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卷一百二十八 龜策列傳第六十八-史记三家注
卷一百二十八 龜策列傳第六十八
索隱龜策傳有錄無書,褚先生所補。其敘事煩蕪陋略,無可取。正義史記至元成閒十篇有錄無書,而褚少孫補景、武紀,將相年表,禮書、樂書、律書,三王世家,蒯成侯、日者、龜策列傳。日者、龜策言辭最鄙陋,非太史公之本意也。 太史公曰:自古聖王將建國受命,興動事業,何嘗不寶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記已。自三代之興,各據禎祥。塗山之兆從而夏啟世,飛燕之卜順故殷興,百穀之筮吉故周王。王者決定諸疑,參以卜筮,斷以蓍龜,不易之道也。 蠻夷氐羌雖無君臣之序,亦有決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一〕木,國不同俗。然皆可以戰伐攻擊,推兵求勝,各信其神,以知來事。
〔一〕集解徐廣曰:「一作「革」。」
略聞夏殷欲卜者,乃取蓍龜,已則棄去之,以為龜藏則不靈,蓍久則不神。至周室之卜官,常寶藏蓍龜;又其大小先後,各有所尚,要其歸等耳。或以為聖王遭事無不定,決疑無不見,其設稽神求問之道者,以為後世衰微,愚不師智,人各自安,化分為百室,道散而無垠,故推歸之至微,要絜於精神也。或以為昆蟲之所長,聖人不能與爭。其處吉凶,別然否,多中於人。至高祖時,因秦太卜官。天下始定,兵革未息。及孝惠享國日少,呂后女主,孝文、孝景因襲掌故,未遑講試,雖父子疇官,世世相傳,其精微深妙,多所遺失。至今上即位,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絕倫超奇者為右,無所阿私,數年之閒,太卜大集。會上欲擊匈奴,西攘大宛,〔一〕南收百越,卜筮至預見表象,先圖其利。及猛將推鋒執節,獲勝於彼,而蓍龜時日亦有力於此。上尤加意,賞賜至或數千萬。如丘子明之屬,富溢貴寵,傾於朝廷。至以卜筮射蠱道,巫蠱時或頗中。素有眥睚不快,因公行誅,恣意所傷,以破族滅門者,不可勝數。百僚蕩恐,皆曰龜策能言。後事覺姦窮,亦誅三族。 〔一〕集解徐廣曰:「攘,一作「襄」。襄,除也。」
夫摓策定數,〔一〕灼龜觀兆,變化無窮,是以擇賢而用占焉,可謂聖人重事者乎!周公卜三龜,而武王有瘳。紂為暴虐,而元龜不占。晉文將定襄王之位,卜得黃帝之兆,〔二〕卒受彤弓之命。獻公貪驪姬之色,卜而兆有口象,其禍竟流五世。楚靈將背周室,卜而龜逆,〔三〕終被乾谿之敗。兆應信誠於內,而時人明察見之於外,可不謂兩合者哉!君子謂夫輕卜筮,無神明者,悖;背〔四〕人道,信禎祥者,鬼神不得其正。故書建稽疑,五謀而卜筮居其二,五占從其多,明有而不專之道也。 〔一〕集解徐廣曰:「摓音逢。一作「達」。」索隱按:徐廣摓音逢。摓謂兩手執蓍分而扐之,故云摓策。
〔二〕集解左傳曰遇黃帝戰于阪泉之兆。 〔三〕集解左傳曰:「靈王卜,曰「余尚得天下」,不吉。投龜詬天而呼曰:「是區區者而不余畀,余必自取之。」」索隱詬音火候反。 〔四〕索隱上音倍,下音佩。
余至江南,觀其行事,問其長老,云龜千歲乃遊蓮葉之上,〔一〕蓍百莖共一根。〔二〕又其所生,獸無虎狼,草無毒螫。江傍家人常畜龜飲食之,以為能導引致氣,有益於助衰養老,豈不信哉!
〔一〕集解徐廣曰:「蓮,一作「領」。領與蓮聲相近,或假借字也。」 〔二〕集解徐廣曰:「劉向云龜千歲而靈,蓍百年而一本生百莖。」
褚先生曰:臣以通經術,受業博士,治春秋,以高第為郎,幸得宿衛,出入宮殿中十
有餘年。竊好太史公傳。太史公之傳曰:「三王不同龜,四夷各異卜,然各以決吉凶,略闚其要,故作龜策列傳。」臣往來長安中,求龜策列傳不能得,故之大卜官,問掌故文學長老習事者,寫取龜策卜事,編于下方。
聞古五帝、三王發動舉事,必先決蓍龜。傳曰:〔一〕「下有伏靈,上有兔絲;上有擣蓍,〔二〕下有神龜。」所謂伏靈者,在兔絲之下,狀似飛鳥之形。新雨已,天清靜無風,以夜捎兔絲去之,既以?燭此地〔三〕燭之,火滅,即記其處,以新布四丈環置之,明即掘取之,入四尺至七尺,得矣,過七尺不可得。伏靈者,千歲松根也,食之不死。聞蓍生滿百莖者,其下必有神龜守之,其上常有青雲覆之。傳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莖長丈,其叢生滿百莖。」方今世取蓍者,不能中古法度,不能得滿百莖長丈者,取八十莖已上,蓍長八尺,即難得也。人民好用卦者,取滿六十莖已上,長滿六尺者,既可用矣。記曰:「能得名龜者,財物歸之,家必大富至千萬。」一曰「北斗龜」,二曰「南辰龜」,三曰「五星龜」,四曰「八風龜」,五曰「二十八宿龜」,六曰「日月龜」,七曰「九州龜」,八曰「玉龜」:凡八名龜。龜圖各有文在腹下,文云云者,此某之龜也。略記其大指,不寫其圖。取此龜不必滿尺二寸,民人得長七八寸,可寶矣。今夫珠玉寶器,雖有所深藏,必見其光,必出其神明,其此之謂乎!故玉處於山而木潤,淵生珠而岸不枯者,〔四〕潤澤之所加也。明月之珠出於江海,藏於蚌中,蚗龍伏之。〔五〕王者得之,長有天下,四夷賓服。能得百莖蓍,并得其下龜以卜者,百言百當,足以決吉凶。
〔一〕索隱此傳即太卜所得古占龜之說也。
〔二〕索隱擣音逐留反。按:即稠也。擣蓍即藂蓍,擣是古「稠」字也。
〔三〕集解徐廣曰:「?,籠也。蓋然火而籠罩其上也。音溝。陳涉世家曰「夜?火」也。」
〔四〕集解徐廣曰:「一無「不」字。許氏說淮南以為滋潤鍾於明珠,致令岸枯也。」
〔五〕集解徐廣曰:「許氏說淮南云蚗龍,龍屬也。音決。」索隱蚗蠪伏之。按:蚗當為「蛟」。蠪音龍,注音決,誤也。 神龜出於江水中,廬江郡常歲時生龜長尺二寸者二十枚輸太卜官,太卜官因以吉日剔取其腹下甲。龜千歲乃滿尺二寸。王者發軍行將,必鑽龜廟堂之上,以決吉凶。今高廟中有龜室,藏內以為神寶。 傳曰:「取前足臑骨〔一〕穿佩之,取龜置室西北隅懸之,以入深山大林中,不惑。」臣為郎時,見萬畢石朱方,傳曰:「有神龜在江南嘉林中。〔二〕嘉林者,獸無虎狼,鳥無鴟梟,草無毒螫,野火不及,斧斤不至,是為嘉林。龜在其中,常巢於芳蓮之上。左脅書文曰:「甲子重光,〔三〕得我者匹夫為人君,有土正,〔四〕諸侯得我為帝王。」求之於白蛇蟠杅〔五〕林中者,〔六〕齋戒以待,譺然,〔七〕狀如有人來告之,因以醮酒佗髮,〔八〕求之三宿而得。」由是觀之,豈不偉哉!故龜可不敬與?
〔一〕集解徐廣曰:「臑音乃毛反。臑,臂。」索隱臑音乃高反。臑,臂也。一音乃導反。
〔二〕索隱按:萬畢術中有石朱方,方中說嘉林中,故云傳曰。 〔三〕集解徐廣曰:「子,一作「于」。」
〔四〕集解徐廣曰:「正,長也。為有土之官長。」 〔五〕集解徐廣曰:「一孤反。」
〔六〕索隱按:林名白蛇蟠杅林,龜藏其中。杅音烏。謂白蛇嘗蟠杅此林中也。
〔七〕索隱音嶷。言求龜者齋戒以待,常譺然也。
〔八〕集解徐廣曰:「佗,一作「被」。」索隱佗音徒我反。按:謂被髮也。
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餘歲,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龜能行氣導引。問者曰:「龜至神若此,然太卜官得生龜,何為輒殺取其甲乎?」近世江上人有得名龜,畜置之,家因大富。與人議,欲遣去。人教殺之勿遣,遣之破人家。龜見夢曰:「送我水中,無殺吾也。」其家終殺之。殺之後,身死,家不利。人民與君王者異道。人民得名龜,其狀類不宜殺也。以往古故事言之,古明王聖主皆殺而用之。
宋元王時得龜,亦殺而用之。謹連其事於左方,令好事者觀擇其中焉。 宋元王二年,江使神龜使於河,至於泉陽,漁者豫且〔一〕舉網得而囚之。置之籠中。夜半,龜來見夢於宋元王曰:「我為江使於河,而幕網當吾路。泉陽豫且得我,我不能去。身在患中,莫可告語。王有德義,故來告訴。」元王惕然而悟。乃召博士衛平〔二〕而問之曰:「今寡人夢見一丈夫,延頸而長頭,衣玄繡之衣而乘輜車,來見夢於寡人曰:「我為江使於河,而幕網當吾路。泉陽豫且得我,我不能去。身在患中,莫可告語。王有德義,故來告訴。」是何物也?」衛平乃援式而起,〔三〕仰天而視月之光,觀斗所指,定日處鄉。規矩為輔,副以權衡。四維已定,八卦相望。視其吉凶,介蟲先見。乃對元王曰:「今昔壬子,〔四〕宿在牽牛。河水大會,鬼神相謀。漢正南北,〔五〕江河固期,南風新至,江使先來。白雲壅漢,萬物盡留。斗柄指日,使者當囚。玄服而乘輜車,其名為龜。王急使人問而求之。」王曰:「善。」
〔一〕索隱下音子余切。泉陽人,網元龜者。
〔二〕索隱宋元君之臣也。
〔三〕集解徐廣曰:「式音敕。」
〔四〕索隱今昔猶昨夜也。以今日言之,謂昨夜為今昔。
〔五〕正義漢,天河。
於是王乃使人馳而往問泉陽令曰:「漁者幾何家?名誰為豫且?豫且得龜,見夢於王,王故使我求之。」泉陽令乃使吏案籍視圖,水上漁者五十五家,上流之廬,名為豫且。泉陽令曰:「諾。」乃與使者馳而問豫且曰:「今昔汝漁何得?」豫且曰:「夜半時舉網得龜。」〔一〕使者曰:「今龜安在?」曰:「在籠中。」使者曰:「王知子得龜,故使我求之。」豫且曰:「諾。」即系龜而出之籠中,獻使者。
〔一〕集解莊子曰得白龜圓五尺。 使者載行,出於泉陽之門。正晝無見,風雨晦冥。雲蓋其上,五采青黃;雷雨並起,風將而行。入於端門,見於東箱。身如流水,潤澤有光。望見元王,延頸而前,三步而止,縮頸而卻,復其故處。元王見而怪之,問衛平曰:「龜見寡人,延頸而前,以何望也?縮頸而復,是何當也?」衛平對曰:「龜在患中,而終昔囚,王有德義,使人活之。今延頸而前,以當謝也,縮頸而卻,欲亟去也。」元王曰:「善哉!神至如此乎,不可久留;趣駕送龜,勿令失期。」
衛平對曰:「龜者是天下之寶也,先得此龜者為天子,且十言十當,十戰十勝。生於深淵,長於黃土。知天之道,明於上古。游三千歲,不出其域。安平靜正,動不用力。壽蔽天地,莫知其極。與物變化,四時變色。居而自匿,伏而不食。春倉夏黃,秋白冬黑。明於陰陽,審於刑德。先知利害,察於禍福,以言而當,以戰而勝,王能寶之,諸侯盡服。王勿遣也,以安社稷。」
元王曰:「龜甚神靈,降于上天,陷於深淵。在患難中。以我為賢。德厚而忠信,故來告寡人。寡人若不遣也,是漁者也。漁者利其肉,寡人貪其力,下為不仁,上為無德。君臣無禮,何從有福?寡人不忍,柰何勿遣!」
衛平對曰:「不然。臣聞盛德不報,重寄不歸;天與不受,天奪之寶。今龜周流天下,還復其所,上至蒼天,下薄泥塗。還遍九州,未嘗愧辱,無所稽留。今至泉陽,漁者辱而囚之。王雖遣之,江河必怒,務求報仇。自以為侵,因神與謀。淫雨不霽,水不可治。若為枯旱,風而揚埃,蝗蟲暴生,百姓失時。王行仁義,其罰必來。此無佗故,其祟在龜。後雖悔之,豈有及哉!王勿遣也。」
元王慨然而歎曰:「夫逆人之使,絕人之謀,是不暴乎?取人之有,以自為寶,是不彊乎?寡人聞之,暴得者必暴亡,彊取者必後無功。桀紂暴彊,身死國亡。今我聽子,是無仁義之名而有暴彊之道。江河為湯武,我為桀紂。未見其利,恐離其咎。寡人狐疑,安事此寶,趣駕送龜,勿令久留。」 衛平對曰:「不然,王其無患。天地之閒,累石為山。高而不壞,地得為安。故云物或危而顧安,或輕而不可遷;人或忠信而不如誕謾,〔一〕或醜惡而宜大官,或美好佳麗而為眾人患。非神聖人,莫能盡言。春秋冬夏,或暑或寒。寒暑不和,賊氣相奸。同歲異節,其時使然。故令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或為仁義,或為暴彊。暴彊有鄉,仁義有時。萬物盡然,不可勝治。大王聽臣,臣請悉言之。天出五色,以辨白黑。地生五穀,以知善惡。人民莫知辨也,與禽獸相若。谷居而穴處,不知田作。天下禍亂,陰陽相錯。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丁若鏞
清·王弈清
(明)公安袁中道小修
清·卢德嘉
明·沐昻
明·沖虛子
清·蒋介繁
清·颜习斋
战国鲁·榖梁俶
(南朝宋)刘义庆著;(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周祖谟等整理
清·王谟
(明)王世貞
(東漢)徐幹
宋·熊蕃
清·曹寅
明·王秀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