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資治通鑑卷第七十五-資治通鑑 胡三省注
資治通鑑卷第七十五
魏紀七
〔起柔兆攝提格(丙寅),盡玄黓涒灘(壬申),凡七年。〕
邵陵厲公中
正始七年(丙寅、二四六)
①春,二月,吳車騎將軍朱然寇柤中,
〔柤,讀如祖;楊正衡側瓜翻。〕
殺略數千人而去。
②幽州刺史毌丘儉以高句驪王位宮數為侵叛,
〔句,如字,又音駒。驪,力知翻。數,所角翻;下同。〕
督諸軍討之;位宮敗走,儉遂屠丸都,
〔高句驪都於丸都之下,多大山深谷,毌丘儉傳謂懸車束馬以上丸都,可知矣。唐志:自鴨淥江口舟行百餘里,乃小舫泝流東北行,凡五百三十里而至丸都城。〕
斬獲首虜以千數。句驪之臣得來諫位宮不從;得來歎曰:「立見此地將生蓬蒿。」遂不食而死。儉令諸軍不壞其墓,
〔壞,音怪。〕
不伐其樹,得其妻子,皆放遣之。位宮單將妻子逃竄,儉引軍還;未幾,復擊之,
〔幾,居豈翻。〕
位宮遂奔買溝。
〔後漢書東夷傳:買溝婁,北沃沮之地,去南沃沮八百餘里。句驪名城為溝婁。杜佑曰:北沃沮一名買溝婁。又曰:高句麗居紇升骨城,漢為縣,屬玄菟郡,賜以衣幘、朝服、鼓吹,常從郡受之;後稍驕恣,不復詣郡,但於東界築大城以受之遂名此城為幘溝漊。溝漊者,高麗名城也。建安中,其王伊夷模更作新國都於丸都山下,在沸流水西。魏正始中,毌丘儉屠丸都,銘不耐城而還。又曰:東沃沮在蓋馬大山之東。北沃沮一名買溝漊,去南沃沮八百餘里,與挹婁接。〕
儉遣玄菟太守王頎追之過沃沮千有餘里,
〔沃沮之地,在蓋馬大山之東。漢武帝滅朝鮮,開置玄菟郡,治沃沮城。後玄菟內徙,沃沮更屬樂浪。光武廢省,就以其渠帥為縣侯。其國小,迫於句驪,遂臣焉。菟,同都翻。頎,渠希翻。沮,千余翻。〕
至肅慎氏南界,
〔魏東夷挹婁之國,即古肅慎氏也。〕
刻石紀功而還,所誅納八千餘口。
〔言誅殺者及納降者,總八千餘口。還,從宣翻,又如字。〕
論功受賞,侯者百餘人。
③秋,九月,吳主以驃騎將軍步騭為丞相,
〔驃,匹妙翻。〕
車騎將軍朱然為左大司馬,衛將軍全琮為右大司馬。分荊州為二部:以鎮南將軍呂岱為上大將軍,督右部,自武昌以西至蒲圻;
〔水經註:陸水出長沙下雋縣,西逕蒲圻縣北,又逕蒲酔山北入大江,謂之陸口。江水又逕蒲酔山北對蒲酔洲,洲頭即蒲圻縣治。武昌志曰:蒲酔山今在嘉魚縣境,蓋蒲圻縣初置于此。未白曰:蒲圻縣,漢沙羨縣地,吳黃武二年,於沙羨縣置蒲圻縣,在荊江口,因湖以稱,故曰蒲圻。〕
以威北將軍諸葛恪為大將軍,督左部,代陸遜鎮武昌。
④漢大赦。大司農河南孟光
〔光,河南洛陽人,漢末逃入蜀。〕
於眾中責費禕曰:「夫赦者,偏枯之物,木之一道碩茂一邊焦槁者,謂之偏枯。赦者,赦有罪也。有罪者赦,則姦惡之人抵法而獲免於罪,良善之人受抑而不獲伸,故謂之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敝窮極,必不得已,然後乃可權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賢,百僚稱職,何有旦夕之急而數施非常之恩,
〔稱,尺證翻。數,所角翻。〕
以惠姦宄之惡乎!」禕但顧謝,踧踖而已。
〔踧,子六翻。踖,資息翻。〕
初,丞相亮時,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治,直之翻。〕
故匡衡、吳漢不願為赦。
〔匡衡疏見三十八卷元帝永光二年。吳漢言見四十三卷光武建武二十年。〕
先帝亦言:『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間,
〔陳紀,字元方。鄭玄,字康成。〕
每見啟告治治亂之道悉矣,曾不語赦也。
〔治,直吏翻。〕
若劉景升、季玉公子,
〔劉琮,字季玊。〕
歲歲赦宥,何益於治!』」
〔治,直吏翻。〕
由是蜀人稱亮之賢,知禕不及焉。
〔蜀人賢孔明而劣費禕,固不特惜赦一事而已。〕
陳壽評曰:諸葛亮為政,軍旅數興而赦不妄下,
〔數,所角翻;下同。下,遐稼翻。〕
不亦卓乎!
⑤吳人不便大錢,柔罷之。
〔青龍四年,吳鑄大錢,十當五百。景初二年,吳又檮大錢,一當千。〕
⑥漢主以涼州刺史姜維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並錄尚書事。
〔費,父沸翻。〕
汶山平康夷反,維討平之。
〔漢武帝元封二年,分蜀郡北部置注山郡;宣帝地節三年,合蜀郡;蜀又分為汶山郡,又立平康縣屬焉。杜知曰:汶山郡今蜀郡西北通化邵地,冉駹所居也。未白曰:茂州通化郡,古汶山郡。劉昫曰:維州薛城縣,蜀將姜維討汶山叛羌,即此地也,今州城即姜維故壘。汶,讀曰岷。〕
漢主數出遊觀,增廣聲樂。太子家令巴西譙周上疏諫曰:「昔王莽之敗,豪桀並起以爭神器,才智之士思望所歸,未必以其勢之廣涖,惟其德之厚薄也。於時更始、公孫述等多已廣中,
〔更,工衡翻。〕
然莫不快情恣欲,怠於為善。世祖初入河北,馮異等勸之曰:『當行人所不能為者。』遂務理冤獄,崇節儉,北州歌歎,聲布四遠。於是鄧禹自南陽追之,
〔事見三十九卷更始元年。〕
吳漢、寇恂素未之識,舉兵助之;其餘望風慕德,邳肜、耿純、劉植之徒,至於輿病齎棺,襁負而至,不可勝數;
〔事並見更始二年。肜,余中翻。勝,音升。〕
故能以弱為強而成帝業。及在各陽,嘗欲小出,銚期進諫,即時還車。
〔銚期傳曰:光武嘗與期門近出,期頓首車前曰:臣聞古今之誡,變生不意,誠不願陛下微行數出。帝為之回輿而還。銚,音姚。〕
及潁川盜起,寇恂請世祖身往臨賊,聞言即行。
〔事見四十二卷建武八年。〕
故非急務,欲小出不敢;至於急務,欲自安不為;帝者之欲善如此!故傳曰:『百姓不徒附』,誠以德先之也。
〔傳,直戀翻。先,悉薦翻。〕
今漢遭厄運,天下三分,雄哲之士思望之時也,
〔言思望賢主混一。〕
臣願陛下復行人所不能為者以副人望!
〔復,扶又翻。〕
且承事宗廟,所以率民尊上也;今四時之祀或有不臨,而池苑之觀或有仍出,臣之愚滯,私不自安。夫憂責在身者,不暇盡樂,
〔樂,音洛;下同。〕
先帝之志,堂構未成,
〔書大誥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
誠非盡樂之時。願省減樂官、後宮,凡所土增造,但奉修先帝所施,
〔施,式支翻,設也。〕
下為子孫節儉之教。」漢主不聽。
八年(丁卯、二四七)
①春,正月,吳全琮卒。
②二月,日有食之。
時尚書何晏等朋附曹爽,好變改法度。太尉蔣濟上疏曰:「昔大舜佐治,戒在比周;
〔舜之佐堯也,驩兜、共工自相稱弔則流放之,讒說殄行則堲之,戒比周也。好,呼到翻。治,直吏翻;下同。比,毗至翻。〕
周公輔政,慎於其朋。
〔書洛誥:周公戒成王曰:孺子其朋,其往。孔安國註曰:少子慎其朋黨,少子慎其朋黨,戒其自今已往。〕
夫為國法度,惟命世大才,乃能張其綱維以垂於後,豈中下之吏所宜改易哉!終無益於治,適足傷民。宜使文武之臣,各守其職,率以清平,則和氣祥瑞可感而致也!」
③吳主詔徙武昌宮材瓦繕修建業宮。有司奏言:「武昌宮已二十八歲,
〔吳以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都武昌,至是已二十八年。〕
死不堪用,宜下所在,
〔下,遐稼翻。〕
通更伐致。」
〔致,謂伐材木而致之。通者,凡吳境內悉然也。〕
吳主曰:「大禹以卑宮為美。今軍事未已,所在賦斂,
〔斂,力贍翻。〕
若更通伐,妨損農桑,徙武昌材瓦,自可用也。」乃徙居南宮。三月,改作太初宮,
〔晉太康地記曰:吳有太初宮,方三百丈。〕
令諸將及州郡皆義作。
〔以下奉上,義當助作宮室。〕
④大將軍爽用何晏、鄧颺、丁謐之謀,遷太后於永寧宮,
〔據後魏起永寧寺於銅駝街西,意即前魏永寧殿故處也。又據陳壽志,太后稱永寧宮,非徙也。意者晉諸臣欲增曹爽之惡,以遷字加之耳。晉書五行志曰:爽遷后於永寧宮,太后與帝相泣而別。蓋亦承晉諸臣所記也。〕
專擅朝政,
〔朝,直遙翻。〕
多檥親黨,屢改制度。太傳懿不能禁,與爽有隙。五月,懿始稱疾,不與政事。
〔為司馬懿誅曹爽等張本。與,讀曰預。〕
⑤吳丞相步騭卒。
⑥帝好褻近群小,
〔近,其靳翻。〕
遊宴後園。秋,七月,尚書何晏上言:「自今御幸式乾殿
〔參考魏、晉所記,式乾殿當在皇后宮。坤為毌,乾為父,言皇后為天下母,以乾為式,從夫之義也。〕
及遊豫後園,宜皆從大臣,詢謀政事,講論經義,為萬世法。」冬,十二月,散騎常侍、諫議大夫孔乂上言:秦置諫大夫,掌論議:後漢增為諫議大夫。「今天下已平,陛下可絕後園,習騎乘馬,
〔騎,奇寄翻。〕
出必御輦乘車,天下之福,臣子之願也。」帝皆不聽。
⑦吳主大發眾集建業,揚聲欲人寇,揚州刺史諸誕使安豐太守王基策之。
〔安豐縣,漢屬六安國,後漢屬廬江郡,魏分置安豐郡,屬豫州。策之者,計之也。〕
基曰:「今陸遜等已死,孫權年老,內無賢嗣,中無謀主。權自出則懼內釁卒起,
〔卒,讀曰猝。〕
癰疽發潰;遺將則舊將已盡,新將未信。
〔疽,千余翻。將,即亮翻。〕
此不過欲補穂支黨,
〔穂,丈澗翻,縫也。〕
還自保護耳。」已而吳果不出。
⑧是歲,雍、涼羌胡叛降漢,
〔雍,於用翻。降,戶江翻。〕
漢姜維將兵出隴右以應之,興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戰于洮西。
〔水經註:洮水與蜀白水俱出西傾山,山南即白水源,山東即洮水源。洮水東流逕吐谷渾中,又東逕臨洮、安故、狄道,又北至枹罕,入于河。諸縣皆洮東,若洮西則羌虜所居也。洮,土刀翻。〕
胡王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落降維,維徙之入蜀。
〔蜀志曰:居于繁縣。據姜維傳,則白虎文與治無戴二人也。又魏志,曹真詩破叛胡治元多,蓋諸胡有治姓也。〕
淮進擊羌胡餘黨,皆平之。
九年(戊辰、二四八)
①春,二月,中書令孫資,癸巳,中書監劉放,三月,甲午,司徒衛臻各遜位,以侯就第,位特進。
〔鶪棲樹之言固中,而三馬食一槽矣。〕
②夏,四月,以司空高柔為司徒,光祿大夫徐邈為司空。邈漢曰:「三公論道之官,無其人則缺,
〔書曰: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官不必備,惟其人。〕
豈可以老病忝之哉!」
〔忝,辱也。〕
遂固辭不受。
③五月,漢費禕出屯漢中。自蔣琬及禕,雖身居於外,慶賞刑威,皆遙先諮斷,
〔斷,丁亂翻。諮斷者,諮之使斷決也。〕
然後乃行。禕雅性謙素,當國功名,略與琬比。
④秋,九月,以車騎將軍王淩為司空。
⑤涪陵夷反,
〔涪陵縣,漢屬巴郡,蜀分置涪陵郡,唐之涪州。未白曰:涪州涪陵郡,漢為涪陵縣地;蜀先主以地控江源,於此立涪陵郡,領漢平、漢葭二縣。四夷縣道記云:故城在蜀江之南,涪江之西。其涪江南自黔中來,由城之西泝蜀江十五里,有雞鳴峽,上有枳城,即漢枳縣荒廢;桓溫定蜀,別立枳縣於今郡東北十里。周武帝保定四年,涪陵道領田思鶴歸化,於故枳城立涪裬鎮;隋開皇三年,移漢平縣於鎮城,仍改漢平為涪陵縣,因鎮為名。唐為涪州,元和三年,以涪州疆理與黔中接近,敕隸黔中。按華陽國志云:涪陵,巴之南鄙。從枳縣入,泝涪水,秦司馬錯由之取楚黔中地,漢興常為都尉理。山險水灘,人多獽、蜑,唯出丹漆蜜枳;縣即涪州所理。漢建安中,涪陵謝本以涪陵廣大,白州牧劉璋分置丹興、漢葭二縣以為郡。璋乃分涪陵,立永寧,兼丹興、漢葭,合四縣置屬國都尉,理涪陵。蜀先主改為郡,改永寧曰萬寧,又增立漢復縣。後主又立漢平縣。晉太康地志省丹興縣,郡移理漢復。又言萬寧在郡南,水道九百里,其萬寧蓋今費州是。蜀後主延熙中,涪陵大姓徐巨反,鄧芝討平之。漢涪陵蓋在今涪州東南三百三十里,黔州是其故理,在江之東。又言:漢復縣北至涪陵九十里,蓋今黔州所管洪杜縣是其故理。又言:漢葭在郡東百里,灃源出界,蓋今州東九十里故黔州城是。其丹興縣蓋在今黔州東二百里黔江縣是。又按漢平縣,在今涪州東百二十里,羅浮山之北,岷江之南, 白水入江處側近。又按十三州志,枳在郡東北,涪陵在郡東。按今黔州亦與巴郡東南相抵。據謝本所論,晉志所云,今夷、費、思、播及黔府等五州,悉是涪陵故 地。又隋圖經,黔中是武陵郡酉陽縣地。按漢酉陽在今溪州太鄉縣界,與黔州約相去千餘里,今三亭縣西北九百餘里別有酉陽城,乃劉蜀所置,非漢之酉陽。隋圖經及貞觀地志並言蜀所置酉陽為漢酉陽,蓋誤認漢涪陵之地 也。自永嘉後,沒於夷獠。元魏後圖記不傳,至後周田思鶴歸化,初於其地立奉州,續改黔州;大業中,又改黔安郡;因問隋州郡名,遂與秦、漢黔中郡交互難辨。其秦黔中郡理,在今辰州西二十里黔串故城是。漢改黔中為武陵郡,移治義陵,即今辰州漵浦縣是。後漢移理臨沅,即今朗州所理是。今辰、錦、敘、獎、溪澧、朗、施八州,是秦、漢黔中郡地,與今黔州及夷、費、思、播隔越峻嶺,東有沅江水及諸溪並合,而東注洞庭湖,嶺西有巴江水,一名涪陵江,自牂柯北歷播、費、思、黔等州,北注岷江。以山川言之,巴郡之涪陵與黔中故地,炳然自分矣。〕
漢車騎將軍鄧芝討平之。
⑥大將軍爽,驕奢無度,飲食衣服,擬於乘輿;
〔乘,繩證翻。〕
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又私取先帝才人以為伎樂。
〔伎,渠綺翻。〕
作窟室,綺疏四周,
〔窟室,掘地為室也。賢曰:綺疏,謂鏤為綺文〕
數與其黨何晏等縱酒其中。弟羲深以為憂,數涕泣諫止之,爽不聽。爽兄弟數俱出遊,
〔數,所角翻。〕
司農沛國桓範謂曰:「總萬機,典禁兵,不宜並出,若有閉城門,誰復內入
【章:甲十六行本「入」作「人」;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者﹖」復,扶又翻;下同。爽曰:「誰敢爾邪!」
初,清河、平原爭界,八年不能決。冀州刺史孫禮請天府所藏烈祖封平原時圖以決之;
〔烈祖,明帝也,封平原王。畫壤分國,有地圖在天府。周禮有天府,鄭玄註云:掌祖廟之寶藏;又賢能之書皆藏于天府。〕
爽信清河之訴,云圖不可用,禮上疏自辨,辭頗剛切。爽大恕,劾禮怨望,結刑五歲。
〔結刑五歲者,但結以徒作五歲之罪而不使之輸作也。劾,戶概翻,又戶得翻。〕
久而
【章:甲十六行本「而」作「之」;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復為并州刺史,往見太傅懿,有忿色而言。懿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
〔魏并州統太原、上黨、西河、鴈門、新興。冀州大於諸州,并州遠接荒外,故意其觖望。懿多權數,以此言擿發禮耳。少,詩沼翻。恚,於避翻。分,扶問翻。〕
禮曰:「何明公言之乖也!禮雖不德,豈以官位往事為意邪!本謂明公齊蹤伊、呂,匡輔魏室,上報明帝之託,下建萬世之勳。今社稷將危,天下兇兇,
〔兇,許拱翻。〕
此禮之所以不悅也!」因涕泣橫流。懿曰:「且止,忍不可忍!」
〔至此,禮入懿數中矣。〕
冬,河南尹李勝出為荊州刺史,過辭太傅懿。懿令兩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進粥,懿不持杯而飲,粥皆流出霑胸。勝曰:「眾情謂明公舊風發動,
〔魏武之辟懿也,懿辭以風痹,故勝以為舊風發動。〕
何意尊體乃爾!」懿使聲氣纔屬,
〔詐為羸惙之狀也。屬,之欲翻。〕
說:「年老枕疾,死在旦夕。
〔枕,之鴆翻。〕
君當屈并州,并州近胡,
〔近,其靳翻。〕
好為之備!恐不復相見,以子師、昭兄弟為託。」勝曰:「當還忝本州,
〔李勝,南陽人,故謂荊州為本州。〕
非并州。」懿乃錯亂其辭曰:「君方到并州﹖」勝復曰:「當忝荊州。」懿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
〔解,戶買翻,曉也。〕
今還為本州,盛德壯烈,好建功勳!」勝退,告爽曰:「司馬公尸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矣。」
〔言其形神己離,惟尸在而餘殘喘耳。〕
他日,又向爽等垂泣曰:
〔無聲而出涕,曰垂泣。〕
「太傅病不可復濟,令人愴然!」故爽等不復設備。
何晏聞平原管輅明於術數,請與相見。十二月,丙戌,輅往詣晏,晏與之論易。時鄧颺在坐
〔坐,徂臥翻。〕
謂輅曰:「君自謂善易,而語不初不及易中辭義,何也﹖」輅曰:「夫善易者不言易也。」晏含笑贊之曰:「可謂要言不煩也!」因謂輅曰:「試為作一卦,
〔為,于偽翻。〕
知位當至三公不﹖」
〔不,讀曰否。〕
又問:「連夢見青蠅數十,來集鼻下,驅之不去,何也﹖」輅曰:「昔元、凱輔舜,
〔左傳: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敳、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肅共懿,宜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
周公佐周,皆以和惠謙恭,享有多福,此非卜筮所能明也。今君侯位尊勢重,而懷德者鮮,
〔鮮,息淺翻。〕
畏威者眾,殆非小心求福之道也。又,鼻者天中之山,
〔相書以鼻為天中,自脣以上為人中。裴松之曰:相書謂鼻之所有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
『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今青蠅臭惡,,而集之,位峻者顛,輕豪者亡,不可不深思也!願君侯裒多益寡,
〔裒,莆侯翻,與掊同,取也。爾雅:裒、鳩、樓,聚也。徐云:樓斂也。此言晏據權勢,揆分為多,當思自減損也。〕
非禮勿履,然後三公可至,青蠅可驅也。」颺曰:「此老生之常譚。」輅曰:「夫老生者見不生,常譚者見不譚。」
〔言必見其死也。譚,與談同。〕
輅還邑舍,
〔邑舍,平原邑邸也。〕
具以言其舅;
〔語,牛倨翻。〕
舅責輅言太切至。輅曰:「與死人語,何所畏邪!」舅大怒,以輅為狂。
⑦吳交趾、九真夷賊攻沒城交邑,交部騷勫。吳主以衡陽濬軍都尉陸胤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胤人境,喻以恩信,降者五萬餘家,州境復清。
⑧太傅懿陰與其子中護軍師、散騎常侍昭謀誅曹爽。
〔懿雖稱疾,先已置二子於要地矣。〕
嘉平元年(己巳、二四九)是年四月方改元。〕
① 春,正月,甲午,帝謁高平陵,
〔高平陵,明帝陵也。水經註:大石山在洛陽南,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孫盛曰:高平陵去洛城九十里。〕
大將軍爽弟中領軍羲、武 衛將軍訓、散騎常侍彥皆從。
〔從,才用翻。〕
太傅懿皇太后令,閉諸城門,勒兵據武庫,授兵出屯洛水浮橋;
〔水經註:洛城南出西頭第二門曰宣陽門,漢之小苑門也,對閶闔,南直洛水浮桁。〕
召司徒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據爽營;太僕王觀行中領軍事,據羲營。因奏爽罪惡於帝曰:「臣昔從遼東還,先帝詔陛下、秦王及臣升御牀,把臣臂,深以後事為念。
〔事見上卷明帝景初三年。〕
臣言『太祖、高祖亦屬臣以後事,
〔屬,之欲翻。〕
按晉紀,懿自為文帝所信重,太祖未未嘗以後事屬之也,若文帝則以明帝屬懿。〕此自陛下所見,無所憂苦。萬一有不如意,臣當以死奉明詔。』今大將軍爽,背棄顧命,
〔背,蒲妹翻。陸德明曰:顧,音古。〕
敗亂國典,內則僭擬,外則專權,破壞諸營,
〔敗,補邁翻。壞,音怪。〕
盡據禁兵,群官要職,皆置所親,殿中宿衛,易以私人,根據盤互,縱恣日甚。又以黃門張當為都監,
〔監,古銜翻。〕
伺察至尊,離間二,宮
〔伺,相吏翻。間,古莧翻。〕
傷害骨肉,天下洶洶,人懷危懼。陛下便為寄坐,
〔寄坐,謂雖處天子之位,猶寄寓也。〕
豈得久安!此非先帝詔陛下及臣升御牀之本意也。臣雖朽邁,
〔朽邁,謂年老衰朽,日月已過也。〕
敢忘往言!太尉臣濟等皆以爽為有無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衛奏永寧宮,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輒敕主者及黃門令『罷爽、羲、訓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車駕;敢有稽留,便以軍法從事!』臣輒力疾將兵屯洛水浮橋,伺察非常。」
〔輒,專也。懿雖挾太后以臨爽,而其奏自言輒者至再,以天小在爽所也。〕
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佑所為,留車駕宿伊水南,
〔水經註:來儒之水,出于半石之山,西南流逕大石山,又西至高都城東,西入伊水。伊水又東北過伊闕中,又東北至洛陽縣南,北入于洛。〕
伐木為鹿角,發屯田兵數千人以為衛。
〔魏武創業,令州郡例置田官,故洛陽亦有屯田兵。〕
懿使侍中高陽許允及尚書陳泰說爽,宜早自歸罪,
〔說,輸芮翻。〕
又使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謂爽,唯免官而已,
〔魏、晉之制,有殿中將軍、中郎、校尉、司馬。尹大目說爽,猶未疑司馬氏也,至其追語文欽乃覺耳。〕
以洛水為誓。泰,群之子也。
初,爽以桓範鄉里老宿,
〔範,沛國人,譙、沛鄉里也。老,耆也。宿,舊也。〕
於九卿中特禮之,然不甚親也。及懿起兵,以太后令召範,欲使行中領軍。範欲應命,其子止之曰:「車駕在外,不如南。」範乃出。至平昌城門,
〔水經註:平昌門,故平門也,洛城南出西頭第三門。〕
城門已閉。門候司蕃,故範舉吏也,
〔司,姓也。左傳鄭有司臣。〕
範舉手中版示之,矯曰:「有詔召我,卿促開門!」蕃欲求見詔書,
〔以此觀之,此時猶用版詔,至晉時則有青紙詔矣。〕
範呵之曰:「卿非我故吏邪,何以以敢爾﹖」乃開之。範出城,顧謂蕃曰:「太傅圖逆,卿從我去!」蕃徒行不能及,遂避側。
〔避於道旁也。〕
懿謂蔣濟曰:「智囊往矣!」濟曰:「範則智矣;然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也。」
〔駑,音奴。言爽顧戀室家而慮不及遠,必不能用範計。棧,士限翻。〕
範至,勸爽兄弟以天子詣許昌,發四方兵以自輔。爽疑未決,範謂羲曰:「此事昭然,卿用讀書何為邪!於今日卿等門戶,求貧賤復可得乎!
〔復,扶又翻。〕
且匹夫質一人,尚欲望活;
〔此謂漢末劫質也。質,音致。〕
卿與天子相隨,令於天下,誰敢不應也!」俱不言。範又謂羲曰:「卿別營近在闕南,
〔中領軍營,懿已遺王觀據之, 惟別營在耳。〕
洛陽典農治在城外,
〔洛陽典農中郎將、典農都尉所鈶也。〕
呼召如意。今詣許昌,不過中宿,
〔中宿,次宿也。左傳曰:命汝三宿,汝中宿至。陸 德明曰:中,丁仲翻。〕
許昌別庫,足相被假;
〔許昌別庫貯兵甲;洛陽有武庫,故曰別庫。被假,謂授兵也。被,皮義翻。〕
所憂當在穀食,而大司農印章在我 身。」羲兄弟默然不從,自甲夜至五鼓,,
〔甲夜,初夜也。夜有五更:一更為甲夜,二更為乙夜,三更為丙夜,四更為丁夜,五更為戊夜。〕
爽乃投刀於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範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籖犢耳!
〔曹真,字子丹。籖,與豚同。小豕曰籖,小牛曰犢。〕
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也!」
爽乃通懿奏事,白帝下詔免己官。爽兄弟歸家,懿發洛陽吏卒圍守之;
〔洛陽令所主吏卒也。〕
四角作高樓,令人在樓上察視爽兄弟舉動。爽挾彈到後園中,
〔彈,徒案翻。〕
樓上便唱言:「故大將軍東南行!」爽愁悶不知為計。
戊戌,有司奏「黃門張當私以所擇才人與爽,疑有姦。」收當付廷尉考實,辭云:「爽與尚書何晏、鄧颺、丁謐、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等陰謀反逆,須三月中發。」於是收爽、羲、訓、晏、颺、謐、軌、勝并桓範皆下獄,劾以大逆不道,
〔下,遐稼翻。劾,戶概翻,又戶得翻。〕
與張當俱夷二族。
〔考異曰:魏氏春秋曰:「宣王使晏典治爽等獄,晏窮治黨與,冀以獲宥。宣王曰:『凡有八族,』晏疏丁、鄧等七姓。宣王曰:『未也。』晏窮急,乃曰:『豈謂晏乎﹖』宣王曰:『是也。』乃收晏。」按宣王方治爽黨,安肯使晏典其獄!就令有之,晏豈不自知與爽最親而冀獨免乎!此殆孫盛承說者之妄耳。〕
初,爽之出也,司馬魯芝留在府,聞有變,將營騎斫津門出赴爽。
〔營騎,大將軍營騎士也。津門,洛城南出西頭第一門也,亦曰建城明。騎,奇寄翻。〕
乃爽解印綬,
〔綬,音受。〕
將出,主簿楊綜止之曰:「公挾主握權,拾此以至東市乎﹖」
〔言必將見誅於市也。〕
有司奏收芝、綜治罪,
〔治,直之翻。〕
太傅懿曰:「彼各為其主也,
〔為,于偽翻。〕
宥之。」頃之,以芝為御史中丞,綜為尚書郎。
魯芝將出,呼參軍辛敞欲與俱去。敞,毗之子也,其姊憲英為太常羊耽妻,敞與之謀曰:「天子在外,太傅閉城門,人云將不利國家,於事可得爾乎﹖」
〔爾,猶云如此也。〕
憲英曰:「以吾度之,
〔度,徒洛翻。〕
太傅此舉,不過以誅曹爽耳。」敞曰:「然則事就乎﹖」憲英曰:「得無殆就!
〔殆,近也。〕
爽之才非太傅之偶也。」
〔偶,匹也。〕
敞曰:「然則敞可以無出乎﹖」憲英曰:「安可以不出!職守,人之大義也。凡人在難,
〔難,乃旦翻。〕
猶或卹之;為人執鞭而棄其事,不祥莫大焉。且為人任,為人死,親昵之職也,
〔呢,尼質翻。左傳:晏子曰:君為社稷死則死之,若為己死,非其私呢,誰敢任之!昵,私愛也。此言親者則可為質任,愛呢者則可為之死。〕
從眾而已。」敞遂出。事定之後,敞歎曰:「吾不謀於姊,幾不獲於義!」
〔幾,居希翻。〕
先是,爽辟王沈及太山羊祜,沈勸祜應命。祜曰:「委質事人,復何容易!」
〔先,悉薦翻。沈,持林翻;下同。質,如字。復,扶又翻。易,以豉翻。〕
沈遂行。及爽敗,沈以故吏免,乃謂祜曰:「吾不忘卿前語。」祜曰:「此非始慮所及也!」
〔言始慮亦不料爽至此,不欲受知幾之名也。〕
爽從弟文叔妻夏侯令女,
〔夏侯氏之女名令女。夏,戶雅翻。〕
早寡而無子,其公文寧欲嫁之;令女刀截兩耳以自誓,居常依爽。爽誅,其家上書絕昏,強迎以歸,復將嫁之;
〔強,其兩翻。復,扶又翻;下同。〕
令女竊入寢室,弔刀自斷其鼻
〔斷,丁管翻。〕
其家驚惋,
〔惋,烏貫翻,驚歎也。〕
謂之曰:「人生世間,如輕塵棲弱草耳,何至自苦乃爾!且夫家夷滅已盡,守此欲誰為哉!」
〔為,于偽翻。〕
令女曰:「吾聞仁者不以盛衰改節,義者不似存亡易心。曹氏前盛之時,尚欲保終,況今衰亡,何忍棄之!此禽獸之
【章:甲十六行本「之」作「不」;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熊校同。】
行,吾豈為乎!」司馬懿聞而賢之,聽使乞子字養為曹氏後。
何晏等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傑,人莫能及。晏嘗為名士品目曰:「『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子元是也。『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聞其語,未見其人。」蓋欲以神況諸己也。
〔夏侯玄,字泰初。司馬師,字子元。晏引易大傳之辭以為品目。幾,居希翻。〕
選部郎劉陶,曄之子也,少有口辯,
〔少,詩照翻。〕
鄧颺之徒稱之以為伊、呂。陶嘗謂傅玄曰:「仲尼不聖。何以知之﹖智者於群愚,如弄一丸於掌中;而不能得天下,何以為聖!」玄不復難,
〔難,乃旦翻。〕
但語之曰:
〔語,牛倨翻。〕
「天下之無常也,今見卿窮。」及曹爽敗,陶退居里舍,乃謝其言之過。
管輅之舅謂輅曰:「爾前何以知何、鄧之敗﹖」輅曰:「鄧之行步,筋不朿骨,脈不制肉,起立傾倚,若無手足,此為鬼躁;何之視候則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此為鬼幽;二者皆非遐福之象也。」
〔管輅之與何、鄧言也,其陳義近於古人;至答其舅論何、鄧之所以敗,則相者之說耳,何前後之相戾也!〕
何晏性自喜,
〔喜,許記翻。〕
粉白不去手,
〔以自塗澤也。〕
行步顧影。尤好老、莊之書,
〔好,呼到翻。〕
與夏侯玄、荀粲及山陽王弼之徒,競為清談,祖尚虛無,謂六經為聖人糟粕。
〔莊子曰:桓公讀書於堂上,輪肩斲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所讀者何言邪﹖」公曰:「聖人之言也。」曰:「聖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矣,古之人與其不可傳老矣。」糟,酒滓也。司馬云:爛食曰粕。又云:糟爛為粕。許慎曰:粕,已漉粗糟也。音匹各翻,又普白翻。〕
由是天下士大夫爭爭慕效之,遂成風流,不可復制焉。
〔清談之禍始此。〕
粲,彧之子也。
丙午,大赦。
③丁未,以大傅懿為丞相,加九錫;懿固辭不受。
④初,右將軍夏侯霸為曹爽所厚,以其公淵死於蜀,
〔事見六十八卷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
常切齒有報仇之志,為討蜀護軍,屯於隴西,統屬征西。
〔屬征西將軍府所統。〕
征西將軍夏侯玄,霸之從子,爽之外弟也。
〔曹氏,夏侯氏之出也,玄公尚又娶於曹氏,故玄於爽為外弟。〕
爽既誅,司馬懿召玄詣京師,
〔為後司馬師殺玄張本。〕
以雍州刺史郭淮代之。霸素與淮不謟,以為禍必相及,大懼,遂奔漢。漢主謂曰:「卿公自還害於行間耳,
〔行,戶剛翻。〕
非我先人之手刃也。」遇之甚厚。姜維問於霸曰:「司馬懿既得彼政,當復有征伐之志不﹖」
〔復,扶又翻。不,讀曰否。〕
霸曰:「彼方營立家門,未遑外事。有鍾士季者,其人雖少,
〔少,詩照翻。〕
若管朝政,吳、蜀之憂也。」
〔朝,直遙翻。〕
士季者,鍾繇之子尚書郎會也。
〔為司馬昭用會以伐蜀張本。〕
⑤三月,吳左大司馬朱然卒。然長不盈七尺,氣候分明,丙行脩潔。
〔行,下孟翻。〕
終日欽欽,若
【章:甲十六行本「若」上有「常」字;乙十一 行本同。】
在戰場,
〔毛萇曰:欽欽,言使人樂進也。〕
臨急膽定,過絕於人。雖世無事,每朝夕嚴鼓,
〔嚴鼓,疾擊鼓也,今人謂之擂鼓。〕
兵在營者,咸行裝就隊。以此玩敵,使不知所備,故出輒有功。
〔雖不出兵,而常為行備,敵人之覘者玩以為常,則不知所備豫矣。〕
然寢疾增篤,吳主晝為減膳,夜為不寐,
〔為,于偽翻;下同,〕
;中使醫藥口食之物,相望於道。然每遣使表疾病消息,吳主輒召見,口自問訊,入賜酒食,出賜布帛。及卒,吳主為之哀慟。
⑥夏,四月,乙丑,改元。
〔曹爽誅後,方改元嘉平。〕
⑦曹爽之在伊南也,昌陵景侯蔣濟與之書,
〔諡法:由義而濟日景;耆意大慮曰景〕
言太傅之旨,不過免官而已。爽誅,濟進封都鄉侯,上疏固辭,不許。濟病其言之失,
〔以失言於爽為己病也。〕
遂發,丙子,卒。〕
⑧秋,漢衛將軍姜維寇雍州,依麴山築二城,
〔麴山,蓋在羌中,魏雍州西南界。據郭淮傳,麴山在翅上。翅,為翅也,為翅,要地也,魏屯兵守之。〕
使牙門將句安、李歆等守之,
〔句,音鉤,又古候翻;姓也。姓譜:句芒氏之後。史記有句彊,今蜀中猶有句姓。〕
聚羌胡質任,侵偪諸郡;
〔質,音致。〕
征西將軍郭淮與雍州刺史陳泰禦之。泰曰:「麴城雖固,去蜀險遠,當須運糧;羌夷患維勞役,必未肯附。今圍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雖其有救,山道阻險,非行兵之地也。」淮乃使泰率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文進兵圍麴城,斷其運道及城外流水。安等挑戰,不許,
〔斷,丁管翻。挑,徒了翻。〕
將士困窘,分糧聚雪以引日月。
〔窘,巨隕翻。〕
維引兵救之,出自牛頭山,
〔牛頭山蓋在洮水之南,以形名山。魏收地形志:後魏真君四年,置仇池郡,治階陵縣,縣有牛頭山。五代志:牛頭山在成州上祿縣界。〕
與泰相對。泰曰:「兵法貴在不戰而屈人。
〔孫子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一戰而屈人,善之善者也。〕
今絕牛頭,維無反道,則我之禽也。」槉諸軍各堅壘勿與戰,遣使白淮,使淮趣牛頭截其還路。
〔趣,七喻翻。〕
淮從之,進軍洮水。
〔洮,土刀翻。〕
維懼,遁走,安等孤絕,遂降。淮因西擊諸羌。
鄧艾曰:「賊去未遠,或能復還,
〔復,扶又翻。〕
宜分諸軍以備不虞。」於是留艾屯白水北。
〔水經註:白水出隴西臨洮縣西南西傾山,東南流逕鄧至城南,即艾所屯地,以鄧文至此,故以名 城。〕
三日,維遣其將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結營。
〔廖,力救翻,今力弔翻。〕
艾謂諸將:「維今卒還,
〔卒,讀曰猝。〕
吾軍人少,
〔少,詩照翻。〕
法當來渡;而 不作橋,此維使化持吾令不得還,維必自東襲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文屯六十里,艾即夜潛軍徑到;維果來渡,而艾先至據城,得以不敗。漢軍遂還。
⑨兗州刺史令狐愚,
〔姓譜:周文王之子高封於畢,其後有畢萬。萬子犨封於魏,為魏氏。犨子顆封於令狐,為令狐氏。令,力呈翻。〕
司空王淩之甥也,屯於平阿,
〔水經註:淮水過當塗縣北,又北沙水注之,淮之西有平阿縣故城。晉志,平阿縣屬淮南郡,有塗山。〕
甥舅並典重兵,專淮南之任。淩與愚陰謀,以帝闇弱,制於強臣,聞楚王彪有智勇,欲共立之,迎都許昌。九月愚遣其將張式至白馬,與彪相聞。
〔楚王彪,武帝子,黃初三年,徙王白馬。白馬縣屬東郡。〕
淩又遣舍人勞精詣洛陽,
〔勞,姓也;精,名也。姓譜:其先居東海勞山,因氏焉。後漢有琅邪勞丙。〕
語其子廣,
〔語,牛倨翻。〕
廣曰:「凡舉大事,應本人情。曹爽以驕奢失民,何平叔虛華不治,
〔何晏,字平叔。〕
丁、畢、桓、鄧雖並有宿望,皆專競於世。加變易朝典,
〔朝,直遙翻;下同。〕
政令數改,
〔數,所角翻。〕
所存雖高而事不下接,
〔言雖存心於高曠而不切事情,與下不接也。〕
民習於舊,眾莫之從,故雖勢傾四海,聲震天下,同日斬戮,名士減半,而百姓安之,莫之或哀,失民故也。今司馬懿情雖難量,
〔量,音良。〕
事未有逆,而擢用賢能,廣樹勝己,
〔謂蔣濟、高柔、孫禮、陳泰、郭淮、鄧艾等。〕
脩先朝之政令,
〔朝,直遙翻。〕
副眾心之所求。爽之所以為惡者,彼莫不必改
〔「必」,當作「畢」。〕
夙夜匪懈,以恤民為先,
〔懈,古隘翻。〕
公子兄弟,並握兵要,未易亡也。」
〔易,以豉翻。〕
淩不從。
冬,十一月,令狐愚復遣張式詣楚王,
〔復,扶又翻。〕
未還,會愚病卒。
⑩十二月,辛卯,即拜王淩為太尉。
〔即拜者就壽春拜為太尉。〕
庚子,以司隸校尉孫禮為司空。
光祿大夫徐邈卒。邈以清節著名。盧欽嘗著書稱邈曰:「徐公志高行溹,
〔行,下孟翻。〕
才博氣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
〔狷,吉掾翻。〕
潔而不介,博而守約,猛而能寬。聖人以清為難,而徐公之所易也!」
〔易,以豉翻。〕
或問欽:「徐公當武帝之時,人以為通;自為涼州刺史,
〔明帝太和初,邈為涼州刺史。〕
及還京師,人以為介,何也﹖」欽答曰:「往者毛孝先、崔季珪用事,貴清素之士,于時皆變易車服以求名高,
〔事見六十五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毛玠,字孝先。崔琰,字季珪。〕
而徐公不改其常,故人以為通。比來天下奢靡,轉相倣傚,
〔比,毗寐翻,近也。比來,猶言近來也。〕
而徐公雅尚自若,不與俗同。故前日之通,乃今日之介通,乃今日之介也;是世人之無常而徐公之有常也。」欽,毓之子也。
〔毓,余六翻。〕
二年(庚午、二五○)
①夏,五月,以征西將軍郭淮為車騎將軍。
②初,會稽潘夫人有寵於吳主,
〔會,古外翻。〕
生少子亮,
〔少,詩照翻。〕
吳主愛之。全公主既與太子和有隙,
〔事見上卷正始六年。〕
欲豫自結,數稱亮美,以其夫之兄子尚女妻之。
〔為後孫綝殺尚廢亮遷全公主張本。數,所角翻。妻,七細翻。〕
吳主以魯王霸結朋黨以害其兄,心亦惡之,
〔惡,烏路翻。〕
謂侍中孫峻曰:「子弟不睦,臣不分部,
〔分部,謂各分部黨,若漢甘陵南北部。〕
將有袁氏之敗,
〔事見六十四卷建安七年。〕
為天下笑。若使一人立者,安得不亂乎!」遂有廢和立亮之意,然猶沈吟者歷年。沈吟者,欲決而未決之意,今人猶有此語。沈,持林翻。〕峻,靜之曾孫也。
〔孫靜,堅之季弟,見六十二卷建安元年。〕
秋,吳主遂幽太子和。
〔驃騎將軍朱據諫曰:「太子,國之本根;加以雅性仁孝,天下歸心。昔晉獻用驪姬而申生不存,註已見前。〕
漢武信江充而戾太子冤死,
〔事見二十二卷漢武帝征和二年。臣竊懼太子不堪其憂,雖立思子之宮,無所復柔矣!」吳主不聽。據與尚書僕射屈晃〔屈,居勿翻。〕
率諸將吏泥頭自縛,連日詣闕請和;吳主登白爵觀,見,甚惡之,
〔白爵觀在建業宮中。觀,古玩翻。〕
槉據、晃等「無怱怱!」怱怱,急遽不諦細也。〕無難督陳正、五營督陳象各上書切諫,
〔吳主置左右無難營兵,又置五營兵,各置督領之。〕
據、晃亦固諫不已;吳主大恕,族誅正、象。牽據、晃入殿,據、晃猶口諫,叩頭流血,辭氣不撓;
〔撓,奴教翻。〕
吳主杖之各一百,左遷據為新都郡丞,晃斥歸田里,群司坐諫誅放者以十數。遂廢太子和為無人,徙故鄣,
〔故鄣縣屬丹陽郡。賢曰:秦鄣郡所治也,在今湖州安吉縣界。師古曰:鄣,音章。〕
賜魯王霸死。殺楊竺,流其尸於江,又誅全寄、吳安、孫奇,皆以其黨霸譖和故也。
〔黨霸譖和事,見上卷正始六年。〕
初,楊竺少獲聲名,
〔少,詩照翻。〕
而陸遜謂之終敗,勸竺兄穆令與之別。
〔別彼列翻,分也。〕
及竺敗,穆以數諫戒竺得免死。
〔數,所角翻。〕
朱據未至官,中書令孫夕以詔書追賜死。
③冬,十月,廬江太守文
【章:甲十六行本「文」上有「譙郡」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
欽偽叛,以誘吳偏將軍朱異,
〔誘,音酉。〕
欲使異自將兵迎己。異知其詐,表吳主,以為欽不可迎。吳主曰:「方今北土未一,欽欲歸命,宜且迎之。若嫌其有譎者,
〔譎,古穴翻。〕
但當設計綱以羅之,盛重兵以防之耳。」乃遣偏將軍呂據督二萬人與異并力至北界,
〔北界,謂魏、吳分界之地,在魏廬江郡南,於吳為北。〕
欽果不降。
〔降,戶江翻。〕
異,桓之子;據,範之子也。
④十一月,大利景侯孫禮卒。
〔據孫禮傳,禮封大利亭侯。〕
⑤吳主立子亮為太子。
⑥吳主遣軍十萬作堂邑、塗塘以淹北道。
〔堂邑縣,前漢屬臨淮郡,後漢屬廣陵郡,魏、吳在兩界之間之間為棄地。賢曰:堂邑,今揚州六合縣。杜佑曰:揚州六合縣,春秋楚之棠邑漢為堂邑。淹北道以絕魏兵之窺建業,吳主老矣,良將多死,為自保之規摹而已。「塗」,當作「涂」;讀曰滁。〕
⑦十二月,甲辰,東海定王霖卒。
〔諡法:純行不爽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⑧征南將軍王昶上言:「孫權流放良臣,
〔良臣,謂朱據等。昶,丑兩翻。〕
適庶分爭,
〔適,讀曰嫡。〕
可乘釁擊吳。」朝廷從之,遣新城太守南陽州泰襲巫、秭歸,
〔州,姓也;泰,名也。晉有州綽。風俗通云:其先食采於州,因氏焉。〕
荊州刺史王基向夷陵。
〔魏荊州刺史與征南府並屯宛,時已徙屯新野。〕
昶向江陵,引竹焴為橋,渡水擊之。
〔焴,居登翻,大索也。吳引沮漳之水浸江陵以北之地,以限魏兵,故昶為橋以渡水。〕
吳大將施績,夜遁入江陵,
〔績,朱然之子也。然本施氏,朱治以為子,魏人本其所自出之姓稱之。〕
昶欲引玫平地與戰,乃先遣五軍按大道發還,使吳望見而喜,又以所獲鎧馬甲首環城以怒之,
〔鎧,可亥翻。環,音宦。〕
設伏兵以待之。績果來追,昶與戰大破之,斬其將鍾離茂、許旻。
⑨漢姜維復寇西平,不克。
〔復,扶又翻。〕
三年(辛未、二五一)
①春,正月,王基、州泰擊吳兵,皆破之,降者數千口。
②二
【章:乙十一行本「二」作「三」;張校同;退齋校同。】
月,以尚書令司馬孚為司空。
③夏,四月,甲申,以王昶為征南大將軍。
〔以破吳兵進律也。〕
壬辰,大赦。
⑤太尉王淩聞吳人塞涂水,
〔即前所作堂邑、塗塘也。楊正衡曰:涂,音滁。據今滁河,自滁州至真州。塞,悉則翻。〕
欲因此發兵,爻嚴諸軍,表求討賊;詔報不聽。淩遣將軍楊弘以廢立事告兗州刺史黃華,華、弘連名以白司馬懿,懿將中軍乘水道討淩,先下赦赦淩罪,又為書諭淩,已而大軍掩至百尺。
〔水經註:沙水東南過陳縣,又東南流注于潁,謂之交口。水次有大堰,即古百尺堰;司馬宣王討王淩,大軍掩至百尺,即此地。杜佑曰:百尺在陳州宛丘縣。不意其至而至日掩至;掩者,掩其不備也。我朝析汝陰之百尺鎮置萬壽縣。〕
淩自知勢窮,乃乘船單出迎懿,遣掾王彧謝罪,送印綬、節鉞。掾,俞絹翻。〕懿軍到丘頭,
〔水經:穎水過南頓縣,又東逕丘頭,丘頭南枕水。魏書郡國志曰:王淩面縛於此,故唬武丘。杜知曰:即今潁州沈丘縣。〕
淩面縛水次,懿承詔遣主簿解其縛。
淩既蒙赦,加恃舊好,不復自疑,
〔好,呼到翻。復,扶又翻。〕
徑乘小船欲趨懿。
〔趨,逡遇翻。〕
懿使人逆止之,住船淮中,
〔水經註:潁水自丘頭東南至慎縣,又東南入于淮。懿蓋進軍已近淮。〕
相去十餘丈。淩知見外,
〔淩與懿同為公,初以為蒙赦而欲趨懿;懿逆拒之,乃遙謂懿曰:「卿直以折簡召我,我當敢不至邪,而乃弔軍來乎!」懿曰:以卿非肯逐折簡者故也。」〔古者簡長二尺四寸,短者牛之。漢制,簡長二尺,短者半之。蓋單執一札謂之簡;折簡者,折半之簡,言其禮輕也。又按南史,孔闇為秈珪草表,珪以示謝朓,朓嗟吟良久,手自折簡寫之。〕
淩曰:「節負我!」懿曰:「我寧負,卿,不負國家!」遂遣步騎六百送淩西詣京師,
〔自潁河泝流而西,詣洛陽。〕
淩試索棺釘以觀懿意,懿命給之。
〔給棺釘者,示之以必死。索,山客翻。釘,音丁。〕
五月,甲寅,淩行到項,遂飲藥死。
懿進至壽春,張式等皆自首。
〔首,式救翻。〕
懿窮治其事,治,直之翻。〕諸相連者悉夷三族。發淩、愚冢,剖棺暴尸於所近市三日,
〔近,其靳翻。〕
燒其印綬、章,服,親土埋之。
〔孟子曰:比化者毋使土親膚。親土者,羸葬也。綬,音受。〕
初,令狐愚為白衣時,常有高志,眾人謂愚必興令狐氏。
〔令,力呈翻。〕
族公弘農太守卲獨以為:「愚性倜儻,
〔倜,他歷翻。倜儻,卓異也。〕
不修德而願大,必滅我宗。」愚聞之,心甚不平。及卲為虎賁中郎將,而愚仕進已多所更歷,
〔更,工衡翻。〕
所在有名稱。
〔稱,昌孕翻。凡名號謂之稱。孟子題辭曰:子者,男子之通稱。〕
愚從容謂卲曰:
〔從,千容翻。〕
「先時聞大人謂愚為不繼,
〔先,悉薦翻。〕
今竟云何邪﹖」卲熟視而不答,私謂妻子曰:公治性度,猶如故也
〔令狐愚,字公治。〕
以吾觀之,終當敗槭,但不知我久當坐之不邪,
〔不,讀曰否。〕
將逮汝曹耳。」卲沒後十餘年而愚族滅。
〔此晉人作魏史所書云爾。〕
愚在兗州,辟山陽單固為別駕,
〔單,音善。〕
與治中楊康並為愚 腹心。及愚卒,康應司徒辟,至洛陽,露愚陰事,愚由是敗。懿至壽春,見單固,問曰:「令狐反乎﹖」曰:「無有。」楊康白事,事與固連,
〔康所白愚陰事,事 與固連也。〕
遂收捕固及家屬皆繫廷尉,考實數十,固固云無有。
〔上固,其名;下固,固執也。〕
懿錄楊康,
〔錄,收也。〕
與固對相詰,
〔詰,去吉翻。〕
固辭 窮,乃罵康曰:「老傭!
〔傭,雇也。奴僕受雇者曰傭。老傭,猶言老奴也。〕
既負使君,又滅我族,
〔使君,謂令狐愚也。〕
顧汝當活邪!」康初自冀封侯,後以辭頗參錯,
〔言獄辭與單固參雜也。〕
亦并斬之。臨刑,俱出獄,固又罵康曰:「老奴!汝死自分耳。
〔分,扶問翻。〕
若令死者有知,汝何面目以行地下乎!」
詔以揚州刺史諸葛誕為鎮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
〔王淩死而用諸葛誕,誕亦終於為魏以司馬懿之明達,豈不知誕之乃心魏氏哉!大敵在境,帥難其才也。〕
⑥吳主立潘夫人為皇后,大赦,改元太元。
⑦六月,賜楚王彪死。盡錄諸王公置鄴,使有司察之,不得與人交關。
〔慮復如楚王彪為變也。〕
⑧秋,七月,壬戌,皇后甄氏殂。
〔甄,之人翻。〕
⑨辛未,以司馬孚為太尉。
⑩八月,戊寅,舞陽宣文侯司馬懿卒。
〔史以懿死為王淩之崇,信乎﹖儻其果能然,固忠勇之鬼也。通鑑不語怪,今著之,以示為人臣者。〕
詔以其子衛將軍師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
〔魏、晉之制,驃騎、車騎、衛將軍,伏波、撫軍、都護、鎮軍、中軍、四征、四鎮、龍驤、典軍、上軍、輔國等大將軍,位皆從公;至錄尚書事,則專制朝政矣。〕
初,南匈奴自謂其先本漢室之甥,因冒姓劉氏。太祖留單于呼廚泉於鄴,分其眾為五部,居并州境內。
〔事見六十七卷漢獻帝建安二十一年。〕
左賢王豹,單于於扶羅之子也,為左部帥,部族最強。
〔帥,所類翻。〕
城陽太守鄧文
〔前漢置城陽國,後漢省入琅邪國,魏武帝平青州,復置城陽郡。〕
上言:「單于在內,羌夷失統,合散無主。今單于之尊日疏而外土之威日重,
〔謂南單于留鄴,雖有尊名,日與部落疏;而左賢王豹居外,部族最強,其威日重也。〕
則胡虜不可不深備也。聞劉豹部有叛胡,可因叛割為二國,以分其勢。去卑功顯前朝
〔謂去卑侍衛漢獻帝東還也,事見六十一卷興平元年。朝,直遙翻。〕
而子不繼業,宜加其子顯號,使居鴈門。離國弱寇,
〔離國者,離匈奴劉豹之國為二也。〕
追錄舊勳,此御邊長計也。」又陳「羌胡與民同處者,
〔處,昌呂翻。〕
宜以漸出之,使居民表,
〔表,外也。使居編民之外也。〕
以崇廉恥之教,塞姦宄之路。」
〔塞,悉則翻。〕
司馬師皆從之。
〔鄧艾所陳,先於徙戎論。司馬師既從之矣,然卒不能杜其亂華之漸,抑所謂「漸出之」者行之而不究邪﹖豈天將啟胡、羯、氐、羌,非人之所能為也!〕
吳立節中郎將陸抗屯柴桑,詣建業治病。病差,
〔差,楚懈翻,病瘳也。〕
當還,吳主涕泣與別,謂曰:「吾前聽用讒言,與汝公大義不篤,以此負汝;前後所問,一焚滅之,莫令人見也。」
〔一焚滅之,言一切悉焚滅之也。責問陸遜事,見上卷正漿六年。〕
是時,吳主頗寤太子和之無罪,冬,十一月,吳主祀南郊還,得風疾,欲召和還;全公主及侍中孫峻、中書令孫弘固爭之,
〔爭者,恐和復立,為己患也。〕
乃止。
吳主以太子亮幼少,議所付託,孫峻薦大將軍諸葛恪可付大事。
〔此時通吳國上下皆以恪為才,而峻薦之。峻本無殺恪之心也,恪死於峻手,其罪在恪。峻既竊權,授之弟綝以亂吳國,其罪在峻。讀史者其審諸!〕
吳主嫌恪剛很自用,
〔很,戶懇翻。〕
峻曰:「當今朝臣之才,無及恪者。」乃召恪於武昌。恪將行,上大將軍呂岱戒之曰:「世方多難,
〔難,乃旦翻。〕
子每事必十思。」恪曰:「昔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夫子曰:『再思可矣。』
〔見論語。季文子,魯大夫季孫行父也。〕
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岱無以答,時咸謂之失言。
虞喜論曰:夫託以天下,至重也;以人臣行主威,至難也;兼二至而管萬機,能勝之者鮮矣。
〔勝,音升。鮮,息淺翻。〕
呂侯,國之三耆,
〔元耆,猶言元老也。〕
志度經遠,甫以十思戒之,而便以示劣見拒:此元遜之疏,機神不俱者也!
〔諸葛恪,字元遜。疏,讀曰捤。機者,逢事會而發;神者,人之靈明;逢事會而靈明無以應之,則為一俱矣。〕
若因十思之義,廣諮當世之務,聞善速於雷動,從諫急於風,豈得隕身殿堂,死於凶豎之刃!
〔謂恪後為孫峻所殺也。〕
世人奇其英辯,造次可觀,
〔造,七到翻。〕
而哂呂侯無對為陋,
〔晒,矢忍翻。〕
不思安危終始之慮;是樂春藻之繁華,
〔樂,音洛。〕
忘秋實之甘口也。昔魏人伐蜀,蜀人禦之,精嚴垂發,而費禕方與來敏對棋,意無厭倦。敏以為必能辦賊,
〔事見上卷正始五年。〕
言其明略內定,貌無憂色也。況長寧以為君子臨事而懼,好謀而成,
〔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論語記孔子言,而所謂長寧者,未知其為誰也。〕
蜀為蕞爾之國,
〔蕞,祖外翻。〕
而方向大敵,所規所圖,唯守與戰,何何矜己有餘,晏然無戚!斯乃禕性之寬簡,不防細微,卒為降人郭循
【章:甲十六行本作「循」;乙十一行本同;下均同。】
所害,
〔「循」,當作「脩」,註見後。卒,子恤翻。〕
豈非兆見於彼而禍成於此哉!
〔見,賢遍翻。〕
往聞長寧之甄文偉,
〔甄,別也。〕
今覩元遜之逆呂侯,二事體同,皆足以為世鑒也。
恪至建業,見吳主於臥內,受詔牀下,以大將軍領太子太傅,孫弘領少傅;詔有司諸事一統於恪,惟殺生大事,然後以聞。為制群官百司拜揖之儀,各有品序。
〔諸葛恪本盛氣者也;吳主既任之,又為制百司拜揖之儀品,是其氣愈盛矣。使無東關之捷、合肥之敗恪亦不能濟吳之國事也。為,于偽翻。〕
又以會稽太守北海滕胤為太常。胤吳主伲也。
〔為恪、胤皆敗張本。會,古外翻。〕
十二月,以光祿勳滎陽鄭沖為鄭沖為司空。
漢費禕還成都,
〔費,父沸翻。〕
望氣者云:「都邑無宰相位。」及復北屯漢壽。
〔以禕之才識,乃復信望氣者之說邪!葭萌縣,漢屬廣漢郡,蜀先主改曰漢壽縣,屬梓潼郡。〕
是歲,漢尚書令呂乂卒,以侍中陳祗守尚書令,
〔祗為尚書令,黃皓自此俞用事矣。〕
四年(壬申、二五二)
①春,正月,癸卯,以司馬師為大將軍。
②吳主立故太子和為南陽王,使居長沙;仲姬子奮為齊王,居武昌;王夫人子休為琅邪王,居虎林。
〔虎林濱大江,吳置督守之。其後孫綝遣朱異自虎林襲夏口,兵至武昌,而夏口督孫壹奔魏,則虎林又在武昌之下。〕
③二月,立皇后張氏,大赦。后,故涼州刺史既之孫,東莞太守緝之女也。
〔東莞縣,漢屬琅邪郡,魏分為郡。沈約曰:晉武帝泰始元年,分琅邪立東莞郡,當是魏既分而復合於琅邪,晉又分也。莞,音官。〕
召緝拜光祿大夫。
〔為下司馬師殺緝張本。〕
吳改元神鳳,大赦。
⑤吳潘后性剛戾,主疾病,后使人問孫弘以呂后稱制故事。左右不勝其虐,
〔勝,音升。〕
伺其昏睡縊殺之,託吾串惡,
〔縊,於賜翻,又於計翻。中惡,暴病而死也。中,竹八翻。〕
後事泄,坐死者六七人。
〔斯事也,實吳用事之臣所為也。潘后欲求稱制,左右小人正當相與從臾為之,安有不勝其虐而縊殺之之理!吳史緣飾,後人遂因而書之云爾。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誠哉!〕
吳主病困,召諸葛恪、孫弘、滕胤及將軍呂據、侍中孫峻入臥內,屬以後事。
〔屬,之欲翻。〕
夏,四月,吳主殂。
〔年七十一。〕
孫弘素與諸葛恪不平,懼為恪所治,
〔治,直之翻。〕
祕不發喪,欲矯詔誅恪;孫峻以告恪。恪請弘咨事
〔謀事曰咨。〕
於坐中殺之。坐,徂臥翻。〕乃發喪,諡吳主曰大皇帝。
〔沈約曰:諡大,諡法所不載。〕
太子亮即位。
〔孫亮,字子明,權少子也,即位時,年十歲。〕
大赦,改元建興。閏月,以諸葛恪為太傅,滕胤為衛將軍,呂岱為大司馬。恪乃命罷視聽,息校官,
〔吳主權置校官,典校諸官府及州郡文書,專任以為耳目。今息校官,即所謂罷視聽也。〕
原逋責,除關稅,
〔古者關譏而不征,後世始征之,關有稅,非古也,除之是也。〕
崇恩澤,眾莫不悅。恪每出入,百姓延頸思見其狀。
恪不欲諸王處濱江兵馬之地,
〔處,昌呂翻。〕
乃徙齊王奮於豫章,琅邪王休於丹陽。
〔奮、休,皆吳主亮之兄也。〕
奮不肯徙,恪
【章:甲十六行本「恪」上有「又數越法度」五字;乙十一行本同;退齋校同;張校同,云無註本亦無此五字。】
為牋以遺奮曰:
〔遺,于季翻。〕
「帝王之尊,與天同位,是以家天下,臣父兄;仇讎有善,不得不舉,親戚有惡,不得不誅,所以承理物,先國後家,
〔先、後,皆去聲。〕
蓋聖人立制,百代不易之道也。昔漢初興,多王子弟,至於大強,輒為不軌,上則幾危社稷,
〔謂吳、楚七國。淮南、濟北、燕、廣陵也。王,于況翻。幾,居希翻。〕
下則骨肉相殘,
〔謂如廣川王去之類。〕
其後懲戒以為大諱。自光武以來,諸王有制,惟得自娛於宮內,不得臨民,于與政事,其與交通,皆有重禁,
〔光武科,禁藩王不得交通賓客。干與,讀曰預。〕
遂以全安,各保福祚,此則前世得失之驗也。大行皇帝策勤渠,科禁嚴峻,其所戒敕,無所不至。誠欲上安宗廟,下全諸王,各早就國,承
【章:甲十六行本作「使百世相承」五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熊校同。】
無凶國害家之悔也。
〔書洪範曰:凶于而國,害于而家。「承」,當作「永」。〕
大王宜上惟太怕順父之志,
〔周太王三子,長曰太伯,次曰仲雍,次曰季歷。季歷之子曰昌,有聖德,太王欲傳國季歷以及昌,太伯、仲雍遂逃之荊蠻,讓國季歷以成父之志。惟,思也。〕
中念河間獻王、東海王彊恭順之節,
〔漢河間獻王德,於武帝兄也;東海王彊,於明帝異母兄也。二王之事二帝,極為恭順;事並見漢紀。〕
下存前世驕恣荒亂之王以為警戒。而聞頃至武昌以來,多違詔敕,不拘制度,擅發諸將兵治護宮室。
〔治,直之翻。〕
又左右常從有罪過者,當以表聞,公付有司;而擅私殺,事不明白。
〔吳諸王有常從吏兵,置常從督以領之。明,顥也;白,奏也;謂不顯奏其罪而擅殺之也。從,才用翻。〕
中書楊融,親受詔敕,所當恭肅,乃云『正自不聽禁,
〔謂不聽禁約也。〕
當如我何!』聞此之日,子大驚怪,莫不寒心。里語曰:『明鑑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大王宜深以魯王為戒,
〔謂魯王霸也。〕
改易其行,
〔行,下孟翻。〕
戰戰兢兢,盡禮朝廷,如此,則無求不得。若棄忘先帝法教,懷輕慢之心,臣下寧負大王,于敢負先帝遺詔;寧為大王所怨疾,豈敢忘尊主之威而令詔敕不行於藩臣邪!向使魯王早納忠直之言,懷驚懼之慮,
〔驚,當作兢。〕
則享祚無窮,豈有滅亡之禍哉!夫良藥苦口,唯病者能甘之;忠言逆耳,唯達者能受之。今者恪等慺慺,
〔慺,盧侯翻。懁懁,恭謹貌。〕
欲為大王除危殆於萌牙,
〔為,于偽翻。〕
廣福廌之基原,是以不自知言至,
〔至,極也,切也。〕
願蒙三思!」王得牋,懼,遂移南昌。
〔南昌縣,豫章郡治所。〕
⑥初,吳大帝築東興隄以巢湖,
〔吳主權黃龍二年築東興隄。〕
其後入寇淮南,敗,以內船,遂廢不復治。
〔謂正漿二年芍陂之敗也。遏巢湖所以利舟師,而反為湖內之船所敗,故廢而不治。復,扶又翻。治,直之翻。〕
冬,十月,太傅恪會眾於東興,更作大隄,左右結山,俠築兩城,
〔今柵江口有兩山,濡須山在和州界,謂之東關;七寶山在無為軍界,謂之西關。兩山對峙,中為石梁,鑿石通水。唐志:廬州巢縣東南四十里,有故東關。俠,讀曰夾:古者俠、夾二字通。漢靈帝光和二年華山亭碑,其文有云「吏卒俠路」,晉、宋書諸王有俠轂隊,皆以夾為俠。〕
各留千人,使將軍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東城,
〔留,姓也。漢功臣表有強園〔圉〕
侯留盻。姓譜曰:衛大夫留封人之後,漢末避地會稽,遂居東陽,為郡豪族。〕引軍而還。
鎮東將軍諸葛誕言於大將軍師曰:「庈因吳內侵,使文舒逼江陵,仲恭向武昌,
〔王昶,字文舒,毌丘儉,字仲恭。〕
以羈吳之上流;然後簡精卒攻其兩城,比救至,可大獲也。」
〔比,必寐翻。〕
是時征南大將軍王昶、征東將軍胡遵、鎮南將軍毌丘儉等各獻征吳之計。朝廷以三征計異,
〔漢置四征將軍,謂征東、征西、征南、征北也。其後又置四鎮將軍,有功進號,則自鎮為征。毌丘儉方為鎮南,而曰三征,史概言之。〕
詔問尚書傅嘏。嘏對曰:「議者或欲汎舟徑濟,橫行江表;或欲四道並進,攻其城壘;或欲大佃疆埸,
〔佃,讀曰田。〕
觀釁而動;誠皆取賊之常計也。然自治兵以來,出入三載,非掩襲之軍也。
〔治,直之翻。〕
賊之為寇,幾六十年矣,
〔自漢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吳、魏始為寇敵;至是年凡五十五年,吳、魏通者三年耳。幾,居希翻。〕
君臣相保,吉凶共患,又喪其元帥,
〔喪,息浪翻。〕
上下憂危,設令列船津要,堅城據險,橫行之計,其殆難捷。今道壤之守,與賊相遠,賊設羅落,又特重密,
〔謂設烽燧,遠候望,以羅落道面也。羅,布也。落,與絡同,聯絡也。莊子曰:牛馬淦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用此落字。重,直龍翻。〕
間諜不行,
〔間,古莧翻;下同。諜達協翻。〕
耳目無聞。夫軍無耳目,校察未,詳,而舉大眾以臨巨險,此為希幸徼功,
〔徼,一遙翻。〕
先戰而後求勝,非全軍之長 策也。唯有進軍大佃,最差完牢;可詔昶、遵等擇地居險,審所錯置,
〔錯,倉故翻。〕
及令三方一時前守。奪其肥壤,使還塉,秦昔翻。〕兵出民表,寇鈔不犯, 二也;
〔鈔,楚交翻。〕
招懷近路,降附日至,三也;降,戶江翻。〕羅落遠設,間構不來,四也;賊退其守,羅落必淺,佃作易立,五也;
〔易,以豉翻。〕
坐食積穀,士不運輸,六也;釁隙時聞,討襲速決,七也;凡此七者,軍事之急務也。不據則賊擅便資,據之則利歸於國,不可不察也。夫屯壘相偪,形勢已交,智勇得陳,巧拙得用,策之用知得失之計,角之而知有餘灴足,虜之情偽,將焉所逃!
〔焉,於虔翻。〕
夫以子敵大,則役煩力竭;以貧敵富,則斂重財匱。
〔斂,力贍翻。〕
故曰:『敵逸能勞之,飽能飢之』,
〔孫武子兵法之言也。〕
此之謂也。」司馬師不從。
十一月,詔王昶等三道擊吳。十二月,堊昶攻南郡,毌丘儉向武昌,胡遵、諸葛誕率眾七萬攻東興。甲寅,吳太傅恪將兵四萬,晨夜兼行,救東興。胡道等敕諸軍作浮橋以渡,陳於堤上,
〔陳,讀曰陣。〕
分兵攻兩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卒,讀曰猝。〕
諸葛恪使冠軍將軍丁奉與呂據、留贊、唐咨為前部,從山西上。
〔上,時掌翻;下同。〕
奉謂諸將曰:「今諸軍行緩,若賊據便地,則難以爭鋒,我請趨之。」
〔趨,七喻翻。〕
乃辟諸軍使下道,
〔辟,讀如闢。辟諸軍使避路而己軍前進也。〕
奉自率麾下三千人徑進。時北風,奉舉帆二日,即至東關,遂據徐塘。
〔徐塘, 蓋近東關。〕
時天雪,寒,胡遵等方置酒高會。奉見其前部兵少,謂其下曰:「取封侯爵賞,正在今日!」乃使兵皆解鎧,去矛戟,
〔去,羌呂翻。〕
但兜鍪刀楯, 慙身緣堨。
〔兜鍪,首鎧。鍪,莫侯翻。楯,食尹翻。慙,魯果翻。堨,阿葛翻。〕
魏人望見,大笑之,不即嚴兵。吳兵得上,便鼓譟,斫破魏前屯,呂據寺繼至;魏軍驚擾散走,爭渡浮橋,橋壞絕,自投於水,更相蹈藉。
〔更,工衡翻。〕
前部督韓綜、樂安太守桓嘉等皆沒,死者數萬。綜故吳叛將,
〔綜叛吳事見七十卷明帝太和元年。〕
數為吳害,
〔數,所角翻。〕
吳大帝常切齒恨之,諸葛恪命送其首以其自白大帝廟。獲車乘、牛馬、騾驢各以千數,
〔乘,繩證翻。騾,盧戈翻。〕
資器山積,振旅而歸。
⑦初,漢姜維寇西平,
〔見上卷喜平二年。〕
獲中郎將郭随,
〔随,偏考字書無其字。又考三國志三少帝紀作「郭脩」,蜀志張嶷傳亦作「郭脩」,裴松之註亦云:脩,字孝先。費禕傳作「郭循」,後主傳亦然。今三國志舊本,凡書「循」者多從「随」,字皆作「随」即「脩」字之誤也,後人以「随」字無所出,又改「人」為「彳」,遂為「循」字耳。盤洲洪氏曰:自東漢以來,凡「盾」字皆作「随」字。又曰漢隸「循」、「脩」頗相近,隸法「潃」、「潃」只爭一畫。〕
漢人以為左將軍。随欲刺漢主,不得親近,每因上壽,且拜且前,
〔刺,七亦翻。近,其靳翻。上,時掌翻。〕
為左右所遏,事輒不果。
〔為下随殺費禕張本。〕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吴伟业
清·周安士
(清)贾茗
清·章学诚
明·心泰
(明)黄佐
宋·陈达叟
唐·李鼎祚
唐·李吉甫
明·钟伯敬
清·吴师青
亢廷珍
林纾
后秦·鸠摩罗什
清·朱用纯
宋懋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