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五-資治通鑑 胡三省注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五
唐紀八十一
〔起閼逄困敦(甲子)五月,盡柔兆攝提格(丙寅),凡二年有奇。〕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下
天祐元年(甲子、九〇四)
1五月,丙寅,加河陽節度使張漢瑜同平章事。
2帝宴朱全忠及百官於崇勳殿,
〔時以洛陽宮前殿為貞觀殿,內朝為崇勳殿。〕
既罷,復召全忠宴於內殿;
〔復,扶又翻。〕
全忠疑,不入。帝曰:「全忠不欲來,可令敬翔來。」全忠擿翔使去,曰:「翔亦醉矣。」
〔全忠疑帝欲圖己,敬翔其腹心也,故亦不使之。擿,他狄翻。〕
辛未,全忠東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乙亥,至大梁。
3忠義節度使趙匡凝遣水軍上峽攻王建夔州,
〔趙匡凝以襄陽之甲窺夔在三峽上游,泝流攻之,故曰上峽。上,時掌翻。〕
知渝州王宗阮等擊敗之。萬州刺史張武作鐵焴絕江中流,立柵於兩端,謂之「鏁峽」。
〔敗,補邁翻。焴,古恆翻。鏁,即鎖字。〕
4六月,李茂貞、王建、李繼徽傳檄合兵以討朱全忠;全忠以鎮國節度使朱友裕為行營都統,將步騎擊
【章:十二行本「擊」上有「數萬」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之;
〔當是時,蜀兵不出,朱全忠之兵力不能及也,令朱友裕擊岐、邠耳。〕
命保大節度使劉鄩棄鄜州,引兵屯同州,引兵屯同州。
〔劉鄩在鄜州,逼近李茂貞、繼徽,聲援不接,故使棄鄜還屯同州,與朱友裕合勢。鄜,音夫。〕
癸丑,全忠引兵自大梁西討茂貞等;秋,七月,甲子,過東都入見;見,賢遍翻。〕壬申,至河中。
5西川諸將勸王建乘李茂貞之衰,攻取鳳翔。建以問節度判官馮涓,
〔涓,圭淵翻。〕
涓曰:「兵者凶器,殘民耗財,不可窮也。
〔言不可窮兵。極其兵力,好戰不休,是窮兵也。〕
今梁、晉虎爭,劫不兩立,
〔梁,朱全忠。晉,李克用。〕
若併而為一,舉兵向蜀,雖諸葛亮復生,不能敵矣。
〔復,扶又翻。〕
鳳翔,蜀之藩蔽,不若與之和親,結為婚姻,無事則務農訓,兵,保固疆埸,
〔埸,音亦。〕
有事則覘其機事,觀釁而動,可以萬全。」覘,丑廉翻,又丑豔翻。釁,許覲翻。〕建曰:「善!茂貞雖庸才,然有強悍之名,
〔悍,下罕翻,又侯旱翻。〕
遠近畏之,與全忠力爭則不足,自守則有餘,使為吾藩蔽,所利多矣。」乃與茂貞脩好。
〔王建既併山南諸州,阻關而守,關外倚李茂貞為藩蔽,故與之脩好。好,呼到翻。〕
丙子,茂貞遣判官趙鍠如西川,為其姪天雄節度使繼勳求婚;
〔鍠,戶盲翻。為,于偽翻。此天雄軍治秦州,屬李茂貞。〕
建以女妻之。
〔妻,七細翻。〕
茂貞數求貨及甲兵於建,建皆與之。
〔角軍實以厚寇讎,豈王建之本心哉!倚以自蔽,不其數也。數,所角翻。〕
王建賦斂重,人莫敢言。馮涓因建生日獻頌,先美功德,後言生民之苦。建愧謝曰:「如君忠諫,功業何憂!」賜之金帛。自是賦斂稍損。
〔史言馮涓因獻頌而進規,故其諫易入。斂,力贍翻。〕
6初,朱全忠自鳳翔迎車駕還,
〔見二百六十三卷天復三年。還,從宣翻,又如字。〕
見德王裕眉目疏秀,且年齒已壯,惡之,
〔惡,烏路翻。全忠欲鞾,利立庸幼;德王裕貌秀而齒長,立之非己之利也,故惡之。〕
私謂崔胤賣臣耳。」
〔史言朱全忠之狡猾。〕
帝自離長安,日憂不測,與皇后終日沈飲,或相對涕泣。
〔離,力智翻。是年正月壬戌,帝離長安而東。沈,持林翻。〕
全忠使樞密使蔣玄暉伺察帝,動靜皆知之。
〔伺,相吏翻。〕
帝從容謂玄暉曰:「德王朕之愛子,全忠何故堅欲殺之﹖」因泣下,齧中指血流。玄暉具以語全忠,
〔史言昭宗之輕脫以速禍。從,千容翻。齧,五結翻。語,牛倨翻。〕
全忠愈不自安。
時李茂貞、楊崇本、李克用、劉仁恭、王建、楊行密、趙匡凝移往來,皆以興復為辭。全忠方引兵西討,
〔西討岐、邠。〕
以帝有英氣,恐變生於中,欲立幼君,易謀禪代。
〔易,以豉翻。〕
乃遣判官李振至洛陽,與玄暉及左龍武統軍朱友恭、右龍武統軍氏叔琮等圖之。
八月,壬寅,帝在椒殿,
〔椒殿,皇后殿也。史炤曰:椒殿亦猶椒房之稱。〕
玄暉選龍武牙官史太等百人夜叩宮門,言軍前有急奏,
〔軍前,謂西討行營軍前也。〕
欲面見帝。夫人裴貞一開門見兵,曰:「急奏何以兵為﹖」史太殺之。玄暉問:「至尊安在﹖」昭儀李漸榮臨軒呼曰:
〔呼,火故翻。〕
「寧殺我曹,勿傷大家!」帝方醉,遽起,單衣繞柱走,史太追而弒之。
〔年三十八。〕
漸榮以身蔽帝,太亦殺之。又欲殺何后,后求哀於玄暉,乃釋之。
〔何后祈生於蔣玄暉而卒以玄暉死,屈節以荀歲月之生,豈若以身殉昭宗之不失節也!〕
癸卯,蔣玄暉矯詔稱李漸榮、裴貞一弒逆,宜立輝王祚為皇太子,更名柷,
〔更,工衡翻柷,昌六翻。〕
監軍國事。
〔監,古銜翻。〕
又矯皇后令,太子於柩前即位。宮中恐懼,不敢出聲哭。丙午,昭宣帝即位,時年十三。
7李克用復以張承業為監軍。
〔李克用匿張承業見上卷天復三年。監,古銜翻。〕
8淮南將李神福攻鄂州未下,
〔天復三年,李神福始攻鄂州,天祐元年又攻鄂州,事並見上卷。〕
會疾病,還廣陵,楊行密以舒州團練使泌陽劉存代為招討使;
〔泌陽,漢湖陽縣地,後魏置石馬縣,後訛為上馬,貞觀元年廢,開元十六年復割湖陽置上馬縣,天寶元年改曰泌陽,屬唐州。宋白曰:泌陽縣本漢舞陰縣地云云,同上。唐改泌陽,以地在泌水之陽也,唐州治焉。泌,兵媚翻。〕
神福尋卒。宣州觀察使臺濛卒,
〔卒,子恤翻。〕
楊行密以其子牙內諸軍使渥為宣州觀察使,右牙都指揮使徐溫謂渥曰:「王寢疾而嫡嗣出藩,此必姦臣之謀。他日相召,非溫使者及王令書,慎無亟來!」
〔諸侯下令於境內,謂之令書,以異於天子所下制、詔、敕之書也。亟,紀力翻。為徐溫召渥張本。〕
渥泣謝而行。
9九月,己巳,尊皇后為皇太后。
10朱全忠引兵北屯永壽,南至駱谷,
〔軍永壽,所以致邠兵;自此而南至駱谷,所以致岐兵。〕
鳳翔、邠寧兵竟不出。辛未,東還。
11冬,十月,辛卯朔,日有食之。
12朱全忠聞朱友恭等弒昭宗,陽驚,號哭
〔號,戶刀翻。〕
自投於地,曰:「奴輩負我,令我受惡名於萬代!」癸巳,至東都,
〔自軍前東還至東都。〕
伏梓宮慟哭流涕,又見帝自陳非己志,請討賊。
〔帝,昭宣帝也。賊,弒君之賊。〕
先是,護駕軍士有掠米於市者,
〔先,悉薦翻。〕
甲午,全忠奏朱友恭氏叔琮不戢士卒,侵援市肆,
〔以此二人罪,不敢昌然以弒逆之罪罪之。〕
友恭貶崖州司戶,復姓名李彥威,
〔李彥威,壽州人,客汴州,殖財任俠,朱全忠愛而子之。考異見二百五十九卷景福二年。〕
叔琮貶白州司戶,尋皆賜自盡。彥威臨刑大呼曰:「賣我以塞天下之謗,
〔呼,火故翻。塞,悉則翻。〕
如鬼神何!行事如此,望有後乎!」
丙申,天平節度使張全義來朝。丁酉,復以全忠為宣武、護國、宣義、天平節度使;以全義為河南尹兼忠武節度使、判六軍諸衛事。
〔朱兵忠兼忠武,張全義帥天平,見上卷上年。朱友恭、氏叔琮既誅,以全義領宿衛。〕
乙巳,全忠辭赴鎮,庚戌至大梁。
13鎮國節度使朱友裕薨於棃園。
〔死於棃園行營。〕
14光州叛楊行密,降朱全忠,
〔降,戶江翻。〕
行密遣兵圍之,與鄂州皆告急於全忠。
〔楊行密使其將劉存攻杜洪於鄂州。〕
十一月,戊辰,全忠自將兵五萬自潁州濟淮,
〔自潁州潁上縣取正陽濟淮。〕
軍于霍丘,
〔九域志,霍丘縣在壽州東一百二十七里。按元豐之壽州治下蔡。〕
分兵救鄂州。淮南兵釋光州之圍還廣陵,按兵不出戰,全忠分命諸將大掠淮南以困之。
15錢鏐潛遣衢州羅城使葉讓殺刺史陳璋,事泄;
〔錢鏐恨陳璋見二百六十二卷天復二年。〕
十二月,璋斬讓而叛,降于楊行密。
〔降,戶江翻。〕
16初,馬殷弟
〔賨,徂宗翻。沈,持林翻。〕
事孫儒,為百勝指揮使;
〔以百戰百勝名軍。〕
儒死,事楊行密,屢有功,遷黑雲指揮使。行密嘗從容問其兄弟,
〔從,千容翻。〕
乃知為殷之弟,大驚曰:「吾常怪汝器度緕偉,
〔緕,古回翻。〕
困非常人。當遣汝歸。」賨泣辭曰:「賨淮西殘兵,
〔馬賨從秦宗權、孫儒起於淮西,故云然。〕
大王不殺而寵任之;湖南地近,嘗得兄聲問,賨事大王久,不願歸也。」行密固遣之。是歲,賨歸長沙,行密親餞之郊。
賨至長沙,殷表賨為節度副使。他日,殷議入貢天子,賨曰:「楊王地廣兵強,
〔楊行密封吳王,故稱之。〕
與吾鄰接,不若與之結好,
〔好呼到翻。〕
大可以為緩急之援,小可通商旅之利。」殷作色曰:「楊王不事天子,一旦朝廷致討,罪將及吾。汝置此論,勿為吾禍!」
〔史言馬殷畏朱全忠。〕
17初,清海節度使徐彥若遺表薦副使劉隱權留後,
〔事見二百六十二卷天復元年。〕
朝建以兵部尚書崔遠為清海節度使。遠至江陵,聞嶺南多盜,且畏隱不受代,不敢前,朝建召遠還。隱遣使以重賂結朱全忠,乃奏以隱為清海節度使。
〔史言劉隱自託於朱全忠。〕
昭宣光烈孝皇帝
〔諱祚,即位更名柷,昭宗第九子。後唐明宗天成三年立廟于曹州,
四年乃追崇諡號。〕
天祐二年(乙丑,九〇五)
1春,正月,朱全忠遣諸將進兵逼壽州。
〔是時壽州治壽春,朱全忠自霍丘遣諸將進逼之。〕
2潤州團練使安仁義勇決得士心,故淮南將王茂章攻之,踰年不克。
〔王茂章攻潤州事,始上卷天復三年八月。〕
楊行密使謂之曰:汝之功吾不忘也,
〔安仁義歸楊行密,破趙鍠、孫侕,平宣、潤,皆有功。〕
能束身自歸,當以汝為行軍副使,但不掌兵耳。」仁義不從。茂章為地道入城,遂克之。仁義舉族登樓,眾不敢逼。
〔安仁義在淮南軍中號最善射,眾憚之,故不敢逼。〕
先是攻城諸將見仁義輒罵之,
〔先,悉薦翻。〕
惟李德誠不然,至是仁義召德誠登樓,謂曰:「汝有禮,吾今以為汝功。」且以愛妾贈之。
【章:十二行本「之」下有「乃擲弓於地」五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德誠掖之而下,井其子斬於廣陵市。
〔田頵、朱延壽、安仁義,淮南諸將中之鎗鎗者也。三叛連衡,不足以病楊行密。其年之餘,相次禽殄,行密未易才也。〕
3兩浙兵圍陳詣于睦州,
〔陳詣叛錢鏐事始上卷天復三年。〕
楊行密遣西南招討使陶雅將兵救之;軍中夜驚,士卒多踰壘亡去,左右及裨將韓球奔告之,雅安臥不應,須臾自定,亡者皆還。
〔史言御眾之術,惟靜足以制動。〕
錢鏐遣其從弟鎰及指揮使顧全武、王球禦之,為雅所敗,
〔從,才用翻。鎰,九質翻。敗,補邁翻。〕
虜鎰及球以歸。
4庚午,朱全忠命李振知青州事,代王師範。
〔朱全忠寬西顧之虜,然命李振代王師範。〕
5全忠圍壽州,州人閉壁不出。全忠乃自霍丘引歸,
〔朱全忠遣諸將逼壽州城下,而留屯霍丘為後勢。〕
二月辛卯,至大梁。
〔霍丘至大梁九百餘里。〕
6李振至青州,王師範舉族西遷,至濮陽,素服乘驢而進;
〔至濮陽已入朱全忠巡屬,故囚服乘驢以請罪。濮,專木翻。〕
至大梁,全忠客之。表李振為青州留後。
7戊戌,以安南節度使、同平章事朱全昱為太師,致仕。全昱,全忠之兄也,戇樸無能,
〔戇,竹巷翻。〕
先領安南,全忠自請罷之。
8是日社,
〔自古以來,以戊日社。戊,土也。立春以後歷五戊則社日。〕
全忠使蔣玄暉昭宗諸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禕、景王祕、祁王琪、
【章:十二行本「琪」作「祺」;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雅王禛、
〔禛,之人翻。〕
瓊王祥,置酒九曲池,
〔九曲池在洛苑中。〕
酒酣,悉縊殺之,投尸池中。
9朱全忠遣其將曹延祚將兵與杜洪共守鄂州,庚子,淮南將劉存攻拔之,
〔天復二年正月,淮南兵攻鄂州,踰兩期而後克。〕
執洪、祚及汴兵千餘人送廣陵,悉誅之。
〔僖宗光啟二年,杜洪據鄂州,至是而亡。〕
行密以存為鄂岳觀察使。
10己酉,葬聖穆景文孝皇帝於和陵,
〔和陵在河南緱氏縣懊來山,是年更名太平山。〕
廟號昭宗。
11三月,庚午,以王師範為河陽節度使。
12戊寅,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獨孤損同平章事,充靜海節度使;
〔罷獨孤損政事耳。靜海軍治交州,在嶺海之外,損安得至邪!〕
以禮部侍郎河間張文蔚同平章事。
〔蔚,紆勿翻。〕
甲申,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裴樞為左僕射,崔遠為右僕射,並罷政事。
初柳璨及第,不四年為宰相,性傾巧輕佻。
〔佻,他彫翻。〕
時天子左右皆朱全忠腹心,璨曲意事之。同列裴樞、崔遠、獨孤損皆朝廷宿望,意輕之,璨以為憾。和王傅張廷範,
〔和王福亦昭宗之子。〕
本優人,有寵於全忠,奏以為太常卿。樞曰:「廷範勳臣,幸有方鎮,
〔言幸有方鎮可以處之。〕
何藉樂卿!
〔太常卿掌禮樂,故曰樂卿。言勳人處之之職當各當其分,不藉樂卿以榮。〕
恐非元帥之旨。」
〔朱全忠時為諸道元帥,故稱之。〕
持之不下。
〔下,戶嫁翻。〕
全忠聞之,謂賓佐曰:「吾常以裴十四器識真純,不入浮薄之黨;
〔裴樞,第十四。〕
觀此議論,本態露矣。」
〔言其猶持清議也。〕
璨因此并遠、損譖於全忠,故三人皆罷。
以吏部侍郎楊濊同平章事。涉,收之孫也。
〔楊收見懿宗紀,為相,以罪貶死。〕
為人和厚恭謹,聞當為相,與家人相泣,謂其子凝式曰:「此吾家之不幸也,必為汝累。」
〔累,良瑞翻。〕
13加清海節度使劉隱同平意事。
14壬辰,河東都押牙蓋寓卒,遺書勸李克用省營繕,薄賦斂,求賢俊。
〔史言蓋寓垂歿不忘效忠於李克用。蓋,古盍翻,姓也。省,所景翻。〕
15夏,四月,庚子,有彗星出西北。
〔彗,祥歲翻,又徐醉翻,又音歲。〕
16淮南將陶雅會衢、睦兵攻婺州,
〔光化三年,田頵為楊行密所攻,錢鏐取婺州,使沈夏守之。〕
錢鏐使其弟鏢將兵救之。
〔鏢,四燒翻。〕
17五月,禮院奏,皇帝登位應祀南郊;敕用十月甲什行之。
〔為朱仕忠殺柳璨、蔣玄暉張本。〕
晈乙丑,彗星長意天。彗所以除舊布新,易姓之徵也。薛居正五代史曰:是年工月甲辰,有彗出于北河,貫文昌,其長三丈餘。五月乙丑,復出軒轅、大角,及于天市垣,光耀嚴猛。
柳璨恃朱全忠之勢,恣為威福。會有星變,占者曰:「君臣俱災,宜誅殺以應之。」璨因疏其素所不快者於全忠曰:「此曹皆聚徒棋議,怨望腹非,
〔橫,戶孟翻。非,亦作誹。〕
宜以之塞災異。」
〔塞,悉則翻。〕
李振亦言於朱全忠曰:「朝廷所以不理,良由衣冠浮薄之徒紊亂綱紀;
〔紊,音問。〕
且王欲圖大事,
〔謂篡奪也。〕
此曹皆朝廷之難制者也,不若盡去之。」
〔去,羌呂翻。〕
全忠以為然。癸酉,貶獨孤損為棣州刺史,裴樞為登州刺史,崔遠為萊州刺史。乙亥,貶吏部尚書陸扆為濮州司戶,工部尚書王溥為淄州司戶。庚辰,貶太子太保致仕趙崇為曹州司戶,兵部侍節王贊為濰州司戶。
〔濰,音維。唐武德二年分青州北海縣置濰州,八年州廢,以北海還屬青州。此時蓋復置濰州也。自餘或門胄高華,或科第自進,居三省臺閣,以名檢自處,〔處,昌呂翻。〕
聲迹稍著者,皆指為浮薄,貶逐無虛日,搢紳為之一空。
〔為,于偽翻。〕
辛巳,再貶裴樞為瀧州司戶,劉昫曰:瀧州治瀧水縣,本漢端溪縣地。晉分端溪立龍鄉縣,隋改龍鄉為平原縣,又改為瀧水。唐平蕭銑,置瀧州。瀧,閭江翻。〕獨孤損為瓊州司戶,崔遠為白州司戶。
晧甲申,忠義節度使趙匡凝遣使脩好於王建。
〔趙匡凝東結淮南,西通巴蜀,欲交鄰以抗朱全忠也,適以動朱全忠之兵。好,呼到翻。〕
20六月,戊子朔,敕裴樞、獨孤損、崔遠、陸扆、王溥、趙崇、王贊等並所在賜自盡。
時全忠聚樞等及朝士貶官者三十餘人於白馬驛,
〔白馬驛在滑州白馬縣。〕
一夕盡殺之,投尸于河。初,李振屢舉進士,竟不中第,
〔中,竹仲翻。〕
故深矣搢紳之士,言於全忠曰:「此輩常自謂清流,宜投之黃河,使為濁流!」全忠笑而從之。
振每自汴至洛,朝廷必有竄逐者,時人謂之鴟梟。
〔朝,直遙翻。;下同。梟,堅堯翻。〕
見朝士皆頤指氣使,
〔以頤指麾,以氣使令,言其怙朱全忠之劫而肆其驕豪也。〕
旁若無人。
全忠嘗與僚佐及遊客坐於大柳之下,全忠獨言曰:「此柳宜為車轂。」
〔轂,古鹿翻。〕
眾莫應。有遊客數人起應曰:「宜為車轂。」全忠勃然厲聲曰:「書生輩好順口玩人,皆此類也!
〔好,呼到翻。言順口附和以玩狎人。〕
車轂須用夾榆,
〔說文:榆,白枌。所謂夾榆,乃今之田榆也,生田塍間,其皮類槐,其肉理堅緻而赤,鋸以為器,堅而耐久。車轂眾輻所湊,其木宜堅緻者。呂俛曰:櫅榆宜作車轂。爾雅云,白棘也櫅,相稽翻。〕
柳木豈可為之!」顧左右曰:「尚何待!」左右數十人,捽言「宜為車轂」者悉撲殺之。
〔捽,昨沒翻。撲弼角翻。〕
乙丑,司空致仕裴贄貶青州司戶,尋賜死。
柳璨餘怒所注,猶不過十數,張文蔚力解之,乃止。
時士大夫避亂,多不入朝,壬辰,敕所在州縣督遣,無得稽留。前司勳員外郎李延古,德裕之孫也,去官居平泉莊,
〔李德裕有平泉莊,在河南府界。德裕平泉記曰:先公眺想,屬注伊川,吾於是有退居河洛之志。於龍門得喬處士故居,翦荊棘,驅狐狸而為之。康駢曰:平白莊去洛城三十里。〕
詔下未至,
【:十二行本「至」下有「戊申」二字;乙十一行本同;退齋校同。】
責授衛尉寺主簿。
秋,七月,癸亥,太子賓客致仕柳遜貶曹州司馬。
21庚什夜,天雄牙將李公佺與牙軍謀亂,羅紹威覺之;公佺焚府舍,剽掠,奔滄州。
〔為羅紹威誅牙將張本。佺,且綠翻。剽,匹妙翻。時劉守文據滄州。〕
22八月,王建遣前山南西道節度使堊宗賀等將兵擊昭信節使馮行襲於金州。
〔馮行襲附朱全忠。〕
23朱全忠以趙匡凝東與楊行密交通,西與王建結婚,乙未,遣武寧節度使楊師厚將兵擊之;己亥,全忠以大軍繼之。
〔考異曰:梁太祖實錄、薛居正五代史梁紀皆云:「七月庚午,遣楊師厚帥前軍討趙凝於襄州,辛未,帝南征。」唐實錄:「七月,全忠奏匡凝擅通好西川、淮南,又遣弟專領荊南,請削奪官爵,己遺都將楊師厚討之。翌日,全忠自帥軍以進。」編遺錄:「八月壬辰,先抽武寧楊師厚,是日到,乃議伐襄州帥趙匡凝。乙未,大發車徒,委楊師厚總其軍政。己亥,上領親從步騎繼大軍之後,是夜宿尉氏。」今從之。薛史:「太祖將圖禪代,以匡凝兄弟並據藩鎮,乃遣使先諭旨焉。凝對使者流涕,答以『受國恩深,豈敢隨時妄有他志!』使者復命,太祖大怒。天祐二年秋七月,遣楊師厚帥師討之。辛未,全忠南征,表匡凝罪狀,請削官爵。」按全忠劫遷昭宗於洛陽,匡凝與行密等移檄諸道共討之,全忠安肯以禪代問之!今不取。〕
24處州刺史盧約使其弟佶攻陷溫州,佶,巨乙翻。考異曰:新紀:「正月,約陷溫州。」十國紀年在此月戊戌,今從之。〕張惠奔福州。
〔天復三年,張惠據溫州,至是而敗。王審佑時據福州。自溫州南出平陽縣度海浦即福州界。九域志,溫州東南至福州界三百二十里,自界首至福州五百二十里。〕
25錢鏐遣方之珍救婺州。
〔淮南兵自正月攻婺州。〕
26初,禮部員外郎知制誥司空圖棄官居虞鄉王官谷,
〔王官谷在虞鄉縣中條山。〕
昭宗屢徵之,不起。柳璨以詔書徵之,圖懼,詣洛陽入見,
〔見,賢遍翻。〕
陽為衰野,墜笏失儀。璨乃復下詔,略曰:「既養高以傲代,類移山以釣名。」又曰:「匪夷匪惠,難居公正之朝。
〔復,扶又翻。柳璨言司空圖既非伯九之清,又非柳下惠之和。且朝政彼,而自謂公正。通鑑直敘其辭而微惡自見。〕
可放還山。」圖,臨淮人也。
27楊師厚攻下唐、鄧、復、郢、隨、均、房七州,
〔七州皆忠義軍巡屬。〕
朱全忠軍于漢北。九月,辛酉,命師厚作浮梁於陰谷口,襄州穀城縣有陰城鎮。按舊史,陰谷口在襄州西六十里。癸亥,引兵渡漢。浮梁成而渡。甲子,趙匡凝將兵二萬陳于漢濱,
〔陳,讀曰陣。〕
師厚與戰,大破之,遂傅其城下。
〔傳,讀如附。〕
是夕,匡凝焚府城,帥其族及麾下士沿漢奔廣陵。
〔僖宗中和四年,趙德諲據襄州,傳子匡凝,至是而亡。楊行密時據廣陵,匡凝沿漢入江,順流東下而奔歸之。帥,讀日率;下同。〕
乙丑,師厚入襄陽;丙寅,全忠繼至。
匡凝至廣陵,楊行密戲之曰:「君在鎮,歲以金帛輸全忠,今敗,乃歸我乎﹖」匡凝曰:「諸侯事天子,歲輸貢賦乃其職也,豈輸賊秋!
〔輸春遇翻。〕
今日歸公,正以不從賊故耳。」行密厚遇之。
28丙寅,封皇弟禔為潁王,
〔禔,是支翻,又是兮翻。〕
祐為蔡王。
29丁卯,荊南節度使趙匡明帥眾二萬,棄城奔成都。
〔天復三年,趙匡凝遣匡門據有荊南。匡凝既敗,匡明亦走。〕
戊辰,朱全忠以楊師厚為山南東道留後,引兵擊江陵;
〔荊南軍府治江陵。〕
至樂鄉,
〔九域志,江陵府長林縣有樂鄉鎮。〕
荊南牙將王建武遣使迎降。全忠以都將賀緕荊南留後。
〔降,戶江翻。環,古回翻。〕
全忠尋表師厚為山南東道節度使。
30王宗賀等攻馮行襲,所向皆捷。丙子,行襲棄金州,奔均州;其將全師朗以城降。
〔禧宗大順二年,馮行襲取金州,至是而敗,行襲遂歸于朱全忠。九域志,金州 東至均州七百里。考異曰:李昊蜀書高祖紀作「全行思」,後主紀作「全行宗」,林思諤、王宗播、王承規傳作「王行」,桑弘志傳作「。王行朗」。新書馮行襲傳 作「金行金」。蓋傳寫差誤,不可考正。按後蜀後主實錄云:金州招安指揮使全師郁,世居金州,疑是師朗昆弟族人也。今從十國紀年。〕
王建更師朗姓名曰王宗 朗,
〔更,工衡翻;下詔更同。〕
補金州觀察使,割渠、巴、開三州以隸之。
〔宋白曰:渠州,春秋巴國。秦滅巴,置巴郡,漢為宕渠縣地。蜀先主分巴郡置宕渠郡,梁大同三年於郡理置渠州。巴州亦漢宕渠地,後漢分宕渠北界置漢昌縣,今州理是也。後魏於漢昌縣理置大谷郡,又於郡北置巴州。開州,漢朐鉄縣地,後漢建安二年分朐鉄西北界置漢豐縣,後周置開江郡,隋改郡為開州。〕
31乙酉,詔更用十一月癸酉親郊。
32淮南將陶雅、陳璋拔婺州,執刺史沈夏以歸。楊行密以雅為江南都招討使,歙、婺、衢、睦觀察使;
〔楊行密本用陶雅為歙州。〕
以璋為衢、婺副招討使。璋攻暨陽,
〔此暨陽即越州諸暨縣也,與婺州東陽縣接境。〕
兩浙將方習敗之。
〔敗,補邁翻。〕
習進攻婺州。
33濠州團練使劉金卒,楊行密以金子仁規知濠州。
34楊行密長子宣州觀察使渥,
〔長,知兩翻;下子長同。〕
素無令譽,
〔令,善也。令,力正翻。〕
軍府輕之。行密寢疾,命節度判官周隱召渥。隱性惷直,
〔惷,書容翻,愚也,又陟降翻。〕
對曰:「宣州司徒輕易信讒,喜擊毬飲酒,
〔楊渥時守宣州,蓋加官司徒。易,以鼓翻。喜,許記翻。〕
非保家之主;餘子皆幼,未能駕馭諸將。廬州刺史劉威,從王起細微,必不負王,不若使之權領軍府,
〔考異曰:按徐溫謂隱為奸人。隱若欲為亂,當密召劉威,豈肯對其父斥渥短,請以軍府授威!隱乃戇直之人耳。〕
俟諸子長以授之。
〔長,知兩翻。〕
行密不應。左右牙指揮使徐溫、張顥言於行密曰:「王平生出萬死,冒矢石,為子孫立基業,
〔為,于偽翻。〕
安可使他人有之!」行密曰:「吾死瞑目矣。」
〔瞑,莫定翻,閉目也。〕
隱,舒州人也。
他日,將佐問疾,行密目留幕僚嚴可求;眾出,可求曰:「王若不諱,如軍府何﹖」行密曰:「吾命周隱召渥,今忍死待之。」可求與徐溫詣隱,隱未出見,牒猶在案上,可求即與溫取牒,遣使者如宣州召之。
〔為楊渥不終本。〕
可求,同州心也。
〔路振九國志曰:嚴可求本馮翊人,父實,仕唐為江、淮陸運判官,由是家于江都。〕
行密以潤州團練使王茂章為宣州觀察使。
〔楊行密以宣州地接杭州,使良將居之,豈知楊渥與王茂章構怨乎。為茂章奔兩浙張本。〕
35冬,十月,丙戌朔,以朱全忠為諸道兵馬元帥,別開幕府。
〔別開元帥府。〕
是日,全忠部署將士,將歸大梁,
〔將自襄陽歸大梁。〕
忽變計,欲乘勝擊淮南。
〔洛陽以丙戌除全忠諸道元帥,全忠猶在行營,以是日變計,欲攻淮南。〕
敬翔諫曰:「今出師未踰月,平兩大鎮,
〔謂荊、襄兩鎮。〕
闢地數千里,遠近聞之,莫不震懾。
〔懾,之涉翻。〕
此威望可惜,不若且歸息兵,俟釁而動。」
〔敬翔知淮南之不可攻。〕
釁,許覲翻。〕不聽。
36改昭信軍為戎昭軍。
【章:十二行本「軍」下有「仍割均州隸之」六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昭信軍本置於金州,時已為王建所取。〕
37辛卯,朱全忠發襄州;壬辰,至棗陽,
〔棘陽縣屬隨州。自襄陽至棗陽一百三十餘里。〕
遇大雨。自申州抵光州,
〔宋白曰:申州,春秋之申國。漢置平氏縣,魏文帝立義陽郡,宋立司州,入魏改為郢州,周武帝改郢州為申州。光州,春秋弦國。漢為西陽縣,魏置弋陽郡,梁末於光城置光州,北齊置南郢州,後周為淮南郡,隋復為光州。九域志,自申州東南至光州三百五十五里。考異曰:梁太祖實錄:「十月壬申,上御大軍發自襄州,由安、黃,涉申、光,暨壽春之霍丘駐焉。」十國紀年:「十月,朱全忠自襄州帥眾二十萬趨光、壽。」按十月丙戌朔,無壬申,梁實錄誤。今從編遺錄。〕
道險狹塗潦,人馬疲乏,士卒尚未冬服,多逃亡。全忠使人謂光州刺史迆再用曰:「下,我以汝為蔡州刺史;
〔迆再用汝陽人也,故以衣錦啗之。〕
不下,且屠城!」再用嚴設守備,戎服登城,見全忠,拜伏甚恭,曰:「光州城小兵弱,不足以辱王之威怒。王苟先下壽州,敢不從命。」全忠留其城東旨日而去。
38起居郎蘇楷,禮部尚書循之子也,
〔裴樞等既死而蘇循等進矣,春唐璽綬而輸之梁者此輩也。〕
素無才行,
〔行,下孟翻。〕
乾寧中登進士第,昭宗覆試黜之,仍永不聽入科場。
〔洪邁隨筆曰:昭宗乾寧三年,試進士,刑部尚書崔凝以下二十五人放榜。詔於武德殿前覆試,但放十五人,自狀頭張貽範以下重落,其六人許再入舉場;四人所試最下,不許再入,蘇楷其一也。唐人謂頁院為科場,亦謂之場屋,言由此而決科進取,爭名之場 也。〕
甲午,楷帥同列上言:「諡號美惡,臣子不得而私。先帝諡號多溢美,乞更詳議。」
〔按舊書帝紀,楷時帥起居郎羅袞、起居舍人盧鼎上駮議。楷目不知書, 僅能執筆,其文羅袞作也。帥,讀曰率。上,時掌翻。〕
事下太常,
〔下,戶嫁翻。〕
丁酉,張廷範奏改諡恭靈莊愍孝皇帝,廟號襄宗,詔從之。
39楊渥至廣陵。
〔渥自宣州至廣陵。〕
辛丑,楊行密承制以渥為淮南留後。
40戊申,朱全忠發光州,迷失道百餘里,又遇雨,比及壽州,
〔九域志,光州東至壽州三百五十里。比必利翻。〕
壽人堅壁清野以待之。全忠欲圍之,無林木可為柵,乃退屯正陽。
〔淮水流出潁、壽之間,夾淮有正陽鎮;東正陽屬壽州安豐縣界,西正陽屬潁州潁上縣界。〕
41癸丑,更名成德軍曰武順。
〔以朱全忠父名誠,故改成德為武順。更,工衡翻。〕
42十一月,丙辰,朱全忠渡淮而北,迆再用抄其後軍,
〔抄,楚交翻。〕
斬首三千級,獲輜重萬計。全忠悔之,
〔悔不用敬翔之言也。〕
躁忿尤甚。
〔躁,則到翻。〕
丁卯,至大梁。
先是,全忠急於傳禪,
〔先,悉薦翻。〕
密使蔣玄暉等謀之。玄暉與柳璨等議:以魏、晉以來皆先封大國,加九錫、殊禮,然後受禪,當次風行之。乃先除全忠諸道元帥,以示有漸,仍以刑部尚書裴迪為送官告使,全忠大怒。宣徽副使王殷、趙殷衡疾玄暉權寵,欲得其處,
〔蔣玄暉時為樞密使,內專朝廷之權,外結朱全忠之寵。〕
因譖之於全忠曰:「玄暉、璨等欲延唐祚,故逗遛其事以須變。」
〔須,待也。〕
玄暉聞之懼,自至壽春,具言其狀。
〔時朱全忠在壽春行營,蔣玄暉懼罪,故自往言狀。〕
全忠曰:「汝曹巧述閒事以沮我,
〔沮,在呂翻,止也。〕
借使我不受九錫,豈不能作天子邪!」
〔禪代之事,先封大國,次加九錫、殊禮,此王莽創為之也。魏、晉踵而行之,諱其名而受其實。魏文帝所謂「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其言雖不至如朱全忠之凶暴,其欲篡之心則一也。〕
玄暉曰:「唐祚已盡,天命歸王,愚智皆知之。玄暉與柳璨等非敢有背德,
〔背,蒲妹翻。〕
但以今茲晉、燕、岐、蜀皆吾勍敵,
〔晉,李克用。燕,劉仁恭。岐,李茂貞。蜀,王建。勍,渠京翻。〕
王遽受禪,彼心未服,不可不曲盡義理,然後取之,欲為王創萬代之業耳。」
〔為,于偽翻。〕
全忠吒之曰: 奴果反矣!」玄暉惶遽辭歸,與璨議行九錫。時天子將郊祀,百官既習儀,
〔唐制:大祀,百官皆先習儀,受誓戒,散齋,致齋,而後行事。〕
裴迪自大梁還,
〔裴 迪先至壽春行營,從朱全忠還大梁,自大梁還洛陽。〕
言全忠怒曰:柳璨、蔣玄暉等欲延唐祚,乃郊天也。」璨等懼,庚午,敕改用來年正月上辛。殷衡本姓孔名循,為全忠家乳母養子,故冒姓趙,後漸貴,復其姓名。
43壬申,趙匡明至成都,
〔正月丁卯,棄荊南,至是方至成都。〕
王建以客禮遇之。
昭宗之喪,朝廷遣告哀使司馬卿宣諭王建,至是始入蜀境。西川掌書記韋莊為建謀,
〔為,于偽翻;下思為同。〕
使武節度使王宗綰諭卿曰:
〔武定節度使治洋州,蜀之東北鄙也,故使諭卿。〕
「蜀之將士,世受唐恩,去歲聞乘輿東遷,凡上二十表,
〔乘,繩證翻。上,時掌翻。〕
皆不報。尋有亡卒自汴來,聞先帝已罹朱全忠弒逆。蜀之將士方日夕枕戈,
〔枕,職任翻。〕
思為先帝報仇。不知今茲使來以何事宣踰﹖舍人宜自圖進退。」
〔司馬卿抑時為中書舍人歟﹖否則,唐制中書通事舍人掌受四方章奏及宣傳詔命,今以卿將命出使,故稱之歟﹖〕
卿乃還。
〔還,從宣翻。〕
44庚辰,吳武忠王楊行密薨。
〔年五十四。考異曰:十國紀年註、吳錄、唐烈祖實錄及吳史官王振撰楊本紀,皆云「天祐二年十一月庚辰,行密卒」。敬翔梁編遺錄云:「天祐三年三月,潁州獲河東諜者,言去年十一月持李克用絹書往淮南,十二月至揚州,方知楊行密已死。」與莊宗功臣列傳行密傳所載略同。沈顏行密神道碑、殷文圭行密墓誌、游恭渥墓誌皆云「天祐三年丙寅,二月十三日丙申卒」,薛居正五代史行密傳亦云「天祐三年卒」。行密之亡,嗣君幼弱,不由朝命承襲,或始死未敢發喪,赴以明年二月,疑沈顏等從而書之。墓誌云,十一月,吳王寢疾,付渥後事,授淮南使。或本紀等誤以此月為行密卒。王振、沈顏、殷文圭、游恭皆仕吳,而記錄差異,固不可考。今從舊史而存碑誌年月,以廣傳聞。〕
將佐共請宣諭使李儼承制授楊渥淮南節度使、東南諸道行營都統,兼侍中、弘農郡王。
〔楊行密請李儼承制,見二百六十三卷天復二年。渥字承天,楊行密長子。〕
45柳璨、蔣玄暉等議加朱全忠九錫,朝士多竊懷憤邑,
〔朝,直遙翻。〕
禮部尚書蘇循獨提言曰:「梁王功業顯,大曆數有歸,朝建速宜揖讓。」朝士無敢違者。辛巳,以伓忠為相國,總百揆。以宣武、宣義、天平、護國、天雄、武順、佑國、河陽、義武、昭義、保義、戎昭、武定、泰寧、平盧、忠武、匡國、鎮國、武寧、忠義、荊南等二十一道為魏 國,
〔宣武領汴、宋、亳、單、宣義領汝、鄭、滑,天平領鄆、曹濮、濟,護國領河中、晉、絳、慈、隰,天雄領魏、博、貝、衛、澶、相,武順領鎮、冀、深、 趙,佑國領京兆、商、華,河陽領孟、懷,義武領定、祁、易,昭義軍領潞、澤,保義領邢、洺、磁,戎昭領金、均房,武定領洋,泰寧領兗、沂、密,平盧領青、 淄、齊、棣、登、萊,忠武領陳、許,匡國領同,鎮國領陝、虢,武寧領徐、宿,忠義領襄、鄧、隨、郢、唐、復、安,荊南領荊、歸、峽。〕
進封魏王,仍加九 錫。全忠怒其稽緩,讓不受。十二月,戊子,命樞密使蔣玄暉齎手詔詣全忠諭指。癸巳,玄暉自大梁還,言全忠怒不解。甲午,柳璨奏稱:「人望歸梁王,陛下釋重負,今其時也。」即日遣璨詣大梁達傳禪之意,全忠拒之。
初,璨陷害朝士過多,
〔謂白馬之禍也。〕
全忠亦惡之。
〔惡,烏路翻。〕
璨與蔣玄暉、張廷範朝夕宴聚,深相結,為全忠謀禪代事。
〔為,于偽翻。〕
何太后泣遣宮人阿虔、阿秋達意玄暉,語以他日傳禪之後,求子母生全。
〔阿烏葛翻語,牛倨翻。帝及德王裕皆何太后子也。昭宗已弒,裕與諸弟稍長,相繼而死。事已至此,后之母子能獨全乎!后素號多智,臨難乃爾,蓋當時以能隨時上下以全生者為智也。〕
王殷、趙殷衡譖玄暉,云「與柳璨、張廷範於積善堂
【章:十二行本「堂」作「宮」;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夜宴,對太后焚香為誓,期興復唐祚。」
〔何太后時居積善宮。〕
全忠信之,乙未,收玄暉及豐德庫使應頊、御廚使朱建武繫河南獄;
〔河南府獄。〕
以王殷權知樞密,趙殷衡權判宣徽院事。全忠三表辭魏王、九錫之命;丁酉,詔許之,
〔朱全忠懠怒,正欲殺蔣玄暉等乃復行魏、晉之事。表辭者,敬翔教之也;詔許之者,王殷等承朱全忠之風指也。〕
更以為下下兵馬元帥,然全忠已脩大梁府舍為宮闕矣。
〔史誅其心迹以示天下後也。〕
是日,斬蔣玄暉,杖殺應頊、朱建武。庚子,省樞密使及宣徽南院使,獨置宣徽使一員,以王殷為之,趙殷衡為副使。辛丑,敕罷宮人宣傳詔命
〔天復三年誅宦官,以內夫人宣傳詔命。考異見前。〕
及參隨視朝。開元禮疏曰:晉康獻褚石臨朝不坐,則宮人傳命百僚。周、隨相因,國家承之不改。唐六典曰:宮嬪司贊掌朝會贊相之事,凡朝,引客立於殿庭。至天祐三年詔曰:「宮嬪女職,本備內任。今後遇延英坐日,只令小黃門祗候引從,宮人不得出內。」正是年詔敕也。〕追削蓐玄暉為凶逆百姓,俴河南揭尸於都門外,聚眾焚之。
〔河南,河南府也。揭,其謁翻,舉也。〕
玄暉既死,王殷、趙殷衡又誣玄暉私侍何太后,令阿秋、阿虔通導往來。己酉,全忠密令殷、殷衡害太后于積善宮,敕追廢太后為庶人,
〔子而廢母,是復晉峻陽之事也。〕
阿秋、阿虔皆於殿前撲殺。
〔撲,弼角翻。〕
庚戌,以白太后喪,廢朝三日。
〔既廢母為庶人,又廢朝三日。廢為庶人,天性滅矣,廢朝三日,既非喪母之禮,又不足以塞天性之傷,唐之臣子非唐之臣子也。朝,直遙翻。〕
辛亥,敕以宮禁內亂,罷來年正月上辛謁郊廟禮。
〔唐不復郊矣。〕
癸丑,守司空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柳璨貶登州刺史,太常卿張廷範貶萊州司戶。甲寅,斬璨於上東門外,車裂廷範於都市。
〔自罷謁郊廟以下,皆朱全忠之夙心。〕
璨臨刑呼曰:「負國賊柳璨,死其宜矣!」
〔呼,火故翻。〕
46西川將王宗朗不能守金州,焚其城邑,奔成都。
〔王宗朗守金州纔三月耳。〕
戎昭節度使馮行襲復取金州,奏請
【章:十二行本「請」作「稱」;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
「金州荒殘,乞徙理均州,」從之。更以行襲領武安軍。
〔考異曰:實錄云改為武寧軍,新表云改為武定軍。按武寧乃徐州軍額,武定乃洋州軍額,不應同名。續寶運錄註云:「天復七年秋,汴軍都頭號馮青面,改姓朱,授全印綬,為洋州刺史(「授」當作「受」)。洋州自景福元年刺史楊守佐歸順鳳翔,後被朱全忠除。此年秋,蜀第二指揮使王宗綰收獲金州,都押衙全貴帥眾降,賜姓王,名宗朗,拜金州刺史。」又編遺錄,天佑三年二月云:「行襲已於均州建節,因署韓恭知金州事,請朝廷落下防禦使,井不建戎昭軍。」以此諸書參驗,似是今者以行襲兼領洋州節制,非改戎昭為武定軍,實錄、新表皆誤,續寶運錄天復七年亦誤也。按考異,則「武安軍」當作「武定軍」,參考新、舊書亦然。〕
47陳詢不能守睦州,奔于廣陵,
〔為兩浙兵所逼也。僖宗中和四年,陳晟據睦州,至詢而敗。〕
淮南招討使陶雅入據其城。
48楊渥之去宣州也,欲取其幄幕及親兵以行,觀察使王茂章不與,渥怒。既襲位,遣馬步都指揮使李簡等將兵襲之。
〔楊渥襲位會幾何時,而脩怨於一州將,其褊量如此,固不足以君國子民。〕
49湖南兵寇淮南,淮南雅內指揮使楊彪擊卻之。
三年(丙寅,九〇六)
1春,正月,壬戌,靈武節度使韓遜奏吐蕃七千餘騎營於宗高谷,將擊嗢末及取涼州。
〔趙珣聚米圖經臼:靈武自賀蘭山路過,西至涼州九百里。〕
2李簡兵奄至宣州,王茂章度不能守,
〔度,徒洛翻。〕
帥眾奔兩浙。
〔帥,讀曰率。〕
親兵上蔡刁彥能辭以母老,不從行,登城諭眾曰:「王府命我招諭汝曹,
〔楊渥父子皆以王爵鎮廣陵,故稱淮南軍府為王府。〕
大兵行至矣。」眾由是定。陶雅畏茂章斷其歸路,
〔斷,音倚。〕
引兵還歙州,錢鏐復取睦州。
〔睦州自此屬錢氏,楊氏不能爭。歙,書涉翻。〕
鏐以茂章為鎮東節度副使,更名景仁。
〔更,工衡翻。〕
3乙丑,加靜海節度使曲承裕同平章事。
〔曲承裕乘亂據有安南。〕
4初,田承嗣鎮魏博,選募六州驍勇之士五千人為牙軍,
〔事見二百二十二卷代宗廣德元年。〕
厚其給賜以自衛,為腹心;自是父子相繼親黨膠固,歲久益驕橫;
〔橫,戶孟翻。〕
小不如意,輒族舊帥而易之,
〔帥,所類翻。〕
自史憲誠以來皆立於其手。
〔穆宗長慶二年立史憲誠,文宗大和三年立何進滔,懿宗咸通十一年立韓允中,僖宗中和三年立樂彥禎,文德元年立趙文縅,尋立羅弘信。〕
天雄節度使羅紹威心惡之,力不能制。
〔惡,烏路翻。〕
朱全忠之圍鳳翔也,
〔圍鳳翔見昭宗天復元年、二年、三年。〕
紹威遣軍將楊利言密以情告全忠,欲借其兵以誅之。全忠以事方急,未暇如其請,陰許之。及李公佺作亂,
〔去年七月李公佺亂,見上。〕
紹威益懼,復遣牙將臧延範趣全忠。
〔趣,讀曰促。〕
全忠乃發河南諸鎮兵十萬,遣其將李思安將之,會魏、鎮兵屯深州樂城;
〔魏、鎮,魏博、鎮冀兩鎮。「樂城」恐當作「樂壽」。〕
聲言擊滄州,討其納李公佺也。會全忠女適紹威子廷規者卒,
〔卒,子恤翻。〕
全忠遣客將馬嗣勳實甲兵於橐中,
〔有底曰襄,無底曰橐。橐,撻各翻。〕
選長直兵千人為擔夫,
〔長直兵,蓋選驍勇之士,長使之直衛,不以翻代者也。擔,都濫翻。〕
帥之入魏,
〔帥,讀曰率;下同。〕
詐云會葬;全忠自以大軍繼其後,云赴行營;牙軍皆不之疑。庚午,紹威潛遣人入庫斷弓弦、甲襻,
〔斷,音短。襻,普患翻。〕
是夕,紹威帥其奴客數百,與嗣勳合擊牙軍,牙軍欲戰而弓甲皆不可用,遂闔營殪之,
〔殪,一計翻。〕
凡八千家,嬰孺無遺。詰旦,全忠引兵入城。
〔詰,去吉翻。〕
5辛未,以權知寧遠留後龐巨昭、嶺南西道留後葉廣略並為節度使。
〔二人皆能保據本道,因而命之。〕
6庚辰,錢鏐如睦州。
〔九域志,杭州西南至睦州三百一十五里。〕
7西川將王宗阮攻歸州,獲其將韓從實。
〔歸州屬荊南。〕
8陳璋聞陶雅歸歙,自婺州退保衢州。兩浙將方永珍等取婺州,進攻衢州。
〔去年九月,淮南兵取婺州。陳璋本以衢州附淮南,今自婺州退保之。〕
9楊渥遣先鋒指揮使陳知新攻湖南。三月,乙丑,知新拔岳州,逐刺史許德勳,
〔昭宗天復三年,湖南將許德勳取岳州,今棄之。〕
渥以知新為岳州刺史。
〔為陳知新等覆軍張本。〕
10戊寅,以朱全忠為鹽鐵、度支、戶部三司都制置使。三司之名始于此。全忠辭不受。
11夏,四月,癸未朔,日有食之。
12羅紹威既誅牙軍,魏之諸軍皆,懼紹威雖數撫諭之,
〔數,所角翻。〕
而猜怨益甚。朱全忠營於魏州城東數旬,將北巡行營,會天雄牙將史仁遇作亂,聚眾數萬據高唐,
〔高唐,漢古縣,唐屬博州。九域志,在州東北一百一十里。〕
自稱留,後天雄巡內諸縣多應之。全忠移軍入城,遣使召行營兵還攻高唐,至歷亭,
〔歷亭縣屬貝州。九域志,在州東九十里。宋白曰:歷亭縣之地,自後魏至高齊,其地屬鄃縣,隋開皇十六年於永濟渠南置歷亭縣,遙取漢歷城縣為名。按漢地理志,歷城屬信都郡,在蓨縣界,王莽改曰歷亭。唐萬歲登封元年移就盤河置,在古歷城西七十里。〕
魏兵在行營者作亂,與仁遇相應。元帥府左司馬李周彝、右司馬苻道昭擊之,所殺殆半,進攻高唐,克之,城中兵民無少長皆死。
〔少,詩照翻。長,知兩翻。〕
擒史仁遇,鋸殺之。
先是,仁遇求救於河東及滄州,
〔先,悉薦翻。〕
李克用遣其將李嗣昭將三千騎攻邢州以救之。時邢州兵纔二百,團練使牛存節守之,嗣昭攻七日不克。全忠遣右長直都將張筠將數千騎助存節守城,筠伏兵於馬嶺,擊嗣昭,敗之,
〔敗,補邁翻。〕
嗣昭遁去。
義昌節度使劉守文遣兵萬人攻貝州,又攻冀州,拔蓨縣,進攻簞城。
〔蓨、簞城,並漢古縣,唐屬冀州。九域志,蓨縣在州東北一百五十里;簞城在州東一百六十 里。蓨,音條。〕
時鎮州大將王釗攻魏州叛將李重霸於宗城。
〔宗城縣屬魏州。九域志,在州西北一百七十里。〕
全忠遣歸救冀州,滄州兵去。
〔滄州兵即劉守文所 遣。〕
丙午,重霸棄城走,汴將胡規追斬之。
13鎮南節度使鍾傳以養子延規為江州刺史。傳薨,軍中立其子匡時為留後。延規恨不得立,遣使降淮南。
〔考異曰:實錄:初,鍾傳養上藍院僧為子,曰延圭,補江州刺史。傳卒,遂召淮師陷其城。」今從十國紀年、吳史。〕
14五月,丁巳,朱全忠如洺州,遂巡北邊,視戎備,還,入于魏。
15丙子,廢戎昭軍,井均、房隸忠義軍;
〔併屬山南東道。〕
以武定節度使馮行襲為匡國節度使。
〔馮行襲自均州徙同州。〕
16楊渥以昇州刺史秦裴為西南行營都招討使,將兵擊鍾匡時於江西。
〔鍾延規啟之也。〕
17六月,甲申,復以忠義軍為山南東道。
〔僖宗文德元年以山南東道為忠義軍。〕
18朱全忠以長安鄰於邠、岐,數有戰爭,
〔九域志,長安西北至邠州二百七十五里,西至鳳翔三百九里。數,所角翻。〕
奏徙佑國節度使韓建於淄青,
〔韓建本與李茂貞連結者也,朱全忠恐其復然,故徙之。〕
以淄青節度使長社王重師為佑國節度使。
19秋,七月,朱全忠克相州。時魏之亂兵散據貝、博、澶、相、衛州,
【章:十二行本「州」下有「及魏之諸縣」五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澶,時連翻。相,息亮翻。〕全忠分命諸將攻討,至是悉平之,引兵南還。
〔考異曰:實錄在六月。今從編遺錄、唐太祖紀年錄。編遺錄:「七月癸未,上起兵離魏都。」按長曆,是月壬子朔,無癸未,編遺錄誤也。〕
全忠留魏半歲,
〔自正月入魏,至是半歲。〕
羅紹威供億,所殺牛羊豕近七十萬,資糧稱是,所賂遣又近百萬;此去,蓄積為之一空。
〔近,其靳翻。稱,尺證翻。遺,唯季翻。比,必利翻。為,于偽翻。〕
紹威雖去其逼,
〔去,羌呂翻。〕
而魏兵自是衰弱。紹威悔之,謂人曰:「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 錯也!」
〔魏州領貴鄉、元城、魏、館陶、冠氏、莘、朝城、昌樂、臨河、洹水、成安、內黃、宗城、永濟十四縣。博州領聊城、博平、武水、清平、堂邑、高唐六 縣。相州領安陽、鄴、湯陰、林慮、堯城、臨漳六縣。衛州領汲、衛、共城、新鄉、黎陽五縣。貝州領清河、清陽、武城、經城、臨清、漳南、歷亭、夏津八縣。澶 州領頓丘、清豐、觀城、臨黃四縣。錯,鑢也,鑄為之;又釋錯為誤。羅以殺牙兵之誤,取鑄錯為諭。〕
壬申,全忠至大梁。
〔考異曰:編遺錄云壬辰,亦誤。〕
20秦裴至洪州,軍于蓼洲。諸將請阻水立寨,裴不從;鍾匡時果遣其將劉楚據之。諸將以咎裴,裴曰:匡時驍將獨楚一人耳,若帥眾守城,不可猝拔,
〔帥,讀曰率;下同。〕
吾故以要害誘致之耳。」
〔誘,音酉。〕
未幾,裴破寨,執楚,
〔幾,居豈翻。〕
遂圍洪州,饒州刺史唐寶請降。
〔降,戶江翻。〕
21八月,乙酉,李茂貞遺其子侃為質於西川;
〔質,音致。〕
王建以侃知彭州。
22朱全忠以幽、滄相首尾為魏患,
〔幽,劉仁恭;滄,劉守文;父子相為首尾。〕
欲先取滄州,甲辰,引兵發大梁。
23兩浙兵圍衢州,
〔此即方永珍之兵也。〕
衢州刺史陳璋告急於淮南,楊渥遣左廂馬步都誤候周本將兵迎璋。本至衢州,浙人解圍,陳於城下,璋帥眾歸于本,兩浙兵取衢州。
〔淮南與浙人爭婺、睦、衢三州,至是復悉歸於錢氏。陳,讀曰陣。帥,讀曰率。〕
呂師造曰:「浙人近我而不動,輕我也,請擊之!」
〔呂師造狃於青山之捷,氣陵浙人。近,其靳翻。〕
本曰:「吾受命迎陳使君,今至矣,何為復戰!彼必有以待牛也。」遂引兵還。本為之殿,浙人躡之,
〔復,夫又翻。殿,丁練翻。躡,尼輒翻。〕
本中道設伏,大破之。
24九月,辛亥朔,朱全忠自白馬渡河,丁卯,至滄州,軍於長蘆;
〔杜佑曰:滄州長蘆縣,漢參蘆〔戶〕
縣地,宋廢縣為長蘆鎮,屬清池縣。〕滄人不出。羅紹威饋運,自魏至長蘆五百里,不絕於路;又建元帥府舍於魏,所過驛亭供酒饌、幄幕、什器,
〔饌,雛皖翻,又,雛戀翻。〕
上下數十萬人,無一不備。
〔羅紹威厚奉朱全忠,不惟以報德,亦懼因伐虢之便而取虞也。〕
25秦裴拔洪州,虜鍾匡時等五千人以歸。
〔僖宗中和二年,鍾傳據洪州,至匡時而亡。〕
楊渥自兼鎮南節度使,以裴為洪州制置使。
〔淮南楊氏遂兼有江西之地。〕
26靜難節度使楊崇本以鳳翔、保塞、彰義、保義之兵攻夏州,
〔「保義」當作「保大」,蓋保義軍領邢、洺、磁,在山東;而保大軍領鄜、坊,與邠、岐等鎮皆在關西也。難,乃旦翻。夏,戶雅翻。〕
匡國節度使劉知俊邀擊坊州之兵,斬首三千餘級,擒坊州刺史劉彥暉。
〔坊州,保大軍巡屬也。以此證上交「保義」,其誤明矣。〕
27劉仁恭救滄州,戰屢敗。乃下令境內:「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悉自備兵糧詣行營,軍發之後,有一人在閭里,刑無赦!」或諫曰:「今老弱悉行,婦人不能轉餉,此令必行,濫刑者眾矣。」乃命勝執兵者盡行,
〔勝,音升。〕
文其面曰「定霸都」,士人則文其腕或臂
〔腕,烏貫翻。〕
曰「一心事主」,於是境內士民,牦孺之外無不文者。
〔牦,直利翻。〕
得兵十萬,軍于瓦橋。
時汴軍築壘圍滄州,鳥鼠不能通。仁恭畏其強,不敢戰。城中食盡,丸土而食,或互相掠啖。
〔啖,徒濫翻。〕
朱全忠使人說劉守文日:
〔說,式芮翻。〕
「援兵劫不相及,何不早降!」守文登城應之曰:「僕於幽州,父子也。梁王方以義服天下,若子叛父而來,將安用之!」全忠愧其辭直,為之緩攻。
〔為,于偽翻。〕
28冬,十月,丙戌,王建始立行臺於蜀,
〔考異曰:續寶運錄曰,天復六年十月六日行下此牓帖。則是此年十月也。〕
建東向舞蹈,號慟,
〔號,戶刀翻。〕
稱:「自大駕東遷,
〔謂昭宗遷洛也。〕
制命不通,請權立行臺,用李晟、鄭畋故事,承制封拜。」
〔按李晟討朱泚,屯東渭橋,但請假裨佐趙光銑、唐良臣、張或為洋、利、劍三州刺史,以通蜀、漢喉衿,上不暇從也。其後假張或京兆少尹以調畿內芻米,表李懷光降將孟涉、段威勇以要官,未嘗承制封拜也。鄭畋便宜從事見二百五十四卷僖宗廣明元年。〕
仍以牓帖告諭所部藩鎮州縣。
29劉仁恭求於河東,前後百餘輩;李克用恨仁恭返覆,
〔劉仁恭以幽州叛李克用,又約朱全忠共攻之,此克用之所深恨也。〕
竟未之許,其子存勗諫曰:「今天下之勢,歸朱溫者什七八,雖強大如魏博、鎮、定莫不附之。自河以北,能為溫患者獨我與幽、滄耳,今幽、滄為溫所困,我不與之併力拒之,非我之利也。夫為天下者不顧小怨,且彼嘗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懷之,乃一舉而名實附也。此乃吾復振之時,不可失也。」
〔史言李存勗智識能輔其父所不逮。〕
克月以為然,與將佐謀召幽州兵與攻潞州,曰:「於彼可以解圍,於我可以拓境。」乃許仁恭知,召其兵。仁恭遣都
【章:十二行本「都」下有「指」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熊校同。】
揮使李溥將兵二萬詣晉陽,克用遣其將周德威、李嗣昭將兵與之共攻潞州。
30夏州告急於朱全忠;戊戌,全忠遣劉佑俊及其將康懷英救之。楊崇本將六鎮之兵五萬,軍于美原。
〔據上文,則楊崇本所將者不鎮之兵耳,蓋併將秦、隴之兵為六鎮。〕
佑俊等擊之,崇本大敗,歸于邠州。
31武貞節度使雷彥威
【章:十二行本「威」作「恭」;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屢寇荊南,留後賀緕閉城自守;
〔去年九月,汴將賀緕守荊南。〕
朱全忠以為怯,以潁州防禦使高季昌代之,
〔高季昌自此遂據有荊南。〕
朱全忠以為怯,以潁州防禦使高季昌代之,
〔高季昌自此遂有荊南。〕
又遣駕前指揮使倪可福將兵五千戍荊南以備吳、蜀。
〔倪可福自此遂委質於高季昌。〕
朗兵引去。
〔朗兵,雷彥威之兵也。〕
32十一月,劉佑俊、康懷貞
〔以此觀之,上文誤作「懷英」。〕
乘勝攻鄜、延等五州,下之;加知俊同平章事,以懷貞為保義節度使。
〔死即命康懷貞以鄜畤,「保義」當作「保大」;以通鑑明年書保平節度使康懷貞證之,又恐自是保義。〕
西軍自是不振。
〔西軍,謂邠、岐軍也。〕
33湖州刺史高彥卒,子澧代之。
〔澧,音禮。〕
34十二月,乙西,錢鏐表薦行軍司馬王景仁;詔以景仁領寧國節度使。
〔王景仁即王茂章,是年正月棄宣州歸錢鏐。考異曰:薛居正五代史:「鏐辟為兩府行軍司馬,具以狀聞。太祖復命遙領宣州節度使、同平章事。」歐陽脩五代史曰:「鏐表景仁領宣州節度使。」今從之。〕
35朱全忠分步騎數萬,遣行軍司馬李周彝將之,自河陽救潞州。
36閏月,乙丑,廢鎮國軍興德府復為華州,隸匡國節度,割金、商州隸佑國軍。
〔併同、華為一鎮,割金、商以隸佑國,皆欲厚其資力以扞邠、岐。〕
37初,昭宗凶訃至潞州,
〔訃,音赴,告喪曰訃。〕
詔義節度使丁會帥將士縞素流涕久之。
〔帥,讀曰率。〕
及李嗣昭攻潞州,會舉軍降於河東。
〔考異曰:唐太祖紀年錄:「丁酉,丁會開開迎降,閨十二月,太祖以李嗣昭為潞帥。薛居正五代史梁紀在閨月,後唐紀在十二月。今從新、舊唐紀、薛史梁紀及編遺錄。〕
李克用嗣昭為昭義留後。會見克用,泣曰:「會非力不能守也。梁王陵虐唐室,會雖受其舉拔之恩,誠不忍其所為,故來歸命耳。」
〔無是非之心非人也,丁會其有是非之心者乎!〕
克用厚待之,位於諸將之上。
己巳,朱全忠命諸軍治攻具,將攻滄州。
〔治,直之翻。〕
壬申,聞潞州不守;甲戌,引兵還。
先是,調河南北芻糧,水陸輸軍前,
〔先,悉薦翻。調,徒吊翻。輸,春遇翻。〕
諸營山積,全忠將還,悉命焚之,煙炎數里,在舟中者鑿而沈之。
〔炎,讀曰燄。沈,持林翻。朱全忠舉兩河之兵力以攻劉守文,滄州孤城,破在旦夕,遽以潞州內叛燒營而退者,豈不知功壤於垂成哉﹖蓋潞州天下之脊,而河東之兵,全忠之所素憚者也。自潞州而南下太行,直抵懹、孟之郊,可以進據洛都,一正唐室,全忠之篡事不成矣。此其所以狼狽而返。〕
劉守文使遣全忠書曰:「王以百姓之姑,赦僕之罪,解圍而去,王之惠也。城中數萬口,不食數月矣,與其焚之為煙,沈之為泥,願乞其餘以救之。」全忠為之留數囷以遺之,
〔劉守文之辭卑而情可矜,故全忠之凶暴亦為之感動。遺惟季翻。乞,音氣。為,干偽翻。〕
滄人賴以濟。
河東兵進攻澤州,不克而退。
38吉州刺史彭玕遣使請降於湖南。
〔鍾氏既亡,故彭玕請降於馬氏。玕,音干。路振九國志作「玗」。〕
玕本赤石洞蠻酋,鍾傳用為吉州刺史。
〔酋,慈由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杨捷
梁·萧绎
(清)赵执信
唐·丘光庭
金·邱处机
明·孟称舜
馬非百
清·李子毅
王夫之
明·陈鉴
唐·姚思廉
明·张四维
前蜀·杜光庭
清·李绍纲
宋·陈大师
清·李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