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本草述钩元-未知
古籍列表页-吴江诗词网
本草述钩元目录:
简介
武进阳湖合志
序
卷一 水部
卷二 火部
卷三 土部
卷四 五金部
卷五 石部
卷六 卤石部
卷七 山草部
卷八 芳草部
卷九 隰草部
卷十 毒草部
卷十一 蔓草部
卷十二 水草部
卷十三 石草部
卷十四 谷部
卷十五 菜部
卷十六 五果部
卷十七 山果部
卷十八 夷果部
卷十九 果之味部
卷二十 果之部
卷二十一 水果部
卷二十二 香木部
卷二十三 乔木部
卷二十四 灌木部
卷二十五 寓木部
卷二十六 苞木部
卷二十七 虫部
卷二十八 鳞部
卷二十九 介部
卷三十 禽部
卷三十一 兽部
卷三十二 人部
卷八 芳草部
[卷八\芳草部] 当归
陕蜀秦汶诸州多栽莳为货。以秦产头尾圆色紫气香肥润者。为马尾归。最胜他处。尾大头粗色白坚枯者。为头归。止宜入发散药。二八月采根。(濒湖)川产�
...更多
卷九 隰草部
[卷九\隰草部] 菊
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者。为真菊。一种茎青肥大。作蒿艾气。其味苦辛惨烈不堪食者。为苦薏。(以味似莲子心得名)非真菊也。叶正相似�
...更多
卷十 毒草部
[卷十\毒草部] 大黄
出河西山谷及陇西者为胜。益州北部汶山西山者次之。二月卷生黄赤。放叶时四四相当。粗长而浓。宛似羊蹄。茎高三尺许。味酸而脆。三月花黄。五月实黑�
...更多
卷十一 蔓草部
[卷十一\蔓草部] 菟丝子
火焰草。俗呼黄丝草。即菟丝子。阳草也。入夏生苗。初如细丝。遍地不能自起。延草物。其根渐绝于地。而寄空中。无叶有花。白色微红。香亦袭人。�
...更多
卷十二 水草部
[卷十二\水草部] 泽泻
春生苗。多在浅水中。吐似牛舌。独茎而长。秋时开白花作丛。秋末采根。曝干用。味咸甘淡。气寒。沉而降。阳也。入足太阳少阴轻。逐湿行水。去三焦膀胱�
...更多
卷十三 石草部
[卷十三\石草部] 石斛
五月生苗。七月开花。十月结实。出六安山谷。及荆襄汉中。江左庐州。浙中台近以温台者为贵。谓其形似金钗。然气味腐浊。不若川产形颇修洁。气味清
...更多
卷十四 谷部
[卷十四] 谷部
〔五谷总论〕经言五谷为养。以麻麦稻黍豆。配肝心脾肺肾。是五谷固养生所资。而非治尝肾自肾而外。二说互异。且以五脏之病言所宜食。又曰。肝病宜麻。心病
...更多
卷十五 菜部
[卷十五\菜部] 韭
一名草钟乳。壮阳草也。可以根分。可以子种。一岁三四割。八月开花成丛。九月生味辛涩。熟味甘酸。气温。入足厥阴经。主治心腹痼冷癖。生捣汁服。治胸�
...更多
卷十六 五果部
[卷十六\五果部] 杏仁
五月采之。双仁者有毒杀人。不可用。气味甘苦温冷利。(性润。利下行。非真冷也。)有小毒。气薄味浓。浊而沉坠。降也。入手风仁带治肺服。能体与�
...更多
卷十七 山果部
[卷十七\山果部] 梨
惟乳梨(即悉尼)鹅梨(即绵梨)消梨(即香水梨)可食。余亦不能去病。味甘微酸。气寒。入手太阴。兼入足阳明经。润肺凉心。消痰降火。治卒喑中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徐氏
清·龙文彬
清·刘悟元
唐·许尧佐
西汉·刘向
春秋·范蠡
清·唐大烈
(明)郦琥
宋·徐锴
(宋)李纲
明·程敏政
宋·黄岩孙
唐·樊绰
唐·薛易简
金·刘完素
五代·马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