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本草便读-未知
古籍列表页-吴江诗词网
本草便读目录:
简介
序
凡例
用药法程
草部 山草类
草部 隰草类
草部 蔓草类
草部 香草类
草部 水草类·石草类
草部 毒草类
木部
果部
谷部
菜部
金石部
土部
禽部
兽部
鳞介部
昆虫部
人部
水部
十八反歌诀
跋
简介
本草便读 清 张秉成 公元1644-1911年
...更多
序
吴序
人有恒言曰。用药如用兵。以药之不可轻用也。然苟用得其当。又未尝不应手取效。药到病除。是操何术以致哉。则曰非读本草不为功。顾读本草之难也。神农本草经尚已。然其�
...更多
凡例
一、此书原为初学而设。并非全璧。采集诸家本草。参酌鄙见。共集药品五百八十余种。每种编成一二联或三四联。止论其性味主治确切不移者。其他一概不录。
二、此书原
...更多
用药法程
凡用药须明五味。辛者能散能横行。苦者能降能泄。甘者能补能缓中。酸者能收敛。咸者能润下。能软坚。能先知各药之性。然后可以合于病情。凡用药须审质之轻重。性之有毒无毒。气之寒热温凉平
...更多
草部 山草类
(李时珍曰。草者。天地之所生也。刚柔相交。阴阳相荡。而成根枝干。叶萼属阳。花实属阴。由是得气之粹者为良。得气之戾者为毒。故同一物也。而各具五色五性五臭五味五气之偏。即有相反相畏
...更多
草部 隰草类
[草部\隰草类] 地黄
\r地黄\pq18.bmp\r 生者甘寒入肾。凉血补阴。熟则温浓培元。填精益髓。细生地。柔细和营。在外证可以养阴不腻。鲜生地。新鲜散血。虽壮水实则清胃偏长。(地黄
...更多
草部 蔓草类
[草部\蔓草类] 天门冬
\r天门冬\pq38a1.bmp\r 清金降火。苦寒味带余甘。壮水强阴。润泽性偏在腻。咳血可疗痈痿愈。尸虫尽化燥痰除。肠滑勿投。胃虚当禁。(天门冬甘苦而寒。色白润�
...更多
草部 香草类
[草部\香草类] 木香
\r木香\pq48a1.bmp\r 燥脾土以疏肝。香利三焦破气滞。味苦辛而散逆。温宣诸痛解寒凝。理气则生用摩冲。止泻则面煨取用。(木香苦辛而温。芳香而燥。入肝脾�
...更多
草部 水草类·石草类
[草部\水草类] 菖蒲
\r菖蒲\pq59.bmp\r 为水草之精英。气禀芳香质属燥。治风痰之痹闭。味含辛苦性偏温。开心窍以祛邪。资其宣导。利清阳之蒙闭。赖以聪明。(菖蒲辛苦而温。�
...更多
草部 毒草类
[草部\毒草类] 半夏
\r半夏\pq63a.bmp\r 性温体滑。入阳明并走心脾。质燥味辛。治呕吐专消痰饮。通阴阳而和胃。不寐堪医。散逆气以调中。郁邪可解。痰厥头疼当取服。中风暴卒急宜�
...更多
1
2
3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昙照
宋·审安老人
宋·葛立方
解缙
(宋)曾布
宋·李保
宋·周淙
宋·徐梦莘
元·苏天爵
明·钟伯敬
(清)佚名
陶渊明
明·王化贞
明·乐天大笑生
唐·孙揆
陈玄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