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70、宁死也不能坏了规矩-孟子他说
70、宁死也不能坏了规矩
从辈分上论,曾西他们一大家子都是孟子的师叔祖。
咱们不少人可能都没听说过曾西,这很正常,因为曾西的名头其实不算很大。可要说起他的爷爷,那可是儒家第二代领导人当中一位响当当的角色--他自然也姓曾,单名一个"参"字,人们尊称他老人家为"曾子",马三立常说的"曾子曰:'包子有肉不在摺上'",说的就是这个曾子。
儒家第二代弟子都是直接受教于孔子的,这些人当中,在当时最牛气冲天的人物当属子路,而在后世名气最响的却一个是颜回,一个是曾子。
曾子对中国"礼仪之邦"的建设出力很大,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他的这一事迹在《礼记》里被记载下来,传为后人学习的榜样。现在,我们也来认真学习一下曾子的榜样--
曾子生病了,病情很严重。一天晚上,曾子的儿子和学生正守着他老人家,一个小童(应该是照顾曾子的)在旁边随口说了一句的话:"这席子的质地可真好,一定是大夫用的细竹席吧?"
此言一出,就如同半天突然打了个霹雳,在场所有的人心脏都重重地一跳,紧接着,有人脑门儿冒冷汗,有人的衣服后襟上全湿透了。屋子里,所有的声音一瞬间消失一空,只剩下死一般的寂静。过了也不知多久--也许很久,也许只是片刻--不知是从谁头上滴落了一滴汗珠,在极近的近镜头前以3D的效果无声地向下飘落,镜头推进,在汗珠即将落地的时候,镜头重复了三次,终于,那汗珠可算落地了,一落地便和地面碰撞出惊人的巨响。这一刹那,仿佛豪华影院的低音炮效果开到最足,把地面都带得震动起来。几百公理外的城市都感觉到了这巨大的异常,有人遥望远方,问同伴:"那是什么地方?"同伴回答:"那是通古斯!"……小孩子随口的一句话,竟然产生了这样夸张的威力。
什么话能有这样大的威力?
威虎山上,小炉匠看见了杨子荣,惊呼一声:"这不是少剑波手下的共产党么!"
楼顶,梁朝伟拔出手枪,对刘德华说:"我知道你是卧底!"
可眼下,这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他只是看着曾子身子底下的席子光滑可爱,便随口说了这么一句而已。
小炉匠为自己的话付出了生命。
梁朝伟为自己的话付出了生命。
幸运的是,这个小孩子并没有为自己的话付出生命--为这句话付出生命的是大圣人曾子。
曾子转了转病重的脑袋,突然醒觉:"对呀,我躺的这席子是大夫才能用的席子,我不够这身份,我超标了啊!"
房间里的各位面面相觑,都知道这下可坏了。
曾子连忙挪动着身子:"快扶我起来,把这席子给换掉!"
曾子的儿子哭丧着脸:"老爸,您都病成这样了,一折腾准得咽气。我看不如您先这么躺着,明天早晨再换。到明天早晨您一糊涂,说不定就把这事给忘了,然后就接着躺着好了。"
"嗯--?!"
"哎呦,不好,我怎么说漏嘴了?!"
曾子大怒,大声说:"君子爱人重在德行,小人爱人姑息纵容,你不让我换席子,就是姑息纵容,就是小人!不行,我不干!非得换!我就算死,也不能坏了'礼'的规矩!"
大家一看,老头子坚持原则,没办法,那就换吧,于是抱头的抱头,抬脚的抬脚,可算把席子换下来了,正要把曾子搀回去躺在不超标的席子上,老人家已经没气了。
--这就是曾西的爷爷,曾子,"礼仪之邦"的第一楷模。如果我们现在部级、局级、处级等等官员住的房子、坐的车,乃至夏天睡觉的凉席都严格符合国家规定而不超标的话,那曾子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安慰的。等我们全国上下真的做到这一步的时候,我们才基本上有资格说我们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我们再来看看被曾子又敬又怕的这个子路是什么人。
孔子的学生们号称"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这里边五花八门,什么人都有,而且,什么岁数的人都有。如果这些人坐在一间教室里上课,那场面就像有学生一起参加的家长会。
子路就不像个学生,而更像个学生家长,他的年纪比孔子只小九岁。
如果从《论语》里来看,子路和颜回正好是两个相映成趣的形象。颜回穷得吃饭都成问题,但一心向学,性情又温文尔雅--我觉得这恐怕一方面是因为人穷底气弱,另一方面因为一个人要总是饿着肚子也自然不会强横起来,但孔子很喜欢他,觉得颜回能做自己的传人;子路性格粗豪,有点儿像鲁智深,而且钱多本领大,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也是个有点儿能力呼风唤雨的人物,当真是建过功、立过业的。孔子虽然对子路的评价远不如对颜回的评价为高,但孔子这一生得力于子路之处极多,得力于颜回之处却似乎绝无仅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许洞
无名氏
唐·孟献忠
谢云声
唐·李林甫
清·胡渊
清·张霞谿
(宋)吕本中
清·童华
(明)方以智
明·杜巽才
后秦·佛陀耶舍
刘宋·昙摩蜜多
林洛
(明清)全祖望、顾炎武、黄宗羲 撰
(清)潇湘迷津渡者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