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全漢文卷三十-全漢文
全漢文卷三十
烏程嚴可均校輯
張敞
敝字子高。河東平陽人。居茂陵。昭帝初以鄉有秩補郡卒史。察廉為甘泉倉長。元鳳中遷太僕丞。宣帝即位。擢豫州刺史。徵為太中大夫平尚書事。出為函谷關都尉。徙山陽太守。徵拜膠東相。元康中守京兆尹。神爵初即真。甘露末免為庶人。召拜冀州刺史。黃龍初為太原太守。元帝即位。徵為左馮翊。未拜卒。有集一卷。
告絮舜教
五日京兆竟何如。冬月已盡。延命乎。
(漢書張敞傳。)
張敞 一
上書諫昌邑王
孝昭皇帝蚤崩無嗣。大臣憂懼。選賢聖承宗廟。東迎之日。唯恐屬車之行遲。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傾耳。觀化聽風。國輔大臣未褒。而昌邑小輦先遷。此過之大者也。
(漢書張敞傳。)
上書自請治膠東勃海盜賊
臣聞忠孝之道。退家則盡心于親。進宦則竭力于君。夫小國中君。猶有奮不顧身之臣。況于明天子乎。今陛下遊意于太平。勞精于政事。亹亹不舍晝夜。群臣有司。宜各竭力致身。山陽郡戶九萬三千。口五千十萬以上。訖計盜賊未得者七十七人。他課諸事。亦略如此。臣敞愚駑。既無以佐思慮。久處間郡。身逸樂而忘國事。非忠孝之節也。伏聞膠東勃海左右郡歲數不登。盜賊並起。至攻官寺。篡囚徒。搜市朝。劫列侯。吏失綱紀。姦軌不禁。臣敞不敢愛身避死。唯明詔之所處。願盡力摧挫其暴虐。存撫其孤弱。事即有業。所至郡條奏其所由廢。及所以興之狀。
(漢書張敞傳。)
奏書諫膠東王太后數出游獵
臣聞秦王好淫聲。葉陽后為不聽鄭衛之樂。楚嚴好田獵。樊姬為之不食鳥獸之肉。口非惡旨甘。耳非憎絲竹之也。所以抑心意絕耆欲者。將以率二君而全宗祀也。禮。君母出門則乘輜軿。下堂則從傅母。進退則嗚玉佩。內飾則結綢繆。此言尊貴所以自斂。制不從恣之意也。今太后資質淑美。慈愛寬仁。諸侯莫不聞。而少以田獵縱欲為名。于以上聞。亦未宜也。唯觀覽于往古。全行乎來今。令后姬得有所法則。下有所稱誦。臣敞幸甚。
(漢書張敞傳。)
詣公車上書
臣前幸得備位列卿。待罪京兆。坐殺賊捕掾絮舜。舜本臣敞素所厚吏。數蒙恩貸。以臣有章劾當免。受記攷事。便歸臥家。謂臣五日京兆。背恩忘義。傷化薄俗。臣竊以舜無狀。枉法以誅之。臣敞賊殺無辜。鞠獄故不直。雖伏明法。死無所恨。
(漢書張敞傳。)
張敞 二
上書請令入穀贖罪
國兵在外軍以夏發。隴西以北。安定以西。吏民並給轉輸。田事頗廢。素無餘積。雖羌虜以破。來春民食必乏。窮辟之處。買亡所得。縣官穀度不足以振之。願令諸有罪非盜受財殺人及犯法不得赦者。皆得以差入穀。比八郡贖罪。務益致穀。以豫備百姓之患。
(漢書蕭望之傳。又見蓺文類聚五十四。)
為霍氏上封事
臣聞公子季友有功于魯。大夫趙衰有功于晉。大夫田完有功于齊。皆疇其官邑。延及子孫。終後田氏篡齊。趙氏分晉。季氏顓魯。故仲尼作春秋。跡盛衰。譏世卿最甚。迺者大將軍決大計。安宗廟。定天下。功亦不細矣。夫周公七年耳。而大將軍二十歲。海內之命。斷于掌握。方其隆時。感動天地。侵迫陰陽。月脁日蝕。晝冥宵光。地大震裂。火生地中。天文失度。祅祥變怪。不可勝記皆陰類盛長臣下顓制所生也。朝臣宜有明言曰。陛下褒寵故大將軍。以報功德。足矣。間者輔臣顓政。貴戚太盛。君臣之分不明。請罷霍氏三侯皆就第。及衛將軍張安世。宜賜几杖歸休。時存問召見。以列侯為天子師。明詔以恩不聽。群臣以義固爭而後許。天下必以陛下為不忘功德。而朝臣為知禮。霍氏世世無所患苦。今朝廷不聞直聲。而令明詔自親其文。非策之得者也。今兩侯以出。人情不相遠。以臣心度之。大司馬及其技屬。必有畏懼之心。夫近臣自危。非完計也。臣敞願于廣朝白發其端。直守遠郡。其路無由。夫心之精微。口不能言也。言之微眇。書不能文也。故伊尹五就桀五就湯。蕭相國薦淮陰。累歲乃得通。況乎千里之外。因書文諭事指哉。唯陛下省察。
(漢書張敞傳。)
上疏諫用方術
願明主時忘車馬之好。斥遠方士之虛語。游心帝王之術。太平庶幾可興也。
(漢書郊祀志下。劉更生獻惟南枕中洪寶苑祕之方。今尚方 作。事不驗。更生坐論。京兆尹張敞上疏諫。)
張敞 三
奏劾黃霸
竊見丞相請與中二千石博士雜問郡國上計長吏守丞。為民興利除害。成大化。條其對。有耕者讓畔。男女異路。道不拾遺。及舉孝子弟弟貞婦者。為一輩。先上殿。舉而不知其人數者。次之。不為條教者。在後叩頭謝。丞相雖口不言。而心欲其為之也。長吏守臣[守臣之臣當作丞]對時。臣敞舍有鶡雀飛止丞相府屋上。丞相以下見者數百人。邊吏多知鶡雀者。問之皆陽不知。丞相圖議上奏曰。臣問上計長吏守丞以興化條。皇天報下神雀。後知從臣敞舍來。乃止。郡國吏竊笑丞相仁厚有知略。微信奇怪也。昔汲黯為淮陽守。辭去之官。謂大行李息日。御史大夫張湯懷詐阿意。以傾朝廷。公不早白。與俱受戮矣。息畏湯。終不敢言。後湯誅敗。上聞黯與息語。乃抵息罪。而秩黯諸侯相。取其思竭忠也。臣敞非敢毀丞相也。誠恐群臣莫白。而長史守丞畏丞相指。歸舍法令。各為私教。務相增加。澆淳散樸。並行偽貌。有名亡實。傾搖解怠。甚者為妖。假令京師先行讓畔異路。道不搶遺。其實亡益廉貪貞淫之行。而以偽先天下。固未可也。即諸侯先行之。偽聲軼于京師。非細事也。漢家承敝通變。造起律令。師以勸善禁姦。條貫詳備。不可復加。宜令貴臣明飭長吏守丞。歸告二千石。舉三老孝弟力田孝廉之吏。務得其人。郡事皆以義法令檢式。毋得擅為條教。敢挾詐偽以奸名譽者。必先受戮。以正名好惡。
(漢書循吏黃霸傳。時京兆尹張敞舍鶡雀飛集丞相府。霸以為神準。議欲以聞敞奏霸云云。天子嘉納敞言。)
張敞 四
條奏故昌邑王居處狀
臣敞地節三年五月視事。故昌邑王居故宮。奴婢在中者百八十三人。閉大門。開小門.廉吏一人。為領錢物。市買朝內食物。它不得出入。督盜一人。別主徼循。察往來者。以王家錢取卒。迾宮清中備盜賊。臣敞數遣丞吏行察。四年九月中。臣敞入視居處狀。故王年二十六七。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銳卑。少須眉。身體長大。疾痿。行步不便。衣短衣大 。冠惠文冠。佩玉環。朁筆持牘趨謁。臣敞與坐語中庭。閱妻子奴婢。臣敞欲動觀其意。即以惡鳥感之曰。昌邑多梟。故王應曰。然.前賀西至長安。殊無梟。復來東至濟陽。迺復聞梟聲。臣敞閱至子女持轡。故王跪曰。持轡母。嚴長孫女也。臣敞故知執金吾嚴延年。字長孫。女羅紨。前為故王妻。察故王衣服言語跪起。清狂不惠。妻十六人。子二十二人。其十一人男。十一人女。昧死奏名籍。及奴婢財物簿。臣敞前書言。昌邑哀王歌舞者張修等十人無子。又非姬。但良人無官名。王薨。當罷歸。太傅豹等擅留以為哀王園中人。所不當得為。請罷歸。故王聞之曰。中人守園。疾者當勿治。相殺傷者當勿法。欲令亟死。太守柰何合欲罷之。其天資喜由亂亡終不見仁義如此。後丞相御史以臣敞書聞。奏可。皆以遣。
(漢書武五子昌邑王傳。宜帝即位。心內忌賀元康二年。遣使者賜山陽太守張敞璽書。敞于是條奏賀居處。著其興廢之狀。上由此知賀不足忌。)
美陽鼎不宜薦見議
臣聞周祖始乎后稷。后稷封于斄。公劉發跡于幽。大王建國于 梁。文武興于豊鎬。由此言之。則 梁豊鎬之間。周舊居也。固宜有宗廟壇場祭祀之臧。今鼎出于 東。中有刻書曰。王命尸臣。官此栒邑。賜爾旂鸞黼黻琱戈。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對揚天子丕顯休命。臣愚不足以跡古文。竊以傳記言之。此鼎殆周之所以褒賜大臣。大臣子孫刻銘其先功。臧之于宮廟也。昔寶鼎之出于汾脽也。河東太守以聞。詔曰。朕巡祭后土。祗為百姓蒙豊年。今穀嗛未報。鼎焉為出哉。博問耆老。意舊臧與誠。欲攷得事實也。有司驗脽上非舊臧處。鼎大八尺一寸。高三尺六寸。殊異于眾鼎。今此鼎細小。又有款式。不宜薦見于宗廟。
(漢書郊祀志下。是時美陽得鼎獻之。下有司議多以為宜薦見宗廟。張敞上議。制曰。京兆尹議是。又略見魏志鍾繇傳注。)
張敞 五
荅兩府入穀贖罪難問
少府左馮翊所言。常人之所守耳。昔先帝征四夷。兵行三十餘年。百姓猶不加賦。而軍用給。今羌虜一隅小夷。跳梁于山谷間。漢但令罪人出財減罪以誅之。其名賢于煩櫌良民。橫興賦斂也。又諸盜及殺人犯不道者。百姓所疾苦也。皆不得贖。首匿見知縱所不當得為之屬。議者或頗言其法可蠲除。今因此令贖。其便明甚。何化之所亂。甫刑之罰。小過赦。薄罪贖。有金選之品。所從來久矣。何賊之所生。敞備皁衣二十餘年。嘗聞罪人贖矣。未聞盜賊起也。竊憐涼州被寇。方秋饒時。民尚有饑乏病死于道路。況至來春。將大困乎。不早慮所以振救之策。而引常經以難。恐後為重責。常人可與守經。未可與權也。敞幸得備列卿。以輔兩府為職。不敢不盡愚。
(漢書蕭望之傳。)
為膠東相與朱邑書
明主游心太古。廣延茂士。此誠忠臣竭思之時也。直敞遠守劇郡。馭于繩墨。匈臆約結。固亡奇也。雖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業。猶飢者甘糟糠。穰歲餘梁肉。何則。有亡之勢異也。昔陳平雖賢。須魏倩而後進。韓信雖奇。賴蕭公而後信。故事各達其時之英俊。若必伊尹呂望而後薦之。則此人不因足下而進矣。
(漢書朱邑傳。蓺文類聚五十三。)
書
夫蒼龍非不神。不能白日升天。飄風雖疾。不以霖雨。不能揚塵。故蒼蠅之飛。不過十步。自託其騏驥之髮。乃騰千里之路。
(蓺文類聚九十七。)
然無損于騏驥。得使蒼蠅絕群也。
(梅鼎祚引書鈔。 案。此疑即與朱邑書。未敢定之。)
與嚴延年書
昔韓盧之取菟也。上觀下獲。不甚多殺。願次卿少緩誅罰。思行此術。
(漢書酷吏嚴延年傳。)
張牧 張竦 六
荅朱登遺蟹醬書
蘧伯玉受孔子之賜。必以及其鄉人。敞謹分斯貺于三老尊行者。曷敢獨享之。
(御覽四百七十八引張敞集。朱登為東海相。遺敞蟹醬。敞荅曰云云。又見九百四十二。又見困學紀聞十二。 案。東漢亦有張敞。而隋志集部僅于前漢載梁有左馮翊張敞集一卷。錄一卷。明此書非東漢之張敞也。)
張竦
竦字伯松。敞孫。初為京兆史。累遷至丹陽太守。王莽居攝。封為淑德侯。後免官。以列侯居長安。莽敗。客于池陽。為賊兵所殺。
為陳崇草奏稱莽功德
竊見安漢公自初束修。值世俗隆奢麗之時。蒙兩宮厚骨肉之寵。被諸父赫赫之光。財饒埶足。亡所牾意。然而折節行仁。克心履禮。拂世矯俗。確然特立。惡衣惡食。陋軍駑馬。妃匹無二。閨門之內。孝友之德。眾莫不聞。清靜樂道。溫良下士。惠于故舊。篤于師友。孔子曰。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公之謂矣。及為侍中。故定陵侯淳于長有大逆罪。公不敢私。建白誅討。周公誅管蔡。季子鴆叔牙。公之謂矣。是以孝成皇帝命公大司馬。委以國統。孝哀即位。高昌侯董宏希指求美。造作二統。公手劾之。以定大網。建白定陶太后不宜在乘輿幄坐。以明國體。詩曰。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鰥寡。不畏彊圉。公之謂矣。深執謙退。推誠讓位。定陶太后欲立僭號。憚彼而刺幄坐之義。佞惑之雄朱博之疇。懲此長宏手劾之事。上下壹心。讒賊交亂。詭辟制度。遂成篡號。斥逐仁賢。誅殘戚屬。而公被胥原之訴。遠去就國。朝政崩壞。網紀廢弛。危亡之禍。不隧如髮。詩云。人之云亡。邦國殄悴。公之謂矣。當此之時。宮亡儲主。董賢據重。加以傅氏有女之援。皆自知得罪天下。結讎中山。則必同憂斷金相翼。藉假遺詔。頻用賞誅。先除所憚。急引所附。遂誣往冤。更徵遠屬。事埶張見。其不難矣。頓公立入。即時退賢。及其黨親。當此之時。公運獨見之明。奮亡前之威。盱衡厲色。振揚武怒。乘其未堅。厭其未發。震起機動。敵人摧折。雖有賁育。不及持刺。雖有樗里。不及
張竦 七
回知。雖有鬼谷。不及造次。是故董賢喪其魂魄。遂自絞殺。人不還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為寍朝。非陛下莫引立公。非公莫克此禍。詩云。惟師尚父。時惟膺揚。亮彼武王。孔子曰。敏則有功。公之謂矣。于是公乃白內故泗水相豊斄令邯、與大司徒光、東騎將軍舜。建定社稷。奉節東迎。皆以功德。受封益土。為國名臣。詩[詩當作書]曰。知人則哲。公之謂也。公卿咸歎公德。同盛公勳。皆以周公為比。宜賜號安漢公。益封二縣。公皆不受。傳曰。申包胥不受存楚之報。晏平仲不受輔齊之封。孔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公之謂也。將為皇帝定立妃后。有司上名。公女為首。公深辭讓。迫不得已。然後受詔。父子之親。天性自然。欲其榮貴。甚于為身。皇后之尊。侔于天子。當時之會。千載希有。然而公惟國家之統。揖大福之恩。事事讓退。動而固辭。書曰。舜讓于德不嗣。公之謂矣。自公受策。以至于今。亹亹翼翼。日修其德。增修雅素。以命下國。俊儉隆約。以矯世俗。割財損家以師[師當作帥]群下。彌躬執平。以逮公卿。教子尊學。以隆國化。僮奴衣布。馬不秣穀。食飲之用。不過凡庶。詩云。溫溫恭人。如集于木。孔子曰。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公之謂矣。克身自約。糴食逮給。物物卬市。日闋亡儲。又上書歸孝哀皇帝所益封邑。入錢獻田。殫盡舊業。為眾倡始。于是小大鄉和。承風從化。外則王公列侯。內則帷幄侍御。翕然同時。各竭所有。或入金錢。或獻田畝。以振貧窮收贍不足者。昔令尹子文朝不及夕。魯公儀子不茹園葵。公之謂矣。開門延士。下及白屋。婁省朝政。綜管眾治。親見牧守以下。攷跡雅素。審知白黑。詩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易曰。終日乾乾。夕惕若厲。公之謂矣。比三世為三公。再奉送大行。秉冢宰職。填安國家。四海輻湊。靡不得所。書曰。納于大麓。列風雷雨不迷。公之謂矣。此皆上世之所鮮。禹稷之所難。而公包其終始。一以貫之。可謂備矣。是以三年之間。化行如神。嘉瑞疊累。豈非陛下知人之效得賢之致哉。故非獨君之受命也。臣之生亦不虛矣。是以伯禹
張竦 八
錫玄圭。周公受郊祀。蓋以達天之使。不敢擅天之功也。揆公德行。為天下紀。觀公功勳。為萬世基。基成而賞不配。紀立而褒不副。誠非所以厚國家順天心也。高皇帝褒賞元功。相國蕭何邑戶既倍。又蒙殊禮。奏事不名。入殿不趨。封其親屬十有餘人。樂善無厭。班賞亡遴。苟有一策。即必爵之。是故公孫戎位在充郎。選由旄頭。壹明樊噲。封二千戶。孝文皇帝褒賞絳侯。益封萬戶。賜黃金五千斤。孝武皇帝卹錄軍功。裂三萬戶以封衛青。青子三人。或在繈褓。皆為通侯。孝宣皇帝顯著霍光。增戶命疇。封者三人。延及兄孫。夫絳侯即因漢藩之固。杖朱虛之鯁。依諸將之遞。據相扶之埶。其事雖醜。要不能遂。霍光即席當任之重。乘大勝之威。未嘗遭時不行。陷假離朝。朝之執事。亡非同類。割斷歷久。統政曠世。雖曰有功。所因亦易。然猶有計策不審過徵之累。及至青戎。摽末之功。一言之勞。然猶皆蒙丘山之賞。課功絳霍。造之與困也。比于青戎。地之與天也。而公又有宰治之效。乃當上與伯禹周公等盛齊隆。兼其褒賞。豈特與若云者同日而論哉。然曾不得蒙青等之厚。臣誠惑之。臣聞功亡原者賞不限。德亡首者褒不檢。是故成王之于周公。也度百里之限。越九錫之檢。開七百里之宇。兼商奄之民。賜以附庸殷民六族。大路大旂。封父之繁弱。夏后之璜。祝宗卜史。備物典策。官司开器。白牡之牲。郊望之禮。王曰叔父。建爾元子。子父俱延拜而受之。可謂不檢亡原者矣。非特止此。六子皆封。書[書當作詩]曰。亡言不讎。亡德不報。報當如之。不如非報也。近觀行事。高祖之約。非劉氏不王。然而番君得王長沙。下詔稱忠。定著于令。明有大信。不拘于制也。春秋晉悼公用魏絳之策。諸侯服從。鄭伯獻樂。悼公于是以半賜之。絳深辭讓。晉侯曰。微子。寡人不能濟河。夫賞國之典。不可廢也。子其受之。魏絳于是有金石之樂。春秋善之。取其臣竭忠以辭功。君知臣以遂賞也。今陛下既知公有周公德。不行成王之褒賞。遂聽公之固辭。不顧春秋之義。則民臣何稱。萬世何述。誠非所以為國也。臣愚以為宜恢公國。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所賜之品。亦皆如之。諸子之封皆如六子。即群下較然輸忠。黎庶昭然感德。臣誠輸忠。民誠感德。則于王事何有。惟陛下深惟祖宗之重。敬畏上天之戒。儀形虞周之盛。敕盡伯禽之賜。無遴周公之報。令天法有設。後世有祖。天下幸甚。
(漢書王莽傳上。)
張竦 九
為劉嘉作奏稱莽功德
建平元壽之間。大統幾絕。宗室幾棄。賴蒙陛下聖德。扶服振救。遮扞匡衛。國命復延。宗室明目。臨朝統政。發號施令。動以宗室為始。登用九族為先。並錄支親。建立王侯。南面之孤。計以百數。收復絕屬。存亡續廢。得比肩首復為人者。嬪然成行。所以藩漢國輔漢宗也。建辟雍。立明堂。班天法。流聖化。朝群后。昭文德。宗室諸侯。咸益土地。天下喁喁。引領而歎。頌聲洋洋。滿耳而入。國家所以服此美。膺此名。享此福。受此榮者。豈非太皇太后日吳之思。陛下夕惕之念哉。何謂。亂則統其理。危則致其安。禍則引其福。絕則繼其統。幼則代其任。晨夜屑屑。寒暑勤勤。無時休息。孳孳不已者。凡以為天下厚劉氏也。臣無愚智。民無男女。皆諭至意。而安眾侯崇。乃獨懷悖惑之心。操畔逆之慮。興兵動眾。欲危宗廟。惡不忍聞。罪不容誅。誠臣子之仇。宗室之讎。國家之賊。天下之害也。是故親屬震落而告其罪。民人潰畔而棄其兵。進不跬步。退伏其殃。百歲之母。孩提之子。同時斷斬。懸頭竿杪。珠珥在耳。首飾猶存。為計若此。豈不誖哉。臣聞古者畔逆之國。既以誅討。則豬其宮室。以為汙池。納垢濁焉。名曰凶虛。雖生菜茹。而人不食。四牆其社。覆上棧下。示不得通。辨社諸侯。出門見之。著以為戒。方今天下聞崇之反也。咸欲騫衣手劍而叱之。其先至者。則拂其頸。衝其匈。刃其軀。切其肌。後至者欲撥其門。仆其牆。夷其屋。焚其器。應聲滌地。則時成創。而宗室尤甚。言必切齒焉。何則。以其背畔恩義。而不知重德之所在也。宗室所居或遠。嘉幸得先聞。不勝憤憤之願。願為宗室倡始。父子兄弟。負籠荷鍤。馳之南陽。豬祟宮室。令如古制。及祟社。宜如亳社。以賜諸侯。用永監戒。願下四輔公卿大夫議。以明好惡。視四方。
(漢書王莽傳上。居攝元年。安眾侯劉祟與相張紹。進攻宛。不得入而敗。紹者。張竦之從兄也。竦與崇族父劉嘉詣關自歸。莽赦弗罪。竦因為嘉作奏云云。于是莽大說。)
張竦 田延年 十
田延年
延年字子賓。齊諸田之後。徙陽陵。昭帝時給事大將軍霍光莫府。遷長史。出為河東太守。拜大司農。宣帝即位。封陽成侯。坐盜僦車直自刎死。
奏沒入諸下里物
商賈或豫收方上不祥器物。冀其疾用。欲以求利。非民臣所當為。請沒入縣官。
(漢書酷吏傳。昭帝大行時。方上事暴起。用度未辦。延年奏言。奏可。)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李贽
汉·伶元
李商隐
宋·刘道醇
宋·张伯端
清·沈心
(宋)陈希夷
清·王维德
(清)吳德功
东晋·佛驮跋陀罗
(清)贵筑王锦季湘
宋·宋祁
黃石公
晋·郭璞
明·陈继儒
杨伯峻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