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六-資治通鑑 胡三省注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六
後唐紀五
〔起強圉大淵獻(丁亥)七月,盡屠維赤奮若(己丑),凡二年有奇。〕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中之上
天成二年(丁亥、九二七)
1秋,七月,以歸德節度使王晏球為北面副招討使。
〔烏震既死,以王晏球代之。按薛史,是年七月甲辰詔曰:「本朝親王遙領方鎮,遂有副大使知節度使,傳代已深,相沿未改。其西川、東川今後落副大使,只云節度使。」尋諸鎮皆正授節度使。〕
2丙寅,升夔州為寧江軍,以西方鄴為節度使。
〔賞破高季興軍,復夔、忠、萬之功也。蜀以夔州為鎮江軍,今改為寧江軍。〕
3癸巳,
【章:十二行本「巳」作「酉」;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云無註本亦誤「巳」。】
以與高季興夔、忠、萬三州為豆盧革、韋說之罪,
〔元年以三州與季興,革、說猶為相,因以此罪之。〕
皆賜死。
4流段凝於遼州,溫韜於德州,劉訓於濮州。
〔自唐末以來,流貶者皆不至其地。遼、德、濮皆唐境也,此三人皆使至流所。〕
5任圜請致仕居磁州,
〔磁,牆之翻。〕
許之。
6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
7冊禮使至長沙,楚王殷始建國,
〔封楚王殷為國王見上卷是年六月。〕
立宮殿,置百官,皆如天子,或微更其名:
〔示不敢擬天朝也。更,工行翻。〕
翰林學士曰文苑學士,知制誥曰知辭制,樞密院曰左右機要司,群下稱之曰殿下,令曰教。以姚彥章為左丞相,許德勳為右丞相,李鐸為司徒,崔穎為司空,拓跋恆為僕射,張彥瑤、張迎判機要司。
〔馬殷所恃以為國者高郁也,建國置官,郁不與焉,何也﹖豈殷諸子已有忌郁之心歟﹖〕
然管內官屬皆稱攝,惟朗、桂節度使先除後請命。
〔朗,武平軍,桂,靜江軍,時皆屬楚。〕
恆本姓元,避殷父諱改焉。
8九月,帝謂安重誨曰:「從榮左右有矯宣朕旨,令勿接儒生,恐弱人志氣者。朕以從榮年少臨大藩,
〔是年三月從榮鎮鄴都,事見上卷。少,詩照翻。〕
故擇名儒使輔導之,今奸人所言乃如此!」欲斬之;重誨請嚴戒而已。
〔安重誨非儒也,故寬言者之罪。獨不思矯宣上旨,國有常刑邪!〕
9北都留守李彥超請復姓符,從之。
〔彥超,李存審子;存審本姓符。〕
10丙寅,以樞密使孔循兼東都留守。
〔帝欲東巡,使孔循留守洛陽。莊宗同光三年,復以洛陽為東部。〕
11壬申,契丹來請脩好,
〔好,呼到翻。〕
遣使報之。
12冬,十月,乙酉,帝發洛陽,將如汴州;丁亥,至滎陽。
〔九域志:滎陽縣在鄭州西六十里,東至大梁一百四十里。〕
民間訛言帝欲自擊吳,又云欲制置東方諸侯。宣武節度使、檢校侍中朱守殷疑懼,判官高密孫晟勸守殷反,
〔高密,漢古縣,隋亂廢,唐武德三年置於義城堡,六 年移就故夷安城,即高密古縣也,屬密州。九域志:在州東北一百二十里。考異曰:江南錄作「孫忌」。今從王溥周世宗實錄。晟,承正翻。〕
守殷遂乘城拒守。帝 遣宣徽使范延光往諭之,延光曰:「不早擊之,則汴城堅矣;願得五百騎與俱。」帝從之。延光暮發,未明行二百里,抵大梁城下,與汴人戰,汴人大驚。戊子,帝至京水,
〔京水在滎陽之東,索水之西。〕
遣御營使石敬瑭將親兵倍道繼之。
〔自梁以來,有侍衛親軍、侍衛馬軍、侍衛步軍。〕
或謂安重誨曰:「失職在外之人,乘賊未破,或能為患,不如除之。」重誨以為然,奏遣使賜任圜死。
〔任圜罷相見上卷是年六月。〕
端明殿學士趙鳳哭謂重誨曰:「任圜義士,安肯為逆!公濫刑如此,何以贊國!」使者至磁州,圜聚其族酣飲,然後死,神情不撓。
〔撓,奴教翻。〕
13己丑,帝至大梁,四面進攻,吏民縋城出降者甚眾。
〔縋,馳偽翻。〕
守殷知事不濟,盡殺其族,引頸命左右斬之。乘城者望見乘輿,
〔乘,承正翻。〕
相帥開門降。
〔帥,讀曰率;下同。〕
孫晟奔吳,徐知誥客之。
〔為孫晟盡節於江南張本。〕
14戊戌,詔免三司逋負近二百萬緡。
〔近,其靳翻。〕
15辛丑,吳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諸道都統、鎮海、寧國節度使兼中書令東海王徐溫卒。
初,溫子行軍司馬、忠義節度使、同平章事知詢以其兄知誥非徐氏子,
〔徐溫養知誥為子,見二百六十卷唐昭宗乾寧二年。〕
數請代之執吳政,
〔數,所角翻。〕
溫曰:「汝曹皆不如也。」嚴可求及行軍副使徐玠屢勸溫以知詢代知誥,
〔徐知誥之於嚴可求,結之以婚姻,而可求之心不為之變。徐溫之門,忠於所事者,嚴可求、陳彥謙而已。〕
溫以知誥孝謹,不忍也。陳夫人曰:「知誥自我家貧賤時養之,
〔陳夫人,徐溫之妻,子畜知誥者也。〕
柰何富貴而棄之!」可求等言之不已。溫欲帥諸藩鎮入朝,勸吳王稱帝,
〔帥,讀曰率。〕
將行,有疾,乃遣知詢奉表勸進,因留代知誥執政。知誥草表欲求洪州節度使,俟旦上之,
〔上,時兩翻。〕
是夕,溫凶問至,乃止。
〔史言徐知誥得吳國之政,亦有數存乎其間;篡吳之業自此成矣。〕
知詢亟歸金陵。
〔為知誥、知詢不相容張本。〕
吳主贈溫齊王,諡曰忠武。
16山南西道節度使張筠久疾,將佐請見,不許。副使符彥琳等疑其已死,恐左右有奸謀,請權交符印;筠怒,收彥琳及判官都指揮使下獄,誣以謀反。
〔下,遐嫁翻。〕
詔取彥琳等詣闕,按之無狀,釋之;
〔觀于可洪、張筠之事,帝之廟號曰明,亦有以也。〕
徙筠為西都留守。
〔莊宗同光三年,復以長安為西都。〕
17癸卯,以保義節度使石敬瑭為宣武節度使,
〔朱守殷反死,以石敬瑭代之。〕
兼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
18十一月,庚戌,吳王即皇帝位,追尊孝武王曰武皇帝,景王曰景皇帝,宣王曰宣皇帝。
〔考武王,忠武王行密也;景王,威王渥也;宣王者,隆演也。〕
19安重誨議伐吳,
〔安重誨欲乘徐溫之死而伐之,且問其舉大號之罪。〕
帝不從。
〔根本不固而伐人之國,莊宗覆車可鑒也;故不許。〕
20甲子,吴大赦,改元乾贞。
丙子,吳主尊太妃王氏曰皇太后,以徐知詢為諸道副都統、鎮海寧國節度使兼侍中,
〔若使之徐溫之官職者。〕
加徐知誥都督中外諸軍事。
〔吳國中外大權實皆歸於徐知誥。〕
21十二月,戊寅朔,孟知祥發民丁二十萬脩成都城。
22吳主立兄廬江公濛為常山王,弟鄱陽公澈為平原王,
〔澈,敕列翻。〕
兄子南昌公琪為建安王。
〔琪,居勇翻。吳主稱帝,封其兄弟及其兄子皆自公陞王。〕
23初,晉陽相者周玄豹
〔相,息亮翻。〕
嘗言帝貴不可言,帝即位,欲召詣闕;趙鳳曰:「玄豹言陛下當為天子,今已驗矣,無所復詢。
〔復,夫又翻。〕
若置之京師,則輕躁狂險之人必輻輳其門,爭問吉凶。自古術士妄言,致人族滅者多矣,非所以靖國家也。」
〔史言趙鳳有識。〕
帝乃就除光祿卿致仕,厚賜金帛而已。
24中書舍人馬縞
〔縞,工老翻。〕
請用漢光武故事,七廟之外別立親廟;
〔見四十一卷漢光武建武三年。〕
中書門下奏請如漢孝德、孝仁皇例,稱皇不稱帝。
〔孝德皇見五十卷漢安帝建光元年;孝仁皇見五十六卷靈帝建寧元年。〕
帝欲兼稱帝,群臣乃引德明、玄元、興聖皇帝例,皆立廟京師;
〔唐尊皋陶為德明皇帝,老子為玄元皇帝,涼武昭王為興聖皇帝。例,時詣翻。〕
帝令立於應州舊宅,自高祖考妣以下皆追諡曰皇帝、皇后,墓曰陵。
〔五代會要:帝追尊高祖聿為孝 恭皇帝,廟號惠祖,陵曰順陵,妣崔氏曰昭皇后;曾祖教曰孝質皇帝,廟號毅祖,陵曰衍陵,妣張氏曰順皇后;祖琰日孝靖皇帝,廟號烈祖,陵曰奕陵,妣何氏曰穆 皇后;父霓曰孝成皇帝,廟號德祖,陵曰慶陵。歐史曰:高祖妣劉氏,曾祖諱敖,父孝成,妣劉氏諡懿皇后,四陵皆在應州金城縣。按帝之先本夷狄,既無姓氏,其名必當時有司所製也。〕
25漢主如康州。
〔九域志:廣州南至康州一百九十里。〕
26是歲,蔚、代緣邊粟斗不過十錢。
〔蔚,紆勿翻。〕
三年(戊子、九二八)
1春,正月,丁巳,吳主立子璉為江都王,璘為江夏王,璆為宜春王,宣帝子廬陵公玢為南陽王。
〔璉,力展翻。璘,離珍翻。璆,音求。玢,悲巾翻。吳主諡兄隆演曰宣皇帝。〕
2昭義節度使毛璋所為驕僭,時服赭袍,
〔赭袍,天子所服。赭,音者。〕
縱酒為戲,左右有諫者,剖其心而視之。帝聞之,徵為右金吾衛上將軍。
〔毛璋在邠州以驕僭徵,及在潞州復然,謂之不軌可也。然一詔徵之則束手入衛,蓋其人冥頑驕虐,本無他心,不知僭擬之為非;然亦明宗能容之耳。〕
3契丹陷平州。
〔元年冬盧文進來奔,唐得平州,至是復為契丹所陷。〕
4二月,丁丑朔,日有食之。
5帝將如鄴都,時扈駕諸軍家屬甫遷大梁,又聞將如鄴都,皆不悅,昞昞有流言;
〔說,讀曰悅。昞,許拱翻。〕
帝聞之,不果行。
6吳自莊宗滅梁以來,使者往來不絕、庚辰,吳使者至,安重誨以為楊溥敢與朝廷抗禮,
〔並立為帝,是抗禮也。〕
遣使窺覘,
〔覘,丑廉翻,又丑豔翻。〕
拒而不受,自是遂與吳絕。
7張筠至長安,
〔去年徙張筠留守西都。〕
守兵閉門拒之;
〔上意也。〕
筠單騎入朝,以為左衛上將軍。
8壬辰,寧江節度使西方鄴攻拔歸州;未幾,荊南復取之。
〔歸州,高季興巡屬也。九域志:夔州東至歸州三百三十里。幾,居豈翻。復,扶又翻;下宜復同。〕
9樞密使、同平章事孔循,性狡佞,安重誨親信之。帝欲為皇子娶重誨女,
〔為,于偽翻。〕
循謂重誨曰:「公職居近密,不宜復與皇子為婚。」重誨辭之。久之,或謂重誨曰:「循善離間人,
〔間,古莧翻。〕
不可置之密地。」循知之,陰遣人結王德妃,求納其女;德妃請娶循女為從厚婦,帝許之。
〔王德妃有寵於帝,言無不行,後進拜淑妃。〕
重誨大怒,乙未,以循同平章事,充忠武節度使兼東都留守。
〔解其近密之職。〕
重誨性強愎。
〔愎,蒲逼翻。〕
秦州節度使華溫琪入朝,請留闕下,帝嘉之,
〔當時諸帥皆樂在方鎮得自恣,獨華溫琪入朝請留,故嘉之。華,戶化翻。〕
除左驍衛上將軍,月別賜錢穀。
〔俸給之外別賜錢穀。〕
歲餘,帝謂重誨曰:「溫琪舊人,宜擇一重鎮處之。」
〔華溫琪仕梁已為節鎮,故云然。處,昌呂翻。〕
重誨對以無闕。他日,帝屢言之,重誨慍曰:「臣累奏無闕,惟樞密使可代耳。」帝曰:「亦可。」重誨無以對。
〔華溫琪之才誠不足以當重鎮,安重誨以君臣相得之雅,詳明敷奏,明宗宜無不從;今則上下之言交不能暢其意,相厲而已,斯不學至此也。〕
溫琪聞之懼,數月不出。
重誨惡成德節度使、同平章事王建立,奏建立與王都交結,有異志。
〔惡,烏路翻。初,帝為代州刺史,王建立已為虞候將,後從鎮真定。帝自鄴為亂兵所逼,舉兵南向,建立殺真定監軍,帝家屬得全,由是愛之;及帝即位,擢為真定帥。安重誨亦帝潛躍之時所親信者也,即位,自中門使擢樞密使。重誨之所以惡建立,權寵之間耳。又,是時王都在中山有異志,數以書通建立,約為兄弟,故重誨言之。〕
建立亦奏重誨專權,求入朝面言其狀,帝召之;既至,言重誨與宣徽使判三司張延朗結婚,相表裏,弄威福。三月,辛亥,帝見重誨,氣色甚怒,謂曰:「今與卿一鎮自休息,以王建立代卿,張延朗亦除外官。」重誨曰:「臣披荊棘事陛下數十年,值陛下龍飛,承乏機密,
〔承乏者,承人之乏也,言適時乏人,故己得任機密。〕
數年間天下幸無事;今一旦棄之外鎮,臣煩聞其罪!」帝不懌而起,
〔此段自孔循以下言重誨與孔循相傾,自華溫琪以下言其君臣嫌隙之所自來。蓋重誨挾依乘之舊,戀權而不肯退,明宗積受浸潤之譖,欲遠之而不能,至於決裂,則不可救矣。〕
以語宣徽使朱弘昭,
〔語,牛倨翻。〕
弘昭曰:「陛下平日待重誨如左右手,柰何以小忿棄之!願垂三思。」
〔朱弘昭今日之言,知重誨之眷未衰也;鳳翔之奏,知重誨之權已去也。小人之智,隨時而反覆,可畏也哉!〕
帝尋召重誨慰撫之。明日,建立辭歸鎮,帝曰:「卿比奏欲入分朕憂,
〔比,毗至翻,近也。〕
今復去何之!」
〔復,扶又翻;下不復同。〕
會門下侍郎兼刑部尚書、同平章事鄭玨請致仕,己未,以玨為左僕射致仕;癸亥,以建立為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
10孟知祥屢與董璋棦鹽利,
〔蜀中井鹽,東、西川巡屬之內皆有之,各欲障固以專其利,故爭。按唐盛時,邛、嘉、眉有井十三,劍南西川院領之;梓、遂、綿、合、昌、渝、瀘、資、榮、陵、簡有井四百六十,劍南東川院領之。東川鹽利多於西川矣。〕
璋誘商旅販東川鹽戊西川,知祥患之,乃於漢州置三場重征之,
〔漢州東南與東川接界,故列置三場以征鹽商。〕
歲得錢七萬緡,商旅不復之東川。
〔之,往也。〕
11 楚王殷如岳州,遣六軍使袁詮、
〔誰,丑緣翻。〕
副使王環、監軍馬希瞻將水軍擊荊南,高季興以水軍逆戰。至劉郎洑,
〔江陵府石首縣沙步有劉郎浦,蜀先主納吳 女處也。洑,房六翻。洄流曰洑。〕
希瞻夜匿戰艦數十艘於港中;
〔艦,戶黯翻。艘,疏留翻。港,古項翻。〕
詰旦,兩軍合戰,希瞻出戰艦橫擊之,季興大敗,俘斬以千數,進逼江陵。季興請和,歸史光憲于楚。
〔高季興執史光憲見上卷上年。〕
軍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楚王殷讓環不遂取荊南,環曰:「江陵在中朝及吳、蜀之間,
〔中朝,謂唐也,既在中原,且天朝也。〕
四戰之地也,
〔四面受敵,謂之四戰之地。〕
宜存之以為吾扞蔽。」
〔宋時趙韓王勸太祖緩取太原,意亦如此。〕
殷悅。環每戰,身先士卒,
〔先,悉薦翻。〕
與眾同甘苦;常置鍼藥於座右,戰罷,索傷者於帳前,自傅治之。
〔鍼,諸深翻。索,山客翻。治,直之翻。〕
士卒隸環麾下者相賀曰:「吾屬得死所矣。」故所向有功。
〔史言為將得士卒之死力者勝。〕
12楚大舉水軍擊漢,圍封州。
〔宋白曰:封州即漢蒼梧郡之廣信縣也,梁置梁信郡,隋置封州,在豐水之陽。〕
漢主以周易筮之,遇大有,
〔龜為卜,策為筮。以四十九策信手分開,視其耦,三變而成爻,十有八變而成卦。〕
於是大赦,改元大有;命左右街使蘇章將神弩三千、戰艦百艘救封州。
〔漢都番禺,倣唐上京,置左、右街使。九域志:廣州西至封州六百一十里。〕
章至賀江,沈鐵焴於水,
〔沈,持林翻。焴,居登翻。〕
兩岸作巨輪挽絙,築長堤以隱之,伏壯士於堤中。章以輕舟逆戰,陽不利,楚人逐之,入堤中;挽輪舉焴,楚艦不能進退,以強弩夾水射之,
〔射,而亦翻。〕
楚兵大敗,解圍遁去。漢主以章為封州團練使。
13夏,四月,以鄴都留守從榮為河東節度使、北都留守,以客省使太原馮贇為副留守,
〔贇,於倫翻。〕
夾馬指揮使新平楊思權為步軍都指揮使以佐之。戊寅,以宣武節度使石敬瑭為鄴都留守、天雄節度使,加同平章事;以樞密使范延光為成德節度使。丙戌,以樞密使安重誨兼河南尹,以河南尹從厚為宣武節度使,仍判六軍諸衛事。
〔從厚本以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今易鎮汴州而判六軍諸衛事如故。〕
14吳右雄武軍使苗璘、靜江統軍王彥章將水軍萬人攻楚岳州,至君山,
〔岳州治巴陵,洞庭湖在巴陵西,君山在洞庭湖中,方六十里。〕
楚王殷遣右丞相許德勳將戰艦千艘禦之。 德勳曰:「吳人掩吾不備,見大軍,必懼而走。」乃潛軍角子湖,使王環夜帥戰艦三百,絕
【章:十二行本「絕」上有「屯陽林浦」四字;乙十一行本同;退齋校 同;張校同,云無註本亦無。】
吳歸路。
〔帥,讀曰率。〕
遲明,吳人進軍荊江口,
〔遲,直二翻。荊江口,洞庭湖與大江會處。〕
將會荊南兵攻岳州,丁亥,至 道人磯。德勳命戰棹都虞候詹信以輕舟三百出吳軍後,德勳以大軍當其前,夾擊之,吳軍大敗,虜璘及彥章以歸。
15初,義武節度使兼中書令王都鎮易定十餘年,
〔梁均王龍德元年,王都得定州,至是九年。〕
自除刺史以下官,租賦皆贍本軍。及安重誨用事,稍以法制裁之;帝亦以都篡父位,惡之。
〔王都囚其父處直而篡其位,見二百七十一卷後梁均王龍德元年。惡,烏路翻。〕
時契丹數犯塞,
〔數,所角翻。〕
朝廷多屯兵於幽、易間,
〔瓦橋、盧〔蘆〕
臺皆在幽、易之間。〕大將往來,都陰為之備,浸成猜阻。都恐朝廷移之他鎮,腹心和昭訓勸都為自全之計,都乃求婚於盧龍節度使趙德鈞。又知成德節度使王建立與安重誨有隙,遣使結為兄弟,陰與之謀復河北故事,
〔欲復如唐河北諸鎮世襲,不輸朝廷貢賦,不受朝廷徵發。〕
建立陽許而密奏之。都又以蠟書遺青、徐、潞、益、梓五帥,離間之。
〔是時青帥霍彥威,徐帥房知溫,潞帥毛璋,益帥孟知祥,梓帥董璋,皆倔強難制者也。遺,唯季翻;下金遺同。間,古莧翻。〕
又遣人說北面副招討使歸德節度使王晏球,
〔說,式芮翻。〕
晏球不從;乃以金遺晏球帳下,使圖之,不克;
〔遺,于季翻。〕
癸巳,晏球以都反狀聞,詔宣徽使張延朗與北面諸將議討之。
〔北面諸將,謂招討王晏球及所部戍幽、易間諸將及幽州帥趙德鈞也。〕
16戊戌,吳徙常山王濛為臨川王。
17庚子,詔削奪王都官爵。壬寅,以王晏球為北面招討使,權知定州行州事,以橫海節度使安審通為副招討使,以鄭州防禦使張虔釗為都監,
〔監,古銜翻。〕
發諸道兵會討定州。是日,晏球攻定州,拔其北關城。
〔權知定州行州事者,以未得定州城,使王晏球權知行州事於城外,以招撫定州之民。蓋此命未頒,晏球之兵已至定州城下矣。〕
都以重賂求救於奚酋禿餒,
〔禿餒即圍莊宗者,虜酋之桀也。酋,慈秋翻。〕
五月,禿餒以萬騎突入定州;晏球退保曲陽,
〔曲陽,漢之上曲陽縣,隋改為恆陽;唐元和十五年更名曲陽,避穆宗名也,屬定州。九域志:縣在州西六十里。〕
都與禿餒就攻之。晏球與戰於嘉山下,大破之,禿餒以二千騎奔還定州。晏球追至城門,因進攻之,得其西關城。定州城堅,不可攻,晏球增脩西關城以為行府,
〔置招討使行府及定州行州於西關城。〕
使三州民輸稅供軍食而守之。
〔三州,定、祁、易也。王晏球之攻定州,以持久弊之,此其先定之計也。〕
18辛酉,以天雄節度副使趙敬怡為樞密使。
19王晏球聞契丹發兵救定州,將大軍趣望都,
〔趣,七喻翻。〕
遣張延朗分兵退保新樂。
〔九域志:望都縣在定州東北六十里,新樂縣在州西南五十里。〕
延朗遂之真定,
〔之,往也。同光初,建北都於鎮州,以鎮州為真定府,尋廢北都而真定府不廢。九域志:自新樂縣西南至真定七十里。〕
留趙州刺史朱建豐將兵脩新樂城。契丹已自他道入定州,與王都夜襲新樂,破之,殺建豐。乙丑,王晏球、張延朗會於行唐,
〔九域志:行唐縣在真定府北五十五里。〕
丙寅,至曲陽。
〔自行唐西北至曲陽三十許里。〕
王都乘勝,悉其眾與契丹五千騎合萬餘人,邀晏球等於曲陽,丁卯,戰于城南。晏球集諸將校令之曰:「王都輕而驕,
〔將,即亮翻。校,戶教翻。令,魯定翻。輕,牽正翻。〕
可一戰擒也。今日,諸君報國之時也。悉去弓矢,
〔去,羌呂翻。〕
以短兵擊之,回顧者斬!」於是騎兵先進,奮檛揮劍,直衝其陣,大破之, 僵尸蔽野;
〔用短兵則將士齊致死,直衝其陣則敵不及拒。北人所恃者弓矢,既入其陣,皆不得用,而檛劍所及,不死則傷,是以甚敗。檛,則瓜翻。僵,居良翻。 陳,讀曰陣。〕
契丹死者過半,
〔過,音戈。〕
餘眾北走;都與禿餒得數騎,僅免。盧龍節度使趙德鈞邀擊契丹,北走者殆無孑遺。
〔孑,吉列翻,單也,言無單孑 得遺也。〕
20吳遣使求和於楚,請苗璘、王彥章;楚王殷歸之,使許德勳餞之。德勳謂二人曰:「楚國雖小,舊臣宿將猶在,願吳朝勿以措懷。
〔朝,直遙翻。〕
必俟眾駒爭皁棧,
〔皁,才早翻。棧,士限翻。皁,馬櫪也。棧,以竹木藉之。〕
然後可圖也。」時殷多內寵,嫡庶無別,諸子驕奢,故德勳語及之。
〔別,彼列翻。其後馬氏諸子爭國,南唐乘而取之,卒如許德勳之言。然德勳相楚,知其將亂,不以告戒其主而以語鄰國之人,非忠也。左傳鄭子太叔謂晉張趯有智,然猶在君子之後者,正此類也。〕
21六月,辛巳,高季興復請稱藩于吳,
〔吳徐溫議不受高季興稱臣,見上卷上年五月。〕
吳進季興爵秦王,帝詔楚王殷討之。殷遣許德勳將兵攻荊南,以其子希範為監軍,次沙頭;
〔次沙頭,則已逼江陵矣。〕
季興從子雲猛指揮使從嗣單騎造楚壁,請與希範挑戰決勝,副指揮使廖匡齊出與之鬬,拉殺之。
〔從子,才用翻。造,七到翻。挑,徒了翻。廖,力救翻。拉,盧合翻。〕
季興懼,明日,請和,德勳還。匡齊,贛人也。
〔還,從宣翻,又如字。贛縣屬虔州。贛,音紺。〕
22王晏球知定州有備,未易急攻,
〔易,以豉翻。〕
朱弘昭、張虔釗宣言大將畏怯;有詔促令攻城。晏球不得已,乙未,攻之,殺傷將士三千人。
〔張虔釗不知鑒定州之事,其後急攻鳳翔,以致敗國,身為亡虜,其誤明宗之社稷多矣。〕
23先是,詔發西川兵戍夔州,
〔備高季興也。先,昔薦翻。〕
孟知祥遣左肅邊指揮使毛重威將三千人往。頃之,知祥奏「夔、忠、萬三州已平,請召戍兵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以省饋運。」
〔孟知祥恐戍兵為唐所留,坐自削弱,故請召還。〕
帝不許。知祥陰使人誘之,
〔誘,音酉。〕
重威帥其眾鼓譟逃歸;帝命按其罪,知祥請而免之。
〔史言唐之威令不行於蜀中。〕
24陝州行軍司馬王宗壽請葬故蜀主王衍,
〔王衍死於長安,見二百七十四卷元年。陝,失冉翻。〕
秋,七月,
【章:十二行本「月」下有「乙巳」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云無註本亦無。】
贈衍順正公,以諸侯禮葬之。
〔王宗壽,許州民家子也,王建以其同姓,錄之為子。事王衍,數直諫,衍不聽,以至亡國。衍死,宗壽東遷,至澠池,聞莊宗遇弒,逃入熊耳山。至是復出,詣京師,求衍宗族葬之。帝嘉其忠,以為保義行軍司馬,得衍等十八喪,葬之長安南三趙村。〕
25北面招討使安審通卒。
〔「招討」之下當有「副」字。〕
26東都民有犯私麴者,留守孔循族之。或請聽民造麴,而於秋稅畝收五錢;己未,敕從之。
〔按唐初無榷酒之法。 德宗建中三年初榷天下酒,悉令官釀,斛收直三千,米雖賤不得減二千;委州縣綜領,醨薄、私釀罪有差;京師特免榷。元和六年,京兆府奏榷酒錢除出正酒戶外, 一切隨兩稅青苗據貫均率。會昌六年敕:「揚州八道置榷麴并置官店沽酒,代百姓納榷酒錢,并充資助軍用。有人私沽酒及置私麴者,罪止一身。」至是,以孔循過 行酷法,敕:「應三京、鄴都諸道州府鄉村人戶,於夏秋田苗上每畝納麴錢五文足陌,一任百姓造麴醞酒供家,其錢隨夏秋徵納,並不折色。其京都及諸道縣鎮坊界 及關城草市內,應逐年賣官麴酒戶,便許自造麴醞酒貨賣、應諸處麴務,仰十分減八分價錢出賣,不得更請官本踏造。」麴,音曲。〕
27壬戌,契丹復遣其酋長惕隱將七千騎救定州,
〔復,扶又翻。〕
王晏球逆戰於唐河北,
〔惕,他力翻。水經註:滱水出代郡靈丘縣高氏山,東南過中山上曲陽縣,又東過唐縣,謂之唐河。〕
大破之;甲子,追至易州。時久雨水漲,契丹為唐所俘斬及陷溺死者,不可勝數。
〔勝,音升。〕
28戊辰,以威武節度使王延鈞為閩王。
29契丹北走,道路泥濘,
〔濘,乃定翻。〕
人馬飢疲,入幽州境。八月,壬
【章:十二行本「壬」作「甲」,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云無註本亦誤「壬」。】
戍,趙德鈞遣牙將武從諫將精騎邀擊之,分兵扼險要,生擒惕隱等數百人;餘眾散投村落,村民以白梃擊之,
〔梃,徒頂翻,杖也。〕
其得脫歸國者不過數十人。自是契丹粗氣,不敢輕犯塞。
〔沮,在呂翻。〕
30初,莊宗徇地河北,獲小兒,畜之宮中,及長,
〔畜,吁玉翻。長,知兩翻。〕
賜姓名李繼陶;帝即位,縱遣之。王都得之,使衣黃袍坐堞間,
〔歐史曰:帝即位,安重誨出繼陶以乞段徊,徊亦惡而逐之,都使人求得之。衣,於既翻。堞,達協翻。〕
謂王晏球曰:「此莊宗皇帝子也,已即帝位。公受先朝厚恩,曾不念乎!」
〔王晏球即杜晏球。莊宗之滅梁也,晏球以軍降,莊宗賜以姓名而用之。王都欲以此動晏球。〕
晏球曰:「公作此小數竟何益!吾今教公二策,不悉眾決戰,則束手出降耳,自餘無以求生也。」
31王建立以目不知書,請罷判三司,不許。
32乙未,吴大赦。
33吳越王鏐欲立中子傳瓘為嗣,
〔中,讀曰仲。〕
謂諸子曰:各言汝功,吾擇多者而立之。」
〔言欲擇功多者立以為嗣。〕
傳瓘兄傳暃、傳褄、傳璟皆推傳瓘,
〔暃,殊六翻。褄,力弔翻,又力小翻。璟,於景翻,又古永翻。〕
乃奏請以兩鎮授傳瓘。閏月,于未,詔以傳瓘為鎮海、鎮東節度使。
34戊申,趙德鈞獻契丹俘惕隱等,諸將皆請誅之,帝曰:「此曹皆虜中之驍將,殺之則虜絕望,不若存之以紓邊患。」
〔紓,商居翻,緩也。〕
乃赦惕隱等酋長五十人,置之親衛,
〔後唐蓋倣盛唐之制,朝會立仗有親、勳、翊三衛。〕
餘六百人悉斬之。
〔為契丹屢求惕隱等張本。〕
35契丹遣梅老季素等入贡。
36初,盧文進來降,
〔事見上卷元年。〕
契丹以蕃漢都提舉使張希崇代之為盧龍節度使,守平州,遣親將以三百騎監之。
〔監,工銜翻。〕
希崇本書生,為幽州牙將,沒於契丹,
〔歐史曰:劉守光使張希崇戍平州,契丹陷平州得之。〕
性和易,契丹將稍親信之,
〔易,以豉翻。將,即亮翻。〕
因與其部曲謀南歸。部曲泣曰:「歸固寢食所不忘也,然虜眾我寡,柰何﹖」希崇曰:「吾誘其將殺之,
〔誘,音酉。〕
兵必潰去。此去虜帳千餘里,比其知而徵兵,
〔比,必利翻,及也。〕
吾屬去遠矣。」眾曰:「善!」乃先為穽,實以石灰,
〔穽,才性翻。石灰,鑿取山石,茘之為灰,今在處有之。〕
明日,召虜將飲,醉,并從者殺之,投諸穽中。
〔從,才用翻。〕
其營在城北,亟發兵攻之,
〔此所發者漢兵也。〕
契丹眾皆潰去。希崇悉舉其所部二萬餘口來奔,詔以為汝州刺史。
〔歐史曰:以為汝州防禦使。〕
37吳王太后殂。
〔吳主之母王氏也。〕
38九月,辛巳,荊南敗楚兵于白田,執楚岳州刺史李廷規,歸于吳。
〔九域志:岳州巴陵縣有白田鎮。時荊南稱藩于吳。敗,補賣翻。〕
39乙未,敕以溫韜發諸陵,段凝反覆,令所在賜死。
〔去年,溫韜流德州,段凝流遼州。〕
40己亥,以武寧節度使房知溫兼荊南行營招討使,知荊南行府事;分遣中使發諸道兵赴襄陽,以討高季興。
〔前年劉訓討荊南不克,今復招討之。〕
41辛丑,徙慶州防禦使竇廷琬為金州刺史;冬,十月,廷琬據慶州拒命。
42丙午,以橫海節度使李從敏兼北面行營副招討使。
〔代安審通也。〕
從敏,帝之從子也。
〔從子才用翻。〕
43戊申,詔靜難節度使李敬通
【章:十二行本「通」作「周」;乙十一行本同。】
發兵討竇廷琬。
〔慶州,靜難軍巡屬也,故使討之。難,乃旦翻。〕
44王都據定州,守備固,伺察嚴,
〔伺,相吏翻。〕
諸將屢有謀翻城應官軍者,皆不果。帝遣使者促王晏球攻城,晏球與使者聯騎巡城,
〔騎,奇計反。〕
指之曰:「城高峻如此,借使主人聽外兵登城,亦非梯衝所及。
〔梯,雲梯。衝,衝車。〕
徒多殺精兵,無損於賊,如此何為!不若食三州之租,愛民養兵以俟之,彼必內潰。」帝從之。
〔用兵之術,攻城最難。然攻城有二術:城有外援,則須悉力急攻,以求必克;城無外援,則持久以弊之,在我者兵力不損而坐收全勝。古之善用兵者皆知此術也。〕
45十一月,有司請為哀帝立廟,詔立廟於曹州。
〔為,于偽翻。梁太祖開平二年弒唐哀帝於曹州,事見二百六十六卷。〕
46平盧節度使晉忠武公霍彥威卒。
47忠州刺史王雅取歸州。
〔忠州時屬夔州寧江軍,西方鄴所部也。歸州時屬荊南軍,高季興所部也。〕
48庚寅,皇子從厚納孔循女為妃,循因之得之大梁,
〔時孔循兼留守東都,帝在大梁。得之者,得往也。有職守者不得擅離職守,今循因嘉禮得至行在所。「得之」,本或作「得至」。按唐都洛陽,以大梁為東都,孔循職守在東都,而曰得之大梁者,蓋安重誨怒孔循,自樞密出為忠武帥兼東都留守,時帝在大梁,循未得領留守之職,今因嫁女得至東都耳。以下文促令歸鎮明之,可以知矣。〕
厚結王德妃之黨,乞留。安重誨具奏其事,力排之,禮畢,
〔嘉禮畢也。〕
促令歸鎮。
〔復歸忠武軍所鎮。〕
50丙申,上問趙鳳:「帝王賜人鐵券,何也﹖」對曰:「與之立誓,令其子孫長享爵祿耳。」上曰:「先朝受此賜者止三人,
〔薛居正五代史:莊宗同光二年正月甲寅,帝御中興殿,面賜郭崇韜鐵券;二月丁亥,賜李嗣源鐵券;二年,賜朱友謙姓名李繼麟,入屬籍,賜鐵券。〕
崇韜、繼麟尋皆族滅,
〔二人族滅事見二百七十四卷元年。朝,直遙翻。〕
朕得脫如毫釐耳。」
〔帝為莊宗所猜忌,又困於讒,事始於二百七十三卷同光三年取鄴都細鎧之時,訖於二百七十四卷元年出鄴都在魏縣之日。〕
因歎息久之。趙鳳曰:「帝王心存大信,固不必刻之金石也。」
51十二月,甲辰,李敬周奏拔慶州,族竇廷琬。
52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寢疾,命其子行軍司馬、忠義節度使、同平章事從誨權知軍府事;丙辰,季興卒。
〔考異曰:唐明宗實錄:「天成三年十一月壬午,房知溫奏高季興卒。」烈祖實錄亦云「乾貞二年十一月,季興卒」。蓋傳聞之誤。按陶穀季興神道碑及勃海行年記,皆云「十二月十五日卒」,今從之。〕
吳主以從誨為荊南節度使兼侍中。
〔高從誨,字遵聖,季興長子也。〕
53史館脩撰張昭遠言:「臣竊見先朝時,皇弟、皇子皆喜俳優,
〔喜,許計翻。〕
入則飾姬妾,出則誇僕馬;習尚如此,何道能賢!
〔言何道而能為賢人也。〕
諸皇子宜精擇師傅,令皇子屈身師事之,講禮義之經,論安危之理。古者人君即位則建太子,所以明嫡庶之分,塞禍亂之源。今卜嗣建儲,臣未敢輕議。至於恩澤賜與之間,昏姻省侍之際,媜庶長幼,宜有所分,示以等威,絕其僥冀。」
〔分,扶問翻。塞,昔則翻。省,昔井翻。長,知兩翻。僥,堅堯翻。〕
帝賞歎其言而不能用。
〔自梁開平以來,至于天成,惟張昭遠一疏能以所學而論時事耳。不有儒者,其能國乎!惜其言之不用也。史言賞歎而不能用,嗚呼!帝之賞歎者,亦由時人言張昭遠儒學而賞歎之耳,豈知所言深有益於人之國哉!〕
54閩王延鈞度民二萬為僧,由是閩中多僧。
55河東節度使、北都留守從榮,年少驕很,
〔少,詩照翻。很,戶懇翻。〕
不親政務,帝遣左右素與從榮善者往與之處,使從容諷導之。
〔處,昌呂翻。從,千容翻。〕
其人私謂從榮曰:「河南相公恭謹好善,親禮端士,有老成之風;
〔從厚時為河南尹,故稱之為河南相公。端士,正士也。好,音呼到翻。〕
相公齒長,
〔長,知兩翻。言從榮之年長於從厚也。〕
宜自策勵,勿令聲問出河南之下。」從榮不悅,退,告步軍都指揮使楊思權曰:「朝廷之人皆推從厚而短我,我其廢乎!」思權曰:「相公手握強兵,且有思權在,何何憂!」因勸從榮多募部曲,繕甲兵,陰為自固之備。
〔觀從榮之問與楊思權之對,其所以求自安者乃所以自危也。〕
又謂帝左右曰:「君每譽弟而抑其兄,
〔譽,音余。〕
我輩豈不能助之邪!」其人懼,以告副留守馮贇,贇密奏之。
〔帝遣左右諷導從榮,是其密受上指最為親切。從榮之不悅,楊思權之脅持,凡此情狀,其人當密以奏聞,安得以告馮贇而待贇奏之也,此其間必有曲折。〕
帝召思權詣闕,以從榮故,亦弗之罪也。
〔帝不罪楊思權,其後遂為從之禍。然二子嫌隙已搆,雖罪思權,亦末如之何矣。〕
四年(乙亥、九二九)
1春,正月,馮贇入為宣徽使,謂執政曰:「從榮剛僻而輕易,
〔易,以豉翻。〕
宜選重德輔之。」
2王都、禿餒欲突圍走,不得出。二月,癸丑,定州都指揮使馬讓能開門納官軍,都舉族自焚,擒禿餒及契丹二千人。
〔王晏球自去年四月攻王都,至是克之。〕
辛亥,以百晏球為天平節度使,與趙德鈞並加兼侍中。
〔賞王晏球,以平王都之功也;賞趙德鈞,以擒惕隱之功也。〕
禿餒至大梁,斬於市。
3樞密使趙敬怡卒。
4甲子,帝發大梁。
5丁卯,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崔協卒於須水。
〔唐初置須水縣,貞觀中併入鄭州管城縣。九域志:鄭州滎陽縣有須水鎮。卒,音子恤翻。〕
6庚午,帝至洛陽。
〔二年冬十月,帝如大梁,至是還洛陽。〕
7王晏球在定州城下,日以私財饗士,自始攻至克城未嘗戮一卒。三月,辛巳,晏球入朝,帝美其功;晏球謝久煩饋運而已。
〔史言王晏球有功而不伐。〕
8皇子右衛大將軍從璨性剛,安重誨用事,從璨不為之屈。
〔為,于偽翻。〕
帝東巡,
〔即謂如大梁時也。〕
以從璨為皇城使。從璨與客宴於會節園,
〔會節園在洛陽城中。張全義鎮洛歲久,私第在會節坊,室宇園池為一時巨麗,輸之官以為會節園。〕
酒酣,戲登御榻,
〔凡御園設御榻,遊幸之所御也。〕
重誨奏請誅之;丙戌,賜從璨死。
9橫山蠻寇邵州,
〔邵州,漢為昭陵縣,屬長沙國,東漢屬長沙、零陵二郡,又改昭陵為昭陽縣。吳立邵陵郡,晉武帝改昭陽曰邵陽縣。隋廢郡,唐置南梁州,改為邵州,時屬楚境。〕
10楚王殷命其子武安節度副使、判長沙府希聲知政事,總錄內外諸軍事,自是政先歷希聲,乃聞於殷。
〔希聲,字若訥,殷次子也。為殺高郁張本。〕
11夏,四月,庚子朔,禁鐵錫錢。時湖南專用錫錢,銅錢一直錫錢百,流入中國,法不能禁。
〔馬殷得湖南,鑄錫為錢,本用之境內,其後遂流入中國。五代會要:同光二年三月敕:「泉布之弊,雜以鉛錫,江湖之外,盜鑄尤多,市肆之間,公行無畏。因是綱商挾帶,舟載往來,換易好錢,藏貯富室,實為蠹弊,須有條流。宜令京城及諸道於市行使錢內點檢,雜惡鉛錫並宜禁斷。沿江州縣,每有舟船到岸,嚴加覺察,若私載往來,並宜收納。」天成元年十二月敕:「行使銅錢之內,如聞挾帶鐵錢,若不嚴加科流,轉恐私加鑄造。應中外所使銅錢內鐵鑞錢即宜毀棄,不得輒更有行使。如違,其所使錢不計多少,並納入官,仍科深罪。」蓋鐵錫錢之禁舊矣,今又申嚴之而不能禁也。〕
12丙午,楚六軍副使王環敗荊南兵于石首。
〔敗,補賣翻。〕
13初令緣邊置場市党項馬,不令詣闕。先是,党項皆詣闕,以貢馬為名,國家約其直酬之,加以館穀賜與,歲費五十餘萬緡;有司苦其耗蠹,故止之。
〔五代會要曰:自上御極以來,党項之眾競赴闕下賣馬,常賜食於禁廷,醉則連袂歌其土風。凡將到馬,無駑良,並云上進,雖約給價直,然館給賜傁,耗蠹為多,雖降敕止之,竟不能行。党,底朗翻。〕
14壬子,以皇子從榮為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從厚為河東節度使、北都留守。
〔兩易二字之任。〕
15契丹寇雲州。
16甲寅,以端明殿學士、兵部侍郎趙鳳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17五月,乙酉,中書言:「太常改諡哀帝曰昭宣光烈孝皇帝,廟號景宗。既稱宗則應入太廟,在別廟則不應稱宗。」
〔哀帝廟在曹州。〕
乃去廟號。
〔去,羌呂翻。〕
18帝將祀南效,遣客省使李仁矩以詔諭兩川,令西川獻錢一百萬緡,東川五十萬緡;皆辭以軍用不足,西川獻五十萬緡,東川獻十萬緡。仁矩,帝在藩鎮時客將也,為安重誨所厚,恃恩驕慢。至梓州,
〔東川節度使梓州。〕
董璋置宴召之,日中不往,方擁妓酣飲。
〔妓,渠綺翻。〕
璋怒,從卒徒執兵入驛,立仁矩於階下而詬之曰:「公但聞西川斬李客省,
〔詬,古候翻,又許候翻。李客省,謂李嚴也。斬李嚴見上卷二年。〕
謂我獨不能邪!」仁矩流涕拜請,僅而得免;既而厚賂仁矩以謝之。
〔欲以賂絕其口。〕
仁矩還,言璋不法。未幾,
〔幾,居啟翻。〕
帝復遣通事舍人李彥珣詣東川,
〔復,扶又翻。〕
入境,失小禮,璋拘其從者,
〔從,才用翻。〕
彥珣奔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19高季興之叛 也,
〔見上卷二年。〕
其子從誨切諫,不聽。從誨既襲位,謂僚佐曰:「唐近而吳遠,
【章:十二行本「遠」下有「捨近臣遠」四字;乙十一行本同;退齋校同; 張校同,云無註本亦無。】
非計也。」乃因楚王殷以謝罪於唐。又遺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元信書,
〔遺,惟季翻。〕
求保奏,復脩職貢。丙申,元信以從誨書聞,帝 許之。
20契丹寇雲州。
〔一月之間再寇雲州者,契丹主耶律德光漸西徙也。〕
21六月,戊申,復以鄴都為魏州,
〔莊宗同光元年即位於魏州,以魏州為興唐府,建東京。既遷洛,同光三年,復唐之舊,以洛陽為東都,改魏州之東京為鄴都,今復以為魏州。〕
留守、皇城使並停。
22庚申,高從誨自稱前荊南行軍司馬、歸州刺史,上表求內附。秋,七月,甲申,以從誨為荊南節度使兼侍中。己丑,罷荊南招討使。
〔討荊南事始上卷二年,今以其內附罷兵。〕
23八月,吳武昌節度使兼侍中李簡以疾求還江都,
〔揚州治江都縣,吳所都也。〕
癸丑,卒于採石。徐知詢,簡伲也,擅留簡親兵二千人于金陵,
〔除知詢時代父溫鎮金陵。〕
表薦簡子彥忠代父鎮鄂州,
〔武昌節度使治鄂州。〕
徐知誥以龍武統軍柴再用為武昌節度使;知詢怒曰:「劉崇俊,兄之親,三世為濠州;
〔吳初用劉金為濠州刺史;金卒,子仁規代之;仁規卒,子崇俊代之。〕
彥忠吾妻族,獨不得邪!」
24初,楚王殷用都軍判官高郁為謀主,
〔馬殷初得潭州,即用高郁為謀主。〕
國賴以富強,
〔如收茶征、令民種桑、以繒纊充賦之類。〕
鄰國皆疾之。莊宗入洛,殷遣其子希範入貢,
〔見二百七十二卷莊宗同光元年。〕
莊宗愛其警敏,曰:「比聞馬氏當為高郁所奪,今有子如此,郁安能得之!」
〔此言所以間高郁也。比,毗至翻。〕
高季興亦以流言間郁於殷。
〔間,古莧翻。〕
殷不聽,乃遣使遺節度副使、知政事希聲書,
〔遺惟季翻。〕
盛稱郁功名,煩為兄弟。使者言於希聲曰:「高公常云『馬氏政事皆出高郁』,此子孫之憂也。」希聲信之。行軍司馬楊昭遂,希聲之妻族也,謀代郁任,日譖之於希聲。希聲屢言於殷,稱郁奢僭,且外交鄰藩,請誅之。殷曰:「成吾功業,皆郁力也;汝勿為此言!」希聲固請罷其兵柄,乃左遷郁行軍司馬。郁謂所親曰:「亟營西山,吾將歸老。
〔西山,即長沙西岸嶽麓諸山也。〕
猘子漸大,能咋人矣。」
〔猘,征例翻。犬強為猘。咋,鉏陌翻,齧也。〕
希聲聞之, 益怒,明日,矯以殷命殺郁於府舍,
〔府舍,荊南軍府署舍也。〕
牓諭中外,誣郁謀叛,并誅其族黨。至暮,殷尚未知,是日,大霧,殷謂左右曰:「吾昔從孫儒渡 淮,
〔唐昭宗光啟三年,馬殷從孫儒渡淮,事見二百五十七卷。〕
每殺不辜,多致茲異。馬步院豈有冤死者乎﹖」
〔時諸鎮皆有馬步司,置獄院以鞫囚。今大藩亦有 兵馬司。〕
明日,吏以郁死告,殷撫膺大慟曰:「吾老耄,政非己出,使我勳舊橫罹冤酷!」
〔橫,戶孟翻。〕
既而顧左右曰:「吾亦何可久處此乎!」
〔蓋是時馬 殷尸居而已,不復能制其子。處,昌呂翻。〕
25九月,上與馮道從容語及年穀屢登,
〔從,千容翻。屢,龍遇翻。〕
四方無事。道曰:「臣常記昔在先皇幕府,
〔謂為河東掌書記時也。〕
奉使中山,歷井徑之險,
〔自太原使中山經井陘之道。陘,音刑。〕
臣憂馬蹶,執轡甚謹,幸而無失;逮至平路,放轡自逸,俄至顛隕。凡為天下者亦猶是也。」上深以為然。上又問道:「今歲雖豐,百姓贍足否﹖」道曰:「農家歲凶則死於流殍,
〔殍,被表翻。〕
歲豐則傷於穀賤,豐文皆病者,惟農家為然。臣記進士聑夷中詩云:『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穀;醫得眼下瘡,剜郤心頭肉。』語雖鄙俚,曲盡田家之情狀。
〔謂絲穀未熟,農家艱食,先稱貸以自給,至於賣繼糶穀僅足以償債耳。聶,尼輒翻。糶,他弔翻。剜,烏丸翻。〕
農於四人之中最為勤苦,
〔士、農、工、商,是謂四民。唐避太宗諱,率謂民為人。〕
人主不可不知也。」上悅,命左右錄其詩,常諷誦之。
26鄜州兵戍東川者歸本道,
〔鄜,音夫。〕
董璋擅留其壯者,選羸老歸之,
〔羸,倫為翻。〕
仍收其甲兵。
27癸巳,西川右都押牙孟容弟為資州稅官,坐自盜抵死,
〔律,監臨自盜,贓重者至死。抵,至也。〕
觀察判官馮瑑、中門副使王處回為之請,
〔瑑,柱兗翻。為,于偽翻。〕
孟知祥曰:「雖吾弟犯法,亦不可貸,況他人乎!」
28吳越王鏐居其國好自大,朝廷使者曲意奉之則 贈遺豐厚,不然則禮遇疏薄。
〔好,呼到翻。遺,惟季翻;下同。〕
嘗遺安重誨書,辭禮頗倨。
〔薛史曰:錢鏐致書安重誨云:「吳越國王致書于某官執事。」不敘 寒暄。重誨怒其無禮。〕
帝遣供奉官烏昭遇、
〔考異曰:吳越備史、十國紀年皆云「監門衛上將軍」,蓋借官耳。今從實錄等諸書。〕
韓玫使吳越,
〔玫,莫杯 翻。〕
昭遇與有隙,使還,
〔使,疏吏翻。還,從宣翻,又如字。〕
玫奏:「昭遇見鏐,稱臣拜舞,謂鏐為殿下,及私以國事告鏐。」安重誨奏賜昭遇死。癸巳,制鏐以太師致仕,自餘官爵皆削之,凡吳越進奏官、使者、綱吏,令所在繫治之。
〔治,直之翻。〕
鏐令子傳瓘等上表說冤,皆不省。
〔省,昔井翻。〕
29初,朔方節度使韓洙卒,
〔梁均王乾化四年,韓洙嗣鎮朔方。〕
弟澄為留後。未幾,定遠軍使李匡賓聚黨據保靜鎮作亂,
〔幾,居豈翻。保靜,隋之弘靜縣也,唐神龍元年,改曰安靜,至德元載,改曰保靜,屬靈州。宋白曰:保靜鎮在黃河北岸。〕
朔方不安;冬,十月,丁酉,韓澄遣使齎絹表乞朝廷命帥。
〔帥,所類翻。〕
前磁州刺史康福,善胡語,上退朝,多召入使殿,訪以時事,福以胡語對;安重誨惡之,
〔惡其以胡語奏事,在左右者莫之曉也。惡,烏路翻。〕
常戒之曰:「康福,汝但妄奏事,會當斬汝!」福懼,求外補。重誨以靈州深入胡境,為帥者多遇害,戊戌,以福為朔方、河西節度使。
〔唐之盛時,河西節度使治涼州,與朔方、隴西並為緣邊大鎮;肅、代以後淪陷;宣宗大中間收復,然隔以吐蕃,党項,朝廷懸屬而已。至于唐末,以朔方兼節度河西,然亦聲勢不接。趙珣聚米圖經:靈州西至涼州九百里。〕
福見上,涕泣辭之;上命重誨為福更他鎮,
〔為,于偽翻。更,工行翻。〕
重誨曰:「福自刺史無功建節,尚復何求!
〔復,扶又翻。〕
目成命已行,難以復改。」上不得已,謂福曰:「重誨不肯,非朕意也。」福辭行,上遣將軍牛知柔、河中都指揮使衛審裄等將兵萬人衛送之。審裄,徐州人也。
〔裄,與都同。〕
30辛亥,割閬、果二州置保寧軍,壬子,以內客省使李仁矩為節度使。
〔欲以制兩川也。為李仁矩敢沒張本。按職官分紀,五代有內客省使、客省使、副使,各一官。通鑑於天成二年三月書客省使李仁矩,今書內客省使,豈自客省使陞為內客省使邪﹖〕
先是,西川常發芻糧饋峽路,
〔先,悉薦翻。〕
孟知祥辭以本道兵自多,難以奉他鎮,
〔峽路時別為寧江軍,故云然。〕
詔不許,屢督之;甲寅,知祥奏稱財力乏,不奉詔。
31吳諸道副都統、鎮海寧國節度使兼侍中徐知詢自以握兵據上流,
〔金陵在廣陵上流。〕
意輕徐知誥,數與知誥爭權,內相猜忌,
〔數,所角翻。〕
知誥患之;內樞密使王令謀曰:「公輔政日久,挾天子以令境內,誰敢不從!知詢年少,恩信未洽於人,無能為也。」
〔少,詩照翻。〕
知詢待諸弟薄,諸弟皆怨之。徐玠知知詢不可輔,反持其短以附知誥。
〔徐玠本勸徐溫以知詢代知誥者也,其事見本卷上年十月。〕
吳越王鏐遺知詢金玉鞍勒、器皿,皆飾以龍鳳;知詢不以為嫌,乘用之。
〔錢鏐以此間徐知詢,知詢不之覺,其庸昧如此。路振九國志以為錢弘佐所遺,非也。〕
知詢典客周廷望說知詢曰:「公誠能捐寶貨以結朝中勳舊,使皆歸心於公,則彼誰與處!」
〔說,式芮翻。朝,直遙翻。處,昌呂翻。彼,謂徐知誥也。〕
知詢從之,使廷望如江都諭意。
〔諭,音喻。〕
廷望與知誥親吏周宗善,密輸款於知誥,
〔款,誠也。〕
亦以知誥陰謀告知詢。
〔周廷望處人兄弟之間,而反覆兩端,固取死之道也。〕
知詢召知誥詣金陵除父溫喪,知誥稱吳主之命不許,周宗謂廷望曰:「人言侍中有不臣七事,
〔徐知詢之代父鎮金陵也,加侍中,故以稱之。〕
宜亟入謝!」
〔誘之入朝,徐知造之計也。〕
廷望還,以告知詢。十一月,知詢入朝,知誥留知詢為統軍,領鎮海節度使,遣右雄武都指揮使柯厚徵金陵兵還江都,
〔姓譜:柯姓,吳公子椅盧之後。又拓跋興,諸姓有柯拔氏改為柯氏。〕
知誥自是始專吳政。
〔史言徐知誥之篡事至此方成。〕
知詢責知誥曰:「先王違世,
〔先王,謂徐溫也。〕
兄為人子,初不臨喪,可乎﹖」知誥曰:「爾挺劍待我,
〔挺,待鼎翻,拔也。〕
我何敢往!爾為人臣,畜乘輿服御物,亦可乎﹖」
〔畜,敕六翻。乘,繩證翻。謂知詢用錢鏐所遺龍鳳飾鞍勒、器皿也。天子服用之物,謂之乘輿物。〕
知詢又以廷望所言詰知誥,
〔詰,去吉翻。〕
知誥曰:「以爾所為告我者,亦廷望也。」遂斬廷望。
32壬辰,吳主加尊號曰睿聖文明光孝皇帝,大赦,改元大和。
33康福行至方渠,羌胡出兵邀福,福擊走之; 至青剛峽,
〔自方渠橐駝路出青岡峽,過旱海至靈州。趙珣聚米圖經曰:環州洪德寨歸德、青剛兩川,歸德川在洪德東透入鹽州,青剛川在洪德西北,本靈州大路, 自此過美利寨入浦洛河,至耀德清邊鎮入靈州。自過美利寨後漸入平夏,經旱海中,難得水泉。〕
遇吐蕃野利、大蟲二族數千帳,皆不覺唐兵至,福遣衛審裄掩擊, 大破之,殺獲殆盡。由是威聲大振,遂進至靈州,自是朔方始受代。
34十二月,吳加徐知造兼中書令,領寧國節度使。
〔徐知誥奪知詢寧國節而自領之。〕
知誥召徐知詢飲,以金鍾酌酒賜之,曰:「願弟壽千歲。」知詢疑有毒,引他器均之,跽獻知誥曰:「願與兄各享五百歲。」
〔跽,其几翻,?跽也。〕
知誥變色,左右顧,不肯受,知詢捧酒不退。左右莫知所為,伶人申漸高徑前為詼諧語,掠二酒合飲之,
〔不以禮取之為掠。合,音閤。〕
懷金鍾趨出,知誥密遣人以良藥解之,已腦潰而卒。
〔考異曰:鄭文寶南唐近事:「烈祖曲宴便殿,引酖觥賜周本,本疑而不飲,佯醉,別引一飜,均酒之半,跪捧而進曰:『陛下千萬歲。陛下若不飲此,非君臣同心同德之義也,臣不敢奉詔。』上色變無言,久之,左右皆相顧流汗,莫知所從。伶倫申漸高有機智者,竊諭其旨,乃乘談諧,盡併兩盞以飲之,內杯於懷中,亟趨而出。上密使親信持藥詣私第解之,已不及矣,漸高腦潰而卒。」江表志:「烈祖曲宴,引金鍾賜知詢酒,曰:『願我弟百千長壽。』知詢疑懼,引他器均之,曰:『願與兄各享五百歲。』知誥不飲。久之,樂工申漸高乘詼諧併而飲之,至家腦潰而卒。」二書皆出文寶,而不同乃爾。按知誥既即位,欲除周本,自應多方,不須如此。云酖知詢近是,今從之。〕
35奉國節度使、知建州王延稟稱疾退居里第,請以建州授其子繼雄;庚子,詔以繼雄為建州刺史。
〔時王延稟既與王延鈞弒其君延翰,兵強權重,建州又居福州上流,勢陵延鈞,故不復稟命於延鈞而專達洛陽。〕
36安重誨既以李仁矩鎮閬州,使與綿州刺史武虔裕皆將兵赴治。
〔赴治者,赴治所也。〕
虔裕,帝之故吏,重誨之外兄也。重誨使仁矩詗董璋反狀,
〔詗,火迥翻,又翾正翻。〕
仁矩增飾而奏之。朝廷又使武信節度使夏魯奇治遂州城隍,
〔治,直之翻。〕
繕甲兵,益兵戍之。璋大懼。時道路傳言,又將割綿、龍為節鎮,孟知祥亦懼。
〔分閬、遂為節鎮,欲以制東川也,故董璋懼。綿州逼近成都,而龍州又鄧艾入蜀之道也,武虔裕既刺綿州,是亦有分鎮之漸矣,重以傳聞,故孟知祥亦懼。〕
璋素與知祥有隙,未嘗通問,至是,璋遣使詣成都,請為其子娶知祥女;
〔為,于偽翻。〕
知祥許之,謀併力以拒朝廷。
〔為兩川連兵攻陷遂、閬張本。〕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苏廙
清·怀远
明·钟惺
元·李东垣
西周·周公旦
唐·张文成
(宋)邓椿
晋·孔晁
唐·怀素
净慧
元·费着
明·黄化宇
明·袁宏道
李叔同
清·汪朴斋
刘熙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