雖蓄異志,而帝與契丹無間,則無從而發也。至出帝與契丹橫隙,則引契丹為援而速禍矣。〕
辛亥,建鄴都於廣晉府;
〔唐莊宗之初即位也,建東京於魏州,以魏州為興唐府,後改為鄴都,明宗天成四年廢。晉受命,以魏州廣晉府,今復建鄴都。〕
置彰德軍於相州,以澶、衛隸之;
〔彰德軍,梁貞明間嘗置之矣,張彥之變尋廢,今復置之。〕
置永清軍於貝州,以博、冀隸之。
〔分天雄之貝、博,成德之冀州為永清軍。〕
澶州舊治頓丘,帝慮契丹為後世之患,遣前淄州刺史汲人劉繼勳徙澶州跨德勝津,并頓丘徙焉。
〔澶州本治頓丘縣,今併州縣皆徙治德勝。按九域志之澶州距魏州一百三十里;德勝之澶州,晉人議者以為距魏州一百五十里,有二十里之差。蓋自澶州北城抵魏州止一百三十里,若自南城渡河并浮梁,計程則一百五十里也。〕
以河南尹高行周為廣晉尹、鄴都留守,貝州防禦使王廷胤為彰德節度使,古神武統軍王周為永清節度使。
〔如升貝州為永清軍。〕
廷胤,處存之孫;
〔唐末王處存鎮易定。周,鄴都人也。〕
35范延光屢請致仕,甲寅,詔以太子太師致仕,居于大梁,每預宴會,與群臣無異。
延光之反也,相州刺史掖人王景拒境不從,
〔范延光帥天雄,相州其巡屬也。掖,漢縣,唐帶萊州。相,息亮翻。〕
戊午,以景為耀州團練使。
36癸亥,敕聽公私自鑄銅錢,無得雜以鉛鐵,每十錢重一兩,以「天福元寶」為文,仍令鹽鐵頒下模範。
〔鹽鐵者,鹽鐵使司也。下,戶嫁翻。〕
惟禁私作銅器。
〔五代會要:時令三京、鄴都諸道州府,無問公私,應有銅者並令鑄錢,仍以「天福元寶」為文,左環讀之,委鹽鐵鑄樣頒下諸道。每一錢重二銖四絫,十錢重一兩。或慮諸色人接便將鉛鐵鑄造,雜亂銅錢,仍令所屬依舊禁斷。尚慮逐處銅數不多,宜令諸道應有久廢銅冶,許百姓取便開鍊,永遠為主,官司不取課利。其有生熟銅,仍許所在中賣入官,或任自鑄錢行用,不得接便別鑄銅器。〕
37立左金吾衛上將軍重貴為鄭王,充開封尹。
〔通鑑封子姪為王多書封,亦或書立,蓋因當時史官成文書之,無義例也。〕
38癸亥,
【章:十二行本作「庚辰」;乙十一行本同;孔本作「庚戌」;張校同孔本。】
敕先許公私鑄錢,慮銅難得,聽輕重從便,但勿令缺漏。
〔許民私鑄,已非可久之法,況又聽其輕重從便,則民必鑄輕,安有鑄重者乎,惟患鑄之不輕薄耳。輕薄之甚,必至缺漏,此錢安可久行邪!〕
39辛丑,
【張:「丑」作「未」。】
吳讓皇卒。
〔年三十八。考異曰:薛史、唐餘錄皆云溥禪位踰年以幽卒,歐陽史但云卒。九國志云:「溥能委運授終,不罹篡殺之禍,深於機者也。」十國紀年曰:「辛丑,唐人弒讓皇。」事不可明,今但云卒。〕
唐主廢朝二十七日,
〔唐主於舊君之卒,依傍漢朝臣為君服以日易月之制為廢朝日數。自古以來,易姓之君惟唐主於舊君若加厚者,原心定罪,是猶紾兄之臂而奪之食,既奪其食矣,乃引其臂而按摩之,曰:「吾愛吾兄也!」朝,直遙翻。〕
追諡曰睿皇帝。是歲,唐主徙吳王璟為齊王。
40鳳翔節度使李從曮,厚文士而薄武人,愛農民而嚴士卒,由是將士怨之。會發兵戌西邊,既出郊,作亂,突門入城,剽掠於市。
〔突城門而入剽掠也。剽,匹妙翻。〕
從曮發帳下兵擊之,亂兵敗,東走,欲自訴於朝廷,至華州,鎮國節度使
【章:十二行本「使」下有「太原」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張彥澤邀擊,盡誅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郑端
清·周二学
清·郑鹏云
明·万全
(明)焦竑 編輯
唐宋词格律
清·蘧园
宋·韩拙
陶渊明
清·郭麟
明·吴殳
清·程畹
唐·李瀚
明·周景一
宋·黄昇
唐·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