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乐府杂录-唐·段安节
古籍列表页-吴江诗词网
乐府杂录目录:
乐府杂录
原序
雅乐部
云韶部
清乐部
鼓吹部
驱傩
熊罴部
鼓架部
龟兹部
胡部
歌
舞工
俳优
琵琶
筝
箜篌
笙
笛
觱篥
五弦
方响
击瓯
琴
阮咸
羯鼓
鼓
拍板
安公子
黄骢叠
离别难
夜半乐
雨霖铃
还京乐
康老子
得宝子
文叙子
望江南
杨柳枝
新倾杯乐
道调子
傀儡子
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
平声羽七调
上声角七调
去声宫七调
入声商七调
上平声调
跋
乐府杂录
《乐府杂录》,乐府者,秦汉所立掌管音乐之机构也,唐时被教坊、梨园所代替,又名《琵琶记》,中国古代音乐著述,唐人段安节为补《教坊记》之不足所著,1卷。段安节,生平事迹不详,系唐初名将�
...更多
原序
爰自国朝初修郊礼,刊定乐悬,约三代之歌钟,均九威之律度,莫不《韶》音尽美,《雅》奏克谐,上可以吁天降神,下可以移风变俗也。以至桑间旧乐,濮上新声,金丝慎选于精能,本领皆传于故老
...更多
雅乐部
宫悬四面,天子乐也。轩悬三面,诸侯乐也。判悬二面,大夫乐也。特悬一面,士乐也。宫悬四面,每面五架。架即簨
...更多
云韶部
用玉磬四架。乐即有琴、瑟、筑、箫、篪、籥、跋膝、笙、竽、登歌、拍板。乐分堂上、堂下。登歌四人,在堂下坐。舞童五人,衣绣衣,各执金莲花引舞者。金莲,如仙家行道者也。舞在阶下,设锦
...更多
清乐部
乐即有琴、瑟、云和筝——其头像云——笙、竽、筝、箫、方响,篪、跋膝、拍板。戏即有弄《贾大猎儿》也。
...更多
鼓吹部
即有卤簿、钲、鼓及角。乐用弦鼗、笳、箫,又即用哀笳,以羊角为管,芦为头也。警鼓二人,执朱幡引乐,衣文,戴冠。已上乐人皆骑马,乐即谓之“骑吹”。俗乐亦有骑吹也。天子卤簿用“大全仗
...更多
驱傩
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口作“傩”、“傩”之声以除逐也。右十二人,皆朱发,衣白□画衣。各执麻鞭,辫麻为之,长数尺,振之声甚厉。乃呼神名。其有甲作
...更多
熊罴部
其熊罴者有十二,皆有木雕之,悉高丈余,其上安版床,复施宝幰,皆金彩装之。于其上奏雅乐。含元殿方奏此乐也,奏《唐十二时》、《万宇清》、《月重轮》三曲,亦谓之“十二案”。(案:此上
...更多
鼓架部
乐有笛、拍板、答鼓——即腰鼓也、两杖鼓,戏有《代面》——始自北齐。神武弟有胆勇,善斗战,以其颜貌无威,每入阵即著面具,后乃百战百胜。戏者衣紫,腰金,执鞭也。(案:《御览》五百六
...更多
龟兹部
乐有觱篥、笛、拍板、四色鼓、揩羯鼓、鸡楼鼓。(案:《唐六典》:“龟兹伎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箫、横笛、觱篥、铜钹、荅腊鼓、毛员鼓、都昙鼓、羯鼓、侯提鼓、腰鼓、鸡娄鼓、贝。”
...更多
1
2
3
4
5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汉·于吉
台湾杂记
(宋)秦观撰
明·朱简
(清)于鬯
金·太玄子
清·钱谦益
清·程林
明·张燮
南北朝·谢赫
宋·虞汝明
(东汉)赵晔
清·吴宝芝
唐·孟棨
宋·鲖阳居士
明·杨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