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典故卷之二十二 革除遺事三(明)黃佐 撰


  (革除遺事六卷,明黃佐撰。佐,字才伯,號泰泉,嶺南香山人。正德十六年進士,官至少詹事。事蹟具明史文苑傳。正德十五年,黃佐自序稱:「是編也,本莆田宋君端儀革除錄、清江張君芹備遺錄,旁采諸家傳記,稍增飭之。」(見北京大學圖書館明鈔佚名國朝典故本)今世傳黃佐有另本革除遺事六卷,收入明金聲玉振集、清借月山房彙鈔等叢書。稽覈兩書,大不相合。一、體例不同。是書六卷均為建文朝臣列傳,另本卷一革除君紀,卷二闔宮傳,卷三至卷六建文朝臣列傳。二、所收列傳多少不同。是書載建文朝臣一0九人事,另本僅錄七十五人。三、列傳詳略不同。是書詳于另本,且紀事亦間有異同。)

  革除遺事三

  陳迪

  練安

  侯泰

  郭任

  盧迥

  暴昭

  毛泰

  胡子昭

  卓敬

  茅大芳

  胡閏

  廖鏞

  陳繼之

  韓永

  高翔

  董庸

  王度

  巨敬

  謝昇

  周璿

  黃魁

  黃彥清

  高不危

  牛景先

  甘霖

  ○陳迪

  陳迪,字景通,寧國宣城人。世居麻姑山西村。曾祖巨卿,元江州路總管。祖有賢,父仲康,撫州守禦千戶所百戶。迪自幼倜儻有志操。洪武中,為郡學訓導。己未,以通經召除翰林院編修。乙丑二月,陛侍讀,預修大典。辛未八月,陞山東布政司左參政,捕蝗彌盜, (「捕蝗彌盜」,「盜」原作「邊」,據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民甚德之。甲戌十月,丁內艱,奪情起復,辭,不允。乙亥二月,陞雲南布政使。時普定、曲靖、烏撒、烏蒙等處苗賊猖獗,廸率土兵擊破之,獻俘于朝,有白金綵幣之賜。戊寅八月,徵詣行在,陞禮部尚書,授特進榮祿大夫。庚辰,水旱,有旨集議。廸言:「刑獄未清,宜敕法司,擇公廉仁厚者分詣郡縣,審覈獄囚,無令久淹,致傷和氣。」又言:「逃民家業既喪,且畏公私逋負之追,失今不恤,必嘯聚為惡,宜使有司招徠之。其不願歸者,聽附籍種田,暫免其差役,則民安而盜息矣。」上皆從之。辛巳三月,加太子少保,辭所兼俸不受。靖難師逼,與黃子澄等上疏,陳論大計。廸受命攢運糧儲於外,過家未嘗入,聞變即赴京師。

  文廟入繼統,召廸責問,始嫚罵不屈,與子鳳山、丹山等六人同日就戮。將刑,鳳山呼曰:「父親累我。」廸叱使勿言。因罵不絕口,命割鳳山等鼻舌熬熟,俾廸食之。廸吐唾之,益肆指斥,遂俱凌遲而死。有老蒼頭拾其遺骸歸葬縣之計家橋。洪熙初,詔釋廸宗姻在戍者還鄉,給復產業。成化壬寅,郡人祀于鄉賢祠。甲辰,郡守復於廸故里立祠祀之。

  ○練安

  練安,字子寧,以字行,臨江新淦人。 (「臨江新淦人」,原脫「淦」字,據明鈔佚名國朝典故本補。) 父伯尚,洪武間為起居注,以直言忤旨,謫廣德州同知,後遷臨江、鎮安二府通判,卒于官。

  安性資英邁,志操不凡。幼從鄉長者竹莊先生游,竹莊命賦水竹村居,有「千山暮雨石泉通,一夜春雷化籜龍」之句,竹莊甚奇之。後游邑庠,與金幼孜相友善,嘗謂之曰:「子異日必為良臣,我必為忠臣。」洪武甲子, (「洪武甲子」,原作「洪武中」。按「洪武中」,與下文「明年......」句不合,清借月山房彙鈔本作「洪武甲子」,據改。) 安領鄉薦。明年,入對大庭,極言:「今日朝廷用人,狥其名而不求其實,以小善而遽進之,以小過而遽戮之。」因歷陳古人所以教養任用之道,言甚剴切,不顧忌諱。高廟嘉之,擢第二名進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安益以名節自砥礪,於是聲望藹然,中外咸以文學行義稱之。未幾,以母喪去位,杜門屏跡,力行古喪禮。服闋,陞吏部左侍郎。時革除君初嗣位,安進賢退不肖,多所建白,與方孝孺等特見信用。尋遷左副都御史。會御史府成, (「會御史府成」,原作「府承」,據清借月山房彙鈔本補、改。) 改御史大夫。

  靖難師起,安極論曹國公李景隆奸邪不忠。一日於朝班內執景隆數其罪,奏請誅之,不听,安憤激稽首,請先伏誅,遂罷朝。師既渡淮,靖江府長史蕭用道、衡府紀善周是修上書論大計,指斥用事者罪過。書下羣臣及兩人議,用事者怨之,盛氣以詬兩人。安言:「國事至此,尚不容言者乎?顧所論吾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詬者愧而止。

  壬午六月,有詔治奸黨,安不屈,遂族誅之,姻戚被逮論死者百五十一人,戍遠方者又數百人,惟吉水錢氏得免。及錢習禮仕于朝,為鄉人所持,恒懷不安,以告少保楊榮,乘間以聞。文廟欣然曰:「使練子寧今日在此,朕固當用之爾。況習禮乎?」後同知王佐輯安遺文一帙,序之曰金川玉屑集,提學副使李夢陽始命有司梓之。又立金川書院,祀安父子,名其堂曰「浩然」云。

  ○侯泰

  侯泰,字順懷,南和人。 (「字順懷南和人」,原文「人」字上空白,據明史卷一四二侯泰傳補。) 累官至刑部尚書。靖難師起,泰主抗禦之策。壬午二月,運糧至濟寧諸郡。五月,復運糧至淮安,京師已告急。六月赴京,行至高郵,被執。七月十日就戮。弟敬祖,子玘,尋亦坐死。

  ○郭任

  郭任,鎮江丹徒在城人,一云定遠人。戶部侍郎。戮死。其子經亦處斬,次子金山保戍廣西,三女咸給配。

  ○盧迥

  盧迥,台州仙居人。戶部侍郎。迥為人疏俊。每飲酣,善長謳,人以為狂。及歷任顯達,恭慎自將。比犯難,將就刑,長謳而絕,聞者悲之。

  ○暴昭

  暴昭,潞安潞城人。 (「潞安潞城人」,原文「人」字上空白,據清借月山房彙鈔本補。) 刑部侍郎。

  ○毛泰

  毛泰,□□□,□□人。吏部侍郎。

  ○胡子昭

  胡子昭,字仲常,一字伯尚,嘉定州榮縣人。 (「嘉定州榮縣人」,「縣」原作「陽」,據清借月山房彙鈔本及明史卷一四一胡子昭傳改。) 舊名志高,後以避嫌改今名。世居縣之東平鄉。 (「世居縣之東平鄉」,「平」原作「州」,據清借月山房彙鈔本改。) 子昭富經術,性忠介。方孝孺為漢中教授,講明理學,往從之遊。蜀獻王賦詩贈之。其後由儒士被薦至京師,甚重之。革除年間為史官,歷陞山東按察司僉事、刑部侍郎。壬午九月十一日受戮,年四十一。闔族被擒,父復初,母郭氏,皆年八十餘,編伍。子紹、縝、繼,發習匠,後亦編伍。獨弟志遠為蜀府典寶,匿丹稜以免。近御史熊相於州治之西立祠祀之。

  ○卓敬

  卓敬,字惟恭,溫州瑞安人。家卓澳,後徙滄洲。生而穎悟絕人,讀書十行俱下,一目棄不復讀,亦不忘。七歲時,有異人見之,曰:「奇兒也,惜血不華色耳。」年十五六,讀書寶香山,性至孝,晨昏之禮雖遠不廢。常夜歸,值風雨,路迷,得一牛乘之歸,及門下縱之,則虎也。洪武戊辰中進士。 (「洪武戊辰中進士」,明進士題名碑錄作「洪武乙丑科」。) 拜給事中,好直言,嘗勸上曰:「諸王服飾尚有擬天子者,此舛之道也。何以令天下耶?」上笑而納之。他日與同官見,適八十一人,上命改為元士。尋以六科為政事本源,又更為源士,後復稱給事中。上疏多過直,或戒以太剛則折。敬謝曰:「敬知盡諫諍之職爾,禍福非所計也。」為之益力。歷宗人府經歷,陞戶部侍郎。

  革除初年,嘗密奏裁抑宗藩,大略謂:「萌而未動者,幾也;量時而為者,勢也。勢非至剛莫能斷,幾非至明莫能察。」奏入,事竟寢。

  文廟繼統,首執敬數之曰:「此得非前日奏裁諸王者耶?」乃繫之獄,遣人諷之使受官。姚廣孝曰:「昔吳王不殺范蠡,而范蠡卒滅強吳;王衍不殺石勒,而勒終殺衍。使敬言誠見用,陞下豈有今日哉?」敬遂不屈而死。臨刑,神色自如,經日其面如生。卓之死,出於廣孝所忮,上實不忍。嘗歎曰:「國家養士三十餘年,若卓敬者可謂不負君矣。」

  敬博學多能,談論英發,雖天文、律曆、地理、兵刑靡不造其奧。所著有遺書十卷,詩文五十卷。宣德間,敬門人黃朝光子養正,賫敬小像并其書至京師,求侍講劉球作傳,稱其與夷、齊當並不朽,且私謚之曰「忠貞」。

  ○茅大芳

  茅大芳,揚州泰興人。博學能詩文,為宗黨所重。洪武間,以儒士應辟,典教淮南。考績入朝,高廟召對悅之,擢為秦府長史,且勉以董子輔相之業,賜賫期待者甚。大芳以為特受隆遇,懼無以稱聖天子眷知之恩,益自感激,諫諍彌綸,得大臣體。未踰年,秦國稱治,因大書揭其正堂曰「希董之堂」,以彰聖訓,且著其志。方孝孺為之記,稱其志意偉然,廓大和雅,不亢不詭,深有得於正誼明道之旨。革除間,累官至副都御史。

  及靖難師起,嘗以詩寄淮南守將,忠義激烈,聞者壯之。其詩曰:「幽燕消息近如何,聞道將軍志不磨。縱使火龍燔地軸,莫教鐵騎過天河。關中事業蕭丞相,塞上功名馬伏波。老我不才無補報,西風一度一悲歌。」蓋北兵初起,為鐵鉉所拒,尚未至淮時也。壬午八月十七日,坐奸黨,與其子順童、道壽皆戮死。永樂四年十二月,幼子文亦坐誅焉。 (「幼子文亦坐誅焉」,「幼」原作「初」,據明鈔佚名國朝典故本改。)

  ○胡閏

  胡閏,字松友,饒州鄱陽人。太祖伐陳友諒時,見廟中詩,陰記其姓名。洪武中,閏以有薦辟至闕下,上識之,曰:「此題詩鄱陽廟者也。」拜官都督府經歷, (「拜官都督府經歷」,「都」原作「督」,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遷右補闕。革除年間為大理寺左少卿。

  靖難之兵定京師,即時坐誅戮。子傳道亦誅死。次子傳慶等俱戍邊衛。妻汪氏二人俱給配象奴。郡志稱其忠貞鯁直,節行聞天下云。又聞諸其鄉人云:閏一女,後得歸,貧無所依,閭里競以錢米給之,曰:「此忠臣女也。」旬曰饒足。

  ○廖鏞

  廖鏞,無為州巢縣人。祖永忠,嘗從高皇帝平中原、滅西蜀,有功。父權,襲封德慶侯。鏞以元勳後任散騎舍人,見用革除間。癸未四月十日,鎮撫司奏送刑部就戮。弟銘、鉞及從父淮安衞指揮僉事昇俱謫戍。母湯氏,東甌王和長女也,並銘女送浣衣局。

  相傳文皇帝清宮三日,即往召孝孺作詔,孝孺曰:「吾腕可斷,此筆不可枉也。」上以廖都督兩子受學於孝孺,復令召之。孝孺怒曰:「汝讀幾年書,還不識箇是字!」兩子復命,遂以軍馬收之。孝孺杖而衰絰至闕下哭,上問之再三,不答,但哀慟不置。命以刀抉其口兩旁至耳,刑之聚寶門外,凡七日,尚作絕命詞,罵聲不絕。廖氏兩子拾其遺骸葬之聚寶城門外山上。葬甫畢,而廖氏亦見收矣。兩子遂逃,同時刑十八人,孝孺其首也。兩子後亦就逮,鎧之、鋪之兄弟歟!出樗散雜錄。

  ○陳繼之

  陳繼之,興化莆田人。登革除二年進士,授戶科給事中。 (「授戶科給事中」,「科」原作「部」,據明朱當■〈氵眄〉國朝典故本改。) 嘗以江南僧道多占腴田,蠶食百姓,乃奏請僧道人給五畝,餘以賦民。從之。文廟舉兵,清君側之惡,繼之間有建白,因肆指斥。洪武三十五年六月,京師平,與黃子澄、齊泰、巨敬、韓永輩不服,遂夷其族。

  ○韓永

  韓永,陝西西安人,一云山西人。兵科給事中,一云戶科。癸未六月,與陳廸、巨敬、戴德彛等被責問,不屈而死。廷臣同約死義者二十五人,惟鄭賜、黃福、尹昌隆歸附。

  ○高翔

  高翔,西安朝邑人。有文學節行。洪武中,以明經徵,為監察御史。高皇帝甚眷注翔,翔所論奏,無不關國家機事當上心者。革除間,文皇帝素聞翔名,召翔將大用之。會翔服喪服入見,語又忤旨,乃殺翔,族其家,沒入其產。諸給高氏產者皆倍其稅,曰:「以世世怒罵御史也。」御史親戚皆配為軍。

  同縣有程濟者,有法術,亦以明經為四川岳池縣學教諭。岳池去朝邑數千里,濟寢食俱在朝邑,而日岳池學事不廢。革除間,上書言某月某日西北方兵起。朝廷以為非所宜言,繫至京。召入,將殺之。濟叩頭曰:「陛下幸囚臣,期而無兵,臣死未晚也。」遂繫濟詔獄。已而兵果起,乃赦出濟,更以為軍師,護諸將北行,與靖難軍先鋒戰於徐州,大捷。會曹國公師退,文皇帝至江上,濟逃去不知所終。始徐州捷時,諸將乃樹碑,載戰伐次第及統軍者姓名。濟一日夜往祭碑,人莫測其故。文皇帝過徐州,望見碑,顧左右曰:「碑者何也?」或以狀對, (「或以狀對」,原脫「對」字,據明鈔佚名國朝典故本補。) 上大怒,趣左右推碑,一再擊,遽曰:「止、止,為我錄碑來。」乃按碑族誅,諸將無得脫者。濟姓名正用擊處,得免。濟曩者之祭,蓋禳之也。

  ○董庸

  董庸,□□□,□□人。監察御史。

  ○王度

  王度,字子中,惠州歸善人。由明經儒士為山東道監察御史。彈劾不避權要,嘗監革除二年會試。壬午七月,以奸黨發賀縣千戶所編伍,出不遜語,後坐誅族,死時年四十七歲。

  ○巨敬

  巨敬,陝西平凉人。工部主事。 (「工部主事」,清借月山房彙鈔本及明史卷一四一巨敬傳作「戶部主事」。)

  ○謝昇

  謝昇,青州諸城人。 (「青州諸城人」,原文「人」字上空白,據清借月山房彙鈔本補。) □□□□。曾犯靖難之師。壬午□月,□□□□誅死。父旺,年七十四,子咬兒,年二十,俱本年十月初二日發金齒衞編伍。

  ○周璿

  周璿,青州諸城人。□□□□。曾與抗禦燕師。壬午內難平,璿戮死。妻王氏,子蠻兒,是年十二月給配。

  ○黃魁

  黃魁,□□□□人。禮部侍郎。

  ○黃彥清

  黃彥清,徽州歙人。 (「徽州歙人」,原文「人」字上空白,據清借月山房彙鈔本補。) 相傳有黃清者巡撫某地方。太宗即位,頒詔至,力拒之,其下皆用命,欲興兵,力寡而死。蓋即彥清也。

  ○高不危 (「高不危」。按另本革除遺事(如清借月山房彙鈔等本)有高巍傳二,其一詳,其一略。略者云:「高巍,字不危。」籍貫均作「山西遼州人」。本書高巍傳前見,此處高不危傳不涉高巍事,似非一人。)

  高不危,□□□人。□□□□□□□□。壬午七月,逮其家屬至京, (「逮其家屬至京」,原脫「京」字,據明鈔佚名國朝典故本補。) 弟宣戍海南衞,審發習匠。

  ○牛景先

  牛景先,□□□□人。革除間,嘗率兵抗禦靖難師。後京師平,景先逃難出走而死。永樂改元,窮治奸黨齊、黃等。 (「窮治奸黨齊黃等」,「齊黃」原作「徐廣」,據清借月山房彙鈔本及明史卷一四三牛景先傳改。) 二年冬,逮景先妻妾及卓敬女至,詔發教坊司。

  ○甘霖

  甘霖,安慶懷寧人。 (「安慶懷寧人」,「懷」原作「淮」,據明鈔佚名國朝典故本改。) 洪武丁卯,領鄉薦,任為監察御史,持正不靡。聞文皇帝靖內難,執不從,被執,遂求死。乃遂被殺。其子與孫亦不敢仕,今且單弱。正德末,知府胡纘宗嘗哀而卹之,且祀霖于鄉賢祠。

  【王天有點校】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