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全漢文卷十六-全漢文
全漢文卷十六
烏程嚴可均校輯
賈誼二
上疏請封建子弟
陛下即不定制。如今之埶。不過一傳再傳。諸侯猶且人恣而不制。豪植而大強。漢法不得行矣。陛下所以為蕃扞。及皇太子之所恃者。唯淮陽代二國耳。代北邊匈奴。與強敵為鄰。能自完則足矣。而淮陽之比大諸侯。廑如黑子之若面。適足以餌大國耳。不足以有所禁禦。方今制在陛下。制國而令子適足以為餌。豈可謂工哉。人主之行異布衣。布衣者。飾小行競小廉。以自託於鄉黨。人主唯天下安社稷固不耳。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蝟毛而起。以為不可。故蔪去不義諸侯。而虛其國。擇良日。立諸子雒陽上東門之外。畢以為王。而天下安。故大人者。不牽小行以成大功。今淮南地遠者或數千里。越兩諸侯而縣屬于漢。其吏民繇役往來長安者。自悉而補。中道衣敝錢用諸費稱此。其苦屬漢而欲得王至甚。逋逃而歸諸侯者已不少矣。其埶不可久。臣之愚計。願舉淮南以益淮陽。而為梁王立後。割淮陽北邊二三列城與東郡以益梁。不可者。可徙代王而都睢陽。梁起于新郪以北著之河。淮陽包陳以南揵之江。則大諸侯之有異心者。破膽而不敢謀。梁足以扞齊趙。淮陽足以禁吳楚。陛下高枕。終亡山東之憂矣。此二世之利也。當今恬然。適遇諸侯之皆少。數歲之後。陛下且見之矣。夫秦日夜苦心勞力。以除六國之禍。今陛下力制天下。頤指如意。高拱以成六國之禍。難以言智。苟身亡事。畜亂宿禍。孰視而不定。萬年之後。傳之老母弱子。將使不寍。不可謂仁。臣聞聖主言問其臣而不自造事。故使人臣得畢其愚忠。唯陛下財幸。
(漢書賈誼傳。居數年。梁王勝死。亡子。誼復上疏。)
賈誼 一
上疏諫王淮南諸子
竊恐陛下接王淮南諸子。曾不與如臣者孰計之也。淮南王之悖逆亡道。天下不孰不知其罪。陛下幸而赦遷之。自疾而死。天下孰以王死之不當。今奉尊罪人之子。適足以負謗于天下耳。此人少壯。豈能忘其父哉。白公勝所為父報仇者。大父與伯父叔父也。白公為亂。非欲取國代主也。發忿 志。剡手以衝仇人之胸。固為俱靡而已。淮南雖小。黥布嘗用之矣。漢存特幸耳。夫擅仇人足以危漢之資。于策不便。雖割而為四。四子一心也。予之眾。積之財。此非有子胥白公報于廣都之中。即疑有剸諸荊軻起于兩柱之間。所謂假賊兵為虎翼者也。願陛下少留計。
(漢書賈誼傳。文帝封淮南厲王四子皆為列侯。誼知上必將復王之也。上疏諫。)
賈誼 二
說積貯
筦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出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既聞耳矣。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世之有飢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餽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並舉而爭起矣。迺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財有餘。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今敺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大樂其所矣。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竊為陛下惜之。
(漢書食貨志。賈誼說上。)
賈誼 三
諫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
法使天下公得顧租。鑄銅錫為錢。敢雜以鉛鐵為它巧者。其罪黥。然鑄錢之情。非殽雜為巧。則不可得羸。而殽之甚微。為利甚厚。夫事有召禍。而法有起姦。今令細民人操造幣之埶。各隱屏而鑄作。因欲禁其厚利微姦。雖黥罪日報。其執不止。迺者民人抵罪。多者一縣百數。及吏之所疑。榜笞奔走者甚眾。夫縣法以誘民。使人陷阱孰積於此。曩禁鑄錢。死罪積下。今公鑄錢。黥罪積下。為法若此。上何賴焉。又民用錢。郡縣不同。或用輕錢。百加若干。或用重錢。平稱不受。法錢不立。吏急而壹之虖。則大為煩苛。而力不能勝。縱而弗呵虖。則市肆異用。錢文大亂。苟非其術。何鄉而可哉。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耜。冶鎔炊炭。姦錢日多。五榖不為多。善人怵而為姦邪。願民陷而之刑戮。刑戮將甚不詳。奈何而忽。國知患此。吏議必曰禁之。禁之不得其術。其傷必大。令禁鑄錢。則錢必重。重則其利深。盜鑄如雲而起。棄市之罪。又不足以禁矣。姦數不勝。而法禁數潰。銅使之然也。然銅布於天下。其為禍博矣。今博禍可除。而七福可致也。何謂七福。上收銅。勿令布。則民不鑄錢。黥罪不積。一矣。偽錢不蕃。民不相疑。二矣。采銅鑄作者。反於耕田。三矣。銅畢歸於上。上挾銅積以御輕重。錢輕則以術斂之。重則以術散之。貨物必平。四矣。以作兵器。以假貴臣。多少有制。用別貴賤。五矣。以臨萬貨。以調盈虛。以收奇羨。則官富貴[貴當作實]而末民困。六矣。制吾棄財。以與匈奴。逐爭其民。則敵必懷。七矣。故善為天下者。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今久退七福。而行博禍。臣誠傷之。
(漢書食貨志下。孝文五年更鑄四銖錢。其文為半兩。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賈誼諫。上不聽。)
賈誼 四、五、六
過秦論
秦并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繕津關。據險塞。脩甲兵而守之。然陳涉以戍卒散亂之眾數百。奮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擾白梃。望屋而食。橫行天下。秦人阻險不守。關梁不闔。長戟不刺。彊弩不射。楚師深入。戰于鴻門。曾無藩籬之艱。于是山東大擾。諸侯並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將而東征。章邯因以三軍之眾。要市于外。以謀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見于此矣。子嬰立。遂不寤。藉使子嬰有庸主之材。僅得中佐。山東雖亂。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未當絕也。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自繆公以來。至于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豈世世賢哉。其勢居然也。且天下嘗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當此之世。賢智並列。良將行其師。賢相通其謀。然困于阻險而不能進。秦乃延入戰。而為之開關。百萬之徒。逃北而遂壞。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險塞而軍。高壘毋戰。閉關據阨。荷戟而守之。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親。其下未附。名為亡秦。其實利之也。彼見秦阻之難犯也。必退師。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罷。以令大國之君。不患不得意於海內。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為禽者。其救敗非也。秦王足已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惑而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為戮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諫。智士不敢謀。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哀哉。先王知雍蔽之傷國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飾法設刑。而天下治。其彊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其削也。內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嚴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內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餘歲不絕。秦本末並失。故不長久。由此觀之。安危之統。相去遠矣。野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有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已上文選為下篇。)
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備。外連衡而關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沒。惠王武王蒙故業。困遺冊。南兼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是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重士。約從離衡。并韓衛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于是六國之土。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昭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朋制其兵。常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遁逃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于是從散約解。爭割地而奉秦。秦有餘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鹵。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彊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日淺。國家無事。及至秦王。續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道係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郤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道。墮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鑄鐻。以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後斬華為城。因河為津。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谿以為固。良將勁終。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秦王既沒餘威振于殊俗。陳涉罋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什伯之中。率罷散之卒。將數百之眾。而轉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魏宋衛中山之君。鉏櫌棘矜。非錟于句戟長鍛也。適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千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已上文選為上篇。)
秦并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養四海。天下之土斐然鄉風。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沒。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彊侵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止。當此之時。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詐力。安定者貴順權。此言取與守不同術也。秦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異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借使秦王計上世之事。並殷周之跡。以制御其政。後雖有淫驕之主。而未有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長久。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之嗷嗷。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鄉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子。[子當作下]。虛囹圄而免刑戮。除去收帑汙穢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脩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威德與天下。天下集矣。即四海之內。皆讙然各自安樂其處。唯恐有變。雖有狡猾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止矣。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之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紀。百姓困窮。而主弗收恤。然後奸偽並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臂于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見始終之變。知存亡之機。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天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矣。故曰安民可與行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身不免于戮殺者。正傾非也。是二世之過也。
(已上文選為中篇。 史記秦始皇紀。 案。過秦論相承分上中下三篇。以秦孝公以下為上篇。秦并兼諸侯為下篇。史記但為一篇。而次第全異。文亦小異。最為古本。今據錄之。)
賈誼 七
弔屈原文并序
誼為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為賦以弔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國無人兮。莫知我也。遂自投汨羅而死。誼追傷之。因以自噲。其辭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沈汨羅。造託湘流兮敬弔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兮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聖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跖踟 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鬱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夫固自引而遠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螾。所貴聖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係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
(文選。蓺文類聚四十。 案。史記賈誼傳漢書賈誼傳並載此以為賦。今據文選編入。併錄其序。蓋本集如此。)
賈捐之
捐之字君房。誼曾孫。元帝初待詔金馬門。坐法棄市。
賈誼 賈捐之 八
棄珠崖議
臣幸得遭明盛之朝。蒙危言之策。無忌諱之患。敢昧死竭卷卷。臣聞堯舜。聖之盛也。禹入聖域而不優。故孔子稱堯曰大哉。韶曰盡善。禹曰無閒。以三聖之德。地方不過數千里。西被流沙。東漸于海。朔南暨。聲教迄于四海。欲與聲教則治之。不欲與者。不彊治也。故君臣歌德。含氣之物。各得其宜。武丁成王。殷周之大仁也。然地東不過江黃。西不過氐羌。南不過蠻荊。北不過朔方。是以頌聲並作。視聽之類。咸樂其生。越裳氏重九譯而獻。此非兵革之所能致。及其衰也。南征不還。齊桓捄其難。孔子定其文。以至乎秦。興兵遠攻。貪外虛內。務欲廣地。不慮其害。然地南不過閩越。北不過太原。而天下潰畔。禍卒在于二世之末。長城之歌。至今未絕。賴聖漢初興。為百姓請命。平定天下。至孝文皇帝。閔中國未安。偃武行文。則斷獄數百。民賦四十。丁男三年而一事。時有獻千里馬者。詔曰。鸞旗在前。屬車在後。吉行日五十里。師行三十里。朕乘千里之馬。獨先安之。于是還馬與道里費。而下詔曰。朕不受獻也。其令四方毋求來獻。當此之時。逸游之樂絕。奇麗之賂塞。鄭衛之微矣。夫後宮盛色。則賢者隱處。佞人用事。則諍臣杜口。而文帝不行。故諡為孝文。廟稱太宗。至孝武皇帝元狩六年。太倉之粟。紅腐而不可食。都內之錢。貫朽而不可校。迺探平城之事。錄冒頓以來數為邊害。籍兵厲馬。因富民以攘服之。西連諸國。至于安息。東過碣石。以玄菟樂浪為郡。北卻匈奴萬里。更起營塞。制南海以為八郡。則天下斷獄萬數。民賦數百。造鹽鐵酒榷之利。以佐用度。猶不能足。當此之時。寇賊並起。軍旅數發。父戰死于前。子斗傷于後。女子乘亭鄣。孤兒號于道。老母寡婦。飲泣巷哭。遙設虛祭。想魂乎萬里之外。淮南王盜寫虎符。陰聘名士。關東公孫勇等作[作當作詐]為使者。是皆廓地泰大征伐不休之故也。今天下獨有關東。關東大者。獨有齊楚。民眾久困。連年流離。離其城郭。相枕席于道路。人情莫親父母。莫樂夫婦。至嫁妻賣子。法不能禁。義不能止。此社稷之憂也。今陛下不忍悁悁之忿。欲驅士眾。擠之大海之中。快心幽冥之地。非所以救助飢僅保全元元也。詩云。蠢爾蠻荊。大邦為讎。言聖人起則後服。中國衰則先畔。動為國家難。自古而患之久矣。何況迺復其南方萬里之蠻乎。駱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習以鼻飲。與禽獸無異。本不足郡縣置也。顓顓獨居一海之中。霧露氣溼。多毒屮蟲蛇水土之害。人未見虜。戰士自死。又非獨珠 有珠犀玳瑁也。棄之不足惜。不擊不損威。其民譬猶魚鱉。何足貪也。臣竊以往者羌軍言之。暴師曾未一年。兵出不踰千里。費四十餘萬萬。大司農錢盡。迺以少府禁錢續之。夫一隅為不善。費尚如此。況于勞師遠攻。亡士毋功乎。求之往古則不合。施之當今又不便。臣愚以為非冠帶之國。禹貢所及。春秋所治。皆可且無以為。願遂棄珠 。專用恤關東為憂。
(漢書賈捐之傳。)
賈捐之 九
與楊興共為薦石顯奏
竊見石顯。本山東名族。有禮義之家也。持正六年。未嘗有過。明習于事。敏而疾見。出公門。入私門。宜賜爵關內侯。引其兄弟以為諸曹。
(漢書賈捐之傳。)
又共為薦楊興奏
竊見長安令興。幸得以知名數召見。興事父母有曾氏之孝。事師有顏閔之材。榮名聞于四方。明詔舉茂材。列侯以為首。為長安令。吏民敬鄉。道路皆稱能。觀其下筆屬文則董仲舒。進談動辭則東方生。置之爭臣則汲直。用之介冑則冠軍侯。施之治民則趙廣漢。抱公絕私則尹翁歸。興兼此六人而有之。守道堅固。執義不回。臨大節而不可奪。國之良臣。也可試守京兆尹。
(漢書賈捐之傳。)
公孫臣
臣。魯人。文帝時召拜博士。
賈捐之 公孫臣 新垣平 十
上文帝書
始秦得水德。今漢受之。推終始傳。則漢當土德。土德之應。黃龍見。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黃。
(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上。又張蒼傳云。魯人公孫臣上書。陳終始五德傳。言漢土德時。其符黃龍見。當改正朔。易服色。)
新垣平
平。趙人。文帝時為上大夫。以詐覺伏誅。
上言設五廟
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采。若人冠絻焉。或曰。東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應。
(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上。)
又言日再中
臣候日再中。居頃之。日卻復中。
(同上。)
又言迎周鼎
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東北汾陰直有金寶氣。意周鼎其出乎。兆見不迎。則不至。
(同上。)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徐灵府
宋·梁克家
清·陈忱
元·佚名
元·吴师道
明·汤显祖
清·王朝
(清)黄以周 等辑
清·熊应雄
明·吾邱瑞
(南朝宋)範燁 編繏,(唐)李賢 等注
唐·张为
唐·张鷟
(清)贾茗
清·魏源
明·胡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