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平交之穴-风水小词典
平交之穴
平支,平地支龙;乎支之穴,生气融聚于平地的龙穴。一般认为,生气乘风则散,但平支之穴,生气自下而升,隐于地中,故不畏风吹。穴地不以宽旷坦夷为嫌,只须有水环绕,凝聚生气使不散通即可。《葬经》云:“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注曰:“平支之地虽若无蔽,但得横水拦载,何嫌宽旷。”相反平洋龙聚气之处,往往而在平夷之地。《莽经》云:“支垅之止,干夷如掌。”注曰:“支垅葬法虽有不同,然走止处悉皆如掌之平。倒杖口诀曰:断续续断,气受于坦,起伏伏起,气受于平。李淳风曰:来不来,坦中裁,住不住,平中取。”徐替继《人子须知·龙法》:“平中一突.铺毡履席。《葬书》所谓‘隐隐隆隆,吉在其中’是也。”平洋吉穴之处,虽因生气上扬而微突,但如毡席般平展。又平支之穴属阳,生气上扬,宜浅葬,以获其上浮之气。《葬经》曰:“故蔵于涸燥者宜深,藏于坦夷者宜浅。”注曰:“平支之地,阳之象也,气在外弱柔而浮上,故言坦夷当浅葬。”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吴承恩
(前秦)王嘉撰;(南朝·梁)肖绮录
五代·柳坤用
钟瑶
(清)西泠野樵
(清)葆光子
杜纲
清·袁焯
(清)汪辉祖
南唐·尉迟偓
冯班
明·刘基
清·超永
元·牧常晁
明·杨慎
清·陈梦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