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


  白虎 汉景帝 种僮 封邵 亭长 严猛 袁双 吴道宗 牧牛儿 师道宣 谢允 郑袭 刘广雅 易拔 萧泰 黄乾 酋耳兽 虎塔 傅黄中 郴州佐史 巴人 峡口道士

  白虎  

  秦昭襄(“襄”原作“秦”,据明抄本、陈校本改。)王时,白虎为害,自秦蜀巴汉患之。昭王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邑万家,金帛如之。于是夷朐肕廖仲药、何射虎、秦精等,乃作白竹弩,如高楼上射白虎,中头三矢。白虎常从群虎,瞋恚,尽搏杀群虎,大吼而死。昭王嘉之曰:“虎历四郡,害千二百人,一朝患除,功莫大焉。”欲如约,且嫌其夷人,乃刻石为盟约。复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井;(《华阳国志》“井”作“算”。)伤人不论;杀人不死;秦犯夷,输黄金一两。夷犯秦。输清酒一壶。夷人安之。(出《华阳洞志》)

  【译文】

  秦昭襄王的时候,有一只白虎成为公害。秦、蜀、巴、汉各地都怕它。昭襄王就重赏招募国中有本事杀虎的人。凡能杀死这只白虎的,食邑万户,金帛要多少有多少。于是夷人廖仲药、何射虎、秦精等,就用白竹子做了弓弩,爬到高楼上射那白虎。白虎头上中了三箭。白虎平常跟随着一群虎,现在它极其愤怒,把一群虎都搏杀了,自己也大叫着死去。昭襄王赞赏地说:“这只虎经历四个郡,害了一千二百人,今天一下子除掉这个大患,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功劳了。”他想要按约行事,又嫌这几个人是夷人,就刻石订立盟约:夷人种田不满一顷的不用交租;妻小不足十人的不算做一井(纳租时);伤了人的不处分;杀了人的不犯死罪;秦人冒犯了夷人,赔黄金一两;夷人冒犯秦人,赔清酒一壶。于是夷人就安定了。

  汉景帝  

  汉景帝好游猎。见虎不能得之,乃为珍馔,祭所见之虎。帝乃梦虎曰:“汝祭我,欲得我牙皮耶?我自杀,从汝取之。”明日,帝入山,果见此虎死在祭所。乃命剥取皮牙,余肉复为虎。(出《独异志》)

  【译文】

  汉景帝喜欢打猎。他发现一只虎却不能猎得,就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祭祀那只虎。汉景帝就做了一个梦,梦见那只虎对他说:“你祭我,目的就是想要得到我的牙和皮。我自杀,从你所愿,你来取吧。”第二天,汉景帝进山,果然在祭虎那个地方有那只虎。于是他就让人剥了虎皮,拔了虎牙。剩下的虎肉又变成一只虎。

  种僮  

  种僮为畿令。常有虎害人。僮令设槛,得二虎。僮曰:“害人者低头。”一虎低头,僮取一虎放之。自是猛兽皆出境,吏目之为神君。(出《独异志》)

  【译文】

  种僮在京郊做县令。附近虎害人。种僮让人做了一个捉野兽的笼子,捉到了两只虎。种僮对两只虎说:“害人的把头低下!”其中一只虎低下头去。种僮就把另一只虎放了。从此,本地的猛兽都转移到外地去了。在吏属的心目中,种僮简直是神仙。

  封邵  

  汉中有虎生角。道家云,虎千岁则牙蜕而角生。汉宣城郡守封邵,一日忽化为虎,食郡民。民呼曰“封使君”。因去不复来,故时人语曰:“无作封使君,生(“生”字原缺。据明抄本、陈校本补。)不治民死食民。”(出《述异记》)

  【译文】

  汉中有一只老虎长了角。道家说,老虎活到一千岁就掉牙而长角。汉宣城的郡守封邵,有一天忽然变化一只猛虎,吃郡里的百姓。百姓叫他“封使君”。于是他一去不再回来。所以当时的人说:“不要作封使君,活着的时候不治理百姓,死了的时候吃百姓。”

  亭长  

  长沙有民曾作槛捕虎。忽见一亭长,赤帻大冠,在槛中。因问其故,亭长怒曰:“昨被县召,误入此中耳。”于是出之。乃化为虎而去。(出《搜神记》)

  【译文】

  长沙的一个百姓曾经做了一个捉野兽的笼子捉虎。有一天他去一看,笼子里有一位亭长,红头巾大高帽,很威武。于是他就问是怎么回事。亭长生气地说:“别提了,昨天县大老爷找我,我不知怎么走到这里来了!”于是就把亭长放出来了。亭长却变成一只老虎跑掉了。

  严猛  

  晋时,会稽严猛妇出采薪,为虎所害。此后猛行至蒿中,忽见妇云:“君今日行,必遭不善。我当相免也。”既而俱前。忽逢一虎,跳梁向猛,妇举手指麾,状如遮护。须臾,有一胡人荷戟而过,妇因指之,虎即击胡。猛方(“方”原作“衣”。据明抄本改。)获免。(出《法苑珠林》)

  【译文】

  晋朝时,会稽人严猛的妻子出去打柴,被老虎害死。此后某一天,严猛走到蒿草之中,忽然看到了他的妻子。妻子对他说:“你今天走路,一定能遇上不幸的事,我得给你免除。”然后他们就一块往前走。忽然碰上一只老虎,老虎跳跃着奔向严猛。妻子举起手来不停地挥动,样子象遮护。不多时,有一个胡人扛着戟打此走过,妻子就指向胡人,虎也就去袭击胡人,严猛这才获免。

  袁双  

  晋孝武太元五年,谯郡谯县袁双家贫客作。暮还家,道逢一女。年十五六,姿容端正。即与双为妇。五六年后,家资甚丰。又生二男。至十岁,家乃巨富。后里有新死者,葬后,此女逃往至墓所,乃解衣脱钏挂树,便变形作虎。发冢,曳棺出墓外,取死人食之。食饱后,还变作人。有见之者,窃语其婿:“卿妇非人,恐将相害。”双闻之不信。经时,复有死者,辄复如此。后将其婿共看之,述知其实。后乃越县趋墟,还食死人。(出《五行记》)

  【译文】

  晋孝武帝太元五年,谯郡谯县的袁双,因家穷而雇给别人家做事。有一天晚上往家走,在路上遇到一位女子。这女子十五六岁,姿容端正,就给袁双做了媳妇。五六年后,袁双家的资财就挺多了。又生了两个男孩。等到了十年,袁双家就是巨富了。后来,乡里有新近死的人,埋了以后,这女人就跑到墓地去,脱下衣服首饰挂到树上,摇身一变变成一只虎,扒开坟丘,拽出棺材,吃里边的死人。吃饱之后,仍然变成人。有人看到了,就偷偷地对袁双说:“你媳妇不是人,恐怕以后会害你!”袁双听了不信。又过了一些时候,又有人死,就又去吃。后来就有人把袁双弄去一块看。袁双才知所说的是事实,她就远离州县趋向废墟,仍然吃死人。

  吴道宗  

  晋义熙四年,东阳郡太末县吴道宗少失父,与母居,未娶妇。一日,道宗他适,邻人闻屋中窣磕之声,窥不见其母,但有乌斑虎在屋中。邻人恐虎食道宗母,遂鸣鼓会里人共救之。围宅突进,不见有虎,但见其母。语如平常,不解其意。儿还,母语之曰:“宿罪见谴,当有变化事。”后一月,忽失母。县界内虎灾屡起,皆云乌斑虎。百姓患之。众共格之。伤数人。后人射虎,箭带膺,并戟刺中其腹,然不能即死。经数日后,虎还其家,不能复人形,伏床上而死。其儿号泣,葬之如母。(出《齐谐记》)

  【译文】

  晋朝义熙四年,东阳郡太末县有一个叫吴道宗的人,他从小失去父亲,和母亲住在一起,还没有娶上媳妇。有一天,吴道宗到别处去了,邻居有人听到他家有窣窣窸窸磕磕碰碰的声音,偷偷往里一看,没看到他的母亲,只看见一只乌斑虎在屋里。邻人怕虎吃了吴道宗的母亲,就敲鼓召集乡里人一块来救她。包围了住宅,突然进屋,都不见有虎,只见到他的母亲。他母亲说话的神态与平常一样,不知道大家为什么进来。吴道宗回来之后,母亲对他说:“我素常的过错受到责备,当有变化的事情发生。”一个月以后,他的母亲忽然失踪了。全县界内屡屡发生虎害人的事,都说是一只乌斑虎干的,百姓都怕它。许多人一起去袭击它,反被它伤了好几个人。后来有人用箭射它,射中了它的胸,并且用戟刺中了它的肚子,但是不能立即就死。过了几天之后,这只虎回到吴道宗家,已经不能恢复人形,趴在床上死了。吴道宗号哭悲痛,象对待母亲一样埋葬了它。

  牧牛儿  

  晋复阳县里民家儿常牧牛。牛忽舐此儿,舐处肉悉白。儿俄而死,其家葬此儿,杀牛以供宾客。凡食此牛肉,男女二十余人,悉变作虎。(出《广异记》)

  【译文】

  晋朝复阳县一个乡间百姓家的男孩经常牧牛。有一天牛忽然舔这个孩子,舔的地方肉全变白。那孩子不久就死了。这家埋葬孩子的时候,把牛杀了给宾客们做菜吃。吃到牛肉的一共有男男女女二十多人,全都变成了老虎。

  师道宣  

  晋太元元年,江夏郡安陆县师道宣,年二十二,少未了了。后忽发狂,变为虎,食人不可纪。后有一女子树上采桑,虎取食之。竟,乃藏其钗钏于山石间。后复人形,知而取之。经年还家,复为人。遂出仕,官为殿中令史。夜共人语,忽道天地变怪之事。道宣自云:“吾尝得病发狂,遂化作虎啖人。”言其姓名。同坐人或坐人,或有食其父子兄弟者。于是号哭,捉送赴官,遂饿死建康狱中。(出《齐谐记》)

  【译文】

  晋朝太元元年,江夏郡安陆县有一人叫师道宣,二十二岁,小时候并未怎么聪明。后来他突然发狂,变成一只猛虎,吃人无数。后来有一位女子在树上采桑,他把她吃了。然后,他把她的钗钏之类东西藏在山石间。后来他又恢复了人形,他还记得那女子的东西,就去取回。过了一年,他回到家里,又开始过人的生活。于是他当了官,官为殿中令史。一夜他和别人一起说话,忽然说到天地变怪的事,他自己说,他曾经得病发狂,就变成了一只猛虎,吃了不少人。他说了他们的姓名。同座人中,有的人就是被他吃了父亲,或儿子,或哥哥,或弟弟,或姐妹等亲人的,于是就号泣,就把他捉起来送到官府。于是他就饿死在建康的狱中。

  谢允  

  历阳谢允字道通,少为贼所掠,为奴于蒋凤家。常于山中见阱中虎饥,因出之。后诣具自白,令长不为申理,考讯无不至。允夜梦人曰:“此中易入难出,汝自有慈惠,当相拯拔。”觉,见一少年,通身黄衣,遥在栅外与允语。狱吏以告令长,令长由是不敢诬辱。即还。乃上武当山。时唐(《太平御览》四三引“唐”作“庚”。)公亮闻而(“而”原作“之”。据《太平御览》四三引改。)愍之,给以资履。遂于襄阳见道士曰:“吾师戴先生者,成人君子,尝言有志者与之俱来。得非尔耶?”随入山,斋三日,进见之,乃昔日所梦人也。问允欲见黄衣童否,赐以神药三丸,服之不饥渴。无所思欲。先生亦无常处。时有祥光紫气荫其上,芬馥之气遍于山谷。(出《甄异记》)

  【译文】

  历阳人谢允,字道通,小时候被贼人掳去,在蒋凤家做奴仆。他曾经在山中见到陷阱里的一只老虎饿得很厉害,就把虎弄出来放了。后来他到县里去自己说明情况,要求回家,县令不给他申理,还不择手段地拷问他。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对他说:“这地方进来容易出去难,你对我有恩,我得把你救出去。”梦醒,他看到一位年轻人。这位年轻人全身穿黄色衣服,远远地站在栅栏外边和他说话。狱吏把这事告诉了县令,县令从此不敢诬辱他了。回到家乡之后,他就上了武当山。当时唐亮听说了他的遭遇,很同情他,给他一些资助。于是他在襄阳见到了一位道士,道士说:“我师父戴先生,是个成全人的君子,曾经说有个有志气的人和他一块来,大概就是你吧?”他跟着道士进山,斋戒三天,进去见戴先生,原来就是以前梦里的那个人。戴先生问谢允想不想见见那位黄衣童子,把三丸神药赐给他,吃了之后不饥不渴,没有一点别的需求了。戴先生也没有在这里长期逗留。那时有祥光紫气照耀在那里,芬芳之气遍于山谷。

  郑袭  

  荥阳郑袭,晋太康中,为太守门下驺。忽如狂,奄失其所。经日寻得。裸身呼吟,肤血淋漓。问其故。社公令其作虎,以斑皮衣之。辞以执鞭之士,不堪号跃。神怒,还使剥皮。皮已着肉,疮毁惨痛。旬日乃差。(出《异苑》)

  【译文】

  荥阳人郑袭,晋朝太康年中,是太守门下的喂马人,忽然就如痴如狂,不知哪儿去了。过了一天才找到。只见他裸着身大呼小叫,满身血肉模糊。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土地神让他做老虎,把有斑纹的皮穿到他身上。他经受不住虎的吼叫和跳跃,向一位拿鞭子的人士诉苦,神便大怒,让人剥了他的皮然后放还。那皮已经附着到肉上,这一剥,伤口惨痛。十天之后,伤才渐渐好起来。

  刘广雅  

  彭城刘广雅,以太元元年,为京府佐。被使还,路经竹里亭。多虎。刘防卫甚至,牛马系于前,手戟布于地。中宵,与士庶同睡。虎乘间跳入,独取刘而去。(出《异苑》)

  【译文】

  彭城人刘广雅,太元元年的时候,是京府佐。他被派出去办完事情回来,路经竹里亭。竹里亭老虎很多。刘广雅防卫得很严密,把牛马拴在前面,把戟密密摆在四周。夜半,他和手下人一起睡下。老虎趁此机会跳进来,唯独把刘广雅叼走了。

  易拔  

  晋时,豫章郡吏易拔,义熙中,受番还家,违遁不返,郡遣追。见拔言语如常,亦为设食。使者催令束妆,拔因语曰:“女看我面。”乃见眼目角张,身有黄斑色。便竖一足,径出门去。家先依山为居。至麓,即变成三足大虎。竖一足,即成其尾也。(出《异苑》)

  【译文】

  晋朝的时候,豫章郡郡吏易拔,义熙年中,得到一次探家的机会,到期没有回来,郡守就派人去追他快回来。被派的人见到易拔,易拨说话很正常,也为他准备饭。被派的人催易拔穿衣束带准备上路的时候,易拔就说:“你看看我的脸。”被派的人这才看到,易拔的眼角张开了,身上有黄色斑纹。易拔便竖起一只脚,径直走出门去。他家原先就靠山而居。他跑到山根底下,就变成了一只三条腿的大老虎。那竖起的一只脚,变成了虎的尾巴。

  萧泰  

  梁衡山侯萧泰为雍州刺史,镇襄阳。时虎甚暴,村门设槛。机发,村人炬火烛之,见一老道士自陈云:“从村丐乞还,误落槛里。”共开之。出槛即成虎,奔驰而去。(出《五行记》)

  【译文】

  南北朝梁衡山侯萧泰是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当时老虎特别凶暴,村门设有捕捉野兽的笼子。笼子的机关发动了,村民们举着灯笼火把跑来一看,见笼子里有一个老道士。老道士自己陈述说,是到一个村里乞讨回来,不小心误走进笼子里的。人们一起把笼子打开。那老道出来就变成一只虎,奔驰而去。

  黄乾  

  梁末,始兴人黄乾有妹小珠,聘同县人李肃。小妹共嫂入山采木实,过神庙,而小珠在庙恋慕不肯归。及将还,复独走上庙,见人即入草中。乾妻来告肃,肃以为更有他意。肃被县召,将一伴夜还。值风雨。见庙屋有火,二人向火炙衣。见神床上有衣。少间,闻外有行声,二人惶怖,入神床屏风后。须臾,见一虎振尾奋迅,直至火边,自脱牙爪,卷其皮,置床上,着衣向火坐。肃看乃小珠也,肃径出抱之。与语不应。明日将归,送向乾家。乃闭置一室,掷生肉则接食之。其恒看守,少日又成虎。郡县检验,村人乃将弓弩上舍,即发屋射杀之。明日有虎暴,百姓白日闭门。太守熊基表闻之。(出《五行记》)

  【译文】

  南北朝梁末,始兴人黄乾有个妹妹叫小珠。小珠与同县的李肃订了婚。小珠和嫂子一块上山采野果,路过神庙,小珠就在庙前恋恋不舍。等到要回来的时候,她又独自跑到庙上,见到人就往草里钻。黄乾的妻子来告诉李肃。李肃以为小珠另有意于别人。李肃被县里召去,夜里和一位伙伴往回走,遇上风雨,见庙里有火,两个人就对着火烤衣服。二人发现神床上有衣服。不一会儿,听到外边有走路的声音。两个人害怕,躲到神床屏风后面。片刻,只见一只老虎振尾阔步走到火边,自己脱掉牙和爪,把皮卷起来放到床上,穿上衣服对着火坐下。李肃一看那竟是小珠,就跑过去把她抱住。跟她说话,她不答应。天亮以后,把她带回来,送到黄乾家。黄乾就把她关进一个屋里。扔生肉给她,她就接过去吃。她家长期看守着她。不几天,她又变成虎。郡县都来检验过。村里人就把弓弩拿到房子顶上,扒开房盖射死了她。第二天就有虎来侵犯,大白天百姓就得关门。这是太守熊基表奏的。

  酋耳兽  

  唐天后中,涪州武龙界多虎暴。有一兽似虎而绝大,日正午逐一虎,直入人家噬杀之,亦不食。由是县界不复有虎矣。录奏,检瑞图,乃酋耳。不食生物,有虎暴则杀之也。(出于《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武则天时,涪州武龙县界内虎暴为患。有一个野兽象虎但是特别大,一天正午追一只虎,直追到人家,把虎咬死,也不吃。从此以后,这县界内不再有虎了。从表奏中把这兽的样子抄录下来,到《瑞图》中一查,这兽原来是酋耳兽。它不吃生物,有虎行暴就把虎咬死。

  虎塔  

  唐天后中,成王千里将一虎子来宫中养。损一宫人。遂令生饿数日而死。天后令葬之,其上起塔,设千人供,勒碑,号为“虎塔”。至今犹在。(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武则天的时候,成王从千里之外把一只虎崽运到宫中来喂养。因为它伤了一个宫女,就下令先饿它几天结果它饿死了。武则天令人把它埋葬了,坟墓之上建了塔,设了千人供,刻了碑,名叫虎塔。这塔现在还有。

  傅黄中  

  唐傅黄中为越州诸暨县令。有部人饮大醉,夜中山行,临崖而睡。忽有虎临其上而嗅之,虎须入醉人鼻中,遂喷嚏声震。虎遂惊跃,便落崖。腰胯不遂,为人所得。(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傅黄中是越州诸暨县县令,他有一个部下喝酒喝得大醉,夜里在山中行走,靠悬崖睡着了。忽然有一只老虎靠近他,从上边用鼻子嗅他的脸,虎须伸进他的鼻孔里,他就打了一个喷嚏,一声大震,老虎吓了一跳,掉到了山崖下,摔坏了腰胯,被人捉住。

  郴州佐史  

  唐长安年中,郴州佐史因病而为虎。将啖其嫂,村人擒获,乃佐史也。虽形未全改,而尾实虎矣。因系树数十日,还复为人。长史崔玄简亲问其故。佐史云:“初被一虎引见一妇人,盛服。诸虎恒参集,各令取当日之食。时某新预虎列,质未全,不能别觅他人,将取嫂以供,遂为所擒。今虽作虎不得,尚能其声耳。”简令试之,史乃作虎声,震骇左右,檐瓦振落。(出《五行志》)

  【译文】

  唐朝长安年中,彬州佐史因病变成了虎,要吃他的嫂子。村里人捉住一看,原来是他。虽然形状还没有完全改变,但是尾巴已经确实是虎尾巴了。于是人们把他绑到树上,一直绑了几十天,他才恢复人形。长史崔玄简亲自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最初我被一只虎引见给一位妇人。这位妇人穿戴整齐,服饰华丽。许多虎都参拜她,妇人令他们各自准备好当天的吃食,当时我新加入老虎的行列,虎性未全,不能觅获别人,就想把嫂子弄给老虎们吃。于是就被捉住了。现在我虽然不能做老虎,但是还能发出虎的声音。”崔玄简让他试一下,他发出一声虎啸,左右震惊,房上的瓦都被震落。

  巴人  

  巴人好群伐树木作板。开元初,巴人百余辈自褒中随山伐木,至太白庙。庙前松树百余株,各大数十围。群巴喜曰:“天赞也。”止而伐之。已倒二十余株,有老人戴帽拄杖至其所,谓巴曰:“此神树,何故伐之?”群巴初不辍作。老人曰;“我是太白神。已倒者休,乞君(“休乞君”三字原缺,据陈校本补。)未倒者,无宜作意。”巴等不止。老人曰:“君若不止,必当俱死。无益也。”又不止。老人乃登山呼:“斑子”。倏尔有虎数头,相继而至,噬巴殆尽,唯五六人获免。神谓之曰:“以汝好心,因不令杀,宜速去也。”其倒树至天宝末尚存。有诏修理内殿,杨国忠令人至山所,宣敕取树,作板以用焉。神竟与之。(出《广异记》)

  【译文】

  巴人喜欢成群结伙地伐树加工木板。开元年初,一百多位巴人从褒中出发随着山势伐木,一直来到太白庙。庙前有松树一百多棵,每棵都有几十围粗。这群巴人高兴地说:“这真是天助啊!”他们便住下来开始伐木。已经伐倒了二十多棵,有一位戴着帽子拄着拐杖的老人来到这里,对巴人说:“这是神树,为什么要伐呢?”巴人们并不停止。老人说:“我是太白神,已经伐倒的就算了,没伐倒的,希望你们不要伐了。”巴人们仍不停止。老人说:“你们不停止,一定都死,没好处啊!”巴人们还是不止。老人便登上山坡喊:“斑子!”一时间有几只老虎相继而来,把这些巴人全都咬死,只有六七人得免。神对他们说:“因为你们心是好的,就不让虎杀你们了。你们应该马上离开这里!”那些倒树到天宝年末还有。皇上有诏修理内殿,杨国忠令人来到这里,宣读皇帝的诏书取树,做板子用,神竟给了他。

  峡口道士  

  开元中,峡口多虎,往来舟船皆被伤害。自后但是有船将下峡之时,即预一人充饲虎,方举船无患。不然,则船中被害者众矣。自此成例。船留二人上岸饲虎。经数日,其后有一船,内皆豪强。数内有二人单穷,被众推出,令上岸饲虎。其人自度力不能拒,乃为出船,而谓诸人曰:“某贫穷,合为诸公代死。然人各有分定,苟不便为其所害,某别有恳诚,诸公能允许否?”众人闻其语言甚切,为之怆然。而问曰:“尔有何事?”其人曰:“某今便上岸,寻其虎踪,当自别有计较。但恳为某留船滩下,至日午时,若不来,即任船去也。”众人曰;“我等如今便泊船滩下,不止住今日午时,兼为尔留宿。俟明日若不来,船即去也。”言讫,船乃下滩。其人乃执一长柯斧,便上岸,入山寻虎。并不见有人踪,但见虎迹亦已。林木深邃,其人乃见一路,虎踪甚稠,乃更寻之。至一山隘,泥极甚,虎踪转多。更行半里,即见一大石室,又有一石床,见一道士在石床上而熟寐,架上有一张虎皮。其人意是变虎之所,乃蹑足,于架上取皮,执斧衣皮而立。道士忽惊觉,已失架上虎皮。乃曰:“吾合食汝,汝何窃吾皮?”其人曰:“我合食尔,尔何反有是言?”二人争竞,移时不已。道士词屈,乃曰:“吾有罪于上帝,被谪在此为虎。合食一千人,吾今已食九百九十九人,唯欠汝一人,其数当足。吾今不幸,为汝窃皮。若不归,吾必须别更为虎,又食一千人矣。今有一计,吾与汝俱获两全。可乎?”其人曰:“可也。”道士曰:“汝今但执皮还船中,剪发及须鬓少许,剪指爪甲,兼头面脚手及身上,各沥少血二三升,以故衣三两事裹之。待吾到岸上,汝可抛皮与吾,吾取披已,化为虎。即将此物抛与,吾取而食之,即与汝无异也。”其人遂披皮执斧而归。船中诸人惊讶,而备述其由。遂于船中,依虎所教待之。迟明,道士已在岸上,遂抛皮与之。道士取皮衣振迅,俄变成虎,哮吼跳踯。又抛衣与虎,乃啮食而去。自后更不闻有虎伤人。众言食人数足,自当归天去矣。(出《解颐录》)

  【译文】

  开元年间,峡口老虎很多,来往船只上的人总要受到虎的伤害。自此以后只要是有船只要从峡口通过,就要预备一个人喂老虎。这样才能无患。不然,船上受害的人就更多了。从此形成惯例。每船留两个人上岸喂虎。过了几日,有一只船上坐的全是豪强之士,只有两人是穷汉,大家便把这二人推出来,让他们上岸喂虎。其中有一个人自己估计躲不过去,就走出船来,对大家说:“我很穷,应当替大家去死。但是人各有自己的命运,如果我没有被虎吃掉,我就有另外的要求,不知大家能不能答应我?”大家听他说得很恳切,也都感到悲怆,就问他说:“你有什么事?”那人说:“我现在就上岸去,主动去找那老虎,找到以后自然要有些计较,我只求大家把船留在滩下等我一下,到了中午我还没回来大家再走。”大伙说:“我们现在就把船停到滩下去,不仅等你到晌午,还要再等一宿,到明天你还不回来,船才开。”说完,船就来到滩下。那人就带上一把长把斧上了岸,进山寻找老虎。山上并没有人的踪迹,只有老虎的脚印。林木森森,那人寻得一条小路,虎的脚印甚多,就向前寻去。来到一个山隘,污泥很深,虎踪更多。又走了半里,就看到一个石室,石室里有一张石床,石床上睡着一位道士。架子上有一张虎皮。那人想这便是老虎变化的地方。于是他就蹑手蹑脚地把虎皮从架上取下来,穿上虎皮拿着斧子站在那里。道士忽然惊醒,见架上的虎皮已经丢失,就说:“我应当吃你,你怎么偷我的皮?”那人说:“我应当吃你,你怎么反而说这样的话?”二人争持不下。道士理亏,就说:“我有罪于上帝,被贬在这里当虎,应该吃一千人。我已经吃了九百九十九人,只差你一个了。我很不幸,被你把皮偷了去。如果不还我虎皮,我还要另外做一次老虎,还要吃一千人。我有一计,我们两个可以两全其美,可以吗?”那人说:“可以。”道士说:“你现在只管拿着皮回船上去,剪掉一些头发、胡须、指甲什么的,还有头、脸、手、脚、以及全身,各都稍微滴一点血,用几件旧衣服包上。等我到了岸上,你可以把皮扔给我,我拿起皮披上,变成虎,你再把那东西扔给我,我把它吃了,就等于吃了你。”那人便披着虎皮拿着斧子回到船上。船上的人都很惊讶,那人便详细述说前后过程。就在船上按道士说的准备了一切。将近天明,道士已经来到岸上。那人于是就把皮扔给他。他把皮往身上一穿,一振作,就变成一只虎,又是吼叫又是跳跃。那人又把旧衣服扔给老虎,老虎就把旧衣服吃了,掉头回山而去,从此后再没听说这里有老虎伤人。大伙说它吃人的数已经足了,自然应当回到天上去了。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