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資治通鑑卷第三十二-資治通鑑 胡三省注
資治通鑑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起著雍涒滩,尽昭阳赤奋若,凡六年。
孝成皇帝中
永始四年(戊申、前一三)
①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大赦天下。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
②夏,大旱。
③四月,癸未,長樂臨華殿、未央宮東司馬門皆災。
〔師古曰:東面之司馬門也。樂,音洛。〕
六月,甲午,霸陵園門闕災。
④秋,七月,辛未晦,日有食之。
⑤冬,十一月,庚申,衛將軍王商病免。
⑥梁王立驕恣無度,
〔立,梁孝王武八世孫也。〕
至一日十一犯法。相禹奏「立對外家怨望,有惡言。」
〔梁相,名禹。相,息相翻。〕
有司按驗,因發其與姑園子姦事,奏「立禽獸行,請誅。」
〔漢法,內亂為禽獸行。行,下孟翻。〕
太中大夫谷永上書曰:「臣聞禮,天子外屏,不欲見外也;
〔師古曰:屏,謂當門之牆,以屏蔽者也。外屏,於門外為之。〕
是以帝王之意,不窺人閨門之私,聽聞中冓之言。
〔韓詩云:中冓,中夜。應劭曰:中冓,材冓在堂之中也。晉灼曰:魯詩以為夜也。師古曰:冓,謂舍之交積材木也。應說近之。冓,音工豆翻。〕
春秋為親者諱。
〔春秋公羊傳:閔元年,齊仲孫來。齊仲孫者何﹖公子慶父也。公子慶父則曷為謂之齊仲孫﹖外之也。曷為外之﹖春秋為親者諱。為,于偽翻;下同。〕
今梁王年少,
〔少,詩照翻;下同。〕
頗有狂病,始以惡言按驗,既無事實,而發閨門之私,非本章所指。王辭又不服,猥強劾立,傅致難明之事,
〔劾,戶概翻。師古曰:傅,讀曰附。〕
獨以偏辭成罪斷獄,
〔斷,丁亂翻。〕
無益於治道;
〔治,直吏翻。〕
汙衊宗室
〔汙,烏故翻。孟康曰:衊,音漫。師古曰:衊,音秣,謂塗染也。〕
以內亂之惡,披布宣揚於天下,非所以為公族隱諱,
〔為,于偽翻;下為公同。〕
增朝廷之榮華,昭聖德之風化也。臣愚以為王少而父同產長,
〔姑者,父之同產。長,知兩翻。〕
年齒不倫;梁國之富足以厚聘美女,招致妖麗;
〔妖,巧也,艷也,好也。妖,於驕翻。〕
父同產亦有恥辱之心;
〔師古曰:言其姑亦當自恥,必不與姦。〕
按事乃驗問惡言,
〔師古曰:本所問者,怨望朝廷之言也。〕
何故猥自發舒!
〔言何為而自發內亂之事。〕
以三者揆之,殆非人情,疑有所迫切,過誤失言,文吏躡尋,不得轉移。
〔躡尋者,謂躡其失言之後,而尋其內亂之跡也。〕
萌芽之時,加恩勿治,上也。
〔如淳曰:覆蓋之,則計之上。治,直之翻;下同。〕
既已按驗舉憲,
〔舉憲者,舉以法也。〕
宜及王辭不服,詔廷尉選上德通理之吏更審考清問,
〔上,與尚同。書呂刑:皇帝清問下民。孔安國曰:清問,詳問也。馬曰:清,訊。〕
著不然之效,定失誤之法,
〔著,明也。效,驗也。明其事之不然,具有證驗也。失誤,謂誤入人罪為失。〕
而反命於下史,
〔師古曰:使者還,反以清白之狀付有司也。〕
以廣公族附疏之德,
〔附疏者,使疏屬親附也。〕
為宗室刷汙亂之恥,
〔師古曰:刷,謂拭,刷除之也,言所劣翻。〕
甚得治親之誼。」天子由是寢而不治。
⑦是歲,司隸校尉蜀郡何武為京兆尹。
〔姓譜:何,出自周成王母弟唐叔虞;後封於韓;韓滅,子孫分散,江、淮間音以「韓」為「何」,字隨音變,遂為何氏。〕
武為吏,守法盡公,進善退惡,所居無赫赫名,去後常見思。
元延元年(己酉、前一二)
①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②壬戌,王商復為大司馬、衛將軍。
〔商去年以病免,今復位。〕
③三月,上行幸雍,祠五畤。
〔雍,於用翻。畤,音止。〕
④夏,四月,丁酉,無雲而雷;
〔劉向曰:雷前託於雲,猶君之託於臣,陰陽之合也。人君不恤天下,萬民有怨畔之心,故無雲而雷。〕
有流星從日下東南行,四面燿燿如雨,自晡及昏而止。
⑤赦天下。
⑥秋,七月,有星孛于東井。
〔孛,蒲內翻。〕
上以災變,博謀群臣。北地太守谷永對曰:「王者躬行道德,承順天地,則五徵時序,
〔五徵,即洪範之八庶徵,曰雨、曰暘、曰寒、曰燠、曰風也。〕
百姓壽考,符瑞並降;失道妄行,逆天暴物,則咎徵著郵,
〔洪範之常雨、常暘、常寒、常燠、常風,為咎徵著明也。天見咎徵,以明著人君之過也。師古曰:郵,與尤同。尤,過也。〕
妖孽並見,
〔洪範五行傳說曰:凡草木之類謂之妖;妖,猶夭胎,言尚微也。蟲豸之類謂之孽;孽則芽孽矣。見,賢遍翻。〕
饑饉荐臻;終不改寤,惡洽變備,不復譴告,更命有德。
〔如魯哀禍大天不降譴是也。復,扶又翻。更,工衡翻。〕
此天地之常經,百王之所同也。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質有脩短,時世有中季,
〔師古曰:中,讀曰仲。〕
天道有盛衰。陛下承八世之功業,
〔八世,高、惠、文、景、武、昭、宣、元。〕
當陽數之標季,
〔孟康曰:陽九之末季也。師古曰:標,音必遙翻。〕
涉三七之節紀,
〔孟康曰:至平帝,乃三七二百一十歲之厄,今已涉向其節紀。〕
遭無妄之卦運,
〔應劭曰:天必先雲而後雷,雷而後雨;而今無雲而雷。無妄者,無所望也。萬物無所望於天,災異之最大者也。師古曰:取易之無妄卦為義。項安世曰:古妄與望通,秦、漢言无妄,皆無望也。朱英之說黃歇與揚子法言皆然。故太玄去準无妄,謂其無所復望也。在易則自為誠妄之妄。〕
直百六之災総,
〔易九繍曰:切入元,百六陽九。孟康曰:易傳也。所謂陽九之繍,百六之會也。初入元,百六歲有繍者,則前元之餘氣也。師古曰:直,當也。孔穎達曰:凡水旱之歲,曆運有常。按律曆志云:十九歲為一章,四章為一部,二十部為一統,三統為一元。則一元有四千五百六十歲。初入元一歲有陽九,謂旱九年。次三百七十四歲陰九,謂水九年。以一百六歲并三百七十四歲為四百八十歲,註云,六乘八之數。次四百八十歲有陽九,謂旱九年。次七百二十歲陰七,謂水七年。次七百二十歲陽七,謂旱七年。又註云:七百二十者,九乘八之數次六百歲陰五,謂水五年。次六百歲陽五,謂旱五年。註云:六百歲者,以八乘八,八八六十四。又以七乘八,七八五十六,相并為一千二百歲。於易七、八不變,氣不通,故合而數之,各得六百歲。次四百八十歲陰三,次四百八十歲陽三,除入元至陽三,除去災歲,總有四千五百六十年。其災歲,兩個陽九年,一個陰九年,一個陰、陽各七年,一個陰、陽各五年,一個陰、陽各三年,總有五十七年,并前四千五百六十年,通為四千六一十七歲。此一元之氣終矣。此是陰陽水旱之大數也。所以正用七、八、九、六相乘者,以水數六,火數七,木數八,金數九,此交互相乘也。以七、八、九、六陰陽之數自然,故有九年、七年、五年、三年之災。〕
三難異科,雜焉同會;
〔師古曰:雜,謂相參也。一曰,雜,音先合翻。雜焉,總萃。難,乃旦翻。〕
建始元年以來,二十載間,
〔載,子亥翻。〕
群災大異,交錯鋒起,多於春秋所書。內則為深宮後庭,將有驕臣悍妾、醉酒狂悖卒起之敗,
〔驕臣,指淳于長等。悍妾,指趙昭儀姊弟也。悍,下罕翻,又侯旰翻。師古曰:卒,讀曰猝。悖,蒲內翻,又蒲沒翻。〕
北宮苑囿街巷之中、臣妾之家幽閒之處
〔苑,園也。孔穎達曰:有蕃曰園,有牆曰囿;園、囿大同,蕃、牆異耳。囿者,域養禽獸之處。園者,種菜殖果之處。毛晃曰:苑,亦以養禽獸。直曰街,曲曰巷。師古曰:閒,讀曰閑。〕
徵舒、崔杼之亂;
〔陳靈公淫于夏姬,數如其家;夏姬之子徵舒病之,自廄射而殺之。齊莊公通于崔杼之妻姜氏,數如崔氏;杼伏甲殺之。事並見左傳。此指帝微行,將有徵舒、崔杼之禍也。〕
外則為諸夏下土,將有樊並、蘇令、陳勝,項梁奮臂之禍。
〔樊並、蘇令事見上卷永始三年。陳勝、項梁事見七卷秦二世元年。夏,戶雅翻;下同。〕
安危之分界,宗廟之至憂,
〔師古曰:分,音扶問翻。〕
臣永所以破膽寒心,豫言之累年。下有其萌,然後變見於上,
〔見,賢遍翻。〕
可不致慎!禍起細微,姦生所易。
〔易,輕也,忽也。言姦生於所輕忽也。易,以豉翻。〕
願陛下正君臣之義,無復與群小媟黷宴飲;
〔師古曰:媟,狎也,音私列翻。黷,汙也。復,扶又翻;下同。〕
勤三綱之嚴,
〔師古曰:三綱,君臣、父子、夫婦也。余按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所謂嚴也。〕
修後宮之政,抑遠驕勡之寵,崇近婉順之行;
〔遠,于願翻。近,其靳翻。行,下孟翻。〕
朝覲法駕而後出,
〔朝,直遙翻。〕
陳兵清道而後行,無復輕身獨出,飲臣妾之家。三者既除,內亂之路塞矣。
〔三者,謂微行、崇飲、好色也。塞,悉則翻。〕
諸夏舉兵,萌在民饑饉而吏不恤,興於百姓困而賦斂重,發於下怨離而上不知。
〔永書曰:諸夏舉兵,以火角為期。蓋言已有其萌,而將至於興發也。斂,力贍翻。〕
傳曰:『飢而不損,茲謂泰,厥咎亡。』
〔師古曰:洪範傳之辭。余按五行志,蓋京房易傳之辭也。〕
比年郡國傷於水災,禾麥不收,
〔禾,粟苗也,又稼之總名。比,毗至翻。〕
宜損常稅之時,
〔謂此時宜減稅也。〕
而有司奏請加賦,甚繆經義,逆於民心,市怨趨禍之道也。
〔趨,讀曰趣,與促同。〕
臣願陛下勿許加賦之奏,益減奢泰之費,流恩廣施,
〔施,式豉翻。〕
振贍困乏,敕勸耕桑,以慰綏元元之心,諸夏之亂庶幾可息!」
〔贍,而豔翻。幾,居希翻,又巨衣翻。〕
中壘校尉劉向
〔武帝置中壘校尉,掌北軍壘門之內,又外掌西域,八校尉之首也。〕
上書曰:「臣聞帝舜戒伯禹『毋若丹朱傲』,
〔師古曰:事見虞書益稷篇。丹朱,堯子也。敖,讀曰傲。仲馮曰:此禹戒舜之語。非舜戒禹之辭也。上,時掌翻。〕
周公戒成王『毋若殷王紂』,
〔尚書無逸篇:周公戒成王曰:毋若殷王紂之迷亂,酗于酒德哉!〕
聖帝明王常以敗亂自戒,不諱廢興,故臣敢極陳其愚,唯陛下留神察焉!
謹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
〔師古曰:從隱公元年至哀公十四年獲麟,凡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謂隱三年二月己巳,桓三年七月壬辰朔,十七年 十月朔,莊十八年三月,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二十六年十二月癸亥朔,三十年九月庚午朔,僖五年九月戊申朔,十二年三月庚午,十五年五月,文元年二月己亥 朔,十五年六月辛丑朔,宣八年七月甲子,十年四月丙辰,十七年六月癸卯,成十六年六月丙寅朔,十七年十二月丁巳朔,襄十四年二月乙未朔,十五年秋八月丁 巳,二十年冬十月丙辰朔,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冬十月庚辰朔,二十三年二月癸酉朔,二十四年秋七月甲子朔,八月癸巳朔,二十七年冬十二月乙亥朔,昭七年夏 四月甲辰朔,十五年六月丁巳朔,十七年六月甲戌朔,二十一年秋七月壬午朔,二十二年十二月癸酉朔,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亥朔,定五年正 月辛亥朔,十二年十一月丙寅朔,十五年八月庚辰朔也。〕
今連三年比食,
〔比,毗至翻。〕
自建始以來, 二十歲間而八食,率二歲六月而一發,古今罕有。
〔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河平元年四月癸亥晦,三年八月乙卯晦,四年三月癸丑朔,陽朔元年二月丁未晦,永始二 年二月乙酉晦,三年正月己卯晦,四年七月辛未晦,凡八食,而是年春正月己亥又不預比數。〕
異有小大希稠,占有舒疾緩急,觀秦、漢之易世,覽惠、昭之無後,察昌邑之不終,視考宣之紹起,皆有變異著於漢紀。天之去就,豈不昭昭然哉!
〔按向書曰:秦始皇之末至二世時,日月薄食,山林淪亡,辰星出於四孟,太白經天而行,無雲而雷,枉矢夜光,熒惑襲月,缋火燒宮,野禽戲庭,都門內崩,長人見臨洮,石隕于東郡,星孛大角,大角以亡。及項籍之敗,亦孛大角。漢之入秦,五星聚于東井,得天下之象也。孝惠時有雨血、日食於衝、滅光星見之異。孝昭時有太山臥石自立,上林僵柳復起,大星如月西行,眾星隨之,此為特異,孝宣興起之表。天狗夾漢而西,久陰不雨者二十餘日,昌邑不終之異也。〕
臣幸得託末屬,誠見陛下寬明之德,冀銷大異而興高宗、成王之聲,
〔向書曰:高宗、成王亦有雊雉、拔木之變,能思其故,故高宗有百年之福,成王有復風之報,向之所以望帝者如此。〕
以崇劉氏,
〔崇,增高也。謂增高劉氏之業,愈巍巍也。〕
故懇懇數奸死亡之誅!
〔師古曰:懇懇,款誠之意也。奸,犯也。數,所角翻。奸,音干。〕
天文難以相曉,臣雖圖上,猶須口說,然後可知;願賜清燕之閒,指圖陳狀!」上輒入之,
〔師古曰:謂召入也。上,時掌翻。閒,讀曰閑;又如字。上輒之上,如字。〕
然終不能用也。
〔考異曰:向傳云:星孛東井,岷山崩,向懷不能已,上此奏。按岷山崩在三年,此奏云「自建始以來,二十歲間而食八,率二歲六月而一發」,則上此奏當在今年也。胡旦亦載之三年。余按劉向傳,若以星孛東井為據,則上奏當在今年。若以岷山崩為據,則上奏當在三年。若以二十歲間日八食為據,則上奏當在去年。然向言「日食之變率二歲六月而一發」,以班書考之, 自建始三年十二月至河平元年四月,則一年五月而食;至四年三月癸丑朔則纔一年而食;又至陽朔元年二月丁未晦則又期年而食;永始元年九月丁巳晦,志書食而紀 不書;至二年二月乙酉晦,則凡九期,而志所書永始元年九月丁巳晦不計也。又至永始三年正月己卯晦,則未及一期而食。又至四年七月辛未晦,則一年六月而食。 向所謂率二歲六月而一發,亦通二十歲而約言之耳。自建始三年至今年,以紀考之則九食,以志考之則十食,此其差異又未有所折哀也。〕
⑦紅陽侯立舉陳咸方正;對策,拜為光祿大夫、給事中。丞相方進復奏「咸前為九卿,坐為貪邪免,
〔咸免見上卷永始二年。復,扶又翻。〕
不當蒙方正舉,備內朝臣」,
〔孟康曰:內朝,中朝也。大司馬、前、後、左、右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給事中為中朝官;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官也。〕
并劾「紅陽侯立選舉故不以實。」
〔漢制,列侯選舉不以實,削封戶。劾,戶概翻;下同。〕
有詔免咸,勿劾立。
⑧十二月,乙未,王商為大將軍。辛亥,商薨。其弟紅陽侯立次當輔政;先是立使客因南郡太守李尚占墾草田數百頃,
〔先,悉薦翻。據孫寶傳:占墾草田,頗有民所假少府陂澤,略皆開發。師古曰:隱度而取之也。草田,荒田也。舊為陂澤,本屬少府,其後以假百姓,百姓皆已田之。而立總謂為草田,占云新自墾。占,音之贍翻。百畝為頃。〕
上書以入縣官,
〔師古曰:立上書云:新墾得此田,請以入官也。〕
貴取其直一億
【章:十四行本「億」作「萬」;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萬以上,
〔師古曰:直,價直也。貴者,增於時價。〕
丞相司直孫寶發之,上由是廢立,而用其弟光祿勳曲陽侯根。庚申,以根為大司馬、驃騎將軍。
〔考異曰:荀紀云「十一月」,成紀云「十二月」。按是歲十一月甲子朔,無乙未、辛亥、庚申。荀悅誤。今按考異又有揚雄待詔一條,註云:雄傳云:「車騎將軍王音奇其文雅,薦雄待詔。」按雄自序云:「上方郊祠甘泉泰畤,召雄待詔承明之庭,奏甘泉賦。其十二月,奏羽獵賦。」事在今年。時王音卒已久,蓋王根也。胡旦遂誤以為曲陽侯云。余按曲陽侯即王根也。王音則封安陽侯。〕
⑨特進、安昌侯張禹請平陵肥牛亭地;
〔師古曰:肥牛,亭名。禹欲得置亭之處為冢塋。〕
曲陽侯根爭,以為此地當平陵寢廟,衣冠所出游道,宜更賜禹他地。
〔請別以地賜之。更,工衡翻。〕
上不從,卒以賜禹。
〔卒,子恤翻。〕
根由是害禹寵,數毀惡之。
〔數,所角翻;下同。師古曰:惡,謂言其過惡。依顏註,惡,當讀如字;後凡毀惡之惡皆同音。〕
天子愈益敬厚禹,每病,輒以起居聞,
〔師古曰:謂其飲食寢臥之增損。〕
車駕自臨問之,上親拜禹牀上,禹頓首謝恩;禹小子未有官,禹數視其小子;上即禹牀下拜為黃門郎、給事中。
〔即,就也。〕
禹雖家居,以特進為天子師,國家每有大政,必與定議。
〔師古曰:與,讀曰豫。余謂與,讀如字,言天子與禹定其可否也。〕
時吏民多上書言災異之應,譏切王氏專政所致,
〔上,時掌翻。〕
上意頗然之,未有以明見;
〔未能灼見人言之當否也。〕
乃車駕至禹弟,
〔弟,與第同,舍也,宅也。〕
辟左右,
〔師古曰:辟,讀曰闢。〕
親問禹以天變,因用吏民所言王氏事示禹。禹自見年老,子孫弱,又與曲陽侯不平,恐為所怨,則謂上曰:「春秋日食、地震,或為諸侯相殺,夷狄侵中國。
〔為,于偽翻。〕
災變之意,深遠難見,故聖人罕言命,不語怪神,
〔師古曰:罕,稀也。論語云: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又曰:子不語:怪、力、亂、神。〕
性與天道,自子貢之屬不得聞,
〔師古曰:論語稱子貢曰: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謂孔子未嘗言性命及天道。〕
何況淺見鄙儒之所言。陛下宜修政事,以善應之,與下同其福喜,
〔漢書張禹傳,「喜」作「善」。〕
此經義意也。新學小生,亂道誤人,宜無信用,以經術斷之!」
〔斷,丁亂翻。〕
上雅信愛禹,由此不疑王氏。
〔元帝師蕭望之,成帝師張禹,皆敬重之矣。元帝不能聽望之言疏許、史而去恭、顯,成帝則聽禹言而不疑王氏;望之以此殺身,禹以此苟富貴。漢祚中衰,實由此也。又,成帝之時,吏民猶譏切王氏;平帝之末,吏民以王莽不受新野田,上書者至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何元、成之時吏民猶忠於漢,平帝之時吏民則附王氏也﹖政自之出久矣,人心能無從之乎!有國家者,尚監茲哉!〕
後曲陽侯根及諸王子弟聞知禹言,皆喜說,遂親就禹。
〔張氏安矣,劉氏危矣。說,讀曰悅。〕
故槐里令朱雲
〔元帝時,雲為槐里令,坐論石顯廢錮,故稱故。〕
上書求見,
〔見,賢遍翻。〕
公卿在前,雲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師古曰:尸,主也。素,空也。尸位者,不舉其事,但主其位而已。素餐者,德不稱官,空當食祿。〕
孔子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
〔師古曰:論語所載孔子之言也。苟患失其寵祿,則言行僻邪,無所不至也。謹案孔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亡,與無同。〕
臣願賜尚方斬馬劍,
〔師古曰: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斬馬劍;劍利,可以斬馬。〕
斷佞一人頭以厲其餘!」
〔斷,丁管翻。〕
上問:「誰也﹖」對曰:「安昌侯張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
〔蓋引用論語惡居下流而訕上之言。師古曰:訕,謗也,音所諫翻,又音刪。〕
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御史將雲下;雲攀殿檻,檻折。
〔師古曰:檻,軒前欄也。折,而設翻。〕
雲呼曰:「臣得下從龍逄、比干遊於地下,足矣!
〔師古曰:呼,叫也,音火故翻。關龍逄,桀臣,王子比干,紂臣,皆以諫而死,故云然。逄,音皮江翻。〕
未知聖朝何如耳!」
〔師古曰:言殺直臣,其聲惡。余謂雲蓋言亦將如夏、殷之亡也。朝,直遙翻;下入朝同,每朝同。〕
御史遂將雲去。
〔將,如字,挾也,攜也。〕
於是左將軍辛慶忌免冠,解印綬,叩頭殿下曰:「此臣素著狂宜於世,
〔師古曰:著,表也。言此名久已章表。〕
使其言是,不可誅;其言非,固當容之。臣敢以死爭!」慶忌叩頭流血;上意解,然後得已。
〔言殺雲之事得止也。〕
及後當治檻,
〔治,直之翻。〕
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
〔師古曰:輯,與集同;謂補合之也。旌,表也。〕
⑩匈奴搜諧單于將入朝;未入塞,病死。弟且莫車立,為車牙若鞮單于;以囊知牙斯為左賢王。
〔單,音蟬。且,子余翻。車,尺遮翻。鞮,丁奚翻。〕
北地都尉張放到官數月,復徵入侍中。
〔復,扶又翻;下同。〕
太后與上書曰:「前所道尚未效,
〔張晏曰:謂太后言,「班侍中,大將軍所舉,宜寵異之。」詳見上卷永始二年。〕
富平侯反復來,其能默虖!」
〔如淳曰:富平侯張放又來,太后安能默然不以為言。〕
上謝曰:「請今奉詔!」上於是出放為天水屬國都尉;
〔地理志,天水屬國都尉,治勇士縣。〕
引少府許商、光祿勳師丹為光祿大夫,
〔姓譜:師,古者掌樂之官,因以為氏。〕
班伯為水衡都尉,並侍中,皆秩中二千石,每朝東宮,常從;
〔從,才用翻。〕
及大政,俱使諭指於公卿。
〔使傳上指以諭公卿也。〕
上亦稍厭游宴,復脩經書之業;
〔上為太子時,好經書;及即位,幸酒,樂宴樂。今出放等,復脩經書業。〕
太后甚悅。
是歲,左將軍辛慶忌卒。慶忌為國虎臣,
〔爪牙扞禦之臣曰虎臣。〕
遭世承平,匈奴、西域親附,敬其威信。
二年(庚戌,前一一)
①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東,祠后土。既祭,行遊龍門,
〔師古曰:龍門山,在今蒲州龍門縣北。〕
登歷觀,
〔晉灼曰:歷觀,在河東蒲反縣。師古曰:歷山上有觀。觀,音古玩翻。〕
陟西岳而歸。
〔陟,登也。師古曰:西岳,華山也。〕
②夏,四月,立廣陵孝王子守為王。
〔廣陵孝王霸,厲王胥之子也,元帝初元二年紹封;傳子意,孫護人,薨,無後。今立守以紹封。考異曰:荀紀「守」作「憲」,今從漢書。〕
③初,烏孫小昆彌安日為降民所殺,諸翕侯大亂;
〔降,戶江翻。翕,許及翻。〕
詔徵故金城太守段會宗為左曹、中郎將、光祿大夫,使安輯烏孫;
〔陽朔中,會宗復為西域都護,終更而還,以擅發戊己校尉兵迎康居降者不遂,劾乏興,詔以贖論;拜金城太守,以病免,故曰金城太守。守,式又翻。〕
立安日弟末振將為小昆彌,
〔服虔曰:末振將,人姓名。師古曰:其名也;昆彌之弟,不可別舉姓也。考異曰:烏孫傳以末振將為安日弟,段會宗傳以為兄,「兄」字誤耳。〕
定其國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時大昆彌雌栗靡勇健,末振將恐為所并,使貴人烏日領詐降,刺殺雌栗靡;
〔刺,七亦翻。〕
漢欲以兵討之而未能,遣中郎將段會宗立公主孫伊秩靡為大昆彌。
〔公主,謂楚主解憂也。公主之孫,於雌栗靡為季父。〕
久之,大昆彌、翕侯難栖殺末振將,安日子安犁靡代為小昆彌。漢恨不自誅末振將,復遣段會宗發戊己校尉諸國兵,
〔復,扶又翻。校,戶教翻。〕
即誅末振將太子番丘。
〔即,就也。師古曰:番,音盤。〕
會宗恐大兵入烏孫,驚番丘,亡逃不可得,即留所發兵墊婁地,
〔服虔曰:墊,音墊総之墊。鄭氏曰:婁,音羸。師古曰:墊,音丁念翻。婁,音樓。〕
選精兵三十弩
〔李奇曰:三千人,人持一弩。〕
徑至昆彌所在,召番丘,責以末振將之罪,即手劍擊殺番丘。
〔手執劍曰手劍。記檀弓曰:子手弓,子射諸。手,守又翻。〕
官屬以下驚恐,馳歸。小昆彌安犁靡勒兵數千騎圍會宗,會宗為言來誅之意,
〔為言奉天子命來誅番丘之意。為,于偽翻。〕
「今圍守殺我,如取漢牛一毛耳。
〔司馬遷答任安書曰:假令僕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異!自諭其身甚微也。〕
宛王、郅支頭縣槀街,
〔宛王事見二十一卷武帝太初三年。郅支事見二十九卷元帝建昭三年。宛,於元翻。〕
烏孫所知也。」昆彌以下服,曰:「末振將負漢,誅其子可也,獨不可告我,令飲食之邪!」
〔師古曰:飲,於禁翻。食,讀曰坔;下同。〕
會宗曰:「豫告昆彌,逃匿之,為大罪。
〔謂豫以誅番丘之事告昆彌,昆彌以叔姪之情必使番丘逃匿,漢欲誅之而昆彌匿之,則於漢為有大罪也。〕
即飲食以付我,傷骨肉恩。
〔若飲食之而使之就死,則於骨肉為傷恩。〕
故不先告。」昆彌以下號泣罷去。
〔號,戶刀翻。〕
會宗還,奏事,天子賜會宗爵關內侯、黃金百斤。會宗以難栖殺末振將,奏以為堅守都尉。
〔烏孫有大將、都尉各一人。以難栖能為雌栗靡復讎,堅守臣節,異於諸翕侯,故以「堅守」二字寵之。〕
責大祿、大監雌栗靡見殺狀,奪金印、紫綬,更與銅、墨云。
〔宣帝甘露三年,大祿大監賜金印、紫綬。〕
末振將弟卑爰疐
〔師古曰:疐,音竹二翻。〕
本共謀殺大 昆彌,將眾八萬
【章:十四行本「厲」下有「餘口」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北附康居,謀欲借兵兼并兩昆彌;
〔卑爰疐自此強,其後 都護孫建襲殺之。將,即亮翻。〕
漢復遣會宗與都護孫建并力以備之。
〔復,扶又翻;下同。〕
自烏孫分立兩昆彌,漢用憂勞,且無寧歲。
〔分立兩昆彌,見二十七卷宣帝甘露元年。〕
時康居復遣子侍漢,
〔元帝時,康居遣子入侍,陳湯上言其非王子。今復遣子入侍。〕
貢獻,
〔既遣子入侍,而又奉貢也。〕
都護郭舜上言:
〔此時郭舜為都護。平帝元始間,孫建始為都護。上,時掌翻。〕
「本匈奴盛時,非以兼有烏孫、康居故也;及其稱臣妾,非以失二國也。
〔言匈奴之強弱,不繫二國之叛服。〕
漢雖皆受其質子,然三國內相輸遺,交通如故;
〔三國,謂匈奴、烏孫、康居。質,音致。遺,于季翻。〕
亦相候司,
〔司,讀曰伺。〕
見便則發:合不能相親信,離不能相臣役。以今言之,結配烏孫,竟未有益,反為中國生事。
〔謂自武帝以來,以宗室女下嫁烏孫也。為,于偽翻。〕
然烏孫既結在前,今與匈奴俱稱臣,義不可距。而康居驕黠,訖不肯拜使者;
〔師古曰:訖,竟也。黠,戶八翻。〕
都護吏至其國,坐之烏孫諸使下,王及貴人先飲食已,乃飲啗都護吏,
〔師古曰:飲,音於禁翻。啗,音徒濫翻。〕
故為無所省以夸旁國。
〔師古曰:言故不省視漢使也。余謂夸者,自矜耀其能傲漢也。旁國,鄰國也。省,悉井翻。〕
以此度之,何故遣子入侍﹖其欲賈市,為好辭之,詐也。
〔謂特欲行賈以市易,其為好辭者,詐也。度,徒洛翻。賈,音古。〕
匈奴,百蠻大國,
〔師古曰:於百蠻中,最大國也。〕
今事漢甚備;聞康居不拜,且使單于有悔自卑之意。
〔師古曰:言單于見康居不事漢以為高,自以事漢為太卑而悔之也。〕
宜歸其侍子,絕不復使,
〔師古曰:不通使於其國也。使,疏吏翻。〕
以章漢家不通無禮之國!」
【章:顯著也。】
漢為其新通,
〔為,于偽翻。〕
重致遠人,
〔師古曰:以此聲名為重也。〕
終羈縻不絕。
三年(辛亥、前一○)
①春,正月,丙寅,蜀郡岷山崩,
〔地理志,岷山,在蜀郡湔氐道西徼外。禹貢所謂岷山導江,即此山也。水經註曰:岷山,即瀆山,水曰瀆水,亦曰汶阜山,在氐道徼外,江水所導也。大江泉源發羊膊嶺下,緣崖散漫,小大百收,殆未濫觴,東南下百餘里,至白馬嶺西,歷天彭關,亦謂之天谷。天彭山兩山相對,其高若闕,謂之天彭門。江水自此以上至微弱,所謂其源濫觴者也。漢元延中,岷山崩,壅江水三日不流,即其處。岷,音武巾翻。〕
壅江三日,江水竭。劉向大惡之,
〔惡,音烏路翻;惡其徵異也。〕
曰:「昔周岐山崩,三川竭,而幽王亡。
〔周幽王二年,三川竭,岐山崩。師古曰:三川,涇、渭、洛也。洛,即漆、沮也。余按幽王時有是異,後卒為犬戎所殺。〕
岐山者,周所興也。
〔周自太王避狄去豳,而邑于岐山之下,周之王業遂興於此。〕
漢家本起於蜀、漢,
〔高帝始王漢中,起兵還定三秦,誅項羽,遂有天下。〕
今所起之地,山崩川竭,星孛又及攝提、大角,從參至辰,
〔天文志:房南眾星曰騎官,左角理,右角將。大角者,天王帝坐庭其兩旁,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攝提。攝提者,直斗杓所指,以建時節,故曰攝提格。晉天文志:參十星,於辰在申。至辰者,至大火也。自氐五度至尾九度,為大火,於辰在卯。如淳曰:孛星尾長及攝提大角,始發於參至辰也。孛,蒲內翻。參,疏簪翻。〕
殆必亡矣!」
②二月,丙午,封淳于長為定陵侯。
〔恩澤侯表,定陵侯,國於汝南。〕
③三月,上行幸雍,祠五畤。
④上將大誇胡人以多禽獸,秋,命右扶風發民入南山,西自褒、斜,
〔師古曰:褒、斜,南山二谷名。余按自秦川逕南山通漢中,南谷曰褒,北谷曰斜,徑五百里。斜,余遮翻。〕
東至弘農,
〔長安南山連延,東至弘農,今商、虢二州之山皆是也。〕
南敺漢中,
〔敺,與驅同。〕
張羅罔罝罘,
〔罔,與網同,古字通用。罝,音咨邪翻,兔礶也。罘,音房尤翻,翻車大網也。〕
捕熊羆禽獸,
〔熊似豕而大,黑色。羆似熊,黃白色,被髮人立,而絕有力。〕
載以檻車,輸之長楊射熊館,
〔師古曰:長楊宮中有射熊館。〕
以罔為周阹,
〔李奇曰:阹,遮禽獸圍陳也。師古曰:阹,音祛。〕
縱禽獸其中,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獲,上親臨觀焉。
〔考異曰:成紀,「元延二年冬,行幸長楊宮,從胡客大校獵,宿萯陽宮,賜從官。」胡旦用之。按揚雄傳:祀甘泉、河東之歲,十二月,羽獵,雄上校獵賦;明年,從至射熊館還,上長楊賦。然則從胡客校獵當在今年;紀因去年冬有羽獵事,致此誤耳。〕
四年(壬子、前九)
①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
②中山王興、定陶王欣皆來朝,
〔興,帝少弟。欣,帝弟定陶共王康之子。朝,直遙翻。〕
中山王獨從傅,定陶王盡從傅、相、中尉。
〔師古曰:三官皆從王入朝。相,息亮翻。〕
上怪之,以問定陶王,對曰:「令:諸侯王朝,得從其國二千石。傅、相、中尉,皆國二千石,故盡從之。」上令誦詩,通習,能說。
〔師古曰:說其義也。〕
他日,問中山王:「獨從傅在何法令﹖」不能對;令誦尚書,又廢;
〔師古曰:中忘之也。法令,力政翻。令誦,力呈翻。〕
及賜食於前,後飽;起下,韈係解。
〔師古曰:食而獨在後飽;及起,又韈係解也。韈,音武伐翻。余謂賜食於君前,禮主於敬,食而獨後,又致飽而止,皆非敬也。及起而降階,韈係解而不知,是皆不能執禮。夫禮,所以固人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韈,足衣也;係,所以結韈。〕
帝由此以為不能,而賢定陶王,數稱其材。
〔數,所角翻。〕
是時諸侯王唯二人於帝為至親,定陶王祖母傅太后隨王來朝,
〔傅太后,元帝傅昭儀,定陶共王母也;隨共王就國,為定陶太后。〕
私賂遺趙皇后、昭儀及票騎將軍王根。
〔遺,于季翻。票,匹妙翻。〕
后、昭儀、根見上無子,亦欲豫自結,為長久計,皆更稱定陶王,
〔迭互稱其材美也。師古曰:更,工衡翻。〕
勸帝以為嗣。帝亦自美其材,為加元服而遣之,
〔師古曰:為之冠也。為,于偽翻。〕
時年十七矣。
③三月,上行幸河東,祠后土。
④隕石于關東二。
〔據漢書,「關東」當作「都關」。師古曰:都關,山陽之縣。〕
⑤王根薦谷永,徵入,為大司農。
〔自北地太守徵入。〕
永前後所上四十餘事,
〔上,時掌翻。〕
略相反覆,專攻上身與後宮而已;黨於王氏,上亦知之,不甚親信也。為大司農歲餘,病;滿三月,上不賜告,即時免。
〔故事,公卿病,輒賜告;上以其黨於王氏,故即時免。〕
數月,卒。
〔史終言之。〕
綏和元年(癸丑、前八)
①春,正月,大赦天下。
②上召丞相翟方進、御史大夫孔光、右將軍廉褒、後將軍朱博入禁中,
〔票騎將軍王根先勸帝立定陶王為嗣,漢書孔光傳先書根勸立定陶王事,下即書召方進、光、褒、博入禁中。通鑑因之,亦不書根。今但以下文觀之,根亦召入禁中也。〕
議「中山、定陶王誰宜為嗣者﹖」方進、根、褒、博皆以為:「定陶王,帝弟之子。禮曰:『昆弟之子,猶子也。為其後者,為之子也。』
〔昆弟之子,視猶子也。以弟之子為兄後,則為兄之子矣。公羊春秋:成十五年,仲嬰齊卒。此公孫嬰齊也,曷為謂之仲嬰齊﹖為兄後也,為後兄,則曷為謂之仲嬰齊﹖為人後者,為之子也。為其子則其稱仲何﹖孫以王父字為氏也。〕
定陶王宜為嗣。」光獨以為:「禮,立嗣以親。
〔謂兄、弟,同父之親子;其親親於兄弟之子。〕
以尚書盤庚殷之及王為比,兄終弟及。
〔兄終弟及,殷法也。殷自外丙、仲壬至盤庚;率多兄弟代立,而尚書無文;光所引蓋今文尚書也。師古曰:比,音必寐翻;余謂當如字讀。〕
中山王,先帝之子,帝親弟,宜為嗣。」上以「中山王不材;又禮,兄弟不得相入廟,」
〔父為昭,子為穆,則兄弟不得相入廟也。〕
不從光議。二月,癸丑,詔立定陶王欣為皇太子,封中山王舅諫大夫馮參為宜鄉侯,益中山國三萬戶,以慰其意;
〔師古曰:以不得繼統為帝之後,恐其怨恨。〕
使執金吾任宏守大鴻臚,持節徵定陶王。
〔大鴻臚,掌諸侯,故任宏守大鴻臚之官以徵定陶王。守,權守也。任,音壬。臚,陵如翻。〕
定陶王謝曰:「臣材質不足以假充太子之宮;
〔師古曰:謙不言為太子,故云假充,若元非正。余謂王謝意,蓋以將有皇嗣,今為太子特假充耳。〕
臣願且得留國邸,旦夕奉問起居,
〔謂昏定晨省。記曰:文王之為世子也,朝於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于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內豎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再至,亦如之。其有不安節,則內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此旦夕問起居之禮也。國邸,謂定陶國邸也。〕
俟有聖嗣,歸國守藩。」書奏,天子報「聞」。
〔報聞,報已覽其書,而不從其請也。〕
戊午,孔光以議不合意,左遷廷尉;何武為御史大夫。
〔光左遷廷尉,而何武自廷尉為御史大夫。〕
③初,詔求殷後,分散為十餘姓,
〔殷,子姓也,其後為宋、為孔、為華、為戴、為桓、為向、為樂等姓。〕
推求其嫡,不能得。匡衡、梅福皆以為宜封孔子世為湯後,
〔匡衡議,以為王者存二王後,所以尊其先王而通三統也。其犯誅絕之罪者,絕而更封他親為始封君,上承其王者之始祖。春秋之義,諸侯不能守其社稷者絕。今宋國已不守其統而失國矣,則宜更立殷後為始封君而上承湯統;非當繼宋之絕侯也,宜明得殷後而已。今之故宋,推求其嫡,久遠不可得;雖得其嫡,嫡之先已絕,不當得立禮。孔子曰:「丘,殷人也。」先師所傳,宜以孔子世為湯後。此元帝時議也;是時梅福復言之。〕
上從之,封孔吉為殷紹嘉侯。
〔恩澤侯表:殷紹嘉侯,國於沛。〕
三月,與周承休侯皆進爵為公,地各百里。
⑦匈奴車牙單于死;弟囊知牙斯立,為烏珠留若鞮單于。烏珠留單于立,以弟樂為左賢王,輿為右賢王,
〔樂,呼韓邪單于大閼氏之子。輿,第五閼氏之子。〕
漢遣中郎將夏侯藩、副校尉韓容使匈奴。
或說王根曰:
〔說,輸芮翻。〕
「匈奴有斗入漢地,直張掖郡。
〔師古曰:斗,絕也;地之斗曲入漢界者也。直,當也。〕
生奇材箭竿、鷲羽;
〔師古曰:鷲,大鵰也,黃頭赤目,其羽可為箭。竿,音工旱翻。鷲,音就。余按鷲羽可為箭翎也。山海經曰:景山多鷲,黑色多力,所謂皁鵰是也。〕
如得之,於邊甚饒,國家有廣地之實,將軍顯功垂於無窮!」根為上言其利,
〔言得此地為中國利也。為,于偽翻;下同。〕
上直欲從單于求之,
〔師古曰:直,猶正也。余謂直,徑直也。〕
為有不得,傷命損威。
〔師古曰:詔命不行為傷命。余謂天子之命不行於夷狄為損中國之威。〕
根即但以上指曉藩。令從藩所說而求之。
〔師古曰:自以藩意說單于而求之。說,輸芮翻;下同。〕
藩至匈奴,以語次說單于曰:
〔語次,交語之次也。〕
「竊見匈奴斗入漢地,直張掖郡,漢三都尉居塞上,士卒數百人,寒苦,候望久勞,
〔張掖兩都尉,一治日勒澤索谷,一治居延;又有農都尉,治番和:是為三都尉。師古曰:澤,音鐸。索,音先各翻。如淳曰:番,音盤。〕
單于宜上書獻此地,直斷割之,
〔謂從直割地,以其斗入者與漢也。斷,丁管翻。上,時掌翻;下同。〕
省兩都尉士卒數百人,以復天子厚恩,
〔師古曰:復,亦報也。〕
其報必大。」
〔師古曰:漢得此地,必厚報單于。〕
單于曰:「此天子詔語邪,
〔邪,音耶,疑未定之辭。〕
將從使者所求也﹖」藩曰:「詔指也;然藩亦為單于畫善計耳。」
〔為,于偽翻。〕
單于曰:「此溫偶駼王所居地也,
〔師古曰:偶,音五口翻。駼,音塗;下同。余按後漢書,匈奴有溫禺犢王。班固燕然銘曰:斬溫禺以釁鼓,血尸逐染鍔。意溫偶即溫禺也,後人妄加「禺」旁從「人」耳;當讀曰禺。〕
未曉其形狀所生,請遣使問之。」
〔形狀,謂地形之夷險,可割與不可割之狀也。師古曰:所生,謂山之所生草木、鳥獸為用者。〕
藩、容歸漢後,復使匈奴,
〔復,扶又翻。〕
至則求地。單于曰:「父兄傳五世,
〔呼韓邪傳其長子復株絫,復株絫傳其弟搜諧,搜諧又傳其弟車牙,車牙傳之囊知牙斯,是為五世。〕
漢不求此地,至知獨求,何也﹖
〔單于名囊知牙斯。王莽專政,諷其慕中國不二名,始名知。史從簡便,因以單名書於此。〕
已問溫偶駼王,匈奴西邊諸侯作穹廬及車,皆仰此山材木,
〔師古曰:謂諸小王為諸侯,效中國之言耳。仰,音牛向翻。〕
且先父地,不敢失也。」
〔先父,謂呼韓邪。〕
藩還,遷太原太守。單于遣使上書,以藩求地狀聞。
〔守,式又翻。使,疏吏翻。〕
詔報單于:
【章:十四行本「于」下有「曰」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藩擅稱詔,從單于求地,法當死;更大赦二,
〔余按是年後至明年哀帝即位,大赦。又明年,改元,赦。昭云更大赦二,以此知夏侯藩再使匈奴,必在建平初。師古曰:更,經也;音工衡翻。〕
今徙藩為濟南太守,不令當匈奴。」
〔濟,子禮翻。〕
初,太子之幼也,王祖母傅太后躬自養視;
〔在定陶國時也。〕
及為太子,詔傅太后、
【章:十四行本「后」下有「與太子母」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丁姬自居定陶國邸,
〔丁姬事定陶共王,實生太子。〕
不得相見。頃之,王太后欲令傅太后、丁姬十日一至太子家,帝曰:「太子承正統,當共養陛下,
〔漢亦稱太后為陛下;後世多稱殿下,唯臨朝乃稱陛下。共,音居用翻。養,音弋尚翻。〕
不得復顧私親。」
〔此私親,謂傅太后、丁姬。復,扶又翻;下同。〕
王太后曰:「太子小而傅太后抱養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
〔謂抱養太子,恩猶乳母也。〕
不足有所妨!」於是令傅太后得至太子家;丁姬以不養太子,獨不得。
⑩衛尉、侍中淳于長有寵於上,大見信用,貴傾公卿,外交諸侯、牧、守,賂遺、
〔牧,州牧也。守,郡守也。遺,于季翻;下同。〕
賞賜累鉅萬,淫於聲色。
〔淫,過也,放也。〕
許后姊荩為龍雒思侯夫人,
〔龍雒思侯韓寶,增子也。晉灼曰:荩,音靡。余按韓寶已死,故書諡。諡法:外內思索曰思;追悔前過曰思。〕
寡居;長與荩私通,因取為小妻。
〔荩雖皇后之姊,列侯之夫人,淫放失身於長,而長自有正室,故為小妻。記曰:聘則為妻,奔則為妾。婦人女子之持身,不可不慎也。〕
許后時居長安宮,
〔許后廢,徙昭臺宮;歲餘,還徙長安宮。師古曰:三輔黃圖,林光宮中有長安宮。〕
因荩賂遺長,欲求復為婕妤。長受許后金錢乘輿、服御物前後千餘萬,
〔乘,繩證翻。〕
詐許為白上,立為左皇后。
〔許為,于偽翻。〕
荩每入長安宮,輒與荩書,戲侮許后,嫚易無不言;
〔師古曰:嫚,褻汙也。易,輕也。易,音弋豉翻。〕
交通書記,賂遺連年。
時曲陽侯根輔政,久病,數乞骸骨。
〔數,所角翻。〕
長以外親居九卿位,
〔長,太后姊子,於帝室為外家之親。〕
次第當代根。侍中、騎都尉、光祿大夫王莽心害長寵,私聞其事。莽侍曲陽侯病,因言:「長見將軍久病意喜,自以當代輔政,至對衣冠議語署置;」
〔衣冠,當時士大夫及貴游子弟也。師古曰:自謂當輔政,故豫言某人為某 官,某人主某事。〕
具言其罪過。根怒曰:「即如是,何不白也!」莽曰:「未知將軍意,故未敢言!」根曰:「趣白東宮!」
〔東宮,太后宮。師古曰:趣,讀曰 促。〕
莽求見太后,具言長驕佚,欲代曲陽侯;私與長定貴人姊通,受取其衣物。太后亦怒曰:「兒至如此!
〔長,太后姊子,故呼為兒。〕
往,白之帝!」莽白上;上以太后故,免長官,勿治罪,遣就國。
〔就定陵侯國。治,直之翻。〕
初,紅陽侯立不得輔政,疑為長毀譖,常怨毒長;
〔毒,苦也,痛也;怨之甚也。〕
上知之。及長當就國,立嗣子融從長請車騎,
〔以長當就國,所常從車騎無所用,故請之。師古曰:嗣子,謂適長子當為嗣者也。〕
長以珍寶因融重遺立。立因上封事,為長求留
〔上,時掌翻。為,于偽翻。〕
曰:「陛下既託文以皇太后故,
〔蘇林曰:託於詔文也。〕
誠不可更有他計。
〔師古曰:言不宜遣長就國。〕
於是天子疑焉,
〔帝知立素怨長,今為長上封事求留,疑心於是而起。〕
下有司按驗。
〔下,戶稼翻;下同。〕
吏捕融,立令融自殺以滅口。
〔恐融就吏而事泄,故令其自殺以滅口。〕
上愈疑其有大姦,遂逮長繫洛陽詔獄,
〔凡詔所繫治皆為詔獄,非必洛陽先有詔獄也。〕
窮治。
〔考鞠以窮 其姦也。〕
長具服戲侮長定宮,謀立左皇后,罪至大逆,死獄中。妻子當坐者徙合浦;母若歸故郡。
〔長母若,即王太后姊,故居魏郡元城。師古曰:若者,其母 名。〕
上使廷尉孔光持節賜廢后藥,自殺。丞相方進復劾奏「紅陽侯立,狡猾不道,
〔師古曰:狡,狂也。猾,亂也。復,扶又翻。〕
請下獄。」上曰:「紅陽侯, 朕之舅,不忍致法;遣就國。」於是方進復奏立黨友後將軍朱博、鉅鹿太守孫閎;皆免官,與故光祿大夫陳 咸皆歸故郡。
〔朱博,杜陵人;孫閎亦京師世家;陳咸本沛郡相人。據漢書翟方進傳,則博、閎免官,獨咸歸故郡耳。「與」字、「皆」字衍。元延元年,咸免光祿 大夫,故稱故。〕
咸自知廢錮,以憂死。
方進智能有餘,兼通文法吏事,以儒雅緣飾,
【章:十四行本「飾」下有「法律」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師古曰:緣飾,譬之於衣,加純緣者。純,音之允翻。〕
號為通明相,
〔相,息亮翻。〕
天子器重之;又善求人主微指,
〔微指,謂上意所嚮,未著見於外者。〕
奏事無不當意。方淳于長用事,方進獨與長交,稱薦之;
〔據方進傳,長初用事,方進獨與長交。及長寵盛,與之交者不獨一方進矣。〕
及長坐大逆誅,上以方進大臣,為之隱諱,
〔為,于偽翻。〕
方進內慚,上疏
【章:十四行本「疏」下有「謝罪」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乞骸骨。
〔上,時掌翻。〕
上報曰:「定陵侯長已伏其辜,君雖交通,傳不云乎!『朝過夕改,君子與之,』
〔師古曰:與,許也。余謂此蓋論語傳。傳,音直戀翻。〕
君何疑焉!其專心壹意,毋怠醫藥,以自持。」方進起視事,復條奏長所厚善京兆尹孫寶、右扶風蕭育、刺史二千石以上,免二十餘人。
〔孫寶、蕭育,皆能吏也。以急於求進,比匪人以得罪,是以君子慎交。〕
函谷都尉、建平侯杜業,素與方進不平,
〔函谷關置都尉,以譏出入。業,杜延年之孫,素不事權貴,與翟方進、淳于長皆不平。〕
方進奏「業受紅陽侯書聽請,不敬,」免,就國。
〔據業傳,業與淳于長不平,長當就國,紅陽侯立與業書屬之,勿復用前事相侵。長出關後,罪復發,下洛陽獄,丞相史搜得紅陽侯書,奏業聽請,不敬。服虔曰:受立屬請為不敬。〕
上以莽首發大姦,稱其忠直;王根因薦莽自代。丙寅,以莽為大司馬,年時三十八。莽既拔出同列,繼四父而輔政,
〔師古曰:鳳、商、音、根四人皆為大司馬,而莽之諸父也。〕
欲令名譽過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諸賢良以為掾、史、賞賜、邑錢悉享士;
〔邑錢,封邑所入之錢也。掾,俞絹翻。〕
愈為儉約,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問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
〔蔽膝,坆也;亦曰韍。鄭玄曰:韍,太古蔽膝之象。〕
見之者以為僮,使問,知其夫人。
〔此下,依漢書有「皆驚」二字,文意乃足。他本皆有此二字。〕
其飾名如此。
丞相方進、大司空武奏言:「春秋之義,用貴治賤,不以卑臨尊。
〔春秋首止之會,殊會王世子,世子貴也。宋之盟,楚駕晉而書先晉,黃池之會,吳主會而書先晉,不以卑臨尊也。治,直之翻。〕
刺史位下大夫而臨二千石,
〔刺史六百石,下大夫之秩也;其朝位亦班於下大夫。〕
輕重不相準。臣請罷刺史,更置州牧以應古制!」
〔古制九州,一為畿內,八州八伯,以統諸侯之國。今請置州牧以應古州伯之制。更,工衡翻;下同。〕
十二月,罷刺史,更置州牧,秩二千石。
犍為郡於水濱得古磐十六枚,
〔師古曰:濱,水箧也;音賓。說文曰:磬,樂石也。古者毋句氏作磐,後或以玉為之。犍,居言翻。〕
議者以為善祥。劉向因是說上:「宜興辟雍,
〔記王制:天子之學曰辟雍。鄭玄曰:辟,明也。雍,和也。所以明和天下。說,輸芮翻。〕
設庠序,
〔古者黨有庠,遂有序。庠者,養也。序者,教也。〕
陳禮樂,隆雅頌之聲,盛揖讓之容,以風化天下。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
〔治,直吏翻。〕
或曰:不能具禮。
〔師古曰:或曰者,劉向設為難者之言,而後答釋也。〕
禮以養人為本,如有過差,
〔師古曰:過差,猶失錯也。〕
是過而養人也。刑罰之過或至死傷,今之刑非皋陶之法也,而有司請定法,削則削,筆則筆,
〔服虔曰:言隨君意也。師古曰:削者,言有所刪去,以刀削簡牘也。筆者,謂有所增益,以筆就而書也。〕
救時務也。至於禮樂,則曰不敢,是敢於殺人、不敢於養人也。為其俎豆、管絃之間小不備,
〔為,于偽翻。〕
因是絕而不為,是去小不備而就大不備,惑莫甚焉!
〔為其不能具禮廢禮,是去小不備而就大不備也。俎,祭器,如几,盛牲體者也。豆,似籩,亦所以盛肉。籩用竹而豆用木。管,笙、蕭之屬也。絃,琴、瑟之屬也。〕
夫教化之比於刑法,刑法輕,是舍所重而急所輕也。
〔師古曰:舍,廢也。舍,讀曰捨。〕
教化,所恃以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
〔治,直吏翻。〕
今廢所恃而獨立其所助,非所以致太平也。自京師有誖逆不順之子孫,
〔師古曰:誖,乖也;音布內翻。〕
至於陷大辟,受刑戮者不絕,由不習五常之道也。
〔師古曰:五常,仁、義、禮、智、信,人性之所常行也。辟,毗亦翻。〕
夫承千歲之衰周,繼暴秦之餘敝,民漸漬惡俗,貪饕險詖,不閑義理,
〔漸,子廉翻。師古曰:貪甚曰饕。言行險曰詖。饕,音吐高翻。詖,音彼義翻。閑,習也。〕
不示以大化而獨敺以刑罰,
〔敺,讀與驅同。〕
終已不改!」帝以向言下公卿議,
〔下,遐稼翻。〕
丞相、大司空奏請立辟廱,按行長安城南營表;未作而罷。
〔師古曰:營,度地也。表,立標也。行,下孟翻。〕
時又有言「孔子布衣,養徒三千人,今天下太學弟子少。」
〔詩沼翻。〕
於是增弟子員三千人;歲餘,復如故。
〔元帝設弟子員千人。〕
劉向自見得信於上,故常顯訟宗室,譏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病切,發於至誠。上數欲用向為九卿,
〔數,所角翻。〕
輒不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
〔師古曰:持,謂扶持佐助也。〕
故終不遷,居列大夫官前後三十餘年而卒。後十三歲而王氏代漢。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张载
谢逸
俞万春
宋·唐积
金·李杲
东山云中道人 编
周敦颐
(清)吴广成
清·汪琥辨
(汉)司马迁,(唐)司马贞 等注
元·倪维德
明·冯梦龙
张立斋
宋·高先
宋·丁谓
台湾舆地汇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