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皇明經世文編卷之一百二十八-皇明經世文編
皇明經世文編卷之一百二十八
華亭陳子龍臥子 宋徵璧尚木 徐孚遠闇公 顧開雍偉南選輯
華玉芳芳乘參閱
張司農奏疏(疏)
張文
◆疏
裁革冗食節冗費奏
○裁革冗食節冗費奏
【 理財】
該總督粮儲侍郎陳清太監蔡用給事中徐忱、各奏太倉銀兩、蕩然一空、略無積蓄、合用措置等因、查得先年各處救荒開行事例、有生員納粟者、有三考納粟者、有軍職納粟者、有罪人納粟者、有中納塩粮者、有給度牒僧道者、有採辦礦課者、有借貸在京貴戚富室者、各循例行之、雖足以濟一時之急、然利至而害亦隨之、所得不補所失、我 孝宗皇帝節行禁約、盖惧弊端之復啟、而于治體有不便耳、豈惟我朝然哉、古之人有行之者矣、考之前史可見、雖以朱元晦之在浙東。其救荒糴粟也。請告身數百本。乞度牒數百本。彼豈不知名器不可假哉。異端不可長哉。衣以袽舟。帶以炷燈。國埶至此。危急巳極。雖大賢君子。亦無如之何也。近時都御史楊一清等、旁及納粟之例、太監秦文等、微啟開礦之端、給事中徐忱、謂禁例不必拘、戶部謂成規不必泥、雖不明言所以、而其意各有在矣、臣等惟我 朝廷富有四海、自 祖宗以來、百五十年之積、其帑藏充牣、亘古莫及、宜乎取之不窮、用之不竭、而一旦空乏、遂至於此、取之州縣也、而州縣困憊、取之於民也而民窮財盡、取之隣國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國。孰吾鄰乎、倣之前各例也、而又有言其便者、有言其不便者、甲可乙否、言人人殊、誰適從哉、所以諸臣之奏、非不切至、 朝廷命下、近及一月、而舉朝相顧悠悠、曾何一人有所獻納耶、總理財賦。固戶曹之職。而經制國用。均之為大臣宰相事也。 陛下固當內謀之諸老、外責之九卿、今日何道可以生財、何術可以經國、攷古今之成迹、某人可法按近日之故典、某事可行、或采摭陳言、或兼收遺策俱要講求明白、區畫停當、雖意見各出不必雷同、而事理重大、所宜畫一、且沃焦捧漏之勢緩、則事不及濟、期以億萬之積、不出數月之內、庶供用有賴、而倉卒不至於無辦矣、生財尤莫先于節用、近年冗食之費、積漸至今、固非一日、頃來尤甚供億愈難、 陛下合無敕吏部查冗官、兵部查冗兵工部查冗匠。禮部于光祿寺。司禮監于內府各監局、查理各項冗費。又命下戶部約 祖宗以來官兵吏匠及本部每歲賦入之數。酌取其中以為定制。以十之七為經費。而儲其三以備山陜各邊兵荒非常之事。此外如土木齋醮。遊賞宴樂。貴戚近幸。無名之賞不經之費。悉從裁節。不致妄用。情由禮約。費從事省。期數歲。積蓄有餘。物力稍紓。自然富強矣。否則雖以泥沙為粟、瓦爍為金而用之無節、安得不乏、古人有言、國用盈虛、在於節與不節、不節雖盈必竭、能節雖竭必盈、此為至論、伏乞 聖明留意等因、題奉 聖旨、這本所言經制國用重事、戶部便會同各官從長議處逐一開具明白來說、欽此欽遵、臣等會同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及六科十三道官、查得京庫銀兩、以歲入言之、夏稅共該五萬五百餘兩、秋粮九十四萬四千八百餘兩馬艸、二十三萬七千餘兩、塩課折銀二十餘萬兩、雲南額辦三萬餘兩、通計各項實該一百四十萬九百餘兩、以歲用言之、宣府年例五萬兩、大同五萬兩、遼東一十五萬兩、延綏三萬兩、甘肅寧夏共六萬兩給散京衛官軍俸銀共三十三萬五千餘兩、內府成造寶玩等項、其數不得與知、大約并前折俸銀不下五六十萬餘兩、通計各項實該一百萬餘兩、其間支剩馬艸等銀、節該本部題准、俱送太倉收候、以備邊方緊急之用、不許別項支銷、故太倉之積、多者三四百餘萬、少亦不下二十餘萬、夫何近年以來、前項額辦銀兩、或災傷減免、或小民拖欠、或詔書减免、入既虧于原額、而歲用仍過于常數、姑以近日言之、宣府年例外運送過六十一萬餘兩、大同年例外運送過七十七萬餘兩、陜西各邊年例外運送過四十萬餘兩、遼東預送過三十二萬四千餘兩盖邊方緊急、粮艸缺乏、鎮巡等官、內外奏討之數、又征進京軍、給賞過六萬九千六百餘兩、在京官軍人等、共用過銀七十二萬四千二百六十餘兩、及各邊官軍、共六十九萬三千三百二十兩、又陜西賑濟銀二十萬兩、密雲紫荊居庸倒馬等處、召買粮艸銀共一十二萬八千餘兩、買金進送內府二萬六千五百餘兩、迄今舉大婚禮等項支用、一歲之間、實用過四百餘萬兩、通前年例、將及五百餘萬兩、是舊例歲用之外。又加至四倍餘矣帑藏何由而不虛財用何由而不竭哉臣等窃聞滄海不能實漏巵鄧林不能供野火其埶使然也、今值海內虛耗之日、百姓愁苦之時、加以兵荒之相仍。供億之浩繁不經之費日甚于前奢靡之習。漸長于昔。而欲變制以周倉卒之取豈不難哉窃嘗上觀往古、下迄唐宋、遠揆先王之制近觀 祖宗之法、莫不以財貨量入為節。以勤險愛惜為本。以奢靡妄費為戒盖因生之有限、用之無窮若不撙節于平日、何以克濟于臨時。然節撙之道未有不自君身始者。伏望 陛下天命至重 祖業至大、民事至艱、躬履儉約、為天下先、俯將臣等議擬條件、留神覽察、斷在必行、庶乎轉墻以為豐、伸縮以為羸濟一時之用、培萬年之基、臣等下情不勝仰望
一裁冗食、查得近奉詔書、并各衙門奏行事理、巳將冗濫官員軍匠、通行裁革、但其間裁革尚有未盡、亦有巳蒙裁革、仍復夤緣希圖照舊管事者、以致冗食如舊、支費不經、夫當此匱乏之時、而不為裁革變通之計、何以裕民生而足國用哉、合無禮部將光祿寺逓年科徵鷄鵝等項廚料、通行查革、但係不急之用盡行裁省
一崇尚節儉、臣等窃觀自古人君莫不以勤儉興國、奢靡壞政、漢文帝躬衣戈綈、集皂囊為帷、惜中人之產罷露臺之費以致海內殷富、是其明驗、邇者 皇上體念民窮財竭、風俗僣侈、特敕文武百官不得僣用玄黃紫三色、及軍民下賤、不得衣羅段紵絲、三品以下、暑月不得執扇用、盖中外聞之、莫不歡欣稱頌以為 陛下躬行儉約、其效必肇于此矣、盖人君一身萬化之本、君能自行、則不令而從、君不能自行、則雖令不從、臣等伏望 皇上念 祖宗創業之難、憂國用匱乏不極、守恭履儉、崇尚節約、一銀一錢之微、皆為小民之脂膏、一衣一帛之細、皆係庫藏之官物、省無益之工罷不急之用、仍乞敕司禮監御用等監凡百 上用輿馬服飾。器用玩好。屏去淫巧。務從朴素。使度數不增于前。而法可垂于後矣。再乞敕光祿寺查勘內外近侍官員、日逐費用卓席酒肉等項但係濫費應該減革者、奏請節省、使天下臣民、仰觀 聖意所在、翕然向化、則儉約之風可興奢靡之俗可革、而財利之用自足矣
一裁革冗費仰惟我 祖宗之朝、財賦皆有定制費出亦有常經、如天下歲辦京庫銀兩共一百四十九萬歲用則僅該九十餘萬兩漕運粮斛共三百七十萬石。歲支則僅該三百餘萬其他荳料艸束絹布花絨、與夫光祿寺廚料內府顏料等項、大率類此。是即所謂十分之七為經費。而儲其三以備兵荒之用者也近年以來、官兵吏匠、冗食日增、水旱災傷、逋負日盛、加以土木迭興齋醮繼作、勳戚貴臣、賞賚不貲宴席遊賞、費出無筭、司兵柄者。不計錢粮之費掌財賦者。惟圖儲蓄之多。姑以大者言之、如內承運庫自來承造金冊只用在庫金兩近來累稱不敷索取于外戶部節次買過金一萬四千八百餘兩本庫銀兩止備軍官折俸等項支用。此時內費巳侈然九邊年例尚不甚多今則頓增千萬其何以支自弘治十五年到今。戶部併太倉進過銀不下三四百萬兩錦衣衛官軍用粮成化五年一月止該支二萬六千九百餘石。弘治十五年以後。則月支四萬五千餘石。武驤右衛勇士月粮成化八年一月止該一千五百九十餘石。弘治十五年以後。則月支五千餘石軍士冬衣布疋。成化十三年止該一十九萬六千八百餘疋。弘治十四年以後則支二十三萬餘疋。內承運庫絹疋。弘治十四年以前。歲支二十七萬八千二百八十七疋。以後年分增至三十一萬餘疋。又如光祿寺先年增派廚料等項俱彀歲用。近年累奏不敷。借過太倉銀十萬餘兩先年各邊除原派料艸之外。歲該送銀四十八萬兩自弘治十三年。山陜用兵及近日宣大二鎮虜寇為患解過銀八百餘萬兩。又如京營人馬。舊無聽征。而今有聽征止給艸料之例。近京関隘舊無防守。而今有新設防守官軍之名。調度愈繁則供餉愈急國用愈竭則上下愈困為今之計。若不急為裁節。年復一年。噬臍何及合無戶部約 祖宗以來歲賦之數查正統以前歲用之則。酌為中制。永示遵守。今後非成造上用物件及王府寶冊等。不得用金。非 聖旦千秋等重事。不得用銀。管事人員悉尊舊制不得纖毫浪費及因而花消粧造佛像。併指稱齋醮賞賜等項名色朦朧奏討。該部每年仍扣筭進送銀兩不過五十萬兩之數其在京官兵匠役。但係傳陞收充等項。各該衙門作急查奏。曾奉 旨裁革者。悉從原 旨。存留者。照例支與俸粮一半。及今祿寺供應。悉從裁減務復 祖宗之舊制。敦清儉之美俗至若軍旅重事。雖兵部所司。其間錢粮。多係先行具奏。然後開咨戶部知會撥辦。事體實有未宜况國計盈縮。事例應否。一時計處。未必皆當。今後凡調度人馬。招募軍士等項係干錢粮者。俱要會同戶部。計議而行。此外凡有冗費可節者。聽戶部逐一查出。奏請施行
皇明經世文編卷之一百二十八終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元·苏天爵
宋·法云
明·张宇初
汉·卫汛
清·丁锦
墨憨斋
唐·陆广微
(唐)虞世南 輯錄
(宋)灌圃耐得翁
清·蔡锷
明·聂豹
清·袁开昌
清·蓝鼎元
宋·乐史
清·汪琥辨
唐·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