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第三十三回李秀成一计下江苏林凤翔十日平九郡-洪秀全演义
第三十三回李秀成一计下江苏林凤翔十日平九郡
话说李秀成听了刘统监之语,方才收泪。当下刘统监道:“军师言十二英雄,此与五年前童谣相似,得毋应在十二正副丞相乎?”秀成道:“怕未必呢!愚意此言,当应在大王也。”刘统监道:“天王何以言十二,某实不解?”秀成沉吟道:“此或就年份上言之,亦未可定。但世界茫茫,不知预知。吾辈惟以国家为重。或不济事,但归天命。”刘统监听罢叹息。李秀成道:“军师掌大权,居大位,其去也,澄然以清,吾甚敬之。”遂与刘统监入朝,奏知天王。恰逢天王在廷议事。瞧见秀成与刘统监,面有泪容,不胜诧异。李秀成便把钱军师归隐的事情,奏个明白。就中只隐过几句隐语,余外遗书之语,及那老苍头之言,都说了一遍。天王听罢,就在座上大哭起来。廷臣亦皆坠泪。刘统监又将前夜钱江遗嘱之语,告知天王。天王叹道:“自吾得钱军师,谋无不中,计无不成;自入金陵,屡称有病,吾正望他调养就痊,大兴北伐。今一旦舍我而去,是天丧长城也。”说着捶胸大哭,群臣皆为劝止。天王又道:“昔年聚义兄弟,如萧朝贵、杨秀清、冯云山、韦昌辉,皆已去世。石达开与钱军师,又舍我而去。人非土木,能不哀乎!”丞相杨辅清道:“刘统监既知钱军师欲去,就该报知天王,隐而不言何也?”刘统监道:“某劝之再三,以为军师有回意,实不料其竟然去也。且军师召某时,夜己深矣。次早军师已去,虽言亦不及矣。”洪天王道:“军师机智过人,若有去志,焉能阻之?再自起义以来,待军师无失礼,惟日来军师抱病,前往伺候略少,其或以此为礼貌之衰,亦未可定。”李秀成道:“军师去志,刘统监已言之矣,岂为此区区耶!目令大局又紧,望大王与各兄弟,以军师之去为殷鉴,戮力同心,恢复中原,以继军师之志。”各人齐道:“忠王之言是也。”天王即向秀成道:“方今林凤翔等北伐,未知胜负。吾意欲贤弟以大军继进,你道如何?”秀成道“天王之言甚善。但江苏未平,满人据在时腋,以为吾患,亦殊可虑。臣弟意欲令林凤翔,暂缓进兵。待臣弟领一旅之师,千定苏州,即以乘胜之兵,大举北伐,大王以为何如?”洪天王道:“此计甚是!未知下苏州之兵,何日可能起行?”秀成道:“臣弟无日不以定苏州为念,故预备多时。一二天之内,就可以统领人马动身矣!”洪天王道:“阃以外将军主之:丞相以下,任由贤弟调动。”说着,各人称万岁而退。 次日秀成即领人马十万,以安王洪仁发为先锋,以杨辅清为副将,并部将十余员随行。浩浩荡荡,直望苏州进发。军行时,洪天王亲送秀成至城外而回。一路旌旗蔽野,戈戟如林,先到镇江驻扎一夜。次日,取道常州。常州知府李琨,听得洪军已到,即与常镇道徐丰玉商议,一面飞报苏州省城。这时清国两江总督何桂清,以金陵既失,驻扎苏城;忙与巡抚吉尔杭,藩司郝立宿,计议应敌:令郝立宿领副将虎嵩恩,及参将杜文澜,领人马一万,到常州助守。一面知照驻仪徵钦差大臣琦善与驻丹徒钦差大臣向荣,请他派兵来援,不在话下。 却说李秀成,统领大军十万,将近常州,谓诸将道:“常州居苏城上流,是个紧要的去处,非得此地,不足以定苏州。若延时日,使波结连上海西人,及征调淮、扬各路之兵,则我难为力矣!诸将有何妙策?先下此城。”部将许宗扬进道:“闻藩司郝立宿,调守常州。这个人好断送常州人民性命。”李秀成道:“足下何以知之?”许宗扬道:“某自幼随父在京,闻郝立宿十六岁,不知戥秤,活是个书痴。祇以夤缘位至藩司。若以军容示之,彼就将胆落。然后以兵攻之,常州可下矣。”李秀成从之。遂令大兵,离常州七八里下寨。 那夜郝立宿,登城望秀成军;只见灯火烛天,相连十余里,计数不下十余万,不觉心胆俱裂,呆若木偶,目定舌槁,不能说一话,知府李琨道:“忠王人马如此之众,不如坚守城池,以待救兵。”郝立宿面色黄白如纸,不能对答,竟倒在城上。徐丰玉上前抚之,全体似冰。一时军中传道:“忠王兵未到常州,吓死藩司郝立宿。”清军慌乱。虎嵩恩道:“郝藩司无用之物,旱死数天,尚不至调到常州。今却摇动军心,如何是好?”李琨道:“常州为苏州屏蔽。常州若失,苏亦难保。不如把消息通告何制军,一面坚守此城可也。”各人皆以为然。虎嵩恩便分拨将士,把四门紧守。 时李秀成已把常州城池四面围定。那日前军解送一人到来,搜查身上,却是持文书往苏州的。秀成一看,知郝立宿已死,大喜道:“不出许宗扬所料也。”便率军士,奋勇攻城。是时清军军心已怯。见秀成攻城已急,互相哗溃,清将不能禁止。秀成绝不费力,得了常州。李琨、徐丰玉俱自刎而死。虎嵩恩、杜文澜各领兵望苏州而逃。 秀成进了常州,即传令兵不卸甲,造饭后直趋苏州。许宗扬道:“兵力乏矣,不如休息,免中敌人以逸待劳之计。”秀成道:“此非将军所知也。两军相对,自不宜疲其兵力,以中彼以逸待劳之计。今苏州清兵,寡不敌众,必有守无战。且郝立宿、何桂清、吉尔杭皆木偶耳!吾出其不意,以势示之,必得其志。”宗扬深服其论。李秀成又令许宗扬,抚妥常州之后,移兵江阴,堵塞清国上流救乓。分嘱已定,却移大军直趋苏州。将各军一字儿摆开,直压东南,两路势若长蛇。及暮军中灯火绵连不绝。 江督何桂清,在城楼了望,唬得魂不附体。将城中精锐尽移守西南两路,候向荣救兵。时向荣军驻丹阳,与天国兵大小数十战,多有不利,已退驻仪征。当时听得苏州紧急,欲令张国梁领兵往救,忽听得天国许宗扬,已拔江阴,向荣大惊道:“彼领军者,莫非李秀成乎?何其神速也!”欲以大军往救,又恐淮、扬一带空虚,天国大兵,乘机而至,因此犹豫不决。是时何桂清,日望救兵,一筹莫展。巡抚吉尔杭又是个素不经事的,万事只候何桂清裁决。只有提督余万清、参将杜文澜先后到何督行辕请令,并请分兵出城,以为犄角之势。何桂清道:“城内军兵,不足当彼军之众,又分其兵势,非良策也。”便不准行。 当下李秀成,听得清兵不出,即顾渭杨辅清道:“果不出吾之所料也。”说罢出营,亲阅形势:但见苏州城上,西南两路,鼓角森严;东门颇觉冷落。即回营谓洪仁发道:“何桂清无谋匹夫,以我大军自西而下,必将锐攻西南两门,故坚守此地,以待救兵;却好中吾计也。”便附耳嘱咐如此如此。洪仁发得令去后,杨辅清道:“恐彼虚者实之,以为诱敌之汁,又将奈何?”李秀成道:“桂清自带兵以来,未尝一战,故知其无谋胆怯也。若遇胡、罗,吾已防之矣。”随又嘱咐赖文鸿,如此如此。分拨已定,即拨兵往攻西门;又令杨辅清攻南门。三军一齐奋勇鼓噪而进。何桂清见李秀成,以重兵趋西门,急令提督余万清、副将虎嵩恩同守西路。却令参将杜文澜,引兵守南路,以拒杨辅清。时近黄昏时分,忽东门守将游击李定邦,飞报紧急,有天国安王洪仁发攻城。原来洪仁发已得令,抢过东门攻城。何桂清听得大惊,便调虎嵩恩回守东门,以助李定邦。余万清争道:“本军已不能当李秀成之众,又转调虎副将东去,西门奈何?”何桂清只是不听。及到夜分,守力渐懈。在苏省城垣坚固,本不易破。况又无地可逃,故何桂清只得竭力梁领军赶来,入城助守。现到北门听候大帅号令。何桂清听有效兵,喜出望外。急登城一望,见赖文鸿一军,纷纷望西而退。来的果是清兵旗号,便令开门放入。不想城门甫开,三军一齐乱喊起来,清总兵李元浩,中枪落马。天国人马,一齐拥进。 原来李秀成,早预备赚城之计,打着清军旗号,军士都穿清国号衣。却令虚打自己旗号,在西门攻城。暗令赖文鸿,虚攻北门,转杂在前军,赚开前门,乘势把李元浩击于城下,因此进了城门。当下何桂清听得北门有失,仍令诸将力战;却令提督余万清保护自己与吉尔杭,杀出东门先遁。洪仁发让过何桂清等逃走,先进了东门。是时城中清国将官,听得何桂清已遁,莫不愤怒。有降的,有逃走的,纷纷乱扰。副将虎嵩恩、参将杜文澜都齐城微服而逃。李秀成急令军士止杀。但大书旗上:降者免死。清军降者大半。李秀成立即出榜安民,令以冠服葬李元浩尸首。大发仓库,赈济难民,莫不悦服。 苏州既定,杨辅清便欲进兵,取上海县,擒捉何桂清。秀成道:“上海多西人居留。稍一误杀,即开外人交涉。我不宜以大兵临之,然吾已定计矣!不消一月,不愁上海不为我有也。何桂清一无知子,纵之何害,得之何益。此土木偶人,吾所以令安王纵之也。”说罢各人皆服。秀成平定苏州,由先夺北门,因表录赖文鸿为头功。捷报到金陵,天王大悦。秀成以北伐紧要,留许宗扬、洪容海安抚苏州各郡县,一面回金陵商议北征。 天王听得忠王回到,亲自出城迎接。秀成急下马道:“何劳大王相接!”天王道:“往返十余日,即定江苏省,军威之速,古未尝有也。”遂与秀成并马入城。谓李秀成道:“贤弟这回出师,何成功如是之速也?”秀成道:“这条计,祇可弄何桂清,实不可为训。且以北征紧要,不得不从速竣事耳。”天王然之,便在殿上摆酒庆功。录赖文鸿为丞相,余外各人,皆有赏赠。议休兵一月,便行北伐。 且说老将林凤翔,自从领三十六军,大捷于扬州,清将琦善、胜保,皆退保山东。林凤翔便直进淮南。因前者听得东王杨秀清被杀,因此缓兵不进。及听得北王已死,忠王用事,正待进兵。忽又听得忠王李秀成有文报到,顾谓左右道:“忠王想催吾进兵而已。果尔则英雄所见略同也。”及左右呈书上,拆阅后,乃大惊道:“忠王缓吾进兵,果是何意?”左右道:“得毋忠王随后迸兵,故留老将军少待乎?”林凤翔道:“言虽如是,然恐非忠王之本意也。”部将王大业进道:“弟与忠王向在老万营同事,其人忠厚而多智,待人以礼;断非诳老将军者,愿老将军少待之。”林凤翔道:“吾以三十六军,由扬州到此,攻城破垒,如摧枯折朽。勇如胜保,迄今穷蹙山东,更有何顾虑,而必待忠王后继乎?”副将温大贺道:“忠王自用兵以来,算无遗策,不如待之,较为稳着。”林凤翔奋然道:“诸兄弟何便轻吾!某将独进幽燕,双手取北京,单骑迎大王于都下,方称本心。”说罢,便移文李开芳、吉文元、罗大纲约会于大名府;又以进山东,恐黄河难渡,便移大军而西,将由汴梁北进。下令军中,明日五更造饭,平明起程,先取兴化。 临行时,温大贺复叩马谏阻。林凤翔道:“忠王待克江苏,然后进兵;以江苏城池坚固,恐忠王定苏州时,某已在北京矣。且军令既下,不可以儿戏止也。”诸将遂不复言。时清兵以林凤翔日久不进,军中多懈怠,忽凤翔军掩至,猝不及防,守令皆弃城而遁,遂唾手拔了兴化县。传檄盐城、安东,次第降附。林凤翔下令道:“清官讳言兵败,十不报五;某料清军不易南下:令军士休便解甲,宜裹粮趋安徽上游,即可与李开芳合军矣。”大军便沿洪泽湖而进,直抵盱眙城。忽流星马报:清提督鲍超,会同江忠源,攻庐州甚急;罗大纲已回兵南下矣。林凤翔道:“大纲孤军恐不能当其众;黄文金驻安庆,又不易离城。庐州有失,安庆震动。我不如先取凤阳,以夺清军之气,则庐州、安庆安矣。”诸将皆以为然。立即令军土衔枚疾走,倍道迳趋凤阳府。 时清国守将总兵易良干、参将杨虎臣、知府李文望,闻凤翔兵大至,急飞报胜保,求请救兵。林凤翔离城十里下寨。与诸将计议道:“风阳被困,必然求救于琦善、胜保二人;彼救兵若先守彰德、卫辉,以压吾上流,我将大费筹画;彼若蹑吾之后,吾兵但顾前进,不必虑也,”左右皆壮之。时凤阳城外,清兵建筑木栅,以为固守。凤翔道:“彼如孩子戏,若把他木栅焚去,军心胆落矣。”立即分兵为五道,先遗五百人分头抢到木栅前纵火,木栅、房栅,一时皆着,木栅守兵不战自乱。城上又恐自击其兵,不敢发炮。凤翔督五路大兵,乘火势而进,直迫城下。清军大乱,皆齐枪而逃。清总兵易良干,立杀数人,非但不止,反乘机哗变。凤翔令在城下发炸起来,城垣陷了数十丈。易良于早葬在火坑之内。温大贺抢进城门,杨虎臣便弃城逃走;清知府李文望死于乱军之中。 风阳既定,林凤翔安抚居民之后,便传令诸将道:“某此行将直抵燕京,与诸兄弟作太平宴,自应疾行北趋。但恐军士连战疲乏;且庐州胜负未知,不得不留兵以壮声援。今特将三十六军,分为两班,轮流更替。头班休兵两天,便要起程。”这令一下,诸将皆请先行。这时清军因凤阳失守,恐林凤翔大军南下,鲍超已解围而去。林凤翔听得大喜道:“鼠辈果不出吾所料也。”便留温大贺领兵,抚定附近各县,然后继进。果然数日间,凤阳府属各县,已次第降附。统计旬日之间,平定十余郡县。林凤翔即传令领兵北行。行时又下令道:“吾当先取彰德府,迟则胜保至矣。”即传令督军大进。管教:义若武侯,炎汉风云摧北魏:勇如宗泽,渡河声势慑东胡。 要知林凤翔此去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王九思
(楚)伍子胥
清·和珅
(旧题五代)荆浩
元·刘敏中
(宋)唐庚 强行父
清·黄宫绣
清·蓝浦
清·张廷玉 等
东晋·佛驮跋陀罗
宋·徐兢
(唐)杜佑纂(繁)
宋·法海
(晋)陆翙
明·周嘉胄
清·李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