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第2部分-云笈七签
第2部分
上黃先生
蒲先生
茅濛
常生子
長存子
蔡瓊
張穆子
童子先生
九源丈人
谷希子
王仲高
陽生
西門君惠
玄都先生
黃列子
公孫卿
蔡長孺
延明子高
崔野子
靈子真
宛丘先生
馬榮
任敦
敬玄子
帛舉
徐道季
趙叔期
毛伯道
莊伯微
劉道偉
匡俗
盧耽
范豺
傅先生
石坦
鄭思遠
郭志生
介琰
徐福
車子侯
蘇耽
張巨君
馮伯達
韓越
郭璞
戴孟
郭文舉
姚光
徐彎
丁令威
王嘉
寇謙之
董幼
劉忄畫
王質
卷一百一十一
洞仙傳
于吉
昌季
王子喬
杜契
范幼沖
青谷先生
夏馥
劉諷
展上公
周太賓
郭四朝
張玄賓
趙威伯
樂長治
杜昺
扈謙
朱庫
姜伯真
卷一百一十二
神仙感遇傳
吉宗老
葉遷韶
于滿川
進士王叡
王從記
令狐絢
李筌
劉彥廣
宋文才
劉景
蓬球
王可交
陳簡
金庭客
裴沈
權同休
曹橋潘尊師
盧鈞
王子芝
鄭又玄
虬鬚客
崔希真
越僧懷一
王廓
楊大夫
薛逢
蜀氏
僧悟玄
費冠卿
鄭南海紫邏任叟
卷一百一十三上
傳
任生
羅公遠
羅方遠
李師稷
袁滋
王水部
崔生
黃尊師
盧杞
盧李二生
李石
李主簿
盧常師
裴令公
卷一百一十三下
傳續仙
續仙傳序
玄真子
藍釆和
朱孺子
王老
侯道華
馬自然
鄔通微
許碏
金可記
宋玄白
賀自真
酆去奢
孫思邈
張果
許宣平
劉商
劉目替
羅萬象
司馬承貞
聞丘方遠
聶師道
殷文祥
譚峭
杜昇
羊愔
卷一百一十四
傳
墉城集仙錄叙
西王母傳
九天玄女傳
卷一百一十五
傳
梁母
鮑姑
孫寒華
李溪子
韓西華
竇瓊英
劉春龍
趙素臺
傅禮和
黃景華
張微子
丁淑英
王法進
王氏
花姑
徐仙姑
緱仙姑
廣陵茶姥
卷一百一十六
傳
南溟夫人
邊洞玄
黃觀福
陽平治
神姑
王奉仙
薛玄同
卷一百一十七
道教靈驗記
宮觀
真宗皇帝御製叙
廣成先生序
饒州開元觀神運殿閣過湖驗
洋州馮行襲毀素靈宮驗
文銖臺二僧擊救苦天尊像驗
亳州太清宮老君挫賊驗
周真人居上經堂基驗
魏夫人壇十僧來毀九遭虎噬驗
嚴譔掘洪州鐵柱驗
王峰吴行魯毀掘成都龍興觀驗
劉將軍取東明觀土修宅驗
南康王夢二神人告以將富貴驗
果州開元觀工匠同夢得材木驗
北都濳丘臺崔相國應夢修觀驗
相國劉瞻夢天尊言再居相位驗
李蔚相國應夢天尊修觀驗
鄭相國還願修寧州真寧觀驗
段相國報願修忠州仙都觀驗
樓觀赤光示人以避難驗
卷一百一十八
道教靈驗記
尊像見
木文天尊見像驗
漢州什邡縣水浮鐵像天尊驗
青城丈人真君賜錢驗
金州洵陽縣望仙觀天尊理訟驗
張仁表念太一救苦天尊驗
李邵畫太一天尊驗
楊師謨修觀享壽驗
呂細修觀仙人來往驗
黑髭老君召代宗遊十洲三島驗
玉局化玉像老君應夢驗
自然石文老君降雨驗
賴處士預言老君降生作幼主驗
賈湘嚴奉老君驗
沈瑩供養老君驗
姚鵠修老君殿驗
楊鬧兒奉事老君驗
卷一百一十九
道教靈驗記
昭成觀壁畫天師驗
陵州天師井填欠數鹽課驗
李環夢遇天師告授陵州刺史驗
謝貞精意圬墁遇天師授符驗
道士劉方瀛依天師劍法治疾驗
西王母塑像救疾驗
歸州黃魔神峽水救船驗
青城丈人同葛璝化靈官示現驗
羅真人降雨助金驗
嘉州開元觀飛天神王像捍賊驗
楚王趙匡凝北帝祥應
李昌遐誦《消灾經》驗
崔晝誦《度人經》驗
姚元崇女精志焚修老君授經驗
王道珂誦《天蓬咒》驗
王清遠誦《神咒經》驗
忠洲平都山仙都觀取《太平經》驗
天台玉霄宮葉尊師符治狂邪驗
賈瓊受《童子籙》驗
尹言念《陰符經》驗
趙業受《正一籙》驗
僧法成竊改道經驗
僧行端輒改《五厨經》驗
崔公輔取寶經不還驗
劉載之誦《天蓬咒》驗
姚生持《黃庭經》驗
卷一百二十
道教靈驗記
處州青田縣清溪觀古鐘自歸驗
青城山宗玄觀銅鐘不能損驗
溫江縣太平觀鑄鐘道士得道驗
眉州故彭山市觀大鐘傷寺匠驗
浴爰赤木古鐘水洗瘡驗
渝州南平縣道昌觀古鐘奇巧驗
黔南鹽井古鐘多年無毀蝕驗
天台山玉霄宮古鐘僧偷而卒驗
開州龍興觀鐘雪冤驗
施州清江郡開元觀鐘見夢驗
洪州遊惟觀鐘州官強取入寺驗
天師劍愈疾驗
張讓黃神印救疾驗
范希越天蓬印祈雨驗
越州上虞縣鐘時鳴地中驗
王謙據蜀隋文帝黃籙齋剋平驗
青城丈人授黃帝龍嬌並降雨驗
天師葉法善設醮攝魅驗
范陽盧蔚醮本命驗
崔圖修黃籙齋救母生天驗
赫連寵修黃籙齋解父冤驗
唐獻修黃籙齋母得生天驗
李承嗣解妻兒冤修黃籙齋驗
吴韜修黃籙齋卻兵驗
公孫璞修黃籙齋懺悔宿冤驗
卷一百二十一
道教靈驗記
胡尊師修清齋驗
崔玄亮修黃籙齋驗
武昌人醮水驗
徐翥為父修黃籙齋驗
張郃妻陪錢納天曹庫驗
蘇州鹽鐵院招商官修神咒道場驗
相國杜豳公修黃籙齋免閻羅王驗
南康王韋皋修黃籙道場驗
李約妻要黃籙道場驗
盧賁修黃籙道場驗
樊令言修北帝道場誅狐魅驗
鮮于甫為解冤修黃籙道場驗
竇德玄為天符專追求奏章免驗
馬敬宣為妻修黃籙道場驗
秦萬受斗尺欺人罪修黃籙齋驗
杜鵬舉父母修南斗延生醮驗
卷一百二十二
道教靈驗記
衢州東華觀監齋隱欺常住驗
婺州開元觀蒙刺史復常住驗
杭州餘杭上清觀道流隱欺常住驗
李賞斫龍州牛心山古觀松栢驗
蜀州新津縣平蓋化被盜毀伐驗
嘉州開元觀門扉為馬棧驗
成都景雲觀三將軍堂柱礎驗
成都卜肆支機石驗
成都玉局化洞門石室驗
漢州金堂縣三元觀轍跡驗
玉局化九海神龍驗
青城絕頂上清宮天池驗
葛璝化丁東水驗
金堂縣昌利化玄元觀九井驗
仙都山陰君洞驗
嘉州東觀尹真人石函驗
九疑山女仙魯妙典石盆鐵臼驗
真宗皇帝御製《天童護命妙經序》《太上天童經》靈驗錄
雲笈七籤卷之十
三洞經教部 經
老君太上虛無自然本起經
道者,謂太初也。太初者,道之初也。初時為精,其炁赤盛,即為光明,名之太陽,又曰元陽子丹。丹復變化即為道君,故曰道一之初藏在太素之中,即為一也。太素者,人之素也。謂赤氣初變為黃氣,名曰中和,中和變為老君,又為神君,故曰黃神來入骨肉形中,成為人也;故曰人之素藏在太始之中;此即為二也。太始者,氣之始也。謂黃氣復變為白氣,白氣者,水之精也。名太陰,變為太和君,水出白氣,故曰氣之始也,此即為三氣也。夫三始之相包也,氣包神,神包精,故曰白包黃,黃包赤,赤包三,三包一,三一混合,名曰混沌。故老君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曰:混沌若雞子。此之謂也。夫人形者,主包含此三一,故曰三生,又曰三精,又曰三形。元包含神,神得氣乃生,能使其形安,止其氣。如此三事,當相生成。 夫道為三一者,謂虛、無、空。空者,白也,白包無。無者,黃也,黃包赤。赤為虛。何為虛?虛者,精光明,明而無形質。譬若日、月及火,其精明然。而無有形質,故為虛。何謂無?無者,炁也。炁有形可見,無質可得,故為無。何謂空?空者,未有天地山川,左顧右視,蕩蕩漭漭,無所障礙,無有邊際,但洞白無所見,無以聞,道自然從其中生。譬若琴瑟鼓簫之屬,以其中空,故出聲音。是以聖人作經誡後賢者,欲使守道,空虛其心,關閉其耳目,不復有所念。若有所念思想者,不能得自然之道也。所以者何?道未變為神時,無端無緒,無心無意,都無諸欲,澹泊不動不搖。及變為神明,神者外其光明,多所照見,使有心意,諸欲因生,更亂本真。或曰思想不能復還反于道,便入五道,無有休息時。何謂五道?一道者,神上天為天神;二道者,神入骨肉形為人神;三道者,神入禽獸為禽獸神;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餓鬼名也;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獄名也。神有罪過,入泥黎中考。如此五道,各有劫壽歲月,是以賢者學道,當曉知虛無自然。守虛無者得自然之道,不復上天也。常在世間變化,見死生,為世人師。守神者能練骨肉形為真人,屬天官,當飛上天。此謂中自然也。守氣者能含陰陽之氣,以生毛羽,得飛仙道,名曰小自然。故神有廣狹,知有淺深,明有大小。由是言之,學道讚誦聖文,尋逐明師,開解愚冥也。
夫守道之法,當熟讀諸經,還自思惟我身。神本從道生,道者清靜,都無所有,乃變為神明,便有光明,便生心意,出諸智慧。智慧者,謂五欲六情。五欲者,謂耳欲聲,便迷塞不能止;目欲色,便淫亂發狂;鼻欲香,便散其精神;口欲味,便受罪入網羅;心欲愛憎,便偏邪失正平,凡此五欲,為惑亂覆蓋。六情者,謂形識知痛痒欲得細滑;耳聞聲,心樂之;目見色,心欲之;鼻聞香,心逐臭;口得味,心便喜;身得細滑衣被,心便利之;得所愛,心便悅之。坐此六情以喪,故復名六情喪人。神但坐此六情所牽引,迷亂淫邪,垢濁闇蔽,使神明不暢達。便有肉人不能識別,聽視不聰明,情志閉塞,皆坐此五欲六情之所惑亂受罪,展轉入五道死生,無有休息時。以是故當熟自思此意,其神本自清今,無此情欲;但思念此意,諸欲便自然斷止,斷止便得垢濁盡索,垢濁盡索便為清净,便明見道,與道合,便能聽視無方,變化無常。人若復不解此意,且聽吾說。譬如此類若鏡。其師本作鏡時,極令清明。至於人買鏡持歸,不肯護之,至使令冥無所光照,乃復令摩鏡,師以藥摩之,乃復正明,以明能見人形影。人神亦如此。神本從道生,道者清净,故神本自清净。而使以情欲迷惑,陷於闇冥。其鏡冥者,藥摩之便明。人神以欲自蔽冥者,亦當以經法自摩,諸欲乃得自然斷止而復清净,乃有所見。又若天新雨之水,皆擾濁。若收此水置一器中,初時水尚渾濁,無所照見;久久稍自澄清便明,明便可於其中照見形影。人神以諸欲亂時如此濁水。人能斷此情欲者,如澄清水。諸欲斷,便自然清净澄明,明便為得道。當曉知其本者,諸欲便自然斷。其餘外道,不曉知其本清净,而反常相教斷情欲。夫情欲,非有形質也,來化無時,不效有形之物,可得斷截,使不復生。此神情欲思想,出生無時,不可見知,不可預防遏,不得斷截。不效懸懸之緒可得寄絕;不效草木可得破碎;不效光明可得障蔽;不效水泉可得壅遏。故神無形,呼吸之間,丹坏萬封,以是故不可得斷絕。但曉知其本,清净無欲,自然斷止。而不曉知其本強欲自斷情欲,終不能斷絕之。譬如斷樹木使不生,當掘出其根本,根本已出,便不復生,癡人不曉之,而但齊地斫之,其根續生如故。人不曉情欲之本,而強斷絕其末,如此情欲絕不斷也,會復生如故。外道家不曉,人神本清净,而反入室強塞耳目斷情欲,不知情欲本在於心意。心意者,神也。神無形,往來無時;情欲從念中生出,生出無時。以無形故不得斷絕。但當曉知其本,自當斷止其意,不復生。為道當熟明此意。若不明知此,但自勞傷其精神耳。夫為道既知此情欲,當復解知道德經行之法。夫道者,謂道路也。經者,謂徑路也。行者,謂行步也。德者,謂為善之功德也。法者,謂有成道經,可修讀而得道也。謂有成道路之徑可隨而行之。夫有德之人,念施行諸善。行者謂舉足從徑行,乃得大道。此欲賢者因經法思念十善,施行功德,功德已行為得道。譬如舉足,因成之徑,行步以前,當得大道。假令人堅坐在家,殊不行步,何時得道?賢者若不思經法,施行功德,何能得道乎?人為道,但守一不移,而不作功德,譬若人生在家,未嘗出入,不能見道路也。愚者雖守道,不作功德,亦不能得道也。故老君作《道經》,復作《德經》,使忠信者奉行之。假令但守道便可得遂,聖人但作一言之訣,何須並作諸經云耶?
夫道,得三乃成,故言三合成德。自不滿三,諸事不成。夫三者,謂道、德、人也。人為一,當行功德;功德為二,功德行乃為道;道為三。如此人入道德,三事合乃可得。若有人但作功德,不曉道,而無功德亦不得道也。若但有道德而無人,人亦不得道也。譬若種穀,投種土中,不得水潤,何能生乎?譬若釀酒,有麴有米而無水,何猶#1成酒乎?譬若有君臣而無民,當何宰牧乎?譬若有火有水而無穀食,人當何以自活乎?譬若有車有馬而無人御之,何能自隨行乎?如此譬喻,皆得三乃能成道。
夫道者有三三一。為三一:為三皇,為三神、為三太一。三太一:謂上太一,中太一。下太一。為三元,其三元各自有三三一。如此三三之一為九一,故有九宮。從一始到九終,九陽氣從十月冬至始生黃泉之下,到新年六月更終。從十月到六月合為九月,陽氣便終,故陽數九,故言九天,子午亦數。為道當知此九一之變化,始終之上下。
夫人形體為一,神為二,炁為三;此三三一乃成人。又神為一,炁為二,精為三;此三三一乃復成神。又天為一,地為二,人為三;此三三一乃復成道德。天地之本三一者,謂虛為一,虛中有自然,已立身也,亦道君、亦元陽子丹也、亦貴人也、亦神人也;其左方之一者,亦天也、亦日也、亦父也、亦陽也、亦得#2也、亦師也、亦魂也,為人主作政也;其右方之一者,亦地也、亦月也、亦母也、亦陰也、亦形也、亦司命鬼,為邪為魔,主為人作邪惡。賢者當曉了此三三一,分別善惡邪正。覺知此者,便能得道。
夫道當曉知此左右之一,善惡之教。中央之一正自我身。神者,即道子也。左右之一輔相我為善惡。左方之一,日月#3關告我為善,其功德日日盛強,我便為正道,右方之一不能復持邪事反戾我也,不能使我為惡也。右方之一,日日教告我為惡事,牽引我惡日日深大,便繫屬邪。右方之一此為屬邪,日與惡通。賢者為道,但曉知其道而不作功德,便當屬邪,不能自出於邪部界,邪則日日迷亂,入便暗冥,怒作妄語,邪精、邪鬼神日來附近人。賢者不曉此邪而強為靜,閉塞耳目欲斷情欲,此諸邪鬼便姦亂人。又為人造作邪念,前念適滅,後念復起,如此之間,無有解己。若有功德之人,至于靜時便為左方之一,不能持邪事來干亂人也。以是言之,無功德之人而強為靜,欲斷情欲,則終為邪所亂,情欲不得定也。
夫自然有三法。守太虛無,謂高學功德之人,解道根元,深洞微妙。曉知三元九一之變化、玄中之玄始祖、無中之無極道,知其所始,見其所終。天地人物,皆各有形。物既有形,故有成敗死生。精神無形,展轉變化,故無止,故曰常在。不惑世所聞,不迷世所知,能知之明,覽虛無之自然,故澹泊無憂喜,情欲不能傾。所以者何?此人但曉解其本,故不惑其末,但為與人並有內形耳,智慧無窮極,此乃為虛無也。亦從學而知之,非有素自然也。其靜守道時,當少食,正閉耳目,還神光明著絳宮,絕去諸念,不得強有所視思想也。久久,喘息稍微,從是以往,不復自覺喘息,泊然不自知有身無身。從是以往,為得定道之門。道者,虛也。當爾之時,神在天上虛無中,左顧右視,但皓然正白,中無所見。有狀如雨雪時,四向樹亦白、山亦白、地亦白、一切都白,皆無所見。所以者何?神出天上,前向視不復見#4日月星宿、山川河海,如此為復命返道,還入虛無也。若得是當下視,乃見天下諸事,便當迴心念師言,為道當濟度天下,但見是念,故便止前所見,白更冥,神便來還形中。不如此者,神便入道中,散形與道合,便為天下骨肉形,便蹌碎,故老君曰:知白守黑,為天下式。見白者為見空。守黑者,發心下視,念天下以有之故,便冥,是謂守黑。為天下式,謂神還形中,長在天下,為人道師,是謂大虛無之自然也。
夫守中自然之法,不能曉知天地人物所從出,不能知道之根源變化所由,緣不能及,不能知虛空之事。其所見聞,心便疑惑怪之,且迥然不知道獨坐無,能生於自然。直受師言,告身中道云,言當守神者,亦當除情欲,閉塞耳目,還神絳宮。下視崑崙山,或有教令,將神昇崑崙山,視其上,想見中黃道君。始時想見,久而見之,久久悉見。諸神與神語言,講說天上事,無復有世俗之念。身中骨、腦、血,日變成萬神盛強,共舉身而上天受籙署,不得下在人間。此謂真人道也。名曰中虛無之自然也。
夫守小虛無自然之法,亦當除去情欲,閉塞耳目,還神絳宮,下視崑崙山,和合天地、日月、陰陽、雌雄、魂魄之精炁,以養真人。以吾身陰陽炁凝,精骨潤光,便生毛羽,飛上五山。時有奉使按行民間,亦不得久止也。此謂小虛無自然也。
夫從此大虛無、中虛無、小虛無以下,便有為之法,不及虛無也。夫有為者,謂曆藏導引,動作諸氣,飛丹合藥,吞符跪拜,帶印禁忌,隨日時王相醮祭名號精靈,使人解占候,此謂有為,不能知道何所謂也。亦有得仙,亦有住年,亦有得尸解,從此已下,便為鬼道,非得長生也。
夫得大虛無自然之道者,不屬天,但屬道君耳。便能散形與道合,能變化,聽視無方,所在作為。欲得此道者,當行道教化,作功德,奉行經誡,平等其心,無所貪著,無親無疏,一心等之,如天如地,不得殺生。所以者何?夫蜎飛蠕動之類,道皆形之大虛無象。有曉道而殺生者為害道,是以禁之。其守中自然者,為守中神,尚頗有殺生。所以者何?神有虛無,所以有虛形,故有食,有殺生祀祭。道無有,故無祭祀,不殺生。
夫得道者,但能已得。夫人耳目,聽有聲之聲,見有形之形,不能聽視無形無聲也。所以者何?神赤。赤者陽,陽者離,離為日,為目,但能見前,不能見後,亦不能見頭上。日者天目也,但能照天內,不能照天外也,亦不能照覆冥之中。是以得神道上天者,但能以天耳。夫道耳目所聽視,無前無後,無覆冥,無障蔽,洞徹見無數天下事,能聽無聲之聲,能見無形之形。夫作仙道者,當故持天耳目聽視,乃能有所見。假令不故持天耳目聽視,但獨見目前事。所以者何?仙人持骨肉去故。
夫欲知神何以養象,神赤但有光,以光為虛形。譬若鏡中、水中所見景,是為無所有。其所治止,常在天上,為生君,其壽有劫數,終不得在人間也。其天上壽續盡,當復入五道,更形生死如故耳。或時壽盡,取道便滅矣。
夫真人者,有形景,屬天為吏,壽歲有萬數。治天上,時時有奉使人間。天上壽盡,便或上補神人,則不入五道中,受形生死矣。
夫守太虛無得自然之道,住身天上,劫有千數。壽盡,變化滅,神亦盡,神續入五道中,受形生死。如故天神都無死生也,但展轉在五道耳。唯有朕兆常知智神,譬如火滅,無所復有,故取道。夫為道所已神有滅盡者何?此皆道人為不曉知道本空靜,專心守空便著空,使人空滅盡。
夫守神之人不能知曉道本空靜,但自信有不信無,以故自守神為守有,為著不還道何?以故神展轉入五道中,無有滅盡時。唯有善譬,最為功覺。有曉了知道本空靜,亦不守有,亦不守無,亦不念實,亦不念空。遍在三界中間,有慈哀之心,欲度脫勤苦者,不肯入空取道,因是乃有功德,便自然之道,無有壽也。亦不復入五道生死,亦不滅盡常在,久後功滿,常補道君。賢者為道,當熟解此意,當知優劣,各有所致到。賢者學道,若知枝末,自謂深足,不肯復講問窮究淵深,是不知道乃獨各自用,有所致到,深淺微妙不齊等。聞仙便呼得道。賢者學道,譬若上山下視。言獨是高徑,住上至頂,乃復前有高處;住上高頂,直復見前有高高處。學道亦如此,從小師學道,得至中師,見大師乃知道根元。以是言之,學不可呼為足也。當努力求明師為道切,若言爾等何不取大道乎?而於小道止,是闇冥淺近哉!
夫賢者學道,不廣聞深見,更閱眾師者,此人學不足言也。夫日月不高,所照不遠;江海不廣,不能含納。出名寶學之人,譬若陂中魚,遊到池四塞之下,自謂窮盡天下之水,終日終夜不能學大水之魚,交會語言,不知外乃有江、湖、淮、濟、河、海、恒、溺之水也。譬若深山中有癡人,從生至老不行出入,無所見聞,安知外方人士之學問、尊卑差序、車馬衣服、鮮綺甘香乎?譬若學經書之人,但聞天下九州共一天子,云言四邊但有夷狄,以謂天地界際極盡於此,安能知其外復何等有乎?學道亦如此。從師受道,以謂盡於此,安能如#5學道修行,書不能記載也?
夫學仙道,自謂為足,定得飛仙上天,乃自知道不及真人也。學真人道,亦自謂為足,定得真人,乃自知道不及神人也。學神人道,亦自謂為足,定得神人,乃自知不及大道也。學既得,大道之中當復有尊卑者,謂知不等也。是以言之學,學無有極,天下神尚後行從君學道,何况內政滅神,光明變化各有所主,有所入,各有所致。
夫為太虛無之道,得無象無聲教。無思想,都無識念之欲。守時亦法教,道不得取景夢候效也。或時神相見,尚不得與神共語言,所以者何?或有邪神來試人,此處無象,自然求道不求神也。略小取大,故可得自然。故老君曰:有光而不曜。謂欲養其光明至于徹視,不欲小電曜光,精獨與一神相見也。如此不能悉見天下之事矣。
雲笈七籤卷之十
#1猶:當作『由』。四庫本、輯要本均作『由』。
#2得:當作『神』。輯要本作『神』。
#3月:當作『日』。四庫本、輯要本均作『日』。
#4見: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並脫。
#5如:四庫本作『知』。
雲笈七籤卷之十一
三洞經教部 經
上清黃庭內景經
梁丘子注釋敘
夫萬法以人為主,人則以心為宗。無主則法不生,無心則身不立。心法多門,取用非一。有無二體,隨事應機,故有凡聖、淺深、愚智、真假,莫匪心神辯識運用之所由也。但天下之道,殊塗而同歸,百慮而一致。從麤入妙,權實則有二階;脗跡符真,是非同乎一見。《黃庭內景經》者,東華之所祕也,誠學仙之要妙,羽化之根本。余襞習未周,而觀想粗得,裁靈萬品,模擬一形;義有四宗,會明七字;指事象諭,內外兩言。絀聰隳體之餘,任噓從呬之暇,舐筆摩墨,輒貽原筮。務成子注叙
扶桑大帝君命暘谷神仙王傳魏夫人。
暘谷神王,當是大帝之臣。授此經之時,與青童君俱來。夫人初在修武縣中也。
《黃庭內景》者,
脾為黃庭命門。明堂中部,老君居之,所以云黃庭內人服錦衣也。自臍後三寸,皆號黃庭命門,故下一云命門中有黃庭元王玄闕大君。又云坐當命門。猶如頭中亦呼為泥九洞房中也。此《經》以虛無為主,故用黃庭標之耳。其景者,神也。其《經》有十三神,皆身中之內景名字。又別有《老君外景經》。總真云:黃庭內外。涓子云:《黃庭內經》、《外經》者,皆是也。此神名與八景不同。又遞述有無者,蓋所施用處異也。名服既殊,源本亦別。太極太微者,品號域也。
一名《太上琴心文》,
琴,和也。誦之可以和六腑、寧心神,使得神仙。此十七字,本經所注也。
一名《大帝金書》,
扶桑大帝君宮中盡誦此經。以金簡刻書之,故曰金書。此二十一字,本經所注也。
一名《東華玉篇》。
東華者,方諸宮名也,東海青童君所居也。其中玉女、仙人皆誦詠之。刻玉書之為玉篇。此三十三字,本經所注。夫此二宮之神仙猶誦之者,非復以辟邪,正謂和神耳。但誦萬遍畢,當得洞經。不信此義,亦為一滯也。
當清齋九十日,誦之萬遍,
此謂先齋九十日,乃就誦之。非九十日齋令誦得萬遍也。誦日數無定限,若專此一法,日夜自可二十遍。若兼以餘事者,乘閑正可四五遍耳。計得十遍,亦可依法禮拜。若遍限既畢,未能通感者,但更精心誦之,勿便止也。
使調和三魂,制鍊七魄;除去三尸,安和六腑;五藏生華,色反孩童;百病不能傷,灾禍不得干。萬過既畢,自然洞觀鬼神,內視腸胃,得見五藏。其時當有黃庭真人中華玉女,教子神仙焉。此不死之道也。
臨目外觀,則鬼神摽形,接手內視,則藏腑洞別,乃得表裏無隔,棲真降靈,然後察受玄教,施行妙訣也。既曰不死,則天地長存,復何索乎。
子有仙相,得吾此書。
吾者,應是暘谷神王自稱也。
此文羅列一形之神室,處胎神之所在耳。
於形中諸神,乃不都盡,而目其室宅,亦備窮委密矣。胎神即明堂三老君,所謂胎靈大神也。此最為黃庭之本。
恒誦詠之者,則神室明正,胎真安寧,靈液流通,百關朗清,血髓充溢,腸胃虛盈,
無復滓穢為虛,津液常滿為盈。所謂六氣盈滿,神明靈也。
五藏結華,耳目聰明;朽齒白髮,還黑更生。所以却邪痾之紛若者,謂我已得魂精六緯之姓名也。
紛若者,猶亂雜也。今五藏并膽,是為六緯,並神魂之精爽矣。
形充魂精而曰欲死不可得也。故曰內景黃庭為不死之道。
人之死也,常在形神相離。今形既恒充,則神棲而逸;神既常寧,則形全無毀。兩者相守,死何由萌?雖曰欲逝,其可得乎?此道乃未能控景登虛,高宴上清,而既無死患,形固神潔,內徹身靈,外降英聖,隱芝大洞,於是而至,端坐招真,不俟遊涉,筌蹄之妙,豈復踰此。
受者齋九日,或七日,或三日,然後受之。授者為師,受者奉焉。
此師及弟子俱應結齋。齋日多少,隨其身事。若履涉世塵,宜須積日自潔。其山居清整者,三日便足也。
結盟立誓,期以勿泄。古有盟用玄雲之錦九十尺,金簡鳳文之羅四十尺,金鈕九雙,以代割髮歃血勿泄之約。此物是神鄉之奇帛,非赤縣之所有也。今錦可用白絹,羅可用青布,鈕可用金鐶,亦足以誓信九天,制告三官矣。
諸經中信用金龍、玉魚之例,多是寶貴,非寒棲能辦,故許聽以世中易得物比之。今羅、錦異類,事絕人工,理宜准代。猶應選極精潔者。絹九丈,當使連識。鐶小細於鈕,以上金九分作九雙,於豐儉為適。
皆奉有經之師,散之寒棲。違盟負約,七祖受考於暘谷河源,身為下鬼,考於風刀。
暘谷神仙王口訣。此七字本經中所注。
一人受書,得傳九人,
諸經多云七百年傳三人,此非世上之格。今此雖限人數,不制年期,當是止就一生之身為言也。
審視形氣,必慈仁忠信、耽玄注真、不毀真正、敬樂神仙者,乃可示耳。自非其才,是為漏泄。謹量可授,亦誠難也。
人雖不可常保,或始勤而末怠,初善而後惡。但本性既能慈仁惠信,耽玄樂仙,應當無復為過咎矣。此六德則未可全親,故後云寧慎密之。
又當先求感應,推訊虛靈者乃佳也。審可傳者,亦將得夢以告悟。臨時之宜,亦玄解於心矣。宣泄之科既重,傳之者良為嶮巘。有《黃庭內經》之子,寧慎密之。
清虛真人口訣,夫《內景黃庭經》者,扶桑太帝君之金書,鍊真祕言矣。二十六字本經所注。案此二篇,是說傳授科格,非扶桑東華金書玉字本文,止是二匠授南真時口訣,故並題注言之也。
讀《黃庭內景經》者,常在別室燒香潔净,乃執之也。
凡欲讀此經,皆當如此。施高座東向、燒香、沐浴、束帶,舒經於案格之上,微其音響,吟諷斫#1詠,無使輟誤。輟誤之時,當依消摩法,重却前三十字更讀也。記其遍數十過,則應起拜。
諸有此經,能辟百邪。若入山林空闇之地,心中震怖者,正心向北讀《內經》一過,即神靜意平,如與千人同旅而止。
邪卻則神安,故無復疑懼之患。
能讀之萬過,自見五藏腸胃,又見天下鬼神,役使在己。
內視既朗,則外鑒亦徹。玉女尚來降授,鬼神何足役使也。
若困病者,心存讀之,垂死亦愈。
不能執書,故心存讀之。若不堪首尾周遍,但取神名處誦之。涓子云,靈元是脾神,長四寸,坐脾上,如嬰兒,著黃衣,位為中部明堂老君。若體中有疾,及飢飽不和適之時,但存中部老君之服色,便髣髴在脾。三呼其名畢,咽液七過,萬病如願也。此即經中所云三呼我名,神自通者也。
大都通忌食六畜及魚臊肉,
六畜,牛、馬、猪、羊、雞、犬也。魚臊,當謂生臊耳,故為禁也。
忌五辛、
生蔥、蒜、薤、韭、葫荽也。
淹洿之事。
世間所可為淹穢事者,皆宜避之,不復曲辯之也。
若脫履淹洿之者,沐浴盥漱,燒香於左,讀經一過,百痾除也。
其餘飲食所忌,學者本不待言。若脫遇淹穢,則可以桃竹而解之,燒香於左,以陽消陰。若不如此,則當致故氣,百痾難除矣。按《經》後云入室東向讀玉篇,而《序》云北向讀《內景經》一過者,此謂却邪折惡時,與和神召靈時異也。今若依法恒讀,自可依前所注東向之事也。又小君言山世遠受孟先生法,暮卧先讀《黃庭內景經》一遍乃眠,使人魂魄自制,但行此二十一年亦仙矣。是為合萬過也。夕得三四過乃佳。北岳蔣夫人云讀此經,亦使人無病,是不死之道也。如此暮臨卧,每燒香東向,於寢床而誦之,旦夕一過者,至二十七年,正得萬遍耳。今云二十一年,或是字誤。若不爾,則夕不恒一過也。故復云夕三四過乃佳。計此十遍畢,亦可禮。所以云萬過,亦是取其限義也。讀不患數,患人不能勤耳。
釋題
黃庭內景。
黃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內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故曰黃庭內者,心也。景者,象也。外象諭,即日月、星辰、雲霞之象;內象諭,即血肉、筋骨、藏府之象也。心居身內,存觀一體之象色,故曰內景也。
誦黃庭經訣
入室誦《黃庭內景玉經》,當燒香,清齋,身冠法服,入戶北向四拜,長跪,叩齒二十四通,啟曰:上啟高上萬真玉晨太上大道君,臣今當入室,誦詠玉經,鍊神保藏;乞胃宮榮華,身得乘虛,上拜帝庭。畢,次東向揖四太帝,又叩齒十二通,啟曰:上啟扶桑太帝暘谷神王,臣某甲今入室披詠玉經,乞使靜室神芝自生,玉華寶輝,三光洞明,萬遍胎仙,得同帝靈。咒畢,東向誦經十遍為一過,便還北向四拜,東向四揖,不須復啟。
上清黃庭內景經
上清章第一
上清紫霞虛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
上清者,三清名也。虛皇者,紫清太素高虛洞曜三元道君內號也。太上即高聖太真玉晨玄皇大道君也。理在上清協晨觀蘂珠之房,紫霞煥落,瑞氣交映也。
閑居蘂珠作七言,
蘂珠,上清境宮闕名也。述作此經,皆以七言為句也。
散化五形變萬神,
散化形體,變通萬神,明此經祕妙矣。
是為黃庭曰內篇,
真言歎美,又曰內篇也。
琴心三疊儛胎仙,
琴,和也。三疊,三丹田,謂與諸宮重疊也。胎仙即胎靈大神,亦曰胎真,居明堂中,所謂三老君為黃庭之主,以其心和則神悅,故惟胎仙也。
九氣映明出霄間,
九天之氣入於人鼻,周流腦宮,映明上達,故曰出霄間。《九天生神經》曰:三元育養,九氣結形。
神蓋童子生紫煙,
神蓋謂眉也。童子,目神也。紫煙即目光氣也。
是曰《玉書》可精研。詠之萬過昇三天,
此經亦曰玉書,謂精心研慮,誦滿萬遍即自昇天矣。三天者,太清、上清、玉清也。
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憚虎狼之凶殘,亦以却老年永延。
真經尊重,持誦蒙恩,灾病自除,虎狼不犯,衰合轉少,壽命延長。《道經》曰:攝生者,毒蟲猛獸不搏也。此一章初說經之旨也。此經蓋是太上弟子所撰記耳。猶如《孝經》、《禮記》,稱孔子閑居也。
上有章第二
上有魂靈下關元,
魂,魂魄也。靈,胎靈也。魂在肝,魄在肺,胎靈在脾。關元,臍也。臍為受命之宮,則魂魄在上,關元居下。
左為少陽右太陰,
少陽,左目也。太陰,右目也。
後有密戶前生門,
密戶,腎也。腎為藏精宮,當密守之,使不躁泄。生門,命門也。
出日入月呼吸存,
謂常存日月於兩目,使光與身合,則通真矣。《九真中經》曰:夜半生氣,或雞鳴時正坐閉氣,存左目出日,右目出月,兩耳之上為六合高窗,令日月使照一身,內徹泥丸,下照五藏腸胃之中,了了洞見。內徹外合,一身與日月光共合。良久,叩齒九通,咽液九過,微祝曰:太上玄一,九皇吐精,三五七變,洞觀窈冥。日月垂光,下徹神庭,使照六合,太一黃寧。帝君命簡,金書不傾。五老奉符,天地同誠。使我不死,以致真靈,却遏萬邪,禍害咸平。上朝天皇,還老返嬰,太帝有制,百神敬聽。
四氣所合列宿分,
四氣,四時靈氣也。列宿,三景也。謂常存元氣合於身,兼思日月斗星分明煥照,久則通靈。
紫煙上下三素雲,
三素者,紫素、白素、黃素也。常存三元妙氣上下在身,則形神通感,
灌溉五華植靈根,
五華者,五方之英華,即氣也。靈根,舌本也。謂漱咽津液,兼吸引五氣而服之,則靈根永存,神府清暢。
七液洞流衝臚間,
臚間,兩眉間,謂額也。七液者,謂四氣三元結成靈液,流潤藏府,氣衝腦盛也。
迴紫抱黃入丹田,
丹田,上丹田。在兩眉間卻入三寸之宮,即上元真一所居也。紫、黃者,三元靈氣也。
幽室內明照陽門。
幽室,腎也。陽門,命門也。謂存念腎臟,令其內明;專氣保精,無使泄散;朗照內外,兼守命門也。此一章先說黃庭宮府所在,氣液周流,上下相通。
口為章第三
口為玉池太和官,
口中津液為玉液,一名醴泉,亦名玉漿。貯水為池,百節調柔,五藏和適,皆以口為官主也。一本有作太和宮,於文韵不便也。《大洞經》云:心存胃口有一女子,嬰兄形,無衣服,正立胃管,張口承注魂液,仰吸五氣。當即漱漏口中內外津液,滿口咽之,遣直入玄女口中,五過畢,叩齒三通,微咒曰:玉清高上九天九靈,化液在玄,下入胃清,金和玉映,心開神明,服食日精,金華充盈。
漱咽靈液灾不干,
靈液真氣,邪不干正。
體生光華氣香蘭,
不食五穀,無穢滓也。
却滅百邪玉鍊顏,
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
審能修之登廣寒,
廣寒,北方仙宮之名,又云山名,亦曰廣霞。《洞真經》云:冬至之日,月伏於廣寒之宮,其時育養月魄於廣寒之池。天人採青華之林條,以拂日月光也。
晝夜不寐乃成真,
勤修靜定,則為真人。
雷鳴電激神泯泯。
泯泯,取平聲讀。調神理氣,魂魄恬愉,雖遇震雷,而不驚慴。又曰,雷鳴電激,為叩齒存思,乃是神用,不得言泯泯。
黃庭章第四
黃庭內人服錦衣,
黃庭內人謂道母,黃庭真人謂道父,人身備有之。錦衣,具五色也。即謂五藏之真氣也。三庭之中備有之。
紫華飛裙雲氣羅,
《十方經》云:高上玉皇衣文明飛雲之裙,即神仙之所服也。
丹青綠條翠靈柯,
五色,雜氣共生。枝條,仙衣之飾。
七蕤玉籥閉兩扉,
外象諭也。七竅開闔以諭關籥。用之以道,不妄開也。蕤,籥之飼。存神必閉目,故名曰閉兩扉也。
重扇金關密樞機,
金,取堅剛也。故《經》云:善閉者,無關楗而不可開。言養生者善守精神,不妄洩也。
玄泉幽關高崔巍,
玄泉,口中之液也,一曰玉泉,一名醴泉,一名玉液,一名玉津,一名玉漿。兩眉間為闕庭,兩腎間為幽關。如門之左右象魏,中間闕然為道。腎在身中,故曰幽闕也。據腎在諸藏之下,而云高者,形狀存神即在丹田之上,故言高也。
三田之中精氣微,
內指事也。丹田之中神氣變化,感應從心,非有無不可為象也。從麤入妙,必有其係,故以氣言之。氣以心為主,因主立象,至精至微,不可數求也。《道機經》云: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寶三丹田。三丹田中,氣左青右黃,上白下黑也。
嬌女窈窕翳霄暉,
《真誥》云:嬌女,耳神名。言耳聰朗徹明,掩玄暉也。
重堂煥煥明八威,
重堂,喉嚨名也,一曰重樓,亦曰重環。本經云絳宮重樓十二級,絳宮,心也。喉嚨在心上,故曰重堂。喉嚨者,津液之路,流通上下,滋榮一體,煥明八方。八卦之神曰八威也。
天庭地關列斧斤,
兩眉間為天庭。紫微夫人祝曰:開通天庭,使我長生。列斧斤,言勇壯。
靈臺盤固永不衰。
心為靈臺。言有神靈君之,靜則守一,動則存神,體安不衰竭矣。
中池章第五
中池內神服赤珠,
膽為中池。舌下為華池。小腹胞為玉池,亦三池之通名。膽部曰龍旂橫天擲火鈴,赤珠者,火鈴之服。
丹錦雲袍帶虎符,
丹錦雲袍,心肺之色。在膽之上,故曰雲袍符命也。《九真經》云:皇老君佩玄龍神虎符,帶流金之鈴。並道君之服也。
橫津三寸靈所居,
內指事也。臍在胞上,故曰橫津。臍下三寸為丹田,真人赤子之所居也。
隱芝翳鬱自相扶。
謂男女之形體也。隱翳交合,自然之道。按《內外神芝訣》云:五藏之液為內芝。內芝則隱芝也。又云:隱,奧者也。
天中章第六
天中之岳精謹修,
天中之岳謂鼻也,一名天臺。《消魔經》云:鼻欲數按其左右,令人氣平,所謂溉灌中岳,冬書帝錄。
雲宅既清玉帝遊,
面為雲宅,一名尺宅。以眉、目、鼻、口之所居,故為宅也。修之清通,則神仙矣。《洞神經》曰:面為尺宅,字或作赤澤。
通利道路無終休,
《太素丹景經》曰:一面之上,常欲兩手摩拭之,高下隨形,不休息,則通利耳目鼻口之氣脉。
眉號華蓋覆明珠,
明珠,目也。
九幽日月洞空無,
《五辰行事訣》云:眉上直入一寸為玉璫紫闕,左日右月。又《玉曆經》云:太清上有五色華蓋九重,人身亦有之。當存目童如日月之明也。
宅中有真常衣丹,
真謂心神,即赤城童子也,亦名真人,亦名赤子,亦名子丹。心存見之,常在目前,與心相應。衣丹,象心氣赤色也。
審能見之無疾患,
元陽子曰:常存心神,則無病也。
赤珠靈裙華蒨粲,
玄膺之象也。外諭也。
舌下玄膺生死岸。
內指事也。玄膺者,通津液之岸也。本經云:玄膺氣管受津府。
出青入玄二氣煥,子若遇之昇天漢。
謂吐納陰陽二氣,煥然著明也。人能善遇吐納之理,則成天仙矣。
至道章第七
至道不煩决存真,
專心則至。
泥丸百節皆有神,
神者,妙萬物而為言。因象立名,則如下說。
髮神蒼華字太元,
白與黑謂之蒼。最居首上,故曰太元。
腦神精根字泥丸,
丹田之宮,黃庭之舍;洞房之主,陰陽之根。泥丸,腦之象也。
眼神明上字英玄,
目諭日月,在首之上,故曰明上。英玄,童子之精色,內指事也。
鼻神玉壟字靈堅,
陰壟之骨,象玉也。神氣通天,出入不竭,故曰靈堅。
耳神空閑字幽田,
空閑幽靜,聽物則審,神之所居,故曰田也。
舌神通命字正倫,
咽液以舌,性命得通;正其五味,各有倫理。
齒神崿鋒字羅千,
牙齒堅利如劍崿刀鋒,摧羅眾物而食之也。
一面之神宗泥丸。
腦中丹田,百神之主。
泥丸九真皆有房,
《大洞經》云:三元隱化,則成三宮;三三如九,故有三丹田,又有三洞房,合上元為九宮,中有九真神。三九二十七,神氣相合,人當存見之。亦謂天皇九魄變成九氣,化為九神,各居一洞房。
方圓一寸處此中,
房有一寸,故腦有九宮。
同服紫衣飛羅裳。
九真之服,皆象氣色。飛,猶輕也。
但思一部壽無窮,
存思九真不死之道也。
非各別住俱腦中。
丹田之中,眾神所居。
列位次坐向外方,
神繞丹田而外其面以扞。不祥。《八素經》云:真有九品,向外列位,則當上真上向,高真南向,太真東向,神真西向,玄真北向,仙真東北向,天真東南向,靈真西南向,至真西北向,天真者不視而明,不聽而聰,不言而正,不行而從。
所存在心自相當。
心存玄真,內外相應。
心神章第八
心神丹元字守靈,
內象諭也。心為藏府之元,南方火色。棲神之宅,故言守靈也。
肺神皓華字虛成,
肺為心之華蓋。皓,白也,西方金之色。肺色白,其質輕虛,故曰虛成也。
肝神龍煙字含明,
肝位木行,東方青龍之色也。於藏主目。日出東方,木生火,故曰含明。
翳鬱導煙主濁清,
翳鬱,木象也。得火而煙生,得陽而氣生。清則目明,濁即目暗。有別本無此一句。
腎神玄冥字育嬰,
腎屬水,故曰玄冥。腎精為子,故曰育嬰也。
脾神常在字魂停,
脾,中央土位也,故曰常在,即黃庭之宮也。脾磨食消,神康力壯,故曰魂停。
膽神龍曜字威明,
膽色青黃,故曰龍曜。主於勇捍,故曰威明。外取東方青龍,雷震之象也。
六府五藏神體精,
資係一身,廢一不可,故曰神體精。心、肝、肺、腎、脾為五藏。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為六府。所言府者,猶府邑之府,取中受物之義,故曰府也。藏者,各是一質,共藏於身,謂之藏也。言三焦者多矣,而未的言其所在。蓋心、肝、肺三藏之上,係管之中為三焦。《中黃經》云:肺首為三焦,當指其所也。又據五方之色脾為黃,應為五藏之主,而今共以心為主者何也?答曰:心居藏中,其質虛受也。夫虛無者,神識之體,運用之源,故遍方而得其主,動用而獲其神,不可以象數言,不可以物類取也。
皆在心內運天經,
五藏六府,各有所司,皆有法象,同天地,順陰陽,自然感攝之道,故內運天經也。
晝夜存之自長生。
依上五神服色,思存不捨,不死之道也。《仙經》曰:存五藏之氣,變為五色雲,常在頂上,覆蔭一身。日居於前,月居於後,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即去邪長生之道也。
肺部章第九
肺部之宮似華蓋,
金宮也。肺在五藏之上,四垂為宇也。
下有童子坐玉闕。
童子名皓華。肺形如蓋,故以下言之。玉闕者,腎中白氣,上與肺連也。
七元之子主調氣,
元陽子曰:七元之君負甲持符,辟除凶邪而布氣七竅,主耳目聰明。七元,七竅之元氣也。
外應中岳鼻齊位,
中岳者,鼻也,又為臍也。臍為崑崙之山,鼻為七氣之門,位猶主也。
素錦衣裳黃雲帶。
素錦衣裳,肺膜之色也。黃雲帶者,肺中之黃脉,蔓延羅絡,有象雲氣。
喘息呼吸體不快,
有時而然。
急存白元和六氣,
白元君主肺宮也。《大洞經》云:白元君者,居洞房之右也。
神仙久視無灾害。
邪不干正。
用之不已形不滯。
常存此道,形氣華榮,至誠感神之所致也。
心部章第十
心部之宮蓮含華。
火宮也。心藏之質,象蓮華之未開也。
下有童子丹元家,
心神丹元,字守靈,神在心內而云,下者,據華蓋而言。
主適寒熱榮衛和,
寒熱,陰陽靜躁之義也。人當和適以榮衛其身。老子《經》云:躁勝寒,靜勝熱。清靜以為天下正。
丹錦飛裳披玉羅,
象心藏之色也。有肺之白氣象玉羅。
金鈴朱帶坐婆娑,
金鈴,肉蘂之象。朱帶,血脉之象。坐婆娑者,言神之安靜也。《九真經》云:黃老君帶流金之鈴,仙服也。
調血理命身不枯,
心安體和,則無病矣。
外應口舌吐五華,
心主口舌吐納五藏之液,辨識五行之味,故言外應。
臨絕呼之亦登蘇,
人有病厄,當存丹元童子朱衣赤冠以救護之也。
久久行之飛太霞。
常行此道,能獲飛仙。
肝部章第十一
肝部之中翠重裹,
木宮也。肝色蒼翠,大小相重之象也。
下有青童神公子,
肝,東方木位,主青,故曰青童。左位為公子。公子一名含明。上有華蓋,故曰下。
主諸關鏡聰明始,
於時主春,青陽之本始;於竅主目,五行之關鏡,故曰聰明之始。
青錦披裳佩玉鈴,
青錦,肝之色。玉鈴,白脉垂之象也。《昇玄經》云:三天玉帝,帶火玉之珮。《素靈經》云:靈耀君衣青錦單裳。皆神仙之服也。
和制魂魄津液平,
內指事也。東春和煦,萬物生成。
外應眼目日月清,
肝位屬眼,象日月明。
百痾所鐘存無英,
左為無英,肝神在左,故存之。一本為無英。無英者,物生之象也。
同用七日自充盈,
五藏兼在,故言同用。七日為一竟。一竟,一復也。故《周易》曰七日來一復是也。
垂絕念神死復生,
存念青衣童子,形如上說。
攝魂還魄永無傾。
《太微靈書》云:每月三日、十三日、二十三日夕,三魂棄身遊外,攝之者當仰眠,去枕,伸足,交手心上,暝目,閉氣三息,叩齒三通,存心中有赤氣如雞子,從內出於咽中。赤氣轉大,覆身;變成火以燒身,使匝。覺體中小熱,呼三魂名曰:爽靈、胎光、幽精。即微咒曰:太微玄宮,中黃始青。內鍊三魂,胎光安寧。神寶玉室,與我俱生。不得妄動,鑒者太靈。若欲飛行,唯詣上清。若有飢渴,得飲玄水玉精。又每月朔、望、晦日,七魄流蕩,交通鬼魅。制檢還魄之法,當此夕仰眠,伸足,掌心掩兩耳,令指相接於項上,閉息七遍,叩齒七通,心存鼻端白氣如小豆大,須臾漸大,冠身上下九重。氣忽變成兩青龍,在兩目中;兩白虎在兩鼻孔中,皆向外;朱鳥在心,上向人口;蒼龜在左足下,靈蛇在右足下。兩玉女著錦衣,手把火光,當兩耳門。畢,咽液七過,呼七魄名曰:尸苟、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即微咒曰:素氣九迴,制魄邪姦。天獸守門,嬌女執關。鍊魄和柔,與我相安。不得妄動,看察形源。若有飢渴,聽飲月黃日丹。
腎部章第十二
腎部之宮玄闕圓,
水宮也。玄闕圓者,腎之形狀也。玄,水色。內象諭也。
中有童子冥上玄,
腎為下玄,其神玄冥,字育嬰。心為上玄。上玄幽遠,氣與腎連,故言冥上玄。
主諸六府九液源,
五藏六府,九液交連,百脉通流,廢一不可。六府如上說。九液,九竅關之津液。
外應兩耳百液津,
腎宮主耳,氣衰則聾。陰陽和合,血液流通。
蒼錦雲衣舞龍幡,
蒼錦,腎色之象也。雲衣,腎膜之象也。龍幡,青脉之象也。《九真經》云:道君服青錦衣、蒼華之裙也。
上致明霞日月煙,
腎氣充足,耳目聰明,陰陽不衰。外象諭也。
百病千灾急當存。
元陽子曰:寒暑相生,男女相形。腎中二神常衣青,左男戴日,右女戴月,存想見之,則充#2無灾息者也。
兩部水王對生門,
腎藏雙對,故曰兩部。腎官水王,則化為赤子,故曰對生門。
使人長生昇九天。
赤子化為真人而昇九天者,謂九氣青天,其氣主生者也。
脾部章第十三
脾部之宮屬戊己,
土宮也。戊己,中央之辰也。
中有明童黃裳裏,
明童謂魂停。黃裳,土之色。
消穀散氣攝牙齒,
脾為五藏之樞。脾磨食消,性氣乃全。齒為羅千,故攝牙齒。
是為太倉兩明童,
太倉,肚府。此明童謂肚神,神名混康。
坐在金臺城九重,
注念存思,神狀當然。
方圓一寸命門中,
即黃庭之中,丹田之所也。
主調百穀五味香,
口中滋味,脾磨之所致也。
辟却虛羸無病傷,
內指事也。食消故也。
外應尺宅氣色芳。
尺宅,面也。飢飽虛羸,形乎面色。
光華所生以表明,
亦知虛實。
黃錦玉衣帶虎章,
脾主中黃,謂黃庭真人服錦衣也。《玉清隱書》云:太上道君佩神虎大章也。
注念三老子輕翔,
三老謂元老、玄老、黃老之君也。念脾中真人自然變化。子謂受黃庭之學。
長生高仙遠死殃。
《莊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以此而談,其理均也。故長生者不死,寂滅者不生。不死不生,則真長生;不生不死,則真寂滅。何死殃之所及也。
膽部章第十四
膽部之宮六府精,
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為六府也。《太平經》云:積清成精。故膽為六府之精也。
中有童子曜威明,
又云膽神龍曜,字威明。勇捍之義也。
雷電八振揚玉旌,
八方雷震,有威怒之象也。玉旌,則氣之色也。
龍旂橫天擲火鈴,
膽,青龍之色。旌旂,威戰之具也。火鈴者,膽邊肉珠之象也。怒則奮張,故言擲也。
主諸氣力攝虎兵,
膽力牙用,主於捍難,故攝虎兵。
外應眼童鼻柱間,
內指事也。心之喜怒,形於眉目之間。
腦髮相扶亦俱鮮,
人之震怒,髮上衝冠。
九色錦衣綠華裙,
青錦,東方九氣之色也。綠華裙,膽膜之象。
佩金帶玉龍虎文,
膽神,威明之服飾也。
能存威明乘慶雲,
內象諭也。思存膽神不倦,則仙道可致也。
役使萬神朝三元。
三元道君各處三清之上,諸天神仙並朝宗之故也。
脾長章第十五
脾長一尺掩太倉,
太倉,青也。《中黃經》云:胃為太倉君。元陽子曰:脾正橫在胃上也。
中部老君治明堂,
脾,黃庭之宮也,黃老君之所治。上應明堂,眉間入一寸是也。
厥字靈元名混康,
脾磨食消,內外相應。大腸為胃之子,混元而受納之,康,安也。
治人百病消穀根。
胃宮榮華則無病傷。
黃衣紫帶龍虎章,
脾居胃上,故曰黃衣也。紫帶龍虎章,胃絡之象。
長精益命賴君王。
太倉混康,為君為王。
三呼我名神自通,
存思胃府之神,則心虛洞鑒也。
三老同坐各有朋,
上元老君居上黃庭宮,與泥丸君、蒼華君、青城君及明堂中君臣、洞房中父母、及天庭真人等共為朋也。又中玄老君居中黃庭宮,與赤城童子丹田君、皓華君、含明君、玄英君、丹元真人等為朋也。下黃老君居下黃庭宮,與太一君、魂停君、靈元君、太倉君、丹田真人等為朋也。常存三老和合,百神流通,部位營衛,無有差失也。
或精或胎別執方,
《玉曆經》云:下丹田者,人命之根本,精神之所藏,五氣之元也。在臍下三寸附著脊,號為赤子府。男子以藏精,女人以藏胎。主和合赤子陰陽之門戶也。其丹田中氣,左青右黃,上白下黑。
桃孩合延生華芒,
桃孩,陰陽神名,亦曰伯桃。《仙經》曰:命門臍宮中有大君,名桃孩,字合延。衣朱衣,巾紫芙蓉冠。暮卧存之,六甲、六丁來侍人也。生華芒,謂陰陽之氣不衰也。
男女徊九有桃康,
男女合會,必存三丹田之法。桃康,下神名,主陰陽之事。徊三為九,故曰佪九。《大洞真經》云:三元隱化,則成三宮。三宮中有九神,謂上、中、下三元君,太一、公子、白元、無英、司命、桃康,各有宮室,故曰有桃康。
道父道母對相望,
陰陽兩半成一,故曰相望。
師父師母丹玄鄉,
道為宗師,陰陽之主也。丹玄鄉,謂存丹田法也。
可用存思登虛空,
學仙之道。
殊途一會歸要終,
合三以為一,散一以為三,道之要。《玄妙內篇》云:兆欲長生,三一當明。
閉塞三關握固停,
《經》云:口為天關精神機,手為人關把盛衰,足為地關生命扉。又臍下三寸為關元,亦曰三關,言固精護氣,不妄施泄。
含漱金醴吞玉英,
金醴、玉英,口中之津液。《大洞經》云:服玄根之法,心存胃口有一女子,嬰兒形,無衣服,正立胃管,張口承注魂液,仰翕五氣。當漱漏口中內外津液,滿口咽之,遣入玄女口中。五過畢,叩齒三通,咽液九過也。
遂至不飢三蟲亡,
《洞神訣》云:上蟲白而青,中蟲白而黃,下蟲白而黑。人死則三蟲出為尸鬼,各化為物,與形為殃,擊之衝破也,其餘眾蟲,皆隨尸而亡。故學仙者精謹備於五情之氣,服食藥物以去三蟲。又云:上尸彭琚,使人好滋味,嗜欲癡滯;中尸彭質,使人貪財寶,好喜怒;下尸彭矯,使人愛衣服,耽淫女色。亦名三毒。
心意常和致欣昌,
道通無礙。
五岳之雲氣彭亨,
五藏之氣為五岳之雲。彭亨,流通無擁之稱也。
保灌玉廬以自償,
玉廬,鼻廬也。言三蟲既亡,真氣和洽,出入玄牝,綿綿不絕,故曰自償。
五形完堅無灾殃。
五體、五藏,自然相應故也。
上睹章第十六
上睹三元如連珠,
三元謂三光之元,日、月、星也。非指上、中、下之三元也。
落落明景照九隅,
三光在上而下燭九隅。九隅,九方也。言常存日月,洞照一身也。
五靈夜燭煥八區,
五靈謂五星也,炳煥羅列一身。常能存之,則與天地同休也。
子存內皇與我遊,
大道無心,有感則應。
身披鳳衣御虎符,
仙官之服御也。
一至不久昇虛無,
一者,無之稱也。學道專一,與靈同體,神仙可致也。《莊子》云:人能知一萬事畢。
方寸之中念深藏,
方寸之中,下關元,在臍下三寸,方圓一寸,男子藏精之所。言謹閉藏之。
不方不圓閉牖窗,
方止圓動,不動不靜;但當杜塞,不妄洩也。
三神還精老方壯,
還精神於三田,則久壽延年也。
魂魄內守不爭競,
魂陽魄陰,各得其一,故《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神生腹中御玉璫,
腹心內明,口吐珠玉。按《五辰行事訣》云:兩眉間直上一寸、入一寸為玉璫紫闕。竊觀文意,未應是此也。
靈注幽闕那得喪,
存神守一,無橫夭也。
琳條萬尋可蔭仗,
外象諭也。琳條,玉樹。萬尋,高遠象。身形同真,則神明之所庇蔭者也。
三魂自寧帝書命。
真道既成,名書帝錄。
靈臺章第十七
靈臺鬱藹望黃野,
靈臺,心也。謂心專一存見黃庭,則黃野也。
三寸異室有上下,
三丹田上、中、下三處各異,每室方圓一寸,故云三寸。今人猶謂心為方寸,即一所。
間關營衛高玄受,
三田之間各有關,關營衛分部,至高至玄。心當受以存念之也。
洞房紫極靈門戶。
《大洞經》云:兩眉直上卻入三分為守寸雙田。入骨際三分有臺闕明堂。正深七分,左為青房,右為紫戶。卻入一寸為明堂宮,左有明童真君,右有明女真官,中有明鏡神君。卻入二寸為洞房,左有無英君,右有白元君,中有黃老君。卻入三寸為丹田宮,亦名泥丸宮,左有上元赤子,右有帝卿君。卻入四寸為流珠宮,有流珠真人居之。卻入五寸為玉帝宮,有玉清神母居之。其明堂上一寸為天庭宮,上清真女居之。洞房上一寸為極真官,太極帝妃居之。丹田上一寸為玄丹宮,中黃太一真君居之。流珠上一寸為太皇宮,太上真君居之。故曰靈門戶也。
是昔太上告我者,
我者,扶桑大帝君自謂也。言我道成,昔承道君授以黃庭之術也。言此道不遠,止在丹田,故卻言是昔也。
左神公子發神語,
按《大洞經》云:左有無英。此云公子,亦牙#3言耳。發神語者,用心專一,則教之以道。
右有白元併立處,
右為學道者之侍者也。
明堂金匱玉房間。
皆上元之宮。釋如下說也。
上清真人當吾前,
上元部神,想在天庭之際。
黃裳子丹氣頻煩。
謂中元童子處於赤城。頻煩氣盛不衰竭。
借問何在兩眉端,
明堂之前。
內俠日月列宿陳,
《五辰行事訣》云:太上真人招五辰於洞房,南極元君受傳。每夜半坐卧,心存西方太白星在兩眉間,直上一寸,入一寸為玉璫紫闕,左日右月。又次存北方辰星在帝鄉玄宮,在髮際下五分直入一寸也。又次存東方歲星在洞闕朱臺,洞闕朱臺在目後一寸直入一寸是也。又次存南方熒惑星在玉門華房,玉門華房在兩目毗際直入五分是也。又次存中央鎮星在金匱黃室長谷,黃室長谷在人中直入二分是也。存之綴懸於上。畢,叩齒五通,咽液二十五過,微咒曰:高元紫闕,中有五神。寶曜敷暉,放光衝門。精氣積生,化為老人。首巾素容,綠帔絳裙,右帶流鈴,左佩虎真,手把天剛,散絳飛晨,足躡華蓋,吐芒練身。三景保守,令我得真。養魂制魄,乘飈飛仙。是其事也。內象諭。
七曜九元冠生門。
七曜,七星;配人之七竅。九元,九辰;配人之九竅。廢一不可,故曰生門。
三關章第十八
三關之中精氣深,九微之內幽且陰,
謂關元之中,男子藏精之所也。又據下文,口、手、足為三關。又元陽子以明堂、洞房、丹田為三關。並可以義取而存之,則成三宮,是名太清、太素、太和。三三如九,故有三丹田,又有三洞房,合上三元為九宮中精微,故曰九微,言九微幽玄而不可見也。
口為心關精神機,
言發於情,猶樞機也。
足為地關生命業,
言運用己身而生也,棐或為扉。
手為人關把盛衰,
縱捨由己。
若得章第十九
若得三宮存玄丹,
三丹田之宮,故曰三宮。玄丹,丹元;謂心也。存思在心,故偏指一所也。
太一流珠安崑崙,
太一流珠謂目精。《洞神經》云:頭為三台君,又為崑崙,指上丹田也。又云:臍為太一君,亦為崑崙,指下丹田也。言心存三丹田,諸神皎然在目前。本經曰:子欲不死修崑崙。崑崙,山名也。
重中樓閣十二環,
謂喉嚨。十二環相重,在心上。心為絳宮,有象樓閣者也。
自高自下皆真人。
高下三田,十二樓閣,皆有真神。文如上說。
玉堂絳宇盡玄宮,
絳宮、明堂,上下,相應,皆宮室也。
璇璣玉衡色蘭玕,
喉骨環圓動轉之象也。蘭玕,其色也。
瞻望童子坐盤桓,
存見赤城童子丹皇真人坐,言其神安靜。
問誰家子在我身?
言己有之。
此人何去入泥丸?
與上元諸神上下相應。《洞神經》云:腦為泥丸宮。
千千百百自相連,
神本出於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變化不離身心。
一一十十似重山。
存見萬物,重疊安坐。山象坐形。
雲儀玉華俠耳門。
雲儀、玉華,鬢髮之號。言耳居其間。《經》曰:髮神名蒼華。凡言華者,上敷榮之義,猶草木之花。
赤帝黃老與己#4魂,
赤帝者,南方之帝君也。黃老者,中黃老也。魂為陽神,魄為陰神,陰陽相推,故言與我魂。《太微靈書》云:人有三魂:一曰爽靈,二曰胎光,三曰幽精。常呼念其名,則魂安人身也。
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煥明是七元,
五斗,五星。七元,北斗也。又《靈寶經》有五方之斗,亦為五斗。《洞房訣》云:存九元、七元者,眠起初卧及食畢,微咒曰:五星開道,六合紫房,迴元隱道,豁落七辰。生魂者玄父,變一成神;生魄者玄母,化二生身。攝吾筋骨者公子,為吾精氣者白元。長生久視,飛仙十天。
日月飛行六合間,
天地內為六合。存念身中日月星辰,森羅萬象,一如天地戶間,了了然也。
帝鄉天中地戶端,
眉上髮際五分直入一寸,亦為帝鄉。又明堂上一寸為天庭,天庭即天中也。又鼻為上部之地戶。心存日月星辰等諸神,皆當在其端。端謂鼻之上,髮際之下也。
面部魂神皆相存。
內外星神,自相應也。
呼吸章第二十
呼吸元氣以求仙,
探飛根,採玄暉,吞五牙,挹九霞,服食胎息之道,皆謂天地陰陽、四時五行之氣。
仙公公子已可前,
此洞房訣也。洞房宮左為無英君,一名公子。仙公,直指黃庭學者。言學黃庭仙公,復行洞房之訣,而存見公子,故言在前。
朱鳥吐縮白石源,
朱鳥,舌象。白石,齒象。吐縮,導引津液。謂陰陽之氣流通不絕,故曰源。
結精育胞化生身,
本已之所從來也。
留胎止精可長生,
《真誥》曰:上清真人口訣,夫學仙之人,安心養神,服食治病,使腦宮填滿,玄精不傾。然後可以存神服氣,呼吸三景。若數行交接,漏泄施寫者,則氣穢神亡,精靈枯竭。雖復玄挺玉籙,金書太極者,將亦何解於非生乎?在昔先師常戒於斯事云:學生之人,一交接則傾一年之藥勢,二交接則傾二年之藥勢,過此以往,則不止之藥都傾於身。是以真仙常慎於此,以為生生之大忌也。
三氣右徊九道明,
三氣謂三丹田之氣。右徊言周流順緒,調和陰陽,則四關九竅,通流朗徹而無病也。
正一含華乃充盈,
存正守一,神氣華榮,故能充滿六合,乘物而變。
遙望一心如羅星,
存見赤城童子居在城中,如星之映羅穀。
金室之下可不傾,
謂心居肺下,肺主金,其色白,故曰金室。常能存之,長生不死也。
延我白首反孩嬰。
內指事也。謂童顏不老也。
瓊室章第二十一
瓊室之中八素集,
謂上元清真瓊室,體骨之象也。
泥丸夫人當中立,
《經》云:洞房中有父母。母即夫人也。亦名道母。泥丸、洞房,上已釋。
長谷玄鄉繞郊邑,
長谷,鼻也。玄鄉,腎也。郊邑,謂五藏六府也。言鼻中之氣出入,下與腎連,周繞藏府,心居赤城,存想內外。郭外曰郊。故為象諭也。
六龍散飛難分別。
言六府之氣,微妙潜通,難可分別,當審存之也。
長生至慎房中急,
氣亡液漏,髓腦枯竭,雖益以畎澮,而泄以尾閭,不可不慎也。
何為死作令神泣,
房中不慎,傷精失明,故神泣也。
忽之禍鄉三靈歿,
禍鄉,死地。三靈,三魂也。謂爽靈、胎光、幽精歿亡者也。
但當吸氣錄子精。
呼吸吐納,閉房止精。
寸田尺宅可治生,
謂三丹田之宅,各方一寸,故曰寸田。依存丹田之法以治生也。《經》云:寸田尺宅,彼尺宅謂面也。
若當决海百瀆傾,
謂房中婬泄,不知閉止也。
葉去樹枯失青青,
象人死無生氣。
氣亡液漏非己形。
《仙經》云:閉房練液,不多言,不遠唾。反是矣。
專閉御景乃長寧,
專閉情欲,存服日光。《老子》曰:善閉者,無關楗而不可開。又《上清紫文靈書》有採飛根之法,常以日初出,東向叩齒九通,畢,陰咒日魂名、界中五帝字曰:日魂珠景照韜綠映迴霞赤童玄炎颷象。祝呼此十六字畢,暝目握固,存日中五色流霞來繞一身,於是日光流霞俱入口中,名曰日華、飛根、玉胞、水母也。向日吞霞四十五咽畢,又咽液九過也。
保我泥丸三奇靈,
泥丸,上丹田也。《大洞經》云:三元隱化,則成三宮。一曰太清之中三君,二曰三丹田之神,三曰符籍之神,故曰三奇靈也。
恬恢閉視內自明,
謂存思三丹田之法,一如上說。
物物不干泰而平,
行道真正,邪物不干。
愨矣匪事老復丁,
猛獸不據,攫鳥不搏。老者反壯,病者皆強。愨矣必然。
思詠玉書入上清。
精研《內景》,必獲仙道。
常念章第二十二
常念三房相通達,
三房謂明堂、明房、丹田之房也。與流珠、玉帝、天庭、極真、玄丹、泥丸、太皇等諸宮,左右上下皆相通達。
洞得視見無內外,
存思三丹田,三三如九,合九為一,明玄洞徹,無有內外也。
存漱五牙不飢渴,
《靈寶》有服御五牙者,五行之生氣以配五藏。《元精經》云:常以立春之日雞鳴時入室,東向禮九拜,平坐,叩齒九通,思存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帝君九千萬人下降室內,鬱鬱如雲,以覆己形,從口中入,直下肝府。祝曰:九氣青天元始上精皇老尊神,衣服羽青,役御天官,煥明歲星,散耀流芳,陶溉我形。上食明霞,服引木精。固養青牙,保鎮朽零,肝府充盈,玉芝自生,延年駐壽,色反童嬰。五氣混合,天地長并。畢,引青氣九咽止,便服東方赤書玉文十二字也。
神華執巾六丁謁。
神華者,《玉曆經》云:太陰玄光玉女,道之母也。衣五色朱衣,在脾府之上,黃雲華蓋之下。六丁者,謂六丁陰神玉女也。《老君六甲符圖》云:丁卯神司馬卿玉女足曰之,丁丑神趙子玉玉女順氣,丁亥神張文通玉女曹漂之,丁酉神臧文公玉女得喜,丁未神石叔通玉女寄防,丁巳神崔巨卿玉女開心之。言服鍊飛根,存漱五牙之道成,則役使六丁之神也。
急守精室勿妄泄,
精室,謂三丹田。上下資運而不絕,制之在心。心即中丹田也,緩急之所由,真妄之根本也。
閉而寶之可長活。
積精之所致也。
起自形中初不闊,
調心使氣,微妙無形。
三官近在易隱括。
謂三丹田真官近在人身,隱括精氣,常以心為君主者也。
虛無寂寂空中素,
外指事也。素,有二說。
使形如是不當污。
使形輕净,如懸縑素於空中也。又云身中虛空,使如器之練素,虛靜當然。污謂有其事也。
九室正虛神明舍,
九室謂頭中九宮之室及人之九竅。使上宮榮華,九竅真正,則眾神之所止舍也。《洞神經》云:天有九星,兩星隱,故稱九天。地有九宮,故稱九地。人有九竅,故稱九生,言人所由而生也。
存思百念視節度,
存念身中百神呼吸上下,一如科法。文云千千百百似重山,皆神象。
六府修治勿令故,
按《洞神經》云:六府者,謂肺為玉堂宮尚書府,心為絳宮元陽府,肝為清泠宮蘭臺府,膽為紫微宮無極府,腎為幽昌宮太和府,脾為中黃宮太素府。異於常六府也。
行自翱翔入天路。
謂昇仙羽化也。
雲笈七籤卷之十一
#1斫:四庫本、輯要本均作『研』。
#2充:當作『永』。輯要本作『永無灾患』。
#3牙:為『牙』字之訛。牙即『互』的俗體。輯要本作『互』。
#4己:輯要本作『我』。
雲笈七籤卷之十二
三洞經教部 經
上清黃庭內景經
治生章第二十三
治生之道了不煩,
無為清簡,約以守志。
但修洞玄與玉篇,
謂洞玄靈寶玉篇真文《黃庭》也。
兼行形中八景神,
《玉緯經》云:五藏有八卦大神宿衛。太一八使者主八節日。八卦合太一為九宮。八卦外有十二樓,樓為喉嚨也。臍中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極,一名太淵,一名崑崙,一名特樞。主身中萬二千神也。
二十四真出自然,
天有二十四真氣,人身亦有之。又三丹田之所三八二十四真人,皆自然之道氣也。
高拱無為魂魄安,
行忘、坐忘、離形、去智。
清靜神見與我言。
能清能靜,則心神自見。機覽無外而與己言,即謂黃庭真人。
安在紫房幃幕間,
紫房幃幕,一名絳宮。謂赤城中童子所安之處。存思神其狀如此。
立坐室外三五玄,
謂八景及二十四真神營護人身,則三田五藏真氣調柔,無灾病也。
燒香接手玉華前,
玉華即華蓋之前,謂眉間天庭也。百神之宗元,真人之窟宅,從面而存之也。
共入太室璇璣門,
《洞房經》云:天有太室、玉房、雲庭,中央黃老君之所居也。玉房一名紫房一名絳宮,通名明堂。上有華蓋,東西宮洞通左右黃庭之內,人身具有之,如上文說,璇璣,中樞名。
高研恬恢道之園,
研精恬恢,真氣來遊。
內視密盼盡睹真,
入靜存思,百神森森。
真人在己莫問鄰,
《玉曆經》云:老子者,天地之魂,自然之君,常侍道君左右,人身備有之也。
何處遠索求因緣。
《道經》曰:大道汎兮,其可左右。言不遠也。
隱影章第二十四
隱影藏形與世殊,
學仙之士,含光藏輝,滅跡匿端。
含氣養精口如朱,
肌膚若水虛,綽約若處子。
帶執性命守虛無,
虛靜恬恢,寂寞無為。
名入上清死錄除。
得補真人,列象玄名。
三神之樂由隱居,
理身無為則神樂,理國無事則人安。三神,三丹田之神也。
倏欻遊遨無遺憂,
倏欻,疾發也。下文云駕欻接生宴東蒙。或云倏欻,龍名也。無遺憂,謂懸解。
羽服一整八風驅,
八風,八方之風,先驅掃路也。羽服,仙服也。按《上清寶文》,仙人有五色羽衣。又《飛行羽經》云:太一真人衣九色飛雲羽章。皆神仙之服也。
控駕三素乘晨霞,
外指事也。三雲九霞,神仙之所御也。
金輦正立從玉輿,
《元錄經》云:上清九天玄神八聖,驂駕九鳳龍車。玉輿,金輦,皆仙人之服器。
何不登山誦我書,
書即是《黃庭經》也。
鬱鬱窈窕真人墟,
山中幽邃。
入山何難故躊躇,
責志不决。
人間紛紛臭帑如。
人間世,不可居#1。帑,弊惡之帛也。
五行章第二十五
五行相推反歸一,
五行謂水、火、金、木、土。相推者,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周而復始。又相刻法:水刻火,火刻金,金刻木,木刻土,土刻水,水又刻火,周而復始。相推之道也。反歸一者,水數也,五行之首,萬物之宗。《道德》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者,一也。兩儀,天地。天地生萬物,又終而歸一。一者無之稱。萬物之所成終,故云歸一。
三五合氣九九節,
《玄妙經》云:三者,在天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為珠、玉、金,名曰三寶。在人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懷五行,故曰三五,其常精也。合三者為九宮。夫三五所懷,順眾類也。調和萬物,理化陰陽,覆載天地,光明四海。風雨雷電,春秋冬夏,寒暑溫凉,清濁之氣,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遠,三五復返。三五者,天地之樞帶,六合之要會也。九宮之氣節,九九八十一為一章云云。
可用隱地迴八術,
九宮中有隱遁變化之法,《太上八素奔晨隱書》是曰八術。又《太微八錄術》 云:太微中有三君:一曰太皇君,二曰天皇君,三曰黃老君。三元之氣混成之精,出入上清太素之宮。能存思之,必得長生。
伏牛幽闕羅品列,
伏牛,腎之象。腎為幽闕。《中黃經》云:左腎為玄妙君,右腎為玄元君。羅品列,存思見之。
三明出華生死際,
天三明,日、月、星,人三明,耳、目、口,地三明,文、章、華,是生死之際。際音節也。
洞房靈象斗日月,
存三光於洞房。洞房、明堂已釋於上者也。
父曰泥丸母雌一,
一明堂中有君臣,洞房中有夫婦,丹田中有父母。泥九,腦神名。《道經》云:知其雄,守其雌。雌、無為一也。
三光煥照入子室,
明白四達。
能存玄真萬事畢,
《莊子》曰:通於一,萬事畢也。
一身精神不可失。
常存念之,不捨須臾。
高奔章第二十六
高奔日月吾上道,
吾,道君也。《上清紫文吞日氣法》,一名《赤丹金精石景水母玉胞經》。其法常以日初出時,東向叩齒九通畢,微咒日魂名、日中五帝字曰:日魂珠景照韜綠映迴霞赤童玄炎颷象。呼此十六字畢,暝目握固,存日中五色流霞來接一身,於是日光流霞俱入口中。又《上清紫書》有吞月精之法:月初出時,西向叩齒十通,微咒月魂#2名,月中五夫人字曰:月魂曖蕭芳豔翳寥婉虛靈蘭鬱華結翹淳金清瑩炅容素摽。咒呼此二十四字畢,暝目握固,存月中五色精光俱入口中;又月光中有黃氣,大如目童,名曰飛黃,月華玉胞之精也。能修此道,則奔日月而神仙矣。
鬱儀結璘善相保,
鬱儀,奔日之仙。結璘,奔月之仙。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故二仙來相保持也。
乃見玉清虛無老,
昇三清之上,與道合同也。
可以迴顏填血腦。
魂魄反嬰,得成真人。
口銜靈芒携五皇,
口吐五色雲氣,光芒四照,與五皇老君同遊六合也。
腰帶虎籙佩金璫,
仙人之服也。《九真經》云:中央黃老君腰佩玄龍神虎符,帶流金之鈴,執紫毛之節。籙,符籙也。
駕欻接生宴東蒙。
欻,倏欻。言乘風氣忽發而往。或云欻也,龍名也。東蒙,東海仙境之山也。接生,長生也。與生氣相接連,欻然而遊其處。
玄元章第二十七
玄元上一魂魄鍊,
資一以鍊神,神鍊以合一。
一之為物叵卒見,
一者,無之稱也。心恬惔以得之,知得之而不可見。
須得至真始顧眄,
守真志滿,一自歸己。
至忌死氣諸穢賤。
凡飛丹鍊藥,服氣吞霞等事,皆忌見死屍,殗穢之事,此衛生家之共悉也。然至道冲虛,本無净穢;未獲真正,則净穢有殊;殊而不齊,則是非起於內,生死見於外,則清净者生之徒,濁穢者死之徒,故為養生之所忌也。
六神合集虛中宴,
六甲、六丁、六府等諸神俱在身中,身中虛空則晏然而安樂,不則憂泣矣。
結珠固精養神根,
結珠,謂咽液,先後相次如結珠。固精,不妄洩。神根,形軀也。夫神之於身,猶國之有君,君之有人。人以君為命,君以人為本,手相資籍以為生主,而調養之也。
玉茋金籥常完堅,
《道經》云:善閉者,無關楗不可開。籥,鎖籥。茋,或為匙也。
閉口屈舌食胎津,
屈舌導津液,食津而胎仙,故曰胎津。
使我遂鍊獲飛仙。
積功勤誠之所政也。
仙人章第二十八
仙人道士非有神,
修學以得之也。
積精累氣以為真。
有本或無此句,遂闕注。
黃童妙音難可聞,
黃童,黃庭真人,一名赤城童子。妙音二謂黃庭真人之妙音也。
玉書絳簡赤丹文,
《黃庭經》一名《太帝金書》,一名《東華玉篇》也。
字曰真人巾金巾,
真人即黃童也。金色白,在西方,主肺。肺白,在心上,故曰巾金巾。《九真經》曰:青帝衣青玉錦衣被蒼華飛裙,芙蓉丹冠,巾金巾。又元陽子曰:真人憑午,居子、履卯、戴酉,酉者金也。
負甲持符開七門,
《老君六甲三部符》云: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長,甲午神衛上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存六甲神名,則七竅開通,無諸疾病。
火兵符圖備靈關,
《赤章》、《斬邪籙》皆役使三五火兵。又《衛靈神咒》曰:南方丹天,三氣流光;熒星轉燭,洞照太陽;上有赤精開明靈童總御火兵,備守三宮。即火兵三五家事也。符者,八素六神、陽精玉胎、鍊仙陰精、飛景黃華、中景內化、洞神鑒乾等諸符也。圖謂《太一混合三五圖》、《六甲上下陰陽圖》、《六甲玉女通靈圖》、《太一真人圖》、《東井沐浴圖》、《老君內視圖》、《西昇八史圖》、《九變含景圖》、《赤界》等諸圖,可以守備靈關,即三關、四關等,身中具有之。
前昂後卑高下陳,
列位之形象也。
執劍百丈舞錦幡,
神兵、幡、劍之狀。
十絕盤空扇紛紜,
空中作氣,煒曄揮霍。
火鈴冠霄隊落煙,
金精火鈴,冠徹霄漢。部伍隊陣,狀如落煙屯雲之勢。
安在黃闕兩眉間,
存思火兵氣,狀俱在天庭。天庭一名黃闕,兩眉間是。
此非枝葉實是根,
學仙之本。
紫清章第二十九
紫清上皇大道君,
亦名玉晨君也。
太玄太和俠侍端,
太玄、太和、真仙之嘉號也。
化生萬物使我仙,
道氣之功勣也。
飛昇十天駕玉輪。
乘欻而往。
晝夜七日思勿眠,
至誠則感。
子能行此可長存。
延年神仙之道。
積功成鍊非自然,
學以致其道也。
是由精誠亦由專。
守一如初,成道有餘。
內守堅固真之真,
不失節度也。
虛中恬恢自致神。
神以虛受。
百穀章第三十
百穀之實土地精,
草實曰穀,陰之類也。
五味外美邪魔腥,
非清虛之真氣。
臭亂神明胎氣零,
胎氣謂無味之味,自然之正氣也。服氣有胎息之法。零猶失也。
那從反老得還嬰。
言不可得髮白反黑,齒落更生。此一句應在自存神之下,超此不類者。
三魂忽忽魄糜傾,
忽忽,不恬惔。糜傾,朽敗也。
何不食氣太和精。
進勸服鍊之道。
故能不死入黃寧。
黃寧,黃庭之道成也。
心典章第三十一
心典一體五藏王,
神以虛受,心為棲神之宅,故為王也。
動靜念之道德行,
謂念丹元童子也。夫念為有,忘為無。念則易心而後語,忘則厌心而神全,故道德行。
清潔善氣自明光,
常念之故。
坐起吾俱共楝梁。
神以身為屋宅,故云棟梁。吾,丹元子也。
晝日曜景暮閉藏,
《莊子》云:其覺也形開,其寐也魂交。交,閉也。
通利華精調陰陽。
謂心神用捨,與目相應。華精,目精也。心開則目開,心閉則目閉。晝陽而暮陰,故云調陰陽。
經歷章第三十二
經歷六合隱卯酉,
舉心之用捨,陰陽之所由也。晝為經歷,暮為隱藏。六合天地內上下四方,卯酉為朝暮,幽隱屬也。
兩腎之神主延壽,
腎神玄冥,字育嬰。配屬北方,主暮夜人能止精則長壽。河上公曰:腎藏精。
轉降適斗藏初九,
九,陽數也。斗,北辰□ 也。北辰主陰,謂陽氣下與陰合。《易》曰:乾元,在無首。無首,藏也。
知雄守雌可無老,
守雌,則藏九之義也。
知白見黑急坐守。
《道經》云: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皆藏九之義也。
肝氣章第三十三
肝氣鬱勃清且長,
肝位東方。東方木,主春,生氣之本也。清長,氣色之象。
羅列六府生三光。
存想生氣,遍照五藏六府,如日月星辰光曜明蛆也。
心精意專內不傾,
能知一也。
上合三焦下玉漿。
言肝氣上則與三焦氣合,下則為口中之液。亦猶陰氣上則為雲,下則為雨。雨潤萬物,玉漿潤百骸九竅也。
玄液雲行去臭香,
真氣周流,則無灾病。
治蕩髮齒鍊五方,
雲行雨施,無所不通。五方,五藏也。
取津玄膺入明堂,
咽液之道,必自玄膺下入喉嚨。喉嚨一名重樓。重樓之下為明堂,明堂之下為洞房,洞房之下為丹田。此中部。
下溉喉嚨神明通,
身命以津氣為主也。
坐侍華蓋遊貴京,
華蓋,肺也。肝在肺之下。貴京,丹田也。
飄颻三帝席清凉,
三帝,三丹田中之道君也,亦名真人。言肝氣飄颻,周流三丹田之所也。肝氣為目精,故言席清凉。
五色雲氣紛青葱,
肝氣與五藏相雜,上為五色雲。
閉目內眄自相望,
常存念之,五藏自見。
使心諸神還相崇,
赤城童子與五藏真人合契同符,共相尊敬也。
七玄英華開命門,
七竅流通,無留滯也。
通利天道存玄根,
身為根本。
百二十年猶可還,
當急修行,時不可失。
過此守道誠獨難,
去死近矣。
唯待九轉八瓊丹,
九轉神丹,白日昇天。抱朴子《九丹論》云:考覽養生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已千計矣。莫不以還丹金液為大要焉。又《黃帝九鼎神丹經》云:帝服之而昇仙,與天地相畢,乘雲駕龍,出入太清。八瓊:丹砂、雄黃、雌黃、空青、硫黃、雲母、戎鹽、消石等物是也。
要復精思存七元,
雖服神丹,兼習黃庭之道。七元者,謂七星及七竅之真神也。又五帝元君及白元無英君亦為七元道君。《洞房訣》云:存七元者,其咒曰:迴元隱遁,豁落七辰。乃七元也。
日月之華救老殘。
左目為日,右目為月。目主肝,配東方,木行。木位春,春為生氣,故云救老殘。
肝氣周流終無端。
《莊子》曰:指窮為薪而火傳。生得納養而命續也。
肺之章第三十四
肺之為氣三焦起,
《中黃經》曰:肺首為三焦。肺之為氣謂氣嗽,氣嗽起自三焦,故言三焦起。說三焦者多未的其的#3,其實今以五藏之上系管為三焦。焦者,熱也。言肝心肺頭熱之義也。
視聽幽冥候童子,
童子,心神,赤城中者。元陽子曰:闚離而下存童子。童子是目童也。謂人欲知死生,當以手指柱目眥,候其目光,有光則生,無光則死也。
調理五華精髮齒,
五華,五藏之氣。《仙經》曰:髮欲數櫛,齒欲數叩也。
三十六咽玉池裏,
口為玉池,亦曰華池。膽為中池,胞為玉泉。華池咽液入丹田,所謂溉灌靈根也。
開通百脉血液始,
身中血液,以口為本始也。
顏色生光金玉澤。
百節開道。
齒堅髮黑不知白,
反老還嬰。
存此真神勿落落,
專城不墮。
當憶此宮有座席,
此宮謂肺宮也。座席,神之所安。《中黃經》云:肺首為三焦,玄老君之所居也。
眾神合會轉相索。
眾真同聚,慮有邪精。
隱藏章第三十五
隱藏羽蓋看天舍,
此明脾宮之事。脾為丹田黃庭,中央戊己,土行也。上觀肝肺,如蓋如舍也。
朝拜太陽樂相呼,
謂魂神與眾仙合會也。《素靈經》云:太上神仙有太陽君、少陽君、太虛君、浩素君,群仙宗道之遊樂也。
明神八威正辟邪,
八威,八靈神也。《真誥》云:《北帝殺鬼咒》曰:七正八靈太上皓兇長顱巨獸,手把帝鐘素果三神威劍,神王衛法,辟邪之道也。
脾神還歸是胃家。
脾神名常在,字魂停。脾磨食消,胃家之事也。《中黃經》云:胃為太倉。太倉,肚府也。
躭養靈根不復枯,
脾為黃庭,人命之根本。心專養之,延年神仙也。
閉塞命門保玉都。
元陽子曰:命門者,下丹田,精氣出入之處也。養童下籥護其主。主,身也。身為玉都,神聚其所,猶都邑也。
萬神方胙壽有餘,
胙,報也。萬神以養見報,故壽有餘也。
是謂脾建在中宮。
脾主中宮,土德。
五藏六府神明主,
以脾為主。
上合天門入明堂。
存五藏六腑之氣,上合天門。天門在兩眉間,即天庭是也。眉入一寸為明堂。
守雌存雄頂三光,
《道經》云:知其雄,守其雌。雌、牝;柔弱也。三光,日、月、星也。
外方內圓神在中。
外方內圓,明堂之象也。
通利血脉五藏豐,
神恬心靜。
骨青筋赤髓如霜。
百脉九竅,皆悉真正。
脾救七竅去不祥,
脾磨食消,耳目聰明。
日月列布設陰陽,
日陽月陰,日男月女。
兩神相會化玉英。
男女陰陽,自然之津液也。
淡然無味天人糧,
神雖合會,當味無味。
子丹進饌肴正黃,
饌,氣也。子丹真人進丹田之真氣。脾為中黃,脾磨食消也。
乃曰琅膏及玉霜。
津液,精氣之色象也。
太上隱環八素瓊,
謂絳宮重樓十二環,即喉嚨也。中有八素之瓊液也。
溉益八液腎受精,
咽液流下入腎宮,化為玉精也。
伏於太陰見我形,
太陰,洞房。謂睹瓊液之形象也。
揚風三玄出始青,
揚風,感風化也。陰陽二氣與和氣為三,三生萬物,生物微妙,故曰三玄出始青。言萬物生而青色也。《太平經》曰:積清成青也。
恍惚之間至清靈,
陰陽生氣,至微至妙。
坐於飈臺見赤生,
調暢之氣化為赤子。赤子,真人也。飈臺,闈風臺。神仙之遊集也。
逸域熙真養華榮,
物外真氣,自然養生。
內盼沉默鍊五形,
內觀形體,神氣長存。
三氣徘徊得神明,
三丹田之氣也。
隱龍遁芝雲琅英,
《仙經》云:肝膽為青龍,故曰隱龍。五藏九孔、八脉為內芝,故曰遁芝。雲琅英,脾氣之津液。
可以充飢使萬靈,
服氣道成,役使鬼神。
上蓋玄玄下虎章。
神仙之服御也。《元錄經》云:仙人有玄羽之蓋,神虎玉章也。
沐浴章第三十六
沐浴盛潔棄肥薰,
盛,古净字。肥,魚、肉。薰,五辛。
入室東向誦玉篇,
太帝在東故也。
約得萬徧義自鮮,
不出身中。
散髮無欲以長存。
《仙經》:服九霞必先散髮。又胎息法:仰卧散髮,令枕高二寸五分。屈兩手大母,指握固閉目,申兩臂,去身五寸。乃漱滿口中津液,咽之滿三。徐徐以鼻內氣。氣入五六息則吐之。一呼一吸為一息。至十吐氣可少頻申。頻申訖,復為之。滿四九為一竟矣。尋觀文意,此散髮非專此道也。蓋散髮,無為自得之意,無外情欲而已。
五味皆至正氣還,
合五為一,自然之道。
夷心寂悶勿煩冤,
悶,靜也。寂默清靜。《道經》云: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過數已畢體神精,
專精所致。
黃華玉女告子情。
丹田陰神與己言也。
真人既至使六丁,
真人,指學者身也。至,謂精至。六丁,如上說者也。
即授隱芝大洞經。
應芝,謂隱者也。以仙人喻芝英。
十讀四拜朝太上,
《玉精真訣》曰:《東華玉篇》者,必十讀四拜。玉篇,謂此文。
先謁太帝後北向。
太帝在東,七元居北故也。
《黃庭內經》玉書暢,
仙道成矣。
授者曰師受者盟。
斯文可重,故以為盟。
雲錦鳳羅金鈕纏,
信誓之物。
以代割髮肌膚全。
契誠不假,出血斷髮。
携手登山歃液丹,
受行黃庭道者,必重盟而後傳。
金書玉景乃可宣。
信洽方授。
傳得可授告三官,
三官,天、地、水也。
勿令七祖受冥患。
傳非其人,殃及先世。患,讀為還也。
太上微言致神仙,
可尊可貴。
不死之道此真文。
一心敬重,奉而行之。
太上黃庭外景經
務成子注
太上黃庭外景經序
《黃庭經》者,蓋老君之所作也。其旨遠,其詞微,其事肆而隱,實可為典要。強識其情,則生之本也。故黃者,二儀之正色;庭者,四方之中庭。近取諸身則脾為主,遠取諸象而天理自會。然谷神不死,是謂玄牝。是以寶其生也。後晋有道士好黃庭之術,意專書寫,常求于人。聞王右軍精於草隸,而復性愛白鵝,遂以數頭贈之,得乎妙翰。且右軍能書,繕錄斯文,頗多逸興自縱,而未免脫漏矣。後代之人,但美其書蹤而以為本,固未睹於真規耳。余每惜太上聖旨,萬世莫測,今故纂注以成一卷,義分三部,理會萬神。冀得聖人之教不泯,於當來矣。
上部經第一
老君閑居作七言,
老子者,天之精魂,自然之君,造立神仙,萬世常存。作斯七言,以示後生。
解說身形及諸神。
上談元一,濟活一身。從頭至足,皆可得生。總統綱紀,形體常平。道無二家,究備者賢。
上有黃庭下關元,
黃庭者,目也。道之父母供養赤子,左為陵陽,字英明;右為太陰,字玄光。三合成德,相須而昇。
後有幽闕前命門。
腎為幽闕目相連。臍為命門三寸,日出月入陰陽并,呼吸元氣養靈根也。
呼吸廬間入丹田,
呼之則出,吸之則入,呼吸元氣,會丹田中。丹田中者,臍下三寸陰陽戶,俗人以生子,道人以生身。
玉池清水灌靈根,
口為玉池太和宮,唾為清水美且鮮。唾而咽之雷電鳴,舌為靈根常滋榮。
審能修之可長存。
晝夜行之去伏尸,殺三蟲,卻百邪,肌膚充盈正氣還,邪鬼不從得長生,面有光。
黃庭中人衣朱衣,
目中小童為夫婦,左王父,右王母,被服衣朱,遊宴與合會,多處丹田裏。晝夜存思勿懈怠。
關元茂籥闔兩扉,
冥目內視,無所不睹。閉口屈舌為食母。含咽玉英,終身無咎。無者,氣也。齒為茂,舌為籥。
幽闕俠之高巍巍,
道有三元,恣意所從。下部幽闕,玄泉之常。中部幽闕,兩腎為雙。上部幽闕,兩耳相望。金門玉戶,上與天通。嬌女彈箏,盛厲宮商。
丹田之中精氣微。
丹田者,一室也,與明堂對。精氣微妙,難可盡分,故曰微矣。
玉池清水上生肥,
口中唾也。亭動口舌,白唾積聚,狀若肥焉。漱而咽之,可得遂生。
靈根堅固老不衰。
舌為靈根,制御四方,調和五味,去臭取香,啄齒咽氣,化為飲漿。
中池有士服赤朱,
喉中若京為元士,中和之下闕分理,朱光衣服神為友。
橫下三寸神所居。
明堂之宮,方圓三寸神所居,正在目中央。眉為華蓋,五色青葱。
中外相距重閉之,
中氣當出,外氣當入。當此之時門三關。二氣相距,天道自然也。
神廬之中當修治。
教子去鼻中毛,神道往來則為廬宅。晝夜綿綿無休息也。
玄膺氣管受精府,
喉中之央則為玄膺。元氣下行,起動由之,故曰受府也。
急固子精以自持。
守精勿去也。
宅中有士常衣絳,
面為尺宅,真人官處其中央,被服赤朱,光耀燦然赤如絳。
子能見之可不病。
欲令世人深知道真,睹斯神功,終身不病也。
橫理長尺約其上,
脾長一尺,約太倉上。中部明堂,老君晝所遊止也。
子能守之可無恙。
守脾神老君所舍。深知知其意可無恙也。
呼吸廬間以自償,
閉塞三關,屈指握固,呼吸元氣,皆會頭中,降於口中,含而咽之,則不飢渴,逐去三尸心意。
子保完堅身受慶。
人人有道,不能守之。保道之家,身形常平。上睹三光,狀如連珠,落落象石,心中獨喜,故以自慶。
方寸之中謹蓋藏,
不方不圓,目也。閉戶塞牖,中元不有。守之守之,得道之半。
精神還歸老復壯。
精神欲去,常如飛雲。上精不泄,下精不脫。魂魄內守,如年壯時也。
心結幽闕流下竟,
耳為心聽,結連幽闕。鼻聞香則蔭強,心達志通,則流下竟也。
養子玉樹令可杖。
身為玉樹,常令強壯。陰為玉莖,轉相和唱。還精補腦,可得不病,長樂無憂在也。
至道不煩無旁午,
大道自然,不煩不慮,照察蕩蕩,則人本根至道,難得而易行焉。
靈臺通天臨中野。
頭為高臺,腸為廣野。元氣通天,玄母來下養我已也。
方寸之中間關下,
目央之中玉華際,大如雞子黃在外,下入口中生五味,晝夜行之可不既也。
玉房之中神門戶。
玉房,一名洞房,一名紫房,一名絳宮,一名明堂。玉華之下金匱鄉,神明門戶,一之所從者哉。
既是公子教我者,
左為神公子,右為白元君。養我育我,常欲令我得神仙。父母供養子丹,日月相去三寸間。
明堂四達法海源。
三寸三重有前後,使以日月歸中升,洞達四方流于海也。
真人子丹當吾前,
象長一寸兩眉端,俯仰見之心勿煩。
三關之中精氣深。
口為心關,足為地關,手為人關。深固靈珠,更相結連,微妙難知,固為深焉。
子欲不死修崑崙,
頭為崑崙,道治其中。子午為經,卯酉為緯。日月照明,丹焉遊戲,百官宿衛也。
絳宮重樓十二環。
金樓五城,十二周匝,丹黃為郭,五彩雲集。絳宮玉堂,真一所從出入也。
瓊室之中五色集,
璇璣玉衡,命立中央。五色琅玕。極陰反陽。營室之中全室也。
赤神之子中池立,
喉中之神主池精,受符復行,傳付太倉。
下有長城玄谷邑。
腸為長城,腸為邑。腎為玄谷,上應南北也。
長生要慎房中急,
房,玉房也。急而守之,共會六合。六合之中誠難語,子欲得道閉規矩也。
棄捐婬俗專子精。
賢者畜精,愚者畜財。捐去眾累,一復何求?還精補腦,潤澤髮鬚。
寸田尺宅可治生,
寸田,丹田。尺宅,面也。道之經緯,不可廢忽,努力求之,必得長生也。
雞子長留心安寧。
大道混成自然子,濛濛鴻鴻,狀如雞子。專心一意,守之不解長安寧。
推志遊神三奇靈,
大道游戲琬闐,琬闐權剛執志,觀見道真,三靈侍側,彈琴鼓箏也。
行間無事心太平。
恬淡無欲,以道自娛。施利不足,神明有餘,則為太平也。
常存玉房神明達,
玉房,一室也。卧於山西,知於山東;處於幽冥,都見無窮。內外相須,故言明達也。
時思太倉不飢渴,
咀嚼太和,神注含太倉。胃管一神名黃常子。祝曰:黃常子,吾有長生之道,不食自飽。不得妄行,留為己使。辟穀不飢,所當得也。
役使六丁玉女謁,
清潔獨居便利六丁之地,呼其神名字,玉女必來謁也。
閉子精門可長活。
陰陽交遘,此之時,精神欲去淫佚,淫佚縱情,五馬不能禁止。以手撫弦囊,引玉籥,閉金門。
正室堂前神所舍,
正室之中五色雜,璇璣玉衡道所立,合於明堂遊絳宮,變為真人丹田也。
洗心自治無敗洿。
敬重天地,遠避嫌#4疑。閉目內視,思神往來,不與物雜,行不敗洿。
歷觀五藏視節度,
五藏六府,各有所主。修身潔白,絕穀勿食。飲食太和,周而更始,故不失節也。
六府修治潔如素。
心不妄念,口不妄言,目不妄視,耳不妄聽,手不妄取,足不妄行。凡此六行,六府之候也。故能損之,道成德就,潔已如素也。
虛無自然道之固,
虛無恍惚,道之無,自然不存,倇仰自睹,常守玄素,須臾為早,知雄守雌,魂魄不離身也。
物有自然道不煩,
自然者,天地大神。不存不想,氣自往來也。
垂拱無為身體安。
端殼自守,深暢元道。不犯天禁,身無灾咎,永保安也。
虛無之居在幃間,
虛無之性,樂於清净。修和獨立,與神言語。施設幃帳,惡聞人聲。觀見玄德,五色徘徊。日月照察,使以東西。三五復反,轉藏營機也。
寂寞廓然口不言。
隱藏華蓋,歸志洞虛,寂然廣視,目睹明珠,昧然獨息,不貪榮譽也。
修和獨立真人宮,
太和之宮,在明堂垂華蓋之下,衣朱衣。明堂四達知者誰?真人小童衣璨爛。欲知吾居處,問太微乎?
恬寗無欲遊德園,
外如迷惑,內懷玉潔,恬惔歡樂,不貪世俗也。
清净香潔玉女前,
棄捐世俗,處無人之野,焚燒、香薰、便溺,六丁玉女自到,徑來侍人也。
修德明達神之門。
德潤身,富潤屋。心達志通,視見神光、重樓綺戶、金門玉堂。
中部經第二
作道優遊深獨居,
隱身藏形,與世絕踰。含氣養精,顏如丹珠也。
扶養性命守虛無,
决謝祖先,避世隱居。司命定錄,死籍以除。改字易姓,堅守虛無也。
恬惔自樂何思慮。
恬惔忽然,樂道守貧,不念不慮,至不煩也?
羽翼已具正扶骨,
修道行仁,骨騰肉輕。道成德就,雲車來迎。玉女扶轅,徑昇太清。非生毛羽也。
長生久視乃飛去。
萬世常存,與一為友。玉女採芝啖之苗,食之。須臾立生毛羽,上帝徵聘,飛入滄海。
五行參差同根蒂,
五彩騰起,或參或差,混沌不別,共生根蒂。
三五合氣其本一。
三五十五在中央,二友之隱,往來三陽。玄德微妙,其狀似龍,見之獨笑,勿以語人。
誰與共之斗日月,
雌在北極,雄在南宮。真人不遠,近在斗中。三光洞明,天地相望。子欲得一問兩童?
抱玉懷珠和子室。
琭琭如玉,連連如珠,調和室房,隨世沉浮。
子能守一萬事畢,
一為大神,天地之根,人之本命。子能知之,萬事自畢。
子自有之持無失,
人人有一。有一不知守,素損本根,愛財寶。賢者得之以為友也。
即欲不死入金室。
却入三寸為金室,洞房之中當幽闕,變吾形為真人,真人所處丹田中。
出日入月是吾道,
日出太陽,月入太陰,迴周返覆,受符復行。
天七地三迴相守,
天七地三,橐籥縮鼻,引地氣即上希也,故迴相守。
昇降進退合乃久。
地氣上昇,天氣下降。陰陽列布,合於絳宮。或進或退,正氣從容,乃得長久。
玉石落落是吾寶,
連珠玉璧,落落如石,出於太陽,氣如火煙,搏則不得,則吾重寶。
子自有之何不守?
人自有一,不知守之。守之者日還一日,失之命消也?
心曉根基養華彩,
究備道真,深解無極,留年卻老,自守本歸根。開闔陰陽,布色華彩,常若少年。
服天順地合藏精。
頭為天,足為地。服食天氣,灌溉身形,合人丹田,藏之腦戶。天露雲雨,何草不茂?
七日之午迴相合,
行道之要,七日一合。
崑崙之上不迷誤。
崑崙,頭也。上與天通,稟受元氣不迷誤。
九原之山何亭亭,
心為九原,真人太一處其中也。不出戶房知四方。
中有真人可使令。
真人,太一小童子。金樓深藏伏不起,隱藏九原不可使。
蔽以紫宮丹城樓,
金樓玉城,丹黃為郭。百官宿衛,一為上客。絳宮玉堂,真人宅舍。
俠以日月如明珠。
左日右月,合精中央,五色混沌。晝如明星,暮如明珠。晃晃煌煌,曾不休哉!
萬歲昭昭非有期,
明珠來下,堅當守之。長生之符,萬歲昭然,非復有期。司命定錄,死籍已除。
外本三陽物自來,
三陽,三精也。狀若冠纓。扉玄無主,用和為根。不呼自來,默默翻翻。
內拘三神可長生。
三神,三子。拘此三神,生道畢也。
魂欲上天魄入淵,
暮卧魂上天,送日中三足烏。雞鳴忽朦,來還其處。魄者,形也。年七十、八十,魄欲入泉。老人愁思,形容欲別。
還魂返魄道自然。
拘魂制魄,不得行人,善守自然,不用筋力。
庶幾結珠固靈根,
結珠,連珠也。入口中含咽其精,固灌靈根。
玉茋金籥身完堅。
玉茋,齒。金籥,舌。開口屈舌,食母之氣。不傳惡言,身保完全。
戴地懸天周乾坤,
人生地,道來.附已,故言戴地。玄母在天下養萬物,不用機素,神明微妙,非俗所聞。常欲令我得神仙,迫於乾坤,不可踰蹶哉!
象以四時赤如丹。
四時五行,周則更始。真人子丹,一化為己。被服赤珠狀若丹。
前仰後卑列其門,
仰,高也。前高後下,背子向午,右陰生陽,離樓門戶。
選以還丹與玄泉,
選,取也。縮引還丹,及玄泉之氣,所謂名上昇泥丸,鍊治髮根,須臾微息,其道自然。
象龜引氣致靈根,
龜以鼻取氣。極停微息,閉口咽之致靈根。
中有真人巾金巾,
金室真人巾金巾。
負甲持符開七門,
甲,子也。背子向午,要帶卯酉,制御元氣,受符復行,皇天大道君也,常窺看七門。
此非枝葉實是根,
上皇大道君老子,太和,常侍左右,化生萬物,非為枝葉。
晝夜思之可長存。
常注意思念,自睹三光,道之至妙,近在斗中。
仙人道士非異有,
仙人度世,非有他神,守一堅固,上精不泄,下精不脫,精神內守,千歲不死。
積精所致和專仁,
育養精氣,專心一意。和氣仁義,德合道真。
人盡食穀與五味,
俗人皆啖百穀之寶,土地之精,五味香連,令飽食。厨內無真道,遂歸黃泉。
獨食太和陰陽氣,
陰氣上昇,陽氣下降合會,六合之中生五味,常自服食天相溉。
故能不死天相溉。
飲食太和,不死之藥,食之不解,天自溉之。
誠說五藏各有方,
五藏象五行,六律腸胃方。
心為國主五藏王。
身有三百六十神,心為主。不出戶,知天下;不下堂,知四方。
受意動靜氣得行,
志之所從,不可極也。清香潔善氣自行。
道自將我神明光。
座與吾俱息,起與吾同衣。我飴來食,我居不行,客常日月三光相保守。
晝日昭昭夜自守,
晝日朗然,目睹景星。暮即徘徊,來歸我已。知陽者明,不知陽,妄作凶。
渴可得漿飢自飽。
飢食自然之氣,渴飲華池之漿。不飢不渴,可得長生也。
經歷六府藏卯酉,
兩腎之神最為精,左王父,右王母。二氣交錯周六府,上會目中,左卯右酉。
通我精華調陰陽。
陰陽列布若流星,流星七正益精華。
轉陽之陰藏於九,
陽主陽中,乃種其類。陰生黍粟,陽生熒火,二氣相得,更相包裹。九在口中也。
常能行之可不老。
知雄守雌,其德不離。知白守黑,常德不忒。
肝之為氣修而長,
肝為青龍,肺為白虎,上與天通,故為長。
羅列五藏主三光。
心精意專,五內不傾;平牀安卧,仰觀三光。
上合三焦下玉漿,
上合三焦者,六合中也,流布四肢汗玉#5漿。
我神魂魄在中央。
拘魂制魄,不得動作。俱坐俱起,不得行止。明堂正在中央。
精液流泉去臭香,
精流液出,常如源泉。暮卧惺寤,蕩滌口齒,去臭取香治髮齒。
立於玄膺舍明堂。
明堂之中,方圓三寸,生道之根,大如雞子黃如橘,過歷玄膺甜如蜜。
雷電霹靂往相聞,右酉左卯是吾室。
午前子後之間,中央朝發太一華蓋之卿,陽氣以下在絳宮。
下部經第三
伏於志門候天道,
志門,玄門也。侯天道,守玄白。
近在子身還自守。
大道不遠,近在身中。子自有之無求他。
清靜無為神留止,
道為賢者施,不為愚者作。精心定志,神明懼也。
精神上下開分理。
精神上下,恍惚無常,求玄中之玄。
精候天道長生草,
上知天上,俯察地理。留年住命,白髮如墨,則長生草。
七竅已通不知老。
耳聽五音,目觀玄黃,鼻受清氣,口啖五味,不知老也。
還坐天門候陰陽,
天門,太陽一之門也。陰陽雌雄,微妙難睹。故坐伺候之。
下於喉嚨神明通,
喉嚨,咽也。啖食和氣,則神明乃下降。
過華蓋下清且凉,
華蓋.之下五色青葱,清靈之淵清且凉。
入清靈淵見吾形,
清靈之淵,微妙玄通。閉目內視,則見江海。伺候吾形,有頃相望,如照明鏡深井,對相視,樂無極也。
期成還年可長生。
年到四十、五十,則不住還。得其理者,日益長久。不能明者,徒自苦耳。
還過華下動腎精,
華蓋之下多陰凉,萬神合會更相迎,引動腎氣,上布紫宮。
立於明堂望丹田,
明堂、丹田相去不遠,相望見。
將使諸神開命門,
一名大神。萬物之先,保使群神,救護萬民,出入命門。
通利天道存靈根。
九九八十一首,分為二部。從頭至足,元氣通流,周匝一身,靈根堅固,守之勿休也。
陰陽列布若流星,
三氣昇降,閉塞三關,百脉九孔,氣候鑠鑠光晃晃,列布皮膚若奔星。
肝氣周還終無端。
肝為青龍,出從吾左肺;為白虎,住在右。神道恍惚,無有端緒。
肺之為氣三焦起,
肺有三葉三焦起,一名華蓋,紫紅色。
上座天門候故道。
天道,雄門。故道,本根。存本守根,乃得長生。
津液醴泉通六府,隨鼻上下開兩耳。
閉氣縮鼻,長久微息。呼吸元氣,一上一下,縮鼻不止開其耳。
窺視天地存童子,
上窺天門,則睹三光。倇視地理,見小童子。
調和精華治髮齒,
精液華池。常以雞鳴,啄齒三十六,下漱咽之。常以管籥開閉九孔,皆上頭中治髮齒。
顏色光澤不復白。
門戶開張,精神布合。顏色光潤,鬚髮滋榮不復白。
下於嚨喉何落落,
存候天道要不煩,落落如石,中心獨喜。
諸神皆會相求索。
大道遊戲,眾神合會,交遊徘徊太素中。
下入絳宮紫華色,
下入絳宮丹城樓,金紫幃帳,徘徊四隅。
隱藏華蓋觀通廬。
暮隱華蓋,晝遊明堂。觀望神廬金匱鄉也。
專守心神轉相呼,
心為國主太一宮,專心一意向太陽,執志清潔,眾神喜樂相呼來。
觀我神明辟諸邪。
一居中央,諸神宿衛。當此之時,仰觀神光,元陽子丹辟萬邪。
脾神還歸依大家, 脾神朝進明堂,暮歸其宮,故依大家太倉也。
致於胃管通虛無,
胃管,太倉口也。虛無之宮在太初。
藏養靈根不復枯。
藏養靈根使漸潤,調和滿口而咽之,內不枯燥。
閉塞命門如玉都,
關門閉牖以知天道耳。玉堂之陽,一神之都市,知萬物之價數也。
壽傳萬歲年有餘。
俗人有餘財,聖人有餘年,壽命無期。
脾中之神主中宮,
中宮戊己,主於土府。萬物跂行,土地之子。脾為明堂,神治中宮也。
朝會五藏列三光,
五藏六府,神明之主。日月朝會,長幼有序。仰觀三光日月斗。
上合天門合明堂。
天門開閉,出為雄雌。三光所生,俠在明堂。上圓下方,中無不有。
通利六府調五行,
安神養己,六府通暢,邪氣却走,正氣內守五行之精,金木水火土為榮。
金木水火土為王。
五行相生,土為其主。萬物疇類,皆歸於土。
通利血脉汗為漿,
含氣養精,血脉豐盈,骨濡筋強,潤滋皮膚,汗出若漿。
修護七竅去不祥。
同穴異竅,各隔東西。常當修護,神明所依。辟却不祥,萬物自化。
二神相得化玉英,
日月之神,陰陽之反。暮宿明堂,化生黃英下流口,淡如無味,用之不可既也。
上稟天氣命益長,
坐常仰頭鼻,受上清氣,跨座隨陽,四肢安寧。敬重天禁命益長。
日月列布張陰陽。
日月照察,萬物瞻仰。陰陽設張,四時調和。凡此四行,亦在己軀也。
五藏之主腎最精,
腎之為氣清且香。右為王母,左為王公。左青龍,右白虎,與天通。
伏於太陰成吾形,
太陰小童玄武裏,赤神之子伏不起,轉陽之陰成吾形,常存太素老小丁。
出入二竅合黃庭,
出入二竅兩手間,黃庭中人主神仙,欲得吾處入闕山。
呼吸虛無見吾形,
虛無恍惚難悉言,呼吸元氣環無端,欲睹吾形若臨淵也。
強我筋骨血脉盛。
精氣不泄,骨髓充滿,常自壯強。血脉平盛,行若犇馬,終身不倦。
恍惚不見過青靈,
恍惚中有物,青靈中有形。恍惚象大道有一,莫見其景也。
坐於廬下見小童,
神廬之下金匱野,顧見真人小童子,何從相求華蓋下。
內息思存神明光。
閉目內視,存在神明見吾光。晚仰瞻之,青赤白黃。
出於天門入無閒,
出於天門見四鄰,入於無閒睹太玄,太玄中有眾妙之門。
恬惔無欲養華莖。
閑居靜處,深固靈珠。素捐世俗,推剛就深,含養玉莖,色如桃華。
服食玄氣可遂生,
外為太玄,內為大淵。若如流俗,合四海源。審能服食,可得遂生。
還過七門飲大淵。
大淵玉漿甘如飴,近在吾身子不知,何處取之蓬萊漢。
道我懸膺過青靈,
太清之淵隨時凉,青靈之臺四遠望,懸膺菀降太倉。
坐於膺間見小童,
金匱玉神小廬間坐,仙道見小童子,候吾規中道畢矣。
問於仙道與奇方,
仙道,謂虛無自然也。不行而至,舉足萬里,坐在立無。奇方,不死之藥也。
服食芝草紫華英。
絕五穀,棄飴糧。使六丁玉女自來侍人,為取芝草金紫華英,得乃食之。
頭戴白素足丹田,
真人致住,常欲令人得神仙。晝日頭黑,至頭白如素也,足履丹田中也。
沐浴華池生靈根。
沐浴華池,鍊身丹田之中,主潤靈根。華池,玉池。
三府相得開命門,
老子,太和各為一府,共侍道君。常開闔命門,陽明無端也。
五味皆至善氣還,
六合之中自生五味,演而食之,正氣並來。
被髮行之可長存。
大道萬畢,被髮僵卧,鍊身五嶽,則得長生。
大道蕩蕩心勿煩。
大道蕩蕩,昭然曠然。要道不煩,煩道不要,求於無形。
吾言畢矣慎勿傳。
吾者,中央老君也。解說天道,從頭至足,皆可生也。勿傳非人,令道不明,慎之慎之。
太上黃庭外景經
推誦《黃庭內景經》法
當入齋堂之時,先於戶外叩齒三通。閉目想室中有紫雲之氣,鬱鬱來冠兆身。玉童侍左,玉女侍右,三光寶芝,洞映內外。咒曰:
天朗氣清,三光洞明。金房玉室,五芝寶生。玄雲紫蓋,來映我形。玉童侍女,為我致靈。九帝齊景,三光同軿。得乘飛蓋,昇入紫庭。引氣三十九咽,畢,入戶北向四拜,長跪,叩齒二十四通,上啟高上天真玉晨太上道君:某甲今當入室詠誦玉經,鍊神寶藏。乞胃宮華榮,身得乘虛,上拜帝庭。畢,還東向揖大帝。又叩齒十二通,上啟扶桑大帝暘谷神王:某乙今披詠玉經,乞使靜室神芝自生,玉華寶耀,三光洞明,萬徧胎仙,得同帝靈。畢,即東向誦十徧為一過。竟,還北向四拜,東向揖,不須復啟也。但拜謁如法,隨誦多少,然以十數為限。不依法而受經,虧損俛仰之格,徒勞於神,無益於求仙也。五犯廢功斷事,十犯身
死於風刀之考。死為下鬼,負石之役,萬劫還生不人之道。當以八節日送金環、青繒九尺,以奉於有經之師。師得此信,速錄上學弟子郡縣、鄉里、姓名、年紀、生月日時於九尺青繒之上,正中於山岳絕巖之側,北向奏名青帝宮。叩齒二十四通,微咒曰:
天迴道氣,八道運精;三五應期,九祚代傾;命真玄寂,輔臣帝靈;玉劄已御,今奏青名。謹關九府,五岳司靈,記我所列,上聞玉清。三年之後,來迎某甲微形、賜乘八景,昇上帝庭。畢,埋青繒於絕巖之下。如此三年,有真人下降。一節不送,廢功斷事,不得入仙。三節違盟,告下三官,受考無窮。清虛真人曰:凡修《黃庭內景玉經》,應依帝君填神混化之道。讀竟禮祝畢,正坐向東,臨目內想身神形色、長短大小,呼其名字,還填本宮。不修此法,雖萬萬徧,真神不守,終無感效。徒亦損氣疲神,無益於延命也。今故抄經中要節相示耳:
髮神蒼華字太元,形長二寸一分。腦神精根字泥丸,形長一寸一分。眼神明上字英玄,形長三寸。鼻神玉壟字靈堅,形長二寸五分。耳神空閑字幽田,形長三寸一分。舌神通命字正綸,形長七寸。齒神崿鋒字羅千。形長一寸五分。右面部七神,同衣紫衣,飛羅裙,並嬰兒形。思之審正,羅列一面,各填其宮。畢,便叩齒
二十四通,咽氣十二過,祝曰:
靈源散氣,結氣成神。分別前後,總統泥丸。上下相扶,七神敷陳。流形遯變,愛養華元。道引八靈,上衝洞門。衛驅攝景,上昇帝晨。畢,次思心神丹元字守靈。形長九寸,丹錦飛裙。肺神皓華字虛成,形長八寸,素錦衣黃帶。肝神龍煙字含明,形長六寸,青錦披裳。腎神玄冥字育嬰,形長三寸六分,蒼錦衣。脾神常在字魂停,形長七寸三分,黃錦衣。膽神龍曜字威明。形長三寸六分,九色錦衣綠花裙。右六腑真人處五藏之內六府.之宮,形若嬰兒,色如華童。思之審正,羅列一形,叩齒二十四通,咽氣十二過,咒曰:
五藏六府,真神同歸。總御絳宮,上下相隨。金房赤子,對處四扉。幽房玄闕,神室紐機。混化生神,真氣精微。保結丹田,與日齊暉。得與八景,合形昇飛。紫微真人曰:昔孟先生誦《黃庭》,修此道八年,黃庭真人降之。此妙之極也。《黃庭》祕訣盡於此矣。形中之神,亦可從朝至暮,恒念勿忘,不必待誦《黃庭經》矣。
雲笈七籤卷之十二
#1居:原誤作『君』,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改。
#2月魂:輯要本作『月』。
#3的其的:輯要本前『的』作『得』。按作『的』於文意更通。
#4嫌: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並作『大』。
#5玉:四庫本、輯要本、叢刊本並作『為』。
雲笈七籤卷之十三
三洞經教部 經
太清中黃真經並釋題
釋題
《中黃真經》者,
中黃者,中天之君也。真者,得無為之身也。經者,為大道之徑也。
九仙君譔,
九仙者,天之真也。其位最崇,下管八天,上極真位,顯兩儀之成形。然大道之人,苞裹萬景,含養天地,以慈愛為百行之源,以眾善為資身之本;廓然洞達,存不捨之根;總察萬行,無棄絕之智。是以出五明殿,入中和宮,放無極光,洞無極景。及與黃人論無極之義,顯分聖教,須知無中不無,欲悟玄元,先了義趣。得之者同其生,失之者共其死。哀體內之莫測,病生靈之不悟。元氣分散,隨彼行之所生;體節分離,掩太陰之泉戶。依余大教,必歸雲路。
中黃真人注,
中黃者,九天之尊。余始自人間,登於聖路,保養和氣,深藏其精。慮中行未成,切厲精誠,然後用其慈愍,剪其癡怒,去捨萬端,百靈濳護,永絕愛欲,陰神私助,然可服靈氣,固真一,知神仙可學也。
亦號曰《胎藏論》。
夫《胎藏論》者,蓋以人類受形於聖路,保和於氣母。陰陽交配,隨行所成。骨肉以精血為根,靈識以元氣為本。故有淺深、愚智、禍福不同。此經辨人倫之有形,明腹內之修養。窮本見末,尋苗識根。端明五藏,然可修身。用之以人,受之以法,守之以功。若虧是行,徒擅其能,亦不可學也。
《胎藏論》者,蓋九仙君兼真人之所集也。真人常觀察元氣,浩然凝結成質。育之以五藏,法五行以相應;明之以七竅,象七曜以昭晰。
夫人腹內有五行之正氣,順之即無疾,逆之即為害。頭應於天,足應於地。天欲得高,高即日月明;七竅欲得大,七竅大者道易成。為心氣大,骨氣大,和氣大,節氣大,此為神宅,修道易成,亦主有壽。
其識濳萌,其神布行,
夫人受形於胎,然布情識之根,心識為最。因心運已,得無不為。道有存神宅,皆以心識為用。即未若無心捨損,直上九天,為之大要。
安魂帶魄,神足而生。
魂生於天,魄生於地,入胎成形,諸神居拉。嬰兒在胞,善知人事,無息無聲,合於至理。既出胎腹,六識濳萌,體襲五穀,貪恚並生。隨識所用,坐變癡盲,故《太微靈書》有還魂制魄法,皆須用心存思。若暫有忘捨,前功悉棄。此書並不載,蓋為捨損心識。
形神相託,神形相成。口受外味以亡識,身受內役以喪情,神離形以散壞,形離神以去生。殊不知皮肉相應,筋骨乃成。肝合筋,其外爪;心合脉,其外色;脾合肉,其外唇;肺合皮,其外毛;腎合骨,其外髮。鹹傷筋,苦傷骨,甘傷肉,辛傷氣,酸傷血。
《玉華靈書》云: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食氣,形食味。味傷形,氣傷精。初皆相因,後皆相反。初相生成,後皆尅害。穀氣盛,元氣衰,即反壯成老。常欲得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養肝氣。冬七十二日省鹹增苦,以養心氣。季月末各取十八日省甘增鹹,以養腎氣。但依此養生,亦可得三百歲矣。存神亦得奔於諸天,只得為仙官爾,不得列於尊位。
故聖人曰:先除慾以養精,後禁食以存命。是知食胎氣,飲靈元,不死之道,返童還年。此蓋聖人之所重也。且夫一士專志,下學而上達:一夫有心,睹天道之不遠。學而無志謂之愚,
《准玄籙》云:無志之夫,萬行不成矣。
不學不知謂之蒙。
《玄元章》云:三生修道未具志,今生方遇《中黃》祕,若能閉得養形章,陰神永不奪人志。學道修行,大忌輕言泄事。縱得玉籙金章,終不成道。凡人遇異書奇術,皆天神助應,自是人愚慢其神理,難成道也。無分之人,永不相遇矣。
然三蟲未去,子踐荊榛之田;當三蟲已亡,自達華胥之國。
《玄鏡章》云:華胥國者,非近非遠乎!非人境所知,非車馬所到。此國方廣數萬里,其國無寒熱,無蟲蛇,無惡獸,國內人民盡處臺殿上,通諸天往來。人無少長,衣食自然,不知煙焰勞計之勤,不識耕桑農養之苦。所思甘膳,隨意自生。百味珍羞,盈滿堂殿。甘泉涌溜,注浪橫飛。九醞流池,自然充溢。人飲一盞,體生光滑。異竹奇花,永無凋謝。祥禽瑞獸,韻合宮商。一國人民,□#1相崇敬。然其國境外有三十里,草莽荊榛,四面充#2合。上有飛棘,羅覆數重;下有蒺蔾,密布其地。欲遊是國,先度此中。不顧凡身,然可得入。少生悔意,終不見達。凡言三十里荊棘者,為與三尸相持,身受虛羸寂寞,思食無味。等味及三蟲亡後,身識冲和,情理安暢,冥心內境,自達胎仙。既入華胥,方驗是跡。洞玄靈界,非凡所知。
顯章雲路,備述胎仙。知聖行之根源,辨仙官之尊位。至于霞衣羽服,玉館天廚,蓋為志士顯言,聊泄天戒,非人妄告,殃爾明徵,
准《玄元教令科》:凡是祕密天籙,不可妄開爾,當有滅門之禍。輕言泄事,陰神為慢易玄科,天奪人志。雖欲學道,多逢難事隔塞也,大忌之。
密此聖門,必登雲路。
《三天教》云:閉言之人,與道合神;天助其德,有其玉骨。如此之人,修道必成無疑耳。
慎無傳於淺學,誓莫示於斯文。
學道無成,謂之淺學。妄傳此等,當有刑禍之殃。道教禁科,大忌違誓,兼獲罪無量,誡之!
慢而折神,輕言損壽。
《玄格》曰:與人諍曲直尚减筭壽,况泄天章輕文傳示。彼既受禍,此亦獲殃,家當橫難,身備刀光。
若非志士,無得顯言。
夫志士學道,心跡無二,然可口傳,勿示文字。
總一十八章,列成一卷。
一十八章者,為人有五藏六府,外有七竅顯應,故有十八章。不言九竅者,同於北斗九星,兩星不見。一卷者,萬行歸之於一,此皆事合形神,應於運理。
號曰《胎藏中黃經》。皆以篇目相御,文句相繼。義精於成道,言盡於養生。行顯意直,事具文切。食氣之理備載,歸天之道以成。援筆錄章,列篇於後
內養形神章第一
此章五句,三十五言。
內養形神除嗜欲,
《洞元經》云:修養之道,先除嗜欲,內合五神;次當絕粒,心不動搖,六府如燭。常修此道,形神自足。
專修靜定身如玉。
夫人心起萬端,隨物所動。常令靜居,不欲與眾混同,內絕所思,外絕所欲。恒依此道,元氣自足。
但服元和除五穀,
世人常以五穀為肌膚,不知五穀壞身之有餘。今取春三月,净理一室,著机案,設以厚暖狀席。案上常焚名香。夜半一氣初生之時,乃靜心神,當叩齒三十六通,以兩手握固,仰卧暝目。候常喘息出時,便合口皷滿咽氣,以咽入為度,漸漸咽之。若入肚,即覺作聲,以飽為度,飢即更咽。但當坦然服之,無所畏懼。氣入後如口覺乾,即服三兩盞胡麻湯,此物能潤腸養氣。其湯法:取上好苣藤三大升,去皮,九蒸九暴;又取上好茯苓三兩,細杵為末。先下苣藤末煎三兩沸,次下茯苓末,又煎數沸,即入少酥蜜。渴即飲一兩盞,兼止思食。或四時枸杞湯,時飲一兩盞,亦善咽氣,自得通暢。但覺腹中安和,咽氣漸當流滑。一切湯水盡不要喫,自得通妙理。但服氣攻盤腸糞盡,咽氣自然如湯水直至臍下。初服氣小便黃赤,勿怪也。心胸躁悶,亦勿懼。但心境不移,自合妙理。若不絕湯水,雖腹腸中滓盡,終不得洞曉是非。或若要絕水穀,只在自看任持,亦不量時限遠近。亦有一月,亦有五十日,亦有百日者,三丹田自然相次停滿。一月,下丹田滿,六十日,中丹田滿。九十日,上丹田滿。下丹田氣足,藏府不飢。中丹田氣滿,體無虛羸。上丹田凝結,容貌充盛,三焦平實,永無所思,神凝體清,方鑒是非。下丹田滿者,神氣不泄;中丹田滿者,行步超越;上丹田滿者,容色殊絕。既三部充實,自然身安道泰,乃可棲心聖境,襲息胎仙。此為專氣之妙門,求仙之捷徑也。若或食或斷,令人志散;好食諸味,難遣穀氣。此二事者,習氣之所疾,求仙之大病。《經》曰:鹹美辛酸五藏病,津味入牙昏心境,致令六府神氣濁,百骸九竅不靈聖。人能堅守,禁絕嗜欲諸味者,九十日三丹田凝實;百日內觀五藏;三百日鬼怪不藏形,陰神不敢欺;千日名書帝錄,形入太微。
必獲寥天得真籙,
凡飛鍊上昇,為下天仙官;存想無為氣神,修三一之道,得上天仙官;若真子服胎息成者,得寥天昇真籙,千乘萬騎迎子,當獲中天真尊。
百日專精食氣足。
謂三丹田氣足也。凡食氣吞霞,言是休糧,蓋非旦夕之功。先以德行護身,次以除陰賊嗔怒。此學道之志也。陰賊未息,三蟲不除,或行非教之事,不復成矣。故《太微玄章》曰:除嗜欲,去貪嗔,安五藏,神足矣。
食氣玄微章第二
此章二十六句,一百八十二言。
食氣玄微總五事,
夫言玄微者,皆事理莫達,謂之玄妙。言五事者,但學絕粒,即魂魄變改,三尸動搖。
大關之要莫能知,
夫人內行未成,不知諸魔相違,謂言道法無效,蓋不達真正理也。若是先具內行人,只服津液,由得不飢,况於服氣乎。
元氣初服力尚微,
夫服氣為有滓滯。至一七、二七已來,滓穢退出,漸覺體內虛弱,百節無力,但勿為懼。緣元氣未達腹胃中,所以覺虛弱。但咽氣,使漸通流,日勝一日。但當堅志守一,侯下丹田滿,頓無飢渴。假令未達,皮膚容也黃瘦,亦勿以為畏,後當悅懌矣。如不專志兼食,行即用氣,無效也,亦愛數敗。此亦為不具內行人即如此。有愛緣牽心,彼自使敗。
要子將心運守之。
《太元經》曰:凡休粮諸門甚多,學道至近須九年以下。無成者唯有服氣,堅守百日,禁諸湯水。子心不動,三尸自除,永無敗矣。只為學者浮心未定,居二疑之端,使心神動搖,三尸齊起,百思既至,心跡難歸。雖服氣,易為退敗裏誠必不靈矣。
穀氣未除子何別,氣則難停而易洩。
夫體服氣,欲速達五藏,除湯藥外,諸物禁斷。四十九日,穀氣自絕。若少食諸味,即難遣穀氣。若要用氣,使內藏分明,當服此元氣。經五十日,百物不食,閉目內想脾藏中氣從心起,散至四肢,仰卧咒曰:中央戊己,內藏元氣,黃色力堅,運之可治。丹陽莫辭,朱陰共議。得達四支,黃雲大起。每至五更雞初鳴時常侯,莫令參差。如此二十七日,內見脾藏中氣鬱鬱如黃雲,透過四支。後當使此氣滅燭吹火。百步外便使之,如大風起,可以興黃雲閉彼形,人無見者。若不依五更初,及不能堅守,或則少一日,即無效矣。此中黃閉氣法。
或即體弱而心虛,或即藏虛而力劣。
用氣未達四肢,當有虛弱之患,但志之勿為懼矣。《大洞經》云:守之如初,成道有餘。
一者上蟲居腦宮,
《洞神玄訣》:上蟲居上丹田腦、心也,其色白而青,名彭居。使人好嗜慾、癡滯,學道之人宜禁制之。假令不絕五穀,常行此心,一年之外,上尸自終。人不知行,空絕五穀。若不絕貪欲,焉得蟲終滅也。
萬端齊起搖子心,常思飲膳味無窮,想起心生若病容。
學道者不得內行扶身,卻為三蟲所惑亂也。
二者中蟲住明堂,
《洞神玄訣》曰:中蟲名彭質,其色白而黃,居中丹田。使人食財好喜怒,濁亂真氣,使三魂不居,七魄流閉。《洞玄經》曰:無喜無怒,中尸大懼;不貪不欲;和氣常足;坐見元陽,萬神來集。
遣子魂夢神飛揚,或香或美無定方,或進或退難守常,精神恍惚似猖狂,令子坐敗食穀粮,子若知之道自昌。
怡然不易,其道自成也。
三者下尸居腹胃,
下尸,其色白而黑,居下丹田,名彭矯。使人愛衣服,耽酒好色。但學道之人心識內安,三尸自死,永無敗矣。
令子淡泊常無味,
若常守淡泊,三尸既亡,永無思慮矣。
靜則心孤多感思,撓則心煩怒多起,
服氣未通,被三尸蟲較力。或則多怒,或則多悲思,或則多嗜滋味。
使人邪亂失情理,子能守之三蟲棄,
《太上昇玄經》曰:食氣堅心,一月內一蟲當死,二蟲無託。人但能服氣,志守三十日,上蟲死;六十日,中蟲死;九十日,下蟲死;百日心不移,即體康神清,永永不敗。若或食或斷,令人志退,則無效也。
得見五牙九真氣。
五牙,為五行氣,生子五藏中。九真者,為九天之道也。此五藏成,還應九天,所以五藏之氣名九天也。元氣成,當自別得五行之氣,驅使無所不通也。
五牙咸惡章第三
此章六句,四十二言。
五牙咸惡辛酸味,
若五味不絕,五藏靈氣不生,終不斷思欲之想。但令水穀除,何慮不生五氣?五氣既生,即五情自暢;五藏既滿,元氣自凝;元氣既凝,五神自見;五神既見,賤惡人間,何世累之所能牽也。
為有三蟲鎮隨子,尸鬼坐待汝身死,何得安然不驚畏?
三尸之鬼常欲人早終,在於人身中,求人罪狀,每至庚申日白於司命。若不驚不懼,不早修鍊形神,制絕五穀,使年敗氣衰,形神枯悴,縱使志若松筠,亦復無成矣。一朝命絕,悔恨何及?
勸子將心捨煩事,
服氣人大要者,靜持心神,止捨煩務。使三蟲動而無效,神氣行而有徵,自得五神獲安,妙理濳達。
超然自得煙霞志。
能清能净,即自得志濳明,超然洞悟,煙霞之暢,在乎目前。
煙霞净志章第四
此章四句,二十八言。
煙霞净志通神奧,
若得水穀氣除,自然諸脉通曉,五藏靈光生。縱捨自有深奧,故不可測也。靈光,神氣也。
令子坐知生死道。
若能制絕諸味,百日後無不成矣。自得眾靈濳伏。生死之路,備睹機械,天外陰司之道,常知矣。
蒸筋暴骨達諸關,握固濳通開百竅。
謹案《胎息志理經》云:凡服氣五十日後,假令未絕水穀氣,遇日色晴明時景,朗曜景正午時,當於室宇內净軟牀席,散髮於枕上,握固於兩脅之傍,然後叩齒七通,端心暝目,似覺微悶,即須用力握固,漸漸筋脉徐開,靈氣濳通於骨肉之間,津液汗澤於皮膚之上,但當數數運用,自得顏色光悅,氣力兼倍,髮如新沐,髭若青絲。如不解閉氣鍊形,使用元氣行通於毛髮之間,自然每度鬢髮跳躑。若不得此術,雖復休糧長生,有同瓦礫草木,無精光也。
百竅關連章第五
此章四句,二十八言。
百竅關連總有神,
百竅通於百穴,百穴通於百脉。眼上二穴通於肝,肝脉通於心,故心悲則沮發於臉間。腭上雙穴通於鼻脉,鼻脉通於心脉,故心悲則鼻酸。鼻脉復通於腦脉,故腦熱則鼻乾。《洞神明藏經》云:百脉通流,百竅相望,百關相鎖,百節相連。故一穴閉則百病生,一脉塞則百經亂。故服氣無疾,諸脉常自通暢。道人不死,胃腹無物停留。鑒察吉凶,百神歸集於體,寒熱不近,元氣調伏於身。毒物不干,五藏靈神固護,狂獸不搏,土地常自衛持。隱現無難,骨肉合於玄化,即何慮不通於聖智也。
由子驅除歸我身。
百關九節,皆神宅也。藏府無邪氣所生,即萬神歸集。邪氣即穀氣是也。若正氣流行,所有瘡痕點靨客氣,自然消滅。
恬然得達自明真,
故得洞鑒昭然,足辨邪正之類。
自明真道永長存。
致形神於不死之門,昇子身於九天之上。
長存之道章第六
此章四句,二十八言。
長存之道因專志,
若不專不志,則難通於聖理也。
返荷三魂知不死。
氣通之後,當即自荷形神,明不死之路也。
何物為冤七七裏,
服氣滓盡後,絕水穀,最切者在四十九日。漸漸當百脉洞達,返照如燭,俗心頓捨,五藏恬和。若不能堅持,前功并棄。
堅然慎守鹹酸味。
少食諸味,難遣穀氣。
鹹美辛酸章第七
此章十句,七十言。
鹹美辛酸五藏病,津味入牙昏心境。
但是五味入牙,皆通於兩眼之穴,散霑於百脉之內,使穀氣堅實,藏腹停留。若求速達,請卓然斷絕也。
致令六腑神氣衰,百骸九竅不靈聖。
為神氣不凝於丹田之中,靈光不照於藏府之內。
子能慎守十旬終,諸脉洞然若明鏡。
使功滿十旬,神氣自當凝實,靈光煥耀如燭,無不洞達。
六腑明神不隱藏,與子言語說心境。
五藏神自見也。
滯子神功去路難,大都穀實偏為病。
若穀氣不除,即不見幽玄至理也。
穀實精華章第八
此章六句,四十二言。
穀實精華與靈隔,纏羅六腑昏諸脉。
穀氣精華化為涎膜,纏羅五藏六腑、關節筋脉,故不可知。但是服氣人經五六十日後,見腸胃中滓盡,將謂更無別物,不知穀氣精華殊未出也。所以有思食慮散之意,反使情切心懸,不可堪忍,亦為尸鬼所禍也。自後但有物如膿如血,或若壞脂,或若雞鴨糞,此乃穀氣欲出,有此狀也。後更三二十日,又有異物如涎如膜,此則穀實精華之狀也。若先曾兼食服氣,或斷或絕,經歷歲餘,一旦頓絕,還校便成。若無此物,亦不怪也。但無穀氣,則諸脉洞達,反照如燭。《大洞經》云:初服氣,人亦覺腸中滓盡,又見所食湯水,旋於腸中出,謂腹內更無別物,不知穀氣未出也。穀氣若盡,想更有何所思?形神如歸,豁然安泰,情無慮思,寂寞瘦弱等患疾亦何懼?退敗不進之憂必審而思之,無得退也。若能頓絕湯水,得三十日已來,卻退不能堅持,即若穿井及墾,見水而不取也。一何痛也!
元神不返欲何依?子心未達焉能測?
穀氣未除於藏腑之間,神氣不守於丹田之內,故道者昧然無知神功在近也?
可惜玄宮十二樓,那知返作三蟲宅。
若不修鍊形神,身上宮室皆為三蟲之窟宅。
三蟲宅居章第九
此章四句,二十八言。
三蟲宅居三部裏,
此蟲常在三丹田內。
子能運用何憂死?
但依聖人之言,用心修行,何殃累之所及也?
漂然鬱鬱常居此,
元氣常引內氣周流身中,即却復丹田之內也。
自辯元和九仙氣。
穀氣盡,即自辨識元氣也。
九仙真氣章第十
此章十二句,八十四言。
九仙真氣常自靈,三蟲已死復安寧。
《大洞元經》曰:三蟲亡,神氣昌。內照五藏中氣,使之如神,若居世遊隱法,具在《胎息章》中說。
由子運動呼吸生,
神氣若足,呼吸運動,興起雲霧,自然得成,隱化無滯。
居在丹田內熒熒,
服氣成者,居在丹田中,凝結若雞子,炳煥如燭,光照數里,內無不見,是為三丹田氣,自然如此也。
筋骨康強體和平,
《三光經》曰:鍊髓如霜,換骨如剛。服之千日,力倍於常。後能日馳千里,奔馬不及也?
心識怡然自暢情,思逸神高心彩明。
食氣成者,心神常自暢悅。情高思逸,棄賤人間也。
卻聞五味覺羶腥,
觀五味,見滓敗。示五香,聞腥壞。尋苗見根,故有是聞,自然如此。為天氣達也,俱有此見。
肌膚堅白筋骸清。
《胎息章》中自有鍊骨法,具載也。
地府除籍天籙名,坐察陰司役神明,內合胎仙道自成。
入胎息至五百息,當入異境。地籍除名,三天錄仙。至千息,魂遊上境。
胎息真仙章第十一
此章四句,二十八言。
胎息真仙食氣得,卻閉真氣成胎息。
服氣二百日,五藏虛疏,方可學入胎息。准《九天五神經》云:先須密室無風,厚軟氈席,枕高四指,纔與身平。求一志人,同心為道侶。然後捐捨心識,握固仰卧。情無所得,物無所牽。靈氣漸開,心識怡然。初閉息,經十息至五十息、至百息,只覺身從一處,如在一房中。只要心不動移,凡一日一夜十二時,都一萬三千五百息。故《太微昇玄經》云:氣絕曰死,氣閉曰仙;魄留守身,魂遊上天。至百息後,魂神當見。其魄緣是陰神,常不欲人生。其神七人,衣黑衣,戴黑冠,秉黑璽。《洞神經》曰:為之玄母。此神是陰屍之主。若見此神,子當謹心存念,咒曰:玄母玄母,吾屍之主。長骨養筋,莫離屍戶。吾與魂父,同遊天去。次當見魂父,三人各長一尺五寸,衣朱衣,戴朱冠,秉朱璽。當引上元宮諸腦神百餘人出。子當身見三丹田中,元氣如白雲,光照洞達。當呼三魂名:一曰爽靈,二曰胎光,三曰幽精。得此三魂,陽神領腦宮神引子元神遊於上天。初出之時,只覺身從一黑房中出,當見種種鬼神形容:或偉大者數丈,或微小者如騖雀,或披髮若亂蓬,或開眼如張電,為上界道路,皆是鬼神之過路。子但安心,無生懼意,亦須得良伴相助。緣元氣上與魂神相應,若有懼心,元氣當自口鼻出,即子身不得去也。但一夕之中,令傍人自記喘息數。至息已,子當與三元神同遊上界也。其道當成,以後即不得微有泄漏。大慎大慎!但不顧於物,鬼神伏德。
羽服彩霞何所得?皆自五藏生雲翼。
後鍊形上昇,自成五色羽衣。《中天羽經》曰:輕輕狀蟬翼,璨璨光何極。蟬為飲氣乘#3露,故生羽翼。人服元氣,而天衣不礙於體,即可知也。
五藏真氣章第十二
此章十四句,九十八言。
五藏真氣芝苗英,
《太華受經》曰:元氣含化,布成六根。吉凶受用,應行相從。內氣為識,胎氣為神。子能胎息,復還童嬰。反魂五藏之始,先布於水。內有六府,外應六根。
肝主東方其色青。
《太明五緯經》曰:肝主於木,生於水,尅之於土。來自東方,其色蒼,受之於陽。濳伏此氣,千息生光。但常用氣,未至胎息。當存想青氣出之於左脇,但六時思之不輟。自子時常隔一時,至五十日,當見此氣如青雲。用此氣可治一切人熱疾、時行臃腫、疥癬、急瘦。但觀前人疾狀,量其淺深,想此氣攻之,無不愈差。如觀前人肝色枯悴,不可治也。
子但閉固千息經,青氣周流色自成。
胎息經:千息為內養,此氣青色,當自凝結。
心主南方其色赤,伏之千息赤色出。
《太明五緯經》曰:心主於火,生之於木,尅之於金。來自南方,其色赤光,受之於朱陽,為夏天也。濳伏千息,當出心堂。常服氣,未至胎息。每日午時,想赤氣在心,大如雞子,漸漸自頂而出自散。咒曰:南方丙丁,赤龍居停。陰神避位,陽官下迎。思之必至,用之必靈。自此三咒之,能常行此氣,存想五十日不闕,當有赤氣如火光自見。用此氣可治人一切冷病。當用氣攻前人病時,其人面色帶青即不治,陰氣不可治。凡存神氣法,並不欲得遣人知。
肺主西方其色白,服之千息白色極。
《太明五緯經》云:肺主於金,生之於水,尅之於木。來自西方,其色白,澄净微芒。功達千息,光徹洋洋。常服,每至丑時,存想肺間有氣,狀如白珠,其光漸漸上注於眉間,後乃咒曰:西方庚辛,太微玄真。內應六府,化為肺神。見於無上,遊於丹田。固護我命,用之成仙。急急如律令!存念一遍,如此四十九日,肺中有氣如白雲自見。此氣照地下一切寶物,及察人善惡,示表知裏。如不行存想五氣法,服氣三年,方見五藏內事。此緣不具真行,使用不辨相尅相生。如寒用心氣,緣是火氣。如熱用腎氣,緣是水氣。不辨用氣,即無效也。《九氣經》中亦不言氣法,寥廓尚祕,况是人間也?
脾主中央其色黃,服之千息黃色昌。
《太明五緯經》云:脾主於土,生之於火,尅之於水。來自中方,其色黃。閉氣千息,不敢伏藏。存想黃氣,但一日一想,不限時節,亦無咒。其脾藏存之四十九日,自見此氣,已後能用,可將身入墻壁,人盡不見。
腎主北方其色黑,服之千息黑色得。
《太明五緯經》曰:腎主於水,生之於金,尅之於火。來自北方,其色黑,微芒。伏之下元,主持命房。內有真白,守之不忘。此五藏神氣,但至五更初,各存想氣色都出於頂上訖,即止。亦不假一一別存想,兼不用咒亦得,只是較遲,滿百日方有效驗也。
驅役萬靈自有則,
服氣心志正,兼行內行,內外相扶。一年後,應是人間鬼怪、精魅、及土地神祇,並不敢藏隱。所到去處,地界神衹先出拜跪,常隨衛道者。陰司六籍,善惡具知,然亦不可便將驅使,緣未具三天真籙,慮有損折。若入胎息得昇身訣,且要遊人間,但依此經屍解法,然可#4遊世,即無遮礙。不爾,未可忘道。若不務此衍,但務化人矣,自他俱利。
乘服彩霞歸太極。
《胎息伏陰經》曰:內息無名,唯行想成。若不行戒行入胎息,未得合神。《太微靈隱書》曰:凡人入胎息,遊人間,行屍解術,隨物所化,故有託衣衾所化者。常以庚辛日取庚時,於一净室內焚名香一爐,於所卧牀頭兼須設机案,上著香爐,下著所拄者龍杖及履鞋等物,盡安置於頭邊。身衣不解,以衾蓋之,首西而卧。自念身作死人,當陰念此咒七遍,咒曰:太一玄冥,受生白雲。七思七召,三魂隨迎。代余之身,掩余之形。形隨物化,應化而成。急急如律令!此存念一食間,但依尋常睡。如當存念之,起一食久,輒不得與人語,若與人語,其法不成。如此常行四十九日,漸漸法成。後要作,不問行住坐卧,陰念此咒七遍,隨手捉物,身便別處去。眾人只見所把之物,身將以死矣。後却見物還歸本形。此法即可以下界助身,不可以便行非法之事。大須護慎其法,大須隱默。若卧在牀上,但以被覆身,隱念一遍,便却出入,只見所卧衾被是身,不見被形。若於財色留心,當為神理銷折矣。
太極真宮章第十三
此章七句,六十三言。
太極真宮住碧空,絳闕崇臺一萬重,玉樓相行列危峰,
上界宮館,生於窈冥,皆有五色之氣而結成。下界土地,皆是水氣橫凝扶住,故不得自在,不得堅長,不得平正。上界以八珍為土地,七寶為用器。至于宮殿,七珍合成,有自然不運之力,無人功興動之用。上界以七珍精氣為日月,下界以陰陽純氣為日月。下界言一年三百六十日,是上界一日十二時也。《太黃經》曰:不食土地精,生居太一城。為形神俱得去也。
瑤殿熒光彩翠濃,
為七珍翠彩煥爛,光徹內外無隱礙。千閣萬樓,互相影對,太仙真人猶居此外也。
紅雲紫氣常雍容,玉壁金梁內玲瓏,
《玄宮玉堂經》曰:白玉為壁,黃金為梁,青珊為架,紅璧為牀。進以九霄之膳,酌以八瓊之漿。
鳳舞鸞歌遊詠中,
上界有天鳳舞鸞霄之歌,並是曲名也。
玉饌金漿意任從,
《九宴玄廚經》曰:一日十進九霄之膳,七獻八瓊之漿,一日十進食,八獻酒。
九氣真仙位列崇。
胎息得列九真上仙。
九氣真仙章第十四
此章十句,七十言
九氣真仙衣錦衣,銷穀雲裳蟬帶垂,
真君衣瓊文錦、蟬轂之衣也。
天冠搖響韻參差,
冠搖眾珮,響韻五音,為自然也。
九文花履錦星奇,
九文錦為履,其花零亂如眾星鑽壁也。
却佩霓裳朝太儀。
霓服,仙官朝裳。人初得仙,皆朝太儀真君九天主也。
十方彩女執旌麾,百靈引駕玉童隨,前有龍幡後虎旗,
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皆是百靈之數。
羽服飄颻八氣吹,
八氣,八方正氣,先治道路也。
更上寥天入太微。
太微都在第五天,金星輪朱華宮,
亦#5太微,管下界生死籍部。每四時八節,申籍奏聞上界太微。凡此官史,有四十萬眾大數。
太微玄宮章第十五
此章八句,五十六言。
太微直上寥天界,動靜風調鳴竽籟。
太微上界所有風搖,皆如笙竿之韻,如極樂之所,自然如此也。
殿閣穹崇何杳隗,
杳隗,謂虛峻極也。殿閣重數甚多,橫#6壯尤麗也。
壽永衣輕人體大。九天各各皆相倍,
九天羽服儀仗,各各相次加倍。羽衣轉輕,人體轉大。彩翠鮮華,日月轉邁長遠也。
是為因心得自在。
因心運身,得出三界。
靜理修真為聖人,九行門空列章戴。
夫九行者,道人之窟宅,動息住持,不離其內。一者以慈愍為衣,二者以止捨為食,三者以正心為乘,四者以專志為才,五者以謙下為牀,六者以順義為器,七者以勤惠為屋,八者以修空為宅,九者以陰施為業。修道之子,不持此九行,去道疏矣。
九行空門章第十六
此章十二句,八十四言。
九行空門至真路,大道不與人爭怒,動息能持勿暫停,陰神返照神常助。
持心不息,其道易成。
諸行無心是實心,因心運得歸天去。
無心之心,因心運心;雖無有心,還因心有。
除苟無心是謂真,
眾事曰苟,無事曰除,除心止念,萬行歸余。
自隨胎息入天門。
胎息以善行為要機,無念為至路。
玄元正理內藏身,無曲濳形體合真。
《洞玄經》曰:心無曲,萬神足。
三部清虛元氣固,六府翻成百萬神。
三元靜,六府調,真氣歸於真行,二理相合。五藏六府諸神,共有百萬,自然相和應也。
六府萬神章第十七
此章十句,七十言。
六府萬神恒有常,
五藏六府,百關九節,有神百萬,若日常清净修之,即當自見。
元和净治穀實盡。
但以元氣攻運,何穀氣之不去?
大腸之府主肺堂,
肺為首三焦之主。
中有元神內隱藏。
藏府既净,萬神自藏。故《太明經》曰:大腸主肺也。鼻柱中央為侯色也。重十二兩,長一丈二尺,廣八寸,在臍左邊,曲疊積一十二盤。貯水穀一斗二升。主十二時。內有神,各具本色衣冠十二人。若除水穀氣盡,元氣自足,其神當見。各據本時,遞相更直,以衛修道之子也。
腎府當明內宮女,外應耳宅為門戶。
《內神經》曰:精主腎,腎為後宮。內宮列女耳。腎之宮承氣於耳。左腎為壬,右腎為癸,循環兩耳門中。有神五百人,內有元神,守自都管兼主志。凡人好嗔怒,即傷腎。腎傷即失志,俱喪元神。故道者忌嗔怒,道成,內神常見於人當衛道者也。
膀胱兩府合津門,氣海循環為要路。
膀胱是兩府氣。腎合膀胱,乃受津之府,上應於舌根也。津液往來,常潤肥澤舌岸,以應兩膀胱氣。若少不潤,服氣人未成,當欲少語,以養津也。語多即口乾,口乾難用氣也。中有神三百六十人,以應一年之數,氣成當見。其神常抱無貪之行,故道者不貪,志合神理。《大洞昇玄經》曰:行合神見,道成歸天。此神人,行胎息即自出,常護衛人近道者也。
子當得見內神章,終身不泄神常助。
勿泄天神章第十八
此章八句,五十六言。
勿泄天神子存志,
終始不泄,天神助子。
凡是天章勿輕示,三十三篇世絕知,况復《中黃》祕中祕。
道有《胎光經》三十三篇,禁絕不許妄傳泄,况玆中黃靈句,祕之特重,慎之慎之!
先禮三真玉仙使,然後精心睹文字。
《教令科》云:欲開示三真等經,先須擇甲子日,净室燒香,心存南華真人,念三天真君同開作證。首東作禮四拜,然後云:某為求道,輒開九天大聖真文,傳示一遍。故得百靈同助,身歸太無,名入天戶。不得示三人,切忌容易泄漏。若不依經教妄開示,如睹常文必有殃,責非淺,莫輕慢!
違教身罹非命殃,子孫受禍當須忌。
餘殃明罰,世世子孫受禍。大忌大忌!
雲笈七籤卷之十三
#1□:即『互』字。輯要本、叢刊本誤作『牙』。
#2 充: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並作『叢』。
#3 乘:叢刊本、輯要本並作『秉』。
#4 可:輯要本作『後』。
#5 亦:此下輯要本有『名』字。
#6 橫:輯要本作『宏』。
雲笈七籤卷之十四
三洞經教部 經
黃庭遁甲緣身經
道言,昔於蘂珠宮中,聽黃庭妙義、《大道琴心靈篇》內固變化之道。人之受生,分靈道氣,含和陰陽。逐戀聲色,為滋味所惑,為奢淫所誘,亡失正念,虛度壯年。焉知動靜出處,當依教修習,履歷妙行,以輔養其神,則身安靜,萬灾不干,邪魔不撓。存念善道,遠離惡道,往來出入,當呼今日日神姓名字云:某送我去來。如是呼之,乃行其道,直日神與人同行神道,眾惡不干,能却百鬼,不逢惡毒。又奏表上謁貴人,皆書符持懷中,三呼直日之神,與我同行!入疾病家、死生家,置符於懷中,遇陰日右畔,陽日左邊。若入山林避難者,三叩齒,直呼之#1神名字。并呼甲申神,山中鬼魅、狼虎之類,盡皆迸走。若辟除惡神鬼者,書六甲六乙符持行,并呼甲寅神,鬼皆散走。若入軍陣辟兵,即書六丙六丁符,并呼其神姓名,仍呼甲午神名,兵刃不傷。若欲辟火者,書六壬六癸符,并呼其神,又呼甲子神姓名字云:與我同行!即不被燒熱。若欲避水難者,書六戊六己符,并呼甲戌神,即免水溺。若縣官口舌,書六庚六辛符,并呼其神姓名,又呼甲辰神,官符口舌悉皆解散。已上所言,書符帶之,祕之勿傳。假令甲子神姓王字文卿,王自是姓,文卿是字。至癸亥他皆倣此。從神計八百七人,每日有一神當直。人能每日清旦,三叩齒,誦直日之神名云:某君為直日,與我俱行,使我所在,咸亨利貞!又每日三叩齒,誦本命神,須食之物,宜與本命神契,尤加福壽。更能於本命日,與本命神作大福利,吉慶尤甚。某乞左青龍孟章甲寅,右白虎監兵甲申,頭上朱雀陵光甲午,足下玄武執明甲子,月為貴人入中央。右此一首,常密念之令熟,勿令出聲,不要佗人知。若有縣官,或有殃害之氣,軍陣險難之處,及入佗國未習水土,或遇疫病辰日,數數存念之。或入孝家臨屍見喪,亦入門一步誦一遍,叩齒三下,當誦三遍。此我法也。來日平覺,便念四海神名:
東海神名阿明,西海神名祝良,南海神名巨乘,北海神名禺強。四海大神辟百鬼,蕩凶灾,急急如律令!
《黃庭內景祕要六甲緣身經》曰:若人卒得疾,及癰瘇、惡氣、飛尸、百毒、惡夢之屬,便閉氣誦甲午至戊戌止,留氣在上斗中。上斗中者,在兩乳間也。閉氣闇誦甲午至戊戌十遍,然後吐氣,又誦甲子至戊辰止,留氣在下斗中。下斗中者,臍中也。亦闇誦十遍,然後吐氣,以治建八尺之質,含萬有之軀。外有四支、九竅,內有五藏、六府,各有神主,精稟金火,氣諧水木五藏者,是五神之府,含生之器。神欲安,氣欲寬,導養之妙。
火則躁而禮,金則勇而義。躁與勇,義與禮,陰陽之數也。長陰則殺,長陽則生,生殺之數也。故抑躁行禮義則生,長勇罷禮義則死。外行禮義,內安脾膽,導養之祕也。以忠孝為先,不識其原,傷生之道。然知其本靈祕之衛,若能安其神,鍊其形,攝生得氣,歸正背偽,出其恍惚,入其玄妙,辨補寫之理,誕延育之方,可昇仙矣。子龜鏡焉,道在其中也。黃帝敬受靈訣,專精行之,未逾一紀而神猷先鑒,行氣使心,精步逾玄,含靈契理,入水不溺,入火不焚,氣運於內,神應於外,豈非至真哉!謹具五藏玉軸圖於後。
肺藏圖
治肺當用呬。呬為寫,吸為補。夫肺者,兌之氣,金之精,其色白,其象如懸磬,其神如白狩。肺主魄,魄化為玉童,長七寸,持杖往來於肺藏。其神多怒者,蓋發於肺藏也。欲安其魄而存其形者,則當收思斂欲,含仁育義,不怒其怒,不聲其聲,息其生則含乎太和。肺合於大腸,上主於鼻。故人之肺有風則鼻塞也。色枯者,肺乾也。人鼻痒者,肺有蟲也。人之多怖者,魄離於肺也。人之體生白點者,肺微也。人之多聲者,肺強也。人之不耐寒者,肺勞也。好食辛者,肺不足也。顏色鮮白者,肺無他惡也。人大腸鳴者,肺氣壅也。夫肺主商,肺有疾當用呬。呬,肺之氣也。其氣義,則廖疾,久以安神。人有怨怒填塞胸臆者,則呬而泄之,蓋自然之理也。向若不呬,必致傷敗。獲呬而獲生乎!.故病用呬耳。夫人無苦,用呬者不祥也。夫肺處七宮驚門,主信,使人方正平直,習武先忠,則魄安形全也。且肺者,秋之用事。秋三月,天地氣明,肅殺萬物,雀卧雞起,用安至精,公施抑怒改息,兩相形長,秋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常以七月、八月、九月望旭旦,西面平坐,鳴天鼓七,飲玉漿三,然後瞑目,吸兌宮白氣,入口吞之,以補呬之損。肺以正白之用,以致玉童餞,則神安思強,氣全兆體,百邪不能殃之,兵刃不能害之,延年益壽,名飛仙耳。蓋所謂補寫神氣,安息靈魄之所致哉。
心藏圖
治心當用呵。呵為寫,吸為補。夫心者,離之氣,火之精,其色赤,其象如蓮花,其神如朱雀。心主神,化為玉女,身長八寸,持玉英,出入於心府也。其神躁而無準,人之暴急者,蓋發於心藏也。欲安其神而全其形者,則全忠履孝,輔義安仁,止其風,靜其急,息其熾,澄其神,而全其形,則合中和也。心合乎小腸,主其血脉,上於舌。人之血壅者,心驚也。舌不知味者,心虧也。上智者,心有七孔,中智五孔,下智三孔,明達者,心有二孔,尋常者有一孔,愚癡者無孔也。多忘者,心神離也。好食苦者,心不足也。多悲者,心傷也。重應者,心亂也。面青黑者,心冰也。容色赤者,心無他惡也。夫心主徵,心有疾當用呵。呵者,心氣也。理其氣體,呵能靜其心而和其神,所以人之心亂者則多呵,蓋天全之候也,人皆為而不知哉!向若不呵,當致憤怒者也。故心疾用呵,除邪氣也。夫心處九宮驚門,主智,使人樂善好施,恭孝以修仁,則心和而形全也。且夫心者,夏之用事也,天地氣交,萬物華結亥寢丑起,無厭於養。英成實長,夏之德也,逆之則傷心。常以四月、五月、六月弦朔清旦,南面端坐,叩金梁九漱玄泉三,靜思想,吸離宮之赤氣,入口三吞之,以補呵之損,植其靈府,開心穴,餌離火,濯玉女,神平體安,眾殃不害,金火不能傷,治神之靈也。
肝藏圖
治肝當用噓。噓為寫,吸為補。夫肝者,震之氣,水之精,其色青,其象如懸匏。肝主魂,其神如龍,化為二玉女、玉童,一青衣,一黃衣,各長七寸;一負龍,一持玉漿,出入於肝藏也。其神好仁,人之行惠者,蓋發於肝也。欲安其魂而延其齡者,則當澤被芻棘,恩覃庶類,而後全其生,則合乎太清者也。肝合於膽,上主於目。肝盛則目赤。又主於筋,肝虧則筋急。皮枯者,肝熱也。肌肉黑黯者,肝風也。好食醋味者,肝不足也。色青者,肝盛也。手足汗者,肝無他惡也。毛髮枯者,肝傷也。夫肝主角,故肝有疾者,當用噓。噓者,肝之氣也。其氣仁也,故除毀痛。人之有傷痛者,則噓之以止痛,皆自然之驗也,豈不以為靈哉?此之至理也,通玄之道。且肝之主春,春之用事。春三月,天地氣生萬物,花葉繁茂,人及芻萌,順陽之道也,逆之傷肝也。傷之則毛骨不榮也。常以正月、二月、三月寅時東向平坐,叩齒三通,閉氣七息,吸震宮之青氣三吞之,補噓之損,以享青帝之杞,以致二童之饌。木精乘王,則肝歡寡憂,精之妙也。
脾藏圖
治脾當用呼。呼為寫,吸為補。夫脾者,坤之氣,土之精,其色黃,狀如覆盆。脾主意,其神如鳳。化為玉女,長六寸,循環於脾藏也。其神多嫉妬。人之嫉妬,蓋起於脾藏也。土無正形,故妬之無準也。婦人則妬劇者,乘陰氣也。欲安其神,則當去欲寡色,少思屏慮,長其土德而後全其生也。脾合乎太陰,脾連胃,上主於口,消穀之腑,如磨之轉,化生而入熟也。食不消者,脾不轉也,食堅硬之物,磨之不化也。人不欲#2食訖便卧,其脾則側,側則不轉,食堅物,生食不化,則為宿食之患也。故食不調則傷脾,脾藏不調則傷質,質神俱損,則傷人之速,故人之不欲食生硬堅澀之物,全人之道也。人不欲食,為脾中有不化食也。多惑者,脾識不安也。多食者,脾虛也。食不下者,脾塞也。無顏色者,脾傷也。好食甘者,脾不足也。顏色鮮滑者,脾無他惡也。夫脾主於中宮土也,故脾之有疾當用呼。呼者能引脾疾,故人之中熱者,呼之以驅熱溫之弊也。向若不呼,則熱氣擁於內,陰氣息於外,致憤悶之患,形何從而安哉?夫脾位寄於土宮,宮主義也。使人寬舒廣大,屈己濟人以利,不争者也。且脾之無正形,寄王四季,隨六氣助成萬物。脾育腸胃,義之道也。不以自專為德,不以物競為功,長坤之理,逆之則傷脾。常以四季月末十八日旭旦,正坐中宮,禁氣五息,鳴天鼓七,吸土宮之黃氣,入口五吞之,補呼之損,飲玉醴以致神之和,以補於脾,以佐神氣,則入山不畏虎狼,登險不懼顛蹶者,行氣之精也。
腎藏圖
治腎當用吹。吹為寫,吸為補。夫腎者,陰之精,坎之氣,其色黑,其象如圓石,其神如白鹿,兩頭化為玉童,長一尺,出入於腎藏。其神和也,人之柔順者,蓋發於腎藏也。欲安其神,則當仁德平廣,膏潤萬物,長其精,順其志,而後全其生形,則合乎太清者也。腎合於骨,上主於齒。齒痛者,腎傷也。又主於耳,人之骨痛者,腎虛也。耳不聞聲者,腎虧也。齒多楚者,腎虛也。齒黑□者,腎風也。耳痛者,腎氣壅也。腰不伸者,腎冰也。色黃者,腎衰也。容色紫光者,腎無他惡也。骨鳴者,腎羸也。夫腎主羽,人之有疾當用吹。吹者腎之氣,能瘳腎之疾,故人之積氣衝臆者,則強吹也。腎氣沉滯,吹徹則通。且腎者冬之用事,三月乾坤氣閉#3,萬物伏藏,戌寢寅起,與玄陰并,外陰內陽以養骨齒,以治其神,逆之則傷腎。常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面北平坐,鳴金梁七,飲玉泉三,吸玄宮之黑氣,入口九吞之,以補吹之損,以符呦鹿之詞,以致玉童之饌。益腎氣,神和體安,則群祆莫害,可致長生之道矣。
膽藏圖
以前名五藏,加膽名六府。膽亦受水氣,與坎同道。膽有疾,當用嘻。嘻為寫,吸為補。圖刑已附在肝藏。夫膽者,金之精,水之氣,其色青,其象如懸瓠,其神龜蛇,化為玉童,長一尺,戟其手,奔馳於膽。其神勇,人之勇决者,蓋發於膽藏也。欲安其神,當息忿寢爭,與仁輔義,其後全生也。膽合於膀胱,上主於毛髮。毛髮枯者,膽損也。髮燥者,膽有風也。無懼者,膽洪大也。顏貌青光者,膽無他惡也。爪甲乾者,膽虧也。毛焦者,膽熱也。無事淚出者,膽勞也。好酸者,膽不足也。夫膽寄於坎宮,使人觀智慕善,併#4 邪去佞絕姦,治方直也。且膽者,生於金,金主於武,故多勇,且抑之大吉。夫膽乘陰之氣,秉金之精,故主於殺。殺則悲,故人之悲者,金生於水,目中墮淚也。夫心主火,膽主水,火主辛,水主苦,所以人有弊者,即言辛苦。故為水火二氣相背,則火得水而煎,陰陽交争,水勝於火,故目淚出,淚流也。苦而出,故曰淚。夫悲啼號泣,其聲稱苦者,為淚出於膽,而以苦為詞也。膽,水也,而主於陰;目,明也,而主於陽。陰從陽,故從目出。常以孟月,端居正北,思吸玄宮之黑氣,入口九吞之,以補嘻之損,以食龜蛇之味,飲玉童之漿,然後神治體和,顛#5不能犯,邪莫之向,膽氣所致也。
歧伯曰:夫人之受天地之元氣生。氣之來也謂之精,精之媾也謂之靈,靈之變也謂之神,神之化也謂之魂,隨魂往來謂之識,並精出入謂之魄,管主精魄謂之心,心有所從謂之情,情有所屬謂之意,意有所指謂之志,志有所憶謂之思,思而遠慕謂之慮,慮而用事謂之智。智者,乃識見者也,蓋精神、魂魄、意志、思慮、情智、見識之所用也。
抱朴子曰:一人之身含天地之象。具在身矣。則胸脅為宮室,四支為郊境,頭圓象天,足方象地,左目為日,右目為月。髮為星辰,齒為金玉。大腸為江河,小腸為川瀆。兩乳、臍、膝為五岳,肝、腎、脾、肺、心為五行。故修道者常理之,若不修緝,必致毀敗。營衛不通,血氣不流,齒髮不堅,五藏不調,則傾化隨及。故至人修其未毀,治其無疾也。
雲笈七籤卷之十四
#1 之:輯要本作『其』。
#2 不欲: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並作『方飲』。
#3 三月乾坤氣閉:此句前依文例當有『冬』字。輯要本作『冬三月乾坤氣閉』。
#4 併:輯要本作『屏』。
#5 顛:輯要本作『惡』。
雲笈七籤卷之十五
三洞經教部 經
黃帝陰符經敘
《陰符》自黃帝有之,蓋聖人體天用道之機也。《經》曰:得機者萬變而愈盛,以至於王;失機者萬變而愈衰,以至于亡。厥後伊呂得其末分,猶足以拯生靈,况聖人乎?其文簡,其義玄。凡有先聖數家注解,互相隱顯。後學難精,雖有所主者,若登天無階耳。近代李筌,假託妖巫,妄為注述,徒參人事,殊紊至源。不慙窺管之微,輒呈酌海之見。使小人竊窺,自謂得天機也。悲哉!臣固愚昧,嘗謂不然。朝願聞道,夕死無悔。偶於道經藏中得《陰符傳》,不知何代人製也。詞理玄邈,如契自然。臣遂編之,附而入注。冀將來之君子,不失道旨。
黃帝陰符經張果註解
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觀自然之道,無所觀也。不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心深微而無所不見,故能照自然之性。性惟深微而能照,其斯謂之陰。執自然之行,無所執也。故不執之以手,而執之以機。機變通而無所繫,故能契自然之理。夫惟變通而能契,斯謂之符。照之以心,契之以機,而陰符之義盡矣。李筌以陰為暗,符為合,以此文為序首,何昧之至也。
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五賊者,命、物、時、功、神也。傳曰:聖人之理,圖大而不顧其細,體瑜而不掩其瑕。故居夷則遵道布德以化之,履險則用權發機以拯之。務在匡天地,謀在濟人倫。於是用大義除天下之害,用大仁興天下之利,用至正措天下之枉,用至公平天下之私,故反經合道之謀,其名有五,聖人禪之,乃謂之賊;天下賴之,則謂之德。故賊天之命,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黃帝所以代炎帝也。賊天之物,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帝堯所以代帝摯也。賊天之時,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帝舜所以代帝堯也。賊天之功,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大禹所以代帝舜也。賊天之神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殷湯所以革夏命也。周武所以革殷命也。故見之者昌,自然而昌也。太公以賊命為用味,以取其喻也。李筌不悟,以黃帝賊少女之命,白日上騰為非也。
五賊在乎心,施行在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傳》曰:其立德明,其用機妙,發之於內,見之於外而已矣。豈稱兵革以作寇亂哉?見其機而執之,雖宇宙之大,不離乎掌握,况其小者乎?知其神而體之,雖萬物之眾,不能出其胸臆,况其寡者乎?自然造化之力而我有之,不亦盛乎?不亦大乎?李筌等以五賊為五味,順之可以神仙不死。誣道之甚也。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傳》曰:人謂天性,機謂人心。人性本自玄合,故聖人能體五賊也。
天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傳》曰:天機張而不生,天機弛而不死。天有弛張,用有否臧。張則殺威行,弛則殺威亡。人之機亦然。天以氣為威,人以德為機。秋冬陰氣嚴凝,天之張殺機也,故龍蛇畏而墊伏。冬謝春來,陰退陽長,天之弛殺機也,故龍蛇悅而振起。天有寒、暄,德亦有寒暄。德刑整肅,君之張殺機也,故以下畏而服從。德失刑偏,君之弛殺機也,故姦雄悅而馳騁。位有尊卑,象乎天地,故曰:天發殺機,龍蛇起陸,寇亂所由作;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尊卑由是革也。太公、諸葛亮等以殺人過萬,大風暴起,晝若暝。以為天地反覆,其失甚矣。
天人合德,萬變定基。
《傳》曰:天以禍福之機運於上,君以利害之機動於下,故有德者萬變而愈盛,以至于王;無德者萬化而愈衰,以至于亡。故曰天人合德,萬變定基。自然而然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傳》曰:聖人之性,巧於用智,拙於用力。居窮行險,則謀道以濟之;對強與明,則伏義以退避之。理國必以是,用師亦以是。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傳》曰:九竅之用,三要為機。三要者,機、情、性也。機之則無不安;情之則無不邪;性之則無不正。故聖人動以伏其情,靜以常其性,樂以定其機。小人反此,故下文云:太公為三要,為耳、目、口。李筌為心,神、志,皆忘機也。俱失《陰符》之正意。
火生於木,禍發必剋;姦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鍊,謂之聖人。
《傳》曰:夫木性靜,動而生火,不覺火盛,而焚其質。由人之性靜,動而生姦,不覺姦成而亂其國。夫明者見彼之隙以設其機,智者知彼之病以圖其利,則天下之人,彼愚而我聖。是以生者自謂得其生,死者自謂得其死,無為無不為,得道之理也。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傳》曰:天地以陰陽之氣化為萬物,萬物不知其盜。萬物以美惡之味饗人,人不知其盜。人以利害之謨制萬物,萬物不知其盜。三盜玄合於人心,三才靜順於天理。有若時然後食,終身無不愈;機然後動,庶類無不安。食不得其時,動不得其機,殆至滅亡。
故曰食其時,百骸治;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神所以神也。
《傳》曰:時人不知其盜之為盜,只謂神之能神。《鬼谷子》曰:彼此不覺謂之神。蓋用微之功著矣。李筌不知此文意通三盜,別以聖人、愚人為喻,何甚謬也。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傳》曰:日月有准,運數也;大小有定,君臣也。觀天之時,察人之事,執人之機,如是則聖得以功,神得以明。心冥理合,安之善也。筌以度數為日月,以餘分為大小,以神氣能生聖功神明,錯謬之甚也。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窮,小人得之輕命。
《傳》曰:其盜微而動,所施甚明博,所行極玄妙。君子用之,達則兼濟天下,大公其人也。窮則獨善一身,夫子其人也。豈非擇利之能審乎?小人用之,則惑名而失其身,大夫種之謂歟?得利而亡義,李斯之謂歟?豈非信道之不篤焉?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
《傳》曰:瞽者善於聽,忘色審聲,所以政其聰。聾者善於視,遺耳專目,所以政其明。故能十眾之功。一晝之中三而行之,所以至也。一夜之中三而思之,所以精也。故能用萬眾之人。李筌不知師是眾,以為兵師,誤也。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於目。
《傳》曰:心有愛惡之情,物有否臧之用。目視而察之於外,心應而度之於內。善則從而行之,否則違而止之,所以勸善而懲惡也。筌以項羽昧機,心生於物;以符堅見機,心死於物。殊不知有否臧之用。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傳》曰:天以凶象咎徵見人,人能做戒以修德。地以迅雷烈風動人,人能恐懼以致福。其無恩而生大恩之謂也。李筌以天地不仁為大恩,以萬物歸於天為蠢然。與《陰符》本意殊背。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
《傳》曰:情未發謂之中,守中謂之常,則樂得其志而性有餘矣。性安常謂之自足,則靜得其志而康常足矣。筌以奢為樂性,以康為靜,殊乖至道之意。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傳》曰:自然之理,微而不可知,私之至也。自然之功,明而不可違,公之至也。聖人體之亦然。筌引《孫子》云:視卒如愛子,可以之俱死。何也?
擒之制在氣。
《傳》曰:擒物以氣,制之以機,豈用小大之力乎?太公曰:豈以小大而相制哉?筌不知擒之義#1,誤以禽獸。注解引云玄龜食蛇,黃腰啖虎之類,為是悲哉!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生者,人之所愛,以其厚於身。太過則道喪,而死自來矣。死者,人之所惡,以其損於事。至明則道存,而生自固矣。福理所及謂之恩,禍亂所及謂之害,損己則為物之所益,害之生恩也。筌引《孫子》用兵為生死,丁公、管仲為恩害。異哉!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虞愚,我以不虞聖#2。人以期其#3聖,我以不期其聖。
《傳》曰:觀天之運四時,察地之化萬物,無所不知,而蔽之以無知,小恩於人,以蒙自養之謂也。知四時之行,知萬物之生,皆自然也。故聖人於我以中自居之謂也。故曰死生在我而已矣。人之死亡,譬如沉水自溺,投火自焚,自取滅亡。理國以道,在於損其事而已。理軍以權,在於亡其兵而已。故無死機則不死矣,鬼神其如我何?聖人修身以安其家,理國以平天下,在乎立生機。以自去其死性者,生之機也。除死機以取其生情者,死之機也。筌不瞭天道,以愚人、聖人、體道愚昧之人而驗天道,失之甚也。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注在上矣。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
《傳》曰:自然之道,無為而無不為。動靜皆得其性,靜之至也。靜故能立天地,生萬物,自然而然也。伊尹曰:靜之至,不知所以生也。
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
《傳》曰:浸,微也。天地之道,體著而用微,變通莫不歸於正,微之漸也。微漸故能分陰陽,成四時。至剛至順之謂也。
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傳》曰:聖人變化順陰陽之機。天地之位自然,故因自然而冥之,利自然而用之,莫不得自然之道也。
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
注在文上。
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
《傳》曰:道之至靜也,律曆因而制之,不能叶其中鳥獸之謂也。
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
《傳》曰:八卦變異之伎,從是而生。上則萬象,下則萬機。用八卦而體天,用九疇而法地。參之以氣侯,貫之以甲子,達之以神機,閉之以詭藏,奇譎之蕩自然也。
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傳》曰:陰陽相勝之術,恒微而不違乎本,明之信可明,故能通乎精曜象矣。
天機經解《陰符》也
叙曰:有機而無其人者敗,有其人而無其道者敗,故《易》曰: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故聖人觀其時而用其符,應其機而制其事,故能運生殺於掌內,成功業於天下者也。《易》曰: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是以聖人保之於靈臺,以觀機變。卷之則自勝,舒之則勝人;察之則無形,用之則不極。《易》曰:陰陽不測之謂神。而《陰符》象之矣。故聖人不測之符,陶均天下而無所歸怨矣。夫天為地主,道為德君,故聖人奉地而法天,立德而行道。舉天道而為經首,明地以奉之。《易》曰:乃順承天,待時而動。是故聖人將欲施為,必先觀天道之盈虛,後執而行之。舉事應機,則無遺策。《易》曰:後天而奉天時。
昌
夫聖人法地而奉天,立德而行道。居天地道德之間,建莫大之功者,未有不因五賊而成也。五賊者:其一賊命、其二賊物、其三賊時、其四賊功、其五賊神、皇帝王霸權變之道也。是以聖人觀其機而應之,度其時而用之,故太公立霸典而滅殷朝,行王風而理周室,豈不隨時應機,驅弛五賊者也?故聖人立本於皇王之中,應機於權霸之內。經邦治#4身,五賊者備矣,則天下望風而從之,竭其性命而無所歸其恩怨也。乃謂之曰:有道之盜,無形之兵。嗚呼!寇莫大焉。五賊在心,擒縱在手,治身佐世,莫尚於斯經云:見之者昌,不亦宜乎?
身
術曰:夫人心,身之主,魂之宮,魄之府。將欲施行五賊者,莫尚乎心。事有所圖,必合天道。此則宇宙雖廣,覽之只在於掌中;萬物雖多,生殺不離於術內。則明天地不足貴以遠、以厚,而况耳目之前乎?
機
夫殺機者,兩朝終始之萌,萬人生死之兆。處雲雷未泰之日,玄黃流血之時。故天之為變也,則龍出於田,蛇游乎路,此為交戰之機,故曰龍蛇起陸。人之為變也,則春行秋令,賞逆罰忠,此為顛墮之機,故曰天地反覆。天人之機同時而發,雖千變萬化,成敗之機定矣。
藏
夫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智者能愚,愚者不必能智。故聖人時通則見其巧而建其功;時否則見其拙而昧其跡。故孔明《序》曰:太公八十,非不遇也,蓋審其主焉。嗚呼!性命巧拙之時,識達行藏之勢,可以觀變察機,運用五賊。所以然者,夫聖人所以深衷遠照,動不失機,觀天料人,應時而作。故《易》曰: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
靜
夫九竅者,在天為九星;在地為九州;在人為九竅。九竅之氣不正,故曰受邪。受邪則識用偏,識用偏則不可發機觀變。故九竅之急,在乎三要。太公曰:耳、目、口也。夫耳、目、口者,心之佐助也;神之門戶也;智之樞機也;人之禍福也。故耳無聰不能別其音,目無明不能見其機,口無度不能施其令。夫三要不精,上不能治國,下不能治家,况兵者乎?懸人之性命,為國之存亡,靜動之間,不得無事,豈可輕而用之?
人
夫火生於木,火發而木焚。國生於姦,姦深則國亂。亦猶蠶能作繭,繭成則殺其身;人能生事,事煩則害其命。非至聖不能修身鍊行,防之於未萌,治之於未亂。夫十圍之木,起於拱把;百仞之臺,起於足下。治小惡不懼,必成大禍。嗚呼!木不相摩,火無由出;國無亂政,姦無由生。有始有終,是非不動。能知之其惟聖人乎?
安
萬物盜天地之精以生成,人盜萬物之形以御用,萬物盜人之力以種植,彼此相盜,各獲其宜,俱不知為萬物化。故能用機者,法此三事,以道之盜而賊於物。物亦知為盜之道。所以然者,貴得其時也;貴得其機也。故曰合其時而食則百骸治,應其機而動則萬化安。乖時失機,則禍亂生也。
神
老君曰:功成不有,為而不恃。此全生立德之本也。夫小人者,貪其財則以身徇利,愛其名則以力争功,矜衒神跡而求神名,物共嫉之,必喪其命。欲益招損,是不神矣。夫君子建大功而不恃,防小禍於未萌,退己進人,推能讓物,物共戴之,故不奪其利。自發神智,不能争物,物共讓之。不居其後,為損招益,是以至神矣。故老君曰:為者敗之,執者失之。誠哉言也!
聖
假如千年一聖,五百年一賢,應日月之數所生而大小之人定矣。夫大人出世,應明德而建聖功;小人當時,則廢正綱而生禍亂。故太公說於西伯知人望而已歸周;劉琨表於琅琊識天時而未離晋陵;母自死知明主之必興括,母不誅,見趙軍之必敗。故天道人事,賢者可以預知。佐非其人,夷於九族。故《易》曰:長子帥師,開國成家。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命
夫成敗之道未形,死生之機未發,小人能見,君子能知,則易見而難知,見近而知遠也。夫見機者則趨時而就利,皆不保其天年。知機者則原始而要終,固必全其性命。
倍
瞽者善聽,神不離於耳;聾者善視,心不離於目。其為聽也,神則專耳;其為視也,心則專目。耳之與目,遞為用師。當用之時,利絕其一。心之所主,則無事不精,猶有十倍之利,何况反覆以此用之?三思精誠一計,順時隱顯,應機行藏,以此用師,固萬倍之勝利。
物
夫人之心,無故不動。生之與死,緣物而然。物動則心生,物靜則心死。生死之狀,其惟物乎?
目
目者神之門,神者心之主。神之出入莫不游乎目。故見機者莫不尚乎目,能知機者莫不尚乎心。
蠢然
夫道不為萬物而生春,萬物感春氣而自生。秋不為萬物而殺,萬物感秋氣而自殺。其為生也,不恃其恩,不求其報,故其恩大矣。其為殺也,不恃其威,不求其懼,其威大矣。凡物,取而得之者小,不取而得之者大。故聖人不取。夫君王有道無道,則人民治亂之機。謌謠或樂或哀,則時年豐儉之兆。時人不能省察,天地乃降徵祥;或五雲騰起,七曜變行,皆因國風,是以然矣。且宋君失德,熒惑守心,及乎謝愆,退之三舍。用今儔古,皎在目前;以彼喻斯,豈勞心術?故智者悟於人事之初,而愚者晦於星象之後#5矣。
生
老君以無為有母,靜為躁君。夫靜者,元氣未分之初,形於元氣之中,故能生天地萬物。亦猶人弘靜。其心不撓,則能生天下萬物也。
勝
勝,浸長也。天地之道,各自浸長。天則長陽也,地則長陰也。陰陽相招,一晝一夜,遞為君臣,更相制勝,故曰陰陽相勝。夫開國用師,必侵天道。亦猶金火相交,而非交不伏也。天且弗違,而况於人乎?
順
《易》曰:剛柔相摩而生變化。變化不慝,故曰順也。夫人之育身治性,尚不可逆時為之,而况經邦佐世之雄哉!
契
至聖之道,窈然無為。無為則無機,無機則至靜。夫律曆之妙,動則能知。體既虛無,莫得施其管術,亦猶兵者不失其機,不露其釁,雖有智士,從何制焉?
象
奇器者,陰陽之故,能生萬物,亦猶人心能造萬事象矣。前進,象狀也。八卦六甲,鬼神機密之事,剛柔相制之術,昭昭乎前列其狀矣。
雲笈七籤卷之十五
#1擒之義:原誤作『擒義之』,據輯要本乙正。
#2人以虞愚,我以不虞聖:通行本作『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底本義勝。
#3期其:通行本作『奇期』。下同。
#4治: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無,疑為衍文。
#5後:輯要本作『前』。
雲笈七籤卷之十六
三洞經教部 經
靈寶洞玄自然九天生神章經
一名《三寶大有金書》
天寶君者,則大洞之尊神。天寶丈人,則天寶君之祖氣也。丈人是混洞太無元高上玉皇之氣,九萬九千九百九十億萬氣,後至龍漢元年化生天寶君。出書時號高上大有玉清宮。靈寶君者,則洞玄之尊神。靈寶丈人,則靈寶君之祖氣也。丈人是赤混太無元無上玉虛#1之氣,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萬氣,後至龍漢開圖,化生靈寶君。經一劫至赤明元年出書度人時,號上清玄都玉京七寶紫微宮。神寶君者,即洞神之尊神。神寶丈人,則神寶君之祖氣也。丈人是冥寂玄通元無上玉虛之氣,九萬九千九百九十萬氣,後至赤明元年化生神寶君。經二劫至上皇元年出書時,號三皇洞神太清太極宮。此三號雖年殊號異,本同一也,分為玄、元、始三氣而治三寶,皆三氣之尊神,號生三氣,三號合生九氣。九氣出乎太空之先,隱乎空洞之中,無光無像,無形無名,無色無緒,無音無聲。導運御世,開闢玄通。三色混沌,乍存乍亡。運推數極,三氣開光。氣清高澄,積陽成天。氣結凝滓,積滯成地。九氣列正,日月星宿,陰陽五行,人民品物,並受生成。天地萬化,自非三元所育,九氣所導,莫能生也。三氣為萬物之根,故三合成德,天地之極也。人之受生於胞胎之中,三元育養,九氣結形,故九月神布氣滿,能聲。聲尚神具,九天稱慶。太一執符、帝君品命,主籙勒籍,司命定筭,五帝監生,聖母衛房,天神地祇,三界備守。九天司馬在庭東向讀《九天生神寶章》九過。男則萬神唱恭,女則萬神唱奉;男則司命敬諾,女則司命敬順。於是而生。九天司馬不下命章,萬神不唱恭諾,終不生也。夫人得還生於人道,濯形太陽,驚天駭地,貴亦難勝;天真地神,三界齊臨,亦不輕也。當生之時,亦不為陋也。所以能愛其形,保其神,貴其氣,固其根,終不死壞而得神仙,骨肉同飛上登三清,是與三氣合德,九氣齊并也。但人得生而自不能尊其氣,貴其形,寶其命,愛其神,自取死壞,離其本真耳。《九天生神章》乃三洞飛玄之氣,三合成音,結成靈文;混合百神,隱韻內名,生氣結形自然之章。天寶誦之以開天地之光,靈寶誦之以開九幽長夜之魂,神寶誦之以制萬靈,太一誦之以具身神,帝君誦之以結形,九天誦之以生人,學士誦之以昇天,鬼靈聞之以昇遷,凡夫聞之以長存,幽魂聞之以開度,枯朽聞之以發煙,嬰孩聞之以能言,死骸聞之以還人。三寶神奧,萬品生根,故非鬼神所知,凡夫所聞也。夫學上道,希慕神仙,及得尸解,滅度轉輪,終歸仙道。形與神同,不相遠離,俱入道真,而無此文,則胞胎結滯,死氣固根;真景不守,生氣無津;九戶閡塞,體不生神,徒受一形。若寄氣而行;學得此法,可坐致自然。三寶尊重,九天至真,祕之大有九重金格紫陽玉臺,自非天地一開,其文不出。元始禁書,非鬼神所聞。竊之者風刀萬劫,魂死無生。依科奉法,形神同仙。三元宮中宿有金名紫字,刻書來生應為三清神仙之人,當得此文。有其緣會,當賫金寶,奉師效心,依科盟受。閉心奉行,慎勿輕泄,風刀考身。修行之法,千日長齋,不關人事,諸塵漏盡,夷心默念,清心執戒。入室東向叩齒九通,調聲正氣,誦詠寶章。誦之一過,聲聞九天;誦之二過,天地設恭;誦之三過,三界禮房;誦之四過,天王降仙;誦之五過,五帝朝真;誦之六過,魔王束身;誦之七過,星宿停關;誦之八過,幽夜光明;誦之九過,諸天下臨,一切神靈莫不衛軒。一過徹天,胞原宣通;二過響地,胎結解根;三過神禮,魂門練仙;四過天王降仙,魄戶閉關;五過五帝朝真,藏府清凉;六過魔王伏諾,胃管生津;七過星宿朗明,孔竅開聰;八過幽夜顯光,三部八景,整具形神;九過諸天下臨,三關、五藏六府、九宮、金樓玉室十二重門、紫戶玉閤,三萬六千關節,根原本始一時生神。九徧為一過。一過周竟,三界舉名五帝友,別稱為真人。十過通氣,制御萬靈,魔王保舉,列上諸天。百過通神,坐致自然,太一度符,元君受生。千過通靈,坐在立亡,仙童玉女,役使東西。萬過道備,馳騁龍駕,白日登晨。
元始天尊時靜處閑居,偃息雲宮黃房之內,七寶幃中。熙夷養素,空碧鍊真;耽咀洞惠,俯研《生神》;理微太混,嘯朗九天。是時飛天大聖無極神王,玉輔上宰四協侍晨,清齋建節,侍在側焉。憑瓊顏而妙感,仰靈眸而開拎,竊神章而踊躍,餐天音而蒙生,敢乘機而悟會,冒靈盼而披心。於是飛天大聖無極神王前進作禮,稽首而言,上白天尊: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天花藏主人
宋·李耆卿
(清)大兴舒位立人
南北朝·雷学所
明·胡我琨
清·王筠
赵构
元·许有壬
明·熊大木
晋·陆翙
蒋防
清·潘宗岳
清·高思敬
明·闻金和
(西漢)楊雄 汪榮寶 注疏
(春秋)公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