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安士全书-(清)周梦颜
古籍列表页-吴江诗词网
安士全书目录:
读书须知
重刻《安士全书》序
又序(光绪戊申年印光法师序)
又序(光绪七年张守恩重刻序)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目次)
集中援引三教书目:
《阴骘文广义》原序
文昌帝君阴骘文
补 阙
帝君末后一世
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
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救蚁中状元之选
埋蛇享宰相之荣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
未尝虐民酷吏
救人之难
济人之急
悯人之孤
容人之过
广行阴骘,上格苍穹
人能如我存心
天必锡汝以福
于是训于人曰
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
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救蚁中状元之选
埋蛇享宰相之荣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利物利人
修善修福
正直代天行化
慈祥为国救民
忠主
孝亲
敬兄
信友
或奉真朝斗
或拜佛念经
报答四恩
广行三教
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
矜孤恤寡
敬老怜贫
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
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
家富提携亲戚
岁饥赈济邻朋
斗称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
奴婢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
印造经文
创修寺院
舍药材以拯疾苦
施茶水以解渴烦
或买物而放生
或持斋而戒杀
举步常看虫蚁
禁火莫烧山林
点夜灯以照人行
造河船以济人渡
勿登山而网禽鸟
勿临水而毒鱼虾
勿宰耕牛
勿弃字纸
勿谋人之财产
勿妒人之技能
勿淫人之妻女
勿唆人之争讼
勿坏人之名利
勿破人之婚姻
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勿倚权势而辱善良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
常须隐恶扬善
不可口是心非
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
修数百年崎岖之路
造千万人来往之桥
垂训以格人非
捐赀以成人美
作事须循天理
出言要顺人心
见先哲于羹墙
慎独知于衾影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
近报则在自己
远报则在儿孙
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
汉于公,东海人,为县狱吏。郡有孝妇,寡居守节,养姑甚谨。姑恐妨其嫁,自缢死。姑女诬告妇迫死其母,妇不能辨。公争之不得。孝妇死,东海旱三年。后太守来,公白其冤。祭孝妇墓,遂雨。凡
...更多
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五代窦禹钧,燕山人,年三十外无子。梦祖父告曰:"汝不但无子,且不寿,宜早修德以回天。"禹钧由是力行善事。有家人盗钱二百千,自书券系幼女背,曰:"永卖此女,以偿所负。"遂遁。公怜
...更多
救蚁中状元之选
宋宋郊、宋祁,兄弟同在太学。有僧相之曰:"小宋大魁天下,大宋不失科甲。"后春试毕,僧见大宋贺曰:"似曾活数百万生命者。"郊笑曰:"贫儒何力及此?"僧曰:"蠕动之物皆命也。"郊曰:"有蚁穴为
...更多
埋蛇享宰相之荣
楚孙叔敖,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及归,忧而不食。母问其故,泣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今儿见之,恐弃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后人又见,已杀而埋之矣。"母曰:"无�
...更多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
[发明]篇中所言,皆帝君现身说法,故以"吾"字发其端。曰"一十七世",特将吾身中亘古亘今,生生不坏之物,指示后人也。人惟生不知来,死不知去,便谓形神消灭,无复来生,所以肆行罔忌。帝�
...更多
未尝虐民酷吏
[发明]此下至"上格苍穹",皆帝君自言十七世以来功行,以为训人张本也。下六句,是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此一句,是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民之称吾也,如父母然,虐使之则不仁。�
...更多
救人之难
[发明]难有多端,约言之,不出七种:一水、二火、三官非、四盗贼、五刀兵、六饥馑、七疾疫也。在水、火者,以拯拔为救。在官非者,以昭雪为救。在盗贼、刀兵者,以脱离为救。在饥馑者,以
...更多
济人之急
[发明]急与难不同,难以遭遇言,急以财帛言。世人以财为命,于资生也,莫急于衣食;于疾病也,莫急于医药;有子女者,则以婚嫁为急;遇死亡者,则以丧葬为急。必随力随势周之,斯之谓济。
...更多
悯人之孤
[发明]痛哉!天下有茕茕无告,如孤儿弱息者乎。往昔父母无恙时,亦曾恩勤顾复,爱若掌珠;亦曾捧负提携,恐其不寿。谁料中道丧殂,骨肉捐弃。此固九泉之下,所痛恨于无如何者也。嗟乎!人
...更多
容人之过
[发明]孔子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又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欲人自求其过耳。自求其过,则时时反己,无暇责人矣。
人有有心之过,有无心之过。无心�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汝阴王铚
宋·道原
宋·周邦彦
李嗣真
刘义庆
宋·江少虞
元·黄元吉
唐·朱景玄
明·周景一
宋·昙照
宋·沈义父
魏晋·向秀
(晋)葛洪
刘伶
金·李东垣
清·周保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