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国史新论-钱穆
古籍列表页-吴江诗词网
国史新论目录:
自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再论中国社会演变
略论中国社会主义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再论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
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中国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之名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一一
由此连带引申,可以说中国教育特所注重,乃一种全人教育。所谓全人教育,乃指其人之内在全部生命言。贯彻此内在全部生命而为之中心作主宰者,乃其人之心情德性。因此中国教育,比较上常忽视
...更多
一
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里,特设考试一权,其用意在如何选拔贤能,以补选举之不足。西方选举制度,只在选举人方面加以限制。在美国,曾有一博学的大学教授与一汽车夫竞选,而失败了。选举原意
...更多
二
汉末之乱,地方与中央,失却联系,交通既不方便,而许多地方,亦并无施政之实际权力,选举制度,遂告崩溃。政府用人,漫无标准。陈群为曹操吏部尚书,遂定"九品中正"制,以为两汉乡举里选制�
...更多
三
隋、唐统一,将此制完全废弃。当时亦有主张恢复汉代乡举里选,仍将察举权交付于各地行政首长者。然在汉代,此制已有流弊。地方长官选举不实,权门请托,营私滥举,因而选举之后,不得不再加
...更多
四
五代十国,是中国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那时则几乎只有骄兵悍卒,跋扈的将帅。连轻薄的进士,也如凤毛麟角。天地闭,贤人隐。那时急得在和尚寺里出家的高僧们,也回头推崇韩昌黎,改心翻读修身
...更多
五
明、清两代考试内容,均重经义,而又以朱子一家言为准。因诗赋只论工拙,较近客观,经义要讲是非,是非转无标准,不得不择定一家言,以为是非之准则。既择定了一家言,则是者是,非者非,既
...更多
六
西方人在十八世纪时,却看重中国考试制度。但他们自有他们的历史渊源,不可能把中国制度彻底抄袭。英国最先模仿中国考试制度,但只事务官须经考试,各部门行政首长,则仍由政党提名。照理论
...更多
中国历史人物
讲文化定要讲历史,历史是文化积累最具体的事实。历史讲人事,人事该以人为主,事为副。非有人生,何来人事?中国人一向看清楚这一点。西方人看法便和我们不同,似乎把事为主,人为副,倒过
...更多
中国历史上之名将
中国文化传统上有一特殊之点,即对文武观念向不作严格之区分。历史上名将大帅,带兵打仗,赫赫当时,垂誉无穷的,极多数是文人学士,儒雅风流,而非行伍出身的专门人物。明太祖时,百司请立
...更多
一
我们先问一句,什么叫文化?这两个字,本来很难下一个清楚的定义。普通我们说文化,是指人类的生活,人类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总括汇合起来,就叫它做文化。但此所谓各方面各种样的生活,并不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陆游
(漢)仲長統
唐·房玄龄 等
明·西湖逸士
宋·胡寅
李白
清·胡式钰
唐·道宣
明·郑若庸
(晋)郭义恭
明·沈榜
清·沈青芝
张江裁
汉·扬雄 晋·李轨 注
辽·王鼎
三国蜀·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