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史通通释-(唐)刘知几(清)浦起龙 释
古籍列表页-吴江诗词网
史通通释目录:
原序
六家第一
二体第二
载言第三
本纪第四
世家第五
列传第六
表历第七
书志第八
论赞第九
序例第十
题目第十一
断限第十二
编次第十三
称谓第十四
采撰第十五
载文第十六
补注第十七
因习第十八
邑里第十九
言语第二十
浮词第二十一
叙事第二十二
品藻第二十三
直书第二十四
曲笔第二十五
鉴识第二十六
探赜第二十七
摸拟第二十八
书事第二十九
人物第三十
才第第三十一
序传第三十二
烦省第三十三
杂述第三十四
辨职第三十五
自叙第三十六
序例第十
孔安国有云:序者,所以叙作者之意也。窃以《书》列典谟,《诗》含比兴,若不先叙其意,难以曲得其情。故每篇有序,敷畅厥义。降逮《史》、《汉》,以记事为宗,至于表志杂传,亦时复�
...更多
题目第十一
上古之书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其次有春秋、尚书、杌、志乘。自汉已下,其流渐繁,大抵史名多以书、记、纪、略为主。后生祖述,各从所好,沿革相因,循环递习。盖区域有限,莫逾于此焉
...更多
断限第十二
夫书之立约,其来尚矣。如尼父之定《虞书》也,以舜为始,而云"粤若稽古帝尧";丘明之传鲁史也,以隐为先,而云"惠公元妃孟子"。此皆正其疆里,开其首端。因有沿革,遂相交乐,事势当然,非�
...更多
编次第十三
昔《尚书》记言,《春言》记事,以日月为远近,年世为前后,用使阅之者雁行鱼贯,皎然可寻。至马迁始错综成篇,区分类聚。班固踵武,仍加祖述。于其间则有统体不一,名目相违,朱紫以之混淆
...更多
称谓第十四
孔子曰:"唯名不可以假人。"又曰:"名不正则言不顺,""必也正名乎!"是知名之折中,君子所急。况复列之篇籍,传之不朽者邪!昔夫子修《春秋》,吴、楚称王而仍旧曰子。此则褒贬之大体,为前修
...更多
采撰第十五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是知史文有阙,其来尚矣。自非博雅君子,何以补其遗逸者哉?盖珍裘以众腋成温,广厦以群材合构。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怀铅握椠之客,何尝不征求异说,采摭群言,然后�
...更多
载文第十六
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国风,以察兴亡。是知文之为用,远矣大矣。若乃宣、僖善政,其美载于周诗;怀、襄不道,其恶存乎楚赋。读者不以吉甫、奚斯为谄,屈平、宋玉为谤者,何也?盖不
...更多
补注第十七
昔《诗》、《书》既成,而毛、孔立传。传之时义,以训诂为主,亦犹《春秋》之传,配经而行也。降及中古,始名传曰注。盖传者转也,转授于无穷;注者流也,流通而靡绝。进此二名,其归一揆。
...更多
因习第十八
盖闻三王各异礼,五帝不同乐,故传称因俗,《易》贵随时。况史书者,记事之言耳。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船以求剑也。
古者诸侯曰薨,卿大夫曰卒。故《左
...更多
邑里第十九
昔《五经》、诸子,广书人物,虽氏族可验,而邑里难详。逮太史公始革兹体,凡有列传,先述本居。至于国有驰张,乡有并省,随时而载,用明审实。案夏侯孝若撰《东方朔赞》云:"朔字曼倩,平�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朱權
(明)康万民撰
宋·林灵真
唐·莫休符
清·平江不肖生
(唐)来俊臣
清·钱峻
清·青华老人
宋·史温
江左樵子
清·也是山人
明·钟惺
宋·薛居正
松滋山人
(宋)赵汝砺
清·南怀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