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歌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学校
首页
>
古籍
> 全後漢文卷二十二-全後漢文
全後漢文卷二十二
烏程嚴可均校輯
鄭興
興字少贛。河南開封人。更始初為丞相長史。拜諫議大夫。奉使安集關西及朔方涼益二州。遷拜涼州刺史。坐事免。避亂隴西。依隗囂。建武六年東歸。徵拜太史大夫。監岑彭傳俊軍。及公孫述死。留屯成都。坐事左轉蓮勺令。免。客 鄉。三公累辟不就。
說更始西都長安
陛下起自荊楚。權政未施。一朝建號。而山西雄桀。爭誅王莽。開關郊迎。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虐政。而思高祖之舊德也。今久不撫之。臣恐百姓離心。盜賊復起矣。春秋書齊小白入齊。不稱侯。未朝廟故也。今議者欲先定赤眉而後入關。是不識其本而爭其末。恐國家之守。轉在函谷。雖臥洛陽。庸得安枕乎。(後漢鄭興傳。)
鄭興 一
說隗囂不稱王
春秋傳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囂。耳不聽五聲之和為聾。閒者諸將集會。無乃不道忠信之言。大將軍之聽。無乃阿而不察乎。昔文王承積德之緒。加之以睿聖。三分天下。尚服事殷。及武王即位。八百諸侯。不謀同會。皆曰紂可伐矣。武王以未知天命。還兵待時。高祖征伐累年。猶以沛公行師。今令德雖明。世無宗周之詐。威略雖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舉未可之事。昭速禍患。無乃不可乎。惟將軍察之。(後漢鄭興傳。)
日食上疏
春秋以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人反德為亂。亂則妖災生。往年以來謫咎連見。意者執事頗有闕焉。案春秋。昭公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傳曰。日過分而未至。三辰有災。于是官降物。君不舉。避移時。樂用鼓。祝用幣。史用辭。今孟夏純乾用事。陰氣未作。其災尤重。夫國無善政。則謫見日月。變咎之來。不可不慎。其要在因人之心。擇人處位也。堯知鯀不可用而用之者。屈已之明。因人之心也。齊桓反政而相管仲。晉文歸國而任 縠者。是不私其私。擇人處位也。今公卿大夫多舉漁陽太守郭伋可大司空者。而不以時定。道路流言。咸曰廷欲用功臣。功臣用。則人美謬矣。願陛下上師唐虞。下覽齊晉。以成屈已從眾之德。以濟群臣讓善之功。夫日月交會。數應在朔。而頃年日食。每多在晦。先時而合。皆月行疾也。日君象而月臣象。君亢急則臣下促迫。故行疾也。今年正月繁霜。自爾以來。率多寒日。此亦急咎之罰。天于賢聖之君。猶慈父之于孝子也。丁寍申戒。欲其反政。故災變仍見。此乃國之福也。今陛下高明。而君臣惶促。宜留思柔剋之政。垂意洪範之法。博採廣謀。納群下之策。(後漢鄭興傳。)
鄭興 鄭眾 二
臣聞國無政不用善。則取謫于日月之災。故政不可不慎也。其道務三而已。一曰擇人。二曰因民。三曰從時。此應變之要也。昔在帝堯。洪水滔天。帝求俾乂。嶽曰鯀哉。帝知鯀不可。然猶屈已之是。從嶽之非。重違眾也。昔齊桓公避亂于莒。鮑叔從焉。既反國。鯰叔舉管仲。桓公從之。遂立九合之功。晉文公奔翟。從者五人。既得晉國。將謀元師。趙衰以 縠為閱禮樂敦詩書。使將中軍。而五子下之。故能伏彊楚于城濮。納天子之于王城。今兗職有闕。朝論輒議功臣。功臣用。則鮑趙之舉息矣。願陛下上師陶唐。下覽齊晉。以成屈已從眾之德。以濟群臣舉善之美。臣聞上竭聰明。則下懼其罪。故曰者君象也。月者臣象也。君威亢急。則臣道迫促。願陛下留神寬恕。以崇柔克之德。(袁宏後漢紀六。 案。此與本傳各有刪節。)
鄭眾
眾字仲師。興子。永平初辟司空府。以明經給事中。遷越騎司馬。以辭使匈奴繫廷尉。會赦。召為軍司馬。拜護西域中郎將。遷武奉威太守。歷左馮翊。建初六年。代鄧彪為大司農。八年卒官。有春秋左氏傳條例九卷。孝經注二卷。
上疏請爵耿恭
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衝對數萬之眾。連月踰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于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後漢耿恭傳。)
上疏諫遣使報單于
臣伏料北單于所欲致漢使者。欲以離南單于。令西域諸國耳。故汲汲以致漢使。使既到。偃蹇自若。臣愚以為于今宜且勿答。南單于本來歸義者。望呼韓邪之助。故歸心不二。烏桓慕化。并力保蕃。今聞北單于不屈。漢復通使不止。恐南單于必懷疑。而烏桓亦有二心。單于久居漢地。具知形勢。萬分離析。規為邊害。其憂不輕。今幸有渡[渡當作度]遼之眾。揚威北垂。雖勿答。不敢為害。(袁宏後漢紀十。)
鄭眾 三
臣伏聞北單于所以要致漢使者。欲以離南單于之眾。堅三十六國之心也。又當揚漢和親。誇示鄰敵。令西域欲歸化者。局足[足當作促]狐疑。懷土之人。絕望中國耳。漢使既到。便偃蹇自信。若復遣之。虜必自謂得謀。其群臣駮議者不敢復言。如是。南庭動搖。烏桓有離心矣。南單于久居漢地。具知形勢。萬分離析。旋為邊害。今幸有度遼之眾。揚威北垂。雖勿報答。不敢為患。(後漢鄭興傳。)
上言辭使匈奴
臣前奉使。不為匈奴拜。單于恚恨。故遣兵圍臣。今復銜命。必見陵折。臣誠不忍持大漢節對 裘獨拜。如令匈奴遂能服臣。將有損大漢之彊。(後漢鄭眾傳。袁宏後漢紀九。有小異。)
婚禮(案。晉書禮志下。宋書禮志一並云古者冠婚皆有醮。鄭氏醮文三首具存。此即三首之一。)
後漢鄭眾百官六禮辭。大略同于周制。而納采女家答辭末云。奉酒肉若干。拜反命。其所稱前人。不云吾子。皆云君六禮。文皆封之。先以紙封表。又加以皁囊。蓍篋中。又以皁衣篋表訖。以大囊表之。題檢文言。謁表某君門下。其禮物凡三十種。各有謁文。外有贊文各一首。封如禮文。篋表訖。蠟封題。用皁帔蓋于箱中。無囊表。便題檢文言。謁篋某君門下。便書贊文通共在檢上。(通典五十八。 案此約文。)
禮物。案以玄、繻、羊、雁、清酒、白酒、粳米、稷米、蒲葦、卷柏、嘉禾、長命縷、膠、漆、五色絲、合歡鈴、九子墨、金錢、祿得、香草、鳳皇、舍利獸、鴛鴦、受福獸、魚鹿烏、九子婦、陽燧、總言物之所象者。玄象天纁法地。羊者詳也。群而不黨。雁則隨陽。清酒降福。白酒歡之由。粳米養食。稷米粢盛。蒲眾多性柔。葦柔之久。卷柏屈卷附生。嘉禾須祿。長命縷縫衣延壽。膠能合異類。漆內外光好。五色絲章采屈伸不窮。合歡鈴音聲和諧。九子墨長生子孫。金錢和明不止。祿得香草為吉詳。鳳凰雌雄伉合儷。舍利獸廉而謙。鴛鴦飛止須匹鳴則相和。受福獸體恭心慈。魚處淵無射。鹿者祿也。烏知反哺。孝于父母。九子婦有四德。陽燧成明安身。又有丹為五色之榮。青為色首東方始。(通典五十八。 案。此即謁文之約文。通典五十八。王彪之上書引鄭氏婚物贊曰。羊者詳也。蓋禮物三十種。各有謁有贊。各題在檢上。)
鄭眾 四
婚禮謁文
納采。始相與言語。采擇可否之時。問名。謂問女名。將歸卜之也。納言[言當作吉]。謂歸卜吉。往告之也。納徵。用束帛徵成也。請期。請吉日。將迎親。謂成禮也。(蓺文類聚四十七。)
婚禮謁文贊
雁候陰陽。待時乃舉。冬南夏北。貴有其所。(蓺文類聚九十一。)
粳米馥芬。婚禮之珍。(蓺文類聚八十五。)
稷為天官。(御覽八百四十。)
卷柏藥草附生山顛屈卷成性終無自伸。(御覽九百八十九。)
嘉禾為穀。班祿是宜。吐秀五七。乃名為嘉。(初學記二十七。)
長命之縷女工所為。(御覽八百三十。)
九子之墨。藏于松煙。本性長生。子孫圖邊。(初學記二十。御覽六百二。)
金錢為質所歷。長久金取和明。錢用不止。(御覽八百三十六。)
舍利為獸。廉而能謙。禮義乃食。口無譏愆。(御覽九百十三。)
(鴛鴦鳥)雌雄相類。飛止相匹。(蓺文類聚九十二。)
女貞之樹。柯葉冬生。寒涼守節。險不能傾。(蓺文類聚八十九。 案通典所載禮物三十種。自玄纁至陽燧。僅二十九種。而無女貞。豈脫此一種邪。抑姦貞即九子婦邪。當攷。)
趙熹
熹字伯陽。南陽宛人。更始初。徵為郎中。行偏將軍事。以破王尋王邑功拜中郎將。封勇功侯。建武初拜簡陽侯。相。遷平原太守。後徵為太僕。拜太尉。賜爵關內侯。明帝初封節鄉侯。尋坐事免。起為衛尉。行太尉事。章帝初進太傅。錄尚書事。建初五年卒。年八十四。
鄭眾 趙熹 五
上言宜封禪
自古帝王。每世之隆。未嘗不封禪。陛下聖德洋溢。順天行誅。撥亂中興。作民父母。修復宗廟。救萬姓命。黎庶賴福。海內清平。功成治定。群司禮官。咸以為宜。豋封告成。為民報德。百王所同。當仁不讓。宜登封岱宗。正三雍之禮。以明靈契。望秩群神。以承天心也。(續漢祭祀志上注補引東觀書。太尉趙熹上言。)
奏上明帝尊號
禮。祖有功。宗有德。孝明皇帝功德茂盛。宜上尊號曰顯宗。四時祫食于世祖廟。如孝文皇帝在高廟之禮。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續漢祭祀志。下注補引東觀書。章帝初即位。太尉熹等奏。)
梁統
統字仲寍。安定烏氏人。初仕州郡。更始時召補中郎將。使安集。涼州。拜酒泉太守。後為武威太守。建武五年。與竇融遣使歸誠。加宣德將軍。及5隗囂敗。封成義侯。隴蜀平入朝。以列侯奉朝請。更封高山侯。拜太中大夫。後出為九江太守。定封陵鄉侯。
刑罰務中疏
臣竊見元帝初元五年。輕殊刑三十四事。哀帝建平元年盡四年。輕誅[誅當作殊][殊下脫死字]死者刑八十一。事。其四十二事手殺人者。皆減死罪一等。著為常法。自是以後。人輕犯法。吏易殺人。吏民俱失。至于不羈。臣愚以為刑罰不苟務輕。務其中也。君人之道。仁義為主。仁者愛人。義者政理。愛人以除殘為務。政理以去亂為心。是以五帝有流殛放殺之誅。三王有大辟刻肌之刑。所以為除殘去亂也。故孔子稱仁者必有勇。又曰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高帝受命誅暴。平蕩天下。制約令。定法律。傳之後世。誠得其宜。可常施行。文帝寬惠溫克遭世康平。因時施恩。省去肉刑。除相坐之法。他皆率由舊
梁統 六
章。天下幾致升平。武帝值中國隆盛。財力有餘。出兵命將。征伐遠方。軍役數興。百姓罷弊。誼傑犯禁。姦更弄法。故設首匿之科。著知從之律。以破朋黨。以懲隱匿。宣帝聰明正直。履道握要。以總御海內。臣下奉憲。不失繩墨。因循先典。天下稱理。元帝法律。少所改更。天下稱安。至孝成孝哀。承平繼體。即位日淺。聽斷尚寡。丞相王嘉等。輕為穿鑿。猥以數年之閒。虧除先帝舊約成律。凡百有餘事。或不便于理。或不厭民心。臣謹表取其尤防[防當作妨]政體害善良者。傅奏如左。伏惟陛下苞五常。履九德。權時撥亂。功逾文武。德侔高皇。誠宜博施濟時。而反因循季世之末節。衰微之軌跡。誠非所以還初反本據元更始也。願陛下回神明察。考量得失。宣詔有司。悉舉初元建平之所穿鑿。考其輕重。察其化俗。足以知政教所處。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定不易之典。施無窮之法。天下幸甚。(後漢梁統傳。晉書刑法志。通典一百六十三。又袁宏後漢紀六。與此小異。)
復上言
有司以臣今所言不可施行。尋臣之所奏非曰嚴刑。竊謂高帝以後至乎孝宣。其所施行。多合經傳。宜比方今事。驗之往古。聿遵前典。事無難改。不勝至願。願得召見。若對尚書近臣。口陳其狀。(後漢梁統傳。又見晉書刑法志。)
對尚書問狀
聞聖帝明王。制立刑罰。故雖堯舜之盛。猶誅四凶。經曰。天討有罪。五刑五庸哉。又曰。爰制百姓。于刑之衷。孔子曰。刑罰不衷。則人無所厝手足。衷之為言。不輕不重之謂也。春秋之誅。不避親戚。所以防患救亂。坐安眾庶。豈無仁愛之恩。貴絕殘賊之路也。自高祖之興。至于孝宣。君明臣忠。謀謨深博。猶因循舊章。不輕改革。海內稱理。斷獄益少。至初元建平。所滅刑罰。百有餘條。而盜賊浸多。歲以萬數。閒者三輔從橫。群輩並起。至燔燒茂陵。
梁統 梁松 七
火見未央。其後隴西、北地、西河之賊。越州度郡。萬里交結。攻取庫兵。劫略吏人。詔書討捕連年不獲。是時以天下無難。百姓安平。而狂狡之勢。猶至于此。皆刑罰不衷。愚人易犯之所致也。由此觀之。則刑輕之作。反生大患。惠加姦軌。而害及良善也。故臣統願陛下采擇賢臣孔光師丹等議。(後漢梁統傳。議上。遂寢不報。)
與杜林書
君非隗囂。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文選任昉劉先生夫人墓誌注引東觀漢記。)
梁松
松字伯孫。統子。少為郎。尚光武女舞陰長公主。襲封陵鄉侯。再遷虎賁中郎將。永平初遷太僕。坐罪免。尋下獄死。
上疏爭封石
登封之禮。告功皇天。垂後無窮。以為萬民也。承天之敬。尤宜章明。奉圖書之瑞。尤宣顯著。今因舊封。竄寄玉牒故石下。恐非重命之義。受命中興。宜當特異。以明天意。(續漢祭祀志上。上以用石功難欲及。二月封。故詔松欲因故封石空檢更加封而已。松上疏爭之。以為云云。又見通典五十四。)
祭泰山議
記曰。齊將有事泰山。先有事配林。蓋諸侯之禮也。河嶽視公侯。王者祭焉。宜無。即事之漸。不祭配林。(續漢祭祀志上。)
梁竦
竦字叔敬。松弟。坐松事徙九真。後聽還本郡。章帝納其女為貴人。生和帝。建初八年為竇氏所陷。死獄中。永元九年事白。追封褒親侯。謚曰愍侯。
梁松 梁竦 梁扈 八
悼騷賦
彼仲尼之佐魯兮。先嚴斷而後弘衍。雖離讒以嗚邑兮。卒暴誅于兩觀。殷伊周之協德兮。暨太甲而俱寍。豈齊量其幾微兮。徒信已以榮名。雖吞刀以奉命兮。抉目眥于門閭。吳荒萌其已殖兮。可信顏于王廬。圖往鏡來兮。闕北在篇。君名既泯沒兮。後辟亦然。屈平濯德兮。絜顯芬香。句踐罪種兮。越嗣不長。重耳忽推兮。六卿卒強。趙隕鳴犢兮。秦人入疆。樂毅奔趙兮。燕亦是喪。武安賜命兮。昭以不王。蒙宗不幸兮。長平顛荒。范父乞身兮。楚項不昌。何爾生不先後兮。惟洪勳以遐邁。服荔裳如朱紱兮。騁鸞路于 瀨。歷蒼梧之崇丘兮。宗虞氏之俊乂。臨眾瀆之神林兮。東敕職于蓬碣。祖聖道而垂典兮。褒忠孝以為珍。既匡救而不得兮。必殞命而後仁。惟賈傅其違指兮。何楊生之欺真。彼皇麟之高舉兮。熙太清之悠悠。臨岷川以愴恨兮。指丹海以為期。(後漢梁竦傳注引東觀記。)
梁扈
扈。松子。永元中為黃門侍郎。歷位卿校尉。永初中為長樂少府。
遣從兄襢奏記三府
春秋之義。母以子貴。漢家舊典。崇貴母氏。今梁貴人親育聖躬。而不蒙尊號。求得申議。(袁宏後漢紀十四。後漢梁松傳。)
梁商
商字伯夏。竦孫。少以外戚拜郎中。遷黃門侍郎。永建初襲父雍爵乘氏侯。遷侍中屯騎校尉。陽嘉初以后父加位特進。拜執金吾。尋拜大將軍。永和六年卒。謚曰忠侯。
招降匈奴表
匈奴寇畔。自知罪極。竊鳥困獸。皆知救死。況種類繁熾。不可單盡。今轉運日增。三軍疲苦。虛內給外。非中國之利。竊見度遼將軍馬續。素有謀謨。且典邊日久。深曉兵要。每得續書。與臣策合。宜令續深溝高壁。以恩信招降。宣示購賞。明其期約。如此。則醜類可服。國家無事矣。(後漢匈奴傳。)
梁商 九
上書辭增國土(陽嘉元年)
祿命過厚。受祖考多福。又託日月末光。以斗筲之材。乘君子之器。懼有負乘之累。不守歷世之榮。誠不如舊制。與左賢同科。(袁宏後漢紀十八。陽嘉元年。)
上書讓屯騎校尉(永和三年)
臣託椒房。被蒙榮寵。兼官二職。非材可[可當作所]堪。受寵戰慄。驚懼惶戚。不遑寍處。披露赤誠。敢遂狂狷。謹上屯騎校尉印綬。(袁宏後漢紀十八。)
上書辭少子不疑為步兵校尉(永和四年)
不疑童孺。猥處成人之位。是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昔者晏平仲辭鄁殿以守其富。公儀休不愛魚食以定其位。臣雖不才。亦願固福祿于聖世。故敢布腹心。觸罪歸誠。(袁宏後漢紀十九。)
上書
猥復起超宿德。(文選應璩與曹長思書注引東觀漢記。)
止逮捕張逵獄疏(永和四年袁宏紀作表。)
春秋之義。功在元帥。罪止首惡。故賞不僭溢。刑不淫濫。五帝三王。所以同致康乂也。竊聞考故中常侍張逵等。辭語多所牽及。大獄一起。無辜者眾。死囚久繫。纖微成大。非所以順迎和氣。平政成化也。宜早訖竟。以止逮捕之煩。(後漢梁商傳。又略見袁宏後漢紀十九。)
移書馬續等
中國安寍。忘戰日久。良騎野合。交鋒接矢。決勝當時。戎狄之所長。而中國之所短也。彊弩乘城。堅營固守。以待其衰。中國之所長。而戎狄之所短也。宜務先所長。以觀其變。設購開賞。宣示反悔。勿貪小功。以亂大謀。(後漢南匈奴傳。)
梁商 梁冀 十
病篤敕子冀等
吾以不德。享受多福。生無以輔益朝廷。死必耗費帑藏。衣衾飯啥。玉匣珠貝之屬。何益朽骨。百僚勞擾。紛華道路。祇增塵垢。雖云禮制。亦有權時。(袁宏紀作但增塵垢。我生平所不願。雖有聖人之制。亦有權時之宜。)方今邊境不寍。盜賊未自。(袁宏紀此下有朝廷用度。常若不足。)豈宜重為國捐。氣絕之後。載至冢舍。即時殯斂。斂以時服。皆以故衣。無更裁制。殯已開冢。冢開即葬。祭食如存。無用三牲。孝子善述父志。不宜違我言也。(後漢梁商傳。又見袁宏後漢紀十九。篇末作上無損于國。下從吾本意。孝子善述人之志。忠臣每事依先公。必從吾言。使魂神有知。無恨于黃泉。)
梁冀
冀字伯卓。商子。初為黃門侍郎。轉侍中、虎賁中郎將、越騎步兵校尉、執金吾。永和初拜河南尹。六年襲封乘氏侯。拜大將軍。及順帝崩。擅權。歷沖帝質帝。尋行弒立事。延熹二年收。徙封比景鄉侯。自殺。
上書讓步兵校尉
列校之職。上應天工。下厭群望。質實非愚臣所宜。(北堂書鈔六十一引東觀漢記。)
報朱穆書
如此。僕亦無一可邪。(後漢書朱穆傳。)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清)不著撰人
明·瞿佑
(汉)韩婴
(西汉)刘向;(清)郝懿行撰
(清)王闿运
宋·钱乙
元·滑寿
刘义庆
(宋)倪守約
(清)葆光子
明·罗懋登
晋·郭璞
战国·庄周
清·刘衡
宋·昙照
唐·樊绰