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中山传信录卷第一-中山传信录
中山传信录卷第一
册封琉球国王副使赐正一品麟蟒服翰林院编修加二级臣徐葆光纂 封舟 渡海兵役 更(定更法) 针路 前海行日记 后海行日记 历次封舟渡海日期 风信 风暴日期 天妃灵应记(封舟救济灵迹) 谕祭海神文 春秋祀典疏 封舟 从前册封,以造舟为重事。历考前册,采木各路骚动夫役,开厂监造縻费官帑,奸吏假手,为弊无穷;经时累岁,其事始举。自前明以至本朝册封之始,其烦费迟久,前后一辙也。康熙二十一年,使臣汪楫、林麟焻即取现有二战舰充之,前弊始绝。至今三十余年,区宇升平,海滨利涉,沿海县、镇巨舶多有;册封命下,臣等未到闽前,督臣满保移檄各镇选大船充用,豫为修葺,诸具咸备。二船取自浙江宁波府属,皆民间商舶;较往时封舟,大小相埒而费轻办速,前此未有也(按宋徐兢奉使高丽,神舟二——皆敕赐名字、客舟六,共八舟。明封舟,或一、或二;今二舟)。 一号船,使臣共居之;二号船,载兵役。一号船,前后四舱。每舱上下三层:下一层,填压载巨石、安顿什物。中一层,使臣居之;两旁名曰「麻力」,截为两层,左右八间,以居从役。舱口梯,两折始下。舱中宽六尺许,可横一床。高八、九尺,上穴舱面为天窗井--方三尺许以通明;雨即掩之,昼黑如夜。舱面空其右以行,船左边置炉灶数具。板阁跨舷外一、二尺许,前后圈篷;作小屋一、二所,日番居以避舱中暑热。水舱水柜,设人主之;置签给水,人日一瓯。船尾虚梢为将台,立旗纛;设藤牌、弓箭、兵役、吹手居其上。将台下为神堂,供天妃、诸水神。下为柁楼,楼前小舱布针盘,伙长、柁工及接封使臣主针者居之。船两旁大小炮门十二,分列左右;军器称是。蓆篷、布篷九道;舱面横大木三道,设轴转缭以上下之。船户以下共二十二人,各有专掌。其中最趫捷者名鸦班,正、副二人;登樯了望,上下如飞。兵丁皆习行船事,每船百人为之佐;一号船千总督之,二号船守备督之。 一号船长十丈、宽二丈八尺、深一丈五尺(前明封舟,连尾虚梢长十七丈、宽三丈一尺六寸、深一丈三尺三寸;嘉靖中,正使陈侃、副使高澄等题请定式。嘉靖三十八年封舟依旧式造,长带虚梢一十五丈、宽二丈九尺七寸、深一丈四尺。万历七年造封舟,带虚梢一十四丈、宽二丈九尺、深一丈四尺。崇祯六年册使杜三策从客胡靖「记录」:封舟长二十丈、广六丈。本朝康熙二年张学礼记:形如梭子,长十八丈、宽二丈二尺、深二丈三尺。康熙二十二年汪楫记:选二鸟船充用,船长一十五丈有奇、宽二丈六尺。按「海防册」云:『烽火营鸟船一只,长一十二丈三尺、宽二丈五尺;闽安中营鸟船一只,长一十二丈二尺、宽二丈六尺五寸』)。前后四舱,水舱四、水柜四、水桶十二,共受水七百石。柁长二丈五尺五寸,宽七尺九寸。西洋造法名夹板柁,不用勒肚。柁以铁力木为之,名曰盐柁,渍海水中愈坚(前明封舟,定制铁力木柁三门。每门长三丈五尺,有大缆系之;由船底兜至船头,谓之勒肚,以櫆藤为之。今二封舟,皆取商船充用。二号制如鸟船式,用勒肚二条;一号船系西洋夹板柁,不用勒肚,又不置副柁。将出海时,与闽中有司争置副柁;本船伙长林某云:『船柁,西洋造法最坚稳,可无用副。且柁重万斤,船中亦无处置之』。竟不置副柁,与前小异云)。大桅长九丈二尺,围九尺;头桅长七丈二尺,围七尺。橹二,长四丈,宽二尺三寸。椗大小各二,大者长二丈七尺,小者长二丈四尺;皆宽八寸及七寸。形如「个」字:皆以铁力木为之。椗上棕索二条,长一百托,围一尺五寸(按字书:『碇,锤舟石也;与椗同』。无「椗」字。今以木为之,故俗字从木)。大桅蓆篷宽五丈二尺,长五丈三尺;辘轳索三条,长三十五托,围一尺二寸。缭母索二条,长一十五托,围一尺五寸。头桅席篷宽二丈二尺,长二丈八尺。大桅顶篷名头巾顶,惟官舶始用之,商船不得用;长五丈四尺,宽五丈(徐兢录云:『大樯之巅,加小帆十幅,谓之野狐』;殆即头巾顶也)。大桅下布篷名篷裙,长六尺,宽一丈五尺。头桅上布篷名头幞,上尖下方,三角形;长三丈,下阔二丈八尺。插花布篷长四丈八尺,宽三丈四尺。插花下布篷名插花裤,长六尺,宽一丈五尺。头缉布篷长四丈五尺,宽二丈五尺。尾送布篷长四丈,宽二丈七尺:共篷九道。 二号船长十一丈八尺、宽二丈五尺、深一丈二尺。前后共二十三舱;水舱二、水柜四、水桶十二,受水六百石。柁长三丈四尺,宽七尺。制同鸟船,柁用勒肚二条,长十五丈,从尾左右夹水,兜至头上。大桅长八丈五尺,围八尺五寸;头桅长六丈五尺,围六尺。橹四,长四丈,宽二尺二寸。椗,大小三具。大桅蓆篷长五丈七尺,宽五丈六尺;头桅蓆篷长五丈七尺,宽五丈六尺。大桅头巾顶布篷长五丈,宽四丈八尺。大桅下布篷裙长六尺,宽一丈六尺。插花布篷长四丈八尺,宽三丈二尺。插花裤布篷长五丈,宽一丈三尺。头缉布篷长四丈,宽二丈四尺。尾送布篷长三丈六尺、宽二丈五尺:共篷八道(少头幞布篷一道)。 每船,船户以下二十二人:正伙长,主针盘罗经事。副伙长,经理针房;兼主水鋾长绠三条,候水浅深。正、副舵工二人,主柁;二号船上,兼管勒肚二条。正、副椗二人,主椗四门;行船时,主头缉布篷。正、副鸦班二人,主头巾顶帆、大桅上一条龙旗及大旗。正、副杉板工二人,主杉板小船;行船时,主清风大旗及头帆。正、副缭手二人,主人帆及尾送布帆、缭母棕、缭木索等物。正、副值库二人,主大帆插花、天妃大神旗,又主装载。押工一人,主修理杠梖及行船时大桅千斤坠一条。香公一人,主天妃、诸水神座前油灯、早晚洋中献纸及大帆尾缭。头阡一人,主大桅繂索大椗索、盘绞索、大橹车绳。二阡二人,主大桅繂索副椗索、盘绞索、大橹车绳。三阡一人,主大桅繂索三椗索、盘绞索、车子数根。正、副总铺二人,主锅饭、柴米事。 封舟图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渡海兵役 正使家人二十名、副使家人十五名外,海防厅送使副共书办二名、巡捕二名、长班四名、门子二名、皁隶八名、健步四名、轿伞夫二十名、引礼通事二员(郑任译、冯西熊)、护送守备一员(海坛镇左营守备蔡添略)、千总一员(蔡勇)、官兵二百名(闽安镇、烽火营、海坛镇左右中三营各四十名)、内科医生一人、外科医生一人、道士三名、老排一名、吹鼓手八名、厨子四名、舰匠二名、艌匠四名、风帆匠二名、索匠二名、铁匠二名、裁缝二名、糊纸匠二名、裱褙匠一名、糕饼匠一名、待诏一名(凡兵役随身行李货物,每人限带百斤。按历来封舟过海,兵役等皆有压钞货物带往市易旧例。万历七年(己卯),册使长乐谢行人杰有「日东交市记」,后有「恤役」一条,言『自洪武间许过海五百人行李各百斤与琉人贸易,着为条令。甲午之役得万金,五百人各二十金;多者三、四十金,少者亦得十金、八金。辛酉之役仅六千金,五百人各得十二金;多者二十金,少者五、六金,稍失所望。是以己卯招募,仅得中材应役,不能如前之精工也。所获仅三千余金,人各八金;多者十五、六金,少者三、四金,大失所望:至捐廪助之,始得全礼而归。盖甲午之役,番舶转贩者无虑十余国;其利既多,故我众所获亦丰。辛酉之役,番舶转贩者仅三、四国;其利既少,故我众所获亦减。己卯之役,通番禁弛,番舶不至;其利顿绝,故我众所获至少:势使然也』。今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之役,是时海禁方严,中国货物,外邦争欲购致;琉球相近诸岛,如萨摩洲、土噶喇、七岛等处皆闻风来集,其货易售。闽人沿说至今,故充役者众。升平日久,琉球岁来贸易,中国货物,外邦多有。此番封舟到后,土噶喇等番舶无一至者;本国素贫乏,货多不售,人役并困。法当禁绝商贾利徒之营求充役者,损从减装,一可以纾小邦物力之艰,一可以绝众役觊觎之想,庶几两利俱全矣乎)。 更(定更法) 海中船行里数,皆以更计;或云百里为一更,或云六十里为一更,或云分昼夜为十更。今问海舶伙长,皆云六十里之说为近。 「旧录」云:『以木■〈姊,木代女〉从船头投海中,人疾趋至梢:人■〈姊,木代女〉同至,谓之「合更」;人行先于■〈姊,木代女〉,为「不及更」;人行后于■〈姊,木代女〉,为「过更」』。今西洋舶用玻璃漏定更,简而易晓:细口大腹玻璃瓶两枚,一枚盛沙满之;两口上下对合,通一线以过沙。悬针盘上,沙过尽为一漏,即倒转悬之;计一昼、一夜,约二十四漏。每更船六十里,约二漏半有零。人行先木■〈姊,木代女〉为「不及更」者,风慢、船行缓,虽及漏刻,尚无六十里,为「不及更」也;人行后于■〈姊,木代女〉为「过更」者,风疾、船行速,当及漏刻,已踰六十里,为「过更」也。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针路 琉球在海中,本与浙、闽地势东西相值,但其中平衍无山。船行海中,全以山为准。福州往琉球,出五虎门,必取鸡笼、彭家等山;诸山皆偏在南,故夏至乘西南风,参用辰、巽等针袤绕南行,以渐折而正东。琉球归福州,出姑米山,必取温州南杞山;山偏在西北,故冬至乘东北风,参用干、戌等针袤绕北行,以渐折而正西。虽彼此地势东西相值,不能纯用卯、酉针径直相往来者,皆以山为准;且行船必贵占上风故也。 「指南广义」云:『福州往琉球,由闽安镇出五虎门东沙外开洋,用单(或作乙)辰针十更,取鸡笼头(见山,即从山北边过船。以下诸山皆同)、花瓶屿、彭家山;用乙卯并单卯针十更,取钓鱼台;用单卯针四更,取黄尾屿;用甲寅(或作卯)针十(或作一)更,取赤尾屿;用乙卯针六更,取姑米山(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用单卯针取马齿,甲卯及甲寅针收入琉球那霸港(福州五虎门至琉球姑米山,共四十更船)。琉球归福州,由那霸港用申针放洋;辛酉针一更半,见姑米山并姑巴甚麻山;辛酉针四更、辛戌针十二更、干戌针四更、单申针五更、辛酉针十六更,见南杞山(属浙江温州);坤未针三更,取台山;丁未针三更,取里麻山(一名霜山);单申针三更,收入福州定海所,进闽安镇(琉球姑米山至福州定海所,共五十更船)』。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前海行日记 闽有司既治封舟毕工,泊于太平港罗星塔。五月十日(壬午),賫诏敕至南台,以小舟至泊船所。十五日,祭江取水,蠲吉于二十日(壬辰)奉诏敕升舟。连日夜,风皆从东北来,是日转西南;遂于未初起椗。至怡山院,谕祭于海神。 二十一日(癸巳),日出,西南风。日中,至管头,出金牌门。日入,未过黄虾鼻,下椗。 二十二日(甲午),日出,丁未风,过梅花头。日中,丁风带午,乘潮出五虎门放洋,过官塘尾。日入,至进士门。夜至九漏,转丁未风;接封陪臣正议大夫陈其湘率其国伙长主针,用乙辰针三更半。 二十三日(乙未),日出,见东涌在船后,约离一更半许;丁未风,用乙卯针二更,约离官塘八更半许。 二十四日(丙申),日出,丁午风,仍用乙卯针。日未中,过米糠洋(海水碧彻如靛,细黄沙如涎沫,连亘水面如米糠),见群鱼拜水。日将入,有大鸟二,来集于樯。是夜,风益利,用乙卯针四更;共计十三更半。当见鸡笼山、花瓶、棉花等屿及彭家山,皆不见。夜,用乙卯针四更半,共十七更;船东北下一更半许。 二十五日(丁酉),日出,丁未风轻,用单乙针二更、乙卯针一更半。夜至四漏,转正南风,用单乙针一更半:共计二十一更。 二十六日(戊戌),日出,正南风。日未中,转丁午;逾时,丁未风微起,用单乙针一更。日中,风静,缒水无底。晚晡,转丙午风,用乙卯针;风静船停,不上更。日入,风微起。至四漏,转丁午风,用乙卯一更。至八漏,又用单卯二更,至天明。 二十七日(己亥),日出,丁午风。日未中,风静船停;有大沙鱼二,见于船左右。日入,丁午风起;至二漏,转丁风,用乙辰针二更半。天将明,应见钓鱼台、黄尾、赤尾等屿,皆不见。共用卯针二十七更半,船东北下六更许。 二十八日(庚子),不用接封陪臣主张卯针,本船伙长林某改用乙辰针。日未中,丁未风。行二更半,鸦班上樯,见山一点在乙位,约去四更余;水面小黑鱼点点。接封陪臣云:『此出姑米山;所见,或是姑米而未能定』。日入,风转丁午,用辰巽针二更。 二十九日(辛丑),日出,见东北小山六点。陪臣云:『此非姑米,乃叶壁山也;在国西北』。始悟用卯针太多,船东北下;若非西北风,不能提舟上行至那霸收港也。日中,祷于神,忽转坤申庚风;一时,又转子癸。陪臣大喜,乃回针东南行;指一小山云:『此名读榖山。由此迤转,即入港』。日入,转丑艮风,大炽;用丙巳针,又用丙午、单卯针。先是,四、五日前未见山,舟浮不动;水舱将竭,众颇惑。祷于神,示曰:『二十八日见山,初一日到港』。至是六月朔(壬寅),日未出,遂入港;行海中凡七昼、八夜云(二号船先到海口,候一号船至,相次入港。「针簿」别录,亦落北见叶壁山始回也)。 臣葆光按:琉球针路,其大夫所主者,皆本于「指南广义」;其失在用卯针太多,每落北之患。前使汪楫记云:『封舟多有飘过山北,已复引回』。稽诸使录,十人而九(明嘉靖一年,陈侃记:『舟至叶壁山,小舟四十牵挽八日,始至那霸』。嘉靖三十七年,郭汝霖记:『已至姑米山,头目云:得一日夜之力,即未遽登岸,可保不下叶壁山矣。可见下叶壁,即琉人亦以为戒』。万历四年,萧崇业记:『六月初一日,过叶壁山,薄山下。由此,陆路至国两日程,挽舟。初五日,始泊那霸』。康熙二年,张学礼记:『舟抵琉球北山,与日本交界。北风引舟南行,始达那霸』)。封舟不至落北者,惟前明册使夏子阳及本朝汪楫二人。考「夏录」则云:『梅花所开洋,过白犬屿,又取东沙屿。丁上风,用辰巽针八更船,取小琉球山。未上风,乙卯针二更,取鸡笼。申酉上风,用甲卯针四更船,取彭家山。亥上风,用乙卯针三更船;未上风,用乙卯针三更船:取花瓶屿。丁未上风,用乙卯针四更船,取钓鱼屿。丙午上风,用乙卯针四更船,取黄尾屿。丙上风,用乙卯针七更船;丁上风,用辰巽针一更:取姑米山。又辰巽针六更船,取土那奇、翁居里二山(今译为度那奇、安根呢山二山,在马齿山之西)。又辰巽一更,取马齿山,到港』。「汪录」则云(本录不载,见「洋舶针簿」内):『乙辰八更,取鸡笼头。用辰多辰巽三更,取梅花屿。单卯十更,取钓鱼台,北边过。乙辰四更,取黄尾屿(得力在此四更;船身提上,已见黄尾屿;下用甲卯针,取姑米,定是正西风利故也)。甲卯十更,取姑米山。乙卯七更,取马齿山。甲寅并甲卯,取那霸港』。盖自鸡笼山东行,钓鱼屿、赤尾屿以至姑米山诸山皆在南,借为标准,俱从山北边过船。见山,则针正;应见不见,则针已下渐东北行,必至见叶壁山矣。要其病,皆由于用卯针太多,又不能相风用针。夫西南风,固皆为顺;而或自午、或自丁、或自未与坤者,方位又各不同。今「指南广义」所录,则专言针、混言风,又多用卯针;故往往落北,不见姑米而见叶壁也。后人或不见山,不可信接封者主张卯针。当深玩夏、汪二录酌风参用辰、巽等针,将船身提上,则保不下叶壁矣。 后海行日记 二月十六日(癸丑)巳刻,封舟自琉球那霸开洋。用小船百余引出港口,琉球官民夹岸送者数千人,小船竖旗,夹船左右送者数百桨。是日晴明,南风送颿,用干亥针一更半、单干针四更,过马齿、安根呢、度那奇等山,海水沧黑色。日入,见姑米山二点,离二更半许。夜,转丁未西南风;十三漏,转坤未风:用干戌三更半。风有力,头巾顶索连断三次。 十七日(甲寅),日出,龙二见于船左右,水沸立二、三丈。转西北风,用单子针一更。日入,至十四漏,转坤未风,用干戌一更。夜见月,至明。 十八日(乙卯),日出,用单干、干戌四更。日入,至十四漏,西南风有力,用干戌四更半。夜见月,至明。 十九日(丙辰),日出,转辛酉西风,带南风不定;用单庚一更。日中,转壬子癸风,用单酉针。至日入,转子癸、又转丑癸,用单戌三更半。夜见月,至明。 二十日(丁巳),日出,转艮寅东北顺风。日中,转甲卯,用辛戌四更。日入,转乙辰风,大雨:船共行二十六更半。是日,海水见绿色。夜过沟,祭海神。转巽巳风,用辛酉三更半,至明。 二十一日(戊午),日出,大雾;正南风转西南,又转西北,风不定;船行缓,不上更。缒水,四十八托。有鸟,来集于樯。转子癸风,至十三漏,转东北大顺风,用庚申二更,至明。 二十二日(己未),日出,东北风,晴,大寒;用庚酉申四更半。日入,有燕二,来集樯上。至十一漏,转乙卯风。缒水,四十托。用庚酉一更。夜雨,大雾。 二十三日(庚申),日出,雾大;雨,无风。缒水,三十二托。日晡,壬亥风起。日入,转壬子风。夜,雨,大寒。用庚酉二更。未明,见山,离一更远许。 二十四日(辛酉),日出,用单申一更,至鱼山及凤尾山:二山皆属台州。封舟回闽针路,本取温州南杞山;此二山又在南杞北五百里,船身太开北行,离南杞八更远许。日晡,转北风,用丁未针三更。日入,舟至凤尾山;风止,下椗。 二十五日(壬戌),无风,舟泊凤尾山。夜,雨;有数小船来伺警,至明。 二十六日(癸亥),日出,东北风,起椗行。大雷雨,有旋风转篷。日晡,转壬亥风,用单未、坤未三更。日入,风微。用单未一更,见南杞,离一更许。 二十七日(甲子),日出,晴;见盘山。至温州,东北顺风,用坤申庚四更。缒水,十四托,离北关一更许。日入,用坤申庚一更,至台山下椗。夜十八漏,又起椗;至明,见南北关--二号船,先一日过南关。 二十八日(乙丑),东北风,无力,船泊七星山。缒水,九托。夜至五漏,飓作,椗走;用乙辰针行七漏,加副椗泊船。 二十九日(丙寅),日出,至霜山。东北风,用申庚酉针。日晡,与二号齐至定海所。琉球谢恩船先一日到,相次泊。 三十日(丁卯),东北风;乘潮,三船雁次进五虎门。日中,至怡山院,谕祭于海神。行海中,凡十四昼夜云。 臣葆光按:册封之役有记录者,自前明嘉靖中陈侃始、至康熙二十一年汪楫等,凡七次;封舟回闽,折桅漂柁,危险备至。披阅之次,每为动心。今奉皇上威灵,海神效顺。踰年行役,幸避冬汛之危;半月漂浮,绝少过船之浪。桅、柁无副,竟免摧伤;偶有风暴,随祷立止。上下数百人安行而回,远胜畴昔;额手庆幸,胥戴皇恩。至于颠仆呕逆、小小困顿,海舶之常,何足云也! 历次封舟渡海日期 嘉靖十三年(甲午)陈侃「使录」:海行十八日至琉球(五月初八日出海,二十五日至那霸港),七日回福州(九月二十日出那霸、二十八日至定海所)。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郭汝霖「使录」:海行十一日至琉球(五月二十二日出海、闰五月初九日至那霸港),十一日回福州(十月十八日出那霸、二十九日至五虎门)。 万历八年(庚辰)萧崇业「使录」:海行十四日至琉球(五月二十二日出海、六月初五日至那霸),九日回福州(十月二十四日出海、十一月初二日到定海所)。 万历三十三年(乙巳)夏子阳「使录」:八日至琉球(五月二十四日出海、六月初一日至那霸),十一日回福州(十月二十一日出海、十一月初一日到五虎门)。 崇祯六年(癸酉)杜三策从客胡靖「录」:九日至琉球(六月初四日出海、八日过姑米山),十一日回福州(十一月初九日出海、十九日到五虎们)。 康熙二年(癸卯)张学礼「使录」:十九日至琉球(六月初七日出海、二十五日到那霸),十一日回福州(十一月十四出海、二十四日至五虎门)。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汪楫「使录」:三日至琉球(六月二十三日出海、二十六日到那霸),十一日回福州(十一月二十四日出海、十二月初四日至定海所)。 臣葆光按:封舟以夏至后乘西南风往琉球,以冬至后乘东北风回福州;此言其概也。南风和缓,北风凛冽;故归程尤难,非但内外水势有顺逆也。嘉、万封舟回闽,率先冬至在九、十月中,朔风犹未劲,归帆最宜。十一月、十二月冬至前后,则风势日劲,浪必从船上过矣。若正月,则风飓最多,且应期不爽,万无行舟之理。二月中,则多雾,龙出海矣。然春风和缓,兹役亲验之,浪无从船上过者,殆远胜于冬至前后也。海船老伙长言:十月二十日后,东风送顺为吉。葆光在琉球,无日不占风所向。历考数月内,风自东来不间断者,惟十月二十日后、十一月初五日前半月中为然。因考陈侃以来惟萧崇业之归闽较为安吉,其出海日期乃十月二十四日为不诬也。附此,以告后来者。 风信 清明后,地气自南而北,则南风为常;霜降后,地气自北而南,则北风为常。若反其常,则台飓将作。 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飓常骤发,台则有渐;飓或瞬发倏止,台则连日夜或数日不止。大约正、二、三、四月为飓,五、六、七、八月为台。九月则北风初烈,或至连月,俗称九降风;间或有台,则骤至如春台。船在洋中,遇飓犹可为,遇台不可当矣。 十月以后,北风常作。然台飓无定期,舟人视风隙以往来。五、六、七、八月应属南风,台将发,则北风先至,转而东南,又转而南,又转而西南。 台飓始至,多带雨;九降风,则无雨。 五、六、七月间,风雨俱至。舟人视天色有点黑,则收帆严舵以待之;瞬息间,风雨骤至,随刻即止。若豫备少迟,则收帆不及,或至倾覆。 天边有断虹,亦台将至。云片如帆者,曰破帆;稍及半天如鲎尾者,曰屈鲎。出北方者,甚于他方。 海水骤变,水面多秽如米糠,海蛇浮游水面,亦台将至。 风暴日期 正月初四日(接神飓)、初九日(玉皇飓。此日有飓,后飓皆验;否则,后亦多不验者)、十三日(关帝飓)、二十九日(乌飓。又龙神会)。又正月初三日、初八日、十一日、二十五日、月晦日,皆龙会日;主风。 二月初二日(白须飓)、初七日(春明暴)、二十一日(观音暴)、二十九日(龙神朝上帝)。又二月初三日、初九日、十二日,皆龙神朝上帝之日。 三月初三日(上帝飓,又名真武暴)、初七日(阎王暴)、十五日(真人飓,又名真君暴)、二十三日(天妃诞,妈祖飓。真人飓多风,妈祖飓多雨)、二十八日(诸神朝上帝)。又三月初三日、初七日、二十七日,皆龙神朝星辰之日。 四月初一日(白龙暴)、初八日(佛子飓,又名太子暴)、二十三日(大保暴)二十五日(龙神太白暴)。又四月初八日、十二日、十七日,皆龙会太白之日。 五月初五日(系大飓,名屈原飓)、十三日(关帝飓)、二十一日(龙母暴)。又五月初五日、十一日、二十九日,皆天帝、龙王朝玉皇之日。 六月十二日(彭祖飓)、十八日(彭祖婆飓)、二十四日(雷公诞。此暴最准,名为洗炊笼飓。自十二日起、至二十四日止,皆系大飓之旬)。又六月初九日、二十七日,皆地神、龙王朝玉皇之日。 七月初八日(神煞交会)、十五日(鬼飓)。又七月初七日、初九日、十五日、二十七日,皆神煞交会之日。 八月初一日(灶君飓)、初五日(系大飓旬)、十四日(伽蓝暴)、十五日(魁星飓)、二十一日(龙神大会)。又八月初三日、初八日、二十七日,皆龙王大会之日。 九月初九日(重阳暴)、十六日(张良飓)、十九日(观音飓)、二十七日(冷风暴)。又九月十一日、十五日、十九日,皆龙神朝玉帝之日。 十月初五日(风信暴)、初十日(水仙王飓)、二十日(东岳朝天)、二十六日(翁爹飓)。又十月初八日、十五日、二十七日,皆东府君朝玉皇之日。 十一月十四日(水仙暴)、二十七日(普安飓)、二十九日(西岳朝天)。 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飓,又名扫尘风)。 凡遇风暴日期,不在本日,则在前后三日之中。又箕、壁、翼、轸四宿,亦主起风;皆当谨避之。 「风信考」以下至此,皆「指南广义」所载。或采禁忌方书,或出海师柁工所记;其语不尽雅驯,而参考多验。今附此,以告后来者。 天妃灵应记 天妃,莆田湄洲屿林氏女也(张学礼「记」云:『天妃蔡氏,猴屿人』;非是)。父名愿(字曰惟悫。母王氏,一云林孚第六女);宋初,官都巡检。妃生而神灵,少与群女照井,有神捧铜符出以授妃;群女奔骇。自是,屡着神异,常乘片蓆渡海;人咸称为「通贤灵女」。一日,方织,忽据机瞑坐,颜色变异。母蹴起问之,寤而泣曰:『父无恙,兄殁矣』!有顷信至,父与兄渡海舟覆,若有挟之者,父得不溺;兄以柁摧,遂堕海死。雍熙四年,升化于湄州屿(张学礼「记」云:『救父,投海身亡』;非是。一云妃生于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一云妃生于哲宗元佑八年,一云生于甲申之岁。按妃于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日升化,室处二十八岁,则当以建隆元年一说为是。生弥月不啼,名曰默)。时显灵应,或示梦、或示神灯,海舟获庇无数;土人相率祀之。 宋徽宗宣和五年,给事中路允迪使高丽,八舟溺其七;独允迪舟见神朱衣坐桅上,遂安。归闻于朝,赐庙额曰「顺济」。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始封「灵惠夫人」,赐庙额曰「灵应」。三十年,海寇至江口,神见风涛中,寇溃就获泉州。上其事,封「灵惠昭应夫人」。孝宗干道二年,兴化疫,神降于白湖,去潮丈许;得甘泉,饮者立愈。又海寇至,雾迷其道,至庙前就擒;封「灵惠昭应崇福夫人」。淳熙十一年,助巡检姜特立捕温、台寇,封「灵惠昭应崇福善利夫人」(「汪录」作「灵慈昭应崇善福利夫人」;灵慈乃庙号,凡封皆原「灵惠」始封之号,当作灵惠。崇福先封,后加善利二字,仍言为善人利之意。以上封夫人,凡四封)。光宗绍熙三年,以救疫旱功,特封「灵惠妃」。宁宗庆元四年,以救潦,封「灵惠助顺妃」。嘉定元年,平大奚寇,以雾助擒贼。金人犯淮甸,战花靥镇,神助战;及战紫金山,又见神像,再捷;三战,遂解合肥之围:封「灵惠助顺显卫妃」。嘉定十年,救旱,获海寇;加「灵惠助顺显卫英烈妃」。嘉熙三年,钱塘潮决至艮山祠,若有限而退;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宝佑二年,救旱;封「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三年,又封「灵惠助顺嘉应慈济妃」。四年,封「灵惠协正嘉应慈济妃」。是岁,浙江堤成,封「灵惠协正嘉应善庆妃」。五年,教授王里请于朝,封妃父「积庆侯」、母「显庆夫人」,女兄以及神佐皆有锡命。景定三年,反风胶海寇舟,就擒;封「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宋封夫人四、加封妃十,凡十四封)。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以海运得神佑,封「护国明着天妃」(封天妃之始),又进「显佑」。成宗大德三年,以漕运效灵,封「辅圣庇民明着天妃」。仁宗,加封「护国庇民广济明着天妃」。文宗天历二年,加封「灵感助顺福惠徽烈」(共二十字),庙额「灵慈」(元晋封天妃,凡五加封):皆以海运危险,历见显应故也。 明太祖,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成祖永乐七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至今皆仍此封号)。自后遣官致祭,岁以为常。庄烈帝,封「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已又加「青贤普化慈应碧霞元君」(明封圣妃一,仍改封天妃一、改封元君二,凡四封)。 本朝,仍永乐七年封号。康熙十九年,收复台湾,神灵显应;福提万正色上闻,加号致祭。神灵昭着,于今转赫。凡渡海者,必载主舟中。往年册封琉球,谕祭两行;夏祈、冬报,皆预撰文,使臣昭告:皆获安全。盖圣德所感,神应尤显云。 封舟救济灵蹟(惟洪熙元年救济柴山灵蹟详「显圣录」,以下无考。今断自陈侃始)。 嘉靖十三年,册使陈给事侃(陈侃始有记,故自侃始)、高行人澄舟至姑米山,发漏;呼祷,得塞而济。归值飓,桅樯俱折;忽有红光烛舟,乃请筊起柁。又有蝶、雀示象。是夕风虐,冠服祷请立碑;风乃弛。还,请春秋祀典。 嘉靖四十年,册使郭汝霖、李际春行至赤屿,无风,有大鱼荡舟;乃施金光明佛并彩舟舁之,遂得南风而济。及回闽日,飓将发,豫有二雀集舟之异。须臾,飓发失柁;郭等为文以告,风乃息,更置柁。又有一鸟集桅上不去。 万历七年,册使萧给事崇业、谢行人杰针路舛错,莫知所之;且柁叶失去。虔祷之次,俄有一燕、一蜻蜒飞绕船左右,遂得易柁;舟乃平安。 万历三十年,册使夏给事子阳、王行人士祯舟过花瓶屿,无风而浪;祷于神,得风顺济。归舟柁索四断,失柁者三,大桅亦折;水面忽现神灯,异雀来集,东风助顺。 崇祯元年,册使杜给事三策、杨行人抡归舟飓作,折柁牙数次,勒索皆断。舟中三人共购一奇楠,高三尺,值千金;捐刻圣像。俄有奇鸟集樯端,舟行若飞,一夜抵闽云。 本朝康熙二年,册使张兵科学礼、王行人垓归舶过姑米,飓作暴雨,船倾侧,危甚;桅左右欹侧,龙骨半折。忽有火光荧荧,霹雳起,风雨中截断仆桅,舵旋不止,勒索皆断。祷神起柁,三祷三应,易绳下柁。时有一鸟,绿觜红足若雁骛,集战台;舟人曰:『天妃遣来引导也』!遂达定海。 康熙二十二年,册使汪检讨楫、林舍人麟焻归舟,飓风三昼夜,舟上下倾仄,水满舱中;合舟能起者仅十六人,厨灶漂没,人尽饿冻。虔祷天祀,许为请春秋祀典;桅篐断而桅不散、顶绳断而篷不落,与波上下,竟保无虞。 今封舟开洋,风少偏东;祷,立正。多用卯针,船身太下,几至落漈;遂虔祷,得改用乙辰针。又筊许二十八日见山,果见叶壁;船下六百余里,欲收那霸非西北风不能达,祷之立转,一夜抵港。舟回至凤尾山,旋风转,船篷柁俱仄;呼神,始正。至七星山,夹山下椗;五更,飓作走椗,将抵礁。呼神,船始少缓,始得下椗;人皆额手曰:『此皆天妃赐也!』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谕祭海神文(祈、报二道) 维康熙五十八年(岁次己亥)五月,癸酉朔;越祭日癸巳,皇帝遣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使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致祭于神曰:惟神显异风涛,效灵瀛海。扶危脱险,每着神功;扞恶御灾,允符祀典。兹因册封殊域,取道重溟。爰命使臣洁将禋祀,尚其默佑津途,安流利涉;克将成命,惟神之休。谨告。 维康熙五十九年(岁次庚子)二月,戊戌朔;越祭日丁卯,皇帝遣册封琉球国正使翰林院检讨海宝、副便翰林院编修徐葆光致祭于海神曰:惟神诞昭灵贶,阴翊昌图;引使节以遄征,越洪波而利济。殊邦往复,成事无愆;克畅国威,实惟神佑。聿申昭报,重荐苾芬;神其监歆,永有光烈。谨告。 春秋祀典疏 差回琉球国翰林院检讨臣海宝、编修臣徐葆光等谨奏:为奏闻事。 臣等于康熙五十七年六月初一日奉旨册封琉球国王,十四日于热河面请圣训,出都至闽。于五十八年五月二十日登舟,次日至怡山院谕祭天妃。二十二日,从五虎门放洋,西南顺风;行八日,六月初一日登岸。二十七日,行谕祭礼。七月二十六日,行册封礼,诸宴礼以次举行。十二月二十六日,登舟侯汛;本年二月十六日,乘东北顺风,行半月。三十日,始抵福州五虎门。臣等往返海道,略无危险;皆皇上德迈千古,福与天齐。臣等奉命经行绝远之处,神灵效顺;臣等阖船官兵以及从役数百人,无一亏损,皆得安归。臣等不胜欣幸,即琉球国属并福省官民人等俱称奇致颂,以为皆我皇上德遍海隅之所致也。其中往返之时,风少不顺;臣等祈祷天妃,即获安吉。自前平定台湾之时,天妃显灵效顺,已蒙皇上加封致祭。今默佑封舟,种种灵异如此。仰祈特恩许着该地方官春秋致祭,以报神庥。伏候圣裁。谨奏闻。 礼部谨题:为奏闻事。 该臣等议得:差回琉球国翰林院检讨臣海宝、编修臣徐葆光等奏称:『臣等奉旨册封琉球国王,往返海道,阖船官兵以及从役数百人无一亏损,皆得安归。其中往返之时,风少不顺;臣等祈祷天妃,即获安吉。自前平定台湾之时,天妃显灵效顺,已蒙皇上加封致祭。今默佑封舟种种灵异,仰祈特恩许着地方官春秋致祭,以报神庥』等语。钦惟皇上德周寰宇,化洽海隅;诏命所经,神灵协应。兹以册封琉球国王,特遣使臣举行典礼;往返大海绝险之区,官兵从役数百人皆获安吉,固由天妃显灵,实皆我皇上怀柔百神,海若效顺所致也。查康熙十九年臣部议得将天妃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遣官致祭等因具题,奉旨「依议」钦遵在案。今天妃默佑封舟种种灵异,应令该地方官春秋致祭,编入「祀典」。候命下之日,行令该督、抚遵行可也。臣等未敢擅便,谨题请旨等因。 康熙五十九年八月初三日题,本月初六日奉旨:『依议』。 臣葆光按:「元史」「志」云:『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曰「灵慈」,直、沽、平江、周泾、泉、幅、兴化等处皆有庙。皇庆以来,岁遣使賫香遍祭,金幡一合、银一锭付平江官漕司及本府官用柔毛酒醴,便服行事。祝文云:「维年月日,皇帝特遣某官等致祭于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着天妃」』;则岁时之祭,自元已有之矣。前明嘉靖中,册使陈侃使还,乞赐祭以答神贶;礼部议:令布政司设祭一坛,报可。此又特祭一举行者也。万历三年,册使萧崇业始请秩祀海神,合举祈、报二祭。至今封舟出海,因之。康熙二十二年,册使臣汪楫还,具疏请照岳、渎诸神,着地方官行春秋二祭;礼部议:未准行。今臣等在海中祈神佑庇,窃计封号尊崇已极,惟祀典有缺;故专举为词,神应昭格。今果蒙恩特赐允行,典礼烜赫,以答神庥,超越千古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曾公亮
清·宋翔凤
唐·孟献忠
孙殿起
清·王宗岳
清·邹一桂
周敦颐
清·曼陀罗室主人
宋·杨绘
清·张签定
熊大木
明·臧晋叔
(宋)苏轼
唐·李义山
明·杨爵
唐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