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眭弘传-白话汉书
眭弘传
眭弘字孟,鲁国蕃人。
少年时好侠义,斗鸡跑马,长大后才改变节操,跟赢公学习《春秋》。
因为通经术而做议郎,到做符节令。
昭帝元凤三年(前78)正月,泰山莱芜山南有数千人吵嚷,百姓看到有大石自立,高一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
石立后,有白鸟数千集在石旁。
此时昌邑有一枯社木卧而复活,又上林苑中大柳树断枯卧地,也自立起来复活,上有虫吃树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眭孟按《春秋》之意推测,以为“石、柳皆阴类,是下民的象征,泰山是岱宗中最高的山,是王者易姓向天祭祀祷告的地方,现在大石自立,僵柳复活,不是人力所为,这是有匹夫做天子的预兆。”眭孟也臆想不到在什么地方,就游说“:先师董仲舒有言,即使继文王之体守文王之法度的国君,也不妨碍圣人的受命。
汉家是尧的后人,有传国的命运。
汉帝应寻找天下贤人,把帝位禅让给他,而退下来自己封地百里,如殷周二王后,来顺承天命。”眭孟让友人内官长名赐的人上此书。
当时,昭帝年幼,大将军霍光掌权,讨厌他,把他的上书下到廷尉。
上奏赐、孟妄设妖言惑众,大逆不道,都受死刑。
后五年,孝宣帝从民间兴起,即位,征召眭孟的儿子做了郎官。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施德操
汉·何休
清·卢光履
(清)倚云氏著
战国·孙膑
黄维翰 纂辑
(明)冯梦龙 编
(宋)吴处厚撰
(宋)桂万荣
唐·虞世南
晋·孔晁
唐·髙仲武
清·孙承泽
唐·长孙滋元
唐·冥详
宋·洪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