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扬子法言-汉·扬雄 晋·李轨 注
古籍列表页-吴江诗词网
扬子法言目录:
扬子法言
学行卷 第一
吾子卷 第二
修身卷 第三
问道卷 第四
问神卷 第五
问明卷 第六
寡见卷 第七
五百卷 第八
先知卷 第九
重黎卷 第十
渊骞卷 第十一
君子卷 第十二
孝至卷 第十三
附录一 刘师培杨子法言校补
附录二 刘师培法言补释
扬子法言
《法言》是模仿《论语》而作的一部语录体哲学著作;是用正统的儒学观点驳难诸子之说及有悖于“圣人”之教的一切言行,来维护儒教之至尊,其目的是解时惑、答人疑,故多采用问答的形式。本书对《
...更多
学行卷 第一
扬子法言·学行卷
〔注〕夫学者,所以仁其性命之本,本立而道生,是故冠乎众篇之首也。〔疏〕音义本标题如此。论语学而,皇侃义疏云:“降圣以下,皆须学成。故学记云:‘玉不琢,不成器
...更多
吾子卷 第二
扬子法言·吾子卷 〔注〕崇本在乎抑末,学大道绝乎小辩也。法言 李轨注
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注〕少年之事。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注〕悔作之也。
...更多
修身卷 第三
扬子法言·修身卷
〔注〕求己以反本,守母以存子,此其大要。〔疏〕修,世德堂本作“修”,下并同。注“守母以存子”。按:老子云:“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修身以为弓,矫思�
...更多
问道卷 第四
扬子法言·问道卷
〔注〕夫道者,弘乎至化,通乎至理也。〔疏〕本篇皆纠绳诸子之语。自“道、德、仁、义、礼譬诸身乎”至“未若父母之懿也”,多论道家之失。“狙诈之家”一章,论兵家之
...更多
问神卷 第五
扬子法言·问神卷 〔注〕测于天地之情者,潜之乎心也。心能测乎天地之情,则入乎神矣。〔疏〕此篇多阐发经义。自“或问神”至“圣人以不手为圣人”,皆论易道。“经可损益与”以下,则杂论五经。
...更多
问明卷 第六
扬子法言·问明卷
〔注〕防奸必有其统,揆物必以其度,察见至微之理,探射幽隐之情。
或问“明”。曰:“微。”或曰:“微何如其明也?”曰:“微而见之,明其誖乎?”〔疏〕说文
...更多
寡见卷 第七
扬子法言·寡见卷
〔注〕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此其所以发扬德音。〔疏〕注“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按:老子文。
吾寡见人之好徦者也。迩文之视,迩言之听,徦则偭焉。〔注〕叹人
...更多
五百卷 第八
扬子法言·五百卷
〔注〕夫言者,所以通理也。五百岁一圣,非经通之言,故辨其惑罔之迷也。
或问:“五百岁而圣人出,有诸?”〔注〕孟轲、史迁皆有此言。曰:“尧、舜、禹,君臣
...更多
先知卷 第九
扬子法言·先知卷
〔注〕图难于其易,求大于其细,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如斯而已矣。〔疏〕注“图难”至“已矣”。按:老子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
...更多
1
2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李纲
李雨堂
清·江之兰
春秋·李耳
唐·吕道生
清·爱新觉罗胤禛
素庵主人
清·石成金
清·曹庭栋
北魏·郦道元
南朝梁·沈约
周明泰
(宋)确庵、耐庵 编
(唐)崔令钦撰
清·顾炎武
明·凌蒙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