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第一五五回 疏仲翁叔侄辞官 韦玄成兄弟让国-西汉野史
第一五五回 疏仲翁叔侄辞官 韦玄成兄弟让国
话说皇太子奭本宣帝在民间时所生,其母许皇后正位中宫,不过三年,便被霍显买通淳于衍用药毒死。宣帝复立霍光之女成尹为后。后闻许后不得其死,心中痛念。地节三年遂立奭为皇太子,时年八岁。宣帝拜丙吉为太子太傅,疏广太子少傅,疏受为太子家令。疏广号仲翁,兰陵人,自少好学,家居教授,被召为博士谏大夫,至是选教太子。疏受字公子,乃疏广胞兄之子,被举贤良,为人恭谨好礼,敏捷能言。宣帝每到太子宫中,疏受迎接应对,置酒上寿,礼貌雅饬,言语娴熟,宣帝甚是欢悦。过了数月,丞相韦贤告老。宣帝以魏相为丞相,丙吉为御史大夫,乃升疏广为太子太傅,疏受为少傅。
当日太子外祖父平恩候许广汉因见许后早死,太子年幼,左右无至亲之人照管,放心不下,遂向宣帝建议,请以其弟中郎将许舜监护太子家事。宣帝迟疑未决,问于疏广,疏广对道:“太子乃是一国储君,所交游之人,必择天下英俊,不宜独与外家许氏亲密,况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属已备。今复使许舜监护太子之家,转示人以不广,臣窃以为不可。”宣帝听了连连点首,遂将疏广之语告知魏相,魏相免冠谢道:“臣等愚见所不能及。”宣帝由此甚重疏广,时加赏赐。其时正值霍显暗使霍后设计,欲将太子毒死,也赖疏广、疏受二人时刻留心,防微杜患,太子遂得安然无事。每当太子入朝,疏广在前,疏受在后,叔侄二人同为师傅,朝廷皆以为荣。
光阴迅速,疏广为太子太傅已过五年,时为元康三年,霍后早废,太子年已十二岁,读过《论语》、《孝经》。疏广自觉年纪已老,决计告归,遂唤到疏受说道:“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今吾与汝官至二千石,官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何如归老故乡以终寿命?”疏受道:“谨从大人之议。”
即日叔侄二人一齐告玻到了病假三个月期满,尚未销假。宣帝有意挽留,下诏准其续假。二人遂自称病重,上疏乞归。宣帝念他二人年纪老迈,遂皆允准,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也赠以黄金五十斤。疏广、疏受谢别宣帝与太子,收拾行装一同归里。到了起程之日,满朝公卿大夫并朋友同乡人士都来相送,就东都门外搭起帐棚,排列酒席,等候疏广、疏受到时,众人为之饯行,一一上前把盏,祝他俩一路平安。并各叙许多别话,弄得疏广、疏受应接不暇。此时东都门外送行车马不下数百辆,有如蜂屯蚁聚,更引动长安许多士女都来道旁观看。此一段风光异常热闹,算是一时少有。旁观之人都称道疏广、疏受之贤,深惜其去,为之叹息,也有至于下泪者。
疏广、疏受辞别众人,一路行程,到了兰陵故里。原来疏广家住乡中,家中薄有田产,子孙等皆以耕田度日。今见疏广、疏受一同回家,大众闻信出外迎接,各叙天伦之乐。疏广、疏受又将宣帝及太子所赐之金,交付家人收藏。家人见了许多黄金,不胜喜悦,以为从此买田置产,成为富家,便可安坐享福。
谁知疏广、疏受自从回家之后,连日吩咐家人将所赐之金备办酒席,遍请宗族朋友宾客到来欢聚。家中人等以为老人初次归里,酒席应酬自属不免。谁知疏广却习以为常,日日请客。家人见老人十分高兴,不便拦阻,心中却以为虚糜费用,甚觉可惜。在疏广意思似乎黄金存在家中,终久是累,惟恐用它不尽,时时问他家人黄金尚有几多,速行卖去,预备酒食。家人无奈,只得依言备办。如此日日宴饮,一连过了年余,已将所赐黄金,花费大半了,子孙等暗暗叫苦,但又不便明言。于是想得一计,选得族中一位老人,为疏广平日所亲信者,将自己实情告诉一番。说是子孙等希望趁着父祖在日,置买产业,立些基础,如今逐日宴饮,糜费将荆尚望老人得便,劝其酌留余款,置田买宅,将来子孙也好度日。老人依言劝告疏广。疏广听说慨然答道:“我并非年老昏馈,不顾子孙,但因家中本有现成田宅,子孙勤力耕作,足供衣食。今若添置产业,食用有余,徒教子孙懒惰而已。且子孙不论贤愚,多财皆足为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况富人为众怨所归。吾既不能教化子孙,不欲使他益过生怨。又此金乃是主上惠养老臣者,故乐与乡里宗族一同享用,以尽吾之余年,岂不是好。”老人闻言无话可答,心中却也敬服疏广见解阔达,遂将言回报疏广子孙。子孙听了疏广言语,知是全无希望,只得死心塌地,一意耕田。疏广、疏受二人竟把条金用尽,不久相继寿终于家,后人因称之为二疏。至今山东峄县东五十里有一小城,号罗膝城,土人相传二疏居宅及墓皆在其中。清人谢启昆有诗咏二疏道:太傅居前少傅俱,宾朋祖帐出东都。
人生仕宦二千石,孰肯追随两大夫。
金问无余方寡过,功成不退岂非愚。
子孙自享田庐旧,风雨寒窗守老儒。
当日太子奭自少即得疏广、疏受教以《孝经》、《论语》。
及二人去后过了数年,适值御史大夫萧望之因事贬为太子太博教授太子。此时太子奭年已长成,生性柔仁,又得望之大儒教以经学,太子由此愈重儒术。因见宣帝平日所用,多系学习法律之吏,专用刑法治理,对于臣下督责甚严,大臣盖宽饶、杨恽等皆因言语文字稍有不谨,便坐以重罪,致之死地。太子奭见了心中甚不以为然,又因宣帝盛怒之下不敢进谏。一日太子奭趁着宣帝无事之时,从容进言道:“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听了不觉忿然作色道:“汉家自有制度,本来王霸杂行,如何专用德教?且俗儒不知时务,好逞议论,是古非今,使人无所适从,何足任用?”太子被驳不敢多言,只得默然退出。宣帝见太子已退,因叹息道:“乱我家者必太子也。”从此心中不喜太子。
先是宣帝后宫有华捷即妤张婕妤卫婕妤并皆得宠,张婕妤生一子名钦,封淮阳王。地节四年霍后既废,宣帝本意欲立张婕妤为后,因想起太子年纪尚幼,当日霍后未曾生子,尚且三番两次谋毒太子。今若立张婕妤,渠现有子,更难免不生夺嫡之念,太子尤属可危。惟有王婕妤无子,素性谨慎,遂立王婕妤为皇后,使之抚养太子。王皇后虽然得立,并无宠幸,少与宣帝相见。到了淮阳王刘钦年已长大,喜读经书,通晓政事法律,聪敏有才,甚得宣帝宠爱,屡次叹赏道:“淮阳王真我子也。”宣帝既不喜太子奭,遂欲立淮阳王为太子,但又转念自己出身民间,少时依倚许氏过日,及即位之后,许后又被毒而死。想起贫贱夫妻,恩义难忘,若竟将太子奭废去,未免对不住许后,辗转寻思,心中终觉不忍,遂决计不废太子。
宣帝又因淮阳王母子平日素得宠爱,屡加称赞,料想淮阳王必然希望得立为嗣。今既无意废去太子奭,须将此意晓谕淮阳王,绝他妄想,免得结下嫌隙,将来不得保全。惟是父子兄弟之间,此等事实属不便启口,况废立之举并未发表,亦未与他人商量。不过宣帝心中有此打算,如今既已如烟消云灭,则旧事更不必重提,免多一番痕迹。但事虽未行,形迹已露,非向淮阳王用言点醒,如何能使他晓悟。宣帝沉思许久,忽得一策,自言道:“我今只须用此办法,淮阳王是个聪明人,见我举动,必能体会吾意。”宣帝想罢,遂即下诏拜韦玄成为淮阳中尉。读者试想,宣帝此策如何能醒悟淮阳王?原来宣帝本恐淮阳王与太子争夺帝位,以致兄弟不和,生出祸乱,特地寻一让国于兄之韦玄成作为榜样。说起韦玄成乃丞相韦贤之少子,自少好学,能修父业,为人谦让下士。每值乘车出外,遇见相识之人,步行路上,玄成立命停车,唤下从者,力邀其人上车,问以去处,送之前往。平日接见人客,对于贫贱之人尤加礼貌,以此名誉日广,由明经擢为谏大夫,迁大河都尉。此时其父韦贤为丞相,封扶阳侯,年老致仕。生有四子,长子韦方山早死,次子韦弘,三子韦舜,玄成算是最校韦贤原定自己死后由韦弘承袭侯爵,却因韦弘官为太常丞,职掌宗庙,管诸陵邑,事务既繁,责任又重,容易得罪,深恐将来有碍袭爵,因令其自行告病辞职。韦弘知得其父意思,暗想道:“我今若遵从父命弃官,显见得我欲代父为侯,未免遭人嫌疑。”因此不即辞职。
及韦贤抱病,韦弘竟因宗庙之事被系狱中,罪名未决。族中人等见韦贤年老病重,料其不起。韦弘犯罪,势难承袭。尚有韦舜、韦玄成,应以何人为嗣,须得韦贤主意,便来询问韦贤。韦贤病中闻说韦弘坐罪下狱,不得为嗣,心中甚以为恨,今见族人来问,默然不答。于是韦贤门生博士义倩等与韦贤宗族商议,假托韦贤命令,使家丞上书有司,请以大河都尉玄成承韦贤之后。不久韦贤病死,玄成在任,闻讣奔丧,闻知自己当袭父爵,心料必非其父本意,遂假作痴狂,卧床不起;有时胡言乱笑,不肯应召袭爵。大鸿胪遂将此事奏闻宣帝,宣帝下诏丞相御史查验。
韦玄成素有名声,自从此事轰传于外,一时议论多疑他意欲让国于兄,所以假装疯病,于是奉命查验之丞相史,遂作书劝谕玄成。玄成得书,仍置不理。丞相御史无法,遂上书劾奏玄成实未抱病,假作癫狂。旁有玄成故人官为侍郎,心恐玄成因此得罪,乃上疏道:“圣王贵重礼让,宜优待玄成,勿屈其志。”宣帝见奏下诏丞相御史勿庸劾奏,带领玄成入朝拜爵。
玄成不得已只好受爵,宣帝甚重玄成能让,拜为河南太守。并赦其兄韦弘之罪,拜为泰山都尉。神爵四年又召玄成入京,拜未央卫尉,调为太常。五凤四年杨恽被诛,玄成因其与杨恽交好连坐免官,到了甘露元年又召拜为淮阳中尉。
此时淮阳王刘钦尚在长安未曾就国,韦玄成虽然拜官,也未到任,宣帝因深通经术,遂命其与诸儒生在石渠阁讲论五经异同,直到宣帝驾崩,方随淮阳王赴国。未知以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汪东亭
(明)朱權
(元)脫脫
清·陈克鉴
(宋)吕本中撰
(唐)欧阳询
清·高兆
清·锡山
清·曾曰瑛
清·陈浏
清·柯琴
(晉)袁宏,周天游 校注
(清)雍正皇帝 编纂
清·惠觉
(宋)韩彦直
清·吴恭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