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江蘇巡撫吳元炳奏摺-福建臺灣奏摺
江蘇巡撫吳元炳奏摺
奏為督臣政跡卓著,據實臚陳;敬請宣付史館,以備採擇;仰祈聖鑑事。
竊督臣沈葆楨因病出缺,當經臣於十一月初九日將出缺日期由驛馳奏,請旨迅賜簡放;並聲明督臣政跡,俟臣另摺詳細續陳在案。茲將沈葆楨歷年賢勞,就臣所深知灼見者,敬為我皇太后、皇上縷晰陳之。
沈葆楨由翰林起家,擢御史;咸豐五年,補授江西九江府,調署廣信府。維時粵逆楊輔清自吉安潛師連陷貴溪、弋陽等縣,逼攻廣信;城守兵單,聞風先潰。沈葆楨籌餉河口,飛騎馳歸;堅守危城,誓以身殉。迨總兵饒廷選一軍自玉山來,率同接仗,七戰皆捷,圍乃得解。當日曾國藩疏稱「沈葆楨獨伸大義於天下」,遂受文宗顯皇帝特達之知,蓋始於是役也。
七年,補廣饒九南道;十年,奉旨辦理廣信防務。旋奉旨補吉南贛寧道,幫辦江西全省團練事務;以親老,乞終養,奉俞允。
十一年冬,命赴曾國藩大營。同治元年正月,即奉巡撫江西之命;上諭:沈葆楨德望冠時,才堪應變。朕以該撫家有老親,因擇江西毘鄰省分,授以疆寄;風土不殊,迎養亦近。著即馳赴新任等因,欽此。沈葆楨奉詔感泣,雖以兩親憚於出行,而時事方艱,義無返顧;顅俟大憝就戮,合境肅清,再乞歸養;批旨有「忠孝性成」之獎。到任伊始,值粵逆淪陷浙省,楊輔清、李世賢席方張之勢,與皖、蘇各逆南北通氣,並力以窺江西,邊防岌岌震動。其時,今大學士陝甘總督左宗棠定議援浙;賊意在斷左軍後路,以絕餉源。羽檄飛馳,旦夕數警;沈葆楨從容肆應,躬赴廣信,教民以堅壁清野之法。
逆黨以皖、浙無糧,非破江西以達楚、粵,更無生路;死黨麇集,分道竄突。沈葆楨指揮眾將、增募新營,相機堵剿,連戰皆捷。論者謂保全安慶,左軍得以一意援浙者,沈葆楨之力也。
軍務倥傯之時,適有法國教堂被毀一案;沈葆楨以事由公憤,遍訪不得主名,自請嚴議。其深思遠慮、維持調護之苦心,於此可見。嘗言吏治之與兵事相倚伏者也:吏治不飭,則亂源不塞、兵端不息。故雖處倉皇擾攘之中,任廉能、懲貪劣,驕兵悍將,劾治不少假貸。地方事宜,親為剖決,每夕至四鼓不休。是以去任之日,泣送者相屬於道。士戴民懷,至今未麋。
三年,以克復金陵功,賞一等輕車都尉世職,加頭品頂帶。沈葆楨推功諸將,並以曾國藩、左宗棠等親冒矢石、不分畛域濟師協餉,始得轉危為安;瀝陳愧悚下忱,情詞懇摯,籲請收回成命;溫諭不允。四年,請假回籍省親;丁母憂。
六年,奉旨總理船政。船政之議,發於左宗棠;謂非沈葆楨,無可屬者。堅辭不獲;已請俟釋服視事。廠地濱江,土鬆潮悍,旋築旋圯,燃脂、下石司畚鍤者,咸有戒心;機器來自外洋,殊形詭制,相顧瞠目,懼不克終事。沈葆楨苦心焦思,毅然任之,竹頭、木屑皆手自布置。九年,丁父憂;服闋,仍接辦船政,成「萬年清」以下兵輪船二十餘艘。舟師之得所藉手者,皆沈葆楨創之。
十三年夏,日本事起,奉旨巡視臺灣,兼辦各國通商、軍務。臺地一島孤懸,額兵無可用者;沈葆楨聞命即往,寢不及旦。渡臺後,倭兵登岸紮營,社番伺隙待動;沈葆楨據理責之,曉諭諸社,宣布皇仁,番族歡欣鼓舞,願遵約束,倭營為之氣奪。而又修城垣、築砲壘、練營勇、備器械,不先開釁端,而無一不為可戰之計;眾心益奮,倭人遵約撤兵。乃得辦理善後;分南、北、中三路披榛開莽,以漸而進。疏請福建巡撫移駐臺灣,於北路增設府、縣。臺事粗定,於是年十二月內渡。旋聞獅頭社兇番狙殺遊擊王開俊之信,復於光緒元年正月東渡,破獅頭及助惡各社,頑族震懾;撫番之議乃成。
在臺奉總督兩江之命。受任以來,興利除弊,寢饋不遑。其大者:修河隄、行海運、緩開關、籌積榖、拔罌粟、挖蝗子、整頓鹽務、籌畫海防;而顧全大局,尤在中外交涉之事。
臣兩次署任,行抵金陵,接其言論豐采,惟慮及遠人窺伺,感憤交形。今歲秋初,又與晤談數次,見其精神如舊,而鬚髮盡白。蓋自入都陛見,面奉皇太后諭,以時事艱難,毋得遽萌退志;上體宵旰憂勤之意,中夜不寐,三歎以興,自是絕口不敢言「退」字。而舊病之劇,甚於往年;萬不得已,復請開缺。遺疏猶惓惓於鐵甲船事,其心力已瘁,而其志亦可悲矣!
生平學問首在不欺,凡事必求心之所安;故疾惡如讎,而愛才如不及。好謀能斷,而虛己以下人。自言見義即為,無所退避;故廣信之圍,已萬萬無生理,而出艱入險,百折不回。當存亡利害之交,而能卓然有以自立者,此也。至奉身清儉,一如寒素;官俸所入,盡為地方善舉、鄰省振輸之用。身歿之後,囊無餘錢;寮屬相顧歎息、市井鄉曲之氓有下淚者。則其功德之入人,為不可泯矣。在沈葆楨受知遇之隆,一一皆職分所當為;而聖主篤念藎臣,凡賜卹、予謚、飾終之典,自必渥荷恩施,有加無已。合無仰懇天恩,宣付史館,並准予江南省城及立功各省分建立專祠以彰忠藎之處,出自高厚鴻施。
至該督臣子七人:瑋慶附貢生,瑩慶、璘慶、瑜慶均附生,璿慶、瑤慶、琬慶;孫八人:翊清附生,照藜、淮琛、毓衡、惠言、亮吉、永清、成鵠均幼。合併附陳。
所有續陳督臣政跡緣由,謹繕摺附驛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鑑。謹奏。
光緒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成公绥
(北宋)薛居正
(清)江阴陈鼎定九
(清)梁章钜
清·富察敦崇
唐·陆龟蒙
(宋)曾敏行著;朱杰人标校
战国齐·公羊高
明·徐霖
竹秋氏
(宋)洪兴祖
孙禄堂
(汉)刘向
唐·僧详
宋·郑文宝
明·李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